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35664A - 热电冷却系统中的液体充填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热电冷却系统中的液体充填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35664A CN1235664A CN97199440A CN97199440A CN1235664A CN 1235664 A CN1235664 A CN 1235664A CN 97199440 A CN97199440 A CN 97199440A CN 97199440 A CN97199440 A CN 97199440A CN 1235664 A CN1235664 A CN 12356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iple valve
- liquid
- heat exchange
- circulating path
- self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925 Acryl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178 Acrylic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973 pai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377 silic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34 disapp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269 spontaneous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153 chemical reaction re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74 biops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8 dipp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527 percu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ULWHHBHJGPPBCO-UHFFFAOYSA-N propane-1,1-diol Chemical class CCC(O)O ULWHHBHJGPPBC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1 waste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1/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 F25B21/02—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using Peltier effect; using Nernst-Ettinghausen effect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10/00—Thermoelectric devices comprising a junction of dissimilar materials, i.e. devices exhibiting Seebeck or Peltier effects
- H10N10/10—Thermoelectric devices comprising a junction of dissimilar materials, i.e. devices exhibiting Seebeck or Peltier effects operating with only the Peltier or Seebeck effects
- H10N10/13—Thermoelectric devices comprising a junction of dissimilar materials, i.e. devices exhibiting Seebeck or Peltier effects operating with only the Peltier or Seebeck eff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exchanging means at the junc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热电冷却系统中的液体充填方法,将散热用热交换器10与主分流器的热交换部26a之间的液体吸入口34与液体箱51连接,在循环泵14a的吸入口或排出口串联连接自吸式泵52,然后运转自吸式泵52而从液体箱51抽吸液体,液体到达自吸式泵52的排出口后停止自吸式泵52的运转,封住液体吸入口34,最后取下自吸式泵52再封住自吸式泵52和循环路径的连接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珀耳帖(ペルチェ)元件的热电冷却系统,更详细地说,是涉及热电模块式(熱電モヅユ-ル式)电冰箱等采用的热电冷却系统中的液体充填方法。
背景技术
制冷系统使用珀耳帖元件的技术公开在日本发明专利公表1994年第504361号公报上。该技术是,在珀耳帖元件的散热面与冷却面的各自上,对使冷却水强制循环的冷却水路径予以热结合,通过用夹装在与珀耳帖元件的冷却面热结合的冷却水路径上的热交换器进行冷却来冷却目的物,或者,通过用夹装在与珀耳帖元件的散热面热结合的冷却水路径上的热交换器进行散热来温热目的物。
但是,要利用上述技术实现电冰箱,必需进一步提高热效率,就存在上述冷却水路径中如何不进入气泡地充填冷却水进行运转的问题。
因此,考虑了如下的充填方法:将冷却水路径设成真空,在将冷却水路径的一部分浸入冷却水的状态下将浸入冷却水的浸渍部位打开,在冷却水路径中抽吸冷却水。
但是,在实施该充填方法的场合,抽吸冷却水时的冲击作用于冷却水路径,一旦冷却水路径的各个连接部位结构做得不牢固,会产生冷却水泄漏。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不将冷却水路径的机械强度做成超过冰箱通常运转所需强度的机械强度也很少混入气泡并可充填冷却水的热电冷却系统中的液体充填方法。
发明的公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热电冷却系统中的液体充填方法,其特点是,使用自吸式泵抽吸冷却用液体或通过流下冷却用液体或压送冷却用液体把液体充填到循环路径中。
采用本发明,即使不将循环路径的机械强度做成超过冰箱通常运转所需强度的机械强度也很少混入气泡并可充填冷却水。
具体地说,具有与热电模块的散热面热结合的第1热交换部和与所述热电模块的冷却面热结合的第2热交换部,在用第1循环泵、散热用热交换器及所述第1热交换部形成第1循环路径并在其内部充填液体的散热系统、和用第2循环泵、冷却用热交换器及所述第2热交换部形成第2循环路径并在其内部充填液体的吸热系统中至少具有一个的热电冷却系统中,在对所述第1及第2循环路径的任何一个充填液体时,将热交换器和第1或第2热交换部之间的液体吸入口与液体箱连接,在循环泵的吸入口或排出口串联连接自吸式泵,运转自吸式泵通过所述循环路径而从所述液体箱抽吸液体,所述液体到达自吸式泵的排出口后停止自吸式泵的运转,接着封住所述液体吸入口,然后取下自吸式泵,封住自吸式泵与所述循环路径的连接口。
采用这种结构,当运转自吸式泵时,可通过从热交换器到循环用泵的路径和从第1或第2热交换部到循环用泵的路径抽吸液体,不会混入气泡。取下液体充填用的自吸式泵是,当停止运转自吸式泵时,充填后的液体处于不从所述液体吸入口流下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封住液体吸入口后取下自吸式泵,将自吸式泵与所述循环路径的连接口封住,完成充填。
或者,具有与热电模块的散热面热结合的第1热交换部和与所述热电模块的冷却面热结合的第2热交换部,在用第1循环泵、散热用热交换器及所述第1热交换部形成第1循环路径并在其内部充填液体的散热系统、和用第2循环泵、冷却用热交换器及所述第2热交换部形成第2循环路径并在其内部充填液体的吸热系统中至少具有一个的热电冷却系统中,在对所述第1及第2循环路径的任何一个充填液体时,在所述循环路径中夹装串联连接的第1、第2三通阀,将第1三通阀与第2三通阀的连通设成闭塞状态,从第1三通阀通过所述循环路径和第2三通阀而流动液体,接着切换第1、第2三通阀而设成不使液体从第1、第2三通阀向所述循环路径流入流出的闭塞状态,使液体从第1三通阀向第2三通阀流动并在第1三通阀与第2三通阀之间的连接管路中充填液体,然后切换第1、第2三通阀,通过第1、第2三通阀而形成所述循环回路使充填结束。
采用这种结构,通过对第1三通阀与第2三通阀进行3个阶段的切换操作,就可按压送或抽吸或流下的形式将液体充填到循环路径中。
最好在进行充填的目的液体充填开始之前,运转自吸式泵,来抽吸改善循环路径的管路内表面状态的前处理液,然后抽吸充填目的液体即可。
采用这种结构,通过使前处理剂在循环路径中流通,循环路径的管路内面的凹凸就消失而呈光滑状,一旦开始充填目的液体,就可通过凹凸消失而呈光滑状的管路在附着气泡非常少的状态下进行液体充填。
具体地说,作为前处理液,可使用含二氧化硅的丙烯酸树脂涂料,或使用界面活性剂。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适用本发明热电冷却系统中的液体充填方法实施形态1的热电模块式电冰箱的的纵剖视图。
图2是图1电冰箱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电冰箱局部剖切的后视图。
图4是图1电冰箱本体上部的水平剖视图。
图5是设于图1电冰箱中的散热用热交换器和循环泵的立体图。
图6是图1电冰箱的散热循环和吸热循环的说明图。
图7是散热循环的组件的立体图。
图8是吸热循环的组件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安装在循环泵上的蓄气部安装状态的侧视图。
图10是图1电冰箱的制冰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11是将冷却水注入图7组件时的立体图。
图12是将冷却水注入图8组件时的立体图。
图13是向适用本发明热电冷却系统中的液体充填方法的实施形态2的散热循环的组件注入冷却水时的立体图。
图14A是表示对图13所示的二个三通阀进行操作并对散热用热交换器和循环泵等注入冷却水后状态的大致配管系统图。
图14B是表示切换二个三通阀并向三通阀间的管路注入冷却水后状态的大致配管系统图。
图14C是表示注入结束后再将二个三通阀予以切换后状态的大致配管系统图。
图15是向适用实施形态2的吸热循环的组件注入冷却水时的立体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
下面,就本发明的热电冷却系统中的液体充填方法,以热电模块式电冰箱为例进行说明。
(实施形态1)
图1~图12表示实施形态1。
首先,结合图1~图10说明热电模块式电冰箱的结构。
如图1和图2实施,热电模块式电冰箱的壳体包括冰箱本体1和为了对该冰箱本体的前面开口部2进行开闭而用轴3进行枢装的前门4。在将冰箱本体1的背面开口部予以封住的背面板5的内侧,即在与该背面板5留有间隔而安装在冰箱本体1上的隔壁6和安装在冰箱本体1内部的箱内成形体7之间充填有隔热材料8。
如图1和图3、图4所示,在背面板5与隔壁6之间形成的箱外室9,在箱外室9的下部配置有散热用热交换器10和后述的主分流器11。在散热用热交换器10的上部通过如图5所示那样的防护罩12安装有风扇电动机13a、13b。在风扇电动机13a、13b之间,在防护罩12的上面安装有第1循环泵14a。
在箱外室9的底部安装有形成吸入口15a的下部格栅15,在箱外室9上部的开口部安装有形成排出口16a的上部格栅16。通过风扇电动机13a、13b的运转,从下部格栅15的吸入口15a吸入到箱外室9的空气,通过散热用热交换器10的翅片间而从上部格栅16的排出口16a向外部排出。
在形成于箱内成形体7内侧的箱内17,在与安装在箱内成形体7上的隔壁18之间的箱内机械室19,安装有冷却用热交换器20、比该冷却用热交换器20还位于上方的第2循环泵14b。在隔壁18的上部安装有风扇电动机13c,在隔壁18的下部穿设有吸入口21。箱内17的空气,通过风扇电动机13c的。运转而从隔壁18的吸入口21被吸入到箱内机械室19,通过冷却用热交换器20的翅片20a间而从风扇电动机13c向箱内17排出进行循环。
如图1和图4所示,在箱内17的上部一部分,设有制冰室22,在制冰盘23的背面,安装有后述的辅助分流器24。
所述主分流器11,具有如图6所示作为热电模块的珀耳帖元件25、与该珀耳帖元件25的散热面热结合的第1热交换部26a以及与珀耳帖元件25的冷却面热结合的第2热交换部26b。一旦从第1热交换部26a的一端27a送入冷却水,就对珀耳帖元件25的散热面的热量进行吸热,而温度上升后的冷却水从第1热交换部26a的另一端27b流出。一旦从第2热交换部26b的一端28a送入冷却水,就将热量散热到珀耳帖元件25的冷却面,而温度下降的冷却水从第2热交换部26b的另一端28b流出。
所述辅助分流器24也与主分流器相同,具有作为热电模块的珀耳帖元件29和与该珀耳帖元件29的散热面热结合的第3热交换部30。所述制冰盘23与珀耳帖元件29的冷却面抵接而呈热结合。
在第1循环泵14a和散热用热交换器10与主分流器11的第1热交换部26a之间使冷却水循环的散热系统的第1循环路径,如图7所示那样构成。
第1循环泵14a的排出口31和主分流器11的第1热交换部26a的一端27a之间用第1连接管32a连接,主分流器11的第1热交换部26a的另一端27b和散热用热交换器10的一端之间,用在中间夹装T形接头33a的第2、第3连接管32b、32c连接。T形接头33a的剩余连接口34最后用盖子封住。
散热用热交换器10的另一端和第1循环泵14a的吸入口35之间,通过第4连接管32d和T形接头33b连接。T形接头33b的剩余连接口36最后如图9所示那样,在实线位置和假想线位置安装有伸缩自如的第1蓄气部37a。
在第2循环泵14b和冷却用热交换器20与主分流器11的第2热交换部26b之间使冷却水循环的吸热系统的第2循环路径,如图8所示那样构成。
第2循环泵14b的排出口38和主分流器11的第2热交换部26b的一端28a之间用第5连接管32e连接,主分流器11的第2热交换部26b的另一端28b和冷却用热交换器20的一端之间,用在中间夹装T形接头33c的第6、第7连接管32f、32g连接。T形接头33c的剩余连接口39最后用盖子封住。
冷却用热交换器20的另一端和辅助分流器24的第3热交换部30的一端之间用第8连接管32h连接,辅助分流器24的第3热交换部30的另一端和第2循环泵14b的吸入口40之间,通过第9连接管32i和T形接头33d连接。在T形接头33d的剩余连接口41上,最后安装有与所述第1蓄气部37a相同的第2蓄气部37b。
另外,主分流器11实际上用隔热材料包覆,未图示。
这样,构成第1、第2循环路径,分别充填了冷却水,具体地说是充填了丙二醇与水的混合液,在对主分流器11和辅助分流器24的珀耳帖元件25、29进行通电的同时,若运转第1、第2循环泵14a、14b、运转风扇电动机13a、13b、13c,则在珀耳帖元件25的散热面产生的热量,如图3和图7中用箭头A所示那样使冷却水从上侧向下侧流过主分流器11的第1热交换部26a,温热后的冷却水在通过散热用热交换器10时进行散热而使温度下降,形成在主分流器11的第1热交换部26a进行循环的散热循环,从下部格栅15吸入的空气流B1和在珀耳帖元件25的散热面产生的热量,在散热用热交换器10中被热交换,温热后的空气流B2就从上部格栅16向外部空气排出。
如图3和图8中用箭头C所示那样使冷却水从下侧向上侧流过主分流器11的第2热交换部26b,用珀耳帖元件29的冷却面进行冷却,温度下降后的冷却水在通过冷却用热交换器20时与箱内17的循环空气流D进行热交换而冷却箱内17,而在通过辅助分流器24的第3热交换部30时,冷却水与珀耳帖元件29的散热面进行热交换,温度上升,从而形成在主分流器11的第2热交换部26b进行循环的吸热循环。
具体地说,在外部气温为30℃而使容量60公升的箱内17处于5℃进行运转的场合,主分流器11的第1热交换部26a的入口侧(一端27a)的冷却水温度是36℃,第1热交换部26a的出口侧(另一端27b)的冷却水温度是39℃。主分流器11的第2热交换部26b的入口侧(一端28a)的冷却水温度是-3℃,第2热交换部26b的出口侧(另一端28b)的冷却水温度是0℃,辅助分流器24的第3热交换部30的出口侧的冷却水温度是+2℃。此时,制冰盘23的表面为-10℃,可以制冰。
此外,为实现如此良好的效率,在本发明的热电模块式电冰箱中,在适当选择第1、第2循环泵14a、14b的配设部位的同时,设置第1、第2蓄气部37a、37b,以便气泡不循环地构成散热循环和吸热循环。
具体地说,设在散热循环中的第1循环泵14a,如图3及图7所示那样配设在比散热用热交换器10和主分流器11的第1热交换部26a还上面的上部。混入散热循环的气泡集聚在配设于散热循环上部的第1循环泵14a的吸入口35的附近,在第1循环泵14a的运转中,从吸入口35吸入而集聚在第1循环泵14a内部的泵叶轮的中央,减少了从第1循环泵14a的排出口31排出的气泡,从而减少了散热循环中进行循环的气泡量。另外,第1循环泵14a运转中的第1蓄气部37a如图9实线所示那样处于缩短后状态。
一旦使第1循环泵14a停止运转,集聚在第1循环泵14a内部的泵叶轮中央的气泡就从吸入口35向第1蓄气部37a上升而被回收。42表示第1蓄气部37a内部的冷却水的液面。
此外,当使第1循环泵14a停止运转时,第1蓄气部37a就向图9中假想线所示的位置伸展,从吸入口35升起来的气泡积极地被第1蓄气部37a回收。
设在吸热循环中的第2循环泵14b,如图3及图8所示那样配设在比冷却用热交换器20和主分流器11的第2热交换部26b及辅助分流器24的第3热交换部30还上面的上部。混入吸热循环的气泡与散热循环的情况相同,集聚在配设于上部的第2循环泵14b的吸入口40的附近,集聚在泵叶轮的中央,减少了吸热循环中进行循环的气泡量。在使第2循环泵14b停止运转时,第2蓄气部37b与第1蓄气部37a相同,向图9中假想线所示的位置伸展,从吸入口40升起来的气泡积极地被第2蓄气部37b回收。
另外,第1、第2蓄气部37a、37b,也起到对散热循环和吸热循环的管内压力进行调整的作用。在管内压力上升较大的情况下,在循环路径的配管的连接部位等易产生液体泄漏,但本发明的热电模块式电冰箱,在第1、第2循环泵14a、14b的运转中,第1、第2蓄气部37a、37b根据管内压力而进行伸缩,起到不使管内压力产生较大上升的作用。
另外,本发明的热电模块式电冰箱,由于在箱内17设置与主分流器11分开的辅助分流器24,构成将辅助分流器24的散热面与吸热循环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故可充分冷却制冰盘23。图10详细表示辅助分流器24与制冰盘23的附近结构。铝制的制冰盘23的上面载放着制冰器皿43,并形成凹部44,以积存除霜运转时所产生的废水。45是隔热材料。
另外,本发明的热电模块式电冰箱,为尽量减少结露水,其结构构成如下。
由于在吸热循环的第2循环泵14b上通过+2℃的冷却水,故在室外配置了第2循环泵14b的场合,产生结露。因此,第2循环泵14b配设在箱内,使第2循环泵14b的表面所产生的结露消失。此外,关于将第2循环泵14b的排出口38与配设于箱外的主分流器11的第2热交换部26b予以连接的第5连接管32e的设置,实际上在箱内机械室19的内部通过冷却用热交换器20的侧方向下方延长,在主分流器11的附近位置,在图3所示的贯通部位46贯通隔热材料8而向箱外引出并与主分流器11的第2热交换部26b连接,第5连接管32e大部分配设在处于5℃的箱内,从而结露的产生显著减少。
如此,热电模块式电冰箱构成为:将混入冷却水循环路径的气泡回收到第1、第2蓄气部37a、37b中,气泡就不与冷却水一起循环,在向散热循环和吸热循环充填冷却水时,实施图11与图12所示的液体充填方法,并且尽量不混入气泡地充填冷却水。
图11表示向散热循环充填冷却水的充填方法。
充填时,在夹装于散热用热交换器10与主分流器11的第1热交换部26a之间的T形接头33a的连接口34上连接管路50a的一端,将管路50a的另一端浸入冷却水箱51的冷却水中。另外,在第1循环泵14a的吸入口35安装的T形接头33b的连接口36上连接自吸式泵52的吸入口。53是接收从自吸式泵52排出口排出的冷却水的容器。也可不设置容器53而回到冷却水箱51。
在这种连接状态下,当运转自吸式泵52时,散热循环的循环路径的空气被吸出,管内压力逐渐下降,冷却水箱51的冷却水通过管路50a和T形接头33a而被抽吸流入散热循环的循环路径。此时,由于从T形接头33a通过散热用热交换器10而到达第1循环泵14a的管路冷却水的管内阻力,与从T形接头33a通过主分流器11的第1热交换部26a而到达第1循环泵14a的管路冷却水的管内阻力大致相同,所以,从T形接头33a流入的冷却水,不会单从一条路径被抽吸,而是从通过散热用热交换器10的路径和通过主分流器11的第1热交换部26a的路径两方逐渐被抽吸。
从自吸式泵52的排出口排出冷却水后,在规定时间继续运转自吸式泵52后,停止自吸式泵52的运转,在该状态下,从T形接头33a的连接口34取下管路50a。此时,由于用自吸式泵52使T形接头33b的连接口36处于闭塞状态,所以,即使取下管路50a,冷却水也不会从T形接头33a的连接口34产生倒流。取下管路50a后的连接口34用盖子封住。
接着,从T形接头33b的连接口36取下自吸式泵52,安装第1蓄气部37a,封住散热循环和自吸式泵52的连接口,完成充填。
如此,由于连接自吸式泵52减少气泡的混入,可逐渐将冷却水充填到散热循环中,故在管路的连接部位不会作用较大的冲击力,冷却水不泄漏,可期望长期而稳定的冷藏运转。另外,管路50a的取下和自吸式泵52的取下也容易,操作性也良好。
图12表示向吸热循环充填冷却水的充填方法。
该场合也与散热循环的场合相同,充填时,在夹装于冷却用热交换器10和主分流器11的第2热交换部26b之间的T形接头33c的连接口39上连接管路50b的一端,将管路50b的另一端浸入冷却水箱51的冷却水中。另外,在第2循环泵14b的吸入口40安装的T形接头33d的连接口41上连接自吸式泵52的吸入口。53是接收从自吸式泵52排出口排出的冷却水的容器。也可不设置容器53而回到冷却水箱51。
在这种连接状态下,当运转自吸式泵52时,吸热循环的循环路径的空气被吸出,管内压力逐渐下降,冷却水箱51的冷却水通过管路50b和T形接头33c而被抽吸流入吸热循环的循环路径。此时,由于从T形接头33c通过主分流器11的第2热交换部26b而到达第2循环泵14b的管路冷却水的管内阻力,与通过散热用热交换器20与辅助分流器24的第3热交换部30而到达第2循环泵14b的管路冷却水的管内阻力大致相同,所以,从T形接头33c流入的冷却水,不会单从一条路径被抽吸,而是从通过主分流器11的第2热交换部26b的路径和通过冷却用热交换器20的路径两方逐渐被抽吸。
从自吸式泵52的排出口排出冷却水后,在规定时间继续运转自吸式泵52后,停止自吸式泵52的运转,在该状态下,从T形接头33c的连接口39取下管路50b。此时,由于用自吸式泵52使T形接头33d的连接口41处于闭塞状态,所以,即使取下管路50b,冷却水也不会从T形接头33c的连接口39产生倒流。取下管路50b后的连接口39用盖子封住。
接着,从T形接头33d的连接口36取下自吸式泵52,安装第2蓄气部37b,封住吸热循环和自吸式泵52的连接口,完成充填。
如此,由于连接自吸式泵52减少气泡的混入,可逐渐将冷却水充填到吸热循环中,故在管路的连接部位不会作用较大的冲击力,冷却水不泄漏,可期望长期而稳定的冷藏运转。另外,管路50b的取下和自吸式泵52的取下也容易,操作性也良好。
(实施形态2)
图13~图15表示实施形态2。
对于与实施形态1相同作用的结构标上相同符号进行说明。
实施形态2与实施形态1的不同点是,在循环路径中串联状夹装第1、第2三通阀,从该第1、第2三通阀的部位充填冷却水。
具体地说,如图13所示,对于散热循环,在第1连接管32a的中途串联状夹装着第1、第2三通阀54a、54b。如图15所示,对于吸热循环,在第5连接管32e的中途串联状夹装着第1、第2三通阀54a、54b。
使用第1、第2三通阀54a、54b后冷却水的注入方法,由于散热循环、吸热循环都相同,因此这里以散热循环的情况为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从保持在上方位置的储液部将冷却水供给于夹装在散热循环中的第1、第2三通阀54a、54b的第1三通阀54a入口P1,第2三通阀54b的入口P1通过管路56向容器53开放。
首先,如图14A所示分别将第1、第2三通阀54a、54b的阀体57a、57b予以切换。阀体57a成为使第1三通阀54a的入口P1与入口P2连通的切换状态。阀体57b成为使第2三通阀54b的入口P1与入口P3连通的切换状态。
在该状态下,从储液部55自然流下来的冷却水,通过主分流器11的第1热交换部26a和散热用热交换器10及第1循环泵14a而流入第2三通阀54b的入口P3,再通过第2三通阀54b的入口P1和管路56而自然流下到容器53。也就是说,除了将第1三通阀54a的入口P3和第2三通阀54b的入口P2连接的配管58以外,冷却水是流动的状态。
其次,如图14B所示分别将第1、第2三通阀54a、54b的阀体57a、57b予以切换。阀体57a成为使第1三通阀54a的入口P1与入口P3连通的切换状态。阀体57b成为使第2三通阀54b的入口P1与入口P2连通的切换状态。因此,从储液部55自然流下来的冷却水,从第1三通阀54a的入口P3通过管路58而流入第2三通阀54b的入口P2,再通过第2三通阀54b的入口P1和管路56而自然流下到容器53中。另外,通过从如图14A所示的状态到图14B所示的状态切换第1、第2三通阀54a、54b,则在图14B所示的状态中,从第1三通阀54a通过主分流器11的第1热交换部26a和散热用热交换器10及第1循环泵14a到达第2三通阀54b的路径,成为充填冷却水后的状态。
然后,如图14C所示分别将第1、第2三通阀54a、54b的阀体57a、57b予以切换。阀体57a成为使第1三通阀54a的入口P2与入口P3连通的切换状态。阀体57b成为使第2三通阀54b的入口P2与入口P3连通的切换状态。因此,主分流器11的第1热交换部26a与第1循环泵14a之间通过第1、第2三通阀54a、54b而连通,完成充填。最后,可取下储液部55和配管56及容器53。
采用该充填方法,由于只要对第1、第2三通阀54a、54b的阀体57a、57b进行切换操作,就可减少气泡的混入并将冷却水逐渐充填到散热循环中,所以,在管路的连接部位不会作用较大的冲击力,冷却水不会泄漏,从而可期望长期而稳定的冷藏运转。另外,不必进行对如实施形态1场合那样的T形接头33a及连接口34用盖子封住的作业。
在本实施形态2中,是从储液部55使冷却水自然流下充填冷却水的,但也可从第1三通阀54a的入口P1将冷却水压送,或在将第1三通阀54a的入口P1与冷却水箱连接的同时将自吸式泵与第2三通阀54b的入口P1连接来抽吸充填冷却水。
在上述各实施形态中,在充填冷却水时,一旦设置调整结束,就立即将欲进行充填的冷却水流入循环路径,开始充填作业,但在进行充填的目的液体充填开始之前,运转自吸式泵,来抽吸改善循环路径的管路内表面状态的前处理液,然后通过抽吸充填目的冷却水,就可进一步减少混入循环路径中的气泡。
具体地说,作为前处理液,使用含二氧化硅的丙烯酸树脂涂料,用该前处理剂使循环路径的管路内面的凹凸消失,可做成表面光洁度为10μm的光滑状,当开始充填目的冷却水时,可通过凹凸消失而成为光滑的管路在附着气泡在附着气泡非常少的状态下进行液体充填。
另外,也可使用界面活性剂作为前处理液。在这种情况下,循环路径的管路内表面的湿润性因界面活性剂而处于良好状态,一旦开始充填目的冷却水,冷却水就良好地在循环路径的管路内表面上贴附着移动,可在附着气泡非常少的状态下进行液体充填。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将作为热电模块的珀耳帖元件用于电冰箱,做成在第1热交换部和第2热交换部流通冷却水的结构,但不仅电冰箱以外的热电冷却系统也可采用,而且还可将冷却水流通于第1热交换部和第2热交换部的任何一方。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由于使用自吸式泵抽吸冷却用液体或者通过流下冷却用液体或压送冷却用液体而将液体充填到循环路径中,因此,即使不将循环路径的机械强度做成超过冰箱通常运转所需强度的机械强度也很少混入气泡并可充填冷却水,有利于实现良好热效率的热电模块式电冰箱。
此外,在进行充填的目的液体充填开始之前,运转自吸式泵,来抽吸改善循环路径的管路内表面状态的前处理液,然后通过抽吸充填目的冷却水,就可进一步减少混入循环路径中的气泡。
Claims (9)
1.一种热电冷却系统中的液体充填方法,具有与热电模块的散热面热结合的第1热交换部和与所述热电模块的冷却面热结合的第2热交换部,在用循环泵、散热用热交换器及所述第1热交换部形成循环路径并在其内部充填液体而形成散热系统的热电冷却系统中,其特征在于,
在对所述循环路径充填液体时,将散热用热交换器和第1热交换部之间的液体吸入口与液体箱连接,在循环泵的吸入口或排出口串联连接自吸式泵,运转自吸式泵通过所述循环路径而从所述液体箱抽吸液体,所述液体到达自吸式泵的排出口后停止自吸式泵的运转,接着封住所述液体吸入口,然后取下自吸式泵,封住自吸式泵与所述循环路径的连接口。
2.一种热电冷却系统中的液体充填方法,具有与热电模块的散热面热结合的第1热交换部和与所述热电模块的冷却面热结合的第2热交换部,在用循环泵、冷却用热交换器及所述第2热交换部形成循环路径并在其内部充填液体而形成吸热系统的热电冷却系统中,其特征在于,
在对所述循环路径充填液体时,将冷却用热交换器和第2热交换部之间的液体吸入口与液体箱连接,在循环泵的吸入口或排出口串联连接自吸式泵,运转自吸式泵通过所述循环路径而从所述液体箱抽吸液体,所述液体到达自吸式泵的排出口后停止自吸式泵的运转,接着封住所述液体吸入口,然后取下自吸式泵,封住自吸式泵与所述循环路径的连接口。
3.一种热电冷却系统中的液体充填方法,具有主分流器,它设有与热电模块的散热面热结合的第1热交换部和与所述热电模块的冷却面热结合的第2热交换部,在用第1循环泵、散热用热交换器及所述主分流器的第1热交换部形成第1循环路径并在其内部充填液体而形成散热系统、用第2循环泵、冷却用热交换器及所述主分流器的第2热交换部形成第2循环路径并在其内部充填液体而形成吸热系统的热电冷却系统中,其特征在于,
在对所述循环路径充填液体时,将热交换器和主分流器的热交换部之间的液体吸入口与液体箱连接,在循环泵的吸入口或排出口串联连接自吸式泵,运转自吸式泵通过所述循环路径而从所述液体箱抽吸液体,所述液体到达自吸式泵的排出口后停止自吸式泵的运转,接着封住所述液体吸入口,然后取下自吸式泵,封住自吸式泵与所述循环路径的连接口。
4.一种热电冷却系统中的液体充填方法,具有与热电模块的散热面热结合的第1热交换部和与所述热电模块的冷却面热结合的第2热交换部,在用循环泵、散热用热交换器及所述第1热交换部形成循环路径并在其内部充填液体而形成散热系统的热电冷却系统中,其特征在于,
在对所述循环路径充填液体时,在所述循环路径中夹装串联连接的第1、第2三通阀,将第1三通阀与第2三通阀的连通设成闭塞状态,从第1三通阀通过所述循环路径和第2三通阀而流动液体,接着切换第1、第2三通阀而设成不使液体从第1、第2三通阀向所述循环路径流入流出的闭塞状态,使液体从第1三通阀向第2三通阀流动并在第1三通阀与第2三通阀之间的连接管路中充填液体,然后切换第1、第2三通阀,通过第1、第2三通阀而形成所述循环回路使充填结束。
5.一种热电冷却系统中的液体充填方法,具有与热电模块的散热面热结合的第1热交换部和与所述热电模块的冷却面热结合的第2热交换部,在用循环泵、冷却用热交换器及所述第2热交换部形成循环路径并在其内部充填液体而形成吸热系统的热电冷却系统中,其特征在于,
在对所述循环路径充填液体时,在所述循环路径中夹装串联连接的第1、第2三通阀,将第1三通阀与第2三通阀的连通设成闭塞状态,从第1三通阀通过所述循环路径和第2三通阀而流动液体,接着切换第1、第2三通阀而设成不使液体从第1、第2三通阀向所述循环路径流入流出的闭塞状态,使液体从第1三通阀向第2三通阀流动并在第1三通阀与第2三通阀之间的连接管路中充填液体,然后切换第1、第2三通阀,通过第1、第2三通阀而形成所述循环回路使充填结束。
6.一种热电冷却系统中的液体充填方法,具有主分流器,它设有与热电模块的散热面热结合的第1热交换部和与所述热电模块的冷却面热结合的第2热交换部,在用第1循环泵、散热用热交换器及所述主分流器的第1热交换部形成第1循环路径并在其内部充填液体而形成散热系统、用第2循环泵、冷却用热交换器及所述主分流器的第2热交换部形成第2循环路径并在其内部充填液体而形成吸热系统的热电冷却系统中,其特征在于,
在对所述循环路径充填液体时,在所述循环路径中夹装串联连接的第1、第2三通阀,将第1三通阀与第2三通阀的连通设成闭塞状态,从第1三通阀通过所述循环路径和第2三通阀而流动液体,接着切换第1、第2三通阀而设成不使液体从第1、第2三通阀向所述循环路径流入流出的闭塞状态,使液体从第1三通阀向第2三通阀流动并在第1三通阀与第2三通阀之间的连接管路中充填液体,然后切换第1、第2三通阀,通过第1、第2三通阀而形成所述循环回路使充填结束。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电冷却系统中的液体充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液体充填开始前,运转自吸式泵,抽吸改善循环路径的管路内表面状态的前处理液,然后抽吸充填液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电冷却系统中的液体充填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含二氧化硅的丙烯酸树脂涂料作为前处理液。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电冷却系统中的液体充填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界面活性剂作为前处理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9627096 | 1996-11-08 | ||
JP296270/96 | 1996-11-0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35664A true CN1235664A (zh) | 1999-11-17 |
Family
ID=17831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7199440A Pending CN1235664A (zh) | 1996-11-08 | 1997-11-07 | 热电冷却系统中的液体充填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0949462A1 (zh) |
KR (1) | KR20000053148A (zh) |
CN (1) | CN1235664A (zh) |
AU (1) | AU4885697A (zh) |
TW (1) | TW359744B (zh) |
WO (1) | WO1998021530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76937A (zh) * | 2010-10-29 | 2011-02-16 |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动车组牵引变流器冷却液充注工艺方法 |
CN102087060A (zh) * | 2010-08-02 | 2011-06-08 | 宫庆平 | 制冷设备节能阀及其应用 |
CN106403399A (zh) * | 2016-02-22 | 2017-02-15 | 绍兴西爱西尔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透空式冷媒增压站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4037341C5 (de) * | 2004-08-02 | 2008-06-19 | Dionex Softron Gmbh | Vorrichtung zum gekühlten Aufbewahren und Abgeben von Proben für eine integrierte Flüssigkeits-Kühleinhei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K0566646T3 (da) | 1991-01-15 | 2000-10-30 | Hydrocool Pty Ltd | Termoelektrisk system |
JP3321624B2 (ja) * | 1993-06-25 | 2002-09-03 | 東洋ラジエーター株式会社 | 冷却装置 |
JPH07234036A (ja) * | 1994-02-25 | 1995-09-05 | Aisin Seiki Co Ltd | 熱電変換素子の吸・発熱量可変装置 |
-
1997
- 1997-11-07 CN CN97199440A patent/CN1235664A/zh active Pending
- 1997-11-07 AU AU48856/97A patent/AU4885697A/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1997-11-07 WO PCT/JP1997/004061 patent/WO1998021530A1/ja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1997-11-07 KR KR1019990704082A patent/KR20000053148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1997-11-07 TW TW086116624A patent/TW359744B/zh active
- 1997-11-07 EP EP97911483A patent/EP0949462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87060A (zh) * | 2010-08-02 | 2011-06-08 | 宫庆平 | 制冷设备节能阀及其应用 |
CN102087060B (zh) * | 2010-08-02 | 2014-08-20 | 宫庆平 | 制冷设备节能阀及其应用 |
CN101976937A (zh) * | 2010-10-29 | 2011-02-16 |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动车组牵引变流器冷却液充注工艺方法 |
CN106403399A (zh) * | 2016-02-22 | 2017-02-15 | 绍兴西爱西尔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透空式冷媒增压站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1998021530A1 (fr) | 1998-05-22 |
TW359744B (en) | 1999-06-01 |
KR20000053148A (ko) | 2000-08-25 |
EP0949462A1 (en) | 1999-10-13 |
AU4885697A (en) | 1998-06-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1697C (zh) | 热电冷却系统 | |
US20090116196A1 (en) | Water cooled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for electronic device | |
CN1648563A (zh) | 电冰箱的冷气通道结构 | |
CN1112558C (zh) | 电冰箱 | |
CN1619234A (zh) | 用于紧凑型供暖设备的组件单元 | |
CN1235664A (zh) | 热电冷却系统中的液体充填方法 | |
CN108827030B (zh) | 一种基于水冷方式的乳制品冷却装置 | |
CN209963911U (zh) | 一种新能源电机主壳体 | |
CN116631965A (zh) | 微电子器件散热器结构 | |
CN108844992B (zh) | 一种抽吸式电子芯片冷却沸腾强化换热实验装置及方法 | |
CN212885863U (zh) | 一种用于焊接设备的双重冷却散热箱 | |
CN111692787B (zh) | 一种高效节能自动补液液冷源设备 | |
CN212975070U (zh) | 一种反应釜夹套冷却水调节装置 | |
CN210698569U (zh) | 一种新型供液车用泡沫混合装置 | |
CN208946435U (zh) | 一种用于塑胶颗粒的冷却装置 | |
CN208024454U (zh) | 一种发动机循环水冷装置 | |
CN215048939U (zh) | 一种便于清理浮渣的气浮装置 | |
CN213361049U (zh) | 减速机通风散热装置 | |
CN1069378C (zh) | 发动机冷却液交换装置 | |
CN218421118U (zh) | 一种草酸盐排除用结晶釜 | |
CN218873632U (zh) | 一种覆膜砂生产用出料装置 | |
CN208745336U (zh) | 一种冰箱内胆用均匀散热吸塑模具 | |
CN217449830U (zh) | 一种有机硅密封胶生产用加热保温装置 | |
CN216069550U (zh) | 一种汽车水箱余热循环供暖装置 | |
CN217175977U (zh) | 新型多功能装备库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