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10036C - 赖氨匹林的新用途 - Google Patents

赖氨匹林的新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10036C
CN1210036C CN 02135219 CN02135219A CN1210036C CN 1210036 C CN1210036 C CN 1210036C CN 02135219 CN02135219 CN 02135219 CN 02135219 A CN02135219 A CN 02135219A CN 1210036 C CN1210036 C CN 121003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pisol
aspirin
lysine
treatment
standard devi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0213521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63704A (zh
Inventor
汪洪湖
丁汉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NGBU FENGYUAN MEDICINE SCI-TECH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NGBU FENGYUAN MEDICINE SCI-TECH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NGBU FENGYUAN MEDICINE SCI-TECH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NGBU FENGYUAN MEDICINE SCI-TECH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 0213521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10036C/zh
Publication of CN14637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637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1003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1003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赖氨匹林在制药领域中的新用途,赖氨匹林进入人体后水解成赖氨酸和乙酰水杨酸,赖氨酸作为营养物质被机体利用,乙酰水杨酸进一步水解成水杨酸,乙酰水杨酸能使PG合成酶(环加氧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乙酰化而失活,降低ADP、胶原和人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减少血小板中TAX2(血栓素)的生成而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临床用于防治血栓形成及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缺血性心脏病,稳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及用于进展性心肌梗塞患者能降低病死率及再梗塞率。此外,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也有效。

Description

赖氨匹林的新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赖氨匹林的新用途,特别是在制药领域中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化合物赖氨匹林,其英文名:DL-Lysine Acetylsalicylate,化学名:DL—赖氨酸—单乙酰水杨酸,结构和分子式为:
         C15H22N2O6  分子量:326.35
赖氨匹林是目前国内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解热镇痛药物,其原料及注射剂已收入国家卫生部药品标准二部四册。
本品1970年由法国Egic公司开发上市,剂型有注射剂及口服剂。由于其具有起效快、血药浓度高、疗效明显等优点,此后其它各国相继试制与生产。本品自上市以来,销售量上升很快,据报道,世界1999年统计500个畅销药品中,本品销售量排名第360位。国内对本品的研制始于1979年,首先由湖南中南制药厂与湖南衡阳制药厂协作试制赖氨匹林原料与注射剂。1983年6月通过湖南省卫生厅与医药局组织的技术鉴定,1984年获准生产并投放国内市场。本品因疗效确切,对发热、镇痛等均有明显效果,现是国内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特别适用于小儿高热的治疗,可作为首选药物。
由心血管疾病引发的血栓及血栓栓塞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是造成死亡或病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全世界每年心血管病患者多达1300万例,多于肿瘤患者,位居各大疾病之首。而其中急性血栓类疾病,如脑血栓,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死亡率已达到40%以上,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超过全部死亡人数的50%,在大城市发病率尤高,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目前,我国人口中每年死于脑部卒中的患者超过100万,而且还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缺血性卒中占整个卒中发病率的70-75%,是卒中的主要类型。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各种危险因素的增加,缺血性卒中所占比例会越来越大。在西方国家,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比例已达84%。脑卒中已经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及生活的主要病魔之一。由于缺血性卒中的致残率、复发率比出血性卒中更高,因此,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应该成为卒中防治的重点。美国和欧洲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卒中发病5-6小时内静脉给予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幸存者的生存质量,但不能降低死亡率,因此寻找更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则是我们临床工作者面临的迫切任务。
赖氨匹林是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和赖氨酸的复盐,其目前已知的药理作用与阿司匹林相同。近年来,国内外已研究证明:发现阿司匹林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能与环氧化酶作用,抑制血小板合成TXA2,也抑制血管壁合成PGI2。每日40-100毫克阿司匹林可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可用于预防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心肌梗死,预防心肌梗死后心梗再发和降低急性心梗后死亡率;预防脑血管疾病患者一过性脑缺血(TIA)的发生,缺血性中风及脑血管性死亡的发生。由于阿司匹林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不能制成注射剂,只能口服,但口服阿司匹林不良反应大,刺激胃粘膜引起出血性胃炎,溃疡与出血。另外,由于口服生物利用度低,起效慢,不适用于对急性血栓类疾病,如脑卒中、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治疗。从而限制了阿司匹林在临床上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赖氨匹林的新用途,特别是用于制备防治血栓形成及血栓栓塞性疾病药中的应用,为临床防治血栓性疾病增加一个新药和本品临床使用增加一个新的适应症。
由于赖氨匹林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可用于肌注和静注。避免了乙酰水杨酸对胃肠道的刺激,降低了毒副作用。根据文献药理毒理试验表明:赖氨匹林无论是口服或注射给药,对胃肠的刺激作用均比相当剂量的阿斯匹林轻得多。大鼠口服阿斯匹林350mg和相当剂量的赖氨匹林,阿斯匹林组大便红细胞增加7.5倍,而赖氨匹林组仅增加了2倍。小鼠腹腔注射赖氨匹林400mg/kg,大便红细胞数仅仅是阿斯匹林组(200mg/kg)的十分之一。赖氨匹林口服的致溃活性比阿斯匹林明显减轻(P<0.01)。且注射给药具有起效快、血药浓度高以及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特别是静脉注射给药,可以迅速准确地进入体循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Css)。
另外,赖氨酸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它具有增进神经细胞代谢,提高中枢神经活力,改善组织缺氧,使受损组织功能恢复的作用,其与乙酰水杨酸结合后对本品的药效有协同和加强作用。因此本品在临床上用于解热镇痛的治疗,疗效确切,使用广泛,但国内外没有本品用于防治血栓及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报导。通过大量的动物试验及临床观察,本发明创造性的发现,赖氨匹林具有新的用途,即用于急性血栓性疾病的抢救治疗,这是阿司匹林在临床使用中所不具有的治疗功能。本发明的意义在于为临床防治血栓性疾病增加一个新药及为赖氨匹林临床使用增加一个新的适应症。
赖氨匹林进入人体后水解成水杨酸和赖氨酸。水杨酸能使PG合成酶(环加氧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乙酰化而失活,降低ADP、胶原和人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减少血小板中TAX2(血栓素)的生成而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赖氨酸作为营养物质被肌体利用,研究文献表明:赖氨酸除了作为营养物质外,还具有很强的和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的亲和力,与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结合,占据了其上的结合位点,使血小板糖蛋白上IIb/IIIa受体不能与纤维蛋白原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我们做的动物实验表明,赖氨匹林对大鼠的的血小板聚集、血小板粘附率、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以及对小鼠的尾动脉出血时间的影响均优于阿司匹林,特别是对血小板粘附性的影响,阿司匹林没有作用,而赖氨匹林的作用非常明显。这也是赖氨匹林防治血栓的机理之一。赖氨匹林临床可用于防治血栓形成及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脑水肿,缺血性心脏病,稳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等。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下面用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说明赖氨匹林在防治血栓形成及血栓栓塞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效果。
一、赖氨匹林对大鼠血小板粘附率的影响
[动物]
SD大鼠,雌雄兼用,体重300-400g,由南京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药物与试剂]
赖氨匹林:由安徽省蚌埠涂山制药厂提供,每克含乙酰水杨酸0.55g,用生理盐水溶解。
阿司匹林:由安徽省蚌埠涂山制药厂提供。混悬于1%羧甲基纤维素纳溶液中。
[方法与结果]
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1、正常对照组;2、阿斯匹林组;3、赖氨匹林组。
各组按0.2ml/100g体重的容积给大鼠灌胃,每日2次,共3天。对照3组给予等容积的1%羧甲基纤维素钠。最后一次给药后2h按方法(11)进行实验。
大鼠用巴比妥钠(30mg/kg)ip麻醉,左颈总动脉插管放血接于装有3.23%枸橼酸0.2ml的聚乙稀试管内(2ml/管)。取1.5ml抗凝血加入容量为12ml的球形玻璃瓶中。将玻璃瓶固定在XSNN-RR II型体外血栓形成,血小板粘附两用仪(无锡县电子仪器厂)上,以3转15min,转动15min。分别取旋转前、后的血液做血小板计数并计算血小板粘附率。
血小板粘附率(%)=旋转前、后的血小板差数值/旋转前血小板数×100%
结果见表3
表3  赖氨匹林对大鼠血小板粘附率的影响(X±SD)
分  组           n           血小板粘附率(%)
正 常 组         8           43.73±9.80
阿司匹林组       8           49.31±12.26
(50.0mg/kg)
赖氨匹林组       8           30.00±6.78**##
(90.4mg/kg)
**P<0.01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阿司匹林相比较。
[结论]
赖氨匹林(90.4mg/kg)能显著降低大鼠血小板粘附率;而相应剂量的阿斯匹林(50mg/kg)不能降低大鼠血小板粘附率。
二、赖氨匹林对脑梗塞大鼠的治疗作用
(一)、赖氨匹林对脑梗塞大鼠脑缺血的治疗作用
药物及试剂:
注射用赖氨匹林:安徽省蚌埠涂山制药厂提供,批号:010410 900mg/支
三氯化铁:GR北京朝阳区通惠化工厂
HCL:GR北京化工厂,批号:961122
红四氮唑(TTC):北京化工厂,批号:810911
水合三氯乙醛:GR沈阳试剂厂  批号:920401
剂量选择:参考浙江省医学科学院药物所试验剂量,(小鼠i.v LD50=1513mg/kg)
假手术:生理盐水i.v
模型组:生理盐水i.v
赖氨匹林:100mg.kg-1i.v(相当小鼠LD50的1/15 i.v)
          50mg.kg-1i.v
          25mg.kg-1i.v
仪器:SXP-1B手术显微镜:上海医用光学仪器厂
      HZS-H水浴振荡器:哈尔滨东联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分析天平:AEC-200日本岛津公司
动物:Wistar大鼠,购自首都医科大学动物科学部,雄、雌各半,体重220-270克,许可证:SCXK11-00.0012
方法:
大鼠中脑动脉三氯化铁脑梗塞法:
大鼠腹腔注射三氯乙醛350mg.kg-1麻醉,左侧位固定在鼠板上,在手术显微境下沿外耳道与眼眦连线中点切开皮肤,暴露出颧弓,沿颅骨剪断筋膜,暴露出聂前窝,用小牵张器将磷状骨和下颌骨间距撑开,于颅骨底以手钻打洞,开颅窗分离软脑膜,暴露出大脑中动脉,用50%氯化铁(1N HCL配制)10μl浸润2×2mm定量滤纸片覆盖大脑中动脉30分钟,以形成血凝,阻断血流,造成局部脑缺血梗塞。30分钟后以小镊子取出滤纸片,并以生理盐水冲洗周围组织三次,缝合伤口,用碘酒消毒,进行舌下静脉给药后回笼饲养。
室温严格控制在24-25℃,24小时后进行行为评分、断头取脑。
行为评分判断标准
a.提起鼠尾,观察两前肢情况,正常动物两前肢向前伸直并且对称。手术后,脑缺血半球的对侧前肢肩内旋和内收,观察其程度不同评为0-4分。
b.牵拉两肢,正常大鼠肌国对称,手术后脑缺血半球的对侧前肢肌无力,观察其程度不同评为0-3分。
c.推两肩,正常大鼠双侧肩阻力对称,手术后脑缺血半球的对侧肩阻力下降;观察其程度不同评为0-3分。
根据以上标准: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说明脑功能障碍越严重。以此做为脑功能障碍的指标。
将剥离完整的大脑去嗅球、小脑及低位脑干,沿冠状面切为五片,立即放入含有5ml4%红四氮唑(TTC)及0.1ml 1mol.L磷酸氢二钾的5ml染色池中,避光在37℃水浴摇床中温孵30分钟。取出脑片观察脑缺血情况。
正常组织为玫瑰红色;梗塞区组织呈白色。挖出缺血组织,分别称重,用重量求积法测量梗塞脑组织,计算梗塞脑组织占大脑重量的百分比。
部分动物脑片拍照,以观察中脑动脉梗塞后缺血情况。
结果:
1.赖氨匹林对三氯化铁引起大鼠大脑中脑动脉梗塞所致脑缺血的影响赖氨匹林100mg.kg-1、50mg.kg-1可明显降低三氯化铁引起大鼠大脑中脑动脉梗塞所致脑缺血的缺血面积,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赖氨匹林25mg.kg-1对降低缺血面积无明显作用。
表1  赖氨匹林对大脑中脑动脉血栓大鼠脑缺血的影响
组别            动物数        剂量(mg.kg-1)     脑缺血(%)±SD
模型            10                               11.36±3.49
假手术          10                               0***
赖氨匹林        9             100                3.17±2.9***
赖氨匹林        10            50                 6.77±3.61**
赖氨匹林        9             25                 9.09±3.19
各组均与模型组比较  ***P<0.001  **P<0.01
2、赖氨匹林对三氯化铁引起大鼠大脑中脑动脉梗塞所致神经症状的影响
赖氨匹林100mg.kg-1、50mg.kg-1可明显改善三氯化铁引起大鼠大脑中脑动脉梗塞所致脑缺血产生的神经障碍症状。赖氨匹林25mg.kg-1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P<0.05)
表2  赖氨匹林对大脑中脑动脉血栓大鼠神经症状的影响
组别          动物数          剂量(mg.kg-1)       神经症状评分±SD
模型          10                                  6.7±0.8
假手术        10                                  0***
赖氨匹林      9               100                 2.7±1***
赖氨匹林      10              50                  4.5±1.4**
赖氨匹林      9               25                  5.3±0.9*
各组均与模型组比较  ***P<0.001  **P<0.01  *P<0.05
(一)赖氨匹林对脑梗塞大鼠脑水肿的治疗作用
药物及试剂:同试验(一)
剂量选择:同试验(一)
动物:同试验(一)
方法:
大鼠中脑动脉三氯化铁脑梗塞法:
大鼠腹腔注射三氯乙醛350mg.kg-1麻醉,左侧位固定在鼠板上,在手术显微境下沿外耳道与眼眦连线中点切开皮肤,暴露出颧弓,沿颅骨剪断筋膜,暴露出聂前窝,用小牵张器将磷状骨和下颌骨间距撑开,于颅骨底以手钻打洞,开颅窗分离软脑膜,暴露出大脑中动脉,用50%氯化铁(1N HCL配制)10μl浸润2×2mm定量滤纸片覆盖大脑中动脉30分钟,以形成血凝,阻断血流,造成局部脑缺血梗塞。30分钟后以小镊子取出滤纸片,并以生理盐水冲洗周围组织三次,缝合伤口,用碘酒消毒,进行舌下静脉给药后回笼饲养。
室温严格控制在24-25℃,24小时后进行行为评分、断头取脑。
将剥离完整的大脑去嗅球、小脑及低位脑干,称取全脑湿重,放入烤箱中(200℃)烤至恒重。(全脑湿重-全脑干重)/全脑湿重×100%为脑水含量。各组脑含水量均与假手术组比较。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赖氨匹林对三氯化铁引起大鼠大脑中脑动脉梗塞所致脑水肿的影响
赖氨匹林100mg.kg-1、50mg.kg-1能减轻脑含水量。
表3  赖氨匹林对大脑中脑动脉血栓大鼠脑含水量的影响
组别            动物数       剂量(mg.kg-1)    脑含水量(100%)±SD
模型            11                            80.38±0.58
假手术          10                            77.03±0.43**
赖氨匹林        10           100              78.53±0.59**
赖氨匹林        10           50               79.82±0.32*
赖氨匹林        10           25               80.10±0.54
各组均与模型组比较  **P<0.01  *P<0.05
结论:
1.用三氯化铁局部粘贴损伤血管,从脑缺血、神经行为障碍、脑水肿为观察指标判断,形成了大鼠大脑中脑动脉血栓模型。
2.赖氨匹林100、50mg.kg-1于手术后30分钟静脉注射,能明显缩小脑栓塞24小时的脑缺血范围,改善神经行为障碍、并能减轻脑水肿。
三、赖氨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报告
根据赖氨匹林动物试验对缺血性脑梗塞的作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对注射用赖氨匹林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进行了60例临床观察,以确定能否在临床上应用。
对象与方法
对象: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CT证实,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既往二周内末用过口服阿司匹林及其它抗血小板药和抗凝剂。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应用赖氨匹林针剂0.9g+500ml林格氏液,每日一次静滴。14日为一疗程。
对照组患者应用目前临床普遍使用、疗效确切的复方丹参针剂16ml+500ml林格氏液,每日一次静滴,但禁止同时用潘生丁、的克来得等药物。
观察指标:分为临床疗效及实验室血液流变学指标。
临床疗效指标: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实验室观察指标:各项血液流变学数值。
统计方法用SPSS软件。
一般资料:
治疗组:男18,女12,年龄73-35岁。
对照组:男19,女11,年龄75-41岁。
结果:
两组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如表1所示,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血小板聚集率在治疗后两组有差异0.01<P<0.05,如表16所示.。其余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为P>0.05,无差异如表4-15所示。
表1
年龄:
治疗组 均值: 61.3667
标准差; 7.8454
对照组 均值; 60.9333
标准差: 8.2752
t检验值:t=0.025818,对应p>0.05
表2
疗效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均值: 14.3333 7.3667
标准差: 8.4091 6.641
对照组 均值: 5.7 2.2333
标准差: 6.6806 4.0995
t检验值: 0.579775 0.652831
p值: >0.05 >0.05
表3
AD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均值: 42.6 70.1667
标准差: 21.5592 21.0502
对照组 均值: 80 91.3333
标准差: 26.8457 16.812
t检验值: 0.244371 0.225911
p值: >0.05 >0.05
表4
全血高切值(cp):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均值: 7.105 6.5
标准差: 1.2383 1.2356
对照组 均值: 9.113 6.5537
标准差: 11.0207 1.2148
t检验值: 0.126466 0.13854
p值: >0.05 >0.05
表5
全血中切值H(cp):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均值: 9.9997 8.7813
标准差: 2.0806 1.7831
对照组 均值: 9.708 9.0207
标准差: 1.9175 1.845
t检验值: 0.282236 0.281674
p值: >0.05 >0.05
表6
全血中切值L(cp):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均值: 13.639 11.5283
标准差: 3.5106 3.0189
对照组 均值: 13.3927 11.867
标准差: 3.0973 2.9868
t检验值: 0.0870456 0.145472
p值: >0.05 >0.05
表7
全血低切值(cp):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均值: 20.593 16.983
标准差: 6.1278 5.4255
对照组 均值: 20.1747 17.734
标准差: 5.7444 5.0629
t检验值: 0.0459282 0.105635
p值: >0.05 >0.05
表8
血浆粘度(cp):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均值: 3.8097 3.1303
标准差: 1.5172 0.9579
对照组 均值: 3.9767 3.3707
标准差: 1.9136 1.7138
t检验值: 0.216906 0.483082
p值: >0.05 >0.05
表9
ESR血沉(mm/h):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均值: 21.5333 17.2
标准差: 16.7882 11.9695
对照组 均值: 27.7667 20.5667
标准差: 19.2043 14.3951
t检验值: 0.0742086 0.0744058
p值: >0.05 >0.05
表10
红细胞压积(%):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均值: 44.8667 43.6067
标准差: 6.1853 5.1199
对照组 均值: 45.0433 44.1163
标准差: 5.3332 5.5671
t检验值: 0.0205087 0.069002
p值: >0.05 >0.05
表11
全血高切还原粘度: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均值: 13.6703 12.7297
标准差: 2.5702 3.2339
对照组 均值: 13.6127 12.67
标准差: 2.7673 2.5557
t检验值: 0.031279 0.0272185
p值: >0.05 >0.05
表12
全血低切还原粘度: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均值: 44.057 36.5293
标准差: 14.2036 11.487
对照组 均值: 43.0067 38.1693
标准差: 13.48 11.5696
t检验值: 0.0212167 0.0477918
p值: >0.05 >0.05
表13
红细胞刚性指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均值: 2.8957 2.7757
标准差: 0.747 1.3608
对照组 均值: 2.48 3.0097
标准差: 1.5566 2.1053
t检验值: 1.08017 0.288437
p值: >0.05 >0.05
表14
红细胞聚集指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均值: 2.8957 2.618
标准差: 0.747 0.7405
对照组 均值: 2.8283 2.702
标准差: 0.5387 0.5885
t检验值: 0.615508 0.727261
p值: >0.05 >0.05
表15
血沉方程K值: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均值: 106.867 85.0333
标准差: 82.8054 59.0899
对照组 均值: 137.8 102.567
标准差: 95.0207 72.2947
t检验值: 0.0150833 0.0155782
p值: >0.05 >0.05
表16
血小板聚集率: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均值: 89.3667 68.4667
标准差: 4.303 5.9058
对照组 均值: 88.6667 84.1333
标准差: 3.4575 4.8262
t检验值: 0.17795 2.08615
p值: >0.05 >0.05
讨论:
赖氨匹林具有水溶性强、起效快等特点,短时即可达到血药浓度高峰,持续时间长,与其他药物相溶性强。它除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外,还具有组织修复,增进神经细胞代谢,提高中枢神经活力,改善组织缺氧,能使受损的脑组织恢复功能。因此,我们设想把其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期治疗。我们用国产的赖氨匹林针剂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60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临床效果及血小板聚集性观察,以便确定国产赖氨匹林针剂能否在临床上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
我们研究结果如表1-16所示,两组年龄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ADL以及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为P>0.05,无差异,两组存在可比性,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及ADL,两组比较均为P>0.05,赖氨匹林与复方丹参治疗对照组在疗效上无明显差别。但说明赖氨匹林与复方丹参具有同等疗效。复方丹参治疗缺血脑卒中已被国内公认,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的效果。由此可推论,赖氨匹林完全是与复方丹参类药物相同,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期治疗,应用于临床,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研究提示赖氨匹林组与复方丹参组相比,血小板聚集率两者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它优于复方丹参,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这为在临床上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急发生急性期治疗提供了药理依据。另外,我们也发现赖氨匹林治疗组除血小板下降外,全血低切值,血沉方程K值在治疗后也有较大的下降,约下降了18%及17%。在应用赖氨匹林过程中,未见一例有出血及其它副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赖氨匹林完全可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期早期治疗,有良好前景。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对已知的赖氨匹林药发掘了新的医疗用途,开拓了一个新的应用领域;
2.与同类防治血栓及血栓栓塞性疾病药物相比,具有起效快、作用强、副作用小及使用方便等特点,注射用赖氨匹林特别适宜于急性期脑卒中的治疗。
3.本发明的物质来源广泛,并可制成各种常规剂型供临床使用,这些剂型包括胃肠道及非胃肠道给药的剂型,如注射剂、口服制剂、皮肤给药制剂、口腔吸入制剂、植入剂等。

Claims (1)

1、赖氨匹林在制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药物中的应用。
CN 02135219 2002-06-18 2002-06-18 赖氨匹林的新用途 Expired - Lifetime CN1210036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135219 CN1210036C (zh) 2002-06-18 2002-06-18 赖氨匹林的新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135219 CN1210036C (zh) 2002-06-18 2002-06-18 赖氨匹林的新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63704A CN1463704A (zh) 2003-12-31
CN1210036C true CN1210036C (zh) 2005-07-13

Family

ID=29744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2135219 Expired - Lifetime CN1210036C (zh) 2002-06-18 2002-06-18 赖氨匹林的新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1003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A202190494A1 (ru) * 2018-06-28 2021-12-09 Маризим Байотек Фармацевтические композиции и способы лечения тромбоза и доставки с помощью медицинских устройств
CN111537326B (zh) * 2020-05-07 2023-05-16 天津德祥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制备冻干血小板的方法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63704A (zh) 2003-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1064C (zh) 含有苯乙酰谷氨酰胺、苯乙酰异谷氨酰胺和/或其衍生物的药物组合物
CN1585646A (zh) 用于治疗皮下软组织疼痛的锶化合物
JP2010047609A (ja) Mcp−1プロテインの軽減生産に活性な薬剤組成物
CN1121414C (zh) 硒化多糖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210036C (zh) 赖氨匹林的新用途
CN1245189C (zh) 一种扶正固本、健脾益肾,宁心安神,活血化淤的组合物
CN1723936A (zh) 一种抗抑郁症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221280C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739499A (zh)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固体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leghorn et al. The treatment of Addison's disease by a synthetic adrenal cortical hormone (desoxycorticosterone acetate)
CN1108297C (zh) 维甲酰香豆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含该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
CN1310002A (zh) 中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
CN1695604A (zh) 防治神经退行疾病、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和抑郁症的药物
CN1308023C (zh)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422157A (zh) 利用血管破坏活性的分割剂量疗法
CN1284589C (zh) 一种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861626A (zh) 一种含有甘草次酸或其衍生物的金属盐类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247213C (zh) 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319557C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586C (zh) 二酸(5-雄甾烯-17-酮-3β-羟基)酯及其用于制备药物
CN1634408A (zh) 一种中药眼科制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CN1931231A (zh) 一种治疗口腔牙周病与口腔黏膜溃疡的中药含漱剂
CN1268327C (zh) 布洛芬精氨酸伪麻黄碱复方制剂
US6632837B1 (en)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a selenium monobromide-oil reaction product and epichlorohydrin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JP5707137B2 (ja) レバミピドの骨粗鬆症治療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