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595A - 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595A
CN1179595A CN97105539A CN97105539A CN1179595A CN 1179595 A CN1179595 A CN 1179595A CN 97105539 A CN97105539 A CN 97105539A CN 97105539 A CN97105539 A CN 97105539A CN 1179595 A CN1179595 A CN 11795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bject lens
aperture
aperture member
optical recording
reproduc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055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159C (zh
Inventor
森田秀次
清家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9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5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15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15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9Numerical aperture control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一种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在物镜与反射镜之间设置能够插拔的孔径构件,同时在物镜上设置遮光构件;形成的该遮光构件的内径小于孔径构件的孔径直径,遮光构件的外径大于孔径构件的孔径直径;另外,形成的孔径构件的外形尺寸大于物镜托架部分决定的孔径直径,即,当孔径构件插入光束中时,物镜的有效数值孔径NA由遮光构件的内径决定,当孔径构件未插入时,有效数值孔径NA由物镜托架部分的孔径决定。这样,能够稳定地读取CD而不受物镜偏移的影响,也能够读取高密度盘片。

Description

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
本发明涉及将光束照射在信息记录媒体上进行信息记录、重现或擦除的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
至今,关于将光束照射在信息记录媒体上进行信息记录、重现或擦除的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的研究持续不断地进行。其中特别是以用同样的光学系统对厚度或记录密度不同的信息记录媒体进行信息记录、重现或擦除为目的的研究目前正积极进行之中。
例如,在特开平6-20298号公报中,揭示了一种通过将具有孔径部分的孔径构件插入光路中以限制入射到物镜的光束的光学系统,该孔径部分具有根据物镜有效数值孔径NA(Numerical Aperture)所决定的有效孔径(直径)。
上述光学系统,如图8所示,在准直透镜50与物镜51之间具有孔径光阑调整部分52。该孔径光阑调整部分52,例如由呈正方形形状的孔径构件53及支持上述孔径构件53的驱动器54构成。在上述孔径构件53的中央部位形成穿透的圆形孔径的孔径部分53a。另外,上述孔径部分53a的直径如上所述根据物镜51的有效数值孔径NA决定。驱动器54使孔径构件53沿相对于光束55的垂直方向移动,将孔径构件插入光束55中,或者从光束55中推出。
根据上述构成,从未图示的光源出射的光线利用准直透镜50形成平行光束55。当孔径构件53插入光束55中时,上述光束55的一部分被上述孔径构件53所设置的孔径部分53a所限制,上述光束55变成光束56入射到物镜51。然后,上述光束56由物镜51聚焦,其结果在作为信息记录媒体的盘片(未图示)上形成大小适当的光斑。
另一方面,当上述孔径构件53未插入光束55中时,光束55以原有不变的光束直径入射到物镜51,并在上述盘片上形成与该光束直径相对应大小的光斑。
这样,当孔径构件53插入或不插入光束55中时,如上所述,入射到物镜51的入射光光束直径各不相同。因而,根据上述构成,通过相对于光束55插拔上述孔径构件53,就能够改变物镜51入射光的光束,同时使物镜51的有效数值孔径NA发生变化,能在上述盘片上形成适应各种盘片的大小适当的光斑。其结果能用同样的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对厚度或记录密度不同的信息记录媒体进行信息记录、重现或擦除。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公报所示的结构中产生下面的问题,即当上述物镜51跟踪盘片偏心而沿盘片光道方向偏移时,用孔径构件53所限制的光束56没有射到物镜51上原来应该入射的位置。其结果是,不能在盘片上形成与盘片相适应的大小适当的光斑。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物镜偏移时也能在上述信息记录媒体上正确形成与信息记录媒体相适应的大小适当的光斑的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将光束照射到信息记录媒体的光源,设置在所述光束的光路中、并将光束聚集在信息记录媒体上的物镜,用于托放所述物镜的物镜托架部分,配置在所述光源与物镜之间的所述光束的光路中、并改变该光束的光束直径的第1孔径构件,孔径直径小于所述物镜托架部分的孔径直径及第1孔径构件的孔径直径、与所述物镜有同一中心且与物镜连动的第2孔径构件。
根据上述构成,从光源出射的光束由第1及第2孔径构件缩小其光束直径,入射到物镜。然后,利用物镜将光束聚焦并照射到信息记录媒体。结果在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光斑。
这时,由于第2孔径构件的孔径小于托放物镜的物镜托架部分的孔径及第1孔径构件的孔径,因此第2孔径构件决定物镜的有效数值孔径。另外,由于第2孔径构件与物镜有同一中心且与物镜连动,因此即使由于信息记录媒体偏心等物镜例如沿信息记录媒体的光道方向移动,入射到物镜的光束的光轴也不会偏离物镜中心。
然而,在以往的构成中由于没有上述的第2孔径构件,因此一旦物镜例如沿信息记录媒体的光道方向移动,则利用与本发明的第1孔径构件相对应的孔径构件使直径减小的光束偏离应该入射到物镜的原来的光路而入射到物镜。其结果,上述光束不能正确聚焦,不能在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大小适当的光斑。
但是,在本发明的构成中,由于第2孔径构件与物镜连动,因此如果物镜沿信息记录媒体的光道方向移动,则上述第2孔径构件也跟踪其移动。其结果是不会像以往那样,入射到物镜的光束偏离原来的光路,能够使上述光束总是正确地入射到物镜而与物镜的移动无关。
因此,能不受物镜移动的影响,在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大小适当的光斑。其结果,能够提供不管物镜有无移动都能稳定地进行信息记录、重现及擦除、并且可靠性及质量好的装置。
有关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根据下面所示的叙述将会十分清楚。另外,本发明的范围,通过下面参照附图的说明也将明了。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结构的构成图。
图2(a)为物镜上附有遮光构件时的平面图。
图2(b)为与支持构件及连接构件一起将遮光构件附在物镜上时的平面图。
图3为不插入孔径构件、读取高密度盘片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4为插入孔径构件、读取CD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为插拔孔径构件时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6为物镜沿CD光道方向偏移时聚光状态的说明图。
图7为在以往的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中,物镜沿CD光道方向偏移时聚光状态的说明图。
图8为以往的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构成的斜视图。
图9为物镜的其他形状的剖面图。
图10为采用图9的物镜读取高密度盘片时状态的说明图。
图11为采用图9的物镜读取CD时状态的说明图。
图12(a)为物镜另外的其他形状的剖面图。
图12(b)为图12(a)中B区域的三种构成的放大图。
图12(c)为图12(a)中B区域的其他构成的放大图。
图12(d)为图12(c)中C区域的放大图。
图13(a)为全息透镜的截面图。
图13(b)为图13(a)的平面图。
图13(c)为图13(a)中D区域的放大图。
图14为本发明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的其他结构的构成图。
图15为本发明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的其他结构的构成图。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图1至图7及图9至图15说明如下。
图1为在本实施例的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中,对至今已批量生产并使用的只读式厚度为1.2mm的CD(Compact Disk)12进行读取时的构成图。如该图所示,上述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具有半导体激光器构成的光源2、准直透镜3、反射镜4、孔径构件15(第1孔径构件)及物镜5。
准直透镜3将光源2出射的光线为变成平行光束6,而反射镜4将来自准直透镜3的光束6进行反射,偏向物镜5的方向。
孔径构件15由与上述光源2、准直透镜3及反射镜4一起安装在机架10上的支架16支持。这时,支架16安装得能自由旋转,以便能将孔径构件15在光束6中插拔。当孔径构件15插入光束6中时,孔径构件15具有将光束6缩小为仅为规定量的孔径,该孔径构件15由金属或树脂等通过模具制成的零件构成。
图5为具有后述的遮光构件11的物镜5及孔径构件15的平面图。用实线表示未将孔径构件15插入光束6中时的状态。当使支架16旋转、将孔径构件15插入光束6中时,如虚线所示,处于使物镜5及孔径构件15重叠放置的状态。
如图1所示,物镜5具有将来自反射镜4方向的光束6聚焦、并在CD12(第2信息记录媒体)的信号面上形成光斑的功能。该物镜5是为将2片厚度为0.6mm的基片互相粘贴而成的图3所示的高密度盘片1(第1信息记录媒体)使用而设计的,固定在物镜托架部分7a上。该物镜托架部分7a安装在保持架7上,而保持架7再利用有柔性的能上下左右摇动的支持构件8加以支持。另外,支持该支持构件8的支架9安装在上述机架10上。
在上述物镜5的光束6的入射侧设有为缩小入射到物镜5的光束6的遮光构件11(第2孔径构件)。这里图2(a)所示为将上述遮光构件11附于物镜5时的平面图。
如图2(a)所示,上述遮光构件11与物镜5有同一中心,呈环状。这样一来,入射到物镜5的光束6实际上分离成通过遮光构件11内侧的光束与通过其外侧的光束两部分。
下面,根据图4就上述遮光构件11及孔径构件15的各自的大小及位置的关系加以说明。
遮光构件11的孔径直径即内径a设定为决定物镜5的有效数值孔径NA的大小以便在CD12的信号面上形成良好的光点。也就是说,形成的遮光构件11的内径a小于孔径构件15的孔径直径c。
另外,形成的遮光构件11的外径b大于上述孔径直径c,而且又小于物镜托架部分7a的孔径直径。再有,形成的孔径构件15的外形尺寸大于光束6的光束直径d,而且也大于物镜托架部分7a的孔径直径。
这样,就形成了遮光构件11与孔径构件15重叠。该重叠量设定为,即使物镜5为了跟踪CD12之类盘片的偏心等而产生偏移,也能够覆盖的量。另外,由于盘片偏心等造成物镜5沿光道方向偏移的量通常为0.1mm左右,存取时最大为0.3mm左右。因而,上述内径a为2.3mm左右、外径b为3.1~3.5mm左右、孔径直径c为2.7~2.9mm左右比较理想。
另外,为了对于CD12光道方向的左右任何方向的偏移都能适应,孔径构件15的孔径直径c取为遮光构件11的内径a与外径b的中间值,使孔径直径c与遮光构件11的平均直径一致,按照这样来进行配置。这里,上述的所谓平均直径为位于遮光构件11的宽度中央的圆的直径。
下面根据图1、图4及图6就上述构成中对厚度为1.2mm的CD12进行读出时的动作加以说明。
这种情况下,处于将孔径构件15插入光束6中的状态。在读出CD12时,从光源2出射的光线通过准直透镜3、反射镜4及孔径构件15构成光束6入射到物镜5,利用物镜5聚焦后光点照射到CD12的信号面上,然后读取CD12上的信息。
这时,由于遮光构件11的内径a小于孔径构件15的孔径直径c,因此遮光构件11就决定了物镜5的有效数值孔径NA。而且,由于想要通过遮光构件11外侧的光束6被孔径构件15遮断。因此在CD12的信号面上仅仅通过遮光构件11内侧的光线聚焦成微小一点。这就是所谓,在接近光轴中心附近,由于相对于CD12的入射角接近垂直、像差恶化较少,因此能得到实用级的重现特性。另外,由于物镜5是为高密度盘片1(参照图3)使用而设计的,因此有效数值孔径NA较小时光斑直径变得较小,能够形成为了重现CD12的原来的光斑直径。
这里,如图6所示,当由于某种原因物镜5例如沿CD12的光道方向移动时,由于遮光构件11与物镜5有同一中心并与物镜5连动,因此入射到物镜5的光束6的光轴不会偏离物镜的中心。也就是说,即使物镜5偏移,没有被孔径构件15遮断的光束6的边缘总是位于遮光构件11上,因此仅仅通过遮光构件11内侧的光线在CD12上聚焦成微小一点。
然而,在没有设置上述遮光构件11的以往构成中,如图7所示,当物镜5例如沿CD12的光道方向移动时,由于孔径构件15使直径缩小的光束6偏离应该入射到物镜5的原来的光路入射到物镜5。其结果是上述光束6不能正确聚焦,产生了像差,在CD12上不能形成大小适当的光斑。
这样,在本实施例的构成中,物镜5的有效数值孔径NA的确定要使得例如即使物镜5有偏移,光束6的大小也不变化。另外,由于遮光构件11与物镜5连动,因此如果物镜5沿CD12的光道方向移动,上述遮光构件11也将跟踪其移动。
其结果,不会象以往那样,入射到物镜5的光束6偏离原来的光路,能够将上述光束6总是正确地入射到物镜5而与物镜5的移动无关,能够改善物镜5在光道方向偏移时的特性。这样,由于像差而导致的恶化极小微小,能够稳定地读取CD12的信息。
另外,由于孔径构件15与遮光构件11是分离独立设置的,因此例如当孔径构件15作为以往使用的某种孔径构件,其光阑大小可变以适应不同厚度的信息记录媒体,这种情况下,只要在以往的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中附加遮光构件11即可,所以能够很方便地构成装置。
再者,由于是将遮光构件11直接设置在物镜5的透镜表面上,因此可以构成既轻又简单的结构,另外也不容易产生相对于物镜5的时效偏移。这样就能制成高性能、适于批量生产的遮光构件11。
下面,根据图3就上述构成中对2片厚度为0.6mm基片互相粘贴而成的高密度盘片1进行读取时的动作加以说明。图3所示为这种情况的简单构成图。
这种情况下,处于未将孔径构件15插入光束6中的状态。与读出CD12(参照图1)时相同,从光源2出射的光线通过准直透镜3及反射镜4构成光束6入射到物镜5,利用物镜5聚焦后光点照射到高密度盘片1的信号面上。
这里,由于孔径构件15未插入光束6中,光束6的光束直径没有发生变化、原封不动照射到物镜5,因此有效数值孔径NA根据物镜托架部分7a的孔径来决定。而且,由于物镜5上设置了上述遮光构件11,因此入射到物镜5的光束6一部分被该遮光构件11遮断。其结果,导致形成如图3所示的非光束部分14。
这时,由于形成上述非光束部分14,虽然可以看出光量微微减少,但还不成为发生像差的主要原因。因此,没有被遮光构件11遮断的穿过透镜5的光束(透过遮光构件11内侧的光束及透过遮光构件11外侧的光束)利用为了高密度盘片1用而设计的物镜5聚焦成微小一点。其结果,能够稳定地重现高密度盘片1而像差的影响几乎没有。
如上所述,通过孔径构件15的插拔、即是否遮断想要通过遮光构件11外径b的外侧的光束,可以改变物镜5的有效数值孔径,能够改变照射到高密度盘片1或者CD12等盘片上的光束聚焦位置。这样,用1台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能在厚度或记录密度等不同的盘片上形成高精度的光点。其结果,能稳定地进行不同盘片中信息的记录、重现或擦除。
另外,在高密度盘片1或CD12等盘片信号面反射的反射光不会受遮光构件11的影响。这是基于下述的理由:基本上光束为圆柱形状,物镜5的出射光与盘片的反射光以光轴为中心对称。因此,由于这里环状的遮光构件11与物镜5的中心(光轴)处于同心状态,所以没有被遮光构件11遮断的透过透镜5的光束经盘片反射后,也不会被遮光构件11遮断。而被遮光构件11遮断的光束,即使假设透过遮光构件11,其反射光返回到与遮光构件11上的上述透过位置的对称位置。这样接受反射光的受光元件(未图示)上的光量虽稍微有所减少,但光点形状没有畸变。
下面就上述遮光构件11的形成方法加以说明。
遮光构件11可以通过在物镜5表面上进行镀层处理形成,也可以与上述孔径构件15的情况相同,将金属或树脂等通过模具制成的零件直接安装在物镜5表面上而形成。但是,采用镀层处理较好,因为对于保持架7来说重量较轻,能提高物镜5的保持灵敏度。
另外,上述遮光构件11根据盘片的种类可以用半透过性或不透过性的材料形成。
作为半透过性遮光构件11的材料,可以采用例如象摄像光学系统中一般利用的半透镜那样,在平板玻璃的表面形成介质多层膜。在用该材料形成遮光构件11时,只要将物镜5的中心附近及外围部分加以遮蔽,在未遮蔽的部分蒸镀上述的介质多层膜即可。穿透量的调整可以在该介质多层膜的形成阶段进行。另外,除上述介质多层膜以外,例如采用眼镜等所利用的染料,也能形成与上述同样的半透过性遮光构件11。
这样,利用由半透过性材料构成的遮光构件11,在重现高密度盘片1时,即物镜5的有效数值孔径NA由物镜托架部分7a决定时,由遮光构件11引起的光束遮断量减少,可以获得更多的照射到高密度盘片1的信号面上的光量。从而能得到更好的结果,同时也能稳定地读取反射率较差的盘片或多层盘片。
另外,在读取CD12时,即有效数值孔径NA由遮光构件11决定时,若遮光构件11使用半透过性的材料,则有效数值孔径NA变大,像差的发生也增多。但是,通过实验选择透过遮光构件11的光量,能够达到实际的有效数值孔径NA减小、像差也几乎没有影响的程度。
在用不透过性的材料形成遮光构件11时,除了上述通过蒸镀而形成的方法以外,还可以用金属或树脂等通过刻蚀而形成。通过用不透过性的材料构成遮光构件11,照射到遮光构件11上的光束6被完全遮断。因此,当有效数值孔径NA由遮光构件11决定时,能防止像差的发生,其结果是能在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良好的光点。
下面,表1所示为遮光构件11的透过率为零、即用不透过性的材料形成遮光材料11时的具体例子。表1中像差一项中的λ为光源2出射的光束波长,光量为
无遮光构件11时以入射到高密度盘片1的光量为1时的相对值。
               表1
    CD     高密度盘片
    NA     0.35     0.60
    内径a     φ2.3mm     φ2.3mm
    外径b     φ3.1mm     φ3.1mm
    孔径直径c     φ2.7mm       --
    光点直径     φ1.5μm     φ0.9μm
    像差     0.054λ     0.006λ
    光量     约0.6     约0.8
由表1可知,由于遮光构件11的宽度为0.4mm,因此在CD12的情况下,即使物镜5偏移达到0.2mm,也能得到正常的光点。另外,对于高密度盘片1的光点形状,遮光构件11也几乎没有影响。
另外,当遮光构件11用半透过性的材料形成时,光量增加对高密度盘片1可以认为是有利的,而对于CD12可以认为是不利的。因而,在这种情况下,最好选择高密度盘片1及CD12的读取特性中得到总的良好结果的透过率。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是将环状遮光构件设置在物镜5上而构成,但并不限于此。也就是说,如图2(b)所示,也可以在物镜5的外围部分设置支持构件20,以该支持构件20为基准通过其内部的连接构件21形成遮光构件11。这样,能更正确地进行定位,以使得遮光构件11的中心与物镜5的中心一致。
还有,在本实施例中,是在物镜5上直接形成遮光构件11,但也可以在平板玻璃上形成遮光构件11,并将该平板玻璃放置在物镜5与孔径构件15之间接近物镜5,然后与物镜5成为一体而移动。
这种情况下,当遮光构件11如产生问题等而必须更换时,只要更换平板玻璃即可,而没有必要更换其他的光学系统,因此能够很方便廉价地进行维修。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构成中,用遮光构件11将入射到物镜5的光束6的一部分遮断,或者让它半透过。但是例如也可对用前述遮光构件11应该遮挡的物镜5表面形状进行加工形成异形表面,使入射光束不是聚焦而是漫射,这样即使不用遮光构件11,事实上也能得到与本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例如,如图9所示,在物镜5的光束入射侧的表面上,在用前述遮光构件11应该遮挡的部分形成环状凹面5a,这样一来,如图10及图11所示,入射到物镜5的凹面5a的光束在其凹面5a处产生漫射,其结果是上述光束没有聚焦在高密度盘片1或CD12的信号面上。
另外,除了上述形成凹面5a以外,例如如图12(a)中B区域放大图的图12(b)所示,也可以在用前述遮光构件11应该遮挡的部分形成截面呈L字型的平面5b或凸面5c,另外也可以如图12(c)所示形成细微凹凸状连续的凹凸面5d(所谓梨皮状、绉纹状、毛玻璃状)(参照图12(d)。在形成平面5b的情况下,入射到上述平面5b的光束,由于入射面是平面,当然不会聚焦。在形成凸面5c的情况下,入射到上述凸面5c的光束,由于完全聚焦在信息记录媒体的前面,因此没有聚焦在信息记录媒体上。另外在形成凹凸面5d的情况下,入射到上述凹凸面5d的光束在该处产生漫射,因此没有聚焦在信息记录媒体上。
另外,如图13(a)、(b)所示,物镜5也可以采用在用前述遮光构件应该遮挡的部分形成同心圆凹凸状的全息透镜5′。这种情况下,如图13(a)中D区域放大图的图13(c)所示,零级光作为原来透过透镜的光束起作用,而1级衍射光则产生漫射。
其他还考虑了各种异形表面的形状,只要是具有原来折射率的透镜表面形状外的任何形状,以便使入射到异形表面的光束呈现异常特性都可以。但是,若异形表面具有明显异常形状,则由于与原来的透镜表面折射率有很大差别,因此能完全达到遮光的目的。其结果,被遮挡的光束不会进入原来必须的光束中,能得到良好的结果。
另外,前述遮光构件11或异形表面是在物镜5的光束入射面形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物镜5的光束出射面形成。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孔径构件15是设置在反射镜4与物镜5之间的平行光束中,但是也可以设置在光源2与物镜5之间不限于平行光束中的任何地方。例如,如图14所示,也能够将孔径构件15设置在光源2与准直透镜3之间而构成。另外,如图15所示,也可以是不设置准直透镜的有限光学系统,在这些情况下,也可以得到与图1的情况同样的效果。
另外,就本实施例中读取高密度盘片1及CD12的情况作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当记录或者擦除上述这些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时,通过采用遮光构件11,当然也能得到与本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通过用物镜将光源出射的光束聚焦在信息记录媒体上进行信息的记录、重现或擦除的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具有:设置在上述光束的光路中、改变光束的光束直径的第1孔径构件及设置在所述第1孔径构件与信息记录媒体之间的光路中、与所述物镜有同一中心并与物镜连动的第2孔径构件,该第2孔径构件的孔径小于托放物镜的物镜托架部分的孔径和第1孔径构件的孔径。
根据上述构成,光源出射的光束,利用第1及第2孔径构件使其光束直径缩小,并入射到物镜。然后,利用物镜将光束聚焦并照射到信息记录媒体上。其结果,在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光点。
这时,由于第2孔径构件的孔径小于托放物镜的物镜托架部分的孔径及第1孔径构件的孔径,因此第2孔径构件决定物镜的有效数值孔径。另外,由于第2孔径构件与物镜有同一中心且与物镜连动,因此即使由于信息记录媒体偏心等物镜例如沿信息记录媒体的光道方向移动,入射到物镜的光束的光轴也不会偏离物镜中心。
然而,在以往的构成中由于没有上述的第2孔径构件,因此一旦物镜例如沿信息记录媒体的光道方向移动,则利用与本发明的第1孔径构件相对应的孔径构件使直径减小的光束偏离应该入射到物镜的原来的光路而入射到物镜。其结果,上述光束不能正确聚焦,不能在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大小适当的光点。
但是,在本发明的构成中,由于第2孔径构件与物镜连动,因此如果物镜沿信息记录媒体的光道方向移动,则上述第2孔径构件也跟踪其移动。其结果是不会像以往那样,入射到物镜的光束偏离原来的光路,能够使上述光束总是正确地入射到物镜而与物镜的移动无关。
因此,能不受物镜移动的影响,在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大小适当的光斑。其结果,能够提供不管物镜有无移动都能稳定地进行信息记录、重现及擦除、并且可靠性及质量好的装置。
另外,上述光学记录重现装置,最好将所述第1孔径构件与所述第2孔径构件分离独立设置。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第1孔径构件与第2孔径构件分离独立设置,因此例如当第1孔径构件作为以往使用的某种孔径构件,其光阑大小可变以适应不同厚度的信息记录媒体,这种情况下,只要在以往的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中附加上述第2孔径构件,即可得到上述的作用效果。因此,能很方便地构成具有本发明效果的装置。
另外,上述光学记录重现装置,最好形成的所述第2孔径构件,其外径在没有第1孔径构件时小于光束直径及所述物镜托架部分的孔径直径,所述第1孔径构件能在光路中插拔,在插入该光路中时,能遮断想要从第2孔径构件外径的外侧通过的光束。
根据上述构成,当第1孔径构件插入光束的光路中时,由于想要通过第2孔径构件外侧的光束被第1孔径构件遮断,因此物镜的有效数值孔径由第2孔径构件决定。而当第1孔径构件未插入光束的光路中时,通过第2孔径构件内侧(孔径部分)的光束与通过第2孔径构件外侧的光束入射到物镜。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的光束的光束直径没有改变,原封不动地照射到物镜,因此物镜的有效数值孔径由物镜托架部分的孔径决定。
从而,通过第1孔径构件的插拔、即是否遮断想要通过第2孔径构件外侧的光束,可以改变物镜的有效数值孔径,能够改变照射到信息记录媒体上的光束聚焦位置。这样,用1台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能在厚度或记录密度等不同的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高精度的光点。其结果,能稳定地进行不同信息记录媒体中信息的记录、重现或擦除。
另外,上述光学记录重现装置,最好所述第2孔径构件用使得光束半透过或不透过的材料形成。
根据上述构成,当第2孔径构件为半透过性的材料时,被第2孔径构件遮断的光量减少。也就是说,照射到第2孔径构件的光束没有完全被遮断,某种程度透过了第2孔径构件。这样,特别是当光路中没有第1孔径构件时,即物镜的有效数值孔径由物镜托架部分决定时,能防止聚焦在信息记录媒体上的光量的减少。其结果,对于反射率较差的信息记录媒体及多层信息记录媒体也能稳定地进行信息的记录、重现或擦除。
另一方面,当第2孔径构件为不透过性的材料时,照射到第2孔径构件的光束完全被遮断。这样,特别是当光路中插入第1孔径构件时,即物镜的有效数值孔径由第2孔径构件决定时,能防止像差的发生。其结果,能在信息记录媒体体上形成良好的光点。
再有,所述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最好所述第2孔径构件为直接在物镜的透镜表面上形成环状的遮光构件。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第2孔径构件直接设置在物镜的透镜表面上,因此可以构成既轻又简单的结构,另外也不容易产生相对于物镜的时效偏移。这样就能制成高性能、适于批量生产的第2孔径构件。
再有,所述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最好所述第2孔径构件由设置在靠近物镜、具有环状遮光构件的透明板组成。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第2孔径构件为设置在靠近物镜的具有遮光构件的透明板,因此当第2孔径构件如产生问题等而必须更换时,只要更换上述透明板即可。因而,没有必要更换其他的光学系统,所以能很方便地廉价地进行维修。
另外,所述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最好所述第1孔径构件这样设置,即其形成的外形尺寸大于遮断入射到物镜的光束的直径,同时使中心与所述第2孔径构件一致,这时使第1孔径构件的孔径直径与通过第2孔径构件的宽度中央的平均直径大约一致。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设置的第1孔径构件使第1孔径构件的孔径直径与第2孔径构件的平均直径一致,因此当将第1孔径构件插入光路中时,由第1孔径构件缩小的光束照射在第2孔径构件的平均直径内。由于该平均直径位于第2孔径构件的宽度中央,因此对于物镜在信息记录媒体的光道方向的左右任一方向移动都能适应。
另外,所述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最好所述第2孔径构件这样形成,即将物镜的透镜表面一部分形成与原来透镜表面不同的形状的环状异形表面,该异形表面使得透过异形表面的光束没有聚焦的信息记录媒体上。
根据上述构成,照射到物镜异形表面上的光束,根据异形表面形状,或漫射,或聚焦在原来聚焦的信息记录媒体上的以外的地方。因此,能得到与用上述遮光构件进行遮光的同样的作用效果。
本发明详细说明的具体实施例,阐明了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但本发明不仅仅是限于那些具体例子,在本发明的精神及下面记载的权利要求范围内,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变换。

Claims (17)

1.一种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光束照射到信息记录媒体的光源,
将所述光束聚焦在所述信息记录媒体上的物镜,
用于托放所述物镜的物镜托架部分,
设置在所述光源与物镜之间的所述光束的光路中并改变所述光束的光束直径的第1孔径构件,
孔径直径小于所述物镜托架部分的孔径直径及第1孔径构件的孔径直径、并与所述物镜有同一中心且与物镜连动的第2孔径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孔径构件与所述第2孔径构件分离独立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孔径构件插拔自如地设置在光路中,当插入该光路中时,想要通过第2孔径构件外径的外侧的光束被遮断;所述第2孔径构件的外径小于未将所述第1孔径构件插入光束中时的光束直径及所述物镜托架部分的孔径直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是为第1信息记录媒体而设计的;所述第2孔径构件的孔径直径为与所述第1信息记录媒体的基片厚度不同的第2信息记录媒体用而设计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的所述第1孔径构件有遮断想要入射到物镜的光束的一部分的外形尺寸,同时与所述第2孔径构件的中心保持一致,这时第1孔径构件的孔径直径与通过第2孔径构件的宽度中央的平均直径大致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孔径构件由半透过性的材料制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孔径构件由不透过性的材料制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孔径构件为在物镜的透镜表面上直接形成的环状遮光构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构件由电介质多层膜形成。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物镜的外围、作为对所述遮光构件进行定位的基准的支持构件,与所述支持构件及所述遮光构件进行连接的连接构件。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孔径构件由接近物镜放置、并有环状遮光构件的透明板构成。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的所述第2孔径构件是将物镜的透镜表面的一部分形成与原来透镜表面不一样形状的环状异形表面,该异形表面使透过异形表面的光束不聚焦在信息记录媒体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表面为物镜截面与原来透镜表面相比形成凹状的表面。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表面为物镜截面形成L字型的表面。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表面为物镜截面与原来透镜表面相比形成凸状的面。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表面为物镜截面形成梨皮状的表面。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为一部分具有同心圆状连续凹凸构成的凹凸部分作为所述异形表面的全息透镜。
CN97105539A 1996-06-10 1997-06-02 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515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47694/96 1996-06-10
JP14769496A JP3426087B2 (ja) 1996-06-10 1996-06-10 光学式記録再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595A true CN1179595A (zh) 1998-04-22
CN1095159C CN1095159C (zh) 2002-11-27

Family

ID=15436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055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5159C (zh) 1996-06-10 1997-06-02 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5790506A (zh)
EP (1) EP0818780B1 (zh)
JP (1) JP3426087B2 (zh)
CN (1) CN1095159C (zh)
DE (1) DE69738896D1 (zh)
MY (1) MY11690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31024B2 (ja) * 1996-07-10 2004-05-2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光情報記録媒体の記録及び/又は再生用光学系及び対物レンズ
KR100291557B1 (ko) 1997-08-30 2001-06-01 윤종용 환형차폐면을사용한cd-r및dvd호환광픽업
JP2002533860A (ja) * 1998-12-21 2002-10-08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光走査装置
JP2011108304A (ja) * 2009-11-16 2011-06-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3441A (ja) * 1985-06-27 1987-01-09 Toshiba Corp 光学式記録再生装置
JPS643833A (en) * 1987-06-24 1989-01-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ptic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device
JPH0362342A (ja) * 1989-07-28 1991-03-18 Sharp Corp 光学ヘッド
JPH03222130A (ja) * 1990-01-25 1991-10-01 Ricoh Co Ltd 光ディスク原盤露光装置
DE69127324T2 (de) * 1990-06-29 1998-01-15 Toshiba Kawasaki Kk Optischer Kopf
US5281797A (en) * 1991-12-26 1994-01-25 Hitachi, Ltd. Short wavelength optical disk head having a changeable aperture
JPH0620298A (ja) * 1992-06-30 1994-01-28 Sony Corp 光ヘツドの開口絞りの大きさを調整する方法とその装置
JPH06215411A (ja) * 1993-01-19 1994-08-05 Ricoh Co Ltd 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H08102079A (ja) * 1994-09-30 1996-04-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学ヘッド
EP0720158B1 (en) * 1994-12-26 1999-10-1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iaphragm device for objective lens drive
KR100234257B1 (ko) * 1995-08-30 1999-12-15 윤종용 대물렌즈 장치 및 안정된 포커스 서보 신호를 얻는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한 광픽업 장치 및 두께가 다른 디스크를 판별하는 방법 및 두께가 다른 디스크로부터 정보를 재생하고 기록하는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9738896D1 (de) 2008-09-25
US5790506A (en) 1998-08-04
JPH09330526A (ja) 1997-12-22
EP0818780B1 (en) 2008-08-13
MY116906A (en) 2004-04-30
CN1095159C (zh) 2002-11-27
JP3426087B2 (ja) 2003-07-14
EP0818780A1 (en) 1998-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716C (zh) 光学传感装置
RU97116835A (ru) Система привода многослойного оптического диска с фиксированной коррекцией аберрации и оптимальным межслоевым расстоянием
CN1112706A (zh) 光拾取装置,光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及补偿彗形象差的方法
CN1089470C (zh) 光学式录放装置
CN1378206A (zh) 采用单一物镜的一种光学头装置
CN1203414A (zh) 光学拾象器及光学拾象器物镜的装配方法
CN1090784C (zh) 物镜装置以及采用该物镜装置的光学头
CN1249699C (zh) 用于信息记录介质重放的光学拾波器
CN1235068C (zh) 多面反射棱镜和光拾取器
CN1432835A (zh) 物镜设计方法、透镜及使用该透镜的光学系统、光传感头和光盘装置
CN1201306C (zh) 与可读写光盘兼容的数字通用盘的光记录和拾取头
CN1181479C (zh) 对厚度不同的多种光盘具有互换性的光学拾波器
CN1095159C (zh) 光学式记录重现装置
CN1249695C (zh) 使用两个波长光源组件的光学拾取器和校正位置差的方法
CN1206642C (zh) 光学扫描装置
CN1181833A (zh) 物镜和采用该物镜的扫描设备
US5926450A (en) Device for optically scanning record carriers of different thicknesses
CN1103100C (zh) 光学式录放装置
CN1203599C (zh) 半导体激光器单元和光学头装置
KR100486818B1 (ko) 다른구조를갖는광기록매체에기록및/또는이로부터판독하기위한장치
CN1273963C (zh) 一种光盘
EP0824754B1 (en) Device for optically scanning a record carrier
CN1153197C (zh) 光学拾波器和其所用的校正透镜
CN101079285A (zh) 光拾取装置
CN1372259A (zh) 光学构件及使用该光学构件的光传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1127

Termination date: 2012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