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6000A - 粉末涂料 - Google Patents

粉末涂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6000A
CN1186000A CN97119897A CN97119897A CN1186000A CN 1186000 A CN1186000 A CN 1186000A CN 97119897 A CN97119897 A CN 97119897A CN 97119897 A CN97119897 A CN 97119897A CN 1186000 A CN1186000 A CN 11860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der coating
resin
powder
weight part
gai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198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藤幸哉
田久和
青木克敏
东城武彦
稻垣泰规
丸田将幸
田中新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860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60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03Powdery paints
    • C09D5/032Powdery paints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al effect of the produced film, e.g. wrinkle, pearlescence, matt finis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525/00Synthetic resins or natural rubbers -- part of the class 520 series
    • Y10S525/934Powdered coating composi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Abstract

可用于下述涂覆方法中的粉末涂料结合方法,所述涂覆方法包括混合两种或多种颜色不同的粉末涂料,其中每种粉末涂料互相熔合并且被热固化,由此得到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一种粉末涂料组合物,包含两种或多种颜色不同的粉末涂料,其中每种粉末涂料互相熔合并且被热固化,由此得到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一种涂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向底材上涂覆两种或多种颜色不同的粉末涂料;(b)通过加热使步骤(a)中涂覆的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的每种互相熔合;以及(c)固化步骤(b)中得到的熔融产物,以得到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

Description

粉末涂料
本发明涉及两种或多种颜色不同的粉末涂料的结合方法;包含两种或多种颜色不同的粉末涂料的粉末涂料组合物;使用了两种或多种颜色不同的粉末涂料的涂覆方法;通过向底材上涂覆根据上述粉末涂料结合方法结合的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而制成的涂膜或经涂覆的底材;以及根据上述涂覆方法制成的涂膜或经涂覆的底材。
通常,粉末涂料是这样制备的:将许多彩色颜料加入到树脂、固化剂、添加剂中,混合上述成分,熔融捏合该混合物,随后冷却,粉碎,并分级。因此,这些粉末涂料中,必须为每种所需颜色制备出一种粉末涂料,因而需要极大数量的粉末涂料成品。
反之,为了简化调色方法,已经推荐了一种通过形成几种彩色粉末的复合物而制成的粉末涂料。
然而,当在使用时均匀混合颜色不同的粉末涂料时,在采用粒径超过20μm的混合粉末涂料的情况下,每种颜色粉末涂料的颗粒一般可通过粗略检验分辨出来,因此不能使这种混合粉末涂料产生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
另一方面,如日本未审查专利4-504431中所公开的,推荐了一种形成具有所需色相的涂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混合两种或多种平均粒径为20μm或更小的彩色粉末。然而,因将粒径缩减至20μm或更小,产量会降低,而且当颗粒处于20μm或更小的级别时,很可能聚集,以致于使粉末涂料的自由流动性变差,因此导致了诸如操作性欠佳一类的问题。
而且,还推荐了通过加入成粒剂溶液使粉末涂料成粒来提高自由流动性的方法。然而,这种方法需要很多的生产步骤,导致了不希望出现的成本增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两种或多种颜色不同的粉末涂料的结合方法,由此得到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包含两种或多种颜色不同的粉末涂料的粉末涂料组合物,由此得到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使用了两种或多种颜色不同的粉末涂料的涂覆方法,由此得到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或经涂覆的底材,这种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或经涂覆的底材是通过向底材上涂覆根据上述粉末涂料结合方法结合的两种或多种颜色不同的粉末涂料而制成的。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或经涂覆的底材,这种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或经涂覆的底材是根据上述涂覆方法向底材上涂覆两种或多种颜色不同的粉末涂料而制成的。
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目的将通过以下的阐述变得明了。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适用于下述涂覆方法中的粉末涂料结合方法,所述涂覆方法包括混合两种或多种颜色不同的粉末涂料,其中每种粉末涂料互相熔合并且被热固化,由此得到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包含两种或多种颜色不同的粉末涂料的粉末涂料组合物,其中每种粉末涂料互相熔合并且被热固化,由此得到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
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是一种涂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向底材上涂覆两种或多种颜色不同的粉末涂料;
(b)通过加热使步骤(a)中涂覆的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的每种互相熔合;以及
(c)固化步骤(b)中得到的熔融产物,以得到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
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是一种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或经涂覆的底材,这种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或经涂覆的底材是通过向底材上涂覆根据上述粉末涂料结合方法结合的两种或多种颜色不同的粉末涂料而制成的。
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是一种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或经涂覆的底材,这种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或经涂覆的底材是根据上述涂覆方法向底材上涂覆两种或多种颜色不同的粉末涂料而制成的。
本发明的粉末涂料结合方法是一种适用于下述涂覆方法的粉末涂料结合方法,所述涂覆方法包括混合两种或多种颜色不同的粉末涂料,其中每种粉末涂料互相熔合并且被热固化,由此得到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
在本说明书中,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是指使所形成涂膜的色相均匀到被混合的粉末涂料的各种颜色不能通过粗略检验而分辨出来的程度。而且,“每种粉末涂料互相熔合”是指每种粉末涂料的熔融产物互相混合,以达到基本均匀的状态。
以下将详细阐述本发明的粉末涂料结合方法的每个实施方案。第一实施方案
第一实施方案是具有下述性能的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的结合方法,所述性能是指单独的每种粉末涂料在250℃或更低的温度下不具有热固性,而在与其它结合使用的粉末涂料混合时,在250℃或更低的温度下被热固化。
可用于第一实施方案的粉末涂料中的树脂没有专门的限定,包括任何一般公知的树脂。本发明中,理想的是调节每种可用树脂的熔融温度,使树脂因烘烤而一起熔化。由于调节了可用树脂的熔融温度,固化反应发生在因烘烤而使树脂一起熔化并均匀混合之后,因此可能获得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可以用这种方法调节树脂的熔融温度,例如,调整树脂的化学结构以及调整分子量分布。
在第一实施方案中,例如,当分别用粉末涂料(i)和粉末涂料(ii)代表两种粉末涂料时,单独的每种粉末涂料在250℃或更低的温度下不具有热固性,具有上述性能的粉末涂料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得到:适当地选择可用作粉末涂料(i)的树脂和可用作粉末涂料(ii)的树脂的组合,并按照下面详述的每种实施方案制备每种粉末涂料。
换句话说,第一实施方案的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的结合方法可大致分为两个具体实施方案:(1)该具体实施方案中,包含在相应粉末涂料中的每种树脂互相熔合,从而在250℃或更低的温度下由树脂自身引起固化反应;以及(2)该具体实施方案中,在250℃或更低的温度下,树脂自身之间没有发生固化反应,但当随着树脂加入固化剂时,固化剂与对应树脂反应,每种粉末涂料与其它结合使用的粉末涂料在250℃或更低的温度下一起固化。(1)包含在相应粉末涂料中的每种树脂由树脂自身引起固化反应的具体实施方案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方案中,包含在相应粉末涂料中的树脂互相熔合,因此使其能够在250℃或更低的温度下由树脂自身引起固化反应。
在具体实施方案(1)中,在可用于每种粉末涂料中的树脂因烘烤而互相熔融并均匀混合之前不进行固化反应,在这种固化反应中,一种树脂作为另一种树脂的固化剂。由此,由这种粉末涂料获得的涂膜具有均匀的色相。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每种树脂中官能团的组合,使一种树脂所具有的官能团可以作为另一种树脂的固化剂。
能够进行固化反应的官能团组合的具体实例包括:(I)选自羧基、氨基、酚羟基、和酸酐基的一种或多种基团与选自环氧基、缩水甘油基、和具有一个或多个不饱和键的基团的一种或多种基团的组合;以及(II)醇羟基与异氰酸酯基的组合。在具体实施方案(1)中,优选的是组合(I)。特别是,选自羧基和氨基的一种或多种基团与选自环氧基和缩水甘油基的一种或多种基团的组合是更优选的。
因此,必须对可用于每种粉末涂料中的树脂进行选择,以使每种树脂所具有的官能团的组合可以如上所述。
这里,当用粉末涂料A和粉末涂料B代表可用于该具体实施方案中的粉末涂料时,可用于每种粉末涂料中的树脂的组合如下。组合1粉末涂料A中的树脂
具有一个或多个选自羧基和氨基的基团的丙烯酸树脂;和粉末涂料B中的树脂
选自具有一个或多个环氧基的环氧树脂、具有一个或多个缩水甘
油基的丙烯酸树脂、和具有一个或多个不饱和键的树脂的至少一
种树脂。组合2:粉末涂料A中的树脂
具有一个或多个羧基的聚酯树脂;和粉末涂料B中的树脂
选自具有一个或多个环氧基的环氧树脂、具有一个或多个缩水甘
油基的丙烯酸树脂、和具有一个或多个不饱和键的树脂的至少一
种树脂。组合3:粉末涂料A中的树脂
具有一个或多个选自羧基和氨基的基团的聚酯-聚酰胺树脂;和粉末涂料B中的树脂
选自具有一个或多个环氧基的环氧树脂、具有一个或多个缩水甘
油基的丙烯酸树脂、和具有一个或多个不饱和键的树脂的至少一
种树脂。组合4:粉末涂料A中的树脂
具有一个或多个选自羧基和氨基的基团的聚酰胺树脂;和粉末涂料B中的树脂
选自具有一个或多个环氧基的环氧树脂、具有一个或多个缩水甘
油基的丙烯酸树脂、和具有一个或多个不饱和键的树脂的至少一
种树脂。组合5:粉末涂料A中的树脂
具有一个或多个酚羟基的树脂;和粉末涂料B中的树脂
选自具有一个或多个环氧基的环氧树脂、具有一个或多个缩水甘
油基的丙烯酸树脂、和具有一个或多个不饱和键的树脂的至少一
种树脂。组合6:粉末涂料A中的树脂
具有一个或多个酸酐基团的酸酐树脂;和粉末涂料B中的树脂
选自具有一个或多个环氧基的环氧树脂、具有一个或多个缩水甘
油基的丙烯酸树脂、和具有一个或多个不饱和键的树脂的至少一
种树脂。组合7:粉末涂料A中的树脂
具有一个或多个氨基的氨基聚丙烯酰胺树脂;和粉末涂料B中的树脂
选自具有一个或多个环氧基的环氧树脂、具有一个或多个缩水甘
油基的丙烯酸树脂、和具有一个或多个不饱和键的树脂的至少一
种树脂。组合8:粉末涂料A中的树脂
具有一个或多个烷氧基的三聚氰胺树脂;和粉末涂料B中的树脂
选自各自具有一个或多个羟基的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多元醇
树脂、和聚氨酯树脂的至少一种树脂。组合9:粉末涂料A中的树脂
具有一个或多个异氰酸酯基的聚氨酯树脂;和粉末涂料B中的树脂
选自各自具有一个或多个羟基的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多元醇
树脂、和聚氨酯树脂;和各自具有一个或多个氨基的丙烯酸树脂、
聚酰胺树脂、聚酯-聚酰胺树脂、和氨基聚丙烯酰胺树脂的至少
一种树脂。组合10:粉末涂料A中的树脂
选自各自具有一个或多个氨基的丙烯酸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酯
-聚酰胺树脂、和氨基聚丙烯酰胺树脂的至少一种树脂;和粉末涂料B中的树脂
选自各自具有一个或多个羧基的聚酯树脂和丙烯酸树脂的至少一
种树脂。组合11:粉末涂料A中的树脂
具有一个或多个酸酐基的酸酐树脂;和粉末涂料B中的树脂
选自各自具有一个或多个羟基的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多元醇
树脂、和聚氨酯树脂的至少一种树脂。
其中,从赋予所得涂膜良好强度的方面看,粉末涂料A和粉末涂料B的至少一种含有一种或多种下述树脂,所述树脂选自:具有一个或多个选自羧基和氨基的基团的丙烯酸树脂、具有一个或多个羧基的聚酯树脂、具有一个或多个选自羧基和氨基的基团的聚酯-聚酰胺树脂、具有一个或多个选自羧基和氨基的基团的聚酰胺树脂、具有一个或多个酚羟基的树脂、和具有一个或多个酸酐基的酸酐树脂;和另一种粉末涂料含有一种或多种下述树脂,所述树脂选自:具有一个或多个环氧基的环氧树脂、具有一个或多个缩水甘油基的丙烯酸树脂、和具有一个或多个不饱和键的树脂。以上列举的树脂可以用任何常规方法制备而无需专门的限定。
顺便提一下,在具体实施方案(1)中,在将树脂用在以上组合中的情况下,可以任选地使用固化剂,尽管这不是必需的。在使用了固化剂的情况下,可用的固化剂无需被限定,它们可以是任何一般公知的各种固化剂,只要对混合在同一粉末涂料中的树脂与固化剂的组合进行适当的选择,使单独的粉末涂料在250℃或更低的温度下不具有热固性即可。
特别地,在具体实施方案(1)中,需对粉末涂料中的树脂和固化剂进行选择,使粉末涂料中树脂和固化剂的组合为:
粉末涂料A=树脂A+固化剂B’;和
粉末涂料B=树脂B+固化剂A’,其中树脂A、B分别代表粉末涂料A、B中的树脂;固化剂A’代表与树脂A反应但不与树脂B反应的固化剂;固化剂B’代表与树脂B反应但不与树脂A反应的固化剂。
在该具体实施方案中,与一种粉末涂料中所含的树脂反应的固化剂包含在另一种粉末涂料中。如上所述,由于单独的粉末涂料中所含的是一种固化剂和不与该固化剂反应的树脂,因此可以制成在250℃或更低的温度下独自不具有热固性的粉末涂料。
此外,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使用了固化剂,固化剂可以仅包含在一种粉末涂料中。
粉末涂料A=树脂A;和
粉末涂料B=树脂B+固化剂A’,其中树脂A、B和固化剂A’的定义同上。
顺便提一下,在本发明中,粉末涂料A和B中的树脂A和树脂B的比例取决于树脂中存在的官能团的量,并且理想的是,该比例用官能团的当量比值表示在0.8-1.2的范围内。
而且,本发明中可用固化剂的量可以是普通热固化反应所需的量。该量取决于树脂中存在的官能团的量,并且理想的是固化剂中官能团与树脂中官能团的摩尔比用其所含的官能团的当量比值表示为0.8-1.2。
在该具体实施方案中,固化反应通过树脂A与树脂B之间的反应以及树脂A与固化剂A’之间的反应进行。
本发明中,在250℃或更低的温度下反应从而引起固化反应的树脂与固化剂的组合包括(以树脂A〔固化剂A’〕或树脂B〔固化剂B’〕的形式分别在下面列出):有机聚硅氧烷〔氨氧基硅烷化合物〕、有机聚硅氧烷〔烷氧基硅烷化合物〕、硅氧烷聚合物〔锡化合物〕、聚硫聚合物〔二氧化铅〕、聚氨酯树脂〔丙烯酸低聚物〕、聚氨酯树脂〔多元醇化合物〕、聚氨酯预聚物〔多元醇化合物〕、聚酯树脂〔多环氧化合物〕、聚酯树脂〔多酸酐化合物〕、聚酯树脂〔多胺化合物〕、聚酯树脂〔三聚氰胺化合物〕、具有一个或多个末端羟基的聚酯树脂〔烷氧基化合物〕、具有一个或多个羧基的聚酯〔三缩水甘油基异氰酸酯(下文简称为“TGIC”)〕、具有一个或多个末端氨基的聚酯树脂〔TGIC〕、具有一个或多个末端氨基的聚酯树脂〔改性的三聚氰胺化合物〕、具有一个或多个酚羟基的聚酯树脂〔TGIC〕、具有一个或多个末端羟基(酚羟基除外)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三聚氰胺化合物〕、具有一个或多个末端羟基(酚羟基除外)的不饱和聚酯树脂〔2,4,6-三氨基吡啶〕、环氧树脂〔多胺化合物〕、环氧树脂〔多酸酐化合物〕、环氧树脂〔二胺化合物〕、环氧树脂〔2,4,6-三氨基吡啶〕、环氧树脂〔多羧酸化合物〕、具有一个或多个缩水甘油基的丙烯酸树脂〔2,4,6-三氨基吡啶〕、具有一个或多个氨基的丙烯酸树脂〔TGIC〕、聚酰胺树脂〔多羧酸化合物〕、具有一个或多个末端氨基的聚酰胺树脂〔TGIC〕、聚酯-聚酰胺树脂〔多羧酸化合物〕、聚酯-聚酰胺树脂〔TGIC〕、醇酸树脂〔TGIC〕、烷氧基树脂〔多元醇化合物〕等。这里,二胺化合物的实例包括二酰肼己二酸酯等。
因此,粉末涂料A和粉末涂料B中树脂与固化剂的组合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组合:组合1:粉末涂料A
树脂A:具有一个或多个末端氨基的聚酰胺树脂;粉末涂料B
树脂B:具有一个或多个环氧基的环氧树脂和/或具有一个或多个
缩水甘油基的丙烯酸树脂;以及
固化剂A’:TGIC。组合2:粉末涂料A
树脂A:具有一个或多个末端氨基的聚酯-聚酰胺树脂;粉末涂料B
树脂B:具有一个或多个环氧基的环氧树脂和/或具有一个或多个
缩水甘油基的丙烯酸树脂;以及
固化剂A’:TGIC。组合3:粉末涂料A
树脂A:具有一个或多个环氧基的环氧树脂和/或具有一个或多个
缩水甘油基的丙烯酸树脂;粉末涂料B
树脂B:具有一个或多个末端氨基的聚酰胺树脂;以及
固化剂A’:2,4,6-三氨基吡啶。组合4:粉末涂料A
树脂A:具有一个或多个环氧基的环氧树脂和/或具有一个或多个
缩水甘油基的丙烯酸树脂;粉末涂料B
树脂B:具有一个或多个末端氨基的聚酯-聚酰胺树脂;以及
固化剂A’:2,4,6-三氨基吡啶。组合5:粉末涂料A
树脂A:具有一个或多个氨基的丙烯酸树脂;粉末涂料B
树脂B:具有一个或多个环氧基的环氧树脂和/或具有一个或多个
缩水甘油基的丙烯酸树脂;以及
固化剂A’:TGIC。(2)在250℃或更低的温度下树脂自身之间不发生固化反应的具体实施方案
如上所述,在该具体实施方案中,树脂自身之间没有发生固化反应,而是通过使用与两种粉末涂料的每一种中的树脂反应的固化剂,将粉末涂料互相熔合,由此在250℃或更低的温度下引起固化反应。
因此,当分别用粉末涂料C和粉末涂料D代表可用于具体实施方案(2)中的粉末涂料时,必须对可用于粉末涂料C中的树脂和可用于粉末涂料D中的树脂进行选择,使这些树脂成分即使在250℃或更低的温度下熔融并混合时也不发生固化反应。
特别地,在具体实施方案(2)中,需对粉末涂料中的树脂和固化剂进行选择,使粉末涂料中树脂和固化剂的组合为:
粉末涂料C=树脂C+固化剂D’;以及
粉末涂料D=树脂D+固化剂C’,其中树脂C、D分别代表粉末涂料C、D中的树脂,只要在250℃或更低的温度下树脂C与树脂D之间不发生固化反应即可;固化剂C’代表与树脂C反应但不与树脂D反应的固化剂;固化剂D’代表与树脂D反应但不与树脂C反应的固化剂。
在该具体实施方案中,与一种粉末涂料中所含的树脂反应的固化剂包含在另一种粉末涂料中。如上所述,由于单独的粉末涂料中所含的是一种固化剂和不与该固化剂反应的树脂,因此可以制成在250℃或更低的温度下独自不具有热固性的粉末涂料。
对在250℃或更低的温度下互相反应从而引起固化反应的树脂与固化剂的组合没有专门的限定,只要能令人满意地符合上述关系即可。
因此,粉末涂料C和粉末涂料D中树脂与固化剂的组合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组合:组合1:粉末涂料C
树脂C:具有一个或多个末端羟基的聚酯树脂;
固化剂D’:TGIC;粉末涂料D
树脂D:具有一个或多个末端氨基的聚酯-聚酰胺树脂;以及
固化剂C’:烷氧基化合物。组合2:粉末涂料C
树脂C:具有一个或多个环氧基的环氧树脂和/或具有一个或多个
缩水甘油基的丙烯酸树脂;
固化剂D’:烷氧基化合物;粉末涂料D
树脂D:具有一个或多个末端羟基(酚羟基除外)的聚酯树脂;
以及
固化剂C’:二胺化合物。组合3:粉末涂料C
树脂C:烷氧基树脂;
固化剂D’:TGIC;粉末涂料D
树脂D:具有一个或多个末端氨基的聚酯-聚酰胺树脂;以及
固化剂C’:多元醇化合物。组合4:粉末涂料C
树脂C:具有一个或多个环氧基的环氧树脂和/或具有一个或多个
缩水甘油基的丙烯酸树脂;
固化剂D’:三聚氰胺化合物;粉末涂料D
树脂D:具有一个或多个末端羟基(酚羟基除外)的聚酯树脂;
以及
固化剂C’:二胺化合物。组合5:粉末涂料C
树脂C:具有一个或多个末端羟基(酚羟基除外)的不饱和聚酯
树脂;
固化剂D’:TGIC;粉末涂料D
树脂D:具有一个或多个酚羟基的聚酯树脂;以及
固化剂C’:三聚氰胺化合物。组合6:粉末涂料C
树脂C:具有一个或多个末端-NCO基的聚氨酯预聚物;
固化剂D’:TGIC:粉末涂料D
树脂D:具有一个或多个末端氨基的聚酯-聚酰胺树脂;以及
固化剂C’:多元醇化合物。
顺便提一下,除了以上所述的固化反应发生在树脂自身之间的组合之外,在环氧树脂与聚酯树脂的组合中,根据聚酯树脂所具有的官能团的种类,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与表2中所列的树脂一起使用固化剂而进行固化反应。
可用于第一实施方案的粉末涂料中的树脂是以上所述的那些,在用于具体实施方案(1)和具体实施方案(2)的树脂中,从提高所得涂膜强度的方面看,特别优选的是每分子具有两个或多个能参与热固化反应的官能团的树脂。当使用上述树脂时,可以明显改进所得涂膜的强度。
在本发明中,能参与热固化反应的官能团的具体实例包括羧基、氨基、羟基、缩水甘油基、异氰酸酯基等。
在本发明中,每分子树脂中的官能团数量可以由酸值、胺值、羟值、环氧乙烷值等中的至少一种值计算出来,数均分子量可以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量。
在第一实施方案的粉末涂料中,根据每一个具体实施方案,除了以上所述的树脂之外,可以使用经过适当选择的固化剂。而且,可以任选地进一步向涂料中加入着色剂、各种添加剂等。
可用于本发明中的着色剂无需专门限定,它们可以是任何已知的着色剂,可根据所需的色调进行适当的选择。这些着色剂的具体实例包括氧化钛、胭脂红6B、碳黑、铜钛菁、基于乙酰乙酸芳基酰胺的单偶氮黄颜料、双偶氮黄、颜料红等。其用量以100重量份树脂计,优选为约5-约60重量份。
可用于本发明中的添加剂无需专门限定,它们可以是任何已知的可用于粉末涂料组合物中的添加剂。这些添加剂的具体实例包括流平剂如丙烯酸酯聚合物,交联促进剂如各种催化剂和有机锡化合物,防针孔剂如苯偶姻。优选地,以100重量份树脂计,每种添加剂可以以约0.1-约5重量份的量加入。
可用于本发明的粉末涂料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制备:用挤塑机熔融捏合上述每种成分,在将所得的经捏合的混合物冷却后,用诸如锤磨机和喷射磨的粉碎装置对其进行物理粉碎,然后用诸如空气粒度分级器和微米粒度分级器的粒度分级器对经粉碎的产物进行分级,以得到具有理想平均粒径的粉末涂料。而且,在本发明中,可以进一步向该粉末涂料的表面加入流动性调节剂,如二氧化硅、氧化铝、二氧化钛、和氧化锆。
从防止粉末涂料颗粒聚集以及均匀混合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的观点上看,理想的是,可用于本发明的粉末涂料的平均粒径为1μm或更大,优选为5μm或更大。从防止所得涂膜过厚的观点上看,同样理想的是,上述平均粒径为50μm或更小,优选为30μm或更小。这里,粉末涂料的平均粒径可以用库尔特计数器法测量。而且,在本发明中,由于通过在混合过程中熔化粉末涂料、并涂覆该粉末涂料就可以制成均匀的涂膜,因此可以毫无困难地使用平均粒径为20-50μm的粉末涂料。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将粉末涂料的摩擦起电电荷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控制摩擦起电电荷的方法包括通过调节树脂的酸值、胺值等来进行控制的方法;通过调节着色剂的电荷和用量来进行控制的方法;通过加入各种添加剂来进行控制的方法,所述添加剂如季铵盐、染料、和金属皂;以及通过调节诸如二氧化硅、氧化铝、二氧化钛、和氧化锆的为调节流动性而加入的添加剂的用量来进行控制的方法。例如,在将具有高酸值的树脂作为原料的情况下,负摩擦起电电荷增强。
在本发明中,测量每种粉末涂料的摩擦起电电荷的方法实例如下。首先,用涂覆机涂覆粉末涂料,而且底材在诸如涂覆电压、涂料供给量等的操作条件下被涂覆。在将粉末从该底材上空气吹散后,测量由于电荷从底材表面流失而造成的电压差,以及被除去的粉末涂料的量。换一种方法,作为一种简单的方法,是当每种粉末涂料与各种粒径大于该被测粉末涂料粒径的粉末涂料混合时,用吹散法测量摩擦起电电荷。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混合的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的摩擦起电电荷差均达5.0μC/g或更小。换句话说,例如在三种粉末涂料A、B和C混合的情况下,A与B之间、B与C之间、和A与C之间的摩擦起电电荷差优选均达5.0μC/g或更小。当摩擦起电电荷差为5.0μC/g或更小时,可以在涂覆期间避免被涂底材的边缘部分电力线集中,使那些具有高摩擦起电电荷的粉末涂料不大可能聚集在边缘部分,因此能够获得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
可用于上述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粉末涂料具有这种性能:在250℃或更低的温度下,每种粉末涂料单独不具有热固性,而在与其它粉末涂料混合时,在250℃或更低的温度下,可与结合使用的其它粉末涂料一起被热固化。换句话说,每种粉末涂料被熔化并被充分均匀地混合,然后在烘烤过程中热固化,因此能够产生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
可用于上述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粉末涂料的特点在于对每种粉末涂料的调节,这种调节使每种粉末涂料在250℃或更低的温度下单独不具有热固性。由于一般公知的粉末涂料在250℃或更低的温度下自身会引起热固化反应,因此当混合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并将其涂覆到底材上时,用于每种粉末涂料中的树脂在烘烤过程中熔化并立刻固化,因而几乎不可能通过混合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而获得均匀的混合物。所以,在固化反应后通过粗略检验对每种粉末涂料中的颗粒进行目测,结果是所得涂膜不具有均匀的色相。
相比之下,在不必须使用固化剂的具体实施方案(1)中,将具有一定性能(所述性能是指每种粉末涂料在250℃或更低的温度下单独不具有热固性,而在与其它粉末涂料混合时,在250℃或更低的温度下,可与结合使用的其它粉末涂料一起被热固化)的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混合,并涂覆到底材上,在每种粉末涂料中所用的树脂在烘烤期间互相熔合并均匀混合之前不发生固化反应(在这种固化反应中,一种树脂作为另一种树脂的固化剂),因此,由这种粉末涂料获得的涂膜具有均匀的色相。
另一方面,在采用固化剂的具体实施方案(2)中,对包含在单独粉末涂料中的树脂和固化剂进行了选择,使它们互相不反应。因此单独的粉末涂料不会发生固化反应,而通过在烘烤期间使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熔融,包含在对应粉末涂料中的催化剂的作用引起了固化反应,因此可以获得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这是因为与一种粉末涂料中所包含的树脂反应的固化剂包含在另一种粉末涂料中,这点不同于互相反应的树脂和固化剂包含在同一种粉末涂料中的现有技术,因此可以将固化反应的起始时间推迟,固化反应仅在树脂均匀地互相熔合后才发生。
在第一实施方案中,可以参照上述树脂组合的具体方案将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结合使用,而且在这些粉末涂料的结合方法中,从使所得涂膜获得优异的光泽度和强度的观点上看,理想的是,在相当于两种或多种颜色不同的粉末涂料混合物的固化开始温度的90%的温度下,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的熔融粘度差不超过20Pa·s,优选不超过15Pa·s,更优选不超过10Pa·s。换句话说,例如在三种粉末涂料A、B和C混合的情况下,A与B之间、B与C之间、和A与C之间的熔融粘度差优选均不超过20Pa·s。
在本发明中,粉末涂料混合物的固化开始温度是从采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210型”,由Seiko Instruments,Inc.制造)并以10℃/分钟的加热速度加热时测量的放热峰的生效温度获得的。
在本发明中,粉末涂料的熔融粘度可以用动态分析仪“RDA-II”(由Rheometrics,Inc.制造)在以下测量条件下测量:
几何形状:平行板(半径:12.5mm)
频    率:62.8弧度/秒
应    变:2%
在本发明中,调节粉末涂料熔融粘度的方法包括任何调节树脂熔融粘度的一般方法。例如,树脂的熔融粘度可以通过控制树脂的主链结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交联度等进行调节。换一种方法,粉末涂料的熔融粘度可以通过加入诸如填料等的添加剂进行调节。第二实施方案
第二实施方案是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的结合方法,其中软化点最高的粉末涂料的软化点与该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的混合物的固化开始温度之差不小于10℃,优选不小于20℃,更优选不小于30℃。
可用于第二实施方案中的粉末涂料无需专门限定,只要软化点和固化开始温度如该实施方案中所定义的那样即可。特别地,在该实施方案的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的结合方法中,不仅可以使用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粉末涂料,而且可以使用任何常用粉末涂料,以得到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换句话说,任何在250℃或更低的温度下可单独热固化的已知粉末涂料的结合方法都可以包含在该实施方案中,只要软化点最高的粉末涂料的软化点与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的混合物的固化开始温度之差不小于10℃即可,从而产生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
在第二实施方案中,通过将软化点最高的粉末涂料的软化点与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的混合物的固化开始温度之差调节在以上规定的范围内,每种粉末涂料充分熔融并混合从而引起固化反应,因此即使当使用平均粒径为20μm或更大的粉末涂料时,也可以获得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
粉末涂料的固化开始温度可采用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方法测得。
粉末涂料的软化点根据ASTM E28-67的方法测量。
一般公知的粉末涂料的实例包括那些含有树脂、固化剂、添加剂、着色剂等的粉末涂料。就树脂而论,可用使用一般公知的任何树脂而无需专门限定。这类树脂的实例包括非反应性树脂,如聚乙烯、尼龙树脂、氯乙烯树脂等;以及反应性树脂,如环氧树脂、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等。其中,优选的是聚酯树脂、环氧树脂和丙烯酸树脂。而且,从提高所得涂膜强度的观点上看,即使在使用已知粉末涂料的情况下,仍希望使用每分子中具有两个或多个能参与热固化反应的官能团的树脂。
在第二实施方案中,对于被烘烤粉末涂料的固化反应而言,理想的是将粉末涂料烘烤至固化反应充分地终止在放热峰温度的70-130%的温度范围内。
术语“固化反应的放热峰温度”是指用差示扫描量热计测得的放热曲线的峰值温度。这里,放热峰温度可以在放热曲线的峰值处获得,该放热曲线是采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210型”,由SeikoInstruments,Inc.制造)并以10℃/分钟的加热速度加热而测得的。至固化反应终止所需的时间可以由放热峰终止所需的时间获得,放热峰终止所需的时间用根据烘烤温度调节的差示扫描量热计测量。
如上所述,存在两个本发明粉末涂料的结合方法的具体实施方案。从防止热分解和降低成本的观点上看,在任何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理想的是结合使用的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混合物的固化温度小于250℃,优选为230℃或更小,更优选为200℃或更小。
在本发明中,固化温度可以由放热峰顶部温度计算出来,放热峰顶部温度是采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210型”,由SeikoInstruments,Inc.制造)并以10℃/分钟的加热速度升温而测得的。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含有上述两种或多种结合使用的粉末涂料的粉末涂料组合物。
换句话说,本发明的粉末涂料组合物含有两种或多种颜色不同的粉末涂料,其中每种粉末涂料互相熔合并且热固化,由此产生了一种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
当混合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以产生所需的色相时,可以根据所需的色相对混合比例进行适当的选择。包含混合粉末涂料步骤在内的粉末涂料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可以是任何一般公知的方法,包括使用高速搅拌器如亨舍尔混合机和超级混合机的干混法。
通过将本发明的结合使用的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混合并涂覆到底材上,或通过将本发明的粉末涂料组合物涂覆到底材上,就可以获得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
顺便提一下,在本说明书中,术语“混合并涂覆”是指将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混合并涂覆到底材上。本说明书中所用的术语“涂覆”是指用以形成涂膜的一系列处理,包括用下述各种方法将粉末涂料涂覆到底材上,然后在100-200℃的温度下烘烤。
在将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混合并涂覆的情况下,结合方法中使用的粉末涂料可以预先混合,或者可以在将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混合的同时,用电子枪涂覆该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这里,预先混合粉末涂料的方法可以与上述方法相同。
而且,对涂覆方法没有专门的限定,涂覆方法的实例包括使用静电喷涂机的涂覆方法,流化床涂覆法,塑性火焰喷涂法等。
通过向底材上涂覆根据本发明粉末涂料结合方法结合的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而制成的涂膜和经涂覆的底材均具有均匀的色相,即使每种粉末涂料的颜色互不相同。
接着,将在下面阐述本发明的涂覆方法。
本发明的涂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向底材上涂覆两种或多种颜色不同的粉末涂料;
(b)通过加热使步骤(a)中涂覆的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的每种互相熔合;以及
(c)固化步骤(b)中得到的熔融产物,以得到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
在本发明涂覆方法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步骤(c)是通过使步骤(b)中所得的熔合产物热固化而进行的。
在该具体实施方案中,不仅可以使用可用于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粉末涂料,而且可以使用任何一般公知的粉末涂料。换句话说,可用于该具体实施方案中的粉末涂料可以是那些在250℃或更低的温度下会或不会单独热固化的粉末涂料,并且每种粉末涂料互相熔合,并在熔融良好的状态下热固化。在该具体实施方案中,在使用了可用于本发明结合方法中的粉末涂料的情况下,该具体实施方案与上述涂覆方法的具体实施方案基本相同,这种情况的特征在于粉末涂料在热固化前被预热并熔融。
该具体实施方案中的步骤(a)包括向底材上涂覆两种或多种颜色不同的上述粉末涂料。涂覆这些粉末涂料时,可以将粉末涂料预混合以制成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的混合物,或者可以独立地使用每种粉末涂料。涂覆粉末涂料的方法和预混合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的方法可以与上述方法相同。用在混合色料中的每种粉末涂料的量可以根据由色料混合而获得的所需色相进行适当的选择。
步骤(b)包括通过加热使步骤(a)中涂覆的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的每种互相熔合。在本发明中,在步骤(c)之前,涂覆到底材上的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可以被加热并熔融,由此得到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
从使粉末涂料熔融而不进行固化反应的方面,以及充分混合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的方面看,理想的是,上述步骤(b)中粉末涂料的加热温度低于被涂覆粉末涂料的固化开始温度,优选为比固化开始温度低2℃或低更多的温度,更优选为比固化开始温度低5℃或低更多的温度。
理想的是,上述步骤(b)中对粉末涂料的加热是在足以使粉末涂料熔融的时间内进行的,粉末涂料的熔融状态可以通过粗略检验法确定。
该具体实施方案中的步骤(c)包括热固化步骤(b)中得到的熔融产物,以得到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
从反应效率方面看,理想的是上述步骤(c)在固化反应放热峰温度的70%或更高、优选地在放热峰温度的80%或更高的温度下进行,并且从降低成本和防止成分分解的观点上看,理想的是步骤(c)在固化反应放热峰温度的130%或更低、优选地在放热峰温度的110%或更低的温度下进行。
这里,固化反应的放热峰温度可以用上述方法得到。
使粉末涂料固化所需的时间无需专门限定,理想的是用于固化的时间为10-40分钟。
在本发明涂覆方法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步骤(c)是通过将光照射到步骤(b)中得到的熔融产物上而进行的。换句话说,用光固化反应取代了热固化反应。
该具体实施方案中的步骤(a)包括向底材上涂覆两种或多种颜色不同的上述粉末涂料,并且该步骤可以按照与上一个具体实施方案的步骤(a)中的方法相同的方法进行。
步骤(b)包括通过加热使步骤(a)中涂覆的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的每种互相熔合。在本发明中,可以在步骤(c)之前将涂覆到底材上的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加热并熔融,由此得到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
从熔融粘度方面看,理想的是上述步骤(b)中粉末涂料的加热温度是粉末涂料所含树脂中的最高软化点温度的90%或更高,优选95%或更高,并且,从降低成本和热分解的观点上看,理想的是该加热温度是粉末涂料所含树脂中的最高软化点温度的150%或更小,优选130%或更小。
在本发明中,可用于粉末涂料的树脂的软化点根据ASTM E28-67的方法测量。
上述步骤(b)中粉末涂料的加热时间无需专门限定,理想的是该加热时间为10-40分钟。
通过进行上述步骤(b),树脂、光引发剂等可以被充分地混合。
该具体实施方案中的步骤(c)包括用光照射步骤(b)中得到的熔融产物而使之固化,以得到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
该具体实施方案的优点在于,由于利用了光固化反应,因而可以在涂膜形成过程中实现低温烘烤,所述光固化反应包括通过光照使粉末涂料固化。结果,使粉末涂料可以涂覆在具有低耐热性的材料(如木材、塑料等)上,这又使运行成本降低。
例如,通过采用紫外线(UV)、电子束等的光照方法进行上述步骤(c)。从降低成本以及从操作性的观点上看,这些方法中优选的是采用紫外线(UV)的光照方法。
在该具体实施方案中,在通过紫外线(UV)照射进行步骤(c)的情况下,理想的是将光引发剂与上述其它添加剂一起加入到适用的粉末涂料中。
使粉末涂料固化所需的时间无需专门限定,理想的是用于固化的时间为30秒至10分钟。
可用于该具体实施方案的涂覆方法中的粉末涂料可以是任何常用的粉末涂料而无需专门的限定,只要每种粉末涂料含有树脂、光引发剂、添加剂、着色剂等即可。
可用于粉末涂料中的树脂可以是任何一般公知的树脂而无需专门限定,只要这些树脂可以通过光照固化。这些树脂的具体实例包括聚酯丙烯酸酯树脂、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环氧甲基丙烯酸酯树脂、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苯乙烯基酯树脂、聚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多元醇树脂等,其中优选的是环氧丙烯酸酯树脂。
光引发剂的具体实例包括苯偶姻丙醚、苯偶姻异丙醚、苯偶姻乙醚、苯偶酰、二甲基酮缩醇、异丙基噻吨酮、2-甲基噻吨酮、2,4-二乙基噻吨酮、二苯甲酮、苯偶姻苯甲酸酯等,其中优选的是苯偶姻异丙醚。
理想的是,上述光引发剂的量以100重量份树脂计为约1-约15重量份。
上述添加剂的实例可以是与以上列出的那些相同的添加剂,理想的是,每种添加剂的加入量以100重量份树脂计为约0.1-约5重量份。
上述着色剂的实例可以是与以上列出的那些相同的着色剂,理想的是,着色剂的量以100重量份树脂计为约5-约60重量份。
可用于该该具体实施方案的粉末涂料可以按照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方法用上述树脂、光引发剂、添加剂、着色剂等制成。
对于可用于该具体实施方案的粉末涂料而言,可以使用平均粒径为1-50μm、优选为5-30μm的那些粉末涂料,正如可用于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粉末涂料的情况。尤其是,从操作性的观点上看,特别理想的是平均粒径为10-20μm。
顺便提一下,理想的是,可用于该具体实施方案的粉末涂料其摩擦起电电荷也被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正如上述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粉末涂料的情况。理想的是,混合的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的摩擦起电电荷差均达到5.0μC/g或更小。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涂覆方法的各种具体实施方案中,粉末涂料在烘烤时被加热熔融,然后均匀地混合,引起热固化反应的进行。因此,涂膜和经涂覆的底材具有均匀的色相,该涂膜和经涂覆的底材是按照上述涂覆方法将两种或多种颜色不同的粉末涂料涂覆到底材上而制成的。在本发明中,由于通过上述机理可以获得均匀色相,因此即使粉末涂料的粒径大于20μm也可以获得均匀色相。
根据本发明,通过混合具有不同色相的色料,就可以获得具有均匀色调的涂膜。因此,通过调配包括三原色在内的几种色调的粉末涂料,就可以得到所有色调的粉末涂料,所以不再象常规要求的那样需要制成大量的色调。
实施例
本发明将通过以下实施例更详细地加以说明,但不是为了以任何方式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定在这些实施例之内。
在以下实施例中,所得树脂的酸值、粉末涂料的平均粒径和软化点、粉末涂料混合物的固化反应的固化开始温度和放热峰温度分别由以下方法测定:酸值
根据JIS K0070的方法测量。平均粒径
平均粒径用库尔特-多级分粒机(由Coulter K.K.制造)测量。软化点
根据ASTM E28-67的方法测量。固化开始温度
由放热峰的生效温度得到,该放热峰是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210型”,Seiko Instruments,Inc.制造)在10℃/分钟的升温速度下测量的。固化反应的放热峰温度
该温度由放热曲线的峰值得到,该放热曲线是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210型”,Seiko Instruments,Inc.制造)在10℃/分钟的升温速度下测量的。
而且,所得涂膜的光泽度、铅笔硬度和耐溶剂性用以下方法测定。光泽度
按照ASTM3363-74的方法,用光泽计“GM-60”(由MinoltaCo.,Ltd.制造)测量。铅笔硬度
根据JIS K5400 8.4.的方法测量。耐溶剂性
将丙酮施加到一张薄纸上,再用这张薄纸对涂膜来回擦十次。根据JIS K5400 3.5.的方法测量该试验前后涂膜的厚度。以上所得的试验前后的厚度差即为测得的耐溶剂性。树脂制备实施例1-1
向一个装备有温度计、不锈钢搅拌棒、回流冷凝管和氮气引入管的三升四颈烧瓶中投入750g(2mol)双酚A的环氧乙烷加成物和438.6g(3mol)己二酸,将这些成分加热到230℃并反应。此后,向上述混合物中加入272.4g(2mol)间亚二甲苯基二胺以形成聚酰胺。
聚合度由根据ASTM E28-67的方法测量的软化点进行监控,当软化点达到90℃时终止反应,以得到聚酯-聚酰胺树脂。所得树脂的胺值为100KOH mg/g。这里,胺值根据ASTM D2073-66的方法测量。该所得树脂称为“粘合剂树脂1-A”。树脂制备实施例1-2
向一个装备有温度计、不锈钢搅拌棒、回流冷凝管和氮气引入管的三升四颈烧瓶中投入750g(2mol)双酚A的环氧乙烷加成物和166g(1mol)对苯二甲酸和292.4g(2mol)己二酸,将这些成分加热到230℃并反应。此后,向上述混合物中加入272.4g(2mol)间亚二甲苯基二胺以形成聚酰胺。
聚合度由根据ASTM E28-67的方法测量的软化点进行监控,当软化点达到90℃时终止反应,以得到聚酯-聚酰胺树脂。所得树脂的胺值为80KOH mg/g。这里,胺值根据ASTM D2073-66的方法测量。该所得树脂称为“粘合剂树脂1-B”。树脂制备实施例1-3
向一个装备有温度计、不锈钢搅拌棒、回流冷凝管和氮气引入管的三升四颈烧瓶中投入186g(3mol)乙二醇、728g(7mol)新戊二醇、1494g(9mol)对苯二甲酸和192g(1mol)1,2,4-苯三酸酐,将这些成分加热到220℃并反应。
聚合度由根据ASTM E28-67的方法测量的软化点进行监控,当软化点达到90℃时终止反应,以得到聚酯树脂。所得树脂的酸值为52.4KOH mg/g。该所得树脂称为“粘合剂树脂1-C”。树脂制备实施例1-4
向一个装备有温度计、不锈钢搅拌棒、回流冷凝管和氮气引入管的三升四颈烧瓶中投入186g(3mol)乙二醇、728g(7mol)新戊二醇和1743g(10.5mol)对苯二甲酸,将这些成分加热到220℃并反应。
聚合度由根据ASTM E28-67的方法测量的软化点进行监控,当软化点达到90℃时终止反应,以得到聚酯树脂。所得树脂的酸值为52.5KOH mg/g。该所得树脂称为“粘合剂树脂1-D”。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1-1环氧树脂(由Mitsui Petrochemical           100重量份Industries,Ltd.生产的固体环氧树脂)双偶氮黄(“颜料黄ECY-210”,由            8重量份Dainichiseika Color&Chemical MFG.Co.,Ltd.生产)流平剂(“ACRONAL 4F”,由BASF生产)        1重量份
用超级混合机将以上成分预先混合,并用布斯共捏合机(由Buss(Japan)Ltd.制造)捏合所得的混合物。将经捏合的混合物冷却,将该冷却的混合物用粉碎机“PJM”(由Nippon Pneumatic MFG,Co.,Ltd.制造)粉碎,以得到平均粒径为27μm的粉末。向100重量份所得粉末中加入0.3重量份的二氧化硅“AEROSIL R972”(NipponAerosil Co.,Ltd.生产),再用亨舍尔混合机均匀地混合该混合物,以得到粉末涂料(1-1)。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1-2聚酯-聚酰胺树脂(粘合剂树脂1-A;胺值:    100重量份100KOH mg/g)Carmine 6B  (“SUMICAPRINT CARMINE       8重量份6BC”,由Sumitomo Chemical Co.,Ltd.生产)流平剂(“ACRONAL 4F”,由BASF生产)       1重量份
采用以上成分,执行与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1-1中相同的步骤,以得到平均粒径为29μm的粉末。向100重量份所得粉末中加入0.3重量份的二氧化硅“AEROSIL R972”(Nippon Aerosil Co.,Ltd.生产),再用亨舍尔混合机均匀地混合该混合物,以得到粉末涂料(1-2)。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1-3聚酯-聚酰胺树脂(粘合剂树脂1-B;胺值:    100重量份80KOH mg/g)铜钛菁(“CYANINE BLUE-KRS”,由SANYO     6重量份COLOR WORKS,Ltd.生产)流平剂(“ACRONAL 4F”,由BASF生产)       1重量份
采用以上成分,执行与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1-1中相同的步骤,以得到平均粒径为28μm的粉末。向100重量份所得粉末中加入0.3重量份的二氧化硅“AEROSIL R972”(Nippon Aerosil Co.,Ltd.生产),再用亨舍尔混合机均匀地混合该混合物,以得到粉末涂料(1-3)。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1-4聚酯树脂(“ER-8107”,由Nippon Ester     40重量份Co.,Ltd.生产,酸值=32.5KOH mg/g)聚酯树脂(“ER-8100”,由Nippon Ester     54重量份Co.,Ltd.生产,酸值=65.8KOH mg/g)TGIC(“ARALDITE PT810”,由Ciba Geigy AG 18重量份生产)双偶氮黄(“颜料黄ECY-210”,由           8重量份Dainichiseika Color&Chemical MFG.Co.,Ltd.生产)流平剂(“ACRONAL 4F”,由BASF生产)    1重量份苯偶姻                                0.5重量份
采用以上成分,执行与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1-1中相同的步骤,以得到平均粒径为27μm的粉末。向100重量份所得粉末中加入0.3重量份的二氧化硅“AEROSIL R972”(Nippon Aerosil Co.,Ltd.生产),再用亨舍尔混合机均匀地混合该混合物,以得到粉末涂料(1-4)。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1-5聚酯树脂(“ER-8107”,由Nippon Ester     40重量份Co.,Ltd.生产,酸值=32.5KOH mg/g)聚酯树脂(“ER-8100”,由Nippon Ester     54重量份Co.,Ltd.生产,酸值=65.8KOH mg/g)TGIC(“ARALDITE PT810”,由Ciba Geigy AG 18重量份生产)Carmine 6B(“SUMICAPRINT CARMINE         8重量份6BC”,由Sumitomo Chemical Co.,Ltd.生产)流平剂(“ACRONAL 4F”,由BASF生产)       1重量份苯偶姻                                   0.5重量份
采用以上成分,执行与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1-1中相同的步骤,以得到平均粒径为28μm的粉末。向100重量份所得粉末中加入0.3重量份的二氧化硅“AEROSIL R972”(Nippon Aerosil Co.,Ltd.生产),再用亨舍尔混合机均匀地混合该混合物,以得到粉末涂料(1-5)。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1-6聚酯树脂(“ER-8107”,由Nippon Ester          40重量份Co.,Ltd.生产,酸值=32.5KOH mg/g)聚酯树脂(“ER-8100”,由Nippon Ester          54重量份Co.,Ltd.生产,酸值=65.8KOH mg/g)TGIC(“ARALDITE PT810”,由Ciba Geigy AG      18重量份生产)铜钛菁(“CYANINE BLUE-KRS”,由SANYO          6重量份COLOR WORKS,Ltd.生产)流平剂(“ACRONAL 4F”,由BASF生产)    1重量份苯偶姻                                0.5重量份
采用以上成分,执行与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1-1中相同的步骤,以得到平均粒径为29μm的粉末。向100重量份所得粉末中加入0.3重量份的二氧化硅“AEROSIL R972”(Nippon Aerosil Co.,Ltd.生产),再用亨舍尔混合机均匀地混合该混合物,以得到粉末涂料(1-6)。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1-7环氧树脂(由Mitsui Petrochemical          100重量份Industries,Ltd.生产的固体环氧树脂)三聚氰胺化合物(“Resimene 747”,由      39重量份Monsanto生产)Carmine 6B(“SUMICAPRINT CARMINE         8重量份6BC”,由Sumitomo Chemical Co.,Ltd.生产)流平剂(“ACRONAL 4F”,由BASF生产)       1重量份
采用以上成分,执行与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1-1中相同的步骤,以得到平均粒径为29μm的粉末。向100重量份所得粉末中加入0.3重量份的二氧化硅“AEROSIL R972”(Nippon Aerosil Co.,Ltd.生产),再用亨舍尔混合机均匀地混合该混合物,以得到粉末涂料(1-7)。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1-8聚酯树脂(“ER-6620”,由Nippon Ester          100重量份Co.,Ltd.生产,酸值=0.8KOH mg/g,羟值=42.9KOH mg/g)二酰肼己二酸酯                                9重量份双偶氮黄(“颜料黄ECY-210”,由                8重量份Dainichiseika Color&Chemical MFG.Co.,Ltd.生产)流平剂(“ACRONAL 4F”,由BASF生产)            1重量份
采用以上成分,执行与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1-1中相同的步骤,以得到平均粒径为28μm的粉末。向100重量份所得粉末中加入0.3重量份的二氧化硅“AEROSIL R972”(Nippon Aerosil Co.,Ltd.生产),再用亨舍尔混合机均匀地混合该混合物,以得到粉末涂料(1-8)。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1-9环氧树脂(“EPICOAT 1044F”,由YUKA         100重量份SHELL EPOXY KABUSHIKI KAISHA生产)双偶氮黄(“颜料黄ECY-210”,由             8重量份Dainichiseika Color&Chemical MFG.Co.,Ltd.生产)流平剂(“ACRONAL 4F”,由BASF生产)         1重量份
用超级混合机将以上成分预先混合,并用布斯共捏合机(由Buss(Japan)Ltd.制造)捏合所得的混合物。将经捏合的混合物冷却,将该冷却的混合物用粉碎机“PJM”(由Nippon Pneumatic MFG,Co.,Ltd.制造)粉碎,以得到平均粒径为25μm的粉末。向100重量份所得粉末中加入0.3重量份的二氧化硅“AEROSIL R972”(NipponAerosil Co.,Ltd.生产),再用亨舍尔混合机均匀地混合该混合物,以得到粉末涂料(1-9)。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1-10聚酯树脂(粘合剂树脂1-C)                  100重量份Carmine 6B(“SUMICAPRINT CARMINE         8重量份6BC”,由Sumitomo Chemical Co.,Ltd.生产)流平剂(“ACRONAL 4F”,由BASF生产)       1重量份
采用以上成分,执行与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1-9中相同的步骤,以得到平均粒径为25μm的粉末。向100重量份所得粉末中加入0.3重量份的二氧化硅“AEROSIL R972”(Nippon Aerosil Co.,Ltd.生产),再用亨舍尔混合机均匀地混合该混合物,以得到粉末涂料(1-10)。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1-11
执行与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1-10中相同的步骤,不同的是用粘合剂树脂1-D代替粘合剂树脂1-C作为聚酯树脂,以得到平均粒径为28μm的粉末。向100重量份所得粉末中加入0.3重量份的二氧化硅“AEROSIL R972”(Nippon Aerosil Co.,Ltd.生产),再用亨舍尔混合机均匀地混合该混合物,以得到粉末涂料(1-11)。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1-12
执行与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1-10中相同的步骤,不同的是用“ER-8123”(Nippon Ester Co.,Ltd.生产)代替粘合剂树脂1-C作为聚酯树脂,以得到平均粒径为28μm的粉末。向100重量份所得粉末中加入0.3重量份的二氧化硅“AEROSIL R972”(NipponAerosil Co.,Ltd.生产),再用亨舍尔混合机均匀地混合该混合物,以得到粉末涂料(1-12)。实施例1-1
用亨舍尔混合机将50重量份粉末涂料(1-1)和50重量份粉末涂料(1-2)混合。用静电喷涂机将所得混合物涂覆到脱脂的钢质底材上,将经涂覆的钢质底材在180℃下烘烤20分钟以形成涂膜。形成的涂膜具有均匀的朱红色。实施例1-2
用亨舍尔混合机将50重量份粉末涂料(1-1)和50重量份粉末涂料(1-3)混合。用静电喷涂机将所得混合物涂覆到脱脂的钢质底材上,将经涂覆的钢质底材在180℃下烘烤20分钟以形成涂膜。形成的涂膜具有均匀的绿色。实施例1-3
用亨舍尔混合机将50重量份粉末涂料(1-7)和50重量份粉末涂料(1-8)混合。用静电喷涂机将所得混合物涂覆到脱脂的钢质底材上,将经涂覆的钢质底材在180℃下烘烤20分钟以形成涂膜。形成的涂膜具有均匀的朱红色。实施例1-4
用亨舍尔混合机将50重量份粉末涂料(1-1)和50重量份粉末涂料(1-2)混合以制成粉末涂料组合物。储存(在室温、常压和常规湿度条件下)六个月后,按照与实施例1-1中相同的方法,用静电喷涂机将所得组合物涂覆到脱脂的钢质底材上,将经涂覆的钢质底材在180℃下烘烤20分钟以形成涂膜。形成的涂膜具有均匀的朱红色,与实施例1-1的情况相同。实施例1-5
用亨舍尔混合机将50重量份粉末涂料(1-9)和50重量份粉末涂料(1-10)混合。所得混合物的固化开始温度为167℃。而且,在150℃下,即相应于固化开始温度的90%的温度下,每种粉末涂料的熔融粘度分别为5Pa·s和15Pa·s,它们的差为10Pa·s。用静电喷涂机将所得混合物涂覆到脱脂的钢质底材上,将经涂覆的钢质底材在180℃下烘烤20分钟以形成涂膜。形成的涂膜具有均匀的朱红色。
所得涂膜的光泽度为76,铅笔硬度为2H。实施例1-6
用亨舍尔混合机将50重量份粉末涂料(1-9)和50重量份粉末涂料(1-11)混合。所得混合物的固化开始温度为167℃。而且,在150℃下,即相应于固化开始温度的90%的温度下,每种粉末涂料的熔融粘度分别为5Pa·s和11Pa·s,它们的差为6Pa·s。用静电喷涂机将所得混合物涂覆到脱脂的钢质底材上,将经涂覆的钢质底材在180℃下烘烤20分钟以形成涂膜。形成的涂膜具有均匀的朱红色。
所得涂膜的光泽度为82,铅笔硬度为H。实施例1-7
用亨舍尔混合机将50重量份粉末涂料(1-9)和50重量份粉末涂料(1-12)混合。所得混合物的固化开始温度为167℃。而且,在150℃下,即相应于固化开始温度的90%的温度下,每种粉末涂料的熔融粘度分别为5Pa·s和34Pa·s,它们的差为29Pa·s。用静电喷涂机将所得混合物涂覆到脱脂的钢质底材上,将经涂覆的钢质底材在180℃下烘烤20分钟以形成涂膜。形成的涂膜具有均匀的朱红色。
所得涂膜的光泽度为50,铅笔硬度为HB,与实施例1-5和1-6相比其光泽度和铅笔硬度稍差。对比例1-1
用亨舍尔混合机将50重量份粉末涂料(1-4)和50重量份粉末涂料(1-5)混合。按照与实施例1-1中相同的方法将所得混合物涂覆到脱脂的钢质底材上以形成涂膜。所得涂膜具有不均匀的朱红色。对比例1-2
用亨舍尔混合机将50重量份粉末涂料(1-4)和50重量份粉末涂料(1-6)混合。按照与实施例1-1中相同的方法将所得混合物涂覆到脱脂的钢质底材上以形成涂膜。所得涂膜具有不均匀的绿色。
由以上实施例1-1至1-7以及对比例1-1和1-2的结果明显看出,在对比例1-1和1-2的情况下,即,在将均含有聚酯树脂的两种粉末涂料混合并涂覆的情况下,由于每种粉末涂料是独立固化的,因此所得涂膜不可能获得均匀色相。另一方面,在实施例1-1至实施例1-7的情况下,即,在将含有环氧树脂的粉末涂料与含有聚酯-聚酰胺树脂或聚酯树脂的粉末涂料混合并涂覆的情况下,每种粉末涂料单独不具有热固性,并且每种粉末涂料在烘烤期间熔融并充分混合,然后热固化,以完成固化反应,因此能够获得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而且,在实施例1-3的情况下,即,在粉末涂料中含有树脂和固化剂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此外,甚至在实施例1-4的情况下,即,在采用含有两种粉末涂料的组合物的情况下,同样能获得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另外,在实施例1-5和1-6的情况下,由于在相应于固化开始温度的90%的温度下,所用粉末涂料混合物的熔融粘度差被调节在20Pa·s以内,因此与实施例1-7相比,可以获得具有进一步提高的光泽度和铅笔硬度的涂膜。树脂制备实施例2-1
向一个装备有温度计、不锈钢搅拌棒、回流冷凝管和氮气引入管的三升四颈烧瓶中投入124g(2mol)乙二醇、520g(5mol)新戊二醇、830g(5mol)对苯二甲酸和1152g(6mol)1,2,4-苯三酸酐,将这些成分加热到220℃并反应。
聚合度由根据ASTM E28-67的方法测量的软化点进行监控,当软化点达到90℃时终止反应,以得到聚酯树脂。所得树脂的酸值为83.4KOH mg/g。
而且,由数均分子量(2800)和酸值计算出来的每分子树脂的官能团数为4.2。该所得树脂被称为“粘合剂树脂2-A”。
顺便提一下,数均分子量和每分子树脂的官能团数是由下面详述的方法获得的。数均分子量
通过GPC测量。更具体地说,将一个柱(“GMHXL+G3000HXL”,由Tosoh Corporation制造)稳定在一个40℃的恒温箱中。将氯仿作为洗脱液以1ml/分钟的流动速度流过该柱,并将样品浓度被调至0.05-0.5%(重量)的样品的氧仿溶液100μl倒入柱中以测量分子量分布。样品的数均分子量是由基于校准曲线的峰的保留时间计算出来的,该校准曲线是用几种单分散的聚苯乙烯作为标准得到的。官能团数
每分子树脂的官能团数是从每克树脂的官能团摩尔数计算出来的,该每克树脂的官能团摩尔数是由酸值(KOH mg/g)和每克树脂的摩尔数得到的,该每克树脂的摩尔数是由数均分子量得到的。详细地说,如下面所说明的,可以采用以下的由方程(1)和方程(2)得到的A值和B值,通过方程(3)计算出每分子树脂的官能团数。
A(mol/g)=酸值(KOH mg/m)/56100  (1)
B(mol/g)=1/数均分子量            (2)
官能团数=A/B                     (3)树脂制备实施例2-2
向一个装备有温度计、不锈钢搅拌棒、回流冷凝管和氮气引入管的三升四颈烧瓶中投入124g(2mol)乙二醇、520g(5mol)新戊二醇、830g(5mol)对苯二甲酸和768g(4mol)1,2,4-苯三酸酐,将这些成分加热到220℃并反应。
聚合度由根据ASTM E28-67的方法测量的软化点进行监控,当软化点达到90℃时终止反应,以得到聚酯树脂。所得树脂的酸值为66.4KOH mg/g。
而且,由数均分子量(2700)和酸值计算出来的每分子树脂的官能团数为3.6。该所得树脂被称为“粘合剂树脂2-B”。树脂制备实施例2-3
向一个装备有温度计、不锈钢搅拌棒、回流冷凝管和氮气引入管的三升四颈烧瓶中投入124g(2mol)乙二醇、520g(5mol)新戊二醇、1743g(9mol)间苯二甲酸和576g(3mol)1,2,4-苯三酸酐,将这些成分加热到220℃并反应。
聚合度由根据ASTM E28-67的方法测量的软化点进行监控,当软化点达到100℃时终止反应,以得到聚酯树脂。所得树脂的酸值为52.5KOH mg/g。
而且,由数均分子量(2570)和酸值计算出来的每分子树脂的官能团数为2.4。该所得树脂被称为“粘合剂树脂2-C”。树脂制备实施例2-4
向一个装备有温度计、不锈钢搅拌棒、回流冷凝管和氮气引入管的三升四颈烧瓶中投入155g(2.5mol)乙二醇、624g(6mol)新戊二醇、134g(1mol)三羟甲基丙烷和1660g(10mol)对苯二甲酸,将这些成分加热到220℃并反应。
聚合度由根据ASTM E28-67的方法测量的软化点进行监控,当软化点达到95℃时终止反应,以得到聚酯树脂。所得树脂的酸值为53.1KOH mg/g。
而且,由数均分子量(2770)和酸值计算出来的每分子树脂的官能团数为2.6。该所得树脂被称为“粘合剂树脂2-D”。树脂制备实施例2-5
向一个装备有温度计、不锈钢搅拌棒、回流冷凝管和氮气引入管的三升四颈烧瓶中投入124g(2mol)乙二醇、520g(5mol)新戊二醇和1660g(10mol)对苯二甲酸,将这些成分加热到220℃并反应。
聚合度由根据ASTM E28-67的方法测量的软化点进行监控,当软化点达到90℃时终止反应,以得到聚酯树脂。所得树脂的酸值为44.5KOH mg/g。
而且,由数均分子量(2020)和酸值计算出来的每分子树脂的官能团数为1.6。该所得树脂被称为“粘合剂树脂2-E”。树脂制备实施例2-6
向一个装备有温度计、不锈钢搅拌棒、回流冷凝管和氮气引入管的三升四颈烧瓶中投入124g(2mol)乙二醇、520g(5mol)新戊二醇、1494g(9mol)对苯二甲酸和192g(1mol)1,2,4-苯三酸酐,将这些成分加热到220℃并反应。
聚合度由根据ASTM E28-67的方法测量的软化点进行监控,当软化点达到90℃时终止反应,以得到聚酯树脂。所得树脂的酸值为43.6KOH mg/g。
而且,由数均分子量(2300)和酸值计算出来的每分子树脂的官能团数为1.8。该所得树脂被称为“粘合剂树脂2-F”。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2-1环氧树脂(“EPICOAT 1003F”,由YUKA    100重量份SHELL EPOXY KABUSHIKI KAISHA生产)铜钛菁(“CYANINE BLUE-KRS”,由SANYO  8重量份COLOR WORKS,Ltd.生产)流平剂(“MODAFLOW POWDER 2000”,由   1重量份Monsanto生产)
用超级混合机将以上成分预先混合,并用布斯共捏合机(由Buss(Japan)Ltd.制造)捏合所得的混合物。将经捏合的混合物冷却,将该冷却的混合物用粉碎机“PJM”(由Nippon Pneumatic MFG,Co.,Ltd.制造)粉碎,以得到平均粒径为24μm的粉末。向100重量份所得粉末中加入0.3重量份的二氧化硅“AEROSIL R972”(NipponAerosil Co.,Ltd.生产),再用亨舍尔混合机均匀地混合该混合物,以得到粉末涂料(2-1)。
顺便提一下,由数均分子量(1559)和环氧当量(768g/当量)计算出来的每分子所用环氧树脂的官能团数为2.0。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2-2聚酯树脂(粘合剂树脂2-A)                     100重量份双偶氮黄(“颜料黄ECY-210”,由              8重量份Dainichiseika Color&Chemical MFG.Co.,Ltd.生产)流平剂(“MODAFLOW POWDER 2000”,由         1重量份Monsanto生产)
用超级混合机将以上成分预先混合,并用布斯共捏合机(由Buss(Japan)Ltd.制造)捏合所得的混合物。将经捏合的混合物冷却,将该冷却的混合物用粉碎机“PJM”(由Nippon Pneumatic MFG,Co.,Ltd.制造)粉碎,以得到平均粒径为23μm的粉末。向100重量份所得粉末中加入0.3重量份的二氧化硅“AEROSIL R972”(NipponAerosil Co.,Ltd.生产),再用亨舍尔混合机均匀地混合该混合物,以得到粉末涂料(2-2)。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2-3聚酯树脂(粘合剂树脂2-B)                      100重量份双偶氮黄(“颜料黄ECY-210”,由               8重量份Dainichiseika Color&Chemical MFG.Co.,Ltd.生产)流平剂(“MODAFLOW POWDER 2000”,由          1重量份Monsanto生产)
用超级混合机将以上成分预先混合,并用布斯共捏合机(由Buss(Japan)Ltd.制造)捏合所得的混合物。将经捏合的混合物冷却,将该冷却的混合物用粉碎机“PJM”(由Nippon Pneumatic MFG,Co.,Ltd.制造)粉碎,以得到平均粒径为26μm的粉末。向100重量份所得粉末中加入0.3重量份的二氧化硅“AEROSIL R972”(NipponAerosil Co.,Ltd.生产),再用亨舍尔混合机均匀地混合该混合物,以得到粉末涂料(2-3)。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2-4聚酯树脂(粘合剂树脂2-C)                    100重量份双偶氮黄(“颜料黄ECY-210”,由             8重量份Dainichiseika Color&Chemical MFG.Co.,Ltd.生产)流平剂(“MODAFLOW POWDER 2000”,由        1重量份Monsanto生产)
用超级混合机将以上成分预先混合,并用布斯共捏合机(由Buss(Japan)Ltd.制造)捏合所得的混合物。将经捏合的混合物冷却,将该冷却的混合物用粉碎机“PJM”(由Nippon Pneumatic MFG,Co.,Ltd.制造)粉碎,以得到平均粒径为27μm的粉末。向100重量份所得粉末中加入0.3重量份的二氧化硅“AEROSIL R972”(NipponAerosil Co.,Ltd.生产),再用亨舍尔混合机均匀地混合该混合物,以得到粉末涂料(2-4)。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2-5聚酯树脂(粘合剂树脂2-D)                       100重量份双偶氮黄(“颜料黄ECY-210”,由                8重量份Dainichiseika Color&Chemical MFG.Co.,Ltd.生产)流平剂(“MODAFLOW POWDER 2000”,由           1重量份Monsanto生产)
用超级混合机将以上成分预先混合,并用布斯共捏合机(由Buss(Japan)Ltd.制造)捏合所得的混合物。将经捏合的混合物冷却,将该冷却的混合物用粉碎机“PJM”(由Nippon Pneumatic MFG,Co.,Ltd.制造)粉碎,以得到平均粒径为25μm的粉末。向100重量份所得粉末中加入0.3重量份的二氧化硅“AEROSIL R972”(NipponAerosil Co.,Ltd.生产),再用亨舍尔混合机均匀地混合该混合物,以得到粉末涂料(2-5)。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2-6聚酯树脂(粘合剂树脂2-E)                        100重量份双偶氮黄(“颜料黄ECY-210”,由                 8重量份Dainichiseika Color&Chemical MFG.Co.,Ltd.生产)流平剂(“MODAFLOW POWDER 2000”,由            1重量份Monsanto生产)
用超级混合机将以上成分预先混合,并用布斯共捏合机(由Buss(Japan)Ltd.制造)捏合所得的混合物。将经捏合的混合物冷却,将该冷却的混合物用粉碎机“PJM”(由Nippon Pneumatic MFG,Co.,Ltd.制造)粉碎,以得到平均粒径为22μm的粉末。向100重量份所得粉末中加入0.3重量份的二氧化硅“AEROSIL R972”(NipponAerosil Co.,Ltd.生产),再用亨舍尔混合机均匀地混合该混合物,以得到粉末涂料(2-6)。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2-7聚酯树脂(粘合剂树脂2-F)                      100重量份双偶氮黄(“颜料黄ECY-210”,由               8重量份Dainichiseika Color&Chemical MFG.Co.,Ltd.生产)流平剂(“MODAFLOW POWDER 2000”,由          1重量份Monsanto生产)
用超级混合机将以上成分预先混合,并用布斯共捏合机(由Buss(Japan)Ltd.制造)捏合所得的混合物。将经捏合的混合物冷却,将该冷却的混合物用粉碎机“PJM”(由Nippon Pneumatic MFG,Co.,Ltd.制造)粉碎,以得到平均粒径为28μm的粉末。向100重量份所得粉末中加入0.3重量份的二氧化硅“AEROSIL R972”(NipponAerosil Co.,Ltd.生产),再用亨舍尔混合机均匀地混合该混合物,以得到粉末涂料(2-7)。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2-8环氧树脂(“EPICOAT 1055”,由YUKA SHELL    100重量份EPOXY KABUSHIKI KAISHA生产)铜钛菁(“CYANINE BLUE-KRS”,由SANYO       8重量份COLOR WORKS,Ltd.生产)流平剂(“MODAFLOW POWDER 2000”,由        1重量份Monsanto生产)
用超级混合机将以上成分预先混合,并用布斯共捏合机(由Buss(Japan)Ltd.制造)捏合所得的混合物。将经捏合的混合物冷却,将该冷却的混合物用粉碎机“PJM”(由Nippon Pneumatic MFG,Co.,Ltd.制造)粉碎,以得到平均粒径为26μm的粉末。向100重量份所得粉末中加入0.3重量份的二氧化硅“AEROSIL R972”(NipponAerosil Co.,Ltd.生产),再用亨舍尔混合机均匀地混合该混合物,以得到粉末涂料(2-8)。
顺便提一下,由数均分子量(1607)和环氧当量(872g/当量)计算出来的每分子所用环氧树脂的官能团数为1.8。实施例2-1
用亨舍尔混合机将50重量份粉末涂料(2-1)和50重量份粉末涂料(2-2)混合。用静电喷涂机将所得混合物涂覆到脱脂的钢质底材上,将经涂覆的钢质底材在180℃下烘烤20分钟以形成涂膜。形成的涂膜具有均匀的绿色。
所得涂膜的铅笔硬度为2H,耐溶剂性为0μm。实施例2-2
用亨舍尔混合机将50重量份粉末涂料(2-1)和50重量份粉末涂料(2-3)混合。用静电喷涂机将所得混合物涂覆到脱脂的钢质底材上,将经涂覆的钢质底材在180℃下烘烤20分钟以形成涂膜。形成的涂膜具有均匀的绿色。
所得涂膜的铅笔硬度为2H,耐溶剂性为0μm。实施例2-3
用亨舍尔混合机将50重量份粉末涂料(2-1)和50重量份粉末涂料(2-4)混合。用静电喷涂机将所得混合物涂覆到脱脂的钢质底材上,将经涂覆的钢质底材在180℃下烘烤20分钟以形成涂膜。形成的涂膜具有均匀的绿色。
所得涂膜的铅笔硬度为H,耐溶剂性为-1μm。实施例2-4
用亨舍尔混合机将50重量份粉末涂料(2-1)和50重量份粉末涂料(2-5)混合。用静电喷涂机将所得混合物涂覆到脱脂的钢质底材上,将经涂覆的钢质底材在180℃下烘烤20分钟以形成涂膜。形成的涂膜具有均匀的绿色。
所得涂膜的铅笔硬度为H,耐溶剂性为-1μm。实施例2-5
用亨舍尔混合机将50重量份粉末涂料(2-1)和50重量份粉末涂料(2-6)混合。用静电喷涂机将所得混合物涂覆到脱脂的钢质底材上,将经涂覆的钢质底材在180℃下烘烤20分钟以形成涂膜。形成的涂膜具有均匀的绿色。
所得涂膜的铅笔硬度为B,耐溶剂性为-17μm。实施例2-6
用亨舍尔混合机将50重量份粉末涂料(2-1)和50重量份粉末涂料(2-7)混合。用静电喷涂机将所得混合物涂覆到脱脂的钢质底材上,将经涂覆的钢质底材在180℃下烘烤20分钟以形成涂膜。形成的涂膜具有均匀的绿色。
所得涂膜的铅笔硬度为B,耐溶剂性为-10μm。实施例2-7
用亨舍尔混合机将50重量份粉末涂料(2-8)和50重量份粉末涂料(2-2)混合。用静电喷涂机将所得混合物涂覆到脱脂的钢质底材上,将经涂覆的钢质底材在180℃下烘烤20分钟以形成涂膜。形成的涂膜具有均匀的绿色。
所得涂膜的铅笔硬度为HB,耐溶剂性为-7μm。实施例2-8
用亨舍尔混合机将50重量份粉末涂料(2-7)和50重量份粉末涂料(2-8)混合。用静电喷涂机将所得混合物涂覆到脱脂的钢质底材上,将经涂覆的钢质底材在180℃下烘烤20分钟以形成涂膜。形成的涂膜具有均匀的绿色。
所得涂膜的铅笔硬度为2B,耐溶剂性为-30μm。
从以上实施例2-1至2-8的结果明显地看出,当采用每分子含有两个或多个能参与热固化反应的官能团的粉末涂料时,发现可以获得具有优异的铅笔硬度和耐溶剂性的涂膜。树脂制备实施例3-1
向一个装备有温度计、不锈钢搅拌棒、回流冷凝管和氮气引入管的三升四颈烧瓶中投入155g(2.5mol)乙二醇、624g(6mol)新戊二醇、134g(1mol)三羟甲基丙烷和1743g(10.5mol)对苯二甲酸,将这些成分加热到220℃并反应。
聚合度由根据ASTM E28-67的方法测量的软化点进行监控,当软化点达到95℃时终止反应。所得树脂的酸值为52.9KOHmg/g。该所得树脂被称为“粘合剂树脂3-A”。树脂制备实施例3-2
向一个装备有温度计、不锈钢搅拌棒、回流冷凝管和氮气引入管的三升四颈烧瓶中投入186g(3mol)乙二醇、728g(7mol)新戊二醇、1743g(9mol)间苯二甲酸和1920g(10mol)1,2,4-苯三酸酐,将这些成分加热到220℃并反应。
聚合度由根据ASTM E28-67的方法测量的软化点进行监控,当软化点达到100℃时终止反应。所得树脂的酸值为52.0KOHmg/g。该所得树脂被称为“粘合剂树脂3-B”。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3-1环氧树脂(“EPICOAT 1003F”,由YUKA      100重量份SHELL EPOXY KABUSHIKI KAISHA生产)铜钛菁(“CYANINE BLUE-KRS”,由SANYO    8重量份COLOR WORKS,Ltd.生产)流平剂(“MODAFLOW POWDER 2000”,由     1重量份Monsanto生产)
用超级混合机将以上成分预先混合,并用布斯共捏合机(由Buss(Japan)Ltd.制造)捏合所得的混合物。将经捏合的混合物冷却,将该冷却的混合物用粉碎机“PJM”(由Nippon Pneumatic MFG,Co.,Ltd.制造)粉碎,以得到平均粒径为23μm的粉末。向100重量份所得粉末中加入0.3重量份的二氧化硅“AEROSIL R972”(NipponAerosil Co.,Ltd.生产),再用亨舍尔混合机均匀地混合该混合物,以得到粉末涂料(3-1)。粉末涂料(3-1)的软化点为98℃。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3-2聚酯树脂(粘合剂树脂3-A)                   100重量份双偶氮黄(“颜料黄ECY-210”,由            8重量份Dainichiseika Color&Chemical MFG.Co.,Ltd.生产)流平剂(“MODAFLOW POWDER 2000”,由       1重量份Monsanto生产)
用超级混合机将以上成分预先混合,并用布斯共捏合机(由Buss(Japan)Ltd.制造)捏合所得的混合物。将经捏合的混合物冷却,将该冷却的混合物用粉碎机“PJM”(由Nippon Pneumatic MFG,Co.,Ltd.制造)粉碎,以得到平均粒径为23um的粉末。向100重量份所得粉末中加入0.3重量份的二氧化硅“AEROSIL R972”(NipponAerosil Co.,Ltd.生产),再用亨舍尔混合机均匀地混合该混合物,以得到粉末涂料(3-2)。粉末涂料(3-2)的软化点为93℃。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3-3
执行与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3-1中相同的步骤,不同的是用“EPICOAT 1004AF”(由YUKA SHELL EPOXY KABUSHIKIKAISHA生产)代替“EPICOAT 1003F”(由YUKA SHELL EPOXYKABUSHIKI KAISHA生产)作为环氧树脂,以得到平均粒径为23μm的粉末。向100重量份所得粉末中加入0.3重量份的二氧化硅“AEROSIL R972”(Nippon Aerosil Co.,Ltd.生产),再用亨舍尔混合机均匀地混合该混合物,以得到粉末涂料(3-3)。粉末涂料(3-3)的软化点为99℃。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3-4
执行与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3-2中相同的步骤,不同的是用粘合剂树脂3-B代替粘合剂树脂3-A作为聚酯树脂,以得到平均粒径为22μm的粉末。向100重量份所得粉末中加入0.3重量份的二氧化硅“AEROSIL R972”(Nippon Aerosil Co.,Ltd.生产),再用亨舍尔混合机均匀地混合该混合物,以得到粉末涂料(3-4)。粉末涂料(3-4)的软化点为101℃。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3-5聚酯树脂(粘合剂树脂3-A)                    100重量份TGIC(“ARALDITE PT810”,由Ciba GeigyAG    15重量份生产)铜钛菁(“CYANINE BLUE-KRS”,由SANYO       8重量份COLOR WORKS,Ltd.生产)流平剂(“MODAFLOW POWDER 2000”,由        1重量份Monsanto生产)苯偶姻                                     0.5重量份
用超级混合机将以上成分预先混合,并用布斯共捏合机(由Buss(Japan)Ltd.制造)捏合所得的混合物。将经捏合的混合物冷却,将该冷却的混合物用粉碎机“PJM”(由Nippon Pneumatic MFG,Co.,Ltd.制造)粉碎,以得到平均粒径为23μm的粉末。向100重量份所得粉末中加入0.3重量份的二氧化硅“AEROSIL R972”(NipponAerosil Co.,Ltd.生产),再用亨舍尔混合机均匀地混合该混合物,以得到粉末涂料(3-5)。粉末涂料(3-5)的软化点为97℃。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3-6
执行与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3-5中相同的步骤,不同的是用双偶氮黄(“颜料黄ECY-210”,由Dainichiseika Color&ChemicalMFG.Co.,Ltd.生产)代替铜钛菁(“CYANINE BLUE-KRS”,由SANYO COLOR WORKS,Ltd.生产)作为颜料,以得到平均粒径为23μm的粉末。向100重量份所得粉末中加入0.3重量份的二氧化硅“AEROSIL R972”(Nippon Aerosil Co.,Ltd.生产),再用亨舍尔混合机均匀地混合该混合物,以得到粉末涂料(3-6)。粉末涂料(3-6)的软化点为97℃。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3-7
执行与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3-1中相同的步骤,不同的是用“YDCN-704”(由TOHTO KASEI CO.,LTD.生产)代替“EPICOAT 1003F”(由YUKA SHELL EPOXY KABUSHIKIKAISHA生产)作为环氧树脂,以得到平均粒径为23μm的粉末。向100重量份所得粉末中加入0.3重量份的二氧化硅“AEROSILR972”(Nippon Aerosil Co.,Ltd.生产),再用亨舍尔混合机均匀地混合该混合物,以得到粉末涂料(3-7)。粉末涂料(3-7)的软化点为96℃。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3-8
执行与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3-6中相同的步骤,不同的是用粘合剂树脂3-B代替粘合剂树脂3-A作为聚酯树脂,以得到平均粒径为23μm的粉末。向100重量份所得粉末中加入0.3重量份的二氧化硅“AEROSIL R972”(Nippon Aerosil Co.,Ltd.生产),再用亨舍尔混合机均匀地混合该混合物,以得到粉末涂料(3-8)。粉末涂料(3-8)的软化点为100℃。实施例3-1
用亨舍尔混合机将50重量份粉末涂料(3-1)〔软化点:98℃〕和50重量份粉末涂料(3-2)〔软化点:93℃〕混合。所得混合物的固化开始温度为135℃,粉末涂料(3-1)的软化点、即较高的软化点与所得混合物的固化开始温度之差为37℃。用静电喷涂机将所得混合物涂覆到脱脂的钢质底材上,将经涂覆的钢质底材在180℃下烘烤20分钟以形成涂膜。形成的涂膜具有均匀的绿色。顺便提一下,所得混合物的固化反应的放热峰温度为175℃。
而且,通过使用“DSC 210型”差示扫描量热计(由SeikoInstruments,Inc.制造),由于在将温度从室温升高到180℃并保持在180℃后,放热峰从温度升高起在15分钟内消失,因此认为固化反应在以上烘烤条件下足以终止。
所得涂膜的光泽度为80,铅笔硬度为H。实施例3-2
用亨舍尔混合机将50重量份粉末涂料(3-3)〔软化点:99℃〕和50重量份粉末涂料(3-4)〔软化点:101℃〕混合。所得混合物的固化开始温度为148℃,粉末涂料(3-4)的软化点、即较高的软化点与所得混合物的固化开始温度之差为47℃。用静电喷涂机将所得混合物涂覆到脱脂的钢质底材上,将经涂覆的钢质底材在180℃下烘烤20分钟以形成涂膜。形成的涂膜具有均匀的绿色。顺便提一下,所得混合物的固化反应的放热峰温度为184℃。
所得涂膜的光泽度为89,铅笔硬度为2H。实施例3-3
用亨舍尔混合机将50重量份粉末涂料(3-1)〔软化点:98℃〕和50重量份粉末涂料(3-4)〔软化点:101℃〕混合。所得混合物的固化开始温度为133℃,粉末涂料(3-4)的软化点、即较高的软化点与所得混合物的固化开始温度之差为32℃。用静电喷涂机将所得混合物涂覆到脱脂的钢质底材上,将经涂覆的钢质底材在180℃下烘烤20分钟以形成涂膜。形成的涂膜具有均匀的绿色。顺便提一下,所得混合物的固化反应的放热峰温度为176℃。
所得涂膜的光泽度为86,铅笔硬度为H。实施例3-4
用亨舍尔混合机将50重量份粉末涂料(3-5)〔软化点:97℃〕和50重量份粉末涂料(3-6)〔软化点:97℃〕混合。所得混合物的固化开始温度为108℃,粉末涂料(3-5)和粉末涂料(3-6)的软化点与所得混合物的固化开始温度之差为11℃。用静电喷涂机将所得混合物涂覆到脱脂的钢质底材上,将经涂覆的钢质底材在180℃下烘烤20分钟以形成涂膜。形成的涂膜具有均匀的绿色。顺便提一下,所得混合物的用于固化反应的放热峰温度为148℃。
所得涂膜的光泽度为88,铅笔硬度为2H。对比例3-1
用亨舍尔混合机将50重量份粉末涂料(3-2)〔软化点:93℃〕和50重量份粉末涂料(3-7)〔软化点:96℃〕混合。所得混合物的固化开始温度为100℃,粉末涂料(3-7)的软化点、即较高的软化点与所得混合物的固化开始温度之差为4℃。用静电喷涂机将所得混合物涂覆到脱脂的钢质底材上,将经涂覆的钢质底材在180℃下烘烤20分钟以形成涂膜。形成的涂膜具有不均匀的色相,被确认有黄色颗粒和蓝绿色颗粒。
所得涂膜的光泽度为70,铅笔硬度为HB。对比例3-2
用亨舍尔混合机将50重量份粉末涂料(3-4)〔软化点:101℃〕和50重量份粉末涂料(3-7)〔软化点:96℃〕混合。所得混合物的固化开始温度为105℃,粉末涂料(3-4)的软化点、即较高的软化点与所得混合物的固化开始温度之差为4℃。用静电喷涂机将所得混合物涂覆到脱脂的钢质底材上,将经涂覆的钢质底材在180℃下烘烤20分钟以形成涂膜。形成的涂膜具有不均匀的色相,被确认有黄色颗粒和蓝绿色颗粒。
所得涂膜的光泽度为61,铅笔硬度为H。对比例3-3
用亨舍尔混合机将50重量份粉末涂料(3-5)〔软化点:97℃〕和50重量份粉末涂料(3-8)〔软化点:100℃〕混合。所得混合物的固化开始温度为108℃,粉末涂料(3-8)的软化点、即较高的软化点与所得混合物的固化开始温度之差为8℃。用静电喷涂机将所得混合物涂覆到脱脂的钢质底材上,将经涂覆的钢质底材在180℃下烘烤20分钟以形成涂膜。形成的涂膜具有不均匀的色相,被确认有黄色颗粒和蓝绿色颗粒。
所得涂膜的光泽度为80,铅笔硬度为2H。
从以上实施例3-1至实施例3-4以及对比例3-1至对比例3-3的结果明显看出,在实施例3-1至实施例3-4中,由于软化点最高的粉末涂料的软化点与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的混合物的固化开始温度之间的差不低于10℃,因而所得涂膜均具有均匀的色相,并且还具有优异的光泽度和铅笔硬度。另一方面,在对比例3-1至3-3中,由于上述差低于10℃,因而均无法获得具有均匀色相的所得涂膜,尽管可以达到足够水平的光泽度和铅笔硬度。树脂制备实施例4-1
向一个装备有温度计、不锈钢搅拌棒、回流冷凝管和氮气引入管的三升四颈烧瓶中投入155g(2.5mol)乙二醇、624g(6mol)新戊二醇、134g(1mol)三羟甲基丙烷和1743g(10.5mol)对苯二甲酸,将这些成分加热到220℃并反应。
聚合度由根据ASTM E28-67的方法测量的软化点进行监控,当软化点达到95℃时终止反应。所得树脂的酸值为52.9KOHmg/g。该所得树脂被称为“粘合剂树脂4-A”。树脂制备实施例4-2
向一个装备有温度计、不锈钢搅拌棒、回流冷凝管和氮气引入管的三升四颈烧瓶中投入186g(3mol)乙二醇、728g(7mol)新戊二醇、1743g(9mol)间苯二甲酸和1920g(10mol)1,2,4-苯三酸酐,将这些成分加热到220℃并反应。
聚合度由根据ASTM E28-67的方法测量的软化点进行监控,当软化点达到100℃时终止反应。所得树脂的酸值为52.0KOHmg/g。该所得树脂被称为“粘合剂树脂4-B”。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4-1环氧树脂(“YDCN-704”,由TOHTO KASEI    100重量份CO.,LTD.生产)铜钛菁(“CYANINE BLUE-KRS”,由SANYO    8重量份COLOR WORKS,Ltd.生产)流平剂(“MODAFLOW POWDER 2000”,由     1重量份Monsanto生产)
用超级混合机将以上成分预先混合,并用布斯共捏合机(由Buss(Japan)Ltd.制造)捏合所得的混合物。将经捏合的混合物冷却,将该冷却的混合物用粉碎机“PJM”(由Nippon Pneumatic MFG,Co.,Ltd制造)粉碎,以得到平均粒径为23μm的粉末。向100重量份所得粉末中加入0.3重量份的二氧化硅“AEROSIL R972”(NipponAerosil Co.,Ltd.生产),再用亨舍尔混合机均匀地混合该混合物,以得到粉末涂料(4-1)。粉末涂料(4-1)的软化点为96℃。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4-2聚酯树脂(粘合剂树脂4-A)                    100重量份双偶氮黄(“颜料黄ECY-210”,由             8重量份Dainichiseika Color&Chemical MFG.Co.,Ltd.生产)流平剂(“MODAFLOW POWDER 2000”,由        1重量份Monsanto生产)
用超级混合机将以上成分预先混合,并用布斯共捏合机(由Buss(Japan)Ltd.制造)捏合所得的混合物。将经捏合的混合物冷却,将该冷却的混合物用粉碎机“PJM”(由Nippon Pneumatic MFG,Co.,Ltd.制造)粉碎,以得到平均粒径为23μm的粉末。向100重量份所得粉末中加入0.3重量份的二氧化硅“AEROSIL R972”(NipponAerosil Co.,Ltd.生产),再用亨舍尔混合机均匀地混合该混合物,以得到粉末涂料(4-2)。粉末涂料(4-2)的软化点为93℃。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4-3聚酯树脂(粘合剂树脂4-A)                    100重量份TGIC(“ARALDITE PT810”,由Ciba Geigy AG   15重量份生产)铜钛菁(“CYANINE BLUE-KRS”,由SANYO       8重量份COLOR WORKS,Ltd.生产)流平剂(“MODAFLOW POWDER 2000”,由        1重量份Monsanto生产)苯偶姻                                     0.5重量份
用超级混合机将以上成分预先混合,并用布斯共捏合机(由Buss(Japan)Ltd.制造)捏合所得的混合物。将经捏合的混合物冷却,将该冷却的混合物用粉碎机“PJM”(由Nippon Pneumatic MFG,Co.,Ltd.制造)粉碎,以得到平均粒径为23μm的粉末。向100重量份所得粉末中加入0.3重量份的二氧化硅“AEROSIL R972”(NipponAerosil Co.,Ltd.生产),再用亨舍尔混合机均匀地混合该混合物,以得到粉末涂料(4-3)。粉末涂料(4-3)的软化点为97℃。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4-4聚酯树脂(粘合剂树脂4-B)                    100重量份TGIC(“ARALDITE PT810”,由Ciba Geigy AG   15重量份生产)铜钛菁(“CYANINE BLUE-KRS”,由SANYO       8重量份COLOR WORKS,Ltd.生产)流平剂(“MODAFLOW POWDER 2000”,由        1重量份Monsanto生产)苯偶姻                                     0.5重量份
用超级混合机将以上成分预先混合,并用布斯共捏合机(由Buss(Japan)Ltd.制造)捏合所得的混合物。将经捏合的混合物冷却,将该冷却的混合物用粉碎机“PJM”(由Nippon Pneumatic MFG,Co.,Ltd.制造)粉碎,以得到平均粒径为23μm的粉末。向100重量份所得粉末中加入0.3重量份的二氧化硅“AEROSIL R972”(NipponAerosil Co.,Ltd.生产),再用亨舍尔混合机均匀地混合该混合物,以得到粉末涂料(4-4)。粉末涂料(4-4)的软化点为100℃。实施例4-1
用亨舍尔混合机将50重量份粉末涂料(4-1)和50重量份粉末涂料(4-2)混合,用静电喷涂机将所得混合物涂覆到脱脂的钢质底材上,将经涂覆的钢质底材在98℃下保持10分钟,以便充分地加热并熔化被涂覆的粉末涂料。此后,将经涂覆的钢质底材在180℃下烘烤20分钟以形成涂膜。形成的涂膜具有均匀的绿色。顺便提一下,被涂覆的粉末涂料的固化开始温度为100℃,固化反应的放热峰温度为160℃。
所得涂膜的光泽度为90,铅笔硬度为H。实施例4-2
用亨舍尔混合机将50重量份粉末涂料(4-3)和50重量份粉末涂料(4-4)混合,用静电喷涂机将所得混合物涂覆到脱脂的钢质底材上,将经涂覆的钢质底材在104℃下保持20分钟,以便充分地加热并熔化被涂覆的粉末涂料。此后,将经涂覆的钢质底材在180℃下烘烤20分钟以形成涂膜。形成的涂膜具有均匀的绿色。顺便提一下,被涂覆的粉末涂料的固化开始温度为108℃,固化反应的放热峰温度为145℃。
所得涂膜的光泽度为90,铅笔硬度为2H。对比例4-1
用亨舍尔混合机将50重量份粉末涂料(4-1)和50重量份粉末涂料(4-2)混合。用静电喷涂机将所得混合物涂覆到脱脂的钢质底材上,将经涂覆的钢质底材在180℃下烘烤20分钟以形成涂膜。形成的涂膜具有不均匀的色相,涂膜的一些部分发现黄色颗粒和蓝绿色颗粒。
所得涂膜的光泽度为70,铅笔硬度为HB。对比例4-2
用亨舍尔混合机将50重量份粉末涂料(4-3)和50重量份粉末涂料(4-4)混合。用静电喷涂机将所得混合物涂覆到脱脂的钢质底材上,将经涂覆的钢质底材在180℃下烘烤20分钟以形成涂膜。形成的具有不均匀色相的涂膜带有黄色颗粒和蓝绿色颗粒。
所得涂膜的光泽度为80,铅笔硬度为2H。
从以上实施例4-1和4-2以及对比例4-1和4-2的结果明显看出,与对比例4-1和4-2中直接烘烤被涂覆的粉末涂料以形成涂膜的情况相比,在实施例4-1和4-2中,由于涂膜是通过加热并熔化被涂覆的粉末涂料、然后烘烤该粉末涂料以进行固化反应而形成的,因而所得涂膜具有均匀的色相,并且还具有优异的光泽度和铅笔硬度。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5-1环氧丙烯酸树脂(“RIPOXY VR-40”,由    98重量份Showa Kobunshi生产,软化点:75℃)苯偶姻异丙醚(“NISSOCURE IBPO”,由    2重量份Nippon Soda Co.,Ltd.生产)二氧化钛(“TIPAQUE CR-90”,由ISHIHARA 30重量份SANGYO KAISHA,LTD.生产)流平剂(“ACRONAL 4F”,由BASF生产)     1重量份
用超级混合机将以上成分预先混合,并用布斯共捏合机(由Buss(Japan)Ltd.制造)捏合所得的混合物。将经捏合的混合物冷却,将该冷却的混合物用粉碎机“PJM”(由Nippon Pneumatic MFG,Co.,Ltd.制造)粉碎,以得到平均粒径为23.7μm的粉末。向100重量份所得粉末中加入0.3重量份的二氧化硅“AEROSIL R972”(NipponAerosil Co.,Ltd.生产),再用亨舍尔混合机均匀地混合该混合物,以得到粉末涂料(5-1)。
顺便提一下,用于粉末涂料(5-1)至粉末涂料(5-3)中的环氧丙烯酸树脂的软化点是根据ASTM E28-67的方法测量的。
用静电喷涂机将粉末涂料(5-1)涂覆到脱脂钢板上。将一个电容(C)为0.047μF的电容器连接在被涂物与地之间。用空气吹散法除去涂覆到被涂物表面上的粉末涂料。从被涂覆表面除去的粉末涂料的质量(M)是通过测量除去粉末涂料前后被涂物的质量、并计算质量差而得到的。得出该质量(M)为0.0283g。由电荷(Q=CV)流失引起的电容器中的电压(V)差用电位计“TR 8411”(由Advantest Corporation制造)测量,所述的电荷流失是由除去粉末涂料引起的。得出该电压差为+4.58V。由所得的值计算出摩擦起电电荷(Q/M),得出该摩擦起电电荷为-7.6μC/g。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5-2环氧丙烯酸树脂(“RIPOXY VR-40”,由        96重量份Showa Kobunshi生产,软化点:75℃)苯偶姻异丙醚(“NISSOCURE IBPO”,由        4重量份Nippon Soda Co.,Ltd.生产)Carmine 6B  (“SUMICAPRINT CARMINE         8重量份6BC”,由Sumitomo Chemical Co.,Ltd.生产)流平剂(“ACRONAL 4F”,由BASF生产)         1重量份
采用以上成分,执行与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5-1中相同的步骤,以得到平均粒径为25.6μm的粉末。向100重量份所得粉末中加入0.3重量份的二氧化硅“AEROSIL R972”(Nippon AerosilCo.,Ltd.生产),再用亨舍尔混合机均匀地混合该混合物,以得到粉末涂料(5-2)。
执行与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5-1中相同的步骤,以得到粉末涂料(5-2)的摩擦起电电荷。得出该摩擦起电电荷为-8.1μC/g。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5-3环氧丙烯酸树脂(“RIPOXY VR-40”,由         96重量份Showa Kobunshi生产,软化点:75℃)苯偶姻异丙醚(“NISSOCURE IBPO”,由       4重量份Nippon Soda Co.,Ltd.生产)双偶氮黄(“颜料黄ECY-210”,由            8重量份Dainichiseika Color&Chemical MFG.Co.,Ltd.生产)流平剂(“ACRONAL 4F”,由BASF生产)        1重量份
采用以上成分,执行与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5-1中相同的步骤,以得到平均粒径为25.1μm的粉末。向100重量份所得粉末中加入0.3重量份的二氧化硅“AEROSIL R972”(Nippon AerosilCo.,Ltd.生产),再用亨舍尔混合机均匀地混合该混合物,以得到粉末涂料(5-3)。
执行与粉末涂料制备实施例5-1中相同的步骤,以得到粉末涂料(5-3)的摩擦起电电荷。得出该摩擦起电电荷为-8.8μC/g。实施例5-1
用亨舍尔混合机将10重量份粉末涂料(5-1)、45重量份粉末涂料(5-2)和45重量份粉末涂料(5-3)混合。用静电喷涂机将所得混合物涂覆到脱脂的钢质底材上,将经涂覆的钢质底材在85℃下保持20分钟,以便充分地加热并熔化被涂覆的粉末涂料。此后,通过将紫外线累积量调节到250mJ/cm2使粉末涂料固化以形成涂膜。形成的涂膜具有均匀的朱红色。
所得涂膜的光泽度为85,铅笔硬度为HB。对比例5-1
用亨舍尔混合机将10重量份粉末涂料(5-1)、45重量份粉末涂料(5-2)和45重量份粉末涂料(5-3)混合。用静电喷涂机将所得混合物涂覆到脱脂的钢质底材上,将经涂覆的钢质底材放置在85℃的大气中,同时通过将紫外线累积量调节到250mJ/cm2使粉末涂料固化以形成涂膜。通过粗略检验确认形成的涂膜出现颜色分离。
所得涂膜的光泽度为25,铅笔硬度为B。
从以上实施例5-1以及对比例5-1的结果明显看出,与对比例5-1中的粉末涂料的加热和固化成膜同时进行的情况相比,在实施例5-1中,由于涂膜是通过加热并熔化被涂覆的粉末涂料、然后固化该粉末涂料而形成的,因而所得涂膜具有均匀的色相,并且还具有优异的光泽度和铅笔硬度。
本发明就阐述到如此程度,显然本发明可以在许多方面进行变化。不应认为这些变化背离了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而且所有对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这类改进都应包括在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粉末涂料结合方法,可用于下述涂覆方法中,所述涂覆方法包括混合两种或多种颜色不同的粉末涂料,其中每种所述粉末涂料互相熔合并且被热固化,由此得到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
2、权利要求1的粉末涂料结合方法,其中单独的每种所述粉末涂料在250℃或更低的温度下不具有热固性,而在与其它结合使用的粉末涂料混合时,在250℃或更低的温度下被热固化。
3、权利要求1的粉末涂料结合方法,其中该结合方法由颜色不同的两种粉末涂料组成,并且其中一种粉末涂料含有一种或多种下述树脂,所述树脂选自:具有一个或多个选自羧基和氨基的基团的丙烯酸树脂,具有一个或多个羧基的聚酯树脂,具有一个或多个选自羧基和氨基的基团的聚酯-聚酰胺树脂,具有一个或多个选自羧基和氨基的基团的聚酰胺树脂,具有一个或多个酚羟基的树脂,以及具有一个或多个酸酐基的酸酐树脂;而另一种粉末涂料含有一种或多种下述树脂,所述树脂选自:具有一个或多个环氧基的环氧树脂,具有一个或多个缩水甘油基的丙烯酸树脂,以及具有一个或多个不饱和键的树脂。
4、权利要求1的粉末涂料结合方法,其中,在相当于所述两种或多种颜色不同粉末涂料的混合物的固化开始温度的90%的温度下,所述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的熔融粘度之差不超过20Pa·s。
5、权利要求1的粉末涂料结合方法,其中软化点最高的粉末涂料的软化点与所述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的混合物的固化开始温度之差不小于10℃。
6、权利要求1的粉末涂料结合方法,其中所述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中的每一种的每分子都具有两个或多个能参与热固化反应的官能团。
7、一种粉末涂料组合物,包含两种或多种颜色不同的粉末涂料,其中每种所述粉末涂料互相熔合并且被热固化,由此得到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
8、权利要求7的粉末涂料组合物,其中单独的每种所述粉末涂料在250℃或更低的温度下不具有热固性,而在与其它结合使用的粉末涂料混合时,在250℃或更低的温度下被热固化。
9、权利要求7的粉末涂料组合物,其中该粉末涂料组合物由颜色不同的两种粉末涂料组成,并且其中一种粉末涂料含有一种或多种下述树脂,所述树脂选自:具有一个或多个选自羧基和氨基的基团的丙烯酸树脂,具有一个或多个羧基的聚酯树脂,具有一个或多个选自羧基和氨基的基团的聚酯-聚酰胺树脂,具有一个或多个选自羧基和氨基的基团的聚酰胺树脂,具有一个或多个酚羟基的树脂,以及具有一个或多个酸酐基的酸酐树脂;而另一种粉末涂料含有一种或多种下述树脂,所述树脂选自:具有一个或多个环氧基的环氧树脂,具有一个或多个缩水甘油基的丙烯酸树脂,以及具有一个或多个不饱和键的树脂。
10、权利要求7的粉末涂料组合物,其中,在相当于所述两种或多种颜色不同粉末涂料的混合物的固化开始温度的90%的温度下,所述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的熔融粘度之差不超过20Pa·s。
11、权利要求7的粉末涂料组合物,其中软化点最高的粉末涂料的软化点与所述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的混合物的固化开始温度之差不小于10℃。
12、权利要求7的粉末涂料组合物,其中所述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中的每一种的每分子都具有两个或多个能参与热固化反应的官能团。
13、一种涂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向底材上涂覆两种或多种颜色不同的粉末涂料;
(b)通过加热使步骤(a)中涂覆的所述两种或多种粉末涂料的每种互相熔合;以及
(c)固化步骤(b)中得到的熔融产物,以得到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
14、权利要求13的涂覆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是通过使步骤(b)中所得的熔融产物热固化而进行的。
15、权利要求13的涂覆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是通过用光照射步骤(b)中所得的熔融产物而进行的。
16、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或经涂覆的底材,是通过向底材上涂覆根据权利要求1所定义的粉末涂料结合方法结合的两种或多种颜色不同的粉末涂料而制成的。
17、具有均匀色相的涂膜或经涂覆的底材,是通过按照权利要求13所定义的涂覆方法向底材上涂覆两种或多种颜色不同的粉末涂料而制成的。
CN97119897A 1996-11-28 1997-11-28 粉末涂料 Pending CN118600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3492896 1996-11-28
JP334928/96 1996-11-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6000A true CN1186000A (zh) 1998-07-01

Family

ID=18282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19897A Pending CN1186000A (zh) 1996-11-28 1997-11-28 粉末涂料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6207768B1 (zh)
EP (1) EP0845507B1 (zh)
CN (1) CN1186000A (zh)
DE (1) DE69725265T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44508A (zh) * 2015-10-26 2016-02-24 南京万德游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健身设备的喷粉工艺
CN109880420A (zh) * 2019-03-26 2019-06-14 郑州佳诺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双组份制备粉末涂料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07768B1 (en) * 1996-11-28 2001-03-27 Kao Corporation Combining differently colored powder coatings which heat-cure to homogeneous hue
TW401451B (en) * 1997-04-07 2000-08-11 Kao Corp Powder coating
CA2447211A1 (en) * 2001-06-08 2002-12-19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Low gloss free radical powder coatings
CA2418761A1 (en) 2002-03-20 2003-09-20 Steven M. Ladatto Coating powder compositions and method
US7649034B2 (en) 2002-03-20 2010-01-19 Spraylat Corporation Coating powder compositions and method
US20030181570A1 (en) * 2002-03-20 2003-09-25 Ladatto Steven M. Coating powder compositions and method
CA2426437A1 (en) * 2002-05-02 2003-11-02 Rohm And Haas Company Color matching and simulation of multicolor surfaces
DE10251790A1 (de) * 2002-11-07 2004-05-19 Degussa Ag Polyamidpulver mit dauerhafter, gleichbleibend guter Rieselfähigkeit
EP1477534A3 (en) * 2003-05-16 2005-01-19 Rohm And Haas Company Multiple-part fast cure powder coatings
US7666951B2 (en) * 2005-02-24 2010-02-23 Ppg Industries Ohio, Inc. Coating compositions that include a polyester polyol, related coated substrates, multi-layer coating and methods
US8557758B2 (en) * 2005-06-07 2013-10-15 S.C. Johnson & Son, Inc. Devices for applying a colorant to a surface
US20080282642A1 (en) * 2005-06-07 2008-11-20 Shah Ketan N Method of affixing a design to a surface
US7727289B2 (en) * 2005-06-07 2010-06-01 S.C. Johnson & Son, Inc. Composition for application to a surface
CA2610962C (en) * 2005-06-07 2012-08-28 S. C. Johnson & Son, Inc. Method of applying a design to a surface
US20070277849A1 (en) * 2006-06-06 2007-12-06 Shah Ketan N Method of neutralizing a stain on a surface
US8061269B2 (en) 2008-05-14 2011-11-22 S.C. Johnson & Son, Inc. Multilayer stencils for applying a design to a surface
US8846154B2 (en) 2005-06-07 2014-09-30 S.C. Johnson & Son, Inc. Carpet décor and setting solution compositions
US7776108B2 (en) 2005-06-07 2010-08-17 S.C. Johnson & Son, Inc. Composition for application to a surface
US8436095B2 (en) * 2005-06-23 2013-05-07 Ppg Industries Ohio, Inc. Powder coating compositions, mid-gloss range coatings, related methods and substrates
US8178160B2 (en) * 2006-01-20 2012-05-15 Ppg Industries Ohio, Inc. Decorative and durable coating having a homogeneous hue, method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articles coated therewith
US20100129524A1 (en) * 2006-01-20 2010-05-27 Steven Sternberger Methods of dispensing powder coating compositions and articles coated therewith
US20080132606A1 (en) * 2006-12-01 2008-06-05 Dotterer Timothy J Crackle finish powder compositions and coatings and films made therefrom
DE102011083071A1 (de) * 2011-09-20 2013-03-21 Karl Wörwag Lack- Und Farbenfabrik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Kit zur Herstellung eines getönten Pulverlack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792806A (fr) * 1971-12-20 1973-03-30 Du Pont Attrayantes compositions de revetement en poudre
GB8828225D0 (en) * 1988-12-02 1989-01-05 Int Paint Plc Coating compositions
US4910287A (en) * 1989-01-06 1990-03-20 Ruco Polymer Corporation 1-methyl imidazole catalyzed carboxyl terminated polyester
EP0459048B1 (en) 1990-06-01 1996-03-20 Courtaulds Coatings (Holdings) Limited Coloured powder coating compositions
JP3208825B2 (ja) * 1991-05-28 2001-09-17 日本油脂株式会社 凹凸模様を有する塗膜形成用の粉体塗料、その製造方法、製造装置、塗装方法および塗膜
GB9223300D0 (en) 1992-11-06 1992-12-23 Courtaulds Coatings Holdings Powder coating compositions and their use
JPH07188586A (ja) 1993-12-27 1995-07-25 Kansai Paint Co Ltd 粉体塗料の調色方法
JPH0843788A (ja) 1994-07-29 1996-02-16 Fujitsu Ltd 偏光制御装置及び偏光制御方法
JPH08143788A (ja) * 1994-11-18 1996-06-04 Nippon Carbide Ind Co Inc 粉体塗料及びその製法
JP3380135B2 (ja) 1996-03-12 2003-02-24 日本ペイント株式会社 粉体塗料
DE69717521T2 (de) 1996-03-12 2003-11-20 Nippon Paint Co Ltd Pulverlack
US6207768B1 (en) * 1996-11-28 2001-03-27 Kao Corporation Combining differently colored powder coatings which heat-cure to homogeneous hu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44508A (zh) * 2015-10-26 2016-02-24 南京万德游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健身设备的喷粉工艺
CN109880420A (zh) * 2019-03-26 2019-06-14 郑州佳诺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双组份制备粉末涂料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9725265T2 (de) 2004-08-12
US6207768B1 (en) 2001-03-27
EP0845507A1 (en) 1998-06-03
US20030105244A1 (en) 2003-06-05
US6538074B1 (en) 2003-03-25
EP0845507B1 (en) 2003-10-01
DE69725265D1 (de) 2003-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6000A (zh) 粉末涂料
CN1222581C (zh) 粉末涂料组合物
CN1158369C (zh) 用于制备低光泽涂料的热固性粉末组合物
CN1044713C (zh) 粉末涂料组合物及用其形成涂层的方法和所获涂覆的物品
CN1229448C (zh) 粉末涂料组合物
CN1040652C (zh) 粉末涂料的粘合剂组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02162C (zh) 基于含有甲基丙烯酰基端基的半晶态聚酯和非晶态聚酯的粉末组合物
CN1222556C (zh) 接枝共聚物颜料分散剂
CN1183207C (zh) 涂料
CN1305920C (zh) 异丁烯型单体的交替共聚物
CN1207107C (zh) 粉末涂装方法
CN1654570A (zh) 金属底漆组合物和生产复合涂膜的方法
CN1198457A (zh) 粉末涂料
CN1025206C (zh) 涂料及其涂敷制品的方法
CN1865363A (zh) 布印刷用油墨及印刷物制造方法
CN1087361A (zh) 含有复合聚合物颗粒的涂料组合物
CN1069672C (zh) 热固性粉末涂料、该涂料的涂覆方法以及采用这种涂料涂覆的物品
CN1152930C (zh) 粉末涂料
CN1298787C (zh) 颜料组合物和着色的水基涂料
CN1180036C (zh) 粉末涂料组合物
CN1771301A (zh) 水性分散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74919A (zh) 改性环氧树脂组合物、固化性组合物及低光泽涂料组合物
CN1238117C (zh) 形成涂层的方法
CN1262612C (zh) 粉末涂料组合物
CN1239638C (zh) 粉末涂料的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1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