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43605A -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43605A
CN118043605A CN202280063778.XA CN202280063778A CN118043605A CN 118043605 A CN118043605 A CN 118043605A CN 202280063778 A CN202280063778 A CN 202280063778A CN 118043605 A CN118043605 A CN 1180436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pansion valve
electronic expansion
degree
indoor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6377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敏
车闫瑾
陈亚琼
王江南
张恒
高永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21043930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4893902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210609487.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4857666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0436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436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5/00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refrigera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室内机和控制器。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室外电子膨胀阀和室外换热器;室内机包括室内电子膨胀阀和室内换热器。控制器被配置为:获取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当室外换热器对冷媒进行冷凝时,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室外换热器的过冷度与第一目标过冷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及根据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小于第一预设开度。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要求于2022年4月25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210439309.5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以及于2022年5月31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210609487.8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场所都安装了空调系统,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空调系统中的冷媒量影响其性能的好坏,通常,空调系统中冷媒的充注量大多通过安装人员的经验或者精密计算的得到,因而可能出现冷媒充注量不准确的情况,从而导致空调系统性能降低。
发明内容
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室内机和控制器。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室外电子膨胀阀和室外换热器;室内机包括室内电子膨胀阀和室内换热器。其中,压缩机对冷媒进行压缩并排出压缩后的冷媒,室外换热器对压缩后的冷媒进行冷凝,室外电子膨胀阀和室内电子膨胀阀分别对室外换热器冷凝后的冷媒的冷媒量进行调节,室内换热器对经过室内电子膨胀阀调节后的冷媒进行蒸发。控制器被配置为:获取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室外换热器的过冷度与第一目标过冷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及根据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在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和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小于第一预设开度。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该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室内机和控制器。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室外电子膨胀阀和室外换热器。室内机包括室内电子膨胀阀和室内换热器。其中,压缩机对冷媒进行压缩并排出压缩后的冷媒,室外换热器对压缩后的冷媒进行冷凝,室外电子膨胀阀和室内电子膨胀阀分别对室外换热器冷凝后的冷媒的冷媒量进行调节,室内换热器对经过室内电子膨胀阀调节后的冷媒进行蒸发。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室外换热器的过冷度与第一目标过冷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及根据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在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和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小于第一预设开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方法的实际流程、信号的实际时序等的限制。
图1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一种空调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控制器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一种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4A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另一种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4B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压焓图;
图5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控制模式的流程图;
图6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另一种控制模式流程图;
图7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8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控制模式的流程图;
图9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再一种控制模式的流程图;
图10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另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11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空调系统的结构图;
图12A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液相分歧管的结构图;
图12B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另一种液相分歧管的结构图;
图13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液相分歧管的结构图;
图14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第一流通管的结构图;
图15为图14中的第一流通管沿A-A线的结构图;
图16为图15中D部分的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7为图15中D部分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8为图15中D部分的又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9为图14中的第一流通管沿B-B线的结构图;
图20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一种第一孔板混流片的结构图;
图21为图14中的第一流通管沿C-C线的结构图;
图22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一种第二孔板混流片的结构图;
图23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另一种第二孔板混流片的结构图;
图24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第二孔板混流片的结构图;
图25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第一流通管中多个混流件的示意图;
图26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其他形式例如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包括(comprises)”和现在分词形式“包括(comprising)”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one embodiment)”、“一些实施例(some embodiments)”、“示例性实施例(exemplary embodiments)”、“示例(example)”、“特定示例(specific example)”或“一些示例(some examples)”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耦接”和“连接”及其衍伸的表达。术语“连接”应作为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术语“耦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然而,术语“耦接”或“通信耦合(communicatively coupled)”也可能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并无直接接触,但仍彼此协作或相互作用。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必然限制于本文内容。
“A、B和C中的至少一个”与“A、B或C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相同含义,均包括以下A、B和C的组合:仅A,仅B,仅C,A和B的组合,A和C的组合,B和C的组合,及A、B和C的组合。
“A和/或B”,包括以下三种组合:仅A,仅B,及A和B的组合。
如本文中所使用,根据上下文,术语“如果”任选地被解释为意思是“当……时”或“在……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根据上下文,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任选地被解释为是指“在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在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本文中“适用于”或“被配置为”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的语言,其不排除适用于或被配置为执行额外任务或步骤的设备。
另外,“基于”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因为“基于”一个或多个所述条件或值的过程、步骤、计算或其他动作在实践中可以基于额外条件或超出所述的值。
冷媒是一种吸热可以变成气体,放热可以变成液体的物质。在空调系统中,冷媒分别在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中通过蒸发或凝结来传递能量,以产生制冷或制热效果。空调系统中含有的冷媒量对其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空调系统中的冷媒量对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当冷媒量相对过多时,冷凝器内留存冷媒量多、高压偏高、机组能效低、机组可能存在可靠性问题;当冷媒量相对过少时,冷凝器内留存冷媒量不足、过冷度小、进入蒸发器的干度大,导致能力降低。
图1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系统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空调系统1包括室外机10、室内机20。示例性地,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1可以包括多个室内机20,例如图1中的两个室内机20。
参照图1,在空调系统1中,室外机10包括气液分离器101、压缩机102、室外换热器103、室外电子膨胀阀104、液侧截止阀105、气侧截止阀110和四通阀111;室内机20包括室内电子膨胀阀107(包括第一室内电子膨胀阀1071和第二室内电子膨胀阀1072)、室内换热器108(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108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082)。其中,第一室内机21包括第一室内电子膨胀阀1071和第一室内换热器1081,第二室内机22包括第二室内电子膨胀阀1072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082。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机10和室内机20可以分别通过联机液管106和联机气管109连通。
示例性地,室外电子膨胀阀104、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会影响空调系统1中冷媒的流量。例如,当室外电子膨胀阀104和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变化时,空调系统1中冷媒的流量也会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机10还包括室外风扇和/或室外风扇马达。其中,室外风扇马达用于驱动或变更室外风扇的转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20还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显示器、室内风扇以及室内风扇马达。其中,显示器用于显示室内温度或运行模式;室内风扇马达用于驱动或变更室内风扇的转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1还包括控制器。如图2所示,控制器30包括室外控制器31和室内控制器32。其中,室内控制器32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形式与室外控制器31耦接。室外控制器31可以安装于室外机10中,也可以独立安装于室外机10以外,室外控制器31用于控制室外机10中的部件执行相关操作。室内控制器32可以安装于室内机20中,也可以独立安装于室内机20以外,用于控制室内机20中的部件执行相关操作。
示例性的,控制器30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控制器30还可以是其它具有处理功能的装置,例如电路、器件或软件模块等。控制器30可以用于控制空调系统1中各部件工作,以使空调系统1中各个部件运行实现各预定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室外控制器31可以包括第一存储器311,室内控制器32可以包括第二存储器321。其中,第一存储器311和第二存储器321可以分别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或者,还可以包括非易失存储器,例如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 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等。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部件的划分仅为功能性的划分,例如,室外控制器31和室内控制器32也可以集成为一个控制器;第一存储器311和第二存储器321例如也可以集成为一个存储器。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示例性地,第一存储器311用于存储室外机10相关的应用程序以及数据,例如,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信息等。室外控制器31通过运行存储在第一存储器311中的应用程序以及数据,执行空调系统1的各种功能以及数据处理。第二存储器321用于存储室内机20相关的应用程序以及数据,室内控制器32通过运行存储在第二存储器321的应用程序以及数据,执行空调系统1的各种功能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信息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控制器31与室外机10之间存在通信连接,用于根据相关指令控制室外机10执行相关操作。例如,室外控制器31可以根据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控制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室外控制器31也可以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将所获取的室外环境温度储存至第一存储器311,并根据室外环境温度调节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室外控制器31还可以根据相关指令控制四通阀111转动,以控制空调系统1执行制冷或制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控制器32与室内机20通信连接,且用于根据相关指令控制室内机20执行相关操作。例如,室内控制器32可以根据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控制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或者,室内控制器32还可以根据相关指令获取室内环境温度等。
图3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系统1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空调系统1还可以包括分别与控制器30耦接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13、压缩机排气压力传感器114、压缩机排气温度传感器115、第二温度传感器116、第三温度传感器117、以及通信器118。
示例性地,第一温度传感器113、压缩机排气压力传感器114、压缩机排气温度传感器115、第二温度传感器116、第三温度传感器117的位置分布如图4A所示。如图4A所示,第一温度传感器113的一端连接室外电子膨胀阀104,另一端连接室外换热器103,用于检测室外换热器103出口冷媒的温度。压缩机排气压力传感器114可以压缩机102排气口的位置,用于检测压缩机102排出的冷媒气体的压力。压缩机排气温度传感器115也可以设置压缩机102排气口的位置,用于检测压缩机102排出的冷媒气体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116一端连接室内电子膨胀阀107,另一端连接室内换热器108,用于检测室内换热器108出口冷媒的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117一端连接室内换热器108,另一端连接联机气管109,用于检测室内机换热器另一出口的冷媒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器118用于与其他网络实体建立通信连接,例如,通信器118可以与终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空调系统1可以通过通信器118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执行相应的处理,以实现用户与空调系统1之间的交互。示例性地,通信器118可以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部件、蜂窝部件、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部件、以及GPS部件等。例如,RF部件可以用于将接收到的信息发送给控制器30处理,并将控制器30生成的信号发送出去。示例性地,RF部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双工器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1还可以包括遥控器,该遥控器可以使用红外线或其他通信方式与控制器30进行通信。例如,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对空调系统1进行各种控制操作,实现用户与空调系统1之间的交互。
示例性地,空调系统1的冷媒量包括空调系统1中的冷媒原始量(如室外机10的本体冷媒充注量)和冷媒追加量。其中,冷媒追加量需要根据室外机10和室内机20之间联机配管决定。例如,图1所示的联机液管106的长度,联机液管106的长度通常与室外机10和室内机20的安装环境有关,不同配管长度需要对应不同的冷媒追加量。因此,在安装空调系统1时,需要安装人员根据联机配管长度、管径、追加冷媒计算方法等信息计算出冷媒的追加量,如果冷媒追加量不准确,则会导致空调系统1的性能下降。
相关技术中,可以通过在空调系统1中增加例如储液器等部件来实现空调系统1中冷媒的免追加,但是仍然需要提供足够的冷媒量(即冷媒原始量加冷媒追加量)才能保证空调系统1的正常运行,存在空调系统1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1可以实现冷媒的免追加,以使空调系统1在冷媒原始量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正常运行,避免了由于安装人员计算冷媒不准确而造成安装后空调系统1的性能问题,简化了空调系统1的结构,降低成本,提高空调系统1的可靠性。
例如,当联机配管(如最大免充注联机配管)长度为L0时,对应相关技术中的空调系统的冷媒充注量为M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1的冷媒充注量为M0,M1>M0。
下面结合图4A,以空调系统1制冷为例,对空调系统1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示例性地,当空调系统1进行制冷时,室外换热器103为冷凝器,室内换热器108为蒸发器。图4A中的箭头方向为空调系统1制冷时冷媒的流动方向。其中,压缩机102控制室内机20的蒸发温度,压缩机102抽吸来自气液分离器101的低压过热冷媒(如图4A中A点处的冷媒状态),并压缩至高温高压冷媒,流经四通阀111后排至室外换热器103(如图4A中B点处的冷媒状态);在室外换热器103中,高温高压冷媒和空气换热后被冷却为高压过冷液态冷媒(如图4A中C点处的冷媒状态);室外电子膨胀阀104为全开状态,高压过冷液态冷媒经过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等焓节流至D点;D点的冷媒经过联机液管106等焓节流降压至E点状态;室内电子膨胀阀107控制室内换热器108的过热度以及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对高压液态冷媒进行节流至低压气液两相状态(如图4A中F点处的冷媒状态);F点的冷媒进入室内换热器108后,蒸发为低压过热气态(如图4A中G点处的冷媒状态)。
图4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焓图,例如,空调系统1处于制冷模式时的压焓图。其中,A-B’-C’-D’-E’-F’可以用于表示为相关技术中的空调系统在冷媒量为M0时,运行的压焓图;A-B-C-D-E-F为空调系统1在冷媒量为M0时运行的压焓图。参照图4B,当相关技术中的空调系统以M0的冷媒量运行时,由于冷媒量不足,会导致冷凝器的出口C’无过冷度,出口为两相状态,经过全开的室外电子膨胀阀104后压损降至D’冷媒的状态,经过联机液管106压损至E’冷媒的状态,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经过节流至F’冷媒的状态。由于缺乏冷媒,冷凝器出口无过冷度,导致蒸发器进口干度大,缺乏液态冷媒,从而导致蒸发器蒸发能力下降,空调系统1制冷性能下降。继续参照图4B,在空调系统1中,冷凝器出口C点冷媒的过冷度大于C’点冷媒的过冷度,保证了室外电子膨胀阀107后的冷媒为中压两相状态,并且联机液管106中冷媒量减少,冷凝器出口的冷媒量增大,因而进入蒸发器的干度降低,提高了空调系统1的制冷能力。空调系统1的制热过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控制器30检测室外换热器103出口冷媒过冷度,在室外换热器103出口冷媒过冷度小于预设过冷度时,控制器30会减小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以使经过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冷媒节流至中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也就是说流经联机液管106的冷媒为气液两相的状态,从而减少了联机液管106管内冷媒的留存量,增加了室外换热器103出口的过冷度,降低了室内换热器108的干度,提升了室内换热器108的制冷能力。示例性地,室外换热器103的过冷度增加的冷媒量来自联机液管106管内冷媒的减少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102对冷媒进行压缩并排出压缩后的冷媒,室外换热器103对压缩后的冷媒进行冷凝,室外电子膨胀阀104和室内电子膨胀阀107依次对室外换热器103冷凝后的冷媒的冷媒量进行调节,室内换热器108对经过室内电子膨胀阀107调节后的冷媒进行蒸发。
控制器30被配置为:获取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室外换热器103的过冷度与第一目标过冷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以及根据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小于第一预设开度。
室外换热器103对冷媒进行冷凝,此时,空调系统1处于制冷模式。当空调系统1工 作在制冷模式时,控制器30获取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并确定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开度。
示例性地,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小于预设第一开度包括:空调系统1中处于运行状态的室内机20中的室内电子膨胀阀107(如第一室内电子膨胀阀1071和第二室内电子膨胀阀1072)的开度均小于第一预设开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开度小于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最大开度,例如,第一预设开度可以为室内电子膨胀阀107最大开度值的百分之90。
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均小于第一预设开度,表明室内电子膨胀阀107具有调节的空间。例如,室外电子膨胀阀107还可以调小。相应的,室外电子膨胀阀104也具有调节相应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30可以根据室外换热器103的过冷度与第一目标过冷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以及根据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
例如,可以将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表示为EVO,将室外电子膨胀阀104最小开度表示为EVO min,将室外电子膨胀阀104最大开度表示为EVO max;将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表示为EVI,将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最小开度表示为EVI min,将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最大开度表示为EVI max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30被配置为:如果室外换热器103的过冷度大于第一目标过冷度区间的上限值,增大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如果室外换热器103的过冷度小于第一过冷度区间的下限值,减小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如果室外换热器103的过冷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过冷度区间的下限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一过冷度区间的上限值,控制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保持不变。
例如,可以将室外换热器103的过冷度表示为ΔToSC,将室外换热器103的目标过冷度表示为ΔToSCo。其中,室外换热器103的过冷度ΔToSC=Tc-Te,Tc表示由压缩机排气压力传感器114与压缩机排气温度传感器115测得的压力Pd所对应的饱和温度,Te表示由第一温度传感器113测得的室外换热器103出口冷媒的温度。
室外换热器103的目标过冷度ΔToSCo在不同环境温度的工况下可能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换热器103的目标过冷度ΔToSCo=a×Ta+b,其中,a、b均为常数,Ta为室外环境温度;例如,a≥0(如,3≤a≤30),b≤0(如,-2≤b≤0),0℃≤ΔToSCo≤15℃。
示例性地,第一目标过冷度区间与室外换热器103的目标过冷度ΔToSCo有关。例如,第一目标过冷度区间的下限值可以表示为ΔToSCo-λ1,第一目标过冷度区间的上限值可以表示为ΔToSCo+λ1,其中,λ1>0,例如,0℃<λ1<3℃。也就是说,第一目标过冷度区间可以表示为[ΔToSCo-λ1,ΔToSCo+λ1]。
因此,当ΔToSC>ΔToSCo+λ1时,表明ΔToSC过大,因此需要增大EVO以减小ΔToSC;当ΔToSC<ΔToSCo-λ1时,表明ΔToSC过小,因此需要减小EVO以增大ΔToSC;而当ΔToSCo-λ1≤ΔToSC≤ΔToSCo+λ1时,ΔToSC在第一目标过冷度区间内,此时空调系统1正常运行,因此无需调节EVO。
示例性地,控制器30每次调节(增大或减小)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的调节量(增加量或减小量)可以介于室外电子膨胀阀104最大开度的0.1%~10%之间(例如包括0.1%和/或10%)。例如,将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的调节量表示为ΔEVO,则0.1%×EVO max≤ΔEVO≤10%×EVO max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30被配置为:如果压缩机102的过热度大于目标排气过热度的上限值,增大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如果压缩机102的过热度小于目标排气过热度下限值,减小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如果压缩机102的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下限值,且小于或等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上限值时,控制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保持不变。
例如,可以将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表示为ΔTdSH,将压缩机102的目标排气过热度表示为ΔTdSHo。其中,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ΔTdSH=Td-Tc,Td表示由压缩机排气温度传感器115测得的压缩机102的排气温度。
示例性地,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与压缩机102的目标排气过热度有关,其中,过热度的单位为℃。例如,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下限值可以表示为ΔTdSHo-δ,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上限值可以表示为ΔTdSHo+δ,其中,20≤ΔTdSHo≤30;δ>0,如,0<δ<3,也就是说,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可以表示为[ΔTdSHo-δ,ΔTdSHo+δ]。
因此,当ΔTdSH>ΔTdSHo+δ时,表明ΔTdSH过大,因此需要增大EVI以减小ΔTdSH;当ΔTdSH<ΔTdSHo-δ时,表明ΔTdSH过小,因此需要减小EVI以增大ΔTdSH;而当ΔToSCo-λ1≤ΔTdSH≤ΔToSCo+λ1时,ΔTdSH在第一目标过冷度区间内,此时空调系统1正常运行,因此无需EVI。
示例性地,控制器30每次调节(增大或减小)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的调节量(增加量或减小量)可以介于室内电子膨胀阀107最大开度的0.1%~10%。例如,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的调节量表示为ΔEVO,则0.1%EVI max≤ΔEVO≤10%EVI max
例如,可以将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器30的控制过程称为控制模式a,当空调系统1处于制冷模式时,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器30进入控制模式a,通过调节室内电子膨胀阀107和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控制室外换热器103的过冷度处于第一目标过冷度区间内,以及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处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内,这样可以保证联机液管106中的冷媒为两相状态,因而,在空调系统1中冷媒量较少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空调系统1的制冷能力维持在较好的水平,实现了空调系统1中冷媒的免追加。同时,通过对室内电子膨胀阀107和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调节,也可以保障空调系统1稳定运行。
下面结合图5对控制模式a进行说明。
步骤51,室内电子膨胀阀107和室外电子膨胀阀104分别以当前开度运行。
例如,空调系统1在运行第n周期时,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可以表示为EVI(n),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可以表示为EVO(n)。
步骤52,判断是否满足:ΔToSC-ΔToSCo>λ1。
若满足,表明室外换热器103的过冷度ΔToSC大于第一目标过冷度的上限值ΔToSCo+λ1,这种情况下,需要增大EVO以降低室外换热器103的过冷度,使其处于第一目标过冷度区间内,因此,可以执行步骤521;若不满足,继续执行步骤53。
步骤521,判断是否满足:EVO(n)<EVO max
若满足,表明室外电子膨胀阀104当前开度EVO(n)未达到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最大开度EVO max,还具有增大的空间,继续执行步骤522;若不满足,表明室外电子膨胀阀104当前已达到最大开度EVO max,没有增大的空间,此时,执行步骤523。
步骤522,EVO(n+1)=EVO(n)+ΔEVO 1
当空调系统1进入下一个周期(即第n+1周期)时,会增大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例如EVO(n+1)=EVO(n)+ΔEVO 1,其中,ΔEVO 1为室外电子膨胀阀104开度的增大值。
步骤523,EVO(n+1)=EVO max
当空调系统1进入第n+1周期时,维持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EVO(n+1)为EVO max
步骤53,判断是否满足:ΔToSC-ΔToSCo<-λ1。
若满足,表明室外换热器103的过冷度ΔToSC小于第一目标过冷度的下限值ΔToSCo-λ1。这种情况下,需要减小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EVO以增大室外换热器103的过冷度,使其处于第一目标过冷度区间内,因此,可以执行步骤531;若不满足,继续执行步骤54。
步骤531,判断是否满足:EVO(n)>EVO min
若满足,表明室外电子膨胀阀104当前开度EVO(n)未达到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最小开度EVO min,还具有减小的空间,继续执行步骤532;若不满足,表明室外电子膨胀阀104当前已达到最小开度EVO min,没有减小的空间,继续执行步骤533。
步骤532,EVO(n+1)=EVO(n)-ΔEVO 2
在第n+1周期时,减小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例如,EVO(n+1)=EVO(n)-ΔEVO 2, 其中,ΔEVO 2为室外电子膨胀阀104开度的减小值。
步骤533,EVO(n+1)=EVO min
在第n+1周期时,维持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EVO(n+1)为EVO min
步骤54,EVO(n+1)=EVO(n)。
这种情况下,表明室外换热器103的过冷度在第一目标过冷度区间内,即满足:λ1-≤ΔToSC-ΔToSCo≤λ1,因此,在第n+1周期,可以控制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维持上一周期(即第n周期)的开度运行,即EVO(n+1)=EVO(n)。
步骤55,判断是否满足:ΔTdSH-ΔTdSHo>δ。
若满足,表明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ΔTdSH大于目标排气过热度的上限值ΔTdSHo+δ。这种情况下,需要增大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EVI以降低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ΔTdSH,因此,可以执行步骤551;若不满足,继续执行步骤56。
步骤551,判断是否满足:EVI(n)<EVI max
若满足,表明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当前开度EVI(n)未达到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最大开度EVI max,还具有增大的空间,继续执行步骤552;若不满足,表明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当前已达到最大开度EVI max,没有增大的空间,继续执行步骤553。
步骤552,EVI(n+1)=EVI(n)+ΔEVI 1
在第n+1周期时,增大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例如,EVI(n+1)=EVI(n)+ΔEVI 1,其中,ΔEVI 1为室内电子膨胀阀107开度的增大值。
步骤553,EVI(n+1)=EVI max
在第n+1周期时,维持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EVI(n+1)为EVI max
步骤56,判断是否满足:ΔTdSH-ΔTdSHo<-δ。
若满足,表明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小于ΔTdSH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下限值ΔTdSHo-δ。这种情况下,需要减小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EVO以增大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ΔTdSH,因此,可以执行步骤561;若不满足,继续执行步骤57。
步骤561,判断是否满足:EVI(n)>EVI min
若满足,表明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当前开度EVO(n)未达到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最小开度,还具有减小的空间,继续执行步骤562;若不满足,表明室内电子膨胀阀107当前已达到最小开度EVI min,没有减小的空间,继续执行步骤563。
步骤562,EVI(n+1)=EVI(n)-ΔEVI 2
因此,在第n+1周期时,减小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例如EVI(n+1)=EVI(n)-ΔEVI 2,其中,ΔEVI 2为室内电子膨胀阀107开度的减小值。
步骤563,EVI(n+1)=EVI min
在第n+1周期时,维持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EVI(n+1)为EVI min
步骤57,EVI(n+1)=EVI(n)。
当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在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内,即满足-δ≤ΔTdSH-ΔTdSHo≤δ时,因此,在n+1时刻,可以控制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维持第n周期的开度EVI(n)运行,即EVI(n+1)=EVI(n)。
控制器30被配置为:在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和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
需要说明的是,当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不在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内时,表明压缩机102当前运行不稳定,空调系统1可能发生故障,因此,需要对室外电子膨胀阀104和室内电子膨胀阀107进行调节,以控制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保持在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内,从而保证空调系统1的稳定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30被配置为:如果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大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上限值,增大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和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如果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小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下限值,减小室外电子膨胀阀104和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如果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在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内, 控制室外电子膨胀阀104和室内电子膨胀阀107保持当前开度。
示例性地,控制器30可以根据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先调节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再调节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其中,控制器30根据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与上述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30根据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过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例如,可以将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器30的控制过程称为控制模式b,在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表明空调系统1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处于运行状态的室内机中的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开度,这种情况下,室内电子膨胀阀107已接近全开状态,处于不可控状态,因而空调系统1的稳定性会受到影响。此时,控制器30会进入控制模式b,通过对室内电子膨胀阀107和室外电子膨胀阀104开度的调节,使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处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内,以保证压缩机102的稳定运行,从而保障空调系统1的稳定运行。
下面结合图6对控制模式b的运行过程进行说明。
步骤61,室内电子膨胀阀107和室外电子膨胀阀104分别以当前开度运行。
与上述实施例中步骤51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62,判断是否满足:ΔTdSH-ΔTdSHo>δ。
与上述实施例中步骤55类似,此处不再赘述。若满足,继续执行步骤621,若不满足,继续执行步骤63。
步骤621,判断是否满足条件:EVO(n)<EVO max
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521类似,此处不再赘述。若满足,继续执行步骤622,若不满足执行步骤623。
步骤622,EVO(n+1)=EVO(n)+ΔEVO 1
步骤623,EVO(n+1)=EVO max
步骤63,判断是否满足:ΔTdSH-ΔTdSHo<-δ。
与上述实施例中步骤56类似,此处不再赘述。若满足,继续执行步骤631,若不满足,执行步骤64。
步骤631,判断是否满足:EVO(n)>EVO min
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531类似,此处不再赘述。若满足,继续执行步骤632,若不满足,执行步骤632。
步骤632,EVO(n+1)=EVO(n)-ΔEVO 2
步骤633,EVO(n+1)=EVO min
步骤64,EVO(n+1)=EVO(n)。
步骤65,判断是否满足:ΔTdSH-ΔTdSHo>δ。
与上述实施例中步骤55类似,此处不再赘述。若满足,继续执行步骤651,若不满足,执行步骤66。
步骤651,判断是否满足:EVI(n)<EVI max
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551类似,此处不再赘述。若满足,执行步骤652,若不满足,执行步骤653。
步骤652,EVI(n+1)=EVI(n)+ΔEVI 1
步骤653,EVI(n+1)=EVI max
步骤66,判断是否满足:ΔTdSH-ΔTdSHo<-δ。
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56类似,此处不再赘述。若满足,继续执行步骤651,若不满足,继续执行步骤66。
步骤661,判断是否满足:EVI(n)>EVI min
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561类似,此处不再赘述。若满足,执行步骤662,若不满足,执行步骤663。
步骤662,EVI(n+1)=EVI(n)-ΔEVI 2
步骤663,EVI(n+1)=EVI min
步骤67,EVI(n+1)=EVI(n)。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30被配置为: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和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室外换热器103的过冷度与第一目标过冷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以及根据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条件包括:目标室内机中的目标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开度、目标室内机中的目标室内换热器的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目标过热度、以及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上限值。
示例性地,目标室内机为多个室内机20中的一个室内机20。因此,目标室内电子膨胀阀为多个室内电子膨胀阀107中的一个,例如目标室内电子膨胀阀为室内电子膨胀阀1071或室内电子膨胀阀1072;目标换热器为多个室内换热器108中的一个,例如目标室内换热器为室内换热器1081或室内换热器1082。
需要说明的是,在制冷模式下,室内换热器108用作蒸发器,若蒸发器侧的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EVI大于第二预设开度,即接近全开时,室内换热器108的过热度会过大,且在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大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上限值时,表明至少存在一台室内换热器108的过热度不可控,因而会导致压缩机102不能稳定运行。
以上述实施例中的控制模式a和控制模式b为例,即当空调系统1在执行完控制模式a后,还需要判断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若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空调系统1再次执行控制模式a,若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空调系统1进入控制模式b。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预设开度大于第一预设开度。例如,第二预设开度可以为室内电子膨胀阀107最大开度值的百分之97。
例如,可以将目标室内换热器的过热度表示为ΔSH,其中,ΔSH=Tg-Tl,Tg表示由第三温度传感器117测得的联机气管109的温度,Tl表示由第二温度传感器116测得的联机液管106的温度。
下面结合图7,对空调系统1处于制冷模式时,控制器30的控制过程进行说明。
步骤71,获取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EVI。
例如,在n时刻,分别获取多个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为EVI(n)。
步骤72,判断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例如,判断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EVI(n)是否小于90%×EVI max,其中,90%×EVI max表示第一预设开度。若满足,执行步骤73,若不满足,执行步骤75。
步骤73,运行控制模式a。
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51至步骤57。
步骤74,判断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例如,判断目标室内换热器的过热度是否大于目标过热度、目标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开度,以及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超过了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上限值,也就是判断是否满足条件:ΔSH>e、至少一个EVI(n)>97%×EVI max且ΔTdSH-ΔTdSHo>δ+d。其中,d>0(如,5℃<d<10℃),e>0(如2℃<e<5℃)。若满足,执行步骤73,若不满足,执行步骤75。
步骤75,运行控制模式b。
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61至步骤67。
综上,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1处于制冷模式时,通过判断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空调系统1可以获取到在室内换热器108以及压缩机102的工作状态,并根据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与目标过热度区间的关系和或室外换热器103的过冷度与目标过冷度的关系,调节室外电子膨胀阀104和室内电子膨胀阀107,以使室外换热器103的过冷度处于第一目标过冷度区间内,以及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处于目标 排气过热度区间内,从而实现空调系统1中冷媒的免追加,并且能够保证空调系统1的稳定运行,提高空调系统1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102对冷媒进行压缩并排出压缩后的冷媒,室内换热器108对压缩后的冷媒进行冷凝,室内电子膨胀阀107和室外电子膨胀阀104依次对室内换热器108冷凝后的冷媒的冷媒量进行调节,室外换热器103对经过室外电子膨胀阀104调节后的冷媒进行蒸发。控制器30还被配置为:获取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在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室内换热器108的过冷度与第二目标过冷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以及根据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预设条件包括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小于第三预设开度。
当空调系统1工作在制热模式时,室外换热器103对冷媒进行蒸发,控制器30获取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并确定室外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是否小于第三预设开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预设开度小于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最大开度,例如,第三预设开度可以为室外电子膨胀阀104最大开度的百分之90。
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小于第三预设开度,表明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仍有调节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30可以根据室内换热器108的过冷度与第二目标过冷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以及根据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
例如,可以将室内换热器108的过冷度表示为ΔTiSC,将室内换热器108的目标过冷度表示为ΔTiSCo。其中,室内换热器108的过冷度ΔTiSC=Tc-Tl。示例性地,室内换热器108的目标过冷度ΔTiSCo,根据风冷比的不同,也可以设置不同,其中,风冷比用于指示室内机20的风量与能力的比值。例如,当风冷比较大时,室内机出风温度较低,此时,为防止出冷风,可以将目标过冷度ΔTiSCo设置的较小,如可以将ΔTiSCo可以设置在5℃-8℃;当风冷比较小时,可以将目标过冷度ΔTiSCo设置的较大,如可以将ΔTiSCo可以设置在12℃-20℃。
示例性地,第二目标过冷度区间与室内换热器108的目标过冷度ΔTiSCo有关。例如,第二目标过冷度区间的下限值可以表示为ΔTiSCo-λ2,第二目标过冷度区间的上限值可以表示为ΔTiSCo+λ2,其中,λ2可以与λ1相同,也就是说,第二目标过冷度区间可以表示为[ΔTiSCo-λ2,ΔTiSCo+λ2]。
需要说明的是,空调系统1运行制热模式时,室内换热器108作为冷凝器运行,通过调节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可以控制室内换热器108的过冷度。室外换热器103作为蒸发器运行,通过调节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可以调节室外换热器103的过热度和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30被配置为:如果室内换热器108的过冷度大于第二目标过冷度区间的上限值,增大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如果室内换热器108的过冷度小于第二目标过冷度区间的下限值,减小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如果室内换热器108的过冷度大于或等于第二目标过冷度区间的下限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目标过冷度区间的上限值,控制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保持不变。
即当ΔTiSC>ΔTiSCo+λ2时,表明室内换热器108的过冷度ΔTiSC过大,因此需要增大EVI以减小ΔTiSC;当ΔTiSC<ΔTiSCo-λ2时,表明室内换热器108的过冷度ΔTiSC过小,因此需要减小EVI以增大ΔTiSC;而当ΔTiSCo-λ2≤ΔTiSC≤ΔTiSCo+λ2时,ΔTiSC在第二目标过冷度区间内,此时空调系统1正常运行,因此无需调节EVI。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30被配置为:如果压缩机102的过热度大于目标排气过热度的上限值,增大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如果压缩机102的过热度小于目标排气过热度下限值,减小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如果压缩机102的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下限值,且小于或等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上限值时,控制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保持不变。
例如,可以将满足第三预设条件时,控制器30的控制过程称为控制模式c,当空调系 统1处于制热模式时,在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器30进入控制模式c,通过判断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是否小于第三预设开度,可以获取到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工作状态。当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小于第三预设开度,说明空调系统1稳定运行,通过调节室内电子膨胀阀107和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可以控制室内换热器108的过冷度处于第二目标过冷度区间内,以及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处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内。因而,在空调系统1中冷媒量较少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空调系统1的正常运行。
下面结合图8对控制模式c的运行过程进行说明。
步骤81,室内电子膨胀阀107和室外电子膨胀阀104分别以当前开度运行。
与上述实施例中步骤51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82,判断是否满足:ΔTiSC-ΔTiSCo>λ2。
若满足,表明室内换热器108的过冷度ΔTiSC大于第二目标过冷度的上限值ΔTiSCo+λ2,这种情况下,需要增大EVI以降低室内换热器108的过冷度,使其处于第二目标过冷度区间内,因此,执行步骤821;若不满足,继续执行步骤83。
步骤821,判断是否满足:EVI(n)<EVI max
与上述实施例中步骤551类似,此处不再赘述。若满足,执行步骤822,若不满足,执行步骤823。
步骤822,EVI(n+1)=EVI(n)+ΔEVI 1
步骤823,EVI(n+1)=EVI max
步骤83,判断是否满足:ΔTiSC-ΔTiSCo<-λ2。
若满足,表明室内换热器108的过冷度ΔTiSC小于第二目标过冷度的下限值ΔTiSCo-λ2。这种情况下,需要减小EVI以增大室内换热器108的过冷度,使其处于第二目标过冷度区间内,因此,执行步骤831;若不满足,执行步骤84。
步骤831,判断是否满足:EVI(n)>EVI min
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561类似,此处不再赘述。若满足,执行步骤832,若不满足,执行步骤833。
步骤832,EVI(n+1)=EVI(n)-ΔEVI 2
步骤833,EVI(n+1)=EVI min
步骤84,EVI(n+1)=EVI(n)。
步骤85,判断是否满足:ΔTdSH-ΔTdSHo>δ。
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55类似,此处不再赘述。若满足,执行步骤851,若不满足,执行步骤86。
步骤851,判断是否满足:EVO(n)<EVO max
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521类似,此处不再赘述。若满足,执行步骤852,若不满足,执行步骤853。
步骤852,EVO(n+1)=EVO(n)+ΔEVO 1
步骤853,EVO(n+1)=EVO max
步骤86,判断是否满足:ΔTdSH-ΔTdSHo<-δ。
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56类似,此处不再赘述。若满足,执行步骤861,若不满足,执行步骤87。
步骤861,判断是否满足:EVO(n)>EVO min
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531类似,此处不再赘述。若满足,执行步骤862,若不满足,执行步骤863。
步骤862,EVO(n+1)=EVO(n)-ΔEVO 2
步骤863,EVO(n+1)=EVO min
步骤87,EVO(n+1)=EVO(n)。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30还被配置为:在不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和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
示例性地,控制器30可以根据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先调节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再调节室外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在不满足第三预设条件时,控制器30的控制过程与上述实施例中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的控制过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例如,可以将不满足第三预设条件时,控制器30的控制过程称为控制模式d,当空调系统1处于制热模式时,且在不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表明室外电子膨胀阀104已接近全开,处于不可控的状态,空调系统1的稳定性受到影响。此时,控制器30会进入控制模式d,通过对室内电子膨胀阀107和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进行调节,使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位于目标过热度区间内,以保证压缩机102的温度运行,从而保障空调系统1的稳定运行。
下面结合图9对控制模式d的运行过程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控制模式d包括步骤91至步骤97。其中,步骤92至步骤94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65至步骤67类似,步骤95至步骤97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62至步骤64类似。
步骤91,室内电子膨胀阀107和室外电子膨胀阀104分别以当前开度运行。
步骤92,判断是否满足:ΔTdSH-ΔTdSHo>δ。
若满足,继续执行步骤921,若不满足,执行步骤93。
步骤921,判断是否满足:EVI(n)<EVI max
若满足,执行步骤922,若不满足,执行步骤923。
步骤922,EVI(n+1)=EVI(n)+ΔEVI 1
步骤923,EVI(n+1)=EVI max
步骤93,判断是否满足:ΔTdSH-ΔTdSHo<-δ。
若满足,继续执行步骤931,若不满足,继续执行步骤94。
步骤931,判断是否满足:EVI(n)>EVI min
若满足,执行步骤932,若不满足,执行步骤933。
步骤932,EVI(n+1)=EVI(n)-ΔEVI 2
步骤933,EVI(n+1)=EVI min
步骤94,EVI(n+1)=EVI(n)。
步骤95,判断是否满足:ΔTdSH-ΔTdSHo>δ。
若满足,执行步骤951,若不满足,继续执行步骤96。
步骤951,判断是否满足:EVO(n)<EVO max
若满足,执行步骤952,若不满足,执行步骤953。
步骤952,EVO(n+1)=EVO(n)+ΔEVO 1
步骤953,EVO(n+1)=EVO max
步骤96,判断是否满足:ΔTdSH-ΔTdSHo<-δ。
若满足,执行步骤961,若不满足,执行步骤97。
步骤961,判断是否满足:EVO(n)>EVO min
若满足,执行步骤962,若不满足,执行步骤963。
步骤962,EVO(n+1)=EVO(n)-ΔEVO 2
步骤963,EVO(n+1)=EVO min
步骤97,EVO(n+1)=EVO(n)。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30被配置为:在满足第三预设条件、且满足第四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和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在满足第三预设条件、且不满足第四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室内换热器108的过冷度与第二目标过冷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以及根据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预设条件包括: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大于或等于第四预设开度,且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上限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制热模式下,室外换热器103用作蒸发器,若蒸发侧的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EVO大于第四预设开度,此时,室外电子膨胀阀104处于接近全开的状态,且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超过目标排气过热度的上限值,表示空调系统1中压缩机102不可控,空调系统1运行不稳定,需要对室外电子膨胀阀104与室内机电子膨胀阀107进行调节,以保证空调系统1的稳定运行。
以上述实施例中的控制模式c和控制模式d为例,即当空调系统1在执行完控制模式c后,还需要判断是否满足第四预设条件,若满足第四预设条件,空调系统1再次执行控制模式c,若不满足第四预设条件,空调系统1进入控制模式d。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预设开度大于第三预设开度。例如,第四预设开度可以为室外电子膨胀阀最大开度值的百分之95。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开度、第二预设开度、第三预设开度和第四预设开度可以通过大量测试获取到。
下面结合图10,对空调系统1处于制热模式时,控制器30的控制过程进行说明。
步骤101,获取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EVO。
步骤102,判断是否满足第三预设条件。
例如,判断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EVO(n)是否小于90%×EVO max,也就是判断满足条件:EVO(n)<90%×EVO max,其中,90%×EVO max表示第三预设开度。若满足,执行步骤103,若不满足,执行步骤105。
步骤103,运行控制模式c。
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81至步骤87。
步骤104,判断是否满足第四预设条件。
例如,判断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大于第四预设开度,且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大于目标排气过热度的上限值,也就是判断是否满足条件:EVO(n)>95%×EVO max且ΔTdSH-ΔTdSHo>δ+d。若满足,执行步骤103,若不满足,执行步骤105。
步骤105,运行控制模式d。
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91至步骤97。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空调系统1还包括多个室内机20(如三个室内机30)、多个分歧管40(如,四个分歧管40),其中,该4个分歧管40可以包括两个液相分歧管41和两个气相分歧管42。如图11所示,可以将X至X’的方向称为第一方向,第一方向例如也可以为从左(X)至右(X’)的方向,将Y至Y’的方向称为第二方向,第二方向例如可以为由前(Y)至后(Y’)的方向。其中,两个液相分歧管41分别位于室内机20的一侧(例如Y侧),两个气相分歧管42分别位于室内机20的另一侧(如Y’侧)。
示例性地,如图11所示,液相分歧管41可以包括第一流通管411以及两个第二流通管412,且两个第二流通管412的一端可以分别连通与第一流通管411的同一端。对应的,两个气相分歧管42可以包括一个第三流通管421以及两个第四流通管422,且两个第四流通管422的一端可以分别连通于第三流通管421的同一端。
继续参照图11,在连通室外电子膨胀阀104和三台室内机20时,可以将位于X侧的液相分歧管41的第一流通管411远离第二流通管412的一端与室外电子膨胀阀104连通,可以直接连通,也可以通过冷媒管(如钢管或铝管)延伸后进行连通。X侧液相分歧管41的其中一个第二流通管412远离第一流通管一端可以与第一室内电子膨胀阀1071的一端(如前端)连通,另一个第二流通管412可以与X’侧液相分歧管41的第一流通管411连通,且X’侧液相分歧管41的两个第二流通管412可以分别与第二室内电子膨胀阀1072和第三室内电子膨胀阀1073的一端连通,从而实现室外电子膨胀阀104分别与三台室内机20的连通。
继续参照图11,在连通四通阀111与三台室内机20时,可以将位于X侧的气相分歧管42的第三流通管421远离第四流通管422的一端与四通阀111的一端连通,可以直接连通,也可以通过冷媒管延伸后进行连通。X侧气相分歧管42的其中一个第四流通管422远离第三流通管421的一端可以与X侧室内机的第一室内换热器1081的后端连通,另一 个第四流通管422可以与X’侧气相分歧管42的第三流通管421对应连通,且X’侧气相分歧管42的两个第四流通管422可以分别与第二室内换热器1082和第第三室内换热器1083的后端分别连通,从而实现四通阀111分别与三台室内机20的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空调系统1处于制冷工况时,在冷媒充注量较少的情况下,或者,在气相冷媒不能完全转化为液相冷媒的情况下,室外换热器103流向液相分歧管41的冷媒一般为气液两相冷媒。在气液两相冷媒由液相分歧管41分流至多个室内机20的过程中,由于多台室内机20的安装高度以及与室外机10连通的冷媒管的长度的不同,使得气液两相冷媒经一个或者多个液相分歧管41分流后,液相冷媒与气相冷媒逐步分离,且气相冷媒会大量集中于其中一台或者多台室内机20的室内换热器108中,使得流经该部分室内换热器108的冷媒量大量减少,从而导致此部分的室内机20的制冷能力急剧下降。
为此,如图11所示,可以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113测量的温度获取室外换热器103的过冷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室外换热器103的过冷度大于预设过冷度时,例如,该预设过冷度可以为6℃~15℃中任一个温度,室外换热器103流出的冷媒均为过冷的液相冷媒。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并结合第一温度传感器113所检测的室外换热器103与室外电子膨胀阀104之间的冷媒管路中的冷媒的温度,以使流出室外换热器103的冷媒均为过冷的液相冷媒。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室外换热器103中流出的冷媒的过冷度始终大于或者等于过冷预设度时,即表示流经室外换热器103的冷媒可以充分放热并完全冷凝为液相的过冷冷媒。这样,可以保持调节并保持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达到最大值,有利于提高冷媒的流通速度。
在另一些示例中,当室外换热器103中流出的冷媒的过冷度小于过冷预设度时,为了避免流经室外换热器103的冷媒不能充分冷凝为液相冷媒。可以调小控制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直至流出室外换热器103的冷媒的过冷度等于或者略大于预设过冷度。即,可以通过降低冷媒的流动速度,以使流出室外换热器103的冷媒均为液相冷媒。
但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即使将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调整至最小,室外换热器103的过冷度会仍然小于过冷预设度,此时,保持室外电子膨胀阀104始终处于最小开度,由室外换热器103流向液相分歧管41的冷媒仍然为气液两相冷媒;或者,由上述一些实施例可知,空调系统1在免追加时,需要保证联机液管106中的冷媒为气液两相的冷媒。这样,还是存在流经各室内换热器108的冷媒量不均匀而导致该部分室内机20的制冷能力急剧下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2A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1还包括至少一个混流件50,第一流通管411内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混流件50,混流件50具有多个第一通孔(图12A中未示出),多个第一通孔用于连通第一流通管411的两端。
当空调系统1处于制冷工况时,若室外换热器103流向液相分歧管41的冷媒为气液两相冷媒,该气液两相冷媒可以通过混流件50上的多个第一通孔由第一流通管411的一端流向另一端,并分别流入两个第二流通管412内,从而分别流向第一室内换热器1081和下一个液相分歧管41的第一流通管411。
示例性地,分歧管40的结构可以为T形结构。例如,参照图12A,液相分歧管41中的第一流通管411可以与一个第二流通管412沿X至X’方向直接连通(即第一流通管411的轴向方向与该第二流通管412的轴向方向平行),与另一个第二流通管412可以沿Y至Y’方向连通(即第一流通管411的轴向方向与该另一第二流通管412的轴向方向垂直)。或者,如图12B所示,两个第二流通管412也可以沿同一个方向连通,即第一流通管411的一端可以垂直连通于两个第二流通管412之间;又或者,如图13所示,第一流通管411的一端与两个第二流通管412的一端分别连通,且第一流通管411与两个第二流通管412之间具有夹角,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流通管411与两个第二流通管412之间具有夹角可以相同,例如,该夹角可以为15°。
示例性地,液相分歧管41可以包括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的第二流通管412。例如,当第二流通管412的数量为三个时,这三个第二流通管412的轴线可以共面,也可以异面, 相邻的两个第二流通管412的轴线的夹角可以相同,并且,第一流通管411的轴线与第二流通管412的轴线的夹角也可以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空调系统1中室内机20的数量可以是两个或者更多,因此,在连通室内换热器108与室外换热器103时,液相分歧管41的数量可以由液相分歧管41包括的第二流通管412的数量决定。例如,当液相分歧管41的第二流通管412的数为两个时,液相分歧管41的数量可以比室内机20的数量少一个;或者,当液相分歧管41的第二流通管412的数量为三个时,液相分歧管41的数量可以比室内机20的数量少二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108与四通阀111之间可以通过气相分歧管42连通。气相分歧管42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液相分歧管41的结构类似,或者,也可以通过其他的三通或者多通结构以连通多个室内换热器108以及四通阀111。
因此,在第一流通管411内设置至少一个混流件50后,气液两相冷媒在经过混流件50上的多个第一通孔时,气相冷媒所形成的尺寸较大的气泡在经过多个第一通孔时,在惯性的作用下会被第一通孔割裂并形成多个尺寸较小的气泡,有利于提高气相冷媒融入液相冷媒的混合程度,从而大幅降低气液两相冷媒在由第一流通管411分流至多个第二流通管412的过程的气液分流现象,使得流经每个室内机20中的室内换热器108的冷媒量可以较为均匀的分配,以使每个室内机20均可以达到额定的制冷量,保证了每个室内机20均具有较好的制冷效果,提高了空调系统1在制冷工况下运行的稳定性。
示例性地,混流件50的数量可以是两个或者更多,以提高对气液两相冷媒中的大气泡的切割破碎效果,进而提高气液两相冷媒的混合程度。或者,也可以在第一流通管411内安装一个混流件50,在提高气液两相冷媒混合程度的同时,结构简单。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流通管411中包括多个混流件50时,如图12B和图13所示,该多个混流件50可以间隔安装。
如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混流件5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混流片,第一混流片具有网状结构,该网状结构具有多个第二通孔513(例如,参考图16),该多个第二通孔513用于连通第一流通管411的两端。
示例性地,如图14所示,第一混流片例如可以为织网混流片51。图15为图14中第一流通管411沿A-A线的结构图,即第一流通管411的内设置的至少一个织网混流片51。
图16为图15中D部分的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织网混流51还可以包括多个丝线511和第一安装环512。其中,丝线511可以是金属丝线,也可以是具有一定强度的非金属材料制成的丝线;第一安装环512可以是金属环,也可以具有一定强度的非金属材料制成的环状结构,其形状可以适配于第一流通管411的内壁。丝线511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一安装环512的内壁连接,且多个丝线511交错编织形成网状结构,该网状结构具有多个第二通孔513。可以将第一安装环512放置在第一流通管411内并与第一流通管411的内壁连接,以使多个第二通孔513可以连通第一流通管411的两端,即气液两相冷媒可以通过多个第二通孔513由第一流通管411的一端流向另一端。例如,形成第二通孔513的丝线511可以具有较细的直径,这样更有利于切割流经的气泡,提高气液两相冷媒混合的均匀程度。
在另一些示例中,如图16所示,织网混流片51也可以只包括多个丝线511。其中,丝线511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一流通管411的内壁连接,以使丝线511处于紧绷状态,且多个丝线511可以交错编织形成网状结构,该网状结构具有多个第二通孔513,用于连通第一流通管411的两端。
示例性地,第二通孔513的孔型可以是如图16所示的正方形;或者,第二通孔513的孔型可以是如图17所示的菱形;又或者,第二通孔513的孔型可以是如图18所示的三角形。
示例性地,如图14所示,在第一流通管411内,可以沿X至X’方向安装至少一个织网混流片51,且使织网混流片51可以沿径向充满第一流通管411的内部空间。这样,当第一流通管411内流经气液两相冷媒时,气相冷媒的气泡在流经多个第二通孔513时,可以被多个丝线切割形成多个较小的气泡(近似为第二通孔513的大小),从而提高气相冷 媒与液相冷媒混合的均匀程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织网混流片51中,在保证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多个丝线511尺寸可以越细越好,以使织网混流片51的孔隙率接近100%,从而使得第一流通管411内冷媒在流经第二通孔513时,具有较好的流通效果。在织网混流片51中,第二通孔513的目数为每平方英寸的织网混流片51上第二通孔513的数量,可以表示为目数n=(24.5/(D1+D2)) 2,其中D1为第二通孔513的孔径,D2表示丝线511的丝径。示例性的,织网混流片51上第一通孔413的目数可以为40~635。
示例性地,当第一流通管411内安装有多个织网混流片51时,如图14所示,在第一流通管411中,沿着X至X’的方向,可以使织网混流片51上第二通孔513的目数逐渐增加。即由左向右,织网混流片51上第二通孔513的孔径逐渐减小。这样,当空调系统1处于制冷工况时,由左向右依次流经多个织网混流片51的气相冷媒的气泡可以被依次切割为更小尺寸的气泡,有利于提高气液两相冷媒的混合程度。
图19为图14中的第一流通管411沿B-B线的结构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19所示,混流件5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混流片,第二混流片包括第一片状本体521,第一片状本体521上设置有多个第三通孔522,第三通孔522用于连通第一流通管411的两端。
示例性地,如图14所示,第二混流片例如可以为第一孔板混流片5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第一孔板混流片52还可以包括第二安装环523,且第一片状本体521的边缘可以与第二安装环523的内壁连接。通过第二安装环523可以将第一孔板混流片52安装于第一流通管411内,并使第二安装环523的外侧壁可以与第一流通管411的内侧壁接触贴合,以将第一孔板混流片52连接安装于第一流通管411的预设位置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片状本体521与第二安装环523可以是分体式结构,或者第一片状本体521与第二安装环523也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例如,可以将第一片状本体521的边缘沿轴向朝向同一侧弯折,形成与第二安装环523近似的翻边结构,并对应调整翻边结构的形状以适应第一流通管411的内壁。或者,也可以将第一孔板混流片52安装于第一流通管411的预设位置处;又或者,也可以在第一流通管411的预设位置处的内壁上设置卡槽结构,并将第一片状本体521的边缘沿径向卡入卡槽结构内,以完成第一孔板混流片52的卡接安装。例如,当第一流通管411与第一片状本体521均为金属结构,也可以直接焊接连接第一片状本体521与第一流通管411的内壁,以将第一孔板混流片52安装于第一流通管411中的预设位置。
示例性的,如图19所示,第一孔板混流片52的第三通孔522的孔型可以是六边形;或者,第三通孔522的孔型也可以是如图20所示的圆形等孔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孔板混流片52由金属材料制成时,可以直接在第一片状本体521上冲孔以形成多个第三通孔522;或者,也可以直接浇铸形成具有多个第三通孔522的第一片状本体521。在另一些示例中,当第一孔板混流片52由塑料等其他非金属材料制成时,可以采用注塑工艺直接制作带有多个第三通孔522的第一片状本体52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孔板混流片52上可以设有25~60个第三通孔522,其中,多个第三通孔522在第一片状本体521上的排布方式,可以呈矩阵状排布,也可以是Z型、K型、45°或者60°错位排布等排列方式,保证第一孔板混流片52具有较高的孔隙率,以降低对冷媒的压损影响。
图21为图14中的第一流通管411沿C-C线的结构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21所示,混流件50还至少一个第三混流片,第三混流片包括第二片状本体531,第二片状本体531上设置有多个第四通孔532,多个第四通孔532用于连通第一流通管411的两端。
示例性地,如图14所示,第三混流片可以为第二孔板混流片53。
图22为一种第二孔板混流片53的结构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通孔532与平行于第二片状本体531的平面具有重合的横截面。沿图22中X至X’方向(即冷媒的流动方向), 第四通孔532的横截面的面积由左向右可以逐渐减小(即正向安装)。结合图14,当第一流通管411内安装有第二孔板混流片53时,例如,沿X至X’的方向,第二孔板混流片53上的第四通孔532的横截面的面积可以逐渐减小。这种情况下,当空调系统1处于制冷工况的情况下时,由X至X’流动的冷媒在经过多个第四通孔532时的压强会逐渐增大,从而有利于提高流经第四通孔532的冷媒的流动速度。
在另一些示例中,也可以将第二孔板混流片53反向安装于第一流通管411内。即将第二孔板混流片53由左向右安装于第一流通管411内,这种情况下,第二孔板混流片53上的第四通孔532的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增大。因此,当空调系统1处于制冷工况时,由左向右流动的冷媒在经过多个第四通孔532时的压强不断减小,从而有利于降低流经第四通孔532的冷媒的流动速度。
示例性的,第二孔板混流片53中的第二片状本体531沿X至X’(或者第一流通管411的轴向)具有一定的厚度。例如,第二片状本体531的厚度可以为0.5mm~5mm。例如,可以通过冲孔、浇铸工艺或者通孔注塑工艺等方式制作带有多个第四通孔532的第二片状本体53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第三混流片还包括多个套管件533,多个套管件533分别连接于第二片状本体531的同一侧,且一个套管件533与一个第四通孔532对齐,以连通第一流通管411的两端。
例如,如图23所示的由X至X’的方向,多个套管件533可以分别连接于第二片状本体531的X’侧,且一个套管件533与一个第四通孔532对齐,以使第四通孔532可以沿第二孔板混流片53的轴向向X’方向延伸。或者,如图24所示,也可以将多个套管件533分别连接于第二片状本体531的X侧,且一个套管件533与一个第四通孔532对齐,以使第四通孔532可以沿第二孔板混流片53的轴向向左延伸。
这种情况下,当第二片状本体531的厚度较薄时,也通过多个第二套管件533来延长第四通孔532在轴向上的长度。对应的,套管件533可以沿X至X’方向设有通孔,以作为第四通孔532的延伸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套管件533的横截面的面积可以大于或小于第四通孔532的横截面的面积,且套管件533可以与一个第四通孔532的内壁边缘平滑连接,以使第四通孔532的横截面的面积可以由第二片状本体531延伸至套管件533时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因此,通过轴向长度较长的第四通孔532,有利于控制冷媒的流动,以使冷媒的流速增加或减缓。并且,由于无需使用较大厚度的第二片状本体531,也可有利于减轻第二孔板混流片53的质量,节省制作原料。
示例性地,套管件533可以与第二片状本体531为一体式结构,例如,可以通过在第二片状本体531上直接冲孔,并且对冲孔后形成的翻边进行延展并形成套管件533。由于没有形成冲孔废料,大大增加了第二片状本体531原料的利用效率,且制作方式非常简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流通管411内可以分别安装织网混流片51、第一孔板混流片52以及第二孔板混流片53中的至少两种混流片。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流通管411内的第一孔板混流片5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相应的,第一流通管411内的织网混流片5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
当第一流通管411内安装有至少一个织网混流片51和第一孔板混流片52时,示例性地,可以在第一流通管411内由左向右依次安装至少一个第一孔板混流片52和至少一个织网混流片5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孔513的孔径可以大于第三通孔522的孔径,也就是说,第二通孔513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第三通孔522的横截面的面积。此时,在第一流通管411内,由左向右依次安装至少一个(例如一个)第一孔板混流片52以及至少一个织网混流片51时,在空调系统1处于制冷工况的情况下,气液两相冷媒在由左向右流经第一流通管411时,气相冷媒中较大的气泡可以首先通过第二通孔513,以将较大的气泡切割为多个与第二通孔513的孔径相近的较小的气泡。随后,较小的气泡还可以通过第三通孔522,并被第三通孔522边缘的丝线511切割形成多个更小(近似为第三通孔522的孔径)的气泡。这样,可以对气相冷媒中的大气泡进行多次切割,以形成多个更小的气泡,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气相冷媒与液相冷媒的混合程度。
示例性地,如图14所示,沿冷媒的流动方向(图中所示的箭头方向,如制冷工况时的冷媒流动方向),即X至X’方向,第一流通管411中可以依次设置第二孔板混流片53、第一孔板混流片52和织网混流片51,便于依次切割气相冷媒形成的气泡。
示例性地,如图25所示,可以在第一流通管411内沿X至X’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第二孔板混流片53、第一孔板混流片52、两个织网混流片51以及第二孔板混流片53。其中,位于X侧的第二孔板混流片53可以正向安装,即第四通孔532的横截面的面积(也可以看作孔径)由X至X’依次减小,有利于提高流经多个第四通孔532的冷媒的流动速度,并且,第四通孔532的边缘的第二片状本体531可以初步切割气相冷媒中较大尺寸的气泡。这样,通过对流经X侧的第四通孔532的冷媒进行加速,使得冷媒在靠近第一孔板混流片52时具有更快的流动速度,即对第一片状本体521的冲击力更大,以便于通过多个第三通孔522对气相冷媒中的气泡进行二次切割,以提高气液两相冷媒的混合程度。
继续参照图25,由于第三通孔522的孔径较大,为了进一步切割分离气相冷媒中的气泡。可以在第一孔板混流片52的X’侧依次安装目数逐渐增大(即孔径逐渐减小)的两个织网混流片51。由于X侧织网混流片51的第二通孔513的横截面的面积较大,可以通过X侧的多个第二通孔513对气相冷媒中的气泡进行三次切割分离,以将二次切割分离的气泡进一步分割为与大小近似为第二通孔513的多个气泡。随后,冷媒流经X’侧的多个第二通孔513时,由于第二通孔513的孔径进一步缩小,可以继续切割分离液相冷媒中的气泡。如此,通过对气相冷媒的四次切割分离,大大提高了气液两相冷媒混合的均匀程度,从而可以避免混合冷媒中的气相冷媒经液相分歧管41集中流向部分室内机20的室内换热器108中,以避免部分室内机20的制冷能力急剧衰减的问题,保证每个室内机20具有较好的制冷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流通管411内,由于冷媒依次流经的混流件50的孔状结构依次减小,从而导致局部压强增大,会提高冷媒的流通速度。为了使冷媒在流经室内换热器108时可以与室内换热器108具有更长的接触时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可以在两个织网混流片51的X’侧安装一个反向设置的第二孔板混流片53,即对应的第四通孔532的横截面的面积(即孔径)由X至X’依次增大。这样,混合均匀的冷媒在流经X’侧的多个第四通孔532时,由于第四通孔532的横截面的面积由X至X’依次增大,即流体压力逐渐减小,有利于降低冷媒的流动速度,从而使得冷媒可以在室内换热器108中停留更长的时间,以通过室内换热器108充分吸收热量,从而提高室内机20的制冷效果。
在另一些示例中,也可以在第一流通管411的左端安装正向设置的第二孔板混流片53,并同时在第一流通管411的右端安装反向设置的第二孔板混流片53,对应第一孔板混流片52和/或织网混流片51可以安装在两个第二孔板混流片53之间;或者,也可以在第一流通管411的左端安装正向设置的第二孔板混流片53,并同时在第二孔板混流片53的X’侧安装第一孔板混流片52和/或织网混流片51。又或者,也可以在第一流通管411的右端安装反向设置的第二孔板混流片53,并同时在第二孔板混流片53的X侧安装第一孔板混流片52和/或织网混流片51。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参照图1和图2,该空调系统可以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空调系统1,空调系统1包括室外机10、室内机20和控制器30。其中,室外机10包括压缩机102、室外电子膨胀阀104和室外换热器103;室内机20包括室内电子膨胀阀107和室内换热器108。压缩机102对冷媒进行压缩并排出压缩后的冷媒,室外换热器103对压缩后的冷媒进行冷凝,室外电子膨胀阀104和室内电子膨胀阀107依次对室外换热器103冷凝后的冷媒的冷媒量进行调节,室内换热器108对经过室内电子膨胀阀107调节后的冷媒进行蒸发。图26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6所示,该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2610至步骤2630。
步骤2610,获取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
步骤2620,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室外换热器103的过冷度与第一目标过冷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以及根据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
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小于第一预设开度。
步骤2630,在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和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为多个室内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和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室外换热器103的过冷度与第一目标过冷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以及根据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其中,第二预设条件包括:目标室内机中的目标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开度、目标室内机中的目标室内换热器的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目标过热度、以及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中的上限值;目标室内机为多个室内机20中的一个室内机;第二预设开度大于第一预设开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室外换热器103的过冷度与第一目标过冷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包括:如果室外换热器103的过冷度大于第一目标过冷度区间的上限值,增大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如果室外换热器103的过冷度小于第一目标过冷度区间的下限值,减小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如果室外换热器的过冷度大于或等于第一目标过冷度区间的下限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一目标过冷度区间的上限值,控制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保持不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包括:如果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大于目标过热度区间的上限值,增大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如果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小于目标过热度区间的下限值,减小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如果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目标过热度区间的下限值,且小于或等于目标过热度区间的上限值,控制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保持不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102对冷媒进行压缩并排出压缩后的冷媒,室内换热器108对压缩后的冷媒进行冷凝,室内电子膨胀阀107和室外电子膨胀阀104依次对室内换热器108冷凝后的冷媒的冷媒量进行调节,室外换热器103对经过室外电子膨胀阀104调节后的冷媒进行蒸发。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在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室内换热器103的过冷度与第二目标过冷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以及根据压缩机102过热度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外电子膨胀阀104;在不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压缩机102过热度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和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其中,第三预设条件包括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小于第三预设开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满足第三预设条件、且满足第四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和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在满足第三预设条件、且不满足第四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室内换热器103的过冷度与第二目标过冷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以及根据压缩机102过热度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外电子膨胀阀104;其中,第四预设条件包括: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大于或等于第四预设开度,且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上限值;第四预设开度大于第三预设开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室内换热器103的过冷度与第二目标过冷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包括:如果室内换热器108的过冷度大于第二目标过冷度区间的上限值,增大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如果室内换热器108的过冷度小于第二目标过冷度区间的下限值,减小室内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如果室内换热器108的过冷度大于或等于第二目标过冷度区间的下限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目标过冷度区间的上限值,控制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保持不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包括:如果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大于目标过热度区间的上限值,增大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如果压缩机102的排气过热度小于目标过热度区间的下限值,减小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如果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目标过热度区间的上限值,且小于或等于目标过热度区间的下限值,控制室外电子膨胀阀104的开度保持不变。
上述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和上述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的各个步骤,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可以对附图中的各步骤进行附加,也可以省略某些步骤,或者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本申请的公开范围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例的某些要素进行修改和替换。本申请的范围受附权利要求的限制。

Claims (20)

  1. 一种空调系统,包括:
    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室外电子膨胀阀和室外换热器;
    室内机,包括室内电子膨胀阀和室内换热器;其中,所述压缩机对冷媒进行压缩并排出压缩后的所述冷媒,所述室外换热器对压缩后的所述冷媒进行冷凝,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和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分别对所述室外换热器冷凝后的所述冷媒的冷媒量进行调节,所述室内换热器对经过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调节后的所述冷媒进行蒸发;
    控制器,被配置为:
    获取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过冷度与第一目标过冷度区间的关系,调节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及根据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与所述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和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小于第一预设开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室内机为多个室内机,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在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且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与所述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和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且不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过冷度与所述第一目标过冷度区间的关系,调节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及根据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与所述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目标室内机中的目标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开度、所述目标室内机中的目标室内换热器的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目标过热度、以及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中的上限值;所述目标室内机为所述多个室内机中的一个室内机;所述第二预设开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开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如果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过冷度大于所述第一目标过冷度区间的上限值,增大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如果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过冷度小于所述第一目标过冷度区间的下限值,减小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如果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过冷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目标过冷度区间的下限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目标过冷度区间的上限值,控制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保持不变。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压缩机对所述冷媒进行压缩并排出压缩后的冷媒,所述室内换热器对所述压缩后的冷媒进行冷凝,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和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分别对所述室内换热器冷凝后的冷媒的冷媒量进行调节,所述室外换热器对经过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调节后的所述冷媒进行蒸发;
    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获取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室内换热器的过冷度与第二目标过冷度区间的关系,调节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及根据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与所述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不满足所述第三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与所述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和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条件包括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小于第三预设开度。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在同时满足所述第三预设条件和第四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过热 度与所述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和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满足所述第三预设条件、且不满足所述第四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室内换热器的过冷度与第二目标过冷度区间的关系,调节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及根据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与所述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其中,所述第四预设条件包括: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大于或等于第四预设开度,且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上限值;所述第四预设开度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开度。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如果所述室内换热器的过冷度大于所述第二目标过冷度区间的上限值,增大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如果所述室内换热器的过冷度小于所述第二目标过冷度区间的下限值,减小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如果所述室内换热器的过冷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目标过冷度区间的下限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目标过冷度区间的上限值,控制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保持不变。
  7.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如果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大于所述目标过热度区间的上限值,增大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和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中至少一个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如果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小于所述目标过热度区间的下限值,减小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和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中至少一个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如果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过热度区间的上限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过热度区间的下限值,控制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和所述多个室内电子膨胀阀中至少一个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保持不变。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还包括:
    至少一个液相分歧管,每个液相分歧管包括:第一流通管和第二流通管,所述第二流通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流通管的一端连通,且所述第二流通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连通;所述液相分歧管被配置为:对流经所述液相分歧管的冷媒进行的分流或汇聚;
    其中,所述第一流通管包括至少一个混流件,每个混流件具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多个第一通孔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流通管的两端。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混流件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混流片,每个第一混流片具有网状结构,所述网状结构具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多个第二通孔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流通管的两端。
  10. 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混流件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混流片,每个第二混流片包括第一片状本体,所述第一片状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流通管的两端;
    其中,在所述混流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混流片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混流片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混流片远离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的一侧。
  11. 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混流件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三混流片,每个第三混流片包括第二片状本体,所述第二片状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流通管的两端。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第三混流片还包括多个套管件,所述多个套管件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片状本体的同一侧,且一个套管件与一个第三通孔对齐,以连通所述第一流通管的两端。
  13. 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室内机和控制器;所述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室外电子膨胀阀和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内机包括:室内电子膨胀阀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压缩机对冷媒进行压缩并排出压缩后的所述冷媒,所述室外换热器对压缩后的所述冷媒进行冷凝,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和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分别对所述室 外换热器冷凝后的所述冷媒的冷媒量进行调节,所述室内换热器对经过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调节后的所述冷媒进行蒸发;
    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过冷度与第一目标过冷度区间的关系,调节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及根据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与所述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和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小于第一预设开度。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所述室内机为多个室内机,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且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与所述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和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且不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过冷度与所述第一目标过冷度区间的关系,调节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及根据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与所述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目标室内机中的目标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开度、所述目标室内机中的目标室内换热器的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目标过热度、以及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中的上限值;所述目标室内机为所述多个室内机中的一个室内机;所述第二预设开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开度。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过冷度与第一目标过冷度区间的关系,调节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包括:
    如果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过冷度大于所述第一目标过冷度区间的上限值,增大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如果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过冷度小于所述第一目标过冷度区间的下限值,减小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如果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过冷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目标过冷度区间的下限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目标过冷度区间的上限值,控制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保持不变。
  16. 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与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包括:
    如果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大于所述目标过热度区间的上限值,增大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如果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小于所述目标过热度区间的下限值,减小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如果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过热度区间的上限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过热度区间的下限值,控制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保持不变。
  17.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压缩机对所述冷媒进行压缩并排出压缩后的冷媒,所述室内换热器对所述压缩后的冷媒进行冷凝,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和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分别对所述室内换热器冷凝后的冷媒的冷媒量进行调节,所述室外换热器对经过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调节后的所述冷媒进行蒸发;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室内换热器的过冷度与第二目标过冷度区间的关系,调节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及根据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与所述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不满足所述第三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与所述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和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条件包括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小于第三预设开度。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满足所述第三预设条件、且满足第四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与所述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和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满足所述第三预设条件、且不满足所述第四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室内换热器的过冷度与第二目标过冷度区间的关系,调节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及根据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与所述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其中,所述第四预设条件包括: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大于或等于第四预设开度,且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上限值;所述第四预设开度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开度。
  19. 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室内换热器的过冷度与第二目标过冷度区间的关系,调节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包括:
    如果所述室内换热器的过冷度大于所述第二目标过冷度区间的上限值,增大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如果所述室内换热器的过冷度小于所述第二目标过冷度区间的下限值,减小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如果所述室内换热器的过冷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目标过冷度区间的下限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目标过冷度区间的上限值,控制所述室内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保持不变。
  20. 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与所述目标排气过热度区间的关系,调节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包括:
    如果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大于所述目标过热度区间的上限值,增大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如果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小于所述目标过热度区间的下限值,减小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如果所述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过热度区间的上限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过热度区间的下限值,控制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保持不变。
CN202280063778.XA 2022-04-25 2022-11-21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80436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393095 2022-04-25
CN202210439309.5A CN114893902B (zh)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22106094878 2022-05-31
CN202210609487.8A CN114857666B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多联式空调器
PCT/CN2022/133299 WO2023207050A1 (zh) 2022-04-25 2022-11-21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43605A true CN118043605A (zh) 2024-05-14

Family

ID=88517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63778.XA Pending CN118043605A (zh) 2022-04-25 2022-11-21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43605A (zh)
WO (1) WO202320705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41133B2 (ja) * 1998-05-08 2005-04-20 松下エコ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多室型空気調和装置
CN105066539B (zh) * 2015-07-16 2018-07-1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电子膨胀阀控制方法
CN107024027B (zh) * 2017-03-29 2019-10-0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9654782B (zh) * 2018-12-12 2020-06-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4322106B (zh) * 2022-01-04 2023-09-26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
CN114857666B (zh) * 2022-05-31 2023-08-01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式空调器
CN114893902B (zh) * 2022-04-25 2023-09-19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07050A1 (zh) 2023-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89554B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9638443B2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4675810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US10527322B2 (en) Air conditioner
EP3324135A1 (en) Multi-split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electronic expansion valve thereof
US9644877B2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operation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WO1998009118A1 (fr) Conditionneur d'air
EP3683511B1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KR930005666B1 (ko) 공기 조화장치 및 그 운전방법
US11156412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2007155230A (ja) 空気調和機
EP3260792B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ntrol devic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program,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ntrol method
EP3757483A1 (en)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same
JP2968392B2 (ja) 空気調和機
EP3483518B1 (en) Heat source unit for refrigeration device
JP4462436B2 (ja) 冷凍装置
JP2009145032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114857666B (zh) 一种多联式空调器
CN118043605A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JP2003232584A (ja) 空気調和装置
US10429109B2 (en) Refrigerant circuit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EP3974744B1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CN111322723A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存储介质
EP3951287A1 (en)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CN114165909A (zh) 空调系统、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