CN1241838C - 给水系统和给水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给水系统和给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41838C
CN1241838C CN02816122.XA CN02816122A CN1241838C CN 1241838 C CN1241838 C CN 1241838C CN 02816122 A CN02816122 A CN 02816122A CN 1241838 C CN1241838 C CN 124183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forementioned
feeding system
tank
hop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81612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43438A (zh
Inventor
上原胜
小林幸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43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434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4183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183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ultrafiltration or microfilt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14Ultrafiltration; Microfiltration
    • B01D61/18Apparatu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14Ultrafiltration; Microfiltration
    • B01D61/22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3/00Apparatu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3/02Hollow fibre modu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5/00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5/08Prevention of membrane fouling or of concentration polaris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5/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membrane module operation
    • B01D2315/06Submerged-type; Immersion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21/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cleaning, regeneration, sterilization or to the prevention of foul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40Liquid flow ra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给水系统具有供给了原水的贮水槽、对供给该贮水槽的原水进行膜处理而制造处理水的膜分离装置、贮存经由该膜分离装置送出的前述处理水的处理水槽、排出由前述膜处理产生的浓缩水的排水手段、分配来自前述处理水槽的前述处理水的配水手段、和检测前述处理水槽中的前述处理水的水量,根据该水量控制前述膜分离装置动作的控制手段。这样,不会对膜产生过量的负担,对自来水等原水进行膜处理而稳定地得到处理水,并且,可将得到的处理水保持高卫生性,稳定且高效地供给用户。

Description

给水系统和给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自来水等的原水进行膜处理,并将得到的处理水供给用户的给水系统及给水方法。
背景技术
过去采用使用分离膜的水处理。作为这种水的膜处理有生活排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等的污水处理,但是近年来,由于自来水的用户要求更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所以进一步使用家庭用净水器等对由地区上水水场供给各家庭等的自来水进行膜处理。
另外特别是最近,还研究了不是在各家庭单元内,而是在大楼和集体住宅单元或包括许多住宅的特定地域单元内的自来水的膜处理。具体地说,研究了向大楼或集体住宅的屋顶或地区内的公用地等引入自来水,在对自来水进行膜处理的同时,将得到的处理水暂时贮存在共同的处理水槽中,然后,将处理水分配给大楼的各层和各家庭使用的给水系统等。
但是,在这种给水系统中,由于处理水槽内的处理水的水量发生变动,有处理水在处理水槽内被微生物类、各种细菌类等污染的情况。
也就是说,在经过膜处理的处理水被供给到处理水槽的同时,由于从被供给的处理水是由处理水槽随时供给各层和各家庭的缘故,所以处理水槽中的处理水量因反复增加、减少而变动。这里,若处理水量一旦减少,则与减少的处理水量相对应,处理水的水面下降。于是,此时与处理水相接触的处理水槽的内壁显露出湿润的状态,由于与空气接触的缘故,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新露出的部分就有微生物类、各种细菌类进行繁殖的担忧。从而,此后若经膜处理后的处理水被重新供给处理水槽时,则处理水的水面上升,在处理水槽的内壁上繁殖的微生物类和各种细菌类就有混入处理水中的可能性。
并且在这种膜处理中,随着膜处理的继续,产生固形物浓缩的浓缩水,这种浓缩水对膜产生负担,膜间压力差(膜处理前后的压力差)上升,从而产生处理效率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通过对自来水等的原水进行不会对膜产生过剩负担的稳定的膜处理而得到处理水,进而将得到的处理水在维持其高卫生性的状况下稳定而高效地供给用户。
本发明的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其配备有:
供给了原水的贮水槽、
对供给该贮水槽的原水进行膜处理而制造处理水的膜分离装置、
贮存经由该膜分离装置送出的前述处理水的处理水槽、
排出由前述膜处理产生的浓缩水的排水手段、
分配来自前述处理水槽的前述处理水的配水手段、和
检测前述处理水槽中的前述处理水的水量,控制前述膜分离装置动作使该水量为一定量的控制手段。
前述处理水槽配备与外气相通的通气孔,优选该通气孔配备有过滤器。
前述膜分离装置优选为浸渍型膜分离装置,其被浸渍在前述贮水槽内。
优选在前述贮水槽内设置有吸附材料。
前述配水手段配置有配水管,优选在该配水管中配备有净水器。
前述净水器优选装配有吸附材料。
前述净水器优选配备中空丝膜(中空糸膜)。
另外作为前述原水可以使用自来水。
本发明的给水系统,适用于对具备可由前述配水手段配水可能的多个处理水使用场所的1栋建筑物构筑的场合。
另外,本发明的给水系统,也适用于对具备有多个具有可由前述配水手段配水可能的1个或1个以上处理水使用场所的建筑物的特定地域构筑的情况。
本发明的给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供给贮水槽的原水进行膜处理而制造处理水的步骤、
将该处理水输送到贮存其的处理水槽的步骤、
排出由前述膜处理而产生的浓缩水的步骤、
分配来自前述处理水槽的前述处理水的供水步骤、和
检测前述处理水槽中的前述处理水的水量,控制膜分离装置动作使该水量为一定量的控制步骤。
在本发明的给水方法中,也可以包括向前述处理水槽中投入杀菌剂的步骤。
前述膜分离装置优选为浸渍型膜分离装置,其被浸渍在前述贮水槽内。
由前述贮水槽排除水的步骤的频率优选为1次/10日或其以上。
前述处理水的回收率优选为95%或其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给水系统的流程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给水系统一例的概要结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给水系统另一例的概要结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给水系统又一例的概要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给水系统的流程图,该给水系统具有供给自来水等的原水的贮水槽;对供给到该贮水槽的原水进行膜处理、除去微生物类和各种细菌类而制造处理水的膜分离装置;贮存由该膜分离装置送出的处理水的处理水槽;排出在膜分离装置中经膜处理而产生的浓缩水的排水手段;和向使用场所分配来自处理水槽的前述处理水的配水手段。而且,这种给水系统进一步配备有检测处理水槽中的处理水的水量,并根据其水量控制膜分离装置动作的控制手段。
图2是图1所示的给水系统10的具体实例。标号11是贮存从地域的上水场供给的自来水的贮水槽11,其设置在大楼12的屋顶上。
在该贮水槽11中,作为膜分离装置设置了浸渍在贮水槽11内、对处理对象的原水13进行固液分离型的浸渍型膜分离装置14,该图示例的浸渍型膜分离装置14具备由中空丝膜组件(module)15和与该中空丝膜组件15相连接的吸引泵16构成的。
中空丝膜组件15备有大致呈平行板状排列的多片中空丝膜15a、和维持这些中空丝膜15a的开口并支撑这些中空丝膜15a的两端部的2根管状支持体15b。而且,吸引泵16被连接到该管状支持体15b上,通过起动该吸引泵16,贮水槽11中的原水13通过中空丝膜15a被吸引,原水13中的微生物类等在该膜面被捕集除去,同时得到的处理水17被输送到贮存其的处理水槽18中。
另外,在该例中虽然使用的是中空丝膜组件,但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配备有平膜、管状膜、陶瓷膜、烧结过滤器等的组件。再有,膜的种类,可以使用反渗透膜(RO膜)、纳米分离膜(NF膜)、超滤膜(UF膜)、微滤膜(MF膜)、离子交换膜、吸附膜等的各种分离膜。
膜材料,例如可适宜使用由纤维素系、聚烯烃系(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醇系、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醚系、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系(PMMA)、聚砜系、聚丙烯腈系、聚四氟乙烯((特氟隆(注册商标))系、聚偏二氟乙烯系、聚碳酸酯系、聚酯系、聚酰胺系、芳香族聚酰胺系等的各种材料构成的膜材料。
使用中空丝膜时,其外径为200~4000μm,膜厚度为50~300μm,空孔率为40~89%,阻止孔径为0.01~5μm,优选为0.1~1.0μm。而且,在本申请中,当阻止孔径小于等于0.2μm时,原水13中的微生物类可几乎完全被膜面捕集。且以中空丝膜是亲水性的为优选。
再者,在贮水槽11内的中空丝膜组件15的下方,配置有其侧面的图示省略了的具有散气孔的散气管19。而且,通过由压缩机20送出压缩空气等的气体、并由散气孔产生的气体就可以对中空丝膜15a的膜面进行空气一清洗(air-scrubbing)处理,从而可以实现膜面洗净。
空气—清洗处理,可在进行膜处理期间连续地进行或间歇地进行。另外,也可在停止膜处理期间进行。
贮水槽11内部的水,通过进行膜处理而逐渐被浓缩成为浓缩水。在此,如果浓缩进行到过高的浓度,则固形物量增加,就有易于产生膜堵塞的可能性。另外,微生物浓度升高,随之带来溶解性的代谢产物量增加,也要考虑到或者其混入处理水中、或者万一在膜破损时微生物大量混入处理水中的可能性。因此,如本实例那样,在贮水槽11中设置排水手段30,最好以适当的频率将浓缩水从贮水槽11排出。
排水手段30,设置有例如在贮水槽11的下部设有开关阀31的配管32,通过开启开关阀31,贮水槽11内的浓缩水可利用其自重而排出,也可在配管32上设置泵,通过泵的驱动力排出浓缩水。另外,泵也可被浸渍在贮水槽11内部的水中,用水中的泵排出浓缩水也是可以的。
浓缩水的排出,可以将积存在贮水槽11内的全部的浓缩水一同排出,也可以仅排出一部分。
在贮水槽11内也可添加吸附剂。吸附材料可列举出粉末状吸附材料、将这种粉末吸附材料造粒的粒状吸附材料、纤维状吸附材料等。作为这样的吸附材料,可列举出如天然物系的吸附材料(天然沸石、银沸石、酸性白土等)、合成物系的吸附材料(合成沸石、抗菌性沸石、细菌吸附性聚合物、磷矿石、分子筛、硅胶、硅铝凝胶系吸附材料、多孔质玻璃等)等的无机吸附材料;粉末状活性炭、纤维状活性炭、块状活性炭、挤出成形活性炭、成形活性炭、分子吸附树脂、合成物系粒状活性炭、合成物系纤维状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纤维、螯合树脂、螯合纤维、高吸水性树脂、高吸水性纤维、吸油性树脂、吸油剂等的有机系吸附材料等公知的吸附材料。
考虑到这些吸附材料的特性,并结合脱臭、脱色、有机物除去的目的而进行适当的选择,优选根据需要而组合使用。
其中,对原水中的残留氯和霉臭、三卤甲烷等的有机化合物的吸附力优良的活性炭和可除去铅的硅酸钛等是适宜使用。
活性炭可列举出通过对植物质(木材、纤维素、锯屑、木炭、椰子壳炭、炉衬(brasque)等)、煤质(泥煤、褐煤、沥青质煤、无烟煤、焦油(tar)等)、石油质(石油残渣、硫酸污泥、油碳等)、纸浆废液、合成树脂等进行碳化、并根据需要用气体活化(水蒸气、二氧化碳、空气等)、用试剂活化(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锌、磷酸、硫酸、苛性钠、氢氧化钾等)后的活性炭等。作为纤维状活性炭,可列举出对以聚丙烯腈(PAN)、纤维素、酚、煤系沥青为原料的前体进行炭化、活化后的纤维状活性炭等。
另外,吸附材料也可以使用由粘合剂将吸附材料的粉末、粒状体等粘合而形成多孔质成形体。
另外,也可混合上述所示的2种或2种以上的吸附材料、使其层叠而使用。
该图示例的处理水槽18,在其上部设置有与外气相通的、维持处理水槽18中的气压在大气压的通气孔21。并且,该通气孔21设有过滤器21a,在外部气体流入处理水槽18时,通过该过滤器21a除去外部气体中的固形物后进入处理水槽18。
作为在此使用的过滤器21a,可列举出平膜型、金属制烧结过滤器、塑料制烧结过滤器和具备中空丝膜的空气清洁过滤器等。作为中空丝膜,可以使用由已经在上述叙述过的各种材料构成的中空丝膜,例如,外径为200~4000μm,膜厚度为50~300μm,空孔率为40~89%,阻止孔径为0.01~5μm,优选为0.1~1.0μm的。而且,在空气清洁过滤器中使用的中空丝膜优选疏水性中空丝膜。
烧结过滤器是多孔质的粉末烧结体,其是将树脂粉末、金属粉末或这些粉末的混合体填充在模具内,将模具加热到粉末的熔融温度或其以上,使粉末粒子相互接触部分熔融连接形成多孔化的物质,将树脂粉末、金属 粉末或这些粉末的混合体不填充在模具内进行加热形成片状化物质等,该烧结过滤器可以是由公知的烧结方法烧结、成形得到的物质。
烧结 过滤器的材料,可列举出如,聚乙烯、聚丙烯等的聚烯烃树脂、聚苯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氟树脂等的树脂材料、C、Si、Mn、P、S、Cr、Mo、Nb、Ta、B、V、Ni、Cu、Al、Ti、Fe、Co和它们的合金等的无机、金属材料等。其中,做成烧结过滤器时重量轻、可以再利用、烧掉处理时也不产生有害物质、适宜使用易进行孔径控制的聚烯烃树脂。
图2的给水系统10设置有检测处理水槽18中的处理水17的水量、根据检测的水量控制浸渍型膜分离装置14的动作的控制手段。在该例中,作为控制手段使用具有浮在处理水槽18中的处理水的水面上的浮体22a的浮动开关22。该浮动开关22与浸渍型膜分离装置14的吸引泵16电连接,浮体22a根据在处理水槽18中的处理水17的水量变动而上下运动,检测其水量,并根据检测的水量来控制浸渍型膜分离装置14的吸引泵16的开或关,以及由浸渍型膜分离装置14向处理水槽18的处理水17的供给速度。
另外,在该图示例的给水系统10中,配备了配水管23作为分配处理水槽18中的处理水17的配水手段。该配水管23一方的端部与处理水槽18连接,其另一方的端部呈分枝状地导入处理水17使用场所的大楼12的各层。因此,当各层中的用户对处理水17有需求时,通过打开设置在该端部附近的开关阀24,就可使用处理水17。
另外,在该例中的开关阀24的下流侧,装配了内置有吸附材料和中空丝膜的净水器25,即使在配水管23中的处理水17有来自配水管23的不纯物等混入处理水17的情况下,也可通过其而除去。而且,在此使用的净水器25也可以具备吸附材料或中空丝膜中的任何一方,这可根据需要而选定。
下面,就使用该例的给水系统10的给水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将来自地区的上水场供给的自来水贮存在贮水槽11后,使与管状支持体15b连接的吸引泵16启动、运转浸渍型膜分离装置14。于是,贮水槽11内的原水13通过中空丝膜15a而被吸引,原水13中的微生物类等被中空丝膜15a的膜面捕集。于是,微生物等被分离而得到的处理水17通过中空丝膜15a的中空部和管状支持体15b的中空部而送往处理水槽18,并被贮存在此。
此时,对作为控制浸渍型膜分离装置14的动作的控制手段的浮动开关22进行这样的预先设定,即,在处理水槽18的水量为满水的情况下,停止浸渍型膜分离装置14的动作,在这里,具体是指停止吸引泵16的动作,另一方面,在处理水槽18的水量未达到满水的情况下,开启浸渍型膜分离装置14的动作,在这里,具体是指开启吸引泵16的动作。
进行这样的设定后,经膜处理的处理水17被送至处理水槽18中,当达到满水的时刻,吸引泵16停止,浸渍型膜分离装置14的动作停止,处理水槽17维持满水状态。此后,一旦当该大楼12中的处理水17的用户打开开关阀24,处理水17通过配水管23被分配而引起处理水槽18的水量变为未满时,浮动开关22就检测其水量变动,使吸引泵16开启,浸渍型膜分离装置14的运转开始。从而,由该浸渍型膜分离装置14得到的处理水17送往处理水槽18。
通过这样的控制手段,检测处理水槽18中的水量是否为满水,并据此控制浸渍型膜分离装置14的动作,就能够将处理水槽18维持在常时间处于满水的状态。
而且如上所述,对控制手段不仅可以进行在处理水槽18的水量为满水时停止浸渍型膜分离装置14的动作,而在处理水槽18的水量为未满时起动浸渍型膜分离装置14动作的设定,而且也可进行这样的设定,使得根据检测的水量来控制由浸渍型膜分离装置14向处理水槽18供给处理水17的供给速度。
这样,当维持处理水槽18内的水量在常时间处于满水的状态下,就可使处理水槽18中的处理水17的水面维持在一定的高度。从而可防止由水面的高度的变化而引起的处理水17在处理水槽18内的污染。
也就是说,一旦处理水17的水量减少、处理水槽18内壁至少一部分重新露出时,则该露出部分在保持湿润的状态与空气接触,其结果是在该部分有微生物类或各种细菌类繁殖的情况。于是,在其后一旦处理水17通过浸渍型膜分离装置14被重新供给引起水面上升时,则繁殖的微生物类和各种细菌类就会混入处理水17中。但是,通过维持处理水槽18内的处理水17的水面在一定高度,就能抑制处理水17的污染,在浸渍型膜处理装置14中经膜处理的处理水17的卫生性就不会在处理水槽内降低,可被供给各处理水使用场所。
并且,这里虽然对将处理水槽18中的处理水17的水量维持在常时间处于满水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对其水量并非特别限定在满水。
例如,通过对控制手段的浮动开关22进行预先设定,使得在处理水槽18的水量达到任意一定量时,停止浸渍型膜分离装置14的动作,当处理水槽18的水量未达到该一定量的情况下,开启浸渍型膜分离装置14的动作,这样,若维持处理水17的水面在一定高度的话,如上述那样露出处理水槽18的内壁,也可以抑制随之而来的微生物类和各种细菌类的产生,维持处理水17的品质。
作为控制手段,虽然对该例中的浮动开关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定为浮动开关。
例如,通过程序控制也可对处理水17的水量进行调整。例如,也可以进行处理水17的一日使用量需求预测的程序设计,适当判断实际使用状况,同时在保证处理水17的水量无不足的情况下进行间歇处理运转。如果将一日的适当使用量贮存在微电脑内,那么即使有处理水17以比该适当使用量大得多的量被使用之类的不测事件发生,微电脑也可判断而自动切换成进行通常数倍以上处理的紧急运转。
而且,在处理水槽18内安装可测定从处理水槽18内的任意位置到处理水17水面距离的液面检测传感器,也可编有检测每单位时间水面是否有某种程度变化的程序。也可以根据每单位时间处理水17的使用量来判断水面是否有某种程度的变化,在保证适宜的正常水位的前提下进行间歇处理。另外,在每单位时间的变动水位距离大于一日的正常使用量的情况下,仍然是微电脑进行判断,自动切换成进行通常数倍以上处理的紧急运转形式,从而可应付不测事态。
编入这样的程序,通过寻求正常的使用量,就没有必要使用过剩的膜面积的膜分离装置,再者,也没有必要使用过剩容量的吸引泵16,可以减小膜面积和泵容量。
按照这样的给水方法,随着处理水使用场所的配水导致处理水槽18中的水量变动,由于控制手段对浸渍型膜分离装置14的动作进行适当的控制,所以可以经常地将一定量的处理水17以高卫生性地贮存在处理水槽18中,从而可稳定地向用户供给安全性高的处理水17。另外,如果设置这样的控制手段,那么给水系统10就可实现自动化、从而使得有效率的给水成为可能。
另外,在这样的给水方法中,随着浸渍型膜分离装置14的运转的持续,贮水槽11内部的水逐渐被浓缩,在固形物浓度高的状态下进行长时间的膜处理,将造成膜负担的增加。因此,从膜的过滤稳定性的观点考虑,以尽量高的频率进行浓缩水的排出是优选的。浓缩水的排出是在停止浸渍型膜分离装置14的运转、根据需要进行空气—清洗处理后,打开连接到设置在贮水槽11下部的配管32的开关阀31而进行。
虽然根据原水的水质改变适当的排水频率,但是优选每10日进行一次或一次以上,更优选每5日进行一次或一次以上,特别优选每3日进行一次或一次以上。此时,对浓缩水的浊度以100度左右作为大体的基准,优选以不超过100度的频率排水、运转。另一方面,若将排水的频率提高得过高时,则扔掉的水增加、回收率降低,因此优选维持回收率在95%或其以上。而且、这里所说的回收率是处理水量与处理水量和排出的浓缩水量之和的比率。回收率优选为96%或其以上,更优选为97%或其以上。
提高浓缩水的排出频率,并且保持高的回收率,其有效方法是提高膜面积与配置了膜分离装置的水槽体积的比率,尽可能减小水槽体积,尽可能减少一次排水时产生的排水量。水槽(该例中的贮水槽11)的单位体积的膜面积的比率优选为大于等于150m2/m3,更优选为大于等于200m2/m3,进一步优选为大于等于300m2/m3
另外,提高膜通量(每单位膜面积的过滤流速),则对提高浓缩水的排出频率,并且保持高回收率是有效的。膜通量优选为大于等于0.5m3/m2/日,更优选为大于等于0.75m3/m2/日,进一步优选为大于等于1.0m3/m2/日。
如图2所示的这种给水系统10,如果是针对通过配水手段具有配水可能的多个处理水使用场所的1栋建筑物构筑的话,则可以在建筑物单元内对卫生的处理水17进行有效的管理、利用。作为这样的建筑物,例如有企业入住的大楼等,除此之外,还可列举出公寓、高级公寓等的集体住宅、学校、医院、旅馆、各种公共设施等。
这里,贮水槽11和处理水槽18的设置场所不限于在大楼等的屋顶。可以设置在大楼楼层,也可以在地下。在低于最上层的位置时,可以使用泵将处理水17直接配送到各使用场所。
另外,除此之外,这种给水系统还适用于通过配水手段可向具有1个或1个以上的处理水使用场所配水的一般住宅等的建筑物是多个的,例如,由数户到数十户左右聚集构成的街内等的特定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在特定的地域单位内可有效的管理、利用卫生的处理水17。
采取这样的给水方法,即使在建筑物内的各处理水使用场所不进行个别的净水处理的情况下,也可经常地得到安全卫生的水。
另外此时根据需要,也可向处理水槽18中投入次氯酸钠(NaOCl漂白粉(Ca(ClO)2)等杀菌剂,对处理水17进行杀菌。
而且,在此例的给水系统10中,原水在未经膜处理的情况下,直接地、或通过配置从贮水槽11向配水管23流动的图未示的旁路配管,在由于灾害等紧急时刻水成为必须的情况下,即使在启动吸引泵16的电力不能使用的情况下,也可获得可确保原水的有限的水。此时,作为净水器25设置有带有活性炭和中空丝膜的物质,用户可得到卫生性高的水。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虽对使用设置了吸引泵16的浸渍型膜分离装置14作为膜分离装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使用对从贮水槽11取出的原水13加压使其强制地通过膜的膜处理型的加压型膜分离装置(例如,在从贮水槽11至处理水槽18的配管的途中设置罐体,在罐体内配置膜分离装置、通过对其加压进行过滤的装置)等,对膜分离装置的类型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如果使用如图2所示的设置了带有泵16等的吸引手段的浸渍型膜分离装置14,由于可将其设计成渍在贮水槽11内,因此给水系统10作为一整体成为小型的给水系统。另外,这种浸渍型膜分离装置14,通过使用如图2所示的散气管19,可容易的进行膜清洗,另外,由于可在比较小的吸引压力下进行运转,所以可有效地进行膜处理。
另外,使用浸渍型膜分离装置14作为膜分离装置,构筑成如图3和图4所示的给水系统10,可以在更低的能耗成本下进行有效的给水。
在图3的给水系统10中,使用备有中空丝膜组件15和与该中空丝膜组件15的管状支持体15b相连接的配管26的浸渍型膜分离装置14,中空丝膜组件15浸渍在贮水槽11中。而且,在该贮水槽11的下方设置处理水槽18,使得利用重力的原水13的膜处理和向得到处理水17的处理水槽18中送液成为可能。
另外,在图4的给水系统10中,使用备有中空丝膜组件15和与该中空丝膜组件15的管状支持体15b相连接的连通管27的浸渍型膜分离装置14。而且,中空丝膜组件15浸渍在贮水槽11中,在该贮水槽11的下方设置处理水槽18。在图4所示的方案中,通过事先在连通管27内注满处理水17,通过所谓的虹吸作用、原水13进行膜处理,得到的处理水17通过连通管27送往处理水槽18。
在浸渍了这种浸渍型膜分离装置14的中空丝膜组件15的贮水槽11的下方设有处理水槽18,通过重力和虹吸作用,进行膜分离和向处理水17的处理水槽18输液,这样,即使不使用如图2所示的吸引泵16,也可在更低的能耗成本下向处理水使用场所供给处理水。
而且,在图3的情况下配管26中、在图4的情况下连通管27中设置有开关阀28。因此,与图2所示的情况相同,通过浮动开关22等的控制手段,通过对应于处理水槽18中的处理水17的水量,控制这些开关阀28的开关,可使处理水槽18内经常维持一定的水量。按照这种方法,可以非常低的能耗成本得到卫生的处理水。
另外,作为在浸渍型膜分离装置14中使用的分离膜组件,以上的说明虽然示例了略为平行排列地中空丝膜15a的板状中空丝膜组件15,但是也可使用将中空丝膜15a成束固定在套管内或壳体内形式的中空丝膜组件等。
另外,作为这种给水系统的处理对象的原水13并不限于来自上水场等的自来水,也可使用江河水、湖沼水、地下水、泉水、根据水质的不十分纯净的水(中水)等。
而且根据原水13的水质,在送往贮水槽11的原水配管上设置预过滤器,这样可减轻进行膜处理的膜的负担。作为预过滤器,可使用上述的烧结过滤器、绕线过滤器、纤维过滤器、玻璃纤维过滤器、不锈钢过滤器、卷绕过滤器(winding filter)、无纺布过滤器等公知的过滤器。
而且这种给水系统10,除对大楼等的具有多处处理水利用场所的建筑物和分别有1个或1个以上的处理水利用场所的多个建筑物构成的特定地域等适用外,例如对1户的住宅等也适用。
实施例
下面通过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将膜面积为600m2的中空丝膜组件浸渍在体积为2m3的贮水槽内。接着,以300m3/日的流速进行60分钟的吸引过滤(膜处理),处理水送往处理水槽。在进行过滤期间,控制处理水槽的水位为一定。
此后停止过滤,进行空气—清洗2分钟,从空气—清洗开始20秒后,在进行空气—清洗的同时,以过滤速度2倍的流速在30秒内逆流处理水进行清洗。
以60分钟的吸引过滤和2分钟的包括30秒的逆流水洗净的空气-清洗洗净的合计时间62分钟作为1个周期,每进行3个周期运转,排出贮水槽的浓缩水1.62m3。这种运转进行4日,保持膜间压差为12~16kPa。而且,此时的水温为21.6~22.8℃。并且,此时的回收率为95.9%。
实施例2
除了将过滤流速设为600m3/日,每进行2个周期运转排出浓缩水外,其它与实施例1相同,进行15日运转后,膜间压差保持在18~23kPa。而且,此时的水温为24.6~24.7℃。并且,此时的回收率为96.5%。
按照本发明的给水系统和给水方法,在对自来水等的原水进行膜处理时,不会对膜产生过量的负担而可稳定的得到处理水,而且得到的处理水在贮存其的处理水槽中不会被再度污染,可以在维持高的卫生性的状态下,稳定且有效地供给用户。
另外,本发明的给水系统和给水方法,特别适用于具有处理水配水可能的多个处理水使用场所的1栋大楼、公寓、高级公寓等的建筑物,以及具有处理水配水可能的1个或1个以上的处理水使用场的多个建筑物构成的特定地域的情况。
本发明在不背离其发明精神或主要特征的情况下,可以按其它的各种形式进行实施。因此,上述的实施例只是说明的实例,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是权利要求书中的范围,不受限于说明书。而且,在属于权利要求书范围的等同范围内变更或改进,均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Claims (15)

1.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其配备有:
供给了原水的贮水槽、
对供给该贮水槽的原水进行膜处理而制造处理水的膜分离装置、
贮存经由该膜分离装置送出的前述处理水的处理水槽、
排出由前述膜处理产生的浓缩水的排水手段、
分配来自前述处理水槽的前述处理水的配水手段和
检测前述处理水槽中的前述处理水的水量,控制前述膜分离装置动作使该水量为一定量的控制手段。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前述的处理水槽配备有与外气相通的通气孔,该通气孔配备有过滤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前述膜分离装置是浸渍型膜分离装置,其被浸渍在前述贮水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记载的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的贮水槽内设置有吸附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前述配水手段配置有配水管,在该配水管中配备有净水器。
6.根据权利要求5记载的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前述净水器配有吸附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5记载的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前述净水器配备中空丝膜。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前述的原水是自来水。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给水系统是对1栋建筑物构筑的,且该建筑物具有可通过前述配水手段配水可能的多个处理水使用场所。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给水系统是对具备多个建筑物的特定地域而构筑的,前述建筑物具有可通过各自的前述配水手段配水可能的1个或1个以上的处理水使用场所。
11.给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供给贮水槽的原水进行膜处理而制造处理水的步骤、
将该处理水输送到贮存其的处理水槽的步骤、
排出由前述膜处理而产生的浓缩水的步骤、
分配来自前述处理水槽的前述处理水的配水步骤和
检测前述处理水槽中的前述处理水的水量,控制膜分离装置动作使该水量为一定量的控制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11记载的给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向前述处理水槽中投入杀菌剂的步骤。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记载的给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的膜分离装置是浸渍型膜分离装置,其被浸渍在前述贮水槽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记载的给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排出前述浓缩水步骤的频率为1次/10天或其以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记载的给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处理水的回收率为95%或其以上。
CN02816122.XA 2001-08-31 2002-08-30 给水系统和给水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183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65096/2001 2001-08-31
JP2001265096A JP2003071442A (ja) 2001-08-31 2001-08-31 給水システムおよび給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43438A CN1543438A (zh) 2004-11-03
CN1241838C true CN1241838C (zh) 2006-02-15

Family

ID=19091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81612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1838C (zh) 2001-08-31 2002-08-30 给水系统和给水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03071442A (zh)
CN (1) CN1241838C (zh)
WO (1) WO20030184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221414A1 (ja) * 2016-06-24 2017-12-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水アグリゲーター、水循環システム、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5198Y2 (zh) * 1984-09-20 1991-04-03
JPH01124212U (zh) * 1988-02-16 1989-08-24
JPH0226605A (ja) * 1988-07-14 1990-01-29 Hitachi Ltd 微粒子除去エアフィルタ
JPH03284392A (ja) * 1990-03-30 1991-12-16 Toray Ind Inc 飲料水の浄化装置
KR950004881Y1 (ko) * 1992-11-14 1995-06-17 윤석금 수도직결형 정수기
JP3275409B2 (ja) * 1992-12-22 2002-04-15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浄水処理装置
JPH08302762A (ja) * 1995-05-11 1996-11-19 Toray Ind Inc 水道用給水槽
JP3357576B2 (ja) * 1997-07-14 2002-12-16 株式会社アマダ 曲げ加工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のワーク要素分割方法
JP3437911B2 (ja) * 1997-07-16 2003-08-18 株式会社 日立インダストリイズ 水質維持装置
JPH1190421A (ja) * 1997-09-24 1999-04-06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貯水槽
JPH11114580A (ja) * 1997-10-09 1999-04-27 Ishikawa Kinzoku Kogyo Kk 無菌化浄化装置
JPH11192477A (ja) * 1997-10-29 1999-07-21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浄水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3018485A1 (fr) 2003-03-06
CN1543438A (zh) 2004-11-03
JP2003071442A (ja) 2003-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2482C (zh) 罐壶型净水器及该净水器用净水筒
CN102219319B (zh) 一种可用于源头治污的物理式污水污物处理系统
CN1258392C (zh) 超过滤和微过滤模件及系统
CN1274606C (zh) 净化滤筒及净水器
CN102215927A (zh) 大规模水净化和脱盐
CN109133520A (zh) 废水处理系统和方法
CN101272989A (zh) 人工操作的水净化设备
CN114835295B (zh) 一种高效含油废水分离器
CN101060900A (zh) 具有纳米结构吸附材料的系统和净化流体的方法
CN108483711A (zh) 氟化锂废水处理设备及其处理方法
CN102633394A (zh) 一体化的混凝超滤-浸没膜组联合水净化系统
CN1241838C (zh) 给水系统和给水方法
CN105417755A (zh) 家用净水器
JP2000342917A (ja) 濾過フィルタおよび浄水器
CN213388188U (zh) 一种新型建筑排水装置
CN1847162A (zh) 净水器
KR100226959B1 (ko) 급수탱크의 정수장치
CN207375872U (zh) 一种一体化智能型垃圾渗滤液处理设备
CN104341033A (zh) 污水处理器
CN220827315U (zh) 一种基于化学药剂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18025664U (zh) 一种反渗透浓水及高含盐废水高效处理回收的设备
CN214735082U (zh) 一种用于机械加工废水处理的油水分离器
CN214088017U (zh) 一种水资源二次利用节水装置
CN100347097C (zh) 净水器及其净化方法
CN209081647U (zh)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215

Termination date: 201708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