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574762A - 转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向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574762A CN118574762A CN202280089192.0A CN202280089192A CN118574762A CN 118574762 A CN118574762 A CN 118574762A CN 202280089192 A CN202280089192 A CN 202280089192A CN 118574762 A CN118574762 A CN 11857476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iver
- electrode
- rim
- side wall
- wall su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04—Hand 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为了提高交通的安全性,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向装置,所述转向装置可以高精度地检测出对轮辋部进行握持的驾驶者的手的存在。转向装置(1)受理驾驶者的转向操作,具备:圆环状的轮辋部(20);轮毂部(23),设置于轮辋部(20)的内侧;辐条部(25L,25R),从所述轮毂部(23)起沿着径向延伸并连接于轮辋部(20)的轮辋内周部(21);电极装置(55L,55R),设置于各辐条部(25L,25R);及,转向控制装置(4),检测这些电极装置(55L,55R)与接地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电极装置(55L)具备第一电极部(56L),所述第一电极部(56L)具有朝向轮辋部(20)的平面部(561L,562L,563L),电极装置(55R)具备第一电极部(56R),所述第一电极部(56R)具有朝向轮辋内周部(21)的平面部(561R,562R,563R)。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向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受理驾驶者的转向操作的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提高交通的安全性,正在向车辆上搭载车道维持功能、车道偏离抑制功能、车道变更功能及前行者追随功能等辅助驾驶者对车辆的驾驶的驾驶辅助装置。在具备这样的驾驶辅助装置的车辆中,例如在借由专利文献1中示出的那样的传感器装置来检测驾驶者对转向盘有无握持,并检测出未握持的情况下,有时会催促驾驶者握持转向盘,或者取消正在执行的驾驶辅助功能。
在专利文献1示出的传感器装置中,是基于在转向盘的辐条部设置的电极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检测驾驶者的手对转向盘的接触或者接近。
[先前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20/195620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该专利文献1示出的传感器装置中,板状的电极以将其平面朝向驾驶者侧的状态设置于辐条部分。由于在该电极的周围所诱发的电场线相对于电极垂直地通过,因此,在专利文献1示出的传感器装置中,有时无法高精度地检测出对与辐条部的径向外侧连接的圆环状的轮辋部进行握持的手的存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装置,可以高精度地检测出对轮辋部进行握持的驾驶者的手的存在,以便提高交通的安全性。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1)本发明的转向装置受理驾驶者的转向操作,其特征在于,具备:环状的轮辋部;轮毂部,设置于前述轮辋部的内侧;辐条部,从前述轮毂部起沿着径向延伸并连接于前述轮辋部的内周部;电极装置,设置于前述辐条部;及,控制部,检测前述电极装置的电气特性的变化;并且,前述电极装置具备第一电极部,所述第一电极部具有朝向前述轮辋部的平面。
(2)此时优选的是,在前述辐条部上设置有辅机操作控制台,所述辅机操作控制台受理驾驶者的辅机操作,前述第一电极部沿着前述辅机操作控制台的侧壁面设置。
(3)此时优选的是,前述第一电极部由驾驶者观察为L字形,具备:第一平面部,沿着前述辅机操作控制台之中的由驾驶者观察为上侧的第一侧壁面设置;及,第二平面部,沿着前述辅机操作控制台之中的前述径向外侧的第二侧壁面设置。
(4)此时优选的是,前述第一及第二平面部之中的至少任一者的驾驶者侧的缘部,具备剖视中为L字形的弯曲部。
(5)此时优选的是,前述第一电极部由驾驶者观察为C字形,具备:第一平面部,沿着前述辅机操作控制台之中的由驾驶者观察为上侧的第一侧壁面设置;第二平面部,沿着前述辅机操作控制台之中的前述径向外侧的第二侧壁面设置;及,第三平面部,沿着前述辅机操作控制台之中的由驾驶者观察为下侧的第三侧壁面设置。
(6)此时优选的是,前述第一、第二及第三平面部之中的至少任一者的驾驶者侧的缘部,具备剖视中为L字形的弯曲部。
(7)此时优选的是,前述电极装置还具备第二电极部,所述第二电极部具有设置于前述辅机操作控制台的背面侧且朝向驾驶者的平面。
(发明的效果)
(1)转向装置具备:环状的轮辋部;轮毂部,设置于所述轮辋部的内侧;辐条部,从所述轮毂部起沿着径向延伸并连接于所述轮辋部的内周部;电极装置,设置于所述辐条部;及,控制部,检测电极装置的电气特性的变化。另外,在本发明的转向装置中,电极装置具备第一电极部,所述第一电极部具有朝向轮辋部的平面。由此,根据本发明,可以借由从辐条部朝向轮辋部的第一电极部,诱发通过轮辋部的近旁的电场线,所以,可以高精度地检测出与轮辋部接触或者接近的驾驶者的手,进而可以提高交通的安全性。
(2)在本发明中,沿着设置于辐条部的辅机操作控制台之中的朝向轮辋部的侧壁面来设置第一电极部。由此,可以将辅机操作控制台与第一电极部有效率地配置于辐条部,并且同时高精度地检测出与轮辋部接触或者接近的驾驶者的手,进而可以提高交通的安全性。
(3)在本发明中,将第一电极部设置于辐条部,所述第一电极部由驾驶者观察为L字形,具备:第一平面部,沿着辅机操作控制台之中的由驾驶者观察为上侧的第一侧壁面设置;及,第二平面部,沿着辅机操作控制台之中的径向外侧的第二侧壁面设置。由此,在本发明中,可以在环状的轮辋部之中的驾驶者的右手可握持的60°~90°范围的部分或者驾驶者的左手可握持的270°~300°范围的部分的近旁,诱发大量的电场线,所以,可以高精度地检测出与这些轮辋部的范围接触或者接近的驾驶者的手,进而可以提高交通的安全性。
(4)在本发明中,在第一及第二平面部之中的至少任一者的驾驶者侧的缘部,设置剖视中为L字形的弯曲部。由此,不仅可以诱发从辐条部向轮辋部侧延伸的电场线,还可以诱发从辐条部向驾驶者侧延伸的电场线,所以,还可以检测出与辐条部接触或者接近的驾驶者的手,进而可以提高交通的安全性。
(5)在本发明中,将第一电极部设置于辐条部,所述第一电极部由驾驶者观察为C字形,具备:第一平面部,沿着辅机操作控制台之中的由驾驶者观察为上侧的第一侧壁面设置;第二平面部,沿着辅机操作控制台之中的径向外侧的第二侧壁面设置;及,第三平面部,沿着辅机操作控制台之中由的驾驶者观察为下侧的第三侧壁面设置。由此,在本发明中,可以在环状的轮辋部之中的驾驶者的右手可握持的60°~120°范围的部分或者驾驶者的左手可握持的240°~300°范围的部分的近旁,诱发大量的电场线,所以,可以高精度地检测出与这些轮辋部的范围接触或者接近的驾驶者的手,进而可以提高交通的安全性。
(6)在本发明中,在第一~第三平面部之中的至少任一者的驾驶者侧的缘部,设置剖视中为L字形的弯曲部。由此,不仅可以诱发从辐条部向轮辋部侧延伸的电场线,还可以诱发从辐条部向驾驶者侧延伸的电场线,所以,还可以检测出与辐条部接触或者接近的驾驶者的手,进而可以提高交通的安全性。
(7)在本发明中,将具有朝向驾驶者的平面的第二电极部设置于辅机操作控制台的背面侧。由此,可以在辐条部的近旁诱发大量的电场线,所以,还可以检测出与辐条部接触或者接近的驾驶者的手,进而可以提高交通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绘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构造的图。
图2是左辅机操作控制台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沿着图2的线III-III的剖面图。
图4是示意性地绘示借由对各辐条部所设置的电极装置施加规定的电压而在这些电极装置的周围所诱发的电场线的范围的图。
图5是绘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构造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绘示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的构造的图。转向装置1具备:转向盘2,受理驾驶者对车辆的转向操作或对车辆辅机的辅机操作等;转向轴3,对所述转向盘2进行枢支;及,转向控制装置4。
转向盘2具备:轮辋部20,为圆环状,驾驶者可握持;轮毂部23,设置于所述轮辋部20的内侧;及,三个辐条部25L,25R,25D,从轮毂部23起沿着径向延伸并连接于轮辋部20的轮辋内周部21。
轮毂部23为圆盘状,例如设置于由驾驶者观察的轮辋部20的中心,构成转向盘2的中心。在由驾驶者观察的轮毂部23的背面侧,连接有轴状的转向轴3,所述轴状的转向轴3对转向盘2进行枢支,并且,将驾驶者旋转转向盘2而产生的转向转矩传递至未图示的转向机构。另外,在该转向轴3设置有转矩传感器31,所述转矩传感器31检测作用于转向轴3的转向转矩,并将与检测值相应的信号输出至转向控制装置4。
轮辋部20与轮毂部23借由三个辐条部25L,25R,25D而连接。左辐条部25L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将轮毂部23之中的由驾驶者观察的左侧的部分与轮辋内周部21之中的由驾驶者观察的左侧的部分予以连接。右辐条部25R与左辐条部25L平行且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将轮毂部23之中的由驾驶者观察的右侧的部分与轮辋内周部21之中的由驾驶者观察的右侧的部分予以连接。下辐条部25D与辐条部25L,25R正交且沿着铅垂方向延伸,将轮毂部23之中的由驾驶者观察的下侧的部分与轮辋内周部21之中的由驾驶者观察的下侧的部分予以连接。
此外,以下,有时也利用以转向轴3为中心且以轮辋部20的由驾驶者观察的上端部20C为基准的顺时针方向的角度[°]来表示由驾驶者观察为大致圆形的轮辋部20、轮辋内周部21、轮毂部23及转向轴3的位置或各辐条部25L,25R,25D的朝向。即,右辐条部25R沿着90°的朝向延伸,将轮毂部23及轮辋内周部21的90°的部分予以连接。下辐条部25D沿着180°的朝向延伸,将轮毂部23及轮辋内周部21的180°的部分予以连接。另外,左辐条部25L沿着270°的朝向延伸,将轮毂部23及轮辋内周部21的270°的部分予以连接。
在左辐条部25L及右辐条部25R分别设置有左辅机操作控制台单元5L及右辅机操作控制台单元5R,所述左辅机操作控制台单元5L及右辅机操作控制台单元5R受理用于驾驶者对未图示的车辆辅机(例如,音频装置或汽车导航装置等)进行操作的驾驶者的辅机操作。这些辅机操作控制台单元5L,5R,例如由驾驶者观察分别为矩形状。驾驶者能够借由用手指操作这些辅机操作控制台单元5L,5R中所设置的多个开关51L,52L,53L,51R,52R,53R,来操作车辆辅机。
图2是左辅机操作控制台单元5L的分解立体图。
左辅机操作控制台单元5L具备:受理驾驶者的辅机操作的多个盖状的开关51L,52L,53L、板状的电极装置55L、及对这些开关51L,52L,53L和电极装置55L进行支承的控制台主体50L。
控制台主体50L为柱状,由驾驶者观察为矩形状。多个开关51L,52L,53L分别为盖状,安装于控制台主体50L的驾驶者侧的顶面501L。
电极装置55L具备:第一电极部56L,沿着控制台主体50L的侧壁面502L,503L,504L设置;及,第二电极部57L,沿着控制台主体50L的由驾驶者观察的背面505L设置。
第一电极部56L,借由将导电性的板材以沿着控制台主体50L的侧壁面502L,503L,504L的方式弯折而形成,由驾驶者观察为C字形。更具体而言,第一电极部56L具备:第一平面部561L,沿着控制台主体50L之中的由驾驶者观察为上侧的第一侧壁面502L设置;第二平面部562L,沿着控制台主体50L之中的由驾驶者观察为左侧(即,轮辋部20的径向外侧)的第二侧壁面503L设置;及,第三平面部563L,沿着控制台主体50L之中的由驾驶者观察为下侧的第三侧壁面504L设置。
第一电极部56L,在以第一平面部561L与第一侧壁面502L相向,第二平面部562L与第二侧壁面503L相向,第三平面部563L与第三侧壁面504L相向的方式,安装于控制台主体50L的状态下,设置于左辐条部25L。由此,如图1所示,第一电极部56L,以使第一平面部561L朝向轮辋内周部21的大致300°的部分,使第二平面部562L朝向轮辋内周部21的大致270°的部分,使第三平面部563L朝向轮辋内周部21的大致240°的部分的状态,设置于左辐条部25L。
图3是第一电极部56L之中的第一平面部561L的沿着图2中线III-III的剖面图。如这些图2及图3所示,在第一电极部56L的各平面部561L,562L,563L的驾驶者侧的缘部,形成有剖视中为L字形的弯曲部564L,565L,566L。由此,在第一电极部56L的各平面部561L,562L,563L的驾驶者侧的缘部,分别形成有朝向驾驶者的第一缘面567L、第二缘面568L及第三缘面569L。此外,在图2中,示出对第一电极部56L的所有平面部561L,562L,563L形成了弯曲部564L,565L,566L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即,也可以仅对三个平面部561L,562L,563L之中的任一者或者任两者形成剖视中为L字形的弯曲部。
返回图2,第二电极部57L为与第一电极部56L相同的导电性的板材,设置于由驾驶者观察的控制台主体50L的背面505L侧。因而,第二电极部57L的表面571L,以与控制台主体50L一起设置于左辐条部25L的状态,朝向与第一电极部56L正交的朝向即驾驶者。
以上,参照图2~图3对左辅机操作控制台单元5L的详细构造进行了说明。此外,关于右辅机操作控制台单元5R的详细构造,除了其配置位置和朝向以外,与左辅机操作控制台5L几乎相同,所以,以下,以与左辅机操作控制台单元5L不同的方面为主进行说明,关于与左辅机操作控制台单元5L相同的方面,则适当省略图示及详细的说明。
右辅机操作控制台单元5R,是将受理驾驶者的辅机操作的多个开关51R,52R,53R、板状的电极装置55R、及对这些开关51R,52R,53R和电极装置55R进行支承的控制台主体(未图示)组合而构成。右辅机操作控制台单元5R的控制台主体,与左辅机操作控制台单元5L的控制台主体50L同样地,为柱状,由驾驶者观察为矩形状。右辅机操作控制台单元5R的电极装置55R具备:第一电极部56R,沿着该控制台主体的侧壁面设置;及,第二电极部(未图示),沿着控制台主体的由驾驶者观察的背面设置。
第一电极部56R,与左辅机操作控制台单元5L的第一电极部56L同样地,具备第一平面部561R、第二平面部562R及第三平面部563R。第一电极部56R,以使第一平面部561R朝向轮辋内周部21的大致60°的部分,使第二平面部562R朝向轮辋内周部21的大致90°的部分,使第三平面部563R朝向轮辋内周部21的大致120°的部分的状态,设置于右辐条部25R。
图4是示意性地绘示借由对如上的设置于各辐条部25L,25R的电极装置55L,55R施加规定的电压而在这些电极装置55L,55R的周围所诱发的电场线的范围RL,RR的图。
如上所述,各电极装置55L,55R具备:第一电极部56L,56R,具备朝向轮辋内周部21的平面部561L,562L,563L,561R,562R,563R;及,第二电极部,具有朝向驾驶者的平面。因此,借由对电极装置55L施加电压而在该电极装置55L的周围所诱发的电场线的范围RL,包含轮辋部20之中的240°~300°之间的部分。另外,借由对电极装置55R施加电压而在该电极装置55R的周围所诱发的电场线的范围RR,包含轮辋部20之中的60°~120°之间的部分。因此,例如如果在由于驾驶者用单手或者双手握持轮辋部20而诱发这些电场线的范围RL,RR内,存在驾驶者的手,则这些电极装置55L,55R的电气特性,更具体而言是在这些电极装置55L,55R与接地(ground)之间形成的静电电容会变化。
返回图1,转向控制装置4检测电极装置55L,55R与接地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并且,基于这些电极装置55L,55R的静电电容的变化、与借由转矩传感器31而检测出的转向转矩,来判定驾驶者对转向盘2有无握持。更具体而言,转向控制装置4,在借由转矩传感器31而检测出的转向转矩为设定于0近旁的规定的转矩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或者电极装置55L,55R中的任一者的静电电容自规定的基准值的变化幅度为规定的静电电容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驾驶者正握持着转向盘2,在转向转矩小于上述转矩阈值且电极装置55L,55R两者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幅度小于上述静电电容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驾驶者未握持转向盘2。
此处,例如在高速行驶时,由于几乎不需要进行转向操作,所以,驾驶者大多将自己的双手搭于轮辋部20的90°及270°的部分来握持转向盘2。然而,该情况下,有时尽管驾驶者握持着转向盘2,但转向转矩仍小于上述转矩阈值。因此,仅凭借转矩传感器31的检测信号,无法恰当地判定驾驶者有无握持转向盘2。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向控制装置4如上所述,基于转矩传感器31的检测信号与两个电极装置55L,55R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判定驾驶者有无握持转向盘2,由此,即使是转矩传感器31难以检测出的状况,也可以高精度地判定驾驶者有无握持转向盘2。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起到以下效果。
(1)转向装置1具备:圆环状的轮辋部20;轮毂部23,设置于所述轮辋部20的内侧;辐条部25L,25R,从所述轮毂部23起沿着径向延伸并连接于所述轮辋部20的轮辋内周部21;电极装置55L,55R,设置于这些辐条部25L,25R;及,转向控制装置4,检测电极装置55L,55R的静电电容(即电气特性)的变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中,电极装置55L,55R分别具备第一电极部56L,56R,所述第一电极部56L,56R具有从辐条部25L,25R朝向轮辋部20的轮辋内周部21的平面部561L,562L,563L,561R,562R,563R。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借由朝向轮辋内周部21的第一电极部56L,56R,诱发通过轮辋部20的近旁的电场线,所以,可以高精度地检测出与轮辋部20接触或者接近的驾驶者的手,进而可以提高交通的安全性。
(2)在转向装置1中,沿着设置于辐条部25L,25R的辅机操作控制台单元5L,5R的控制台主体之中的朝向轮辋部20的轮辋内周部21的侧壁面来设置第一电极部56L,56R。由此,可以将包含第一电极部56L,56R的辅机操作控制台单元5L,5R有效率地配置于辐条部25L,25R,并且同时高精度地检测出与轮辋部20接触或者接近的驾驶者的手,进而可以提高交通的安全性。
(3)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具有朝向驾驶者的平面的第二电极部设置于辅机操作控制台单元5L,5R的各控制台主体的背面侧。由此,可以在辐条部25L,25R的近旁诱发大量的电场线,所以,还可以检测出与辐条部25L,25R接触或者接近的驾驶者的手,进而可以提高交通的安全性。
(4)将第一电极部56L,56R设置于辐条部25L,25R,所述第一电极部56L,56R由驾驶者观察为C字形,具备:第一平面部561L,561R,沿着辅机操作控制台单元5L,5R的控制台主体之中的由驾驶者观察为上侧的第一侧壁面设置;第二平面部562L,562R,沿着上述控制台主体之中的径向外侧的第二侧壁面设置;及,第三平面部563L,563R,沿着上述控制台主体之中的由驾驶者观察为下侧的第三侧壁面设置。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圆环状的轮辋部20之中的驾驶者的右手可握持的60°~120°范围的部分或者驾驶者的左手可握持的240°~300°范围的部分的近旁,诱发大量的电场线,所以,可以高精度地检测出与这些轮辋部20的范围接触或者接近的驾驶者的手,进而可以提高交通的安全性。
(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电极部56L,56R的第一~第三平面部561L~563L,561R~563R之中的至少任一者的驾驶者侧的缘部,设置剖视中为L字形的弯曲部。由此,不仅可以诱发从辐条部25L,25R向轮辋部20的轮辋内周部21侧延伸的电场线,还可以诱发从辐条部25L,25R向驾驶者侧延伸的电场线,所以,还可以检测出与辐条部25L,25R接触或者接近的驾驶者的手,进而可以提高交通的安全性。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相同的构造,附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5是绘示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A的构造的图。转向装置1A中,在各辐条部25L,25R设置的辅机操作控制台单元5LA,5RA的电极装置55LA,55RA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不同。更具体而言,转向装置1A中,沿着各辅机操作控制台单元5LA,5RA的控制台主体的侧壁面设置的第一电极部56LA,56RA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不同。
如图5所示,在各辐条部25L,25R设置的第一电极部56LA,56RA,由驾驶者观察为L字形。即,各第一电极部56LA,56RA具备:第一平面部561LA,561RA,沿着在各辐条部25L,25R设置的各控制台主体之中的由驾驶者观察为上侧的第一侧壁面设置;及,第二平面部562LA,562RA,沿着上述各控制台主体之中的径向外侧的第二侧壁面设置。
由此,如图5所示,第一电极部56LA,以使第一平面部561LA朝向轮辋内周部21的大致300°的部分,使第二平面部562LA朝向轮辋内周部21的大致270°的部分的状态,设置于左辐条部25L。另外,第一电极部56RA,以使第一平面部561RA朝向轮辋内周部21的大致60°的部分,使第二平面部562RA朝向轮辋内周部21的大致90°的部分的状态,设置于右辐条部25R。
此外,虽省略图示,但第一电极部56LA的第一平面部561LA及第二平面部562LA之中的至少任一者的驾驶者侧的缘部,优选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具备剖视中为L字形的弯曲部。另外,第一电极部56RA的第一平面部561RA及第二平面部562RA之中的至少任一者的驾驶者侧的缘部,也优选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具备剖视中为L字形的弯曲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A,除了上述(1)~(3)的效果以外,还起到以下效果。
(6)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电极部56LA,56RA设置于辐条部25L,25R,所述第一电极部56LA,56RA由驾驶者观察为L字形,具备:第一平面部561LA,561RA,沿着各辅机操作控制台单元5LA,5RA的各控制台主体之中的由驾驶者观察为上侧的第一侧壁面设置;及,第二平面部562LA,562RA,沿着上述各控制台主体之中的径向外侧的第二侧壁面设置。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圆环状的轮辋部20之中的驾驶者的右手可握持的60°~90°范围的部分或者驾驶者的左手可握持的270°~300°范围的部分的近旁,诱发大量的电场线,所以,可以高精度地检测出与这些轮辋部20的范围接触或者接近的驾驶者的手,进而可以提高交通的安全性。
(7)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电极部56LA的第一及第二平面部561LA,562LA之中的至少任一者的驾驶者侧的缘部以及第一电极部56RA的第一及第二平面部561RA,562RA之中的至少任一者的驾驶者侧的缘部,设置剖视中为L字形的弯曲部。由此,不仅可以诱发从辐条部25L,25R向轮辋内周部21侧延伸的电场线,还可以诱发从辐条部25L,25R向驾驶者侧延伸的电场线,所以,还可以检测出与辐条部25L,25R接触或者接近的驾驶者的手,进而可以提高交通的安全性。
以上,针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细节的构造。
附图标记
1,1A:转向装置
2:转向盘
20:轮辋部
21:轮辋内周部(内周部)
23:轮毂部
25L:左辐条部(辐条部)
25R:右辐条部(辐条部)
5L,5LA:左辅机操作控制台单元
50L:控制台主体
501L:顶面
502L:第一侧壁面(侧壁面)
503L:第二侧壁面(侧壁面)
504L:第三侧壁面(侧壁面)
505L:背面
51L,52L,53L:开关
55L,55LA:电极装置
56L,56LA:第一电极部(第一电极部)
561L,561LA:第一平面部
564L:第一弯曲部(弯曲部)
562L,562LA:第二平面部
565L:第二弯曲部(弯曲部)
563L:第三平面部
566L:第三弯曲部(弯曲部)
57L:第二电极部
571L:表面(平面)
5R,5RA:右辅机操作控制台单元
51R,52R,53R:开关
55R,55RA:电极装置
56R,56RA:第一电极部
561R,561RA:第一平面部
562R,562RA:第二平面部
563R:第三平面部
3:转向轴
31:转矩传感器
4:转向控制装置(控制部)
Claims (7)
1.一种转向装置,受理驾驶者的转向操作,其特征在于,具备:
环状的轮辋部;
轮毂部,设置于前述轮辋部的内侧;
辐条部,从前述轮毂部起沿着径向延伸并连接于前述轮辋部的内周部;
电极装置,设置于前述辐条部;及,
控制部,检测前述电极装置的电气特性的变化;并且,
前述电极装置具备第一电极部,所述第一电极部具有朝向前述轮辋部的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在前述辐条部上设置有辅机操作控制台,所述辅机操作控制台受理驾驶者的辅机操作,
前述第一电极部沿着前述辅机操作控制台的侧壁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前述第一电极部由驾驶者观察为L字形,具备:第一平面部,沿着前述辅机操作控制台之中的由驾驶者观察为上侧的第一侧壁面设置;及,第二平面部,沿着前述辅机操作控制台之中的前述径向外侧的第二侧壁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前述第一及第二平面部之中的至少任一者的驾驶者侧的缘部,具备剖视中为L字形的弯曲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前述第一电极部由驾驶者观察为C字形,具备:第一平面部,沿着前述辅机操作控制台之中的由驾驶者观察为上侧的第一侧壁面设置;第二平面部,沿着前述辅机操作控制台之中的前述径向外侧的第二侧壁面设置;及,第三平面部,沿着前述辅机操作控制台之中的由驾驶者观察为下侧的第三侧壁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前述第一、第二及第三平面部之中的至少任一者的驾驶者侧的缘部,具备剖视中为L字形的弯曲部。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前述电极装置还具备第二电极部,所述第二电极部具有设置于前述辅机操作控制台的背面侧且朝向驾驶者的平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22/001393 WO2023135805A1 (ja) | 2022-01-17 | 2022-01-17 |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574762A true CN118574762A (zh) | 2024-08-30 |
Family
ID=87278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80089192.0A Pending CN118574762A (zh) | 2022-01-17 | 2022-01-17 | 转向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WO2023135805A1 (zh) |
CN (1) | CN118574762A (zh) |
WO (1) | WO2023135805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085360A (ja) * | 2000-09-14 | 2002-03-26 | Isuzu Motors Ltd | 心拍信号検出装置 |
JP2008237378A (ja) * | 2007-03-26 | 2008-10-09 | Denso Corp | 生体信号検出装置 |
US10202137B2 (en) * | 2014-07-23 | 2019-02-12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 Heater device, steering wheel, and transport device |
EP3951823A4 (en) * | 2019-03-25 | 2022-12-07 | Alps Alpine Co., Ltd. | SENSOR AND FLYWHEEL DEVICE |
CN112249146A (zh) * | 2020-11-10 | 2021-01-22 | 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离手检测方向盘 |
-
2022
- 2022-01-17 JP JP2023573801A patent/JPWO2023135805A1/ja active Pending
- 2022-01-17 CN CN202280089192.0A patent/CN118574762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1-17 WO PCT/JP2022/001393 patent/WO2023135805A1/ja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23135805A1 (zh) | 2023-07-20 |
WO2023135805A1 (ja) | 2023-07-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174663B2 (ja) |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装置 | |
US7177741B2 (en) | Car-mounted device control system | |
US20190025824A1 (en) | Steering wheel, steering wheel unit, and sensor sheet | |
CN104918837B (zh) | 具有光学手指导航模块的方向盘 | |
JP2009504466A5 (zh) | ||
EP2930046B1 (en) | Shift device | |
US6626062B1 (en) | Steering wheel | |
CN118574762A (zh) | 转向装置 | |
JP2007153181A (ja) |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 |
US20100326229A1 (en) | Steering wheel switch module | |
JP2022148332A (ja) | 車両の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JP2018067423A (ja) | グリップセンサ | |
CN118574761A (zh) | 转向装置 | |
US11654953B2 (en) | Steering device of vehicle | |
US7145088B2 (en) | Operating device | |
US20230104284A1 (en) | Steering apparatus | |
JP7054728B2 (ja) |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 |
JP2007147493A (ja) | 車両搭載型傾斜センサおよび車両の傾斜検出方法 | |
JP2021178590A (ja) | タイヤ取付け位置検出システム、タイヤ及びタイヤ用センサユニット | |
JP2001246994A (ja) | 制御装置 | |
JP2021017106A (ja) | スイッチ装置 | |
WO2021095478A1 (ja) | 接触検出装置 | |
JP2024030374A (ja) | ステアリング | |
JP4213165B2 (ja) | センサ装置及び移動体用電子機器 | |
JP6527803B2 (ja) | 把持検出装置及びセン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