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85509A - 一种接带机构及电池碳纸制造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带机构及电池碳纸制造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85509A
CN117985509A CN202410258242.4A CN202410258242A CN117985509A CN 117985509 A CN117985509 A CN 117985509A CN 202410258242 A CN202410258242 A CN 202410258242A CN 117985509 A CN117985509 A CN 1179855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pe
unit
assembly
belt
spli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582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ydrogen Guid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ydrogen Guid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ydrogen Guid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ydrogen Guid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5824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8550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855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855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Replacement Of Web Ro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接带机构及电池碳纸制造设备,该接带机构包括:放卷单元,放卷单元包括第一放卷轴和第二放卷轴,第一放卷轴用于安装第一料卷,第二放卷轴用于安装第二料卷;缓存单元,缓存单元用于缓存设定长度的第一料带;接带单元,接带单元用于在缓存单元缓存第一料带后拼接第一料带和第二料带;缓存单元还用于在接带单元拼接第一料带和第二料带的过程中向缓存单元的下游输送缓存的第一料带。本申请不会限制碳毡浸渍固化的连续生产效率,同时也能够避免碳毡料带在浸渍液中浸渍时间过长,保证成品电池碳纸浸渍液含量的均匀性。

Description

一种接带机构及电池碳纸制造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燃料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带机构及电池碳纸制造设备。
背景技术
电池碳纸作为燃料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品质及制备效率影响着燃料电池的品质及制备效率。相关技术中,有部分企业采用料卷放卷浸渍工艺制备电池碳纸,具体地,电池碳纸的制造原材料为碳毡,碳毡料卷放卷出的碳毡料带经过装有浸渍液的容器,并利用浸渍液对碳毡料带进行浸渍。
在制备过程中,当旧碳毡料卷即将放卷完时,需要在旧碳毡料带上拼接新碳毡料卷放卷出的新碳毡料带,但是相关技术中,由于新旧碳毡料带的接带基本采用设备停机、人工接带的方式,这样不仅限制了碳毡浸渍固化的连续生产效率,而且最主要的是,设备停机时浸渍在浸渍液中的碳毡料带会因浸渍时间过长而造成浸渍液浓度偏大的问题,进而影响成品电池碳纸浸渍液含量的均匀性。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接带机构及电池碳纸制造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新旧碳毡料带接带时限制连续生产效率、碳毡料带局部浸渍时间过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接带机构,该接带机构包括:
放卷单元,所述放卷单元包括第一放卷轴和第二放卷轴,所述第一放卷轴用于安装放卷第一料带的第一料卷,所述第二放卷轴用于安装放卷第二料带的第二料卷;
缓存单元,所述缓存单元设置于所述放卷单元的下游,所述第一放卷轴用于在转动时向所述缓存单元放卷所述第一料带,所述缓存单元用于缓存设定长度的所述第一料带;
接带单元,所述接带单元设置于所述放卷单元和所述缓存单元之间,所述第二放卷轴用于在转动时向所述接带单元放卷所述第二料带,所述接带单元用于在所述缓存单元缓存所述第一料带后拼接所述第一料带和所述第二料带;
所述缓存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接带单元拼接所述第一料带和所述第二料带的过程中向所述缓存单元的下游输送缓存的所述第一料带。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带单元包括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子单元和第二子单元,所述第一子单元包括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子单元包括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用于共同夹持所述第二料带和所述第一料带,以使所述第二料带和所述第一料带相拼接。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带单元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中的至少一者靠近另一者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共同夹持所述第二料带和所述第一料带。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子单元还包括第一吸盘组件,所述第二子单元还包括第二吸盘组件,所述第一吸盘组件和所述第二吸盘组件用于吸附固定所述第二料带和/或所述第一料带。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吸盘组件和所述第二吸盘组件均为针刺吸盘组件。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吸盘组件围绕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外侧;
和/或,
所述第二吸盘组件围绕在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外侧。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子单元还包括用于安装胶带的胶带安装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胶带安装件靠近所述第二子单元移动,以使所述胶带安装件将所述胶带粘贴于所述第二吸盘组件吸附固定的所述第二料带和/或所述第一料带;
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用于在夹持所述第二料带和所述第一料带时使所述第二料带和所述第一料带通过所述胶带相拼接。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中的至少一者为加热夹持部,所述加热夹持部用于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夹持所述第二料带和所述第一料带时对粘贴于所述第二料带和/或所述第一料带的所述胶带进行加热。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胶带安装件为真空吸附件,所述真空吸附件用于通过真空吸附安装所述胶带。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子单元还包括切刀,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切刀驱动件,所述切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切刀动作以切断所述第二料带和所述第一料带,使所述第二料带形成第二剩余部分和第二切除部分、使所述第一料带形成第一剩余部分和第一切除部分;
所述胶带安装件用于将所述胶带粘贴于所述第二吸盘组件吸附固定的所述第一剩余部分和/或所述第二剩余部分,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用于共同夹持所述第一剩余部分和所述第二剩余部分,以使所述第一剩余部分和所述第二剩余部分通过所述胶带相拼接。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二吸盘组件吸附固定所述第一剩余部分和所述第二剩余部分时驱动所述胶带安装件和所述第一吸盘组件同步旋转,以使所述第一吸盘组件偏离所述第二子单元、使所述胶带安装件朝向所述第二子单元;所述驱动组件还用于在所述胶带安装件朝向所述第二子单元时驱动所述胶带安装件靠近所述第二子单元移动,以使所述胶带安装件将所述胶带粘贴于所述第一剩余部分或所述第二剩余部分;
所述驱动组件还用于在所述胶带安装件粘贴所述胶带后驱动所述胶带安装件和所述第一吸盘组件同步反向旋转,以使所述第一吸盘组件朝向所述第二子单元、使所述胶带安装件偏离所述第二子单元;所述驱动组件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吸盘组件反向旋转且朝向所述第二子单元后驱动所述第一吸盘组件移动,以通过所述第一吸盘组件的吸附固定将所述第一剩余部分和所述第二剩余部分中的一者搬运至被所述第二吸盘组件吸附固定的另一者的厚度方向一侧,供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共同夹持所述第一剩余部分和所述第二剩余部分。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带机构还包括:
牵引辊,所述牵引辊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接带单元的下游,所述牵引辊供所述第二料带经过所述接带单元的一端缠绕固定;
所述牵引辊用于在所述切刀切断所述第二料带后进行转动,以使所述第二切除部分缠绕于所述牵引辊,所述第一放卷轴用于在所述切刀切断所述第一料带后进行转动,以使所述第一切除部分缠绕于所述第一放卷轴。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缓存单元包括沿同一圆形轨迹可移动设置的第一缓存辊和第二缓存辊,所述第一缓存辊和所述第二缓存辊关于所述圆形轨迹的圆心中心对称布置;
所述第一缓存辊和所述第二缓存辊供所述第一料带依次绕过,且所述第一缓存辊和所述第二缓存辊之间的间隙供所述第一料带穿过,所述第一缓存辊和所述第二缓存辊用于在沿所述圆形轨迹移动时对所述第一料带进行缓存。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带机构还包括:
压带单元,所述压带单元设置于所述缓存单元和所述接带单元之间,所述压带单元包括间隔且相对设置的压带固定件和顶压件,所述顶压件用于在所述缓存单元缓存所述第一料带后靠近所述压带固定件移动,以将穿过所述压带固定件和所述顶压件之间的所述第一料带顶压于所述压带固定件。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带机构还包括:
检测件,所述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料卷和/或所述第二料卷的外径。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放卷轴和所述第二放卷轴均为气胀轴。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碳纸制造设备,该电池碳纸制造设备包括:
第一方面任一种所述的接带机构。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中的接带机构运用于新旧碳毡料带的接带时,由于放卷单元中用于安装第一料卷的第一放卷轴用于在转动时向放卷单元下游的缓存单元放卷第一料带,放卷单元中用于安装第二料卷的第二放卷轴用于在转动时向放卷单元和缓存单元之间的接带单元放卷第二料带,因此旧碳毡料卷可安装在第一放卷轴上,并可通过转动的第一放卷轴依次向接带单元和缓存单元放卷旧碳毡料带,新碳毡料卷可安装在第二放卷轴上,并可通过转动的第二放卷轴向接带单元放卷新碳毡料带。
又由于缓存单元用于缓存设定长度的第一料带,接带单元用于在缓存单元缓存第一料带后拼接第一料带和第二料带,还由于缓存单元用于在接带单元拼接第一料带和第二料带的过程中向缓存单元的下游输送缓存的第一料带,因此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不仅能够通过接带单元对旧碳毡料带和新碳毡料带进行拼接,即能够通过接带单元完成新旧碳毡料带的接带,这样无需采用人工接带的方式,有利于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在接带单元接带的过程中,还能够通过缓存单元向下游输送接带前缓存的设定长度的旧碳毡料带,以保证接带过程中有足够长度的旧碳毡料带被输送和浸渍,即能够保证连续生产,这样接带时无需采用设备停机的方式,进而不会限制碳毡浸渍固化的连续生产效率,同时也能够避免碳毡料带在浸渍液中浸渍时间过长,能够保证碳毡料带在浸渍液中的正常浸渍时长,进而能够保证成品电池碳纸浸渍液含量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带机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带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未缓存第一料带的缓存单元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接带方式的示意图之一;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接带方式的示意图之二;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接带方式的示意图之三;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接带方式的示意图之四;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接带方式的示意图之五;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接带方式的示意图之六;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接带方式的示意图之七;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接带方式的示意图之八;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接带方式的示意图之九;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接带方式的示意图之十;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接带方式的示意图之十一;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接带方式的示意图之十二;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接带方式的示意图之十三;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接带方式的示意图之十四;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接带方式的示意图之十五;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接带方式的示意图之一;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接带方式的示意图之二;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碳纸制造设备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放卷单元;11-第一放卷轴;12-第二放卷轴;
2-缓存单元;21-圆形轨迹;22-第一缓存辊;23-第二缓存辊;
3-接带单元;
31-第一子单元;311-第一夹持部;312-第一安装架;313-第一吸盘组件;3131-第一前吸盘;3132-第一后吸盘;314-胶带安装件;315-第二安装架;316-第三安装架;
32-第二子单元;321-第二吸盘组件;3211-第二前吸盘;3212-第二后吸盘;322-切刀;
33-驱动组件;331-第一直动驱动件;332-第二直动驱动件;333-旋转驱动件333;334-第四直动驱动件;
34-引导组件;341-引导辊;342-引导辊驱动件;
4-第一料卷;41-第一料带;411-第一剩余部分;412-第一切除部分;
5-第二料卷;51-第二料带;511-第二剩余部分;512-第二切除部分;
6-胶带;
7-第一牵引辊;
8-第二牵引辊;
9-压带单元;91-压带固定件;92-顶压件;
100-接带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正如本申请的背景技术所述的,电池碳纸作为燃料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品质及制备效率影响着燃料电池的品质及制备效率。相关技术中,有部分企业采用料卷放卷浸渍工艺制备电池碳纸,具体地,电池碳纸的制造原材料为碳毡,碳毡料卷放卷出的碳毡料带经过装有浸渍液的容器,并利用浸渍液对碳毡料带进行浸渍。
在制备过程中,当旧碳毡料卷即将放卷完时,需要在旧碳毡料带上拼接新碳毡料卷放卷出的新碳毡料带,但是相关技术中,由于新旧碳毡料带的接带基本采用设备停机、人工接带的方式,这样不仅限制了碳毡浸渍固化的连续生产效率,而且最主要的是,设备停机时浸渍在浸渍液中的碳毡料带会因浸渍时间过长而造成浸渍液浓度偏大的问题,进而影响成品电池碳纸浸渍液含量的均匀性。
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接带机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新旧碳毡料带接带时限制连续生产效率、碳毡料带局部浸渍时间过长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接带机构100包括放卷单元1、缓存单元2及接带单元3。其中,放卷单元1包括第一放卷轴11和第二放卷轴12,第一放卷轴11用于安装放卷第一料带41的第一料卷4,第二放卷轴12用于安装放卷第二料带51的第二料卷5。
缓存单元2设置于放卷单元1的下游,第一放卷轴11用于在转动时向缓存单元2放卷第一料带41,缓存单元2用于缓存设定长度的第一料带41。接带单元3设置于放卷单元1和缓存单元2之间,第二放卷轴12用于在转动时向接带单元3放卷第二料带51,接带单元3用于在缓存单元2缓存第一料带41后拼接第一料带41和第二料带51,缓存单元2还用于在接带单元3拼接第一料带41和第二料带51的过程中向缓存单元2的下游输送缓存的第一料带41。
本申请中的接带机构100运用于新旧碳毡料带的接带时,由于放卷单元1中用于安装第一料卷4的第一放卷轴11用于在转动时向放卷单元1下游的缓存单元2放卷第一料带41,放卷单元1中用于安装第二料卷5的第二放卷轴12用于在转动时向放卷单元1和缓存单元2之间的接带单元3放卷第二料带51,因此旧碳毡料卷可安装在第一放卷轴11上,并可通过转动的第一放卷轴11依次向接带单元3和缓存单元2放卷旧碳毡料带,新碳毡料卷可安装在第二放卷轴12上,并可通过转动的第二放卷轴12向接带单元3放卷新碳毡料带。
又由于缓存单元2用于缓存设定长度的第一料带41,接带单元3用于在缓存单元2缓存第一料带41后拼接第一料带41和第二料带51,还由于缓存单元2用于在接带单元3拼接第一料带41和第二料带51的过程中向缓存单元2的下游输送缓存的第一料带41,因此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不仅能够通过接带单元3对旧碳毡料带和新碳毡料带进行拼接,即能够通过接带单元3完成新旧碳毡料带的接带,这样无需采用人工接带的方式,有利于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在接带单元3接带的过程中,还能够通过缓存单元2向下游输送接带前缓存的设定长度的旧碳毡料带,以保证接带过程中有足够长度的旧碳毡料带被输送和浸渍,即能够保证连续生产,这样接带时无需采用设备停机的方式,进而不会限制碳毡浸渍固化的连续生产效率,同时也能够避免碳毡料带在浸渍液中浸渍时间过长,能够保证碳毡料带在浸渍液中的正常浸渍时长,进而能够保证成品电池碳纸浸渍液含量的均匀性。
对于第一放卷轴11和第二放卷轴12,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放卷轴11和第二放卷轴12均为气胀轴。
将第一放卷轴11和第二放卷轴12均设置为气胀轴,这样第一放卷轴11和第二放卷轴12充气后,放卷轴能够与料卷紧密配合,进而能够保证相应的料卷在放卷轴上安装的可靠性,同时第一放卷轴11和第二放卷轴12泄气后,放卷轴与料卷之间会存在间隙,进而也能够方便放卷轴上料卷的拆除。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放卷轴11和第二放卷轴12还均可以为金属轴。如此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简化第一放卷轴11和第二放卷轴12的结构,有利于方便第一放卷轴11和第二放卷轴12的加工。
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接带单元3包括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子单元31和第二子单元32,第一子单元31包括第一夹持部311(图3所示),第二子单元32包括第二夹持部(图中未显示),第一夹持部311与第二夹持部用于共同夹持第二料带51和第一料带41,以使第二料带51和第一料带41相拼接。
如此设置,通过第一夹持部311与第二夹持部的共同夹持,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接带过程中第二料带51和第一料带41在接带单元3处的稳定性,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接带单元3对第二料带51和第一料带41的拼接。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接带单元3还可以是机械手,具体地,首先使用机械手搬运第二料带51和第一料带41,以使第二料带51和第一料带41拼靠在一起,然后再使用机械手将胶带6粘贴在第二料带51和第一料带41上,以使第二料带51和第一料带41相拼接。通过此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方便了第二料带51和第一料带41的拼接。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接带单元3还包括驱动组件33,驱动组件33用于驱动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中的至少一者靠近另一者移动,以使第一夹持部311与第二夹持部共同夹持第二料带51和第一料带41。
如此设置,通过驱动组件33驱动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中的至少一者移动,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对第二料带51和第一料带41的夹持。
优选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3用于驱动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两者移动,以使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驱动组件33包括第一直动驱动件331(图3所示)和第二直动驱动件332(图4所示)。其中,如图3所示,第一直动驱动件331设置于第一子单元31中的第一安装架312,第一夹持部311设置于第一直动驱动件331的输出端,第一直动驱动件331可沿第一料带41的厚度方向(图1和图2中的Z方向)驱动第一夹持部311移动。如图4所示,第二直动驱动件332设置于第二子单元32,第二夹持部设置于第二直动驱动件332的输出端,第二直动驱动件332也可沿第一料带41的厚度方向驱动第二夹持部移动。
通过驱动组件33驱动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两者移动,有利于进一步方便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对第二料带51和第一料带41的夹持。通过第一直动驱动件331和第二直动驱动件332分别驱动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移动,有利于方便驱动组件33对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两者移动的驱动。
对于对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移动的驱动,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驱动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移动。此种方式中,能够简化接带单元3的结构,有利于方便接带单元3的加工制造。
进一步地,如图2、图3及图4所示,第一子单元31还包括第一吸盘组件313,第二子单元32还包括第二吸盘组件321,第一吸盘组件313和第二吸盘组件321用于吸附固定第二料带51和/或第一料带41。
通过第一吸盘组件313和第二吸盘组件321吸附固定第二料带51和/或第一料带41,这样在接带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增强第二料带51和第一料带41在接带单元3处的稳定性,进而能够保证第二料带51和第一料带41的拼接质量。
优选的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3还包括第三直动驱动件(图中未显示),第三直动驱动件设置于第一子单元31中的第二安装架315,第一吸盘组件313设置于第三直动驱动件的输出端,第三直动驱动件可沿第一料带41的厚度方向驱动第一吸盘组件313移动。如图4所示,第二吸盘组件321设置于第二直动驱动件332的输出端,第二直动驱动件332也可沿第一料带41的厚度方向驱动第二吸盘组件321移动。
通过第三直动驱动件和第二直动驱动件332分别驱动第一吸盘组件313和第二吸盘组件321移动,有利于根据第二料带51和第一料带41的位置灵活调整第一吸盘组件313和第二吸盘组件321的位置,以便第一吸盘组件313和第二吸盘组件321吸附固定第二料带51和第一料带41。
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吸盘组件313包括第一前吸盘3131和第一后吸盘3132,且第一前吸盘3131和第一后吸盘3132沿第一料带41的输送方向(图1中的X方向)依次布置,第一前吸盘3131和第一后吸盘3132均可用于吸附固定第二料带51和/或第一料带41。如图4所示,第二吸盘组件321包括第二前吸盘3211和第二后吸盘3212,且第二前吸盘3211和第二后吸盘3212沿第一料带41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第二前吸盘3211和第二后吸盘3212均可用于吸附固定第二料带51和/或第一料带41。
将第一吸盘组件313和第二吸盘组件321均设置成包括前吸盘和后吸盘,这样能够根据料带所处的不同位置灵活使用前吸盘或后吸盘吸附固定靠近的料带,有利于方便第一吸盘组件313和第二吸盘组件321对料带的吸附固定。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吸盘组件313和第二吸盘组件321均还可以包括一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的吸盘,第一吸盘组件313和第二吸盘组件321中吸盘的数量设置较灵活,具体地,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再做详细阐述。
对于第一吸盘组件313和第二吸盘组件321的类型,进一步地,第一吸盘组件313和第二吸盘组件321均为针刺吸盘组件。
由于碳毡具有微孔特性且孔隙率高达70%~80%,不便被真空吸附固定,因此将第一吸盘组件313和第二吸盘组件321均设置为由针刺吸盘组成的组件,有利于保证第一吸盘组件313和第二吸盘组件321对碳毡料带固定的牢固性,进而有利于更进一步增强第二料带51和第一料带41在接带单元3处的稳定性。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吸盘组件313和第二吸盘组件321还均可以为真空吸盘或气动吸盘,第一吸盘组件313和第二吸盘组件321的类型选择较为灵活,具体地,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选择,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做详细阐述。
对于第一吸盘组件313和第二吸盘组件321的布置形式,进一步地,第一吸盘组件313围绕在第一夹持部311的外侧;和/或,第二吸盘组件321围绕在第二夹持部的外侧。
如此设置,不仅方便了相应的吸盘组件吸附固定相应的料带,方便了相应的夹持部夹持相应的料带,而且还能够减小同一子单元中吸盘组件和夹持部的占用空间,有利于方便同一子单元中吸盘组件和夹持部的布置。
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吸盘组件313和第一夹持部311沿第一料带41的输送方向(图1和图5中的X方向)依次布置,第二吸盘组件321围绕在第二夹持部的外侧。如此设置,使得第一子单元31和第二子单元32两者中的吸盘组件和夹持部均按需设置在合适的位置,吸盘组件和夹持部布置较灵活,方便了吸盘组件和夹持部的布置。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子单元31还包括用于安装胶带6的胶带安装件314,驱动组件33用于驱动胶带安装件314靠近第二子单元32移动,以使胶带安装件314将胶带6粘贴于第二吸盘组件321吸附固定的第二料带51和/或第一料带41,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用于在夹持第二料带51和第一料带41时使第二料带51和第一料带41通过胶带6相拼接。
通过设置胶带安装件314,并通过驱动组件33驱动胶带安装件314移动,以使胶带安装件314将胶带6粘贴于第二料带51和/或第一料带41,这样无需人工将胶带6粘贴于第二料带51和/或第一料带41,方便了胶带6在第二料带51和/或第一料带41上的粘贴。
优选的实施例中,胶带安装件314也设置于第三直动驱动件的输出端,第三直动驱动件可驱动胶带安装件314沿第一料带41的厚度方向移动,以使胶带安装件314靠近第二子单元32。如此设置,使得第三直动驱动件能够驱动胶带安装件314和第一吸盘组件313沿第一料带41的厚度方向移动,这样无需再另外设置单独的驱动件驱动胶带安装件314移动,能够减少驱动件的设置数量,进而有利于简化结构,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中的至少一者为加热夹持部,加热夹持部用于在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夹持第二料带51和第一料带41时对粘贴于第二料带51和/或第一料带41的胶带6进行加热。
如此设置,通过加热夹持部加热胶带6,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强胶带6的粘性,进而有利于增强第二料带51和第一料带41之间的粘结强度。
优选的实施例中,胶带6为热熔胶带。由于碳毡的孔隙率较高,因此通过加热夹持部加热激活粘贴于碳毡料带的热熔胶带后,热熔胶可同时渗透到新旧碳毡料带的孔隙中,形成更牢固的粘接力,使得新旧碳毡料带拼接的更牢固,进而能够有效避免拼接后的第二料带51和第一料带41的断裂。
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均为加热夹持部,且加热夹持部为电加热板。如此设置,能够提高胶带6加热激活的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加热夹持部还可以为热风加热件或红外线加热件,加热夹持部的类型选择较为灵活,具体地,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确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做详细阐述。
进一步地,胶带安装件314为真空吸附件,真空吸附件用于通过真空吸附安装胶带6。
胶带安装件314通过真空吸附的方式安装、固定胶带6,不仅能够保证胶带6在胶带安装件314上安装的可靠性,而且也方便了胶带6在胶带安装件314上的安装与脱离。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胶带安装件314也可以为夹持件,夹持件通过对胶带6的夹持实现胶带6在胶带安装件314上的安装。如此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胶带6在胶带安装件314上安装的可靠性。
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子单元32还包括切刀322,驱动组件33还包括切刀驱动件,切刀驱动件用于驱动切刀322动作以切断第二料带51和第一料带41,使第二料带51形成第二剩余部分511和第二切除部分512、使第一料带41形成第一剩余部分411和第一切除部分412;
胶带安装件314用于将胶带6粘贴于第二吸盘组件321吸附固定的第一剩余部分411和/或第二剩余部分511,第一夹持部311与第二夹持部用于共同夹持第一剩余部分411和第二剩余部分511,以使第一剩余部分411和第二剩余部分511通过胶带6相拼接。
通过切刀322对第二料带51和第一料带41的裁切,能够保证第二料带51和第一料带41拼接处端部的齐整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方便第二料带51和第一料带41的拼接。通过切刀驱动件对切刀322的驱动,方便了切刀322对第二料带51和第一料带41的裁切。
优选的实施例中,切刀驱动件设置于第二子单元32,且切刀驱动件用于驱动切刀322沿第一料带41的厚度方向移动,以使切刀322切断第二料带51和第一料带41。如此设置,通过单独的切刀驱动件驱动切刀322动作,进一步方便了对切刀322动作的驱动。
优选的实施例中,当第一吸盘组件313吸附固定第一料带41、第二吸盘组件吸附固定第二料带51时,第一料带41被裁切成第一剩余部分411和第一切除部分412后,第一剩余部分411和第一切除部分412可分别被第一前吸盘3131和第一后吸盘3132吸附固定,第二料带被裁切成第二剩余部分511和第二切除部分512后,第二剩余部分511和第二切除部分512可分别被第二前吸盘3211和第二后吸盘3212吸附固定。如此设置,不仅有利于方便对料带的剩余部分和切除部分进行吸附固定,而且在对料带的剩余部分和切除部分中的一者进行吸附或解除吸附时,也不会影响对另一者的操作。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33用于在第二吸盘组件321吸附固定第一剩余部分411和第二剩余部分511时驱动胶带安装件314和第一吸盘组件313同步旋转,以使第一吸盘组件313偏离第二子单元32、使胶带安装件314朝向第二子单元32;驱动组件33还用于在胶带安装件314朝向第二子单元32时驱动胶带安装件314靠近第二子单元32移动,以使胶带安装件314将胶带6粘贴于第一剩余部分411或第二剩余部分511。
驱动组件33还用于在胶带安装件314粘贴胶带6后驱动胶带安装件314和第一吸盘组件313同步反向旋转,以使第一吸盘组件313朝向第二子单元32、使胶带安装件314偏离第二子单元32;驱动组件还用于在第一吸盘组件313反向旋转且朝向所述第二子单元后驱动第一吸盘组件313移动,以通过第一吸盘组件313的吸附固定将第一剩余部分411和第二剩余部分511中的一者搬运至被第二吸盘组件321吸附固定的另一者的厚度方向一侧,供第一夹持部311与第二夹持部共同夹持第一剩余部分411和第二剩余部分511。
通过驱动组件33驱动胶带安装件314和第一吸盘组件313旋转,能够实现胶带安装件314和第一吸盘组件313位置状态的切换,进而有利于方便胶带安装件314往料带上粘贴胶带6,有利于方便第一吸盘组件313吸附固定料带。通过驱动组件33驱动第一吸盘组件313移动,以将第一剩余部分411和第二剩余部分511中的一者搬运至被第二吸盘组件321吸附固定的另一者的厚度方向一侧,有利于方便第一夹持部311与第二夹持部共同夹持第一剩余部分411和第二剩余部分511。
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驱动组件33还包括旋转驱动件333,旋转驱动件333用于驱动胶带安装件314和第一吸盘组件313进行旋转,旋转驱动件333设置于第三直动驱动件的输出端,胶带安装件314和第一吸盘组件313设置于旋转驱动件333的输出端,以此胶带安装件314和第一吸盘组件313通过旋转驱动件333间接设置于第三直动驱动件的输出端。如此设置,通过单独的旋转驱动件333驱动胶带安装件314和第一吸盘组件313进行旋转,方便了对胶带安装件314和第一吸盘组件313旋转的驱动。
优选的实施例中,当旋转驱动件333驱动胶带安装件314朝向第二子单元32后,第三直动驱动件驱动胶带安装件314靠近第二子单元32移动,当旋转驱动件333驱动第一吸盘组件313反向翻转朝向第二子单元32后,第三直动驱动件还用于驱动第一吸盘组件313靠近第二子单元32移动,以使第一吸盘组件313吸附固定第一剩余部分411或第二剩余部分511,吸附固定后,第三直动驱动件再驱动第一吸盘组件313远离第二子单元32。
如图3所示,驱动组件33还包括设置于第三安装架316的第四直动驱动件334,第一安装架312和第二安装架315均沿第一方向(图3中的X方向)导向滑动装配于第三安装架316,第四直动驱动件334用于驱动第一安装架312和第二安装架315沿第一方向移动。当第三直动驱动件驱动第一吸盘组件313远离第二子单元32移动到位后,第三直动驱动件和第四直动驱动件334协同驱动第一吸盘组件313移动,以将第一吸盘组件313吸附固定的料带部分搬运至第一剩余部分411和第二剩余部分511中被第二吸盘组件321吸附固定的另一者的厚度方向一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3中的各驱动件均可以为气动驱动件、电动驱动件和液压驱动件中的一种,驱动组件33中各驱动件的类型选择较为灵活,具体地,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再做详细阐述。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胶带安装件314还可用于将胶带6粘贴于第二吸盘组件321吸附固定的第一剩余部分411和第二剩余部分511。如此,只需通过粘贴于第一剩余部分411和第二剩余部分511两者上的胶带6便可实现第一剩余部分411和第二剩余部分511的拼接,有利于简化拼接步骤,方便拼接。
进一步地,接带机构100还包括牵引辊,牵引辊可转动地设置于接带单元3的下游,牵引辊供第二料带51经过接带单元3的一端缠绕固定。
牵引辊用于在切刀322切断第二料带51后进行转动,以使第二切除部分512缠绕于牵引辊,第一放卷轴11用于在切刀322切断第一料带41后进行转动,以使第一切除部分412缠绕于第一放卷轴11。
如此设置,通过牵引辊和第一放卷轴11的转动,方便了对第二切除部分512和第一切除部分412的收集,这样无需人工收集第二切除部分512和第一切除部分412,有利于降低劳动强度。
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牵引辊设置有两个,两个牵引辊分别为第一牵引辊7和第二牵引辊8,其中,在第一料带41的厚度方向上,第一牵引辊7与第一子单元31位于同侧,第二牵引辊8与第二子单元32位于同侧。这样无论与第一子单元31位于同侧的放卷轴为第一放卷轴11,还是与第二子单元32位于同侧的放卷轴为第一放卷轴11,均可以分别利用同侧的第一牵引辊7或第二牵引辊8牵引、收集料带,方便了料带在牵引辊上的缠绕固定。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牵引辊设置有一个,如此设置,能够简化接带机构100的结构,有利于降低接带机构100的制造成本。
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缓存单元2包括沿同一圆形轨迹21可移动设置的第一缓存辊22和第二缓存辊23,第一缓存辊22和第二缓存辊23关于圆形轨迹21的圆心中心对称布置。
第一缓存辊22和第二缓存辊23供第一料带41依次绕过,且第一缓存辊22和第二缓存辊23之间的间隙供第一料带41穿过,第一缓存辊22和第二缓存辊23中的至少一者用于在沿圆形轨迹21移动时对第一料带41进行缓存。
将缓存单元2设置成可沿圆形轨迹21移动的第一缓存辊22和第二缓存辊23,优化了缓存单元2的结构,不仅能够实现对第一料带41的有效缓存,而且也能够避免缓存的第一料带41出现卡带的情况。
优选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当缓存单元2未缓存第一料带41时,第一缓存辊22和第二缓存辊23处于初始位置,第一缓存辊22和第二缓存辊23沿X方向依次布置,且第一缓存辊22和第二缓存辊23两者中心轴线之间的连线与X方向平行。如图1所示,当缓存单元2缓存第一料带41时,第一缓存辊22和第二缓存辊23沿圆形轨迹21同向且朝顶推第一料带41的方向移动,且随着第一缓存辊22和第二缓存辊23的移动,可实现对第一料带41的缓存。当缓存单元2向下游输送缓存的第一料带41时,第一缓存辊22和第二缓存辊23沿圆形轨迹21反向移动,且当第一缓存辊22和第二缓存辊23反向移动至初始位置时,缓存的第一料带41可被输送完。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缓存单元2包括一个可转动的缓存辊,该缓存辊上设置有供第一料带41穿过的穿孔。缓存第一料带41时,缓存辊进行转动,以此可将第一料带41缠绕、缓存在该缓存辊上。如此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简化缓存单元2的结构。
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接带机构100还包括压带单元9,压带单元9设置于缓存单元2和接带单元3之间,压带单元9包括间隔且相对设置的压带固定件91和顶压件92,顶压件92用于在缓存单元2缓存第一料带41后靠近压带固定件91移动,以将穿过压带固定件91和顶压件92之间的第一料带41顶压于压带固定件91。
缓存单元2缓存第一料带41后,通过压带固定件91和顶压件92的顶压配合固定第一料带41,能够避免缓存的第一料带41出现松弛的情况,进而能够保证缓存的第一料带41的正常输送。
对于顶压件9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顶压件92可以为气缸、电缸和液压缸中的一种,顶压件92的类型选择较为灵活,具体地,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再做详细阐述。
接带机构100还包括检测件(图中未显示),检测件用于检测第一料卷4和/或第二料卷5的外径。
通过检测件对第一料卷4和/或第二料卷5外径的检测,这样无需人工实时检测第一料卷4和/或第二料卷5的外径,有利于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优选的实施例中,检测件用于检测第一料卷4的外径,且检测件为超声波卷径传感器,以此有利于保证检测件对第一料卷4外径的检测精度。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检测件还可以为激光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或接触式传感器,检测件的类型选择较灵活,具体地,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再做详细阐述。
另外,如图2所示,接带单元3还包括两个引导组件34,两个引导组件34在第一料带41的输送方向上位于第一子单元31和第二子单元32的两侧。引导组件34包括两个引导辊341和两个引导辊驱动件342,其中,两个引导辊341在第一料带41的厚度方向上位于第一料带41的两侧,两个引导辊驱动件342分别用于驱动两个引导辊341移动,以使两个引导辊341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移动。
接带过程中,两个引导辊341相互远离,此时,两个引导辊341可分别对第二料带51和第一料带41进行引导,以便第二料带51和第一料带41进入第一子单元31和第二子单元32之间。接带完成后,两个引导辊341相互靠近,此时,两个引导辊341可在料带的厚度方向上对料带的运动进行限制,以保证料带能够稳定地穿过第一子单元31和第二子单元32之间。
对于引导辊驱动件34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引导辊驱动件342可以为电动驱动件、液压驱动件或气动驱动件,引导辊驱动件342的类型选择较为灵活,具体地,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再做详细阐述。
本申请中,接带机构100的两种接带方式如下所述。
第一种接带方式:如图6所示,第一放卷轴11上安装的第一料卷4为即将放卷完的旧料卷,第二放卷轴12上安装的第二料卷5为刚安装的新料卷。
接带开始前,检测件检测到第一料卷4的外径达到换卷要求时,报警提示操作人员需要换卷,随后操作人员开启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的加热功能,如图6所示,操作人员将胶带6通过真空吸附在胶带安装件314上以备用,并将第二放卷轴12上第二料卷5放卷出的第二料带51牵引至第二牵引辊8。
接带动作开始,如图6所示,第一子单元31和第二子单元32相互靠近,以使第二料带51和第一料带41贴合。切刀322动作,如图7所示,将第二料带51裁切成第二剩余部分511和第二切除部分512,同时将第一料带41裁切成第一剩余部分411和第一切除部分412,第一前吸盘3131和第一后吸盘3132分别吸附对应的第一切除部分412和第一剩余部分411,同时第二前吸盘3211和第二后吸盘3212分别吸附对应的第二剩余部分511和第二切除部分512。如图7所示,第一子单元31和第二子单元32相互远离,以使被裁切的第二料带51和第一料带41分离。
如图8所示,第二牵引辊8和第一放卷轴11同时转动并收集对应的第二切除部分512和第一切除部分412。如图9所示,第一子单元31和第二子单元32相互靠近,第二前吸盘3211和第二后吸盘3212分别吸附对应的第二剩余部分511和第一剩余部分411。
如图10所示,第一子单元31回位,如图11所示,胶带安装件314和第一吸盘组件313同步向右旋转90度,以使胶带安装件314朝向第二子单元32。如图12所示,胶带安装件314靠近第二子单元32移动,以将胶带6粘贴至第二后吸盘3212吸附的第一剩余部分411(图13所示)。
如图13和图14所示,胶带安装件314回位并与第一吸盘组件313同步反向旋转90度,以使第一吸盘组件313朝向第二子单元32,如图14所示,第一吸盘组件313平移,以使第一后吸盘3132对准第二前吸盘3211。
如图15所示,第一吸盘组件313靠近第二子单元32移动,以使第一前吸盘3131和第一后吸盘3132吸附第二剩余部分511,如图16和图17所示,第一吸盘组件313移动,以将吸附的第二剩余部分511搬运至第一剩余部分411的厚度方向一侧。
如图18所示,第一吸盘组件313靠近第二子单元32移动,以使第二剩余部分511与第一剩余部分411上的胶带6贴合,同时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共同夹持第二剩余部分511和第一剩余部分411,以对胶带6进行加热,加热激活后的胶带6会渗透至第二剩余部分511和第一剩余部分411的孔隙中。
如图19和图20所示,第一子单元31和第二子单元32回位,接带完成。
第二种接带方式,第二种接带方式与第一种接带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21所示,第一放卷轴11上安装的第一料卷4为即将放卷完的旧料卷,第二放卷轴12上安装的第二料卷5为刚安装的新料卷。
如图21所示,第二放卷轴12上第二料卷5放卷出的第二料带51被牵引至第一牵引辊7,第二料带51被裁切后,转动的第一牵引辊7可收集第二切除部分512,如图22所示,第二料带51和第一料带41被裁切后,第一前吸盘3131吸附第二剩余部分511,第二后吸盘3212吸附第一剩余部分411。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碳纸制造设备,如图23所示,电池碳纸制造设备包括接带机构100,该接带机构100与上述各实施例中的任一种接带机构100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有益效果,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与相关技术相比,不仅能够通过接带单元3对旧碳毡料带和新碳毡料带进行拼接,即能够通过接带单元3完成新旧碳毡料带的接带,这样无需采用人工接带的方式,有利于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在接带单元3接带的过程中,还能够通过缓存单元2向下游输送接带前缓存的设定长度的旧碳毡料带,以保证接带过程中有足够长度的旧碳毡料带被输送和浸渍,即能够保证连续生产,这样接带时无需采用设备停机的方式,进而不会限制碳毡浸渍固化的连续生产效率,同时也能够避免碳毡料带在浸渍液中浸渍时间过长,能够保证碳毡料带在浸渍液中的正常浸渍时长,进而能够保证成品电池碳纸浸渍液含量的均匀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7)

1.一种接带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放卷单元(1),所述放卷单元(1)包括第一放卷轴(11)和第二放卷轴(12),所述第一放卷轴(11)用于安装放卷第一料带(41)的第一料卷(4),所述第二放卷轴(12)用于安装放卷第二料带(51)的第二料卷(5);
缓存单元(2),所述缓存单元(2)设置于所述放卷单元(1)的下游,所述第一放卷轴(11)用于在转动时向所述缓存单元(2)放卷所述第一料带(41),所述缓存单元(2)用于缓存设定长度的所述第一料带(41);
接带单元(3),所述接带单元(3)设置于所述放卷单元(1)和所述缓存单元(2)之间,所述第二放卷轴(12)用于在转动时向所述接带单元(3)放卷所述第二料带(51),所述接带单元(3)用于在所述缓存单元(2)缓存所述第一料带(41)后拼接所述第一料带(41)和所述第二料带(51);
所述缓存单元(2)还用于在所述接带单元(3)拼接所述第一料带(41)和所述第二料带(51)的过程中向所述缓存单元(2)的下游输送缓存的所述第一料带(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带单元(3)包括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子单元(31)和第二子单元(32),所述第一子单元(31)包括第一夹持部(311),所述第二子单元(32)包括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311)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用于共同夹持穿过所述第一子单元(31)和所述第二子单元(32)之间的所述第二料带(51)和所述第一料带(41),以使所述第二料带(51)和所述第一料带(41)相拼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带单元(3)还包括驱动组件(33),所述驱动组件(33)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部(311)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中的至少一者靠近另一者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夹持部(311)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共同夹持所述第二料带(51)和所述第一料带(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单元(31)还包括第一吸盘组件(313),所述第二子单元(32)还包括第二吸盘组件(321),所述第一吸盘组件(313)和所述第二吸盘组件(321)用于吸附固定所述第二料带(51)和/或所述第一料带(4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盘组件(313)和所述第二吸盘组件(321)均为针刺吸盘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盘组件(313)围绕在所述第一夹持部(311)的外侧;
和/或,
所述第二吸盘组件(321)围绕在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单元(31)还包括用于安装胶带(6)的胶带安装件(314),所述驱动组件(33)用于驱动所述胶带安装件(314)靠近所述第二子单元(32)移动,以使所述胶带安装件(314)将所述胶带(6)粘贴于所述第二吸盘组件(321)吸附固定的所述第二料带(51)和/或所述第一料带(41);
所述第一夹持部(311)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用于在夹持所述第二料带(51)和所述第一料带(41)时使所述第二料带(51)和所述第一料带(41)通过所述胶带(6)相拼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311)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中的至少一者为加热夹持部,所述加热夹持部用于在所述第一夹持部(311)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夹持所述第二料带(51)和所述第一料带(41)时对粘贴于所述第二料带(51)和/或所述第一料带(41)的所述胶带(6)进行加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带安装件(314)为真空吸附件,所述真空吸附件用于通过真空吸附安装所述胶带(6)。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单元(32)还包括切刀(322),所述驱动组件(33)还包括切刀驱动件,所述切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切刀(322)动作以切断所述第二料带(51)和所述第一料带(41),使所述第二料带(51)形成第二剩余部分(511)和第二切除部分(512)、使所述第一料带(41)形成第一剩余部分(411)和第一切除部分(412);
所述胶带安装件(314)用于将所述胶带(6)粘贴于所述第二吸盘组件(321)吸附固定的所述第一剩余部分(411)和/或所述第二剩余部分(511),所述第一夹持部(311)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用于共同夹持所述第一剩余部分(411)和所述第二剩余部分(511),以使所述第一剩余部分(411)和所述第二剩余部分(511)通过所述胶带(6)相拼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3)用于在所述第二吸盘组件(321)吸附固定所述第一剩余部分(411)和所述第二剩余部分(511)时驱动所述胶带安装件(314)和所述第一吸盘组件(313)同步旋转,以使所述第一吸盘组件(313)偏离所述第二子单元(32)、使所述胶带安装件(314)朝向所述第二子单元(32);所述驱动组件(33)还用于在所述胶带安装件(314)朝向所述第二子单元(32)时驱动所述胶带安装件(314)靠近所述第二子单元(32)移动,以使所述胶带安装件(314)将所述胶带(6)粘贴于所述第一剩余部分(411)或所述第二剩余部分(511);
所述驱动组件(33)还用于在所述胶带安装件(314)粘贴所述胶带(6)后驱动所述胶带安装件(314)和所述第一吸盘组件(313)同步反向旋转,以使所述第一吸盘组件(313)朝向所述第二子单元(32)、使所述胶带安装件(314)偏离所述第二子单元(32);所述驱动组件(33)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吸盘组件(313)反向旋转且朝向所述第二子单元(32)后驱动所述第一吸盘组件(313)移动,以通过所述第一吸盘组件(313)的吸附固定将所述第一剩余部分(411)和所述第二剩余部分(511)中的一者搬运至被所述第二吸盘组件(321)吸附固定的另一者的厚度方向一侧,供所述第一夹持部(311)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共同夹持所述第一剩余部分(411)和所述第二剩余部分(511)。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带机构(100)还包括:
牵引辊,所述牵引辊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接带单元(3)的下游,所述牵引辊供所述第二料带(51)经过所述接带单元(3)的一端缠绕固定;
所述牵引辊用于在所述切刀(322)切断所述第二料带(51)后进行转动,以使所述第二切除部分(512)缠绕于所述牵引辊,所述第一放卷轴(11)用于在所述切刀(322)切断所述第一料带(41)后进行转动,以使所述第一切除部分(412)缠绕于所述第一放卷轴(11)。
13.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单元(2)包括沿同一圆形轨迹(21)可移动设置的第一缓存辊(22)和第二缓存辊(23),所述第一缓存辊(22)和所述第二缓存辊(23)关于所述圆形轨迹(21)的圆心中心对称布置;
所述第一缓存辊(22)和所述第二缓存辊(23)供所述第一料带(41)依次绕过,且所述第一缓存辊(22)和所述第二缓存辊(23)之间的间隙供所述第一料带(41)穿过,所述第一缓存辊(22)和所述第二缓存辊(23)中的至少一者用于在沿所述圆形轨迹(21)移动时对所述第一料带(41)进行缓存。
14.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带机构(100)还包括:
压带单元(9),所述压带单元(9)设置于所述缓存单元(2)和所述接带单元(3)之间,所述压带单元(9)包括间隔且相对设置的压带固定件(91)和顶压件(92),所述顶压件(92)用于在所述缓存单元(2)缓存所述第一料带(41)后靠近所述压带固定件(91)移动,以将穿过所述压带固定件(91)和所述顶压件(92)之间的所述第一料带(41)顶压于所述压带固定件(91)。
15.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带机构(100)还包括:
检测件,所述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料卷(4)和/或所述第二料卷(5)的外径。
16.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卷轴(11)和所述第二放卷轴(12)均为气胀轴。
17.一种电池碳纸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带机构(100)。
CN202410258242.4A 2024-03-06 2024-03-06 一种接带机构及电池碳纸制造设备 Pending CN1179855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58242.4A CN117985509A (zh) 2024-03-06 2024-03-06 一种接带机构及电池碳纸制造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58242.4A CN117985509A (zh) 2024-03-06 2024-03-06 一种接带机构及电池碳纸制造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85509A true CN117985509A (zh) 2024-05-07

Family

ID=90897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58242.4A Pending CN117985509A (zh) 2024-03-06 2024-03-06 一种接带机构及电池碳纸制造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8550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314109A (zh) 一种换卷设备
CN113690493A (zh) 料带处理装置及卷绕设备
JP2702022B2 (ja) ウエブリールの自動交換装置
CN114314111A (zh) 一种转运装置及换卷设备
CN219906340U (zh) 极片接带装置
CN210937692U (zh) 裁切机构
CN110436239B (zh) 一种撕膜机构及自动换卷装置
CN117985509A (zh) 一种接带机构及电池碳纸制造设备
CN215644601U (zh) 贴胶装置及卷绕设备
CN113682876B (zh) 一种制膜设备
CN214444509U (zh) 换卷装置及极耳焊接设备
CN213401287U (zh) 极耳换卷装置及卷绕设备
JP2702021B2 (ja) ウエブリールのウエブ引出し装置
JP3602839B2 (ja) 粘着テープ引出し・切断・貼付方法ならびに装置
CN216750004U (zh) 贴胶机构、贴胶装置及卷绕设备
CN216189869U (zh) 一种贴胶机
JP3866801B2 (ja) ウエブ接合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788143B2 (ja) 接着したウエブの先端部切断装置
JP2788142B2 (ja) 接着したウエブの切断装置
CN216015470U (zh) 料带处理装置及卷绕设备
JPH0516113B2 (zh)
JPH0794296B2 (ja) 自動紙継用前処理装置
CN218647997U (zh) 接带兼裁断贴胶装置及卷绕设备
CN218753947U (zh) 自动接带装置及放卷设备
JP2702023B2 (ja) ウエブの接着テープ供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