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06113A - 具备具有弹性的操作部的开关 - Google Patents
具备具有弹性的操作部的开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06113A CN1606113A CN200410058477.1A CN200410058477A CN1606113A CN 1606113 A CN1606113 A CN 1606113A CN 200410058477 A CN200410058477 A CN 200410058477A CN 1606113 A CN1606113 A CN 16061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forementioned
- operating
- switch
- housing
- st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01H21/02—Details
- H01H21/18—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21/22—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 H01H21/24—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biased to return to normal position upon removal of operating forc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2003/026—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specially adapted to avoid injury to occupants of a car during an accid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 H01H2011/0081—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using double shot moulding, e.g. for forming elastomeric sealing elements on form stable cas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64—Limitation of actuating pressure
Landscapes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本开关,包括壳体(11)、配设在壳体(11)上的操作部件(22)、和被收容在壳体内的触点部(41、42、51)。操作部件(22)具有可相对于所有方向弯曲的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向壳体外突出的操作部(21)、以及与该操作部(21)相连接的本体部(23)。当对操作部(21)在其操作方向上施加了比触点部(41、42、51)的状态切换所需要的力更大的力时,或在操作方向以外的方向上施加了力时,操作部(21)自身会弯曲而吸收过度的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被搭载在各种电子设备上的,为构成例如静像照相机(照相机)的快门或摄像机(ビデオム一ビ一)的显示部的开闭状态、软盘装置的盘的插入状态等的检测机构而使用的开关。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各种电子设备中,具有使用了开关的各种检测机构的设备越来越多。例如,作为该检测机构的代表性的例子,有检测静像照相机的快门或摄像机的显示部的开闭状态、软盘装置的盘的插入状态的检测机构等。
作为构成该检测机构的开关,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操作形态的开关被在实际中应用。例如,有通过对从壳体突出出来的操作部进行倾倒(搬动)或按压操作,以进行配置在壳体内的触点部的状态的切换,而且,当除去该操作力时则操作部恢复到原点位置的开关。
对这种以往的开关,利用图10进行说明。
图10是以往的开关的外观立体图。
在图10中,绝缘树脂制的壳体1具有上方开口的凹部。该凹部的上面被盖2所覆盖。在该凹部内收容有自动恢复型的开关的触点部(图未示)。另外,作为开关的操作部,从壳体1的前方部向斜上方突出有由绝缘树脂构成的直线棒状的操作杆部3。
操作杆部3及被收容在壳体1内的本体部(图未示)被形成为一体,由两者构成操作部件。设置于该本体部上的支点部在壳体1内以可以转动的方式支持。通过这样的结构,本开关可以如图10中由剪头所示的那样向下方进行倾倒(搬动)操作。
本开关,伴随着操作杆部3的倾倒操作,设置于本体部上的推压部移动从而进行配置于壳体1内的触点部的状态的切换。而且,当除去该操作力时,则触点部的状态恢复原状,同时由该恢复力操作杆部3恢复到原来的倾斜状态。
此外,作为与此相关的以往技术,例如,有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特开2001-184994号所公开的技术。
另外,该种开关,伴随设备的小型轻量化,希望开关自身也小型化。特别是,在检测机构中所使用的开关最好是外形小而且能够以较轻的操作力切换开关状态的开关。
另一方面,在这样的检测机构中所使用的开关,因为被配置在被反复进行操作的位置,所以需要有操作耐久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往的开关,在通常的使用状态下不会有问题,在操作耐久性方面是优异的。但是,当因搭载该开关的设备等坠落等而对操作部(在上述说明的以往的开关中,相当于操作杆部3)施加了意外的冲击负荷时,则被小型化了的操作部就有可能破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开关具有以下的构成。
本发明的开关包括壳体、配设在壳体上的操作部件、和被收容在壳体内的触点部。
其操作部件具有:由弹性材料构成、向壳体外突出、能够相对于所有方向弯曲的操作部;以及与该操作部相连接的本体部。
在此,本开关,借助对操作部的操作力,经由本体部进行触点部的状态切换,而且,当除去该操作力时操作部恢复到原点位置。
另外,当对操作部在其操作方向上施加了比触点部的状态切换所需要的力更大的力时,或在操作方向以外的方向上施加了力时,操作部自身弯曲而吸收过度的力。
因为根据这样的构成,即使在对操作部施加了过度的力时,操作部自身也可以弯曲而避开该力的影响,所以能够防止操作部的破损。
另外,由于是操作部自身弯曲的结构,所以可以获得可较容易地适用于使操作部移动得比用于切换开关状态的设定行程还大的方式的、即超过开关行程的方式的开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开关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将图1所示的开关的盖除去之后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X-X线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4是在图1所示的开关中、在通常的操作状态下除去了盖之后的俯视图。
图5是同上表示该通常操作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6及图7是表示对操作部施加了过度的操作力之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8A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开关的剖面图。
图8B是同上的侧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开关的平面图。
图10是以往的开关的外观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开关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将图1所示的开关的盖除去之后的俯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X-X线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在图1~图3中,具有上方开口的凹部的由成型树脂构成的箱形的壳体11,其凹部上面被盖12所覆盖。另外,壳体11,从其前方向斜上方突出有可作倾倒操作的直线棒状的操作杆部21。此外,在本开关中,以配置操作杆部21的一侧为前方,以其相反侧为后方。
另外,该操作杆部21是本开关的操作部。该操作杆部21由橡胶或弹性体(elastomer)等的弹性材料构成。操作杆部21的根部与配置于壳体11内的由绝缘树脂构成的本体部23相连接。该操作杆部21与本体部23成为一体,形成一个操作部件22。
该操作部件22由如上所述不同的两种材质的部分形成为一体,而作为其形成方法可采用共注射成形(coinjection molding)。通过采用共注射成形,可以大量且容易地获得成本比较廉价、而且本体部23与操作杆部2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优异的操作部件22。
操作部件22的本体部23,除了与操作杆部21的根部相连接的部分以外,被收容在壳体11内。
在图2中,操作部件22的本体部23具有向两侧水平延伸的圆柱状支点部231。该两支点部231分别以可转动的状态被装载于形成于壳体11上的保持用凹部111中。
另外,在本体部23上,在两支点部231之间的位置,设有向下方突出的推压部232(参照图3的局部剖面侧视图)及向后方突出的受载部(止挡部)233。推压部232,通过配置于壳体11内的驱动片31,被后述的自动恢复型的开关触点部的加载力向成为操作杆部21一侧的前方侧加载。借助该加载力,受载部233的下面与形成在壳体11上的台阶部112上触接而保持规定角度状态。
在此,对被收容在由壳体11与盖12所围起来的壳体11内部空间中的开关的触点部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作为固定触点的第一触点41及第二触点42分别以露出状态被固定在构成壳体11凹部的壁内及相邻的两个内壁上。
而且,作为可动触点的由弹性金属薄板形成的接触片51,在其一端设有U字状部52。该U字状部52被夹持固定在从壳体11底面突出形成的接触片保持用突起113及第一触点41之间。这样,接触片51的一端与第一触点41成为常触状态。
而且,接触片51,经由第一弯曲部53从U字状部52延伸出第一平板部54。进而,经由第二弯曲部55从该第一平板部54延伸出第二平板部56。在该第二平板部56前端设有接触部57。而且,接触部57在本开关的非操作状态下,相对于设有第二触点42的壳体11的内壁弹性接触在与第二触点42不接触的位置上。
该接触片51,当第二弯曲部55附近的第一平板部54的位置随着对操作杆部21的操作力而被向后方侧推压时,以固定状态的U字状部52为支点整体作逆时针转动动作。与此同时,接触片51的接触部57沿着壳体11的后侧的内壁面移动,与第二触点42接触。
另一方面,配置于操作部件22的推压部232及接触片51之间的驱动片31由绝缘性树脂形成,俯视大致呈棒状。该驱动片31是为了使接触片51的动作更稳定地进行而配置的。
即,驱动片31上的、在大致棒状的一端向下方侧突出形成的圆柱状的支持突起32,被可转动地插入在设置于壳体11上的壁部的圆形孔114中。另外,驱动片31上的、与接触片51相对的平坦的后面部33的另一端附近部分,与接触片51的第二弯曲部55附近的第一平板部54相触接。
进而,驱动片31,在前方大致中央位置还具有向下方突出设置的被驱动用突起部34。操作部件22的推压部232触接在该被驱动用突起部34上(参照图3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开关,如上述那样地由弹性材料形成作为操作部的操作杆部21。
即,由该弹性材料构成的操作杆部21,可以相对于所有方位弯曲。而且被设定为:对于其力的大小而言,在至少操作杆部21被相对于操作方向以比开关触点部的状态切换所需要的力更大的力操作时,或在对操作杆部21在操作方向以外的方向上施加了力时,该操作杆部21自身可弯曲。
下面,对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开关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1中,当对向壳体11的外方突出的操作杆部21如剪头所示地施加向下方的通常的操作力时,操作部件22整体以如下方式动作。即,操作部件22整体,在维持操作杆部21为直线的棒状形状的状态不变的状态下,以载置于壳体11的保持用凹部111中的本体部23的圆柱状支点部231为中心向下方侧转动。
与此同时,在图3中,本体部23下方突出的推压部232转动,将驱动片31(被驱动用突起部34)向后方推压。
这时,如图4所示,驱动片31以被保持于壳体11的圆形孔114中的支持突起32为中心在水平方向上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与此同时,驱动片31的后面部33将接触片51的第二弯曲部55附近的第一平板部54向后方推压。
此时,接触片51,除了被固定的U字状部52以外,在如图2所示的状态下,在俯视图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如图4所示,第二平板部56前端的接触部57沿着壳体11的后方内壁面向图中上方侧移动与第二触点42接触。结果,通过接触片51,第一触点41与第二触点42之间导通,开关成ON状态。
在此通常的操作状态下,由通常设定的操作力,如图5所示,被设备的操作按钮部61等按下的操作杆部21维持着直线的棒状形状。
而且,如果除去该通常设定的操作力,则接触片51恢复原状,开关回到OFF状态,同时借助该接触片51的自身恢复力驱动片31及操作部件22以各自的支点部为中心转动而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此时,操作部件22的受载部233下面与壳体11的段部112触接,由此操作部件22在如图1至图3所示的非操作状态的原点角度位置停止而返回到操作前的状态。
此外,即便在该恢复动作时,操作杆部21也维持着直线的棒状形状的状态。
这样,只要是通过由绝缘树脂构成的硬质的本体部23和驱动片31来推压接触片51,由此来切换开关的触点部状态的结构,则触点部的动作就会精度高且易于稳定。
进而,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开关被构成为:当对设备的操作按钮部61在操作方向上施加了过度的操作力时,则如图6所示,由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的操作杆部21其操作杆部21本身可沿被操作的方向弯曲,可以分散该力的影响。
即,在这种情况下,由与上述通常设定的操作力相对应的力的作用,如上述同样地进行接触片51的移动,同时,通常设定的操作力以上的操作力因操作杆部21自身弯曲而被吸收。
此外,沿着在图1中剪头所示的操作方向以外的方向施加的力,全部相当于上述的过度的力。在此种情况下,操作部件22的本体部23,在如图1至图3所示的非操作状态下、即开关触点部为OFF的状态下维持不变,而只是操作杆部21自身弯曲。而且,当除去该施加的力时,则操作杆部21恢复为图1至图3所示通常状态。
如上所述,作为对操作杆部21施加操作方向以外的力的场合,例如有将本开关本身装配于设备的配线基板上时,将含有本开关的单元化的检测机构等搭载于设备上时,进而在使用了本开关的设备不小心掉落时等场合。在这样的场合下,若是以往的开关,则当如上所述对操作杆部向操作方向以外的方向施加力时,因为没有该力的分散场所,所以操作杆部破损的可能性大。与此相比,如图7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开关,即使是在对操作杆部21施加了过渡的力的情况下,操作杆部21自身也会弯曲而能够吸收该影响。其结果是,几乎不会有操作杆部21破损的可能性,提高了使用性同时还可以有助于降低设备的组装工时。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由弹性材料构成的操作杆部21和由绝缘树脂构成的本体部23是以共注射成形而一体形成的,但是操作部件整体也可以仅由如橡胶或弹性体那样的具有弹性的材质单独构成。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操作部件的形成加工变得容易,所以操作部的损伤几乎不发生,可以廉价地构成开关。
此外,因为使开关触点部动作的部分也具有弹性,所以在仅由弹性材料构成操作部件整体时,开关的结构,重要的是要采用一种在充分考虑到用于使开关触点部动作的部分的弹性的影响之后、使得开关触点部的切换能够进行的结构。
此外,本发明的主旨在于形成一种结构,使得在对开关的操作部施加了过渡力时,操作部自身借助具有弹性而弯曲,从而使其影响缓和,降低操作部的破损等的发生。因此,开关触点部的结构或其接触/分离的方式也可以是上述所说明的以外的方法。
例如,在图8A所示的开关的剖面中,操作部件72的操作部分71为三角形突起,与操作部件72的本体部73一体形成且具有弹性。该本体部73直接推压由螺旋弹簧构成的接触片74。在这样的开关中,操作部分71自身由于过度的力而如侧面图8B的虚线所示那样向侧方弯曲的结构等,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进而,即使是如图9所示的按压式的开关等,在对操作部分81沿操作方向以外的方向施加了过度的力时、操作部分81自身以将其影响吸收的方式如该图中虚线所示的那样进行弯曲的结构,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另外,作为操作部分,与使开关触点部动作的本体部一体地安装有具有弹性的聚酰亚胺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的绝缘片状部件、安装有板弹簧或螺旋弹簧等的,可以构成为操作部分自身通过弯曲而吸收过度的力的结构,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如以上所述,本发明的开关被搭载于各种电子设备上而用于各种检测等的用途,具有可获得即使在对操作部施加了意外的操作负荷的情况下几乎也不会发生操作部的破损等的产品的效果,因此在构成各种电子设备的检测机构等时非常有效。
另外,在本发明的开关中,本体部为绝缘树脂制且以支点部为中心被可旋转地保持在壳体上,弹性材料制的操作部被与本体部一体形成,且该开关是通过对操作部的操作力使本体部转动从而进行触点部的状态切换的开关,由此,触点部的状态随着操作部件的由刚性体构成的本体部的转动而切换。因此,可以获得一种开关状态切换时的触点部的动作稳定、而且对操作部的过度的力可以由操作部自身吸收的开关。
另外,在本发明的开关中,本体部与操作部是由共注射成形而一体形成的,因此,可以大量地生产成本比较廉价、且本体部与操作部的连接稳定性非常优异的开关。
另外,在本发明的开关中,操作部件的整体是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因此,可以提供一种容易形成操作部件、且可以防止操作部件的破损等的廉价的开关。
Claims (4)
1.一种开关,它是包括壳体、具备操作部和与该操作部相连接的本体部且被配设在前述壳体上的操作部件、以及被收容在前述壳体内的触点部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前述操作部由弹性材料构成,向前述壳体外突出并能够相对于所有方向弯曲;
前述开关,借助对前述操作部的操作力,经由前述本体部进行前述触点部的状态的切换,而且,当除去了该操作力时前述操作部恢复到原点位置;
另外,当对操作部在其操作方向上施加了比前述触点部的状态切换所需要的力更大的力时,或在操作方向以外的方向上施加了力时,前述操作部自身弯曲而吸收过度的力。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前述本体部为绝缘树脂制,被以支点部为中心可转动地保持在前述壳体上;
前述操作部与前述本体部一体形成;
前述开关,借助对前述操作部的操作力,使前述本体部转动而进行前述触点部的状态的切换。
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前述本体部与前述操作部通过共注射成形而一体形成。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前述操作部件整体由弹性材料构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49249/2003 | 2003-10-08 | ||
JP2003349249A JP2005116347A (ja) | 2003-10-08 | 2003-10-08 | スイッチ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06113A true CN1606113A (zh) | 2005-04-13 |
Family
ID=34419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410058477.1A Pending CN1606113A (zh) | 2003-10-08 | 2004-08-19 | 具备具有弹性的操作部的开关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041919B2 (zh) |
JP (1) | JP2005116347A (zh) |
CN (1) | CN1606113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51754A (zh) * | 2016-07-21 | 2019-03-08 |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 操作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310229A (ja) * | 2005-05-02 | 2006-11-09 | Omron Corp | スイッチ |
JP4687232B2 (ja) * | 2005-05-16 | 2011-05-25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スイッチ |
DE202015100855U1 (de) * | 2015-02-23 | 2015-03-26 | steute Schaltgeräte GmbH & Co. KG | Betätig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594519A (en) * | 1970-01-09 | 1971-07-20 | Addressograph Mulltigraph Corp | Switch assembly feeler |
US5276426A (en) * | 1992-10-09 | 1994-01-04 | Lobello Peter J | Overhead obstruction sensing device |
US5769209A (en) * | 1996-07-01 | 1998-06-23 | Freightliner Corporation | Handle for electrical toggle switch on a truck dash |
JP3893824B2 (ja) | 1999-12-27 | 2007-03-14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レバースイッチ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検出装置 |
-
2003
- 2003-10-08 JP JP2003349249A patent/JP2005116347A/ja active Pending
-
2004
- 2004-07-20 US US10/894,127 patent/US704191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8-19 CN CN200410058477.1A patent/CN1606113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51754A (zh) * | 2016-07-21 | 2019-03-08 |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 操作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7041919B2 (en) | 2006-05-09 |
JP2005116347A (ja) | 2005-04-28 |
US20050077161A1 (en) | 2005-04-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42467C (zh) | 两段动作开关 | |
CN101499388B (zh) | 开关装置 | |
CN1834847A (zh) | 便携式电脑的触控板装置 | |
CN1261954C (zh) | 开关装置及具有其构成的喇叭开关装置 | |
CN1100333C (zh) | 滑动开关 | |
CN1909131A (zh) | 常闭类型的微型电开关 | |
CN1183568C (zh) | 复合操作型开关装置 | |
CN1606113A (zh) | 具备具有弹性的操作部的开关 | |
CN1178251C (zh) | 多方向操作开关及使用该开关的设备 | |
CN1181661C (zh) | 电子装置的按键构造及其形成方法 | |
CN1494099A (zh) | 四向操作开关 | |
CN1617276A (zh) | 开关 | |
CN1221997C (zh) | 按钮开关 | |
CN100337292C (zh) | 开关组件 | |
CN1438664A (zh) | 多方向输入装置 | |
CN1293584C (zh) | 杠杆开关 | |
CN1242438C (zh) | 按钮开关及其安装结构 | |
CN1085882C (zh) | 开关 | |
CN1309402A (zh) | 开关装置 | |
CN100350530C (zh) | 开关装置 | |
CN1264177C (zh) | 开关 | |
CN100346434C (zh) | 按钮开关 | |
CN1248267C (zh) | 开关 | |
CN1237559C (zh) | 开关 | |
CN1755852A (zh) | 杠杆驱动型电气部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50413 |
|
C20 |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