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77945A - 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77945A
CN117977945A CN202211327044.6A CN202211327044A CN117977945A CN 117977945 A CN117977945 A CN 117977945A CN 202211327044 A CN202211327044 A CN 202211327044A CN 117977945 A CN117977945 A CN 1179779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load
conversion circuit
voltage
phase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2704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龙谭
胡斌
黄招彬
刘文龙
周宏明
徐云松
毕然
黄正辉
韦东
张杰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Handan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Handan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Handan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2704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7794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7374 priority patent/WO202408762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9779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779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1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or ripp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6Arrangements for eliminating or reducing asymmetry in polyphase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2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from ac input or outpu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4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for or adjusting power factor in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1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21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217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7/219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全母线负载和半母线负载各自的运行功率值;基于获取的运行功率值,调节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的电压大小关系;其中,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正母线、负母线之间串联两级电解电容,全母线负载为连接于正母线与负母线之间的负载,半母线负载为连接于两级电解电容中任一个电容两端的负载,半母线包括:两级电解电容的中点与正母线之间的上半母线和两级电解电容的中点与负母线之间的下半母线。如此,能够基于负载不平衡的条件,在线对半母线的电压大小关系进行调节,可以有效抑制不平衡负载导致的谐波、电流畸变等干扰。

Description

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源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PFC(Power Factor Correction,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广泛应用在通信电源和不间断电源(UPS,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中,它除了需要把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外,同时还要校正输入的功率因数,满足各种标准对输入特性的要求。三电平PFC电路中的开关管的电压应力是相同母线电压下两电平PFC电路的开关管的电压应力的一半,同时,相同功率和开关频率下的三电平PFC电路中的电感体积小于两电平PFC电路中的电感体积,因此,三电平PFC电路得到广泛应用。
相关技术中,为了避免负载不平衡导致的谐波、电压控制稳定等问题,三电平PFC电路的上半母线和下半母线的负载需要平衡设置,从而使得三电平PFC电路的应用受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旨在有效抑制不平衡负载导致的谐波、电流畸变等干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控制方法,所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连接全母线负载和半母线负载,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全母线负载和所述半母线负载各自的运行功率值;
基于获取的所述运行功率值,调节所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的电压大小关系;
其中,所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正母线、负母线之间串联两级电解电容,所述全母线负载为连接于所述正母线与所述负母线之间的负载,所述半母线负载为连接于所述两级电解电容中任一个电容两端的负载,所述半母线包括:所述两级电解电容的中点与所述正母线之间的上半母线和所述两级电解电容的中点与所述负母线之间的下半母线。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半母线负载分为对应于所述上半母线的第一负载和对应于所述下半母线的第二负载,所述基于获取的所述运行功率值,调节所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的电压大小关系,包括:
若确定所述第一负载的运行功率值等于所述第二负载的运行功率值,则控制所述上半母线的电压和所述下半母线的电压相等;
若确定所述第一负载的运行功率值大于所述第二负载的运行功率值,则控制所述上半母线的电压小于所述下半母线的电压;
若确定所述第一负载的运行功率值小于所述第二负载的运行功率值,则控制所述上半母线的电压大于所述下半母线的电压。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获取的所述运行功率值,调节所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的电压比例关系。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调节所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的电压比例关系,包括:
基于所述全母线负载的运行功率值、所述第一负载的运行功率值及所述第二负载的运行功率值,确定所述上半母线与所述下半母线之间的电压比例关系。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若所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负载为所述第一负载和所述第二负载中的一种,所述调节所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的电压比例关系,包括:
基于所述全母线负载的运行功率值与相应的所述半母线负载的运行功率值,确定供电给相应的所述半母线负载的半母线与所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全母线之间的电压比例关系。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一电流值和第二电流值;
基于所述第一电流值与所述第二电流值的比例关系,调节所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的电压比例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电流值为所述两级电解电容相应于所述正母线的交点流出的电流值,所述第二电流值为所述两级电解电容相应于所述负母线的交点回流的电流值。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调节所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的电压比例关系,包括:
控制所述上半母线与所述下半母线之间的电压比例关系和所述第一电流值与所述第二电流值的比值呈负相关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控制装置,所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连接全母线负载和半母线负载,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全母线负载和所述半母线负载各自的运行功率值;
电压调节模块,用于基于获取的所述运行功率值,调节所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的电压大小关系;
其中,所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正母线、负母线之间串联两级电解电容,所述全母线负载为连接于所述正母线与所述负母线之间的负载,所述半母线负载为连接于所述两级电解电容中任一个电容两端的负载,所述半母线包括:所述两级电解电容的中点与所述正母线之间的上半母线和所述两级电解电容的中点与所述负母线之间的下半母线。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控制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获取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全母线负载和半母线负载各自的运行功率值;基于获取的运行功率值,调节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的电压大小关系;其中,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正母线、负母线之间串联两级电解电容,全母线负载为连接于正母线与负母线之间的负载,半母线负载为连接于两级电解电容中任一个电容两端的负载,半母线包括:两级电解电容的中点与正母线之间的上半母线和两级电解电容的中点与负母线之间的下半母线。如此,能够基于负载不平衡的条件,在线对半母线的电压大小关系进行调节,可以有效抑制不平衡负载导致的谐波、电流畸变等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基于VIENNA的三相有源PFC电路的示意图;
图2为三相电源变换电路连接全母线负载和半母线负载的示意图;
图3A及图3B为其他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一相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应用示例中三相电源变换电路连接负载的电路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再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控制方法,所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连接全母线负载和半母线负载。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可以有效抑制不平衡负载导致的谐波、电流畸变等干扰。
在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之前,先对该三相电源变换电路进行示例性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的三相电源变换电路可以为三相有源PFC电路,例如,基于VIENNA(维也纳)或者NPC(Neutral point clamped,中性点钳位)的三电平拓扑电路。图1示出了基于VIENNA的三相有源PFC电路,包括:三个PFC电感、维也纳PFC模块和两级电解电容;该三个PFC电感连接三相电源,用于对所述三相电源进行滤波处理;该维也纳PFC模块连接所述三个PFC电感的输出端,用于对滤波处理后的电源进行功率因数校正处理;该两级电解电容包括:串接于所述维也纳PFC模块的正母线、负母线之间的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第一电容C1与第二电容C2之间的连接点作为中性点O。
针对上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定义如下术语:
全母线,指在采用两级电解电容串联的高压直流母线滤波电路中,两级电解电容串联的正负母线之间的线路;
半母线,指在采用两级电解电容串联的高压直流母线滤波电路中,两级电解电容串联的中点到负母线之间为下半母线,两级电解电容串联的中点与正母线之间为上半母线,上半母线和下半母线都是半母线;
中点电位,两级电解电容的中点相对于电容地的电压,即中性点O到接地点G之间的电压。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三相电源变换电路可以连接全母线负载和半母线负载。其中,全母线负载为连接于正母线与负母线之间的负载,即接入至全母线上的负载,半母线负载为连接于两级电解电容中任一个电容两端的负载,半母线负载分为对应于上半母线的第一负载(即上半母线负载)和对应于下半母线的第二负载(即下半母线负载)。
需要说明的是,三相电源变换电路可以有其他变形形式,例如,图3A及图3B分别示意出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一相电路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控制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
步骤401,获取全母线负载和半母线负载各自的运行功率值。
步骤402,基于获取的运行功率值,调节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的电压大小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包括:两级电解电容的中点与正母线之间的上半母线和两级电解电容的中点与负母线之间的下半母线,调节半母线的电压大小关系可以理解为调节上半母线与下半母线之间的电压大小关系,即调节图1及图2所示的电容C1的电压upo和电容C2的电压uon的大小关系。如此,能够基于负载不平衡的条件,在线对半母线的电压大小关系进行调节,可以有效抑制不平衡负载导致的谐波、电流畸变等干扰。
示例性地,半母线负载分为对应于上半母线的第一负载和对应于下半母线的第二负载,基于获取的运行功率值,调节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的电压大小关系,包括:
若确定第一负载的运行功率值等于第二负载的运行功率值,则控制上半母线的电压和下半母线的电压相等;
若确定第一负载的运行功率值大于第二负载的运行功率值,则控制上半母线的电压小于下半母线的电压;
若确定第一负载的运行功率值小于第二负载的运行功率值,则控制上半母线的电压大于下半母线的电压。
举例来说,调节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的电压大小关系,可以包括以下情形:
1)、当仅有全母线负载或上、下半母线负载相等时,上、下半母线等效负载相等,即第一负载的运行功率值等于第二负载的运行功率值,控制上半母线的电压和下半母线的电压相等;
2)、当全母线挂载、下半母线挂载时,则视为下半母线负载的运行功率值大于上半母线负载的运行功率值,则控制上半母线的电压大于下半母线的电压;
3)、当全母线挂载、上半母线挂载时,则视为上半母线负载的运行功率值大于下半母线负载的运行功率值,则控制上半母线的电压小于下半母线的电压;
4)、当上半母线挂载、下半母线挂载时,若上半母线负载的运行功率值大于下半母线负载的运行功率值,则控制上半母线的电压小于下半母线的电压;若下半母线负载的运行功率值大于上半母线负载的运行功率值,则控制上半母线的电压大于下半母线的电压。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上半母线挂载、下半母线挂载时,若中性点O流向负载的平均电流为负,则视为上半母线负载的运行功率值大于下半母线负载的运行功率值;若中性点O流向负载的平均电流为正,则视为下半母线负载的运行功率值大于上半母线负载的运行功率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控制方法还包括:
基于获取的运行功率值,调节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的电压比例关系。
如此,通过调节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的电压比例关系,可以更精确地对半母线电压进行调节,从而更好地抑制不平衡负载导致的谐波、电流畸变等干扰。
示例性地,调节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的电压比例关系,包括:
基于全母线负载的运行功率值、第一负载的运行功率值及第二负载的运行功率值,确定上半母线与下半母线之间的电压比例关系。
在一应用示例中,基于全母线负载的运行功率值、第一负载的运行功率值及第二负载的运行功率值,确定上半母线与下半母线之间的电压比例关系,具体如下公式(1)所示:
其中,upo为上半母线的电压,即电容C1的电压,uon为下半母线的电压,即电容C2的电压,kc为比例系数,Ppn为全母线负载的运行功率值,Ppo为第一负载(即上半母线负载)的运行功率值,Pon为第二负载(即下半母线负载)的运行功率值。优选地,为了达到最佳的抑制效果,kc为1。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若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负载为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中的一种,调节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的电压比例关系,包括:
基于全母线负载的运行功率值与相应的半母线负载的运行功率值,确定供电给相应的半母线负载的半母线与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全母线之间的电压比例关系。
在一应用示例中,假定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负载为下半母线负载(即第二负载),则确定供电给相应的半母线负载的半母线与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全母线之间的电压比例关系如下公式(2)所示:
其中,uon为下半母线的电压,即电容C2的电压,upn为全母线的电压,即两级电解电容之间的电压,kc为比例系数,Ppn为全母线负载的运行功率值,Pon为第二负载(即下半母线负载)的运行功率值。优选地,为了达到最佳的抑制效果,kc为1。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一电流值和第二电流值;
基于第一电流值与第二电流值的比例关系,调节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的电压比例关系;
其中,第一电流值为两级电解电容相应于正母线的交点流出的电流值,第二电流值为两级电解电容相应于负母线的交点回流的电流值。
参照图2,第一电流值即P点流向负载的电流值ip,第二电流值即N点流回电容的电流值in
示例性地,调节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的电压比例关系,包括:
控制上半母线与下半母线之间的电压比例关系和第一电流值与第二电流值的比值呈负相关性。
这里,可以根据P点流向负载的电流值ip和N点流回电容的电流值in的比值,调节上母线的电压upo和下母线的电压uon的比例,当电流值ip与电流值in的比值越大,电压upo与电压uon的比值越小,即二者具有负相关性。
示例性地,基于第一电流值和第二电流值,调节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的电压比例关系,具体如下公式(3)所示:
其中,upo为上半母线的电压,即电容C1的电压,uon为下半母线的电压,即电容C2的电压,kc为比例系数,ip为第一电流值,in为第二电流值。优选地,为了达到最佳的抑制效果,kc为1。
示例性地,半母线负载的运行功率值可以由中性点O流向负载的电流值io和上、下半母线的电压计算得到。
示例性地,全母线负载的运行功率值可以基于前述的第一电流值、第二电流值和全母线的电压upn计算得到,例如,如下公式(4)所示:
示例性地,P点流向负载的电流值ip、N点流出负载的电流值in和O点流向负载的电流值io可以由三相电流ia、ib、ic与三相开关管Sa、Sb、Sc的开通关断情况得到。
示例性地,还可以针对不同挂载方式,设置电压限制值,具体如下:
当全母线挂载、下半母线挂载时,控制上半母线的电压低于电压上限值Umax,避免上电容过压;控制下半母线的电压低于电压上限值Umax且高于电压下限值Umin,满足负载需求且避免下电容过压。
当全母线挂载、上半母线挂载时,控制上半母线的电压低于电压上限值Umax且高于电压下限值Umin,,满足负载需求且避免上电容过压;控制下半母线的电压低于电压上限值Umax,避免下电容过压;
当上半母线和下半母线均有挂载时,控制上半母线的电压低于电压上限值Umax且高于电压下限值Umin1,控制下半母线的电压低于电压上限值Umax且高于电压下限值Umin2,避免上下电容的过压且满足上下负载的电压需求。
其中,对于电压限制值,电压上限值Umax由电容电压允许值和负载耐压值中的较小值决定,若没有接负载,则负载耐压值默认等于电容电压允许值;电压下限值Umin、Umin1和Umin2由负载的需求电压决定。例如,当全母线挂载、下半母线挂载时,下母线负载的需求电压为250V,则此时Umin取250V。
下面结合一应用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方法进行举例说明。
本应用示例中,如图5所示,三相电源变换电路作为变频空调的供电单元,其中,压缩机负载由全母线供电,风机负载由下半母线供电。在全母线负载和半母线负载均工作时,控制下半母线的电压Uon低于上半母线的电压Upo;此外,还可以根据压缩机的运行功率值Ppn和风机的运行功率值Pon,控制电压Upo和电压Uon的比例,具体如下公式(5)所示:
其中,下半母线的电压Uon控制在Umax和Umin之间,Umax由电容电压允许值和风机IPM(智能功率模块)的耐压值中的较小值确定,避免过压损坏器件;Umin取风机的最大需求电压,即其在最大转速且最大功率时的需求电压。
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控制装置,该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控制装置与上述控制方法对应,上述控制方法实施例中的各步骤也完全适用于本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控制装置实施例。
如图6所示,该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控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601和电压调节模块602。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所述全母线负载和所述半母线负载各自的运行功率值;电压调节模块602用于基于获取的所述运行功率值,调节所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的电压大小关系;其中,所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正母线、负母线之间串联两级电解电容,所述全母线负载为连接于所述正母线与所述负母线之间的负载,所述半母线负载为连接于所述两级电解电容中任一个电容两端的负载,所述半母线包括:所述两级电解电容的中点与所述正母线之间的上半母线和所述两级电解电容的中点与所述负母线之间的下半母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半母线负载分为对应于所述上半母线的第一负载和对应于所述下半母线的第二负载,电压调节模块602调节所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的电压大小关系,包括:
若确定所述第一负载的运行功率值等于所述第二负载的运行功率值,则控制所述上半母线的电压和所述下半母线的电压相等;
若确定所述第一负载的运行功率值大于所述第二负载的运行功率值,则控制所述上半母线的电压小于所述下半母线的电压;
若确定所述第一负载的运行功率值小于所述第二负载的运行功率值,则控制所述上半母线的电压大于所述下半母线的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压调节模块602还用于:
基于获取的所述运行功率值,调节所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的电压比例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压调节模块602调节所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的电压比例关系,包括:
基于所述全母线负载的运行功率值、所述第一负载的运行功率值及所述第二负载的运行功率值,确定所述上半母线与所述下半母线之间的电压比例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负载为所述第一负载和所述第二负载中的一种,电压调节模块602调节所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的电压比例关系,包括:
基于所述全母线负载的运行功率值与相应的所述半母线负载的运行功率值,确定供电给相应的所述半母线负载的半母线与所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全母线之间的电压比例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模块601还用于获取第一电流值和第二电流值;电压调节模块602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电流值与所述第二电流值的比例关系,调节所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的电压比例关系;其中,所述第一电流值为所述两级电解电容相应于所述正母线的交点流出的电流值,所述第二电流值为所述两级电解电容相应于所述负母线的交点回流的电流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压调节模块602调节所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的电压比例关系,包括:控制所述上半母线与所述下半母线之间的电压比例关系和所述第一电流值与所述第二电流值的比值呈负相关性。
实际应用时,获取模块601和电压调节模块602,可以由处理器来实现。当然,处理器需要运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它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控制装置在进行控制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控制装置与前述的控制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程序模块的硬件实现,且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控制设备。图7仅仅示出了该控制设备的示例性结构而非全部结构,根据需要可以实施图7示出的部分结构或全部结构。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设备7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01、存储器702和用户接口703。控制设备7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704耦合在一起。可以理解,总线系统7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70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7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704。
其中,用户接口703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鼠标、轨迹球、点击轮、按键、按钮、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702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控制设备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控制设备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本申请实施例揭示的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701中,或者由处理器701实现。处理器7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7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7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Processor),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处理器701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702,处理器701读取存储器7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设备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DSP、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或者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前述方法。
可以理解,存储器7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RAM,Synchronous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RAM,Direct Rambus Random Access Memory)。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即计算机存储介质,具体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702,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控制设备的处理器701执行,以完成本申请实施例方法所述的步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PROM、EPROM、EEPROM、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连接全母线负载和半母线负载,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全母线负载和所述半母线负载各自的运行功率值;
基于获取的所述运行功率值,调节所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的电压大小关系;
其中,所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正母线、负母线之间串联两级电解电容,所述全母线负载为连接于所述正母线与所述负母线之间的负载,所述半母线负载为连接于所述两级电解电容中任一个电容两端的负载,所述半母线包括:所述两级电解电容的中点与所述正母线之间的上半母线和所述两级电解电容的中点与所述负母线之间的下半母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母线负载分为对应于所述上半母线的第一负载和对应于所述下半母线的第二负载,所述基于获取的所述运行功率值,调节所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的电压大小关系,包括:
若确定所述第一负载的运行功率值等于所述第二负载的运行功率值,则控制所述上半母线的电压和所述下半母线的电压相等;
若确定所述第一负载的运行功率值大于所述第二负载的运行功率值,则控制所述上半母线的电压小于所述下半母线的电压;
若确定所述第一负载的运行功率值小于所述第二负载的运行功率值,则控制所述上半母线的电压大于所述下半母线的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获取的所述运行功率值,调节所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的电压比例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所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的电压比例关系,包括:
基于所述全母线负载的运行功率值、所述第一负载的运行功率值及所述第二负载的运行功率值,确定所述上半母线与所述下半母线之间的电压比例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负载为所述第一负载和所述第二负载中的一种,所述调节所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的电压比例关系,包括:
基于所述全母线负载的运行功率值与相应的所述半母线负载的运行功率值,确定供电给相应的所述半母线负载的半母线与所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全母线之间的电压比例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一电流值和第二电流值;
基于所述第一电流值与所述第二电流值的比例关系,调节所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的电压比例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电流值为所述两级电解电容相应于所述正母线的交点流出的电流值,所述第二电流值为所述两级电解电容相应于所述负母线的交点回流的电流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所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的电压比例关系,包括:
控制所述上半母线与所述下半母线之间的电压比例关系和所述第一电流值与所述第二电流值的比值呈负相关性。
8.一种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连接全母线负载和半母线负载,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全母线负载和所述半母线负载各自的运行功率值;
电压调节模块,用于基于获取的所述运行功率值,调节所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半母线的电压大小关系;
其中,所述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正母线、负母线之间串联两级电解电容,所述全母线负载为连接于所述正母线与所述负母线之间的负载,所述半母线负载为连接于所述两级电解电容中任一个电容两端的负载,所述半母线包括:所述两级电解电容的中点与所述正母线之间的上半母线和所述两级电解电容的中点与所述负母线之间的下半母线。
9.一种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211327044.6A 2022-10-25 2022-10-25 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9779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27044.6A CN117977945A (zh) 2022-10-25 2022-10-25 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CT/CN2023/097374 WO2024087629A1 (zh) 2022-10-25 2023-05-31 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27044.6A CN117977945A (zh) 2022-10-25 2022-10-25 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77945A true CN117977945A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29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27044.6A Pending CN117977945A (zh) 2022-10-25 2022-10-25 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77945A (zh)
WO (1) WO202408762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6786B (zh) * 2013-04-17 2016-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均压电路及逆变器
JP2016021824A (ja) * 2014-07-15 2016-02-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FR3061819B1 (fr) * 2017-01-12 2021-06-18 Renault Sas Chargeur de batterie d'accumulateurs electriques bidirectionnel.
CN212305171U (zh) * 2020-09-30 2021-01-05 重庆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电子电路和空调器
CN112436779B (zh) * 2020-10-21 2024-05-14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驱动系统、动力总成以及电动汽车
CN113794376B (zh) * 2021-09-29 2024-02-09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称三电平Boost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87629A1 (zh) 2024-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84926B1 (en) Voltage balanc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level converters
CN105322777B (zh) 用于电力电子系统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US20070001658A1 (en) Computer systems and voltage regulator circuits with toroidal inductors
CN103999339B (zh) 按照三角形配置的变流器及运行方法
EP2802054B1 (en) Switching arrangement for inverter, and inverter
Wang et al. On the practical design of a two-terminal active capacitor
CN104079081B (zh) 谐振型非接触供电装置和集成电路
JP2007325377A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106059272B (zh) 有源过滤系统
Munduate et al. Robust model-following control of a three-level neutral point clamped shunt active filter in the medium voltage range
EP2559143A1 (en) Modular multi -level power converter with second and third order harmonics reduction filter
CN117977945A (zh) 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TWI441429B (zh) 無橋交錯式功率因數調整電路
KR102367501B1 (ko) 계통 연계형 전력변환장치의 제어장치
CN102044966A (zh) 具有自适应电压位置控制的电源转换器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14944778A (zh) 单相逆变器电路及单相逆变器
WO2020189318A1 (ja) 電力変換システム、電力変換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9889070B (zh) 两级式单相三电平t型不对称逆变器、控制方法及装置
Roy et al. A single phase transformer-less string inverter with integrated magnetics and active power decoupling
WO2006064742A1 (ja) 自励式無効電力補償装置
Liu et al. Sliding mode control of solid state transformer using a three-level hysteresis function
WO2024093227A1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Ahmed et al. A Critical Review on Open Loop Analysis of Single-Phase Non-Isolated AC-DC Buck Converters
CN112821399B (zh) 一种谐波消除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6160433B (zh) 一种用于控制变流器的反馈系统和储能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