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766A - 具有多根针的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具有多根针的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766A
CN1180766A CN97122755.1A CN97122755A CN1180766A CN 1180766 A CN1180766 A CN 1180766A CN 97122755 A CN97122755 A CN 97122755A CN 1180766 A CN1180766 A CN 11807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ing
parameter
motor
needle
axis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2275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898C (zh
Inventor
森田哲雄
清水正树
广濑弘和
黑野义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0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7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89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89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C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C5/00Embroidering machines with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control of a series of individual steps
    • D05C5/02Embroidering machines with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control of a series of individual steps by electrical or magnetic control devic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9/00Programme-controlled sewing machines
    • D05B19/02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 D05B19/12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of operation of mach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用多种针线进行缝纫作业的多针根缝纫机,该针线的直径、弹性以及拉伸性各不相同,预先为每根针线确定缝纫参数,这些参数为最大缝纫速度,线断裂敏感度,线残留长度,针—旋梭交会角,工件织物喂入时间,以及喂入节距。为正在使用的针线选择参数值,并以此为依据有控制的驱动其梭芯马达、切线马达,旋梭驱动马达,X轴马达以及Y轴马达。

Description

具有多根针的缝纫机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根缝纫针的缝纫机。
采用各种不同颜色进行绣花时,往往采用一种具有多根针的缝纫机来对多种颜色的线进行作业。对于传统的多针缝纫机来说,要采用一个针杆架对多根针杆进行可垂直移动的支承。通过移动针杆架将一个选定的针杆移动到一予定的位置之后,将一个驱动力从一驱动源传递给该选定的针杆,从而使该缝纫针作垂直往复运动。通过缝纫针与旋梭的相互配合,通过一种特定颜色的线来形成线迹,这种线是由与该动作缝纫针相对应的一个纱线源供给的。
在这种具有多根针的传统式缝纫机中,刺绣操作速度,用于判断发生断线的判断时间,由切线机构执行的切线时间,缝纫针的位移与旋梭的旋转角度之间的关系,缝纫针的位移与工件织物喂入时间之间的关系,以及工件织物的喂入量都是可以调节的。在另一种传统的多针缝纫机中,它们也是可以调节的,但是这种调节是统一的用于所有缝纫针。
然而,将多根针线用于多针缝纫机上时,由于材料、直径以及成股方式的不同,针线与针线之间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针线与针线之间的抗张强度,拉伸度,收缩性以及表面平滑性也有所不同。这样,即使进行调节,即针对其中的一根针线设定最佳缝纫状态,这种设定也将被用于其他缝纫针,这样,这种调节并不适用于其他缝纫针上的针线。
更具体些说,如果以针线所具有的平均特性为前提来统一调节缝纫针的作业速度,当一根抗拉强度极低的针线也被用在这些缝纫针中时,经常会发生断线。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对所有的缝纫针作统一调节时,要根据抗拉强度最低的针线来调节缝纫机的操作速度,这时所有的缝纫针都将以低速运行,这就降低了缝纫速度。
此外,在这种多针缝纫机中,为了判断针线的切断或断裂,设置了一个切线传感器。该切线传感器包括一个旋转元件,它与来自线轴的针线摩擦接触,还有一个探测器,例如一个光传感器,用来探测上述旋转元件的旋转状态。采用这种配置,当缝纫针的一予定元件仍在作垂直往复运动而旋转元件不再旋转时,即可探测到断线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进行调节,即根据针线的平均性质在适当的时间内探测线的切断,对方摩擦系数较小的针线来说,由于该针线在旋转元件上会打滑,所以尽管针线仍在输出,但旋转元件此时并不转动。结果便会使判断失误,尽管未发生断线但却判断为断线。
相反,如果以这种低摩擦系数的针线为考虑依据,则用来判断发生断线的判断时间就要延长。然而,对于全部缝纫针来说,判断时间都被延长了。这样,以这种平均性质的纱线为依据,就不能恰当地对断线作出判断。
此外,在传统的多针缝纫机中,当一个相应的缝纫过程完成之后,要通过一个机内的切线机构将针线及底线切断。通过调节该切线机构的操作时间,可以改变从针眼到针线切断末端之间残留线的长度。即使根据线的平均性能来调节操作时间,以便设定一个最佳的残留长度,对于具有收缩性的纱线来说,仍无法获得理想的残留长度。也就是说,在线被切断之后,大收缩率的线将立即收缩。由于它的过分收缩,有时这种大收缩率的线还可能从针眼中退出。
相反,也可以根据大收缩率的线为对象进行考虑,使切线机构在一个合适的时间进行工作,以便获得足够的残留线长。但是,这种调节将影响所有的缝纫针,对于那些具有平均收缩性的线来说,将会使残留线过长。这部分过长的残留线将会影响线缝,或者与某一运动元件相缠绕。
在传统的多针缝纫机中,旋梭(捕圈器)的旋转相位是这样调节的,在针移至其下死点中心之后,当针稍稍向上移动时,旋梭的挑圈梭咀便在针一旋梭相交会的时间抵达一个捕线位置。这时,可以形成一个足够尺寸的线圈,并且在一个根据纱线平均特性调节的旋转相位处由挑圈梭咀将纱线捕获。然而,如果采用了一种大变形的纱线,在线圈逐渐变大时,生成的线圈将会发生变形。由于线圈的形状容易改变,挑圈梭咀就不容易将线捕获。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可以对旋梭的转相进行调节,考虑到线的大变形性,在线圈尚未变得太大,而且线圈的大变形尚未发生时就将线捕获。然而,由于这种调节将影响所有的缝纫针,所有旋梭的转相将发生同样变化。这样,对于具有平均变形性的线来说,其中尺寸较小的线圈就比较难以捕获。
此外,在现有技术中,工件织物的喂入是针对所有的缝纫针进行的,而不考虑喂入量或喂入距离,所以当缝纫针提升到一个预定位置时喂入即开始,而当针下移至一个予定位置时,喂入终止。此外,喂入过程是以予先设定的预定量或距离进行的。尽管所有的针都是在相同条件下喂入的,但是由于线的特性不同以及旋加给线的张力不同,实际形成的线缝尺寸以及线迹的张力也都各不相同,此外,即使在所有的线迹中线缝与张力都保持不变,使用者也可能产生视觉错误,即由于线的直径和颜色有所不同。而感觉每根线的线缝和张力有所不同。这种差别不能针对所有的线迹统一调整其织物喂入时间及喂入量来加以消除。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针缝纫机,它能对每根针或针线提供最佳的线迹状态。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目的是通过这样一种缝纫机来实现的,它包括多根固定有针线的缝纫针,所选定的一根缝纫针依照一个缝纫程序进行动作,该机还包括参考设定装置,参考存储装置,参考选择装置以及缝纫控制装置。参考设定装置可以设定多个参数,每个参数可以限定至少一个缝纫机组件的工作状态,为每根缝纫针设定一个参数。参数存储装置可以存储由参数设定装置为每根缝纫针设定的参数。参数选择装置用来从参数存储装置中为所选定的一根缝纫针选择一个参数。缝纫控制装置用来对至少一个缝纫组件进行控制,以便以由参数选定装置选定的参数为基础进行缝纫作业。
就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而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缝纫机,它通过一根针线和一根底线对一工件织物进行缝纫,该机包括多根针杆,每根针杆上装有缝纫针,每根针上固定有一个根针线,针线各不相同,每根针线都由一个线轴送向一根缝纫针,还包括一台缝纫机马达,一个由缝纫机马达带动的旋转轴,将该轴与所选定的一根针杆相连接的装置,以便使带有一根理想纱线的针杆作垂直往复运动,一个带有挑圈梭咀的旋梭,通过缝纫针与旋梭的相互配合而形成线迹,一台用来旋转式驱动旋梭的旋梭驱动马达,一个包含一台切线马达的切线机构,还有一个由切线马达带动的刀片,用来切断针线及底线,一个切线传感器,用来对来自于线轴的线的输出状态进行探测,一个工件织物喂入机构,它包括一个活动支架,支架上放有工件织物,一台与活动支架相连的X轴马达,用来沿X方向移动活动支架,一台与活动支架相连的Y轴马达,用来沿Y方向移动活动支架,用来设定每钟参数的参考设定装置,其中的每一个参数设定了关于缝纫马达旋梭驱动马达,切线马达,X轴马达及Y轴马达之一的工作状态,为每根缝纫针设定一个参数,还有参数存储装置,用来对由参数设定装置为每根针设定的参数进行存储,还有参数选择装置,用来从参数存储装置中为所选定的一根缝纫针选择一个参数,还有用来至少控制一台缝纫机马达,一台旋梭驱动马达,一台切线马达,一台X轴马达及一台Y轴马达之一的缝纫控制装置,以便按照由参数选定装置选定的参数进行缝纫作业。
本发明还有一个方面,它提供了一种方法,该方法可执行一种不同的缝纫作业模式,它可以与一种多针缝纫机中的多根针上所携带的每一种不同针线相适应,缝纫针被连续选择及操作,以便用不同种的线进行缝纫,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为每根缝纫针设定参数,该参数与各缝纫针的线相对应,将设定的参数存入-存储装置中,使每个参数与每根针相对应,判断哪根针是即将进行缝纫的,从存储装置中为即将操作的针选择参数以及以所选定的参数为依据进行缝纫和切断作业。
以下是本发明的一组附图,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具有多根针的多头型缝纫机的透视图;
图2是该实施例的一个透视简图,它表示了一个针杆垂直运动机构,该机构包括一个针杆跳动机构;
图3是该实施例的一幅平面图,它表示了一个工作台及一个针床单元的基本部分;
图4是该实施例的一幅平面图,它表示了带有旋梭的针床单元的一部分;
图5是该实施例的一垂直剖面图,它表示了带有旋梭的针床单元的一部分;
图6是该实施例的前视图,它表示了主轴位于其300°转角时旋梭的状态;
图7是该实施例的一幅放大平面图,它表示了针床单元的前部;
图8是该实施例的一幅放大平面图,它表示了切线驱动机构;
图9是该实施例的方框图,它表示了多针缝纫机的控制系统;
图10是该实施例的流程图,它表示了一个参数设定流程;
图11是该实施例中针对每根缝纫针设定各种参数的一个实例;
图12是该实施例的一个流程图,它表示了一个完整的缝纫控制程序;
图13是该实施例的一个流程图,它表示了一种缝纫控制程序;
图14是该实施例的一个图表,用来说明缝纫数据的结构;
图15是该实施例的一个图表,用来说明针的运动轨迹、梭芯的转角、旋梭的旋转位置、针与旋梭的交会位置,织物喂入开始及结束时间以及切线开始及结束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一台多针缝纫机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属于一种多头型绣花机M,其中含有三部绣花缝纫机M1,M2,M2,每台缝纫机都具有多根缝纫针,它们沿横向并排排列着。
如图1所示,该多头型绣花机M包括一个横向延伸的基架1,该基架1具有一个位于后部的上表面,该表面上设有一个横向延伸的缝纫机支承板2,在平面图中它呈矩形。此外,还有一个横向延伸的支承架3立在该缝纫机支承板2的后部。在支承架3上,有三个机头部4~6以一予定的间距肩并肩地排列着。在基架1的上方,缝纫机支承板2的前部,每个针床单元10,11,12中的针床后端部7,8,9分别被支承在与机头部4,5,6相对应的位置上。这样,三台具有机头部4,5,6的多针型缝纫机M1,M2,M3便以肩并肩的方式安装在支承架3上,并与针床单元10,11,12相对应。每个机头部4,5,6与每个相应的针床单元10,11,12在机构上都是相互独立的,而且针床单元10,11,12之间在机构上也是相互独立的。
在每台多针型绣花机M1,M2,M3的头部4,5,6的前端,都以可横向移动的方式支承着一个针杆架20。在每一个针杆架20中,十二根针21沿横向排列着,它们可作纵向运动,十二根挑线杆23(图1)被支承着,可作枢轴运动。为了同时地改变绣花线的颜色,通过一个针杆变化马达115(图9)对一针杆变化机构(未示出)进行驱动,进而使这些针杆架20作同步横向运动。
在该缝纫机支承板2的前部,一个工作台13沿水平方向延伸,该工作台13的高度是可以改变的,可在针床单元10,11,12的上表面的高度相一致。在该工作台13的横向端部设有一对辅助台14,15。此外,在这时辅助台14,15以及工作台13上,还安装着一个沿横向延伸的矩形活动支架16。
该活动支架16的左端部为一驱动支架部16a,它可由一X轴驱动机构(未示出)驱动沿X轴,即横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移动。此外,该活动支架16的右端被用作另一个驱动支架部16b。在一个Y轴驱动机构(未示出)的带动下,这些驱动支架部16a和16b可沿Y轴方向移动。这样,在X轴向驱动马达117及Y轴向驱动马达119(图9)的带动下,借助于X轴驱动机构和Y轴驱动机构的配合,该活动支架16便可以在X-Y平面内移动。
另外,在辅助台15的后侧,设有一个操作板18,用来输入各种指令。该操作板18包括一个显示器18a,用来显示与绣花线迹相关的信息。另外,该操作板18还具有一个参数调整键(未示出),用来对每根缝纫针的参考进行调整,参数的调整将在后面进行说明。该操作板还包括一个起动缝纫键(未示出),用来起动缝纫作业,一个终止缝纫键(未出示),用来终止缝纫作业,一个取消缝纫键(未出出),用来暂停缝纫作业,还有一个恢复键(未示出),用来重新启动缝纫作业。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2对一个用来使针杆21作垂直运动的针杆驱动机构进行说明。
每台绣花机M1、M2、M3中都带有针杆驱动机构25,在每个机头部4,5,6的前端部,都有一根沿垂直方向延伸的主针杆26。主针杆26的上、下端被支承在针杆架20的一个支架上(未示出)。一个垂直移动块27可移动地支承在主针杆26的周围,移动块27带有一个可与一连接销34相啮合的啮合沟槽27a,这将在后面进行说明。移动块27具有一个带有针杆包围块28的下端部,该包围块28可相对于主针杆26作垂直运动,但还能转动。针杆包围块28与一连杆31相连接,连杆枢轴连接在一缝纫杆30上,而缝纫杆30又枢轴式支承在一枢轴29周围。该移动块27可相对针杆包围块28进行转动。
单根缝纫机主轴17穿过机头部4、5和6沿横向延伸,该主轴17由一缝纫机马达110(图9)驱动。一偏心轮32固定安装在主轴17上,偏心杆33装在偏心轮32上,偏心杆33的下端与缝纫杆30枢轴式连接。
十二根针杆21中每根针杆的下端部都装有一根缝纫针22,而且每根针杆21的中部都与连接销34相固定。一根压缩弹簧35安装在针杆21的周围,并位于连接销34与针杆架20的支承架之间。这样,在压缩弹簧35的偏压力作用下,针杆21被压向其上针位。此外,与垂直运动块27相对置的每根针杆21中的每个连接销34,当针杆架20沿横向运动时,都可以选择性的与垂直运动块27的啮合沟槽27a相啮合。借助于这种排布方式,随着缝纫机马达110(图9)沿予定的旋转方向转动,主轴17便绕其轴线旋转,通过偏心轮33,缝纫杆30以及连杆31的作用,垂直运动块27及针杆包围块28便沿垂直方向作整体往复运动。结果,仅有一根通过连接销34与垂直运动块27相啮合的针杆21随着主轴17的旋转而作垂直方向的同步往复运动。
下面将参照附图2对针杆跳动机构40进行说明,绣花机M1,M2,M3中的每台都配有机构40,以便使针杆21向其最上方位置或上死点跳动。
在针杆架20内部有一个筒形线圈41,该筒形线圈41具有一个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柱塞。此外,在针杆架20内还有一个沿一定角度运动的L形连杆42,如在平面图中所看到的那样,该L形连杆42具有一种L形的外观,它带有一个驱动部42a,该驱动部与筒形线圈41的柱塞的一端相接触。该L形连杆42还具有一个驱动部42b,其上设有一根沿垂直方向延伸的操作轴43,上述的垂直运动块27带有一个突出的接合部27A,操作轴43与接合部27A可以相互接合。
此外,有一根扭力螺旋弹簧44连接在垂直运动块27的上端部,以便在通常情况下将垂直运动块27压向其连接位置,如图中的实线所示,在该位置上,连接销34与啮合沟槽27a相啮合。有时,它也会位于图中点划线所示的垂直运动块的跳动位置,这是由于垂直运动块27作逆时针旋转的结果。
采用这种结构,如果致动针杆跳动筒形线圈41,使之按一予定的周期垂直伸缩它的栓塞,如图2所示,并通过连接销34的作用使针杆21与垂直运动块27相连接,则框轴运动杆42便如图2所示作顺时针方向的角运动。这样,如图2所示,操作轴43便沿反时针方向推动突出的接合部27A,从而使垂直运动块27能反抗螺旋弹簧44的偏压力而转向图中点划线所示的跳动位置。接下来,连接销34与啮合沟槽27a相脱离,在这同时,针杆21也迅速地移动到其最上方的位置,也就是说,在压缩弹簧35的偏压力下,针杆21完成了跳动作业。
另方面,如果由于跳动作业的影响,针杆21位于最上方位置,而垂直运动块27返回至其角度连接位置,在此状态下,垂直运动块27将从其下方位置向上移动至其最上方的位置,垂直运动块27首先与连接销34的下表面相接合,并暂时地绕主针杆26转至角跳动位置,即图中点划线所示的位置。但是,由于受螺旋弹簧44的偏压力作用,垂直运动块27将迅速地转回到其角连接位置,即图中突线所示的位置,这样,连接销34就能自动地与啮合沟槽27a相啮合。
有时,每一个针床部7,8,9可以带有一个压脚45,该压脚45的位置可以在一压紧位置与一缩回位置之间变化,在压紧位置时,压脚45将把所加工的织物W压在相应的针床部7,8,9上,而收缩位置则位于压紧位置的上方的某一予定位置上。为了改变压脚45的位置,还设置了一个压脚驱动机构(未示出),它包括一个压脚驱动筒形线圈106(图9)。
下面将参照图3~8对针床单元10,11,12进行说明。这些针床单元彼此相同,所以在此将仅对最左边的针床单元10进行说明。
针床壳体50大致沿前、后方向呈U形断面延伸。针床壳体50的后端固定在一对支承托架51上,托架又紧固在底部支架1上,底部支架位于缝纫机支承底板2的前端部,并沿横向延伸。针床壳体50的前端部活动连接着一个旋梭模件55。如图3所示,针床壳体50上盖有一块喉板52,而针床壳体50的上部其余部位则盖有一块盖板53,它与喉板52相邻接。
下面,将参照图4~6对旋梭组件55进行说明。连接块56通过螺丝57而活接在针床壳体50的前端部,此外,一台旋梭驱动马达58,例如一台步进马达与连接块56的后端部相连接。该旋梭驱动马达58具有一根驱动轴58a,另者,在连接块56的前端部还设有一个用来捕获线圈的旋梭或提圈器59。该旋梭59包括一个梭轴60,它可以前后运动,并由连接块56作可旋转支承。梭轴60的后端部与第一耦合元件62相固定。驱动马达58的驱动轴58a的前端部固定在第二耦合元件63上,第一、二耦合元件62和63耦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耦合器61。这样,梭轴60和驱动轴58a便由耦合器61连接在一起。
图6对旋梭59作了最好的描述。该旋梭59包括一个内旋梭或一个梭壳架元件,其内是一个梭壳67,在梭壳内有一梭芯,外旋梭或一梭体59a可绕内旋梭旋转。外旋梭59a具有一个抓取咀59b,它用来钩住针线47并形成针线线圈47c。当梭芯17旋转约200°,线圈抓取咀59b穿过线孔或缝纫机针22的洞眼时,针与旋梭相遇的时间(图15)便确定了。在针与旋梭相遇的位置,线圈抓取咀59b钩住穿过机针22的线孔的针线47,并形成线圈47c,随着外旋梭59a的转动,线圈在内旋梭与外旋梭59a之间运动。
另外,第二耦合元件63上设有一个圆盘编码器64,它具有若干条切口。第二编码器传感器65。例如一个光传感器连接在该连接块56上,以使用光学方式探测上述的若干条切口,并且产生出一个梭轴旋转的信号。随着旋梭驱动马达58的转动,梭轴60通过驱动轴58a和耦合器61而发生旋转,这样,旋梭59便沿予定的方向旋转,其速度K为主轴17转速的二倍。在针床单元10的前端设有一个保护罩66,该保护罩66与针床壳体50的前下端枢轴连接,使该保护罩66可以打开或关闭。
下面将参照附图4和5对支承装置进行说明,该装置可以支承着旋梭59,沿前后方向变换位置。连接块56具有一个圆筒部,一个圆筒形的轴承壳70位于其中,并可沿前后方向滑动。一轴承71压配在轴承壳体70内。连接块56具有一个左侧壁,它与一个偏心销72相连。轴承壳70具有一个左侧壁,其上具有一条纵向延伸的销槽,偏心销72的销部插在该销槽内。另方面,该连接块56还具有一个右侧壁,其中带有一组可装卸的螺丝73,以便将该轴承壳70固定到连接块56上去。
采用这种结构,当固定螺丝73松开之后,偏心销72便可沿一个方向或相反的方向转动,使轴承壳70向前或向后移动一小段距离,例如1~2mm,这是因为偏心销72与销槽之间是啮合在一起的。这样,旋梭59的位置便可沿前后方向精确地被细控制,以便对针和旋梭间隙进行控制。
下面将参照附图3~7对切线机构80进行说明。该机构设在针床单元10,11,12中的每个单元中,用来切断针线47和底线48。
一块固定板(未示出)被固定在连接块56上,并延伸至旋梭59的上方。将一把活动刀片81活动支承在该固定板上。该活动刀片81可以在图7中实线所示的等侯位置与点划线所示的最大转动位置之间转动。该活动刀片81具有一个结合部81a。一把静止刀片82位于针板52的下方,而针板的位置在固定板的上方。静止刀片82的刀刃朝向前方,以便与活动刀片81相配合,将针线47和底线48切断。
切线操作杆83枢轴式连接在活动刀片81上,并且在针床壳体50内向后方延伸。这样,当切线操作杆83向前方运动时,活动刀片81便沿图7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抵达点划线所示的最大转动位置。然后,切线操作杆83向后运动,使活动刀片81沿反时针方向转动。在反时针运动过程中,针线47和底线48都被活动刀片81的结合部81a抓住,随后由活动刀片81和静照刀片82将这些线47和48同时切断。
下面将参照附图3和8对用来驱动切线机构80的切线驱动机构进行说明。在平面图中枢轴杆86呈L形构形,它们枢轴运动的方式被支承在针床壳体50的后端部的水平面上。该枢轴杆86的驱动部86a与切线操作杆83的后端部枢轴式连接。在底部基架1的左端,固定着一块连接板87。一台带有驱动齿轮89的切线马达88固定在该连接板87的底表面上。此外,借助于一只阶梯螺栓91,将一个与驱动齿轮89相咬合的扇形齿轮90枢轴式地支承在该连接板87上。一块与连接板92相似的板的底端部固定在该扇形齿轮90上,该板的尖端部与切线操作轴93的左端部相连接,所述的操作轴93则沿基架1的横向延伸。枢轴杆86的驱动部86b与切线轴93相连接。
如果切线马达88沿反时针方向转动,扇形齿轮90便以予定的角度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图8),从而使切线操作轴93通过连接板92而沿其轴向向上运动。这时,枢轴杆86便沿顺时针方向进行转动,并使切线操作杆83向前方运动。接下来,活动刀片81移动到其最大转动位置(图7)。
然后,切线马达88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使切线操作轴93向左运动,这样,枢轴杆86便沿反时针方向转动,以使切线操作杆83向后运动。接下来,已经与活动刀片81相接触的针线47及底线48,在静止刀片82的配合下被同时切断,正如上面所描述的那样。
在靠近扇形马达90的地方,连接板87带有一个运动位置探测传感器94,例如一个光传感器。此外,扇形齿轮90还带有一块屏蔽板95,用来对位置探测传感器94进行遮挡,以保证探测器的正常工作。也就是说,如果活动刀片81移动到其切断位置以外的某一位置上,移动位置探测器94就不能探测到屏蔽板95,这时,传感器94便产生一个“L”水平运动位置的探测信号DS。另一方面,如果活动刀片81返回到其切断位置,则屏蔽板95便与传感器94对齐,这时传感器便产生一个“H”水平移动位置的探测信号DS(切线信号)。
下面将参照图9中的方框图对用于多头型绣花机M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该系统包括第一控制装置100和第二控制装置150。第一控制装置或缝纫机控制装置100用来对旋梭59的驱动模或以及切线控制以外的整个绣花机M进行控制。
该缝纫机控制装置100带有一台微机,该微机包括一台CPU101,一台ROM102和一RAM103,输入及输出界面(未示出)通过数据总线驱动器与微机相连。RAM103贮存着作为缝纫程序的绣花数据。
在机头部分4,与缝纫机控制装置100相连接的有一个与针杆跳动筒形线圈41相连接的驱动回路105,一个与压脚驱动筒形线圈106相连接的驱动回路107,以及一个切线传感器108。采用一种传统的切线传感器108即可,它包括一个旋转元件,通过与输出针线的摩擦接触而使之转动,还有一个光传感器,用以探测该旋转元件的旋转状态。切线判断是通过探测旋转元件的非旋转状态而作出的,而不受缝纫针2的予定垂直往复元件限制。
一个与缝纫机马达110相连的驱动回路111与缝纫机控制装置100相连接。该缝纫机马达110具有一个圆盘编码器。第一编码器传感器112也与该缝纫机控制装置100相连接。该第一偏码器传感器112根据圆盘编码器的每一次旋转而产生一千次的缝隙信号或梭芯旋转信号。一台起点传感器113也与该缝纫机控制装置100相连接,以便根据第一编码器传感器112的单次旋转而产生出一个指明主轴17的起抬点的一单信号。一台停止位置传感器114也与该控制装置100相连接,它用来探测针杆21的停止位置,即在梭芯17的100°转角中的位置。一个与针杆改变马达115相连的驱动回路116也与该控制装置100相连接,它用于移动针杆架20及用另一针杆替换针杆21(图2)。此外,与该缝纫机控制装置100相连接的还有一个与X轴驱动马达117相连的驱动回路118,一个与Y轴驱动马达119相连的驱动回路120,以及一个带有显示器18a及各种开关(未示出)的操作板18,用来启动缝纫作业以及输入各种指令信号。
第二控制装置或梭轴驱动控制装置150与该缝纫机控制装置100相连接,用来对旋梭59以及切线作业进行控制。该梭轴驱动控制装置150中设有一台微机,它包括一台CPU151,一台ROM152以及一台RAM153,还有一个通过数据总线驱动器与微机相连的输入、输出界面(未示出)。在针床单元10中,旋梭驱动马达58(图4)通过一个驱动回路154与控制装置150相连,第二编码器传感器65(见图4)以及梭轴起点传感器155也与控制装置150相连接。根据与旋梭驱动马达58相连的圆盘编码器64(图4)的单一次转动,第二编码器传感器65可以产生五十个缝隙信号。根据圆盘编码器64的单一次转动,起点传感器155可以产生一个梭轴同步信号。其他针床单元11,12也具有如上所述的这种控制系统。此外,运动位置传感器94以及一台与切线马达88(图3及9)相连的驱动回路156则与梭轴控制装置150相连接。
一台感应马达可以作为缝纫机马达110使用,它用于反转控制。通过圆盘编码器的单一次旋转而产生的并经由第一编码器传感器112传递来的1000个缝隙信号(梭芯旋转信号)被分解成4000个脉冲,它们被用作梭芯控制脉冲来对马达进行控制。另则,一台步进马达被用作旋梭驱动马达58,每收到500个脉冲,它便转动360°,这时旋梭59也旋转360°。该旋梭马达58被用作倍速控制,采用该装置,在主轴17旋转的过程中,旋梭驱动马达58的速度可以加倍。
下面将参照图10所示的流程图对参数调整过程进行说明,该过程用来对相应的缝纫机针作参数调整。只要通过按下操作板18中的参数调整键(未示出)便可进行参数调整。
首先将针计数器被调至1(S200),接下来,使用者利用操作板18上的键(未示出)输入针的数量,该输入的数目将被存储在RAM103内(S201)。然后,针计数器的数值将与存储在RAM103内的针数相比较,以确定是否所有针的参数都已完成(S202)。如果针计数器的数值与RAM103中存储的针数相等。则调整过程被确认完成(S202为“是”),该过程结束。
另一方面,如果针计数器的数值与针数不等,则将指示出过程尚未完成(S202为“否”),有待使用者为针计数器(S203)所指示的针输入参数值。利用操作板18上的键来输入参数值。被输入的参数以表格的形式存储在RAM103内,这将在后面进行说明。按下来,针计数器加一(S204),该过程返回至S202。
根据上述过程,在缝纫机控制装置100的RAM103中将会产生一个如图11所示的参数表格。为了简化表格起见,图11中所示的参数仅仅是四根针的。但是多头型绣花机M可以具有12根针22,因此,该参数表实际上应包含12根缝纫针的参数。
在该表格中,最大缝纫速度的参数表示为缝纫机主轴17每分钟的转数(r.p.m),因此,对于缝纫针1来说,主轴17的转速应当不超过1000r.p.m。
切线(或断线)敏感性参数表示在切线传感器108中止对被送出的针线进行探测之后,继续缝纫的针迹的数目。对于缝纫针1来说,它被假定为在五个缝纫针迹的过程中,如果切线传感器108没有探测到输出的针线,断线过程在已发生。
剩余线长度参数利用数字1-10表示用来操作切线机构80的间隔时间。主轴17的旋转角度与操作切线机构80起始时间之间的关系按照1-10的水平进行予定。通常,当主轴17已转过约270°时切线机构80为操作状态,而当梭芯约为90°时,为停止操作,如图15所示。但是,自操作开始到结束这一状态被一予定的角度替换了。在线被切断之后纱线的剩余量是随操作切线机构80的起动时间差而改变的。然而,由于纱线的实际剩余量还随线的可拉伸性及张力而变化,所以给出的1-10的数值并不能保证残留线的确切长度。
针-旋梭相会角参数中的角度在-5°~+5°的范围内,它表示相对旋梭59的标准转相所产生的转相偏移。通常,当主轴17约为200°时,旋梭59到达相会位置,如图15所示。但是,以缝纫针2为例,当主轴17为202°时,旋梭59才抵达其相会位置。
喂入时间参数在-5°~+5°的范围内调整时间,以便对X轴驱动马达117及Y轴驱动马达119进行操作,它们构成了加工织物的喂入机构。通常,当主轴17约为250°时加工织物的喂入过程开始,而当主轴17为110°时结束,如图15所示。但是,以缝纫针3为例,当主轴17约为248°时,其力工织物喂入过程开始,而主轴17约为108°时结束。
喂入节距参数被用来改变X轴驱动马达117及Y轴驱动马达119的驱动量。如果在一个以毫米为单位的座标系中,三根连续针位的座标分别为P1(X1,Y1),P2(X2,Y2)以及P3(X3,Y3),根据这三个点的位置关系采用下列方式对P2的座标进行改变。假定喂入节距参数为数值“a”,如果X1<X2,且X3<X2,则X2被改变为(X2+0.1×a)。如果X2<X1,且X2<X3,则X2被改为(X2-0.1×a)。同时,如果Y1<Y2且Y3<Y2,则Y2被改为(Y2+0.2×a)。如果Y2<Y1且Y2<Y3,则Y2被改为(Y2-0.2×a)。在进行这些改换时,如果针的位置位于在X方向(水平方向)或Y方向(垂直方向)投影的位置,投影量在X方向仅曾大0.1mm或者在Y方向仅增加0.2mm,则a=1。因此,在绣制一个花型时,花型的边缘要比通常的更突出。
此外,虽然上述存储在参数表格中的参数值包含了上述的各种内容,但是上述的参数被转换成了在内部处理中便于使用的各种数值,并且为了便于进行快速内部处理而存储在存储器中。
在使用多头型绣花机M时,将一台单独配置的个人电脑(未示出)通过一个信息界面装置连接到缝纫机M上。为此,图10中所示的参数调整过程可以通过个人电脑进行。通过个人电脑根据图10中的条件对所有参数进行调整之后,该多头型绣花机M便开始工作,经由信息界面装置而从个人电脑中接收参数。这样,一个与图11所示的例子相类似的参数表便在缝纫机控制装置100的RAM103中产生了。采用这种配置,参数调整过程可以在个人电脑上进行,同时,多头型绣花机M执行一种不同的程序。在绣花机M完成了其他程序之后,已经在个电脑中更新的参数可以快速传送给缝纫机M,为下一个缝纫作业立即作好准备。
下面将参照附图12中的流程图对多头型绣花机M的缝纫过程进行说明。只要将操作面板18上的启动键(未示出)按下,即可开始作业。
首先,缝纫机控制装置100输入参数,它们被用作参数表(S100)的初始值。具体说,上述图10中的参数过程可以由多头型绣花机M执行,而特定的数值则利用操作面板18输入。或者经由一个信息界面装置从个人电脑中获得参数。也可以从一个磁存储媒体中读取先前设定的参数。在任何情况下,该缝纫机控制装置100都将这些输入的数据存入RAM103内。
接下来,缝纫机控制装置100输入缝纫数据(S102)。在本说明书中,缝纫数据是从个人电脑中获得的,但是需要再次说明,该缝纫数据也可以从一种磁存储媒体中获得。该缝纫数据也被存入RAM103中。如图14所示,输入的缝纫数据是以不定长度的数据列的形式存在的,其中一个数据单元是由一种1字节指令和2字节数据组成的。第一数据阵单元包含一个颜色变化指令,而且紧跟着多个包含其他指令的单元,例如一种喂布指令或切换形式指令。缝纫数据包含若个但相同的数据,它们中的每一组都具有一个第一单元中的颜色变化指令,紧接着多个含有其他指令的单元,最后的数据阵单元含有一个结束指令。
缝纫机控制机构100首先启动驱动电路,例如针杆改变马达115,X轴驱动马达117,以及Y轴驱动马达119(S104)。要进行一次检测,以确定操作板18上的启动缝纫键已被按下(S106)。如果该启动缝纫键已被按下(在S106中为“是”),则下述的缝纫程序将要开始(S108),并且将重复进行下去,直至缝纫作业结束(在S110中为“否”)。当缝纫作业结束时(S110为“是”),该过程也就终止。如果结束指令出现在缝纫数据中,或者操作面板18上的结束缝纫键(未示出)被按下,则在S110中的缝纫作业宣告结束。
如果在S106程序中启动缝纫键未被按下,将进行一次核查,以确定参数是否被修改(S112)具体说,由于有可能利用个人电脑修改参数,如同上面所述,即当多头型绣花机M执行S108~S110的程序时,可以在个人电脑上对参数进行修改。因此,要对个人电脑进行换态过程,如果新的参数被接收(S112为“是”),则在RAM 103中的参数表格被更新(S114),而且过程返回至S106。如果未从个人电脑中收到新参数(S112为“否”),则该过程返回到S106而不变换参数表。
下面将参照图13中的流程图对在S108中执行的缝纫过程进行说明。S108中的缝纫过程每执行一次。上述缝纫数据中的一个单元(三个字节)都要处理一次。
当缝纫过程开始时,缝纫机控制装置100要核实第一数据字节是一种颜色变换指令(S120)。如果第一数据字节是一种颜色变化指令(S120为“是”),则需核查是否需要切线(S122)。但是,由于该过程刚刚开始,尚未进行缝纫,所以切线是不需要的(S122为“否”)。而如果缝纫早已开始,为了改变线的颜色,则需要进行切线(S122为“是”)。在后一种情况,对于当时使用的缝纫针22的残留纱线长度的调整,要参考参数表格进行。如果主轴17的旋转角度相应于切线时间间隔的开始,适合于残留纱线长度(S124为“是”),则切线机构80便进行切线(S126)。虽然切线机构80是在切线时间间隔的开始时进行操作的,但是该过程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如图15所示。图中所示的切线时间是指该切线时间间隔过程中纱线被实际切断的时刻。
接下来,选择与缝纫针22相对应的与颜色变化指令有关的参数(S128)。具体说,如果缝纫数据的第一字节是颜色变化指令,则第二字节便含有至今所使用的缝纫针的数目,而第三字节则含有下一步所使用的缝纫针的数目。RAM103包含一个表格指示器,用来指明参数表中哪一组参数与当前使用的缝纫针22相对应。根据缝纫数据中的针数,该表格指示器不断变化。因此,可调节该表格指示器,使之指向与下一步将使用的缝纫针22相对应的数据组,即可实现对参数的选择。
驱动针杆变化马达115,以移动针杆架20,用缝纫数据(S130)所确定的针来更换缝纫针22。可根据参数表(S132)中的最大缝纫速度参数来改变缝纫过程中的最大缝纫速度,而且旋梭59与该速度(S134)保持同步。同时,旋梭59与主轴17同步,相会角度参照参数表格,而且旋转相位以该相会角为基础,相对标准旋转相位进行调节。
在结束该过程之前,为了对缝纫数据(S136)中的下一个单元进行处理,缝纫数据指示器前移一个单元。随着S120~S136步骤的完成,颜色变换指令的程序也就完成了。
然而,如果在该过程的开始,缝纫数据的第一字节不是颜色变换指令(S120为“否”),则要核对该缝纫数据的第一字节是否是结束指令(S140)。
如果该第一字节不是一个结束指令(S140为“否”),则该缝纫数据便是用于形成针迹的数据。因此,喂入位置是根据参数表(S142)中的喂入节距进行变化的。由于上面已对改变喂入位置的方法进行了说明,在此不再重复。
接下来,该过程要停留一段时间,直到活动支架16根据主轴17的旋转角以及参数表中的喂入时间进行了移动。当移动时间间隔开始时(S144为“是”),X轴驱动马达117及Y轴驱动马达119被驱动,以便移动活动支架16(S146)。通过缝纫针22与旋梭59的联合作业,便形成了一种针迹(S148)。
接下来,要进行核查,根据来自于切线传感器108的信息以及参数表中的切线敏感度参数来判断切线过程是否业已发生(S150)。如果切线过程尚未发生(S150为“否”),则程序返回至S136步骤,该缝纫过程结束。
如上所述,通过执行S140~S150的步骤,常规的针迹指令便宣告完成。但是,如果断线出现(S150为“是”),则缝纫过程立即被打断,以执行S152~S158的步骤。这时,程序会中止,直到操作石板18上的取消缝纫键或恢复缝纫键被压下(S152及S154中为“否”)。
如果取消缝纫键被接下(S152为“是”),则现行的缝纫过程将立即结束,后续的全部缝纫过程将被取消。但如果使用者重新调整纱线并按下恢复缝纫键(S154为“是”),则可根据参数表中的断线敏感度(S156)对针迹返回数进行计算,这样,该针迹返回数便大于存储在RAM中的切线敏感度。该缝纫数据指示器回调一定数量,使之等于针迹返回数(S158),该过程便结束。
下一次缝纫过程,通过执行S156~S158的步骤而完成,缝纫特从缝纫数据中指示器被调回的那一点开始恢复。因此,与针迹返回数相等的那部分将被缝纫。由于无论切线敏感度如何调整,针迹返回数总是大于切线敏感度的数值,所以该缝纫过程一定会从发生切线的那一个针迹之前的一点开始恢复,也就是说,由于断线而未缝纫的部分一定会被缝纫到。
如果在S140中,缝纫数据中的第一字节是结束指令(S140为“是”),则在为正在使用的缝纫针22设定的参数表中的残余线长度将用作参考,当与残留线长度相对应的切线时间间隔开始时(S160为“是”),切线机构80便开始作业,将纱线切断(S162),该过程便结束。
如上所述,表示缝纫作业状态的参数,例如最大缝纫速度,切线敏感度,残留线长度,针-旋梭交会角,喂入时间以及喂入节距都被调整到与这十二根针22中的每根针相对应的理想数值。在进行缝纫时,当前正在工作的机针22的参数被用作参照,从而对该缝纫机的各个部件进行适当的控制。所以在对缝纫机针中的一根针的参考进行调整时,并不影响其他针的缝纫作业。即使当前正在工作的缝纫针22被缝纫数据中的颜色变化指令改变了,缝纫作业也将总是与为当前正在工作的机针22提供的线的特点相适应的。
具体说,即使将具有高韧性的线与低韧性的线共同使用,为了提高缝纫效率对高韧性的线采用高速缝纫,而为了避免断线对低韧性的线采用低速缝纫,这时便可针对二种不同的线来调节它们的最大缝纫速度参数。
此外,如果很容易探测到线的送出,则缝纫被中止之前的针迹数目可以被设定得很小,这样在线被切断之后,缝纫可以被适当的中止。另一方面,如果对线的送出很难探测到,则缝纫被中止之前的针迹数目被设定得较大,从而避免缝纫过程不适当的中止。可以通过对每根线的切线敏感度参数进行设定而达此目的。
此外,即使将不收缩性纱线与易收缩性纱线共同使用,对于不收缩线来说,切线也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内进行,以便提供一个合适的残留线长度,使之在切断之后不会收缩,而对于收缩性线来说,切线又在另外一个合适的时间内进行,使之在切断之后仍然具有一个足够的残留长度,只要针对每一种线设定它们的残留纱线量参数即可。
此外,即使一种纱线在机针移过其下孔点中心之后很容易在早期被捕获,而另根纱线在机针移过其下死点中心之后比较晚才被捕获,这二种线混合使用,只要针对每根线设定它们的针-旋梭交会角参数,便可对每根线的旋梭的转相进行合适的调整,从而使这二种线都被捕获。
此外,由于线的性质有所不同,即使将一种以很松驰的线迹进入工件的线与一种以很紧密的线迹进入工件的线共同使用,也可以通过对喂入时间的调整,使紧密线迹用于前者,而松驰线迹用于后者,这时,只要对每根线的喂入时间参数进行设定即可。
此外,可以采用下述方法对相应纱线的喂入节距参数进行设定,对于看起来针迹较小的纱线设定一个比标准针迹大的针迹,而对看起来针迹较大的纱线设定一个比标准针迹小的针迹,这样,即使线的颜色和直径方面的差别有可能造成视觉的差异,仍然可以获得一种看起来十分均匀的针迹尺寸。另者,如果以下述方式对喂入节距进行控制,即让绣花花型的外部轮廓向外突出,便可使该绣花花型的轮廓具有显明的边缘。
以上已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保护范围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型。例如,对于上述的多头绣花缝纫机来说,最大缝纫速度,切线敏感度,残留线长度,针-旋梭交会角,喂入时间以及喂入节距等所有的参数都被设定为理想值。但是,根据缝纫机的客观有效的水平,也可以将上述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设定为其理想值。
而且,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多头绣花缝纫机被解释为一种多针缝纫机,但是,本发明也可以用于其他类型的多针缝纫机。
此外,在所述的实施例中,可以结合针线与旋梭的的接合状态来控制切线机构的起始时间,从而对残留线长度进行控制,例如,在针线环绕着旋梭时切断针线,可以获得较长的残留针线长度,而在针线从旋梭上脱离开来时将针线切断,可以获得较短的残留针线长度。但是,如果其他零部件,例如一种挑针器被使用时,则不必为了控制残留线长度而对切线机构的起始时间进行控制。这种挑针器可以将针线捕获住,如美国专利US3,709,176,US4,077,342中所描述的那样,该文件被用作参考文件。这时,可以通过挑针器来控制捕线时间,从而控制切线后的残留针线长度。
另外,各种马达都可以用作缝纫机马达110及旋梭驱动马达58,只要它们不丧失该缝纫机的功能即可。例如,步进马达可以作为缝纫机马达110,交流伺服马达可以用作旋梭驱动马达58。

Claims (26)

1、一种缝纫机,它包括:
多根带有针线的缝纫针,可根据一个缝纫程序对其中一根选定的针进行驱动;
用于设定各种参数的参数设定装置,每种参数都对至少一个缝纫机组件的运行状态进行限定,为每根缝纫针设定一个参数;
参数存储装置,它用来存储由参数设定装置为每根缝纫针所设定的参数;
参数选择装置,它从参数存储装置中为所选定的一根缝纫针选择一组参数;以及
缝纫控制装置,它用来对至少一个缝纫机组件进行控制,以便根据参数选择装置所选定的参数进行缝纫作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种参数包括最大缝纫速度参数,缝纫控制装置对缝纫速度进行控制,使每根针都在该最大缝纫速度的范围之内进行缝纫作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缝纫机组件包括一台缝纫机马达和一个由该缝纫机马达驱动的旋转主轴,最大缝纫速度参数取决于主轴的旋转情况,缝纫控制装置对缝纫机马达进行控制,从而使每根针都在最大缝纫速度范围内运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多个线轴,每根线轴上绕有主线,还有一个切线传感器,用来对由线轴送出的线进行探测;
其中的各种参数包括供每根针使用的切线敏感度参数,它为每根针指示针迹的数目,在缝纫按照该针迹数目执行之后,如果切线传感器不再能探测到由线轴送出的线,则该缝纫控制装置将停止缝纫作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缝纫机组件包括一台缝纫机马达和一个由该马达旋转驱动的主轴;在缝纫机按照针迹数目执行之后,如果切线传感器不再能探测到由线轴送出的线,则该缝纫机控制装置将停止缝纫机马达的旋转。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计算装置,它以针迹数目为依据对回针数进行计算,使回针数大于针迹数,缝纫控制装置根据回针数控制重新开始的缝纫位置,从而在重新开始缝纫时,由于断线而造成的未缝纫部分可以得到缝纫。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组件包括一个切线机构的组件;
所述的各种参数包括供每根针使用的线残留长度参数,以该参数为基础,缝纫机控制装置对切线机构进行控制以便将线切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该缝纫控制装置对切线机构的起始时间进行控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缝纫机组件还包括一台缝纫机马达及一个由该马达旋转驱动的主轴,以便使选定的针作垂直往复运动;
所述的切线机构包括一个切线马达和一把由该马达带动的刀片,以便将针线切断;
其中的线残留长度参数依照主轴的转相指明切线马达的开始转动时间,缝纫控制装置以线残留长度参数为基础控制切线马达的起动时间,以便将线切断。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组件包括一个旋梭,它具有一个用来形成线圈的挑圈梭咀;
其中的各种参数包括一个针-旋梭交会角参数,缝纫控制装置以该参数为依据对每根针中的旋梭转相进行控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组件还包括一台缝纫机马达,一个由该马达旋转驱动的主轴,以便使选下的针作垂直往复运动,一台旋梭驱动马达与旋梭相连,以使旋梭转动;
其中的针一旋梭交会参数用来指明相对于主轴的旋转,旋梭的转相的偏移,缝纫控制装置对旋梭驱动马达进行控制。从而使旋梭的转相相对于主轴根据针-旋梭交会角参数进行编移。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组件包括一个工件织物喂入机构组件,它用来沿一予定方向喂入工件织物;
其中的各种参数包括一个喂入时间参数,它限定了该工件织物喂入装置的开始喂入及停止喂入的时间,缝纫控制装置以该喂入时间参数为依据对每根针中的工件喂入机构的喂入状态进行控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组件还包括一台缝纫机马达和一个由该马达旋转驱动的主轴,以便使所选定的针作垂直往复运动;
其中的工件织物喂入机构包括一个活动支架,工件织物放在其上,一台Y轴马达与该活动支架相连,用来沿X方向移动该活动支架,一台Y轴马达也与该活动支架相连,用来沿Y向移动该活动支架;
其中的喂入时间参数表明相对于主轴的转相,至少一台X轴Y轴马达的转相的偏移量,缝纫机控制装置对至少一台X轴马达和Y轴马达进行控制,以便使至少一台X轴马达和Y轴马达的转相相对于主轴按照喂入时间参数进行偏移。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组件包括一个工件织物喂入机构的组件,用来沿予定方向喂入工件织构;
其中的各种参数包括一个喂入节距参数,它限定了每根针的工件织物喂入节距,缝纫控制装置以该喂入节距参数为依据,对每条单一的线迹中的工件喂入机构的喂入速度进行控制。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工件织物喂入机构包括一个活动支架,工件织物放于其上,一个与该活动支架相连的X轴马达,用来沿X方向移动活动支架,以及一个与该活动支架相连的Y轴马达,用来沿Y方向移动该活动支架;
其中的喂入节距参数用来指明每根线迹中节距长度的增大或减小,缝纫控制装置对至少一台X轴马达和Y轴马达进行控制,以便以喂入节距参数为依据对至少一台X轴马达及Y轴马达的驱动量进行改变。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用来改变及更新参数的装置,以便对参数进行变化并将改变后的参数存入参数存储装置中。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
一个缝纫机架,其内装有参考存储装置,参数选择装置以及缝纫控制装置;
一台个人电脑,它与缝纫机架相分离放置但以导线电连接,该个人电脑包括参数设定装置,从而使参数设定工作可以独立于缝纫作业之外进行。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
参数更新装置,可将更新后的参数存储到参数存储装置中;
用来对个人电脑进行转态的转态装置,以便核对参数是否被参数设定装置改变并将改变后的参数补入更新装置内。
19、一种用针线和底线对一工件织物进行针绣的缝纫机,它包括:
多根缝纫针杆,每根针杆上都带有缝纫针,每根针上都有一根针线,各针线互不相同,每根针线从其线轴送往其对应的缝纫机针;
一台缝纫机马达;
一个由该缝纫机马达旋转驱动的主轴;
将主轴与一根选定的针杆连接起来的装置,以便对所选定的带有针线的针杆进行垂直往复驱动;
一个带有挑圈梭咀的旋梭,通过缝纫针与旋梭的配合来形成线迹;
一台用来旋转式驱动旋梭的旋梭驱动马达;
一个切线机构,它包括一个切线马达及一把由该切线马达带动的刀片,它用来切断针线及底线;
一个切线传感器,用来对从线轴送出的线进行探测;
一个工件织物喂入机构,它包括一个活动支架,支架上放着工件织物,一台与该活动支架相连的X轴马达,用来沿X方向移动活动支架以及一台与该活动支架相连的Y轴马达,用来沿Y向移动活动支架;
用来对各种参数进行设定的参数设定装置,每个参数为缝纫马达、旋梭驱动马达、切线马达、X轴马达及Y轴马达中的至少一个确定其工作条件,每台缝纫机设定一个参数;
参数存储装置为每台缝纫机存储由参数设定装置设定的参数;
参数选择装置从参数存储装置所存储的参数中,为选定的一根缝纫针选择一个与之相对应的参数;以及
缝纫控制装置对缝纫机马达,旋梭马达,切线马达,X轴马达及Y轴马达中至少一台马达进行控制,以便根据由参数参择装置所选定的参数为基础进行缝纫作业。
20、权利要求19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参数包括一个最大缝纫速度参数,它用来限定主轴的转动,缝纫控制装置以最大缝纫速度参数为基础对缝纫机马达进行控制,以便使每根缝纫针都在最大的缝纫速度范围之内进行缝纫作业。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参数还包括切线敏感度参数,它表明每根缝纫针的针迹数目,在缝纫作业按照针迹数目开始之后,如果从线轴送出的线不能被切线传感器探测到,则缝纫控制装置便根据该切线敏感度参数停止缝纫马达的转动。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种参数还包括一个线残留量参数,它表明切线马达相对于主轴转相的开始旋转时间,缝纫控制装置根据该线残留量参数来控制切线马达的起始时间。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参数还包括一个针-旋梭交会角参数,它表明旋梭相对于主轴的旋转所产生的转相的偏移,缝纫控制装置对旋梭驱动马达进行控制,从而使旋梭的转相根据针-旋梭交会角参数相对于主轴产生偏移。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种参数还包括一个喂入时间参数,它表明X轴马达及Y轴马达中的至少一个马达的转相相对于主轴转相的偏移情况,以便限定活动支架的喂入起始时间及结束时间,缝纫控制装置对X轴马达及Y轴马达中的至少一个马达进行空制,从而使X轴马达及Y轴马达中的至少一个马达的转相根据喂入时间参数来相对主轴进行偏移。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参数还包括一个喂入节距参数,它表明每个针迹中节距长度的增大或减小,缝纫控制装置对X轴马达及Y轴马达中的至少一个马达进行控制,以便以该喂入节距参数为依据,对X轴马达及Y轴马达中的至少一个马达的驱动量进行改变。
26、一种与一台多针缝纫机中的多根针所携带的不同针线相配合,执行不同缝纫作业模式的方法,所述的缝纫针被连续地进行选择和操作,以便用不同种类的线进行缝纫,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为每根缝纫针予先设定好参数,该参数与缝纫针中的线相对应;
将设定的参数存入一个存储装置中,使每个参数与每根缝纫针相对应;
判断哪样缝纫针应当进行缝纫作业;
从参数存储装置中选定参数,使之与特进行缝纫的针相对应;以及
以所选定的参数为依据进行缝纫作业及切线作业。
CN97122755A 1996-10-15 1997-10-15 有多根针的缝纫机及用其执行不同缝纫作业模式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389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7209096 1996-10-15
JP272090/96 1996-10-15
JP07768397A JP3644617B2 (ja) 1996-10-15 1997-03-28 多針ミシン
JP77683/97 1997-03-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766A true CN1180766A (zh) 1998-05-06
CN1093898C CN1093898C (zh) 2002-11-06

Family

ID=26418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227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3898C (zh) 1996-10-15 1997-10-15 有多根针的缝纫机及用其执行不同缝纫作业模式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5947043A (zh)
JP (1) JP3644617B2 (zh)
CN (1) CN1093898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5729A (zh) * 2010-06-10 2010-09-29 杭州草飞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仿生绣装置
CN1858324B (zh) * 2005-05-03 2011-04-13 日星特殊精密株式会社 多头部链式针迹刺绣机和用于控制其针杆高度的方法
CN102758321A (zh) * 2011-04-25 2012-10-31 南京通孚轻纺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由计算机系统控制的绣花机的幅面拆分方法
CN113914025A (zh) * 2021-09-21 2022-01-11 深圳市捷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缝制图案辅助投影对位方法、缝制控制装置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67386A (ja) * 1998-03-24 1999-10-05 Brother Ind Ltd 多頭式刺繍装置
JP2001009181A (ja) * 1999-06-30 2001-01-16 Brother Ind Ltd 刺繍縫製可能なミシンの模様選択装置及び模様選択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2001038077A (ja) * 1999-08-03 2001-02-13 Tokai Ind Sewing Mach Co Ltd 多針ミシン
DE10002931A1 (de) * 2000-01-25 2001-07-26 Frankl & Kirchner Steuerung für eine Industrienähmaschine
JP2010233753A (ja) * 2009-03-31 2010-10-21 Brother Ind Ltd ミシン
JP2011167446A (ja) * 2010-02-22 2011-09-01 Brother Industries Ltd 多針ミシン
JP2011172801A (ja) * 2010-02-25 2011-09-08 Brother Industries Ltd ミシン
DE102010013016A1 (de) * 2010-03-24 2011-09-29 Zoje Europe Gmbh Ein- oder Mehrkopfstickmaschine mit Doppelsteppstich- Umlauf-Greifer
US9267223B2 (en) 2010-03-24 2016-02-23 Zoje Europe Gmbh Single- or multiple-head embroidery machine having a double-lock-stitch rotating gripper
CZ306915B6 (cs) * 2013-06-10 2017-09-13 Amf Reece Cr, S.R.O. Poutkovací šicí stroj
CH712878A1 (de) * 2016-09-06 2018-03-15 Bernina Int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teuern und/oder Regeln einer Nähmaschine, Nähmaschine und Computerprogrammprodukt.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09179A (en) * 1970-07-06 1973-01-09 Wyle Laboratories High speed boat
US3709176A (en) * 1971-10-08 1973-01-09 Singer Co Underbed thread trimming mechanism for sewing machines
US4077342A (en) * 1975-12-15 1978-03-07 Union Special Corporation Thread trimming mechanism for sewing machines
US4526114A (en) * 1983-02-25 1985-07-02 Microdynam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wing mitered corners on a split needle bar sewing machine
US4555997A (en) * 1984-05-29 1985-12-03 The Singer Company Semi-automatic sewing machine control system
JPS6253698A (ja) * 1985-09-03 1987-03-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2本針縫製装置
JPH02191491A (ja) * 1989-01-20 1990-07-27 Juki Corp ミシン制御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8324B (zh) * 2005-05-03 2011-04-13 日星特殊精密株式会社 多头部链式针迹刺绣机和用于控制其针杆高度的方法
CN101845729A (zh) * 2010-06-10 2010-09-29 杭州草飞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仿生绣装置
CN101845729B (zh) * 2010-06-10 2013-03-27 杭州草飞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仿生绣装置
CN102758321A (zh) * 2011-04-25 2012-10-31 南京通孚轻纺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由计算机系统控制的绣花机的幅面拆分方法
CN102758321B (zh) * 2011-04-25 2014-03-19 南京通孚轻纺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由计算机系统控制的绣花机的幅面拆分方法
CN113914025A (zh) * 2021-09-21 2022-01-11 深圳市捷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缝制图案辅助投影对位方法、缝制控制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898C (zh) 2002-11-06
JP3644617B2 (ja) 2005-05-11
US5947043A (en) 1999-09-07
JPH10174794A (ja) 1998-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898C (zh) 有多根针的缝纫机及用其执行不同缝纫作业模式的方法
CN108998899B (zh) 一种自动改善收线的送布机构
CN1159481C (zh) 具有多个可单独控制的针杆的缝纫机
JP2011526970A (ja) タフティング機のためのステッチ分布制御システム
US20090211505A1 (en) Thread cutting device of sewing machine
CN106948101B (zh) 一种送料机构及缝纫机
CN1120418A (zh) 缝纫机的剪线器
CN1164590A (zh) 带有纱线切断装置的缝纫机
CN1432682A (zh) 钮扣供给装置
JP2002542910A (ja) 余剰幅を組み込みながら第1縫製素材を第2縫製素材に接合するためにミシンを作動操作する方法
CN1143016C (zh) 扣眼缝纫机
CN110629418B (zh) 缝纫机
CN210287727U (zh) 一种程序控制单线链式花样缝纫机
US3292563A (en) Linking machines
JP2748171B2 (ja) ミシンにおける自動刺繍縫追加装置
CN216338291U (zh) 一种缝纫机的送料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缝纫机
US1855916A (en) Tufting attachment for sewing machines
CN216338290U (zh) 一种缝纫机的送料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缝纫机
CN217579310U (zh) 曲折缝纫机差动机构
CN215289200U (zh) 一种同步缝纫机
JP4642545B2 (ja) 糸切り装置
CN1183278C (zh) 锁眼机
CN1203224C (zh) 锁眼机
KR970010958B1 (ko) 자수기의 파일스티치 시스템
CN116249808A (zh) 缝纫机的控制装置及方法以及缝纫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1106

Termination date: 201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