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57407A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57407A
CN117957407A CN202280061274.4A CN202280061274A CN117957407A CN 117957407 A CN117957407 A CN 117957407A CN 202280061274 A CN202280061274 A CN 202280061274A CN 117957407 A CN117957407 A CN 1179574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door air
absorbent
outdoor
air
flow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6127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竹林嵩纮
大西优生
渡边悠二
森川智贵
中尾周
渡边大辅
藤社辉夫
植松峻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9574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574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8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dehumidification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空调机包括吸收材;通过吸收材的供室外空气流通的流路;在流路中产生室外空气的气流的风扇;和风门装置。另外,空调机包括:在流路中的相对于吸收材位于上游侧的位置加热室外空气的加热器和控制部。控制部执行吸附运转和再生运转。吸附运转为,控制风门装置将室外空气向室内机分配,驱动风扇旋转,将水分被吸收材捕获而干燥了的室外空气向室内机输送的运转。再生运转为,控制风门装置将室外空气向室外分配,驱动风扇旋转并使加热器动作,利用加热了的室外空气使吸收材干燥的运转。而且,吸附运转的运转时间比再生运转的运转时间长。

Description

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
背景技术
以往,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已知有一种空调机,其由配置于空调对象的室内的室内机和配置于室外的室外机构成。该空调机构成为能够从室外机向室内机供给加湿了的室外空气。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910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需要提高空调机的除湿效率。
因此,本发明提供能够提高除湿效率的空调机。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空调机,其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空调机包括:吸收材,其设置于室外机,可吸收室外空气的水分;流路,其通过吸收材,供室外空气流通;风扇,其在流路中产生室外空气的气流;和风门装置,其将流经流路的室外空气向室外和室内机分配。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空调机包括:加热器,其在流路中的相对于吸收材位于上游侧的位置加热室外空气;和控制部,其对风扇、风门装置和加热器进行控制。控制部执行吸附运转和再生运转。吸附运转是,控制风门装置将室外空气向室内机分配,驱动风扇旋转,将水分被吸收材捕获而干燥了的室外空气向室内机输送的运转。再生运转是,控制风门装置将室外空气向室外分配,驱动风扇旋转并使加热器动作,利用加热了的室外空气使吸收材干燥的运转。而且,吸附运转的运转时间比再生运转的运转时间长。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空调机能够提高除湿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换气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是表示换气运转中的换气装置的动作状态的概略图。
图4是表示加湿运转中的换气装置的动作状态的概略图。
图5是表示除湿运转中的换气装置的动作状态的概略图。
图6是表示控制空调机的结构的框图。
图7是表示换气装置的第一流路的一部分的局部截面图。
图8是表示除湿运转从ON(开始)至OFF(结束)的整体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再生运转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吸附运转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除湿运转控制中的各部分的状态的时序图。
图12是表示控制变形例的空调机的结构的框图。
图13是表示变形例的换气装置的第一流路的一部分的局部截面图。
图14是表示变形例的再生运转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变形例的吸附运转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变形例的除湿运转控制中的各部分的状态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空调机是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的空调机。空调机包括:吸收材,其设置于室外机,可吸收室外空气的水分;流路,其通过吸收材,供室外空气流通;风扇,其在流路中产生室外空气的气流;和风门装置,其将流经流路的室外空气向室外和室内机分配。另外,空调机包括:加热器,其在流路中的相对于吸收材位于上游侧的位置加热室外空气;和控制部,其对风扇、风门装置和加热器进行控制。控制部执行吸附运转和再生运转。吸附运转是,控制风门装置将室外空气向室内机分配,驱动风扇旋转,将水分被吸收材捕获而干燥了的室外空气向室内机输送的运转。再生运转是,控制风门装置将室外空气向室外分配,驱动风扇旋转并使加热器工作,利用加热了的室外空气使吸收材干燥的运转。而且,吸附运转的运转时间比再生运转的运转时间长。
这样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空调机能够提高除湿效率。
例如,也可以是,吸附运转的运转时间为再生运转的运转时间的2倍以上6倍以下。
例如,也可以是,控制部在吸附运转的运转时间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切换为再生运转。
例如,也可以是,控制部在再生运转的运转时间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切换为吸附运转。
例如,也可以是,空调机还包括驱动吸收材旋转的电动机,控制部驱动电动机,使吸收材旋转。
例如,也可以是,吸收材为高分子吸附材(吸附材料)。
(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的结构的概略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具有配置于空调对象的室内Rin的室内机20、和配置于室外Rout的室外机30。
在室内机20中设置有:与室内空气A1进行热交换的室内热交换器22;和将室内空气A1吸引至室内机20内并且将与室内热交换器22进行热交换后的室内空气A1吹出至室内Rin的风扇24。
在室外机30中设置有:与室外空气A2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32;和将室外空气A2吸引至室外机30内并且将与室外热交换器32进行热交换后的室外空气A2吹出至室外Rout的风扇34。另外,在室外机30中设置有与室内热交换器22及室外热交换器32执行制冷循环的压缩机36、膨胀阀38和四通阀40。
室内热交换器22、室外热交换器32、压缩机36、膨胀阀38和四通阀40分别由制冷剂流通的制冷剂配管连接。在供冷运转和除湿运转(弱供冷运转)的情况下,空调机10执行制冷剂从压缩机36依次流经四通阀40、室外热交换器32、膨胀阀38、室内热交换器22并返回到压缩机36的制冷循环。在供暖运转的情况下,空调机10执行制冷剂从压缩机36依次流经四通阀40、室内热交换器22、膨胀阀38、室外热交换器32并返回到压缩机36的制冷循环。
空调机10除了执行基于制冷循环的空调运转之外,还执行将室外空气A3导入室内Rin的空调运转。因此,空调机10具有换气装置50。换气装置50设置于室外机30。即,室外机30具有换气装置50。
图2是表示换气装置50的结构的概略图。
如图2所示,换气装置50在其内部设置有供室外空气A3、A4通过的吸收材52。
吸收材52是空气能够通过的部件,是从通过的空气捕获水分或向通过的空气赋予水分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吸收材52为圆盘状,以通过其中心的旋转中心线C1为中心进行旋转。吸收材52由电动机54驱动而旋转。
吸收材52优选为吸附空气中的水分的高分子吸附材料。高分子吸附材料例如由交联聚丙烯酸钠构成。高分子吸附材料与硅胶、沸石等吸附材料相比,每同一体积的水分吸收量多,能够以较低的加热温度将保持的水分脱离,并且能够长时间保持水分。
在换气装置50的内部设置有分别通过吸收材52的第一流路P1和第二流路P2,室外空气A3、A4分别流经第一流路P1和第二流路P2。第一流路P1和第二流路P2在不同的位置通过吸收材52。其中,第一流路P1相当于本发明的“流路”。
第一流路P1是去往室内机20内的室外空气A3流通的流路。流经第一流路P1的室外空气A3经由换气导管56供向室内机20内。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流路P1在吸收材52的上游侧包括多个支流路P1a、P1b。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对于空气的气流使用“上游”和“下游”。
多个支流路P1a、P1b在吸收材52的上游侧汇合。在多个支流路P1a、P1b的各个支路中设置有加热室外空气A3的第一、第二加热器58、60。
第一、第二加热器58、60可以是具有相同的加热能力的加热器,也可以是具有不同的加热能力的加热器。另外,第一、第二加热器58、60优选为当电流流通而温度上升时电阻增加、即能够抑制过量(过剩)的加热温度的上升的PTC(Positive Temperature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加热器。也可以使用利用了镍铬合金线、碳纤维等的加热器,但在此情况下,当电流持续流通时,加热温度(表面温度)持续上升,因此,需要监视该温度。另一方面,在PTC加热器的情况下,由于加热器本身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调节加热温度,因此不需要监视加热温度。就这点而言,更优选PTC加热器。其中,第一、第二加热器58、60相当于本发明的“加热器”,但本发明的“加热器”的数量也可以不是多个,即也可以是,第一、第二加热器58、60中的一者相当于本发明的“加热器”。
在第一流路P1中设置有产生去往室内机20内的室外空气A3的气流的第一风扇62。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风扇62配置在吸收材52的下游侧。通过第一风扇62进行工作(动作),室外空气A3从室外Rout流入第一流路P1内,通过吸收材52。即,第一风扇62使室外空气A3流入第一流路P1,即向第一流路P1输送室外空气A3。其中,第一风扇62相当于本发明的“风扇”。
另外,在第一流路P1中设置有将流经第一流路P1的室外空气A3向室内Rin(即室内机20)或室外Rout分配的风门装置64。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风门装置64配置于第一风扇62的下游侧。由风门装置64分配到室内机20的室外空气A3经由换气导管56进入室内机20内,由风扇24吹出到室内Rin。
第二流路P2是室外空气A4流通的流路。与流经第一流路P1的室外空气A3不同,流经第二流路P2的室外空气A4不去往室内机20。流经第二流路P2的室外空气A4在通过吸收材52后,向室外Rout流出。
在第二流路P2中设置有产生室外空气A4的气流的第二风扇66。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二风扇66配置于吸收材52的下游侧。通过第二风扇66进行工作,室外空气A4从室外Rout流入第二流路P2内,通过吸收材52,然后向室外Rout流出。
换气装置50有选择地使用吸收材52、电动机54、第一加热器58、第二加热器60、第一风扇62、风门装置64、和第二风扇66,有选择地执行换气运转、加湿运转和除湿运转。
图3是表示换气运转中的换气装置50的动作状态的概略图。
换气运转是将室外空气A3经由换气导管56直接供给至室内Rin(即室内机20)的空调运转。如图3所示,在换气运转中,电动机54使吸收材52持续旋转。第一加热器58和第二加热器60为OFF(关断)状态,不加热室外空气A3。第一风扇62为ON(接通)状态,由此,室外空气A3在第一流路P1内流通。风门装置64将第一流路P1内的室外空气A3向室内机20分配。第二风扇66为OFF状态,由此,在第二流路P2内未产生室外空气A4的气流。
根据这种换气运转,室外空气A3流入第一流路P1,不被第一、第二加热器58、60加热地通过吸收材52。通过吸收材52后的室外空气A3被风门装置64向室内机20分配。通过风门装置64且经由换气导管56到达室内机20的室外空气A3被风扇24向室内Rin吹出。通过这种换气运转,室外空气A3直接被供给到室内Rin,室内Rin被换气。
图4是表示加湿运转中的换气装置50的动作状态的概略图。
加湿运转是将室外空气A3加湿且将加湿后的该室外空气A3向室内Rin(即室内机20)供给的空调运转。如图4所示,在加湿运转中,电动机54使吸收材52持续旋转。第一加热器58和第二加热器60为ON(接通)状态,对室外空气A3进行加热。第一风扇62为ON状态,由此,室外空气A3在第一流路P1内流通。风门装置64将第一流路P1内的室外空气A3向室内机20分配。第二风扇66为ON状态,由此,室外空气A4在第二流路P2内流通。
根据这种加湿运转,室外空气A3流入第一流路P1,被第一、第二加热器58、60加热并通过吸收材52。此时,与不加热的情况相比,加热后的室外空气A3能够从吸收材52获取更大量的水分。由此,室外空气A3保持大量水分。通过吸收材52并保持大量水分的室外空气A3被风门装置64分配给室内机20。通过风门装置64且经由换气导管56到达室内机20的室外空气A3被风扇24向室内Rin吹出。通过这种加湿运转,保持大量水分的室外空气A3被供给到室内Rin,室内Rin被加湿。
此外,也可以执行:通过使第一加热器58和第二加热器60中的任一者为OFF(关断)状态,减少室外空气A3从吸收材52获取的水分量、即室内Rin的加湿量少的弱加湿运转。
由于水分被加热了的室外空气A3获取,吸收材52的保水量减少,即吸收材52干燥。当吸收材52干燥时,流经第一流路P1的室外空气A3不能从吸收材52获取水分。作为其对策,吸收材52从流经第二流路P2的室外空气A4获取水分。由此,吸收材52的保水量被维持为大致一定,能够持续地进行加湿运转。
图5是表示除湿运转中的换气装置50的动作状态的概略图。
除湿运转是对室外空气A3进行除湿,且将除湿后的该室外空气A3向室内Rin(即室内机20)供给的空调运转。如图5所示,在除湿运转中,交替执行吸附运转和再生运转。
吸附运转是使吸收材52吸附室外空气A3中保持的水分,由此对室外空气A3进行除湿的运转。如图5所示,在吸附运转中,电动机54使吸收材52持续旋转。第一加热器58和第二加热器60为OFF状态,不加热室外空气A3。第一风扇62为ON状态,由此,室外空气A3在第一流路P1内流通。风门装置64将第一流路P1内的室外空气A3分配至室内机20。第二风扇66为OFF状态,由此,在第二流路P2内未产生室外空气A4的气流。
根据这种吸附运转,室外空气A3流入第一流路P1,不被第一、第二加热器58、60加热地通过吸收材52。此时,室外空气A3中保持的水分吸附于吸收材52。由此,室外空气A3的水分的保持量减少,即室外空气A3被干燥。通过吸收材52而干燥了的室外空气A3被风门装置64向室内机20分配。通过风门装置64且经由换气导管56到达室内机20的室外空气A3被风扇24向室内Rin吹出。通过这种吸附运转,干燥后的室外空气A3被供给到室内Rin,室内Rin被除湿。
当继续吸附运转时,吸收材52的保水量持续增加,其结果是,吸收材52对于室外空气A3中保持的水分的吸附能力降低。为了恢复其吸附能力,执行使吸收材52再生的再生运转。
在再生运转中,电动机54使吸收材52持续旋转。第一加热器58和第二加热器60为ON状态,对室外空气A3进行加热。第一风扇62为ON状态,由此,室外空气A3在第一流路P1内流通。风门装置64将第一流路P1内的室外空气A3向室外Rout分配,不向室内机20分配。第二风扇66为OFF状态,由此,在第二流路P2内未产生室外空气A4的气流。
根据这种再生运转,室外空气A3流入第一流路P1,被第一、第二加热器58、60加热并通过吸收材52。此时,加热了的室外空气A3从吸收材52获取大量水分。由此,在室外空气A3中保持大量水分。与此同时,吸收材52的保水量减少,即吸收材52干燥,其吸附能力再生。通过吸收材52而保持大量水分的室外空气A3被风门装置64分配给室外Rout而排出到室外Rout。由此,在除湿运转中的再生运转中,由于吸收材52的再生而保持大量水分的室外空气A3不向室内Rin供给。
通过交替进行这种吸附运转和再生运转,能够维持吸收材52的吸附能力,继续执行除湿运转。
上述的基于制冷循环的空调运转(供冷运转、除湿运转(弱供冷运转)、供暖运转)和基于换气装置50进行的空调运转(换气运转、加湿运转、除湿运转)能够分开地执行,另外,也能够同时执行。例如,如果同时执行基于制冷循环的除湿运转和基于换气装置50进行的除湿运转,则能够在将室温维持在一定的状态下对室内Rin进行除湿。
空调机10执行的空调运转由用户选择。例如,通过用户对图1所示的遥控器70进行的选择操作,空调机10执行与该操作对应的空调运转。
至此,概略地说明了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的结构和动作。之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的进一步的特征。
图6是表示控制空调机10的结构的框图。图7是表示换气装置50的第一流路P1的一部分的局部截面图。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机10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82,该第一温度传感器82配置于吸收材52的下游侧,检测室外空气A3的温度。吸收材52的下游侧是指第一流路P1中的、吸收材52和第一风扇62之间或如第一风扇62的下游那样比吸收材52靠下游的位置(参照图5)。
如图6所示,空调机10的构成要素由控制部90控制。控制部90例如包括:存储有程序的存储器、和与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处理器对应的处理电路。控制部90的功能可以仅由硬件构成,也可以通过使硬件和软件组合而实现。控制部90通过读出储存于存储器的数据、程序来进行各种运算处理,而实现规定的功能。此外,在此,处理器执行的程序预先记录于存储器,但也可以记录于存储卡等非临时性的记录介质来提供,也可以通过因特网(国际互联网)等电通信线路来提供。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控制部90控制电动机54、第一加热器58、第二加热器60、第一风扇62、风门装置64和第二风扇66。
<除湿运转的流程>
图8是表示除湿运转从ON(开始)至OFF(结束)的整体动作的流程图。此外,图8所示的处理通过由控制部90控制空调机10的构成要素而实施。此外,图8所示的处理为一例,本实施方式不限定于图8所示的处理。例如,图8所示的除湿起动控制和加热器余热排除控制的处理也能够省略。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第一、第二加热器58、60简称为“加热器58、60”。
图8所示的处理例如在通过用户对图1所示的遥控器70的选择操作,除湿运转成为ON时开始。
如图8所示,在步骤S10中,控制部90判断开始条件是否成立。在控制部90判断为开始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步骤S10:是),处理前进至步骤S20。在控制部90判断为开始条件不成立的期间(步骤S10:否),处理重复进行步骤S10。
开始条件是用于开始除湿运转的条件,例如,可以包含运转模式、运转频率、室内湿度、室外温度、室内温度、和异常的有无中的至少一者。
在步骤S20中,控制部90实施除湿起动控制(除湿开始控制)。在除湿起动控制中,实施除去空调机10内的异物的清洁控制、和加热器冷却控制。
在除湿起动控制中,在步骤S21中,控制部90实施清洁控制。清洁控制是除去空调机10内的异物的控制。例如,在换气装置50配置于室外Rout的情况下,有时在换气装置50内蓄积异物。通过实施清洁控制,能够除去换气装置50内的异物,抑制异物流入室内Rin。作为异物,例如包括灰尘、花粉、过敏物质、霉菌、细菌、病毒、PM2.5、NOx、SOx、有害物质、害虫等。
在清洁控制中,控制部90关闭风门装置64,将流经第一流路P1的室外空气A3分配至室外Rout,使第一风扇62旋转。这样,从第一流路P1向室外Rout排出室外空气A3。由此,能够利用由第一风扇62输送的室外空气A3,将附着于第一流路P1和吸收材52的灰尘、昆虫等异物排出到室外Rout。
接着,在步骤S22中,控制部90实施加热器冷却控制。加热器冷却控制是使加热器58、60为OFF(关断),使加热器58、60冷却的控制。
在加热器冷却控制中,在风门装置64关闭着的状态下使第一风扇62旋转,在此状态下,控制部90使加热器58、60为OFF,停止由加热器58、60的加热。能够利用由第一风扇62输送的室外空气A3冷却加热器58、60。
当除湿起动控制结束时,在步骤S30中,控制部90实施除湿运转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除湿运转控制中,能够交替实施再生运转和吸附运转。
参照图9~图11对除湿运转控制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再生运转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0是表示吸附运转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1是表示除湿运转控制中的各部分的状态的时序图。图11之(a)表示吸收材52的下游侧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信息。图11之(b)表示第一风扇62的转速的控制。图11之(c)表示风门装置64的开闭控制。图11之(d)表示驱动吸收材52旋转的电动机54的ON/OFF控制。图11之(e)表示加热器58、60的ON/OFF控制。
在图8的步骤S31中,控制部90首先实施再生运转。在再生运转中,控制部90控制风门装置64,将室外空气A3向室外Rout分配,驱动第一风扇62旋转,使加热器58、60工作,利用加热了的室外空气A3使吸收材52干燥。通过在除湿运转控制的开始实施再生运转,能够使吸收材52干燥。
参照图9对再生运转进行说明。当开始再生运转时,在步骤S311中,控制部90实施风门“关闭”控制。即,控制部90关闭风门装置64,将流经第一流路P1的室外空气A3向室外Rout分配。
在步骤S312中,控制部90使加热器58、60为ON(接通)。即,控制部90使在第一流路P1中的吸收材52的上游侧加热室外空气A3的第一加热器58和第二加热器60为ON,加热流经第一流路P1的室外空气A3。
在步骤S313中,控制部90使第一风扇62旋转。例如,在加热器58、60为PTC加热器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在开始再生运转时,控制部90也可以控制第一风扇62的转速,以使第一风扇62的转速减速,之后成为规定的转速。通过在开始再生运转时使第一风扇62的转速减速,能够防止对风门装置64的开闭的控制造成影响。
进而,在步骤S314中,控制部90使电动机54为ON,使吸收材52旋转。
在步骤S315中,控制部90获取由第一温度传感器82检测到的、吸收材52的下游侧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信息。此外,控制部90持续获取温度信息,直至再生运转结束。
在步骤S316中,控制部90判断是否结束再生运转。在控制部90判断为结束再生运转的情况下(步骤S316:是),处理前进至图8的步骤S32。即,控制部90在判断为结束再生运转的情况下(步骤S316:是),从再生运转切换为吸附运转。在控制部90判断为不结束再生运转的期间(步骤S316:否),处理重复进行步骤S316。
例如,控制部90基于步骤S315中获取到的吸收材52的下游侧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信息,判断是否结束再生运转。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在吸收材52的下游侧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超过了规定阈值(第一阈值)L1的情况下,判断为结束再生运转而切换为吸附运转。
通过使由加热器58、60加热后的室外空气A3通过吸收材52,吸收材52中所含的水分被室外空气A3获取。此时,由于通过吸收材52而获取水分时的气化热(汽化热),由加热器58、60加热了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降低。当通过持续进行再生运转来进行吸收材52的干燥时,室外空气A3从吸收材52获取的水分量减少,因此,由加热器58、60加热了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不那么降低地通过吸收材52。因此,当进行吸收材52的干燥时,吸收材52的下游侧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逐渐上升。在吸收材52的下游侧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超过了第一阈值L1的情况下,吸收材52干燥,不能通过室外空气A3获取更多的水分,因此,控制部90结束再生运转而切换为吸附运转。
这样,通过基于吸收材52的下游侧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信息,从再生运转切换为吸附运转,能够防止吸收材52的过干燥,抑制无用地消耗电力。
或者,也可以构成为,控制部90在再生运转的运转时间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判断为结束再生运转而切换为吸附运转。
返回图8,当再生运转结束时,在步骤S32中,控制部90实施吸附运转。
参照图10对吸附运转进行说明。在吸附运转中,控制部90控制风门装置64,将室外空气A3向室内Rin即向室内机20分配,驱动第一风扇62旋转,水分被吸收材52捕获,将干燥了的室外空气A3向室内机20输送。当开始吸附运转时,在步骤S321中,控制部90使加热器58、60为OFF。
接着,在步骤S322中,控制部90实施风门“打开”控制。即,控制部90打开(开放)风门装置64,将流经第一流路P1的室外空气A3向换气导管56分配。换气导管56经由风门装置64将第一流路P1和室内机20连接。因此,控制部90能够控制风门装置64,将室外空气A3向换气导管56分配。
在步骤S323中,控制部90使第一风扇62旋转。例如,在加热器58、60为PTC加热器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在开始吸附运转时,控制部90也可以控制第一风扇62的转速,以使第一风扇62的转速减速,之后成为规定转速。
进而,在步骤S324中,控制部90使电动机54为ON,使吸收材52旋转。
在步骤S325中,控制部90获取由第一温度传感器82检测到的、吸收材52的下游侧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信息。此外,控制部90持续获取温度信息,直至吸附运转结束。
在步骤S326中,控制部90判断是否结束吸附运转。在控制部90判断为结束吸附运转的情况下(步骤S326:是),控制部90结束吸附运转,再次实施图8的步骤S31的再生运转。即,控制部90在判断为结束吸附运转的情况下(步骤S326:是),从吸附运转切换为再生运转。在控制部90判断为不结束吸附运转的期间(步骤S326:否),处理重复进行步骤S326。
例如,控制部90基于步骤S325中获取到的吸收材52的下游侧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信息,判断是否结束吸附运转。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在吸收材52的下游侧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低于规定阈值(第二阈值)L2的情况下,判断为结束吸附运转而切换为再生运转。
或者,也可以构成为,控制部90在吸附运转的运转时间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判断为结束吸附运转并切换为再生运转。
当室外空气A3通过吸收材52时,室外空气A3中所含的水分被吸收材52获取。此时,由于吸附热,吸收材52的下游侧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变高。当因获取室外空气A3的水分而使得吸收材52的保水量增加时,吸收材52的吸附能力降低,不容易发生吸附热引起的吸收材52的下游侧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上升。因此,在吸收材52的下游侧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低于第二阈值L2的情况下,吸收材52的保水量饱和,吸收材52的吸附能力降低,因此,控制部90从吸附运转切换为再生运转。
这样,通过基于吸收材52的下游侧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信息,从吸附运转切换为再生运转,能够对室内Rin抑制湿度恢复。
如图11所示,控制部90在实施除湿运转控制的期间,交替实施再生运转和吸附运转。此时,吸附运转的运转时间t21、t22比再生运转的运转时间t11、t12、t13长。
这是由于,进行吸附运转直至吸收材52的保水量饱和为止的时间比进行再生运转直至吸收材52干燥为止的时间长。在再生运转中,使用加热器58、60使吸收材52干燥,因此,能够在比吸附运转短的时间内使吸收材52干燥。因此,通过使吸附运转的运转时间t21~t22比再生运转的运转时间t11~t13长,能够提高室内Rin的除湿效率。例如,吸附运转的运转时间t21~t22可以为再生运转的运转时间t11~t13的2倍以上6倍以下。更优选吸附运转的运转时间t21~t22为再生运转的运转时间t11~t13的3倍左右。
在再生运转和吸附运转的运转时间分别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通过将运转切换,能够控制为吸附运转的运转时间t21~t22比再生运转的运转时间t11~t13长。
返回图8,在步骤S40中,控制部90判断结束条件是否成立、即是否结束除湿运转控制。在控制部90判断为结束除湿运转控制的情况下(步骤S40:是),处理前进至步骤S50。在控制部90判断为不结束除湿运转控制的情况下(步骤S40:否),处理返回到步骤S30。
除湿运转控制,例如在通过用户对图1所示的遥控器70的选择操作、除湿运转成为了OFF时结束。或者,也可以基于与开始条件相同的条件来判断除湿运转控制的结束。
在步骤S50中,控制部90实施加热器余热排除控制。加热器余热排除控制是排除加热器58、60的余热的控制。控制部90关闭风门装置64,将流经第一流路P1的室外空气A3向室外Rout分配,使第一风扇62旋转。之后,控制部90使加热器58、60为OFF,停止由加热器58、60进行的加热。由于由第一风扇62输送的室外空气A3,加热器58、60被冷却。当加热器余热排除控制结束时,处理结束。
如上所述,控制部90实施步骤S10~S50,直至除湿运转从ON成为OFF。
此外,图8所示的处理为示例,除湿运转从ON至OFF的整体动作不限定于此。例如,图8所示的处理还可以包括追加的步骤,可以删除步骤,也可以被整合,还可以被分割。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基于吸收材52的下游侧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信息执行再生运转和吸附运转的切换的例子,但由控制部90进行的控制不限定于此。控制部90也可以基于吸收材52的下游侧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信息,进行停止加热器58、60的控制。例如,在吸收材52的下游侧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超过第一阈值L1的情况下,控制部90也可以使加热器58、60关断。由此,能够防止吸收材52的过干燥。
或者,控制部90也可以在吸收材52的下游侧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超过了第一阈值L1的情况下,控制电动机54的转矩。例如,在吸收材52的旋转非预期地停止了的情况下,有时会导致吸收材52局部过干燥。此时,吸收材52的下游侧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持续上升。在吸收材52的旋转由于一些原因而停止了的情况下,通过增大电动机54的转矩,能够强制性地使吸收材52旋转,防止过干燥。例如,在电动机54为步进电动机的情况下,通过减少脉冲频率(Pulse rate,脉率,PPS),能够增大转矩。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吸附运转时控制为第一风扇62以规定转速旋转的例子,但是由控制部90进行的控制不限定于此。控制部90例如也可以基于室内Rin的温度控制第一风扇62的转速。通过吸收材52后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由于吸附热而上升。因此,在室内Rin的温度由于除湿运转而过下降了的情况下,控制部90通过提高第一风扇62的转速,将更多的室外空气A3向室内Rin输送,能够调节室内Rin的显热负荷,维持适当的室温。
另外,在吸附运转时,通过使加热器58、60为ON,也能够使室外空气A3的温度上升,将显热负荷更高的室外空气A3向室内Rin输送。这样,能够将第一风扇62和加热器58、60组合,调节室内Rin的显热负荷。
接着,对变形例的除湿运转控制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控制变形例的空调机10的结构的框图。图13是表示变形例的换气装置50的第一流路P1的一部分的局部截面图。
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变形例中,空调机10还包括配置于吸收材52的上游侧的第二温度传感器84。吸收材52的上游侧是指在第一流路P1中比加热器58、60靠上游侧。即,第二温度传感器84获取由加热器58、60加热前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信息。
变形例的控制部90基于由第一温度传感器82获取到的吸收材52的下游侧的温度信息、和由第二温度传感器84获取到的吸收材52的上游侧的温度信息,执行变形例的吸附运转和变形例的再生运转的切换。第二温度传感器84检测通过吸收材52前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即,能够利用第二温度传感器84检测室外Rout的气温。
图14是表示变形例的再生运转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5是表示变形例的吸附运转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6是表示变形例的除湿运转控制中的各部分的状态的时序图。图16之(a)表示吸收材52的下游侧的室外空气A3与吸收材52的上游侧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差。图16之(b)表示第一风扇62的转速的控制。图16之(c)表示风门装置64的开闭控制。图16之(d)表示驱动吸收材52旋转的电动机54的ON/OFF控制。图16之(e)表示加热器58、60的ON/OFF控制。
如图14所示,变形例的再生运转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再生运转(参照图9)的不同之处在于,包括变形例的控制部90获取吸收材52的上游侧的温度信息的步骤S315A。在此情况下,是否结束变形例的步骤S316的再生运转的判断,基于吸收材52的上游侧的温度信息和下游侧的温度信息来执行。具体而言,变形例的控制部90计算由第二温度传感器84获取到的吸收材52的上游侧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与由第一温度传感器82获取到的吸收材52的下游侧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之差即温度差。变形例的控制部90基于计算出的温度差,判断是否结束变形例的再生运转。例如,如图16所示,变形例的控制部90在温度差超过了规定的阈值(第三阈值)L3的情况下,判断为结束变形例的再生运转,切换为变形例的吸附运转。
当吸收材52由于变形例的再生运转而变得干燥时,难以发生由通过吸收材52时的气化热引起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的降低。当持续进行变形例的再生运转时,吸收材52的下游侧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逐渐上升。另一方面,吸收材52的上游侧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与室外Rout的气温大致相等,不容易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由加热器58、60加热并通过吸收材52后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下游侧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高于上游侧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因此,随着吸收材52的干燥进行,吸收材52的上游侧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与吸收材52的下游侧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的温度差变大。因此,在温度差超过了第三阈值L3的情况下,变形例的控制部90判断为结束变形例的再生运转。
通过基于吸收材52的上游侧与下游侧的温度差进行从变形例的再生运转向变形例的吸湿运转的切换,能够防止吸收材52的过干燥,防止浪费的电力投入。
另外,如图15所示,在变形例的吸附运转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吸附运转(参照图10)的不同之处在于,包括变形例的控制部90获取吸收材52的上游侧的温度信息的步骤S325A,。在此情况下,是否结束变形例的步骤S326的吸附运转的判断,基于吸收材52的上游侧的温度信息和下游侧的温度信息来执行。具体而言,变形例的控制部90计算由第二温度传感器84获取到的吸收材52的上游侧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与由第一温度传感器82获取到的吸收材52的下游侧的室外空气A3温度之差即温度差。变形例的控制部90基于算出的温度差来判断是否结束变形例的吸附运转。例如,如图16所示,在温度差低于规定的阈值(第四阈值)L4的情况下,变形例的控制部90判断为结束变形例的吸附运转,并切换为变形例的再生运转。
当吸收材52的保水量因变形例的吸附运转而增加时,不容易发生由通过吸收材52时的吸附热引起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的上升。当持续进行变形例的吸附运转时,吸收材52的下游侧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逐渐降低。另一方面,吸收材52的上游侧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与室外Rout的气温大致相同,不容易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随着吸收材52的保水量的增加,吸收材52的上游侧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与吸收材52的下游侧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的温度差变小。因此,在温度差低于第四阈值L4的情况下,变形例的控制部90判断为结束变形例的吸附运转。
通过基于吸收材52的上游侧与下游侧的温度差,进行从变形例的吸附运转向变形例的再生运转的切换,能够在吸收材52的保水量饱和前使变形例的吸附运转结束,防止室内Rin的湿度恢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由第二温度传感器84获取吸收材52的上游侧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信息的例子,但吸收材52的上游侧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信息的获取方法不限定于此。吸收材52的上游侧的室外空气A3的温度信息也可以获取例如室外Rout的气温信息等、空调机10的外部信息。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说明,不应理解为明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或技术特征的顺序。被限定为“第一”和“第二”的特征明示或暗示包括一个或更多的该特征。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只要是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的空调机就能够应用。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空调机
20室内机
22室内热交换器
24风扇
30室外机
32室外热交换器
34风扇
36压缩机
38膨胀阀
40四通阀
50换气装置
52吸收材(吸收材料)
54电动机
56换气导管
58加热器(第一加热器)
60加热器(第二加热器)
62风扇(第一风扇)
64风门装置
66第二风扇
70遥控器
82第一温度传感器
84第二温度传感器
90控制部
A1室内空气
A2室外空气
A3室外空气
A4室外空气
L1第一阈值
L2第二阈值
L3第三阈值
L4第四阈值
P1流路(第一流路)
P1a支流路
P1b支流路
P2第二流路
Rin室内
Rout室外。

Claims (6)

1.一种空调机,其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所述空调机的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于所述室外机的、可吸收室外空气的水分的吸收材;
通过所述吸收材的供室外空气流通的流路;
在所述流路产生室外空气的气流的风扇;
将流经所述流路的室外空气向室外和所述室内机分配的风门装置;
在所述流路中的相对于所述吸收材位于上游侧的位置加热室外空气的加热器;和
控制所述风扇、所述风门装置和所述加热器的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执行吸附运转和再生运转,其中,
所述吸附运转是,控制所述风门装置将室外空气向所述室内机分配,驱动所述风扇旋转,将水分被所述吸收材捕获而干燥了的室外空气输送至所述室内机的运转,
所述再生运转是,控制所述风门装置将室外空气向室外分配,驱动所述风扇旋转并使所述加热器动作,利用加热了的室外空气使所述吸收材干燥的运转,
所述吸附运转的运转时间比所述再生运转的运转时间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运转的运转时间为所述再生运转的运转时间的2倍以上6倍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吸附运转的运转时间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切换为所述再生运转。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再生运转的运转时间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切换为所述吸附运转。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驱动所述吸收材旋转的电动机,
所述控制部驱动所述电动机,使所述吸收材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材为高分子吸附材。
CN202280061274.4A 2021-09-17 2022-08-25 空调机 Pending CN11795740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51748A JP2023043970A (ja) 2021-09-17 2021-09-17 空気調和機
JP2021-151748 2021-09-17
PCT/JP2022/031998 WO2023042627A1 (ja) 2021-09-17 2022-08-25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57407A true CN117957407A (zh) 2024-04-30

Family

ID=85602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61274.4A Pending CN117957407A (zh) 2021-09-17 2022-08-25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43970A (zh)
CN (1) CN117957407A (zh)
WO (1) WO202304262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14858A (ja) * 2002-04-22 2003-11-06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5282979A (ja) * 2004-03-30 2005-10-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トイレ用空調装置
JP5000312B2 (ja) * 2007-01-19 2012-08-15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12011343A (ja) * 2010-07-02 2012-01-19 Shinwa Controls Co Ltd 低露点空気発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43970A (ja) 2023-03-30
WO2023042627A1 (ja) 2023-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75315A (zh) 调湿系统、用于控制调湿系统的方法及装置
JP3543784B2 (ja) 調湿換気装置
KR100610671B1 (ko) 제가습장치 및 환기시스템
JP3555590B2 (ja) 調湿装置
CN117957407A (zh) 空调机
WO2023042623A1 (ja) 空気調和機
JPH0727400A (ja) 除加湿装置
JPH0727399A (ja) 除加湿装置
CN116420049A (zh) 换气装置及包括换气装置的空调机
JPH09145093A (ja) 無給水除加湿装置
WO2023042622A1 (ja) 空気調和機
WO2023042631A1 (ja) 空気調和機
WO2023042630A1 (ja) 空気調和機
CN117957408A (zh) 空气调节机
WO2023042629A1 (ja) 空気調和機
WO2023063239A1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9165956A (ja) 除湿装置
CN117739412A (zh) 空气调节机、空气调节机的控制方法、程序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3702586B2 (ja) 除湿装置
JP3673187B2 (ja) 除湿機
WO2023074488A1 (ja) 空気調和機
CN118140098A (zh) 空气调节机
CN103115399B (zh) 一种带有除湿模块的低静压风管机及其控制方法
WO2023042655A1 (ja) 空気調和機の換気制御方法、換気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7917531A (zh) 空调机、空调机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