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0249057A1 - 一种爬行姿态骑行的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爬行姿态骑行的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0249057A1
WO2020249057A1 PCT/CN2020/095689 CN2020095689W WO2020249057A1 WO 2020249057 A1 WO2020249057 A1 WO 2020249057A1 CN 2020095689 W CN2020095689 W CN 2020095689W WO 2020249057 A1 WO2020249057 A1 WO 2020249057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crawling
pedal
rid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0/09568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杨铭域
Original Assignee
杨铭域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杨铭域 filed Critical 杨铭域
Priority to CN20208004289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79984A/zh
Publication of WO2020249057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0249057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1/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 B62M1/12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perated by both hand and foot pow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一种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包括车架(1)和轮子(2,3),轮子包括驱动轮(2),车架(1)上设有真爬行机构,真爬行机构包括操作部(4),操作部(4)通过单向轮结构(5)和传动机构(6)与驱动轮(2)联动;当人体上肢和/或下肢带动操作部(4)向一侧方向移动时,单向轮结构(5)呈锁定状态;当人体上肢和/或下肢带动操作部(4)向另一侧方向移动时,单向轮结构(5)解除锁定。人的脊柱出问题是造成人体很多问题的原因,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可使躯干像爬行动物保持趴着的姿势,双脚驱动车的驱动机构时,脊柱得到拉伸和扭转,相应的肌肉得到了锻炼,而腹部也得到了很好的按摩锻炼,背部、腰部肌肉也得到了锻炼,让人健康、长寿。

Description

一种爬行姿态骑行的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爬行姿态骑行的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让人能够模仿爬行运动并驱动车的爬行姿态骑行的车。
背景技术
现在的人每天坐的太多,骑自行车也是坐,所以脊柱相关的部位很容易生病,还有得痔疮的人多。爬行动物很少发现有脊柱相关的疾病和痔疮等,主要原因是爬行动物爬行时,身体躯干是处在类似于趴着的姿势。爬行运动需要手脚并用,四肢同时协调运动,脑部也能得到锻炼。很多人每天都在忙,很少能抽出时间来锻炼。如何利用骑自行车时来充分锻炼到身体,现实中还没有,现实中使用的都还是传统的自行车,因为现有的技术没有解决在公路等危险环境下,还是必须保持人坐着骑车的安全姿态。
现有的自行车只采用一种骑行姿势或骑行运动,比如一直坐在,不利于健康。
自行车发明超过100年,至今结构没有变化,功能也没有变化,顺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医学研究的进步,需要升级版的自行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可以让使用者通过模拟爬行动作驱动爬行姿态骑行的车,从而对四肢、核心肌群和脑部均进行有效的锻炼,锻炼效果更全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包括车架和轮子,所述轮子包括驱动轮,所述车架上设有真爬行机构,所述真爬行机构包括操作 部,所述操作部通过单向轮结构和传动机构与驱动轮联动;当人体上肢和/或下肢带动操作部向一侧方向移动时,单向轮结构呈锁定状态;当人体上肢和/或下肢带动操作部向另一侧方向移动时,单向轮结构解除锁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架上设有前后延伸的导轨;所述操作部为爬杆且与导轨滑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三链轮和第一链条;所述单向轮结构连接在操作部的端部与第一链轮之间;第二链轮和驱动轮均与车架转动连接,第三链轮与驱动轮联动,第一链条套设在第二链轮和第三链轮外;第一链轮与第一链条啮合。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相啮合的齿条和齿轮;齿条与所述导轨相平行;齿条与车架滑动配合;驱动轮与车架转动连接,所述齿轮与驱动轮同轴线布置且两者之间通过所述单向轮结构连接。
所述操作部设置在呈环状的爬行带的直线延伸段;传动机构包括均转动连接在车架上的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爬行带套设在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外侧;传动机构还包括使第二带轮与所述驱动轮相联动的换向传动机构;所述单向轮结构设置在第二带轮、驱动轮或换向传动机构上。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轮子包括转向轮,转向轮通过竖轴与车架转动连接;所述真爬行机构还包括转向机构;所述操作部通过转向机构与转向轮连接;所述转向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握把、转杆和软轴;软轴一端与竖轴连接;握把位于操作部上方,转杆上下延伸且其中部与操作部转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车架包括躯干支撑部;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两条手臂架和两条腿架;手臂架和腿架两者上端均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两者的下端均连接有所述操作部,操作部通过所述单向轮结构直接或间接连接有驱动轮。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手臂架和腿架中部均设有转动关节。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真爬行机构还包括转向机构;所述手臂架上的操作部和与其对应的单向轮结构之间连接有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 括相连接的握把、转杆和横臂;所述横臂一端通过单向轮结构与驱动轮连接,转杆上下延伸且其中部与操作部转动连接;握把和横臂分别位于操作部的上、下方。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真爬行机构还包括连接在轮子上的制动系统,所述制动系统连接有制动操作杆;操作部连接所述制动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包括把手、前轮、后轮、车架和脚踏驱动机构,还包括离合器和能自动切换其输出端旋转方向的齿轮换向器;脚踏驱动机构、离合器和齿轮换向器输入端依次联动;前轮通过前叉与把手连接;齿轮换向器的输出端通过车身伸缩机构和/或把手升降机构与前叉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脚踏驱动机构包括脚踏链轮,脚踏链轮同轴连接有第一锥型齿轮,第一锥型齿轮啮合有第二锥型齿轮,第二锥型齿轮与所述离合器的输入端同轴连接;离合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齿轮换向器的输入端通过传动轴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车身伸缩机构包括与车架固定连接且前后延伸的套筒,齿轮换向器固设在套筒上;还包括滑杆;滑杆后段为第一齿条结构且与套筒滑动配合;所述齿轮换向器的输出端包括第一输出端,该第一输出端连接有与滑杆第一齿条结构啮合的第一齿轮;滑杆前端连接有轴套,轴套与所述前叉转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把手连接有上下延伸的转向杆,转向杆下段为第二齿条结构且与前叉上下滑动套接;所述齿轮换向器的输出端包括第二输出端;所述把手升降机构包括沿轴向相连接的第二转轴和第二齿轮,第二转轴另一端与所述齿轮换向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前叉旋转连接,第二齿轮与转向杆的第二齿条结构啮合。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爬行姿态骑行的车的优点为:
1、让人可以实现采用真爬行的姿态,上半身趴着骑车,从而在路上就能锻炼身体,拉伸下脊柱和相关肌肉,促进腹腔肌肉群的锻炼,还有促进一些难回流的血液回流,比如身体的一些静脉窦的血液回流。双脚或四肢驱动驱动机构时,躯干像爬行动物保持趴着的姿势,脊柱得到拉伸和扭转。同时本发明还解决在公路等危险环境下,可以通过切换骑行方式,保持人坐着骑车的安全姿态,而在安全的地方则可以采用健康的方式骑行。
2、人的脊柱出问题是造成人体很多问题的原因,躯干像爬行动物保持趴着的姿势,双脚驱动车的驱动机构时,脊柱得到拉伸和扭转,相应的肌肉得到了锻炼,而腹部也得到了很好的按摩锻炼,背部、腰部肌肉也得到了锻炼,让人健康、长寿。
3、有的实施例中,爬行姿态骑行的车不仅让人可以保持爬行的姿势,还可以让使用者做接近爬行的运动,四肢、腹部和脑部均可得到有效锻炼。并且,使用者可以只通过手或脚控制操作部从而带动驱动轮,也可以双手双脚分别控制不同的驱动轮。使用者可以做两只脚同时向前或向后的运动,使用者还可以做两只手同时向前或向后的运动,从而有效锻炼到腰腹等其它地方。
4、车架包括躯干支撑部。使用时,使用者上身可趴在躯干支撑部上,通过四肢带动手臂架和腿架,并利用连接有单向轮结构的驱动轮往前移动,其模拟爬行程度较高,对使用者的平衡性要求高,锻炼效果更好。
5、转向机构能提高该爬行姿态骑行的车的灵活性。而制动系统能有效减慢或停止爬行姿态骑行的车的移动,提高安全性。
6、自行车的实施例中本发明还保留了原有的骑行机构或方式,解决在危险环境下,可以通过切换骑行方式,保持人坐着骑车的安全姿态,而在安全的地方则可以采用健康的方式骑行。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发明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的爬行姿态骑行的车主视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单向轮结构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2的爬行姿态骑行的车转向机构的主视局部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2的爬行姿态骑行的车转向机构的侧视局部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3的爬行姿态骑行的车主视图;
图6为实施例4的爬行姿态骑行的车主视图;
图7为实施例4的爬行姿态骑行的车转向机构侧视图;
图8为实施例5的爬行姿态骑行的车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局部俯视图;
图10为实施例6的爬行姿态骑行的车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7的齿轮换向器和离合器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8的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局部图之一;
图13为实施例8的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局部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包括车架1和轮子,轮子包括驱动轮,车架1上设有真爬行机构,所述真爬行机构包括操作部4,操作部4通过单向轮结构5和传动机构6与驱动轮联动。当人体上肢和/或下肢带动操作部4向一侧方向移动时,单向轮结构5呈锁定状态。当人体上肢和/或下肢带动操作部4向另一侧方向移动时,单向轮结构5解除锁定。本实施例中,轮子包括前轮3和后轮2,后轮2为驱动轮。使用者可以是四肢中的任意一肢驱动或几肢同时在驱动。本实施例中,单向轮结构5为棘轮结构。
车架1上设有前后延伸的导轨7。操作部4为爬杆且与导轨7滑动连接。传动机构6包括第一链轮61、第二链轮62、第三链轮63和第一链条64。单向轮结构5连接在操作部4的端部与第一链轮61之间。第二链轮62和驱动轮均与车架1转动连接,第三链轮63与驱动轮联动,第一链条64套设在第二链轮62和第三链轮63外。第一链轮61与第一链条64的下层水平延伸段啮合,第一链轮61位于该段第一链条64的上方,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中,棘轮结构包括棘轮52和棘爪51,棘爪51位于棘轮52外侧,如图2所示。其中,棘轮52与爬杆状的操作部4一端固定,棘爪51与第一链轮61同轴线固定连接。在图2中,棘爪51能相对棘轮52顺时针旋转,不能相对棘轮52逆时针旋转。因此,当使用者的上肢和/或下肢带动呈爬杆的操作部4向后直线移动时,棘轮结构呈锁定状态,第一链轮61带动第一链条64的下层水平延伸段后移,则为驱动轮的后轮2顺时针转动,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向前移动。
轮子包括转向轮,前轮3为转向轮。真爬行机构还包括转向机构8。车架1通过转向机构8与转向轮连接。转向机构8包括转盘81和第一转轴82,转盘81与第一转轴82上端连接,第一转轴82下端与转向轮连接,第一转轴82中部与车架1转动连接。爬行姿态骑行的车也可以不设置转向轮和转向机构8。
本实施例中,四肢分别对应四个操作部4,其中上肢的两个操作部4位于下肢两个操作部4的前侧上方,如图1所示。使用者的手可直接抓住呈爬杆的操作部4。两个下肢分别对应一条呈爬杆的操作部4,爬杆上可固定有鞋套或绑带 用于固定使用者的脚掌。其中,上肢对应的第三链轮63与下肢对应的第二链轮62之间通过第二链条601联动,则上肢或下肢其中之一带动对应的操作部4后移,都能驱动后轮2。在需要转弯时,可腾出一只手操作转向机构8的转盘81。
此外,也可以将为驱动轮的后轮2设置成左右前后共四个(图中未画出)。使用者的四肢分别对应一个驱动轮,双手抓住前方的两条呈爬杆的操作部4,双脚与后方的两条操作部4通过鞋套固定。使用者通过让手和脚掌带动操作部4相对导轨7向后移动来驱动爬行姿态骑行的车;而操作部4相对导轨7前移时,驱动轮没有动力。而在需要转弯时,可腾出一只手操作转向机构8的转盘81。此外,可以采用左右手操纵的软轴都同时驱动一个前轮3的结构。
为了减少爬杆前后移动时第一链条64上下晃动,可以采用例如爬杆在第一链条64上下两侧分别固定一个第一链轮61的结构。
爬行姿态骑行的车保留原来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常规的驱动结构;或者车上只设有两个手或两个腿模仿真爬行驱动的机构。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4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转向机构8的结构不同。轮子包括转向轮,转向轮为前轮3。
转向轮通过竖轴10与车架1转动连接。操作部4通过转向机构8与前轮3连接。转向机构8包括依次连接的握把83、转杆84和软轴86。软轴86一端与竖轴10的上端连接。握把83位于操作部4上方,转杆84上下延伸且其中部与操作部4转动连接。即使操作部4沿导轨7前后移动的过程中,软轴86也可确保握把83的转动能带动前轮3转向。
该爬行姿态骑行的车的真爬行机构还包括连接在轮子上的制动系统,制动系统连接有制动操作杆9。制动操作杆9设置在握把83上。该制动系统的结构原理与传统爬行姿态骑行的车的相同。制动操作杆9通过拉绳与轮子上的制动系统联动。
本实施例中,每只手对应一个握把83,每个握把83控制一个前轮3的转向。 此外,也可以只设置一个长的握把83,两只手同时抓住该握把83,该握把83控制一个前轮3的转向。此外,也可以只设置一个前轮,两握把83分别通过一个软轴同时驱动前轮3的转向。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传动机构6的结构不同。该传动机构6包括相啮合的齿条65和齿轮66。齿条65与导轨7相平行。齿条65与车架1滑动配合。驱动轮为后轮2且与车架1转动连接,齿轮66与后轮2同轴线布置且两者之间通过单向轮结构5连接。单向轮结构5与实施例1相同,齿轮66与棘爪51同轴线固定连接,棘轮52与后轮2同轴固定连接。转向机构8与实施例1的相同。
实施例4
如图6和图7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车架1包括躯干支撑部。传动机构6包括两条手臂架67和两条腿架68。手臂架67和腿架68两者上端均与车架1转动连接,两者的下端均连接有操作部4,操作部4通过单向轮结构5连接有驱动轮。前轮3和后轮2均为驱动轮。后轮2的操作部4上设有鞋套或绑带,用于固定脚掌。
手臂架67和腿架68分别通过绑带与四肢固定。手臂架67和腿架68中部均设有转动关节69,可让上肢肘关节和下肢膝关节处在爬行时适当弯曲,爬行动作更流畅。当没有转向机构8时,操作部4与单向轮结构5直接连接。
而本实施例中,前轮3也为转向轮。真爬行机构还包括转向机构8。手臂架67上的操作部4和与其对应的单向轮结构5之间连接有转向机构8。转向机构8包括相连接的握把83、转杆84和横臂85。横臂85一端通过单向轮结构5与驱动轮连接,转杆84上下延伸且其中部与操作部4转动连接。转杆84可以根据需要长度变得很长,使握把83上移到高处。握把83和横臂85分别位于操作部4的上、下方。操作部4通过横臂85与单向轮结构5间接连接。
单向轮结构5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当四肢带动手臂架67和腿架68往后摆动时,驱动轮受到地面对其向前的摩擦力,单向轮结构5呈锁定状态,驱 动轮锁死无法相对手臂架67或腿架68转动,则驱动轮在地面的摩擦力反作用下使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向前移动。当四肢带动手臂架67和腿架68往前摆动时,驱动轮受到地面对其向后的摩擦力而顺时针转动,此时单向轮结构5解除锁定,驱动轮可相对手臂架67或腿架68转动。
实施例5
如图8和图9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操作部4设置在呈环状的爬行带的直线延伸段。传动机构6包括均转动连接在车架1上前分别前后布置的第一带轮602和第二带轮603。第一带轮602和第二带轮603均为两个且左右布置。爬行带为两条并分别套设在左右两侧的第一带轮602和第二带轮603外侧,爬行带上、下两层直线延伸段均向上稍微倾斜布置。
传动机构6还包括使第二带轮603与所述驱动轮相联动的换向传动机构。单向轮结构5设置在第二带轮603、驱动轮或换向传动机构上。本实施例中,换向传动机构包括相啮合的第一换向齿轮604和第二换向齿轮605。单向轮结构5为棘轮结构且设置在第二带轮603上。棘轮结构的棘爪51与第二带轮603同轴线固定连接,棘轮52与第一换向齿轮604同轴线固定连接,第二换向齿轮605与后轮2同轴线固定连接。后轮2为驱动轮并与车架1转动连接。
当人的脚踩在爬行带上层直线延伸段并使其往后移动时,棘轮结构锁定,爬行带逆时针旋转,第二带轮603通过换向传动机构带动后轮2顺时针旋转,带动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前行。当脚带动爬行带上层直线延伸段向前移动时,棘轮结构解除锁定,爬行带顺时针旋转,此时后轮2不被爬行带驱动,其顺着爬行姿态骑行的车的移动而滚动。转向机构8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方式一:转向机构8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包括转盘81和第一转轴82,通过肩膀、前胸去带动转盘81转动,从而带动前轮3转动,或者人通过头部、下巴拨动转盘81从而带动前轮3转动;
方式二:通过电动控制,转向机构8采用电控,内设电机,连接有控制单元;在车架1上安装传感器,感应人身体某部分的动作(例如头的摆动方向和角度),从而驱动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前轮3转向;或通过人身上穿戴的设备(例 如头盔),穿戴的设备与转向机构8上的控制单元信号连接,将人的动作通过传感器传送给转向机构8,转向机构8的电机通过人的动作来驱动前轮3转向。
在上述实施例1-3中,爬行姿态骑行的车也可以在相应的位置设有托板,人可以把身体靠在托板上休息。此外,可在车架1上安装控制单元,并在爬行姿态骑行的车上相应的位置安装传感器,控制单元连接传感器,获取人运动的情况例如爬行速率和幅度,从而通过显示屏或声音给使用者提出指导。
通过改变单向轮结构的方向,可以将上述爬行姿态骑行的车改成当四肢带动操作部4向后移动时,单向轮结构5解除锁定;当四肢带动操作部4向前移动时,单向轮结构5呈锁定状态。
实施例6
自行车的车长采用可随动伸缩的结构并且自行车的把手的高度采用可随动伸缩的结构。以适合骑车人由坐着骑行能转换成趴着的爬行姿态骑行。也可以采用电动控制等其它方式,
如图10所示,一种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包括把手111、前轮3、后轮2、车架1和脚踏驱动机构,还包括断开/连接切换器和能自动切换其输出端旋转方向的齿轮换向器105。断开/连接切换器为离合器103。后轮2由脚踏驱动机构带动。脚踏驱动机构、离合器103和齿轮换向器105输入端依次联动。前轮3通过前叉113与把手111连接。齿轮换向器105的输出端联动有车身伸缩机构和/或把手升降机构。此外,该爬行姿态骑行的车也可以只设有车身伸缩机构或把手升降机构两者其中一个。离合器103的断开与闭合可通过把手111上的操作杆控制。
传统齿轮换向器只有一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为现有技术产品。本实施例中的齿轮换向器105需要两个输出端,则在已有的一个输出端基础上采用两个相啮合的第三锥形齿轮和第四锥型齿轮,第一输出端与第三锥型齿轮连接,第二输出端与第四锥型齿轮连接,即可实现具有两个输出端的齿轮换向器105。
脚踏驱动机构包括脚踏链轮115,脚踏链轮115同轴连接有第一锥型齿轮101,第一锥型齿轮101啮合有第二锥型齿轮102,第二锥型齿轮102与离合器 103的输入端同轴连接。离合器103的输出端与齿轮换向器105的输入端通过传动轴104连接。传动轴104可以为软轴。
车身伸缩机构包括与车架1固定连接且前后延伸的套筒106,套筒106水平延伸。齿轮换向器105固设在套筒106上。还包括滑杆108。滑杆108后段为第一齿条结构且与套筒106滑动配合。齿轮换向器105的输出端包括第一输出端,该第一输出端连接有与滑杆108第一齿条结构啮合的第一齿轮107。滑杆108前端连接有轴套114,轴套114与前叉113转动连接。齿轮换向器105第一输出端的第一齿轮107带动滑杆108前后移动,即可实现车长的伸缩,从而改变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座位、脚踏板等和前轮3的距离。
把手111连接有上下延伸的转向杆112,转向杆112下段为第二齿条结构且与前叉113上下滑动套接。齿轮换向器105的输出端包括第二输出端。把手升降机构包括沿轴向相连接的第二转轴109和第二齿轮110,第二转轴109另一端与齿轮换向器105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齿轮110与前叉113旋转连接,第二齿轮110与转向杆112的第二齿条结构啮合。齿轮换向器105第二输出端的第二齿轮110带动转向杆112上下移动,即可实现把手111的升降。第二转轴109可为软轴。
人在骑该爬行姿态骑行的车时,通过让离合器103闭合,传动轴104带动第一齿轮107,第一齿轮107带动滑杆108从而令爬行姿态骑行的车车身伸长;同时第二齿轮110带动转向杆112,爬行姿态骑行的车的车把手111下移,车身伸长和把手111下移到合适位置时,人切断离合器103,不再伸长和下移。人下半身站着、上半身趴着骑行。如果想恢复原来直着身体骑行,则让离合器103闭合,齿轮换向器105换向以后,车身缩短和把手111上移。
实际中,离合器103和齿轮换向器105安装的位置可以根据位置需要灵活安排,这里是为了便于附图说明。
此外,可以设计一个把离合器103和齿轮换向器105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并设有一控制杆,控制杆拨到中间,车不变化;控制杆拨向前,车身伸长,同 时车把降低;控制杆拨向后,车身缩短,同时车把升高。
实施例7
如图11所示,与实施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不采用离合器103和齿轮换向器105而采用控制器128。齿轮换向器105换成简单的一个传动输入转换成两个同向的传动输出的齿轮传动机构。控制器128包括外壳1051。外壳1051上设有齿轮槽125,外壳1051内设有驱动齿轮121、从动齿轮123和换向齿轮124。
拨杆122和驱动齿轮121的齿轮轴连接,驱动齿轮121轴可以在齿轮槽125中移动。拨杆122拨动齿轮轴位于图11中齿轮槽125上位时,则驱动齿轮121与从动齿轮123啮合传动;拨杆122拨动齿轮轴位于图11中齿轮槽125下位时,则驱动齿轮121与换向齿轮124啮合传动,因换向齿轮124和从动齿轮123也啮合传动,实现从动齿轮123换向转动,拨杆122拨动齿轮轴位于图11中齿轮槽125中位时,驱动齿轮121不与从动齿轮123和换向齿轮124啮合,驱动齿轮123空转,第二锥型齿轮102带动驱动齿轮121旋转,从动齿轮123与传动轴104固定连接,从动齿轮123带动传动轴104转动。从动齿轮123可直接与第一齿轮107或传动轴109联动。控制器128还可以通过增加输出轴联动座椅位置。
驱动车身长度和把手高度,或者只需要车身长度或把手高度,因为只要能使到人可以从坐着骑车转换成爬行姿势骑车就可以了,比如车把手的伸缩是同时带有向下和向前的移动,或者同时带有向后和向上的移动,还可以驱动其它附属
也可以增加类似的结构把其它不太重要的车的部件,比如座椅等也做成随动,即随着车身长度和车把高度变化而同时变化位置;比如随着车身长度和车把高度变化而收起或放下自行车旁边的边轮,增加爬行姿态骑行时的稳定性,边轮的结构详见后面的实施例。
实施例8
把骑行的脚踏驱动机构后移,也是起到相当于车身伸长的效果。
如图12、13所示,自行车采用能前后移动脚踏驱动机构。脚踏驱动机构不限任何驱动方式,比如轴驱动、链驱动。
根据现有常规自行车的结构和尺寸,传统自行车车座前下方有脚踏驱动机构,并且也只有一个脚踏驱动机构。不同的是:本发明是的脚踏驱动机构是可以可前后移动的脚踏驱动机构。当在公路等情况时,人像骑常规自行车一样坐在车座上,要趴着骑行时,双手不变的握着车把,下肢站起来,慢慢把脚踏驱动机构向后移动,移动到合适自己的身长的位置。由于双脚和胯部跟着脚踏驱动机构后移,人的上半身也趴了下来。
为了更安全考虑,脚踏驱动机构向后移动时,顺便把连接在自行车上的边轮208放到地上,边轮208与地面接触后,也可以像车轮一样滚动,起到辅助支撑作用,自行车变成不是两轮。让人趴着骑自行车时,更安全。
为了起到脊柱扭转锻炼的效果,脚踏驱动机构的长度比常规自行车要长。
本发明的脚踏驱动机构的踏柄采用可以调节长短的结构,人可以根据自己腿的长短调节。
车座后部做成宽的结构,人趴着骑行时,车座可以随动向上伸高,接触到人,人有时可以趴在上面。
另外可以设有锁止机构,控制让不让脚踏驱动机构前后移动。
或者本发明采用双脚踏驱动机构,本发明拥有前脚踏驱动机构和后脚踏驱动机构,前脚踏驱动机构给骑车人坐在车座上骑行用,后脚踏驱动机构是给骑车人下半身立起、上半身躯干趴着骑行用。即双脚踏驱动机构只为一个人骑用时选择。前脚踏驱动机构在自行车车座前下方,后脚踏驱动机构位于前脚踏驱动机构的后方。当在公路等情况时,人像骑常规自行车一样坐在车座上,要趴着骑行时,人选择后脚踏驱动机构,进行健康骑行。
本发明可以前后移动的脚踏驱动机构,可以有许多种实施。在此列举出下面几种。
采用传动轴传动,自行车的驱动盘201与前齿轮202通过齿啮合连接,传动轴203与前齿轮202固定连接,传动轴203横切面做成比如四边形等非圆形,后齿轮204中心开有四边形的孔,传动轴203穿过后齿轮204,传动轴203可以沿着后齿轮204的孔做前后移动,同时传动轴203可以带动后齿轮204转动。踏柄轴205固定连接驱动盘201的中心,踏柄轴205通过轴承等结构与脚踏驱动机构移动导轨206连接,使到整个驱动盘和脚踏柄等可以沿着脚踏驱动机构移动导轨206前后移动,驱动盘201再带着传动轴203前后移动。脚踏207柄固定在踏柄轴上,脚踏207的轴与脚踏柄固定连接。后齿轮204直接或者通过齿轮等来驱动飞轮,飞轮驱动自行车后轮。
另一边的脚踏驱动机构也是采用这种结构,再通过齿轮等传动把两边的驱动力汇集到一起。
还可以加上边轮结构,辅助让车辆骑行时不向侧边倒下。推杆207一头与踏柄轴205进行铰接,推杆207另一头与边轮架209进行铰接。边轮208装在边轮架209上,边轮架209铰接固定在自行车架上。脚踏驱动机构沿着脚踏驱动机构移动导轨向后移动时,踏柄轴205推动推杆207,推杆207推动边轮架209向后向下移动,边轮208向地面靠近。边轮208也可以与控制器128联动。
很明显如果原来的整个结构包括脚踏驱动机构移动导轨206、传动轴203等就不是水平设置,而是向车行方向,向前向下倾斜的,那么脚踏驱动机构在向后移动时,也会向上移动,则更适合人趴着的爬行姿态骑行。
或者本发明采用双脚踏驱动机构,本发明拥有前脚踏驱动机构和后脚踏驱动机构,前脚踏驱动机构给骑车人坐在车座上骑行用,后脚踏驱动机构是给骑车人下半身立起上半身躯干趴着骑行用。即双脚踏驱动机构只为一个人骑用时 选择。前脚踏驱动机构在自行车车座前下方,后脚踏驱动机构位于前脚踏驱动机构的后方。在同辆车上实现两个脚踏驱动机构现有技术已经有一些结构,这里可以再列举实施例:踏板中心的轴固定在踏柄上,踏柄通过轴承与飞轮连接,或者踏柄可以通过齿轮传动与飞轮连接,踏柄驱动飞轮转动,飞轮驱动后轮转动。两边的踏柄通过在后车轴中心钻出通孔,放入一根小轴,小轴两头固定两边的踏柄。
本发明也可以用于多轮的自行车,比如三轮车、四轮车。也可以在本发明上加上电动助力。
上述实施例中的爬行姿态骑行的车还可以做成健身器材,爬行姿态骑行的车设有脚架,脚架可以设多个,脚架推下来支撑到地面后,车轮离开地面,不会因为人骑行而移动,可以放到室内等其它地方,作为一部健身器材,可以像爬行一样锻炼的健身器材。当做健身器材时,还可以在驱动踏驱动机构时,加点阻力,比如握住后刹车,增加驱动的阻力。
这里对实施例1-5做一个总结:
爬行姿态骑行的车上设有爬行驱动机构,驱动车轮,还设有特殊转向机构,和特殊刹车机构。特殊转向机构即手在模仿真爬行时,还可以控制自行车转向的转向机构。特殊刹车机构即手在模仿真爬行时,还可以控制自行车刹车的刹车机构。
模仿爬行驱动结构采用,比如:单向运动驱动结构。单向运动驱动结构是:能来回运动,或能向多个方向运动,但是只有向一个方向运动时才能驱动车前行。
单向运动驱动结构可以这样实施,采用链条驱动自行车前进的,在链条旁边固定导轨,爬杆的一头固定在导轨上,爬杆可以沿着导轨前后移动。人的脚或手通过带动爬杆前后移动,来驱动自行车。爬杆对着链条的位置固定单向转 动齿轮,自行车原来后轮上的链轮(飞轮)就是一个单向转动齿轮,当人的手或脚推着爬杆从而推着单向转动齿轮向前移动时,单向转动齿轮可以转动,但当推着单向转动齿轮向后移动时,单向转动齿轮不可以转动,则单向转动齿轮的齿会推动链条向后运动,从而驱动自行车行走。即人的脚或手向前移动时不驱动自行车,向后移动时驱动自行车。
为了减少爬杆前后移动时链条上下晃动,可以采用其它结构比如爬杆在链条上下分别固定一个单向转动齿轮。
反过来,也可以设置成人的脚或手向后移动时不驱动自行车,向前移动时驱动自行车。
人脚踩在爬杆上,爬杆上可以固定鞋套或防滑胶套等。
爬行姿态骑行的车还包含了:特殊转向机构,手部做爬行运动的同时可控制转向的结构。
手握把固定转杆,转杆穿过爬杆中间的洞,转杆与爬杆之间可以通过轴承连接,使到转杆可以转动,转杆下端固定软轴,转杆转动时带动软轴转动,软轴与自行车前轮转向的机构通过比如齿轮等结构连接,使到软轴转动时带动自行车前轮转向。
或者转杆下端连接其它传动机构,与前轮转向机构连接,进而可以带动自行车前轮转向。
还包含了:特殊刹车机构,即手部做爬行运动的同时可控制刹车的结构。手握的一头固定刹车把手。
还可以让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在相应的位置设有托板,人累了,可以把身体的某部位靠在托板上休息。比如:还可以,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在人的上躯干下面设有托板,可以让人把身体上躯干放在托板上。
模仿爬行驱动结构采用,比如:单向运动驱动结构。
单向运动驱动结构是:对于采用链条传动或采用传动带传动的自行车上,传动带比如是采用橡胶带,则也可以这样实施,把爬杆直接和链条或者传动带固定,当然可以增加导轨辅助固定爬杆,不需要单向转动齿轮,人带动爬杆向前移动时,链条或者传动带被带动向前移动,由于自行车后轮的飞轮是包含有单向转动的轴承,所以后轮不随着转动。当人带动爬杆向后移动时,链条或者传动带被带动向后移动,则带动自行车后轮的飞轮转动,从而驱动自行车。
链条和传动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条。
有时由于自行车上的结构限制,或者考虑到转向安全性,只设置下肢做真爬行运动就行。
进一步的,本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可以保留原来自行车的驱动结构,从而人可以轮换不同的骑行方式。
爬行姿态骑行的车采用:仿生车的结构。仿生车,外形类似爬行动物,又类似一个板凳。像爬行动物一样有个躯干,还有四肢。具体是仿生车是一个躯干连着4条车腿,仿生车4条车腿跟躯干是通过关节连接的,四条车腿可以相对躯干做前后摆动或其它类型、方式的前后运动。四条车腿上固定有爬杆。人的四肢分别抓住四条车腿上的爬杆,仿生车两条后车腿可以通过在爬杆上固定鞋套从而套住人的两脚,从而人驱动着四条车腿前后摆动。每条车腿的末端固定有单向转动轮,单向转动轮与地面接触。车腿被人向前摆动时,单向转动轮与地面摩擦转动起来,车腿被人向后摆动时,单向转动轮不能转动,与地面产生摩擦力,形成作用力反作用力,地面推动车腿向前运动,从而带动仿生车整个躯干四条车腿和人向前滑行。
人脚踩在爬杆上,爬杆上可以固定鞋套或防滑胶套等。
仿生车还包含了:手部做爬行运动的同时可控制转向的结构。
手握把固定转杆,转杆穿过爬杆中间的洞,转杆与爬杆之间可以通过轴承连接,使到转杆可以相对爬杆转动,转杆下端连接单向转动轮。或者转杆下端固定软轴,转杆转动时带动软轴转动,软轴与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前轮转向的机构通过比如齿轮等结构连接,使到软轴转动时带动前轮转动。
或者转杆下端连接其它传动机构,与前轮转向机构连接,进而可以带动前轮转向。
仿生车还包含了:手部做爬行运动的同时可控制刹车的结构。具体是:手握的一头固定刹车把手。
仿生车外观可以做成动物的造型。
仿生车还可以这样的结构:仿生车,外形类似爬行动物,又类似一个板凳。像爬行动物一样有个躯干,还有四肢。具体是仿生车是一个躯干连着4条车腿,仿生车4条车腿跟躯干是通过关节连接的,四条车腿可以相对躯干做前后摆动或其它类型、方式的前后运动。四条车腿上还有关节,四条车腿上固定有爬杆。人的四肢分别抓住四条车腿上的爬杆,仿生车两条后车腿可以通过在爬杆上固定鞋套从而套住人的两脚,从而人模仿动物爬行一样驱动着四条车腿爬行。
还可以,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在相应的位置设有托板,人累了,可以把身体的某部位靠在托板上休息。比如:还可以,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在人的上躯干下面设有托板,可以让人把身体上躯干放在托板上。
爬行姿态骑行的车还可以采用:带有输送带的结构。
位于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左右两边前后的带轮分别固定左右两边的爬行带,使用时,人的左手左脚在左边的爬行带上,人的右手右脚在右边的爬行带上,为了适合人的爬行,爬行带前部水平向上倾斜,人在爬行带上模仿爬行时,爬 行带的上面的带向后运动,带动前后的带轮转动,后带轮通过传动机构,比如齿轮等带动后轮转动,从而驱动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前行。
爬行姿态骑行的车的转向控制是这样的:采用机械转向:左右两个前带轮通过与前轮的转向机构连接,比如通过齿轮连接,人要控制自行车往哪一边转弯时,哪一边就爬快一点,单位时间内这一边的爬行带带动带轮转动得多,车前轮就往哪一边转。
爬行姿态骑行的车的转向控制是这样的:采用电控转向:电动控制,转向机构采用电控,通过轮叉连接前轮,并控制前轮转向,在转向机构上安装传感器,感应人身体某部分的动作,从而驱动车前轮转向哪一边。或者左右两个前带轮边装有传感器,传感器连接到转向机构,人要控制车往哪一边转弯时,那一边就爬快一点,电控转向机构通过传感器感知,从而驱动前轮往那一边转向。或直接采用机械的转盘。
也可以这样实施,车的结构改动一下,用一个宽的爬行带代替左右两个爬行带,位于前后的带轮固定爬行带,使用时,人在爬行带上爬行,为了适合人的爬行,爬行带前部水平向上倾斜,倾斜角度可调,人在爬行带上模仿爬行时,爬行带的上部的带向后运动,带动前后的带轮转动,后带轮通过传动机构,比如齿轮等带动后轮转动,从而驱动车前行。
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发明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Claims (17)

  1. 一种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包括车架(1)和轮子,所述轮子包括驱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上设有真爬行机构,所述真爬行机构包括操作部(4),所述操作部(4)通过单向轮结构(5)和传动机构(6)与驱动轮联动;当人体上肢和/或下肢带动操作部(4)向一侧方向移动时,单向轮结构(5)呈锁定状态;当人体上肢和/或下肢带动操作部(4)向另一侧方向移动时,单向轮结构(5)解除锁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上设有前后延伸的导轨(7);所述操作部(4)为爬杆且与导轨(7)滑动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6)包括第一链轮(61)、第二链轮(62)、第三链轮(63)和第一链条(64);所述单向轮结构(5)连接在操作部(4)的端部与第一链轮(61)之间;第二链轮(62)和驱动轮均与车架(1)转动连接,第三链轮(63)与驱动轮联动,第一链条(64)套设在第二链轮(62)和第三链轮(63)外;第一链轮(61)与第一链条(64)啮合。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6)包括相啮合的齿条(65)和齿轮(66);齿条(65)与所述导轨(7)相平行;齿条(65)与车架(1)滑动配合;驱动轮与车架(1)转动连接,所述齿轮(66)与驱动轮同轴线布置且两者之间通过所述单向轮结构(5)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4)设置在呈环状的爬行带的直线延伸段;传动机构(6)包括均转动连接在车架(1)上的第一带轮(602)和第二带轮(603),爬行带套设在第一带轮(602)和第二带轮(603)外侧;传动机构(6)还包括使第二带轮(603)与 所述驱动轮相联动的换向传动机构;所述单向轮结构(5)设置在第二带轮(603)、驱动轮或换向传动机构上。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子包括转向轮,转向轮通过竖轴(10)与车架(1)转动连接;所述真爬行机构还包括转向机构(8);所述操作部(4)通过转向机构(8)与转向轮连接;所述转向机构(8)包括依次连接的握把(83)、转杆(84)和软轴(86);软轴(86)一端与竖轴(10)连接;握把(83)位于操作部(4)上方,转杆(84)上下延伸且其中部与操作部(4)转动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包括躯干支撑部;所述传动机构(6)包括两条手臂架(67)和两条腿架(68);手臂架(67)和腿架(68)两者上端均与所述车架(1)转动连接,两者的下端均连接有所述操作部(4),操作部(4)通过所述单向轮结构(5)直接或间接连接有驱动轮。
  8.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臂架(67)和腿架(68)中部均设有转动关节(69)。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爬行机构还包括转向机构(8);所述手臂架(67)上的操作部(4)和与其对应的单向轮结构(5)之间连接有转向机构(8);所述转向机构(8)包括相连接的握把(83)、转杆(84)和横臂(85);所述横臂(85)一端通过单向轮结构(5)与驱动轮连接,转杆(84)上下延伸且其中部与操作部(4)转动连接,握把(83)和横臂(85)分别位于操作部(4)的上、下方。
  10.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或7所述的一种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爬行机构还包括连接在轮子上的制动系统,操作部(4)连接所述制 动系统。
  11. 一种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包括车架(1)、轮子和把手(111),所述轮子包括驱动轮,其特征在于,该爬行姿态骑行的车上设有可随动调节脚踏与把手(111)前后间距和相对高度的结构,以适合骑车人由坐着骑行能转换成趴着的爬行姿态骑行。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子包括前轮(3)、后轮(2),还包括脚踏驱动机构、断开/连接切换器和能自动切换其输出端旋转方向的齿轮换向器(105);脚踏驱动机构、断开/连接切换器和齿轮换向器(105)输入端三者联动;前轮(3)通过前叉(113)与把手(111)连接;齿轮换向器(105)的输出端联动有车身伸缩机构和把手升降机构;
    所述脚踏驱动机构包括脚踏链轮(115),脚踏链轮(115)同轴连接有第一锥型齿轮(101),第一锥型齿轮(101)啮合有第二锥型齿轮(102),第二锥型齿轮(102)与所述断开/连接切换器的输入端同轴连接;断开/连接切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齿轮换向器(105)的输入端通过传动轴(104)连接;
    车身伸缩机构包括与车架(1)固定连接且前后延伸的套筒(106),齿轮换向器(105)固设在套筒(106)上;还包括滑杆(108);滑杆(108)后段为第一齿条结构且与套筒(106)滑动配合;所述齿轮换向器(105)的输出端包括第一输出端,该第一输出端连接有与滑杆(108)第一齿条结构啮合的第一齿轮(107);滑杆(108)前端连接有轴套(114),轴套(114)与所述前叉(113)转动连接;
    所述把手(111)连接有上下延伸的转向杆(112),转向杆(112)下段为第二齿条结构且与前叉(113)上下滑动套接;所述齿轮换向器(105)的输出端包括第二输出端;所述把手升降机构包括沿轴向相连接的第二转轴(109)和 第二齿轮(110),第二转轴(109)另一端与所述齿轮换向器(105)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齿轮(110)与前叉(113)旋转连接,第二齿轮(110)与转向杆(112)的第二齿条结构啮合。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联动的脚踏驱动机构和控制器(128);控制器(128)包括外壳(1051);外壳(1051)上设有齿轮槽(125),外壳(1051)内设有驱动齿轮(121)、从动齿轮(123)和换向齿轮(124);拨杆(122)和驱动齿轮(121)的齿轮轴连接,驱动齿轮(121)可以在齿轮槽(125)中滑移;换向齿轮(124)和从动齿轮(123)啮合传动;第二锥型齿轮(102)带动驱动齿轮(121)旋转,从动齿轮(123)与传动轴(104)连接;控制器(128)的从动齿轮(123)为输出端,其联动有车身伸缩机构和/或把手升降机构。
  14.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脚踏驱动机构,为其双脚踏驱动机构,包括前脚踏驱动机构和后脚踏驱动机构,前脚踏驱动机构给骑车人坐在车座上骑行用,后脚踏驱动机构是给骑车人下半身立起上半身躯干趴着骑行用,即双脚踏驱动机构只为一个人骑用时选择;前脚踏驱动机构在自行车车座前下方,后脚踏驱动机构位于前脚踏驱动机构的后方。
  15.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前后移动的脚踏驱动机构;
    脚踏驱动机构设有用于锁定其前后位置的锁止机构;脚踏驱动机构为传动轴传动机构,包括驱动盘(201)、前齿轮(202)、传动轴(203);驱动盘(201)与前齿轮(202)通过齿啮合连接,传动轴(203)与前齿轮(202)固定连接,传动轴(203)横切面做成非圆形,后齿轮(204)中心开有四边形的孔,传动轴(203)穿过后齿轮(204),传动轴(203)可以沿着后齿轮(204)的孔做 前后移动,同时传动轴(203)可以带动后齿轮(204)转动;踏柄轴(205)固定连接驱动盘(201)的中心,踏柄轴(205)与脚踏驱动机构移动导轨(206)连接,使到整个驱动盘(201)和脚踏柄可以沿着脚踏驱动机构移动导轨(206)前后移动,驱动盘(201)再带着传动轴203前后移动;脚踏(207)的柄固定在踏柄轴(205)上,脚踏(207)的轴与脚踏柄固定连接;后齿轮(204)与飞轮联动,飞轮驱动自行车后轮;左右两边的脚踏驱动机构相同,两者驱动力汇集到一起。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边轮结构;推杆(207)一端与踏柄轴(205)进行铰接,推杆(207)另一端与边轮架(209)进行铰接;边轮(208)装在边轮架(209)上,边轮架209铰接在自行车架(1)上;脚踏驱动机构沿着脚踏驱动机构移动导轨(206)向后移动时,踏柄轴(205)推动推杆(207),推杆(207)推动边轮架(209)向后向下移动,边轮(208)向地面靠近。
  17. 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爬行姿态骑行的车做为健身器材,所述车架(1)设有脚架,脚架推下来支撑到地面后,所述车轮离开地面。
PCT/CN2020/095689 2019-06-11 2020-06-11 一种爬行姿态骑行的车 WO2020249057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80042898.2A CN115379984A (zh) 2019-06-11 2020-06-11 一种爬行姿态骑行的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03106.6 2019-06-11
CN201910503106 2019-06-11
CN201910503064.6 2019-06-11
CN201910503064 2019-06-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49057A1 true WO2020249057A1 (zh) 2020-12-17

Family

ID=73781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0/095689 WO2020249057A1 (zh) 2019-06-11 2020-06-11 一种爬行姿态骑行的车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79984A (zh)
WO (1) WO202024905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94850A (zh) * 2021-01-27 2021-06-04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爬杆机器人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607908A (zh) * 2022-10-18 2023-01-17 浙江金拓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上下坡骑行体验感的动感单车
CN117329419A (zh) * 2023-12-01 2024-01-02 山西智创博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煤矿井下安全用巡检装置及其巡检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103007A (zh) * 1986-04-29 1987-01-24 曹新生 舒适型脚踏车
US5887882A (en) * 1995-05-26 1999-03-30 Atchison; James P. Prone bicycle
US6050584A (en) * 1998-04-07 2000-04-18 Sibson; Brian Bicycle placing rider in substantially semi-prone riding position
CN103707989A (zh) * 2013-10-16 2014-04-09 周利莎 一种俯卧式双驱动自行车
CN203854792U (zh) * 2014-04-21 2014-10-01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前俯式骑行自行车
CN205574165U (zh) * 2016-05-06 2016-09-14 李红亮 自行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10186A (ja) * 1998-04-25 1999-11-09 Yoshijiro Matsui 両手駆動機構を有する自転車
CN101450698B (zh) * 2008-12-17 2011-03-30 上海高智机器人新技术合作公司 一种2轮驱动自行车
US20100176571A1 (en) * 2009-01-09 2010-07-15 Faramarz Isaac Mashian Dual pedaling mechanism bicycle
CN101891004A (zh) * 2009-05-20 2010-11-24 上海东华企业发展公司 超省力躺式自行车
CN202847942U (zh) * 2012-09-13 2013-04-03 王克强 双动力全身运动型卧式健身自行车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103007A (zh) * 1986-04-29 1987-01-24 曹新生 舒适型脚踏车
US5887882A (en) * 1995-05-26 1999-03-30 Atchison; James P. Prone bicycle
US6050584A (en) * 1998-04-07 2000-04-18 Sibson; Brian Bicycle placing rider in substantially semi-prone riding position
CN103707989A (zh) * 2013-10-16 2014-04-09 周利莎 一种俯卧式双驱动自行车
CN203854792U (zh) * 2014-04-21 2014-10-01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前俯式骑行自行车
CN205574165U (zh) * 2016-05-06 2016-09-14 李红亮 自行车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94850A (zh) * 2021-01-27 2021-06-04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爬杆机器人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894850B (zh) * 2021-01-27 2023-11-17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爬杆机器人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607908A (zh) * 2022-10-18 2023-01-17 浙江金拓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上下坡骑行体验感的动感单车
CN115607908B (zh) * 2022-10-18 2023-05-19 浙江金拓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上下坡骑行体验感的动感单车
CN117329419A (zh) * 2023-12-01 2024-01-02 山西智创博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煤矿井下安全用巡检装置及其巡检方法
CN117329419B (zh) * 2023-12-01 2024-02-09 山西智创博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煤矿井下安全用巡检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79984A (zh) 2022-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249057A1 (zh) 一种爬行姿态骑行的车
ES2318132T3 (es) Procedimiento para un entrenamiento selectivo y aparato de entrenamiento.
US5964682A (en) Reciprocating aerobic exercise machine
US7900940B1 (en) Pedestrian cycle
US5732964A (en) User-propelled steerable apparatus
US10583063B2 (en) Manual walk-assist and accessories combo
WO2012144085A1 (ja) 三輪型足漕ぎ式車椅子
JP2004510498A (ja) 車椅子とリクライニングサイクルとのアセンブリ
KR200418734Y1 (ko) 보행 운동기구
JP2013116146A (ja) 腕振り機能付き歩行器
CN101543447A (zh) 运动型轮椅车
CN201624948U (zh) 偏瘫康复机
CN200995749Y (zh) 便携式游园健身车
CN209899826U (zh) 一种具有复能功能的多功能椅
RU149894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еабилитации пациентов с параличами нижних конечностей (варианты)
JP2013252417A (ja) リハビリテーション用車椅子
US7914422B1 (en) Exercise device
WO2018214926A1 (zh) 悬挂装置
US20130090217A1 (en) Recumbent stepper
JP4711034B2 (ja) 機能回復訓練装置
CN201551499U (zh) 面对面健身车
JP3111362U (ja) 歩行訓練用三輪車
CN203946224U (zh) 一种户外多功能休闲健身车
CN215021706U (zh) 一种坐站一体式腿部康复锻炼器
CN107362499A (zh) 一种推磨健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082344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82344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