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36454A - 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36454A
CN117936454A CN202211242601.4A CN202211242601A CN117936454A CN 117936454 A CN117936454 A CN 117936454A CN 202211242601 A CN202211242601 A CN 202211242601A CN 117936454 A CN117936454 A CN 1179364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k
layer
mask layer
substrate
e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4260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新满
吴耆贤
黄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221124260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3645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4121 priority patent/WO202407772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9364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364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7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 H01L21/033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comprising inorganic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3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the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between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chips being formed on, or in, insulating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rying Of Semiconductors (AREA)
  • Insulated Gate Type Field-Effect Transistor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及半导体结构,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衬底,衬底包括多个有源区;形成多个掩膜结构,暴露出每个有源区的中间区域,每个掩膜结构包括第一掩膜层、第二掩膜层和第三掩膜层,第二掩膜层相对于第一掩膜层、第三掩膜层向内凹陷形成凹槽;基于多个掩膜结构刻蚀有源区,在有源区的中间区域形成接触孔,同时,在凹槽中形成保护层,保护层覆盖被第二掩膜层暴露出的第一掩膜层;于接触孔中填充第一材料。在本公开中,在形成接触孔的过程中形成保护层,保护层用于保护掩膜结构,确保刻蚀过程中掩膜结构的尺寸不变,避免过刻蚀导致接触孔的尺寸增大。

Description

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背景技术
动态随机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DRAM)是一种高速地、随机地写入和读取数据的半导体存储器,被广泛地应用到数据存储设备或装置中。
随着半导体存储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半导体存储器的特征尺寸不断缩小,结构布局更加紧凑,半导体存储器的制程中形成的接触孔的深宽比越来越大,在接触孔中形成的接触结构的内部可能存在缝隙,缝隙造成接触结构的电阻增加,影响半导体结构的品质,降低半导体结构的电性能和良率。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公开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所述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衬底,所述衬底包括间隔排列的多个有源区以及设置在相邻的所述有源区之间的隔离结构;
形成多个掩膜结构,多个所述掩膜结构排列在所述衬底上,暴露出每个所述有源区的中间区域,每个所述掩膜结构包括依次叠置在所述衬底上的第一掩膜层、第二掩膜层和第三掩膜层,在垂直于所述衬底的顶面的截面上,所述第二掩膜层相对于所述第一掩膜层、所述第三掩膜层向内凹陷,在所述第一掩膜层和所述第三掩膜层之间形成凹槽;
基于多个所述掩膜结构刻蚀所述衬底,去除被多个所述掩膜结构暴露出的部分所述有源区,在每个所述有源区的所述中间区域形成接触孔,同时,在刻蚀所述衬底的过程中,在所述凹槽中形成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覆盖被所述第二掩膜层暴露出的所述第一掩膜层;
于每个所述接触孔中填充第一材料。
其中,形成多个掩膜结构,包括:
形成叠层结构,所述叠层结构覆盖所述衬底的顶面,所述叠层结构包括依次堆叠在所述衬底上的第一掩膜材料层、第二掩膜材料层和第三掩膜材料层;
依次刻蚀去除部分所述第三掩膜材料层、部分所述第二掩膜材料层和部分第一掩膜材料层,被保留的所述第一掩膜材料层形成所述第一掩膜层、被保留的所述第二掩膜材料层形成第二初始掩膜层、被保留的所述第三掩膜材料层形成所述第三掩膜层,所述第一掩膜层、所述第二初始掩膜层和所述第三掩膜层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的投影重合,形成多个初始掩膜结构;
刻蚀每个所述初始掩膜结构,自所述第二初始掩膜层的外周面向中心方向,去除部分所述第二初始掩膜层,在所述第一掩膜层和所述第三掩膜层之间形成所述凹槽,所述凹槽暴露出所述第一掩膜层的顶面的周边区域,且所述凹槽暴露出所述第三掩膜层的底面的周边区域,被保留的所述初始掩膜结构形成所述掩膜结构,被保留的所述第二初始掩膜层形成所述第二掩膜层。
其中,刻蚀每个所述初始掩膜结构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初始掩膜层相对于所述第一掩膜层和所述第三掩膜层具有高刻蚀选择比。
其中,基于多个所述掩膜结构刻蚀所述衬底,同时,在刻蚀所述衬底的过程中,在所述凹槽中形成保护层,包括:
于反应腔中通入刻蚀气体,所述刻蚀气体在所述反应腔中解离产生多种等离子体,多种所述等离子体撞击所述中间区域,去除被所述掩膜结构暴露出的部分所述有源区,在所述中间区域形成所述接触孔,同时,部分多种所述等离子体反应生成聚合物,所述聚合物附着在所述第三掩膜层的底面的周边区域,自所述第三掩膜层的底面的周边区域向所述第一掩膜层的方向生长,所述聚合物填充所述凹槽形成所述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第一掩膜层的顶面的周边区域。
其中,基于多个所述掩膜结构刻蚀所述衬底,同时,在刻蚀所述衬底的过程中,在所述凹槽中形成保护层,还包括:
控制多种所述等离子体的撞击速度以及多种所述等离子体反应生成所述聚合物的速度,以使在所述第三掩膜层的侧壁上形成所述聚合物的速度和所述等离子体撞击去除所述聚合物的速度相同。
其中,基于多个所述掩膜结构刻蚀所述衬底,同时,在刻蚀所述衬底的过程中,在所述凹槽中形成保护层,还包括:
自所述第二掩膜层的外周面向中心方向,向多种所述等离子体施加偏压,在偏压作用下多种所述等离子体同时到达所述第三掩膜层的底面的周边区域,反应生成所述聚合物。
其中,多种所述等离子体至少包括碳等离子体和氧等离子体。
其中,多种所述等离子体还包括氟等离子体和氯等离子体。
其中,所述聚合物的分子式为CxOyFzClα,其中x,y,z,α分别为每种元素对应的原子数,1≤x,y,z,α≤6。
其中,于所述接触孔中填充第一材料,包括:
去除所述第三掩膜层和所述保护层;
沉积所述第一材料形成第一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填充所述接触孔并覆盖所述第一掩膜层和所述第二掩膜层;
回刻所述第一材料层,并去除所述第二掩膜层,每个所述接触孔中被保留的所述第一材料层形成接触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掩膜层包括所述第一材料,所述第一材料层和所述第一掩膜层相连。
其中,每个所述掩膜结构覆盖相邻的两个所述有源区的部分顶面以及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有源区之间的所述隔离结构的部分顶面。
其中,每个所述有源区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源区、所述中间区域和漏区,每个所述掩膜结构覆盖相邻的两个所述有源区之一所述有源区的所述源区或漏区,以及另一所述有源区的所述漏区或所述源区。
其中,每个所述有源区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为第一宽度,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有源区之间的所述隔离结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为第二宽度,每个所述掩膜结构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的投影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为第三宽度,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2L1+L2<L3<2L1+3L2
其中,L1为所述第一宽度,L2为所述第二宽度,L3为所述第三宽度。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半导体结构,所述半导体结构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制作得到。
本公开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及半导体结构中,在掩膜结构的外周形成自掩膜结构的周面向中心方向凹陷的凹槽,在刻蚀形成接触孔的过程中,刻蚀产物在凹槽中形成保护层,保护层用于避免掩膜结构被刻蚀损伤,确保刻蚀过程中掩膜结构的尺寸不发生变化,从而避免过刻蚀导致接触孔尺寸增大。
在阅读并理解了附图和详细描述后,可以明白其它方面。
附图说明
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实施例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衬底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衬底的俯视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形成叠层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刻蚀第三掩膜材料层和第二掩膜材料层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形成初始掩膜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形成初始掩膜结构的俯视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形成掩膜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形成掩膜结构的俯视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根据掩膜结构刻蚀隔离层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掩膜结构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聚合物向第一掩膜层方向生长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聚合物向第一掩膜层方向生长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聚合物在凹槽中形成保护层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形成接触孔和保护层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接触孔的俯视图。
图1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去除第三掩膜层和保护层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形成第一材料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形成第一材料层的俯视图。
图2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形成接触结构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形成接触结构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00、衬底;110、有源区;111、源区;112、漏区;113、中间区域;120、隔离结构;130、接触孔;140、隔离层;200、掩膜结构;210、第一掩膜层;210a、第一掩膜层的顶面的周边区域;211、第一掩膜材料层;220、第二掩膜层;221、第二掩膜材料层;222、第二初始掩膜层;230、第三掩膜层;230a、第三掩膜层的底面的周边区域;231、第三掩膜材料层;240、凹槽;250、保护层;260、叠层结构;270、初始掩膜结构;280、光刻胶图案;300、接触结构;301、第一材料层;310、位线接触层;
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D3、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随着半导体存储器的尺寸不断减小,半导体存储器中半导体器件的间距减小,在半导体存储器的制程中,涉及到刻蚀形成接触孔的步骤时,为了避免刻蚀损伤接触孔附近的器件,通常将接触孔的宽度定义的较小,如此,形成的接触孔的深宽比大,沉积导电材料填充接触孔形成接触插塞的制程中,受到接触孔的深宽比的影响,导电材料无法填满接触孔,沉积形成的接触插塞的内部总是存在未填充的空气隙,空气隙的存在增大接触插塞的电阻、降低半导体结构的电性能和良率。但是,如果增大接触孔的宽度,刻蚀过程又极易损伤接触孔附近的结构或器件,造成整个半导体存储器报废。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在掩膜结构的外周形成自掩膜结构的周面向中心方向凹陷的凹槽,在刻蚀形成接触孔的过程中,刻蚀产物在凹槽中形成保护层,保护层用于保护掩膜结构避免掩膜结构被刻蚀损伤,确保刻蚀过程中掩膜结构的尺寸不发生变化,根据掩膜结构形成的接触孔的尺寸和掩膜结构定义的待形成的接触孔的尺寸保持一致,避免过刻蚀导致接触孔的尺寸增大。
本公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如图1所示,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的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图2-图21为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的各个阶段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2-图21对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进行介绍。
本实施例对半导体结构不作限制,下面将以半导体结构为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为例进行介绍,但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中的半导体结构还可以为其它的结构。
如图1所示,本公开一示例性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步骤S110:提供衬底,衬底包括间隔排列的多个有源区以及设置在相邻的有源区之间的隔离结构。
如图2示出了本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衬底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衬底的俯视图,图2是图3的A-A截面的剖面图。
如图2、图3所示,衬底100包括多个独立设置的有源区110,有源区110沿第一方向D1延伸。每个有源区110包括沿第一方向D1依次排列的源区111、中间区域113和漏区112,沿第一方向D1排列的一列有源区110中,任一有源区110的的源区111和相邻的有源区110的漏区112沿第一方向D1交替排列。有源区110的材料包括半导体材料,半导体材料可以包括硅、锗、硅锗化合物以及硅碳化合物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相邻的有源区110通过隔离结构120隔开,隔离结构120的材料可以为低k介质材料,例如,隔离结构120的材料可以为二氧化硅。
步骤S120:形成多个掩膜结构,多个掩膜结构排列在衬底上,暴露出每个有源区的中间区域,每个掩膜结构包括依次叠置在衬底上的第一掩膜层、第二掩膜层和第三掩膜层,在垂直于衬底的顶面的截面上,第二掩膜层相对于第一掩膜层、第三掩膜层向内凹陷,在第一掩膜层和第三掩膜层之间形成凹槽。
如图8示出了本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多个掩膜结构的示意图,如图9示出了本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多个掩膜结构的俯视图,图8是图9的A-A截面的剖面图。
如图8、图9所示,参照图2、图3,多个掩膜结构200独立设置在衬底100上,每个掩膜结构200覆盖相邻的两个有源区110的部分顶面以及位于相邻的两个有源区110之间的隔离结构120的部分顶面,多个掩膜结构200在衬底100上定义出了待形成的接触孔130(参照图15、图16)的图案。
如图8、图9所示,多个掩膜结构200覆盖每个有源区110的源区111和漏区112以及部分隔离结构120的顶面,暴露出每个有源区110的中间区域113以及另一部分隔离结构120的顶面,多个掩膜结构200暴露出的中间区域113和隔离结构120的顶面即为多个掩膜结构200定义出的用于形成接触孔130(参照图15、图16)的区域。
如图8、图11所示,每个掩膜结构200包括依次叠置在衬底100上的第一掩膜层210、第二掩膜层220和第三掩膜层230,在第二掩膜层220的宽度小于第一掩膜层210的宽度,且第二掩膜层220的宽度小于第三掩膜层230的宽度,每个掩膜结构200的第二掩膜层220相对于第一掩膜层210、第三掩膜层230向内凹陷,形成自掩膜结构200的周面向中心方向凹陷的凹槽240,每个掩膜结构200在垂直于衬底100的顶面的截面上形成的投影呈“工”形。每个掩膜结构200的第二掩膜层220暴露出第一掩膜层210的部分顶面以及第三掩膜层230的部分底面,第一掩膜层210暴露出的顶面、第三掩膜层230暴露出的底面以及第二掩膜层220的侧壁在每个掩膜结构200的第一掩膜层210和第三掩膜层230之间形成凹槽240。
步骤S130:基于多个掩膜结构刻蚀衬底,去除被多个掩膜结构暴露出的部分有源区,在每个有源区的中间区域形成接触孔,同时,在刻蚀衬底的过程中,在凹槽中形成保护层,保护层覆盖被第二掩膜层暴露出的第一掩膜层。
如图15示出了本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形成接触孔的示意图,如图16示出了本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形成接触孔的俯视图,图15是图16的A-A截面的剖面图。
如图15、图16所示,参照图8、图9,通过刻蚀工艺刻蚀被多个掩膜结构200暴露出的衬底100,至少去除每个有源区110的中间区域113的部分结构,在每个有源区110的中间区域113形成接触孔130。
如图15、图16所示,参照图8、图9,在本实施例的刻蚀过程中形成的反应产物沉积在凹槽240中形成保护层250,保护层250覆盖被第二掩膜层220暴露出的第一掩膜层210,保护层250用于保护第一掩膜层210避免第一掩膜层210被刻蚀损伤,确保形成接触孔130后,第一掩膜层210的尺寸相对于刻蚀有源区110之前的第一掩膜层210尺寸保持不变,以避免第一掩膜层210在刻蚀过程中被刻蚀去除,掩膜结构200暴露出的有源区110的尺寸增大,导致形成的接触孔130的尺寸大于多个掩膜结构200定义出的待形成的接触孔130的尺寸的问题;且避免第一掩膜层210覆盖的有源区110的源区111和漏区112被刻蚀去除。
本实施例在衬底100中刻蚀形成的接触孔130的尺寸和掩膜结构200定义的待形成的接触孔130的尺寸完全一致,形成的接触孔130具的形貌和尺寸有高精度。其中,本实施例中选用的刻蚀工艺可以为干法刻蚀。
本实施例中,根据多个掩膜结构200在衬底100中形成的接触孔130的尺寸和多个掩膜结构200排列在衬底100上定义出待形成的接触孔130的尺寸完全一致,因此,在确保掩膜结构200覆盖每个有源区110的源区111和漏区112的前提下,在形成掩膜结构200时,可将掩膜结构200定义出的待形成的接触孔130的尺寸设置为最大,以增大形成的接触孔130的宽度,减小在中间区域113形成的接触孔130的深宽比。
步骤S140:于每个接触孔中填充第一材料。
如图20示出了本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形成接触结构的示意图,如图21示出了本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于每个接触孔中形成接触结构的俯视图,图20是图21的A-A截面的剖面图。
如图20、图21所示,参照图15、图16,可以选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Chemical VaporDeposition,CVD)、物理气相沉积工艺(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原子层沉积工艺(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或溅镀(sputtering)中的任一种沉积工艺沉积第一材料填充接触孔130,第一材料填充接触孔130,在接触孔130中形成接触结构300。其中,第一材料可以为单晶硅或多晶硅,第一材料中可以掺杂有导电离子。
参照图20、图21所示,本实施例中形成的接触孔130的宽度尺寸大,接触孔130的深宽比小,第一材料在填充接触孔130的过程中,受到接触孔130的深宽比的不良影响小,第一材料能够完全填满接触孔130,确保形成的接触结构300中没有未被填充的缝隙存在,如此,形成的接触结构300的导电性更好、半导体结构的良率更高。
本实施例的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在刻蚀过程中,形成保护层保护第一掩膜层,以使第一掩膜层覆盖的衬底的尺寸不变,确保在衬底中形成的接触孔的尺寸和掩膜结构在衬底上定义出待形成的接触孔的尺寸完全一致,降低形成的接触孔的深宽比,降低接触孔的填充难度,在接触孔中填充的第一材料没有缝隙。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本实施例是对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图9所示,每个掩膜结构200覆盖相邻的两个有源区110之一有源区110的源区111或漏区112,以及另一有源区110的漏区112或源区111。
如图2、图3所示,每个有源区110在第二方向D2上的宽度为第一宽度L1,位于相邻的两个有源区110之间的隔离结构120在第二方向D2上的宽度为第二宽度L2,每个掩膜结构200在衬底100上形成的投影在第二方向D2上的宽度为第三宽度L3,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1相交。
如图8、图9所示,参照图2、图3,本实施例中,2L1+L2<L3<2L1+3L2,掩膜结构200的尺寸在此范围内时,既能确保多个掩膜结构200覆盖每个有源区110的源区111和漏区112,避免有源区110的源区111和漏区112被刻蚀损伤,同时在衬底100上形成的掩膜结构200的数量最少,掩膜结构200在衬底100上定义出的待形成的接触孔130的尺寸最大,根据此尺寸范围的掩膜结构200形成的接触孔130的深宽比更小,有利于提高半导体结构的电性能和良率。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本实施例是对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在本实施例在步骤S120形成多个掩膜结构,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21:形成叠层结构,叠层结构覆盖衬底的顶面,叠层结构包括依次堆叠在衬底上的第一掩膜材料层、第二掩膜材料层和第三掩膜材料层。
如图4所示,参照图2,可以选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原子层沉积工艺或溅镀中的任一种沉积工艺依次沉积第一掩膜材料层211、第二掩膜材料层221和第三掩膜材料层231形成叠层结构260。
参照图4所示,第二掩膜材料层221的材料相对于第一掩膜材料层211的材料和第三掩膜材料层231的材料具有高刻蚀选择比。示例性的,第一掩膜材料层211的材料可以包括第一材料;第二掩膜材料层221的材料可以包括氧化物,比如,第二掩膜材料层221的材料包括氧化硅;第三掩膜材料层231的材料可以包括氮化物,比如,第三掩膜材料层231的材料包括氮化硅或氮氧化硅。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掩膜材料层211、第二掩膜材料层221和第三掩膜材料层231可以选用满足刻蚀选择比的其它材料。
步骤S122:依次刻蚀去除部分第三掩膜材料层、部分第二掩膜材料层和部分第一掩膜材料层,被保留的第一掩膜材料层形成第一掩膜层、被保留的第二掩膜材料层形成第二初始掩膜层、被保留的第三掩膜材料层形成第三掩膜层,第一掩膜层、第二初始掩膜层和第三掩膜层在衬底上形成的投影重合,形成多个初始掩膜结构。
参照图4所示,首先,在第三掩膜材料层231的顶面上形成光刻胶图案280,光刻胶图案280定义有待形成的接触孔130(参照图15、图16)的图案。
如图5所示,然后,根据光刻胶图案280逐层刻蚀第三掩膜材料层231和第二掩膜材料层221。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干法工艺刻蚀第三掩膜材料层231,比如,可以采用硫化羰(COS)和氧气(O2)的混合气作为刻蚀气体刻蚀第三掩膜材料层231,去除被光刻胶图案280暴露出的第三掩膜材料层231,被保留的第三掩膜材料层231形成第三掩膜层230。
接着,可以通过干法工艺刻蚀第二掩膜材料层221,比如,可以采用全氟丁二烯(C4F6)、八氟环丁烷(C4F8)和O2的混合气作为刻蚀气体,刻蚀去除被第三掩膜层230暴露出的第二掩膜材料层221,被保留的第二掩膜材料层221形成第二初始掩膜层222。
如图6所示,接着,根据第二初始掩膜层222和第三掩膜层230刻蚀第一掩膜材料层211。可以通过干法工艺刻蚀第一掩膜材料层211,比如,可以采用溴化氢(HBr)、氯气(Cl2)和O2的混合气作为刻蚀气体,刻蚀去除被第二初始掩膜层222和第三掩膜层230暴露出的第一掩膜材料层211,被保留的第一掩膜材料层211形成第一掩膜层210。
如图6所示,参照图5,被保留的叠层结构260形成多个初始掩膜结构270,每个初始掩膜结构270包括依次堆叠在衬底100上的第一掩膜层210、第二初始掩膜层222和第三掩膜层230,在垂直于衬底100的顶面的截面上,初始掩膜结构270上下等宽。
如图6示出了本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形成多个初始掩膜结构的示意图,如图7示出了本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形成多个初始掩膜结构的俯视图,图6是图7的A-A截面的剖面图。如图6、图7所示,本实施例形成的多个初始掩膜结构270独立设置,每个初始掩膜结构270的外周面暴露在制程空间中,以使后续步骤中可以处理初始掩膜结构270的周面,在第一掩膜层210和第三掩膜层230之间形成凹槽240(后续会进行详细说明)。
步骤S123:刻蚀每个初始掩膜结构,自第二初始掩膜层的外周面向中心方向,去除部分第二初始掩膜层,在第一掩膜层和第三掩膜层之间形成凹槽,凹槽暴露出第一掩膜层的顶面的周边区域,且凹槽暴露出第三掩膜层的底面的周边区域,被保留的初始掩膜结构形成掩膜结构,被保留的第二初始掩膜层形成第二掩膜层。
如图6所示,自第二初始掩膜层222的外周面向中心方向,刻蚀去除部分第二初始掩膜层222,如图11所示,暴露出第一掩膜层210的顶面的周边区域210a以及第三掩膜层230的底面的周边区域230a,被保留的第二初始掩膜层222形成第二掩膜层220,第二掩膜层220的周面、第一掩膜层210的顶面的周边区域210a以及第三掩膜层230的底面的周边区域230a在第一掩膜层210和第三掩膜层230之间围成凹槽240。
如图8、图9所示,参照图6,每个初始掩膜结构270被保留的部分形成掩膜结构200,每个掩膜结构200包括依次堆叠在衬底100上的第一掩膜层210、第二掩膜层220和第三掩膜层230,第二掩膜层220的宽度小于第一掩膜层210的宽度,第二掩膜层220在衬底100上形成的投影落在第一掩膜层210在衬底100上形成的投影中。
本实施例中,刻蚀第二初始掩膜层222的过程中,选用第二初始掩膜层222相对于刻蚀第一掩膜层210和第三掩膜层230具有高刻蚀选择比的刻蚀工艺,刻蚀工艺刻蚀第一掩膜层210的刻蚀速率为0,避免第一掩膜层210被去除导致有源区110的源区111和漏区112受到刻蚀损伤,避免过刻蚀导致接触孔130(参照图15、图16)的尺寸增大。
示例性的,参照图6、图8、图11所示,刻蚀每个初始掩膜结构270,可以采用以下实施方式:将半导体结构置于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发生仪(Inductive Coupled PlasmaEmission Spectrometer,ICP)中,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是用于原子发射光谱的主要光源,将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发生仪的压力调节为60mtorr~100mtorr,电压设置为600W~1000W,射频功率设置为200W~400W,温度设置为30℃~50℃。然后,向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发生仪通入HBr气体,HBr的流量为200sccm~400sccm,同时,向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发生仪中通入O2,或者,通入惰性气体,比如氦气(He),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发生仪将HBr气体和O2分别电离成溴等离子体和溴离子体,自第二初始掩膜层222的外周面向中心方向,通过等离子体刻蚀去除部分第二初始掩膜层222。
参照图6、图8、图11所示,本实施例仅去除了部分第二初始掩膜层222,第一掩膜层210没有受到刻蚀影响,掩膜结构200覆盖的衬底100的面积相对于初始掩膜结构270覆盖的衬底100的面积没有发生变化,掩膜结构200定义的待形成的接触孔130的尺寸不变。
本实施例的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将叠层结构刻蚀成多个独立设置的初始掩膜结构,以暴露出每个初始掩膜结构的外周面,然后将初始掩膜结构刻蚀成具有凹槽的掩膜结构,掩膜结构的第一掩膜层覆盖的衬底的面积不变,多个掩膜结构在每个有源区的中间区域定义出的用于形成接触孔的区域的尺寸不变,能够提高形成的接触孔的精度,以使在中间区域形成的接触孔的尺寸更符合预期。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本实施例是对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示,提供衬底100后,在衬底100的顶面上沉积形成隔离层140,隔离层140覆盖衬底100的顶面上,用于防止有源区110暴露在制程环境中被氧化污染,隔离层140的材料可以包括氮化硅。本实施例的步骤S130基于多个掩膜结构刻蚀衬底,同时,在刻蚀衬底的过程中,在凹槽中形成保护层,包括以下步骤:
如图10所示,参照图8,首先,基于多个掩膜结构200刻蚀隔离层140,去除被多个掩膜结构200暴露出的隔离层140。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湿法刻蚀去除被多个掩膜结构200暴露出的隔离层140,比如,可以采用浓度为1:200的氢氟酸溶液溶解去除被多个掩膜结构200暴露出的隔离层140,暴露出每个有源区110的中间区域113以及有源区110的中间区域113附近的隔离结构120的顶面。
参照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所示,参照图8,然后,将半导体结构置于反应腔中,于反应腔中通入刻蚀气体,刻蚀气体在反应腔中解离产生多种等离子体,多种等离子体撞击中间区域113,去除被掩膜结构200暴露出的部分有源区110以及中间区域113附近的部分隔离结构120,在中间区域113形成接触孔130,同时,部分多种等离子体反应生成聚合物,聚合物附着在第三掩膜层230的底面的周边区域230a,自第三掩膜层230的底面的周边区域230a向第一掩膜层210的方向生长,聚合物填充凹槽240形成保护层250,保护层250覆盖第一掩膜层210的顶面的周边区域210a。在本实施例中,反应腔可以为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发生仪。
本实施例中的刻蚀气体在反应腔中解离产生的多种等离子体至少包括碳等离子体和氧等离子体,以使刻蚀气体被电离产生的等离子体在反应腔中反应生成聚合物。
在一些示例中,向反应腔中通入碳源气体和氧源气体,碳源气体可以包括有机气体和无机气体中的至少一种。比如,向反应腔中通入二氧化碳(CO2)和O2,含碳气体和含氧气体在反应腔中被电离成碳等离子体和氧等离子体,碳等离子体和氧等离子体刻蚀去除被掩膜结构200暴露出的部分有源区110,同时,碳等离子体和氧等离子体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合物,聚合物生长在第三掩膜层230的底面的周边区域230a并填充凹槽240形成保护层250。
在一些实施例中,刻蚀气体在反应腔中解离产生的多种等离子体还包括氟等离子体和氯等离子体。向反应腔中通入碳源气体和氧源气体的同时,向反应腔中通入氟源气体和氯源气体。
比如,在一个示例中,参照图11、图12、图13、图14所示,向反应腔中通入四氟化碳_(CF4)或三氟甲烷(CHF3)中的至少一种,同时向反应腔中通入O2、Cl2,刻蚀气体中C元素含量大于Cl元素的含量和F元素的含量,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刻蚀气体被电离产生碳等离子体、氧等离子体、氟等离子体和氯等离子体,多种等离子体撞击被暴露出的有源区110,同时,碳等离子体、氧等离子体、氟等离子体和氯等离子体生成聚合物,聚合物覆盖第三掩膜层230的底面的周边区域230a,并自第三掩膜层230的底面的周边区域230a逐渐向第一掩膜层210的顶面的周边区域210a的方向生长,直至填满凹槽240,在凹槽240中形成保护层250。由于第三掩膜层230的底面的周边区域230a受到刻蚀气体的影响较小,由此可以先在周边区域230a上形成保护层250,进而使得保护层250覆盖第二掩膜层220,进而保护第一掩膜层220不被刻蚀。
本实施例中,多种等离子体发生聚合反应生成的聚合物的分子式为CxOyFzClα,其中x,y,z,α分别为每种元素对应的原子数,1≤x,y,z,α≤6。
参照图11、图12、图13、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刻蚀形成接触孔130的过程中,通过控制刻蚀参数和刻蚀条件,控制多种等离子体的撞击速度以及多种等离子体反应生成聚合物的速度,以使在第三掩膜层230的侧壁上形成聚合物的速度和等离子体撞击去除聚合物的速度相同,确保聚合物不会在第三掩膜层230的侧壁上生长,避免影响刻蚀形成的接触孔130的尺寸。
多种等离子体撞击沉积的同时,多种等离子体在反应腔中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合物,聚合物附着在第三掩膜层230暴露出的表面上,也即,聚合物不仅附着在第三掩膜层230的底面的周边区域230a,还可能会附着在第三掩膜层230的侧壁和顶面上,附着在第三掩膜层230的侧壁的聚合物如果不能及时被去除,会造成掩膜结构200的宽度增加,缩小后续根据掩膜结构200刻蚀形成的接触孔130的尺寸。本实施例中,在第三掩膜层230的侧壁上形成聚合物的速度和等离子体撞击去除聚合物的速度相同,避免聚合物附着在第三掩膜层230的侧壁上,避免影响形成的接触孔130的尺寸。
参照图11、图12、图13、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自第二掩膜层220的外周面向中心方向,向多种等离子体施加偏压,在偏压作用下多种等离子体同时到达第三掩膜层230的底面的周边区域230a,多种等离子体在第三掩膜层230的底面的周边区域230a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合物。以使聚合物生长在第三掩膜层230的底面的周边区域230a上,自第三掩膜层230的底面的周边区域230a向第一掩膜层210的顶面的方向生长,避免保护层250延伸到相邻的两个掩膜结构200之间的区域中,保证掩膜结构200的尺寸在刻蚀过程中不发生变化,保证形成的接触孔130的(参照图15、图16)尺寸和多个掩膜结构200在衬底100上定义出的待形成的接触孔130的尺寸完全一致,根据掩膜结构200形成的接触孔130的的形貌和尺寸具有高精度。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本实施例是对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在本实施例在步骤S140于接触孔中填充第一材料,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41:去除第三掩膜层和保护层。
如图17所示,参照图15,选用对第二掩膜层220和第一掩膜层210具有高刻蚀选择比的刻蚀工艺刻蚀掩膜结构200和保护层250,比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去除第三掩膜层和保护层,可以采用以下实施方式:
调整向反应腔中通入的刻蚀气体的组分,仅向反应腔中通入O2,O2在反应腔中被电离成氧等离子体,氧等离子体撞击第三掩膜层230和保护层250,去除第三掩膜层230和保护层250。
如图17所示,去除第三掩膜层230和保护层250,增大了后续向接触孔130中沉积第一材料的工艺窗口,增大第一材料填充接触孔130的工艺窗口的宽度,减小了第一材料填充接触孔130的难度,确保第一材料能将接触孔130完全填充,避免在接触孔130中填充的第一材料存在缝隙。
步骤S142:沉积第一材料形成第一材料层,第一材料层填充接触孔并覆盖第一掩膜层和第二掩膜层。
如图18示出了本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形成第一材料层的示意图,图19示出了本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形成第一材料层的俯视图,图18是图19的A-A截面的剖面图。
如图18、图19所示,参照图17,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工艺、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原子层沉积工艺或溅镀中的任一种沉积工艺沉积第一材料形成第一材料层301,第一材料层301填充每个接触孔130、覆盖衬底100被暴露出的顶面、覆盖第一掩膜层210和第二掩膜层220。
本实施例中,第一掩膜层210包括第一材料,如图18、图19所示,第一材料层301和第一掩膜层210相连。
步骤S143:回刻第一材料层,并去除第二掩膜层,每个接触孔中被保留的第一材料层形成接触结构。
如图20、图21所示,参照图18、图19,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刻蚀去除部分第一材料层301、去除部分第一掩膜层210并去除全部的第二掩膜层220,被保留的第一材料层301和被保留的第一掩膜层210相连。如图21所示,接触孔130中的第一材料层301被保留形成接触结构300,位于衬底100的顶面上的被保留的第一材料层301和被保留的第一掩膜层210可以在后续制程中形成其它器件。
以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形成的接触孔130为位线接触孔进行说明,如图20、图21所示,接触孔130中的第一材料层301被保留形成接触结构300,衬底100顶面上被保留的第一材料层301和被保留的第一掩膜层210形成多条独立设置的位线接触层310,位线接触层310沿第三方向D3延伸。第三方向D3和第一方向D1倾斜相交,第三方向D3和第二方向D2垂直,每条位线接触层310连接沿第三方向D3排列的一列接触结构300,在后续制程中,可以在位线接触层310上形成位线(图中未示出)。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刻蚀去除位于衬底100顶面上的第一材料层301并去除全部的第一掩膜层210和全部的第二掩膜层220,暴露出衬底100的顶面,仅保留位于接触孔130中的第一材料层301形成接触结构300,接触结构300中没有缝隙。
本实施例形成的接触结构300中没有填充缝隙,接触结构300的电阻小、电性能好,在接触结构300上形成其它器件(比如位线)更加牢固,抗倾倒性好,半导体结构良率更高。
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导体结构,本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制作得到。本实施例的半导体结构,接触孔130的深宽比小,接触孔130中的接触结构300中没有缝隙,半导体结构的品质更好、良率更高。
本实施例的半导体结构可以应用于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中。然而,也可以应用于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快闪存储器(flashEPRO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相变随机存储器(Phase change RandomAccess Memory,PRAM)等。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性的实施例”、“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
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公开中用于描述各种结构,但这些结构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结构与另一个结构区分。
在一个或多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多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此外,可能未示出某些公知的部分。为了简明起见,可以在一幅图中描述经过数个步骤后获得的结构。在下文中描述了本公开的许多特定的细节,例如器件的结构、材料、尺寸、处理工艺和技术,以便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但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那样,可以不按照这些特定的细节来实现本公开。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衬底,所述衬底包括间隔排列的多个有源区以及设置在相邻的所述有源区之间的隔离结构;
形成多个掩膜结构,多个所述掩膜结构排列在所述衬底上,暴露出每个所述有源区的中间区域,每个所述掩膜结构包括依次叠置在所述衬底上的第一掩膜层、第二掩膜层和第三掩膜层,在垂直于所述衬底的顶面的截面上,所述第二掩膜层相对于所述第一掩膜层、所述第三掩膜层向内凹陷,在所述第一掩膜层和所述第三掩膜层之间形成凹槽;
基于多个所述掩膜结构刻蚀所述衬底,去除被多个所述掩膜结构暴露出的部分所述有源区,在每个所述有源区的所述中间区域形成接触孔,同时,在刻蚀所述衬底的过程中,在所述凹槽中形成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覆盖被所述第二掩膜层暴露出的所述第一掩膜层;
于每个所述接触孔中填充第一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多个掩膜结构,包括:
形成叠层结构,所述叠层结构覆盖所述衬底的顶面,所述叠层结构包括依次堆叠在所述衬底上的第一掩膜材料层、第二掩膜材料层和第三掩膜材料层;
依次刻蚀去除部分所述第三掩膜材料层、部分所述第二掩膜材料层和部分第一掩膜材料层,被保留的所述第一掩膜材料层形成所述第一掩膜层、被保留的所述第二掩膜材料层形成第二初始掩膜层、被保留的所述第三掩膜材料层形成所述第三掩膜层,所述第一掩膜层、所述第二初始掩膜层和所述第三掩膜层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的投影重合,形成多个初始掩膜结构;
刻蚀每个所述初始掩膜结构,自所述第二初始掩膜层的外周面向中心方向,去除部分所述第二初始掩膜层,在所述第一掩膜层和所述第三掩膜层之间形成所述凹槽,所述凹槽暴露出所述第一掩膜层的顶面的周边区域,且所述凹槽暴露出所述第三掩膜层的底面的周边区域,被保留的所述初始掩膜结构形成所述掩膜结构,被保留的所述第二初始掩膜层形成所述第二掩膜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刻蚀每个所述初始掩膜结构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初始掩膜层相对于所述第一掩膜层和所述第三掩膜层具有高刻蚀选择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多个所述掩膜结构刻蚀所述衬底,同时,在刻蚀所述衬底的过程中,在所述凹槽中形成保护层,包括:
于反应腔中通入刻蚀气体,所述刻蚀气体在所述反应腔中解离产生多种等离子体,多种所述等离子体撞击所述中间区域,去除被所述掩膜结构暴露出的部分所述有源区,在所述中间区域形成所述接触孔,同时,部分多种所述等离子体反应生成聚合物,所述聚合物附着在所述第三掩膜层的底面的周边区域,自所述第三掩膜层的底面的周边区域向所述第一掩膜层的方向生长,所述聚合物填充所述凹槽形成所述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第一掩膜层的顶面的周边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多个所述掩膜结构刻蚀所述衬底,同时,在刻蚀所述衬底的过程中,在所述凹槽中形成保护层,还包括:
控制多种所述等离子体的撞击速度以及多种所述等离子体反应生成所述聚合物的速度,以使在所述第三掩膜层的侧壁上形成所述聚合物的速度和所述等离子体撞击去除所述聚合物的速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多个所述掩膜结构刻蚀所述衬底,同时,在刻蚀所述衬底的过程中,在所述凹槽中形成保护层,还包括:
自所述第二掩膜层的外周面向中心方向,向多种所述等离子体施加偏压,在偏压作用下多种所述等离子体同时到达所述第三掩膜层的底面的周边区域,反应生成所述聚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多种所述等离子体至少包括碳等离子体和氧等离子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多种所述等离子体还包括氟等离子体和氯等离子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的分子式为CxOyFzClα,其中x,y,z,α分别为每种元素对应的原子数,1≤x,y,z,α≤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接触孔中填充第一材料,包括:
去除所述第三掩膜层和所述保护层;
沉积所述第一材料形成第一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填充所述接触孔并覆盖所述第一掩膜层和所述第二掩膜层;
回刻所述第一材料层,并去除所述第二掩膜层,每个所述接触孔中被保留的所述第一材料层形成接触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掩膜层包括所述第一材料,所述第一材料层和所述第一掩膜层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掩膜结构覆盖相邻的两个所述有源区的部分顶面以及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有源区之间的所述隔离结构的部分顶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有源区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源区、所述中间区域和漏区,每个所述掩膜结构覆盖相邻的两个所述有源区之一所述有源区的所述源区或漏区,以及另一所述有源区的所述漏区或所述源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有源区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为第一宽度,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有源区之间的所述隔离结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为第二宽度,每个所述掩膜结构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的投影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为第三宽度,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2L1+L2<L3<2L1+3L2
其中,L1为所述第一宽度,L2为所述第二宽度,L3为所述第三宽度。
15.一种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结构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制作得到。
CN202211242601.4A 2022-10-11 2022-10-11 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Pending CN1179364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42601.4A CN117936454A (zh) 2022-10-11 2022-10-11 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PCT/CN2022/134121 WO2024077728A1 (zh) 2022-10-11 2022-11-24 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42601.4A CN117936454A (zh) 2022-10-11 2022-10-11 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36454A true CN117936454A (zh) 2024-04-26

Family

ID=90668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42601.4A Pending CN117936454A (zh) 2022-10-11 2022-10-11 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36454A (zh)
WO (1) WO202407772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0762B (zh) * 2013-08-26 2016-03-02 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
JP7173799B2 (ja) * 2018-09-11 2022-11-16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エッチングガス
KR20210026193A (ko) * 2019-08-29 2021-03-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21040008A (ja) * 2019-09-02 2021-03-11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2289805A (zh) * 2020-10-29 2021-01-29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凹槽结构的制作方法、三维nand存储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15148673B (zh) * 2021-03-30 2024-05-14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的制造方法
CN113517233B (zh) * 2021-07-13 2024-03-29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77728A1 (zh) 2024-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44838B2 (en) Method of deep trench formation with improved profile control and surface area
US7273566B2 (en) Gas compositions
US7344954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apacitor deep trench and of etching a deep trench opening
CN110085551B (zh) 存储元件的位线的制作过程、存储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TWI681551B (zh) 用於處理晶片、製造儲存結構以及處理3d-nand結構的方法
CN114068545A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US6083845A (en) Etching method
CN109659222B (zh) 半导体装置的形成方法
US20140162453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150340368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US6855596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trench capacitor having an isolation trench
CN117936454A (zh) 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US20220130720A1 (en) Formation method of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CN111312587B (zh) 刻蚀方法、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KR101614029B1 (ko) 캐패시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11984398B2 (en)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6238970B1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DRAM cell capacitor including etching upper conductive layer with etching byproduct forming an etch barrier on the conductive pattern
WO2022183718A1 (zh) 半导体结构的制造方法和半导体结构
US20080050871A1 (en) Methods for removing material from one layer of a semiconductor device structure while protecting another material layer and correspond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structures
TWI793908B (zh) 具有埋入字元線的半導體結構的其製備方法
TWI798740B (zh) 具有鰭式結構的半導體結構的製備方法
WO2022205745A1 (zh) 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US20230078585A1 (en)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US20220302117A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220045066A1 (en)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