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281614A - 接口组件、电子设备及内窥镜系统 - Google Patents

接口组件、电子设备及内窥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281614A
CN118281614A CN202410716036.3A CN202410716036A CN118281614A CN 118281614 A CN118281614 A CN 118281614A CN 202410716036 A CN202410716036 A CN 202410716036A CN 118281614 A CN118281614 A CN 1182816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ring
interface
positioning
units
r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71603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281614B (zh
Inventor
戴永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99163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630512A/zh
Priority to CN202410716036.3A priority patent/CN1182816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82816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2816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2816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2816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接口组件、电子设备及内窥镜系统,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申请所公开的电子设备的接口组件包括壳体和接口环,其中:壳体具有至少两个接口,接口环包括至少两个接口环单元,接口环单元一一对应地安装于接口中,接口环单元内限定有插孔,插孔用于供插头插接;接口环还包括连接部和定位部,接口环单元均通过连接部与另外的接口环单元连接,以使接口环为一体式结构;定位部设于连接部上,且定位部与壳体相互嵌设以定位配合。上述方案至少能够用于解决相关技术的接口环易损伤的问题。

Description

接口组件、电子设备及内窥镜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口组件、电子设备及内窥镜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内窥镜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内窥镜的插入部置入患者体内后,可经由插入部前端的摄像头获取目标部位(例如病灶)的影像信息,并将影像信息传递至后端的交互设备,以展示影像。
在相关技术中,内窥镜系统的交互设备具有多个接口,各接口内设有接口环,在插头与接口插拔的过程中,接口环可在插头与母座或设备壳体间起到柔性支撑作用,以防止器件受损。在实践中,接口环常被发现有损伤、甚至因破损严重而自接口脱出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接口组件、电子设备及内窥镜系统,至少能够用于解决相关技术的接口环易损伤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接口组件。接口组件包括壳体和接口环,其中:壳体具有至少两个接口,接口环包括至少两个接口环单元,接口环单元一一对应地安装于接口中,接口环单元内限定有插孔,插孔用于供插头插接;接口环还包括连接部和定位部,接口环单元均通过连接部与另外的接口环单元连接,以使接口环为一体式结构;定位部设于连接部上,且定位部与壳体相互嵌设以定位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部与其对应的连接部两端的接口环单元的距离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分布在其两端的接口环单元的排布路径上,在第一方向上,定位部靠近其两侧中接口环单元更多的一侧设置,第一方向为接口环单元的排布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分布在其两端的接口环单元的排布路径上,其中:连接部与接口环单元之间形成有交接部位,沿第二方向,定位部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部两端的交接部位,第二方向与接口环单元的排布方向垂直;和/或,连接部的宽度L1满足:0.3L2≤L1≤1.2L2,其中,L2为插孔的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部与壳体过盈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部为凸起,定位部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方向为接口环单元的排布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口环单元具有沿其轴向相对设置的两个限位折边,两个限位折边分别卡持在壳体上对应接口的侧壁两侧;壳体具有设于其侧壁上与限位折边的配合区域的让位斜面,沿第二方向,接口的至少一侧设有让位斜面,让位斜面与对应的限位折边间限定出让位间隙;第二方向与接口环单元的排布方向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口环单元具有沿其轴向相对设置的两个限位折边,两个限位折边分别卡持在壳体上对应接口的侧壁两侧,其中:壳体的侧壁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定位台阶,相应的限位折边与第一定位台阶抵压,以形成第一褶皱部,第一方向为接口环单元的排布方向;和/或,壳体的侧壁上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定位台阶,相应的限位折边与第二定位台阶抵压,以形成第二褶皱部,第二方向与接口环单元的排布方向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的侧壁上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三定位台阶,相应的连接部与第三定位台阶抵压,以形成第三褶皱部,第二方向与接口环单元的排布方向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接口环中,相邻的接口环单元均相互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口环单元为封闭式环形结构。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申请第一方面所述的接口组件。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窥镜系统,包括内窥镜以及本申请第二方面的电子设备,内窥镜可通过插头与电子设备的接口对接。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接口组件中,接口环单元均通过连接部与另外的接口环单元连接,以使接口环为一体式结构,如此就使任一接口环单元能作为与其连接的接口环单元的定位结构。那么在插头插拔的操作过程中,此种结构布局就相当于增加了接口环在壳体上的定位结构,通过起到牵制约束效果而分担插拔插头的接口环单元受到的内力,从而能够降低接口环单元疲劳损伤的风险。
同时,本申请实施例的接口环还在连接部上设置定位部,并通过定位部与壳体嵌设而定位配合,其也可增加接口环与壳体定位配合的定位结构,也可通过起到牵制约束效果而分担插拔插头的接口环单元受到的内力,进一步降低接口环单元疲劳损伤的风险。此外,由于定位部设于连接部上,连接部始终不会受到插头插拔时所直接施加的挤压力或拉扯力,所以,连接部上对应定位部的区域的内力较小,则定位部因受力而产生的变形幅度较小,其疲劳损坏的风险较小,从而能够间接降低了接口环单元疲劳损伤的风险。
相较于相关技术,本申请实施例的接口环基于一体式结构以及定位部,能够对插拔插头的接口环单元起到牵制约束效果来分担内力,有效降低该接口环单元疲劳损伤的风险,从而能够避免接口环脱出、设备接口处器件受损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公开的内窥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分解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另一分解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公开的接口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公开的接口环的主视图;
图8为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公开的接口环的主视图;
图9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公开的壳体侧壁的剖视图;
图10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公开的壳体侧壁与接口环单元的配合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公开的壳体侧壁与接口环的分解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公开的壳体侧壁与接口环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子设备、10a-让位间隙、
100-壳体、110-侧壁、110a-接口、110b-定位孔、111-让位斜面、112-第一定位台阶、113-第二定位台阶、
200-接口环、200a-交接部位、210-接口环单元、210a-插孔、211-限位折边、220-连接部、230-定位部、
300-母座、
20-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接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口组件、电子设备及内窥镜系统,下面首先结合应用场景对其相关技术进行介绍。
相关技术的内窥镜系统用交互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接口环常被发现有损伤,甚至出现因破损而从设备接口脱出的现象。经过研究,发明人发现上述问题主要是由于壳体无法对接口环有效定位所造成的。
展开来说,接口环通常是在壳体的接口处与壳体沿轴向限位配合,以实现二者的定位装配,而由于接口处需要频繁插拔插头,接口环会受到挤压或拉扯,这样就导致局部区域易产生疲劳损伤,特别是与插头直接抵压接触的部位,长此以往,接口环就会出现破损,甚至塑形变形,其与壳体对应接口的部位定位配合的可靠性降低,由此就可能从接口脱出。
鉴于此,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接口组件。其中,电子设备可以是用于内窥镜的主机、一体机、显示器等,当然也并非限制在内窥镜技术领域内。
请参见图1~图12,本申请些实施例公开的接口组件包括壳体100和接口环200,其中:壳体100具有至少两个接口110a,接口环200包括至少两个接口环单元210,接口环单元210一一对应地安装于接口110a中,接口环单元210内限定有插孔210a,插孔210a用于供插头20插接。
应理解,壳体100作为基础结构,其可为接口环200提供安装基础。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100可以为电子设备10的中框(可参考图1、图2和图4),当然其也可为电子设备10的底盖或一体式的壳体结构,亦或者,接口组件的壳体100仅为对应电子设备10的壳体结构的一部分,示例性地,其为对应于电子设备10的接口区域的可拆卸附接壳。
接口110a用于对接插头20,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100对应接口110a的区域安装有接口环200,而接口环单元210置于接口110a内,并通过接口环单元210内的插孔210a对接插头20。接口环200定位安装于壳体100,本申请的实施例未限制二者的具体配合关系,示例性地,接口环单元210可通过卡接、粘接等方式与壳体100的侧壁110实现定位装配。
与此同时,本申请实施例的接口环200还包括连接部220,接口环单元210均通过连接部220与另外的接口环单元210连接,以使接口环200为一体式结构。
在相关技术中,针对多接口的电子设备,通常是在每个接口内均设有单独的接口环,也就是说,各个接口内的接口环互相独立。与之不同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接口环200为一体式结构,任一接口环单元210均通过连接部220与另外的接口环单元210连接,而接口环单元210本身是与壳体100定位配合,那么,任一接口环单元210都能够作为与其连接的接口环单元210的定位结构。
在具体的操作插拔过程中,相应的接口环单元210因受挤压或拉扯会产生变形,其内力会通过连接部220传递给其连接的另外的接口环单元210,由于与之连接的另外的接口环单元210与壳体100定位配合,相当于增加了接口环200在壳体100上的定位结构,通过起到牵制约束效果而分担插拔插头20的接口环单元210受到的内力,具体可理解为减小了该接口环单元210受到的挤压力或拉扯力,从而能够降低接口环单元210疲劳损伤的风险。
本申请实施例的接口环200可具有多种构型,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接口环单元210和连接部220均分布在同一直线上;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接口环单元210可通过更长的连接部220与被间隔开的另一接口环单元210连接,例如,图6中左侧的接口环单元210直接通过连接部220与右侧的接口环单元210连接,更进一步的,在此基础上,中间的接口环单元210可以仅与其两侧的一个接口环单元210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接口环200还包括定位部230,定位部230设于连接部220上,且定位部230与壳体100相互嵌设以定位配合。示例性地,如图5和图11所示,定位部230为连接部220上的凸起,而壳体100侧壁110上开设有定位孔110b,凸起和定位孔110b可实现定位配合。当然,定位部230还可为其他的结构形式,例如为凹陷结构。
应理解,定位部230实际上也是接口环200上与壳体100定位配合的定位结构,相当于增加了针对插拔插头20的接口环单元210的定位点,通过起到牵制约束效果而分担插拔插头20的接口环单元210受到的内力,进一步降低接口环单元210疲劳损伤的风险。
如前所述,当一个接口环单元210进行插头20的插拔操作时,其所受内力会通过连接部220传递至其连接的另外的接口环单元210,而连接部220作为两个接口环单元210之间的衔接结构,其始终不会受到插头20插拔时所直接施加的挤压力或拉扯力,所以,连接部220上对应定位部230的区域的内力较小,则定位部230因受力而产生的变形幅度较小,其疲劳损坏的风险较小。
此外,由于连接部220两侧的接口环单元210均会存在插拔插头20的操作,则定位部230两侧的受力(挤压或拉扯),即其对应接口环单元210的两侧变形的频次更为平衡,也即不会仅在单侧受力变形,这样也进一步地降低了其受损的风险。由于定位部230作为定位结构能够分担接口环单元210在插拔操作时所受的内力,定位部230的受损风险降低,就间接降低了接口环单元210疲劳损伤的风险。
相较于相关技术,本申请实施例的接口环200基于一体式结构以及定位部230,能够对插拔插头20的接口环单元210起到牵制约束效果来分担内力,有效降低该接口环单元210疲劳损伤的风险,从而能够避免接口环200脱出、设备接口110a处器件受损的情况出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内有器件将接口环200抵压固定在壳体100的侧壁110上,以提升接口环200的安装可靠性。示例性地,如图2和图3所示,母座300将接口环200抵压固定在壳体100的侧壁110上;通常,母座300包括用于固定母座300本体的安装架,可通过安装架抵压固定接口环200。应理解,通过相关器件将接口环200抵压固定在壳体100的侧壁110上,可以提升接口环200的定位安装可靠性,这样也可提升接口环单元210对其他接口环单元210的牵制约束效果,从而有利于实现对内力的分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定位部230与其对应的连接部220两端的接口环单元210的距离相等。如前所述,由于连接部220两侧的接口环单元210均会存在插拔插头20的操作,所以定位部230两侧均会受力,该例中将定位部230与其对应连接部220两端的接口环单元210的距离设置相等,而该距离会影响到定位部230分担内力的大小,相较于距离不同而导致的两侧分担内力不同的情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定位部230两侧受力更趋于均衡,从而降低定位部230的受损风险。应理解,定位部230受损风险的降低实际上能够间接降低接口环单元210的受损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口环单元210与其周围相对分布的两个定位部230之间的距离相等。示例性地,如图7所示,中间的接口环单元210与其左侧以及右侧的定位部230的距离相等。该例中,由于接口环单元210周围的定位部230均起到分担内力的作用,也就是说,定位部230的分担受力能力会影响到接口环单元210相应侧的变形幅度,如此布局下,可使接口环单元210对应定位部230的相对侧的变形幅度趋于一致,通过避免应力集中而降低了受损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220分布在其两端的接口环单元210的排布路径上,在第一方向上,定位部230靠近其两侧中接口环单元210更多的一侧设置,第一方向为接口环单元210的排布方向。示例性地,如图8所示,接口环单元210的排布路径O为一直线路径,连接部220也分布在该直线路径上,其中,靠左侧的定位部230沿第一方向两侧的接口环单元210的数量不同,其左侧的接口环单元210为1个,其右侧的接口环单元210为3个,则该定位部230更靠近其右侧的接口环单元210设置。
值得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示出结构间的布局、方位关系,本申请实施例的部分附图中构建了空间坐标系,但其并非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结构布局以及方位关系进行限制。例如,上述实施例中接口环单元210排布的第一方向在图8中大致沿X轴方向分布。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向是用来表征接口环单元210排布路径的方向,但第一方向并非仅限定在一个方向上,例如接口环单元210排布在一个弯折的路径上,第一方向可以表示多个方向,即在弯折前后所指代的方向是可以不同的。
可以理解,如前所述,在插头20于接口环单元210内实施插拔操作的过程中,相应接口环单元210受到的内力会由通过连接部220连接的其他接口环单元210分担,所以接口环单元210沿第一方向两侧分别分布的其他接口环200数量不同会导致其两侧的受力存在差异,而受内力较大一侧则容易因应力集中而疲劳损伤。
在该例中,通过调整定位部230在连接部220上的位置应对上述问题。基于该例的结构布局,若接口环单元210沿第一方向两侧分布的其他接口环单元210数量不同,则其他接口环单元210数量较少的一侧,相应侧的定位部230会更靠近该接口环单元210,而其他接口环单元210数量较多的一侧,相应侧的定位部230会更远离该接口环单元210,以图8中左侧第二个接口环单元210为例进行说明,其左侧的定位部230与该接口环单元210间的距离小于其右侧的定位部230与该接口环单元210的距离,图8中竖向的点画线大致表征连接部220的中垂线,可对比表征对应定位部230的位置特征。
如此,对于进行插拔操作的接口环单元210,其在第一方向上分布较少其他接口环单元210的一侧,定位部230与该接口环单元210的距离更短,该接口环单元210(即进行插拔的接口环单元210)产生更小程度的变形(即挤压或拉扯的作用更小)就能将内力传递至该侧的定位部230而实现内力分担,可见,间距更短一侧的定位部230的受力分担的响应速度、灵敏度会更高,由此就实现了因该侧的其他接口环单元210数量更少所造成的受力分担比例更少的补偿,从而弥补接口环单元210在插拔操作过程中两侧出现的受力差异,通过使其两侧的受力分布更为均衡来降低受损风险。
本申请的实施例不限制接口环200中接口环单元210具体的排布路径,除了上述实施例中接口环单元210和连接部220沿直线路径排布的方式,也还可呈曲线状路径排布、环状路径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连接部220分布在其两端的接口环单元210的排布路径上,连接部220与接口环单元210之间形成有交接部位200a,沿第二方向,定位部230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部220两端的交接部位200a,第二方向与接口环单元210的排布方向垂直。可以理解,在对应附图中,第二方向大致沿Y轴方向分布。在图7中,竖向的虚线可表征定位部230的端部与交接部位200a的对应关系,以供参考。
值得提及的是,连接部220与接口环单元210间的交接部位200a存在结构形状上的突变,而在接口环单元210间通过连接部220传递内力的过程中,交接部位200a易出现应力集中,存在较大的损伤风险。对此,在该例中,基于上述结构布局,接口环单元210间通过连接部220传递内力以让定位部230以及相连的接口环单元210分担的过程中,在连接部220的延伸方向(可参考第一方向)上,通过定位部230与壳体100抵压接触而能够分担较大比例的内力,以避免交接部位200a出现过大程度地挤压或拉扯的情况,这样就减少了交接部位200a处的内力分布,从而显著减低了交接部位200a的损伤风险,也即优化了接口环200的强度和寿命。
在图6和图7示出的实施例中,接口环单元210具有用于与壳体100卡持配合的限位折边211,连接部220是与限位折边211连接,则交接部位200a对应形成在限位折边211与连接部220之间;当然,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连接部220可以与接口环单元210的主体部分连接,则交接部位200a是形成在接口环单元210的主体部分与连接部220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连接部220分布在其两端的接口环单元210的排布路径上,连接部220的宽度L1满足:0.3L2≤L1≤1.2L2,其中,L2为插孔210a的直径。
应理解,连接部220作为两个相邻接口环200间的衔接结构,无论哪个接口环单元210进行插头20插拔操作时,连接部220均会受到拉扯,即其内部会分布内力。在该例中,将L1的下限值设为0.3L2,可确保连接部220具备一定的强度性能,以承担在两个接口环单元210间受力的场景。另外,在插头20在插孔210a内插拔的过程中,接口环单元210在对应的插孔210a的周向内壁上受力,若连接部220的宽度L1设置得过小,则会导致距离连接部220较远部位(例如图7中插孔210a沿第二方向分布的最高和最低的链各个象限点处)的受力较难传递给连接部220,那么,通过连接部220分担内力的效果将被减弱,而插拔的接口环单元210容易因受力过大而损伤,对此,该例将L1设为大于等于0.3L2,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连接部220在第一方向上对应插孔210a的比例过小,接口环单元210受力后能够较为容易地传递给连接部220,并由连接部220将内力传递给其他接口环单元210实现分担。
同时,该例将L1的上限值设为1.2L2,再结合连接部220分布在接口环单元210的排布路径上的特征,这样可防止连接部220的宽度超出接口环单元210,而导致接口环单元210整体的宽度尺寸增大,如此可降低接口环200对安装环境的要求。L1超出L2的0.2L2的尺寸可对应接口环单元210的围绕插孔210a的实体部分的尺寸,例如限位折边211的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部230与壳体100过盈配合。
应理解,壳体100与接口环200属于两个独立的部件,因加工误差或公差的原因,当接口环200在壳体100上安装到位后,相邻两个接口环单元210在两个接口110a中的情况可能是较为松弛或过于张紧,即两个接口环单元210的间距大于或小于两个接口110a的间距,前者会导致接口环200在壳体100上的旷量较大,插拔过程中必然存在较大的错位滑动而容易被损坏,后者则即便在未进行插拔操作时因过于张紧,其内部也存在较大的内力、长时间易疲劳损伤。
在该例中,由于定位部230与壳体100过盈配合,则使定位部230与壳体100间不存在旷量,在相邻两个接口环单元210的间距大于两个接口110a的间距的情况下,接口环200整体可通过定位部230起到定位作用,而在一定程度减弱接口环单元210插拔时的错动幅度,从而降低受损风险。
在相邻两个接口环单元210的间距小于两个接口110a的间距的情况下,由于定位部230处于两个接口环单元210之间,在安装的过程中,可先装入定位部230、再装入接口环单元210,如此,接口环单元210与定位部230之间的距离是小于两个接口环单元210间的距离的,而结构间的距离与张紧程度成正比,所以基于该例的结构布局,接口环单元210与定位部230之间形成张紧状态的张紧程度是被减弱的,能够减小接口环单元210所受的内力,从而降低疲劳损伤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8所示,定位部230为凸起,定位部230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方向为接口环单元210的排布方向。可以理解,此种结构布局下,定位部230在第一方向上的延展尺寸更大,所以其在第一方向上具有更大的强度,这样可提升其抗损性能、降低受损风险,从而更利于持续为接口环单元210分担内力,起到牵制约束效果。实际上,定位部230可作为接口环200的加强结构,提升接口环200整体的强度。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定位部230为凸起,定位部230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方向为接口环单元210的排布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该例中,定位部230已经能够在第一方向上提供一定的定位补偿效果,即在第一方向上牵制接口环单元210变形的能力,同时,定位部230主要强化了第二方向上的强度,也能够提升接口环200整体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9和图10所示,接口环单元210具有沿其轴向相对设置的两个限位折边211,两个限位折边211分别卡持在壳体100上对应所述接口110a的侧壁110两侧;壳体100具有设于其侧壁110上与限位折边211的配合区域的让位斜面111,沿第二方向,接口110a的至少一侧设有让位斜面111,让位斜面111与对应的限位折边211间限定出让位间隙10a,第二方向与接口环单元210的排布方向垂直。示例性地,在图9中,壳体100上靠右侧的侧壁110表面在第二方向上的上下两侧均设有让位斜面111,而壳体100上靠左侧的侧壁110表面在第二方向上的下侧设有让位斜面111。在图9中可以通过竖直虚线体现让位斜面111的倾斜特点。
可以理解,接口环单元210通过限位折边211与壳体100的侧壁110沿轴向限位配合,以实现接口环单元210在壳体100上的定位安装。在该例中,在接口环单元210插拔插头20的过程中,限位折边211可能沿轴向受力,让位间隙10a能够为限位折边211提供变形裕量,避免限位折边211被过度抵压而损伤。
另外,考虑到接口环单元210间通过连接部220实现牵制约束,当一个接口环单元210通过另一个接口环单元210分担内力时若产生轴向力,该例的让位间隙10a也能够提供避让而减小限位折边211在轴向上因与壳体100的侧壁110抵压而产生的受力,从而降低受损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11和图12所示,接口环单元210具有沿其轴向相对设置的两个限位折边211,两个限位折边211分别卡持在壳体100上对应所述接口110a的侧壁110两侧;壳体100的侧壁110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定位台阶112,相应的限位折边211与第一定位台阶112抵压,以形成第一褶皱部(附图为示出,可参考图12中虚线框C标识的区域),第一方向为接口环单元210的排布方向。
应理解,如此布局下,第一褶皱部和第一定位台阶112在第二方向上形成相互阻碍的配合关系,第二方向与接口环单元210的排布方向垂直,在接口环单元210插拔插头20的过程中,第一定位台阶112与第一褶皱部的配合可阻止接口环单元210在第二方向上过度错动,而起到对接口环单元210更优的定位安装效果,特别是能够防止其脱出。
另外,当具有第一褶皱部的接口环单元210作为另一接口环单元210(其进行插头20的插拔操作)的定位牵制结构时,第一褶皱部可提升对应接口环单元210的定位安装效果,这样间接能够优化对插拔操作的接口环单元210的定位牵制效果。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定位台阶112的侧面是朝向对应的接口环单元210内部的,如此,第一定位台阶112队第一褶皱部的阻碍作用是朝向接口环单元210内的,对整个接口环单元210的定位效果更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11和图12所示,接口环单元210具有沿其轴向相对设置的两个限位折边211,两个限位折边211分别卡持在壳体100上对应所述接口110a的侧壁110两侧;壳体100的侧壁110上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定位台阶113,相应的限位折边211与第二定位台阶113抵压,以形成第二褶皱部(附图为示出,可参考图12中虚线框D标识的区域),第二方向与接口环单元210的排布方向垂直。
应理解,如此布局下,第二褶皱部和第二定位台阶113在第一方向上形成相互阻碍的配合关系,在接口环单元210插拔插头20的过程中,第二定位台阶113与第二褶皱部的配合可阻止接口环单元210在第一方向上过度错动,而起到对接口环单元210更优的定位安装效果,特别是能够防止其脱出。
另外,当具有第二褶皱部的接口环单元210作为另一接口环单元210(其进行插头20的插拔操作)的定位牵制结构时,第二褶皱部可提升对应接口环单元210的定位安装效果,这样间接能够优化对插拔操作的接口环单元210的定位牵制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的侧壁110上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三定位台阶,相应的连接部220与第三定位台阶抵压,以形成第三褶皱部,第二方向与接口环单元210的排布方向垂直。同样地,基于如此布局,第三褶皱部和第三定位台阶在第一方向上形成相互阻碍的配合关系,在接口环单元210插拔插头20的过程中,第三定位台阶与第三褶皱部的配合可阻止连接部220在第一方向上错动,进而能够防止相连接的接口环单元210沿第一方向错动,起到对接口环单元210更优的定位安装效果,特别是能够防止其脱出。
为了利于在接口环200上形成上述的褶皱结构(即第一褶皱部、第二褶皱部和第三褶皱部的至少一者),可以利用电子设备10内的器件抵压接口环200来确保形成,示例性地,可以通过母座300抵压接口环200来形成褶皱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接口环200中,相邻的接口环单元210均相互连接。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接口环200包括依次连接的三个接口环单元210。
应理解,接口环单元210周围的其他接口环单元210的数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受限制,其可以进与周围的部分其他接口环单元210连接,这样也满足一体式接口环200的结构要求,例如,图6中的接口环200可变型为,左侧的接口环单元210仅与右侧的接口环单元210连接,而中间的接口环单元210仅与右侧的接口环单元210连接,如此,左侧的接口环单元210仅与中间的接口环单元210的连接强度较低。该例的结构布局能够避免接口环200存在相邻的接口环单元210间出现强度薄弱区的情况,进而提升接口环200整体的强度。
本申请的实施例未限制接口环单元210的具体构型,例如,接口环单元210可以为开放式环形结构。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接口环单元210为封闭式环形结构,如此可提升接口环单元210的强度,进而提升整个接口环200的强度。此外,应注意到,本申请实施例的接口环单元210可作为相连接的接口环单元210的定位牵制结构,而接口环单元210为封闭式环形结构,就能够沿周向都能够实现与壳体100接触抵接,且接口环单元210的各部位可相互支撑,从而优化与壳体100的定位配合关系,以利于分担内力。
请参见图1~图12,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其包括前述任一方案所提及的接口组件。如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具备前述接口组件的有益效果,不再赘述。电子设备10可以用于内窥镜的主机、一体机、显示器等,当然也可以为其他领域中存在插头20与接口110a插拔情况的设备。
请参见图1~图12,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窥镜系统,其包括内窥镜(附图仅示出内窥镜的插头20)以及前述方案的电子设备10,内窥镜可通过插头20与电子设备10的接口110a对接。如此,本申请实施例的内窥镜系统具备前述电子设备10的有益效果,不再赘述。当然,因为接口环200的存在,该例中电子设备10的接口110a实际上是对应于接口环单元210的插孔210a。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内窥镜可以为支气管镜、肾盂镜、食道镜、胃镜、肠镜、耳镜、鼻镜、口腔镜、喉镜、阴道镜、腹腔镜、关节镜等,本申请实施例对内窥镜的种类不做具体限制。
本申请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的接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组件包括壳体和接口环,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两个接口,所述接口环包括至少两个接口环单元,所述接口环单元一一对应地安装于所述接口中,所述接口环单元内限定有插孔,所述插孔用于供插头插接;
所述接口环还包括连接部和定位部,所述接口环单元均通过所述连接部与另外的所述接口环单元连接,以使所述接口环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定位部设于所述连接部上,且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壳体相互嵌设以定位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与其对应的所述连接部两端的所述接口环单元的距离相等;
或者,所述连接部分布在其两端的所述接口环单元的排布路径上,在第一方向上,所述定位部靠近其两侧中所述接口环单元更多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接口环单元的排布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分布在其两端的所述接口环单元的排布路径上,其中:
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接口环单元之间形成有交接部位,沿第二方向,所述定位部的两端分别对应所述连接部两端的所述交接部位,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接口环单元的排布方向垂直;
和/或,所述连接部的宽度L1满足:0.3L2≤L1≤1.2L2,其中,L2为所述插孔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壳体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为凸起,所述定位部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接口环单元的排布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环单元具有沿其轴向相对设置的两个限位折边,两个所述限位折边分别卡持在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接口的侧壁两侧;所述壳体具有设于其侧壁上与所述限位折边的配合区域的让位斜面,沿第二方向,所述接口的至少一侧设有所述让位斜面,所述让位斜面与对应的所述限位折边间限定出让位间隙;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接口环单元的排布方向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环单元具有沿其轴向相对设置的两个限位折边,两个所述限位折边分别卡持在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接口的侧壁两侧,其中:
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定位台阶,相应的所述限位折边与所述第一定位台阶抵压,以形成第一褶皱部,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接口环单元的排布方向;
和/或,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定位台阶,相应的所述限位折边与所述第二定位台阶抵压,以形成第二褶皱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接口环单元的排布方向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三定位台阶,相应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三定位台阶抵压,以形成第三褶皱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接口环单元的排布方向垂直;
和/或,在所述接口环中,相邻的所述接口环单元均相互连接;
和/或,所述接口环单元为封闭式环形结构。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口组件。
10.一种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窥镜以及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内窥镜可通过插头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插孔对接。
CN202410716036.3A 2024-06-04 2024-06-04 接口组件、电子设备及内窥镜系统 Active CN1182816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991638.XA CN118630512A (zh) 2024-06-04 2024-06-04 接口环、壳体、电子设备及内窥镜系统
CN202410716036.3A CN118281614B (zh) 2024-06-04 2024-06-04 接口组件、电子设备及内窥镜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716036.3A CN118281614B (zh) 2024-06-04 2024-06-04 接口组件、电子设备及内窥镜系统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991638.XA Division CN118630512A (zh) 2024-06-04 2024-06-04 接口环、壳体、电子设备及内窥镜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281614A true CN118281614A (zh) 2024-07-02
CN118281614B CN118281614B (zh) 2024-08-23

Family

ID=9163883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716036.3A Active CN118281614B (zh) 2024-06-04 2024-06-04 接口组件、电子设备及内窥镜系统
CN202410991638.XA Pending CN118630512A (zh) 2024-06-04 2024-06-04 接口环、壳体、电子设备及内窥镜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991638.XA Pending CN118630512A (zh) 2024-06-04 2024-06-04 接口环、壳体、电子设备及内窥镜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8281614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8020A (zh) * 2012-04-02 2013-10-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US20170162990A1 (en) * 2014-07-10 2017-06-08 Shenzhen Hevolabs Technology Company Ltd. Interface conversion adapter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with the interface conversion adapter
EP3382818A1 (de) * 2017-03-31 2018-10-03 Yamaichi Electronics Deutschland GmbH Dichtvorrichtung, verfahren und verwendung
WO2021253752A1 (zh) * 2020-06-19 2021-12-23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器及可移动平台
CN218735363U (zh) * 2022-08-23 2023-03-24 黄光辉 电源装置及接口定位结构
WO2023185739A1 (zh) * 2022-03-28 2023-10-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20776288U (zh) * 2023-07-12 2024-04-12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接口组件及显示设备
CN220774894U (zh) * 2023-09-20 2024-04-12 江苏海莱新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转接器及肿瘤电场治疗仪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8020A (zh) * 2012-04-02 2013-10-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US20170162990A1 (en) * 2014-07-10 2017-06-08 Shenzhen Hevolabs Technology Company Ltd. Interface conversion adapter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with the interface conversion adapter
EP3382818A1 (de) * 2017-03-31 2018-10-03 Yamaichi Electronics Deutschland GmbH Dichtvorrichtung, verfahren und verwendung
WO2021253752A1 (zh) * 2020-06-19 2021-12-23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器及可移动平台
WO2023185739A1 (zh) * 2022-03-28 2023-10-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18735363U (zh) * 2022-08-23 2023-03-24 黄光辉 电源装置及接口定位结构
CN220776288U (zh) * 2023-07-12 2024-04-12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接口组件及显示设备
CN220774894U (zh) * 2023-09-20 2024-04-12 江苏海莱新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转接器及肿瘤电场治疗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281614B (zh) 2024-08-23
CN118630512A (zh) 2024-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99576B1 (ko) 전기 커넥터 조립체
US7364473B2 (en) Connector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8328579B2 (en) Shield case and connector having the same
EP1274155A1 (en) Connector for plural mating connectors having different shapes of interfaces
US20120231673A1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plug connector to be fitted to the receptacle connector
BRPI0807640A2 (pt) Conector e bloco de conexão em um dispositivo acoplador de trem, disposto para conexão de veículos que usam trilhos
TW201434380A (zh) 外部閂鎖的輸入/輸出殼體
JP3361785B2 (ja) 光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011243332A (ja) 嵌合完了検知スイッチ付きコネクタ
JP2005209501A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型コネクタ
US6382998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 contact protection function
CN118281614B (zh) 接口组件、电子设备及内窥镜系统
US7896709B2 (en) Keyed mating connectors with latching mechanism
US6913474B2 (en) Connector coupling mechanism, system and method
KR200449502Y1 (ko) 방수시일
US20190324221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JP5997054B2 (ja) オスコネクタ、メス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配置
KR20050093656A (ko) 분리를 위한 동작 부재가 잠금 메카니즘으로 사용되는커넥터
US1161117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apable of EMI shielding
US11121510B2 (en) Connector
CN112567272B (zh) 光连接器、以及光连接器用交换部件单元
CN219553995U (zh) 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CN219553992U (zh) 连接器壳体、母端连接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CN219553991U (zh) 连接器壳体、母端连接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WO2014030903A1 (en) Connector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