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65447A - 一种桩基截面增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桩基截面增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65447A
CN118065447A CN202410471746.4A CN202410471746A CN118065447A CN 118065447 A CN118065447 A CN 118065447A CN 202410471746 A CN202410471746 A CN 202410471746A CN 118065447 A CN118065447 A CN 1180654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foundation
concrete
section
conduit
se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47174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065447B (zh
Inventor
姜国正
孙树铭
曾德胜
黄培远
翁树雄
刘少程
方相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47174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65447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410471746.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80654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80654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654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0654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654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桩基截面增大方法,包括在河床床底围绕桩基挖设埋坑;在埋坑中设置围绕桩基的混凝土封底段;在桩基的表面设置植筋;设置钢筋笼;其中,钢筋笼围绕桩基,且位于混凝土封底段背离埋坑的一侧,钢筋笼连接植筋;设置混凝土加固段;其中,混凝土加固段围绕桩基,且与混凝土封底段沿桩基的轴向依次设置,钢筋笼位于混凝土加固段中。如此通过混凝土加固段对桩基的围绕,实现了对桩基表面的修复,并增大了桩基的截面,具体来说,桩基原本的外径小于1.6m,而混凝土封底段和混凝土加固段的外径为1.7m,即将桩基的外径增大至1.7m,从而提高了桩基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桩基截面增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桩基截面增大方法。
背景技术
桩基的设置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对桥梁的承载,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受水流的长期冲刷以及河水的长期侵蚀、桥梁桩基混凝土的养护不周、桩基拆模时间过早、桩基混凝土的质量性能差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桩柱存在砼剥落、露筋等现象,而影响桩基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桩基长期使用后出现损伤的问题,提供一种桩基截面增大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桩基截面增大方法,包括:
在河床床底围绕桩基挖设埋坑;
在埋坑中设置围绕桩基的混凝土封底段;
设置钢筋笼;其中,钢筋笼围绕桩基,且位于混凝土封底段背离埋坑的一侧;
设置混凝土加固段;其中,混凝土加固段围绕桩基,且与混凝土封底段沿桩基的轴向依次设置,钢筋笼位于混凝土加固段中。
可选地,在埋坑中设置围绕桩基的混凝土封底段包括:
设置围绕桩基的封底模板;
填充混凝土在封底模板和桩基之间的腔体中,以形成混凝土封底段。
可选地,埋坑满足:
H1>H2;H1>H3;
其中,H1为埋坑的深度,H2为封底模板的高度,H3为混凝土封底段的高度。
可选地,在设置混凝土加固段之前,方法还包括:
设置定型模板;其中,定型模板围绕桩基,且位于封底模板背离埋坑坑底的一侧,钢筋笼位于桩基和定型模板之间;
设置混凝土加固段包括:
在定型模板中填充混凝土,以形成混凝土加固段。
可选地,在设置定型模板之后,方法还包括:
设置导管以连通定型模板和桩基之间的腔体;
填充混凝土在定型模板和桩基之间的腔体中以形成混凝土加固段包括:
将混凝土经导管输入至定型模板中,以形成混凝土加固段。
可选地,导管的连接点位位于定型模板靠近河床床底的一侧;
将混凝土经导管输入至定型模板中包括:
将处于导管中的混凝土将从定型模板的底部灌入,以输入至定型模板中。
可选地,导管设置若干个,其中,第一导管与定型模板的连接点位所在高度,与第二导管与定型模板的连接点位所在高度不相同;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为若干个导管中任意两个连接点位相邻的导管;
将混凝土经导管输入至定型模板中包括:
将混凝土经第一导管输入至定型模板中;
当混凝土的砼面到达第二导管与定型模板的连接点位时,将混凝土转移至经第二导管输入至定型模板中。
可选地,导管倾斜设置,以使导管沿偏离桩基轴线的路径输出混凝土至定型模板中;
将混凝土经导管输入至定型模板中包括:
将混凝土经导管沿偏离桩基的轴线的路径输出至定型模板中。
可选地,定型模板远离河床床底的一侧设置豁口;
设置混凝土加固段包括:
填充混凝土至与定型模板的豁口位置平齐;
继续填充混凝土,直至从豁口排出预设体积的浮浆;
停止填充,以使位于定型模板中的混凝土凝固为混凝土加固段。
可选地,在定型模板中填充混凝土以形成混凝土加固段之后,方法还包括:
拆除定型模板和封底模板;
在埋坑中填埋片石。
可选地,在设置定型模板之前,方法还包括:
在钢筋笼的外周面设置保护垫块。
可选地,在设置钢筋笼之前,方法还包括:
在桩基的表面设置植筋;
设置钢筋笼包括:
将钢筋笼围绕桩基,且连接植筋。
可选地,在桩基的表面设置植筋包括:
沿桩基的周向设置若干个植筋成植筋环,且沿桩基的轴向设置若干个植筋环;其中,第一植筋环中的植筋与第二植筋环中的植筋沿桩基的轴向相互错开,第一植筋环中的植筋与第三植筋环中的植筋沿桩基的轴向一一对应,第一植筋环、第二植筋环与第三植筋环为若干个植筋环中任意三个沿桩基的轴向依次设置的三个植筋环。
可选地,在桩基的表面设置植筋之前,方法还包括:
打磨桩基的周面。
可选地,在打磨桩基的周面之前,方法还包括:
将桩基中大于第一预设直径的段落凿毛至第一预设直径。
可选地,打磨桩基的周面包括:
打磨桩基的周面至露出桩基中的混凝土保护层;
在打磨桩基的周面之后,方法还包括:
对打磨后的桩基中裸露在外的钢筋进行防护处理;其中,对锈蚀面积小于等于钢筋横截面积20%的裸露在外的钢筋,其防护处理为防锈处理以去除钢筋的氧化层,对锈蚀面积大于钢筋横截面积20%的裸露在外的钢筋,其防护处理为先进行防锈处理以去除钢筋的氧化层,然后在去除氧化层后钢筋的侧面焊接接长钢筋。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桩基加固结构,采用上述桩基截面增大方法,包括:
埋坑,挖设于河床床底,且围绕桩基;
混凝土封底段,设于埋坑,且围绕桩基;
混凝土加固段,围绕桩基,且与混凝土封底段沿远离埋坑坑底的方向依次设置;
钢筋笼,设于混凝土加固段中,且围绕桩基。
可选地,还包括植筋,植筋设于桩基的周面,且连接钢筋笼。
可选地,植筋沿桩基的周向设置若干个以形成植筋环,植筋环沿桩基的轴向设置若干个;其中,第一植筋环中的植筋与第二植筋环中的植筋沿桩基的轴向相互错开,第一植筋环中的植筋与第三植筋环中的植筋沿桩基的轴向一一对应,第一植筋环、第二植筋环与第三植筋环位若干个植筋环中任意三个沿桩基的轴向依次设置的三个植筋环。
可选地,钢筋笼的外表面设置保护垫块。
可选地,钢筋笼包括若干个笼段,
相邻笼段之间设置锁扣,相邻笼段之间通过锁扣相互扣合,以使若干个笼段围合成钢筋笼。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桩基截面增大的浇筑装置,包括:定型模板,用于围绕桩基;导管,穿过定型模板,以连通定型模板与桩基之间的腔体;用于存储混凝土的混凝土输送装置,导管分别连接混凝土输送装置和定型模板,混凝土输送装置通过导管输出混凝土至定型模板中。
可选地,还包括定位件,定位件沿定型模板的周向设置多个,定位件的一端连接定型模板远离河床床底的一侧,定位件的一端向定型模板的内部延伸,以用于抵靠桩基。
可选地,定型模板包括沿自身轴向依次相连的多个定型模板节。
可选地,定型模板节包括多个沿定型模板的周向首尾相连的子模板。
可选地,导管设置若干个,其中,第一导管与定型模板的连接点位所在高度,与第二导管与定型模板的连接点位所在高度不相同;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为若干个导管中任意两个连接点位相邻的导管。
可选地,还包括连接管,混凝土输送装置通过连接管连接第一导管或第二导管。
可选地,混凝土输送装置用于设置在桥面上,混凝土输送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设备主体和机械臂,设备主体用于存储混凝土,连接管设于机械臂,设备主体用于控制机械臂运动,以使连接管连接第一导管或第二导管。
可选地,导管倾斜设置,以使导管沿偏离桩基轴线的路径输出混凝土至定型模板中。
可选地,导管的一端连接定型模板靠近河床床底的一侧,导管连接混凝土输送装置。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连接定型模板远离河床床底的一侧,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导管。
可选地,还包括用于漂浮在水面上的浮台,浮台上设置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与定型模板可拆卸连接。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一种桩基截面增大方法,包括:
在河床床底围绕桩基挖设埋坑;
在埋坑中设置围绕桩基的混凝土封底段;
在桩基的表面设置植筋;
设置钢筋笼;其中,钢筋笼围绕桩基,且位于混凝土封底段背离埋坑的一侧,钢筋笼连接植筋;
设置混凝土加固段;其中,混凝土加固段围绕桩基,且与混凝土封底段沿桩基的轴向依次设置,钢筋笼位于混凝土加固段中。
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方法设置,如此在第一方面,混凝土封底段可以作为混凝土加固段和钢筋笼的垫层,为混凝土加固段和钢筋笼的安装提供支撑,以使混凝土加固段和钢筋笼的更易围绕设置在桩基上;在第二方面,钢筋笼可以作为混凝土加固段的骨架,从而提高混凝土加固段围绕在桩基的牢固性;在第三方面,通过混凝土加固段对桩基的围绕,实现了对桩基表面的修复,并增大了桩基的截面,具体来说,桩基原本的外径小于1.6m,而混凝土封底段和混凝土加固段的外径为1.7m,即将桩基的外径增大至1.7m,从而提高了桩基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桩基加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的I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钢筋笼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桩基表面展开的植筋布局图;
图6为本发明埋坑混凝土封底段成型图;
图7为本发明浇筑装置成型混凝土加固段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图7的II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图7的B向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定型模板结构图;
图11为本发明浇筑装置中导管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导管正向布设时混凝土走向图;
图13为本发明导管斜向布设时混凝土走向图。
图中标记:
10-桩基、20-埋坑、30-河床线、40-水位线、
110-混凝土封底段、
120-钢筋笼、
121-笼段、122-锁扣、
130-混凝土加固段、
140-片石、
150-保护垫块、
160-植筋、161-植筋环、
210-封底模板、
220-定型模板、
221-定型模板节、222-定位件、
230-导管、
231-第一导管、232-第二导管、233-第一连接件、
240-混凝土输送装置、
241-连接管、242-设备主体、243-机械臂、
250-浮台、
251-第二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描述中,出现“上”“下”“左”“右”“中心”“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表述术语,都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表达,或者是该发明产品/设备/装置惯常使用时,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方案或简化具体实施例中的描述,便于技术人员快速理解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特定的装置/部件/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位置关系进行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平行”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相应的装置/部件/元件绝对水平或竖直或悬垂或平行,而是可以稍微倾斜或存在偏差。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或者,可以简化理解为相应的装置/部件/元件,处于“水平”“竖直”“悬垂”“平行”等方向设置,能够相对于相应的方向设置具有±10%的误差/偏差,更优选±8%以内的误差/偏差,更优选±6%以内的误差/偏差,更优选±5%以内的误差/偏差,更优选±4%以内的误差/偏差。只要相应的装置/部件/元件在误差/偏差范围内,依然能够实现其在本发明方案中的作用即可。
此外,术语中出现“第一”“第二”“第三”...等表述,仅仅是用于区分相同或相似部件的描述,而不应理解为强调或暗示特定部件的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几个”“若干个”“若干个”代表至少2个。可以是2个、3个、4个、5个、6个、7个、8个、9个等任意情况,甚至可以是超过9个的情况。
此外,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限定/限制,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设有”“铺设”“布置”的地方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焊接、铆接、栓接、螺纹连接等本领域常用的连接手段。这种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物进行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桩基的设置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对桥梁的承载,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受水流的长期冲刷以及河水的长期侵蚀、桥梁桩基混凝土的养护不周、桩基拆模时间过早、桩基混凝土的质量性能差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桩柱存在砼剥落、露筋现象,而影响桩基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为此遂产生本申请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图1~图13进行阐述。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图2和图6,本申请提出一种桩基10截面增大方法,包括:
在河床床底围绕桩基10挖设埋坑20。埋坑20可以在河床线30下挖至深度1.4m,埋坑20设置以后,可以通过水下潜水员将编织袋装的沙袋对埋坑20的边坡进行防护,避免埋坑20开挖后区域周边坡面回淤,具体如图6所示。
在埋坑20中设置围绕桩基10的混凝土封底段110。
设置钢筋笼120;其中,钢筋笼120围绕桩基10,且位于混凝土封底段110背离埋坑20的一侧,具体如图1和图2所示。钢筋笼120如图4所示可以包括若干笼段121,相邻笼段121之间设置锁扣122,在设置钢筋笼120时,笼段121沿桩基10设置,并使相邻笼段121之间通过锁扣122相互扣合,以使若干个笼段121拼合呈环,以形成围绕桩基10的钢筋笼120。
设置混凝土加固段130;其中,混凝土加固段130围绕桩基10,且与混凝土封底段110沿桩基10的轴向依次设置,钢筋笼120位于混凝土加固段130中。
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方法设置,如此在第一方面,混凝土封底段110可以作为混凝土加固段130和钢筋笼120的垫层,为混凝土加固段130和钢筋笼120的安装提供支撑,以使混凝土加固段130和钢筋笼120的更易围绕设置在桩基10上;在第二方面,钢筋笼120可以作为混凝土加固段130的骨架,从而提高混凝土加固段130围绕在桩基10的牢固性;在第三方面,通过混凝土加固段130对桩基10的围绕,实现了对桩基10表面的修复,并增大了桩基10的截面,具体来说,桩基10原本的外径小于1.6m,而混凝土封底段110和混凝土加固段130的外径为1.7m,即将桩基10的外径增大至1.7m,从而提高了桩基10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
可选地,如上所述,桩基10的损坏主要受水流的长期冲刷以及河水的长期侵蚀,故为保证对桩基10表面的有效修复,可以如图1所示,将混凝土加固段130、钢筋笼120的一部分位于水位线40以下至少1m,另一部分伸出至水位线40以上至少1m。
可选地,如图6~图8所示,在埋坑20中设置围绕桩基10的混凝土封底段110包括:
设置围绕桩基10的封底模板210。
填充混凝土在封底模板210和桩基10之间的腔体中,以形成混凝土封底段110。
如此,在第一方面,通过封底模板210的定型作用,可以提高混凝土封底段110的成型效果,并能够在灌注混凝土以成型混凝土封底段110时,防止混凝土跑浆;在第二方面,封底模板210可以作为垫层,以为后文的定型模板220安装提供支撑。
可选地,如图6所示,埋坑20满足:
H1>H2;H1>H3。
其中,H1为埋坑20的深度,H2为封底模板210的高度,H3为混凝土封底段110的高度。混凝土封底段110作为垫层使用以实现对混凝土加固段130的支撑,故混凝土封底段110的高度不需要太大,比如取混凝土封底段110的高度H3=0.4m,而封底模板210用于对混凝土封底段110成型,故封底模板210的高度应当不低于混凝土封底段110的高度,比如封底模板210的高度取H2=0.5m,而为保证埋坑20的容纳效果,则可以取埋坑20的深度H1=1.4m,如此,在施工时可以使钢筋笼120的一部分、混凝土加固段130的一部分均位于埋坑20中,且深入至埋坑20中1m,钢筋笼120、混凝土加固段130均加固至河床线30以下,以抵御水流冲蚀,保证更好加固效果。
可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在设置混凝土加固段130之前,本申请方法还可以包括:
设置定型模板220;其中,定型模板220围绕桩基10,且位于封底模板210背离埋坑20坑底的一侧,即定型模板220设置在封底模板210的顶部,钢筋笼120位于桩基10和定型模板220之间。
设置混凝土加固段130包括:
在定型模板220中填充混凝土,以形成混凝土加固段130。
如此,通过定型模板220的定型作用,可以提高混凝土加固段130的成型效果。
可选地,定型模板220、封底模板210均可以和桩基10同轴设置,以保证所成型的混凝土封底段110、混凝土加固段130的壁厚一致性,进而提高对桩基10的修复效果。
可选地,如图10所示,定型模板220可以沿桩基10的轴向设置若干定型模板节221,每节定型模板节221可以包括两个子模板,子模板长度75cm,面板厚度3mm,压型成直径1.7m的半圆形,两个子模板相互拼接以形成定型模板节221。
在具体安装时,定型模板220在工厂加工出多个定型模板节221,每个定型模板节221在出厂前首先在厂内平整场地进行两个子模板的试拼装,并对试拼装合格的两个半圆环型子模板成对编号;然后成对编号的两个半圆环型子模板于现场采用螺栓拉结等方式试拼接,以围绕桩基10形成定型模板节221。
两个子模板的试拼装合格之后,再由船只运往指定地点,并借助船只上安装的吊臂、挂绳等装置将两个子模板运至水下,并由潜水员在水下协助将两个子模板围绕桩基10拼接成定型模板节221;随后如法炮制,将多个定型模板节221拼接为定型模板220,相邻定型模板节221之间采用法兰相连。
可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在设置定型模板220之后,本申请方法还可以包括:
设置导管230以连通定型模板220和桩基10之间的腔体。
填充混凝土在定型模板220和桩基10之间的腔体中以形成混凝土加固段130可以包括:
将混凝土经导管230输入至定型模板220中,混凝土于定型模板220中定型以形成混凝土加固段130。
如此,通过导管230填充混凝土,能够使混凝土加固段130更方便成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的整体浇筑时间不得超过首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从而保证混凝土加固段130的浇筑质量。
可选地,在混凝土加固段130的成型过程中,混凝土的整体浇筑时间小于首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从而保证混凝土加固段130的浇筑质量。
可选地,导管230的连接点位选择在定型模板220靠近河床床底的一侧,这样,将混凝土经导管230输入至定型模板220中具体为:
将处于导管230中的混凝土从定型模板220的底部灌入,以输入至定型模板220中。
如此,可以保证终凝的混凝土加固段130的密实性。
可选地,导管230的两端可以分别连接定型模板220和混凝土输送装置240,混凝土输送装置240为设置在桥面上的混凝土泵车,混凝土输送装置240将所存储的混凝土通过导管230泵送至定型模板220中。
可选地,如果桩基10的加固高度过大,容易出现以下问题,第一,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当桩基10的加固高度超过预设阈值7m时,由于此时定型模板220中的混凝土自重过大,定型模板220的极限承载能力不同,将导致定型模板220出现爆模而使混凝土流出;第二,混凝土输送装置240压力不足,将导致定型模板220内混凝土无法一次返送至桩顶。故为解决此类问题,可以考虑设置多个导管230,具体方式如下:
如图11所示,导管230可以设置若干个,比如导管230设置两个,其中,第一导管231与定型模板220的连接点位所在高度,与第二导管232与定型模板220的连接点位所在高度不相同,比如两个连接点位相差4.5m,第一导管231和第二导管232为若干个导管230中任意两个连接点位相邻的导管230。
将混凝土经导管230输入至定型模板220中可以包括:
将混凝土经第一导管231输入至定型模板220中。
当混凝土的砼面到达第二导管232与定型模板220的连接点位时,将混凝土转移至经第二导管232输入至定型模板220中。
如此,通过更换所连接的导管230,能够在成型混凝土加固段130的过程中不断抬高混凝土的输送点位,进而避免混凝土填充过程中出现爆模、泵送压力不足等异常,保证混凝土加固段130的成型效果。
可选地,如图13所示,导管230中混凝土的输出路径平行水平面,水平面垂直桩基10轴线;导管230可以倾斜设置,以使导管230沿偏离桩基10轴线的路径输出混凝土至定型模板220中。
将混凝土经导管230输入至定型模板220中可以包括:
将混凝土经导管230沿偏离桩基10的轴线的路径输出至定型模板220中。
如图12所示,如果导管230正对着桩基10输出混凝土,则由导管230喷出的混凝土在遇到桩基10阻挡时,将分流成两股,且两股混凝土分别朝相反环向运动,并最终进行碰撞、交汇,导致成型的混凝土加固段130出现蜂窝麻面现象,而如图13所示,将导管230倾斜设置,则由导管230中输出的混凝土将在定型模板220沿单一环向运动,进而避免出现蜂窝麻面,保证所成型的混凝土加固段130的质量。
可选地,定型模板220远离河床床底的一侧设置豁口,即豁口设置在定型模板220的顶部。
设置混凝土加固段130包括:
填充混凝土至与定型模板220的豁口位置平齐。
继续填充混凝土,直至从豁口排出0.8m3的预设体积的浮浆。
停止填充,以使位于定型模板220中的混凝土凝固为混凝土加固段130。
如此,能够避免浮浆对所成型的混凝土加固段130的影响,进一步提高所填充混凝土的质量。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定型模板220中填充混凝土以形成混凝土加固段130之后,本申请方法还包括:
在混凝土加固段130初凝后拆除导管230,并采用高压水枪清洗导管230内混凝土,冲洗干净后可以重复利用。
在混凝土加固段130终凝后,拆除定型模板220和封底模板210。
水下探摸检查混凝土加固段130表面平整及密实度,如存在施工缺陷,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特别是加固后靠近埋坑20位置的桩基10与河床接合处情况。
在确认混凝土加固段130表面满足要求之后,在埋坑20中填埋片石140,以保护加固后的桩基10,做到防冲刷措施。
可选地,如图3所示,在设置定型模板220之前,本申请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钢筋笼120的外周面设置保护垫块150。
保护垫块150的厚度为7cm,并沿桩基10的周向均匀布局若干个成环,以及沿桩基10的轴向布局多环。保护垫块150的设置,能够在浇筑成型混凝土加固段130的过程中,使钢筋笼120和定型模板220之间充分间隔开,且至少具有7cm的间距,这样在混凝土加固段130成型之后,钢筋笼120不会裸露在混凝土加固段130外,进而避免后续使用过程中钢筋笼120出现锈蚀等缺陷,进一步提高加固后桩基10的耐久性。
可选地,如图3所示,在设置钢筋笼120之前,本申请方法还包括:
在桩基10的表面设置植筋160。
设置钢筋笼120包括:
将钢筋笼120围绕桩基10,且连接植筋160。
具体来说,植筋160的一部分锚固于桩基10中,另一部分延伸至混凝土加固段130中,并通过绑扎、焊接等方式以连接钢筋笼120。如此,能够提高钢筋笼120的位置稳定性,且钢筋笼120和植筋160配合所形成的骨架结构能对所形成的混凝土加固段130有更好的支撑加固效果,提高加固后桩基10的耐久性。
可选地,图5为本发明桩基表面展开的植筋布局图,在桩基10的表面设置植筋160包括:
沿桩基10的周向设置若干个植筋160成植筋环161,且沿桩基10的轴向设置若干个植筋环161;其中,第一植筋环中的植筋160与第二植筋环中的植筋160沿桩基10的轴向相互错开,第一植筋环中的植筋160与第三植筋环中的植筋160沿桩基10的轴向一一对应,第一植筋环、第二植筋环与第三植筋环为若干个植筋环161中任意三个沿桩基10的轴向依次设置的三个植筋环161,如此,若干植筋160于桩基10呈梅花形的交错布局,充分利用桩基10的表面积,以使更多的植筋160能够和钢筋笼120连接,提高钢筋笼120的稳定程度。
可选地,在桩基10的周面设置植筋160具体为:
在桩基10的周面标记需要设置植筋160的点位。
对所标记的点位钻植筋孔。
用高压水泵和毛刷对植筋孔进行清孔处理。
用电动钢丝刷或人工钢丝刷,清除植筋160表面的锈蚀,用丙酮或酒清除植筋160表面油污及灰尘。
在植筋孔中打入植筋胶。
在植筋孔中插入植筋160,以通过植筋胶使植筋160锚固可靠。
可选地,在植筋160安装过程中,应注意植筋160避让桩基10中原先设置的结构筋,防止安装干涉或者安装不到位。
可选地,在桩基10的表面设置植筋160之前,本申请方法还包括:
打磨桩基10的周面,以保证混凝土加固段130和桩基10表面结合牢固,以及便于植筋160安装到位。
可选地,在打磨桩基10的周面之前,本申请方法还可以包括:
将桩基10中大于第一预设直径的段落凿毛至第一预设直径。
这里取第一预设直径位1.4m,桩基10从系梁顶至河床底的分成三段,且直径分别为1.4m、1.6m、1.2m,这里需要将桩基10中直径1.6m的段落凿毛至1.4m,其原因在于:所形成的混凝土加固段130直径为1.7m,如果不进行凿毛,则在桩基10直径1.6m段落处形成的混凝土加固段130壁厚太薄,这样混凝土加固段130无法和桩基10牢固接合,而且有剥离脱落的风险,故需要进行凿毛,凿毛可以选择枯水期继续施工,并使用高压水枪和液压镐等工具进行凿毛,以保证所形成的混凝土加固段130具有一定的厚度,进而保证混凝土加固段130和桩基10的充分接合。
可选地,打磨桩基10的周面具体可以包括:
打磨桩基10的周面至露出桩基10中的混凝土保护层。具体来说,所打磨的桩基10周面包括新凿毛出的表面,打磨针对的是桩基10直径1.2m段部位的表面,以及桩基10直径1.4m段部位的表面,以将这些表面处剥落、疏松、蜂窝、腐蚀等劣化混凝土,以及附生在混凝土表面的水生物,以及表面混凝土砂浆浮层进行去除,比如采用水下砂轮机打磨清除,以露出混凝土保护层,打磨时也需要注意:清除混凝土的厚度不超过桩基10中的钢筋保护层,防止钢筋裸露在外出现锈蚀等缺陷。
可选地,在打磨桩基10的周面之后,本申请方法还可以包括:
对打磨后的桩基10中裸露在外的钢筋进行防护处理。其中,对锈蚀面积小于等于钢筋横截面积20%的裸露在外的钢筋,其防护处理为防锈处理,以通过防锈处理去除钢筋的氧化层,防锈处理的具体方式可以为采用钢丝刷将钢筋表面的氧化层清理干净,使其表面洁净并露出金属光泽,然后将阻锈剂喷涂在钢筋或锈蚀处的砼表面上;对锈蚀面积大于钢筋横截面积20%的裸露在外的钢筋,其防护处理为先进行防锈处理以去除钢筋的氧化层,然后在去除氧化层后钢筋的侧面焊接接长钢筋,接长钢筋的直径等于原位于桩基10中的钢筋的直径,以保证钢筋的使用性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桩基10加固结构,加固结构采用上述的桩基截面增大方法,加固结构阐述如下:
如图1和图2所示,加固结构包括埋坑20、混凝土封底段110、混凝土加固段130和钢筋笼120。其中,埋坑20挖设于河床床底,且埋坑20围绕桩基10。混凝土封底段110设于埋坑20,且混凝土封底段110围绕桩基10。混凝土加固段130围绕桩基10,且与混凝土封底段110沿远离埋坑20坑底的方向依次设置。钢筋笼120设于混凝土加固段130中,且围绕桩基10。
如上所述,埋坑20能够提高加固效果,混凝土封底段110作为垫层以支撑混凝土加固段130,混凝土加固段130则增大桩基10截面积,钢筋笼120作为骨架以支撑混凝土加固段130,从而保证对桩基10修复效果。
可选地,混凝土加固段130的一部分、钢筋笼120的一部分均位于水位线40以下至少1m,另一部分伸出至水位线40以上至少1m,保证对桩基10表面的有效修复。
可选地,埋坑20中设置片石140,以保护加固后的桩基10,做到防冲刷措施。
可选地,钢筋笼120的一部分、混凝土加固段130的一部分均位于埋坑20中。如此,钢筋笼120、混凝土加固段130均加固至河床线30以下,以抵御水流冲蚀,保证更好的加固效果。
可选地,如图3所示,加固结构还可以包括植筋160,植筋160设于桩基10的周面且连接钢筋笼120,从而提高钢筋笼120的位置稳定性。
可选地,植筋160沿桩基10的周向设置若干个以形成植筋环161,植筋环161沿桩基10的轴向设置若干个;其中,第一植筋环中的植筋160与第二植筋环中的植筋160沿桩基10的轴向相互错开,第一植筋环中的植筋160与第三植筋环中的植筋160沿桩基10的轴向一一对应,第一植筋环、第二植筋环与第三植筋环为若干个植筋环161中任意三个沿桩基10的轴向依次设置的三个植筋环161。如此,若干植筋160于桩基10呈梅花形的交错布局,充分利用桩基10的表面积,以使更多的植筋160能够和钢筋笼120连接,提高钢筋笼120的稳定程度。
可选地,植筋160的直径为16mm,全长48cm,植筋160沿桩基10的周向均匀布置15根呈环,并沿桩基10的轴向布局多环,相邻环之间间距15cm,植筋160的竖向间距30cm。
可选地,植筋160避让桩基10中原先设置的结构筋,防止安装干涉。
可选地,如图3所示,钢筋笼120的外表面设置保护垫块150。保护垫块150的厚度为7cm,并沿桩基10的周向均匀布局若干个成环,以及沿桩基10的轴向布局多环。保护垫块150的设置,能够在浇筑成型混凝土加固段130的过程中,使钢筋笼120和定型模板220之间充分间隔开,以保证钢筋笼120不会裸露在外,进一步提高加固后桩基10的耐久性。
可选地,如图4所示,钢筋笼120可以包括若干个笼段121,比如设置两个半圆形的笼段121。相邻笼段121之间设置锁扣122,相邻笼段121之间通过锁扣122相互扣合,以使若干个笼段121围合成钢筋笼120,以便于钢筋笼120的安装。
实施例3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桩基截面增大的浇筑装置,浇筑装置用于实施例1的方法中,以及用于成型实施例2的加固结构中。
浇筑装置可以包括定型模板220、导管230和混凝土输送装置240。其中,定型模板220用于围绕桩基10;导管230穿过定型模板220,以连通定型模板220与桩基10之间的腔体;混凝土输送装置240用于存储混凝土,导管230分别连接混凝土输送装置240和定型模板220,混凝土输送装置240通过导管230输出混凝土至定型模板220中。如此,通过导管230填充混凝土,能够使混凝土加固段130更方便成型。
可选地,导管230可以设置在定型模板220的外侧,以在导入混凝土的过程中,避免导管230接触并浸没在混凝土加固段130里,进而可以提高导管230的直径以增大混凝土的灌入流量,以及避免导管230出现堵塞,提高导管230导入混凝土的效率。
可选地,导管230在定型模板220上的连接点位靠近河床床底,从而使导管230中的混凝土从定型模板220的底部灌入至定型模板220中,保证所成型的混凝土加固段130的密实性。
可选地,如图9所示,浇筑装置还可以包括定位件222,定位件222沿定型模板220的周向设置多个,定位件222的一端连接定型模板220远离河床床底的一侧,定位件222的另一端向定型模板220的内部延伸,以用于抵靠桩基10。如此,通过定位件222的定位作用,可以提高定型模板220和桩基10之间的同轴度,进而保证混凝土加固段130的壁厚均匀性。
可选地,如图10所示,定型模板220可以包括沿自身轴向依次相连的多个定型模板节221,定型模板节221可以包括多个沿定型模板220的周向首尾相连的子模板。如此,组合结构的定型模板220更易进行安装和拆卸,降低施工难度。
可选地,定型模板220可以采用Q235钢板进行加工,以保证自身结构强度。
可选地,定型模板220外侧设置纵向肋板和环向肋板;纵向肋板、环向肋板的长度均为50mm,厚度均为3mm;纵向肋板沿定型模板220的轴向延伸,并绕定型模板220的轴线环形布局多个,相邻纵向肋板之间间距为250mm;环向肋板沿定型模板220的周向延伸,并沿定型模板220的轴向布局多个,纵向肋板和环向肋板相互交叉,相邻环向肋板之间间距为250mm;每节半圆环型子模板重量为65kg,以保证自身结构强度。每节半圆环型子模板外边缘设置M16螺栓孔,间距250mm,以便两个半圆环型子模板之间相互拼接为成定型模板节221。
可选地,如图11所示,导管230设置若干个,其中,第一导管231与定型模板220的连接点位所在高度,与第二导管232与定型模板220的连接点位所在高度不相同;第一导管231和第二导管232为若干个导管230中任意两个连接点位相邻的导管230。
如上述,第一导管231和第二导管232交替进行混泥土的灌入,能够在成型混凝土加固段130的过程中不断抬高混凝土的输送点位,进而避免混凝土填充过程中出现爆模、泵送压力不足等异常,保证混凝土加固段130的成型效果。
可选地,如图7所示,浇筑装置还可以包括连接管241,混凝土输送装置240通过连接管241连接第一导管231或第二导管232,便于混凝土灌入时切换所连接的导管230。
可选地,混凝土输送装置240可以为混凝土泵车,混凝土输送装置240用于设置在桥面上,混凝土输送装置240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设备主体242和机械臂243,设备主体242用于存储和搅拌混凝土,连接管241设于机械臂243,设备主体242用于控制机械臂243运动,以带动连接管241连接第一导管231或第二导管232,进一步连接管241切换所连接的导管230。
可选地,导管230倾斜设置,以使导管230沿偏离桩基10轴线的路径输出混凝土至定型模板220中。如上述,将导管230如图13所示倾斜设置,则由导管230中输出的混凝土将在定型模板220中沿单一环向运动,进而避免出现蜂窝麻面,保证所成型的混凝土加固段130的质量。
可选地,导管230的一端连接定型模板220靠近河床床底的一侧,导管230的另一端向远离河床床底的方向延伸至水位线40以上,以通过连接管241连接混凝土输送装置240,从而方便相互间的连接。
可选地,如图7所示,浇筑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连接件233,第一连接件233的一端连接定型模板220远离河床床底的一侧,第一连接件233的另一端连接导管230。第一连接件233用于提高导管230的固定效果,防止导管230随水流晃动。
可选地,浇筑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漂浮在水面上的浮台250,浮台250上设置第二连接件251,第二连接件251与定型模板220可拆卸连接,比如第二连接件251设置为可拆卸连接定型模板220的挂绳,第二连接件251可以设置若干个,以提高连接稳定性。如此,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站在浮台250上进行导管230安装、观测混凝土加固段130的高度是否到位等,使得本申请装置操作更加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桩基截面增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河床床底围绕桩基(10)挖设埋坑(20);
在所述埋坑(20)中设置围绕所述桩基(10)的混凝土封底段(110);
在所述桩基(10)的表面设置植筋(160);
设置钢筋笼(120);其中,所述钢筋笼(120)围绕所述桩基(10),且位于所述混凝土封底段(110)背离所述埋坑(20)的一侧,所述钢筋笼(120)连接所述植筋(160);
设置混凝土加固段(130);其中,所述混凝土加固段(130)围绕所述桩基(10),且与所述混凝土封底段(110)沿所述桩基(10)的轴向依次设置,所述钢筋笼(120)位于所述混凝土加固段(130)中;
所述在所述埋坑(20)中设置围绕所述桩基(10)的混凝土封底段(110)包括:
设置围绕所述桩基(10)的封底模板(210);
填充混凝土在所述封底模板(210)和所述桩基(10)之间的腔体中,以形成混凝土封底段(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埋坑(20)满足:
H1>H2;H1>H3;
其中,H1为所述埋坑(20)的深度,H2为所述封底模板(210)的高度,H3为所述混凝土封底段(110)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设置混凝土加固段(130)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设置定型模板(220);其中,所述定型模板(220)围绕所述桩基(10),且位于所述封底模板(210)背离所述埋坑(20)坑底的一侧,所述钢筋笼(120)位于所述桩基(10)和所述定型模板(220)之间;
所述设置混凝土加固段(130)包括:
在所述定型模板(220)中填充所述混凝土,以形成所述混凝土加固段(1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设置定型模板(220)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设置导管(230)以连通所述定型模板(220)和所述桩基(10)之间的腔体;
所述填充混凝土在所述定型模板(220)和所述桩基(10)之间的腔体中以形成混凝土加固段(130)包括:
将混凝土经所述导管(230)输入至所述定型模板(220)中,以形成所述混凝土加固段(1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230)设置若干个,其中,第一导管(231)与所述定型模板(220)的连接点位所在高度,与第二导管(232)与所述定型模板(220)的连接点位所在高度不相同;所述第一导管(231)和所述第二导管(232)为若干个所述导管(230)中任意两个所述连接点位相邻的导管(230);
所述将混凝土经所述导管(230)输入至所述定型模板(220)中包括:
将混凝土经第一导管(231)输入至所述定型模板(220)中;
当所述混凝土的砼面到达第二导管(232)与所述定型模板(220)的连接点位时,将混凝土转移至经所述第二导管(232)输入至所述定型模板(220)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230)倾斜设置,以使所述导管(230)沿偏离所述桩基(10)轴线的路径输出所述混凝土至所述定型模板(220)中;
所述将混凝土经所述导管(230)输入至所述定型模板(220)中包括:
将所述混凝土经所述导管(230)沿偏离所述桩基(10)的轴线的路径输出至所述定型模板(220)中。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设置定型模板(220)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钢筋笼(120)的外周面设置保护垫块(15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桩基(10)的表面设置植筋(160)包括:
沿所述桩基(10)的周向设置若干个植筋(160)成植筋环(161),且沿所述桩基(10)的轴向设置若干个植筋环(161);其中,第一植筋环中的植筋(160)与第二植筋环中的植筋(160)沿所述桩基(10)的轴向相互错开,第一植筋环中的植筋(160)与第三植筋环中的植筋(160)沿桩基(10)的轴向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植筋环、所述第二植筋环与所述第三植筋环为所述若干个植筋环(161)中任意三个沿所述桩基(10)的轴向依次设置的三个植筋环(16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桩基(10)的表面设置植筋(160)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打磨所述桩基(10)的周面。
CN202410471746.4A 2024-04-19 一种桩基截面增大方法 Active CN1180654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71746.4A CN118065447B (zh) 2024-04-19 一种桩基截面增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71746.4A CN118065447B (zh) 2024-04-19 一种桩基截面增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65447A true CN118065447A (zh) 2024-05-24
CN118065447B CN118065447B (zh) 2024-07-09

Family

ID=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02486A (ja) * 2015-06-05 2017-01-05 旭化成アドバンス株式会社 グラウトシールカバー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グラウトの注入方法
CN109295980A (zh) * 2018-10-09 2019-02-01 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后桩法导管架水下灌浆管线系统及灌浆封堵方法
CN113417283A (zh) * 2021-06-30 2021-09-21 广州市公路工程集团公司 一种增大截面处理水下桩基病害的方法
CN114319150A (zh) * 2021-12-13 2022-04-12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山区涉河段受损桥墩修复加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02486A (ja) * 2015-06-05 2017-01-05 旭化成アドバンス株式会社 グラウトシールカバー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グラウトの注入方法
CN109295980A (zh) * 2018-10-09 2019-02-01 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后桩法导管架水下灌浆管线系统及灌浆封堵方法
CN113417283A (zh) * 2021-06-30 2021-09-21 广州市公路工程集团公司 一种增大截面处理水下桩基病害的方法
CN114319150A (zh) * 2021-12-13 2022-04-12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山区涉河段受损桥墩修复加固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80563B1 (ko) 수중 교각 기초 보강장치 및 보강공법
JP2016014290A (ja) 既設水中構造物の仮締切り工法
CN113756314A (zh) 一种适用于长三角地区软土地基深大地铁基坑开挖的施工方法
CN118065447B (zh) 一种桩基截面增大方法
CN221030365U (zh) 一种用于桩基截面增大的浇筑装置
CN118065447A (zh) 一种桩基截面增大方法
JP5893794B1 (ja) 水中の仮締切構造体内の浚渫工法
CN116695715A (zh) 充气式锁口管及其应用于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
KR100336071B1 (ko) 케이슨의 제작 이동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211547888U (zh) 一种装配式泵站
KR200180172Y1 (ko) 수중 교각 기초 보강장치
CN113279412A (zh) 基于地连墙严重质量缺陷的深基坑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JPH026888B2 (zh)
CN113187954A (zh) 一种河谷地带大口径球墨铸铁给水管施工方法
CN112593749A (zh) 一种mbbr水处理工艺构筑物抗渗砼施工方法
CN111155540A (zh) 一种双壁钢围堰施工方法
CN111997057A (zh) 一种蜗壳层混凝土平浇施工方法
KR20020065661A (ko) 기초우물통 보수 공법 및 그 보수용 구조물
CN115467331B (zh) 导墙式泥浆循环系统
CN113774954A (zh) 焊机搬迁改造方法
CN213926319U (zh) 装配式圆柱钢围堰
JPS6233972A (ja) コンクリ−トスラブの打設方法
CN117090207B (zh) 一种沉管隧道基础灌砂处理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20433434U (zh) 水中轻便可循环混凝土系梁钢吊箱施工装置
CN212772700U (zh) 一种修复污水管道破损堵塞的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