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9914A - 金属/铁氧体层叠磁体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金属/铁氧体层叠磁体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99914A
CN1199914A CN98107977A CN98107977A CN1199914A CN 1199914 A CN1199914 A CN 1199914A CN 98107977 A CN98107977 A CN 98107977A CN 98107977 A CN98107977 A CN 98107977A CN 1199914 A CN1199914 A CN 11999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metallic plate
phosphor
electron
ferr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1079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520C (zh
Inventor
约翰U·尼克博克
詹姆斯N·休姆尼克
安德鲁R·诺克斯
罗伯特·罗森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999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99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52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52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2Permanent magnets [PM]
    • H01F7/0273Magnetic circuits with PM for magnetic field generation
    • H01F7/0278Magnetic circuits with PM for magnetic field generation for generating uniform fields, focusing, deflecting electrically charged p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1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applying magnetic films to substrates
    • H01F41/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applying magnetic films to substrates the magnetic material being applied in the form of particles, e.g. by serigraphy, to form thick magnetic films or precursor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9/00Details of cathode-ray tubes or of electron-beam tubes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 H01J31/00
    • H01J29/46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ray or beam,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29/58Arrangements for focusing or reflecting ray or beam
    • H01J29/64Magnetic lenses
    • H01J29/68Magnetic lenses using permanent magnets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athode-Ray Tubes And Fluorescent Screens For Displa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一般涉及一种新的金属/铁氧体层叠磁体及其制造方法。具体地说,本发明包括一种新的方法,用于制造具有大量通孔及用于电子和电子束控制的整体金属板和电极的大面积的层叠磁体。本发明还涉及磁矩阵和电子束源及其制造方法。

Description

金属/铁氧体层叠磁体及其制造方法
本申请和1997年5月9日申请的序列号为No.08/854,285的美国专利有关,其代理人登记号为No.UK9-97-030,名称为“METAL/FERRITELAMINATE MAGNET”,和本申请为同一代理人,其内容在此列为参考。
本发明一般涉及一种新的金属/铁氧体层叠磁体及其制造方法。具体地说,本发明包括一种新的方法,用于制造具有大量通孔及用于电子和电子束控制的整体金属板和电极的大面积的层叠磁体。本发明还涉及磁矩阵和电子束源及其制造方法。
磁矩阵显示器尤其在显示应用中特别有用,特别是在平面显示应用中。这种平面显示应用包括电视接收机,计算机的视觉显示装置,特别是便携式与/或台式计算机,专用设备,通信设备,壁监视器等。基于磁矩阵电子束源的平面显示装置在下文中称为磁矩阵显示器(MMD)。
常规的平面显示器,例如液晶显示屏和场发射显示器,提供了一种显示技术。然而,这些常规的平面显示器是复杂的,并且制造成本高,这是因为它们涉及相当高级的半导体制造、专用材料和高的耐受性要求。
在1996年8月9日申请的美国专利申请,其序列号为No.08/695,856,名称为“ELECTRON SOURCE”,也相当于英国专利申请序列号No.2304981,转让给了本申请人,在此列为参考,其中披露了一种磁矩阵电子源及其制造方法。还披露了磁矩阵电子源在显示装置中的应用,例如平面显示装置,电视接收机的显示装置,计算机的视觉显示装置等。还披露了一种磁矩阵显示装置,其中具有用于发射电子的阴极,永磁体,其具有在磁体的相对极之间延伸的通道的二维阵列,其磁化方向从面向阴极的表面指向相对的表面。磁体在每个通道中产生磁场,用于把来自阴极装置的电子引导进入电子束中。这种显示装置还具有一个屏幕,用于接收来自每个通道的电子束。屏幕具有面向磁体的远离阴极的一侧的磷涂层,磷涂层包括多个像素,每个像素对应着一个不同的通道。在阴极装置和磁体之间设置有栅极装置,用于控制来自阴极装置的电子流入每个通道中。通道的二维阵列在X-Y栅格上被规则地分开。磁体面积和其厚度相比是大的。基于磁矩阵电子源的平面显示装置在工业中也称为MMD(MagneticMatrix Display)。
使用永磁体在通道或磁孔中形成基本上直线的高强度的磁场,用于使通过孔的电子准直。永磁体是绝缘的,或者最多具有小的电导率,从而允许磁场沿着孔的长度具有梯度。这样形成的电子束在磷涂层上的位置极大地取决于孔在永磁体中的位置。
在操作时,这些电子束被引导在荧光屏上,电子束和磷光体的碰撞产生光输出,其强度和入射束电流成正比(对于固定的最后阳极电压)。对于彩色显示,使用3种不同颜色的磷光体(例如红,绿,蓝),并通过选择地使这3种基色混合而获得彩色。
为了使彩色精确地再现,电子束在合适的颜色的磷光体上的定位是重要的。
通过使用“黑色矩阵”(black matrix)分开不同的磷光体,可以允许有某种程度的误差。这种材料用于界定各个磷光体的颜色,并通过使显示器的面板变得较暗而增强显示的图像的对比度。然而,如果电子束相对于磷光体错位,则开始使磷光体的光输出减少(由于对黑色矩阵的电子束电流的损失),并且这可表现为亮度不均匀而被看出。如果电子束更严重地发生错位,则其射到它不应该射到的磷光体上并产生可见的光输出。因而,错位的电子束实际上产生错误颜色的光输出。这叫做纯度误差(purityerror)并且是最不希望有的显示假象。对于0.3mm的像素,一般的磷光体宽度为67μm,其间具有33μm的黑色矩阵。
显然,在用于形成电子束的磁体和用于承载接收电子束的磷光体的玻璃板之间需要非常精确地对准。此外,必须在不同操作条件范围内(高低亮度,不同的环境温度等)保持这种精确的对准。
当用于显示器时,许多其它的磁体特性也是重要的,例如:
1.一般采用的是,显示的图像由像素的规则矩阵形成。这些像素一般位于正方形或矩形的栅格上。为了保持和图像的一致性磁体必须使电子束射到矩阵上。
2.在操作中,用于偏置并调制电子束的栅极和电子束源之间的间距决定电子束中承载的电流。这一间距的不同将导致电子束电流的不同,并且因而改变荧光屏的光输出。因而要求用作这些偏置和调制栅极的载体的磁体对电子源保持给定的间距。为了避免制造上的困难,磁体应该是扁平的。
3.显示器将受到机械力,尤其是在运输期间。磁体必须在其可能遇到的应力的允许范围内保持结构的完整性。通常可接受的值等效于30G(294ms-2)的加速度。
另外的一个要求是,因为磁体要被用于被抽真空的显示器中,它应当不含有在显示器的使用寿命期间可能分解而使真空度降低或毒化阴极的任何有机化合物。
最后,磁体沿孔的方向被磁化,这是相应于磁体的表面的磁极。
通过使用以前已知的制造方法制造满足上述要求的磁体是不可能的。确实,没有小孔的所需尺寸的磁体(例如铁氧体)是容易获得的,但是小孔的存在会引起一些问题。
如果磁体中的小孔要在铁氧体板被烧结之后形成,可以使用激光或机械钻孔。然而,烧结的铁氧体是非常硬的材料,用这些技术形成小孔将是昂贵而费时的,这是不希望的。
小孔也可在烧结之前通过已知的冲压/钻孔方法在铁氧体的原料板中形成,这种方法在微电子应用中的多层陶瓷制造中是典型的方法。然而,预料在烧结期间会有许多问题,例如:
1.磁板将受到不均匀的收缩力而导致孔的“移动”-从其正常位置产生不相等的径向位移。
2.磁体本身容易“弯曲”,从而形成大直径球的一部分。
3.在相邻的孔之间由于孔的应力集中作用而容易发生断裂。
4.为了获得所需的孔的长度,多个薄片彼此重叠,在叠放时可能发生对不齐而导致没有“视线”通过孔。
另一个问题是,铁氧体是硬而不韧的材料,小孔的存在大大减少板的机械强度。这样,在运输期间可能遇到大的撞击时,完全可能发生磁体的机械故障。
美国专利No.4,138,236披露了一种连接硬与/或软磁铁氧体组件和氧化物玻璃的方法。氧化物玻璃可以在预熔化或主熔化之前或之后加上。最后,铁氧体组件在超过玻璃软点的温度下熔化。
美国专利No.4,540,500披露了一种低温可烧结的由在铁氧体中加入重量比为0.1-5%的玻璃而制备的氧化物磁材料。在某些情况下,烧结温度可以减少到大约1000℃或更低。
美国专利No.4,023,057披露了一种用于制造具有层叠结构的电机定子的化合物磁体,其中包括由可永久磁化的颗粒制成的薄的柔性磁体,例如钡铁氧体,它们被嵌在柔性基体例如橡胶中。设计了各种层叠的结构用于产生更强的磁场,并在大部分层叠结构中使用薄的金属垫片,以便破坏柔性磁元件的各个磁场,增加合成磁极的磁通密度,并把永久磁场定向在电机的磁路中。
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No.JP60093742披露了一种显示器,其中具有聚焦电极,其利用导电磁主体并在磁主体的一个表面上溅射金属涂层而制成。要求聚焦电极具有导电性以便实现其功能。涂层是被溅射的因而很薄,基本上不增加磁体的机械结构。磁体中的每个孔中通过许多电子束。
在1997年3月24日申请的序列号为No.08/823,669、名称为“磁体及其制造方法”、转让给本申请人的美国专利申请中披露了一种磁体-光敏玻璃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在此列为参考。
然而,现有技术没有披露或教导本发明的金属/铁氧体层叠磁体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金属/磁介质(例如铁氧体)层叠磁体的新的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和方法,其将提供最佳实施例中的金属/铁氧体层叠磁体。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掩模,用于形成具有多种磷光体(红绿蓝)的接收电子束从而形成显示器的的玻璃板。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通过这种结构利用磁叠层可以实现一个或几个准直的电子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和任何电子敏感工艺一起使用的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层叠的金属/铁氧体磁体,其中具有用于引导电子与/或电子束的许多开孔。
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包括一种用于形成金属/铁氧体层叠磁体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在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金属板上形成至少一个开孔,
(b)在所述金属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上连接至少一个铁氧体层,
(c)在所述金属板的所述第二表面上连接至少一个电介质层,
(d)通过所述铁氧体层和所述电介质层形成开孔,使得所述开孔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金属板中的开孔部分重叠,从而形成所述金属/铁氧体层叠磁体。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包括一种电子源,其中包括至少一个阴极装置和至少一个金属/铁氧体层叠磁体,其中所述磁体具有许多在所述磁体的相对极之间延伸的磁通道,其中每个磁通道使得从所述阴极装置接收的电子流形成朝向目标的电子束。
相信本发明的特征是新的,这些特征在所附权利要求中提出了。附图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也没有按比例绘制。此外,在附图中相同的标号代表相同的部件。不过,本发明本身的结构和操作方法通过参阅下面参照附图所作的详细说明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其中:
图1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其中金属/铁氧体层叠磁体正在把来自阴极的电子束引向显示屏。
图2说明从阴极平面看的层叠磁体的下面或背面的视图。
图3是说明从最后的阳极平面看的层叠磁体的顶面或前面的视图。
图4-10说明制造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尤其是层叠的金属/铁氧体磁体的方法。
按照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源,包括阴极装置和层叠磁体。层叠磁体被钻有许多在磁体的相对磁极之间延伸的通道,其中每个通道可以引导或导向从阴极装置接收的电子进入朝向目标的电子束中。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中,电子源包括设置在阴极装置和磁体之间的栅极装置,用于控制来自阴极装置的电子流进入磁通道。
磁通道最好以行和列的二维阵列的形式设置在磁体中。
最好栅极装置包括多个平行的行导体和与行导体垂直设置的并与行导体绝缘的多个平行的列导体,每个通道位于行导体和列导体的不同的交点上。
栅极装置可以设置在面向磁体的阴极装置的表面上。此外,栅极装置也可以设置在面向阴极装置的磁体的表面上。
阴极装置可以包括冷发射器件例如场发射器件。此外,阴极装置可以包括光阴极。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阴极可以包括热离子发射器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定的最佳实施例中,每个通道可以具有沿其长度形状与/或面积不同的截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最佳实施例中,每个通道可以是锥形的,通道的面向阴极装置的端部具有最大的表面积。
层叠的磁体最好包括铁氧体。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磁体可以包括陶瓷材料。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中,磁体也可以包括黏合剂。黏合剂可以是有机的或无机的。最好黏合剂包括含有形成氧化物的玻璃的无机玻璃成分,从而使得在制造和使用中的性能最佳。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中,通道的截面呈圆形。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通道的截面呈矩形或多边形,每个通道的拐角或边缘也可以被倒角或切成圆弧。
磁体可以包括一组具有钻孔的叠层,在每个叠层中的钻孔和相邻叠层中的钻孔对准,从而构成通过一组叠层的通道,一组叠层被这样排列,使得叠层的相同磁极彼此面对。在叠层之间可以插入垫片(spacer),以便使叠层组具有改善的透镜效应。
在磁体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可以设置绝缘层,以便减少击穿。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包括设置在磁体的远离阴极的表面上的阳极装置,用于使从通道射出的电子偏转。
阳极装置最好包括多个平行于通道的列延伸的阳极,这些阳极包括成对的阳极,每个相应于通道的不同的列,每对包括第一和第二阳极,分别沿相应的阳极的列的相对侧延伸,第一阳极相互连接,第二阳极相互连接。最好,阳极局部地围绕着通道。
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包括用于在第一和第二阳极上施加偏转电压的装置,从而使从通道射出的电子束偏转。
一方面,本发明是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以上所述的那种电子源;用于接收来自电子源的电子的屏幕,其具有面向磁体的远离阴极侧的磷光体涂层;用于对栅极装置和阳极装置施加控制信号,从而选择地控制从阴极通过通道到磷光体涂层的电子流,借以在屏幕上产生图像的装置;用于提供加于磁体上的电压梯度,从而加速通道中的电子的装置;以及在需要的电压下向着荧光屏加速电子的装置。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是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以上所述的那种电子源;用于接收来自电子源的电子的屏幕,其具有面向磁体的远离阴极侧的磷光体涂层,磷光体涂层包括被设置为各自的图形的多组不同的磷光体,每一组相应于不同的通道;用于对栅极装置和阳极装置施加控制信号,从而选择地控制从阴极通过通道到磷光体涂层的电子流的装置;以及用于对阳极装置提供偏转信号,从而按顺序把由通道中射出的电子定址到磷光体组的合适的磷光体上,借以在屏幕上产生彩色图像的装置。所述磷光体组最好包括红,绿,蓝磷光体。
最好设置偏转装置用于把从通道射出的电子以重复的顺序红,绿,蓝,红…或红,绿,红,蓝…定址到合适的磷光体上。此外,可以设置偏转装置用于把从通道射出的电子以重复的顺序红,绿,蓝,红…或红,绿,红,蓝…定址到合适的磷光体上。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最佳例子包括设置在最接近磷光体涂层的磁体板上的最后阳极层。
屏幕可以在至少一个方向是弧形的,并且相邻的第一阳极之间和相邻的第二阳极之间的每个互连构成电阻元件。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定的最佳例子包括用于动态地改变加于阳极装置上的直流电平从而使从磁通道射出的电子和屏幕上的磷光体涂层对准的装置。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一些例子可以包括和磷光体涂层相邻的铝敷层。
可以理解,本发明可以延伸到计算机系统,包括:存储装置;用于和存储装置之间传递数据的数据传递装置;用于处理在储存装置中存储的数据的处理器装置;以及包括上述的电子源用于显示由处理器装置处理的数据的装置。
还可以理解,本发明延伸到一种包括前述的电子源的印刷头。还可以理解,本发明延伸到文件处理装置,其中包括这种印刷头和对印刷头提供数据从而根据数据产生印刷记录的装置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是一种三极管器件,包括:阴极装置;层叠的磁体,其中钻有多个在相反的磁极之间延伸的通道,每个通道使从阴极装置接收的电子形成电子束;设置在阴极装置和磁体之间的栅极装置,用于控制来自阴极装置的电子流进入通道;以及设置在磁体的远离阴极的表面上的阳极装置,用于通过通道向着含有磷光体的玻璃板加速电子。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一种用于制造电子束准直器的方法,包括:形成钻孔的金属板,钻孔的电介质半成品板和钻孔的含有合成物的铁氧体半成品板,形成金属电极导体和合成磁结构,从而产生具有所需特性的层叠的磁体。
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使铁氧体和黏合剂在形成粉末层之前混合。最好黏合剂包括玻璃颗粒。
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在磁体的钻孔的表面淀积阳极装置。
最好,所述方法包括在磁体的远离承载阳极装置的表面的表面上淀积控制栅极装置。
淀积阳极装置的步骤和淀积控制栅极装置的步骤中的至少一种可以包括光刻。此外,可使用涂覆,丝网印刷或印花釉法(decal transfer)淀积阳极装置和控制栅极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一种制造显示装置电子方法,包括:按照前述的方法制造电子源;在承载阳极装置的磁体的表面附近固定磷光体涂覆的屏幕;以及抽空阴极装置之间的空间和阴极装置与磁体之间的空间以及磁体和屏幕之间的空间。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一种用于定址具有多个像素的显示屏的像素的方法,每个像素具有连续的呈直线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子像素,所述方法包括:产生多个电子束,每个电子束相应于一个不同的像素,并且,使每个电子束偏转,从而按照第二像素,第一像素,第二像素,第三像素的顺序重复地定址相应像素的子像素。
现在参看附图,例如图1,本发明的彩色磁矩阵显示器包括:承载阴极20的第一板例如玻璃板10,以及第二板90例如玻璃板90,承载至少一个磷光体像素或点或条80例如面向阴极20的按顺序排列的红绿蓝磷光体条80的至少一个涂层。磷光体条80最好是高电压磷光体。最后阳极层95被设置在磷光体涂层80上。
层叠磁体60被设置在玻璃板90和10之间。磁体60具有底部或第一表面61,以及顶面或第二表面63,其上钻有孔或“像素阱”70的二维阵列。
阳极阵列50被形成在磁体60的面向磷光体条80的表面上。为了便于说明显示器的操作,这表面63将被叫做磁体60的顶。具有一对和像素阱70的阵列的每一列相关的阳极50。每对阳极沿着像素阱70的相应的列的相对侧延伸。控制栅极40被形成在面向阴极20的磁体60的表面上。为了便于说明显示器的操作,这表面61将被叫做磁体60的底。
控制栅极40包括第一组平行的控制栅极导体42,沿列的方向跨过磁体表面61延伸,以及第二组平行的控制栅极导体44,沿着行的方向跨过磁体表面61延伸,从而使每个像素阱70位于行栅极导体44和列栅极导体42的不同组合的交点上。如后所述,板10和90,以及磁体60被装在一起后密封,然后把整个组件抽空。
在操作中,电子从阴极20释放出,形成电子束30,并被吸引向控制栅极40。控制栅极40提供行列阵列定址机构,用于选择地把电子导入每个像素阱70。电子束30通过栅极40而进入定址的像素阱70。在每个像素阱70中具有磁场。如图10所示,在像素阱70的顶部,金属板105通过像素阱70加速电子,并且一对阳极50为射出的电子束30提供选择的侧向偏转。然后,电子束30被朝向在玻璃板90上形成的高电压阳极加速,从而提供高速的电子束30,其具有足够的能量穿过阳极并到达下面的磷光体80,从而产生光输出。高压阳极的电压一般保持为10KV。
为了上述计算的目的,阳极50被认为和磷光体80处于同一电位,从而在两者之间具有一个恒定的电场。如果使用低电压的磷光体,这种结构是可接受的。然而,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中,使用高压磷光体,因而要求最后阳极95比偏转阳极处于高得多的电位。这样,电子束30在离开阳极50附近之后将继续向最后阳极95加速。这又引起电子束30在其撞击磷光体80之前改变其路径。阳极50和最后阳极95之间的加速电场减少阳极50的偏转效果。因此,阳极50的长度可以增加而没有大量电子和其撞击的危险。这减少了显示器对于在偏转阳极制造期间的制造公差的敏感性。
现在返回图1,上述的磁体60,在磁体60中的钻孔70,允许磁力线闭合,从而提供在像素阱70中的磁场。对于磁体60,希望制造成本相当低;不导电,借以使其作为制造导电轨迹的底板;并机械强度好;热稳定;不太重;并且对于制造各种尺寸的显示器是易处理的。
至少上述的性能中的一些可以由层叠铁氧体材料制造的磁体60满足。
如上所述,显示器具有阴极装置20,栅极或控制极40,以及阳极50。因而这种结构被认为是一种三极管结构。来自阴极装置20的电子流被栅极40控制,借以控制流向阳极50的电流。应该注意,显示器的亮度取决于撞击磷光体80的电子的速度和数量。一般地说,最后阳极95被保持在恒定的电位上(例如大约10KV),电子向着这一电位加速使电子具有足够的能量,从而确保从磷光体80有足够的光子发出,即完成一个能量转换过程。
如上所述,磁体60作为底板在其上淀积为形成三极管所需的各种导体。偏转阳极50被淀积在磁体60的顶面63上,控制栅极40被制造在磁体60的底面61上。应该理解,这些导体的尺寸和当前平面技术例如液晶显示或场发射显示中使用的导体相比是相当大的。导体可以通过使用任何常规的薄膜或薄膜技术被方便地淀积在磁体60上。
阴极装置20可以包括场发射尖端的阵列或场发射片发射体的阵列(例如非晶体金刚石或硅)。在这种情况下,控制栅极40可以被形成在场发射器件底板上。此外,阴极装置20可以包括等离子体或热区域阴极,在这种情况下,控制栅极40可以形成在如前所述的磁体的底面61上。铁氧体成分磁体的优点在于,铁氧体成分可以作为需要精确对准的显示器的所有结构的载体和支撑。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阴极装置20包括光阴极。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栅极40控制束电流因而控制亮度。显示器可以只响应数字视频信号即或者通(on)或者断(Off)而没有灰度的像素。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栅极40便可以足以控制束电流。不过这种显示器的应用是有限的,并且一般地说,需要某种形式的模拟或灰度控制。因而,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提供有两个栅极;一个用于设置黑色电平或偏置,另一个用于设置各个像素的亮度。在调制阴极可能困难时,这种双栅极结构也可以进行像素的阵列定址。
本发明的显示器和常规的CRT显示器的区别在于,在CRT显示器中,一次只照亮一个像素,而在本发明的显示器中,一次照亮一整行或一整列。本发明的显示器的其它优点在于利用行列驱动器。而一般LCD对于显示器的每个红绿蓝通道要求一个驱动器,本发明的显示器使用对所有3种颜色使用一个像素阱70(因而栅极也如此)。和上述的束定址结合,这意味着相对于可比的LCD,要求的驱动器减少了3倍。另外的优点是,在有源LCD中,导电轨迹必须在屏幕上制造的半导体开关之间通过。因为这些轨迹不发光,其尺寸必须被限制,使得用户看不到。在本发明的显示器中,所有的轨迹都被藏在磷光体80的下面或被藏在磁体60的下面。由于相邻像素阱之间具有相当大的间距,所以轨迹可以作得较大。因而可以容易地克服电容效应。
磷光体80的相当高的效率至少部分地决定栅极结构的驱动特性。减少关于操作束定址系统的电压的一种方法是改变扫描惯例。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中,和通常的R G B R G B…不同,其扫描被这样组织,使得在磷光体条图形中效率最低的磷光体位于两个最有效的磷光体之间。这样,例如,如果效率最低的磷光体是红的,则扫描按B R G R B R G R…的图形进行。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中,在偏转阳极50之间引入固定的直流电位差。该电位可以通过调节电位器改变,从而允许校正在磷光体80和像素阱70之间任何剩余的误对准。两维的误对准可以通过在从从顶到底进行行扫描期间施加一个变化的调制而进行补偿。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涉及涉及一种和CRT和LCD中使用的不同的像素定址技术。在常规的CRT显示器中,通过对数据的行水平地扫描电子束而对相继的数据行垂直地扫描电子束进行像素定址。对于一个像素,磷光体激励的实际时间间隔是很短的而相继的激励之间的时间间隔,即显示的帧速率,较长。因而限制了每个像素的光输出。通过改变束电流密度实现灰度。在常规的有源阵列LCD中,每个像素包括3种子像素(红绿蓝),每个具有其自身的开关晶体管。颜色选择可以根据行或列进行。不过按照惯例,颜色选择根据列驱动进行。来自视频源的视频数据和时钟同步被送到移位寄存器,直到积累一个行的值(即对于VGA图像640×3个子像素)为止。然后数据被平行地转移到作为每列的DAC的存储器中。一般使用3位或6位DAC。行驱动器选择要被定址的行,每个颜色具有3位的灰度,可以得到512种颜色。通过一位的暂时高频振动可以扩展到4096种颜色。通过软件局部高频振动可以进一步扩展到4096种以上的颜色。利用某种颜色6位的灰度,通过软件局部高频振动可以扩展到262144种颜色。光输出是背光效率,极化损失,小孔和滤色器传输损失的函数。一般地说,传输效率只有4%。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中,通过束定址进行颜色选择。为了有利于这种束定址,行速率比通常的行速率快3倍,并且R,G,和B被按顺序进行多路传输。此外,帧速率可以比通常的快3倍,并使用场顺序的颜色(fieldseqential color)。应该理解,场顺序扫描可以对相对于显示器运动的观察者产生使人不愉快的视觉效果。本发明的显示器的主要特征如下:
1 由一个像素阱70产生一个像素。
2 像素的颜色由施加于3种基色的每一个的相对驱动强度确定。
3 磷光体80以条状被设置在面板90上。
4 基色通过和栅极控制同步的束定址系统扫描。
5 电子束被用于激励高压磷光体。
6 通过控制在每个像素阱底部的栅极电压(因而电子束密度)实现灰度控制。
7 整行或整列被同时定址。
8 如果需要,效率最低的磷光体80可以被双重扫描,从而放宽对栅极驱动的要求。
9 磷光体80被保持在恒定的直流电压下。
上述特征比常规的平面显示器具有很多优点,下面按以上的顺序进行说明。
1 像素阱概念减少了制造显示器的复杂性。
2 在CRT显示器中,只有大约11%的电子束电流从荫罩射出而激励磷光体三色组,而在本发明的显示器中,等于或接近100%的束电流的电子束电流由束定址系统引向每个磷光体条而被利用。整个束电流的利用率可以达到33%,为常规显示器的3倍。
3 条状磷光体能阻止在条方向发生的波纹干扰。
4 对于束定址系统的控制结构和轨迹可以在磁体的顶上容易利用的面积内容易地实现,从而不要求在常规LCD中的窄的和精确的光刻。
5 高压磷光体是很熟悉的并且容易得到。
6 栅极电压控制模拟系统。因而对于每种颜色的有效位数仅被用于驱动栅极40的DAC限制。因为每个像素阱行只涉及一个DAC,并且用于数模转换可利用的时间是非常长的,依据灰度粒度的较高的分辨率是可以方便地实现的。这样,可以用相当低的成本实现“真的颜色”(24位或更多)。
7 正如常规的LCD一样,本发明的显示器使用行/列定址技术。然而,和常规的CRT显示器不同,磷光体的激励时间实际上是行周期的三分之一,例如:比CRT显示器每行分辨率在600和1600个像素之间大200到300倍。尤其在较高的分辨率的情况下,还可以更高。其理由是,常规CRT显示所需的行和帧回扫时间对于本发明的显示器是不需要的。常规的CRT显示器只行回扫时间一般就是整个行周期的20%。此外,在本发明的显示器中前后沿时间是多于的,从而得到附加的优点。另外的优点包括:
(a)每行/列只需要一个驱动器(常规的彩色LCD需要3个)。
(b)可以得到非常高的光输出。在常规的CRT显示器中,磷光体激励时间比其延迟时间短得多。这意味着在每个帧扫描期间每个地点只发射一个光子。在本发明的显示器中,激励时间比延迟时间长,因而在每个扫描期间每个地点发射多个光子。因而,可以得到大得多的亮度输出。这对投影显示和在直射的阳光下显示是有利的。
(c)栅极开关速度相当低。可以理解,在本发明的显示器中,在磁体上形成的导体在磁场中工作。因而,导体的电感产生不希望的EMF。减少开关速度可以减少EMF,也可以减少杂散磁场和电场。
8 栅极驱动电压和开关电子线路的成本有关。CMOS开关电子线路可以提供较低的成本,而CMOS电平信号也一直比和其它技术例如双极技术有关的电平信号低。在LCD中实行双扫描,例如,把屏幕分成两半而平行地扫描两个半个,这样提供有利的低成本驱动技术,然而,在本发明的显示器中和LCD中的技术不同,在本发明的显示器中,双扫描使亮度加倍。
在低压FED中,磷光体电压被转换而提供像素定址。在小的磷光体条间距时,这种技术在条之间引起大的电场强度。中等的或者较高分辨率的FED因而不可能没有电击穿的危险。然而在本发明的显示器中,和在常规的CRT显示器中一样,磷光体被保持为单一的最后阳极电压下。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中,在磷光体上具有铝背衬,一样阻止电荷积累并改善亮度。电子束被充分地赋能,以便穿过铝层并使下面的磷光体发射光子。
图2是从阴极20的平面看的层叠磁体60的下面或背面61的视图。可以看到,在列导体42中的孔或开口41和在行导体44中的孔或开口43和磁体60的孔或开口65是对齐的,从而形成孔或像素阱70。
图3是从荧光屏80/90的平面看的层叠磁体60的顶面或前面63的视图。可以看到,阳极50具有具有第一偏转阳极52,和第二偏转阳极54。第一偏转阳极52控制或沿一个方向引导或偏转电子束30,而第二阳极54控制或沿一个不同的方向引导或偏转电子束30。
图4-10说明本发明的层叠金属/铁氧体磁体的一种制造方法。图4表示轧制的金属板5,它最好能够高达大约1000℃的氧化环境。在这金属板5上涂覆光刻胶6,它被曝光和显影而在抗蚀剂6中形成孔7的图形。金属板5和被显影的光刻胶6被放在刻蚀剂中,刻蚀剂只腐蚀未被刻蚀剂保护的区域的金属。这便在金属板5中形成所需的孔65的阵列,从而形成多孔的金属板105,如图5所示。
然后从金属板105上剥下光刻胶6。现在可以检查刻蚀的金属板105,从而保证所有的孔65都存在,并满足孔的位置和尺寸公差。
对于某些应用,可能必须特别处理金属板105,以便增强其和随后的铁氧体层与/或电介层之间的粘结。这可以通过在金属板105的一个或两个表面上淀积或形成选择的粘合增强金属或氧化物实现。不过,也可以使用合适的黏合剂把铁氧体层与/或电介层固定在金属板105上。
铁氧体层15通过结合铁氧体材料和玻璃粉末,有机黏合剂,溶剂和媒介物,从而形成能够浇铸成薄的铁氧体板的浆料而制成。用于制造这些薄铁氧体板的技术和用于制造常规的多层陶瓷料板的技术类似。在干燥之后,铸板被切成合适的尺寸,从而形成铁氧体层15,用于进一步处理。
用类似方式,通过把电介材料处理成为浆料而形成薄电介料板13。在干燥之后,这些铸板也被切成合适的尺寸而形成要用于进一步处理的薄电介料板13。电介层13可以用另外的技术形成,例如氧化金属板105的表面。
如图6所示,通过在刻蚀的金属板105的一侧组合薄电介料板13,在另一侧组合薄铁氧体料板15而形成原始的“未加工的”层叠结构109。最好层叠结构109被固定,使得在各层之间没有运动。这可以通过对层叠结构109的这些部件或层同时加热与/或加压或通过把这些层粘结在金属板105上来实现。
在原始的“未加工的”层叠结构109被形成之后,使用在金属板105中预先刻蚀的孔65作为导向在铁氧体料板15和电介料板13中制造孔。在层叠结构109的料板部分中形成的孔可以由在本领域中熟知的万能机床,激光机或电子束技术制造。这被示于图7,其中原始的“未加工的”层叠结构109已被钻有孔65,该孔已预先在铁氧体料板15和电介料板13中形成,从而形成多孔的铁氧体料板115和多孔的电介料板113,它们和金属板105相结合,从而形成原始的多孔的未加工的层叠结构119。
多个多孔的原始的未加工的层叠结构119可以被组合成为二次未加工的层叠结构129。这可通过对各部件再次加热与/或加压或通过使用有机黏合剂实现。在这一步骤中必须仔细,以便确保对准各个子结构中的孔65。
二次未加工的层叠结构129以这样的方式被进行热处理,使得驱逐或分解在结构129中可能存在的有机成分。这热处理也聚结用于制成铁氧体和电介层的颗粒,把铁氧体层115和电介层113粘结在金属板105上,并使铁氧体层115彼此相连,这从图8可清楚地看出。请注意,为了清楚起见,在图8的层叠结构中未示出通孔65。
二次未加工的磁结构129的热处理最好在比使金属板115产生永久变形的温度低的温度下进行。添加在铁氧体粉末中的玻璃相将增强结构的烧结性能。
制造烧结的层叠结构129的另一种方法如图9所示,其中如图6所示的结构109被叠放而形成结构159。除去只在金属板105中已经形成有孔65而在铁氧体层115或电介层113中没有孔65之外,叠放的并层叠的结构159和层叠结构129类似。这种结构159然后被局部烧结而形成结构159,其中基本上没有任何有机物质并还被局部地致密化。层叠结构159的这种局部致密化应该使得能够使用机械装置形成通过电介层113和铁氧体层115的孔。形成孔65的一种方法是使用介质射流或高压冲击介质155。不论使用任何方法,必须小心使得不致破坏层叠结构159。一种避免破坏层叠结构159的方法是在层叠结构159的一侧固定具有相应于孔65的开孔155的金属板或镀金属的金属型板151,它将受到冲击介质156的撞击。金属型板151还应该具有含有开孔155的聚合物或橡胶垫层153。通过开孔155的来自冲击介质156的颗粒撞击开孔65附近的颗粒,使颗粒157被逐出,从而在电介层113和铁氧体层115中形成孔65,形成具有通孔65的层叠结构129。具有通孔65的层叠结构129现在可被充分地烧结,如果还没有被烧结过。
在形成烧结的层叠结构129之后,在该结构上施加或形成阳极52,54和第一组控制栅极42或44,由图10可清楚地看出。
这些导电金属图形例如金属图形42,44,52,和54可以通过许多技术中的一种制成,其中包括金属膏的丝网印刷,施加的金属层的光或机械成型或应用预先成型的金属印花釉法。根据应用形成金属图形的技术,可能需要接着进行热处理。
为了形成金属图形42,44,最好在例如初始的金属图形42在烧结的层叠结构129的表面上涂覆之后,可以和第一组金属图形42或44垂直地涂覆第二组控制栅极44,因为是栅极42被首先形成还是栅极44被首先形成没有关系。不过,在涂覆第二组控制栅极之前,可以在第一组电极例如电极42上淀积电介层121,从而使电极相互绝缘。电介层121可以以粘结的原料板的形式被提供,它可以被制成可被喷在表面上的浆料,或者使用本领域熟知的常规薄膜淀积技术提供。
根据涂覆电介层121使用的技术,烧结的层叠结构129可能需要进行另一次热处理,以便使电介层的粉末聚结。在这步中必须作到的是在层叠结构中形成像素孔70的孔41,43和65不因涂覆电介层121而改变。一旦电介层121被涂覆在烧结的层叠结构的表面上的第一组控制栅极上之后,第二组控制栅极便可以和第一组垂直地被涂覆。
这些金属特征的运用可以利用前述的用于表面金属化的任何技术。
不过,应该注意,所有的金属和电介质特征可以以未烧结的预成型形式运用在烧结的层叠结构上。然后,第二次烧结将把这些特征联结在初始的层叠结构上。
在制成最后的烧结的层制品60之后,将进行电试验,物理检查和最后对铁氧体层115进行极化,从而产生所需的磁场。应该理解,铁氧体层115的极化可以在磁体层制品60被装配成器件之前或之后进行。此外,铁氧体层115的极化也可以在高温下发生。
本发明的磁体层制品60的一个优点在于,开孔65或像素阱70不必为了使电子束30通过像素阱70而完全对准。
作为磁体层制品60的一部分的金属板105提供了许多优点。例如,这金属板避免充电并存储杂散电子。它对磁体层制品60提供机械强度。它能减少热应力梯度。金属板提供了尺寸的稳定性。金属板在形成孔时被用于定位。对于某些应用,金属板105可以用作在玻璃板上形成磷光体时的掩模。
为了便于理解,已经使用彩色磷光体条80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不过,本发明也可应用于任何单色型技术。还应该理解,对于本发明,磷光体80不必呈条形,例如,可以是磷光体点80或磷光体像素80等。
虽然本发明结合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的说明可以作出许多改变和改型和修正。因此,提出所附的权利要求,它将包括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和构思之内的所有的改变,改型和修正。

Claims (72)

1 一种用于形成金属/铁氧体层叠磁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在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金属板上形成至少一个开孔,
(b)在所述金属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上连接至少一个铁氧体层,
(c)在所述金属板的所述第二表面上连接至少一个电介质层,
(d)通过所述铁氧体层和所述电介质层形成开孔,使得至少所述开孔的一部分和所述金属板中的开孔的一部分重叠,从而形成所述金属/铁氧体层叠磁体。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金属板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开孔按下述方法形成:在所述金属板上涂覆至少一层光刻胶,对所述光刻胶曝光和显影从而形成孔的图形,接着刻蚀所述金属板从而在所述金属板上形成所述至少一个开孔。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金属板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开孔通过激光束,电子束或机械装置形成。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述步骤:混合铁氧体材料和玻璃颗粒,有机黏合剂以及溶剂从而形成铁氧体浆料;通过对所述浆料进行混合,浇铸并干燥形成铁氧体原始板;冲切所述铁氧体原始板成为所述至少一个铁氧体层。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述步骤:混合电介质材料而形成电介质浆料;通过对所述电介质浆料进行混合,浇铸并干燥而形成电介质原始板;冲切所述电介质原始板而成为所述至少一个电介质层。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铁氧体层通过加热与/或加压被连接在所述金属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上。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铁氧体层通过涂覆至少一种黏合剂被连接在所述金属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上。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电介质层通过加热与/或加压被连接在所述金属板的所述第二表面上。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电介质层通过涂覆至少一种黏合剂被连接在所述金属板的所述第二表面上。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导电金属被连接在所述开孔附近。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磁体的所述开孔的表面上连接至少一个阳极装置的步骤。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磁体的远离承载阳极装置的所述表面的所述表面上连接至少一个控制栅极装置的步骤。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装置和所述控制栅极装置使用从包括下述工艺的组中选择的工艺淀积:光刻,丝网印刷,印花釉法,涂镀,或黏合剂图形,然后干燥淀积至少一种导电介质。
1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的截面从包括圆形截面,多边形截面,三角形截面或矩形截面的组中选择。
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铁氧体层中的所述开孔被这样形成:部分地烧结所述铁氧体层,并使用高压撞击介质打穿至少一个孔。
1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金属/铁氧体层叠磁体如此彼此相连,使得所述金属板夹住所述铁氧体材料而所述电介质材料处在相对侧。
1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混合铁氧体材料和玻璃颗粒,有机黏合剂和溶剂而形成铁氧体浆料,并且把所述铁氧体浆料使用至少一个喷涂器淀积在所述金属板上的步骤。
1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混合电介质材料而形成电介质浆料,并且把所述电介质浆料使用至少一个喷涂淀积在所述金属板上的步骤。
1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把所述金属板加热到至少300℃,并在所述被加热的金属板上附着干的铁氧体粉末材料,直到在所述金属板上形成所述铁氧体材料的至少一个涂层为止的步骤。
2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把所述金属板加热到至少300℃,并在所述被加热的金属板上附着干的电介质粉末材料,直到在所述金属板上形成所述电介质材料的至少一个涂层为止的步骤。
2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把至少一种黏合剂涂覆在所述金属板上,并使用所述至少一种黏合剂在所述金属板上连接至少一层干的铁氧体粉末材料的步骤。
2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把至少一种黏合剂涂覆在所述金属板上,并使用所述至少一种黏合剂在所述金属板上连接至少一层干的电介质粉末材料的步骤。
2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的至少一个表面被氧化,从而形成至少一个电介质层。
2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作为任何杂散电子的电子吸收装置。
2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作为散热器,用于把热梯度减到最小。
2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阻止所述层叠磁体的任何变形。
2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被用作掩模,用于在至少一个屏幕上形成至少一层磷光体。
2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叠磁体被用作掩模,用于在至少一个屏幕上形成至少一层磷光体。
2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金属板上的所述孔被用于在所述层叠磁体的叠层中形成相应的孔,并且所有所述相应地形成的孔被保持和所述金属板上的孔对准。
30 一种用于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制造电子源,把涂有磷光体的屏幕固定在所述磁体的承载阳极装置的所述表面附近,并且将所述电子源当中和所述磁体与所述屏幕之间的空间抽成真空。
31 一种电子源,其中包括至少一个阴极装置和至少一个金属/铁氧体层叠磁体,其中所述磁体具有许多在所述磁体的相对极之间延伸的磁通道,其中每个磁通道使得从所述阴极装置接收的电子流形成朝向目标的电子束。
32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电子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阴极装置和所述磁体之间的至少一个栅极装置,用于控制来自所述阴极装置的所述电子流进入所述通道。
33 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子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以行和列的二维阵列的形式被设置在所述磁体中。
34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电子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具有栅极装置,并且所述栅极装置包括多个平行的行导体和与所述行导体垂直地设置的多个平行的列导体,并且每个通道位于行导体和列导体的不同的交点上。
35 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电子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装置被设置在所述阴极装置的面向所述磁体的所述表面上。
36 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电子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装置被设置在所述磁体的面向所述阴极装置的所述表面上。
37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电子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装置包括场发射器件。
38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电子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装置包括光电子阴极。
39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电子源,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通道的截面沿其长度而改变。
40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电子源,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通道是锥形的,并且所述通道面向所述阴极装置的端部具有最大表面积。
41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电子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的截面从包括圆形截面,多边形截面,三角形截面或矩形截面的组中选择。
42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电子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通道的拐角或边缘被倒圆。
43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电子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包括叠放的多孔的层结构,在每层中的所述孔和其相邻层中的所述孔对准,从而使所述通道延续而通过所述叠放的层结构。
44 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电子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叠放的磁结构中的每层用垫片(spacer)和相邻的层分开。
45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电子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提供用于均匀加速电子的等电位表面。
46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电子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磁体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绝缘层。
47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电子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磁体的远离所述阴极的所述表面上的至少一个阳极装置,用于通过所述通道加速电子。
48 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电子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装置包括多个平行于所述通道的列延伸的阳极,所述阳极包括每个相应于一个不同通道列的阳极的对,每个对包括分别沿着所述相应的阳极的列的相对侧延伸的第一和第二阳极,所述第一阳极相互连接,所述第二阳极相互连接。
49 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电子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阳极包括围绕所述通道的拐角的横向结构。
50 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电子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在所述第一第二阳极上提供偏转电压的装置,用于使从所述通道发出的电子束偏转。
51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电子源;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电子源的电子的屏幕,所述屏幕具有面向磁体的远离阴极侧的磷光体涂层;用于对所述栅极装置和所述阳极装置施加控制信号,从而选择地控制从所述阴极通过所述通道到所述磷光体涂层的电子流,借以在屏幕上产生图像的装置。
52 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磷光体包括一种颜色的磷光体。
53 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磷光体包括红,绿,蓝磷光体。
54 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所述偏转装置用于使从所述通道发出的电子对于所述磷光体中的一个不同的磷光体按照所述的重复的顺序红,绿,红,蓝,…定址。
55 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所述磷光体涂层上的最后的阳极层。
56 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在至少一个方向是弧形的,并且在相邻的第一阳极之间和相邻的第二阳极之间的每个互连构成一个电阻元件。
57 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动态地改变施加在所述阳极装置上的直流电平从而使从所述通道中发出的电子和在所述屏幕上的所述磷光体涂层对准的装置。
58 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和所述磷光体涂层相邻的铝背衬。
59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电子源;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电子源的电子的屏幕,所述屏幕具有面向所述磁体的远离所述阴极侧的磷光体涂层,所述磷光体涂层包括多组不同的磷光体,所述的组以重复的图形设置,每一组相应于不同的通道;用于对所述栅极装置和所述阳极装置施加控制信号,从而选择地控制从所述阴极通过所述通道到所述磷光体涂层的电子流的装置;以及用于对所述阳极装置提供偏转信号,从而按顺序把由所述通道中射出的电子定址到所述磷光体涂层的不同的磷光体上,借以在屏幕上产生彩色图像的偏转装置。
60 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磷光体包括一种颜色的磷光体。
61 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磷光体包括红,绿,蓝磷光体。
62 如权利要求6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所述偏转装置用于把从所述通道射出的电子以所述重复的顺序红,绿,红,蓝,…,定址到所述磷光体的不同的磷光体上。
63 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所述磷光体涂层上的最后阳极层。
64 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在至少一个方向是弧形的,并且相邻的所述第一阳极之间和相邻的所述第二阳极之间的每个互连包括一个电阻元件。
65 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动态地改变加于阳极装置上的直流电平从而使从磁通道射出的电子和屏幕上的磷光体涂层对准的装置。
66 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和磷光体涂层相邻的铝背衬。
67 一种计算机系统,包括:存储装置;用于和所述存储装置之间传递数据的数据传递装置;用于处理在所述储存装置中存储的数据的处理器装置;以及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显示装置,用于显示由所述处理器装置处理的数据。
68 一种计算机系统,包括:存储装置;用于和所述存储装置之间传递数据的数据传递装置;用于处理在所述储存装置中存储的数据的处理器装置;以及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显示装置,用于显示由所述处理器装置处理的数据。
69 一种包括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电子源的印刷头(print-head)。
70 一种文件处理装置,包括权利要求69所述的印刷头和对印刷头提供数据从而根据所述数据产生印刷记录的装置。
71 一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阴极装置;至少一个金属/铁氧体层叠磁体,其中所述磁体具有多个在所述磁体的相反的磁极之间延伸的磁通道,其中每个磁通道使从阴极装置接收的电子形成电子束;设置在所述阴极装置和所述磁体之间的栅极装置,用于控制来自所述阴极装置的电子流进入所述通道;以及设置在所述磁体的远离所述阴极的表面上的阳极装置,用于通过所述通道加速电子。
72 如权利要求7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阴极和所述磁体之间被保持真空状态。
CNB981079776A 1997-05-09 1998-05-08 金属/铁氧体层叠磁体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152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854,284 1997-05-09
US854284 1997-05-09
US08/854,284 US5857883A (en) 1997-05-09 1997-05-09 Method of forming perforated metal/ferrite laminated magne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9914A true CN1199914A (zh) 1998-11-25
CN1151520C CN1151520C (zh) 2004-05-26

Family

ID=25318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810797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1520C (zh) 1997-05-09 1998-05-08 金属/铁氧体层叠磁体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5857883A (zh)
JP (1) JP2970759B2 (zh)
KR (1) KR100279541B1 (zh)
CN (1) CN1151520C (zh)
TW (1) TW40728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88652A (zh) * 2018-02-27 2020-10-16 西门子医疗有限公司 电子发射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08573A (en) * 1996-10-04 1999-12-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s
US5986395A (en) * 1997-05-09 1999-11-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al/ferrite laminate magnet
GB2341269B (en) * 1998-09-03 2003-02-19 Ibm Magnetic channel cathode
GB2341268B (en) * 1998-09-03 2003-05-21 Ibm Magnetic channel cathode
US6494758B1 (en) * 1999-07-30 2002-12-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rocess of forming metal/ferrite laminated magnet
US6509687B1 (en) 1999-11-30 2003-01-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al/dielectric laminate with electrodes and process thereof
US6413339B1 (en) * 1999-12-22 2002-07-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Low temperature sintering of ferrite materials
US6653776B1 (en) * 2000-06-28 2003-11-2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iscrete magnets in dielectric forming metal/ceramic laminate and process thereof
US7569082B2 (en) * 2004-10-07 2009-08-0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Manufacture of unitized electrode assembly for PEM fuel cells
US20060286148A1 (en) * 2005-05-18 2006-12-21 Ppd, Inc. Method of forming implants
US7615161B2 (en) * 2005-08-19 2009-11-1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implified way to manufacture a low cost cast type collimator assembly
US20070169600A1 (en) * 2006-01-24 2007-07-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tructure to enable fine grid mlc technology
KR100819876B1 (ko) * 2006-09-19 2008-04-0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합금배선기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EP3531437A1 (de) 2018-02-27 2019-08-28 Siemens Healthcare GmbH Elektronen-emissionsvor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23057A (en) * 1974-03-22 1977-05-10 Pacific Textile & Chemical Corporation Electric motor field magnets
DE2655480C2 (de) * 1976-12-08 1982-04-22 Florian Prof. Dr.-Ing.habil. 4630 Bochum Haberey Verfahren zum Verbinden von Ferritteilen
US4650435A (en) * 1980-12-18 1987-03-17 Rca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king a focusing color-selection structure for a CRT
JPS58151331A (ja) * 1982-03-02 1983-09-08 Fuji Elelctrochem Co Ltd 低温焼結可能な酸化物磁性材料
KR0127666B1 (ko) * 1992-11-25 1997-12-30 모리시다 요이찌 세라믹전자부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GB2304981A (en) * 1995-08-25 1997-03-26 Ibm Electron source eg for a display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88652A (zh) * 2018-02-27 2020-10-16 西门子医疗有限公司 电子发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5857883A (en) 1999-01-12
JPH1140047A (ja) 1999-02-12
KR100279541B1 (ko) 2001-03-02
JP2970759B2 (ja) 1999-11-02
CN1151520C (zh) 2004-05-26
KR19980086862A (ko) 1998-12-05
TW407286B (en) 2000-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1520C (zh) 金属/铁氧体层叠磁体及其制造方法
US7456564B2 (en) Field emission display having a gate portion with a metal mesh
CN100524581C (zh) 场致发射器件
EP0404022B1 (en) Flat configuratio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0352085B1 (ko) 전자공급원,디스플레이장치및그제조방법,자석제조방법,화소어드레싱방법
CN1027933C (zh) 薄型图象显示装置
CN1658403A (zh) 具有发光体的基板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US20060290259A1 (en) Field emission device and field emission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6794814B2 (en) Field emission display device having carbon nanotube emitter
CN1510713A (zh) 具有栅极板的场发射显示器
US6509687B1 (en) Metal/dielectric laminate with electrodes and process thereof
CN1071488C (zh) 电子束发生装置,成像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20020000771A1 (en) Flat panel display with improved micro-electron lens structure
CN1801452A (zh) 平板显示器、栅电极结构和栅电极结构制造方法
US6974358B2 (en) Discrete magnets in dielectric forming metal/ceramic laminate and process thereof
CN1741237A (zh) 平面型显示装置
US6494758B1 (en) Process of forming metal/ferrite laminated magnet
US6000981A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electron source
JP2005174935A (ja) 表面伝導型電界放出素子及びその形成方法
CN101341568A (zh) 用于平板显示器的隔离物材料
JP2006228437A (ja) 画像表示装置
KR20020056080A (ko) 전계 방출 표시 소자를 위한 집속전극 장치
CN101042972A (zh) 电子发射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由此构成的电子发射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526

Termination date: 201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