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9317C - 便于从由多层形成的三维物体除去残余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便于从由多层形成的三维物体除去残余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9317C
CN1189317C CNB001338951A CN00133895A CN1189317C CN 1189317 C CN1189317 C CN 1189317C CN B001338951 A CNB001338951 A CN B001338951A CN 00133895 A CN00133895 A CN 00133895A CN 1189317 C CN1189317 C CN 118931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due
zone
parts
selectivity
de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13389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04834A (zh
Inventor
约西·巴-艾雷兹
艾雅尔·巴-艾雷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RIDMENS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RIDMENS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RIDMENS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RIDMENSE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04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48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931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931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18Numerical control [NC], i.e. automatically operating machines, in particular machine tools, e.g. in a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execute positioning, movement or co-ordinated operations by means of programme data in numerical form
    • G05B19/4097Numerical control [NC], i.e. automatically operating machines, in particular machine tools, e.g. in a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execute positioning, movement or co-ordinated operations by means of programme data in numerical form characterised by using design data to control NC machines, e.g. CAD/CAM
    • G05B19/4099Surface or curve machining, making 3D objects, e.g. desktop manufact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0Removing layers, or parts of layers, mechanically or chem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1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106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 B29C64/112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using individual droplets, e.g. from jetting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1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141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solid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1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141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solid materials
    • B29C64/147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solid materials using sheet material, e.g. 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 [LOM] or laminating sheet material precut to local cross sections of the 3D obje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772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10T156/1052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cutting, punching, tearing or seve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10T156/1052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cutting, punching, tearing or severing
    • Y10T156/1061Spiral pee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10T156/1052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cutting, punching, tearing or severing
    • Y10T156/1062Prior to assemb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10T156/1052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cutting, punching, tearing or severing
    • Y10T156/1062Prior to assembly
    • Y10T156/1075Prior to assembly of plural laminae from single stock and assembling to each other or to additional lamin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10T156/1052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cutting, punching, tearing or severing
    • Y10T156/108Flash, trim or excess remov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Making Paper Articles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在这样一种系统中除去残余物区域的方法,在所述系统中,通过选择性连接多块柔性材料板来构建三维物体,每块板沿至少一条轮廓线切开,以便将每块板细分成与由所述物体相应轮廓限制的物体层形状相对应的至少一个物体形成区域、以及在所构建的物体中不需要的至少一个残余物区域,每个物体形成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连接到相邻层的物体形成区域上,所述方法包括:以这样一种方式产生至少部分的多个所述残余物区域对于相邻板的残余物区域的选择性连接,即由多块所述板的至少部分残余物区域形成非刚性互连的多个残余物部件,以便每个残余物部件的人工除去启动后一个残余物部件的除去;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残余物部件的尾部连接到另一个所述残余物部件的首部。

Description

便于从由多层形成的三维物体除去残余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多层板材构造三维物体,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于从这种物体的相邻部分除去残余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通过把每层切成物体薄片轮廓的板材层连接在一起构建三维结构。这种技术能在广泛的应用范围中使用,并且对于使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快速构建小数量的单独原型和模型具有特别的优点,或者便于使用CAM(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制造三维物体。这种技术的一个例子在授予DiMatteo的美国专利No.3,932,923中描述。在这种技术的大多数实施中,首先画出各层的轮廓,并且然后把轮廓层叠置且粘合在一起以形成三维物体。这往往由于在对准预先画出轮廓层时的配准问题导致低精度。
授予Berman的美国专利No.5,071,503提出了另外一种手段,其中通过选择性的涂敷粘合剂把每层粘合到部分构建的三维物体上,并且仅在此后形成要求形状的轮廓。在层粘合之后形成轮廓通过避免配准问题提高精度。PCT专利公开No.WO99/34976提出了一种采用一侧涂敷有粘合剂的聚合物材料板来形成这种类型的三维结构的技术,如通常用于层压用途等。通过涂敷防粘剂实现诸层的选择性粘着,以防止在位于要形成的物体轮廓之外的区域中的粘着。
尽管通过选择性粘结和切成板材形状非常有效地实现三维物体的构造,但物体周围多余残余物的除去可能是有问题的。如果残余物彼此粘结,会形成较大的块,这些块依据物体的形状非常难以或不可能除去。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基于这种技术的工业装置一般进行选择性粘结,从而诸层仅仅附着在物体的轮廓内。结果,物体一般由非常多个残余材料的隔离板围绕和/或填充,这些板必须人工除去。这可能是非常费力和耗时的工作。
另一种手段由授予Feygin等的美国专利No.5,637,175提出,其中残余物区域连接到相邻板上,但以剖面线形式切开以减弱他们。就是说,导致连接到物体上但强度较弱的矩阵结构,从而它能由机械装置除去。这明显添加了另外的非无效生产步骤。
因此有对一种用于便于从由多层板材的连接形成的三维物体的相邻部分除去残余物的方法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便于从由多层板材的连接形成的三维物体的相邻部分除去残余物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便于在这样一种系统中除去残余物区域的方法,在所述系统中,通过选择性连接多块柔性材料板来构建三维物体,每块板沿至少一条轮廓线切开,以便将每块板细分成与由所述物体相应轮廓限制的物体层形状相对应的至少一个物体形成区域、以及在所构建的物体中不需要的至少一个残余物区域,每个物体形成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连接到相邻层的物体形成区域上,
所述方法包括:
以这样一种方式产生至少部分的多个所述残余物区域对于相邻板的残余物区域的选择性连接,即由多块所述板的至少部分残余物区域形成非刚性互连的多个残余物部件,以便每个残余物部件的人工除去启动后一个残余物部件的除去;
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残余物部件的尾部连接到另一个所述残余物部件的首部。
根据本发明另外一个特征,至少一些板的多个残余物区域沿至少一条分离线选择性地切开。
根据本发明另外一个特征,分离线和选择性连接这样配置,从而残余物部件围绕着残余物块,以致于在残余物部件除去之后,残余物块容易除去。
根据本发明另外一个特征,至少第一组残余物部件的每一个呈现基本上平行于板延伸的一般扁平形式。
根据本发明另外一个特征,选择性连接这样配置,从而第一组残余物部件的每一个由在其面积的主要部分上彼此连接的多个残余物区域形成。
根据本发明另外一个特征,选择性连接这样配置,从而第一组残余物部件按一般Z折叠排列互连。
根据本发明另外一个特征,选择性连接这样配置,从而第一组残余物部件的相邻部件在不大于其重叠面积三分之一上互连。
根据本发明另外一个特征,至少一些板的多个残余物区域沿至少一条分离线选择性地切开,并且第一组残余物部件的一个具有平行于板所测量的最大尺寸L,残余物部件由分离线细分成至少一个带条,该带条具有不大于最大尺寸L三分之一的最大横向尺寸W。
根据本发明另外一个特征,带条按照一般的螺旋图案。根据本发明另外一个特征,带条按照往复扫描图案。
根据本发明另外一个特征,至少一些板的多个残余物区域沿至少一条分离线选择性地切开,并且其中至少第二组残余物部件的每一个呈现基本上垂直于板延伸的一般扁平形式。
根据本发明另外一个特征,其中至少部分残余物区域在物体侧的开口内,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沿至少一条分离线选择性地切开至少一些板的多个残余物区域,其中分离线和选择性连接以这样一种方式配置,以便由与侧开口相邻的多块板的至少部分残余物区域形成连接到位于侧开口内的多个残余物部分上的手柄,该手柄通过除去与侧开口相邻的残余物区域的其他部分而暴露,以便容易接近便于从侧开口内除去残余物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便于在这样一种系统中除去残余物区域的方法,在所述系统中,通过选择性连接多块柔性材料板来构建三维物体,每块板沿至少一条轮廓线切开,以便将每块板细分成与由所述物体相应轮廓限制的物体层形状相对应的至少一个物体形成区域、以及在所构建的物体中不需要的至少一个残余物区域,每个物体形成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连接到相邻层的物体形成区域上,
所述方法包括:
(a)沿至少一条分离线选择性地切开至少一些所述板的多个残余物区域;和
(b)产生多个残余物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对于相邻板的残余物区域的选择性连接,
所述分离线和所述选择性连接以这样一种方式配置,即由多块所述板的至少部分残余物区域形成非刚性互连的多个残余物部件,以便每个残余物部件的人工除去启动后一个残余物部件的除去。
根据本发明另外一个特征,分离线和选择性连接这样配置,从而残余物部件围绕着残余物块,以致于在残余物部件除去之后,残余物块容易除去。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便于在这样的系统中从物体的侧开口除去残余物区域的方法,在所述系统中,通过选择性连接多块柔性材料板来构建三维物体,每块板沿至少一条轮廓线切开,以便将每块板细分成与由所述物体相应轮廓限制的物体层形状相对应的至少一个物体形成区域、以及在所构建的物体中不需要的至少一个残余物区域,每个物体形成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连接到相邻层的物体形成区域上,
所述方法包括:
(a)沿至少一条分离线选择性地切开至少一些所述板的多个残余物区域;和
(b)产生多个残余物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对于相邻板的残余物区域的选择性连接,
所述分离线和所述选择性连接以这样一种方式配置,即由与所述侧开口相邻的多块所述板的至少部分残余物区域形成连接到位于所述侧开口内的多个残余物部分上的手柄,所述手柄通过除去与所述侧开口相邻的残余物区域的其他部分而暴露,以便容易地从所述侧开口内除去残余物部分。
附图说明
这里参照附图仅通过例子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是示意等距图,表明从包含根据本发明方法的第一方面形成的三维物体和残余物部件的块除去残余物材料;
图2是示意等距图,表明从包含根据本发明方法的第二方面形成的三维物体和残余物部件的块除去残余物材料;
图3A和3B是示意等距图,表明分别在除去残余物部件之前和期间包含根据本发明方法的第三方面形成的三维物体和残余物部件的块;
图4A和4B是示意等距图,表明分别在除去残余物部件之前和期间包含根据本发明方法的第四方面形成的三维物体和残余物部件的块;
图5是三维物体的示意等距图,表明使用本发明的方法通过较小开口从内部体积除去残余物;
图6是示意等距图,表明从包含根据本发明方法的第五方面形成的三维物体和残余物部件的块除去残余物材料;
图7是示意等距图,表明从包含根据本发明方法的第六方面形成的三维物体和残余物部件的块除去残余物材料;
图8A和8B是示意等距图,表明分别在除去残余物部件之前和期间包含根据本发明方法的第七方面形成的三维物体和残余物部件的块;
图9A和9B是示意等距图,表明分别在除去残余物部件之前和期间包含根据本发明方法的第八方面形成的三维物体和残余物部件的块;
图9C是通过图9B的块得到的水平片的示意等距图;
图10是等距图,表明从包含根据本发明方法的第九方面形成的三维物体和残余物部件的块除去残余物材料;
图11是等距图,表明从包含根据本发明方法的第十方面形成的三维物体和残余物部件的块除去残余物材料;
图12是等距图,表明从包含根据本发明方法的第十一方面形成的三维物体和残余物部件的块除去残余物材料;
图13A和13B是示意等距图,表明分别在除去残余物部件之前和期间包含根据本发明方法的第十二方面形成的三维物体和残余物部件的块;
图14是示意等距图,表明用于限定在两层板材之间的低粘结区域的设备和方法;
图15是通过两块相邻板得到的示意剖视图,表明根据图14的讲述产生低粘结的一种机构;
图16是用于选择性地把流体防粘剂涂敷到板材表面上的装置和方法的示意等距表示;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讲述构建和操作的、具有柔性部分的三维物体的示意等距图;
图18是用于构建图17的物体的板的平面图,表示根据本发明提供柔性部分的增强柔性的防粘剂的第一种分布;及
图19是用于构建图17的物体的板的平面图,表示根据本发明提供柔性部分的增强柔性的防粘剂的第二种分布。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便于从由多层板材的连接形成的三维物体的相邻部分除去残余物的方法。
参照附图和伴随的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原理和操作。
现在参照附图,图1-13表示包括至少部分由残余材料围绕的三维物体的多种结构,表明本发明的多个方面。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通过多块柔性材料板12的选择性连接构建三维物体10的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每块板12沿至少一条轮廓线14切开,以便把板细分成与由物体相应轮廓限制的物体层形状相对应的至少一个物体形成区域A、和在构建的物体中不需要的至少一个残余物区域B。至少部分每个物体形成区域A连接到相邻层的物体形成区域A上。用于实现这种选择性连接的技术,包括胶的选择和用于把粘结局部化到希望区域,对于本发明的残余物除去方面一般不是关键的。
一般地说,本发明的方法在这样一种系统中通过产生多个残余物区域B对相邻板12的残余物区域B的至少部分选择性连接,便于残余物区域B的除去。选择性连接以这样一种方式配置,以便由多块板的至少部分残余物区域形成非刚性互连的多个残余物部件16,从而残余物部件每一个的人工除去启动残余物部件以后一个的除去。
显而易见,本发明的方法提供了一种对与残余物有关的上述问题的特别简单和有效的解决方案。由于残余物部件16在其面积的大部分上分离,所以他们易于从周围物体除去。同时,残余物部件的互连便于其快速和高效地顺序除去,一个接一个地拉出,更象链的连续链环、或连续的长带条或绳索。本发明的这种和其他特征从如下详细描述将变得更明白。
在更详细地论述本发明的特征之前,有用的是限定这里在描述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定技术。首先,参照平行于或垂直于板12的平面和方向。尽管懂得任何材料板具有有限厚度并因此不真正地定义一个平面,但显然厚度小于其长度或宽度至少两个数量级的一块板,当平放时,为了实际目的认为定义一个平面。如果要求更高的精度,则把讨论的平面定义为与板的面向上表面一致的平面。
为了描述方便,假定物体10由水平布置的板16形成,及垂直于板的方向因此是竖直的。然而,显然本发明决不取决于实施它的方位。
现在详细考虑本发明的特征,在最简单的实施中,通过在连续重叠残余物区域之间产生连接的一个或多个随机定位点,能得到本发明的方法的先进性能的一些。然而,在最佳实施中,对于给定物体结构以一种便于连续残余物部件除去的方式选择连接的一个或多个选择图案。
通过第一例,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一最佳方面,根据该方面残余物部件16呈现基本平行于板延伸和以一般Z折叠布置互连的一般扁平形式。在该上下文中的术语Z折叠用于指任何配置,其中在连续部件之间的连接区域在从彼此除去的两个不同区域之间交替,从而第一区域用作第一部件的尾部和第二部件的首部,而第二区域用作第二部件的尾部和第三部件的首部。在以交替端部连接的近似矩形部件的情况下,这产生一种给出在其本身上交替折叠的外观的结构,因此命名为“Z折叠”。然而,应该理解,本发明的Z折叠一般不是对称的,在连续部件之间形状和尺寸经常变化,这取决于构建的物体的形状。而且,连接区域不必在任何给定尺寸的部件的末端边缘处。
在这里表示的特定例子中,部件在残余物部件长度的交替端处连接。连接面积的大小由板材的强度和重量及使用的结合技术确定。连接面积最好小于重叠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便在残余物部件之间提供连接的要求柔性。典型地,需要连接不大于几个百分比的重叠面积。
如何产生连接的要求形式的细节显然是使用技术的函数。然而,一般地说,他们类似于用于产生在物体轮廓内的选择性连接的技术。因而,在使用粘合剂选择性涂敷的场合,粘合剂也将涂敷在用作残余物元素表面的相邻板的相对端处。在一个最佳例子中,使用在上述PCT专利公开No.WO99/34976中描述的基于防粘剂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把防粘剂涂敷到其中不希望粘结的残余物部件的所有区域上。
应该认识到,残余物部件16不必是单块的板12。事实上,一般希望这样配置残余物区域的选择性连接,从而每个残余物部件16由在其面积大部分上彼此连接的多个残余物区域形成。这样,同时除去多层,使除去过程效率更高。多层的连接在基于最佳防粘剂的实施的上下文中由于涂敷防粘剂所花时间和需要防粘剂量的节省也特别有利。连接在一起形成每个残余物部件的层的数量根据在残余物除去期间需要的层厚度和柔性程度选择(如在下面进一步讨论的那样)。在大多数情况下,每个残余物部件16可以由连接在一起的2-5层便利地形成。
现在考虑图2,这表示图1的Z折叠配置的一种变化,其中在残余物部件之间的连接与部件角部相邻地选择性地产生。这种弯角连接往往在每个残余物部件由以前除去的部件拉动时,把另外的宽度方向倾斜给予每个残余物部件。这在其中Z折叠残余物要从三维物体周围材料内除去的情况下特别有用。
尽管至此描述的Z折叠在多数情况下能有效地实现而不用板12的另外切开,但本发明也提供一系列方法,其中诸层选择性连接用于促进与沿至少一条分离线18的残余物区域的至少一些的选择性切开结合在一起。这样的方法的第一组例子表示在图3-5中。
首先考虑图3A和3B,这里表示一组板12,其中水平残余物部件16每个沿分离线细分成一个按照一般螺旋图案的细长带条20。在该上下文中,术语“螺旋”用于指一般从残余物区域的外周缘前进到终止内部点或反之亦然的任何形式。然而,显然螺旋不必或甚至是典型圆的或对称的。而且,在多种情况下,可能最好采用定义可变宽度带条20的螺旋形式。例如,在螺旋外侧与物体的壁以这样一种方式相邻从而提供对残余物除去的增大阻力的场合,采用更容易除去的窄带条可能是便利的。另一方面,在中心部分中,通过使用较宽的带条宽度可以提高效率。
在广义上,如上所述,这种配置也看作Z折叠:在连续残余物部件之间的连接在两个区域即螺旋的外和内末端之间交替。
图4A和4B表示其中带条20按照往复扫描图案的另外一种形式。短语“往复扫描图案”这里用于指这样一种图案,其中一个区域由向后和向前在第一方向上跨过区域的带条以这样一种方式覆盖着,从而在垂直方向跨越前进。换句话说,带条按照与光栅型扫描运动类似的路径。这里,同样显然图案的形状可以是非矩形的、非对称的,并且可以采用变宽度带条,所有如给定用途的专门考虑所规定的那样。
重要的是注意,图3和4的配置为对于常规技术提出几乎不可克服的问题的各种情况提供有效方案。特别是,图3和4的解决方案允许为了便于除去把大量基本不受限制尺寸的残余物制备成任意宽度的长连续带条或绳索。这允许物体的内部体积经一个较小的开口除去。
通过一个具体例子,图5表示从其除去内部大量残余物的瓶形物体10。在所示的情况下,带条20的最大宽度W最好不大于水平残余物部件的最大横向尺寸L的约三分之一。宽度可以便利地小于L的十分之一,如果需要这样的话。这里同样,通过把多块板12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残余物部件16并因此也形成增大厚度的带条20可以选择性地提高效率。能使用的残余物部件16的最大厚度取决于适用开口的尺寸、以及要求的柔性度,以允许带条经开口方便地抽出。
现在考虑图6,这里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根据该方面分离线18和选择性连接这样配置,从而残余物部件16围绕一个残余物块22,以致于在除去残余物部件16之后,容易除去残余物块22。这种配置通过减小必须作为细长带条抽出的体积,再次减小在除去残余物时涉及的工作量。另外,在使用基于防粘剂的系统的最佳实施的情况下,这种配置由于涂敷防粘剂所花时间和需要防粘剂量的节省提供另外的优点。显然残余物块本身可以细分成两个或多个相邻或隔开的块。
在这里所示的例子中,残余物部件16互连成围绕单个矩形块的一般螺线图案的环。在该上下文中的术语“螺线”用于指以重叠关系循环重复封闭形式的任何形式,而不隐含任何圆形或对称性。
应该注意,至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各方面不是相互不相容的。相反,在多种情况下,对于给定三维物体多种不同配置最好相结合,以优化残余物除去过程。例如,对于用于初始数量层的大的基本整体板,简单Z折叠可能是最佳的。然后,当到达一个或多个内腔时,图案可以切换到螺旋或往复带条。
在多种情况下,显然非连续残余物区域的数量在连续层之间变化。在数量减小的场合,残余物部件的一个链一般到末端。另一方面,当非连续残余物区域的数量增大时,分离线和选择性连接最好这样配置,从而残余物部件给定一个的人工除去启动以后两个或多个残余物部件的除去。这样一种配置的一个例子表示在图7中。
现在考虑图7,这里表示第一残余物部件16,第一残余物部件16连接成在其本身之后抽取两个分离序列的残余物部件16a和16b。在这里表示的特定例子中,分离序列具有参照图6描述的类型,尽管同样能使用上述的任何其他配置。
简短地考虑图8A和8B,可以注意,残余物除去配置选择的优化有时变得计算繁重。在这种情况下,能通过把块细分成其每一个独立地相对于本发明方法的多条,来简化计算。结果一般是变长度的多种狭窄Z折叠结构。
至此讨论的本发明方法的各种情况都基于由水平放置的即在板本身平面内的一块板或多块板组成的残余物部件16。应该注意,这些技术当用于提供从物体的顶部和底部容易的残余物除去时,足以允许从宽范围的不同形状物体上除去残余物。对其仅这些技术一般不足的主要类型结构,是带有侧开口的物体,即在残余物区域竖直地插入在物体层形成部分之间的场合。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性连接和分离线切开的结合可以用于构建位于整个非水平角度范围的残余物部件,或者这些部件随着他们前进逐渐改变角度,这取决于每种用途的具体需要。通过例子,借助于参照图9-12现在将提出使用竖直延伸的残余物部件16用于侧开口的多种解决方案。
现在考虑图9-12,这些结构在概念上类似于图1-8的结构,但用基本上垂直于板延伸的残余物部件代替早先图的水平残余物部件。因而,在图9A-9C的例子中,一个侧开口内腔包含多个残余物区域16,每个区域沿分离线18按水平之字形图案切开并且竖直连接到相邻层上。在图9B和9C中所清楚看到的结果是一种侧开口Z折叠结构,其中每个残余物部件16是由来自较大数量的相邻层的每一个的叠置带条形成的竖直壁,这些相邻层一个粘着在另一个的顶部上。
图10表示一种类似的配置,其中仅相邻残余物部件的角部进行连接,类似于图2。在这种情况下,分离线18把中间层的多个完全分段成分离带条,而最上和最下层具有U形带条以定义在相邻部件16之间的弯角互连。
图11和12表示其中把竖直残余物部件分别按往复扫描和螺旋配置细分成带条的实施。竖直细分通过在多个连续层的每一个中切开的叠置分离线18实现。水平细分通过沿一个带条的要求部分选择性地防止在相邻层之间的连接实现。在除残余物部件16的方位之外的所有方面,这些实施完全与上述实施类似。
特别涉及侧开口的本发明的最佳实施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手柄结构24,以便于除去第一竖直残余物部件。特别是,再参照图9A,显然分离线18和层的选择性连接已经以这样一种方式配置,从而形成连接到位于侧开口内的残余物部分上的一个手柄24。这里表示的手柄24已经通过除去与侧开口相邻的残余物区域的其他部分暴露。结果,手柄24容易接近,以便于从侧开口内除去残余物部分。
简短地参照图13A和13B,将注意到,对于其中侧开口是适当的浅和/或楔形的一些用途,仅手柄24的提供就可能足以便于从开口内除去残余物区域,而不用图9-12的较复杂残余物部件配置。
上面描述的是,本发明的原理不限于用于实现板12的选择性连接的任何具体技术。尽管如此,也认为如在上述PCT专利公开No.WO99/34976中描述的基于防粘剂技术的使用提供优于其他已知技术的多个优点。为此,现在将提出这种实施特有的本发明的多个另外特征。应该注意,这些特征不必限于在上述用于便于残余物除去的方法的上下文中的使用。
首先考虑图14和15,这些图涉及一种简单和成本有效的技术,借助于这种技术通过板材本身的机械磨损可以产生防粘剂性能。因而,图14示意表示一种磨损工具50,该磨损工具50在板12的表面上方引导以便选择性地磨削区域51中的表面。该过程具有产生粉末化材料和磨毛板表面的组合效果。依据板材和使用的粘合剂的性能,要求的防粘剂性能可以通过两种机理的一种或组合出现。首先,来自磨削动作的粉末化材料的存在有效地防止在板之间的有效粘结。另外,或另一方面,在使用高粘度粘合剂的场合,磨毛板材的表面结构为粘合剂提供大大减小的接触表面面积,由此大大地减小产生的粘结。这后一种效果示意表明在图15中。
现在考虑图16,这里表示一种用于液体防粘剂的另外的、高速涂敷技术。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最好基于喷墨打印头技术的宽打印头54,用于按要求图案56把防粘剂输送到板表面上。在该上下文中,重要的是要认识到,防粘剂的使用提供优于基于粘合剂的选择性涂敷的深远优点。特别是,喷墨结构基于液滴通过微小孔径的受控喷射。这样的结构不能用于稠的粘合剂成分。只有通过转换到选择性用于局部防止粘结的防粘剂的使用,才有可能采用喷墨型液体涂敷器的高效和成熟技术。
最后考虑图17-19,要注意,由诸层构建三维物体的常规手段是试图在相邻层的物体轮廓的整个重叠面积上实现完全粘结。与这种手段相反,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技术和相应的结构,以便通过把连接图案和非连接区域限定在物体的轮廓内实现最终物体的受控柔性。
因而,通过例子,在本发明的最佳基于防粘剂的实施的上下文中表明本发明的这个方面。这里,防粘剂可以选择性地涂敷在三维物体的轮廓内以提供某些特定机械性能。具体地说,图17表示打算具有柔性部分52的物体10。图18和19表明可以用于选择性地增大部分52的柔性的防粘剂的两种可能分布。
具体地说,在图18中,部分52的面积除点阵列之外已经在其整个面积上涂敷防粘剂。结果,当连接物体的相邻层时,与在其整个面积上连接类似数量的层相比,部分52呈现增大的柔性。图19表示一种其中已经涂敷防粘剂线的类似概念。后一种配置提供较大的方向柔性,往往便于悬臂梁弯曲,同时提供比图18的配置较大的抗扭力。
显然,本发明的该方面通过在物体轮廓内按要求图案实现选择性连接,同样可以在基于胶的选择性涂敷或活化的系统中实施。
要理解,以上描述仅打算用作例子,并且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多种其他实施例是可能的。

Claims (20)

1、一种便于在这样一种系统中除去残余物区域的方法,在所述系统中,通过选择性连接多块柔性材料板来构建三维物体,每块板沿至少一条轮廓线切开,以便将每块板细分成与由所述物体相应轮廓限制的物体层形状相对应的至少一个物体形成区域、以及在所构建的物体中不需要的至少一个残余物区域,每个物体形成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连接到相邻层的物体形成区域上,
所述方法包括:
以这样一种方式产生至少部分的多个所述残余物区域对于相邻板的残余物区域的选择性连接,即由多块所述板的至少部分残余物区域形成非刚性互连的多个残余物部件,以便每个残余物部件的人工除去启动后一个残余物部件的除去;
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残余物部件的尾部连接到另一个所述残余物部件的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沿至少一条分离线选择性地切开至少一些所述板的多个残余物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离线和所述选择性连接被这样配置,即所述残余物部件围绕着残余物块,以便在所述残余物部件除去之后,所述残余物块容易除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第一组所述残余物部件的每一个呈现基本上平行于所述板延伸的一般扁平形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选择性连接被这样配置,即所述第一组残余物部件的每一个由在其区域的主要部分上彼此连接的多个残余物区域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选择性连接被这样配置,即所述第一组残余物部件按一般Z形折叠排列互连。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选择性连接被这样配置,即所述第一组残余物部件的相邻部件在不大于其重叠面积三分之一的面积上互连。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沿至少一条分离线选择性地切开至少一些所述板的多个残余物区域,并且所述第一组残余物部件的其中一个具有所测量的平行于所述板的最大尺寸L,所述残余物部件由所述分离线细分成至少一个带条,所述带条具有不大于所述最大尺寸L三分之一的最大横向尺寸W。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带条遵循一般的螺旋图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带条遵循往复扫描图案。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沿至少一条分离线选择性地切开至少一些所述板的多个残余物区域,并且至少第二组所述残余物部件中的每一个呈现基本上垂直于所述板延伸的一般扁平形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选择性连接被这样配置,即所述第二组残余物部件的相邻部件按一般Z形折叠排列互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选择性连接被这样配置,即所述第二组残余物部件的相邻部件在不大于其重叠面积三分之一的面积上互连。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组残余物部件中的一个具有所测量的平行于所述残余部件的最大尺寸L,所述残余物部件细分成至少一个带条,所述带条具有不大于所述最大尺寸L三分之一的最大横向尺寸W。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带条遵循一般的螺旋图案。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带条遵循矩形扫描图案。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部分的所述残余物区域在所述物体的侧开口内,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沿至少一条分离线选择性地切开至少一些所述板的多个残余物区域,其中所述分离线和所述选择性连接以这样一种方式配置,即由与所述侧开口相邻的多块所述板的至少部分残余物区域形成连接到位于所述侧开口内的多个所述残余物部分上的手柄,所述手柄通过除去与所述侧开口相邻的残余物区域的其他部分而暴露,以便容易地从所述侧开口内除去残余物部分。
18、一种便于在这样一种系统中除去残余物区域的方法,在所述系统中,通过选择性连接多块柔性材料板来构建三维物体,每块板沿至少一条轮廓线切开,以便将每块板细分成与由所述物体相应轮廓限制的物体层形状相对应的至少一个物体形成区域、以及在所构建的物体中不需要的至少一个残余物区域,每个物体形成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连接到相邻层的物体形成区域上,
所述方法包括:
(a)沿至少一条分离线选择性地切开至少一些所述板的多个残余物区域;和
(b)产生多个残余物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对于相邻板的残余物区域的选择性连接,
所述分离线和所述选择性连接以这样一种方式配置,即由多块所述板的至少部分残余物区域形成非刚性互连的多个残余物部件,以便每个残余物部件的人工除去启动后一个残余物部件的除去。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离线和所述选择性连接被这样配置,即所述残余物部件围绕着残余物块,以便在所述残余物部件除去之后,所述残余物块容易地除去。
20、一种便于在这样的系统中从物体的侧开口除去残余物区域的方法,在所述系统中,通过选择性连接多块柔性材料板来构建三维物体,每块板沿至少一条轮廓线切开,以便将每块板细分成与由所述物体相应轮廓限制的物体层形状相对应的至少一个物体形成区域、以及在所构建的物体中不需要的至少一个残余物区域,每个物体形成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连接到相邻层的物体形成区域上,
所述方法包括:
(a)沿至少一条分离线选择性地切开至少一些所述板的多个残余物区域;和
(b)产生多个残余物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对于相邻板的残余物区域的选择性连接,
所述分离线和所述选择性连接以这样一种方式配置,即由与所述侧开口相邻的多块所述板的至少部分残余物区域形成连接到位于所述侧开口内的多个残余物部分上的手柄,所述手柄通过除去与所述侧开口相邻的残余物区域的其他部分而暴露,以便容易地从所述侧开口内除去残余物部分。
CNB001338951A 1999-11-09 2000-11-09 便于从由多层形成的三维物体除去残余物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931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427399P 1999-11-09 1999-11-09
US60/164,273 1999-11-09
US09/588,383 US6602377B1 (en) 1999-11-09 2000-06-07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the removal of residues from a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formed from multiple layers
US09/588,383 2000-06-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04834A CN1304834A (zh) 2001-07-25
CN1189317C true CN1189317C (zh) 2005-02-16

Family

ID=26860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3389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9317C (zh) 1999-11-09 2000-11-09 便于从由多层形成的三维物体除去残余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2) US6602377B1 (zh)
EP (1) EP1099535B1 (zh)
JP (1) JP2001212921A (zh)
KR (1) KR20010070192A (zh)
CN (1) CN1189317C (zh)
AT (1) ATE260751T1 (zh)
AU (1) AU779059B2 (zh)
CA (1) CA2325219C (zh)
DE (1) DE60008668T2 (zh)
RU (1) RU2187432C2 (zh)
TW (1) TW5379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02377B1 (en) * 1999-11-09 2003-08-05 Solidimension Lt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the removal of residues from a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formed from multiple layers
US8639525B2 (en) * 2009-10-16 2014-01-28 Codonics, Inc. Drug labeling
TWI455065B (zh) * 2012-06-19 2014-10-01 Univ Nat Taiwan Ocean 描繪人類視覺感知邊緣的方法
GB2511316B (en) * 2013-02-27 2015-06-24 Mcor Technologies Ltd Tack and bond adhesive system and method for layered object manufacture
CN106470583B (zh) * 2014-06-19 2021-05-14 易希提卫生与保健公司 带有至另一堆叠的连接器的z折叠幅的堆叠
SI3294529T1 (sl) * 2015-05-11 2019-11-29 DP Polar GmbH Naprava in postopek za nanašanje tekočega materiala na podlago, ki se lahko vrti okoli osi vrtenja
CN107139538B (zh) * 2017-05-08 2019-12-27 陈连娣 用于无骨花灯的纸质灯片延寿工艺
US11548069B2 (en) 2019-05-20 2023-01-10 Wisconsin Alumni Research Foundation Three-dimensional printer laminating fusible sheets
DE102019007972A1 (de) * 2019-11-17 2021-05-20 DP Polar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dreidimensionalen Formgegenstand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32923A (en) 1974-10-21 1976-01-20 Dynell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Method of generating and constructing three-dimensional bodies
US4699679A (en) * 1985-07-18 1987-10-13 American Hospital Supply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edical electrode pads
US5876550A (en) * 1988-10-05 1999-03-02 Helisys, Inc. 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5637175A (en) 1988-10-05 1997-06-10 Helisys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forming an integral object from laminations
IL88626A0 (en) * 1988-12-07 1989-07-31 N C T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KR0181652B1 (ko) * 1993-12-29 1999-05-15 오오다께 겐지 시트적층 조형법 및 시트적층 조형장치
US5520308A (en) * 1994-11-21 1996-05-28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Sequential dispensing of tissues and dispenser therefor
IL122857A (en) * 1998-01-05 2001-03-19 3 D P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US6286712B1 (en) * 1999-09-24 2001-09-11 Paper Converting Machine Co Stack formed from connected groups of interfolded sheets
US6602377B1 (en) * 1999-11-09 2003-08-05 Solidimension Lt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the removal of residues from a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formed from multiple lay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045661A1 (en) 2004-03-11
AU779059B2 (en) 2005-01-06
TW537968B (en) 2003-06-21
ATE260751T1 (de) 2004-03-15
DE60008668T2 (de) 2005-02-10
CA2325219A1 (en) 2001-05-09
US7045033B2 (en) 2006-05-16
CA2325219C (en) 2004-03-30
EP1099535A1 (en) 2001-05-16
RU2187432C2 (ru) 2002-08-20
DE60008668D1 (de) 2004-04-08
EP1099535B1 (en) 2004-03-03
JP2001212921A (ja) 2001-08-07
KR20010070192A (ko) 2001-07-25
AU6957700A (en) 2001-05-10
CN1304834A (zh) 2001-07-25
US6602377B1 (en) 2003-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9317C (zh) 便于从由多层形成的三维物体除去残余物的方法
TWI719008B (zh) 製造物件的方法
CN1232388C (zh) 金刚石工具
CN1236273C (zh) 接触体及其制造方法和装置
CN1123011A (zh) 产生三维物体的方法和设备
CN102060183B (zh) 混凝土砌块后段生产流程的自动化生产工艺
EP1520686A3 (en) Fabr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EP1625932A3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rubber member for tire
CN105690764A (zh) 实现并行打印的喷头装置及3d打印方法
US10906248B2 (e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improved core structure
EP2337062A3 (en) Method for making semiconductor structures with structural homogeneity
EP1267195A3 (en) Large area micro-structure template for creation of closely packed arrays
CN1291768A (zh) 滑块的制造方法及装置
CN1703560A (zh) 复合梁
CN1541421A (zh) 发射辐射的芯片和发射辐射的元件
CN206415603U (zh) 一种多材料激光选区熔化成型装置
CN1430577A (zh) 改进的热致弯曲致动器
JP2018118501A (ja) 立体造形物を造形する装置、立体造形物を造形する方法、立体造形物
CN109145279A (zh) 一种基于重心居中的二维轮廓排样方法
CN105666870A (zh) 实现面打印的3d打印机喷头装置及其打印方法
WO2005014243A3 (en) Diamond tool
KR101666181B1 (ko) 레이어 컷팅이 가능한 건축용 3차원 프린터의 노즐
CN104772646A (zh) 自动排屑系统
CN214443086U (zh) 一种多层并行3d打印装置
CN213383012U (zh) 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的打印件收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