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21997C - 按钮开关 - Google Patents
按钮开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21997C CN1221997C CN 02124385 CN02124385A CN1221997C CN 1221997 C CN1221997 C CN 1221997C CN 02124385 CN02124385 CN 02124385 CN 02124385 A CN02124385 A CN 02124385A CN 1221997 C CN1221997 C CN 1221997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contact
- fixed contact
- wrist
- rec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Manufacture Of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钮开关,可以确保可动接点的动作行程,并可实现外壳外形的小型化。在穹顶状的可动接点(5)上,与可反转的膨胀部(5a)连续在十字方向上延伸设置多个腕部(5b),在外壳(1)的对角线的四角部上形成与收容部(1a)连接设置、可伸屈放入可动接点(5)的各腕部(5b)的收容凹部(1c),在该收容凹部(1c)中配置了至少与一个腕部(5b)一直接触的周边固定接点(2c)。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按压使穹顶状的可动接点反转,进行接点接触分离的按钮开关,特别是有关穹顶状可动接点的配置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按钮开关的结构如图12及图13中所示。图12是按钮开关的平面图,图13是按钮开关的纵断面图。
现有的按钮开关的构成包括:有收容部11a的方形状的外壳11;配置在该外壳11的收容部11a中的中央固定接点12a;第1周边固定接点12b和第2周边固定接点12c;配置在该中央固定接点12a及第1周边固定接点12b上的下部可动接点14;配置在该下部可动接点14及第2周边固定接点12c上的上部可动接点15;覆盖上述收容部11a,并安装在上述外壳11上面的罩板17;及框架18。
上述外壳11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方形的箱状,在内部有圆形状的收容部11a。在该收容部11a的中央,配置由导电性的金属材料构成的中央固定接点12a在内底面上露出,在该中央固定接点12a的外侧,以比该中央固定接点12a突出一段的状态,配置同样由导电性金属材料构成的第1周边固定接点12b。另外,在该第1周边固定接点12b的外侧,以更突出一段的状态,配置同样由导电性金属材料构成的第2周边固定接点12c。
上述下部可动接点14由导电性金属板形成小径的圆形状,形成中央有可反转的膨胀部14a的穹顶状。另外,上述的上部可动接点15同样的由导电性金属板形成中央有可反转的膨胀部15a的圆形穹顶状,形成其外径比上述下部可动接点14的外径大的直径。
当将上述下部可动接点14装放在上述收容部11a中时,使膨胀部14a中央与收容部11a中所配置的上述中央固定接点12a相对配置,并在上述第1周边固定接点12b上相接而载置下部可动接点14的周边部。这时,在收容部11a上形成沿着下部可动接点14的外周部突出的环状内壁11b,而且通过使外壳11的收容部11a的内壁11b向内侧变形,使下部可动接点14的外周部直接铆接固定。
通过将上述下部可动接点14的外周部铆接固定在外壳11上,下部可动接点14的周边部一直与第1周边固定接点12b接触,可以将下部可动接点14作为与上述可动接点15的开关导通路径使用。而且,使上述上部可动接点15的膨胀部15a中央相对配置成覆盖上述下部可动接点14,在上述第2周边固定接点12c上相接而载置上述可动接点15的周边部,从而完成向收容部11a装放各接点部。
上述罩板17由大体为方形状的树脂板形成,当操作上述上部可动接点15时,可作为键顶部等操作部的接触部使用,并且由于覆盖上述外壳11的存放部11a、安装在上面,所以可以防止上述上部可动接点15的飞出、及尘埃等异物侵入接点部内。
上述框架18由板状金属板形成大体为方形状,在其中央设置大的窗孔部18a。另外,在侧面设置垂直折弯的一对图中未画出的侧板,通过使该侧板固定在上述外壳11的侧面上,而将框架18安装在外壳11上面。这时,构成上述罩板17从上述窗孔部18a露出的状态,可以从上方按压上述上部可动接点15进行反转操作。
当用图中未画出的键顶部等的操作部,从上述窗孔部18a按压上述罩板17时,上部可动接点15反转,与下部可动接点14接触,进行第一段的开关点击感和接点的切换,通过再压入,下面可动接点14反转,与中央固定接点12a接触,进行第二段的点击感和接点的切换,从而可得到双动作的按钮开关。
但是,在上述的现有按钮开关的结构中,上部可动接点15、及下部可动接点14是由导电性金属板形成中央有可反转的膨胀部15a、14a的圆形穹顶状,为了加大各可动接点的动作行程,需要有外径大的可动接点,并且必须加大装放该接点的外壳11的收容部11a,存在外壳11的外形大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从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钮开关的结构,可解决上述的问题,确保可动接点的动作行程,并且实现外壳外形的小型化。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1种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有收容部的外壳;配置在该外壳的收容部内底面上的中央固定接点;配置在该中央固定接点外侧的周边固定接点;以及穹顶状可动接点,其中央膨胀部配置在上述中央固定接点的上部,而周边部一直与上述周边固定接点接触的;上述可动接点形成中央有可反转膨胀部的穹顶状,与该膨胀部连续形成在十字方向延伸设置的多个腕部;
在上述外壳的对角线上的四角部上形成收容凹部,该收容凹部是与基部连接设置的,由上述收容凹部和上述基部形成收容部,上述收容凹部是用于可屈伸地收容上述可动接点的各腕部的,在该收容凹部中配置至少与一个上述腕部一直接触的上述周边固定接点。
第2种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收容部的外壳;配置在该外壳的收容部内底面上的中央固定接点;配置在该中央固定接点外侧的第一周边固定接点;配置在该第1周边固定接点外侧的第2周边固定接点;其中央膨胀部配置在上述中央固定接点的上部,而周边部一直与上述第1周边固定接点接触的穹顶状下部可动接点;以及比该下部可动接点的外形直径大、中央膨胀部被配置以覆盖上述下部可动接点、而周边部与上述第2周边固定接点一直接触的穹顶状上部可动接点;上述上部可动接点形成中央有可反转膨胀部的穹顶状,与该膨胀部连续形成在十字方向延伸设置的多个腕部;
在上述外壳的对角线上的四角部上形成收容凹部,该收容凹部是与基部连接设置的,由上述收容凹部和上述基部形成收容部,上述收容凹部是用于可屈伸地收容上述上部可动接点的各腕部的,在该收容凹部中配置上述第2周边固定接点,至少与一个上述腕部一直接触。
第3种按钮开关,上述下部可动接点外径形成大体为圆形穹顶状,并形成比上述上部可动接点的腕部所延伸设置的外径小的直径。
第4种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壳的收容凹部具有与上述腕部的尖端部相对的前壁部及与上述腕部的两侧部相对的侧壁部,形成上述前壁部及侧壁部使由上述侧壁部和上述腕部的侧部所形成的空隙比由上述前壁部和上述腕部的尖端部所形成的空隙窄。
第5种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上述腕部的上述侧部由从基端部向尖端部为狭幅的倾斜面形成,并使上述收容凹部的侧壁部由仿照上述倾斜面的倾斜部及向前壁部扩展的平行部形成。
第6种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周边固定接点或上述第2周边固定接点配置在上述外壳的对角线上的一对上述收容凹部内,而使与其交叉的另一对上述收容凹部的底面形成低于与上述周边固定接点或上述第2周边固定接点接触的上述腕部间的接触面。
本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按钮开关,包括:有收容部的外壳;配置在该外壳的收容部内底面上的中央固定接点;配置在该中央固定接点外侧的周边固定接点;以及膨胀部中央相对于中央固定接点配置,而周边部一直与周边固定接点接触的穹顶状可动接点;在可动接点上,与可以反转的膨胀部接连,在十字方向上延伸设置多个腕部;在外壳的对角线上的四角部上,形成收容凹部,与收容部连接设置,使可动接点的各腕部可屈伸地放入,在该收容凹部中配置周边固定接点,至少与一个腕部一直接触。从而通过腕部可以确保上部可动接点的动作行程,并且通过将腕部配置在外壳的四角部上,与使用圆形穹顶状可动接点的情况相比,可使方形状的外壳外形宽度减小,可以实现小型化。
另外,包括:有收容部的外壳;配置在该外壳的收容部内底面上的中央固定接点;配置在该中央固定接点外侧的第一周边固定接点;配置在该第1周边固定接点更外侧的第2周边固定接点;膨胀部中央相对于中央固定接点配置,而周边部一直与第1周边固定接点接触的穹顶状下部可动接点;以及比该下部可动接点的外形直径大,膨胀部中央相对并覆盖下部可动接点地配置,而周边部与第2周边固定接点一直接触的穹顶状上部可动接点;在上部可动接点上,与可以反转的膨胀部接连,在十字方向上延伸设置多个腕部;在外壳的对角线上的四角部上形成收容凹部,与收容部连接设置,使上部可动接点的各腕部可屈伸地放入,在该收容凹部中配置第2周边固定接点,至少与一个腕部一直接触。从而通过腕部可以确保上部可动接点的动作行程,并且通过将腕部配置在外壳的四角部上,与使用圆形穹顶状可动接点的情况相比,可以使方形状的外壳外形宽度,可以实现小型化。即使做成双动作型的二段结构的开关,也可实现小型化。
另外,下部可动接点外径形成大体为圆形穹顶状,并形成比上部可动接点的腕部所延伸设置的外径小的直径。从而可以在与上部可动接点没有干扰的情况在外壳上布局,而且由于不需要旋转方向的定位,所以可容易装入。
另外,外壳的收容凹部具有与腕部的尖端部相对的前壁部及与腕部的两侧部相对的侧壁部,形成的前壁部及侧壁部使由侧壁部和腕部的侧部所形成的空隙比由前壁部和腕部的尖端部所形成的空隙窄,从而可以使收容凹部的前壁部和腕部的尖端部之间的空隙设定的宽,在上部可动接点的按压操作时不存在腕部的尖端部碰到上壁部的限制,所以对反转时的动作感没有影响,可以进行高精度定位。
另外,腕部由侧部从基端部向尖端部为狭幅的倾斜面形成,并使收容凹部的侧壁部由仿照倾斜面的倾斜部及向前壁部扩展的平行部形成,从而可降低因上部可动接点的动作造成的腕部和收容凹部间的削减,所以可防止削粉等影响所造成的接触不良,可实现接触可靠性的提高。
另外,将周边固定接点或第2周边固定接点配置在外壳的对角线上的一对收容凹部内,而使与其交叉的另一对收容凹部的底面形成低于与周边固定接点或第2周边固定接点的腕部间的接触面,从而可使第2周边固定接点与腕部可靠接触,并可避免其他腕部接触收容凹部的底面而造成接触不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钮开关的平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同一按钮开关的纵断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外壳和上部可动接点配合状态的平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外壳和下部可动接点固定状态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外壳的平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上部可动接点的平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下部可动接点的平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粘附片的平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按钮开关无操作时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按钮开关第一段接通时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按钮开关第二段接通时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12是表示现有按钮开关的平面图。
图13是表示现有按钮开关的纵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图11中表示本发明的按钮开关的实施例。图1是按钮开关的平面图,图2是同一按钮开关的纵断面图,图3是表示外壳和上部可动接点配合状态的平面图,图4是表示外壳和下部可动接点固定状态的平面图,图5是外壳的平面图,图6是上部可动接点的平面图,图7是下部可动接点的平面图,图8是粘附片的平面图,图9是无操作时的动作说明图,图10是第一段接通时的动作说明图,图11是第二段接通时的动作说明图。
在图中,外壳1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在内部有收容部1a、外形为方形状、上面开口的箱形。该收容部1a由在上述外壳1中央形成凹状的大体为圆形状的基部1b、及与该基部1b连接设置的在上述外壳1的对角线上的四角部延伸的大体为方形状的收容凹部1c形成。另外,该收容凹部1c的侧壁部由在与上述基部1b的连接设置部上朝向前壁部构成狭幅的倾斜部1d、及从该倾斜部1d平行扩展的平行部1e形成。另外,在上述基部1b的中央向下一段的位置上形成大体为圆形状的凹槽部1f。在该凹槽部1f中放入下述的下部可动接点4,并覆盖其上面在上述基部1b及收容凹部1c中放入上部可动接点5。
在上述外壳1的收容部1a的内底面中央,使由导电性金属材料构成的中央固定接点2a以上面一侧露出的状态进行配置,在夹着该中央固定接点2a相对的位置,以比该中央固定接点2a突出一段的状态配置由相同导电性金属材料构成的第1周边固定接点2b。另外,在该第1周边固定接点2b外侧的位置,在上述外壳1对角线上一对上述收容凹部1c中,以更突出一段的状态,配置由同样导电性金属材料构成的第2周边固定接点2c。而且,与其交叉的另一对上述收容凹部1c的底面形成比上述第2周边固定接点2c的接触面还要低。
另外,在上述外壳1相对的外侧面上,形成从上述中央固定接点2a及第1、第2周边固定接点2b、2c引出、并向外方突出的对机器等的电路基板连接的连接端子3a、3b、3c。
下部可动接点4由导电性金属板形成小径的圆形状,形成在中央有可反转的膨胀部4a的穹顶状。而且,该膨胀部4a的顶部下面是与上述中央固定接点2a接触的中央接点部。
上部可动接点5由相同导电性金属板形成中央有可反转膨胀部5a的穹顶状,与该膨胀部5a连续形成在十字方向延伸的多个腕部5b,全体形成十字形状。另外,连结该腕部5b之间的外径形成比上述下部可动接点4的外径大的直径。另外,上述腕部5b的侧部由从基端部向尖端部为狭幅的倾斜面5c形成,该倾斜面5c和上述收容凹部1c的倾斜部1d之间相互仿照形成。
在将上述下部可动接点4装放在上述收容部1a中时,将穹顶状膨胀部4a中央与收容部1a中央所配置的上述中央固定接点2a相对配置,并且在一对上述第1周边固定接点2b上相接而载置下部可动接点4的周边部。这时,在收容部1a下降一段的位置上,沿着下部可动接点4的外周部形成大体为圆形状的凹槽部1f,上述下部可动接点4放入该凹部槽部1f中,对外周部进行位置限制。
另外,在下部可动接点4的上面一侧,中央形成贯通孔6a的环状粘附片6安装成覆盖上述下部可动接点4的上面一侧,通过使上述粘附片6的环状部6b粘附在上述下部可动接点4的周边部和上述凹槽部1f的边缘部的全周,使上述下部可动接点4保持在上述凹槽1f上。
这样,通过上述凹槽部1f,可容易进行由下部可动接点4的粘附片6的粘贴固定的定位,并且由于通过粘附片6覆盖凹槽部1f和下部可动接点4的外周边间的间隙,所以可以降低尘埃的侵入。另外,上述粘附片6由一面上形成粘附层的可挠性树脂制片形成,即使上述下部可动接点4的穹顶状膨胀部4 a通过按压操作反转时,也可以使其跟随反转动作,将上述环状部6b粘接在上述下部可动接点4和上述收容部1a上。
另外,由于从上述粘附片6的贯通孔6a露出上述下部可动接点4的膨胀部4a的顶部,所以可以与上部可动接点5接触,通过上述粘附片6的环状部6b将上述下部可动接点4的周边部粘接保持在上述收容部1a上,下部可动接点4的周边部一直与上述第1周边固定接点2b接触,可以将下部可动接点4作为与上述上部可动接点5的开关导通路径使用。
当将上述上部可动接点5装放在上述收容部1a中时,使上述上部可动接点5的膨胀部5a的中央相对配置覆盖上述下部可动接点4的上面,并使上述上部可动接点5的腕部5b位于上述收容部1a的收容凹部1c内,在上述第2周边固定接点2c上相接而载置上述腕部5b的周边部。这时,上述腕部5b的侧部由从基端部向尖端部构成狭幅的倾斜面形成,由于该腕部5b的倾斜面5c和上述收容凹部1c侧壁部的倾斜部1d间相互仿照形成,所以可由该倾斜面5c和倾斜部1d对上部可动接点5进行位置限制。
这样,由于由上述腕部5b侧部的倾斜面5c、和放入该腕部5b的上述收容凹部1c侧壁部的倾斜部1d,对上部可动接点5进行位置限制,所以通过形成上述前壁部、及侧壁部使由上述侧壁部和上述腕部5 b的侧部所形成的空隙G1,比由上述收容凹部1c的前壁部和上述腕部5b的尖端部所形成的空隙G2窄,从而可以设定宽的上述收容凹部1c的前壁部和上述腕部5b尖端部间的空隙G2,由于在上部可动接点5的按压操作时不会有腕部5b的尖端部碰到上壁部而受到限制的情况,所以对反转时的动作感觉没有影响,可以高精度进行定位。
另外,上述腕部5b的侧部从基端部向尖端部由狭幅的倾斜面5c形成,由于该倾斜面5c和上述收容凹部1c侧壁部的倾斜部1d相互仿照形成,所以可以降低由上述可动接点5的动作造成腕部5b和收容凹部1c间的削减,从而防止了由削粉等的影响产生的接触不良,提高了接触可靠性。
另外,与配置上述第2周边固定接点2c的上述外壳1对角线上的一对上述收容凹部1c交叉的另一对上述收容凹部1c的底面,形成的比与上述第2周边固定接点2c的上述腕部5b间的接触面低,所以可以可靠地与第2周边固定接点2c和腕部5b接触,可以避免另一腕部5b与收容凹部1c底面接触而造成接触的不稳定。
另外,上述上部可动接点5的下侧的放置的上述下部可动接点4形成外径为大体圆形穹顶状,与在上述上部可动接点的十字方向延伸连接多个腕部5b之间的外径相比,形成的直径小,所以可以在不干扰上述上部可动接点5的腕部5b的情况下对外壳1进行布局,由于不需要进行旋转方向的定位,所以也可以容易装入。
这时,当上述下部可动接点4装放在上述收容部1a中时,在上述收容部1a中的配置的上述第1周边固定接点2b的上面,以接触的状态放置上述下部可动接点4的周边部,但是由于使上述第1周边固定接点2b形成的比上述中央固定接点2a高一段,所以下部可动接点4向上述第1周边固定接点2b上座入稳定,另外由于可以确保穹顶状膨胀部4a反转时的操作行程,所以操作感良好。
另外,上述第2周边固定接点2c和上述上部可动接点5也同样,由于使上述第2周边固定接点2c比上述第1周边固定接点2b形成高一段,所以上述可动接点5向上述第2周边固定接点2c上座入稳定,另外由于可以确保穹顶状膨胀部5a反转时的操作行程,所以同样操作感良好。
在上述收容部1a的开口部上安装有覆盖上部可动接点5上面的大体为方形状的树脂板构成的罩板7。该罩板7固定在上述上部可动接点5的穹顶状膨胀部5a的上面,使上部可动接点5的周边部接触在上述第2边固定接点2c上,另外,在按压时起操作板的作用,并且通过覆盖上述收容部1a、安装在上面,可以防止上述可动接点5的飞出、及防止尘埃等对接点部内的侵入。
框架8由板状金属板形成大体为方形状,其中央设置有大的窗孔部8a。另外,在侧面设置垂直折弯的一对侧板(图中未画出),通过将该侧板固定在上述外壳1侧面所设置的固定部(图中未画出)上,使框架8安装在外壳1上面。这时在上述框架8和上外壳1之间存在上述罩板7,处于从上述窗孔部8a露出上述罩板7一部分的状态。
下面参照图9至图11说明上述构成的按钮开关的动作。
如图9中所示,开关在非按压操作状态,上述上部可动接点5的周边部与上述第2周边固定接点2c接触,而穹顶状膨胀部5a处于与上述下部可动接点4分离的状态,另外,下部可动接点4的周边部与上述第1周边固定接点2b接触,而穹顶状膨胀部4a处于与中央固定接点2a分离的状态,开关上下两段都处于断开状态。
如图10中所示,从这一状态当由键顶部9等操作部从上述框架8的窗孔部8a按压操作上述罩板7时,则固定在罩板7下面一侧的上述上部可动接点5的膨胀部5a上面被按压,使该膨胀部5a按向下方。
这时,由于上述上部可动接点5的膨胀部5a被按向下方,则上述上部可动接点5变为上述膨胀部5a向下方反转。因此,上述膨胀部5a的下面与上述下部可动接点4的膨胀部4a上面接触,以上部和下部可动接点4、5为导通路径,使上述第2周边固定接点2c和上述第1固定接点2b间导通,第一段(上部)开关变为接通状态。
如图11中所示,从这一状态当进一步对键顶部9按压操作时,通过上述上部可动接点5的膨胀部5a下面按压上述下部可动接点4的膨胀部4a上面,使该膨胀部4a向下方按下。
这时,由于上述下部可动接点4的膨胀部4a向下方按压,上述下部可动接点4变为上述膨胀部4a向下方反转。因此,上述膨胀部4a的下面与上述中央固定接点2a接触,并通过下部可动接点4,使上述第1周边固定接点2b与上述中央固定接点2a间导通,第二段(下部)的开关变为接通状态。
这样,当用键顶部9按压上述罩板7时,上部可动接点5反转,与下部可动接点4接触,进行第一段开关的点击(咔嗒)感和接点的切换,通过进一步压入,下部可动接点4反转,与中央固定接点2a接触,进行第二段的点击感和接点的切换,可得到双动作的按钮开关。
从这一状态,当解除对上述键顶部9的按压力时,上述上部及下部可动接点4、5的膨胀部4a、5a以自身的弹性进行反转,恢复到初始的状态,并且通过这时的赋能力,使上述键顶部9向上方按压,向初始位置恢复。这时,随着上述上部及下部可动接点4、5的膨胀部4a、5a进行反转,上述膨胀部4a、5a的下面从上述下部可动接点4的上面及中央固定接点2a分离,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开关分别变为断开状态。
根据上述构成,在上述外壳1的收容部1a上设置中央有贯通孔6a的环状上述粘附片6,覆盖上述下部可动接点4的上面,从上述粘附片6的贯通孔6a露出上述下部可动接点5的膨胀部5a顶部,配置成可与上述上部可动接点5相接触,并且用上述粘附片6的环状部6b使上述下部可动接点4的周边部全周粘贴保持在上述外壳1的收容部1a上,所以通过上述粘附片6的贯通孔6a,可以使上述上部可动接点5和下部可动接点4可接触配置,并且可以使上述下部可动接点4简单安装在上述外壳1的收容部1a上。
另外,由于可以由上述粘附片6全周覆盖上述下部可动接点4的外周部和上述外壳1之间,使之可以跟随上述下部可动接点4的反转动作,所以减少了尘埃的侵入,可提高接触可靠性。
另外,根据上述构成,在上述上部可动接点5上,与可反转的膨胀部5a连续、在十字方向上延伸设置多个上述腕部5b,并在上述外壳1的对角线上的四角部上形成与上述收容部1a连接设置,可屈伸放入上述上部可动接点5的各腕部5b的收容凹部1c,在该收容凹部1c上设置了至少与一个上述腕部5b一直接触的上述第2周边固定接点2c,所以通过上述腕部5b可以确保上述上部可动接点5的动作行程,并且通过将上述腕部5b配置在上述外壳1的四角部上,与使用图形穹顶状可动接点的情况相比,可以使方形状的外壳外形宽度减小。
在上述实施例中,以双动作型二段结构的按压开关的结构说明了接点部,但是,本发明当然也可以适用于可动接点只是上述上部可动接点5,而没有下部可动接点4的一段型按钮开关。
Claims (6)
1.一种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有收容部的外壳;
配置在该外壳的收容部内底面上的中央固定接点;
配置在该中央固定接点外侧的周边固定接点;以及
穹顶状可动接点,其中央膨胀部配置在上述中央固定接点的上部,而周边部一直与上述周边固定接点接触的;
上述可动接点形成中央有可反转膨胀部的穹顶状,与该膨胀部连续形成在十字方向延伸设置的多个腕部;
在上述外壳的对角线上的四角部上形成收容凹部,该收容凹部是与基部连接设置的,由上述收容凹部和上述基部形成收容部,上述收容凹部是用于可屈伸地收容上述可动接点的各腕部的,在该收容凹部中配置至少与一个上述腕部一直接触的上述周边固定接点。
2.一种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有收容部的外壳;
配置在该外壳的收容部内底面上的中央固定接点;
配置在该中央固定接点外侧的第一周边固定接点;
配置在该第1周边固定接点外侧的第2周边固定接点;
其中央膨胀部配置在上述中央固定接点的上部,而周边部一直与上述第1周边固定接点接触的穹顶状下部可动接点;以及
比该下部可动接点的外形直径大、中央膨胀部被配置以覆盖上述下部可动接点、而周边部与上述第2周边固定接点一直接触的穹顶状上部可动接点;
上述上部可动接点形成中央有可反转膨胀部的穹顶状,与该膨胀部连续形成在十字方向延伸设置的多个腕部;
在上述外壳的对角线上的四角部上形成收容凹部,该收容凹部是与基部连接设置的,由上述收容凹部和上述基部形成收容部,上述收容凹部是用于可屈伸地收容上述上部可动接点的各腕部的,在该收容凹部中配置上述第2周边固定接点,至少与一个上述腕部一直接触。
3.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
上述下部可动接点外径形成圆形穹顶状,并形成比上述上部可动接点的腕部所延伸设置的外径小的直径。
4.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壳的收容凹部具有与上述腕部的尖端部相对的前壁部及与上述腕部的两侧部相对的侧壁部,形成上述前壁部及侧壁部,使由上述侧壁部和上述腕部的侧部所形成的空隙比由上述前壁部和上述腕部的尖端部所形成的空隙窄。
5.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
上述腕部的上述侧部由从基端部向尖端部为狭幅的倾斜面形成,并使上述收容凹部的侧壁部由仿形上述倾斜面的倾斜部及向前壁部扩展的平行部形成。
6.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周边固定接点或上述第2周边固定接点,配置在上述外壳的对角线上的一对上述收容凹部内,而使与其交叉的另一对上述收容凹部的底面,形成低于与上述周边固定接点或上述第2周边固定接点接触的上述腕部的接触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1188451A JP2003007168A (ja) | 2001-06-21 | 2001-06-21 | 押釦スイッチ |
JP188451/2001 | 2001-06-2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93898A CN1393898A (zh) | 2003-01-29 |
CN1221997C true CN1221997C (zh) | 2005-10-05 |
Family
ID=19027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0212438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1997C (zh) | 2001-06-21 | 2002-06-21 | 按钮开关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03007168A (zh) |
CN (1) | CN1221997C (zh) |
TW (1) | TW54155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340154A (ja) * | 2004-03-12 | 2005-12-08 | Fuji Denshi Kogyo Kk | 二段動作スイッチ |
JP4445837B2 (ja) | 2004-04-21 | 2010-04-07 |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 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 |
CN100501890C (zh) * | 2004-04-21 | 2009-06-17 | 星电株式会社 | 按压接通开关 |
JP4371987B2 (ja) * | 2004-12-07 | 2009-11-25 |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 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 |
JP4633567B2 (ja) * | 2005-07-22 | 2011-02-16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押釦スイッチ |
JP4698527B2 (ja) * | 2006-08-23 | 2011-06-08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押釦スイッチ用ステム及び当該ステムを用いた押釦スイッチ |
JP5470521B2 (ja) * | 2010-06-08 | 2014-04-16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スイッチ装置 |
WO2019087556A1 (ja) * | 2017-10-30 | 2019-05-09 |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
-
2001
- 2001-06-21 JP JP2001188451A patent/JP2003007168A/ja active Pending
-
2002
- 2002-05-17 TW TW91110417A patent/TW541551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2-06-21 CN CN 02124385 patent/CN122199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541551B (en) | 2003-07-11 |
JP2003007168A (ja) | 2003-01-10 |
CN1393898A (zh) | 2003-01-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08796C (zh) | 按钮开关及使用该按钮开关的输入装置 | |
CN100342467C (zh) | 两段动作开关 | |
CN1179386C (zh) | 多向开关 | |
CN1834847A (zh) | 便携式电脑的触控板装置 | |
CN1221997C (zh) | 按钮开关 | |
CN1150574C (zh) | 多方向操作开关 | |
CN1738114A (zh) | Ic插座和ic插座组件 | |
CN101604589A (zh) | 按钮开关 | |
CN1873870A (zh) | 键开关装置 | |
TWI699801B (zh) | 按鍵結構 | |
CN1345078A (zh) | 操作装置 | |
CN1227686C (zh) | 多方向输入装置 | |
CN1129157C (zh) | 按压开关 | |
CN1181661C (zh) | 电子装置的按键构造及其形成方法 | |
CN2891254Y (zh) | 多方向开关 | |
CN1959887A (zh) | 滑动操作式开关 | |
CN1713321A (zh) | 开关装置 | |
CN1815651A (zh) | 输入装置、按键结构及其弹性机构 | |
CN100346434C (zh) | 按钮开关 | |
CN1363942A (zh) | 按钮开关 | |
CN1264177C (zh) | 开关 | |
KR101808220B1 (ko) | 박형 키보드 누름 구조체 | |
CN1248267C (zh) | 开关 | |
CN1606113A (zh) | 具备具有弹性的操作部的开关 | |
CN1242438C (zh) | 按钮开关及其安装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005 Termination date: 20100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