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379174A - 基于人群聚类分析的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人群聚类分析的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379174A
CN118379174A CN202410824543.9A CN202410824543A CN118379174A CN 118379174 A CN118379174 A CN 118379174A CN 202410824543 A CN202410824543 A CN 202410824543A CN 118379174 A CN118379174 A CN 1183791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ergency
node
emergency treatment
code
monito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8245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379174B (zh
Inventor
杨国祥
孙培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ao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ao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ao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ao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82454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3791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83791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3791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3791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3791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人群聚类分析的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方法,系统只需要监听并识别出工作人员在事件突发现场按下的应急处置按钮或等级变化按钮后生成的触发指令的类型,便可跟随动态变化的应急处置等级自动、及时调整应急处置方案,且执行或调整应急处置方案时,通过对突发事件进行事态发展预测,在减少应急处置资源浪费的同时,实现了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的快速响应。另外,利用余弦定理去控制激活或释放事发现场的监控设备的应急处置功能,减少了事发时对监控设备的资源占用;通过四象限的设置、为监控全覆盖区域设置区域层级等技术手段,提升了对应急处置方案进行调整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基于人群聚类分析的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急处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人群聚类分析的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方法。
背景技术
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具有基础的应急处置等级,比如某类型的综合性事件的基础应急处置等级通常设置为“较大突发”。但随着事件演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等级可能发生变化,比如可能上升为“重大突发”,或降低为“一般突发”,此时便需要对应急处置方案进行调整。现有技术中,对同一类型的突发事件的不同应急处置等级分别设置不同的应急处置方案,当应急处置等级变化时,应急处置方案通常不做调整,这会造成应急处置资源浪费,高套的应急处置方案甚至会激化矛盾。
现有方案中,随应急处置等级变化而进行应急处置方案的调整的方法通常为:识别变化后的应急处置等级,然后去获取变化后的等级对应的应急处置方案并执行,但应急处置是人或设备或相互间联动去执行应急处置动作,无论是人还是设备,对应急处置方案进行响应都需要时间,所以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等级动态变化或较快变化时,上述传统的应急处置方案的转换执行存在滞后性。所以,如何预测突发事件发展态势并提前做好应急处置方案转换准备,以及当应急处置等级发生变化时,如何自动化的快速实现应急处置方案的转换执行,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等级动态甚至较快变化的场景中,跟随动态变化的应急处置等级自动、及时、准确调整应急处置方案,以在减少应急处置资源浪费的同时,实现应急处置快速响应为目的,提供了一种基于人群聚类分析的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方法。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基于人群聚类分析的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方法,步骤包括:
S1,判断接收到的触发指令是否由按压应急处置按钮后生成,
若是,则转入步骤S2;
若否,则跳转到步骤S4;
S2,分析人群聚类特征、突发事件及发生地类型特征、设备响应反馈特征中的至少一种,以构建突发事件在当前时间点的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
S3,对所述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与方案库中的各历史应急处置链中的各节点的第二突发事件特征编码进行一致性匹配,若匹配成功,则生成应急处置策略并执行;
S4,通知所述应急处置策略下的第二节点或第三节点关联的设备人员综合补集中的设备和/或应急处置人员由待命状态进入增援执行状态,并调整所述应急处置策略下执行的应急处置方案后保存到方案库中。
作为优选,发生所述突发事件的现场区域包括至少一个划定的监控全覆盖区域,在每个所述监控全覆盖区域的指定位置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监控自身的所述监控全覆盖区域的监控设备,各所述监控全覆盖区域间形成外扩或内缩关系。
作为优选,发生所述突发事件时,人为首先触发所述应急处置按钮,并在应急处置等级发生变化时,人为再触发所述等级变化按钮;
当触发所述应急处置按钮时,所述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的构建方法包括步骤:
A1,系统从触发指令中解析出所述应急处置按钮的第一按钮编码后,激活所述第一按钮编码绑定的界定设备对所述突发事件在当前时间点的影响范围进行界定,得到界定范围,并将在计算所述界定范围时确定的引发所述突发事件的异常人员加入到特征构建人员集中;
A2,对处于所述界定范围内的尚未识别到身份的剩余人员,通过余弦定理识别出处于所述界定范围内的距离每个所述剩余人员最近的监控设备并激活人脸识别功能,然后统计所述界定范围内的每个监控全覆盖区域层级下的被激活的监控设备的数量;
A3,将步骤A2中被激活的各所述监控设备识别到的所述异常人员加入到所述特征构建人员集中,然后获取所述特征构建人员集中的每个所述异常人员的身份特征编码;
A4,将步骤A1对所述触发指令的解析内容、步骤A2统计的所述界定范围内的每个所述监控全覆盖区域层级下被激活的监控设备的数量、步骤A3获取的各所述身份特征编码融合形成为所述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
作为优选,所述界定设备设置于发生所述突发事件的现场区域的中心位置处;步骤A1中,通过以下方法步骤计算得到所述界定范围:
A11,以所述界定设备为四象限的原点,从所述界定设备采集的现场人员点位图中识别出每一象限中与所述原点距离最远的人员加入到界定范围确定人员集中;
A12,使用余弦定理识别出距离所述界定范围确定人员集中的每个人员最近的监控设备并激活人脸识别功能,以对所述人员进行人脸识别;
A13,判断人脸识别结果是否为引发所述突发事件的异常人员,
若是,则获取所述监控设备所处的所述监控全覆盖区域的区域层级编码,然后转入步骤A14;
若否,则释放所述监控设备的人脸识别功能,然后转入步骤A14;
A14,判断是否获取到所述区域层级编码,
若是,则将编码为最大区域层级的所述监控全覆盖区域作为计算到的所述界定范围;
若否,则在所述现场人员点位图中过滤掉所述界定范围确定人员集中的各人员,然后置所述界定范围确定人员集为“空”后,返回步骤A11。
作为优选,步骤A12具体包括步骤:
A121,获取所述界定范围确定人员集中的所述人员所在的象限内的各所述监控设备与所述界定设备间的水平距离连线和所述界定设备与所述人员的水平距离连线的夹角
A122,识别出夹角最小的至少一个所述监控设备,然后再根据余弦定理,计算所述人员与所识别到的每个所述监控设备的水平距离;
A123,激活所述水平距离最短的所述监控设备的人脸识别功能以对所述人员进行人脸识别。
作为优选,所述人群聚类特征包括:特征构建人员集中的每个异常人员的身份特征编码;
所述突发事件及发生地类型特征从按钮触发指令中解析而得,包括所述应急处置按钮绑定的第一按钮编码、所述突发事件的类型编码、应急处置初始等级编码、所述应急处置按钮的设置地的地点编码;所述等级变化按钮绑定的应急处置等级编码、第二按钮编码和所述地点编码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设备响应反馈特征包括:每次接收到按钮触发指令时统计到的界定范围内的每个监控全覆盖区域层级下的被激活的监控设备的数量。
作为优选,步骤S3中,进行一致性匹配的方法包括步骤:
B1,将与所述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具有相同突发事件类型编码和相同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地点编码的各所述历史应急处置链加入到策略选择依据集中;
B2,对所述策略选择依据集中的每个元素中的各节点对应的所述第二突发事件特征编码,计算经历步骤B1的编码匹配后剩余的每个第一特征编码与所述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中的对应的第二特征编码的相似度,并判断是否存在所有相似度均大于对应的相似度阈值的节点,
若是,则保留所述元素并转入步骤B3;
若否,则从所述策略选择依据集中过滤掉所述元素;
B3,从过滤剩余的所述策略选择依据集中的各元素按节点最大综合相似度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形成元素列表作为所述匹配结果。
作为优选,步骤S3中,生成所述应急处置策略并执行的方法包括步骤:
C1,获取所述元素列表中与首个元素中具有最大综合相似度的第一节点绑定的应急处置方案并执行;
C2,判断在所述首个元素中是否存在分别排序在所述第一节点前、后的第二节点、第三节点;
若是,则从与所述第一节点相邻的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三节点处获取分别绑定的历史激活设备集合所述历史应急处置人员集,然后跳转得到步骤C5;
若否,则转入步骤C3;
C3,判断在所述首个元素中是否存在排序在所述第一节点前的所述第二节点,或者排序在所述第一节点后的所述第三节点,
若是,则从与所述第一节点相邻的所述第二节点或所述第三节点处获取分别绑定的历史激活设备集和历史应急处置人员集,然后转入步骤C4;
若否,则从所述元素列表中过滤掉所述首个元素,然后返回步骤C2;
C4,按照缺失节点寻找策略寻找缺失的所述第二节点或所述第三节点,并从寻找到的缺失节点处获取绑定的历史激活设备集和历史应急处置人员集,然后转入步骤C5;
C5,形成所述第二节点和/或所述第三节点分别关联的设备人员综合补集,并通知所述设备人员综合补集中的设备和/或人员进入待命状态。
作为优选,步骤C4中,缺失节点寻找策略包括步骤:
C41,从所述元素列表中过滤掉所述首个元素,然后从过滤剩余后的所述元素列表中排序第一的元素中寻找排序在与所述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具有最大综合相似度的所述第一节点前或后且相邻的所述缺失节点,并判断是否寻找成功,若否,则转入步骤C42;
C42,判断所述元素列表是否为“空”;
若是,则提示报警;
若否,则返回步骤C41。
优选地,完成步骤S3后跳转到步骤:
S5,当再次监听到等级变化按钮指令后,返回步骤S2,以更新所述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并在重新执行的步骤S3中更新所述应急处置策略,以及在重新执行的步骤S4中通知更新后的所述应急处置策略下的设备和/或应急处置人员进入增援执行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系统只需要监听并识别出工作人员在事件突发现场按下的应急处置按钮或等级变化按钮后生成的触发指令的类型,便可跟随动态变化的应急处置等级自动、及时调整应急处置方案,且执行或调整应急处置方案时,在减少应急处置资源浪费的同时,通过对突发事件进行事态发展预测,实现了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的快速响应。
2、通过将操场、食堂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现场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相互间具有外扩或内缩关系的监控全覆盖区域,设置若干个监控设备监控对应的监控全覆盖区域,并通过界定设备对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进行界定得到界定范围后,通过余弦定理控制激活或释放现场区域的监控设备的人脸识别功能,在获得应急处置方案调整的依据数据的同时,减少了对监控设备的资源占用。
3、监控设备的人脸识别功能的激活或释放,以及界定设备对突发事件在现场动态变化的影响范围的界定、后续的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的构建,应急处置方案的出具或调整等,在人为触发突发事件现场的应急处置按钮或等级变化按钮后为全自动的分析、控制过程,现场人员只需要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按下应急处置按钮,然后根据事态发展判断应急处置等级,并在等级变化时,按下等级变化按钮即可,后续的上述分析、控制过程全自动执行,且能够根据事态发展,合理、有效调度人和设备资源,减少了应急处置的资源浪费,并通过预测事态发展的应急处置等级,通知相关处置人员或设备提前待命,提高了应急处置的响应速度。
4、通过步骤A11-A14的四象限的设置,为监控全覆盖区域设置区域层级,置界定范围确定人员集为“空”等技术手段,能够在合理界定突发事件引发的影响范围的同时,精准控制相应的监控设备识别或统计后续调整应急处置方案所需的异常人员的身份特征、每一区域层级下的异常人员的数量等特征数据,有利于提升对应急处置方案进行调整的准确性。
5、通过步骤A122的最小夹角的识别,大幅度减少了余弦定理的识别对象,提升了应急处置的响应速度。
6、将以界定范围内的每个监控全覆盖区域层级下的被激活的监控设备的数量作为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的其中一个特征,对当前时间点发生在突发事件现场的人员密集度作了特征提取并放大,反映了事态严重程度,有利于更准确地匹配出第二突发事件特征编码,从而提高应急处置方案执行的有效性、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人群聚类分析的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方法的实现步骤图;
图2是在发生突发事件的现场区域划定的监控全覆盖区域的示例图;
图3是应急处置按钮的示例图;
图4是计算界定设备与界定范围确定人员集中的人员的水平距离的示意图;
图5是历史应急处置链的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连接”等指示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该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部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人群聚类分析的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步骤:
S1,判断接收到的触发指令是否由按压应急处置按钮后生成,
若是,则转入步骤S2;
若否,则表明触发指令由按压等级变化按钮后生成,则跳转到步骤S4;
S2,分析人群聚类特征、突发事件及发生地类型特征、设备响应反馈特征中的至少一种,以构建突发事件在当前时间点的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
在范围较大且场合特殊的具有受监控人员的区域(如操场、食堂等,当在该区域发生突发事件时,将该区域定义为发生突发事件的现场区域),通常设置有大量的监控设备,以实现对现场区域的无死角监控。每个监控设备具有相同或不同的监控任务,比如图2中的监控设备1-4用于实现对监控全覆盖区域200的全覆盖监控,而监控设备5专用于监控指定区域100。本申请中,需要跟随同一突发事件动态变化的应急处置等级,自动、及时调整应急处置方案,以在减少应急处置资源浪费的同时,实现应急处置的快速响应。但应急处置方案的调整,依赖对监控设备于突发事件发生现场采集的监控视频的事态分析数据,比如依赖事发现场的监控设备对引起突发事件的异常人员的人脸识别数据的分析。因此,应急处置方案的执行或调整需要激活监控设备的特殊功能(如人脸识别功能),会打断监控设备正常执行的监控任务,比如打断图2中的监控设备5对指定区域100的专门监控。所以,在执行或调整应急处置方案时,为了在准确获取作为应急处置方案调整的依据数据的异常人员的人脸数据的同时,减少对发生突发事件的现场区域的正常监控的影响,本实施例采取如下技术手段:
1、对操场、食堂等现场区域划定为若干个相互间具有外扩或内缩关系的监控全覆盖区域,比如图2中的第一监控全覆盖区域200设置在第二监控全覆盖区域300内,第一监控全覆盖区域200可外扩形成为第二监控全覆盖区域300,因此,对第一监控全覆盖区域200定义为与第二监控全覆盖区域300具有外扩关系;而第二监控全覆盖区域300可内缩形成为第一监控全覆盖区域200,因此,对第二监控全覆盖区域300定义为与第一监控全覆盖区域200具有内缩关系。
然后在每个监控全覆盖区域的指定位置处设置至少一个用于监控自身的监控全覆盖区域的监控设备,比如图2中,在第一监控全覆盖区域200的边沿设置监控设备1-4,用于共同监控第一监控全覆盖区域200。
2、通过图2中所示的界定设备6对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进行界定得到界定范围后,通过余弦定理控制激活或释放现场区域的监控设备的人脸识别功能,在准确获得应急处置方案调整的依据数据的同时,减少了对监控设备的资源占用。
采用上述的技术手段1-2,如何在准确获得应急处置方案调整的依据数据的同时,减少对监控设备的资源占用在后续内容中会做具体说明。
以下以在操场发生某类型的综合性事件这一突发事件为例,对步骤S2中的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的构建方法进行说明。
当触发应急处置按钮时,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的构建方法包括步骤:
A1,系统从触发指令中解析出应急处置按钮的第一按钮编码后,激活第一按钮编码绑定的界定设备对突发事件在当前时间点的影响范围进行界定,得到界定范围,并将在计算界定范围时确定的引发突发事件的异常人员加入到特征构建人员集中;
例如,当在操场发生某类型的综合性事件这一突发事件时,现场工作人员按下图3所示的按钮设备中的相应的应急处置按钮,比如按下图3中的突发综合性事件应急处置按钮。应急处置按钮被按下后生成触发指令,该触发指令中携带应急处置按钮的第一按钮编码(比如突发综合性事件应急处置按钮的第一按钮编码为“YJ001”)、突发事件的类型编码(比如某类型的综合性事件的类型编码为“M1”)、应急处置初始等级编码(比如设定某类型的综合性事件的应急处置初始等级为“较大突发”,对应的初始等级编码为“J2”)。然后激活第一按钮编码绑定的界定设备对突发事件在当前时间点的影响范围进行界定,得到界定范围,并将在计算界定范围时确定的引发突发事件的异常人员加入到特征构建人员集中。
图2中所示的界定设备6设置在发生突发事件的现场区域的中心位置处,其对突发事件在当前时间点的影响范围的界定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11,以界定设备为四象限的原点,从界定设备采集的现场人员点位图中识别出每一象限中与原点距离最远的人员加入到界定范围确定人员集中;比如图2中,第一象限中的人员、第二象限中的人员、第三象限中的人员、第四象限中的人员与原点距离最远,则将加入到界定范围确定人员集中。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界定设备(如视觉识别设备、监控设备等)判断人员与其距离的远近的现有方法有许多,因此不做展开说明。
A12,使用余弦定理识别出距离界定范围确定人员集中的每个人员最近的监控设备并激活人脸识别功能,以对该人员进行人脸识别;
如图4中所示,界定设备6的离地高度和定位坐标是已知的,其探测到人员的探测距离可通过红外测量等技术经探测得到,探测角度也是已知的,因此,根据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可以计算得到界定设备6与人员的水平距离L1。另外,由于各监控设备在现场区域的设置位置(定位坐标)已知,可以直接获取界定设备与每个监控设备的水平距离,比如可以直接获取图2中的界定设备6与监控设备2之间的水平距离L2,或与监控设备7之间的水平距离L3。另外,图2中的L1与L2(或L3)之间的夹角同样已知(比如,可通过将界定设备的视野中心朝向监控设备2后,转动至视野中心朝向人员的转动角度表达),此时,根据余弦定理可计算得到,人员与监控设备2之间的距离L4,或与监控设备7之间的距离L5。
假设L4大于L5,则激活监控设备7的人脸识别功能,由监控设备7对人员经人脸识别后进行身份确定,比如的身份特征编码为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减少步骤A12的计算量,对界定范围确定人员集中的每个人员进行最近监控设备确定的对象为:设置在该人员所在的象限内的监控设备。比如,对处于第二象限内的人员进行最近监控设备确定的对象为:设置在第二象限内的监控设备1、2、7-10。为了进一步减少计算量,更优选地,首选计算设置在人员所在的第二象限内的各监控设备与界定设备间的水平距离连线和界定设备与人员间的水平距离连线的夹角,并识别出夹角最小的至少一个监控设备,然后再根据余弦定理,计算出人员与所识别的监控设备的水平距离。
A13,判断人脸识别结果是否为引发突发事件的异常人员,
若是,则获取该监控设备所处的监控全覆盖区域的区域层级编码,然后转入步骤A14;
若否,则释放该监控设备的人脸识别功能(即:使得该监控设备重新进入人脸识别功能未激活状态,因为受突发事件影响的界定范围可能更小,调整应急处置方案可能并不需要依赖该监控设备对现场人员的人脸识别数据,始终将该监控设备处于人脸识别功能激活状态下,可能打断其执行为其预设的监控任务,造成监控资源浪费。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步骤A13的“若否”判定下,还不能肯定后续调整应急处置方案不会依赖该监控设备的人脸识别数据,因此“若否”判定时,只是暂时释放该监控设备的人脸识别功能,后续步骤中该功能可能还会被重新激活,也可能在整个突发事件处置中不再被激活),然后转入步骤A14;
假设上述举例中,图2中距离人员最近的监控设备7在步骤A12中对人员进行人脸识别后,判定为异常人员,则步骤A13的“若是”判定条件成就,系统去获取监控设备7所处的监控全覆盖区域的区域层级编码,比如监控设备7所处的监控全覆盖区域为图2中所示的监控全覆盖区域300,监控全覆盖区域300的区域层级编码假定为“”,则去获取监控设备7对应的区域层级编码
A14,判断是否获取到区域层级编码,
若是,则将编码为最大区域层级的监控全覆盖区域作为计算到的界定范围;
若否,则在现场人员点位图中过滤掉界定范围确定人员集中的各人员,然后置界定范围确定人员集为“空”后,返回步骤A11。
继续上述举例,假设图2中的人员在步骤A13中被判定为异常人员,而人员被判定为工作人员。步骤A13中,识别到人员为异常人员的监控设备为图2中的监控设备7,识别到人员为异常人员的监控设备假设为图2中的监控设备4;监控设备7所处的监控全覆盖区域300的区域层级编码为,监控设备4所处的监控全覆盖区域200的区域层级编码为的区域层级大于,则将监控全覆盖区域300作为计算到的界定范围。
但假设,对图2中的人员,步骤A13中被判定为工作人员,则步骤A14的“若否”判定条件成就,则在界定设备采集到的现场人员点位图中过滤掉人员,然后将界定范围确定人员集重置为“空集”后,返回步骤A11,继续缩小界定范围的计算面积。
另外,在步骤A1中计算界定范围时,将确定的引发突发事件的异常人员加入到特征构建人员集中。例如在上述举例中,若人员被识别为异常人员,则将人员加入到特征构建人员集中。
得到界定范围和初步构建起特征构建人员集后,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的构建方法转入步骤:
A2,对处于界定范围内的尚未识别到身份的剩余人员,通过余弦定理识别出处于该界定范围内的距离每个剩余人员最近的监控设备并激活人脸识别功能,然后统计该界定范围内的每个监控全覆盖区域层级下的被激活的监控设备的数量(用于表征异常人员在突发事件发生现场的密集度);
例如,图2中的人员未在步骤A1中被识别身份,则在步骤A2中作为剩余人员,并通过余弦定理去识别出该界定范围内与距离最近的监控设备并激活该监控设备的人脸识别功能。比如根据余弦定理识别到图2中的监控设备4与距离最近,则激活监控设备4的人脸识别功能,然后对人员进行人脸识别以确定的身份为异常人员或是现场工作人员。然后,统计界定范围内的每个监控全覆盖区域层级下的被激活的监控设备的数量,比如经历步骤A2,用于对所有剩余人员进行人脸识别的被激活监控设备包括图2中的监控设备1-4、7,由于监控设备7所处的监控全覆盖区域300的区域层级编码为,监控设备1-4所处的监控全覆盖区域200的区域层级编码为,则指代的区域层级下的被激活的监控设备的数量为“1”,指代的区域层级下的被激活的监控设备的数量为“4”。
A3,将步骤A2中被激活的各监测设备识别到的异常人员加入到步骤A1中形成的特征构建人员集中,然后获取特征构建人员集中的每个异常人员的身份特征编码;
比如假设,经历步骤A2,监控设备1-4、7又识别到图2中所示的异常人员。则将在步骤A1中计算界定范围时识别到的异常人员以及步骤A2中识别到的异常人员加入到特征构建人员集中,然后获取该集合中的每个人员的身份特征编码,比如的身份特征编码为
A4,将步骤A1对触发指令的解析内容、步骤A2统计的每个监控全覆盖区域层级下被激活的监控设备的数量、步骤A3获取的各身份特征编码融合形成为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若步骤S1中,现场工作人员按下的是应急处置按钮,则步骤A1对按压应急处置按钮后生成的触发指令解析到的内容包括:应急处置按钮绑定的第一按钮编码(如图3中的标记为“突发综合性事件”这一应急处置按钮的第一按钮编码为“YJ002”,标记为“突发A类型综合性事件”这一应急处置按钮的第一按钮编码为“YJ001”)、突发事件的类型编码(如某类型的综合性事件这一突发事件的类型编码为“M1”)、应急处置初始等级编码(如某类型的综合性事件的应急处置初始等级为“较大突发”,对应的初始等级编码为“J2”,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工作人员按压应急处置按钮后,在触发指令中携带的应急处置等级为对应类型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初始等级,只有工作人员再次按下等级变化按钮时,应急处置等级才会从初始等级转变为所按下的等级变化按钮绑定的对应级别的应急处置等级)、应急处置按钮的设置地的地点编码(应急处置按钮设置在食堂,则其地点编码比如为“ST”)。
若步骤S1中,工作人员按下的是等级变化按钮,则步骤A1对按压等级变化按钮生成的触发指令解析到的内容包括:等级变化按钮绑定的应急处置等级编码(比如为“J1”)、第二按钮编码(比如为“DJ001”)和地点编码(如“ST”)。
以步骤S1中工作人员按下应急处置按钮为例,步骤A4中,融合形成的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比如表达为:YJ002-M1-J2-ST-(4)-(1)-(,, , , , )-AM9:01:58,其中,(4)表示在9:01:58这一当前时间点,处于监控全覆盖区域层级下的异常人员的数量为“4”。(,, , , , )表示在9:01:58通过步骤A3计算得到的特征构建人员集中的每个异常人员的身份特征编码。
当针对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等级发生变化时,比如某类型的综合性事件由“J2”等级上升到“重大突发”的“J1”等级时,工作人员按下对应“J1”等级的等级变化按钮,此时系统根据按压应急处置按钮后生成的应急处置策略通知设备人员综合补集中的设备和/或应急处置人员由待命状态进入执行状态。
在工作人员触发现场的应急处置按钮,并通过步骤S2计算得到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后,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人群聚类分析的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方法转入步骤:
S3,对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与方案库中的各历史应急处置链中的各节点的第二突发事件特征编码进行一致性匹配,
若匹配成功,则执行匹配到的对应节点所绑定的历史应急处置策略,然后转入步骤S5;
若匹配失败,则进行报警提示(比如提示人为进行应急处置);
以上述举例的表达为“YJ002-M1-J2-ST-(4)-(1)-(,, , , , )-AM9:01:58”的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为例,对与方案库中的各历史应急处置链中的各节点对应的第二突发事件特征编码的一致性匹配过程进行说明,具体包括步骤:
B1,将与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具有相同突发事件类型编码和相同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地点编码的各历史应急处置链加入到策略选择依据集中;
历史应急处置链包括图5中所示的若干个节点(链中的第个节点),每个节点具有对应的第二突发事件特征编码(第二突发事件特征编码的构建方式与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的构建方式相同,不再赘述)。由于一条应急处置链对应一个突发事件,因此,同一条历史应急处置链中的各节点对应的第二突发事件特征编码中的突发事件类型编码相同,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地点编码也相同。
步骤B1中,假设一历史应急处置链中的任意一节点的突发事件的类型编码为M2,或者地点编码并非为“ST”,则不将该历史应急处置链加入到策略选择依据集中,只有当第二突发事件特征编码中的突发事件的类型编码与地点编码与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中的均相同时,才将该历史应急处置链加入到策略选择依据集中。
B2,对策略选择依据集中的每个元素中的各节点对应的第二突发事件特征编码,计算经历步骤B1的编码匹配后剩余的每个第一特征编码与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中的对应的第二特征编码的相似度,并判断是否存在所有相似度均大于对应的相似度阈值的节点,
若是,则保留该元素并转入步骤B3;
若否,则从策略选择依据集中过滤掉该元素(历史应急处置链);
举例而言,假设策略选择依据集中的某个元素中的某个节点对应的第二突发事件特征编码表达为:“YJ002-M1-J1-ST-(6)-(2)-(4)(,, , , , , , , , , , , , )-PM11:08:38”。该编码中的“M1”“ST”已在步骤B1中与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中的突发事件类型编码和发生地的地点编码匹配成功。因此,该编码中剩余的第一特征编码包括“YJ002”“J1”“(6)-(2)-(4)”“(,, , , , , , , , , , , , )”“PM11:08:38”;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中剩余的第二特征编码则包括:“YJ002”“J2”“”“(,, , , , )”“AM9:01:58”。
假设,对于按钮编码、突发事件的类型编码设置的相似度阈值为“0”;对于设备响应反馈特征、人群聚类特征分别对应的第一特征编码设置的相似度阈值为0.75。相似度值区间比如为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1,当第一特征编码和第二特征编码中的每个特征均相同时,则相似度值为最大值“1”。举例而言,上述的第一特征编码中的按钮编码“YJ002”和第二特征编码中的按钮编码“YJ002”中的每个字符特征都相同,则两者相似度值为“1”;上述的第一特征编码中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等级编码“J1”和第二特征编码中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等级编码“J2”完全不对应,则两者相似度值为“0”;上述的第一特征编码中的设备响应反馈特征编码“(6)-(2)-(4)”和第二特征编码中的设备响应反馈特征编码“(4)-(1)”,其中具有对应关系的子编码(6)和子编码(4)的监控全覆盖区域层级相同但相同层级下被激活的监控设备的数量不同,则根据预设的相似度计算方式,比如以被激活的监控设备最大数为分母,最小数为分子计算相似度值,即子编码(6)和子编码(4)的相似度值为4/6。同理,子编码(2)和子编码(1)的相似度值为1/2。由于第二特征编码中没有子编码(4)对应的子编码,则子编码(4)的相似度值为“0”。为了便于对步骤B3中的综合相似度的归一化计算,对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和第二突发事件特征编码中具有对应关系的第一特征编码和第二特征编码的相似度值首先进行归一化处理。比如对上述的三个相似度值4/6、1/2、0进行求和后除“3”(第一特征编码中的子编码的数量)=7/18。7/18小于对应的相似度阈值0.75,则判定 “YJ002-M1-J1-ST-(6)-(2)-(4)(,, , , , , , , , , , , , )-PM11:08:38”这一第二突发事件特征编码中并非所有的第一特征编码的相似度均大于对应的相似度阈值。
第二突发事件特征编码中的异常人员的身份特征编码(,, , , , , , , , , , , , )与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中的异常人员的身份特征编码(,, , , , )的相似度值为:成功匹配到的子编码的数量与对应的第二特征编码中的子编码的数量的比值,如第二突发事件特征编码中的,, , , , 与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中的,, , , , 完全匹配成功,则成功匹配到的子编码的数量为“6”,第二特征编码(,, , , , , , , , , , , , )中的子编码的数量为“14”,则相似度值为6/14。
所以根据上述的相似度值计算方法, “YJ002-M1-J1-ST-(6)-(2)-(4)(,, , , , , , , , , , , , )-PM11:08:38”这一第二突发事件特征编码与“YJ002-M1-J2-ST-(4)-(1)-(,, , , , )-AM9:01:58”这一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的综合相似度值为:1+1+0+1+7/18+6/14=3.816。
经步骤B2完成对策略选择依据集的元素过滤后,步骤S2中进行一致性匹配的方法转入步骤:
B3,对过滤剩余的策略选择依据集中的各元素按节点最大综合相似度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形成元素列表作为匹配结果。
举例而言,假设策略选择依据集中的各元素包括第一历史应急处置链和第二应急处置链,其中第一历史应急处置链中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第二应急处置链中包括第三节点和第四节点,第一节点相比较第二节点与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的综合相似度更高,第一节点与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的综合相似度比如为第一综合相似度;第三节点相比较第四节点与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的综合相似度更高,第三节点与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的综合相似度比如为第二综合相似度;第一综合相似度大于第二综合相似度。对第一历史应急处置链和第二应急处置链排序形成的元素列表中,第一历史应急处置链排序在第二历史应急处置链的前面
步骤S3中,生成应急处置策略并执行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C1,获取元素列表中的首个元素中具有最大综合相似度的第一节点绑定的应急处置方案并执行;
C2,判断在首个元素中是否存在分别排序在第一节点前、后的第二节点、第三节点,
若是,则从与第一节点相邻的第二节点、第三节点处获取分别绑定的历史激活设备集和历史应急处置人员集,然后跳转到步骤C5;
若否,则转入步骤C3;
C3,判断在首个元素中是否存在排序在第一节点前的第二节点,或者排序在第一节点后的第三节点,
若是,则从与第一节点相邻的第二节点或第三节点处获取分别绑定的历史激活设备集和历史应急处置人员集,然后转入步骤C4;
若否,从元素列表中过滤掉首个元素,然后返回步骤C2;
C4,按照缺失节点寻找策略寻找缺失的第二节点或第三节点,并从寻找到的缺失节点处获取绑定的历史激活设备集和历史应急处置人员集,然后转入步骤C5;
C5,形成第二节点和/或第三节点分别关联的设备人员综合补集,并通知设备人员综合补集中的设备和/或人员进入待命状态。
例如,假设元素列表中的首个元素(历史应急处置链)如图5所示,该首个元素中具有最大综合相似度的第一节点绑定的应急处置方案为,则立即执行,执行内容包括:从历史的增援范围内呼叫指定的应急处置人员增援到发生突发事件的现场区域。比如,从现场区域所在监区呼叫驻监警察立即赶赴突发事件现场。然后判断该首个元素中是否存在分别排序在第一节点前、后的第二节点、第三节点。假设,图5所示的该链中存在分别排序在第一节点前、后且相邻的第二节点、第三节点,则从该首个元素的第二节点处获取分别绑定的历史激活设备集和历史应急处置人员集,比如获取绑定的历史激活设备集和历史应急处置人员集,同时获取绑定的历史激活设备集和历史应急处置人员集。若该首个元素中不存在排序在第一节点前且相邻的第二节点,但存在排序在后且相邻的第三节点,则抽取第三节点并获取第三节点绑定的历史激活设备集和历史应急处置人员集;若不存排序在第一节点后且相邻的第三节点,但存在排序在前且相邻的第二节点,则抽取第二节点并获取第二节点绑定的历史激活设备集和历史应急处置人员集。每条应急处置链中的节点数至少为2个,否则不成链,且脸中的各节点按应急处置先后顺序排列。
当步骤C2判定,首个元素中既存在排序在第一节点前的第二节点,又存在排序在第一节点后的第三节点,则直接跳转到步骤C5,去形成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分别关联的设备人员综合补集,并通知设备人员综合补集中的设备和/或人员进入待命状态。但若首个元素中仅存在与第一节点相邻的第二节点或第三节点中的其中一个节点,则需要通过步骤C4,从该元素列表中的各元素中寻找缺失的第二节点或第三节点。而当该首个元素中既不存在与第一节点相邻的第二节点又不存在第三节点,则在该元素列表中过滤掉该首个元素,然后返回步骤C2,从在元素列表中原本排序第二的元素中去寻找第二节点和/或第三节点。
步骤C4中,按照缺失节点寻找策略寻找缺失的第二节点或第三节点的方法包括步骤:
C41,从元素列表中过滤掉首个元素,然后从过滤后的元素列表中排序第一的元素中寻找排序在与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具有最大综合相似度的第一节点前或后且相邻的缺失节点,并判定是否寻找成功,若否,则转入步骤C42;
C42,判断所述元素列表是否为“空”;
若是,则提示报警;
若否,则返回步骤C41。
步骤C5中,形成第二节点和/或第三节点分别关联的设备人员综合补集的方法阐述如下:
首先获取步骤S3中编码一致性匹配成功时的当前激活设备集与所述历史激活设备集的设备补集,以及获取当前应急处置人员集与历史应急处置人员集的人员补集,然后形成分别关联所述第二节点、和/或所述第三节点的设备人员综合补集;
例如,第二节点绑定的历史激活设备集如下表1表示:
表1
而步骤S3中编码一致性匹配成功的当时,假设人脸识别功能被激活的各监控设备形成的当前激活设备集如下表2表达:
表2
则,表2表达的当前激活设备集与表1表达的与第二节点绑定的历史激活设备集的设备补集为:
按照同样的方法,获得当前应急处置人员集与第二节点绑定的历史激活设备集的人员补集,比如为:,P表示应急处置人员。
然后形成关联第二节点的设备人员综合补集,比如表达为()。
同样地,若步骤C2抽取了第三节点,则形成关联第三节点的设备人员综合补集。
步骤C5中,通知设备人员综合补集中的设备和/或人员进入待命状态的方法有许多,比如可以通过短信推送的方式通知相关的应急处置人员进入待命状态,一旦系统监听到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等级发生变化,可以马上由待命状态进入到增援执行状态。而对于监控设备激活人脸识别功能的通知,可以通过指令的方式实现,比如对设备人员综合补集中的设备补集中的各监控设备发送人脸识别功能激活待命指令,一旦监听到应急处置等级发生改变,马上通知处于待命状态的监控设备激活人脸识别功能。
S4,通知应急处置策略下的第二节点或第三节点关联的设备人员综合补集中的设备、和/或应急处置人员由待命状态进入增援执行状态,并调整该应急处置策略下执行的应急处置方案后保存到方案库中。
举例而言,当发生上述的某类型的综合性事件这一突发事件时,区域现场的工作人员首先按下应急处置按钮,通过步骤S2-S3的执行,生成的应急处置策略下执行的应急处置方案假设为,激活监控设备E1、E2、E3的人脸识别功能进行异常人员识别,并通知应急处置人员P1、P2、P3到现场进行应急处置。当发现事态扩大后,现场工作人员按下等级提升对应的等级变化按钮,比如初始事态的应急处置等级为“较大突发”,现场工作人员判定上升为“重大突发”后,现场按下“重大突发”这一应急处置等级对应的等级变化按钮。然后在步骤S4中,系统首先识别变化的应急处置等级与第二节点或第三节点对应的应急处置等级是否相同,假设与上述举例的第二节点的应急处置等级相同,则系统通知上述举例的第二节点关联的设备人员综合补集()中的各设备、人员由待命状态进入增援执行状态,然后对原本执行的应急处置方案进行更新,比如将原本方案中的处于增援状态下的监控设备由E1、E2、E3增加到E1、E2、E3、E5、E6,将应急处置人员P1、P2、P3增加到P1、P2、P3、P4、P6。然后将监控设备E1、E2、E3、E5、E6,应急处置人员P1、P2、P3、P4、P6等综合形成为调整后的关联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方案保存到对应的节点中,然后形成应急处置链加入到方案库中。
通常情况下,在处置突发事件时,应急处置等级不发生变化或仅发生一次,比如由“较大突发”升级为“重大突发”,或从“较大突发”降级为“一般突发”后,赶赴现场的应急处置人员控制住了事态,应急处置等级不再变化。但也存在一些由“一般突发”升级到“较大突发”再升级到“重大突发”等应急处置等级发生多次变化的情况。为了在同一应急事件的应急处置等级发生多次变化的情况下,在减少应急处置资源浪费并确保应急处置方案变更响应的及时性、准确性,优选地,完成步骤S3后跳转到步骤:
S5,当再次监听到等级变化按钮指令后,返回步骤S2,以更新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更新方法同以解析到应急处置按钮的触发指令的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的过程,不再赘述。然后在重新执行的步骤S3中更新应急处置策略,更新方法同样同以监听到应急处置按钮的触发指令的应急处置策略生成方法,不再赘述;以及在重新执行的步骤S4中,通知更新后的应急处置策略下的设备和/或应急处置人员进入增援执行状态。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人群聚类分析的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方法中,系统只需要监听并识别出工作人员在事件突发现场按下的应急处置按钮或等级变化按钮后生成的触发指令的类型,便可跟随动态变化的应急处置等级自动、及时调整应急处置方案,且执行或调整应急处置方案时,通过对突发事件进行事态发展预测,在减少应急处置资源浪费的同时,实现了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的快速响应。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还可以对本发明做各种修改、等同替换、变化等等。但是,这些变换只要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都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所使用的一些术语并不是限制,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

Claims (10)

1.一种基于人群聚类分析的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S1,判断接收到的触发指令是否由按压应急处置按钮后生成,
若是,则转入步骤S2;
若否,则跳转到步骤S4;
S2,分析人群聚类特征、突发事件及发生地类型特征、设备响应反馈特征中的至少一种,以构建突发事件在当前时间点的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
S3,对所述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与方案库中的各历史应急处置链中的各节点的第二突发事件特征编码进行一致性匹配,若匹配成功,则生成应急处置策略并执行;
S4,通知所述应急处置策略下的第二节点或第三节点关联的设备人员综合补集中的设备和/或应急处置人员由待命状态进入增援执行状态,并调整所述应急处置策略下执行的应急处置方案后保存到方案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群聚类分析的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发生所述突发事件的现场区域包括至少一个划定的监控全覆盖区域,在每个所述监控全覆盖区域的指定位置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监控自身的所述监控全覆盖区域的监控设备,各所述监控全覆盖区域间形成外扩或内缩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人群聚类分析的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发生所述突发事件时,人为首先触发所述应急处置按钮,并在应急处置等级发生变化时,人为再触发所述等级变化按钮;
当触发所述应急处置按钮时,所述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的构建方法包括步骤:
A1,系统从触发指令中解析出所述应急处置按钮的第一按钮编码后,激活所述第一按钮编码绑定的界定设备对所述突发事件在当前时间点的影响范围进行界定,得到界定范围,并将在计算所述界定范围时确定的引发所述突发事件的异常人员加入到特征构建人员集中;
A2,对处于所述界定范围内的尚未识别到身份的剩余人员,通过余弦定理识别出处于所述界定范围内的距离每个所述剩余人员最近的监控设备并激活人脸识别功能,然后统计所述界定范围内的每个监控全覆盖区域层级下的被激活的监控设备的数量;
A3,将步骤A2中被激活的各所述监控设备识别到的所述异常人员加入到所述特征构建人员集中,然后获取所述特征构建人员集中的每个所述异常人员的身份特征编码;
A4,将步骤A1对所述触发指令的解析内容、步骤A2统计的所述界定范围内的每个所述监控全覆盖区域层级下被激活的监控设备的数量、步骤A3获取的各所述身份特征编码融合形成为所述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人群聚类分析的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界定设备设置于发生所述突发事件的现场区域的中心位置处;步骤A1中,通过以下方法步骤计算得到所述界定范围:
A11,以所述界定设备为四象限的原点,从所述界定设备采集的现场人员点位图中识别出每一象限中与所述原点距离最远的人员加入到界定范围确定人员集中;
A12,使用余弦定理识别出距离所述界定范围确定人员集中的每个人员最近的监控设备并激活人脸识别功能,以对所述人员进行人脸识别;
A13,判断人脸识别结果是否为引发所述突发事件的异常人员,
若是,则获取所述监控设备所处的所述监控全覆盖区域的区域层级编码,然后转入步骤A14;
若否,则释放所述监控设备的人脸识别功能,然后转入步骤A14;
A14,判断是否获取到所述区域层级编码,
若是,则将编码为最大区域层级的所述监控全覆盖区域作为计算到的所述界定范围;
若否,则在所述现场人员点位图中过滤掉所述界定范围确定人员集中的各人员,然后置所述界定范围确定人员集为“空”后,返回步骤A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人群聚类分析的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12具体包括步骤:
A121,获取所述界定范围确定人员集中的所述人员所在的象限内的各所述监控设备与所述界定设备间的水平距离连线和所述界定设备与所述人员的水平距离连线的夹角
A122,识别出夹角最小的至少一个所述监控设备,然后再根据余弦定理,计算所述人员与所识别到的每个所述监控设备的水平距离;
A123,激活所述水平距离最短的所述监控设备的人脸识别功能以对所述人员进行人脸识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群聚类分析的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群聚类特征包括:特征构建人员集中的每个异常人员的身份特征编码;
所述突发事件及发生地类型特征从按钮触发指令中解析而得,包括所述应急处置按钮绑定的第一按钮编码、所述突发事件的类型编码、应急处置初始等级编码、所述应急处置按钮的设置地的地点编码;所述等级变化按钮绑定的应急处置等级编码、第二按钮编码和所述地点编码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设备响应反馈特征包括:每次接收到按钮触发指令时统计到的界定范围内的每个监控全覆盖区域层级下的被激活的监控设备的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群聚类分析的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进行一致性匹配的方法包括步骤:
B1,将与所述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具有相同突发事件类型编码和相同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地点编码的各所述历史应急处置链加入到策略选择依据集中;
B2,对所述策略选择依据集中的每个元素中的各节点对应的所述第二突发事件特征编码,计算经历步骤B1的编码匹配后剩余的每个第一特征编码与所述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中的对应的第二特征编码的相似度,并判断是否存在所有相似度均大于对应的相似度阈值的节点,
若是,则保留所述元素并转入步骤B3;
若否,则从所述策略选择依据集中过滤掉所述元素;
B3,从过滤剩余的所述策略选择依据集中的各元素按节点最大综合相似度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形成元素列表作为所述匹配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人群聚类分析的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生成所述应急处置策略并执行的方法包括步骤:
C1,获取所述元素列表中与首个元素中具有最大综合相似度的第一节点绑定的应急处置方案并执行;
C2,判断在所述首个元素中是否存在分别排序在所述第一节点前、后的第二节点、第三节点;
若是,则从与所述第一节点相邻的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三节点处获取分别绑定的历史激活设备集合所述历史应急处置人员集,然后跳转得到步骤C5;
若否,则转入步骤C3;
C3,判断在所述首个元素中是否存在排序在所述第一节点前的所述第二节点,或者排序在所述第一节点后的所述第三节点,
若是,则从与所述第一节点相邻的所述第二节点或所述第三节点处获取分别绑定的历史激活设备集和历史应急处置人员集,然后转入步骤C4;
若否,则从所述元素列表中过滤掉所述首个元素,然后返回步骤C2;
C4,按照缺失节点寻找策略寻找缺失的所述第二节点或所述第三节点,并从寻找到的缺失节点处获取绑定的历史激活设备集和历史应急处置人员集,然后转入步骤C5;
C5,形成所述第二节点和/或所述第三节点分别关联的设备人员综合补集,并通知所述设备人员综合补集中的设备和/或人员进入待命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人群聚类分析的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4中,缺失节点寻找策略包括步骤:
C41,从所述元素列表中过滤掉所述首个元素,然后从过滤剩余后的所述元素列表中排序第一的元素中寻找排序在与所述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具有最大综合相似度的所述第一节点前或后且相邻的所述缺失节点,并判断是否寻找成功,若否,则转入步骤C42;
C42,判断所述元素列表是否为“空”;
若是,则提示报警;
若否,则返回步骤C41。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人群聚类分析的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完成步骤S3后跳转到步骤:
S5,当再次监听到等级变化按钮指令后,返回步骤S2,以更新所述第一突发事件特征编码,并在重新执行的步骤S3中更新所述应急处置策略,以及在重新执行的步骤S4中通知更新后的所述应急处置策略下的设备和/或应急处置人员进入增援执行状态。
CN202410824543.9A 2024-06-25 2024-06-25 基于人群聚类分析的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方法 Active CN1183791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824543.9A CN118379174B (zh) 2024-06-25 2024-06-25 基于人群聚类分析的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824543.9A CN118379174B (zh) 2024-06-25 2024-06-25 基于人群聚类分析的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379174A true CN118379174A (zh) 2024-07-23
CN118379174B CN118379174B (zh) 2024-09-06

Family

ID=91904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824543.9A Active CN118379174B (zh) 2024-06-25 2024-06-25 基于人群聚类分析的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379174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27237A1 (en) * 2005-03-31 2006-10-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Video surveillance system and method with combined video and audio recognition
CN102314639A (zh) * 2011-07-05 2012-01-11 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视化的动态智能应急处置方案生成方法
JP2012252613A (ja) * 2011-06-04 2012-12-20 Hitachi Solutions Ltd 顧客行動追跡型映像配信システム
CN109377697A (zh) * 2018-11-07 2019-02-22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 一种密集摄像机头环境下快速报警处置方法
CN112488898A (zh) * 2020-12-18 2021-03-12 山东盛帆蓝海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楼宇智能管控的突发事件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2561151A (zh) * 2020-12-07 2021-03-26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应急管理中心 一种基于电网gis的电力应急处置安全预控智能识别方法
WO2021063056A1 (zh) * 2019-09-30 2021-04-08 深圳市商汤科技有限公司 人脸属性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222361A (zh) * 2021-04-25 2021-08-06 北京中交华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方案的生成方法
CN114066945A (zh) * 2022-01-18 2022-02-18 苏州工业园区测绘地理信息有限公司 基于像素空间分辨率的视频追踪方法及系统
CN114638455A (zh) * 2021-11-18 2022-06-17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应急处置预案生成推送方法及综合指挥控制管理系统
CN115578756A (zh) * 2022-11-08 2023-01-06 杭州昊恒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精准定位和视频联动的人员精细化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7591301A (zh) * 2024-01-18 2024-02-23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监控云资源分配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8014321A (zh) * 2024-04-09 2024-05-10 山东迪特智联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事件驱动的公共安全应急处置方法及系统
CN118171920A (zh) * 2024-05-15 2024-06-11 山东浪潮智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llm模型的园区安全应急响应方法、设备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27237A1 (en) * 2005-03-31 2006-10-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Video surveillance system and method with combined video and audio recognition
JP2012252613A (ja) * 2011-06-04 2012-12-20 Hitachi Solutions Ltd 顧客行動追跡型映像配信システム
CN102314639A (zh) * 2011-07-05 2012-01-11 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视化的动态智能应急处置方案生成方法
CN109377697A (zh) * 2018-11-07 2019-02-22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 一种密集摄像机头环境下快速报警处置方法
WO2021063056A1 (zh) * 2019-09-30 2021-04-08 深圳市商汤科技有限公司 人脸属性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561151A (zh) * 2020-12-07 2021-03-26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应急管理中心 一种基于电网gis的电力应急处置安全预控智能识别方法
CN112488898A (zh) * 2020-12-18 2021-03-12 山东盛帆蓝海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楼宇智能管控的突发事件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3222361A (zh) * 2021-04-25 2021-08-06 北京中交华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方案的生成方法
CN114638455A (zh) * 2021-11-18 2022-06-17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应急处置预案生成推送方法及综合指挥控制管理系统
CN114066945A (zh) * 2022-01-18 2022-02-18 苏州工业园区测绘地理信息有限公司 基于像素空间分辨率的视频追踪方法及系统
CN115578756A (zh) * 2022-11-08 2023-01-06 杭州昊恒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精准定位和视频联动的人员精细化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7591301A (zh) * 2024-01-18 2024-02-23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监控云资源分配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8014321A (zh) * 2024-04-09 2024-05-10 山东迪特智联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事件驱动的公共安全应急处置方法及系统
CN118171920A (zh) * 2024-05-15 2024-06-11 山东浪潮智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llm模型的园区安全应急响应方法、设备及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LSHOMRANI, F: "Events and Objects Interaction Recognition Using Aerial Videos", 《10TH IFIP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W TECHNOLOGIES, MOBILITY AND SECURITY (NTMS)》, 4 November 2019 (2019-11-04), pages 1 - 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379174B (zh) 2024-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03755B (zh) 用于建筑物信息模型中的设备的自动配置的系统和方法
CN110889339A (zh) 基于头肩检测的危险区域分级预警方法与系统
CN111105588B (zh) 基于火灾报警系统的报警信号合并处理方法和系统
KR102361755B1 (ko) 디지털 트윈 기반 Automotive Intelligence 지식베이스를 이용한 오류 탐지 및 형상화 방법
CN112288320A (zh) 一种地铁运行风险监控和管理系统
CN112383756B (zh) 一种视频监控报警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947172A (zh) 一种面向园区的智慧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11612422A (zh) 一种突发事件的响应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8379174B (zh) 基于人群聚类分析的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方法
CN116824484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
CN112991807B (zh) 一种车位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671887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安防预警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17455745B (zh) 基于多维融合数据分析的公共安全事件感知方法及系统
CN111228706A (zh) 基于gis的建筑内部消防设备管控方法及装置
KR20150112096A (ko) 지능형 영상 감시 시스템을 위한 납치 상황 인식 방법
CN112037360B (zh) 基于巡游机器人的灾害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6523492A (zh) 水电站监管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JP2010130448A (ja) イベント検知サーバ及びイベント検知方法
KR101742770B1 (ko) 사물정보센서 및 사물인터넷기반 설비 주변 위험감지 및 제어방법
CN104346246B (zh) 故障预测方法和装置
JP7478630B2 (ja) 映像解析システムおよび映像解析方法
CN114445786A (zh) 道路拥堵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3526246B2 (ja) 目標表示システム
JP2003281660A (ja) 対処方法、対処システム、対処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該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KR101876717B1 (ko) 재난재해 복구를 위한 복구 자원 관리 방법 및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