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23918C - 对接站 - Google Patents
对接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23918C CN1223918C CNB2004100036300A CN200410003630A CN1223918C CN 1223918 C CN1223918 C CN 1223918C CN B2004100036300 A CNB2004100036300 A CN B2004100036300A CN 200410003630 A CN200410003630 A CN 200410003630A CN 1223918 C CN1223918 C CN 1223918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cking station
- functional unit
- disengaging
- portable computer
- displac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9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10000003811 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47 cardia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224 fore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2—External expansion units, e.g. dock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接站,在对接站10中能够有效地实现笔记本型PC的脱离(拆卸)操作。螺线管式电磁装置70通常使铁心71向拆卸按钮34伸出,以使拆卸按钮34保持在标准位置处。伴随用户从标准位置向凹入位置压下拆卸按钮34,向安装的笔记本型PC的OS发送请求断开在对接站10中工作的装置的对应驱动器的指示。若OS接收到断开完成的通知,则螺线管式电磁装置70将铁心71转换至非伸出位置,拆卸按钮34通过弹簧的推动力到达伸出位置。若用户压下伸出位置的拆卸按钮34,则改变运动方向用杠杆74转动,脱离部件27以及锁定钩29动作,使PC脱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有装置且在安装在该站中的便携式计算机中可以使用这些装置的对接站(docking station),特别涉及能够有效地实现便携式计算机的脱离(拆卸)操作的对接站。
现有技术
为了使笔记本型PC(个人计算机)与对接站分离,对于安装在对接站中的笔记本型PC通过对接站使用的装置而言,必须在笔记本型PC的OS(操作系统)中切断所述装置的驱动器,以便避免拆卸后的笔记本型PC的死机。因此,在以往典型的对接站中,设有拆卸按钮以及拆卸请求按钮。用户首先按压拆卸请求按钮。之后,完成笔记本型PC的OS中驱动器的断开,在通过对接站中规定的显示灯点亮或笔记本型PC的屏幕上的显示等将此意思通知给用户时,用户随后按压拆卸按钮,以从对接站拆下笔记本型PC。
在对接站中现有的拆卸操作中,用户必须操纵拆卸请求按钮以及拆卸按钮这两个按钮,并且,确定笔记本型PC的OS完成了与在对接站中使用的装置相关的驱动器分离所花费的劳动是烦琐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在使便携式计算机脱离时的操作部件的数量并简化脱离操作的对接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对接站可自由装卸便携式计算机并装备有在安装在该站中的便携式计算机中未安装的设备,且所述对接站保持在与安装于其中的所述便携式计算机的电连接状态,以使所安装的便携式计算机可以使用所述设备。本发明的对接站设有以下部件:
·用户操纵的脱离用操作部件;
·分离装置,其用于解除所述便携式计算机向所述对接站的锁定以使所述便携式计算机从所述对接站分离;
·保持装置,其用于在所述便携式计算机安装在所述对接站中时,使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保持在第1位置处;
·检测装置,其用于检测由于用户的操纵,使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从第1位置向与所述第1位置不同的第2位置的移位;
·指示装置,其用于根据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指示在所安装的便携式计算机的OS断开由所述便携式计算机通过所述对接站使用的驱动器;
·驱动装置,其用于在所述便携式计算机通知了所述便携式计算机的OS已完成由所述指示装置指示的断开后,使所述便携式计算机向与所述第1位置以及第2位置不同的第3位置驱动;以及
·控制装置,用于在通过用户操作使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从所述第3位置移动时,起动所述分离装置。
本发明的对接站包括在上述对接站中任意组合以下(a1)~(a8)技术项目中的1个或多个所得的方案。
(a1)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为手指操纵型操作部件。
(a2)所述第1位置为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的手指操纵面与所述对接站的规定外表面部分大致齐平的位置,所述第2位置为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的手指操纵面相对于所述对接站的规定外表面部分向所述对接站内凹入的位置,所述第3位置为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的手指操纵面从所述对接站的规定外表面部分向外伸出的位置。
(a3)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的各个位置沿所述操作部件的移位方向,被顺序规定为第1位置、第2位置以及第3位置,并且设有从第2位置向第3位置推动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的推动部件,可自由解除地将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锁定在第1位置处的锁定装置,所述保持装置包括所述推动部件以及所述锁定装置。
(a4)在通过用户的操纵使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从所述第3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移动时,所述控制装置起动所述分离装置。
(a5)所述锁定装置设有电磁装置以及止动件,其中,所述电磁装置具有通过电信号而在伸出位置和非伸出位置之间自由切换的铁心;所述止动件形成在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上并且沿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的移位方向与伸出位置的所述铁心对接以克服所述推动部件的推动力,而保持在第1位置处。
(a6)在所述驱动装置向第3位置驱动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时,所述电磁装置位于所述铁心不与所述止动件接触的非伸出位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所述电磁装置以及所述推动部件。
(a7)所述分离装置为依据所传送的机械移位而机械地移动以使所述便携式计算机与所述对接站分离的移动机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移位传递机构,该机构用于向所述机械式移动机构传递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从第3位置向第2位置的机械运动。
(a8)所述控制装置还设有销以及环形导引槽,其中,所述销与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一体朝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的移位方向移位,并且朝与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的移位方向垂直的方向(以下,称为“第1方向”)、相对于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进行相对移动,所述环形导引槽用于向所述第1方向导引所述销,以便在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通过用户操作而从第3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的移动过程中,所述销带动所述移位传递机构中的规定转动部分,向所述移位传递机构传递所述销的移位,并在除此之外的移动过程中,所述销与所述移位传递机构中的规定转动部分分离,从而不能向所述移位传递机构传递所述销的移位。
虽然典型的便携式计算机是笔记本型PC,但是,不应局限于此,还包括通过OS驱动的任意便携式计算机,例如PDA(个人数字助理)以及便携电话。虽然典型的分离装置为通过控制装置传递脱离用操作部件的机械运动并进行运动的纯机械式移动机构(所谓“纯机械式移动机构”,为不含电气部件的机构),但是,也可以采用由来自电气控制装置的电信号驱动的电磁致动器。脱离用操作部件为例如通过人的食指等手指按压并向轴向移动的按压按钮。在脱离用操作部件为按压按钮的情况下,脱离用操作部件的操作面为沿与脱离用操作部件的移位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伸展的面。虽然在典型的情况下,脱离用操作部件设置在对接站的上表面,但是,也可以设置在对接站的侧面。推动部件例如为螺旋弹簧等弹簧或弹性部件。锁定装置除了带有铁心的电磁装置以外,还可使用包括不使用铁心的可转动的锁定部件以及切换该锁定部件的转动位置的电磁致动器的锁定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对接站的示意性斜视图。
图2为在拆卸按钮和凸轮部件彼此分离的状态下、从凸轮部件朝销的轴向观察拆卸按钮和凸轮部件的视图。
图3为在拆卸按钮、凸轮部件以及导引部件彼此分离的状态下、从图2的右侧观察拆卸按钮、凸轮部件和导引部件的视图。
图4为在组装拆卸按钮、凸轮部件和导引部件的状态下、从与图3相同的方向观察拆卸按钮、凸轮部件和导引部件的视图。
图5示意性显示了在用户使笔记本型PC从对接站脱离时的拆卸按钮运动过程中,在第1位置处的拆卸按钮及其相关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6示意性显示了在用户使笔记本型PC从对接站脱离时的拆卸按钮运动过程中,在第2位置处的拆卸按钮及其相关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7示意性显示了在用户使笔记本型PC从对接站脱离时的拆卸按钮运动过程中,在第3位置处的拆卸按钮及其相关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8示意性显示了在用户使笔记本型PC从对接站脱离时的拆卸按钮运动过程中,在第4位置处的拆卸按钮及其相关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9示意性显示了在用户使笔记本型PC从对接站脱离时的拆卸按钮运动过程中,在第5位置处的拆卸按钮及其相关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10为显示在用于使笔记本型PC从对接站脱离的拆卸按钮运动过程中,用于改变运动方向的杆的第1运动状态的视图。
图11为显示在用于使笔记本型PC从对接站脱离的拆卸按钮运动过程中,用于改变运动方向的杆的第2运动状态的视图。
图12为显示在用于使笔记本型PC从对接站脱离的拆卸按钮运动过程中,用于改变运动方向的杆的第3运动状态的视图。
图13为显示在用于使笔记本型PC从对接站脱离的拆卸按钮运动过程中,用于改变运动方向的杆的第4运动状态的视图。
图14为显示通过锁定钩将笔记本型PC安装在工作台部上以及使笔记本型PC从工作台部上脱离的对接机构的视图。
图15为显示对接机构动作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不应局限于所述实施例,不言而喻,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可作出各种改进。
图1为对接站10的示意性斜视图。下面,在附图的说明中,为了简便,采用以下方式定义对接站10的各个方向。在用户将笔记本型PC(个人计算机)安装在对接站10上来使用时,相对于对接站10,将靠近用户侧以及远离用户侧分别定义为前和后,将从用户观察到的左侧以及右侧定义为左侧以及右侧。在图1中,左斜下方为对接站10的前向,右斜上方为对接站10的后向,左斜上方向为对接站10的左向,右斜下方为对接站10的右向。对接站10具有在内部设有装置和机械机构的对接站主体11,从对接站11前端向前方伸出的工作台部12以及可移动部件13,该可移动部件13具有通过对接站主体11外表面的前端部分的导引可沿前后方向自由移动的壁结构。对接站10兼用作端口调节器(replicator),且在对接站主体11的后侧(背面)设有各种连接器。可移动部件13在前端部具有翻板15,翻板15在其基部可绕左右方向的水平轴线自由转动,并在水平位置处,使外表面侧的侧面以及内表面侧的侧面分别朝向上方以及下方,同时,使翻板的外表面侧的侧面在竖直方向位置上与可移动部件13的主体上表面大致重合,以与可移动部件13的主体表面大致形成1个平面。另外,在翻板15的水平位置处,使作为翻板15顶端面的导引面16与位于可移动部件13左端部的导引面17在前后方向的位置上大致重合,从而与导引面17大致形成1个垂直平面。导引板18在左右方向上的工作台部12左端附近的位置处突出设置在导引面17上,并且使其表面朝向左右方向。导引板19在工作台部12左右方向上的右端附近的位置处突出设置在导引面16上,且其表面朝向左右方向。在将笔记本型PC安装在对接站10上时,通过导引面16,17导引笔记本型PC的背面,确定笔记本型PC前后方向的位置,以实现顺利安装。在将笔记本型PC安装在对接站10上时,通过导引板18,19导引笔记本型PC的左右侧面的后端部,确定笔记本型PC的左右方向位置,以实现顺利地安装。另外,根据安装的笔记本型PC的机型,由于该笔记本型PC是小型的,因此,存在导引板18和/或19不能充当导引件的情况。在将装有尺寸比标准电池大的大型电池的笔记本型PC安装在对接站10上时,翻板15通过与该大型电池下表面的接触而绕基端侧的左右方向水平轴线转动,处于使导引面16朝下的竖直位置。
连接器24离工作台部12的前后方向中心略微靠近后端并固定设置在工作台部12的上表面上,且为与前后方向的尺寸相比,形成左右方向足够长的长方形。连接器24内的各个电气接点与对接站10内的控制电路等相连。1对连接器用导引件25,一块加压板26,1对脱离部件27,1对定位凸起部28,1对锁定钩29以及机型检测用凸起部30在与连接器24相同的前后方向位置处排成一列。每对连接器用导引件25、脱离部件27、定位凸起部28以及锁定钩29中的各部件彼此位于左右对称的位置处,并沿左右方向从内侧向外侧按顺序设置连接器用导引件25,脱离部件27,定位凸起部28以及锁定钩29。加压板26仅设置在工作台部12的右半部,并且位于右侧连接器用导引件25的右侧附近。机型检测用凸起部30仅设置在工作台部12的左半部,并且位于左右方向上左侧锁定钩29的外侧。连接器24可与安装在对接站10上的笔记本型PC(未示出)的下表面凹部内的连接器自由结合。对接站10与安装在其中的笔记本型PC通过连接器24与笔记本型PC的连接器的相互机械连接,使电气接点彼此保持在相互电连接的状态。在将笔记本型PC安装在对接站10上时,将1对连接器用导引件25插入笔记本型PC下表面凹部内的对应插入孔内,从而顺利地实现笔记本型PC的连接器与连接器24的装配。加压板26突出设置在工作台部12上,在将笔记本型PC安装在对接站10上时,使加压板26的顶端接触存在于笔记本型PC下表面的双铰式活门,从而推开该活门。笔记本型PC在该活门的内侧设有与连接器24相连的连接器。在用户进行使笔记本型PC从工作台部12脱离的操作时,1对脱离部件27通过工作台部12内的机构向上隆起,以使笔记本型PC与工作台部12分离。将1对定位凸起部28立设在工作台部12上,在将笔记本型PC安装在工作台部12上时,所述定位凸起部28嵌入笔记本型PC下表面中对应的凹部内,以顺利地实现笔记本型PC的安装。在将笔记本型PC安装至工作台部12及使其从工作台部12脱离时,1对锁定钩29的上端部分在前后方向摆动。在将笔记本型PC安装在工作台部12上时,作为笔记本型PC中下表面规定的凹部内的被锁定部分的钩部接触锁定钩29的后端斜面部,通过使该斜面部下降,使锁定钩29的上端部分向前方摆动。在笔记本型PC的被锁定部通过锁定钩29的后端后,锁定钩29向后返回,锁定被锁定部。另外,在用户进行使笔记本型PC从工作台部12脱离的操作时,工作台部12的上端部分向前方转动,以解除笔记本型PC的锁定部的锁定。与所述解除一起,脱离部件27与锁定钩29连动地升起,结果,笔记本型PC与工作台部12分离,即脱离。
所述对接台10可以广泛用于机型不同的笔记本型PC。在笔记本型PC中,将被连接至连接器24的连接器与PC背面之间的前后方向尺寸定义为L。对于L=L1的机型(以下称为「大型机型」)的笔记本型PC而言,在可动部件13的后侧位置,可动部件13的导引面16和导引板18导引这种笔记本型PC的后侧面。对于L=L2(L2<L1)的机型(以下称为「小型机型」)的笔记本型PC而言,在可动部件13的前侧位置,可动部件13的导引面16和导引板18导引这种笔记本型PC的后侧面。即,将从连接器24至导引面16和导引面17的前后方向尺寸设定为在可动部件13的后侧位置和前侧位置处,分别对应于大型机型以及小型机型的笔记本型PC的尺寸。
在安装大型机型的笔记本型PC时,机型检测用凸起部30嵌入该笔记本型PC的凹部内,以避免被推入工作台部12内,另外,在安装小型机型的笔记本型PC时,通过与该笔记本型PC下表面接触,将检测用凸起部30推入工作台部12。若机型检测用凸起部30被推入工作台部12内,则工作台部12内的规定转动杆(未示出)转动,作为该转动杆一端的凸部从可动部件13的凹部抽出,可动部件13随着由规定的弹簧(未示出)产生的向前推动力前进,到达前侧位置。
拆卸按钮34以及电源按钮35设置在对接站主体11的上表面右端部上。用户在切换电源以接通对接站10时,按下电源按钮35,而在使笔记本型PC与对接站10脱离时,按下拆卸按钮34。对接可使用状态显示灯36设置在拆卸按钮34的顶面,在将笔记本型PC安装至对接站10之后,一旦笔记本型PC可以使用对接站10的各种功能,显示灯36就会在可使用状态持续期间保持点亮状态。在用户按了一下拆卸按钮34后,便从对接站10向安装在其中的笔记本型PC的OS发出断开驱动器的请求。之后,当由OS向对接站10通知驱动器已断开时,在本发明的对接站10中,如后文详细描述的那样,拆卸按钮34伸出到规定高度(跳起)。防盗用键37可自由插入对接站主体11的右侧壁的键孔内。用户在将笔记本型PC安装在工作台部12上后,转动防盗用键37,以锁定笔记本型PC的安装,并从键孔内拔出防盗用键37。这样,在没有正当的用户时,能够防止第三者将安装的笔记本型PC与工作台部12脱离而进行盗用。
图2为在使拆卸按钮34以及电源按钮35彼此分离的状态下,从凸轮部件50向销46的轴向方向观察拆卸按钮34以及电源按钮35的视图,图3为在拆卸按钮34、凸轮部件50以及导引部件51分离的状态下,从图2的右侧观察拆卸按钮34、凸轮部件50以及导引部件51的视图。另外,图4为在拆卸按钮34、凸轮部件50以及导引部件51分离的状态下,从与图3相同的方向观察拆卸按钮34、凸轮部件50以及导引部件51的视图。为了便于说明,将图2的竖直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称为拆卸按钮34的竖直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另外,将图3的左右方向称为拆卸按钮34的厚度方向。在拆卸按钮34中,杆39以均匀的厚度沿竖直方向延伸(图3)。加压面部分40以凸缘状形成在杆39的上端,并通过用户的手指按压其顶面。下垂部分47从加压面部分40的一端以规定的尺寸垂下。长孔41在杆39的下端、沿厚度方向穿过杆39,沿宽度方向延伸规定的尺寸。上侧止动件42以及下侧止动件43相互以上侧和下侧的关系形成在杆39宽度方向一端的下端部,并且在它们之间形成有间隙44。下侧止动件43在上侧的侧面形成有台阶部,从而在下侧的侧面向下方形成向宽度方向内侧倾斜的倾斜面45。使销46的轴向与拆卸按钮34的宽度方向重合地穿过长孔41,使其两端部从杆39伸出。
凸轮部件50以及导引部件51以中间夹持杆39的下端部的方式沿拆卸按钮34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环形凸轮槽52形成在与导引部件51相对侧的凸轮部件50的表面上,并且以心脏轮廓状延伸。在图2中,在环形凸轮槽52中标记的箭头表示环形凸轮槽52中销46的循环方向或销46在环形凸轮槽52的各路径部分中的行进方向。环形凸轮槽52具有沿竖直方向以直线延伸的下垂部分53,从下垂部分53的下端部向斜上方延伸的向上倾斜部分54,从向上倾斜部分54的上端向斜下方延伸的向下倾斜部分55,以及弯曲上升部分56,该弯曲上升部分56从向下倾斜部分55的下端向上方以规定量和直线延伸,随后向斜上方延伸,在上端与下垂部分53的上端部相连。向上倾斜部分54以及向下倾斜部分55形成心状凸轮槽52的中心凹部。环形凸轮槽52的各区段均具有台阶部58和斜坡部59。在各个区段中,在台阶部58处,深度不连续地增大,在斜坡部59,向着箭头方向、即向销46的前进方向,深度逐渐减小。通过这样的深度设定,能够防止销46在环形凸轮槽52中的逆行。导引部件51在与凸轮部件50相对侧的表面具有形状与拆卸按钮34的环形凸轮槽52相同的导引槽60。导引槽60的深度在任何位置处均是相等的。将环形凸轮槽52以及导引槽60的宽度设定为与销46的直径大致相等。如图4所示,凸轮部件50以及导引部件51以在其间夹持拆卸按钮34的方式相对设置,销46沿拆卸按钮34的厚度方向穿过长孔41,并且使其两端部嵌入环形凸轮槽52以及导引槽60内。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弹簧、沿凸轮部件50的方向推动导引部件51,因此,销46在环形凸轮槽52以及导引槽60中循环运动时,与环形凸轮槽52的深度相对应地向轴向移位,保持在与环形凸轮槽52以及导引槽60的底面接触的状态。
图5~图9大致显示了在使笔记本型PC脱离对接站10时,按照拆卸按钮34运动过程中的顺序,在各顺序位置处的拆卸按钮34及其相关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拆卸按钮34设置在对接站主体11的壳体64的开口65内,以便用户可以按压操纵其加压面部分40。拆卸按钮34具有其加压面部分40的高度与壳体64顶面相平的标准位置(图5以及图7),其加压面部分40从壳体64的顶面下沉或凹下至规定深度的凹入位置(图6以及图9),以及其加压面部分40从壳体64的顶面向上方突出或隆起的突出位置。竖直方向开关66设置在距离开口65规定的深度处,并且在与加压面部分40的下表面接触时接通,而在未接触时断开,以此检测拆卸按钮34是否位于凹入位置。水平方向开关67安装在壳体64的内侧,并且在与拆卸按钮34的下垂部分47接触时接通,并在未接触时断开,以此检测拆卸按钮34是否位于突出位置。通过竖直方向开关66以及水平方向开关67的检测值可以检测拆卸按钮34位于标准位置、凹入位置以及突出位置中的哪一位置处。在拆卸按钮34的各个位置处的竖直方向开关66以及水平方向开关67的接通·断开状态如以下所示。
拆卸按钮34的标准位置(图5以及图7):竖直方向开关66断开,水平方向开关67接通。
拆卸按钮34的凹入位置(图6以及图9):竖直方向开关66以及水平方向开关67同时接通。
拆卸按钮34的突出位置(图8):竖直方向开关66以及水平方向开关67同时断开。
螺线管式电磁装置70具有能够自由改变向拆卸按钮34的伸出量的铁心71。在铁心71向拆卸按钮34的伸出量较大时(下面,称为铁心71的“伸出位置”),铁心71在竖直方向位于上侧止动件42以及下侧止动件43之间的间隙44内。在铁心71向拆卸按钮34的伸出量较小时(下面,称为铁心71的“非伸出位置”),铁心71从间隙44向拆卸按钮34的宽度方向移出,结果,在使上侧止动件42以及下侧止动件43在竖直方向上不与铁心71接触的情况下,拆卸按钮34能够自由上下移动。铁心71具有在螺线管式电磁装置70的壳体内由弹力支承的轴向位置,并且通过外力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产生轴向移位。螺线管式电磁装置70在正常期间,使铁心71保持在伸出位置处。在使笔记本型PC与对接站10脱离之前,处于安装状态的笔记本型PC的OS必须响应从对接站10发出的脱离请求,切断对接站10中处于使用状态的装置所用的驱动器。在由安装的笔记本型PC向对接站10通知所述切断完成的指令时,螺线管式电磁装置70使铁心71从伸出位置向非伸出位置切换。另外,通过图中未示出的作为推动部件的弹簧向上方推动拆卸按钮34。
当用户在安装至对接站10的状态下使用笔记本型PC时(图5),使下侧止动件43的上端侧面接触铁心71,以阻止拆卸按钮34上升,并使其处于标准位置。另外,销46处于向下倾斜部分55的上端位置处。
在使笔记本型PC与对接站10脱离时,用户将手指放置在拆卸按钮34的加压面部分40上,压下拆卸按钮34。使上侧止动件42与铁心71接触,以限制拆卸按钮34的进一步下降,并使其处于规定的凹入位置(图6)。伴随拆卸按钮34的下降,销46使向下倾斜部分55下降,越过向下倾斜部分55下端的台阶部58,并使其处于弯曲上升部分56的下端位置。另外,伴随根据竖直方向开关66以及水平开关67的输出信号而检测到凹入位置,从对接站10向笔记本型PC的OS发送断开与对接站10中当正在前使用的装置相对应的驱动器的请求。
伴随用户解除手指对拆卸按钮34的加压面部分40的按压力,拆卸按钮34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弹簧的向上方的推力,而返回标准位置(图7)。在该标准位置处,销46保持在弯曲上升部分56的中间位置处。
安装在对接站10中的笔记本型PC的OS接收到从对接站10发出的驱动器断开指示,便实施其处理,一旦处理结束,表示处理结束的通知便从笔记本型PC的OS发送至对接站10。对接站10的电气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接收该通知,暂时切换发送给螺线管式电磁装置70的控制信号,螺线管式电磁装置70使铁心71转换至非伸出位置。结果,铁心71从间隙44移出,并解除拆卸按钮34向上方的移动限制。拆卸按钮34通过弹簧产生的向上推动力而处于伸出位置(图8)。发送至螺线管式电磁装置70的控制信号迅速切换为正常信号,螺线管式电磁装置70再次使铁心71返回至伸出位置。在拆卸按钮34的标准位置处,销46在通过弯曲上升部分56上端的台阶部58后,大致位于下垂部分53的上端。
若用户确定拆卸按钮34处于伸出位置,则将手指放在加压面部分40上,按压加压面部分40,从而将拆卸按钮34压入壳体64内。虽然铁心71处于伸出位置,但是,其轴向位置由弹力支承,在沿下侧止动件43的倾斜面45滑动的同时,接受伸出量减小方向的力,减小伸出量,从而越过下侧止动件43并进入间隙44内,返回伸出位置。拆卸按钮34向壳体64内的压入可以持续进行直至铁心71接触上侧止动件42(图9)。销46越过下垂部分53下端的台阶部58,进入向上倾斜部分54的下端,之后,伴随由朝向拆卸按钮34的弹簧推动力造成的拆卸按钮34上升,到达向下的倾斜部分55的上端位置(图5)。
如图10~13显示了按照用于使笔记本型PC与对接站10脱离的拆卸按钮34的操作过程顺序,改变运动方向用杠杆74在各顺序位置处的运动状态。改变运动方向用杠杆74通过支点76绕水平线,即绕与拆卸按钮34的移位方向垂直的轴线自由转动。改变运动方向用杠杆74所起的作用为:将拆卸按钮34在竖直方向上的移位改变为支点86(图14)在水平方向上的移位。通过图中未示出的作为推动部件的弹簧向图10~图13的逆时针方向推动改变运动方向用杠杆74。图中未示出的止动件限制改变运动方向用杠杆74的转动,以使改变运动方向用杠杆74的上侧侧缘越过水平位置后不向上方转动。在改变运动方向用杠杆74的上侧侧缘位于水平位置时,其与下垂部分53中的销46接触,并通过销46带动其向下运动。另外,图10中改变运动方向用杠杆74的状态对应于图8中拆卸按钮34的状态,图11至图13的改变运动方向用杠杆74的状态对应于图8至图9过程中拆卸按钮34的状态。
在图10中,拆卸按钮34处于突出位置,销46位于环形凸轮槽52中下垂部分53的上端部,用户看到拆卸按钮34处于伸出位置,从而确定所安装的笔记本型PC的OS已完全断开了对接站10中的与处于使用状态的装置相关的驱动器,即笔记本型PC可以从对接站10脱离。虽然在典型的公知对接站10中设有显示灯,用于在给出了表示所安装的笔记本型PC的OS已完全切断了对接站10中的与处于使用状态的装置相关的驱动器的指示时,点亮该显示灯以通知用户,但是在笔记本型PC与对接站的一般脱离状况下,笔记本型PC的显示面板处于直立状态,用户难以看到显示灯,因此,用户在观看显示灯时,需要起立并改变姿势。与此相反,利用本发明的对接站10,用户将拆卸按钮34从标准位置压至凹入位置后,手指不离开拆卸按钮34地等待驱动器断开结束,在根据手指位置变化得知拆卸按钮34处于伸出位置时,压下拆卸按钮34。因此,能够实现有效且迅速的脱离操作。
伴随从伸出位置向下方压下拆卸按钮34,销46使下垂部分53下降(图11,图12以及图13)。改变运动方向用杠杆74通过与销46的接触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图11以及图12)。通过绕与拆卸按钮34的移位方向平行的轴线、即竖直轴线自由转动地设置在对接站主体11内的图中未示出的中间夹设转动杆,将改变运动方向用杠杆74的转动传送至转动杆83(图14)。若销46越过改变运动方向用杠杆74的上侧侧缘(图12),则解除由销46带动的向下方的运动,通过弹簧的推动力使改变运动方向用杠杆74恢复水平姿势(图13)。
另一方面,在前面所述的图5至图8中的拆卸按钮34的运动过程中,由于销46在向下倾斜部分55以及弯曲上升部分56内行进,并且不与改变运动方向用杠杆74接触,因此,销46在其上升过程中不会强制性地转动改变运动方向用杠杆74。也就是说,转动杆83(图14)的控制部件82侧的端部不会向对接站10的右侧方向移动地来进行作为笔记本型PC从工作台部12脱离的动作的脱离部件27的升起或锁定钩29的锁定解除运动。
图14显示了通过锁定钩29将笔记本型PC安装在工作台部12上以及使笔记本型PC从工作台部12上脱离的对接机构。这种对接机构具有向后推动锁定钩29的弹簧81,控制锁定钩29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的控制部件82以及绕支点86的轴线、即绕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轴线自由转动且通过转动结合点87可自由转动地与控制部件82结合并带动控制部件82向左右方向运动的转动杆83。另外,图中未示出的中间·夹设转动杆安装于移位运动路径中的改变运动方向用杠杆74和转动杆83之间,该中间夹设转动杆绕竖直方向的轴线可自由转动,其两个端部分别在该中间夹设转动杆的转动方向上,与改变运动方向用杠杆74的规定部分以及转动杆83的端部接触,并根据改变运动方向用杠杆74的转动移位、使转动杆83绕支点86转动。即,在将拆卸按钮34从图10中的伸出位置压向图13的凹入位置时,改变运动方向用杠杆74转动,且改变运动方向用杠杆74的转动通过中间夹设转动杆的转动而传递至转动杆83,使控制部件82向右移动。由于中间夹设转动杆的端部只能与转动杆83在图4中未示出的端部对接,因此,改变运动方向用杠杆74在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的转动移位通过中间夹设转动杆传递至控制部件82,但是改变运动方向用杠杆74在其以图10中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的转动力不会传递至转动杆83。通过规定的推动力向左推动控制部件82,并通过图中未示出的用于限制前面所述的中间夹设转动杆的转动的止动件(图中未示出)将该控制部件82保持在左右方向上的中立位置处。另外,用于限制中间夹设转动杆转动的止动件通过转动移位可自由解除其止动件的功能,如后文所述,在使控制部件82向图15(c)的位置移动时,止动件进行转动移位后,其止动件的功能被解除。
弹簧81一端固定在对接站主体11上,另一端固定在锁定钩29上,并向后推动锁定钩29。在控制部件82上设有凸轮槽84,其用于驱动固定在锁定钩29下部的凸轮从动件29a。控制部件82具有倾斜部件85,该倾斜部件与设置在脱离部件27(图1)下部的滚轮配合。若控制部件82从图4的位置向右移动,则倾斜部件85通过滚轮使脱离部件27从工作台部12向上方升起。
图15显示了对接机构的操作。在对接之前,如图15(a)所示,凸轮从动件29a相对于凸轮槽84的位置处于凸轮槽84左右两端的中间。在这种状态下,在笔记本型PC的下表面接近工作台部12以便将笔记本型PC安装在工作台部12上时,通过笔记本型PC的被锁定部与锁定钩29的倾斜部分29b的滑动,锁定钩29向前移动。此时,通过凸轮从动件29a对凸轮槽84的倾斜部分84a的作用,控制部件82以及转动杆83略微移动。在锁定钩29与笔记本型PC的被啮合部分完全啮合时,利用弹簧81的推动力使锁定钩29向后移动。由此完成对接,且对接机构再次返回至图15(a)的状态。
用户为了使笔记本型PC与工作台部12脱离,从标准位置向凹入位置压下拆卸按钮34,之后,OS完成断开对应的驱动器,以使拆卸按钮34位于伸出位置(图10)。若用户用手指将拆卸按钮34从该伸出位置压至凹入位置,则如前所述,改变运动方向用杠杆74绕水平轴线向下方转动。由此,控制部件82向右移动,对接机构的状态变为图15(b)的状态。此时,由于锁定钩29响应控制部件82的移动,通过凸轮槽84的倾斜部84b对凸轮从动件29a的作用而向前移动,因此,解除笔记本型PC与被锁定部的啮合。当控制部件82进一步向右移动时,倾斜部件85使脱离部件27(图1)从工作台部12伸出,并推升笔记本型PC下表面的被接合面。由此解除笔记本型PC的连接器与连接器24的连接,从而完成对接解除。当停止压下拆卸按钮34时,对接机构返回图15(a)的状态。
当在笔记本型PC锁定的状态下使防盗用键37转动90°时,前面所述的图中未示出的用于限制中间夹设转动杆转动的止动件转动,以解除止动件功能,由此,该中间夹设的转动杆通过规定的推动力转动,以将对接机构的状态从图15(a)的状态转换至图15(c)的状态。即,转动杆83绕支点86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控制部件82向左移动,凸轮从动件29a位于凸轮槽84的右端。即,对接状态被锁定。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压下拆卸按钮34以使改变运动方向用杠杆74转动,改变运动方向用杠杆74也不会接触中间夹设转动杆的规定部分,即,不能转动中间夹设转动杆,且锁定钩29保持在规定的后侧位置,因此,笔记本型PC不会与工作台部12脱离。在这种锁定状态下,正当的用户可以拔出防盗用键37。因此,第三者不能使用防盗用键37,从而能够防止笔记本型PC从对接站10脱离。
另外,在用于解决本发明课题的方式中记载的用语与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用语的对应关系如以下所示。即,在解决本发明课题的方式中记载的上位概念的各个用语包括以下面的对应关系将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用语作为下位概念。在各行中,左侧为在用于解决本发明的课题的方式中记载的用语,右侧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用语。另外,还存在这样的情况,即,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说明的1个要素属于在用于解决本发明的课题的方式中记载的多个上位概念要素。
分离装置:脱离部件27,锁定钩29,控制部件82,转动杆83,倾斜部件85。
控制装置:销46,环形凸轮槽52,改变运动方向用杠杆74。
脱离用操作部件:拆卸按钮34。
保持装置:下侧止动件43,螺线管式电磁装置70。
驱动装置:螺线管式电磁装置70。
检测装置:竖直方向开关66以及水平方向开关67。
锁定装置:下侧止动件43,螺线管式电磁装置70。
电磁装置:螺线管式电磁装置70。
止动件:下侧止动件43。
环形导引槽:环形凸轮槽52。
移动机构:脱离部件27,锁定钩29,改变运动方向用杠杆74,控制部件82,转动杆83,倾斜部件85。
移位传送机构:改变运动方向用杠杆74。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用户能够明确地确定可以进行使脱离用操作部件由对接站脱离的操作,通过1个脱离用操作部件,能够向便携式计算机的OS给出断开对应驱动器的指示以便实施脱离,并且能够实施通过脱离用操作部件实施从对接站脱离的操作。
Claims (9)
1.一种对接站,其可自由装卸便携式计算机并装备有在安装在该站中的便携式计算机中未安装的设备,且所述对接站保持在与安装于其中的所述便携式计算机电连接的状态,以使所安装的便携式计算机可以使用所述设备,其特征在于设有:
用户操纵的脱离用操作部件;
分离装置,其用于解除所述便携式计算机向所述对接站的锁定以使所述便携式计算机从所述对接站分离;
保持装置,其用于在所述便携式计算机安装在所述对接站中时,使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保持在第1位置处;
检测装置,其用于检测由于用户的操纵,使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从第1位置向与所述第1位置不同的第2位置的移位;
指示装置,其用于根据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向所安装的便携式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指示断开由所述便携式计算机通过所述对接站使用的驱动器;
驱动装置,其用于在所述便携式计算机通知了所述便携式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已完成由所述指示装置指示的断开后,将所述便携式计算机向与所述第1位置以及第2位置不同的第3位置驱动;以及
控制装置,用于在通过用户操作使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从所述第3位置移动时,起动所述分离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为手指操纵型操作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接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位置为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的手指操纵面与所述对接站的规定外表面部分大致齐平的位置,
所述第2位置为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的手指操纵面相对于所述对接站的规定外表面部分向所述对接站内凹入的位置,
所述第3位置为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的手指操纵面从所述对接站的规定外表面部分向外伸出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的各个位置沿所述操作部件的移位方向,被顺序规定为第1位置、第2位置以及第3位置,
设有从第2位置向第3位置推动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的推动部件,可自由解除地将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锁定在第1位置处的锁定装置,
所述保持装置包括所述推动部件以及所述锁定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接站,其特征在于:在通过用户的操纵使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从所述第3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移动时,所述控制装置起动所述分离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接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设有电磁装置以及止动件,其中,所述电磁装置具有根据电信号而在伸出位置和非伸出位置之间自由切换的铁心;所述止动件形成在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上并且沿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的移位方向与伸出位置的所述铁心对接以克服所述推动部件的推动力,而保持在第1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接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装置向第3位置驱动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时,所述电磁装置位于所述铁心不与所述止动件接触的非伸出位置,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所述电磁装置以及所述推动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装置为依据所传送的机械移位而机械地移动以使所述便携式计算机从所述对接站分离的移动机构,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移位传递机构,该机构用于向所述移动机构传递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从第3位置向第2位置的机械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对接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设有销以及环形导引槽,其中,所述销与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一体朝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的移位方向移位,并且朝与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的移位方向垂直的第1方向、相对于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进行相对移动,所述环形导引槽用于向所述第1方向导引所述销,以便在所述脱离用操作部件通过用户操作而从第3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的移动过程中,所述销带动所述移位传递机构中的规定转动部分,向所述移位传递机构传递所述销的移位,并在除此之外的移动过程中,所述销与所述移位传递机构中的规定转动部分分离,从而不能向所述移位传递机构传递所述销的移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062457A JP3718777B2 (ja) | 2003-03-07 | 2003-03-07 | ドッキング・ステーション |
JP062457/2003 | 2003-03-0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27175A CN1527175A (zh) | 2004-09-08 |
CN1223918C true CN1223918C (zh) | 2005-10-19 |
Family
ID=33124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036300A Expired - Lifetime CN1223918C (zh) | 2003-03-07 | 2004-02-04 | 对接站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934151B2 (zh) |
JP (1) | JP3718777B2 (zh) |
CN (1) | CN1223918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719830B2 (en) * | 2005-05-09 | 2010-05-18 | Apple Inc. | Universal docking station for hand held electronic devices |
KR100745709B1 (ko) * | 2004-06-28 | 2007-08-0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포트 리플리케이터의 도난방지장치 |
TWM268986U (en) * | 2004-12-10 | 2005-07-01 | Fih Co Ltd | Stylus elastic removal mechanism |
US7079385B1 (en) * | 2004-12-28 | 2006-07-18 | Inventec Corporation | Docking station lock and its link assembly |
JP5468722B2 (ja) * | 2006-02-24 | 2014-04-09 |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 インバータ装置 |
US7298611B1 (en) | 2006-06-30 | 2007-11-20 | Carnevali Jeffrey D | Portable device docking station |
US8179672B2 (en) | 2006-06-30 | 2012-05-15 | National Products, Inc. | Portable device docking station |
TWI312453B (en) * | 2006-12-07 | 2009-07-21 | Inventec Corporatio | Height-adjustable docking station |
US7684188B2 (en) * | 2007-03-12 | 2010-03-23 | Dell Products, Lp | Media base security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
TW200908665A (en) * | 2007-08-03 | 2009-02-16 | Benq Corp | Electronic device |
CA2656431C (en) | 2008-02-27 | 2015-04-14 | L&P Property Management Company | Computer docking station for a vehicle |
US7975089B2 (en) * | 2009-05-07 | 2011-07-05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Computer dock providing for disconnecting media from docking port when lock is inserted |
US8405974B2 (en) * | 2010-05-11 | 2013-03-26 | Psion Inc. | Docking cradle |
US8638552B1 (en) * | 2011-05-18 | 2014-01-28 | Erick N. Tuero | Docking station for a Macintosh laptop computer |
KR101952831B1 (ko) | 2012-12-03 | 2019-02-2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 외부 장치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
TWI598734B (zh) * | 2014-02-20 | 2017-09-1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可攜式電子裝置的擴充座與其安全插拔方法 |
US9665125B2 (en) * | 2014-03-28 | 2017-05-30 | Intel Corporation | Magnetic attachment mechanism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
TWI507115B (zh) * | 2014-05-30 | 2015-11-01 | Universal Scient Ind Shanghai | 支撐結構及應用其之擴充底座 |
JP6693510B2 (ja) * | 2015-04-23 | 2020-05-13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載置装置 |
JP6677244B2 (ja) * | 2015-04-23 | 2020-04-08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載置装置 |
JP6631625B2 (ja) * | 2015-04-23 | 2020-01-15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載置装置 |
CN106444984B (zh) * | 2016-09-14 | 2019-07-30 | 环胜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 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扩充座及其设置方法 |
USD826943S1 (en) * | 2017-02-22 | 2018-08-28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 Port replicator |
CN109542164B (zh) * | 2017-09-22 | 2022-04-26 |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对接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US10248162B1 (en) * | 2018-07-19 | 2019-04-02 | Getac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Linking-up mechanism module and docking station |
TWI701987B (zh) * | 2018-10-23 | 2020-08-11 |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裝置 |
EP4038510A4 (en) * | 2019-09-30 | 2023-06-21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DISPLAYS WITH EXPANSION SLOTS |
CN118202315A (zh) * | 2021-12-13 | 2024-06-14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端口复制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53378B1 (en) * | 1998-12-16 | 2002-09-17 | Gateway, Inc. | Portable computer with enhance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
US6231371B1 (en) * | 1999-06-25 | 2001-05-15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Docking station for multiple devices |
US6255622B1 (en) * | 1999-10-27 | 2001-07-03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external surface thermal feedback |
-
2003
- 2003-03-07 JP JP2003062457A patent/JP371877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
- 2004-02-04 CN CNB2004100036300A patent/CN122391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3-03 US US10/792,471 patent/US693415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3718777B2 (ja) | 2005-11-24 |
CN1527175A (zh) | 2004-09-08 |
JP2004272597A (ja) | 2004-09-30 |
US6934151B2 (en) | 2005-08-23 |
US20040223293A1 (en) | 2004-1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23918C (zh) | 对接站 | |
CN1142872C (zh) | 借助一种电子钥匙使车辆发动机起动用的装置 | |
CN1097242C (zh) | 便携式计算机的插接工作台 | |
CN102460847B (zh) | 具有防止错误操作的机构的杠杆型电气连接器 | |
US8259441B2 (en) | Extracting and installing structure for electrical device | |
CN1578012A (zh) | 连接器 | |
US7359185B2 (en) | Docking device for portable computer and docking structure | |
US8824135B2 (en) | Function expand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system | |
CN1929208A (zh) | 柔性导体用连接器 | |
CN1291804A (zh) | 连接器 | |
US9915977B1 (en) | Docking station for a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operating method for the same | |
CN1767112A (zh) | 钥匙开关 | |
CN101549492A (zh) | 电动工具 | |
CN201204767Y (zh) | 电子装置的机壳 | |
CN110323630B (zh) | 锁紧结构及具有该锁紧结构的连接器壳体、连接器 | |
TW201322838A (zh) | 電路板總成,具有電路板總成的電子設備,及其升降裝置 | |
CN1191976A (zh) | 自动锁定型连续性检查装置 | |
CN1920740A (zh) | 便携式计算机 | |
CN1925226A (zh) | 可减小操作力并小型化的连接器 | |
CN202908608U (zh) | 一种马桶盖板的键控拆装支架 | |
US20240162551A1 (en) | Adapter, electrical apparatus system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for | |
CN217115002U (zh) | 一种辅助小型连接器公母端分离的拆卸结构 | |
CN1251265C (zh) | 开关推压方法及开关 | |
CN1260755C (zh) | 按钮开关 | |
CN112406327B (zh) | 一种应用于汽车连杆打标的调整装置及调整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SS |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
Owner name: LIAN XIANG(SINGAPORE)PRIVATE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 CORP. Effective date: 20061027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61027 Address after: Singapore Changi Patentee after: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Address before: New York, USA Patentee befor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