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20014A - 光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20014A
CN1220014A CN 97194940 CN97194940A CN1220014A CN 1220014 A CN1220014 A CN 1220014A CN 97194940 CN97194940 CN 97194940 CN 97194940 A CN97194940 A CN 97194940A CN 1220014 A CN1220014 A CN 12200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e component
guide
primary element
receiving hood
electrooptic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9719494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L·阿尔特豪斯
G·伯格纳
J·克鲁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ublication of CN1220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00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9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the light guide being disconnectable from the opto-electronic element, e.g. mutually self align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电装置,它带有一种接收罩(16)及一种光电复合元件(24),而光电复合元件(24)带有一种光电基本元件(1),具体讲,光电基本元件为一种光电二极管、激光二极管或发光二极管,光线在这种元件内进行输入耦合作用,或由此元件发出光进行输出耦合作用。为给光电基本元件(1)制造一种价格尽可能适宜的接收罩(16),在本发明中,光电复合元件(24)带有一种导筒(10),导筒(10)连接在基本元件(1)上,在接收罩(16)内,此导筒(10)供光波导体(26)的插头(27)套环(25)装入使用,它让套环(25)嵌进来,并起到导向作用,由此,光波导体(26)的套环(25)通过嵌入导筒(10)内而同基本元件(1)产生光耦合作用。

Description

光电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电装置,它带有一种接收罩和一种光电复合元件,接收罩给光波导体插头提供一种插头插入器,而光电复合元件带有一种光电基本元件,具体讲,光电基本元件为一种光电二极管、激光二极管或发光二极管,光线在这种元件内进行输入耦合使用,或由此元件发出光进行输出耦合作用。
上述光电基本元件是大家熟悉的。事实上,在此它可采用各种商用的光电二极管或激光二极管。这些二极管主要是用在光纤通信中。而此处的二极管则安置在接收罩内,接收罩可典型地为一种FC容器,该容器为一种昂贵的优质钢部件,且由切削工艺制成。接收罩内,按照各种插头标准装设了一个插头接收电路,而且还为光波导体的套环设置了一个导筒。通常,基本元件在接收罩内进行对准,且通过激光焊接实施安装。对于发射机和接收机,接收罩必须采用不同的布置形式,因为其二极管的组成形式互不相同。典型地,此类光电装置可从德国专利著作DE4021434C2及欧洲专利登记EP278507A2中获悉。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电复合元件,利用该元件制造一种价格尽可能适宜的接收罩。具体地讲,接收罩在接收复合元件时,对于所有的复合元件,接收罩的布置形式都应该是相同的。显然,在接收光波导体插头时,接收罩必须按照插头的种类进行布置。
该目的根据权利要求1特征的光电装置得以实现。发明光电装置的优选发展为从属权利要求的目标。
根据本发明,光电复合元件的光电基本元件上固定有一个导筒,它是为光波导体的插头套环而设的,这样,光波导体便通过嵌在导筒里的套环与基本元件产生光耦合作用,接收罩在制作时与光电复合元件是分开的,在对着插头插入器的方向上接收罩另外还带有一个复合元件接入器,光电复合元件通过以下方式固定于复合元件接入器之中,即光波导体插头插入插头接入器内,而插头的套环也就插入导筒里。
因此,选择导筒外部轮廓同光电基本元件是没有关系的。于是,接收罩在接入复合元件时,它对所有二极管都是一样的布置。具体地讲,发射机和接收机可以采用相同的接收罩。另外,套环同光电基本元件的对准也是通过导筒来实现的。对此,接收罩就不必再是精密部件了。故其制作价格也就比较适宜了。
倘若导筒在其指向基本元件的一侧带有一种凸缘,一方面,基于较大固定平面的作用,可优选地在两构件之间形成稳定的连接,另一方面,在两构件彼此互连之前可增大对准的可能性。
倘若导筒在其指向基本元件的一侧带有一种底座,且大致在底座的中央布有一个穿孔,那么就可优选地为套环自动形成一个定义好的挡板。
如果在导筒内部安置了一种内部元件,那么套环就可更准确地导入导筒内。若内部元件由陶瓷或硬金属制成,导入过程则会非常精确。
倘若导筒由一种膨胀系数相似的材料制成,譬如类似基本元件中用来与导筒保持接触的部件材料,或者,直接采用与该部件相同的材料,那么便可以大大避免基本元件与导筒之间由温度条件所带来的应力。
构件之间可采用任何连接形式。但如果采用焊接方法,连接就更为稳定。
其余细节由下述实施例给出。在此,均由剖面图进行叙述:
附图1为一种带对准筒的光电二极管,
附图2为一种带对准筒和导筒的光电二极管,
附图3为一种导筒,
附图4为一种带陶瓷内环的导筒,
附图5为一种装入FC容器的光电复合元件,
附图6和7各为一种装入SC容器的复合元件。
附图1中,光电基本元件1由光电二极管构成。光电二极管1带有一个下边2。在下边2上布有连接线3。连接线3为光电二极管1的电气端子。在与下边2相对的位置处为上边4。如箭头5所示,光线由此进入光电二极管1进行输入耦合。侧壁6邻接在上边4上,使得上边4与下边2互接起来。光电二极管1的侧壁6由优质钢制成。光电二极管1通过焊缝7与对准筒8连接起来。在焊缝7同侧壁6相接触的地方形成了基本元件1的接触面。对准筒8至少是部分地环绕在基本元件侧壁6周围,在此范例中它甚至是完全包围的。同样,对准筒8也由优质钢制成,且在其上边带有一凸缘9。
由附图2可看出,导筒10通过焊缝11连接在对准筒8上,这样,导筒10便排列在光电二极管1的上方。导筒10也由优质钢制成。同附图2一样,从附图3中也可清楚地看出,导筒10同样带有一个凸缘12,且凸缘12的下边安放在对准筒8的上边上。
在筒8、10之间,通过凸缘9、12形成一种稳定的连接。此外,筒8、10相互对准的区域也便由此加大了。
另外,从附图3还可看出,套筒10在其下边带有一个底座13。底座13上布有一穿孔14以作为光的出射孔,该穿孔基本位于底座中央。穿孔14外径约为1mm。
在导筒10中可嵌入光波导体26的套环25。由此,底座13便成了套环25的挡板。来自于套环25的力只是通过焊缝7、11传递至光电二极管1上,而不会直接作用于上边4。套环25通过嵌入的方式进入导筒10,这样,光波导体26便通过嵌在导筒10内的套环25同基本元件1产生光耦合作用。所以,典型地,当基本元件1为光电二极管时,来自光波导体26的光线就会在光电二极管1内进行输入耦合作用,光波导体26在此没有画出。反之,若基本元件1为激光二极管或发光二极管时,发自基本元件1的光线便在光波导体26内产生输入耦合作用。
通过采用附图3所示的导筒10,套环25的对准精确度可达10μm。这个精确度对光电二极管来说已经足够了。但是,在采用激光二极管时,精确度常常需要达到2μm。为实现该精确度,可采用附图4所示的导筒10。这种导筒10的内部带有一个内环15。优选地,内环15由陶瓷或硬金属制成,且被压在导筒10内。内环15的压入路径由导筒10的底座进行限制。
基本元件1、对准筒8及导筒10的装配过程如下:
首先,光电基本元件1装入对准筒8内。然后,对准筒8与基本元件1相互焊接起来,如采用电阻焊接方式等。这种操作过程所需的对准精度不是很高。接着,将光波导体26的套环25嵌入导筒10中。继而把导筒10与套环25,以及对准筒8与基本元件1一起装到一种xyz操作机上。操作机的Z轴同各个构件的对称轴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操作机的Z轴与光电基本元件1、对准筒8及导筒10的对称轴相一致。
此后,带基本元件1的对准筒8同带套环25的导筒10进行对准,它们在Z方向直接邻接,且在xy平面上大致对准。对准精度在该步骤中要求也不是太高。
最后,对准筒8以及基本元件1的位置不再变动,此时,连同带有套环25的导筒一起,在xy平面的一个确定区域内打穿一些亚微米级的间隙。在该位置处对基本元件1与光波导体26的光耦合进行测量和记录。当区域内所有点被打穿后,这些点就可以工作了,通过这种方法能够产生最大的耦合使用。然后,导筒10在此处装到对准筒8上,并与之焊接,如采用一种激光焊接办法等。
至此,光电复合元件24的制作已经完成。接下来只是还需将套环25从导筒10中抽出,然后再把造好的复合元件24自操作机里拿出来。由此,在复合元件24装入接收罩16之前就已经作好光电测量了。安装之后便不再需要进行测量工作。
事实上,光电基本元件1的接触面、对准筒8以及导筒10都是由优质钢制成,所以在温度变化时,沿着焊缝7、11不会因为温度条件而产生应力。但对于以上光电基本元件1的接触面,对准筒8以及导筒10,它们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关键在于它们一定要连接稳定,且膨胀系数相近或相同,这样才能避免温度条件所带来的应力。
现在,由基本元件1、对准筒8及导筒10组成的复合元件24,已可以装到复合元件接收罩23中了,接收罩23为一种标准化的布置。譬如,由附图5、6、7所示,它们画出了一种FC容器和SC容器。与现用的技术相反,接收罩16不再具备对准功能,而只是还带有支架固定功能。由此,接收罩16不必为一种精密部件。目前,它们可典型地为一种由塑料或金属组成的压铸部件,其价格是比较适宜的。
从附图5可以看出,接收罩16带有一个环形的弹性定位突起,或叫作轮缘17,这样,一旦复合元件嵌入复合元件接入器23内,它就可固定到接收罩16中。由此,接收罩16的轮缘17便衔接在复合元件24的轮缘19上了,这样,通过轮缘17、19的内部啮合,复合元件24就可稳定地固定于接收罩16当中。于是也便省掉了复合元件24的其它固定方法(如焊接,熔焊,粘接……),这是很有利的。
假若轮缘17、19相对于对称轴A为不对称结构,那么就必须保持复合元件24在接收罩16内不能旋转。譬如,不对称结构可为椭圆形式,或为切口状、起伏状,也可为平滑状。
复合元件24可典型地选择为旋入固定方式,或者如附图6所示,沿着圆环18同接收罩16粘接起来。但是,复合元件24由定位突起17实现固定是很有建设意义的,因为它既简单又较稳定。所以在此将这种可能性例举了出来。
附图7中讲述了接收罩16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案。该方案中,接收罩16由一接收部件21及固定板22组成。接收部件21含有一个插头接入器20和复合元件接入器23。固定板22将复合元件接入器23盖往。固定板22上排列有轮缘17,起到固定复合元件24的作用。固定板22旋入接收部件21内,或同它粘接。
除了复合元件接入器23外,接收罩16还带有一个插头接入器20(附图5~7所示)。插头接入器20中可嵌入光波导体26的插头27,插头27带有一个套环25。插头接入器20是根据需要的插头标准(FC,SC,……)制作的。复合元件接入器23与插头接入器20作如下排列,即套环25嵌在导筒10中,若复合元件24以及光波导体的插头27都装入了接收罩16内,那么光波导体26就可与基本元件1产生光耦合使用了。
根据上述实施范例,基本元件1与导筒10是通过对准筒8进行间接连结的。但是,导筒10与基本元件1也可直接连结起来,或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互接在一起。
符号清单
1      光电二极管,光电基本元件
2      下边
3      连接线
4      上边
5      箭头
6      侧壁
7,11   焊缝
8       对准筒
9,12    凸缘
10      导筒
13      底座
14      穿孔
15      内环/内部元件
16      接收罩
17,19   定位突起/轮缘
18      圆环
20      插头接入器
21      接收部件
22      固定板
23      复合元件接入器
24      光电复合元件
25      套环
26      光波导体
27      光波导体插头
A       对称轴

Claims (14)

1.具有接收罩(16)与光电复合元件(23)的光电装置,接收罩(16)给光波导体插头(27)提供一种插头接入器(20),而光电复合元件(23)带有一种光电基本元件(1),光线在这种元件内进行输入耦合使用,或由此元件发出光进行输出耦合作用,其特征在于,
光电基本元件(1)上有一种导筒(10),它是为光波导体插头(23)的套环(25)而设的,导筒如此与基本元件(1)连接,光波导体(26)便通过嵌在导筒(10)内的套环(25)与基本元件(1)产生光耦合作用,
接收罩(16)在制作时与光电复合元件(24)是分开的,在对着插头接入器(20)的方向上,接收罩(16)还带有一种复合元件接入器(23),而且
光电复合元件(24)通过以下方式固定于复合元件接入器(23)之中,即光波导体插头(27)嵌入插头接入器(20)内,而插头(27)的套环(25)也就是嵌在导筒(10)里。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筒(10)在其指向基本元件(1)的一侧带有一种凸缘(1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光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筒(10)在其指向基本元件(1)的一侧带有一种底座(13),且大致在底座中央布有一个穿孔(14)。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的光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导筒(10)的内部安置了一种内部元件(15)。
5.根据权利要求4的光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内部元件(15)由陶瓷或一种硬金属制成。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光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导筒(10)通过基本元件(1)的接触面同基本元件(1)连接起来,
-导筒(10)由一种与基本元件(1)接触面膨胀系数相似的材料制成,尤其是采用与基本元件(1)接触面相同的材料。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光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光电复合元件(24)带有一个上边(4),光线从此进入基本元件(1)以产生输入耦合作用,或者,基本元件(1)从此发出光线以进行输出耦合作用,
-基本元件(1)的上边(4)由侧壁(6)围住,
-对准筒(8)至少是部分地环绕在基本元件(1)的侧壁(6)周围,导筒(10)由该对准筒(8)同基本元件(1)连接起来。
8.根据权利要求7的光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准筒(8)在其与导筒(10)的相邻侧有一凸缘(9)。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的光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准筒(8)由一种与基本元件(1)接触面膨胀系数相似的材料制成,尤其是采用与基本元件(1)接触面相同的材料。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光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导筒(10)与基本元件(1)-在权利要求7至9之一中是与对准筒(8),而在此是与基本元件(1)-通过焊接方式连接起来。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光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光电复合元件(24)带有一种轮缘(19),在接收罩(16)的复合元件接入器(23)中装入复合元件(24)时,轮缘(19)便衔接在接收罩(16)的相应轮缘(17)上,这样,通过轮缘(17,19)的内部啮合,复合元件就可固定于接收罩(16)的复合元件接入器(23)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光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轮缘(19)相对于复合元件(24)的对称轴(A)为不对称结构,所以,当复合元件(24)装入接收罩(16)的复合元件接入器(23)时,复合元件(24)是不能旋转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的光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接收罩(16)的相应轮缘(17)为一种弹性结构,这样,复合元件(24)的轮缘(19)在导入复合元件接入器后便固定在接收罩(16)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的光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接收罩(16)带有一接收部件(21)及一固定板(22),
-接收罩(16)的相应轮缘(17)安置在固定板(22)上,而且
-固定板(22)与接收部件(21)形成稳固连接。
CN 97194940 1996-03-28 1997-03-27 光电装置 Pending CN12200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996112390 DE19612390C1 (de) 1996-03-28 1996-03-28 Elektrooptische Vorrichtung
DE19612390.9 1996-03-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20014A true CN1220014A (zh) 1999-06-16

Family

ID=7789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7194940 Pending CN1220014A (zh) 1996-03-28 1997-03-27 光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0890126A1 (zh)
CN (1) CN1220014A (zh)
DE (1) DE19612390C1 (zh)
WO (1) WO199703726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5871A (zh) * 2015-12-28 2016-03-3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 一种超宽温有源光器件封装工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48372C2 (de) * 1999-10-06 2001-10-31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Faseroptisches Sende-Bauelement mit präzise einstellbarer Einkoppl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002368U1 (de) * 1980-01-30 1984-06-14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ünchen Vorrichtung zur kopplung einer infrarotdiode mit einer als lichtwellenleiter verwendeten einzelglasfaser
JPS5860715A (ja) * 1981-10-06 1983-04-11 Toyota Motor Corp 光コネタク
DE3211792A1 (de) * 1982-03-30 1983-11-10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ünchen Lichtwellenleiter-steckverbindung
JPS5975210A (ja) * 1982-10-22 1984-04-27 Nec Corp 光部品固定構造
DE3850890T2 (de) * 1987-02-13 1995-03-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ptisches Halbleitermodul.
JP2684219B2 (ja) * 1989-07-05 1997-12-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半導体モジュール
US5119462A (en) * 1990-01-29 1992-06-02 501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Photosemiconductor and optical fiber welded module
JP3301791B2 (ja) * 1992-11-30 2002-07-15 アジレント・テクノロジーズ・インク 光コネクタ
JP3087561B2 (ja) * 1993-12-28 2000-09-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半導体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518695B2 (ja) * 1994-04-28 2004-04-12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コネク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5871A (zh) * 2015-12-28 2016-03-3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 一种超宽温有源光器件封装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1997037260A1 (de) 1997-10-09
EP0890126A1 (de) 1999-01-13
DE19612390C1 (de) 1997-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03984B2 (en) Optical transmission and receiving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passive alignment of components and method for passively aligning components
CN1062085C (zh) 连接器的生产方法和镶嵌成型的连接器及其应用
CN1469147A (zh) 光收发机及其制造方法
CN1276279C (zh) 光学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03091799B (zh) 供在并行光学通信模块中使用的设备及方法
CN102890316B (zh) 具有用于对准光学端口的定位器的光电通信模块
US7329052B2 (en) Method of assembling optoelectronic devices and an optoelectronic device assembled according to this method
US7630594B2 (en) Optical interconnection module
CN1013063B (zh) 由光纤和发光元件或接收元件组成一体的光学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55843C (zh) 光传输和接收组件
EP1118117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hermetically sealing electronic packages
CN102023351A (zh) 安装于电路板上的光纤耦合光学装置
US6742938B2 (en) Optical module for coupling an optical semiconductor element having a sealing cap with an optical fiber
CN1932570A (zh) 光学传输连接器和电子装置
CN1220014A (zh) 光电装置
CN108879318B (zh) 一种半导体激光器封装结构及其焊接方法
CN110023805B (zh) 弯曲式光学模块及制造该弯曲式光学模块的方法
CN1284017C (zh) 用于在电信号处理装置处设置光电变换器的装置
CN103298295B (zh) 用于与平行光学通信模块一起使用以阻止空气传播的物质进入所述模块的柔性防尘罩及方法
US6477056B1 (en) Optoelectric mounting and interconnect apparatus
US20140169744A1 (en) Optical connector having high coupling precision
US20080008425A1 (en) Environmentally sealed connector with MT fiber optic locking interface
US6659657B2 (en) Easily assembled transceiver module with high yield rate
CN101102153A (zh) 光电转换模块、其装配方法、高速传输连接器及安装系统
CN107533202A (zh) 具有集成光子器件的光具座子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