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05252A - 一种可变后轮位置的轮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变后轮位置的轮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05252A
CN118105252A CN202410444421.7A CN202410444421A CN118105252A CN 118105252 A CN118105252 A CN 118105252A CN 202410444421 A CN202410444421 A CN 202410444421A CN 118105252 A CN118105252 A CN 1181052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wheelchair
rear wheel
frame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4444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家辰
韩立志
易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Xiach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Xiach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Xiach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Xiach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44442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105252A/zh
Publication of CN1181052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052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变后轮位置的轮椅,其中底座是一个平整的板状结构,其后端与靠背板固定连接,底座的两侧设有两个扶手,左扶手前侧安装有一个后轮移动杆,右扶手上侧安装有一个操控手柄,靠背板的后侧固定设有一个货架装置,靠背板后侧设置有两个手柄,后车架安装于底座后侧并可前后移动和定位,后车架后端安装有后轮悬挂机构,后轮悬挂机构两侧安装有两个后车轮,后轮悬挂机构可有效提升轮椅乘坐的舒适性,两个后车轮分别由两个电机进行驱动,两个前轮分别通过两个弹簧对应安装于两个扶手前侧下端,两个前轮弹簧的软硬均可通过对应的弹力调节杆进行调节,左脚踏和右脚踏结构相同,并分别对应安装于左脚架和右脚架中,并可上下移动和定位。

Description

一种可变后轮位置的轮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椅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变后轮位置的轮椅。
背景技术
轮椅是一种重要的辅助器具,对于许多行动不便的人来说,它是独立行动、参与社会活动以及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工具;轮椅可以使患者能够进行更多的日常活动,如购物、散步等,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轮椅也能帮助行动不便的患者更好地参与社会活动,减少孤独感和社交障碍,对于高龄老人和残疾人来说,轮椅是他们出行的重要工具,使他们能够更方便地走亲访友和出入公共场所;轮椅还能有效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在医疗和护理机构中,轮椅的使用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总的来说,轮椅不仅为患者提供了必要的移动和支持,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程度。
目前技术条件下的轮椅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车轮与车体之间往往都是硬连接,虽然在稳定性和制造成本上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崎岖路面上,患者的乘坐体验较差;再例如患者采用坐姿驾驶轮椅时,重心是整体偏后的,在上坡路面上很可能发生向后仰倒的事故,给患者造成人身伤害;如何更舒适、更安全地驾乘轮椅出行,已经成为现今轮椅技术需要突破的方向。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后轮位置的轮椅,它的两个前轮采用可调软硬的弹簧减震结构,两个后轮采用可上下摆动的联动连杆结构,并且后轮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不仅能够明显增强轮椅的乘坐舒适性,还能有效提升轮椅行驶的稳定性。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变后轮位置的轮椅,主要包括底座、后车架、后轮悬挂机构、右后轮和左后轮、左前轮和右前轮、左脚踏和右脚踏,其中底座是一个平整的板状结构,其后端与靠背板固定连接,底座的前端下侧还设有左脚架和右脚架,底座的下侧左右两端纵向固定设有左套管和右套管,底座的左右两侧固定设有左扶手和右扶手,左扶手前侧安装有一个后轮移动杆,右扶手上侧安装有一个操控手柄,两个扶手前侧下端均设有一个扶手滑腔,底座的下侧固定设置有动力及控制单元;靠背板的后侧固定设有一个货架装置,靠背板上端左侧向后设置有一个左手柄,左手柄前端设有一个可转动的左转套,靠背板上端右侧向后设置有一个右手柄,右手柄前端设有一个可转动并可自动复位的右转套;后车架的左右两侧均向前设有一个内部中空的方形导杆,两个方形导杆对应安装于左套管和右套管中并构成移动副,后车架的后端设有一个前夹板和一个后夹板,两个夹板之间形成一个间隙空间;后轮悬挂机构安装于前夹板和后夹板之间的间隙空间中,后轮悬挂机构中右轮架的右侧设有三个周向均布设置的齿轮轴,左轮架与右轮架结构相同,但安装方式呈左右对称;左上连杆、后车架、下连杆、左轮架构成四连杆结构,左上碗、左后弹簧、左下碗依次安装于后车架左侧和下连杆左端之间,从而减轻左后轮对后车架的震动和冲击,提高患者乘坐轮椅时的舒适性,右上连杆、后车架、下连杆、右轮架构成四连杆结构,右上碗、右后弹簧、右下碗依次安装于后车架右侧和下连杆右端之间,从而减轻右后轮对后车架的震动和冲击,提高患者乘坐轮椅时的舒适性;右后轮左侧内部设有一个内齿圈,右后轮通过一个转台轴承与右轮架右侧转动连接,右轮架右侧的三个齿轮轴上均同轴转动安装有一个惰齿轮,右轮电机固定安装于右轮架左侧,右轮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紧固安装有一个中心齿轮,中心齿轮、惰齿轮、内齿圈构成一组定轴轮系;左后轮与左轮架之间的安装原理与右侧对应结构相同;左前轮和右前轮结构相同,均为万向轮结构,左前轮和右前轮分别通过一个弹簧对应安装于左扶手和右扶手前侧下端的扶手滑腔中,并可上下移动,两个弹簧的软硬均可通过对应的弹力调节杆进行调节;左脚踏和右脚踏结构相同,并分别对应安装于左脚架和右脚架中,并可上下移动和定位。
作为优选,底座上侧铺设有一层软质的坐垫,靠背板的前侧铺设有一层软质的靠垫,可有效提升患者的乘坐舒适度。
作为优选,靠背与底座存在一定的夹角并向后倾斜,从而患者的后背可倾靠于靠背,提升患者的乘坐舒适度。
作为优选,货架装置的底部是一个平板结构,货架装置的三个侧边板上设有多个减重通气条,货架装置可用于盛放患者日常所用的物品。
作为优选,左转套内部设有一个位置开关,使左转套具有两个左右档位,左档位为患者驾驶模式,右档位为陪护人员驾驶模式,该位置开关通过线缆与动力及控制单元电性接通。
作为优选,右转套内部设有一个角度传感器,该角度传感器可识别右转套的旋转角度并通过线缆与动力及控制单元电性接通。
作为优选,后车架的前后移动通过两个安装于左套管和右套管中的后架电缸进行驱动和定位。
作为优选,后轮移动杆上设有一个可上下拨动并可自动复位的短杆结构;向下拨动短杆结构后,后车架向前移动;向上拨动短杆结构后,后车架向后移动。
作为优选,操控手柄可实现轮椅的前后移动和转向。
作为优选,左脚架和右脚架的前侧均竖向设有一列标尺。
作为优选,左脚踏和右脚踏上设有多个橡胶材质的圆形凸起,圆形凸起可有效增大与鞋底的摩擦力,防止打滑,保证患者踩踏时的安全,另外当患者光脚踩踏平板结构时,圆形凸起也可起到按摩脚掌穴位的功能。
作为优选,左脚架内部竖向设有一个下端开口的T形槽,T形槽的内部中间位置竖向设有一列棘齿条,左脚架的前侧竖向设有一列标尺;右脚架的结构与左脚架的结构相同;左脚踏和右脚踏的上端内部均安装有一个可左右移动的齿牙块,齿牙块右侧竖向设有一列反向棘齿条;左脚踏和右脚踏的上端内部均安装有一个半圆扭环和定位杆,定位杆与对应的脚踏构成螺纹副,患者可通过旋转半圆扭环带动对应的定位杆旋转,并实现对应齿牙块的左右移动,从而锁定或解锁对应脚踏的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所涉及的轮椅具有两种出行模式,分别为常规出行模式(患者单独驾驶轮椅出行)、陪护人员出行模式(陪护人员步行驾驶轮椅并陪同出行);不同的驾驶模式可满足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同需求。(2)后车架可前后移动和定位;后车架向前移动可缩短前后轮之间的轴距,减小轮椅的体积,进而提高轮椅的在狭窄环境中的通过性,并减少停放时的占用空间;后车架向后移动可增大前后轮之间的轴距,在上坡时可有效提高轮椅的稳定性,增大轮椅的安全系数。(3)左脚踏和右脚踏均可上下移动和定位,从而可使不同腿长的患者均能调节至舒适的位置,并且两个脚踏上均设有多个橡胶材质的圆形凸起,圆形凸起可有效增大与鞋底的摩擦力,防止打滑,保证患者踩踏时的安全,另外当患者光脚踩踏平板结构时,圆形凸起也可起到按摩脚掌穴位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规出行时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坡时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后轮悬挂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右后轮位置的局部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右轮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右后轮翻越障碍时后轮悬挂机构的动作示意图。
图7为左前轮位置的局部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左踏板被锁止后的局部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左踏板解锁后的局部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底座、1.1左套管、1.2左脚架、1.3右脚架、1.4左扶手、1.5右扶手、1.6右转套、1.7右手柄、1.8靠背板、1.9左转套、1.10左手柄、1.11左扶手滑腔、1.12定位齿条、2动力及控制单元、3左前轮、3.1左前轮滑杆、4左脚踏、4.1左踏滑板、4.2让位坑、4.3齿牙块滑腔、5右前轮、6右脚踏、7.1坐垫、7.2靠垫、8操控手柄、9后轮移动杆、10右后轮、10.1内齿圈、11货架装置、12左后轮、13左轮架、14左轮电机、15下连杆、16右轮电机、17右轮架、17.1上连接耳、17.2下连接耳、17.3齿轮轴、18后架电缸、19右上连杆、20后车架、20.1前夹板、20.2后夹板、20.3一号转轴、20.4二号转轴、20.5三号转轴、20.6四号转轴、20.7五号转轴、21左上连杆、22右下碗、23右上碗、24右后弹簧、25左下碗、26左上碗、27左后弹簧、28中心齿轮、29惰齿轮、30转台轴承、31障碍块、32左前弹簧、33弹力调节杆、33.1弹簧压盘、34定位杆、35齿牙块、36半圆扭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申请应用于其他类似情景。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在此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9所示,一种可变后轮位置的轮椅,主要包括底座1、动力及控制单元2、左前轮3、左脚踏4、右前轮5、右脚踏6、坐垫7.1、靠垫7.2、操控手柄8、后轮移动杆9、右后轮10、货架装置11、左后轮12、左轮架13、左轮电机14、下连杆15、右轮电机16、右轮架17、后架电缸18、右上连杆19、后车架20、左上连杆21、右下碗22、右上碗23、右后弹簧24、左下碗25、左上碗26、左后弹簧27、中心齿轮28、惰齿轮29、转台轴承30、障碍块31、左前弹簧32、弹力调节杆33、定位杆34、齿牙块35、半圆扭环36;其中底座1是一个平整的板状结构,底座1上侧铺设有一层软质的坐垫7.1,患者可乘坐于坐垫7.1上,靠背板1.8下端与底座1后端固定连接,并且靠背板1.8与竖直面存在一定的夹角并向后倾斜,靠背板1.8的前侧铺设有一层软质的靠垫7.2,从而患者的后背可倾靠于靠垫7.2上,提升患者的乘坐舒适度;靠背板1.8的后侧固定设有一个货架装置11,货架装置11的底部是一个平板结构,货架装置11的三个侧边板上设有多个减重通气条,货架装置11可用于盛放患者日常所用的物品;底座1的前端下侧还设有左脚架1.2和右脚架1.3,左脚踏4安装于左脚架1.2中并可上下移动和定位,右脚踏6安装于左脚架1.2并可上下移动和定位,左脚踏4和右脚踏6可分别放置患者的左脚和右脚;底座1的下侧左端纵向设有一个左套管1.1,左套管1.1为内部中空且开口向后的方形套筒结构,底座1的下侧右端纵向设有一个右套管,右套管为内部中空且开口向后的方形套筒结构;所述的左扶手1.4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于底座1和靠背板1.8的左侧,右扶手1.5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于底座1和靠背板1.8的右侧;所述的左前轮3通过一个弹簧安装于左扶手1.4的前端下侧,右前轮5通过一个弹簧安装于右扶手1.5的前端下侧,左前轮3和右前轮5均为万向轮结构,不仅能够自由转动,还能自由转向;所述的靠背板1.8上端左侧向后设置有一个左手柄1.10,左手柄1.10前端设有一个可转动的左转套1.9,左转套1.9内部设有一个位置开关,从而使左转套1.9具有两个左右档位,左档位为患者驾驶模式,右档位为陪护人员驾驶模式,该位置开关通过线缆与动力及控制单元2电性接通;靠背板1.8上端右侧向后设置有一个右手柄1.7,右手柄1.7前端设有一个可转动并可自动复位的右转套1.6,右转套1.6内部设有一个角度传感器,该角度传感器可识别右转套1.6的旋转角度并通过线缆与动力及控制单元2电性接通,左手柄1.10和右手柄1.7可供陪护人员的双手进行握持并控制轮椅的行走动作;所述的动力及控制单元2固定安装于底座1的下侧,动力及控制单元2内部设置有锂电池组和控制系统,其中锂电池组可为轮椅提供电能,控制系统可实现轮椅的自动化控制。
如图2、图3所示,所述后车架20的左右两侧均向前设有一个内部中空的方形导杆,其中左侧的方形导杆安装于左套管1.1内部并构成移动副,并且左侧的方形导杆与左套管1.1之间安装有一个后架电缸18;后车架20右侧的方形导杆安装于右套管内部并构成移动副,并且右侧的方形导杆与右套管之间同样安装有一个后架电缸;两个后架电缸18可同时伸长或收缩,从而实现后车架20的前后移动和定位,进而实现前后轴距的调节;两个后架电缸18内部均集成有编码器和刹车,编码器可实时监测对应后架电缸18的伸长量从而确定后车架20的位置,刹车可实现对应后架电缸18的稳定锁止,从而锁定后车架20的位置;后车架20的后端设有一个前夹板20.1和一个后夹板20.2,前夹板20.1和后夹板20.2的结构相同,并且两者处于平行状态,前夹板20.1和后夹板20.2之间构成有一个间隙空间,前夹板20.1和后夹板20.2之间固定设置有五个转轴,五个转轴均为光滑圆柱结构,其中二号转轴20.4和三号转轴20.5的位置关于后车架20的纵向中心面呈左右对称,一号转轴20.3位于二号转轴20.4和三号转轴20.5的下侧中间位置,四号转轴20.6位于间隙空间的左端,五号转轴20.7位于间隙空间的右端。
如图2、图5所示,所述右轮架17的左侧设有上连接耳17.1和下连接耳17.2,其中上连接耳17.1较短,下连接耳17.2较长,并且上连接耳17.1位于下连接耳17.2的正上方,右轮架17的上端设有一个左右贯通的方形减重孔,右轮架17的下端左侧设有一个电机安装台,右侧设有三个齿轮轴17.3,并且齿轮轴17.3呈周向均布排列;所述的左轮架13与右轮架17结构相同,但安装方式呈左右对称。
如图3所示,所述的右上连杆19为杆状结构,其左端竖向设有一个长条减重孔,其右端竖向设有一个椭圆贯通孔,右上连杆19的左端与三号转轴20.5转动连接,其右端与右轮架17上连接耳17.1转动连接;所述下连杆15的中间位置设有一个光滑圆孔,该光滑圆孔与一号转轴20.3转动连接,下连杆15的两侧竖向设有两个长条减重孔,靠近其左端的位置设有一个左端转轴,靠近其右端的位置设有一个右端转轴,两个转轴均为光滑圆柱结构,下连杆15左端与右轮架17上的下连接耳17.2转动连接,从而右上连杆19、后车架20、下连杆15、右轮架17构成四连杆结构,进而可实现右后轮10的上下跳动动作;所述右下碗22的上侧设有一个开口向上的碗状结构,该碗状结构的中心向上设有一个光滑导杆,右下碗22的下端与下连杆15的右端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右上碗23的下侧设有一个开口向下的碗状结构,该碗状结构的中心向下设有一个导向套,右上碗23的上端与五号转轴20.7转动连接,并且右下碗22的光滑导杆与右上碗23导向套同轴安装并构成移动副;所述的右后弹簧24为压力弹簧,右后弹簧24安装于右上碗23和右下碗22之间,从而右后弹簧24能够以右后轮10为支撑并为后车架20的右侧提供支撑力,并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提高患者乘坐轮椅时的舒适性。
所述的左上连杆21为杆状结构,其左端竖向设有一个长条减重孔,其右端竖向设有一个长条减重孔,左上连杆21的右端与二号转轴20.4转动连接,其左端与左轮架13上的上连接耳转动连接;所述下连杆15的左端与左轮架13上的下连接耳转动连接,从而左上连杆21、后车架20、下连杆15、左轮架13构成四连杆结构,进而可实现左后轮12的上下跳动动作;所述左下碗25的结构与右下碗22相同,左下碗25的下端与下连杆15上的左端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左上碗26的结构与右上碗23相同,左上碗26的上端与四号转轴20.6转动连接,并且左上碗26中心的导向套与左下碗25中心的光滑导杆同轴安装并构成移动副;所述的左后弹簧27与右后弹簧24的结构相同,左后弹簧27安装与左上碗26与左下碗25之间,从而左后弹簧27能够以左后轮12为支撑并为后车架20的左侧提供支撑力,并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提高患者乘坐轮椅时的舒适性。
如图4、图5所示,所述右轮架17右侧的三个齿轮轴17.3上均同轴安装有一个惰齿轮29,三个惰齿轮29均可自由转动;所述的右后轮10为圆形车轮结构,其左侧内部同轴心设有一个内齿圈10.1;所述的转台轴承30与右轮架17右侧下端同轴心安装,并且其轴承内圈通过螺钉与右轮架17紧固连接,转台轴承30的轴承外圈通过螺钉与右后轮10的左侧同轴紧固连接,从而右后轮10可以相对于右轮架17自由转动,并且三个惰齿轮29均与内齿圈10.1构成齿轮啮合传动结构;所述的右轮电机16为直驱电机类型,右轮电机16通过螺钉同轴紧固安装于右轮架17的下端左侧,右轮电机16的输出轴与中心齿轮28同轴紧固连接,并且中心齿轮28与三个惰齿轮29同时啮合构成齿轮啮合结构,从而中心齿轮28、三个惰齿轮29、内齿圈10.1构成一组定轴轮系,进而右轮电机16可通过该定轴轮系驱动右后轮10的转动;另外右轮电机16其内部集成有编码器和刹车,编码器可实时监测右后轮10的转动角度,进而可由控制系统计算出右后轮10的转速,刹车可实现右后轮10的稳定锁止。
如图3、图5所示,所述左轮架13左侧的三个齿轮轴上均同轴安装有一个惰齿轮,三个惰齿轮均可自由转动;所述的左后轮12与右后轮10的结构相同,左后轮12与左轮架13同样通过一个转台轴承进行连接,并且其连接方式与右侧的对应结构相同,同时左轮架13上的三个惰齿轮与左后轮12中的内齿圈构成齿轮啮合传动结构;所述的左轮电机14为直驱电机类型,左轮电机14通过螺钉同轴紧固安装于左轮架13的下端右侧,左轮电机14的输出轴与一个中心齿轮同轴紧固连接,并且该中心齿轮同时与左轮架13上的三个惰齿轮构成齿轮啮合传动结构;从而上述中心齿轮、三个惰齿轮、内齿圈构成一组定轴轮系,进而左轮电机14可通过该定轴轮系驱动左后轮12的转动;另外左轮电机14内部集成有编码器和刹车,编码器可实时监测左后轮12的转动角度,进而可由控制系统计算出左后轮12的转速,刹车可实现左后轮12的稳定锁止。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后轮移动杆9固定安装于左扶手1.4前侧,从而患者可通过左手操纵后轮移动杆9又可避免误触;后轮移动杆9上设有一个可上下拨动并可自动复位的短杆结构;向下拨动短杆结构后,两个后架电缸18同时收缩,并使后车架20向前移动,从而缩短前后轮之间的轴距,以减小轮椅的体积,进而提高轮椅的在狭窄环境中的通过性,也可减少停放时的占用空间;向上拨动短杆结构后,两个后架电缸18同时伸长,并使后车架20向后移动,从而增大前后轮之间的轴距,在爬坡时可有效提高轮椅的稳定性,增大轮椅的安全系数;松开短杆结构后,短杆结构可自动复位到中间位置的状态,此时两个后架电缸18中的刹车可完全锁止两个后架电缸18的长度,从而锁止后车架20的位置。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操控手柄8固定安装于右扶手1.5上侧前端,从而患者可通过右手方便控制操控手柄8并实现轮椅的前后移动和转向;当向前推动操控手柄8时,左轮电机14和右轮电机16同时同速正向转动,从而使右后轮10和左后轮12同时同速向前转动,使轮椅实现向前直行,并且向前直行的速度与操控手柄8向前推动的角度线性正相关;当向后拉动操控手柄8时,左轮电机14和右轮电机16同时同速反向转动,从而使右后轮10和左后轮12同时同速向后转动,使轮椅实现向后直退,并且向后直退的速度与操控手柄8向后拉动的角度线性正相关;当轮椅在静止状态时,向左扳动操控手柄8,则左轮电机14静止不动,右轮电机16驱动左后轮12向前转动,从而使轮椅实现向左的转向,转向的速度与操控手柄8向左扳动的角度正相关;当轮椅在向前直行状态时,再向左扳动操控手柄8,则左轮电机14驱动右后轮10的转速降低,由于左后轮12的转速高于右后轮10,则使轮椅通过差速实现向左的转向;当轮椅在向后直退状态时,再向左扳动操控手柄8,则左轮电机14驱动左后轮12的转速降低,由于右后轮10的转速高于左后轮12,则使轮椅通过差速实现向左的倒退;当轮椅在静止状态时,向右扳动操控手柄8,则左轮电机14驱动左后轮12向前转动,右轮电机16静止不动,从而使轮椅实现向右的转向,转向的速度与操控手柄8向右扳动的角度线性正相关;当轮椅在向前直行状态时,再向右扳动操控手柄8,则右轮电机16驱动右后轮10的转速降低,由于左后轮12的转速高于右后轮10,则使轮椅通过差速实现向右的转向;当轮椅在向后直退状态时,再向右扳动操控手柄8,则右轮电机16驱动右后轮10的转速降低,由于左后轮12的转速高于右后轮10,则使轮椅通过差速实现向右的倒退。
如图1、图7所示,所述的左扶手1.4前侧下端内部设有一个左扶手滑腔1.11,左扶手滑腔1.11为内壁光滑的圆柱形空腔,其下端开口处的直径略小于内部的直径,左扶手滑腔1.11的顶端竖向设有一个螺纹孔与外界相通;所述的弹力调节杆33为螺纹杆结构,其上端设置有一个六角形凹坑,便于使用内六角扳手对其进行转动,弹力调节杆33的下端设置有一个弹簧压盘33.1,弹簧压盘33.1的下端为平面,并且其直径略小于圆柱形空腔的内部直径;弹力调节杆33安装于左扶手滑腔1.11顶端的螺纹孔中并构成螺纹副,并且弹簧压盘33.1位于左扶手滑腔1.11的内部顶端;所述的左前轮3下端为万向轮结构,其上端设有一个左前轮滑杆3.1,左前轮滑杆3.1的上端设有一个圆形盘,该圆形盘的直径与左扶手滑腔1.11的内部直径相同,左前轮滑杆3.1同轴安装于左扶手滑腔1.11内部,并可上下移动;所述的左前弹簧32为压力弹簧结构,左前弹簧32安装于弹簧压盘33.1与左前轮滑杆3.1顶端之间,从而左前弹簧32能够以左前轮3为支撑并为底座1的左侧提供支撑力,并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提高患者乘坐轮椅时的舒适性。
所述右扶手1.5的前侧下端内部设有一个右扶手滑腔,右扶手滑腔为内壁光滑的圆柱形空腔,其下端开口处的直径略小于内部的直径,右扶手滑腔的顶端竖向设有一个螺纹孔与外界相通;另有一个弹力调节杆33安装于右扶手滑腔顶端的螺纹孔中并构成螺纹副,并且该弹力调节杆33下端的弹簧压盘位于右扶手滑腔的内部顶端;所述右前轮5下端为万向轮结构,其上端设有一个右前轮滑杆,右前轮滑杆的结构与左前轮滑杆3.1相同,右前轮滑杆同轴安装于右扶手滑腔内部,并可上下移动;右侧弹力调节杆33的下端与右前轮滑杆的顶端之间安装有一个右前弹簧,右前弹簧与左前弹簧32的结构相同;从而右前弹簧能够以右前轮5为支撑并为底座1的右侧提供支撑力,并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提高患者乘坐轮椅时的舒适性。
如图1、图8、图9所示,所述的左脚架1.2内部竖向设有一个下端开口的T形槽,T形槽的前侧与外界相通,T形槽的内部中间位置竖向设有一列定位齿条1.12,定位齿条1.12中每个齿牙的顶面为水平面,每个齿牙的下侧为斜面,左脚架1.2的前侧竖向设有一列标尺;右脚架1.3的内部结构与左脚架1.2的内部结构相同,并且右脚架1.3的前侧也竖向设有一列标尺,右脚架1.3与左脚架1.2前侧的标尺刻度一一对应;所述的左脚踏4下端水平设有一个平板结构,平板结构可供患者放置脚掌,平板结构的上侧面上设有多个橡胶材质的圆形凸起,圆形凸起可有效增大与鞋底的摩擦力,防止打滑,保证患者踩踏时的安全,另外当患者光脚踩踏平板结构时,圆形凸起也可起到按摩脚掌穴位的功能;左脚踏4的后测上端竖向设有一个横截面为T字形的脚踏导板,脚踏导板后侧竖向设有一个让位槽,让位槽的顶端横向设有一个方形的齿牙块滑腔4.3,脚踏导板的上端前侧横向设有一个圆形的让位坑4.2,让位坑4.2与齿牙块滑腔4.3之间通过一个右旋螺纹孔实现连通;左脚踏4上端的脚踏导板安装于左脚架1.2内部并可上下移动,并且左脚架1.2上端脚踏导板后侧的让位槽可避免与定位齿条1.12发生干涉;所述右脚踏6的结构与左脚踏4的结构相同,右脚踏6安装于右脚架1.3内部并可上下移动和定位。
如图8、图9所示,所述的齿牙块35为方形结构,齿牙块35安装于左脚踏4上端的齿牙块滑腔4.3中并可前后移动,齿牙块35的右侧竖向设有一列反向棘齿条,反向棘齿条中每个齿牙的下侧为水平面,上侧为斜面,从而反向棘齿条可与定位齿条1.12压紧并啮合,进而实现左脚踏4的定位;齿牙块35的左侧设有一个里大口小的圆形阶梯盲孔;所述的定位杆34为右大左小的阶梯圆杆结构,定位杆34的左端设有一个右旋螺纹,定位杆34的左端横向设有一个圆孔;定位杆34安装于左脚踏4上端让位坑4.2与齿牙块滑腔4.3之间的右旋螺纹孔中并构成螺纹副,定位杆34的右端与齿牙块35左侧的圆形阶梯盲孔连接并构成转动副;所述的半圆扭环36为半圆环状结构,半圆扭环36的上端通过一个短圆轴与定位杆34左端的圆孔转动连接,从而在重力的作用下,半圆扭环36位于让位坑4.2中并处于竖直状态;当需要调节左脚踏4的位置时,首先将半圆扭环36拉起,之后逆时针旋转半圆扭环36,从而定位杆34逆时针转动并向左移动,与此同时定位杆34带动齿牙块35向左移动,齿牙块35右侧的反向棘齿条脱离与定位齿条1.12的啮合,从而左脚踏4恢复自由状态并可上下移动;将左脚踏4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后,顺时针旋转半圆扭环36,使定位杆34推动齿牙块35向右移动直至反向棘齿条重新与定位齿条1.12压紧并啮合,最后松开半圆扭环36并使其复位于让位坑4.2中,从而完成左脚踏4的位置调节动作;右脚踏6的上端同样安装有一个齿牙块35、定位杆34、半圆扭环36,并且安装方式和工作原理与左侧的对应结构相同。
实施例一:常规出行时,如图1所示,后车架20位于最前位置,此时前后轮之间的轴距最短,并且左转套1.9位于左档位上,使轮椅处于患者驾驶模式,患者可乘坐于坐垫7.1上,并通过操控手柄8自行控制轮椅的移动和转向。
上坡时,患者可向上拨动后轮移动杆9,使后车架20向后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以适当增大轮椅的前后轮轴距,从而在上坡时,使患者和轮椅的共同重心始终在两个后轮前方,提高轮椅上坡时的安全性。
实施例二:陪护人员共同出行时,如图1所示,后车架20位于最前位置,患者乘坐与底座1上,陪护人员位于轮椅后方,并且陪护人员通过左右手分别握持左手柄1.10和右手柄1.7,并且左手将左转套1.9向右旋转至右档位,使轮椅处于陪护人员驾驶模式,陪护人员的右手顺时针旋转右转套1.6时,左轮电机14和右轮电机16驱动左后轮12和右后轮10同时同速向前转动,使轮椅实现向前直行,并且向前直行的速度与右转套1.6的顺时针旋转角度正相关;逆时针旋转右转套1.6时,左轮电机14和右轮电机16驱动左后轮12和右后轮10同时同速向后转动,使轮椅实现向后倒退,并且向后倒退的速度与右转套1.6的逆时针旋转角度正相关;需要转向时,陪护人员可通过改变作用于左手柄1.10和右手柄1.7上推力或拉力的大小来控制轮椅转向;另外轮椅处于陪护人员驾驶模式时,轮椅的最高行进速度不大于6km/h,防止轮椅的运动速度过快导致陪护人员跟不上的状况,进而避免轮椅患者和陪护人员发生意外伤害。
虽然本申请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而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在没有脱离本申请精神的情况下还可作出各种等效的变化或替换,因此,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可变后轮位置的轮椅,主要包括:
底座,是一个平整的板状结构,其后端与靠背板固定连接,底座的前端下侧还设有左脚架和右脚架,底座的下侧左右两端纵向固定设有左套管和右套管,底座的左右两侧固定设有左扶手和右扶手,左扶手前侧安装有一个后轮移动杆,右扶手上侧安装有一个操控手柄,两个扶手前侧下端均设有一个扶手滑腔,底座的下侧固定设置有动力及控制单元;靠背板的后侧固定设有一个货架装置,靠背板上端左侧向后设置有一个左手柄,左手柄前端设有一个可转动的左转套,靠背板上端右侧向后设置有一个右手柄,右手柄前端设有一个可转动并可自动复位的右转套;
后车架,其左右两侧均向前设有一个内部中空的方形导杆,两个方形导杆对应安装于左套管和右套管中并构成移动副,后车架的后端设有一个前夹板和一个后夹板,两个夹板之间形成一个间隙空间;
后轮悬挂机构,安装于前夹板和后夹板之间的间隙空间中,后轮悬挂机构中右轮架的右侧设有三个周向均布设置的齿轮轴,左轮架与右轮架结构相同,但安装方式呈左右对称;左上连杆、后车架、下连杆、左轮架构成四连杆结构,左上碗、左后弹簧、左下碗依次安装于后车架左侧和下连杆左端之间,右上连杆、后车架、下连杆、右轮架构成四连杆结构,右上碗、右后弹簧、右下碗依次安装于后车架右侧和下连杆右端之间;
右后轮和左后轮,其中右后轮左侧内部设有一个内齿圈,右后轮通过一个转台轴承与右轮架右侧转动连接,右轮架右侧的三个齿轮轴上均同轴转动安装有一个惰齿轮,右轮电机固定安装于右轮架左侧,右轮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紧固安装有一个中心齿轮,中心齿轮、惰齿轮、内齿圈构成一组定轴轮系;左后轮与左轮架之间的安装原理与右侧对应结构相同;
左前轮和右前轮,两者结构相同,均为万向轮结构,左前轮和右前轮分别通过一个弹簧对应安装于左扶手和右扶手前侧下端的扶手滑腔中,并可上下移动,两个弹簧的软硬均可通过对应的弹力调节杆进行调节;
左脚踏和右脚踏,两者结构相同,并分别对应安装于左脚架和右脚架中,并可上下移动和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后轮位置的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上侧铺设有一层软质的坐垫,靠背板的前侧铺设有一层软质的靠垫,可有效提升患者的乘坐舒适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后轮位置的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背与底座存在一定的夹角并向后倾斜,从而患者的后背可倾靠于靠背,提升患者的乘坐舒适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后轮位置的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货架装置的底部是一个平板结构,货架装置的三个侧边板上设有多个减重通气条,货架装置可用于盛放患者日常所用的物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后轮位置的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转套内部设有一个位置开关,使左转套具有两个左右档位,左档位为患者驾驶模式,右档位为陪护人员驾驶模式,该位置开关通过线缆与动力及控制单元电性接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后轮位置的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转套内部设有一个角度传感器,该角度传感器可识别右转套的旋转角度并通过线缆与动力及控制单元电性接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后轮位置的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的前后移动通过两个安装于左套管和右套管中的后架电缸进行驱动和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后轮位置的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轮移动杆上设有一个可上下拨动并可自动复位的短杆结构;向下拨动短杆结构后,后车架向前移动;向上拨动短杆结构后,后车架向后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后轮位置的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控手柄可实现轮椅的前后移动和转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后轮位置的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脚架和右脚架的前侧均竖向设有一列标尺。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后轮位置的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脚踏和右脚踏上设有多个橡胶材质的圆形凸起,圆形凸起可有效增大与鞋底的摩擦力,防止打滑,保证患者踩踏时的安全,另外当患者光脚踩踏平板结构时,圆形凸起也可起到按摩脚掌穴位的功能。
CN202410444421.7A 2024-04-15 2024-04-15 一种可变后轮位置的轮椅 Pending CN1181052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44421.7A CN118105252A (zh) 2024-04-15 2024-04-15 一种可变后轮位置的轮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44421.7A CN118105252A (zh) 2024-04-15 2024-04-15 一种可变后轮位置的轮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05252A true CN118105252A (zh) 2024-05-31

Family

ID=91212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444421.7A Pending CN118105252A (zh) 2024-04-15 2024-04-15 一种可变后轮位置的轮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0525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73164B (zh) 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
WO2012144085A1 (ja) 三輪型足漕ぎ式車椅子
WO2018161443A1 (en) Electric wheelchair
KR20020064648A (ko) 기능강화훈련기
CN106821624B (zh) 一种爬楼梯轮椅
WO2020249057A1 (zh) 一种爬行姿态骑行的车
JP5464642B2 (ja) 三輪型足漕ぎ式車椅子
US20090102157A1 (en) Wheel Chair
CN104546328A (zh) 椅背脚踏可摆动式电动双模爬楼轮椅
CN204050086U (zh) 一种健身康复轮椅
CN101543447A (zh) 运动型轮椅车
CN118105252A (zh) 一种可变后轮位置的轮椅
CN111568708A (zh) 一种老年科临床用行走辅助装置
CN200966693Y (zh) 下肢残疾者自行操作的保健轮椅
JP2011088538A (ja) 揺動式自転車
CN211356324U (zh) 一种便于上下楼梯和转向的自助式轮椅
CN214073913U (zh) 一种新型神经内科护理用电动轮椅车
JP2628091B2 (ja) 障害者用移動車
CN219480640U (zh) 可对腿部康复训练的轮椅
CN211568213U (zh) 一种腰椎扭动代步车前后换向装置
CN211187856U (zh) 一种病人用多功能轮椅
CN215021685U (zh) 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康复辅助装置
CN211023583U (zh) 一种多功能辅助行走轮椅
CN219071012U (zh) 一种医疗康复手推车
CN213788425U (zh) 一种老人快速移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