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25226A - 可减小操作力并小型化的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可减小操作力并小型化的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25226A
CN1925226A CNA2006101281169A CN200610128116A CN1925226A CN 1925226 A CN1925226 A CN 1925226A CN A2006101281169 A CNA2006101281169 A CN A2006101281169A CN 200610128116 A CN200610128116 A CN 200610128116A CN 1925226 A CN1925226 A CN 19252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ard
base member
scope
attach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281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25226B (zh
Inventor
木村晃
中村惠介
和田隆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9252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252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252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2522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3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 H01R13/63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by mechanical pressure, e.g. spring force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具有:引导件,所述引导件在彼此相对的嵌合方向和脱离方向上引导连接物的移动;连接元件,所述连接元件连接于所述引导件,从而随连接物朝嵌合方向的移动而连接至连接物。连接件在嵌合方向和脱离方向上的第一范围内可移动。弹出机构对应于朝向连接于所述连接元件的连接物的嵌合方向的运动,给连接物施加朝向脱离方向的移动力。

Description

可减小操作力并小型化的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用于移除连接物的弹出机构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例如,日本未实审专利申请公开JP-A2001-267013披露了“推-推式(push-push)”卡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绝缘体(insulator)、由绝缘体所保持的触点(contact)、脱离卡的弹出杠杆(eject lever)、和在卡的脱离方向持续地压迫弹出杠杆的弹簧。绝缘体具有一对用于引导卡的框架部分。弹出杠杆可滑动地安装于框架部分之一。弹出杠杆具有由一个框架部分引导的引导部分和卡接触部分,所述卡接触部分当插入卡时被卡的端部按压、当移除卡时按压卡的端部。
日本未实审专利申请公开JP-A2005-108569披露了具有卡锁定机构的连接器。该卡连接器包括:底座部件、将容纳IC卡的容纳空间限定在底座部件和盖之间的盖、将IC卡锁定在容纳空间中的卡锁定机构、和将IC卡从容纳空间弹出的弹出机构。弹出机构包括在底座部件上可移动的弹出部件。卡锁定机构具有锁定部件,所述锁定部件包括与IC卡凹口(recess)接合的接合部分和与弹出部件的长孔接合的突出(protrusion)。弹性机构进一步包括布置在弹出部件的中心区域的心形凸轮和凸轮杠杆以限制或控制弹出部件的运动,和布置在弹出部件的相对侧上的两个螺旋弹簧。
在上述连接器中,必须预留或留下间隙以避免当卡滑动时与绝缘体发生干扰。因此,难以小型化这些连接器。另外,当移除卡时,由于接触的接触力而产生摩擦力。因此,增加了弹簧负载并需要巨大的操作力。当卡被安装入连接器的时候,操作者可能会错误地推动卡,虽然他并未打算移除卡。在此情况下,电子连接被未期望地解除。另外,当卡脱离时,由于弹簧的多余压迫力卡会跳出。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能够被小型化并且利用小的操作力移除连接物。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将随着说明的进行而变得清楚。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引导连接物在彼此相对的嵌合方向和脱离方向上的移动的引导件,连接于引导件的连接元件,所述连接元件随连接物朝嵌合方向的移动而连接至连接物,和连接于引导件的弹出机构,所述弹出机构响应朝向连接于连接元件的连接物的嵌合方向上的移动而给连接物施加朝向脱离方向的运动力,连接元件在安装和脱离方向上的第一范围内可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连接器的底部透视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连接器的一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4是安装有图1中所示的连接器的笔记本型个人电脑的透视图;
图5是说明图1和图2中所示的连接器与插入连接器中的卡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视图,图(A)、(B)和(C)分别显示了嵌合状态、推动状态和脱离状态;
图6是说明图5中所示的插入连接器的卡和底座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视图,(A)显示了卡被插入连接器中的状态,(B)、(C)、(D)和(E)分别地显示了初始推动状态、嵌合状态、后继推动状态和脱离状态;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8是图7中所示的连接器的底部透视图;
图9是图7中所示的连接器的一部分的放大的透视图;
图10是说明插入图7中所示的连接器的卡和底座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A)显示了卡被插入连接器中的初始状态,(B)、(C)、和(D)分别地显示了初始推动状态、嵌合状态、和后继推动状态;
图11是当连接器连接于柔性部件时一种实例的特征部分的放大的透视图;
图12是当连接器连接于刚性部件时一种实例的特征部分的放大的透视图;
图13是当连接器连接于板时一种实例的特征部分的放大的透视图;
图14是当连接器连接于板时另一实例的特征部分的放大的透视图;
图15是当连接器连接于板时另一实例的特征部分的放大的透视图;
图16是部分截面的、图15中所示的实例的透视图;
图17是装配在作为连接物的卡中的配合连接器(卡侧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18是图17中所示的配合连接器从不同方向所看的透视图;
图19是包括根据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每一个连接器的推-推弹出机构的分解的立体图;
图20是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A)与已存在的连接器(B)相比较的侧视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22是图21中所示的连接器的底部透视图;
图23是图21中所示的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24是图21中所示的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25是图21中所示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26是说明卡在图25中所示的连接器中的移动量的视图;和
图27A到图27D是说明图21中所示的连接器的操作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
图1中所示的连接器包括多个将被连接于诸如存储卡之类的连接物(未显示)的导电的第一触点(contact)11,支持第一触点11的绝缘的第一底座部件21,和用于引导连接物嵌合和脱离的引导件31。第一触点11和第一底座部件21的结合在此可称为连接元件。
在以下说明中,将作为连接物的存储卡简称为卡。卡插入将被连接于第一底座部件21的引导件31的插入槽中的方向将称为嵌合方向I。与嵌合方向I相反的另一方向将称为脱离方向II。
第一触点11的每一个具有第一接触部分13以连接于卡的卡侧连接器,和第二接触部分15a,连接器1安装于将被连接于板(未显示)的所述第二接触部分15a。
第一底座部件21包括:第一底座基板23;一对滑动部分25;该对滑动部分25在垂直于嵌合方向I和脱离方向II的方向上形成在第一底座基板23的相对端上;和嵌合部分27,所述嵌合部分27在脱离方向II上从第一底座基板23延伸。
第一底座部件21支持第一触点11,所述第一触点11在垂直于嵌合方向I的第一底座部件21的纵向方向上彼此平行并隔开地设置。第一触点11的第一接触部分13位于第一底座部件21的嵌合部分27中。
引导件31包括:在嵌合方向I和脱离方向II上拉长的矩形的主体板部分33,和一对引导框架部分35与36,所述一对引导框架部分35与36在垂直于嵌合方向I和脱离方向II的方向上彼此相对地连接于主体板部分33的相对侧,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彼此面对。
第一底座部件21在嵌合方向I上并在引导框架部分35和36之间定位于引导件31的内侧。同时如图3中所示,引导件31设置有一对滑动槽37,所述滑动槽37形成在主体板部分33和引导框架部分35及36之间的连接部分。嵌合方向脱离方向每一个滑动槽37在嵌合方向I上形成在引导件31的内侧上,作为在嵌合方向I和脱离方向II上延伸的长孔。第一底座部件21的滑动部分25与滑动槽37接合。
如上所述第一底座部件21的滑动部分25与滑动槽37接合,因此,所述滑动部分25被引导件31支持,从而在嵌合方向I和脱离方向II上在由滑动槽37限定的第一范围内可移动。
另外,在引导框架部分35的外侧表面上,弹出机构41在嵌合方向I上形成在引导件31的内侧上。弹出机构41众所周知为日本未实审专利申请公开JP-A2005-108569,JP-A 2004-119148,JP-A2002-151205和JP-A2001-267013中所披露的“推-推式(push-push)”弹出机构。
此处,将简明地说明推-推式弹出机构。弹出机构41包括:可滑动地安装于框架部分35的滑块43,一端在嵌合方向I上接合于引导框架部分35的螺旋弹簧44,形成在引导框架部分35上的心形凸轮45,和在形成在心形凸轮45中的心形凹槽中可移动的凸轮从动件(未显示)。为了将卡连接到触点11,卡在嵌合方向I上被按压以便连接至触点11。当卡脱离时,嵌合在连接器1中的卡在嵌合方向I上被按压从而变得可移除。较后将详细说明推-推式弹出机构。
图4显示了连接器1被安装到笔记本型个人电脑的状态。在图4中,连接器1被安装到个人电脑的框架(housing)并且框架上的操作键和操作部分被省略。
图5显示了插入图4中所示的连接器1中的卡51的各种位置。在图5中,(A)显示了卡51嵌合在连接器1中的嵌合状态,(B)显示了卡51被推入连接器1中的推动状态,(C)显示了卡51从连接器1脱离的脱离状态。
通常,当卡51在如图(A)中所示的嵌合状态时,卡51的端面在脱离方向II上与框架61的外轮廓63齐平。当卡51处于如图(C)中所示的脱离状态时,卡51从框架61的外轮廓63向外突出。因此,卡51可被手指捏住从而被拔出。
图6显示了如图5所示的插入连接器1中的卡51的位置与第一底座部件21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在图6中,(A)显示了卡51插入连接器1中的初始状态,(B)、(C)、(D)和(E)分别显示了初始推动状态、嵌合状态、后继推动状态和脱离状态。
第一底座部件21适用于滑动到(B)所示的初始推动状态或嵌合方向I上的内部位置中。第一底座部件21设置为滑动到(E)中所示的脱离状态或脱离方向II上更朝前的位置。
在图(A)中所示的初始状态中,卡51由手指捏住并插入连接器1中。卡51被推入直到卡51在(C)所示的嵌合状态之后到达预定位置。然后,推动卡51的手指松开卡51。随后,在螺旋弹簧44的负载之下,卡51回到(C)中所示的嵌合状态。之后,推动卡51,使卡51滑动到盖预定位置。接着,手指松开卡51。随后,卡51移动超过(C)中所示的嵌合状态直到卡51进入图(E)中所示的脱离状态。最后,卡51被拔出。
在(B)中所示的初始推动状态和(E)中所示的脱离状态之间,第一底座部件21保持电气连接。通常,连接器1被设计成当卡51处于(C)所示的嵌合状态时,卡51的端面在脱离方向II上与图4中所示的框架61的外轮廓63齐平。
当卡51突出到(E)中所示的脱离状态时,卡51可被手指容易地捏住并拔出。第一底座部件21滑过一段距离到(E)中所示的脱离状态但会滑出脱离状态。
如从前述说明将被理解的,弹出机构41包括凸轮机构,所述凸轮机构用于将滑块43的动作限制在安装和移动方向II上第二范围之内。此处,第一范围在脱离方向II上比第二范围长。
由于上述连接器,当连接物被插入并脱离时,连接物和连接元件整体地移动。因此,可小型化连接器。另外,在连接物和连接件之间不产生不必要的摩擦。因此,螺旋弹簧44可被设计为施加小作用力并且连接器可由小操作力操作。
当连接物处于嵌合状态时,虽然操作者未打算脱离连接物,但连接物会被错误地推动。即使在此情况下,也不会解除连接物与触点之间的电气连接。因此,通过再次推动连接物可连续地使用。
另外,当连接物处于脱离状态时,不解除连接物和底座部件之间的连接。因此,防止连接件由于螺旋弹簧44的多余压迫力而跳出。
参照图7到图9,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类似部件采用相似附图标记标示并且省略其说明。此处,第一触点11和第一底座部件21的结合也将被称为连接元件。
第一底座部件21在嵌合方向I上在引导件31的内侧上位于引导框架部分35和36之间。还是如图9中所示,引导件31设置有一对滑动槽37’,所述滑动槽37’形成在主体板部分33和引导框架部分35及36之间的连接部分处。
每个滑动槽37’作为在嵌合方向I和脱离方向II上的长孔,在嵌合方向I上形成在引导件31的内侧。第一底座部件21的滑动部分25与滑动槽37’接合。
因此,第一底座部件21的滑块部分25与滑动凹槽37’接合,并且因此由引导件31保持,从而可在嵌合方向I和脱离方向II上的第一范围之内移动。
图10显示了插入图7到图9中所示的连接器1中的卡51的位置和第一底座21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在图10中,(A)显示了卡51从连接器1被脱离的脱离状态。(B)、(C)、(D)分别地显示了初始推动状态、嵌合状态和后继推动状态。
第一底座部件21适用于滑动至如(B)中所示的推动状态或嵌合方向I上的内部位置。第一底座部件21适用于滑动至(C)中所示的嵌合状态或脱离方向II上的更前位置。第一底座部件21停止的位置比(A)中所示的脱离状态更靠内。
在(A)中所示的脱离状态,手指捏住卡51并将其插入连接器1中。卡51被推动直到卡51在通过(C)中所示的嵌合状态之后到达预定位置。随后,在螺旋弹簧44的负载之下,卡51回到(C)中所示的嵌合状态。接着,卡51被推动以滑动到预定位置。然后,手指松开卡。随后,卡51移动超过(C)中所示的嵌合状态以进行脱离。
第一底座部件21从(B)的初始推动状态滑动到(C)中所示的嵌合状态。因而,第一底座部件21和卡51断开。在(A)中所示的脱离状态,第一触点11断开连接,以便卡51没有摩擦地被取出。
通常,连接器1被设计为当卡51处于(C)中所示的嵌合状态中时,卡51的端面在脱离方向II上与图6中所示的框架61的外轮廓63齐平。
当卡51突出到(A)中所示的脱离状态时,卡51被手指容易地捏住并拔出。第一底座部件21滑过一段距离到(C)中所示的嵌合状态但会滑动超过安装状态直到脱离状态。
如从前述说明将理解的,弹出机构41包括凸轮机构,所述凸轮机构将滑块43的动作限制在嵌合和脱离方向II上第二范围之内。此处,第二范围在脱离方向II上比第一范围长。
图11显示连接器1的第一底座部件21连接于柔性部件71的实例。
在图11中,由第一底座部件21保持的第一触点11的第二接触部分15a被连接于诸如柔性印刷电路(flexible printed circuit)和柔性扁平电缆(flexible flat cable)之类的柔性部件71的导电部分71a。在此情况下,柔性部件71随第一底座部件21在嵌合方向I和脱离方向II上的运动而不同地变形。
图12显示了连接器1的第一底座部件21连接于作为刚性部件的板73的实例。
在图12中,由第一底座部件21保持的第一触点11的第二接触部分15a固定并连接于诸如印刷插线板的之类板73的导电部分73a。在此情况下,板73与第一底座部件21在嵌合方向I和脱离方向II上整体地滑动。
图13显示了连接器1的第一底座部件21连接至板75的实例。
在图13中,第一触点11的第二接触部分15b可滑动地连接于导电部分(传导垫)75a,所述导电部分75a形成在板75上,所述板75固定于安装有连接器1的装置。在此情况下,随着第一底座部件21在嵌合方向I和脱离方向II上的运动,第二接触部分15b在板75的导电部分75a上滑动。
图14显示了连接器1的第一底座部件21连接于板76的实例。
在图14中,第二底座部件77与第一底座部件21接合。第二底座部件77保持多个第二触点77a并且所述第二底座部件77被固定地安装于固定于装置的板76。第二底座部件77具有多个导电部分77b。每一个第二触点77都具有第一连接部分77a和第二连接部分(传导垫)77b,所述第一连接部分77a连接于板76的多个传导部分76a中对应的每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分77b可滑动地与第一触点11的每一个对应的第二接触部分15b接触。在此情况下,随着第二底座部件21在嵌合方向I和脱离方向II上的运动,第一触点11的第二接触部分15b在第二底座部件77的导电部分77b上滑动。
图15和图16显示了连接器1连接于板85的另一个实施例。
在图15和图16中,固定于装置的板85设置有多个导电部分(导电垫)85a。第一底座部件21和与第一底座部件21相连接的第二底座部件81被安装在板85上。第一底座部件21保持导电的第一触点11,以与卡51连接。
第二底座部件81保持多个第二触点83。每一个第一触点11具有将被连接于卡51的第一接触部分(未显示)和将被连接于每一个对应的第二触点83的第二接触部分15c。每一个第二触点83具有第一连接部分83a和第二连接部分83b,所述第一连接部分83a连接至板85的每一个对应的导电部分85a,所述第二连接部分83b将连接至第一触点11的每一个对应的第二接触部分15c。
第二底座部件81设置有一对引导框架部分81d,所述一对引导框架部分81d形成在纵向的相对端上并且与第一底座部件21的滑动部分25接合,从而第一底座部件21在嵌合方向I和脱离方向II上是可移动的。第一底座部件21被第二底座部件81在嵌合方向I和脱离方向II上的第一范围之内可移动地保持。
第二触点83的第二连接部分83b形成为悬臂弹簧。第二连接部分83b的端部分弯曲为大致U形。端部分的外表面用作接触点部分83f。接触点部分83f在嵌合方向I和脱离方向II上弹性地与第一触点11的第二接触部分15c接触。
因此,第二触点83的第二接触部分83b被形成为弹簧接触点。可选择地,第一触点11的第二接触部分15c可形成为弹簧接触点。在另一情况下,弹簧接触点的作用使第一底座部件21相对第二底座部分81在嵌合方向I和脱离方向II上可滑动。
图17和图18显示了装配在作为连接物的卡51中的配合连接器(卡侧连接器)91。
在图17和图18中,卡侧连接器91具有多个配合触点92和保持配合触点92的配合底座部件94。每一个配合触点92具有配合第一接触部分92a和配合第二接触部分92b,所述第一接触部分92a将被连接于第一触点11的每一个对应的第一接触部分13,所述第二接触部分92b将被连接于卡51的电路。配合底座部件94设置有配合嵌合部分95以容纳将被嵌合在其中的第一底座部件21的嵌合部分27。配合第二接触部分92b位于配合嵌合部分95中。
图19显示了包含在上述每一个连接器中的推-推式弹出机构。
推-推式弹出机构41包括可滑动地安装于引导框架部分35的滑块43,连接于滑块43的螺旋弹簧44,形成在引导框架部分35上的心形凸轮45,和与心形凸轮45中的凸轮凹槽45a接合的凸轮从动件46。
滑块43被连接于一端接合于引导框架部分35的螺旋弹簧44的另一端。随着滑块43的运动,凸轮从动件46在心形凸轮45的凸轮凹槽45a的限制下运动。凸轮从动件46设置有沿凸轮凹槽45a可移动的导向销46a。凸轮从动件46设置成旋转过预定角度从而允许导向销46a的运动。
在卡51的一部分插入连接器1的初始位置处,凸轮从动件46的导向销46a位于心形凸轮45的凸轮凹槽45a的起始点。接着,当卡51在嵌合方向I上被推动时,卡51的前端与滑块43的卡接触部分43a接触。此后,卡51和滑块43在嵌合方向I上对抗螺旋弹簧一体地滑动。结果,导向销46a位于心形凸轮45的凸轮凹槽45a的引导部分,所述引导部分相对于滑块43的滑动方向倾斜。
随后,在卡被推至最大行程之后,停止推动操作。然后,卡51和滑块43被螺旋弹簧44的回复力轻微地回退。导向销46a停止在心形凸轮45的凸轮凹槽45a的停止点。因此,完成卡51的嵌合操作。
此外,卡51被推至最大行程并且随后停止推动操作。然后,导向销46a脱离心形凸轮45的凸轮凹槽45a的停止点,通过平行于滑块43的滑动方向的引导部分,并到达端点即起始点。卡51和滑块43被螺旋弹簧44的回复力回退。因此,完成卡51的脱离操作。
参照图20,将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A)与已存在的连接器(B)之间进行比较。
如图20的(A)中所示,图17和图18中所示的第一底座部件21和卡侧连接器91一起滑动。因此,(B)中的现有连接器1’中在嵌合方向I和脱离方向II上所需的的间隙CR不是必要的。
由于间隙CR不是必要的,所以可小型化图17和18中所示的卡侧连接器91并且缩小卡51内部的死区(dead space)。
另一方面,在现有连接器1’中,需要对应于从嵌合状态到推动状态的滑动距离的间隙CR。因此,卡侧连接器91’尺寸增大。
利用上述连接器,当连接物被插入并被脱离时,连接物和连接元件整体地移动。因此,可小型化连接器,并不会在连接物和触点之间产生不必要的摩擦。因此,螺旋弹簧44可被设计成施加小作用力并且用小操作力可操作连接器。
参照图21到图25,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
在图21到图25中,连接器101包括:多个将被连接于卡151的导电第一触点111,保持第一触点111的第一底座部件121,用于引导卡151的插入的引导件131,弹出机构141和连接于第一触点111的FPC(柔性印刷电路)连接器。每一个第一触点111具有第一接触部分113和连接于FPC连接器的第二接触部分151,所述FPC连接器装备在FPC 171中。此处,将第一触点111和第一底座部件121的结合将称为连接元件。
弹出机构141由以下方式进行操作。通过在嵌合方向I上按压卡151,连接所述卡151。通过在嵌合方向I上按压嵌合状态中的卡151,使卡151可脱离。
第一底座部件121包括:底座基板123;一对滑动部分125和126,所述滑动部分125和126在垂直于嵌合方向I和脱离方向II的方向上形成在底座基板123的相对端上;和嵌合部分127,所述嵌合部分127在脱离方向II上延伸。第一底座部件121保持第一触点111,所述第一触点111在第一底座部件121的纵向方向上彼此平行地并隔开地设置,所述第一底座部件121的纵向方向垂直于嵌合方向I。第一触点111的第一接触部分113位于第一底座部件121的嵌合部分127中。
引导件131包括:矩形的主体板部分133,和一对引导框架部分135与136,所述一对引导框架部分135与136在垂直于嵌合方向I和脱离方向II的方向上彼此相对地连接于主体板部分133的相对侧,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彼此面对。
第一底座部件121在嵌合方向I上并在引导框架部分135和136之间定位于引导件131的内侧。引导件131设置有一对滑动孔135b和136b,所述一对滑动孔135b和136b分别地形成在在嵌合方向I上延伸的引导框架135a和136b中。滑动孔135b和136b中的每一个作为在嵌合方向I和脱离方向II上延伸的长孔,在嵌合方向I上形成在引导件131的内侧上。第一底座部件121的滑动部分125和126与滑动孔135b和136b一一对应地接合。
如上所述第一底座部件121的滑动部分125和126与滑动孔135b和136b接合,并且因此,所述滑动部分125和126被引导件131保持以在嵌合方向I和脱离方向II上在第一范围内可移动。
弹出机构141包括凸轮部件145和两个螺旋弹簧147,所述凸轮部件145在垂直于嵌合方向I和脱离方向II的方向上拉长。凸轮部件145设置有形成在它的中心的凸轮突起(心形凸轮)146。主体板部分133设置有接合部分133a,所述接合部分133a通过切削和弯曲主体板部分133而形成。接合部分133a在垂直于嵌合方向I和脱离方向II的方向上位于主体板部分133的中央并且位于朝向嵌合方向I的位置处。接合部分133a对应于图19中的凸轮从动件46的导向销46a。
每一个螺旋弹簧147的一端都接合于每一个接合部分133b,所述接合部分133b通过切削和弯曲主体板部分133而形成在朝向脱离方向II的位置。螺旋弹簧147的另一端分别地与凸轮部件145的纵向相对端接合。
如图26所示,当卡151从连接器101脱离时,卡151具有移动量P。
参照图27A到图27D,将说明图21中所示的连接器101的操作过程。
图27A、27B、27C和27D分别地显示了卡的初始位置,卡151被向内推动的状态,卡151被脱离的状态,和卡151被插入的状态。
凸轮部件145相对连接器101可水平地移动。凸轮部件145被螺旋弹簧147连接地按压以回到中心。连接器101在脱离方向II上连续地承受螺旋弹簧147的力。凸轮部件145跟随卡151在嵌合方向I和脱离方向II上的运动。凸轮部件145在嵌合方向I和脱离方向II上的位置被凸轮突起146限制。
利用上述连接器,当插入并移除连接物时,连接物和连接元件整体地移动。因此,可小型化连接器。另外,在连接物和触点之间不产生不必要的摩擦。因此,螺旋弹簧147可设计成施加小的力并且可用小的操作力操作连接器。
上述连接器可被用作安装于电子装置的连接器以连接卡,所述电子装置诸如PDA(个人数字助理)、移动电话、固定电话、便携音频装置和照相机,所述卡诸如SD存储卡、多媒体卡(MMC)和包括IC存储器的IC存储卡。
尽管已经结合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容易地以各种其它方式实施本发明。例如,连接器可仅有一个触点,虽然图中所示的连接器具有多个触点。

Claims (11)

1.一种连接器,包括:
引导件,所述引导件在彼此相对的嵌合方向和脱离方向上引导连接物的移动;
连接元件,所述连接元件连接于所述引导件,从而随连接物朝嵌合方向的移动而连接至连接物;和
弹出机构,所述弹出机构对应于朝向连接于所述连接元件的连接物在嵌合方向上的运动,给连接物施加朝向脱离方向的移动力;
所述连接元件在嵌合方向和脱离方向上的第一范围之内是可移动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元件包括:
底座部件,与引导件连接的所述底座部件在嵌合方向和脱离方向上是可滑动的;和
导电触点,所述导电触点被所述底座部件所保持并适用于与连接物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引导件具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在嵌合方向和脱离方向上延伸并且限定第一范围,所述底座部件具有可滑动地插入所述滑动槽的滑动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具有:
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引导件结合,以在嵌合方向和脱离方向上可滑动;和
凸轮机构,所述凸轮机构连接于所述引导件以便将所述滑块的动作限制在嵌合方向和脱离方向上的第二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范围比所述第二范围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弹出机构进一步包括介于所述滑块和所述引导件之间的弹簧,并且所述弹簧在脱离方向上压制所述滑块。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范围比所述第二范围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弹出机构进一步包括介于所述滑块和所述引导件之间的弹簧,所述弹簧在脱离方向上按压所述滑块从而使所述连接物从所述连接元件脱离。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弹出机构将所述滑块的动作限制在嵌合方向和脱离方向上的第二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脱离方向上所述第一范围比所述第二范围长。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脱离方向上所述第二范围比所述第一范围长。
CN2006101281169A 2005-09-02 2006-09-04 可减小操作力并小型化的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252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54836 2005-09-02
JP2005254836 2005-09-02
JP2005254836A JP2007066838A (ja) 2005-09-02 2005-09-02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25226A true CN1925226A (zh) 2007-03-07
CN1925226B CN1925226B (zh) 2010-05-12

Family

ID=37817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2811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25226B (zh) 2005-09-02 2006-09-04 可减小操作力并小型化的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300295B2 (zh)
JP (1) JP2007066838A (zh)
CN (1) CN1925226B (zh)
TW (1) TWI3118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54719A2 (en) 2005-11-10 2007-05-18 Topotarget Uk Limited Histone deacetylase (hdac) inhibitors (pxdlol)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chemotherapeutic agent
TWM322651U (en) * 2006-12-18 2007-11-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DE102007044170B4 (de) * 2007-09-15 2010-08-19 Amphenol-Tuchel-Electronics Gmbh Push-Push-Mechanismus für einen Kartenleser
US7997914B2 (en) 2008-06-11 2011-08-16 Google Inc. Push-to-insert, push-to-eject and pull-to-extract card connector
JP2020064834A (ja) * 2018-10-19 2020-04-23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可動コネクタ
CN109390836B (zh) * 2018-11-23 2024-02-13 上海雷迪埃电子有限公司 弯式连接器的装配工装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41509Y2 (zh) * 1988-03-03 1993-10-20
US5737185A (en) * 1995-03-23 1998-04-07 Summatec Computer Corporation Latch and ejection mechanism for portable hard drive
US5548484A (en) * 1995-08-16 1996-08-20 Itt Corporation IC card-receiving host
US5886869A (en) * 1997-01-24 1999-03-23 Summatec Computer Corporation Adaptor sleeve for portable hard drive
TW377909U (en) * 1997-07-15 1999-12-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onic card connector
TW379866U (en) * 1997-12-15 2000-01-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 connector with fixing apparatus
JP3383917B2 (ja) 2000-03-16 2003-03-1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プッシュ式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2001351735A (ja) * 2000-06-08 2001-12-21 Hirose Electric Co Ltd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3887164B2 (ja) 2000-11-09 2007-02-28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FR2824189B1 (fr) * 2001-04-27 2004-10-22 Itt Mfg Enterprises Inc Connecteur electrique pour une carte a memoire electronique, notamment a grande capacite de stockage, comportant des moyens d'ejection automatique de la carte
JP2003058828A (ja) * 2001-08-21 2003-02-28 Sony Corp 記憶媒体のローディング装置及び方法、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3982371B2 (ja) 2002-09-25 2007-09-26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メモリ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TW588869U (en) * 2003-04-02 2004-05-21 High Tech Comp Corp A card connector with reinforce structure
JP4252413B2 (ja) 2003-09-29 2009-04-08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カードロック機構付カード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25226B (zh) 2010-05-12
US20070054526A1 (en) 2007-03-08
US7300295B2 (en) 2007-11-27
TWI311837B (en) 2009-07-01
TW200715658A (en) 2007-04-16
JP2007066838A (ja) 2007-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25226A (zh) 可减小操作力并小型化的连接器
CN1264252C (zh) 卡连接件
CN1260858C (zh) 用滑子推出卡的卡用连接装置
CN1366364A (zh) 卡用连接器装置
CN1216441C (zh) 卡连接器
CN1716153A (zh) 端口复制器
CN1433112A (zh) 卡连接器
CN1452275A (zh) 具有将卡锁紧在安装位置上的锁紧机构的卡用连接装置
CN1878369A (zh) 卡弹出机制和具有其的移动通信终端
CN1947128A (zh) 存储卡连接器
US20110294322A1 (en) Card Connector
CN1925333A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电池锁定装置
CN1905579A (zh) 用于锁定便携式终端的可拆卸电池包外壳的设备
WO2006118068A1 (ja) スライダーユニット及びカードコネクタ
KR20060034353A (ko) 배터리팩과 배터리 착탈장치 및 전자기기
CN113452823B (zh) 电子设备
US694895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odule ejection system
CN1585202A (zh) 存储卡用连接器
CN1302426C (zh) 具有存储器插板插入/推出机构的插板器件
US8477074B2 (en) Card-type device
CN109548346B (zh) 电子设备
JP2011086430A (ja) 電子機器の電池保持構造
CN1400691A (zh) 卡适配器
CN1213109A (zh) 用于终端单元的适配器
US6916189B2 (en) Internal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2

Termination date: 202009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