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05372A - 缝纫机的摆梭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的摆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05372A
CN1205372A CN98102984A CN98102984A CN1205372A CN 1205372 A CN1205372 A CN 1205372A CN 98102984 A CN98102984 A CN 98102984A CN 98102984 A CN98102984 A CN 98102984A CN 1205372 A CN1205372 A CN 12053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uttle
shuttle race
spare
groove
after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1029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897C (zh
Inventor
野崎刚寿
赤羽浩一
中野元就
近藤隆
原田幸一
西尾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205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53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89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89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57/00Loop takers, e.g. loopers
    • D05B57/08Loop takers, e.g. loopers for lock-stitch sewing machines
    • D05B57/10Shuttles
    • D05B57/12Shuttles oscill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摆梭(1)包括梭床(2),(3),它们具有一大致环形的导槽(7),该导槽具有两个圆周方向相互对置的端部分,一个摆梭部分(4)包括半环形的导引部分(4b)和一个钩部分(4a),并且,当导引部分由导槽导引时该摆梭摆动,一个驱动件(5)可用于驱动摆梭部分沿其轴线回转,其中,当钩部分钩住线圈(12a)时,摆梭部分沿一个方向回转,以致于尾部(4e)通过导槽两端部之一(7a),并且进入梭床的上开口(18),并且当摆梭部分朝另一方向回转时,尾部进入导槽一端边(7a),并且两端边(7a)之一沿轴线方向的宽度要大于导槽滞留段的宽度,并且沿轴线方向尾部(4e)的宽度要小于滞留段的宽度。

Description

缝纫机的摆梭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的摆梭,特别是涉及一种避免针线线圈被摆梭夹住的技术。
当今已知的锁式线迹缝纫机包括一个线圈捕获器,该捕获器带有一个钩子部分,它用来钩住或捕获由缝纫机针的针眼携带着的针线线圈,以及一个高速全旋转的旋转钩。一种用于厚的工件片材加固缝的双针缝纫机具有两个单独驱动的摆梭,它们各自的驱动器分别驱动它们的摆梭部分以及一个导针板,它用来避免相应的缝纫机针向着摆梭过渡的位移,在一个摆梭中,由于针线线圈在一个较早的时限内从钩子部位脱落,则针线将较早的被提拉并且针线线圈被适当的张紧。一种摆梭包括一个第一梭床件,它以如此状态被连接于缝纫机的台板上,即第一梭床件为水平状态;一个第二梭床件可拆卸的按装于第一梭床件上:摆梭被置于该梭床内;并且一个驱动器用于驱动或半回转摆梭以相反的方向运动。
图10显示了一种公知的摆梭100,这包括一个第一梭床件102;一个第二梭床件103,它可拆卸的装于第一梭床件102上形成一个梭床,该梭床在第二梭床件103内与第一梭床件相连接的界面上具有一个基本上呈环形的导槽107;一个摆梭104,从其顶侧观察它为一个半环形并且它具有一个半环形的引导部分104b,该引导部分基本上位于整个外表面上并且为一个矩形截面;以及一个驱动器(未示),它与缝纫针110的上下运动同步的驱动摆梭104半周的摆动,同时引导部分104b由导槽107可滑动的导引。
这种已知摆梭100的运作是这样的,当缝纫机针111从其最低位置向上移动一个很少的距离时由缝针111的针眼携带着的针线112由向前旋转的摆梭104的钩子部分104a钩住或者捕获,并且当摆梭104向前转过半圈时,钩取的线圈112a就从钩子部分104a上滑落。这样当摆梭104反向摆回并且同时针线向上被提拉时,针线线圈112a被拉紧并被梭线锁住,该梭线由一个梭芯提供(未示),该梭芯置于由梭床104支撑着的梭壳内(未示)。针线线圈112a由驱动器和梭壳104上与钩部分104a对边的后端部分之间通过并且从针板110中拉起,因此锁式线迹就被成缝于厚的工件片材W1、W2上。
这时,用于缝纫的已知的摆梭100使用一个较粗的针线、多片厚的工件片材W1、W2彼此叠合(也即双层片材),当梭钩部分104a捕缠着的针线线圈112a从14a滑落时,摆梭部分104开始反转。几乎就在同时,上线的挑线装置开始向上移动并由此针线线圈被拉紧,然而,叠在一起的厚的工件片材W1、W2在针线穿过时会对其产生较大的阻力,因而,上线的挑线装置可能会不能将针线112提拉足够的长度,如图10所示,也就是针线线圈112a的较低的端部可被摆梭部分104的后部捕获住,这是由于虽然摆梭的尾部104通过第一和第二梭床件102、103上端部形成的上开口反回运动,但是线圈112拉紧延缓。
这样,针线线圈112a较低一端就被拉入摆梭部分104的引导部分104b的表面与第一第二梭床件102、103的相对表面所形成的间隙中,其中,第一第二梭床件相互限定出一个引导沟槽107,由于这些空间是非常窄的,线圈112a将被咬住和拉断。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纫机的摆梭,它能避免针线线圈被摆梭体的导向部分和梭床的导向槽咬住。
本发明提供的摆梭具有一个或多个下述的标号为(1)~(9)的技术特征,任何一个技术特征包括其它的技术特征时在开始部分将引用的技术特征的带括号的标号表示出来,这样两个或多个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每个技术特征在需要时都可以有一些补充的说明。
(1)本发明的第一个特征是所提供的摆梭包括一个第一梭床件;一个第二梭床件,它连接于第一梭床件上并与第一梭床件组成一个梭床,该梭床具有一个大致为环形的内表面的导引沟槽,并且它还具有一个上开口,缝纫针和其携带的针线可以通过此开口,该导引沟槽包括两个端部位置,它位于上开口处,因此,两个部分沿导引沟槽的环形方向相对置;一个摆梭部分包括一个半环形的导引部分并且当半环形导引部分由环形的导引沟槽导引时,它可以摆动,该摆梭部分还包括一个钩部分,它用于钩住缝针上的针线线圈,半环形的导引部分包括一个尾端部分,它对置于导引槽的圆周方向的钩部分;一个驱动器用于沿一个轴线旋转摆梭部分,其中,当摆梭部分的钩部分钩住线圈时,驱动器将沿两个相反方向之一旋转摆梭,以使导引部分的尾部通过导槽的两个端边中的一个端边,并且进入梭床的上开口,当摆梭部分以另一方向摆回时,导引部分的尾部进入导引槽的一端;(a)至少导引槽的一端在平行于轴线的宽度要大于导引槽滞留部分(remaining portion)的宽度,并且(b)沿轴线平行方向导引部分的尾部的宽度要小于滞留部分的宽度。本发明的摆梭,当摆梭部分沿一个方向(向前)转过一个预定角度(例如半圈)时,挑在钩部分的被其拓宽的针线线圈从其上滑落,与此同时摆梭开始回转并且上线挑线机构开始向上运动,将针线线圈拉紧。如果工件片材在缝制时对针线产生较大的移动阻力,则上线的挑线将有可能不能拉出足够的针线长度。这样,针线线圈较低的部分就有可能被摆梭部分的导引部分的尾部钩住,这是由于当摆梭部分的尾部通过梭床上开口返回时,线圈的拉紧被延缓。也即,线圈的较低的部位被拉入由梭芯部分的导引部分的相对的表面间和第一第二梭床件间相对表面间的间隙,该第一第二梭床件相互构成了一个导引沟槽,特别是线圈较低部分的前端可以被拉入由导引部分前表面和第二梭床件的后表面间形成的前间隙,以及线圈的较低部分的后部还可以被拉入由导引部分的后表面和第一梭床件的前表面形成的后间隙,前间隙和后间隙都是非常小的,这是为了钩子部分在摆梭旋转轴的平行方向相对于缝纫针的定位是非常精确的,由于适当的针/或梭线导引件的结构使得针线线圈的低较部分的后部(或前部)被拉入后间隙的可能性要比它被拉入前间隙的可能性低的多。另外,由于摆梭部分可以由驱动件进行支撑,以至于沿其轴线旋转,因此在半环形的导引部分的外圆周表面和大致环形的导引沟槽的内周表面间形成一个足够大的空间。然而,本发明的摆梭至少具有下述的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之一,该第一特征为沿平行于轴线方向导引沟槽的一端宽度大于其滞留部分的宽度,第二特征是其尾部的宽度小于滞留部分的宽度,这样,即使在线圈的较低部分被导引部分的尾部钩住时,线圈也不会被咬住或卡住,并且它可以容易的通过这种加宽的前部和/或后部间隙,因此,针线被咬住或卡住被有效的防止了。
(2)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包含上述的第一特征(1),第二特征为,导引部分的尾部具有一对相对的表面,它们平行于轴线对置着,并且第一和第二梭床件也具有对置的表面,它们也平行于轴线对置并相互配合构成了导引槽的一端部,其中,一个位于尾部相对表面到相应的第一第二梭床件对置的表面间的第一距离不同于尾部的另一表面到相应的第一第二梭床件的另一表面间的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可能小于或大于第二距离。
(3)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包括第二特征(2),第三特征为,第二梭床件沿平行于轴线的方向可拆卸的装于第一梭床件上,并且,其中的尾部的一个表面到装于驱动器一侧的第一梭床件的一个表面间的第一距离要小于由尾部的另一表面到第二梭床件的另一表面的第二距离,该第一距离对应于前述的后间隙,第二距离相应于前述的前的间隙。
(4)本发明第四个特征包括前述的(1)~(3)的任何之一特征,为摆梭包括一个引导沟槽的一个端部,它沿轴线的平行方向的宽度大于该沟槽的滞留部分的宽度。
(5)本发明第五特征包括第(4)特征,第五特征为第一梭床件具有一个大致成圆柱形表面和一个环形表面,第二梭床件具有一个大致环形的表面,它与第一梭床件的圆柱形表面和环形表面共同构成大致环形的导引沟槽。
(6)本发明第六特征包括第(5)特征,第六特征为,第二梭床元件具有一个凹槽部分,它形成了一个环形表面,该环形表面与导引沟槽的一端相对应,因此,由于凹槽的深度,导引沟槽的一端边的宽度要大于该沟槽滞留部分的宽度。在第二梭床件上形成凹槽要比在第一梭床件上更容易,这是因为沟槽可以由此加工制得,例如将第二沟槽的环形表面去掉一部分。
(7)本发明第七特征包括第(6)特征,第七特征为,在平行于轴线方向第二梭床的凹槽深度沿导引沟槽的圆周是恒定的。
(8)本发明第八特征包括第七特征,第八特征为,恒定的第二梭床件的凹槽深度为1.0mm~1.5mm。
(9)根据本发明的第九特征包括第(1)~(8)的特征任何之一,第九特征为,摆梭进一步还包括一个连接装置,它可拆卸的沿轴向方向将第二梭床件连接于第一梭床件上。
下面将根据最佳实施例的描述以及参照附图将可以更好的理解上述的实例和本发明的优点;
图1为本发明缝纫机所用的摆梭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图1的梭子的正视图;
图3为沿图2线3-3剖开的图1所示梭子的剖面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梭子的钩部分钩住或捕住针线时的梭子的正面放大图;
图5同图4显示了钩子部分形成针线线圈的状态。
图6同图4显示了针线线圈从钩子部分上脱落的状态。
图7同图4显示了梭子开始回转的状态;
图8相应于图4,展示了针线线圈要通过摆梭的状态;
图9同图4显示了针线线圈较低的部分被摆梭的半环形导引部分的尾部捕获的状态;
图10同图3显示了一个已知的摆梭。
图1显示了摆梭部分1,它是装于一种在工件片材W1、W2上(图3)缝制加固缝的双针缝纫机的针床上,该双针缝纫机包括两个缝纫针、两个摆梭、图中都仅示出了一个、两个摆梭具有相同的结构,以下仅根据其中之一进行描述,摆梭1包括一个第一梭床件2,它安装于台板的框架件上(未示),因此在图3中第一梭床件2为水平状态;第2梭床件3大致为环形,它借助于一对上紧件13可拆卸的装于第一梭床件2的前端表面以形成梭床;摆梭部分4装于第一第二梭床件2,3构成的内空间中,一个驱动件5驱动摆梭部分4绕水平轴线往复摆动,驱动件5是由连接于缝纫机下轴(未示)的驱动轴6驱动,来回摆动,与此同时,缝纫针11相配合的垂直往复运动。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第二梭床件2,3相互构成了一个在其内表面上的大致环形的导引沟槽7,其中,第二梭床件3连接于第一梭床件2上,特别是环形的导引沟槽7是由第一梭床2的环形前面2a和大致圆柱形的底表面2b以及第二梭床3的环形后表面3b构成的,第一梭床件2的前表面2a和底表面2b相互构成了一个大致环形台阶沟槽,它在第一梭床件2的前端开口,第二梭床件3的环形后表面3b是位于接触表面3a内侧的圆周位置上,其对应于导引沟槽7的深度具有一个相应的宽度值,当第二梭床件3装于第一梭床件2上时,接触表面3a与第一梭床件2的前端表面相接触。
摆梭部分4从其正面看为半环形,在其圆周的一端具有一个钩部分4a,它用于钩住由缝针11的针眼带来的针线12的线圈12a。摆梭还有一个半环形的导引部分4b,它位于整个的内表面上,该导引部分4b的横截面为矩形,该导引部分4b与导引沟槽7可滑动的啮合,当摆梭部分4摆动时,也即,电驱动件5驱动两方向来回半旋转时,导引部分4b也被导引沟槽导引往复摆动,与缝纫机针11在上下往复运动同步,如图4~9所示。由第一第二梭床件2,3构成的梭床在其上端部具有一个可通过缝纫针11和针线12的开口8,环形导引沟槽7与上开口8是不接续的,并且包括两个端部位置,例如两个端部位置在导引沟槽7的圆周方向相互对置,当钩子部分4a钩住线圈12a时,摆梭部分4由驱动件5驱动顺时针方向旋转(图4-7所示),因此与钩部分4a圆周对置的导引部分4b的尾部部分4e通过导引沟槽7的一个端边7a,并进入图7所示的梭床的上开口8,当如图7-9所示的摆梭部分4逆时针摆回时,导引部分4b的尾部4e再次进入导引沟槽7的一个端边7a,增加导引沟槽7的端边7a沿平行于摆梭4轴线上的宽度,第二梭床件3将具有大致三角形的凹槽3c,它是由滞留部分形成的,因此,这确定了一个大约环形的前端表面3b的部分,它与导引沟槽7的端边7a相对应,这样,由于三角形凹槽3c的深度,端边7a宽度要大于导引沟槽7的滞留部分的宽度,三角形的凹槽3c是由额外的去除一部分第二梭床件3的接触表面3a形成的,凹槽3a在导槽7的圆周方向具有一个恒定的深度,该值最好选自大约1.0mm-1.5mm之间。
摆梭部分4支撑着一个梭芯罩(未示),其内部装有一个绕有梭芯线的梭芯,借助于一对螺丝15,一个梭线导引板9可拆卸的装于第一梭床件的上表面,以致于导引板9覆盖在相应的第一第二梭床件2,3的上表面上,导引板9具有一个T形沟槽9a,导引板9将被钩部分4a钩住并被拓宽针线线圈12a分成一个前部分和一个后部分,该前部分为通过摆梭4前端的部分,该后部分为通过了摆梭4后端的部分。
接下来将根据图3-9对摆梭的运转进行描述,在图4-9中没有显示第二梭床件3,也即,被省略掉了,以便更清楚的显示被咬住或卡住的线圈12a的况态。
如图3-4所示,两块厚的粗斜纹布片W1、W2叠放在带有针孔(未示)的针板10上,当带有本发明摆梭1的缝纫机对工件W1、W2进行加固缝时,首先摆梭部分4顺时针旋转,以便钩部分4a钩住缝针11的针眼带来的针线12a的线圈,如图4所示,此时,机针在最低位量向上移动一个很小的距离,其次,如图5所示,摆梭部分4继续顺时针旋转,线圈12a被摆梭部分4卷起并延其外表面被拉动,然后,如图6所示,当上线的挑线装置(未示)达到它的最低位置时,线圈12a被卷到最大的程度或位于线圈12a几乎从钩部分4a滑脱的水平。
接着如图7所示,此时,当摆梭部分4顺时针大约转过半周,并且线圈12a已经从钩部分4a上滑脱时,摆梭部分4开始逆时针回转并且由于针线挑线装置向上移动针线向上拉起,因而,线圈12a的直径减小,这样,针线12就被摆梭体4中的梭芯线锁住,同时如图8所示,由于较厚的粗斜纹布W1、W2对向上移动的针线12有很大的阻力,因此,挑线装置上挑针线12有可能失败,因此,在摆梭部分4的导引部分4b的尾部4e进入导引沟槽7的一端7a以前,线圈12a可能会不能通过上开口8,这样,如图3和9所示,线圈12a较低的部分就有可能被导引部分4b的尾部4e捕获住。
这样,如图3所示,线圈12a的较低部分的前端就有可能进入由导引部分为4b的前表面4c(图2示)和第二梭床件3的后表面3b形成的前间隙,并且线圈12a的较低部分的后部就有可能进入由导引部分4b的后表面4d(图2示)和第一梭床件2的前表面2a形成的后间隙,该前后间隙都非常小,这是为了钩部分4沿摆梭4的轴线的平行方向相对于缝针11要有一个精确的定位,然而,线圈12a较低部分的后部进入后间隙的可能性要大大低于其前部进入前间隙的可能性,这是由于导引板9的作用。另外,由于摆梭部分4是由驱动件5支撑着,以使摆梭4绕水平轴摆动,则在导引部分4b的外圆周表面和第一梭床件2的大致圆柱形的底表面2b之间具有一个足够大的空间,而且,本发明的摆梭1中,第二梭床件3具有一个凹槽3c用于加宽导槽7的端部7a,这样,如图3或9所示,即使是线圈12a的较低部分被导引部分4b的尾部4e钩住,线圈12a也不会被咬住或卡住,因而很容易的被缠绕通过前间隙,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针线12被咬住或卡住,因此,另外一个类似于凹槽3c的凹槽可以通过去掉第一床件2的前环形表面2a的一部分来形成,该表面2a确定了导槽7的一端部7a。
以上描述的是本发明的最佳实例,很清楚,本发明还可以其它的实例型式。
例如,可以省略第一凹槽3c和第二凹槽中任何一个,第二凹槽是在第一梭床件2的前表面部分2a上,去除部分材料而形成的,该第一梭床件2构成了导槽7的一端边7a,另外,矩形凹槽3c可以代换成部分圆柱形的凹槽,它是由仅去除第二梭床件3的环形前表面3b的一部分而形成的,该梭床件3与导槽7端部7a相对应,并且在第二梭床件3的接触表面3a上没有进行开槽,然而,1导引部分4b的尾部4e可以是有一个类似于凹槽3c的凹槽,它是一位于一对相对表面4c、4d中或其中一个上,因此,开槽的尾部4e的宽度要小于导引部分4e滞留部分的宽度,这种情况时,凹槽3c的两个或其中之一以及上述的第二开槽可以被省略,凹槽3c和/或第二凹槽可以被换成一个倾斜表面或几个倾斜表面,在这种情况下导槽7的端部7a的宽度朝向上开口8顺时针方向逐步增加,如图9所示,类似的在导引部分4b的尾部4c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凹槽也可以代之为一个或多个倾斜表面,在最后一种情况下尾部4e的宽度朝端表面逆时针方向的逐渐增加,如图9所示。
可以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违反本发明的精神,范围和权利要求的范围情况下可以作出其它的变化、改进。

Claims (9)

1、一种摆梭包括:
一个第一梭床件;
一个第二梭床件,它连接于第一梭床件上,它与第一梭床件一起构成一个在内表面上具有环形导槽的梭床,该梭床具有一个上开口,该上开口可以通过缝针及缝针所带的针线,导引槽包括两个端部,它在上端开口,因此,两个端部在导槽的圆周方向相互对置;
一个摆梭部分,它包括一个半环形的导引部分,并且,当大体为环形的导槽导引半环形导引部分时它可以摆动,摆梭部分进一步还包括一个钩部分,它用于钩住缝针的针线,半环形的导引部分包括一个尾部,它与钩子部分在导槽的圆周方向相对置;
一个驱动件,它用于驱动摆梭部分绕其轴线旋转,其中,当摆梭的钩部分钩取线圈时驱动件使得摆梭部分沿两个相反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回转,这样,半环形导引部件的尾部将通过环形导槽两端边之一并进入梭床的上开口,当摆梭部分沿另一方向反回时,导引部分的尾部将进入所说的导槽的端部;
至少(a)所说的沟槽的一个尾部沿轴线方向的宽度大于沟槽滞留部分的宽度和(b)所说的导引部的尾部沿平行于轴方向的宽度要小于滞留部分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摆梭,其中所说的导引部分的尾部具有一对相对表面,它们沿平行于轴线方向相互对置,并且第一和第二梭床件沿平行于轴线方向具有相互对置的表面,该表面相互构成导槽的一个端部,其中,从所说的尾部的一个表面到相对的第一第二梭床件的表面间的第一距离不等长于从尾部的另一表面到所说的相应的梭床的另一表面间的第二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摆梭,其中,所说的第二梭床件沿平行于轴线方向可拆卸的装于第一梭床件上,并且,其中,从所说的尾部的一表面到位于驱动件一侧和第一梭床件的一个表面间的第一距离小于从尾部的另一表面到第二梭床件的另一表面间的第二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摆梭,包括一导槽的端部,其沿平行于轴线方向的宽度大于该导槽滞留段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摆梭,其中,第一梭床件具有一大致圆柱形的表面和一大致环形表面,第二梭床件具有一大致环形表面,它与第一梭床件的柱形表面和环形表面相配合构成大致环形的导槽。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摆梭,其中,第二梭床件具有一个凹槽部分,它限定出一个大体环形表面部分该表面与沟槽的一端部相对应,使该沟槽端部的宽度由于凹槽深度将大于导槽滞留段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摆梭,其中,第二梭床件凹槽的深度沿导槽圆周方向是恒定值。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摆梭,其中,第二梭床件的深度范围是约1.0mm~1.5mm。
9、根据权利要求1的摆梭,进一步包括一个连接装置,它将第二梭床件沿轴向方向连接于第一梭床件上。
CN98102984A 1997-06-02 1998-06-01 缝纫机的摆梭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789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60443/1997 1997-06-02
JP160443/97 1997-06-02
JP9160443A JPH10328461A (ja) 1997-06-02 1997-06-02 ミシンの半回転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05372A true CN1205372A (zh) 1999-01-20
CN1117897C CN1117897C (zh) 2003-08-13

Family

ID=15715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1029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7897C (zh) 1997-06-02 1998-06-01 缝纫机的摆梭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5881658A (zh)
JP (1) JPH10328461A (zh)
CN (1) CN1117897C (zh)
DE (1) DE19823465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0792B (zh) * 2006-07-04 2011-09-1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梭心套
CN101130920B (zh) * 2006-08-17 2011-11-1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旋梭装置
CN101092781B (zh) * 2006-06-20 2012-07-1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摆梭及缝纫机
CN110741116A (zh) * 2017-06-14 2020-01-31 万斯达股份有限公司 缝纫机的底线供应装置及缝纫方法
CN116590855A (zh) * 2023-05-16 2023-08-15 江苏国沃纺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摆梭绗缝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63939B1 (ja) * 2006-02-03 2007-08-22 株式会社鈴木製作所 1本糸錠縫化ハンドステッチ形成方法及びミシン
JP5237595B2 (ja) * 2007-08-08 2013-07-17 株式会社鈴木製作所 1本糸錠縫化ハンドステッチミシン
US8104413B1 (en) 2008-04-28 2012-01-31 ISM Services LLC Camless automated thread cutting system for electronic lockstitch pattern tacking sewing machin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06298A (en) * 1958-08-28 1961-10-31 Singer Mfg Co Loop takers for sewing machines
CH668092A5 (de) * 1985-12-06 1988-11-30 Gegauf Fritz Ag Fadensteuerung fuer naehmaschinen.
CN2051233U (zh) * 1989-01-30 1990-01-17 刘云川 工业厚料缝纫机
JPH0810480A (ja) * 1994-07-01 1996-01-16 Juki Corp ミシンの釜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2781B (zh) * 2006-06-20 2012-07-1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摆梭及缝纫机
CN101100792B (zh) * 2006-07-04 2011-09-1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梭心套
CN101130920B (zh) * 2006-08-17 2011-11-1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旋梭装置
CN110741116A (zh) * 2017-06-14 2020-01-31 万斯达股份有限公司 缝纫机的底线供应装置及缝纫方法
CN110741116B (zh) * 2017-06-14 2022-04-22 万斯达股份有限公司 缝纫机的底线供应装置及缝纫方法
CN116590855A (zh) * 2023-05-16 2023-08-15 江苏国沃纺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摆梭绗缝机
CN116590855B (zh) * 2023-05-16 2024-01-26 江苏国沃纺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摆梭绗缝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H10328461A (ja) 1998-12-15
CN1117897C (zh) 2003-08-13
DE19823465A1 (de) 1998-12-03
US5881658A (en) 1999-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897C (zh) 缝纫机的摆梭
US7280886B2 (en) Sewing machine capable of embroidering
CN1016370B (zh) 半回转线梭机构
US4357887A (en) Loop catching device for lock stitching sewing machines
US4438713A (en) Embroidery stitch formation device for sewing machine
US3033139A (en) Stitch forming mechanism of lock-stitch sewing machine for zigzag sewing
US4470360A (en) Sewing machine
US4091753A (en) Bobbin thread pull-off for lockstitch looptaker
CN100347371C (zh) 用于形成单线链式缝合的端部结头的方法和装置
JP2972965B2 (ja) ミシンの全回転かま
US3428008A (en) Lock-stitch sewing machine convertible to a chain stitch sewing machine
KR101010828B1 (ko) 재봉틀
JPH0431718B2 (zh)
JPS6187587A (ja) 水平釜に於ける下糸繰出し案内装置
JP3510905B2 (ja) ミシンの刺しゅう装置
CN102918193B (zh) 单头或多头绣花机
JP2700173B2 (ja) 刺繍装置
JPS5931745Y2 (ja) 刺繍用ミシンの巻糸ボビン取付装置
JPS5921741Y2 (ja) ミシンの上糸収納装置
JP2572661Y2 (ja) 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JP2024022405A (ja) 不正縫目防止機能を有する本縫いミシン
CN1309202A (zh) 锁边缝纫机以及锁边缝纫的形成方法
US4232618A (en) Bobbin winder arrangement for sewing machine looptaker
JPS63501225A (ja) 糸供給装置
JP4095130B2 (ja) 自動ミシ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813

Termination date: 201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