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41237A - 平面型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平面型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41237A
CN1741237A CNA2005100906549A CN200510090654A CN1741237A CN 1741237 A CN1741237 A CN 1741237A CN A2005100906549 A CNA2005100906549 A CN A2005100906549A CN 200510090654 A CN200510090654 A CN 200510090654A CN 1741237 A CN1741237 A CN 17412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fluorophor
flat display
substrate
sheet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9065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石哲
小寺喜卫
东條利雄
三上佳朗
渡边敏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7412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412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1/00Cathode ray tubes; Electron beam tubes
    • H01J31/08Cathode ray tubes; Electron beam tubes having a screen on or from which an image or pattern is formed, picked up, converted, or stored
    • H01J31/10Image or pattern display tubes, i.e. having electrical input and optical output; Flying-spot tubes for scanning purposes
    • H01J31/12Image or pattern display tubes, i.e. having electrical input and optical output; Flying-spot tubes for scanning purposes with luminescent screen
    • H01J31/123Flat display tub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9/00Details of cathode-ray tubes or of electron-beam tubes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 H01J31/00
    • H01J29/02Electrodes; Screens; Mounting, supporting, spacing or insulating thereof
    • H01J29/08Electrodes intimately associated with a screen on or from which an image or pattern is formed, picked-up, converted or stored, e.g. backing-plates for storage tubes or collecting secondary electrons
    • H01J29/085Anode plates, e.g. for screens of flat panel displays

Landscapes

  • Cathode-Ray Tubes And Fluorescent Screens For Displa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减少荧光体的带电电荷而且易于以高精度配置间隔体、进一步可以使射向观视侧的色光的色纯度提高因而能显示良好画质的显示装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在绝缘性基板(10)上形成了多个发射电子的冷阴极元件(19)的背面基板(1)、在与背面基板(1)相对配置的透光性基板(110)上形成了由来自冷阴极元件(19)的电子束激发而发光的荧光体(111)的显示基板(101)、和边框部件(116)。在透光性基板(110)上,配置按矩阵状设置了多个使荧光体(111)存在于内部并形成发光区域的微细孔(122)的金属片(120)。另外,在该微细孔内的透光性基板与荧光体之间设置使荧光体的规定发色光透过的滤色片。

Description

平面型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平面型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在气密容器内安放了按矩阵状配置多个发射电子的冷阴极元件的电子源的平面型显示装置即场致发射显示器(以下,记为“FED”)。
背景技术
FED,例如,如日本特开2001-101965号公报的图21中所公开的,将在绝缘性基板上按矩阵状配置了冷阴极元件即电子发射元件的背面基板和在透光性基板上设有由来自电子发射元件的电子的轰击而发光的3基色(R、G、B)的荧光体的显示基板相对设置而构成。在该背面基板和显示基板之间的周边部设有边框部件,用熔结玻璃等将其封接。按这种方式构成的FED内的空间,为10-5~10-7torr(乇)左右的真空状态。而且,来自上述冷阴极元件的电子,由加速电压加速后轰击荧光体而发光。
另外,FED,为了不被大气压破坏,在上述空间内配置支承体(以下,称为“间隔体”)。该间隔体,配置在各荧光体之间所设有的例如带状的黑底(black matrix)内,以使其不妨碍从作为电子源的电子发射元件到荧光体的电子的轨道。该间隔体,为提高画面的清晰度,必须将其厚度减薄。作为有关薄型化间隔体的安装的技术,例如,已知有日本特开2000-294170号公报所述的技术。该技术是在背面基板或显示基板上设置与间隔体的形状一致的凹部并将间隔体嵌装在该凹部内。
如上所述,由于荧光体受电子轰击,由该电子使荧光体带有电荷。因该带电而存在着使荧光体的发光特性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的问题。
另外,在背面基板上,按矩阵状配置多个电子发射元件,进一步还形成了在各电子发射元件之间进行连接的总线配线层。因此,要避开这些部分并在横跨多个像素间的长度范围内设置上述日本专利文献2所述的与间隔体的形状一致的凹部是很困难的。
另外,使冷阴极元件发射的电子加速的加速电压,不能太高(加速电压,约为10kV左右)。这是由于背面基板和透光性基板之间的距离窄到几mm因而很容易发生异常放电。即,为防止该异常放电的发生等,不应使加速电压电平过高。因此,在FED上为了提高亮度,必需增多轰击荧光体表面的电子的量。但是,当电子只轰击荧光体的表面时,将使荧光体的寿命缩短。荧光体的寿命,与亮度、色纯度存在着折衷关系,如延长寿命,就存在着使荧光体发出的光色的色纯度恶化的倾向。其结果是,存在着色再现范围变窄因而使画质降低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开发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减少荧光体带电的同时使射向观视侧的色光的色纯度提高因而能显示良好画质的平面型显示装置。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在减少荧光体带电的同时能易于以高精度配置间隔体的平面型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显示基板的透光性基板的背面基板侧,配置按矩阵状形成了多个孔的具有导电性的片状部件,在该片状部件上设置荧光体存在于内部的多个孔,同时在该孔内的荧光体和上述透光性基板之间,设有滤色片。也可以代替上述滤色片而使上述荧光体含有使该荧光体的规定发光色透过的染料或颜料。上述滤色片、或上述染料及颜料,也可以使由荧光体发出的色光中的至少1种以上透过。
上述片状部件,具有导电性,所以使荧光体存在于内部并形成发光区域(即像素)的微细孔的壁面具有导电性。因此,由于荧光体的电荷传递到片状部件侧,可以减低该荧光体的带电。进一步,本发明,由于备有如上所述的滤色片或染料及颜料,因此可以提高射向观视侧的色光的色纯度。
也可以利用例如以低熔点的玻璃、二氧化硅、陶瓷或氧化铝为主要成分的固定连接层(粘合层)将上述片状部件固定连接在上述透光性基板上。还可以使上述固定连接层具有与上述金属片及光性基板大致相同的热膨胀系数。按照这种结构,可以减低在这些部件之间产生的热应变的影响。
进一步,也可以用例如以Fe-Ni为主的合金构成上述片状部件,也可以使其上述透光性基板侧的面略呈黑色并作为用于提高对比度的黑底层。因此,能易于以高精度安装间隔体而不使对比度降低。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在上述片状部件上,形成用于保持维持上述背面基板和上述显示基板之间的间隔的间隔体的凹部。因此,在减少荧光体的电荷的同时,很容易进行上述间隔体的定位。
按照本发明,可以在减少荧光体的带电电荷的同时提高使射向观视侧的色光的色纯度。此外,能易于以高精度配置间隔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平面型显示装置的简略结构图。
图2是将图1的A部放大后的详图。
图3是金属片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设有凹部的金属片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设有凹部的金属片的另一例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平面型显示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用图1~图6对本发明的平面型显示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平面型显示装置的简略结构图。图2是将图1的A部放大后的详图。图3是本发明的片状部件(片状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金属构成,所以在下文中称为金属片)的俯视图。图4是设有凹部的金属片的一例的俯视图。图5是设有凹部的金属片的另一例的俯视图。图6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平面型显示装置的局部放大图。此外,在所有的图中,对各图中的共同部分标以同一符号,并将该部分的重复说明省略。
本发明的平面型显示装置,包括在绝缘性基板上形成了发射电子的多个冷阴极元件的背面基板、在与背面基板相对配置的透光性基板上形成了由来自冷阴极元件的电子束激发而发光的荧光体的显示基板、及边框部件。由背面基板、显示基板和边框部件围出的空间,抽成真空状态。另外,显示基板的特征是,包括矩阵状设置有内部存在着荧光体而形成发光区域的多个孔(以下,称作微细孔)的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片。该金属片,设在显示基板的透光性基板上。
实施例1
首先,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平面型显示装置的简略结构图。在图1中,显示基板101,包括:使光透过的玻璃等的透光性基板110、具有按矩阵状(二维状)排列的多个微细孔122的金属片120a、将金属片120a固定连接在透光性基板110上的低熔点的固定连接层112a、通过涂敷而存在于金属片120a的微细孔122内部的滤色片113和荧光体111、及例如通过蒸镀而在金属片120a上形成的铝(Al)的金属敷层114。
在金属片120a上,与布劳恩(CRT:阴极射线管)上所采用的阴罩一样,按矩阵状形成多个微细孔122。将该微细孔122用作涂敷滤色片113和荧光体111的孔。此外,为了防止外来光的反射并防止对比度的降低,使金属片的靠透光性基板110一侧的面略呈黑色并作为黑底121。进一步,在朝向背面基板1的一侧,在各部位设置形成了用于插入间隔体30的凹坑或沟槽等的凹部123。
背面基板1,包括例如玻璃等的绝缘性基板10、及在绝缘性基板10上形成多个电子发射元件而用作电子源的冷阴极的电子发射元件形成层19。
平面型显示装置,由间隔体30支承显示基板101和背面基板1,显示基板101和背面基板1的周边,由边框116用熔结玻璃115封接,并使内部为10-5~10-7torr左右的气密状态。
金属片120a,在Fe-Ni系列合金的极低碳素钢薄板上,利用蚀刻按矩阵状形成多个微细孔122。然后,通过在钢的再结晶温度以下的450~470℃下,在氧化性气体环境中进行10~20分钟的热处理并进行表面的黑化处理。这种制造方法,与在彩色电视机用的布劳恩管(CRT)上作为用于使电子束照射规定荧光体的色选择用罩板而采用的阴罩的制造方法相同。因此,在金属片的制造上,可以直接使用以往的制造阴罩的设备。
金属片的板厚,采用20~250μm的薄板。板厚的下限,由于该值以下的钢板在商业上的需求很少而且如后文所述荧光体111的层厚大致为5~20μm左右,因此将其定为上述值(20μm)。另外,滤色片113的层厚,考虑透射光的透过量和色纯度后决定,大致为0.5~10μm左右,因此,板厚的下限,优选在上述值以上。进一步,Fe-Ni系列合金的极低碳素钢薄板价格很高,从该规格以上的钢板在商业上的需求很少以及价格因素考虑,板厚的上限优选在250μm以下。
由来自背面基板1上的电子发射元件的电子束激发存在于微细孔122内部的荧光体111。从被激发的荧光体111产生的二次电子,有可能漏泄到邻接的微细孔122内,并使存在于邻接的微细孔122内部的荧光体111受到激发而发光。但是,如使微细孔122的高度、即金属片的厚度大于荧光体111及滤色片113的层厚,所产生的二次电子就将被微细孔122的内壁(将内壁的黑色氧化膜除去,使内壁面可以导电。详情如后文所述)或金属敷层114吸收。就是说,如使金属片的厚度为如上所述的值,就可以使来自荧光体111的二次电子不会漏泄到邻接的微细孔122内。因此,按照本实施方式,可以减少荧光体111的带电电荷。
金属片120a,是表面进行黑化处理的绝缘性的黑色氧化膜,因此可以将靠透光性基板110一侧的面用作黑底121。另一方面,微细孔122的内面和朝向背面基板1一侧的面上的黑色氧化膜,为了除去荧光体的带电电荷、并且为了具有与金属敷层的导电性,例如用喷砂法将绝缘性的黑色氧化膜除去。因此,微细孔122的内面和朝向背面基板1一侧的面可以导电。
将进行了上述处理的金属片120a用低熔点(500℃以下)的固定连接层112a固定连接在透光性基板110上。作为固定连接层112a的固定连接部件,例如,用低熔点玻璃即熔结玻璃涂敷在透光性基板110上,以粘接金属片120a,并在450~470℃下进行热处理和烧结。除此之外,作为固定连接部件,还有作为液态玻璃母体的聚硅氨烷。也可以用这种固定连接部件在120℃以上的温度下进行烧结固定连接。
此外,固定连接层的光学特性,并不只限于透明。例如,在CRT等中,以往对前面板材料采用将光的透过性限制在规定值的玻璃以提高对比度。在本发明中,也使透光性基板为透明的并用将光的透过性限制在规定值的玻璃层构成上述固定连接层,从而取得与CRT相同的提高对比度性能的效果。如上所述的玻璃层的结构,以往已在CRT上实施,因此,也可以用与其相同的方法形成本实施方式的玻璃层。
金属片120a,通过固定连接层112a与透光性基板110固定连接。因此,金属片120a,为了减小因与透光性基板110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别而产生的热应变,优选具有与透光性基板110大小程度相同的热膨胀系数。当作为透光性基板110采用玻璃时,玻璃的热膨胀系数为38~90×10-7/℃(30~300℃)左右。以Fe-Ni为主的合金的金属片120a的热膨胀系数,通过改变镍(Ni)的含量,可以调整到与上述玻璃的热膨胀系数大致相同的程度。例如,当作为透光性基板110采用热膨胀系数为48×10-7/℃的硼硅酸玻璃基板时,如果是Fe-42%Ni合金的金属片120a,就可以使其热膨胀系数为大致相同的程度。
从同样的观点考虑,固定连接层、滤色片优选也具有与透光性基板110大小程度相同的热膨胀系数。因此,如上所述,作为固定连接部件,例如采用具有与玻璃材质的透光性基板大小程度相同的热膨胀系数的熔结玻璃。
此外,虽然金属片120a为减小热应变优选具有与透光性基板110大小程度相同的热膨胀系数,但玻璃材料的透光性基板、固定连接层不耐受拉伸应力。因此,也可以使金属片120a的热膨胀系数比透光性基板110、固定连接层112a的热膨胀系数稍大一些,在实际使用时使其对透光性基板、固定连接层施加压缩应力。
按照上述的实施例,金属片,预先设置多个微细孔并进行表面的黑化处理,然后用固定连接层固定连接在透光性基板上。但是,本发明的金属片的形成及对透光性基板的固定连接,并不限于这种工艺过程。例如,将预先在氧化性环境气体中进行热处理而表面黑化处理后的金属片用固定连接层与透光性基板固定连接后,通过蚀刻形成多个微细孔。按照这种工艺过程,不仅具有与先前的实施例的情况相同的功能,而且由于将金属片与透光性基板固定连接时还没有微细孔因而能取得易于处理且固定连接效率高的效果。
另外,滤色片,将具有主要是透过所需色光(想要透过的色光)的颜色的染料或颜料与丙烯酸酯树脂、溶剂、二氧化硅等掺合而构成。例如,为透过红色,只需将掺合了氧化铁类颜料的上述丙烯酸酯树脂等涂敷在透光性基板110上,并在400~500℃下进行热处理和烧结,即可得到红色的滤色片。对于其他的颜色,如果是蓝色也有钴类等各种颜色的颜料,但在颜料等的选定中必须是在形成荧光体的温度下具有不劣化的耐热温度的材料。这里,色光与波长的关系,与一般情况相同,设定为至少使蓝色含有约450nm、绿色含有约520nm、红色含有约630nm的波长即可。
如上所述,在将金属片120a用作为玻璃层的固定连接层112a与透光性基板110固定连接后,在微细孔122内涂敷并形成红色(R)、绿色(G)、蓝色(B)的滤色片113。然后,将颜色与滤色片113的颜色对应的荧光体111分别涂敷大致10~20μm左右。接着,在其上形成薄膜后,进行真空蒸镀而形成30~200nm左右的铝的金属敷层114。金属敷层114,具有除去荧光体111的带电并将荧光体111发出的光反射到前面的作用,同时还具有作为施加使来自电子发射元件的电子加速的加速电压的电极的作用。当然,必须使来自电子发射元件的电子充分地透过。从这点看来,应将金属敷层的厚度设定在上述的范围内,作为其厚度,优选大致为70nm左右。
另外,滤色片、荧光体及成膜材料,含有树脂、溶剂并将浓度调节到易于形成的粘度。例如,在荧光体中浓度约为10~90%左右,在滤色片中浓度约为1~10%左右。一般,在形成膜时,如降低粘度涂敷就容易,但存在着不能形成所需形状的课题。特别是,本发明所采用的滤色片,因粘度低而很难形成所需形状。但是,在本发明中,如在金属片的微细孔内适量地滴入滤色片材料,即可使其扩展为规定的形状,因此可以精确地且很容易地形成想要形成的图案和间距。
另外,显示基板,必需以高的精度在黑底的开口部重叠滤色片、荧光体及成膜材料,但在本发明中,只需在金属片的微细孔内依次形成即可,具有可以精确地且很容易地重叠形成的效果。
图2是将图1的A部放大后的详图,将金属片120a的微细孔122的断面放大后示出。在图2示出的例中,在靠透光性基板110一侧和相反侧的朝向背面基板1一侧的两表面侧,使微细孔122的角部为圆角(即在角部形成R)。因此,由于微细孔122的角部不是方形,在该角部不会使电场集中,因而不易引起放电。此外,如前所述,金属片120a的微细孔122的内面和金属片120a的朝向背面基板1的一侧,例如用喷砂法将绝缘性的黑色氧化膜除去,所以使该部分具有导电性。因此,荧光体111上带有的电荷或由荧光体111产生的二次电子将移动到金属片120a和金属敷层114,所以能够防止荧光体111的带电。
进一步,金属片120a的厚度比荧光体111的层厚要厚20μm以上,此外,微细孔122的内面因喷砂而形成细小的凹凸。因此,借助于细小的凹凸在微细孔122的内部也可以良好地形成金属敷层114,因而具有不易剥离并使密接性提高的效果。
图3是金属片的俯视图,在图3中,金属片120a具有按矩阵状(二维状)设置的多个微细孔122。而且,通过使涂敷在微细孔122内的荧光体发光并通过滤色片113,可以形成得到规定的良好色纯度的像素。图3(a)示出微细孔122为圆形的微细孔122a的情况。由于将荧光体涂敷在微细孔122的内部,像素形状和微细孔122的孔的形状一致。与布劳恩管的情况一样,像素形状、即微细孔122的形状并不限定为圆形。例如,也可以是象图3(b)那样的长圆形、图3(c)的四边形或象图3(d)那样的使角部为圆角(即在角部形成R)的四边形。此外,在图3中,符号124是对准标记,将在后文中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金属片120a在与设有黑底121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设置着多个凹部123。凹部123,从靠透光性基板110一侧看去,处在黑底121的区域内。因此,即使将间隔体30插入配置在凹部123内,也不用担心对从背面基板1到荧光体111的电子束的轨道造成影响。在本发明中,凹部123的深度,大致为金属片厚度的一半、即10~125μm。
图4和图5是示出金属片的另外一例的图。图4和图5所示的金属片,为配置间隔体30,在图3(a)示出的圆形微细孔(对应于像素)之间的黑底区域的对面设置着凹部。这里,为简化图示,假定画面由5行×3像素(1个像素由发出R光、G光、B光的3色像素构成)构成。但是,实际上,在整个金属片上当然应设置多个用于配置足以承受大气压的多个间隔体的凹部123。
在图4和图5中,为了能将间隔体30插入该凹部123,应使间隔体30易于安装。配置间隔体30的精度,由凹部123的形成精度决定,凹部与微细孔一样,通过蚀刻形成,因此,可以高精度地形成,并能以高的精度相对于背面基板1将间隔体30配置在规定的位置上。此外,在四角与微细孔122一样用蚀刻法刻出例如十字形的对准标记124。一般地说,间隔体30的安装,例如用显微加工设备自动进行的方法可以减低成本,在本例中将对准标记124用作定位标志,因此具有使间隔体30的自动配置易于进行的效果。此外,这里将对准标记124设在四角,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按斜交叉方式设置。当然,凹部123的形状,应与所插入的间隔体30的端部形状相似。
图4(a),示出为了沿纸面左右方向配置平板形的间隔体而设置的凹部的一例。为配置平板形的间隔体30而沿纸面左右方向设置了细长的四边形(长方形)的凹部123a。间隔体必需设置多个,以便能承受加在平面型显示装置上的大气压。因此,插入间隔体的凹部123a也要设置多个。当然,也可以沿纸面上下方向设置凹部。
在图4(b)中,将凹部123b设置成梯子形状,与该凹部123b对应的间隔体(图中未示出),具有在彼此相对的2个平行的平板之间成直角地组合了相互平行的多个平板的梯子形结构。因此,其支承力比图4(a)高。
在图5(a)中,沿纸面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2个方向设置了十字形的凹部123c。与该凹部123c对应的间隔体(图中未示出),使2个平板正交而组合成十字形。在图5(a)中,仅在图的一部分上设置了十字形的凹部123c,但实际上当然应在整个金属片上设置多个用于配置足以承受大气压的多个间隔体的凹部123c。
在图5(b)中,为了配置圆柱形的间隔体(图中未示出)而设置了圆形的凹部123d。当然,在图5(b)中,也可以不是圆柱形的间隔体(图中未示出),而是沿纸面左右方向长的长圆形的间隔体(图中未示出)或沿纸面上下方向长的长圆形的间隔体(图中未示出),在这种情况下,凹部也应为长圆形的形状。此外,间隔体也可以是四边柱或将角部形成圆角R的四边柱,这时凹部也应为四边形或具有圆角R的四边形的形状。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在薄的金属片上形成多个微细孔,在该微细孔内部涂敷滤色片、荧光体,并将该金属片的形成黑色氧化膜的一面用作提高对比度用的黑底。进一步,在另一个面上设置多个凹部,通过将间隔体插入配置于这些凹部,能易于以高精度安装间隔体,而不会使对比度降低。另外,由于可以很容易地设置滤色片,可以任意控制滤色片的透过光的频带或透过率,从而使射向观视侧的色光的色纯度提高因而能显示良好的画质。
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将采用Fe-Ni系列合金的极低碳素钢薄板并进行了黑化处理的金属片120a与透光性基板110固定连接时,在透光性基板110上涂敷了固定连接部件。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没有进行黑化处理的金属片120b上涂敷掺混黑色颜料而呈黑色的固定连接部件后与透光性基板110固定连接。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平面型显示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在图6中,在没有进行黑化处理的金属片120b上,设置了微细孔122。该微细孔122的壁面,没有方形部因而不会使电场集中,不会引起放电。此外,如前所述,金属片120b的微细孔122的内面和金属片120b的朝向背面基板1的一侧,没有进行黑化处理,所以荧光体111上带有的电荷或由荧光体111产生的二次电子将移动到金属片120b和金属敷层114。因此,使荧光体111不会带电。金属片120b通过固定连接层112b与透光性基板110固定连接。这时,也同时形成黑底121。
作为固定连接层112b的固定连接部件,例如采用在低熔点玻璃中掺合了黑色的染料或颜料的熔结玻璃。将其涂敷在透光性基板110上,以粘接金属片120b,并在450~470℃下进行热处理和烧结。除此之外,作为固定连接部件,还可以采用含有黑色颜料并以二氧化硅、陶瓷或氧化铝为主体的耐热性粘接剂。可以用这种粘接剂在120℃以上的温度下进行烧结从而进行上述固定连接处理。
可是,当粘接剂向微细孔侧挤出时,必须用喷砂法等将挤出的粘接剂除去。在这之后,依次形成滤色片113、荧光体111、金属敷层114。
按照上述方法,也可以不进行金属片的黑化处理。进一步,还可以将用喷砂法将微细孔122的内壁和形成金属敷层的另一个面的黑色氧化膜除去的工序省去。
另外,具有微细孔的金属片,由于薄且有空孔因而在操作处理时有可能因自重而折曲。因此,在金属片的状态下用上述耐热粘接剂与透光性基板固定连接,然后,再通过蚀刻按矩阵状形成微细孔等。在这种工序中,可以防止将金属片与透光性基板固定连接时因操作处理而造成的金属片的折曲。可是,在形成微细孔之后,必须通过蚀刻或喷砂将固定连接剂除去。
另外,想要使滤色片透过的色光,基本上与荧光体的颜色数相同,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对于对双方都是必要的颜色很少混杂的红(R)和绿(G)的荧光体,也可以采用具有如下结构的滤色片。即,将滤色片的透光特性设定为至少透过520nm和630nm波长的光,以使规定波长的红(R)和规定波长的绿(G)两者都能透过。按照这种结构,可以将各荧光体所含的不需要的颜色除去,因而能获得规定的色纯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同时涂敷用于红和绿的荧光体的滤色片,因此具有易于制造的效果。这里,对于剩下的蓝(B)的荧光体,根据需要设置滤色片即可,当要求一定的亮度时,也可以不设滤色片。
如上所述,滤色片,可以只设置红、绿共用的1种滤色片。进一步,也可以设置加上蓝色的滤色片后的2种滤色片。更进一步,还可以按红、绿、蓝每种颜色设置3种滤色片。在任何情况下,只要设定为使荧光体的规定发光色透过,就可以提高射向观视侧的色光的色纯度因而能显示良好的画质。
另外,在荧光体和透明基板之间设置了滤色片,但将染料或颜料掺合并涂敷在荧光体上也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此外,象上述实施例那样,掺合适当的染料或颜料并涂布以使从2种以上的荧光体发出的规定波长的色光都能透过,当然也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

Claims (17)

1.一种平面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面基板,在绝缘性基板上形成有发射电子的多个冷阴极元件;
显示基板,包含与该背面基板相对配置、且形成有由来自所述冷阴极元件的电子束激发而发光的荧光体的透光性基板;和
边框部件,
其中,由所述背面基板、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边框部件围出的空间,抽成真空状态;
所述显示基板,包括配置在所述透光性基板的面向所述背面基板的一侧的、按矩阵状形成有多个孔的具有导电性的片状部件,在该片状部件上形成的多个孔内设置所述荧光体,在该孔内的荧光体和所述透光性基板之间,设置滤色片。
2.一种平面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面基板,包括形成有发射电子的多个冷阴极元件的绝缘性基板;
显示基板,包含与该背面基板相对配置、且形成有由来自所述冷阴极元件的电子束激发而发光的荧光体的透光性基板;和
边框部件,
其中,由所述背面基板、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边框部件围出的空间,抽成真空状态;
所述显示基板,包括配置在所述透光性基板的面向所述背面基板的一侧的、按矩阵状形成有多个孔的具有导电性的片状部件,在该片状部件上形成的多个孔内设置所述荧光体,该孔内的荧光体,含有使该荧光体的规定发光色透过的染料或颜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基板,具有将所述片状部件固定连接在所述透光性基板上的固定连接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状部件,在由固定连接层将该片状部件固定连接在所述透光性基板上之后形成所述多个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面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连接层,是以低熔点的玻璃、二氧化硅、陶瓷或氧化铝为主要成分的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面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连接层是,所述玻璃为将透光性限定为规定值的玻璃。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面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状部件、所述透光性基板和所述固定连接层,热膨胀系数大致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状部件,具有20~250μm的大致均匀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状部件的组成,含有以Fe-Ni为主的合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片状部件上形成的多个孔的断面,大致具有圆角R。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状部件的靠所述透光性基板一侧的面,略呈黑色。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片状部件上形成的微细孔的壁面,具有导电性。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存在于在所述片状部件上形成的多个孔的内部的所述荧光体的断面,大致为U字形。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片状部件的朝向所述背面基板的一侧,配置施加用于使从所述冷阴极元件发射的电子加速的加速电压的金属敷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状部件,形成用于保持用来维持所述背面基板和所述显示基板之间的间隔的支承体的凹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滤色片,使1种以上的荧光体的规定发光色透过。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面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染料和颜料,使1种以上的荧光体的规定发光色透过。
CNA2005100906549A 2004-08-23 2005-08-18 平面型显示装置 Pending CN174123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41795 2004-08-23
JP2004241795A JP2006059728A (ja) 2004-08-23 2004-08-23 平面型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1237A true CN1741237A (zh) 2006-03-01

Family

ID=35908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0906549A Pending CN1741237A (zh) 2004-08-23 2005-08-18 平面型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038480A1 (zh)
JP (1) JP2006059728A (zh)
CN (1) CN174123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94302B2 (ja) * 2006-03-06 2012-03-14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ブラックマトリクス用金属シート部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フラットパネル型表示装置
JP5103286B2 (ja) * 2007-06-12 2012-12-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3026152A (ja) * 2011-07-25 2013-02-04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電子顕微鏡
WO2019187579A1 (ja) 2018-03-29 2019-10-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の製造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1675C (zh) * 1994-06-27 2006-08-23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束设备
JP3159250B2 (ja) * 1997-11-27 2001-04-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US5990614A (en) * 1998-02-27 1999-11-23 Candescent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Flat-panel display having temperature-difference accommodating spacer system
JP3073491B2 (ja) * 1998-06-24 2000-08-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線装置と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線装置で用いる部材の製造方法
JP2001288467A (ja) * 2000-04-06 2001-10-16 Toshiba Corp 酸化物複合体粒子とその製造方法、蛍光体とその製造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ーと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カラー表示装置
JP2004335346A (ja) * 2003-05-09 2004-11-25 Toshiba Corp 画像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038480A1 (en) 2006-02-23
JP2006059728A (ja) 2006-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55881A (zh) 电子发射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700400A (zh) 场发射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790604A (zh) 电子发射显示器
CN1324640C (zh) 平面型显示装置
CN1949434A (zh) 使用电子发射的发光器件和使用该器件的平板显示装置
CN1741237A (zh) 平面型显示装置
US7233103B2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KR100821047B1 (ko) 청색 형광체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패널
CN1929077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684576A (zh) 平面型图像显示装置
CN1295736C (zh) 图像显示装置
CN101047097A (zh) 场发射显示器和场发射型背光装置
CN100346444C (zh) 图像显示装置
JP2003308797A (ja) ゲート電極構造体および電極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CN1607870A (zh) 显示装置
CN1883028A (zh) 图像显示装置
US20070001604A1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630015A (zh) 电子发射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080088223A1 (en) Flat panel display and its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2007194134A (ja) 画像表示装置
CN1492470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20070049180A (ko) 화상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JP2003297267A (ja) 冷陰極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画像表示装置
US20060220522A1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JP2006100173A (ja)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