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05171U - 电子电路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电子电路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05171U
CN212305171U CN202022223541.4U CN202022223541U CN212305171U CN 212305171 U CN212305171 U CN 212305171U CN 202022223541 U CN202022223541 U CN 202022223541U CN 212305171 U CN212305171 U CN 2123051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fan
parallel
capacitor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2354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招彬
龙谭
赵鸣
杨建宁
徐锦清
曾贤杰
霍兆镜
文先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Chongqi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Chongqi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Chongqi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2354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051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051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05171U/zh
Priority to EP21874227.8A priority patent/EP4178098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18018 priority patent/WO2022068566A1/zh
Priority to US18/016,277 priority patent/US20230275525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电路和空调器,其中电子电路包括整流模块和储能模块,整流模块包括三相整流桥和双向开关组件,三相整流桥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桥臂、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双向开关组件包括第一双向开关、第二双向开关和第三双向开关;储能模块与整流模块的直流输出端连接,储能模块包括两个相互串联的电容;其中,至少一个电容并联有直流负载。本实用新型将直流风机负载或者辅助电源等耐压性能较低的直流负载并联至储能模块中的电容,进而可以通过储能模块中的电容供电给到直流风机负载或者辅助电源等耐压性能较低的直流负载,而且能够平衡三相交流电源的三相电流,避免某相电流谐波明显较大,能够有效降低谐波。

Description

电子电路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电路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三相电源供电中,除了变频压缩机负载外,还会设置有直流风机负载或者辅助电源。而现有技术方案一般为:三相电源经过无源PFC(Power Factor Correction,功率因数校正)整流电路或者两电平有源PFC整流电路后输出高压直流母线电压,变频压缩机负载连接在高压直流母线电压上;而由于高压直流母线上的电压超过了直流风机负载的IPM(Intelligent Power Module,智能功率模块)或者辅助电源的直流输入电压要求,因此直流风机负载或者辅助电源不从高压直流母线电压上取电,而是通过独立的一路相电压整流后供电。对于该技术方案,会导致驱动直流风机或辅助电源这一相供电的负载高于另外两相,并且增加的这一部分负载没有经过两电平有源PFC电路,造成该相电流谐波更大,三相电流不平衡,且难以满足IEC(International Electro technical Commission,国际电工委员会)谐波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子电路和空调器,能够提供稳定的电压,平衡三相电流,有效降低谐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子电路,包括:
整流模块,所述整流模块包括三相整流桥和双向开关组件,所述三相整流桥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桥臂、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所述双向开关组件包括第一双向开关、第二双向开关和第三双向开关,所述第一双向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桥臂的中点,所述第二双向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桥臂的中点,所述第三双向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桥臂的中点;
储能模块,所述储能模块与所述整流模块的直流输出端连接,所述储能模块包括两个相互串联的电容,所述第一双向开关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双向开关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双向开关的另一端均连接于两个所述电容之间;
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电容并联有直流负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电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电路设置有整流模块和储能模块,其中储能模块包括有两个相互串联的电容,并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直流风机负载或者辅助电源等耐压性能较低的直流负载并联至储能模块中的电容,进而可以通过储能模块中的电容供电给到直流风机负载或者辅助电源等耐压性能较低的直流负载,而且能够平衡三相交流电源的三相电流,避免某相电流谐波明显较大,能够有效降低谐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直流输出端包括正母线端和负母线端,两个所述电容分别为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正母线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连接至所述负母线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容并联有第一直流负载,所述第一直流负载包括第一辅助电源模块和/或第一风机模块,所述第一风机模块包括第一直流风机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直流风机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并联至所述第一电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电容并联有第二直流负载,所述第二直流负载包括第二辅助电源模块和/或第二风机模块,所述第二风机模块包括第二直流风机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直流风机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并联至所述第二电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容并联有第一直流负载,所述第二电容并联有第二直流负载;所述第一直流负载包括第一辅助电源模块和/或第一风机模块,所述第一风机模块包括第一直流风机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直流风机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并联至所述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直流负载包括第二辅助电源模块和/或第二风机模块,所述第二风机模块包括第二直流风机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直流风机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并联至所述第二电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三直流负载,所述第三直流负载连接至所述直流输出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直流负载包括压缩机和用于驱动所述压缩机的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三驱动组件连接至所述直流输出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交流输入端和电感器件,所述交流输入端通过所述电感器件连接至所述整流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交流输入端包括第一相输入端、第二相输入端和第三相输入端,所述电感器件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第三电感,所述第一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电感连接至所述第一桥臂的中点,所述第二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电感连接至所述第二桥臂的中点,所述第三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三电感连接至所述第三桥臂的中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双向开关、所述第二双向开关和所述第三双向开关均包括两个反向并联的功率开关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双向开关、所述第二双向开关和所述第三双向开关均包括两个反向串联的功率开关管,两个所述功率开关管均反向并联有二极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双向开关、所述第二双向开关和所述第三双向开关均包括相互并联的第四桥臂、功率开关管和第五桥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子电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有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子电路,而电子电路设置有整流模块和储能模块,其中储能模块包括有两个相互串联的电容,并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直流风机负载或者辅助电源等耐压性能较低的直流负载并联至储能模块中的电容,进而可以通过储能模块中的电容供电给到直流风机负载或者辅助电源等耐压性能较低的直流负载,而且能够平衡三相交流电源的三相电流,避免某相电流谐波明显较大,能够有效降低谐波。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带有辅助电源和两个直流风机负载的三相无源PFC电路拓扑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带有辅助电源和两个直流风机负载的两电平有源PFC电路拓扑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带有辅助电源和两个直流风机负载的T型三电平有源PFC电路拓扑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将直流负载并联在上半母线的情况下的T型三电平有源PFC电路拓扑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将直流负载并联在上半母线的情况下的T型三电平有源PFC电路拓扑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将直流负载并联在上半母线的情况下的T型三电平有源PFC电路拓扑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将直流负载并联在上半母线的情况下的T型三电平有源PFC电路拓扑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将直流负载并联在上半母线的情况下的T型三电平有源PFC电路拓扑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将直流负载并联在上半母线的情况下的T型三电平有源PFC电路拓扑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将直流负载并联在下半母线的情况下的T型三电平有源PFC电路拓扑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将直流负载并联在下半母线的情况下的T型三电平有源PFC电路拓扑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将直流负载并联在下半母线的情况下的T型三电平有源PFC电路拓扑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将直流负载并联在下半母线的情况下的T型三电平有源PFC电路拓扑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将直流负载并联在下半母线的情况下的T型三电平有源PFC电路拓扑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将直流负载并联在下半母线的情况下的T型三电平有源PFC电路拓扑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将直流负载分别并联在上半母线和下半母线的情况下的T型三电平有源PFC电路拓扑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将直流负载分别并联在上半母线和下半母线的情况下的T型三电平有源PFC电路拓扑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将直流负载分别并联在上半母线和下半母线的情况下的T型三电平有源PFC电路拓扑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将直流负载分别并联在上半母线和下半母线的情况下的T型三电平有源PFC电路拓扑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将直流负载分别并联在上半母线和下半母线的情况下的T型三电平有源PFC电路拓扑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将直流负载分别并联在上半母线和下半母线的情况下的T型三电平有源PFC电路拓扑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将直流负载分别并联在上半母线和下半母线的情况下的T型三电平有源PFC电路拓扑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将直流负载分别并联在上半母线和下半母线的情况下的T型三电平有源PFC电路拓扑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关于第一双向开关、第二双向开关和第三双向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关于第一双向开关、第二双向开关和第三双向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关于第一双向开关、第二双向开关和第三双向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相关技术中,对于三相电源供电的高能效变频空调系统,除了变频压缩机负载外,还会设置有直流风机负载或者辅助电源,其中,有的空调系统设置有一个直流风机,有的空调系统设置有两个直流风机甚至更多。现有技术方案一般为:三相电源经过无源PFC整流电路或者两电平有源PFC整流电路后输出高压直流母线电压,变频压缩机负载接在高压直流母线电压上;而直流风机负载和辅助电源不是从高压直流母线电压上取电,而是通过另外独立的一路相电压整流后供电。这样设计的原因在于:辅助电源和用于驱动直流风机的IPM模块的耐压不够,不能直接从高压直流母线取电。
示例性地,三相线电压有效值标称380V,则整流后的高压直流母线电压为537V;若加上10%的电源电压波动允许误差,则高压直流母线电压将可能达到590V;如果采用有源PFC控制,则直流母线电压能够进一步提升。高压电解电容的耐压一般在450V以下,在此应用场景下,直流母线的高压电解电容必须采用两级串联方式提高耐压,两级串联耐压理论上可达900V。而用于驱动直流风机的IPM模块的耐压一般为500V或者600V,加上IPM模块的耐压设计要求,实际上用于驱动直流风机的IPM模块的输入电压一般也要在450V以下。由于高压直流母线的电压高于用于驱动直流风机的IPM模块的输入电压要求,从而导致IPM模块无法直接从高压直流母线取电。
另外,类似地,空调系统中的辅助电源的直流输入电压也要求在450V以下。原因是反激式开关电源等类型的辅助电源的开关电源芯片耐压一般700V或以下,而开关电源芯片实际峰值电压是直流输入电压、开关变压器反射电压(100至200V)、漏感压降(100V至200V)之和,那么辅助电源稳定工作时的直流输入电压一般要低于450V。换句话说,辅助电源也不能直接从高压直流母线取电,而需要另外独立的一路相电压整流后供电。
基于上述设计原因,目前的三相电源供电的空调系统的电路拓扑图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三种,分别为图1至图3中所示的电路拓扑图。
对于图1中所示的带有辅助电源和两个直流风机负载的三相无源PFC电路拓扑图,变频压缩机负载连接在高压直流母线电压上,另外,由于高压直流母线上的电压超过了直流风机负载的IPM模块或者辅助电源的直流输入电压要求,因此直流风机负载或者辅助电源不从高压直流母线电压上取电,而是通过独立的一路相电压整流后供电。
对于图2中所示的带有辅助电源和两个直流风机负载的两电平有源PFC电路拓扑图,变频压缩机负载连接在高压直流母线电压上,另外,由于高压直流母线上的电压超过了直流风机负载的IPM模块或者辅助电源的直流输入电压要求,因此直流风机负载或者辅助电源不从高压直流母线电压上取电,而是通过独立的一路相电压整流后供电。
对于图3中所示的带有辅助电源和两个直流风机负载的T型三电平有源PFC电路拓扑图,变频压缩机负载连接在高压直流母线电压上,另外,由于高压直流母线上的电压超过了直流风机负载的IPM模块或者辅助电源的直流输入电压要求,因此直流风机负载或者辅助电源不从高压直流母线电压上取电,而是通过独立的一路相电压整流后供电。
对于上述现有的供电方案,需要采用独立的一路相电压整流后给直流风机负载和辅助电源供电,从而可以使得整流后的直流电压满足IPM模块和辅助电源的耐压要求。但是该供电方案会导致驱动直流风机负载或辅助电源这一相供电的负载高于另外两相,并且增加的这一部分负载没有经过两电平有源PFC电路,造成该相电流谐波明显更大,三相电流不平衡,且难以满足IEC谐波要求。
因此,基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电路和空调器,其中,电子电路包括整流模块和储能模块,整流模块包括三相整流桥和双向开关组件,三相整流桥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桥臂、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双向开关组件包括第一双向开关、第二双向开关和第三双向开关,第一双向开关的一端连接第一桥臂的中点,第二双向开关的一端连接第二桥臂的中点,第三双向开关的一端连接第三桥臂的中点;储能模块与整流模块的直流输出端连接,储能模块包括两个相互串联的电容,第一双向开关的另一端、第二双向开关的另一端、第三双向开关的另一端均连接于两个电容之间;其中,至少一个电容并联有直流负载。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直流风机负载或者辅助电源等耐压性能较低的直流负载并联至储能模块中的电容,进而可以通过储能模块中的电容供电给到直流风机负载或者辅助电源等耐压性能较低的直流负载,而且能够平衡三相交流电源的三相电流,避免某相电流谐波明显较大,能够有效降低谐波。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4、图10和图16所示,图4、图10和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地,电子电路包括有整流模块和储能模块500。其中,整流模块包括三相整流桥300和双向开关组件400,三相整流桥300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桥臂、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双向开关组件400包括第一双向开关、第二双向开关和第三双向开关,第一双向开关的一端连接第一桥臂的中点,第二双向开关的一端连接第二桥臂的中点,第三双向开关的一端连接第三桥臂的中点;储能模块500与整流模块的直流输出端连接,储能模块500包括两个相互串联的电容,第一双向开关的另一端、第二双向开关的另一端、第三双向开关的另一端均连接于两个电容之间;其中,至少一个电容并联有直流负载。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直流风机负载或者辅助电源等耐压性能较低的直流负载并联至储能模块500中的电容,进而可以通过储能模块500中的电容供电给到直流风机负载或者辅助电源等耐压性能较低的直流负载,而且能够平衡三相交流电源的三相电流,避免某相电流谐波明显较大,能够有效降低谐波。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上述的三相整流桥300中的第一桥臂、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其中,示例性地,第一桥臂包括如图4、图10和图16中所示的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第二桥臂包括如图4、图10和图16中所示的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第三桥臂包括如图4、图10和图16中所示的第五二极管D5和第六二极管D6。
另外,关于上述的双向开关组件400中的第一双向开关、第二双向开关和第三双向开关,均可以包括两个反向串联的功率开关管,并且两个功率开关管均反向并联有二极管,如图24所示。其中,示例性地,第一双向开关包括如图4、图10和图16中所示的第一IGBT模块T1和第二IGBT模块T2,第二双向开关包括如图4、图10和图16中所示的第三IGBT模块T3和第四IGBT模块T4,第三双向开关包括如图4、图10和图16中所示的第五IGBT模块T5和第六IGBT模块T6。
可以理解的是,关于上述的双向开关组件400中的第一双向开关、第二双向开关和第三双向开关,除了可以包括如图24所示的两个反向串联的功率开关管之外,还可以包括如图25所示的两个反向并联的功率开关管;其次,还可以包括如图26中所示的相互并联的第四桥臂、功率开关管和第五桥臂,示例性地,第四桥臂可以包括如图26中所示的第七二极管D7和第八二极管D8,第五桥臂可以包括如图26中所示的第九二极管D9和第十二极管D10,另外,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第七二极管D7、第八二极管D8、第九二极管D9和第十二极管D10中的至少一个二极管可以替换为MOS管、带反向并联二极管的IGBT管等等具有反向截止功能的器件;另外,上述的功率开关管可以为IGBT、MOSFET等可控制通断的器件。
另外,关于上述的直流输出端和两个电容,其中,直流输出端包括正母线端和负母线端,两个电容可以分别为如图4、图10和图16中所示的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正母线端依次通过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连接至负母线端。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半母线,是指在采用两级电容串联的高压直流母线滤波电路中,两级电容串联的中点与正母线之间为上半母线,两级电容串联的中点到负母线之间为下半母线,上半母线和下半母线均为半母线。示例性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串联的中点与正母线端之间为上半母线,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串联的中点与负母线端之间为下半母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子电路,还包括但不限于有交流输入端100和电感器件200,其中,交流输入端100通过电感器件200连接至整流模块。
具体地,交流输入端100包括第一相输入端、第二相输入端和第三相输入端,电感器件200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第三电感,第一相输入端通过第一电感连接至第一桥臂的中点,第二相输入端通过第二电感连接至第二桥臂的中点,第三相输入端通过第三电感连接至第三桥臂的中点。示例性地,第一电感可以参照如图4、图10和图16中所示的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可以参照如图4、图10和图16中所示的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可以参照如图4、图10和图16中所示的第三电感L3。
基于如图4所示的将直流负载并联在上半母线的情况下的T型三电平有源PFC电路拓扑图,其中,第一电容C1并联有第一直流负载600,第一直流负载600包括但不限于有第一辅助电源模块和/或第一风机模块,第一风机模块包括但不限于有第一直流风机和用于驱动第一直流风机的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并联至第一电容C1。
具体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于图4所示的T型三电平有源PFC电路拓扑图,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有如图5至图9中所示的将直流负载并联在上半母线的情况下的T型三电平有源PFC电路拓扑图。
如图5所示,第一电容C1并联有第一直流负载600,其中,第一直流负载600为第一风机模块,第一风机模块包括有第一直流风机612和用于驱动第一直流风机612的第一驱动组件611,并且第一驱动组件611并联至第一电容C1。
如图6所示,第一电容C1并联有第一直流负载600,其中,第一直流负载600为第一辅助电源模块620。
如图7所示,第一电容C1并联有第一直流负载600,其中,第一直流负载600包括两个第一风机模块,每一个第一风机模块包括有第一直流风机612和用于驱动第一直流风机612的第一驱动组件611,并且第一驱动组件611并联至第一电容C1。
如图8所示,第一电容C1并联有第一直流负载600,其中,第一直流负载600包括第一辅助电源模块620和一个第一风机模块,第一风机模块包括有第一直流风机612和用于驱动第一直流风机612的第一驱动组件611,并且第一驱动组件611并联至第一电容C1。
如图9所示,第一电容C1并联有第一直流负载600,其中,第一直流负载600包括第一辅助电源模块620和两个第一风机模块,每一个第一风机模块包括有第一直流风机612和用于驱动第一直流风机612的第一驱动组件611,并且第一驱动组件611并联至第一电容C1。
基于如图10所示的将直流负载并联在下半母线的情况下的T型三电平有源PFC电路拓扑图,其中,第二电容C2并联有第二直流负载700,第二直流负载700包括第二辅助电源模块和/或第二风机模块,第二风机模块包括第二直流风机和用于驱动第二直流风机的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并联至第二电容C2。
具体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于图10所示的T型三电平有源PFC电路拓扑图,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有如图11至图15中所示的将直流负载并联在下半母线的情况下的T型三电平有源PFC电路拓扑图。
如图11所示,第二电容C2并联有第二直流负载700,其中,第二直流负载700为第二风机模块,第二风机模块包括有第二直流风机712和用于驱动第二直流风机712的第二驱动组件711,并且第二驱动组件711并联至第二电容C2。
如图12所示,第二电容C2并联有第二直流负载700,其中,第二直流负载700为第二辅助电源模块720。
如图13所示,第二电容C2并联有第二直流负载700,其中,第二直流负载700包括两个第二风机模块,每一个第二风机模块包括有第二直流风机712和用于驱动第二直流风机712的第二驱动组件711,并且第二驱动组件711并联至第二电容C2。
如图14所示,第二电容C2并联有第二直流负载700,其中,第二直流负载700包括第二辅助电源模块720和一个第二风机模块,第二风机模块包括有第二直流风机712和用于驱动第二直流风机712的第二驱动组件711,并且第二驱动组件711并联至第二电容C2。
如图15所示,第二电容C2并联有第二直流负载700,其中,第二直流负载700包括第二辅助电源模块720和两个第二风机模块,每一个第二风机模块包括有第二直流风机712和用于驱动第二直流风机712的第二驱动组件711,并且第二驱动组件711并联至第二电容C2。
基于如图16所示的将直流负载分别并联在上半母线和下半母线的情况下的T型三电平有源PFC电路拓扑图,其中,第一电容C1并联有第一直流负载600,第二电容C2并联有第二直流负载700;第一直流负载600包括第一辅助电源模块和/或第一风机模块,第一风机模块包括第一直流风机和用于驱动第一直流风机的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并联至第一电容C1;第二直流负载700包括第二辅助电源模块和/或第二风机模块,第二风机模块包括第二直流风机和用于驱动第二直流风机的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并联至第二电容C2。
具体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于图16所示的T型三电平有源PFC电路拓扑图,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有如图17至图23中所示的将直流负载分别并联在上半母线和下半母线的情况下的T型三电平有源PFC电路拓扑图。
如图17所示,第一电容C1并联有第一直流负载600并且第二电容C2并联有第二直流负载700;其中,第一直流负载600为第一风机模块,第一风机模块包括有第一直流风机612和用于驱动第一直流风机612的第一驱动组件611,并且第一驱动组件611并联至第一电容C1;第二直流负载700为第二风机模块,第二风机模块包括有第二直流风机712和用于驱动第二直流风机712的第二驱动组件711,并且第二驱动组件711并联至第二电容C2。
如图18所示,第一电容C1并联有第一直流负载600并且第二电容C2并联有第二直流负载700;其中,第一直流负载600为第一风机模块,第一风机模块包括有第一直流风机612和用于驱动第一直流风机612的第一驱动组件611,并且第一驱动组件611并联至第一电容C1;第二直流负载700为第二辅助电源模块720。
如图19所示,第一电容C1并联有第一直流负载600并且第二电容C2并联有第二直流负载700;其中,第一直流负载600为第一辅助电源模块620;第二直流负载700为第二风机模块,第二风机模块包括有第二直流风机712和用于驱动第二直流风机712的第二驱动组件711,并且第二驱动组件711并联至第二电容C2。
如图20所示,第一电容C1并联有第一直流负载600并且第二电容C2并联有第二直流负载700;其中,第一直流负载600包括第一辅助电源模块620和一个第一风机模块,第一风机模块包括有第一直流风机612和用于驱动第一直流风机612的第一驱动组件611,并且第一驱动组件611并联至第一电容C1;第二直流负载700为第二风机模块,第二风机模块包括有第二直流风机712和用于驱动第二直流风机712的第二驱动组件711,并且第二驱动组件711并联至第二电容C2。
如图21所示,第一电容C1并联有第一直流负载600并且第二电容C2并联有第二直流负载700;其中,第一直流负载600为第一风机模块,第一风机模块包括有第一直流风机612和用于驱动第一直流风机612的第一驱动组件611,并且第一驱动组件611并联至第一电容C1;第二直流负载700包括第二辅助电源模块720和一个第二风机模块,第二风机模块包括有第二直流风机712和用于驱动第二直流风机712的第二驱动组件711,并且第二驱动组件711并联至第二电容C2。
如图22所示,第一电容C1并联有第一直流负载600并且第二电容C2并联有第二直流负载700;其中,第一直流负载600为第一辅助电源模块620;第二直流负载700包括两个第二风机模块,每一个第二风机模块包括有第二直流风机712和用于驱动第二直流风机712的第二驱动组件711,并且第二驱动组件711并联至第二电容C2。
如图23所示,第一电容C1并联有第一直流负载600并且第二电容C2并联有第二直流负载700;其中,第一直流负载600包括两个第一风机模块,每一个第一风机模块包括有第一直流风机612和用于驱动第一直流风机612的第一驱动组件611,并且第一驱动组件611并联至第一电容C1;第二直流负载700为第二辅助电源模块720。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风机模块和第二风机模块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另外,参照图4至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电路,还包括但不限于有第三直流负载800,其中,第三直流负载800连接至直流输出端。
具体地,第三直流负载800包括压缩机812和用于驱动压缩机812的第三驱动组件811,第三驱动组件811连接至直流输出端。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驱动组件611、第二驱动组件711和第三驱动组件811,可以为用于驱动直流风机的IPM模块。
基于上述的电子电路,下面提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各个实施例。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电子电路。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电子电路,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技术效果,可以参照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电子电路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技术效果。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共享条件下还可作出种种等同的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电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整流模块,所述整流模块包括三相整流桥和双向开关组件,所述三相整流桥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桥臂、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所述双向开关组件包括第一双向开关、第二双向开关和第三双向开关,所述第一双向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桥臂的中点,所述第二双向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桥臂的中点,所述第三双向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桥臂的中点;
储能模块,所述储能模块与所述整流模块的直流输出端连接,所述储能模块包括两个相互串联的电容,所述第一双向开关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双向开关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双向开关的另一端均连接于两个所述电容之间;
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电容并联有直流负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输出端包括正母线端和负母线端,两个所述电容分别为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正母线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连接至所述负母线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并联有第一直流负载,所述第一直流负载包括第一辅助电源模块和/或第一风机模块,所述第一风机模块包括第一直流风机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直流风机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并联至所述第一电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容并联有第二直流负载,所述第二直流负载包括第二辅助电源模块和/或第二风机模块,所述第二风机模块包括第二直流风机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直流风机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并联至所述第二电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并联有第一直流负载,所述第二电容并联有第二直流负载;所述第一直流负载包括第一辅助电源模块和/或第一风机模块,所述第一风机模块包括第一直流风机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直流风机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并联至所述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直流负载包括第二辅助电源模块和/或第二风机模块,所述第二风机模块包括第二直流风机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直流风机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并联至所述第二电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直流负载,所述第三直流负载连接至所述直流输出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直流负载包括压缩机和用于驱动所述压缩机的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三驱动组件连接至所述直流输出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交流输入端和电感器件,所述交流输入端通过所述电感器件连接至所述整流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输入端包括第一相输入端、第二相输入端和第三相输入端,所述电感器件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第三电感,所述第一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电感连接至所述第一桥臂的中点,所述第二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电感连接至所述第二桥臂的中点,所述第三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三电感连接至所述第三桥臂的中点。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电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向开关、所述第二双向开关和所述第三双向开关均包括两个反向并联的功率开关管。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电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向开关、所述第二双向开关和所述第三双向开关均包括两个反向串联的功率开关管,两个所述功率开关管均反向并联有二极管。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电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向开关、所述第二双向开关和所述第三双向开关均包括相互并联的第四桥臂、功率开关管和第五桥臂。
13.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电路。
CN202022223541.4U 2020-09-30 2020-09-30 电子电路和空调器 Active CN2123051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23541.4U CN212305171U (zh) 2020-09-30 2020-09-30 电子电路和空调器
EP21874227.8A EP4178098A4 (en) 2020-09-30 2021-09-13 ELECTRONIC CIRCUIT AND AIR CONDITIONER
PCT/CN2021/118018 WO2022068566A1 (zh) 2020-09-30 2021-09-13 电子电路和空调器
US18/016,277 US20230275525A1 (en) 2020-09-30 2021-09-13 Electric circuit and air condition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23541.4U CN212305171U (zh) 2020-09-30 2020-09-30 电子电路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05171U true CN212305171U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35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23541.4U Active CN212305171U (zh) 2020-09-30 2020-09-30 电子电路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05171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68566A1 (zh) * 2020-09-30 2022-04-07 重庆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电子电路和空调器
WO2022227954A1 (zh) * 2021-04-26 2022-11-0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相电源变换电路、家电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22228016A1 (zh) * 2021-04-26 2022-11-0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程序
WO2022237674A1 (zh) * 2021-05-12 2022-11-1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24002082A1 (zh) * 2022-06-29 2024-01-0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家电设备的三相电源变换电路、家电设备和上电控制方法
WO2024087629A1 (zh) * 2022-10-25 2024-05-02 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68566A1 (zh) * 2020-09-30 2022-04-07 重庆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电子电路和空调器
WO2022227954A1 (zh) * 2021-04-26 2022-11-0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相电源变换电路、家电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22228016A1 (zh) * 2021-04-26 2022-11-0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程序
WO2022237674A1 (zh) * 2021-05-12 2022-11-1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24002082A1 (zh) * 2022-06-29 2024-01-0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家电设备的三相电源变换电路、家电设备和上电控制方法
WO2024087629A1 (zh) * 2022-10-25 2024-05-02 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05171U (zh) 电子电路和空调器
US10230298B2 (en) Resistorless precharging
US6548985B1 (en) Multiple input single-stage inductive charger
EP1478076A1 (en) Power factor correcting circuit for 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
WO2003107522A1 (en) Impedance source power converter
CN210807100U (zh) 一种功率传输电路
CN114337332B (zh) 三相电源变换电路、电路控制方法、线路板及空调器
US1144042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n-board charger with a pulsating buffer
EP2120320B1 (en) Dc power supply device
CN114337328A (zh) 电子电路和空调器
WO2022038288A1 (en) Modular reconfigurable electrical ac/dc converter
Unruh et al. 1-MW full-bridge MMC for high-current low-voltage (100V-400V) DC-applications
EP4239837A1 (en)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and dc-dc multiplexing converter and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including the same
CN217135394U (zh) 控制电路和空调器
WO2022068566A1 (zh) 电子电路和空调器
CN112224058A (zh) 能量转换装置、动力系统以及车辆
CN111543001A (zh) 具有ac正激电桥和改进的dc/dc拓扑的逆变器
CN209748405U (zh) 家电设备及其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CN210958160U (zh) 一种软开关电路
CN113141048A (zh) 车载充电机电路、车载充电器和电动汽车
CN112224050A (zh) 能量转换装置、动力系统以及车辆
CN215498777U (zh) 风机墙机组全直流驱动系统
CN211183825U (zh) 一种对称充电泵高功率因数ac/dc变换器
CN214850968U (zh) 一种无桥pfc电源的驱动装置和电机系统
US20230308029A1 (en) Lumped power supply circu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