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84914A - 长条构件的保持器 - Google Patents

长条构件的保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84914A
CN117984914A CN202311447773.XA CN202311447773A CN117984914A CN 117984914 A CN117984914 A CN 117984914A CN 202311447773 A CN202311447773 A CN 202311447773A CN 117984914 A CN117984914 A CN 1179849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haped
body portion
portions
protru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4777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本知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olax Inc
Original Assignee
Piolax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olax Inc filed Critical Piolax Inc
Publication of CN1179849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849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00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e.g. hangers, holders, clamps, cleats, clips, brackets
    • F16L3/16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e.g. hangers, holders, clamps, cleats, clips, brackets with special provision allowing movement of the pi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30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 H02G3/32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using mounting cla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00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e.g. hangers, holders, clamps, cleats, clips, brackets
    • F16L3/02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e.g. hangers, holders, clamps, cleats, clips, brackets partly surrounding the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 F16L3/06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e.g. hangers, holders, clamps, cleats, clips, brackets partly surrounding the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with supports for wi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00Devices for securing together, or prevent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 F16F15/08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with rubber springs ; with springs made of rubber and met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00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e.g. hangers, holders, clamps, cleats, clips, brackets
    • F16L3/08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e.g. hangers, holders, clamps, cleats, clips, brackets substantially surrounding the pipe, cable or protective tub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00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e.g. hangers, holders, clamps, cleats, clips, brackets
    • F16L3/08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e.g. hangers, holders, clamps, cleats, clips, brackets substantially surrounding the pipe, cable or protective tubing
    • F16L3/12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e.g. hangers, holders, clamps, cleats, clips, brackets substantially surrounding the pipe, cable or protective tubing comprising a member substantially surrounding the pipe, cable or protective tubing
    • F16L3/13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e.g. hangers, holders, clamps, cleats, clips, brackets substantially surrounding the pipe, cable or protective tubing comprising a member substantially surrounding the pipe, cable or protective tubing and engaging it by snap a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00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e.g. hangers, holders, clamps, cleats, clips, brackets
    • F16L3/22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e.g. hangers, holders, clamps, cleats, clips, brack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a number of parallel pipes at intervals
    • F16L3/237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e.g. hangers, holders, clamps, cleats, clips, brack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a number of parallel pipes at intervals for two pi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长条构件的保持器,即使对长条构件作用扭转这样的力,该保持器也能使保持构件与固定构件不易发生干涉,充分地发挥防振构件的防振性能。该保持器(10)具有:保持构件(20),具有框状主体部(30);防振构件(50),具有框状部(51);以及固定构件(80),设有插入部(81),插入部(81)具有在插入部(81)向框状部(51)的内侧的插入方向(插入部插入方向(F2))上延伸的第二伸出部(88、89),在其外表面突出设置有按压突部(103),在框状部(51)插入至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且插入部(81)插入至框状部(51)的内侧时,该按压突部(103)按压框状部(51)的内表面而使框状部(51)的外表面压接于框状主体部(30)的内表面。

Description

长条构件的保持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保持线状、管状或棒状的长条构件的长条构件的保持器。
背景技术
例如,在汽车中,会使用有筒管(pipe)、管(tube)、线(wire)、电缆(cable)、线束(harness)等,但它们有时会产生缠绕、与其他构件发生干涉或者破损等不良情况。因此,通常,多数情况下会将它们容纳保持于一些保持器,通过该保持器将它们配设于车内的规定位置。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保持器,该保持器通过轴构件而被固定于具有轴构件的被固定构件,从而对长条构件进行保持。
该长条构件的保持器具备:保持构件,具有框状主体部,该框状主体部连结有对长条构件进行保持的保持部;防振构件,由弹性材料构成,具有向框状主体部的内侧插入的框状部;以及固定构件,具有向框状部的内侧插入并且收纳轴构件的插入部,在该插入部的内侧设有与轴构件卡定的卡定部。
此外,在框状主体部的内侧设有第一卡合部,在插入部的外表面设有与第一卡合部卡合的第二卡合部。而且,在框状主体部的内侧设有第三卡合部,在框状部的外表面设有与第三卡合部卡合的第四卡合部。此外,固定构件在其基端侧设有压入部,该压入部的外周呈以凸缘状伸出的形状。
并且,在组装保持器的各构件时,首先,将框状部向框状主体部的内侧插入,使第三卡合部与第四卡合部卡合,由此,将防振构件装接于保持构件。之后,将插入部向框状部的内侧插入,使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卡合,由此,将固定构件装接于保持构件,从而将保持器组装好。此外,在保持器被组装好的状态下,固定构件的凸缘部与框状主体部的上端面对置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2-96576号公报
再者,在通过如上述专利文献1那样的保持器来保持长条构件的情况下,一般将长条构件保持为与被固定构件的被固定面大致平行或形成规定角度。
但是,在对长条构件作用扭转这样的力,即对长条构件作用有使其与被固定构件的被固定面接近或背离这样的力的情况下,固定构件的凸缘部与框状主体部的上端面有时会相互抵接并发生干涉。这样一来,例如,从长条构件产生的振动等会经由框状主体部传递至固定构件,由于未夹存防振构件,因此无法充分地发挥防振构件的防振性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条构件的保持器,即使对长条构件作用扭转这样的力,该保持器也能使保持构件与固定构件不易发生干涉,充分地发挥防振构件的防振性能。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经由轴构件固定于具有所述轴构件的被固定构件来保持长条构件的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器具有:保持构件,具有框状主体部,所述框状主体部连结有对所述长条构件进行保持的保持部;防振构件,由弹性材料构成,具有向所述框状主体部的内侧插入的框状部;以及固定构件,设有向所述框状部的内侧插入并且收纳所述轴构件的插入部和在该插入部的内侧与所述轴构件卡定的卡定部,所述插入部具有在所述插入部向所述框状部的内侧的插入方向上延伸的伸出部,在该伸出部的外表面突出设置有按压突部,该按压突部被配置为在所述框状部插入至所述框状主体部的内侧并且所述插入部插入至所述框状部的内侧时,按压所述框状部的内表面而使所述框状部的外表面压接于所述框状主体部的内表面。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在框状部插入至框状主体部的内侧且插入部插入至框状部的内侧时,设于伸出部的按压突部对框状部的内表面进行按压,由此,框状部的外表面压接于框状主体部的内表面,因此,即使对保持于保持构件的保持部的长条构件作用扭转这样的力,也能抑制框状主体部的倾斜、歪斜、翻倒等,能使保持构件的框状主体部不易与固定构件发生干涉。其结果是,能使保持器不易产生未经由防振构件的振动的传递路径,由此,能充分地发挥防振构件的防振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长条构件的保持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该保持器的主要部分组装立体图。
图3是构成该保持器的保持构件的框状主体部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
图4是构成该保持器的防振构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该防振构件的俯视图。
图6是构成本发明的长条构件的保持器的固定构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7是该固定构件的侧视图。
图8是该固定构件的仰视图。
图9是该固定构件的俯视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长条构件的保持器中的各构件的组装过程,是其第一过程图的说明图。
图11是该组装过程的第二过程图的说明图。
图12是该组装过程的第三过程图的说明图。
图13是在本发明的保持器组装各构件之后的状态下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
图14是图2的A-A向视线处的剖视图。
图15是图2的B-B向视线处的剖视图。
图16是图2的D-D向视线处的剖视图。
图17是图2的G-G向视线处的剖视图。
图18是对在本发明的长条构件的保持器中保持于保持构件的保持部的长条构件作用扭转这样的力的情况下的说明图。
图19示出了本发明的长条构件的保持器的第二实施方式,是构成该保持器的固定构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20是该保持器的仰视图。
图21是该保持器的横剖图。
图22示出了本发明的长条构件的保持器的第三实施方式,是其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被固定构件;5:轴构件;10、10A、10B:长条构件的保持器(保持器);20:保持构件;21:保持部;30:框状主体部;45:第二卡合部(被卡合部);50、50B:防振构件;51:框状部;66:狭缝;67:弹性片;69:第三卡合部(卡合部);80、80A:固定构件;83:第一伸出部;88、89:第二伸出部;103、107:按压突部;P:长条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长条构件的保持器的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8,对本发明的长条构件的保持器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长条构件的保持器10(以下,也仅称为“保持器10”)是经由轴构件5被固定于具有轴构件5的被固定构件1并对长条构件P(参照图12)进行保持的保持器。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构件5从车身板、车身框架等被固定构件1的被固定面3(是指被固定构件1的厚度方向的一侧部且供保持器配置的一侧的面)突出。
作为上述的轴构件5,例如可以举出从被固定面3一体或分体地立起设置,并且在外周面设置螺纹槽的所谓双头螺柱。此外,就本实施方式中的轴构件5而言,其轴向(是指沿图14所示的轴构件5的轴心C1的方向)与所述被固定面3的面方向垂直。需要说明的是,轴构件5不限定于双头螺柱,例如也可以是呈棱柱状、圆柱状的柱状构件,只要能供固定构件80的固定单元(后面会对其进行叙述)卡合即可。
此外,所述长条构件P例如为筒管、管、软管、杆、线材、电缆、线束、绳(cord)等线状、管状或棒状的构件。
如图1所示,该保持器10主要是由以下构件构成:保持构件20,具有保持部21和框状主体部30;防振构件50,具有框状部51;以及固定构件80,设有插入部81、卡定部94以及凸缘部95。
并且,将框状部51向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插入,并且将插入部81向该框状部51的内侧插入,由此,如图14~图17所示那样将防振构件50和固定构件80组装于保持构件20。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将图1的箭头F1所示的框状部51向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的插入方向称为“框状部插入方向F1”,也将图1的箭头F2所示的插入部81向框状部51的内侧的插入方向称为“插入部插入方向F2”。
此外,如图6~图8所示,插入部81具有在插入部81向框状部51的内侧的插入方向(插入部插入方向F2)上延伸的伸出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一对第二伸出部88、89)。
而且,在一对第二伸出部88、89的外表面突出设置有按压突部103、103,该按压突部103、103被配置为,在框状部51插入至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且插入部81插入至框状部51的内侧时,按压突部103、103按压框状部51的内表面而使框状部51的外表面(在此为第二突条部71的外表面)压接于框状主体部30的内表面(参照图15和图17)。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一对第二伸出部88、89的外表面的、与所述插入方向(插入部插入方向F2)相反的一侧的部分突出设置有按压突部103、103。
此外,在框状主体部30的内表面设有被卡合部(在此为第二卡合部45)。而且,在框状部51的外表面设有卡合部(在此为第三卡合部69),该卡合部在框状部51插入至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时与所述被卡合部卡合,配置为按压突部103对框状部51的内表面的、与设有所述卡合部的位置匹配的部位进行按压(参照图15)。
此外,防振构件50和固定构件80组装于保持构件20的状态是指以下状态:框状部51向框状主体部30插入直至最大插入位置且插入部81向框状部51插入直至最大插入位置。
而且,如图15所示,在保持构件20的框状主体部30设有第二卡合部45,在防振构件50的框状部51设有第三卡合部69。并且,当如图1的箭头F1所示那样将框状部51从被固定构件1侧向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插入时,如图15所示,第二卡合部45与第三卡合部69能相互卡合,从而将防振构件50组装于保持构件20。
此外,如图16所示,在保持构件20的框状主体部30设有第一卡合部43,在固定构件80的插入部81设有第五卡合部91。而且,在防振构件50的框状部51设有第四卡合部75,在固定构件80的插入部81设有第六卡合部93。
并且,当如图1的箭头F2所示那样将插入部81从与被固定构件1相反的一侧向框状部51的内侧插入时,如图16所示,第一卡合部43与第五卡合部91对置配置并能相互卡合,并且,第四卡合部75与第六卡合部93相互卡合,从而将固定构件80组装于防振构件50。
接着,对构成保持器10的各构件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图3以及图14~图17等,对保持构件20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该保持构件20具有框状主体部30,该框状主体部30连结有对长条构件P进行保持的保持部21。
本实施方式中的框状主体部30具有相互平行地对置配置的一对壁部31、31和以与这一对壁部31、31正交的方式对置配置的一对壁部33、33,呈一端35侧和另一端36侧开口的大致四边形框状。
需要说明的是,框状主体部30的一端35侧是指与被固定构件1背离的一侧,框状主体部30的另一端36侧是指与一端35侧相反的一侧且与被固定构件1接近的一侧(朝向被固定构件1的被固定面3的一侧)。这对于上述的轴构件5、以下所说明的防振构件50的各部(框状部51等)、固定构件80的各部(插入部81等)中的“一端侧”、“另一端侧”而言也是同样的意思。
并且,将框状部51从框状主体部30的另一端36侧的开口插入。
此外,在各壁部33的外表面(与朝向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的内表面相反的面)侧的、宽度方向(与一对壁部33、33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侧部分别形成有呈从外表面起凹陷规定深度的凹槽状的一对凹部37、37(参照图1)。就各凹部37而言,框状主体部30的一端35侧开口,另一方面,另一端36侧封闭,各凹部37从一端35侧朝向另一端36侧延伸一定宽度。
而且,如图3所示,在各壁部33的与一对凹部37、37对应的位置朝向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突出有一对突出部39、39。在各突出部39隔着“コ”字形狭缝41设有能挠曲变形的第一卡合部43(参照图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框状主体部30设有四个第一卡合部43(参照图3)。
此外,各第一卡合部43成为以下构造:其固定端部连结于框状主体部30的一端35侧,并且自由端部配置于框状主体部30的另一端36侧,且该自由端部朝向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突出。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卡合部43与设于固定构件80的第五卡合部91对置地配置,能与该第五卡合部91卡合(参照图16)。
如图3所示,在设于各壁部33的一对突出部39、39的对置的内侧面39a、39a彼此之间设有第二卡合部45。如图15所示,该第二卡合部45的朝向框状主体部30的一端35侧的面45a(以下,也仅称为“一端面45a”)呈突出量朝向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且朝向框状主体部30的一端35侧逐渐变大的锥状。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卡合部45能与设于防振构件50的第三卡合部69卡合(参照图15)。
此外,第二卡合部45能与设于防振构件50的第三卡合部69卡合(参照图15)。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卡合部45构成本发明中的“被卡合部”。
另一方面,所述保持部21连接设置于构成框状主体部30的一对壁部31、31中的一个壁部31侧。
如图1和图10所示,该保持部21具有:底壁23,从所述壁部31的被固定面3侧的部位起在与框状主体部30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规定长度;以及多个保持壁25,与该底壁23隔开规定间隔,在框状主体部30的轴向上延伸。
此外,如图10所示,通过底壁23和多个保持壁25划分出多个用于对长条构件P进行保持的保持空间27。而且,从各保持壁25的内表面(朝向保持空间27侧的面)起以朝向所述底壁23侧的方式向斜内侧伸出有多个保持爪29。其结果是,能将多个长条构件P防脱保持于多个保持空间27。
接着,参照图4、图5、图10以及图14~图17等,对防振构件50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该防振构件50由弹性材料构成,具有从被固定构件1侧向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插入的框状部51。此外,框状部51具有设有伸出片60的壁部53。
若同时参照图4和图5,则本实施方式的框状部51具有相互平行地对置配置的一对壁部53、53和以与这一对壁部53、53正交的方式对置配置的一对壁部55、55,呈框状部51的一端51a侧和另一端51b侧开口的大致四边形框状。该框状部51从其一端51a侧插入至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并且供固定构件80的插入部81从一端51a侧的开口插入。
此外,呈大致四边形框状的框状部51为与呈大致四边形框状的框状主体部30相似形状且为比框状主体部30小一圈的形状。
具体而言,框状部51的各壁部53的宽度(与一对壁部53、53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形成得比框状主体部30的各壁部31的宽度(与一对壁部31、31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小。而且,框状部51的各壁部53的宽度(与一对壁部53、53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形成得比框状主体部30的各壁部33的宽度(与一对壁部33、33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小。
其结果是,能将框状部51插入至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且在该插入状态下,会在框状主体部30的内周整周与框状部51的外周整周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隙。
此外,就构成框状部51的一对壁部55、55而言,其长度(沿框状部插入方向F1的长度)形成得比设有伸出片60的一对壁部53、53的长度短。不过,如图12所示,在框状部51插入至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的状态下,就壁部55而言,其一端51a侧的部分从框状主体部30的一端35侧的开口突出规定长度。
而且,框状部51在其另一端51b侧设有比框状主体部30的另一端36突出并与被固定构件1抵接的抵接部57。该抵接部57由凸缘部58和基座部59构成,该凸缘部58从框状部51的另一端51b侧的外周起呈薄壁板状地朝向外侧伸出,该基座部59从该凸缘部58的另一端51b侧的面突出。
并且,在如图1的框状部插入方向F1所示那样将框状部51从被固定构件1侧向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插入从而将防振构件50组装于保持构件20时,框状部51的抵接部57的凸缘部58与框状主体部30的另一端36侧的端面抵接(参照图11等),由此限制框状部51相对于框状主体部30的最大插入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基座部59成为与被固定构件1的被固定面3抵接的部分(参照图12和图14)。
此外,防振构件50具有伸出片60,该伸出片60被设为在框状部51插入至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的状态下以从框状主体部30突出的方式伸出(参照图11),在插入部81如图1的插入部插入方向F2所示那样在所述状态下插入至框状部51的内侧时,能由固定构件80的凸缘部95或插入部81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后述的按压面101)按压而向外侧弯曲(参照图12)。
若对伸出片60进行更具体的说明,则伸出片60、60分别从构成框状部51的一对壁部53、53的一端部(框状部51的一端51a侧的端部)伸出。
各伸出片60从壁部53的一端部起与壁部53一体、连续地延伸设置,在框状部51插入至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之前的状态下,各伸出片60相对于壁部53笔直地延伸。而且,伸出片60在框状部51插入至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之前的状态下,延伸得比壁部55的一端51a侧的端部长。
此外,如图4、图10所示,在各伸出片60的伸出方向的顶端部61(也可以说是伸出片60的一端部)且其内表面(如图3所示,在框状部51插入至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之前的状态下,朝向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的面)侧形成有使伸出片60的厚度朝向伸出片60的最顶端逐渐变薄的锥形面63。而且,一对伸出片60、60在框状部51插入至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的状态下从框状主体部30的一端35侧的开口突出(参照图11)。
并且,就各伸出片60而言,其顶端部61由固定构件80的凸缘部95或插入部81的一部分(按压面101)按压,由此,一对伸出片60、60以各伸出片60的基端部(也称为另一端部,意味着伸出片60与壁部53的一端部的连结部分、边界部分)为起点,以顶端部61、61彼此相互分离的方式,向外侧弯曲变形(参照图12)。
此外,在一对伸出片60、60被撑开的状态下,如图14所示,各伸出片60的顶端部61的外表面(与内表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与构成框状主体部30的一对壁部31、31的一端35侧的端部抵接,并且凸缘部95(在此为第一凸缘部96)抵接并载置于各伸出片60的顶端部61的内表面。
即,在框状部51插入至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且插入部81插入至框状部51的内侧从而将防振构件50和固定构件80组装于保持构件20的状态下,伸出片60的顶端部61被框状主体部30与凸缘部95夹持。
并且,如图4所示,各伸出片60的顶端部61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被切成伸出片侧锥形部64、64,顶端部61形成为宽度窄。需要说明的是,伸出片60的宽度方向W是指与伸出片60的伸出方向和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
此外,在壁部53的外表面形成有呈突条的第一突条部65,该第一突条部65以不到达伸出片60的顶端部61(一端部)的长度在其伸出方向上延伸且与框状主体部30的内表面抵接。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各壁部53的外表面(与朝向框状部51的内侧的内表面相反的面)的、其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沿壁部53的伸出方向相互平行地延伸设置有一对第一突条部65、65。各第一突条部65的另一端连结于构成抵接部57的凸缘部58,一端以不到达伸出片60的基端部的长度延伸。
并且,上述第一突条部65在框状部51插入至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时,如图17所示那样抵接(也可以说是压接)于构成框状主体部30的壁部31的内表面。
此外,在从各壁部55的伸出方向的顶端(一端)到基端(另一端)侧的规定范围形成有相互平行地延伸的一对狭缝66、66,隔着这一对狭缝66、66分别形成有能挠曲变形的弹性片67。如图4所示,在各弹性片67的顶端部(一端部)的内表面(朝向框状部51的内侧的面)分别形成有使弹性片67朝向框状部51的一端51a逐渐变为薄壁的锥形面67a。
而且,在各弹性片67的顶端部且其外表面(与所述内表面相反的面)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突出设置有第三卡合部69。如图15所示,第三卡合部69的朝向框状部51的另一端51b侧的面69a(以下,也仅称为“另一端面69a”)呈突出量朝向框状部51的外侧且朝向框状部51的另一端51b侧逐渐变大的所谓的倒锥状。
该第三卡合部69的另一端面69a与设于框状主体部30的第二卡合部45的一端面45a对置地配置(参照图15),第三卡合部69与第二卡合部45彼此能相互卡合。需要说明的是,设于弹性片67的外表面的上述第三卡合部69构成本发明中的“卡合部”。
此外,通过按压突部103对形成于框状部51的壁部55的弹性片67(可以说是构成框状部51的构件之一)的内表面的、与设有第三卡合部69的位置匹配的部位,即在框状主体部30、框状部51的轴向上与第三卡合部69匹配的部位(在此为弹性片67的顶端部内表面的锥形面67a)进行按压(参照图15)。
而且,如图15所示,第三卡合部69中从壁部55的外表面最突出的部分构成第三卡合部69的顶部69b。此外,在通过按压突部103对弹性片67的内表面进行按压的状态下,第三卡合部69的顶部69b与构成框状主体部30的壁部33的内表面接近但稍微分离(参照图15)。
需要说明的是,狭缝66除了形成弹性片67以外,还具有下面的作用。即,在如图1的框状部插入方向F1所示那样将框状部51从被固定构件1侧向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插入从而将保持构件20与防振构件50进行组装时,第一卡合部43在狭缝66内移动。而且,在如图1的插入部插入方向F2所示那样将插入部81从与被固定构件1相反的一侧向框状部51的内侧插入从而将防振构件50与固定构件80进行组装时,设于插入部81的第五卡合部91在狭缝66内移动。
此外,在弹性片67的外表面的、其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部设有沿插入部插入方向F2延伸的、呈突条的一对第二突条部71、71。各第二突条部71从弹性片67的一端起超过弹性片67的基端而在壁部55的外表面上延伸,其另一端连结于构成抵接部57的凸缘部58。即,也可以说是,第二突条部71延伸设置于弹性片67的外表面和壁部55的外表面。
上述第二突条部71在框状部51插入至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时,如图17所示那样压接(也可以说是抵接)于构成框状主体部30的壁部33的内表面。
即,在弹性片67的内表面如图15所示那样由按压突部103按压的状态下,如图17所示,设于弹性片67的外表面的第二突条部71的外表面压接于框状主体部30的内表面,即,构成框状主体部30的壁部33的内表面。就是说,第二突条部71的外表面构成本发明中的“框状部的外表面”。
此外,在弹性片67的外表面的、各第二突条部71和与其邻接的第三卡合部69之间形成有呈凹槽状的凹槽部73。如图17所示,在框状部51插入至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时,该凹槽部73与框状主体部30的内表面(在此为壁部33的内表面)分离。
更具体而言,在框状部51插入至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的状态下,凹槽部73与构成壁部33的一对突出部39、39的内表面分离,并且也与各突出部39与其内侧面39a的边界部分(角部)分离(参照图17)。
而且,如图16所示,在构成框状部51的一对壁部55、55的内表面的、靠近另一端51b的位置设有第四卡合部75。若同时参照图5,则从各壁部55的内表面的宽度方向两侧分别突出设置有一对第四卡合部75、75。即,本实施方式的防振构件50共计具有四个第四卡合部75。需要说明的是,第四卡合部75能与设于固定构件80的第六卡合部93卡合(参照图16)。
接着,参照图6~图9以及图13~图17等,对固定构件80进行说明。
该固定构件80具有:插入部81,向框状部51的内侧插入并且收纳轴构件5;卡定部94,设于插入部81的内侧并与轴构件5卡定;以及凸缘部95,从插入部81的一端81a侧伸出。
本实施方式中的插入部81具有:一对第一伸出部83、83,呈沿插入部81向框状部51的内侧的插入方向(插入部插入方向F2)延伸规定长度的长板状,相互平行地对置配置;顶端部85,连结于一对第一伸出部83、83的顶端(插入部81的另一端81b侧的端部);以及呈大致方形板状的压入部87,连结于一对第一伸出部83、83的基端(插入部81的一端81a侧的端部),成为供保持器10的组装操作者进行压入的部分。
此外,在顶端部85和压入部87的中央分别形成有供轴构件5插入的圆形的轴孔85a、87a(参照图8、图9)。需要说明的是,穿过这些轴孔85a、87a的中心的部分成为插入部81的中心C2(参照图17)。
而且,在顶端部85与压入部87之间且不会与插入至轴孔85a、87a的轴构件5发生干涉的位置配置有沿插入部插入方向F2呈柱状延伸的一对第二伸出部88、89。顶端部85与压入部87通过这一对第二伸出部88、89相互连结,由此,谋求固定构件80整体的加强。
此外,如图17所示,在与轴向正交的剖面观察插入部81时,一对第二伸出部88、89配置为以相对于插入部81的中心C2相互分离的方式发生位置偏移。在此,一个第二伸出部88相对于插入部81的中心C2而向图17的纸面下方发生位置偏移,另一个第二伸出部89相对于插入部81的中心C2而向图17的纸面上方发生位置偏移。
而且,如图1和图6所示,在插入部81的外表面设有与保持构件20的第一卡合部43卡合的第五卡合部91和与防振构件50的第四卡合部75卡合的第六卡合部93。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位于构成插入部81的各第一伸出部83的宽度方向(与一对第一伸出部83、83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侧的两侧边缘部84、84(参照图6)的规定位置起,沿各第一伸出部83的面方向(与一对第一伸出部83、83的排列方向正交且沿第一伸出部83的外表面的方向),分别突出设置有第五卡合部91、91。
此外,在各第一伸出部83的两侧边缘部84、84且比第五卡合部91靠近被固定构件1的位置,具体而言,比第五卡合部91靠近插入部插入方向F2侧的端部(顶端部85)的位置形成有第六卡合部93、93。
在上述插入部81分别设有四个第五卡合部91和四个第六卡合部93。并且,如图16所示,第五卡合部91与设于保持构件20的框状主体部30的第一卡合部43对置地配置,能与该第一卡合部43卡合。另一方面,第六卡合部93能与设于防振构件50的第四卡合部75卡合。
此外,如图7所示,在固定构件80具有与轴构件5卡定的多个卡定部94。各卡定部94呈从第一伸出部83的内表面(朝向插入部81的内部空间的面)起以朝向插入部81的一端81a侧的方式向斜内侧伸出的形状,在各第一伸出部83设有多个该卡定部94。
并且,如图14所示,各卡定部94的伸出方向的顶端部94a与轴构件5卡定(在此,顶端部94a与作为轴构件5的双头螺柱的螺纹槽卡定)。其结果是,保持器10经由轴构件5被固定于被固定构件1。
此外,从构成插入部81的压入部87的一端81a的外周伸出有凸缘部95。
如图6和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凸缘部95由一对第一凸缘部96和一对第二凸缘部97、98构成,这一对第一凸缘部96从压入部87的一端81a的外周且配置有一对第一伸出部83、83的部分伸出,这一对第二凸缘部97、98从压入部87的一端81a的外周且配置有一对第二伸出部88、89的部分,以与所述一对第一凸缘部96、96正交的方式伸出。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凸缘部97配置于第二伸出部88侧,第二凸缘部98配置于第二伸出部89侧(参照图8)。
如图2、图12所示,就一对第二凸缘部97、98而言,其背面(朝向框状主体部30的面)侧的宽度方向两侧部抵接并载置于一对伸出片60、60的顶端部61、61的内表面上。此外,第二凸缘部98的背面侧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抵接并载置于构成框状部51的规定壁部55的一端51a侧的端部。
另一方面,如图6、图7所示,第二凸缘部97在其背面侧且其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凹部97a。因此,第二凸缘部97的背面侧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不与构成框状部51的规定壁部55的一端51a侧的端部抵接(参照图15)。
此外,如图9所示,在从俯视方向观察固定构件80时(从插入部插入方向F2观察时),就凸缘部95而言,其外周形状呈以规定长度延伸的大致长方形。需要说明的是,将凸缘部95延伸的方向设为伸出方向E,将与该伸出方向E正交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W。
并且,凸缘部95形成为宽度比设于防振构件50的伸出片60的宽度窄。其结果是,在框状部51插入至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且插入部81插入至框状部51的内侧从而将防振构件50和固定构件80组装于保持构件20的状态下,凸缘部95不会从一对伸出片60、60的外周边缘部突出(不会超出一对伸出片60、60的外周缘部)。
此外,如图13所示,对于凸缘部95,在从插入部81向框状部51的内侧的插入方向(插入部插入方向F2)观察时与伸出片侧锥形部64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凸缘侧锥形部100。
而且,如图7所示,在插入部81的凸缘部95侧的端部形成有按压面101,该按压面101呈锥状,并且按压伸出片60的顶端部61的内表面来使伸出片60向外侧弯曲。
并且,在框状部51插入至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之后,将插入部81向框状部51的内侧插入并压入时,上述一对按压面101、101按压一对伸出片60、60的顶端部61、61的内表面(在此为锥形面63、63)来撑开一对伸出片60、60(参照图12和图14)。
此外,在一对第二伸出部88、89的外表面的、与插入部插入方向F2相反的一侧的部分突出设置有按压突部103、103。而且,如图6所示,按压突部103、103设置为从一对第二伸出部88、89的与插入部插入方向F2相反的一侧的部分的外表面起,比一对第二伸出部88、89的插入部插入方向F2侧的部分的外表面向外侧突出。
如图6、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从一对第二伸出部88、89的外表面的、插入部81的一端81a侧的部分(基端部侧、一端部侧的部分)突出设置有按压突部103、103。各按压突部103成为比一对伸出部88、89的插入部插入方向F2侧的部分(插入部81的顶端部侧、另一端部侧的部分)的外表面(也可以说是外侧边缘部)向外侧突出的突部。此外,若同时参照图15,则各按压突部103具有沿插入部插入方向F2侧平行地延伸的按压面104和突出量从该按压面104的顶端朝向插入部插入方向F2逐渐变小的锥形面105。
并且,在框状部51插入至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且插入部81插入至框状部51的内侧时,如图15所示,一对按压突部103、103的按压面104和锥形面105按压一对弹性片67、67的顶端部内表面的锥形面67a、67a,从而如图17所示那样将一对第二突条部71、71的外表面压接于构成框状主体部30的一对壁部33、33的突出部39、39的内表面。
(变形例)
保持构件的所有的部分(保持部、框状主体部、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等)由众所周知的合成树脂材料一体形成。此外,保持构件的上述各部分的形状、构造、布局等没有特别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21能对两个长条构件P进行防脱保持,但作为保持部,例如也可以采用能对一个或三个以上的长条构件进行防脱保持的构造等。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框状主体部30具有四个第一卡合部43和一对第二卡合部45、45,但各卡合部的个数没有特别限定。
此外,防振构件的所有的部分(框状部、抵接部、伸出片、弹性片、第一突条部、第二突条部、第三卡合部、第四卡合部等)例如由橡胶、弹性体等具有防振性能的弹性树脂材料一体形成。而且,防振构件的上述各部分的形状、构造、布局等没有特别限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一对伸出片60、60,但也可以具有两对以上的伸出片。此外,本实施方式的伸出片60由作为固定构件80的插入部81的一部分的按压面101按压而挠曲变形,但伸出片也可以是由固定构件的凸缘部按压而挠曲变形的构造。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一对第三卡合部69和四个第四卡合部75,但各卡合部的个数没有特别限定。此外,在壁部53、55的外表面分别延伸设置有两个第一突条部65和两个第二突条部71,但第一突条部和第二突条部既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
而且,固定构件的所有的部分(插入部、第五卡合部、第六卡合部、卡定部、凸缘部等)由众所周知的合成树脂材料一体形成。此外,固定构件的上述各部分的形状、构造、布局等没有特别限定。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就凸缘部95而言,其外周形状呈大致长方形,但作为凸缘部,其外周形状例如可以呈正方形、三角形、五边以上的多边形、圆形、椭圆形、圆角矩形、橄榄球形等,只要形成为宽度比伸出片的宽度窄即可。
此外,第五卡合部91从各第一伸出部83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部84、84突出设置,但例如也可以从第一伸出部83的外表面突出设置第五卡合部91。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突部103设于第二伸出部88、89的外表面,但例如也可以将按压突部设于第一伸出部83、83的外表面(会在后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对此进行说明)。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15所示,各按压突部103对弹性片67的顶端部内表面进行按压,由此,第二突条部71的外表面压接于框状主体部30的内表面,但例如也可以采用使设于弹性片67的外表面的第三卡合部69的顶部69b压接于框状主体部30的壁部33的内表面的构成。
(作用效果)
接着,对包括上述构成的保持器10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对由保持构件20、防振构件50、固定构件80构成的保持器10进行组装。
即,在将防振构件50的第三卡合部69与设于框状主体部30的一对突出部39、39之间的空间进行了对位的状态下,如图1、图10的框状部插入方向F1所示,将框状部51从被固定构件1向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插入,即,将框状部51的一端51a侧从框状主体部30的另一端36侧的开口向框状主体部30内插入。
于是,一对第一突条部65、65与框状主体部30的一对壁部31、31的内表面滑动接触,并且第三卡合部69进入框状主体部30的一对突出部39、39的内侧面39a、39a之间,且第一卡合部43在狭缝66内移动。而且,第三卡合部69的外表面被框状主体部30的一对壁部33、33的内表面按压,一对弹性片67、67一边以其顶端部彼此相互靠近的方式挠曲变形一边被插入。
并且,压入框状部51,直至框状部51的抵接部57的凸缘部58与框状主体部30的另一端36侧的端面抵接为止。于是,框状部51的一对伸出片60、60从框状主体部30的一端35侧的端面突出(参照图11)。
与此同时,第三卡合部69越过框状主体部30的第二卡合部45,发生了挠曲变形的弹性片67弹性复原,如图15所示,防振构件50的第三卡合部69的另一端面69a与保持构件20的第二卡合部45的一端面45a隔开规定间隙地对置配置,第三卡合部69与第二卡合部45能相互卡合,从而能将防振构件50组装于保持构件20。
之后,在将固定构件80的插入部81的一对第五卡合部91、91与插入配置于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的框状部51的一对狭缝66、66进行了对位的状态下,如图1、图11的插入部插入方向F2所示,将插入部81从与被固定构件1相反的一侧向框状部51的内侧插入,即,将插入部81的另一端81b侧从框状部51的一端51a侧的开口向框状部51内插入。
于是,插入部81的一对第五卡合部91、91在框状部51的一对狭缝66、66内移动,各第五卡合部91按压框状主体部30的各第一卡合部43,使各第一卡合部43向框状主体部30的外侧挠曲变形。
而且,当将插入部81向框状部51压入时,一对伸出片60、60的顶端部61、61的内表面(在此为锥形面63、63)分别由设于插入部81的一部分的一对按压面101、101按压,一对伸出片60、60以向外侧弯曲的方式挠曲变形。
并且,压入直至一对伸出片60、60的顶端部61、61的外表面与构成框状主体部30的一对壁部31、31的一端35侧的端面抵接,且构成凸缘部95的一对第一凸缘部96、96与一对伸出片60、60的顶端部61、61的内表面抵接。
于是,插入部81相对于框状部51的最大插入位置被限制,并且框状部51的第四卡合部75进入插入部81的各第六卡合部93内,第六卡合部93与第四卡合部75相互卡合(参照图16),从而能将固定构件80组装于防振构件50。
与此同时,各第五卡合部91越过各第一卡合部43,由此,各第一卡合部43弹性复原,如图16所示,第一卡合部43与第五卡合部91隔开规定间隙地对置配置,第一卡合部43与第五卡合部91能相互卡合。
此外,如图14所示,一对按压面101、101与一对伸出片60、60的内表面紧密接触,并且一对第一凸缘部96、96载置于一对伸出片60、60的顶端部61、61的内表面上,伸出片60的顶端部61被壁部31的一端35侧的端面与第一凸缘部96夹持。
而且,如图15所示,设于固定构件80的各按压突部103压接于设于保持构件20的各弹性片67的内表面。
此外,如图15所示,第二凸缘部97的背面侧的宽度方向两侧部载置于一方的伸出片60的顶端部61上。而且,第二凸缘部98的背面侧的宽度方向两侧部载置于另一方的伸出片60的顶端部61上,并且该第二凸缘部98的背面侧的宽度方向中央部载置于构成框状部51的规定的壁部55的一端51a侧的端部。
此外,如图15所示,一对按压突部103、103的按压面104和锥形面105按压一对弹性片67、67的顶端部内表面的锥形面67a、67a,从而如图17所示那样将一对第二突条部71、71的外表面压接于构成框状主体部30的一对壁部33、33的突出部39、39的内表面。
如上所述,在对保持器10进行组装之后,将保持器10经由轴构件5固定于被固定构件1。即,将保持器10以成为与被固定面3接近的方向的方式朝向被固定构件1压入。
于是,轴构件5从其另一端侧穿过框状部51的另一端51b侧的开口而被收纳于插入部81的内侧,与多个卡定部94卡定。之后,将保持器10压入,直至框状部51的抵接部57的基座部59与被固定面3抵接为止,由此,能经由轴构件5来将保持器10固定于被固定构件1。
接着,将长条构件P向保持部21的保持空间27插入,由此,长条构件P由保持爪29进行保持,从而能经由保持器10来将长条构件P配设于被固定构件1(参照图12)。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设为,在将保持器10固定于被固定构件1之前对长条构件P进行保持。
并且,在该保持器10中,在框状部51插入至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且插入部81插入至框状部51的内侧时,设于伸出部(第二伸出部88、89)的按压突部103、103对框状部51的内表面(一对弹性片67、67的顶端部内表面)进行按压,由此,框状部51的外表面(第二突条部71的外表面)压接于框状主体部30的内表面(一对壁部33、33的突出部39、39的内表面)(参照图15和图17)。
因此,即使对保持于保持部21的长条构件P作用扭转这样的力(以下,也仅称为“扭转力”),例如,即,如图18的双点划线所示那样对长条构件P作用有使其与被固定构件1的被固定面3接近或背离这样的力,也能抑制框状主体部30的倾斜、歪斜、翻倒等,也能使保持构件20的框状主体部30不易与固定构件80发生干涉。
其结果是,能使保持器10不易产生未经由防振构件50的振动的传递路径(能抑制由于框状主体部30与固定构件80抵接而导致的振动的传递路径的产生),由此,能充分地发挥防振构件50的防振性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按压突部103设置为从一对第二伸出部88、89的与插入部插入方向F2相反的一侧的部分的外表面起,比一对第二伸出部88、89的插入部插入方向F2侧的部分的外表面向外侧突出。
根据上述方案,按压突部103、103从一对第二伸出部88、89的与插入部插入方向F2相反的一侧的部分的外表面突出,因此,就从将插入部81向框状部51插入的最初起至凸缘部95与一对伸出片60、60的顶端部61、61接近或抵接前的期间而言,按压突部103不对框状部51的内表面进行按压,而是到了凸缘部95与顶端部61、61抵接并进行按压的阶段,按压突部103才对框状部51的内表面进行按压。
其结果是,能减小插入部81向框状部51的内侧的插入阻力,由此,能将插入部81顺畅地插入至框状部51的内侧。
此外,框状部51的一端51а侧的内表面由按压突部103局部且强力地按压,由此,能提高框状部51的外表面对框状主体部30的内表面的压接力。其结果是,能更有效地抑制对长条构件P作用扭转力时的框状主体部30的倾斜等。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框状主体部30的内表面设有被卡合部(第二卡合部45)。而且,在框状部51的外表面设有卡合部(第三卡合部69),该卡合部在框状部51插入至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时与所述被卡合部卡合,配置为按压突部103对框状部51的内表面的、与设有第三卡合部69的位置匹配的部位进行按压(参照图15)。
根据上述方案,按压突部103对框状部51的内表面的、与设有第三卡合部69的位置匹配的部位进行按压,由此,能在第三卡合部69与第二卡合部45的卡合部位,提高框状部51的外表面对框状主体部30的内表面的压接强度,能可靠地维持保持构件20与防振构件50的装接状态,并且能抑制框状主体部30的倾斜等,可靠地发挥防振构件50的防振性能。
此外,能将保持构件20和防振构件50设为能高效、功能性地卡合的形状、构造。假如在通过按压突部对和被卡合部与卡合部的卡合部分无关的部位进行按压的情况下,会难以设为可靠的装接状态,因此,防振性能可能会降低。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以下构成:在框状部51隔着一对狭缝66、66形成有能挠曲变形的弹性片67,在该弹性片67设有卡合部(第三卡合部69),按压突部103对弹性片67的内表面进行按压。
在框状部51向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插入时,设于框状部51的外表面的第三卡合部69需要越过设于框状主体部30的内表面的被卡合部(第二卡合部45)。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卡合部69形成于隔着一对狭缝66、66而能挠曲变形的弹性片67,由此,第三卡合部69能易于越过第二卡合部45,易于将框状部51插入至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
此外,按压突部103对能挠曲变形的弹性片67的内表面进行按压,由此,能限制弹性片67的挠曲变形,能维持第三卡合部69与第二卡合部45的卡合力,可靠地保持为框状部51插入至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的状态。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弹性片67的外表面设有在插入部插入方向F2上延伸的突条部(第二突条部71),该第二突条部71在框状部51插入至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时压接于框状主体部30的内表面(参照图17)。
根据上述方案,设于弹性片67的外表面的第二突条部71在框状部51插入至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时压接于框状主体部30的内表面,因此,弹性片67部分地压接于框状主体部30的内表面。其结果是,与弹性片67整体压接于框状主体部30的内表面的情况相比,能减小会传递来自保持构件20的振动的部分的面积,因此,能降低防振构件50的弹簧常数,由此,能进一步提高防振构件50的防振性能。
此外,在弹性片67的外表面设有第二突条部71,由此,能使框状部51的外表面更可靠地压接于框状主体部30的内表面。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弹性片67的外表面的、突条部与卡合部之间(第二突条部71与第三卡合部69之间)形成有呈凹槽状的凹槽部73,在框状部51插入至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时,该凹槽部73与框状主体部30的内表面(壁部33的内表面)分离(参照图17)。
根据上述方案,在框状部51插入至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时,形成于第二突条部71与第三卡合部69之间的凹槽部73与框状主体部30的内表面分离,由此,能使弹性片67更可靠且部分地压接于框状主体部30的内表面,能更进一步地提高防振构件50的防振性能。
此外,由于形成有凹槽部73,能使弹性片67更易于挠曲变形,由此,即使在固定构件80设有按压突部103,也易于将插入部81插入至框状部51的内侧。即,虽然由于设有向外侧突出的按压突部103而存在难以将插入部81插入至框状部51的内侧的担忧,但易于使弹性片67向外侧挠曲变形,因此插入部81向框状部51的内侧的插入作业不存在障碍。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固定构件80的凸缘部95形成为宽度比防振构件50的伸出片60的宽度窄。
因此,即使对保持于保持部21的长条构件P作用扭转力,也能使保持构件20的框状主体部30不易与固定构件80的凸缘部95发生干涉。就是说,即使对长条构件P作用扭转力而欲使框状主体部30与凸缘部95抵接,框状主体部30也会首先与防振构件50的伸出片60抵接,由此,会抑制框状主体部30直接与凸缘部95抵接。
其结果是,能使保持器10不易产生未经由防振构件50的振动的传递路径,由此,能充分地发挥防振构件50的防振性能。
并且,在该保持器10中,即使对保持于保持部21的长条构件P作用扭转力,也能利用由上述的构造(参照图15和图17)实现的效果与由固定构件80的凸缘部95形成为宽度比防振构件50的伸出片60的宽度窄的构造实现的效果的叠加效果而更可靠地发挥防振构件50所具有的防振性能。
(长条构件的保持器的第二实施方式)
在图19~图21示出了本发明的长条构件的保持器的第二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对与所述实施方式实质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图21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长条构件的保持器10A(以下,也仅称为“保持器10A”)在固定构件的形状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即,如图19和图2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固定构件80A在构成插入部81的一对第一伸出部83、83的外表面的、其宽度方向中央分别延伸设置有呈突条的按压突部107。就各按压突部107而言,其一端连结于第一凸缘部96的背面,另一端延伸至到达第一伸出部83的另一端。
并且,如图21所示,在框状部51插入至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且插入部81插入至框状部51的内侧时,设于第二伸出部88、89的按压突部103、103对框状部51的内表面(一对弹性片67、67的顶端部内表面)进行按压,并且设于第一伸出部83、83的按压突部107、107对框状部51的内表面(一对壁部53、53的内表面)进行按压。
由此,框状部51的外表面(第二突条部71、71的外表面)压接于框状主体部30的内表面(一对壁部33、33的突出部39、39的内表面),并且框状部51的外表面(第一突条部65、65的外表面)压接于框状主体部30的内表面(一对壁部31、31的内表面)。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框状部51的外表面压接于构成框状主体部30的壁部31、33各自的内表面。其结果是,即使在各种方向上对保持于保持部21的长条构件P作用扭转力,也能对其灵活地应对从而有效地抑制框状主体部30的倾斜等,能使框状主体部30与固定构件80不易发生干涉,充分地发挥防振构件50的防振性能。
(长条构件的保持器的第三实施方式)
在图22示出了本发明的长条构件的保持器的第三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对与所述实施方式实质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图22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长条构件的保持器10B(以下,也仅称为“保持器10B”)在固定构件80A上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具有按压突部107的形状),但在防振构件的形状上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
即,本实施方式的防振构件50B成为不具有一对伸出片60、60的构造。此外,如图22所示,在框状部51插入至框状主体部30的内侧的状态下,构成框状部51的一对壁部53、53和一对壁部55、55的一端51a侧的部分从框状主体部30的一端35侧的开口突出规定长度(在图22中,出于方便,仅示出了壁部53)。
并且,在防振构件50B和固定构件80A组装于保持构件20的状态下,设于第二伸出部88、89的按压突部103、103对框状部51的内表面(一对弹性片67、67的顶端部内表面)进行按压,并且设于第一伸出部83、83的按压突部107、107对框状部51的内表面(一对壁部53、53的内表面)进行按压。与此同时,固定构件80A的凸缘部95的背面与构成框状部51的一对壁部53、53和突出设置于该壁部53的外表面的第一突条部65的一端51a侧的端部以及同样构成框状部51的一对壁部55、55的一端51a侧的端部抵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对保持于保持部21的长条构件P作用扭转力时,能抑制框状主体部30的倾斜等,使框状主体部30与固定构件80A不易发生干涉,能充分地发挥防振构件50B的防振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采用各种变形实施方式,这样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长条构件的保持器,经由轴构件被固定于具有所述轴构件的被固定构件,对长条构件进行保持,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器具有:
保持构件,具有框状主体部,所述框状主体部连结有对所述长条构件进行保持的保持部;
防振构件,由弹性材料构成,具有向所述框状主体部的内侧插入的框状部;以及
固定构件,设有向所述框状部的内侧插入并且收纳所述轴构件的插入部和在该插入部的内侧与所述轴构件卡定的卡定部,
所述插入部具有在所述插入部向所述框状部的内侧的插入方向上延伸的伸出部,
在该伸出部的外表面突出设置有按压突部,该按压突部被配置为在所述框状部插入至所述框状主体部的内侧并且所述插入部插入至所述框状部的内侧时,按压所述框状部的内表面而使所述框状部的外表面压接于所述框状主体部的内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条构件的保持器,其中,
所述按压突部被设置为从所述伸出部的与所述插入方向相反的一侧的部分的外表面起,比所述伸出部的所述插入方向侧的部分的外表面向外侧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长条构件的保持器,其中,
在所述框状主体部的内表面设有被卡合部,
在所述框状部的外表面设有卡合部,该卡合部在所述框状部插入至所述框状主体部的内侧时与所述被卡合部卡合,所述按压突部对所述框状部的内表面的、与设有所述卡合部的位置匹配的部位进行按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条构件的保持器,其中,
在所述框状部隔着一对狭缝形成有能挠曲变形的弹性片,所述卡合部设于该弹性片,所述按压突部对所述弹性片的内表面进行按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长条构件的保持器,其中,
在所述弹性片的外表面设有在所述插入方向上延伸的突条部,
该突条部在所述框状部插入至所述框状主体部的内侧时,压接于所述框状主体部的内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长条构件的保持器,其中,
在所述弹性片的外表面的、所述突条部与所述卡合部之间形成有呈凹槽状的凹槽部,
在所述框状部插入至所述框状主体部的内侧时,该凹槽部与所述框状主体部的内表面分离。
CN202311447773.XA 2022-11-04 2023-11-02 长条构件的保持器 Pending CN1179849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77138 2022-11-04
JP2022177138A JP2024067229A (ja) 2022-11-04 2022-11-04 長尺部材の保持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84914A true CN117984914A (zh) 2024-05-07

Family

ID=89073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47773.XA Pending CN117984914A (zh) 2022-11-04 2023-11-02 长条构件的保持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51324A1 (zh)
JP (1) JP2024067229A (zh)
CN (1) CN117984914A (zh)
GB (1) GB2625889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52629B2 (ja) * 2019-06-12 2023-09-28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長尺部材の保持具
JP7324138B2 (ja) * 2019-12-12 2023-08-09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長尺部材の保持具
JP2022096576A (ja) * 2020-12-17 2022-06-29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長尺部材の保持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67229A (ja) 2024-05-17
GB202316772D0 (en) 2023-12-13
US20240151324A1 (en) 2024-05-09
GB2625889A (en) 2024-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3186947A1 (ja) グロメット及びグロメット付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US9645324B2 (en) Optical connector
CN108252995B (zh) 部件安装构造及安装夹具
JP6531585B2 (ja) ソケット
CN111108295B (zh) 固定结构
KR101172181B1 (ko) 클립
WO2020250683A1 (ja) 長尺部材の保持具
JP2022096576A (ja) 長尺部材の保持具
JP7324138B2 (ja) 長尺部材の保持具
CN117984914A (zh) 长条构件的保持器
WO2017199842A1 (ja) クリップ
CN117984915A (zh) 长条构件的保持器
JP3035378B2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の固定装置
JP2000050454A (ja) グロメットホルダー
CN115126935A (zh) 长条构件的保持器
KR20190000156A (ko) 플렉서블 플랫 케이블 전용 고정 클립
JP6943917B2 (ja) コネクタ
US20210102565A1 (en) Assembly for locating and coupling components together
CN109983551B (zh) 噪声电流吸收器
JP5385678B2 (ja) グロメット
JP4612478B2 (ja) コネクタ
CN114643943A (zh) 长条构件的保持器
JP7508385B2 (ja) アンカー構造体及びハーネス保護具
WO2023157518A1 (ja) 固定構造
WO2023189486A1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