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67693A - 轴流风轮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轴流风轮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67693A
CN118167693A CN202211592248.2A CN202211592248A CN118167693A CN 118167693 A CN118167693 A CN 118167693A CN 202211592248 A CN202211592248 A CN 202211592248A CN 118167693 A CN118167693 A CN 1181676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ub
wind wheel
axial flow
flow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922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序杰
周何杰
周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9224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1676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81676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676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32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axial flow pumps
    • F04D29/325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axial flow pumps for axial flow fans
    • F04D29/329Details of the hub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32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axial flow pumps
    • F04D29/38Blades
    • F04D29/388Blad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轴流风轮和空调器,其中,轴流风轮包括轮毂和风叶,所述风叶设于所述轮毂的外周,所述轮毂内设置有连通于进风侧的进风腔,所述轮毂的周侧开设有过风口,所述进风腔通过所述过风口连通于外界环境。本发明技术方案旨在优化轴流风轮的结构,以提升轴流风轮的送风量。

Description

轴流风轮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流风轮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空调器内设置有轴流风轮,轴流风轮转动产生定向流动的空气以穿过换热器,空气与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然而,在相关技术中的轴流风轮中,为了给风叶提供稳定的支撑,其轮毂的体积过大,占用了空气流通的空间,影响了风机的送风效果与空气循环流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轴流风轮,旨在优化轴流风轮的结构,以提升轴流风轮的送风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轴流风轮包括轮毂和风叶,所述风叶设于所述轮毂的外周,所述轮毂内设置有连通于进风侧的进风腔,所述轮毂的周侧开设有过风口,所述进风腔通过所述过风口连通于外界环境。
可选地,所述风叶内设有过风通道,所述风叶的外表面开设有出风口,所述过风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过风口和所述出风口。
可选地,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风叶的远离所述轮毂的区域。
可选地,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风叶的后缘。
可选地,所述风叶的后缘的顶侧到所述轮毂的中心的距离D0和所述出风口的顶侧到所述轮毂的中心的距离D1之间满足:D1/D0≤0.95。
可选地,所述风叶的后缘的顶侧到所述轮毂的中心的距离D0和所述出风口的底侧到所述轮毂的中心的距离D2之间满足:D2/D0≥0.3。
可选地,所述轮毂在靠近出风侧的一侧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供电机驱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凸设于所述轮毂的端面,所述安装部沿轴向贯穿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连通于所述进风腔,所述安装口用于供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插设。
可选地,所述轮毂和所述风叶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轮毂和所述风叶分体成型后,焊接于一体。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前述的轴流风轮。
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轴流风轮的轴向两侧分别为其进风侧和出风侧,轴流风轮转动,风叶能带动进风侧的空气向出风侧流通。轴流风轮转动时,进风侧的气流还能进入轮毂的进风腔内,在轴流风轮转动形成的离心力作用下,进风腔的气流能够通过设于轮毂周侧的过风口向外界环境流动,在风叶的作用下,这部分气流能够向出风侧流动。本发明技术方案在原本风叶处进风的基础上,通过在轮毂设置进风腔,使得轮毂处还能通过进风腔进风,提升了轴流风轮的进风量,由此提升了轴流风轮的送风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轴流风轮一实施例的气体流向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轴流风轮一实施例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轴流风轮一实施例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轴流风轮所应用的立式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沿A-A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轴流风轮应用于立式室内机时一实施例的气体流向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导风管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导风管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轴流风轮 12a 前缘
101 进风侧 12b 后缘
102 出风侧 12c 顶缘
110 轮毂 200 导风管
111 进风腔 210 安装环凸
112 过风口 220 安装臂
113 安装环槽 221 本体部
114 安装部 222 抵接翻边
115 安装口 223 支撑翻边
120 风叶 300 电机
121 过风通道 400 导风圈
122 出风口 500 换热器
123 叶面部 10 立式室内机
124 周缘部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轴流风轮。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该轴流风轮100包括轮毂110和风叶120,所述风叶120设于所述轮毂110的外周,所述轮毂110内设置有连通于进风侧101的进风腔111,所述轮毂110的周侧开设有过风口112,所述进风腔111通过所述过风口112连通于外界环境。
可以理解,轴流风轮100的轴向两侧分别为其进风侧101和出风侧102,轴流风轮100转动,风叶120能带动进风侧101的空气向出风侧102流通。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轴流风轮100转动时,进风侧101的气流还能进入轮毂110的进风腔111内,在轴流风轮100转动形成的离心力作用下,进风腔111的气流能够通过设于轮毂110周侧的过风口112向外界环境流动,在风叶120的作用下,这部分气流能够向出风侧102流动。本发明技术方案在原本风叶120处进风的基础上,通过在轮毂110设置进风腔111,使得轮毂110处还能通过进风腔111进风,提升了轴流风轮100的进风量,由此提升了轴流风轮100的送风量。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风叶120内设有过风通道121,所述风叶120的外表面开设有出风口122,所述过风通道121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过风口112和所述出风口122。如此,进风腔111依次通过过风口112、过风通道121和出风口122,最终连通于外界环境。自进风侧101进入进风腔111的气流,也能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经由过风口112进入过风通道121,最后经过出风口122流至外界环境,而能被风叶120带动向出风侧102流动。具体而言,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风叶120的过风通道121内的空气能够自出风口122流出,并在过风通道121内形成负压,由于过风通道121连通于进风腔111,故而进风腔111内同样为负压状态,使得进风侧101的空气可流入进风腔111,并最终从设置在风叶120的出风口122流出。其中,风叶120可以设置为整体式的空腔结构,由两相对并相间隔地设置的叶面部123,以及连接两叶面部123的周缘部124组成,叶面部123设置为片状结构,过风通道121即为风叶120内的整个腔室,周缘部124在靠近轮毂110的一侧具有缺口,通过该缺口和轮毂110的过风口112相对位,即可使过风通道121连通于进风腔111,如此,能够使得过风通道121流通空间大,能供更大流量的气流通过,有利于保障进风腔111的进风量,从而有利于提升轴流风轮100的送风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轮毂110的过风口112显露于外,以使进风腔111直接通过过风口112连通于外界环境。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出风口122设于所述风叶120的远离所述轮毂110的区域。如此,出风口122处的空气受到的离心力更大,过风通道121内的气流更容易向外界环境流动,能促使进风腔111内的气流向过风通道121流动,以提升进风腔111的进风量,从而进一步提升轴流风轮100的送风量。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出风口122设置于所述风叶120的后缘12b。可以理解,周缘部124包括前缘12a、后缘12b以及位于远离轮毂110的一侧的顶缘12c,轴流风轮100工作时,风叶120旋转,前缘12a向前截掠气流,气流经前缘12a吹过风叶120的叶面并向后缘12b流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过风通道121内的气流具有向后缘12b流动的趋势,出风口122设在风叶120的后缘12b,能够促进过风通道121内的气流向外界环境流动,从而进一步促使进风腔111内的气流向过风通道121流动,而能进一步提升进风腔111的进风量,以进一步提升轴流风轮100的送风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出风口122开设于风叶120的顶缘12c。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所述风叶120的后缘12b的顶侧到所述轮毂110的中心的距离D0和所述出风口122的顶侧到所述轮毂110的中心的距离D1之间满足:D1/D0≤0.95。可以理解,风叶120的后缘12b的顶侧也即为风叶120的后缘12b与顶缘12c相交处,本实施例中,D1/D0≤0.95,代表出风口122的顶侧和后缘12b的顶侧之间具备一定的距离,如此,能够避免叶顶的泄露涡对出风口122的气流产生影响,以保障进风腔111的进风量。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所述风叶120的后缘12b的顶侧到所述轮毂110的中心的距离D0和所述出风口122的底侧到所述轮毂110的中心的距离D2之间满足:D2/D0≥0.3。也即,出风口122的底侧和风叶120的根缘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如此,能够保障出风口122的气流能受到足够的离心力,以保障轮毂110的进风,另外,在风叶120的进气条件恶化时,轮毂110处易发生气流分离与倒吸,本实施例中,出风口122的底侧和轮毂110的外周具有一定的距离,能够避免出风口122的气流受到轮毂110处气流紊乱的影响。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轮毂110在靠近出风侧102的一侧设置有安装部114,所述安装部114用于供电机300驱动连接。如此,能将电机300安装于出风侧102,能够避免电机300阻挡进风腔111的进风,以保障进风腔111的进风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进风腔111呈环形结构,而在进风腔111的中部形成有安装部114,电机300设置于进风侧101,驱动连接于该安装部114,并避让进风腔111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安装部114凸设于所述轮毂110的端面,所述安装部114沿轴向贯穿设有安装口115,所述安装口115连通于所述进风腔111,所述安装口115用于供所述电机300的输出轴固定插设。如此,电机300的输出轴能够插入进风腔111,以使电机300的输出轴能够稳定插设于安装口115,同时,轮毂110能够构造更大空间的进风腔111,不失一般性,轮毂110靠近进风侧101的一侧设置为敞口结构,以保障进风腔111的进风量。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轮毂110和所述风叶120一体成型。具体而言,轮毂110和风叶120均设置为空腔结构,且二者的材质均为塑料材质,故而轮毂110和风叶120能够采用吹塑的方式一体成型,如此,能够简化加工步骤,有利于提升轴流风轮100的生产效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轮毂110和风叶120分别独立成型后,再通过超声波焊接或激光焊接的方式焊接于一体,如此,能够降低吹塑的工艺要求,有利于保障轴流风轮100的成品良率。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轴流风轮100,该轴流风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空调器可以是整体式空调器,也可以是分体式空调器,在分体式空调器中,轴流风轮100既可以应用于室外机,也可以应用于室内机。
在一实施例中,请一并参照图4至图8,轴流风轮100应用于立式室内机10,立式室内机10还包括导风管200,导风管200设置于轴流风轮100的进风侧101,并连通于进风腔111,以使进风腔111通过导风管200进风,导风管200具有沿轮毂110的径向延伸的部分,如此,导风管200的入口能够朝向轴流风轮100径向投影面之外的区域,增加了轴流风轮100强制对流的区域。具体地,所述立式室内机10包括换热器500,所述轴流风轮100相对所述换热器500的上侧区域设置,所述导风管200朝下延伸,以朝向所述换热器500的下侧区域进风。相关技术中,在立式室内机10应用轴流风轮100时,轴流风轮100通常与换热器500偏心布置,造成换热器500风场分布不均,而在本实施例中,导风管200朝下延伸,使得导管的入口朝向换热器500的下侧区域,轮毂110的进风腔111能够从该区域进风,驱使该区域的空气与换热器500强制对流,如此,能够改善换热器500风场分布不均的问题,增大通过换热器500的有效循环风量,有效提升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管200具有沿所述轮毂110的径向延伸的直管段,所述直管段的两端均连接有弯管段。可以理解,导风管200的直管段沿轮毂110的径向朝下延伸,直管段的两端连接的弯管段分别作为导风管200的入口和出口,导风管200入口处的弯管段朝向换热器500弯折,以朝向换热器500的下侧区域进风,导风管200出口处的弯管段朝向轮毂110弯折,以向轮毂110的进风腔111出风。如此,即可通过导风管200将换热器500的下侧区域的空气引导至进风腔111,由此带动该区域的空气与换热器500强制对流,并且,弯管段的设置能够减小气流的局部损失,有利于保障进风腔111的进风量。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轮毂110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导风管200。如此,导风管200能起到支撑轮毂110的作用,以保障轴流风轮100的转动平稳性,具体而言,请一并参照图4至图7,所述轮毂110靠近进风侧101的端部设有安装环槽113,所述导风管200的端部设置有安装环凸210,所述安装环凸210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环槽113。安装环凸210和安装环槽113的配合,使得导风管200能稳定支撑轮毂110的同时,还提升了导风管200和轮毂110的连接处的气密性,导风管200出口处的气流不容易从连接处泄露,而能向进风腔111内流动,从而保障了进风腔111的进风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轮毂110的端部设置环凸结构,导风管200的端部设置环槽结构。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立式室内机10还包括机壳以及固设于所述机壳的导风圈400,所述轴流风轮100设置于所述导风圈400内,所述导风管200安装于所述导风圈400。导风圈400能为风叶120的进风以及出风起导流作用,能够有效抑制气流回流,有利于增大立式室内机10的送风量。可以理解,导风管200安装于导风圈400的入口处,能够受到导风圈400的支撑力,以使导风管200稳定装设于壳体内,而电机300的壳体固定安装于导风圈400的出口处,轴流风轮100位于电机300和导风管200之间,能够受到二者的支撑作用,有利于轴流风轮100的稳定运转。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请一并参照图5、图6和图9,所述导风管200的外周环设有多个安装臂220,所述安装臂220的末端呈凹弧状,所述导风圈400靠近所述进风侧101的一侧的内壁面呈凸弧状,以使所述安装臂220适配卡合于所述导风圈400。如此,通过多个安装臂220与导风圈400的内周抵顶配合,在径向上对导风管200限位,同时由于径向上的抵顶力,以及安装臂220在周向上分布有多个,导风管200和导风圈400的轴向自由度和周向自由度也受到了限制,有利于实现导风圈400和导风管200的稳定装配。具体地,如图6和图10所示,安装臂220包括本体部221、抵接翻边222和支撑翻边223,本体部221的一端连接于导风管200的外周,另一端设置有抵接翻边222,抵接翻边222呈凹弧状,用以与导风圈400相抵接,本体部221的相对两侧各设有一支撑翻边223,支撑翻边223的相邻两侧分别连接于本体部221和抵接翻边222,以对抵接翻边222起到支撑作用,增强安装部114的结构强度。此外,为提升导风管200在壳体内的安装稳定性,可以设置供导风管200的直管段固定的支架,也可以通过超声波焊接或激光焊接的方式将安装臂220和导风圈400焊接于一体。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安装臂220设置卡凸,导风圈400设置多个卡槽,通过卡凸与卡槽的一一配合,以将导风管200安装于导风圈40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轴流风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和风叶,所述风叶设于所述轮毂的外周,所述轮毂内设置有连通于进风侧的进风腔,所述轮毂的周侧开设有过风口,所述进风腔通过所述过风口连通于外界环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内设有过风通道,所述风叶的外表面开设有出风口,所述过风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过风口和所述出风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流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风叶的远离所述轮毂的区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流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风叶的后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流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的后缘的顶侧到所述轮毂的中心的距离D0和所述出风口的顶侧到所述轮毂的中心的距离D1之间满足:D1/D0≤0.95。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流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的后缘的顶侧到所述轮毂的中心的距离D0和所述出风口的底侧到所述轮毂的中心的距离D2之间满足:D2/D0≥0.3。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在靠近出风侧的一侧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供电机驱动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流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凸设于所述轮毂的端面,所述安装部沿轴向贯穿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连通于所述进风腔,所述安装口用于供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插设。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轴流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和所述风叶一体成型;
或,所述轮毂和所述风叶分体成型后,焊接于一体。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轴流风轮。
CN202211592248.2A 2022-12-09 2022-12-09 轴流风轮和空调器 Pending CN1181676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92248.2A CN118167693A (zh) 2022-12-09 2022-12-09 轴流风轮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92248.2A CN118167693A (zh) 2022-12-09 2022-12-09 轴流风轮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67693A true CN118167693A (zh) 2024-06-11

Family

ID=91347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92248.2A Pending CN118167693A (zh) 2022-12-09 2022-12-09 轴流风轮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6769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24567B (zh) 送风组件及具有该送风组件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EP1709332A1 (en) Centrifugal blower
JP2003328991A (ja) ターボファン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KR20080037722A (ko) 원심 팬 및 이것을 이용한 공기 조화기
WO2022218009A1 (zh) 空调装置及汽车
KR20080054153A (ko) 터보팬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공기조화기
CN211901020U (zh) 一种锅炉引风机
CN118167693A (zh) 轴流风轮和空调器
CN208059071U (zh)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N216111362U (zh) 一种蜗壳式节能风机
WO2021185188A1 (zh) 贯流风机、风扇及空调器
JPH0539930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215333524U (zh) 叶轮、风机及浴霸
CN115898910A (zh) 电风机和终端设备
CN118208768A (zh) 送风组件和空调器
CN214595730U (zh) 风机和扫地机器人
CN117404333A (zh) 风道蜗壳及烟机
CN214984714U (zh) 空调装置及汽车
CN210921614U (zh) 送风风机、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113309714A (zh) 多翼离心风机和家用电器
CN219083263U (zh) 一种贯流风道及其空调器
CN219932519U (zh) 一种贯流风轮及贯流风机
CN217002324U (zh) 一种风机系统及应用有该风机系统的吸油烟机
CN113566348B (zh) 一种用于新风机的全热交换器及新风机
CN217633112U (zh) 一种离心风机及其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