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99713A - 检查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检查用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99713A
CN117999713A CN202280064968.3A CN202280064968A CN117999713A CN 117999713 A CN117999713 A CN 117999713A CN 202280064968 A CN202280064968 A CN 202280064968A CN 117999713 A CN117999713 A CN 1179997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signal terminal
holding member
terminal holding
inspection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6496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阿部学
山口亨
荒木圣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999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997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01R24/5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mounted on a 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6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检查用连接器。筒状部件具有筒形状,该筒形状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信号端子保持部件在筒状部件的下部位于筒状部件的内部,并且被保持于筒状部件。第一信号端子被支承于上述信号端子保持部件。电路基板被保持于信号端子保持部件。电路基板包括基板主体及一个以上的信号布线。一个以上的信号布线的每一个具有位于基板主体的上部的第一端部、以及位于基板主体的下部的第二端部。一个以上的第二端部的每一个与一个以上的第一信号端子中的任意的一个电连接。电路基板的上端位于比筒状部件的上端靠上方,由此沿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能够视觉确认电路基板的一部分。

Description

检查用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测定高频信号的检查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与现有的检查用连接器相关的发明,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多通道探针。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多通道探针具备基板、多个信号端子、多个连接器、保持件以及柱塞。多个信号端子沿上下方向延伸。多个信号端子被保持于作为绝缘部件的保持件。柱塞是与接地电位连接的筒状部件。保持件设置在柱塞内。在基板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条布线。基板被保持于保持件。由此,多条布线的每一个与多个信号端子中的任意的一个电连接。多个连接器安装于基板。由此,多个连接器的每一个与多条布线中的任意的一个连接。在多个连接器的每一个连接有同轴电缆。这样的多通道探针用于电子设备的检查。
专利文献1: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9782034号说明书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多通道探针中,期望容易地进行基板的拆装。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电路基板的拆装的检查用连接器。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检查用连接器是与一个以上的同轴电缆的端部连接的检查用连接器,上述一个以上的同轴电缆具备中心导体、将上述中心导体的周围包围的外部导体、使上述中心导体与上述外部导体绝缘的绝缘体、以及将上述外部导体的周围包围的包层,上述检查用连接器用于检查具备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二信号端子的对象方连接器的电子设备,具备:
筒状部件,具有筒形状,该筒形状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
信号端子保持部件,在上述筒状部件的下部位于上述筒状部件的内部,并且被保持于上述筒状部件;
一个以上的第一信号端子,被支承于上述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且与上述一个以上的第二信号端子中的任意的一个电连接;以及
电路基板,被保持于上述信号端子保持部件,
上述电路基板包括基板主体以及一个以上的信号布线,
上述基板主体具有板形状,该板形状具有沿前后方向排列的两个主面,
上述一个以上的信号布线的每一个具有位于上述基板主体的上部的第一端部、以及位于上述基板主体的下部的第二端部,
一个以上的上述第一端部的每一个与一个以上的上述中心导体中的任意的一个电连接,
一个以上的上述第二端部的每一个与上述一个以上的第一信号端子中的任意的一个电连接,
上述电路基板的上端位于比上述筒状部件的上端靠上方,由此沿与上述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能够视觉确认上述电路基板的一部分。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检查用连接器是与一个以上的同轴电缆的端部连接的检查用连接器,上述一个以上的同轴电缆具备中心导体、将上述中心导体的周围包围的外部导体、使上述中心导体与上述外部导体绝缘的绝缘体、以及将上述外部导体的周围包围的包层,上述检查用连接器用于检查具备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二信号端子的对象方连接器的电子设备,具备:
筒状部件,具有筒形状,该筒形状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
信号端子保持部件,在上述筒状部件的下部位于上述筒状部件的内部,并且被保持于上述筒状部件;
一个以上的第一信号端子,被支承于上述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且与上述一个以上的第二信号端子中的任意的一个电连接;以及
电路基板,被保持于上述信号端子保持部件,
上述电路基板包括基板主体以及一个以上的信号布线,
上述基板主体具有板形状,该板形状具有沿前后方向排列的两个主面,
上述一个以上的信号布线的每一个具有位于上述基板主体的上部的第一端部、以及位于上述基板主体的下部的第二端部,
一个以上的上述第一端部的每一个与一个以上的上述中心导体中的任意的一个电连接,
一个以上的上述第二端部的每一个与上述一个以上的第一信号端子中的任意的一个电连接,
通过上述电路基板的一部分钩挂于上述信号端子保持部件或者上述信号端子保持部件的一部分钩挂于上述电路基板,上述电路基板可拆装地保持于上述信号端子保持部件。
以下,对本说明书中的用语的定义进行说明。在本说明书中,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部件并不一定仅表示与前后方向平行的轴、部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部件是指相对于前后方向在±45°的范围内倾斜的轴、部件。同样地,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部件是指相对于上下方向在±45°的范围内倾斜的轴、部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部件是指相对于左右方向在±45°的范围内倾斜的轴、部件。
以下,对本说明书中的部件的位置关系进行定义。第一部件~第三部件是检查用连接器的构造物。在本说明书中,沿前后方向排列的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表示以下的状态。在沿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时,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这两者为配置在表示前后方向的任意直线上的状态。在本说明书中,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沿前后方向排列的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表示以下的状态。在沿上下方向观察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时,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这两者配置在表示前后方向的任意直线上。在该情况下,当从与上下方向不同的左右方向观察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时,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中的任一方也可以不配置在表示前后方向的任意直线上。此外,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可以接触。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也可以分离。也可以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存在第三部件。该定义也应用于前后方向以外的方向。
在本说明书中,第一部件配置于第二部件之上是指以下的状态。第一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部件的正上方。因此,沿上下方向观察时,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重叠。该定义也应用于上下方向以外的方向。
在本说明书中,第一部件配置于比第二部件靠上方包括第一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部件的正上方的情况、以及第一部件不位于第二部件的正上方而第一部件位于第二部件的斜上方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沿上下方向观察时,第一部件也可以不与第二部件重叠。斜上方例如是左上、右上。该定义也应用于上下方向以外的方向。
在本说明书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对第一部件的各部如以下那样进行定义。第一部件的前部是指第一部件的前半部分。第一部件的后部是指第一部件的后半部分。第一部件的左部是指第一部件的左半部分。第一部件的右部是指第一部件的右半部分。第一部件的上部是指第一部件的上半部分。第一部件的下部是指第一部件的下半部分。第一部件的前端是指第一部件的前方向的端部。第一部件的后端是指第一部件的后方向的端部。第一部件的左端是指第一部件的左方向的端部。第一部件的右端是指第一部件的右方向的端部。第一部件的上端是指第一部件的上方向的端部。第一部件的下端是指第一部件的下方向的端部。第一部件的前端部是指第一部件的前端及其附近。第一部件的后端部是指第一部件的后端及其附近。第一部件的左端部是指第一部件的左端及其附近。第一部件的右端部是指第一部件的右端及其附近。第一部件的上端部是指第一部件的上端及其附近。第一部件的下端部是指第一部件的下端及其附近。
在将本说明书中的任意两个部件定义为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情况下,任意两个部件的关系成为以下那样的意思。在本说明书中,第一部件被支承于第二部件包括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不能移动地安装(即,固定)于第二部件的情况、以及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能够移动地安装于第二部件的情况。另外,第一部件被支承于第二部件包括第一部件直接安装于第二部件的情况、以及第一部件经由第三部件安装于第二部件的情况双方。
在本说明书中,第一部件被保持于第二部件包括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不能移动地安装(即,固定)于第二部件的情况,不包括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能够移动地安装于第二部件的情况。另外,第一部件被保持于第二部件包括第一部件直接安装于第二部件的情况、以及第一部件经由第三部件安装于第二部件的情况双方。
在本说明书中,“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电连接”是指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电导通。因此,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可以接触,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也可以不接触。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不接触的情况下,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配置有具有导电性的第三部件。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检查用连接器,能够容易地进行电路基板的拆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检查用连接器100的立体图。
图2是检查用连接器100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检查用连接器100的右视图。
图4是检查用连接器100的仰视图。
图5是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的立体图。
图6是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及电路基板112的立体图。
图7是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k、电路基板112以及接地部件111的后视图。
图8是电路基板112的后视图。
图9是检查用连接器100的仰视图。
图10是外部连接用连接器200a的后视图。
图11是连接器300a的后视图。
图12是检查用连接器100及对象方连接器500的剖视图。
图13是检查用连接器100a的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的立体图。
图14是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k及电路基板112的后视图。
图15是检查用连接器100b的电路基板112的立体图。
图16是检查用连接器100c的后视图。
图17是检查用连接器100d的外观立体图。
图18是检查用连接器100d的后视图。
图19是检查用连接器100d的右侧视图。
图20是图19的F-F处的剖视图。
图21是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的后视图。
图22是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的右侧视图。
图23是图22的G-G处的剖视图。
图24是检查用连接器100d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检查用连接器的构造]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查用连接器100的构造进行说明。图1是检查用连接器100的立体图。图2是检查用连接器100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检查用连接器100的右视图。图4是检查用连接器100的仰视图。图5是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的立体图。图6是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及电路基板112的立体图。图7是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k、电路基板112以及接地部件111的后视图。图8是电路基板112的后视图。图9是检查用连接器100的仰视图。图10是外部连接用连接器200a的后视图。图11是连接器300a的后视图。
在本说明书中,将筒状部件101的中心轴延伸的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另外,将电路基板112的基板主体112a的两个主面排列的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前后方向与上下方向正交。另外,将与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此外,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定义的方向。因此,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也可以与检查用连接器10的使用时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不一致。
检查用连接器100与一个以上的同轴电缆的端部连接。检查用连接器100用于具备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二信号端子的对象方连接器的电子设备的检查。检查用连接器100用于在电子设备内传输的高频信号的测定。如图1及图2所示,检查用连接器100具备筒状部件101、凸缘106、弹簧108、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电路基板112、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v(参照图4)以及外部连接用连接器200a、200b(参照图3)。
筒状部件101具有具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的筒形状。具体而言,筒状部件101包括柱塞102及壳体104。如图2所示,柱塞102包括柱塞下部102a及柱塞上部102b。柱塞下部102a具有长方体形状。柱塞上部102b位于柱塞下部102a之上。柱塞上部102b具有具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的圆柱形状。而且,在柱塞102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通柱塞102的贯通孔。
壳体104位于柱塞102之上。壳体104具有具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的圆筒形状。而且,在壳体104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通壳体104的贯通孔。壳体104的下端部被插入于柱塞上部102b。以上那样的筒状部件101具有导电性。筒状部件101的材料例如为SUS(Steel Use Stainless:不锈钢)。
如图5所示,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包括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下部110a、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上部110b、信号端子保持部件末端部110c以及接地部件111。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下部110a、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上部110b以及信号端子保持部件末端部110c是一体化的单一的部件。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下部110a具有长方体形状。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上部110b具有具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的圆柱形状。信号端子保持部件末端部110c具有长方体形状。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上部110b、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下部110a以及信号端子保持部件末端部110c从上向下依次排列。但是,信号端子保持部件末端部110c的前后方向的大小比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下部110a的前后方向的大小小。信号端子保持部件末端部110c的左右方向的大小比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下部110a的左右方向的大小小。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下部110a的前后方向的大小比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上部110b的前后方向的大小小。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下部110a的左右方向的大小比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上部110b的左右方向的大小小。
另外,在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下部110a、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上部110b以及信号端子保持部件末端部110c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通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下部110a、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上部110b以及信号端子保持部件末端部110c的贯通孔H1。如图4所示,沿上下方向观察时,贯通孔H1具有长方形形状。
如图5所示,在信号端子保持部件末端部110c的左表面设置有开口ha。开口ha与贯通孔H1相连。在信号端子保持部件末端部110c的右表面设置有开口hb。开口hb与贯通孔H1相连。
在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上部110b设置有朝向上方向开口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槽SL。更详细而言,槽SL设置在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上部110b的上表面。槽SL与贯通孔H1相连。
槽SL的内周面具有彼此相对的前表面SF及后表面SB。前表面SF的上端部具有朝向后上方向延伸的法线。后表面SB的上端部具有朝向前上方向延伸的法线。因此,前表面SF和后表面SB的前后方向的间隔随着向上而变大。以上那样的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下部110a、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上部110b以及信号端子保持部件末端部110c的材料是具有绝缘性的树脂。在本实施方式中,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下部110a、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上部110b以及信号端子保持部件末端部110c是一体化的单一的部件。
如图5所示,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v被支承于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更详细而言,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v是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棒形状的金属端子。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v的一部分位于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下部110a内。即,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v由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下部110a模制。但是,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k的上端部位于槽SL的后表面SB。第一信号端子120l~120v的上端部位于槽SL的前表面SF。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k的下端部位于信号端子保持部件末端部110c的后表面。第一信号端子120l~120v的下端部位于信号端子保持部件末端部110c的前表面。由此,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v的上端部及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v的下端部从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露出。
另外,如图4所示,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k排列成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列L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k从左向右依次排列。第一信号端子120l~120v排列成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列L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信号端子120l~120v从左向右依次排列。第二列L2位于比第一列L1靠前方。以上那样的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v的材料是具有弹性的金属。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v的材料例如是磷青铜。
如图4所示,接地部件111位于第一列L1及第二列L2之间。更详细而言,如图5所示,接地部件111具备接地部件主体111a、接地部件钩部111b、111c以及接地部件突起部111d、111e。接地部件主体111a是沿前后方向观察时具有长方形形状的板形状部件。接地部件主体111a的长边沿上下方向延伸。接地部件主体111a的短边沿左右方向延伸。
沿前后方向观察时,接地部件钩部111b从接地部件主体111a的左长边的上端部朝左上方向延伸。沿前后方向观察时,接地部件钩部111c从接地部件主体111a的右长边的上端部朝右上方向延伸。
沿前后方向观察时,接地部件突起部111d从接地部件主体111a的左长边的下端部朝左方向突出。沿前后方向观察时,接地部件突起部111e从接地部件主体111a的右长边的下端部朝右方向突出。
以上那样的接地部件111位于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下部110a、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上部110b以及信号端子保持部件末端部110c的贯通孔H1内。另外,接地部件钩部111b位于槽SL的左端部。接地部件钩部111c位于槽SL的右端部。如图6所示,接地部件突起部111d经由开口ha从信号端子保持部件末端部110c朝左方向突出。接地部件突起部111e经由开口hb从信号端子保持部件末端部110c朝右方向突出。以上那样的接地部件111的材料是具有弹性的金属。接地部件111的材料例如是磷青铜。
以上那样的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在筒状部件101的下部位于筒状部件101的内部,并且被保持于筒状部件101。更详细而言,如图2所示,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被插入于相当于筒状部件101的下部的柱塞102。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下部110a及信号端子保持部件末端部110c位于柱塞下部102a内。但是,信号端子保持部件末端部110c从柱塞下部102a朝下方向突出。另外,接地部件突起部111d、111e与柱塞102的内周面接触。因此,接地部件111与筒状部件101接触。由此,接地部件111与柱塞102电连接。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上部110b位于柱塞上部102b内。由此,如图4所示,沿上下方向观察时,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v被柱塞102包围。
如图6~图8所示,电路基板112包括基板主体112a、信号布线Sa、Sb以及接地布线Ga、Gb。基板主体112a具有具备沿前后方向排列的两个主面的板形状。沿前后方向观察时,基板主体112a具有长方形形状。基板主体112a的长边沿上下方向延伸。基板主体112a的短边沿左右方向延伸。另外,在基板主体112a设置有凹部ga、gb。在基板主体112a的左长边的下端附近设置有凹部ga。凹部ga通过基板主体112a的左长边的一部分朝右方向凹陷而形成。在基板主体112a的右长边的下端附近设置有凹部gb。凹部gb通过基板主体112a的右长边的一部分朝左方向凹陷而形成。在以上那样的电路基板112中,电路基板112的下端部的左右方向的宽度与电路基板112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的最大值一致。
信号布线Sa、Sb及接地布线Ga、Gb设置于基板主体112a。如图7及图8所示,信号布线Sa、Sb及接地布线Ga、Gb沿上下方向延伸。接地布线Ga、信号布线Sa、Sb以及接地布线Gb从左向右依次排列。
如图7及图8所示,信号布线Sa具有位于基板主体112a的上部的第一端部Ta1以及位于基板主体112a的下部的第二端部Ta2。信号布线Sb具有位于基板主体112a的上部的第一端部Tb1以及位于基板主体112a的下部的第二端部Tb2。第一端部Ta1、Tb1及第二端部Ta2、Tb2在基板主体112a的后主面从基板主体112a露出。换言之,信号布线Sa、Sb的除了第一端部Ta1、Tb1及第二端部Ta2、Tb2之外的部分位于基板主体112a内部。第一端部Ta1、Tb1及第二端部Ta2、Tb2作为电极发挥功能。此外,电路基板112还具备一个以上的信号布线,该一个以上的信号布线具备在基板主体112a的前表面露出的端部。然而,这些信号布线具有与信号布线Sa、Sb前后对称的构造,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7及图8所示,接地布线Ga具有位于基板主体112a的上部的第三端部ta1以及位于基板主体112a的下部的第四端部ta2。接地布线Gb具有位于基板主体112a的上部的第三端部tb1以及位于基板主体112a的下部的第四端部tb2。第三端部ta1、tb1在基板主体112a的后主面从基板主体112a露出。第四端部ta2、tb2的每一个位于凹部Ga、Gb。即,第四端部ta2、tb2的每一个在凹部Ga、Gb处从基板主体112a露出。换言之,接地布线Ga、Gb的除了第三端部ta1、tb1及第四端部ta2、tb2之外的部分位于基板主体112a内部。第三端部ta1、tb1及第四端部ta2、tb2作为电极发挥功能。此外,电路基板112还具备一个以上的接地布线,该一个以上的接地布线具备在基板主体112a的前表面及凹部Ga、Gb处露出的端部。然而,这些接地布线具有与接地布线Ga、Gb前后对称的构造,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6所示,以上那样的电路基板112被保持于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更详细而言,电路基板112的下端部被插入于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的槽SL。此时,如图7所示,第二端部Ta2与第一信号端子120c(一个以上的第一信号端子中的任意的一个)电连接。第二端部Tb2与第一信号端子120e(一个以上的第一信号端子中的任意的一个)电连接。
另外,如图7所示,接地部件钩部111b的一部分位于凹部ga内。由此,接地部件钩部111b与第四端部ta2接触。接地部件钩部111b的一部分位于凹部gb内。由此,接地部件钩部111c与第四端部tb2接触。其结果,接地部件111与第四端部ta2、tb2电连接。这样,电路基板112通过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的一部分钩挂于电路基板112而可拆装地保持于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在本实施方式中,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的一部分是接地部件钩部111b、111c。而且,接地部件111钩挂于凹部Ga、Gb,由此接地部件111与第四端部ta2、tb2接触。在本说明书中,第一部件能够从第二部件拆装意味着能够在不使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破损的情况下使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分离。因此,通过解除接地部件钩部111b、111c相对于电路基板112的钩挂,而电路基板112与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分离。
如以上那样,电路基板112被支承于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由此电路基板112位于壳体104内。但是,如图1所示,电路基板112的上端位于比筒状部件101的上端靠上方,由此沿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能够视觉确认电路基板112的一部分。即,电路基板112从壳体104朝上方向突出。
另外,如图9所示,沿上下方向观察时,筒状部件101的内周面具有圆形形状。而且,基板主体112a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与筒状部件101的内周面的直径大致相等。
如图1及图2所示,凸缘106是具有板形状的部件。在从下方向观察时,凸缘106具有长方形形状。凸缘106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在壳体104的上端部附近。如图2所示,在凸缘106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贯通孔H2。壳体104沿上下方向通过贯通孔H2内。但是,壳体104的上端部的直径比凸缘106的贯通孔H2的直径大。因此,壳体104无法朝向下方向通过贯通孔H2。这样的凸缘106由导电性高的金属制作。凸缘106例如由SUS制作。
弹簧108位于凸缘106之下,并且位于柱塞102之上。弹簧108朝上方向推压凸缘106。弹簧108朝下方向推压柱塞102。更详细而言,弹簧108的上端固定于凸缘106的下表面。弹簧108的下端固定在柱塞102的上端。柱塞102与壳体104成为一体。因此,当柱塞102被朝上方向推压时,弹簧108收缩,柱塞102及壳体104相对于凸缘106朝上方向位移。
如图10所示,外部连接用连接器200a包括信号端子202a、204a、206a、接地导体208a以及绝缘部件210a。信号端子202a、204a、206a沿上下方向延伸。信号端子202a、204a、206a从左向右依次排列。沿前后方向观察时,接地导体208a将信号端子202a、204a、206a的上端部的周围包围。绝缘部件210a保持信号端子202a、204a、206a以及接地导体208a。这样的外部连接用连接器200a通过焊料安装于基板主体112a的后主面。由此,信号端子202a、206a的每一个与第一端部Ta1、Tb1电连接。接地导体208a与第三端部ta1、tb1电连接。此外,外部连接用连接器200b具有与外部连接用连接器200a前后对称的构造。因此,省略外部连接用连接器200b的说明。
与同轴电缆400a、400b连接的连接器300a连接于外部连接用连接器200a。另外,与同轴电缆400c、400d连接的连接器300b连接于外部连接用连接器200b。以下,举出同轴电缆400a及连接器300a为例进行说明。
同轴电缆400a电连接检查装置(未图示)与连接器300a。如图11所示,同轴电缆400a具备中心导体402a、外部导体404a、绝缘体406a以及包层408a。中心导体402a是同轴电缆400a的芯线。因此,中心导体402a位于同轴电缆400a的中心。中心导体402a由具有低电阻值的导体制作。中心导体402a例如由铜制作。在中心导体402a中传输高频信号。
外部导体404a将中心导体402a的周围包围。因此,在与同轴电缆400a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外部导体404a具有圆环形状。这样的外部导体404a例如通过编织细的导线来制作。外部导体404a由具有低电阻值的导体制作。外部导体404a例如由铜制作。外部导体404a与接地电位连接。
绝缘体406a使中心导体402a与外部导体404a绝缘。绝缘体406a位于中心导体402a与外部导体404a之间。绝缘体406a包围中心导体402a的周围。绝缘体406a的周围被外部导体404a包围。在与同轴电缆400a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绝缘体406a具有圆环形状。绝缘体406a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制作。绝缘体406a例如由聚乙烯制作。另外,在绝缘体406a设置有多个孔,以使同轴电缆400a能够柔软地变形。
包层408a包围外部导体404a的周围。因此,在与同轴电缆400a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包层408a具有圆环形状。包层408a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制作。包层408a例如由聚乙烯制作。但是,在包层408a没有设置多个孔,或者设置有比绝缘体406a少的孔。因此,包层408a比绝缘体406a不易变形。因此,包层408a的杨氏模量比绝缘体406a的杨氏模量大。
在同轴电缆400a的下端部,通过除去外部导体404a、绝缘体406a以及包层408a,而中心导体402a从同轴电缆400a露出。另外,通过在比中心导体402a露出的部分靠上方除去包层408a,而外部导体404a从同轴电缆400a露出。此外,同轴电缆400b~400d具有与同轴电缆400a相同的构造。因此,省略同轴电缆400b~400d的说明。
如图11所示,连接器300a包括信号端子302a、304a、306a、接地导体308a以及绝缘部件310a。信号端子302a、304a、306a沿上下方向延伸。信号端子302a、304a、306a从左向右依次排列。信号端子302a的上端部与同轴电缆400a的中心导体402a电连接。信号端子306a的上端部与同轴电缆400b的中心导体402b(未图示)电连接。
沿前后方向观察时,接地导体308a将信号端子302a、304a、306a的下端部的周围包围。接地导体308a保持同轴电缆400a的外部导体404a及同轴电缆400b的外部导体404b(未图示)。由此,接地导体308a与外部导体404a、404b电连接。此外,连接器300b具有与连接器300a相同的构造。因此,省略连接器300b的说明。
以上那样的连接器300a与外部连接用连接器200a连接。此时,信号端子302a、304a、306a的每一个与信号端子202a、204a、206a连接。其结果,第一端部Ta1与中心导体402a(一个以上的中心导体中的任意的一个)电连接。第一端部Tb1与中心导体402b(一个以上的中心导体中的任意的一个且未图示)电连接。接地导体308a与接地导体208a连接。其结果,第三端部ta1与外部导体404a(一个以上的外部导体中的任意的一个以上)电连接。第三端部tb1与外部导体404b(一个以上的外部导体中的任意的一个以上且未图示)电连接。
接下来,对检查用连接器100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图12是检查用连接器100及对象方连接器500的剖视图。
首先,对对象方连接器500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对象方连接器500包括第二信号端子502a~502v(仅图示第二信号端子502c、502n)、接地导体504以及绝缘部件506。第二信号端子502a~502k从左向右依次排列。第二信号端子502l~502v从左向右依次排列。第二信号端子502l~502v的每一个位于第二信号端子502a~502k之前。接地导体504将第二信号端子502a~502v的周围包围。接地导体504与接地电位连接。绝缘部件506保持第二信号端子502a~502v及接地导体504。以上那样的对象方连接器500安装于电子设备的电路基板。
检查用连接器100用于具备上述那样的包括第二信号端子502a~502v的对象方连接器500的电子设备的检查。如图12所示,检查用连接器100设置在对象方连接器500之上。然后,使检查用连接器100下降。由此,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v的每一个与第二信号端子502a~502v中的任意的一个电连接。另外,筒状部件101与接地导体504电连接。由此,能够进行电子设备的检查。
[效果]
根据检查用连接器100,能够容易地进行电路基板112的拆装。更详细而言,在检查用连接器100中,电路基板112的上端位于比筒状部件101的上端靠上方,由此沿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能够视觉确认电路基板112的一部分。由此,用户能够直接触碰电路基板112。其结果,用户能够容易地进行电路基板112的拆装。
根据检查用连接器100,能够容易地进行电路基板112的拆装。电路基板112通过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的一部分钩挂于电路基板112而可拆装地保持于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由此,用户通过将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的一部分钩挂于电路基板112,而能够将电路基板112安装于检查用连接器100。另一方面,用户通过将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的一部分从电路基板112取下,而能够将电路基板112从检查用连接器100取下。
根据检查用连接器100,能够容易地将电路基板112安装于检查用连接器100。更详细而言,在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设置有朝向上方向开口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槽SL。槽SL的内周面具有彼此相对的前表面SF及后表面SB。前表面SF的上端部具有朝向后上方向延伸的法线。后表面SB的上端部具有朝向前上方向延伸的法线。由此,在将电路基板112的下端部插入于槽SL时,电路基板112的下端部被前表面SF及后表面SB引导至槽SL。其结果,根据检查用连接器100,能够容易地将电路基板112安装于检查用连接器100。
根据检查用连接器100,能够容易地将电路基板112安装于检查用连接器100。更详细而言,沿上下方向观察时,筒状部件101的内周面具有圆形形状。基板主体112a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与筒状部件101的内周面的直径大致相等。由此,能够抑制在用户将电路基板112插入于筒状部件101时,电路基板112相对于筒状部件101倾斜。其结果,抑制电路基板112相对于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偏移。因此,根据检查用连接器100,能够容易地将电路基板112安装于检查用连接器100。
根据检查用连接器100,能够使第一信号端子120c、120e产生所希望的特性阻抗(例如,50Ω)。更详细而言,接地部件111与接地布线Ga、Gb的第四端部ta2、tb2电连接。而且,接地部件111与筒状部件101接触。由此,筒状部件101与接地电位连接。因此,沿上下方向观察时,第一信号端子120c、120e被与接地电位连接的筒状部件101包围。即,第一信号端子120c、120e及筒状部件101具有同轴构造。其结果,根据检查用连接器100,能够使第一信号端子120c、120e产生所希望的特性阻抗。
在检查用连接器100中,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k排列成第一列L1。第一信号端子120l~120v排列成第二列L2。而且,接地部件111位于第一列L1与第二列L2之间。接地部件111与接地电位连接。因此,在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k与第一信号端子120l~120v之间存在屏蔽件。因此,能够抑制噪声在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k与第一信号端子120l~120v之间往返。另外,由于在接地部件111与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v之间形成有电容,因此能够使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v产生所希望的特性阻抗。
在检查用连接器100中,电路基板112的下端部的左右方向的宽度是电路基板112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的最大值。由此,用户在从下方向观察时,能够视觉确认电路基板112的下端部。即,能够视觉确认电路基板112的下端被插入到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
根据检查用连接器100,能够提高检查用连接器100的通用性。更详细而言,检查用连接器100能够更换电路基板112。因此,通过更换电路基板112,能够改变与中心导体402a~402d连接的第一信号端子。其结果,能够将检查用连接器100用于更多品种的电子设备的检查。如上所述,根据检查用连接器100,能够提高检查用连接器100的通用性。
(第一变形例)
以下,参照附图对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检查用连接器100a进行说明。图13是检查用连接器100a的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的立体图。图14是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k及电路基板112的后视图。
检查用连接器100a与检查用连接器100的不同点在于具备接地部件111。第四端部ta2、ta22是接地布线Ga的端部。第四端部tb2是接地布线Gb的端部。在检查用连接器100a中,第四端部ta2、ta22、tb2的每一个在基板主体112a的后主面从基板主体112a露出。
第四端部ta2与第一信号端子120b(一个以上的第一信号端子中的任意的一个)电连接。第四端部ta22与第一信号端子120d(一个以上的第一信号端子中的任意的一个)电连接。由此,与第四端部ta2、ta22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端子120b、120d和与第二端部Ta2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端子120c相邻。
第四端部tb2与第一信号端子120f(一个以上的第一信号端子中的任意的一个)电连接。由此,与第四端部ta22、tb2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端子120d、120f和与第二端部Tb2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端子120e相邻。
在检查用连接器100a中,筒状部件101可以与接地电位连接,也可以不与接地电位连接。检查用连接器100a的其他构造与检查用连接器100相同,因此省略说明。检查用连接器100a能够起到与检查用连接器100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二变形例)
以下,参照附图对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检查用连接器100b进行说明。图15是检查用连接器100b的电路基板112的立体图。
检查用连接器100b与检查用连接器100的不同点在于电路基板112还包括金属部件112b。更详细而言,金属部件112b固定于基板主体112a的下端部,并且与第四端部ta2、tb2电连接。电路基板112通过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的一部分钩挂于金属部件112b而可拆装地保持于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地部件111的接地部件钩部111b、111c钩挂于金属部件112b。金属部件112b的材料例如是SUS。检查用连接器100b的其他构造与检查用连接器100相同,因此省略说明。检查用连接器100b能够起到与检查用连接器100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接地部件钩部111b、111c钩挂于金属部件112b。由此,在使用检查用连接器100b时,即使在接地部件钩部111b、111c与金属部件112b之间产生摩擦,接地部件钩部111b、111c及金属部件112b也不易磨损。因此,检查用连接器100b的耐久性提高。
(第三变形例)
以下,参照附图对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检查用连接器100c进行说明。图16是检查用连接器100c的后视图。
检查用连接器100c与检查用连接器100的不同点在于还具备保持部件600,该保持部件600以位于电路基板112之上的方式固定于电路基板112。保持部件600的上端位于比筒状部件101的上端靠上方,由此沿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能够视觉确认保持部件600的一部分。检查用连接器100c的其他构造与检查用连接器100相同,因此省略说明。检查用连接器100c能够起到与检查用连接器100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根据检查用连接器100c,能够容易地进行电路基板112的拆装。更详细而言,在检查用连接器100C中,保持部件600的上端位于比筒状部件101的上端靠上方,由此沿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能够视觉确认保持部件600的一部分。由此,用户能够直接触碰保持部件600。由于保持部件600固定于电路基板112,因此用户通过操作保持部件600,能够容易地进行电路基板112的拆装。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查用连接器100d进行说明。图17是检查用连接器100d的外观立体图。图18是检查用连接器100d的后视图。图19是检查用连接器100d的右侧视图。图20是图19的F-F处的剖视图。图21是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的后视图。图22是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的右侧视图。图23是图22的G-G处的剖视图。图24是检查用连接器100d的俯视图。
以检查用连接器100d与检查用连接器100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如图17~图20所示,检查用连接器100d具备第一柱塞102A及第二柱塞102B来代替柱塞102。另外,如图20所示,检查用连接器100d还具备弹簧109。
第一柱塞102A及第二柱塞102B是具有具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的圆筒形状的筒状部件。第一柱塞102A位于第二柱塞102B之上。第二柱塞102B包括柱塞下部102a及柱塞上部102b。检查用连接器100d的柱塞下部102a及柱塞上部102b的构造与检查用连接器100的柱塞下部102a及柱塞上部102b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壳体104的下部被插入于第一柱塞102A及第二柱塞102B。如图17所示,第一柱塞102A通过螺钉700固定于壳体104。另外,在第二柱塞102B的前表面设置有在上下方向具有长度方向的长孔LH。而且,长孔LH供螺钉72插入。螺钉72固定于壳体104。由此,第二柱塞102B能够相对于壳体104沿上下方向移动。但是,第二柱塞102B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的宽度被限制为长孔LH的上下方向的长度。
如图20所示,弹簧109设置在壳体104的下方且第二柱塞102B的柱塞上部102b内。而且,弹簧109的上端与信号端子保持部件凸缘部110d(详细内容在后面叙述)的下表面接触。弹簧109的下端与柱塞下部102a的上端接触。由此,弹簧109将第二柱塞102B相对于壳体104及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朝下方向推压。因此,如图20的放大图所示,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v不从柱塞下部102a突出。
通过检查用连接器100d具有上述构造,当对象方连接器500朝上方向推压第二柱塞102B时,第二柱塞102B能够相对于壳体104及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朝上方向移动。换言之,壳体104及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能够相对于第二柱塞102B朝下方向移动。由此,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v从柱塞下部102a朝下方向突出。其结果,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v能够与对象方连接器500的第二信号端子502a~502v接触。
另外,如图20所示,在柱塞下部102a的内表面设置有斜面S1、S2。斜面S1位于信号端子保持部件末端部110c的左侧。斜面S1朝向右上方向。斜面S2位于信号端子保持部件末端部110c的右侧。斜面S2朝向左上方向。由此,在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v相对于第二柱塞102B朝下方向移动时,信号端子保持部件末端部110c朝左方向偏移的情况下,信号端子保持部件末端部110c与斜面S1接触。然后,信号端子保持部件末端部110c在斜面S1上朝右下方向滑动,由此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v从柱塞下部102a朝下方向突出。同样地,在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v相对于第二柱塞102B朝下方向移动时,信号端子保持部件末端部110c朝右方向偏移的情况下,信号端子保持部件末端部110c与斜面S2接触。然后,信号端子保持部件末端部110c在斜面S2上朝左下方向滑动,由此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v从柱塞下部102a朝下方向突出。
接下来,对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的构造进行说明。检查用连接器100d的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与检查用连接器100的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的不同点在于包括信号端子保持部件凸缘部110d。如图21及图22所示,信号端子保持部件凸缘部110d与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上部110b的上端连接。信号端子保持部件凸缘部110d从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上部110b的上端沿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突出。沿上下方向观察时,信号端子保持部件凸缘部110d具有圆环形状。如上所述,弹簧109的上端与信号端子保持部件凸缘部110d接触。
另外,检查用连接器100d的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与检查用连接器100的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的不同点在于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上部110b的形状。更详细而言,如图21及图22所示,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上部110b具有具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的圆柱形状。另外,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上部110b具有前表面SF及后表面SB。前表面SF具有朝向后上方向延伸的法线。后表面SB具有朝向前上方向延伸的法线。前表面SF及后表面SB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60°。由此,前表面SF和后表面SB的前后方向的间隔随着朝上而变大。由此,在电路基板112的下端部被插入于槽SL时,电路基板112的下端部被前表面SF及后表面SB引导至槽SL。但是,前表面SF及后表面SB相对于上下方向形成的角度不限于60°。
另外,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下部110a的前表面及后表面为平坦面。由此,在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下部110a的前表面与柱塞下部102a的内周面之间、以及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下部110a的后表面与柱塞下部102a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检查用连接器100d的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的其他构造与检查用连接器100的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另外,如图5及图20所示,检查用连接器100d的接地部件111的构造与检查用连接器100d大致相同。因此,接地部件111包括接地部件主体111a及接地部件钩部111b、111c。接地部件主体111a被插入于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下部110a及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上部110b的贯通孔H1。接地部件钩部111b、111c钩挂于电路基板112。由此,电路基板112可拆装地保持于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另外,在检查用连接器100d中也与检查用连接器100相同,接地电位通过接地部件111连接于电路基板112。
另外,如图22及图23所示,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k在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k的下端部处朝前方向弯折。由此,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k的下端部具有朝向后下方向的斜面S11。同样地,第一信号端子120l~120v在第一信号端子120l~120v的下端部处朝后方向弯折。由此,第一信号端子120l~120v的下端部具有朝向前下方向的斜面S12。
在检查用连接器100d安装于对象方连接器500(参照图12)时,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k的每一个在斜面S11处与第二信号端子502a~502k(参照图12)接触。然后,第二信号端子502a~502k的每一个一边在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k的斜面S11上滑动一边朝前方向推压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k。其结果,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k以朝前方向挠曲的方式弹性变形。由此,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k的每一个与第二信号端子502a~502k接触。同样地,第二信号端子502l~502v的每一个一边在第一信号端子120l~120v的斜面S12上滑动一边朝后方向推压第一信号端子120l~120v。其结果,第一信号端子120l~120v以朝后方向挠曲的方式弹性变形。由此,即使在第一信号端子120l~120v和第二信号端子502l~502v产生位置偏移,第一信号端子120l~120v的每一个也能够与第二信号端子502l~502v接触。
此外,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v的下端部弯折的角度为钝角。然而,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v的下端部弯折的角度不限于钝角,也可以为90度。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信号端子120l~120v的下端部也具有朝向后下方向的斜面S11及朝向前下方向的斜面S12。另外,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v的下端部也可以沿左右方向观察时,弯折成U字形状。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信号端子120l~120v的下端部也具有朝向后下方向的斜面S11及朝向前下方向的斜面S12。
此外,在检查用连接器100d未安装于对象方连接器500时,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v的下端部以外的部分沿上下方向延伸。然而,也可以通过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从后面与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k的下端部以外的部分接触,而使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k的下端部以外的部分朝前方向挠曲。同样地,也可以通过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从前面与第一信号端子120l~120v的下端部以外的部分接触,而使第一信号端子120l~120v的下端部以外的部分朝后方向挠曲。通过柱塞下部102a与对象方连接器500接触,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v相对于第二信号端子520a~520v被定位,因此如上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v也可以挠曲。另外,通过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v挠曲,在检查用连接器100d安装于对象方连接器500时,第一信号端子120a~120v能够以足够的力压接于第二信号端子520a~520v。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壳体104的构造进行说明。壳体104具有圆筒形状。但是,如图24所示,壳体104的内周面的直径比电路基板112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小。因此,在壳体104设置有槽SL10、SL11。槽SL10从壳体104的内周面的左端朝左方向凹陷。槽SL11从壳体104的内周面的右端朝右方向凹陷。槽SL10、SL11沿上下方向延伸。而且,电路基板112被插入于槽SL10。由此,电路基板112被保持于壳体104。其结果,能够抑制电路基板112沿前后方向滑动以及电路基板112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涉及的检查用连接器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查用连接器100、100a~100d,能够在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变更。
另外,也可以任意组合检查用连接器100、100a~100d的构成要件。
此外,筒状部件101也可以不具有导电性。即,筒状部件101也可以具有绝缘性。在该情况下,筒状部件101的材料例如是树脂。
此外,对象方连接器500只要具备一个以上的第二信号端子即可。
此外,同轴电缆的数量只要为一个以上即可。
此外,检查用连接器100、100a~100d只要具备一个以上的第一信号端子即可。
此外,电路基板112只要具备一个以上的信号布线即可。
此外,电路基板112也可以不具备接地布线。另外,电路基板112也可以具备一个以上的接地布线。
此外,检查用连接器100、100a~100d也可以具备具有与接地部件相同的形状的绝缘部件,来代替接地部件。
此外,在检查用连接器100a中,与第四端部ta2、ta22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端子和与第二端部Ta2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端子也可以不相邻。与第四端部ta22、tb2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端子和与第二端部Tb2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端子也可以不相邻。
此外,在检查用连接器100、100a~100d中,电路基板112也可以通过电路基板112的一部分钩挂于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而可拆装地保持于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
此外,在检查用连接器100、100a~100d中,电路基板112的上端位于比筒状部件101的上端靠上方,由此沿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能够视觉确认电路基板112的一部分。因此,在检查用连接器100、100a~100d中,同轴电缆400a~400d也可以从外部连接用连接器200a、200b朝右方向或左方向延伸。这样,能够任意设计同轴电缆400a~400d延伸的方向。其结果,无需使同轴电缆400a~400d不必要地挠曲。
此外,第三端部ta1也可以与多个外部导体电连接。第三端部tb1也可以与多个外部导体电连接。
此外,第四端部的数量只要为一个以上即可。
此外,凹部的数量只要为一个以上即可。
此外,如图7所示,凹部ga具有上表面、下表面以及右表面。右表面是朝向左方向的面。第四端部ta2位于凹部ga的下表面。然而,第四端部ta也可以位于凹部ga的右表面,也可以位于上表面。另外,如图7所示,凹部gb具有上表面、下表面以及左表面。左表面是朝向右方向的面。第四端部tb2位于凹部gb的下表面。然而,第四端部tb也可以位于凹部gb的左表面,也可以位于上表面。
附图标记说明
100、100a~100d...检查用连接器;101...筒状部件;102...柱塞;102a...柱塞下部;102b...柱塞上部;102A...第一柱塞;102B...第二柱塞;104...壳体;106...凸缘;108、109...弹簧;110...信号端子保持部件;110a...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下部;110b...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上部;110c...信号端子保持部件末端部;111...接地部件;111a...接地部件主体;111b、111c...接地部件钩部;111d、111e...接地部件突起部;112...电路基板;112a...基板主体;112b...金属部件;120a~120v...第一信号端子;200a、200b...外部连接用连接器;202a、204a、206a...信号端子;208a...接地导体;210a...绝缘部件;300a、300b...连接器;302a、304a、306a...信号端子;308a...接地导体;310a...绝缘部件;400a~400d...同轴电缆;402a、402b...中心导体;404a、404b...外部导体;406a...绝缘体;408a...包层;500...对象方连接器;502a~502v...第二信号端子;504...接地导体;506...绝缘部件;600...保持部件;Ga、Gb...接地布线;H1、H2...贯通孔;L1...第一列;L2...第二列;SB...后表面;SF...前表面;SL...槽;Sa、Sb...信号布线;S1、S2、S11、S12...斜面;Ta1、Tb1...第一端部;Ta2、Tb2...第二端部;ga、gb...凹部;ha、hb...开口;ta1、tb1...第三端部;ta2、ta22、tb2...第四端部。

Claims (14)

1.一种检查用连接器,是与一个以上的同轴电缆的端部连接的检查用连接器,所述一个以上的同轴电缆具备中心导体、将所述中心导体的周围包围的外部导体、使所述中心导体与所述外部导体绝缘的绝缘体、以及将所述外部导体的周围包围的包层,所述检查用连接器用于检查具备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二信号端子的对象方连接器的电子设备,其中,具备:
筒状部件,具有筒形状,该筒形状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
信号端子保持部件,在所述筒状部件的下部位于所述筒状部件的内部,并且被保持于所述筒状部件;
一个以上的第一信号端子,被支承于所述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且与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二信号端子中的任意的一个电连接;以及
电路基板,被保持于所述信号端子保持部件,
所述电路基板包括基板主体、以及一个以上的信号布线,
所述基板主体具有板形状,该板形状具有沿前后方向排列的两个主面,
所述一个以上的信号布线的每一个具有位于所述基板主体的上部的第一端部、以及位于所述基板主体的下部的第二端部,
一个以上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每一个与一个以上的所述中心导体中的任意的一个电连接,
一个以上的所述第二端部的每一个与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一信号端子中的任意的一个电连接,
所述电路基板的上端位于比所述筒状部件的上端靠上方,由此在沿与所述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能够视觉确认所述电路基板的一部分。
2.一种检查用连接器,是与一个以上的同轴电缆的端部连接的检查用连接器,所述一个以上的同轴电缆具备中心导体、将所述中心导体的周围包围的外部导体、使所述中心导体与所述外部导体绝缘的绝缘体、以及将所述外部导体的周围包围的包层,所述检查用连接器用于检查具备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二信号端子的对象方连接器的电子设备,其中,具备:
筒状部件,具有筒形状,该筒形状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
信号端子保持部件,在所述筒状部件的下部位于所述筒状部件的内部,并且被保持于所述筒状部件;
一个以上的第一信号端子,被支承于所述信号端子保持部件,且与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二信号端子中的任意的一个电连接;以及
电路基板,被保持于所述信号端子保持部件,
所述电路基板包括基板主体、以及一个以上的信号布线,
所述基板主体具有板形状,该板形状具有沿前后方向排列的两个主面,
所述一个以上的信号布线的每一个具有位于所述基板主体的上部的第一端部、以及位于所述基板主体的下部的第二端部,
一个以上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每一个与一个以上的所述中心导体中的任意的一个电连接,
一个以上的所述第二端部的每一个与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一信号端子中的任意的一个电连接,
通过所述电路基板的一部分钩挂于所述信号端子保持部件或者所述信号端子保持部件的一部分钩挂于所述电路基板,所述电路基板可拆装地保持于所述信号端子保持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检查用连接器,其中,
所述筒状部件具有导电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查用连接器,其中,
所述对象方连接器还包括与接地电位连接的接地导体,
所述筒状部件与所述接地导体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查用连接器,其中,
所述电路基板包括一个以上的接地布线,所述一个以上的接地布线具有位于所述基板主体的上部的第三端部、以及位于所述基板主体的下部的第四端部,
一个以上的所述第三端部的每一个与一个以上的所述外部导体中的任意的一个以上电连接,
一个以上的所述第四端部的每一个与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一信号端子中的任意的一个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查用连接器,其中,
与所述第四端部电连接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与所述第二端部电连接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相邻。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查用连接器,其中,
所述电路基板包括一个以上的接地布线,所述一个以上的接地布线具有位于所述电路基板的上部的第三端部、以及位于所述电路基板的下部的第四端部,
一个以上的所述第三端部的每一个与一个以上的所述外部导体中的任意的一个电连接,
所述一个以上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数量为多个,
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排列成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列、以及位于比所述第一列靠前方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列,
所述信号端子保持部件还包括接地部件,所述接地部件与所述一个以上的第四端部电连接,并且位于所述第一列和所述第二列之间,
所述接地部件与所述筒状部件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查用连接器,其中,
所述电路基板还包括金属部件,所述金属部件固定于所述基板主体的下端部,并且与所述一个以上的第四端部电连接,
通过所述信号端子保持部件的一部分钩挂于所述金属部件,所述电路基板可拆装地保持于所述信号端子保持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检查用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基板主体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凹部,
所述一个以上的第四端部位于所述一个以上的凹部,
通过所述接地部件钩挂于所述一个以上的凹部,所述接地部件与所述一个以上的第四端部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查用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信号端子保持部件设置有朝向上方向开口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槽,
所述电路基板的下端部被插入于所述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检查用连接器,其中,
所述槽的内周面具有彼此相对的前表面及后表面,
所述前表面的上端部具有朝向后上方向延伸的法线,
所述后表面的上端部具有朝向前上方向延伸的法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查用连接器,其中,
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所述筒状部件的内周面具有圆形形状,
所述基板主体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筒状部件的内周面的直径大致相等。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查用连接器,其中,
所述电路基板的下端部的左右方向的宽度与所述电路基板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的最大值一致。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查用连接器,其中,
所述检查用连接器还具备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以位于所述电路基板之上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电路基板,
所述保持部件的上端位于比所述筒状部件的上端靠上方,由此在沿与所述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能够视觉确认所述保持部件的一部分。
CN202280064968.3A 2021-09-27 2022-02-10 检查用连接器 Pending CN1179997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56904 2021-09-27
JP2021-156904 2021-09-27
PCT/JP2022/005226 WO2023047618A1 (ja) 2021-09-27 2022-02-10 検査用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99713A true CN117999713A (zh) 2024-05-07

Family

ID=85720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64968.3A Pending CN117999713A (zh) 2021-09-27 2022-02-10 检查用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99713A (zh)
WO (1) WO202304761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0616B (zh) * 2016-06-27 2019-12-21 日商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檢查用同軸連接器
DE112018007963T5 (de) * 2018-09-07 2021-08-05 Canare Electric Co., Ltd. Koaxialverbindervorrichtung
JP7040641B2 (ja) * 2018-11-19 2022-03-2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プローブ
CN109782034B (zh) * 2019-01-19 2021-08-17 电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通道探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3047618A1 (zh) 2023-03-30
WO2023047618A1 (ja) 2023-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74126B2 (en) Contacts for use in monitoring connection patterns in data ports
US9645172B2 (en) Cable assembly
US7744414B2 (en) Carrier assembly and system configured to commonly ground a header
US7252555B2 (en) Pin connector
EP1950847B1 (en) Connector
US6837741B2 (en) Connector and cable positioning member of connector
EP2946444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with backplane connector and daughtercard connector
KR20200044844A (ko) 인라인 압축 rf 커넥터
JP2010156717A (ja) 高密度プローブデバイス
JP6562887B2 (ja) 分岐構造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US10923843B1 (en) Receptacle assembly having cabled receptacle connector
KR20080051056A (ko) 케이블 부착구, 이것을 구비한 케이블 어셈블리 및 커넥터
US20150072556A1 (en) Electrical coaxial connector
US20160294114A1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ized cable
KR102233059B1 (ko) 커넥터
US2010031722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grounding device
WO2019219847A1 (en) High density connector
TW201027865A (en) Coaxial connector and coaxial multipole connector
CN117999713A (zh) 检查用连接器
KR20150110249A (ko) 케이블 어셈블리,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차량용 카메라 장치
JP7495014B2 (ja) 検査用コネクタ
CN109755782B (zh) 连接器装置
JP7334791B2 (ja) 検査用コネクタ及び検査用ユニット
WO2019003057A1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US10892574B2 (en) Cable-to-board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