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2042A - 多甲板区间电梯运行方式之间的转换 - Google Patents

多甲板区间电梯运行方式之间的转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2042A
CN1182042A CN97120074A CN97120074A CN1182042A CN 1182042 A CN1182042 A CN 1182042A CN 97120074 A CN97120074 A CN 97120074A CN 97120074 A CN97120074 A CN 97120074A CN 1182042 A CN1182042 A CN 11820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istway
district
elevator
region
ca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200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F·H·巴克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tis Elevator Co
Original Assignee
Otis Elevator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tis Elevator Co filed Critical Otis Elevator Co
Publication of CN11820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20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6B1/2408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where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is of importance, i.e. by means of a supervisory or group controller
    • B66B1/2433For elevator systems with a single shaft and multiple c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30Details of the elevator system configuration
    • B66B2201/303Express or shuttle elev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30Details of the elevator system configuration
    • B66B2201/307Tandem operation of multiple elevator cars in the same sha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在区间电梯系统的多个重叠井道中的每个都利用五甲板车厢框架来每次携带两个电梯舱,以便当电梯舱从一个井道到另一井道时彼此超越,从而允许月台处在井道的任选一侧,并且提供运行方式之间的转换。运行方式包括:所有甲板用来在区间电梯系统服务的最低区与最高区之间转移舱;某些甲板用于上述目的,而其它甲板用来在相邻区之间转移舱;在最低区与它的两个相邻区之间以及最高区与它的两个相邻区之间转移舱;每个车厢框架只在它自己的端区之间自主运行。

Description

多甲板区间电梯运行方式之间的转换
本发明涉及这样的多井道电梯,在这种电梯中,服务可在下述方式之间转换,即从只在建筑物的端区之间服务,转变为在建筑物的相邻区之间的服务与从建筑物的任一端区到端区之间的中间区的服务相结合的服务,再转变为中间区之间的所有服务。
因为所有要到建筑物的上部楼层的乘客必须经过下面各楼层上行,所以,非常高的建筑物要求有效地利用电梯井道,以便节省称之为建筑物的核心的电梯专用空间,特别是在下部各楼层。许多共有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了这样的区间电梯,它包括重叠的电梯井道,每个井道有多甲板车厢框架,使上行舱和下行舱在井道连接处能够相互超越,从而更有效地利用建筑物的核心。在1995年11月29日提交的系列号为08/564,703的美国专利申请和1996年1月18日提交的系列号为08/588,577的美国专利申请中,提供了只在区间电梯系统的最高区和最低区之间的服务。在1995年11月29日提交的系列号为08/564,534的美国专利申请中,提供了在区间电梯系统服务的所有各区之间的均衡服务。在1996年7月25日提交的系列号为08/684,867的美国专利申请中,提供了在区间电梯系统的最低区与其它每个区之间的服务。
本发明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区间电梯系统,它能提供只在区间电梯系统的端区之间的服务,或者提供上述服务以及到建筑物的其它区的服务,或者只提供到中间区的服务,本发明的目的还包括提供这样一种区间电梯系统,它的运行能容易地从这些类型的服务中的一种转变到这些类型的服务中的另一种。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有彼此超越的上行舱和下行舱的多区区间电梯系统,以及在任何给定的区都有全在井道的一侧的乘客月台。
根据本发明,多个重叠的、相邻的电梯井道各有多甲板电梯车厢框架在其内运行,每个车厢框架任何一个时刻携带的每个电梯舱有两个甲板,再加一个附加甲板,每个井道有两个电梯舱,再加由区间电梯系统供给的每建筑物区两个电梯舱。再根据本发明,每个中间建筑区可能有四个舱,以便允许自主井道运行。根据本发明,电梯运行可提供端区(最低区和最高区)之间服务,而未使用的备用电梯舱存放在中间区,在不会中断端区间服务的情况下,可开始将部分服务转变到中间区的运行方式。根据本发明,区间电梯系统每个井道可同时提供两个甲板来运送区间电梯系统两端区之间的乘客(双舱服务),或者每个井道可提供一个舱用于系统端区之间的服务,而同一个电梯井道同时提供该系统的相邻区间的服务,或者可提供系统最高区与每个中间区之间以及系统最低区与每个中间区之间的服务,或者可只在相邻区之间提供双舱服务。
作为主要的优点,本发明有能力在运输的高峰期(在早晨的上行高峰;黄昏的下行高峰)提供在接近地面的区与建筑物的非常高的空中大厅区之间的服务,而在其它时间提供这些区与中间区之间的服务。此外,可通过平滑过程来改变服务方式。本发明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允许选择,或在一端区使所有月台在井道的所选的一侧,或在其两侧。在一个方式中,本发明可简单地用作多舱区间电梯系统,它有多个延伸在建筑物的相距很远的各区之间的井道,其优点是能够利用各个所选的月台位置。
参照下面对本发明的、如附图中说明的、作为例子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就会清楚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区间电梯系统的程式化的、简化的、部分断开的示意侧视图,所述区间电梯系统在每个井道中运行两个舱,提供在双井道三区系统的最高区与最低区之间的服务。
图6-8是根据图1本发明的区间电梯系统的程式化的、简化的、部分断开的示意侧视图,此时区间电梯系统的运行转换成这样的方式,即上部甲板提供最高区和最低区之间的单舱服务,而下部甲板提供中间区与最高区及最低区之间的单舱服务。
图9-11是根据本发明的图1的区间电梯系统的程式化的、简化的、部分断开的、示意侧视图,此时区间电梯系统运行在这样的方式下,即上部甲板提供最高区和最低区之间的单舱服务,而下部甲板提供中间区与最高区及最低区之间的单舱服务。
图12-15是根据本发明的图1的区间电梯系统的程式化的、简化的、部分断开的示意侧视图,此时区间电梯系统运行状态从双模(dualmode)运行转换成这样的方式,在这方式下两个甲板均提供最高区和最低区之间的服务。
图16和17是根据本发明的图1的区间电梯系统的程式化的、简化的、部分断开的  示意侧视图,此时区间电梯系统运行在这样的方式,在这方式下区间电梯系统所有的甲板均用来提供最高区和最低区之间的双舱服务。
图18是本发明的图1的改型的程式化的、简化的、部分断开的、示意侧视图,它说明另一种运行方式,在这方式下,每个井道自主地运行。
图19-22是根据本发明的四级区间电梯系统的程式化的、简化的、部分断开的  示意侧视图,所述区间电梯系统运行在这样的方式下,在这方式下所有的甲板均用来提供区间电梯系统的最高区和最低区之间的双舱乘客服务。
图23-28是图19的区间电梯系统的程式化的、简化的、部分断开的  示意侧视图,此时区间电梯系统运行状态转换到这样的运行方式下,即上部甲板提供在系统的最高区和最低区之间的单舱服务,而下部甲板提供在系统的相邻区之间的单舱服务。
图29-31是图19的区间电梯系统的程式化的、简化的、部分断开的  示意侧视图,此时区间电梯系统运行在这样的方式下,即上部甲板提供在系统的最高区和最低区之间的单舱服务,而下部甲板提供在系统的相邻区之间的单舱服务。
图32-34是图19的区间电梯系统的程式化的、简化的、部分断开的  示意侧视图,此时区间电梯系统运行状态转换到这样的运行方式下,即在这方式下所有的甲板均用来提供区间电梯系统的最高区和最低区之间的双舱服务。
图35-38是图19的区间电梯系统的程式化的、简化的、部分断开的  示意侧视图,此时区间电梯系统运行在这样的方式下,在这方式下所有的甲板均用来提供区间电梯系统的最高区和最低区之间的双舱服务。
图39-44是图19的区间电梯系统的程式化的、简化的、部分断开的  示意侧视图,此时区间电梯系统的运行状态在下面两种服务方式之间转换,在第一种方式下,所有的甲板均用来提供区间电梯系统的最高区和最低区之间的双舱服务,在第二种方式下,所有的甲板均用来提供最低区与第二楼层、最低区与第三楼层、最高区与第二楼层、最高区与第三楼层之间的单舱服务。
图45是图19的区间电梯系统的程式化的、简化的、部分断开的示意侧视图,此时区间电梯系统运行在这样的方式下,在这方式下,在第一与第二区,第一与第三区,第四与第二区以及第四与第三区之间提供服务。
图45-50是图19的区间电梯系统的程式化的、简化的、部分断开的  示意侧视图,此时区间电梯系统运行状态正在转换到这样的运行方式下,即在这方式下所有的甲板均用来提供区间电梯系统的最高区和最低区之间的双舱服务。
图51是图19的区间电梯系统的程式化的、简化的、部分断开的示意侧视图,此时区间电梯系统运行在这样的方式下,在这方式下所有的甲板均用来提供区间电梯系统的最高区和最低区之间的双舱服务。
图52是车厢框架和舱的简化的  部分侧视图,它说明本发明用来将舱从一种车厢框架移到另一种车厢框架以及在车厢框架与月台之间移动的水平移动装置。
参考图1,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包括第一井道60和第二井道63,第一井道60延伸在建筑物的第一和第二楼区61,62之间,第二井道63延伸在第二和第三楼区62,64之间。每个井道有对应的五甲板电梯车厢框架65,66在其内向上和向下移动。每个楼区有四个月台67-70,71-74,75-78。在图1中,区间电梯系统运行在这样的方式下,在这方式下车厢框架65,66所有的甲板均用来提供第一区61和第三区64之间的双舱服务。在图1中,车厢框架65,66刚来到并停在上部位置,在这位置上,每个车厢框架的最低甲板跟相关联的井道60,63的一对月台的下面一个71,73靠近,并且用C和D代表的电梯舱(简单地表示以便跟踪其移动)已被从左移到右,离开了车厢框架65并进入车厢框架66,同时舱I和J已被从右移到左,离开了车厢框架66并进入车厢框架65,所有这些变化均在图1用小箭头来表示。舱C和D刚离开第一区61的月台69,67而要到第三区64的月台78,76。舱I和J刚离开第三区64的月台78,76而要到第一区61的月台69,67。在当前的运行方式下,并不包括月台71和74以及备用舱K和L。图2说明舱C,D,I,J到达了它们的目的地,同时舱E,F,G,H被从月台转移到车厢框架。然后舱E,F被降低和被从车厢框架66转移到车厢框架65,如图3所示,与此同时,舱G,H被提升和被从车厢框架65转移到车厢框架66。在图3,车厢框架65,66已到达并停在下部位置,在这位置上,第二和第三甲板跟第二区的月台靠近。虽然,在这方式中,这是不必要的,但对今后要描述的其它方式却是必要的。图4和5说明两舱移动过程的继续:在某个时刻从第一区向上移到第三区以及在某一时刻两舱从第三区向下移到第一区的过程。
本发明允许改变运行方式,从而可在一区或三区之间提供单舱服务,同时又在一区和二区之间以及在二区和三区之间(在相邻区之间)提供单舱服务。更重要的是,这种服务方式的转换可以用简单的、不间断的过渡来完成。在图6,过渡的第一步是改变在第一和第三区处月台67,75上的服务目的地。在图1-5中,在月台67-70的指示器(可见的和/或有声的)宣布:所有离开所述月台的舱都要到第三区,而在月台75-78的指示器宣布:所有离开所述月台的舱都要到第一区。从图6所说明的运行点开始,上述月台中的两个有这样改变了的信息:在月台67的指示器指出,进入所述月台的舱的乘客将到达第二区,而在月台75的指示器指出,进入所述月台的舱的乘客也将到达第二区。为了在表示转换到这种第二运行方式的过程的相继的图中帮助跟踪,指明专用于中间区的月台以及到达和离开中间区的舱均用这样的两点“:”来表示。应当指出,当舱(I,D)被转移到月台(67,75)上,从而卸下乘客,就可以马上改变指示器的内容,因为卸下的乘客不再与此内容有关。与此相似,一旦舱F和H的门关闭,以便准备把它们装到车厢框架65和66时,在月台68和76上的指示器的内容就可以改变,因为在那些舱内的乘客不再关心指示器的内容,并且那些到达月台68和76的乘客应被告知停在所述处的舱的目的地。如果需要的话,指示内容可在图5所说明的运行阶段改变,以便希望到达中间区的乘客能够聚集在月台67和75处,而希望到达端区相对的月台的乘客将不聚集在此处。
在图7,过程继续进行,舱E,F,G,H上行和下行到达第二区,并且从一个车厢框架换到另一车厢框架,如箭头所示。注意,所有这些舱都仍然一定要完成一区到三区之间的全部行程。在图7,停靠着备用舱L和K的月台71和74处的指示器从指示此月台不服务变为分别指示到第一和第三区的服务。此时也打开了到月台和舱的门。在图7,在第一和第三区的下面两个月台继续指明到第二区的服务。在图8,在月台72和73的指示器可从指示不服务变为分别指示到一区和三区的服务;可是,门仍然关闭,一直等到舱出现在那里为止,如图9所说明的那样。在图9,完成了(is complete)方式的转换,因为现在下部甲板正用来提供第一区和第二区之间以及第二和第三区之间的单舱服务,而上部甲板正用来提供第一区和第三区之间的单舱服务。这方式持续到图10和11。参考图9和11来说明使车厢框架交替地停在上下位置的目的:使甲板与月台对齐的同时也就是将正在离开的舱(例如L)与到达的舱(例如D)的先前的甲板(例如67)对齐。
为了从刚描述的双运行方式转换到图1-5所描述的运行方式,第一步是将月台67-75的指示器从指示到第二区的服务变为分别指示到第三和第一区的服务,如图12所示。在图13,一旦舱H,F装进车厢框架,就改变月台71和74的指示器。在图14,一旦舱装进车厢框架,就改变月台68和76的指示器。在图15,一旦舱装进车厢框架,就关掉月台72和73的指示器。将舱L和K从第二区分别移到第一和第三区后,如图16所示,就完成了将运行方式转换回这样的方式,在这方式下,所有车厢框架的甲板都用来在第一区与第三区之间提供双舱服务,如图17所示。
图1-18的实施例的一个特征是,在第一区和第三区的月台显然都可全放在井道60,63的一侧、全放在井道的另一侧或者按所希望的混合方式放在井道的两侧。对于上面所描述的运行方式,无论在第二区是否设月台,上述情况都是正确的。
图1-17的配置也可通过提供四个附加的月台80-83,改变成使每个井道的中间区的总月台数为四,并且进一步把运行方式转换为这样的方式,其特征在于:利用所有的四个甲板来在第一区和第二区之间提供双舱服务,以及在第二区和第三区之间提供双舱服务,如图18所简单地说明的那样。这需要两个额外的舱M,N,并且不用在车厢框架65,66之间转移舱。为了转换到图18所示的服务,所要求的是:开始时,如图6所说明那样,改变在月台67-70和75-78处的指示器的内容,同时,上部甲板象下部甲板在图6-9所做的那样进行转换。
现在来参考图19,本发明的第二种配置包括三个井道86-88,用以提供四个楼区89-92之间的服务。每个井道有五甲板电梯车厢框架93-95在其内向上和向下移动。每个楼区都有四个月台101-104,105-108,109-112,113-116。在图19-22中,在第一区89和第四区92之间提供双舱服务,用在月台101-104和113-116的指示器来指示第一区和第四区之间服务,而在月台105-112的指示器指示在那些月台上现在不服务,并且到那些月台的门全都关闭。在图23开始从第一区和第四区之间的双舱服务转换成下面的运行方式,其特征在于:伴随着第一区和第四区之间的单舱服务的有在第一到第二区之间、第二和第三区之间和第三与第四区之间(在相邻楼区之间)的服务,这种方式转换是通过指定单舱H、当它刚到达月台113、向第二区前进时开始的,如图23-26中由单个点所指出的那样。在图24,月台101处的指示器也从指示到第四区的服务改为指示到第二区的服务;如果需要,这种指示内容的改变可以在舱H一关闭它的门和开始装进车厢框架时进行。与此相似,月台113处这种服务内容指示可以在图21的舱F一关闭它的门和开始装进车厢框架时改变。这种服务内容指示变化的时序是可以选择的,以适应本发明的任何实施方案。在图24,在第二区的月台105和108的指示可从指示不服务变为分别指示将有到第一区的服务和将有到第三区的服务。在这时,向月台和向舱L和K的门可以打开。在图25,月台109和112的指示可与上类似地从指示不服务变为分别指示将有到第四区的服务和将有到第二区的服务。在这时,向月台和向舱M和N的门可以打开。在图25,月台113和114的指示器也可改变;月台113的指示器现指明,将有从所述月台到第三区的服务,而不是到第二区,然而月台114的指示器将从指示会有到第一区的服务变为会有到第三区的服务。在图26,当舱D移进月台102,它的指示器将变为指示将有到第二区的服务,而不是到第四区;另一个办法是,这指示器内容的变化可早至如图24那样,一旦向舱B的门关闭就进行,如以前所描述的那样。
在图27,舱H最后到达第二区,并且被转移到月台107,与此同时,舱L被从月台105转移到车厢框架93,舱K被从月台108转移到车厢框架94,而舱F被从车厢框架93转移到月台106。在图28,舱在第三区91以与刚才对第二区所描述相同的方式交换,从而完成到双方式运行的转换。这运行方式如图29-31所说明的那样继续运行。
在图32,方式转换开始,回到单模运行,在这方式中,所有的甲板被用来在一区和四区之间作双舱服务。在舱F装进车厢框架和舱D装进月台时,在月台101和102上的指示器改变指示内容时开始这种方式转换,从而这些月台现在被指明用来提供到第四区的服务。同时,可把在月台105、108、109-112上的指示器改变为指出这些月台将不再提供服务。或者,如果需要,方式转换能扩展到保证仅当舱从月台装进车厢框架时,指示器改变为指出不再提供服务。这与本发明无关。在图33,在月台113的指示器改变到指示:现在将有到第一区的服务。在图34,舱M开始到第四区而舱K到达并停在月台112,从而完成方式转换过程。图35-38表示单模运行状况,其特征在于:所有的甲板被用来在一区和四区之间作双舱服务。
在图39,开始从当前的方式与第三运行方式之间的转换。在第三运行方式中,在第一区和第二区之间,在第一区和第三区之间,在第四区和第三区之间,在第四区和第二区之间提供服务,而在第一区和第四区之间不提供服务。这方式转换在图39以非常相似于图23的方式开始,其特征在于:在月台113的告示指示内容从指示到第一区的服务改变为指示到第二区的服务。在图40,在月台101和102的指示器指示内容改变为指示到第二区的服务,而在月台103和104的指示器指示内容改变为指示到第三区的服务。在图41,在月台105-108的告示内容改变为现在将提供这样的服务:即从月台105和106开往第一区,和从月台107和108开往第四区。在图42,在月台109-112的告示内容改变为指出有这样的服务变化,即从月台109和110提供到第四区的服务,而月台111和112提供到第一区的服务。如上面描述的图那样,方式转换进行得非常平滑,一直到所有的月台被指定用于新的运行方式,并且所有的舱携带着乘客到适当的月台,这发生在图44。可以容易地以上面所教的方式使方式转换回这样的运行方式,即所有的甲板被用来在一区和四区之间作双舱服务。
因为本发明的区间电梯系统利用了乘客离开井道下电梯和上电梯,所以,各个车厢框架可以完全同步地运行,从而93-95的每个车厢框架在其它车厢框架到达的相同时间到达中间区62和90,91,并且上电梯和下电梯的乘客(特别是,关闭月台的门)可根据下一个电梯到达对应楼层的情况来定时。在另一方面,可按意愿以任何适当的方式来调整定时。所有这些与使用本发明无关,并且按意愿来选择其实施方法。
在运行中,假定每个电梯舱将用舱/车厢锁锁在它所乘的车厢框架上,这锁可以是1995年11月29日提交的系列号为08/565,658的共有的共同未决的美国专利申请所公开的那种锁,或是其它某种锁。当车厢框架或者处在各端区或者处在各中间区时,假定每个车厢框架都用车厢/地板锁锁到建筑物上,这种锁可以是1995年11月29日提交的系列号为08/565,648的共有的共同未决的美国专利申请所公开的那一种或其它某种锁。并且,可以利用1995年11月29日提交的系列号为08/564,703,08/564,534和08/565,606的共有的共同未决的美国专利申请所公开的原理来实现对所有舱转移的控制。
在车厢框架之间以及车厢框架与月台之间转移舱的最好方式可能是这样一种水平移动方式,它由1995年11月29日提交的系列号为08/564,704的共有的共同未决的美国专利申请所公开,现在简单地描述于图52,因为它可能适合于图22的舱F。
在图52中,舱F的底部有一条固定的主齿条170从前伸到后(在图52中从右到左),还有一条滑动齿条171,它能向外滑向右边,如图所示,或者向外滑向左边。在车厢框架95,94的每个下部甲板平台172,173上(以及在每个其它甲板平台上,在图52中没画出)总共有四个机动小齿轮。为了将舱F从左向右移,辅助机动小齿轮175顺时针转动,把滑动辅助齿条171从舱底下移到图示的位置,在齿条171滑到尽头时,与甲板平台173上的辅助机动小齿轮176啮合。然后,辅助机动小齿轮176顺时针转动,拉动辅助齿条171(现在,它已滑到尽头),因而拉动整个舱F向右,越过横梁(sill)174,如图52所示,一直到主齿条170的末端177与主机动小齿轮(没画出)啮合,所述主机动小齿轮正好处在图52的辅助机动小齿轮176的后面。然后,所述主机动小齿轮将通过与主齿条170的作用,将整个舱F完全拉到平台173上,并且当做到这一点时,一个弹簧使滑动辅助齿条171缩回舱F底下。辅助机动小齿轮179能帮助舱F向右移到车厢框架94。与此相似,与小齿轮176相似的辅助小齿轮180能帮助舱从平台向图52所示的左边移动,正如从月台105移动那样。可把类似的装置应用到所有的月台。
从右到左的转移发生在主车厢框架95和94的其它甲板上。可是,为简单起见,在此只描述在同样的下部甲板之间的转移。为了把舱F从平台173移回平台172,辅助小齿轮176将反时针运行,使得滑动辅助齿条171向外向左移动直到它的左端181与辅助小齿轮175啮合。然后,辅助小齿轮175拉动辅助齿条171和整个舱F向左,直到主齿条的左端182与处在辅助机动小齿轮175后面的主机动小齿轮(没画出)啮合,然后所述主小齿轮拉动整个舱F向左,直到它完全处在车厢框架172上。
图19-51的三井道、四区配置可通过为两中间区中的每一个多提供四个月台就可扩展成和转变成这样的运行方式,即其中:每个井道都自主地运行,以便在各端区之间以类似于前面对于图18所描述的方式提供双舱服务。为了完成这种转换,显然,所需要的是,让所有的甲板以相同于前面图22-28所描述的下部甲板转换方式来转换。
如前面简单描述的那样,车厢框架在各中间区的位置只有当舱在车厢框架与月台之间转移时才是要求严格的。每当不用中间区的月台的时间,例如当所有甲板都由区间电梯系统用来在最高区和最低区之间提供服务时,车厢框架可能在每一次都到达并停靠在相同的位置,条件是只要它们对齐,甲板对甲板。然而,下面的做法可能比较容易,即,只是在交替的上面和下面的位置连续进行制动,以便容易转换到其它方式。这与本发明无关。可是,在每个方式中车厢框架在区间电梯系统的最高区和最低区停留的位置交错改变,以便易于把舱在月台卸下和装上,同时也使得易于将舱移到其它车厢框架和从其它车厢框架接收舱。
如果需要,最高区和/或最低区的月台可以处在每个井道的两个墩身(dies)上,正如所述美国专利申请08/588,577中那样,同时仍然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可能的方式。还可做其它的各种改变。上部甲板可用来提供相邻楼层之间的服务。在各中间区的楼层月台对可以和与图示的车厢框架的甲板不同的车厢框架的甲板对齐,只要这些甲板在与各对月台对齐的第一与第二(从车厢框架的顶部或底部)甲板和第二与第三甲板之间交替,或者在一个区的与四个月台对齐的上部四个甲板对下部四个甲板(在自主井道方式,如图18)。
所有上述专利申请都被引入作为本文的参考。
这样,虽然本发明已经以其作例子的实施例来表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应理解到,上述的和各种其它的对上述实施例的改变、省略和添加都不超出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具有多楼层的建筑物的区间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重叠的电梯井道,用来提供到所述建筑物的第一区和到垂直远离所述第一区的所述建筑物的起码第二区的电梯服务,除了所述系统的所述井道中的最低井道外,所述井道中的每个井道的低端在同一中间建筑区作为所述各井道中的另一井道的高端并与其相邻,除了所述系统的所述最高井道外,所述井道中的每个井道的高端在同一中间建筑区作为所述井道中的另一井道的低端并与其相邻,所述最低井道和所述最高井道各自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区分别有四个月台,用于在所述处接纳电梯舱;
多个五甲板电梯车厢框架,一个车厢框架在所述最低井道的两端之间以这样的方式移动,使得每当它停在所述第一区的交替时刻,其甲板中的下面四个甲板与所述第一区的所述四个月台对齐,而在它停在所述最低区的另一时刻,其甲板中的上面四个甲板与所述第一区的所述四个月台对齐,这些车厢框架中的另一个车厢框架在所述最高井道中以这样的方式移动,使得每当它停在所述第二区的交替时刻,其甲板中的下面四个甲板与所述第二区的所述四个月台对齐,而在它停在所述第二区的另一时刻,使其甲板中的上面四个甲板与所述第二区的所述四个月台对齐,这些车厢框架中的每一个到达除所述最高区和所述最低区以外的的各区时,其所有五个甲板跟其相邻的井道的车厢框架的五个甲板对齐;
多个可水平移动的电梯舱,所述电梯舱的数目为每个所述车厢框架两个电梯舱,和在所述系统中每对所述月台一个电梯舱;以及
水平移动装置,用来在这些井道中的任何一个井道的车厢框架与这些井道中的另一个井道的车厢框架之间移动所述电梯舱,所述两个井道是彼此重叠的和相邻的,水平移动装置还用来在所述月台和所述车厢框架之间移动所述舱。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道的数目为二。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道的数目为三。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其每个中间区每个井道起码有两个月台。
5.根据权利要求4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一个所述车厢框架在相关的井道的两端之间以这样的方式移动,使得每当它停在所述各中间区中的对应区的交替时刻,其第一和第二甲板与所述一个中间区的所述月台中的两个对齐,而在停在所述一个中间区的另一时刻,其第二和第三甲板与所述一个中间区的所述两个月台对齐。
6.根据权利要求4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其每个中间区每个井道有四个月台。
7.一种在有电梯系统的建筑物的垂直分隔的多个区之间运送乘客的方法,所述电梯系统有多个重叠的电梯井道,除了所述系统的所述井道中的最低井道外,所述井道中的每个井道的低端在同一中间建筑区作为所述各井道中的另一井道的高端并与其相邻,除了所述系统的所述井道中的最高井道外,所述井道中的每个井道的高端在同一中间建筑区作为所述各井道中的另一井道的低端并与其相邻,这些区的每一区都有四个月台,用于接纳到达那里的电梯舱,所述井道的每一个都有多甲板电梯车厢框架,后者可垂直地在井道两端之间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同时地将多个电梯舱向上移动和将多个电梯舱向下移动,其移动范围有选择地,或者在所述系统的最低区与所述系统的最高区之间,或者,交替地在所述最高区与所述中间区的起码一区之间,以及在所述最高低区与所述中间区的起码一区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步骤包括:
同时地将多个电梯舱向上移动和将多个电梯舱向下移动,其移动范围有选择地,或者在所述系统的最低区与所述系统的最高区之间,或者,交替地在所述最高区与所述中间区的起码一区之间,以及在所述最低区与所述中间区的起码一区之间,同时,还在所述系统的最低区与所述系统的最高区之间同时地将另外的多个电梯舱向上移动和将多个电梯舱向下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步骤包括:
同时地将多个电梯舱向上移动和将多个电梯舱向下移动,其移动范围有选择地,或者在所述系统的最低区与所述系统的最高区之间,或者,交替地在所述系统的每一区跟与其相邻的区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步骤包括:
同时地将多个电梯舱向上移动和将多个电梯舱向下移动,其移动范围有选择地,或者在所述系统的最低区与所述系统的最高区之间,或者,交替地在所述系统的每一区与其相邻的区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步骤包括:
同时地将多个电梯舱向上移动和将多个电梯舱向下移动,其移动范围有选择地,或者在所述系统的最低区与所述系统的最高区之间,或者,交替地在所述最高区与在所述最高区之下的邻接的两区中的一个区之间,以及在所述最低区与在所述最低区之上的邻接的两区中的一个区之间。
CN97120074A 1996-10-11 1997-10-09 多甲板区间电梯运行方式之间的转换 Pending CN118204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72955396A 1996-10-11 1996-10-11
US729,553 1996-10-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2042A true CN1182042A (zh) 1998-05-20

Family

ID=24931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20074A Pending CN1182042A (zh) 1996-10-11 1997-10-09 多甲板区间电梯运行方式之间的转换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H10129944A (zh)
KR (1) KR19980032594A (zh)
CN (1) CN1182042A (zh)
ID (1) ID1977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59843A (zh) * 2012-01-02 2014-11-19 通力股份公司 电梯配置和用于再调节该电梯配置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59843A (zh) * 2012-01-02 2014-11-19 通力股份公司 电梯配置和用于再调节该电梯配置的方法
CN104159843B (zh) * 2012-01-02 2017-01-18 通力股份公司 电梯配置和用于再调节该电梯配置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H10129944A (ja) 1998-05-19
KR19980032594A (ko) 1998-07-25
ID19772A (id) 1998-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trakosch The vertical transportation handbook
US5758748A (en) Synchronized off-shaft loading of elevator cabs
RU2283270C2 (ru) Система лифтов
US5861586A (e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passenger transport
CN109422165B (zh) 智能并行电梯系统
EP0781724A2 (en) Synchronous elevator shuttle system
JP2020530828A (ja)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マルチカー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EP0388814A2 (en) Passenger transport installation
EP0820952A2 (en) Car dispatching method between multi-deck elevator car frame shuttles
JP2006027902A (ja) 互いに隣接して配置される少なくとも3つの垂直エレベータ昇降路を有するエレベータ設備およびそのようなエレベータ昇降路の動作方法
CN1076313C (zh) 输送乘客的、带有双层隔板电梯的多电梯往复运输系统
CN1157254A (zh) 在双甲板电梯之间横向转送的电梯轿厢
US5752585A (en) Elevator shuttle with auxiliary elevators at terminals
CN1182042A (zh) 多甲板区间电梯运行方式之间的转换
US6505712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 of double deck elevator system
US5829553A (en) Fail-safe movement of elevator cabs between car frames and landings
JP2006240799A (ja) 自動車用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1184767A (zh) 具有n个轿厢、2n个平台和3n层底面的电梯往复系统
CN1154338A (zh) 紧急电梯舱室征用传送装置
CN1162565A (zh) 附加平台的区间电梯
JPH0323184A (ja) 建築構造物及び乗客輸送設備用乗り物並びに乗客輸送設備の蓮行方法
KR970059064A (ko) 엑스트라 데크 엘리베이터 셔틀
CN1186766A (zh) 单侧离井装载的区间电梯系统
JP3211657B2 (ja) エレベータ
EP0448629A1 (en) Method of storage of palletized cargoes, specifically passenger cars and a depot (multi-storey gara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1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