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5638C - 光学拾取器和光盘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学拾取器和光盘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5638C
CN1185638C CNB021433992A CN02143399A CN1185638C CN 1185638 C CN1185638 C CN 1185638C CN B021433992 A CNB021433992 A CN B021433992A CN 02143399 A CN02143399 A CN 02143399A CN 1185638 C CN1185638 C CN 118563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pickup apparatus
optical pickup
signal
laser d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4339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17780A (zh
Inventor
内山峰春
今冈义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17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177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563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563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6Circuits, 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laser control or stabilis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7Lasers; Multiple laser arrays
    • G11B7/1275Two or more lasers having different wavelength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Abstract

在基于本发明的光学拾取器(1)中,向第一光源(6)和第二光源(7)独立提供预定驱动信号的驱动设备(11)被配置在由两个平面(3,32)限定的缺口(26)内,以便抑制驱动信号的退化。两个平面由垂直线(29)和第一光源(8)的光轴与第二光源(9)的光轴限定,所述垂直线(29)与两个轴相交所形成的交面垂直。

Description

光学拾取器和光盘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照射光束以便记录信息信号并且从光盘还原信息信号的光盘设备。本发明还涉及可被用于光盘设备的光学拾取器。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KOKOKU公开说明书59-9086(公开日:1984年2月29日)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中众所周知的技术。
在日本专利申请KOKOKU公开说明书59-9086中公开了以下内容:通过两个电源,即直流源和高频电流源驱动在光盘信号记录表面上照射光束的激光元件,从而振荡多重垂直模式激光元件以得到光束,并且得到的光束被照射在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使得光束输出的低频带噪声被抑制。
基于本发明的高频叠加技术能够降低光盘记录表面反映的还原光中包含的噪声。该技术被应用于光盘设备中的光学拾取器,所述光学拾取器能够记录和/或还原DVD-RAM盘和CD-R和/或CD-RW盘上的信号。DVD-RAM盘是DVD(数字通用光盘)系统的记录盘,DVD系统近来正成为主流。CD-R和/或CD-RW盘是CD(光盘)系统的记录盘。
基于本发明的光学拾取器包含激光元件,所述激光元件能够在DVD系统的盘片和CD系统的盘片上记录信息,并且能够从相应系统的盘片还原信息。
现有技术的问题在于各个激光元件和驱动电流提供单元,即各个激光元件和激光驱动器之间的信号线的距离或长度,所述驱动电流提供单元向能够为相应系统的盘片提供最优光束的激光元件提供驱动电流。
激光驱动器和各个激光元件之间的信号线距离或长度越大,则为各个激光元件提供的驱动电流受其传输路径上具体电阻的影响就越多。因此,出现激光驱动信号的信号波形减弱并退化的现象。
即,激光驱动器和激光元件之间的信号线长度越大,则驱动信号的波形退化的问题就越严重,因而不能得到适当的高频驱动信号(激光驱动信号)。
如上所述,根据该技术,随着向激光元件提供激光驱动信号的激光驱动器和激光元件之间的信号线长度的增加,为用于激光元件的驱动信号提供的高频驱动信号的信号波形发生退化。
上述问题还包含其它问题。即在独立驱动两个或更多激光元件的情况下,如果两个激光元件与激光驱动器之间的信号线的各个长度彼此不同,则在记录其中时难以从激光驱动器和激光元件之间的信号线较长的一边记录与提供给激光元件的驱动信号一致的信息。另外,在还原信息时,出现还原信号的信号特征发生退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拾取器和使用此光学拾取器的光盘设备,其中提供给光源的驱动信号的退化较小。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学拾取器(1),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具有第一波长的光束的第一光源(6);发射具有第二波长的光束的第二光源(7);和位于一个空间(31)内在第一光源(6)和第二光源(7)之间的光源驱动单元(11),所述空间(31)由纵向轴(29)和一个第一光轴(8)限定的一个第一平面(33)以及由纵向轴(29)和一个第二光轴(9)限定的一个第二平面(32)所包围,第一光轴限定了第一光源发出的光束的前进方向,第二光轴限定了第二光源发出的光束的前进方向,该纵向轴沿纵向通过第一光轴和第二光轴彼此相交处的交点。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光学拾取器,其特征在于光源驱动单元(11)能够在驱动第一光源(6)的驱动信号上叠加具有预定频率的第一高频信号,并且能够在驱动第二光源(7)的驱动信号上叠加具有预定频率的第二高频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光学拾取器,其中光源驱动单元(11)布置在对应于第一光源(6)和第二光源(7)之间中点的位置上。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光学拾取器,其特征在于光源驱动单元(11)能够在驱动第一光源(6)的驱动信号上叠加具有预定频率的第一高频信号,并且能够在驱动第二光源(7)的驱动信号上叠加具有预定频率的第二高频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光盘设备(101),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具有第一波长的光束的第一光源(6);发射具有第二波长的光束的第二光源(7);位于一个空间(31)内在第一光源(6)和第二光源(7)之间的光源驱动单元(11),所述空间(31)由纵向轴(29)和一个第一光轴(8)限定的第一平面(33)以及纵向轴(29)和一个第二光轴(9)限定的第二平面(32)所包围,第一光轴限定了第一光源发出的光束的前进方向,第二光轴限定了第二光源发出的光束的前进方向,该纵向轴沿纵向通过第一光轴和第二光轴彼此相交处的交点;装配有光盘的转盘(113);和将光学拾取器引导到转盘上装配的光盘的径向上的导向构件(23,24)。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光盘设备(101),其特征在于光源驱动单元(11)能够在驱动第一光源(6)的驱动信号上叠加具有预定频率的第一高频信号,并且能够在驱动第二光源(7)的驱动信号上叠加具有预定频率的第二高频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光盘设备(101),其特征在于光源驱动单元(11)布置在对应于第一光源(6)和第二光源(7)之间中点的位置上。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设备(101),其特征在于光源驱动单元(11)布置在对应于第一光源(6)和第二光源(7)之间中点的位置上。
下面的说明会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通过说明可以理解其中的一部分,通过本发明的实践可以领会其它部分。通过如下所述的手段和组合可以实现和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
附图说明
被说明书引用并且构成说明书组成部分的附图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和前面的概括说明、下面针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被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说明基于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学拾取器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2是说明在图1的光学拾取器内配置向激光元件提供预定驱动电流的驱动单元的可能空间的示意图;
图3A和3B是示出从图1分离出的光学拾取器的分解图(从图1中光学拾取器的后面观察);
图4A和4B是示出从其后面观察(方向与图1相同)到的图3A和3B中光学拾取器的分解图;
图5是示出光盘设备的例子的示意图,其中安装了参照图1、2、3A、3B、4A和4B说明的光学拾取器;
图6是示出光盘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安装了参照图1、2、3A、3B、4A和4B说明的光学拾取器;和
图7是说明在图6的光学拾取器内配置向激光元件提供预定驱动电流的驱动单元的可能空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说明应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学拾取器的例子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光学拾取器1包含基座2。在基座2上,设有物透镜3、导向杆保持单元4、导向杆末端滑动部分5、用于CD的光学集成单元即CD光学集成单元6、和用于DVD的光学集成单元即DVD光学集成单元7。
在CD光学集成单元6和DVD光学集成单元7中,安装有各发射彼此不同的波长的光束的光源(激光元件)。
从CD光学集成单元6内安装的激光元件发射的光束的波长为780nm,从DVD光学集成单元7内安装的激光元件发射的光束的波长为650nm。
从CD光学集成单元6发射的光束的主射束,即引导光束的系统的光轴8,和从DVD光学集成单元7发射的光束的主射束,即引导光束的系统的光轴9,在分束器14的交点30相交,后面会参照图3描述分束器14。此外,光轴8和光轴9相互形成张角θ。
图2是说明可以在图1的光学拾取器内配置向激光元件提供预定驱动电流的驱动单元的可能空间的示意图。
在图2中,CD光学集成单元6和DVD光学集成单元7的位置分别如附图标记6和7所示。
上述光轴8(用于CD)和光轴9(用于DVD)限定了由平面32和平面33包围的空间31。在这种情况下,平面32由穿过交点30并且与轴8和轴9正交的纵向轴29限定,并且与光轴9正交。平面33由穿过交点30并且与轴8和轴9正交的纵向轴29限定,并且与光轴8正交。
在空间31中,可以设置一个激光驱动器(光源驱动单元)11,所述激光驱动器向CD光学集成单元6和DVD光学集成单元7中安装的各个激光元件提供预定驱动信号。
激光驱动器11分别向用于CD的第一激光元件(未示出)和用于DVD的第二激光元件(未示出)提供高频叠加驱动信号。第一激光元件被安装在CD光学集成单元6内并且发射具有第一波长的光束。第二激光元件被安装在DVD光学集成单元7内并且发射具有第二波长的光束。在高频叠加驱动信号中,具有预定频率的高频信号被层叠在用于驱动各个激光元件的驱动信号上。
激光驱动器11被装配在利用信号线(未示出)以整体方式形成的柔性印刷电路12上。激光驱动器11还与信号线电连接。在柔性印刷电路12中,在其末端部分配置的连接器13被电连接到光盘设备主体一侧的信号提供端(未示出),使得驱动电流和预定信号可以被输入激光驱动器11,后面参照图5会描述所述光盘设备。
光学拾取器1被定位在光盘设备中配置的导向杆23(图5中未示出,并且从图1示出的光盘设备中部分摘除)上,使得光学拾取器,可以在导向杆保持单元4上移动,后面参照图5会描述所述光盘设备。接着,导向杆24(图5中未示出,并且从图1示出的光盘设备中部分摘除)穿过导向杆末端浮动部分5,因而光学拾取器1以可以沿着光盘(未示出)的径向移动的方式被定位在光盘设备上。
CD光学集成单元6和DVD光学集成单元7中安装的各个激光元件发射具有对应于光盘的波长的记录光束,其中在CD系统或DVD系统中可以向所述光盘写入信息。因此,在各个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形成记录标记,从而记录了信号。
下面参照图3A、3B、4A和4B描述在光学拾取器1上装配激光驱动器11的例子。
图3A和3B是示出从图1中分离出的光学拾取器的分解图。图4A和4B是示出从其后面观察(方向与图1相同)到的图3A和3B中光学拾取器的分解图。
如图3A所示,分束器14被定位在光轴8(CD系统)和光轴9(DVD系统)相交的位置上。
在分束器14的预定位置上形成分束表面15。在分束表面15上形成分光薄膜,所述分光薄膜的反射率和磁导率对应于为各个激光元件配置的光束波长。
在分束器14的分束表面15上,从CD光学集成单元6发射的光束和从DVD光学集成单元7发射的光束彼此相交。
从CD光学集成单元6发射的780nm波长光束穿过分束器14的分束表面15。接着,光束被导向到准直透镜16,经过透镜16的校准并且被导向到物透镜3。
物透镜3为导向到物透镜3的光束提供预定的会聚,并且该光束被聚光到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所述光盘被放在图5示出的光盘设备中。在这种情况下,在光盘设备中放置CD系统的光盘(例如CD-R盘片)。
另一方面,从DVD光学集成单元7发射的650nm波长光束被分束器14的分束表面15反射,并且被导向到准直透镜16。接着,光束被准直并且入射到物透镜3。
物透镜3为入射到物透镜3的光束提供预定的会聚,并且该光束被聚光到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所述光盘被放在图5示出的光盘设备中。在这种情况下,在光盘设备中放置DVD系统的光盘(例如DVD-RAM盘)。
通过轭部件17和致动器27(参见图4A和4B)对光束被聚光到CD系统或DVD系统的光盘上的位置进行控制,以将该位置控制在光盘的预定位置上,其中致动器27与轭部件17协同工作。
即,抓持物透镜3的致动器27被轭部件17的磁场移动到一个预定位置,使得通过物透镜3而被会聚的光束的位置移动到光盘上的任意位置。
如图3A、3B、4A和4B所示,激光驱动器11被直接装配在柔性印刷电路12上。
另外,柔性印刷电路12被固定在光学拾取器1的基座2上。
激光驱动器11被配置在被平面32和平面33包围的空间31中。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所示,平面32和平面33被CD光学集成单元6的光轴8,DVD光学集成单元7的光轴9和纵向轴29限定。
如图4A和4B所示,激光驱动器11被定位在与基座2上配置的缺口26的空间相对的位置上。缺口26已经被布置在基座2的预定位置上。因此,激光驱动器11不沿光学拾取器1的垂直方向投射。
如上所述,激光器驱动器11被配置在由两个平面32和33包围的空间31中。在这种情况下,平面32和平面33纵向轴29限定,并且与两个光轴8和9正交,其中纵向轴29与CD光学集成单元6的光轴8和DVD光学集成单元7的光轴9均正交。两个轴以张角θ相交。因而,CD光学集成单元6中安装的激光元件和驱动器11之间的距离,和DVD光学集成单元7中安装的激光元件与驱动器11之间的距离最大可以被设置成基座2上的缺口(驱动器空间)26与分束器14之间的距离。
因此,根据基座2上的驱动器空间(缺口)26与分束器14之间的距离,和分束器14与相应激光元件(CD单元6和DVD单元7)之间的距离,可以得到连接激光驱动器11和CD光学集成单元6的激光元件的信号线的长度,以及连接激光驱动器11和DVD光学集成单元7的激光元件的信号线的长度。
结果,解决了从激光驱动器11向CD光学集成单元6的激光元件提供的驱动信号的退化问题,也解决了从激光驱动器11向DVD光学集成单元7的激光元件提供的驱动信号的退化问题(与传统技术相比)。
图5是示出光盘设备的例子的示意图,其中安装了图1、2、3A、3B、4A和4B中示出的光学拾取器。
如图5所示,光盘设备101具有外壳111和托盘单元112,托盘单元112可以被伸出(弹出,沿箭头A方向移动)外壳111或收回(装入,沿箭头A′方向移动)到外壳111。
托盘单元112具有转盘113,其中在转盘113上装有光盘(未示出)。
在托盘单元112的前表面配置有前面板(没有附图标记)。在前面板上配置弹出开关120,该开关从外壳111弹出托盘单元112。
光盘被装在转盘113上。接着,托盘单元112被收回到外壳111中,使得光盘被放置在光盘设备中的预定位置上。
在转盘113中的预定位置上,配置基于本发明的光学拾取器1,前面已经参照图1、2、3A 3B、4A和4B描述了光学拾取器1。如图5所示,在没有装入光盘的情况下,可以参见被暴露出物透镜3的光学拾取器1。
配置在转盘113中预定位置的光学拾取器1可以沿着导向杆23和导向杆24(均在图1中示出)在与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并行的光盘径向上移动。
接着,从CD光学集成单元6和DVD光学集成单元7中设置的激光元件(未示出)之一发射的光束被聚光在通过移动物透镜3设定的信息记录位置(不详细描述)上。因而,照射出具有对应于光盘类型的记录光功率和波长的光束,其中所述光盘被放置在转盘113上,并且在CD系统或DVD系统中可以将信息写入到所述光盘上。
结果,在各个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形成记录标记,从而记录了信号。
此外,在放入已经记录信息的光盘的情况下,具有预定波长、由激光元件针对对应光盘发射的光束被聚光在通过移动物透镜3设定的信息还原位置(不详细描述)上。因而,照射出具有对应于盘片类型(CD或DVD)的还原光功率和波长的光束。结果,从各个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还原出信息。
图6是示出光盘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安装了参照图1、2、3A、3B、4A和4B说明的光学拾取器。在图6中,使用相同符号标记与图1中相同的结构,并且省略其详细描述。
图7是说明在图6的光学拾取器内配置向激光元件提供预定驱动电流的驱动单元的可能空间的示意图。
在图6示出的光学拾取器51中,与参照图1、2、3A、3B、4A和4B描述的情况类似,CD光学集成单元6的光轴8和DVD光学集成单元7的光轴9以张角θ相交。
如图7所示,光轴8(用于CD)和光轴9(用于DVD)限定了由平面32和平面33包围的空间31。在这种情况下,平面32由穿过交点30并且与轴8和轴9正交的纵向轴29限定,并且与光轴9正交。平面33由穿过交点30并且与轴8和轴9正交的纵向轴29限定,并且与光轴8正交。在空间31中,可以配置激光驱动器11,所述激光驱动器向CD光学集成单元6和DVD光学集成单元7中安装的各个激光元件提供预定驱动信号。更具体地说,在图7示出的光学拾取器51中,激光驱动器11被定位图7等分线B上,所述等分线B平分平面32和平面33限定的张角θ。
激光驱动器11被配置在等分线B上,所述等分线B平分空间31中平面32和平面33限定的张角θ。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包围上平面32和平面33限定空间31。平面32和平面33被与CD光学集成单元6的光轴8和DVD光学集成单元7的光轴9正交的纵向轴29限定,并且与两个光轴8和9正交。两个光轴8和9以张角θ相交。因而,最大可以将信号线的两个距离或长度,即CD光学集成单元6中安装的激光元件和激光驱动器11之间的距离(信号线长度)以及DVD光学集成单元7中安装的激光元件和激光驱动器11之间的距离(信号线长度)设定成基座2上的缺口(驱动器空间)26和分束器14的距离,并且可以将两个距离设定成基本相等。
因此,连接激光驱动器11和CD光学集成单元6的激光元件的信号线的长度,以及连接激光驱动器11和DVD光学集成单元7的激光元件的信号线的长度可以被设置在从基座2上的驱动器空间26到分束器14的距离和从分束器14到相应激光元件(CD单元6和DVD单元7)的距离之间的距离,并且可以将其设置成基本相等。
结果,可以解决从激光驱动器11向CD光学集成单元6的激光元件提供的驱动信号的退化问题和从激光驱动器11向DVD光学集成单元7的激光元件提供的驱动信号的退化问题(与传统技术相比)。此外,即使信号退化,其退化程度也是基本相等的。
如上所述,在基于本发明的光学拾取器中,激光驱动器22被定位在与台阶部分26的空间相对的位置上,所述台阶部分26被配置在空间31内的基座2上。因此,激光驱动器11不沿光学拾取器1的垂直方向投射。在这种情况下,空间31由平面32和平面33限定,平面31由纵向轴29和光轴8限定,而平面33由纵向轴29和光轴9限定,其中纵向轴29穿过光轴8和9相交的交点30,并且与两个轴8和9垂直。
此外,激光驱动器11被配置在张角θ的等分线B上。因此,可以将提供给CD系统6和DVD系统7中的任意激光元件的驱动信号的退化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激光驱动器将高频信号叠加在被输出到第一激光元件和第二激光元件中任意一个的驱动信号上。然而,显然可以分别为第一激光元件和第二激光元件配置激光驱动器。
在这种情况下,在激光驱动器仅被配置在两个平面包围的空间内,或被配置在等分两个平面之间的相互张角的等分线上的情况下,显然均可以实现本发明的效果。通过围上两个平面来配置相关空间,其中一个平面由纵向轴和第一系统的光轴限定,另一个平面由纵向轴和第二系统的光轴限定。纵向轴与包含第一激光元件和第二激光元件的系统的两个光轴均垂直。
如上所述,在基于本发明的光学拾取器和光盘设备中,提供一种光学拾取器和使用此光学拾取器的光盘设备,其中提供给光源的驱动信号的退化较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很容易地想到其它优点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仅限于图中示出和这里描述的具体细节和典型实施例。因此,在不偏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描述定义的总的发明概念的构思或范围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

Claims (7)

1.一种光学拾取器(1),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射具有第一波长的光束的第一光源(6);
发射具有第二波长的光束的第二光源(7);和
位于一个空间(31)内在第一光源(6)和第二光源(7)之间的光源驱动单元(11),所述空间(31)由纵向轴(29)和一个第一光轴(8)限定的一个第一平面(33)以及由纵向轴(29)和一个第二光轴(9)限定的一个第二平面(32)所包围,第一光轴限定了第一光源发出的光束的前进方向,第二光轴限定了第二光源发出的光束的前进方向,该纵向轴沿纵向通过第一光轴和第二光轴彼此相交处的交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取器,其特征在于光源驱动单元(11)能够在驱动第一光源(6)的驱动信号上叠加具有预定频率的第一高频信号,并且能够在驱动第二光源(7)的驱动信号上叠加具有预定频率的第二高频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取器,其中光源驱动单元(11)布置在对应于第一光源(6)和第二光源(7)之间中点的位置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拾取器,其特征在于光源驱动单元(11)能够在驱动第一光源(6)的驱动信号上叠加具有预定频率的第一高频信号,并且能够在驱动第二光源(7)的驱动信号上叠加具有预定频率的第二高频信号。
5.一种光盘设备(101),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射具有第一波长的光束的第一光源(6);
发射具有第二波长的光束的第二光源(7);
位于一个空间(31)内在第一光源(6)和第二光源(7)之间的光源驱动单元(11),所述空间(31)由纵向轴(29)和一个第一光轴(8)限定的第一平面(33)以及纵向轴(29)和一个第二光轴(9)限定的第二平面(32)所包围,第一光轴限定了第一光源发出的光束的前进方向,第二光轴限定了第二光源发出的光束的前进方向,该纵向轴沿纵向通过第一光轴和第二光轴彼此相交处的交点;
装配有光盘的转盘(113);和
将光学拾取器引导到转盘上装配的光盘的径向上的导向构件(23,2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盘设备(101),其特征在于光源驱动单元(11)能够在驱动第一光源(6)的驱动信号上叠加具有预定频率的第一高频信号,并且能够在驱动第二光源(7)的驱动信号上叠加具有预定频率的第二高频信号。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盘设备(101),其特征在于光源驱动单元(11)布置在对应于第一光源(6)和第二光源(7)之间中点的位置上。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设备(101),其特征在于光源驱动单元(11)布置在对应于第一光源(6)和第二光源(7)之间中点的位置上。
CNB021433992A 2001-11-08 2002-09-27 光学拾取器和光盘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563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342817A JP2003151159A (ja) 2001-11-08 2001-11-08 光学式ピックアップ、光学式ディスク装置
JP342817/2001 2001-11-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17780A CN1417780A (zh) 2003-05-14
CN1185638C true CN1185638C (zh) 2005-01-19

Family

ID=19156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4339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5638C (zh) 2001-11-08 2002-09-27 光学拾取器和光盘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30086356A1 (zh)
JP (1) JP2003151159A (zh)
CN (1) CN118563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67342B1 (ko) * 2005-02-07 2007-01-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픽업의 데이터 라인 스위칭 회로
US20060176789A1 (en) * 2005-02-07 2006-08-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ata line switching circuit for optical pickup device
JP4709144B2 (ja) * 2005-02-21 2011-06-2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00403421C (zh) * 2005-02-21 2008-07-1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拾波器及光盘装置
JP4537308B2 (ja) 2005-11-30 2010-09-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JPWO2007069612A1 (ja) * 2005-12-14 2009-05-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ヘッドおよび光情報装置
WO2007099842A1 (ja) * 2006-03-03 2007-09-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光ヘッド装置、光情報装置、コンピュータ、光ディスクプレーヤー、光ディスクサーバー、カーナビゲーションシステム及び光ディスクレコーダー
JP5040203B2 (ja) * 2006-07-19 2012-10-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信号受信装置および光信号受信制御方法
JP2013093075A (ja) * 2011-10-25 2013-05-16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28692B2 (ja) * 1999-07-30 2004-05-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レーザドライバ、および、レーザドライバの駆動方法
US6707615B2 (en) * 2000-10-25 2004-03-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restricting aberration and optical disc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3151159A (ja) 2003-05-23
CN1417780A (zh) 2003-05-14
US20030086356A1 (en) 2003-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02474C (zh) 发光模件及采用该发光模件的兼容式光学读取装置
CN1185638C (zh) 光学拾取器和光盘设备
CN1811940A (zh) 与多种类型的介质兼容的光学拾取设备
CN1186770C (zh) 兼容光盘播放器和数据记录与再现方法
CN1744214A (zh) 物镜驱动装置
CN1230700C (zh) 用于光拾取器的物镜
CN1445762A (zh) 光学拾取装置
CN1604204A (zh) 光盘装置
CN1707650A (zh) 固定方法、使用该方法制作的光学零件以及光拾取装置
CN1773617A (zh) 光处理装置、光拾波器及光盘系统
CN1499501A (zh) 光拾取器及使用它的光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165044C (zh) 光读取装置
CN1265368C (zh) 光盘设备
CN101061380A (zh) 检查用光学装置、以及具有该光学装置的检查装置和检查方法
CN1172301C (zh) 光拾取装置
CN1294577C (zh) 光学头和光盘驱动装置
CN1734602A (zh) 光聚焦光学系统、光学拾波装置及光学记录和再现装置
CN1171209C (zh) 光拾取装置
CN1811933A (zh) 光学拾取装置
CN1217218C (zh) 用于光学头的光学系统
CN1195295C (zh) 物镜驱动器和包括它的盘片驱动装置
CN1685410A (zh) 光拾取器和盘驱动装置
CN101064134A (zh) 物镜夹持设备和光学拾取装置
CN1841531A (zh) 光学拾取器、光学记录再现设备及循轨误差信号检测方法
CN1815582A (zh) 光学拾取器和光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119

Termination date: 2009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