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15399B - 一种带有除湿模块的低静压风管机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除湿模块的低静压风管机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15399B
CN103115399B CN201310062700.9A CN201310062700A CN103115399B CN 103115399 B CN103115399 B CN 103115399B CN 201310062700 A CN201310062700 A CN 201310062700A CN 103115399 B CN103115399 B CN 1031153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ehumidification module
controller
static pressure
flu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627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15399A (zh
Inventor
国德防
宋强
刘景升
郑品迪
李银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er Group Corp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er Group Corp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er Group Corp,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er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06270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153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153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53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153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53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除湿模块的低静压风管机,包括风扇、接水盘、排水泵、出风口和进风口,其中,所述出风口或进风口处设置有除湿模块;所述除湿模块包括外壳和过滤网,所述外壳和过滤网之间设置有吸附剂;位于所述外壳和/或过滤网与吸附剂之间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低静压风管机还包括分别与风扇电机、加热装置和排水泵电机串联的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和第三控制器。本申请所限定的风管机采用吸附剂组成的除湿模块进行单独除湿,且将该除湿模块设置在空调出风口处,不会对空调正常的制冷、制热过程造成影响;另外此装置一个除湿周期所用时间较短,这段时间内,除湿模块进行了除湿的同时还进行脱排水工作,提高了系统除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除湿模块的低静压风管机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除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除湿模块的低静压风管机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一些近海城市或沿江地区的过度季节以及南方的梅雨季节,在室外空气的相对湿度较大且室内温度不高的场合下,用户在使用空调制冷除湿时,室内湿度会有所下降,所以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体舒适度。因而我们需要在保证温度不大幅变化的情况下,满足人们对湿度的控制,从而达到人体认可的舒适度。
目前空调设计的发展趋势是在一定的换热能力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人们舒适度要求,包括制冷、制热、除湿等基本功能以及其它附加功能。空气除湿方法大体可以分三种:冷冻除湿、吸湿机、加热通风除湿。
现在室内除湿可以由除湿机作业,也可以利用空调器进行。一般空间比较大的室内利用前者比较多,因其具有除湿量大、除湿效率高的特点,而一般的建筑主要还是利用空调器室内除湿。现有空调大部分用于加热通风除湿,还有少部分用吸湿剂除湿。
如中国科技文献提供了一种超声波强化再生除湿的除湿空调装置,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排热风机,空调送风机,排热风道,除湿/再生风道,降温风道,其中,除湿/再生风道包括回风管,排风管,吸附床,超声波发生器和若干风阀;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阀连接成独立的制冷系统,冷凝器和蒸发器分别置于排热风道和降温风道中,除湿/再生风道位于排热风道和降温风道中间并与之相连,由超声波发生器驱动的振子埋于吸附床内的干燥剂中。此空调虽然采用的干燥剂除湿,但是其结构较复杂、制造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带有除湿模块的低静压风管机及其控制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空气中的湿度,同时结构简单,不影响空调的制冷、制热性能。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除湿模块的低静压风管机,包括风扇、接水盘、排水泵、出风口和进风口,其中,所述出风口或进风口处设置有除湿模块。
作为上述带有除湿模块的低静压风管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除湿模块包括外壳和过滤网,所述外壳和过滤网之间设置有吸附剂。
作为上述带有除湿模块的低静压风管机的一种优选方案,位于所述外壳和/或过滤网与吸附剂之间设置有加热装置。
作为上述带有除湿模块的低静压风管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低静压风管机还包括分别与风扇电机、加热装置和排水泵电机串联的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和第三控制器。
作为上述带有除湿模块的低静压风管机的一种优选方案,第一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一控制端子,第二控制器包括第二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端子,第三控制器包括第三控制开关和第三控制端子。
作为上述带有除湿模块的低静压风管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风管机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端子、第二控制端子和第三控制端子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作为上述带有除湿模块的低静压风管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热丝,所述电热丝缠绕在过滤网内侧。
作为上述带有除湿模块的低静压风管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吸附剂为分子筛。
一种如以上所述的带有除湿模块的低静压风管机的控制方法,风管机按照以下步骤执行除湿处理:
步骤A:控制器控制第一开关打开,第二控制开关和第三控制开关关闭,风扇电机支路导通风管机进入送风除湿阶段,所述风管机以此状态工作t1秒;
步骤B:风管机运行t1时间后,控制器控制第二控制开关打开,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三控制开关关闭,所述电热丝所在的支路导通,电热丝开始为除湿模块提供热量,所述除湿模块中的吸附剂受热脱水,水分通过逆流回到接水盘;
步骤C:风管机继续运行t2时间后,风管机进入排水阶段,控制器控制第三控制开关打开,排水泵支路导通,排水泵将接水盘里的水排至室外;
步骤D:风管机继续运行t3时间后,若控制器接收到控制端关闭除湿信号,风管机退出除湿阶段,否则返回步骤A继续执行除湿阶段。
作为上述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设定时间t1由低静压风管机的送风能力和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决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通过提供一种带有除湿模块的低静压风管机及其控制方法,采用吸附剂组成的除湿模块进行单独除湿,且将该除湿模块设置在空调出风口处,其结构简单,不会对空调正常的制冷、制热过程造成影响;另外此装置一个除湿周期所用时间较短,这段时间内,除湿模块进行了除湿的同时进行脱排水工作,一方面提高了系统除湿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增加了系统除湿的可靠性,因而能够更好的达到用户舒适度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带有除湿模块的低静压风管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除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带有除湿模块的低静压风管机的控制线路图。
其中:
1:风扇;2:除湿模块;3:外壳;4:过滤网;5:吸附剂;6:加热装置;7:第一控制器;8:第二控制器;9:第三控制器;10:风扇电机;11:排水泵电机;12:接水盘;
71:第一控制开关;72:第一控制端子;81:第二控制开关;82:第二控制端子;91:第三控制开关;92:第三控制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一种带有除湿模块的低静压风管机,其具有除湿功能,在空气湿度较大的使用环境中,能够有效可靠的减小空气的湿度,但不会对空调系统的制冷、制热性能造成影响,既提高了空调系统的性能又满足人体舒适度的需求。其具体包括风扇1、接水盘12、排水泵、出风口和进风口,为了实现空调除湿的功能,于空调的出风口或进风口处设置有除湿模块2。
除湿模块2包括外壳3和过滤网4,并于过滤网4与外壳3之间设置有吸附剂5,该吸附剂5对水具有很强的吸附功能,并且在受热的情况下水分会脱离吸附剂,本申请中所提供的吸附剂5为分子筛。
外壳3和/或过滤网4与吸附剂5之间设置有用于为吸附剂5提供热量的加热装置6,本申请中采用的加热装置6为电热丝,该电热丝缠绕在过滤网4的内侧为吸附剂5提供热量,当然电加热丝也可以缠绕在外壳的内侧,其同样能够起到为吸附剂5提供热量的作用。
上述低静压风管机还包括与风扇电机10、加热装置6和排水泵电机11串联的第一控制器7、第二控制器8和第三控制器9。
其中,第一控制器7包括第一控制开关71和第一控制端子72,第二控制器8包括第二控制开关81和第二控制端子82,第三控制器9包括第三控制开关91和第三控制端子92。
风管机还包括控制器,第一控制端子72、第二控制端子82和第三控制端子92均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根据设定程序对第一控制端子72、第二控制端子82和第三控制端子92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第一控制开关71、第二控制开关81和第三控制开关91的开闭的控制。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如以上所述的带有除湿模块的低静压风管机的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控制器控制第一开关打开,第二控制开关和第三控制开关关闭,风扇电机支路导通风管机进入送风除湿阶段,所述风管机以此状态工作t1秒;
步骤B:风管机运行t1时间后,控制器控制第二控制开关打开,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三控制开关关闭,所述电热丝所在的支路导通,电热丝开始为除湿模块提供热量,所述除湿模块中的吸附剂受热脱水,水分通过逆流回到接水盘;
步骤C:风管机继续运行t2时间后,风管机进入排水阶段,控制器控制第三控制开关打开,排水泵支路导通,排水泵将接水盘里的水排至室外;
步骤D:风管机继续运行t3时间后,若控制器接收到控制端关闭除湿信号,风管机退出除湿阶段,否则返回步骤A继续执行除湿阶段。
在步骤A中,控制器控制第一控制开关71打开,第二控制开关81和第三控制开关91关闭,其具体的控制方式是:当风管机电脑板主芯片接收到除湿信号后,发送给第一控制端子72一个信号1(定义:0-0V电压,1-12V电压),发送给第二控制端子82和第三控制端子92的控制信号为0,当第一控制端子72接收12V电压信号后,流过继电器元件,第一控制开关71闭合,此时风扇电机10进行工作,系统进入送风除湿阶段。
在送风除湿阶段,高湿度的空气经过室内低静压风管机时,空气从进风口引入,在风机的带动下,经过换热器到达除湿模块2,此时空气中大部分水分被除湿模块2中的吸附剂5所吸附,然后符合湿度要求的新风会被送出。送风除湿阶段的运行时间由低静压风管机的送风能力和吸附剂2的吸附能力决定。
当送风除湿阶段运行结束之后,风管机进入加热脱水阶段,即步骤B,此时除湿模块2中的吸附剂5经过一段时间的吸附后,大部分吸附剂5会达到饱和状态,需要将吸附剂5中的水分脱附。在此阶段控制器对第二控制端子82发出控制信号1,对第一控制端子72和第三控制端子92发出控制信号0,此时第二控制开关81打开,电热丝所在的支路导通,电加热丝开始工作,为除湿模块2提供热量,吸附剂5受热脱水,放出的水分通过逆流回到接水盘12。
根据吸附剂5的受热脱水性能,将加热脱水阶段的工作时间设定为t2秒,当风管机运行t2秒后进入排水阶段,即上述步骤C,在此阶段控制器对第三控制端子92发出控制信号1,此时第三控制开关91打开,排水泵支路导通,排水泵开始工作,把接水盘12中的水分排至室外。
当系统运行t3秒后,除湿模块里的吸附剂大部分水分已脱完,接水盘中的积水基本排净,风管机退出除湿模式,否则重复以上送风除湿、加热脱水和排水过程。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带有除湿模块的低静压除湿空调及其控制方法,采用吸附剂组成的除湿模块进行单独除湿,且将该除湿模块设置在空调出风口处,其结构简单,不会对空调正常的制冷、制热过程造成影响;另外此装置一个除湿周期所用时间较短,这段时间内,除湿模块进行了除湿的同时进行脱排水工作,一方面提高了系统除湿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增加了系统除湿的可靠性,因而能够更好的达到用户舒适度的要求。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带有除湿模块的低静压风管机,包括风扇、接水盘、排水泵、出风口和进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或进风口处设置有除湿模块;
所述低静压风管机还包括加热装置,以及分别与风扇电机、加热装置和排水泵电机串联的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和第三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除湿模块的低静压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模块包括外壳和过滤网,所述外壳和过滤网之间设置有吸附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带有除湿模块的低静压风管机,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外壳和/或过滤网与吸附剂之间设置有加热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除湿模块的低静压风管机,其特征在于,第一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一控制端子,第二控制器包括第二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端子,第三控制器包括第三控制开关和第三控制端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带有除湿模块的低静压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机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端子、第二控制端子和第三控制端子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带有除湿模块的低静压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热丝,所述电热丝缠绕在过滤网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带有除湿模块的低静压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剂为分子筛。
8.一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除湿模块的低静压风管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风管机按照以下步骤执行除湿处理:
步骤A:控制器控制第一开关打开,第二控制开关和第三控制开关关闭,风扇电机支路导通风管机进入送风除湿阶段,所述风管机以此状态工作t1秒;
步骤B:风管机运行t1时间后,控制器控制第二控制开关打开,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三控制开关关闭,所述电热丝所在的支路导通,电热丝开始为除湿模块提供热量,所述除湿模块中的吸附剂受热脱水,水分通过逆流回到接水盘;
步骤C:风管机继续运行t2时间后,风管机进入排水阶段,控制器控制第三控制开关打开,排水泵支路导通,排水泵将接水盘里的水排至室外;
步骤D:风管机继续运行t3时间后,若控制器接收到控制端关闭除湿信号,风管机退出除湿阶段,否则返回步骤A继续执行除湿阶段。
CN201310062700.9A 2013-02-27 2013-02-27 一种带有除湿模块的低静压风管机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31153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62700.9A CN103115399B (zh) 2013-02-27 2013-02-27 一种带有除湿模块的低静压风管机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62700.9A CN103115399B (zh) 2013-02-27 2013-02-27 一种带有除湿模块的低静压风管机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15399A CN103115399A (zh) 2013-05-22
CN103115399B true CN103115399B (zh) 2015-09-02

Family

ID=48413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62700.9A Active CN103115399B (zh) 2013-02-27 2013-02-27 一种带有除湿模块的低静压风管机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153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08154A (zh) * 2020-12-04 2022-06-1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系统、空调、介质及产品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94267A (ja) * 2002-03-31 2003-10-15 Daiwa House Ind Co Ltd 除湿換気システム
CN2594695Y (zh) * 2002-11-22 2003-12-24 浙江省普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除湿机
CN101000164A (zh) * 2006-01-11 2007-07-18 顺利空调工程有限公司 无霜冷冻低湿除湿装置
CN102589054A (zh) * 2012-02-29 2012-07-18 海尔集团公司 空调器
CN102628599A (zh) * 2012-04-20 2012-08-08 程刚 风冷式半导体制冷降湿空气调节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94267A (ja) * 2002-03-31 2003-10-15 Daiwa House Ind Co Ltd 除湿換気システム
CN2594695Y (zh) * 2002-11-22 2003-12-24 浙江省普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除湿机
CN101000164A (zh) * 2006-01-11 2007-07-18 顺利空调工程有限公司 无霜冷冻低湿除湿装置
CN102589054A (zh) * 2012-02-29 2012-07-18 海尔集团公司 空调器
CN102628599A (zh) * 2012-04-20 2012-08-08 程刚 风冷式半导体制冷降湿空气调节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15399A (zh) 2013-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53147B (zh) 三管制全热处理多联机空调系统及温湿度独立控制方法
CN201858726U (zh) 一种全热回收的调湿新风热泵
CN102878613B (zh) 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中温湿度的方法及多联机空调系统
JP4835688B2 (ja) 空気調和装置、空調システム
JP3668786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0715364B (zh) 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CN104676782B (zh) 一种多级叉流的溶液调湿空气处理装置
KR20130013576A (ko) 히트펌프 냉난방기를 이용한 열회수형 환기장치
CN105299754A (zh) 多功能家用空调机
JP7078856B2 (ja) 空調システム
US10274210B2 (en) Heat pump humidifier and dehumidifier system and method
CN201368544Y (zh)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除湿加热段
CN105823171B (zh) 一种增强除湿功能的空调系统
CN102798202B (zh) 全热交换器及新风机组系统
CN102607121A (zh) 热泵型低温再生转轮除湿新风处理机
CN203413735U (zh) 三管制全热处理多联机空调系统
CN106225115B (zh) 加湿装置、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4784340B2 (ja) 除湿機
CN103115399B (zh) 一种带有除湿模块的低静压风管机及其控制方法
JP4784341B2 (ja) 除湿機
JP4333986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04693891U (zh) 一种自力式除湿加湿空调新风处理系统
CN208398416U (zh) 多功能多联空调系统
CN202561928U (zh) 热泵型低温再生转轮除湿新风处理机
JP2022124315A (ja) 換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