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19605A - 载置台定位系统及载置台定位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载置台定位系统及载置台定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19605A
CN117919605A CN202211259602.XA CN202211259602A CN117919605A CN 117919605 A CN117919605 A CN 117919605A CN 202211259602 A CN202211259602 A CN 202211259602A CN 117919605 A CN117919605 A CN 1179196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ge
positioning
locking
platform
position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5960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发智
贡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Boron Xiame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Boron Xiame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Boron Xiame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Boron Xiame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5960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1960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20922 priority patent/WO202407830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9196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196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载置台定位系统,包括载置台、载置台定位装置、载置台转运装置以及连接装置,载置台用于承载患者,载置台定位装置用于移动并定位载置台,载置台转运装置用于支撑和移动载置台,连接装置用于锁紧载置台与载置台定位装置,通过设置连接装置,使得载置台定位装置能够快速与载置台进行锁紧固定,节省了治疗时非必要的定位步骤;一种载置台定位方法,包括转动第一连接组件至夹持位置,使得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锁紧,移动所述载置台定位装置,对所述载置台进行定位,载置台定位装置与载置台之间的锁紧动作一步到位且操作简单方便,极大地节省了载置台整体的定位时间。

Description

载置台定位系统及载置台定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定位系统及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载置台定位系统及载置台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原子科学的发展,例如钴六十、直线加速器、电子射束等放射线治疗已成为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然后传统光子或电子治疗受到放射线本身物理条件的限制,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射束途径上大量的正常组织造成伤害;另外由于肿瘤细胞对放射线敏感程度的不同,传统放射治疗对于较具抗辐射性的恶性肿瘤的治疗成效往往不佳。
为了减少肿瘤周边正常组织的辐射伤害,化学治疗中的标靶治疗改变便被应用于放射线治疗中,而针对高抗辐射性的肿瘤细胞,目前也积极发展具有高相对生物效应的辐射源,如质子治疗、重粒子治疗、中子捕获治疗等,其中,中子捕获治疗便是结合上述两种概念,如硼中子捕获治疗,借由硼药物在肿瘤细胞的特异性聚集,配合精准的中子射束照射,提供比传统放射线更好的癌症治疗选择。
为了实现精准的中子束照射,在模拟定位室内,需要通过CT影像等结合激光定位系统对患者的肿瘤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并作标记,在治疗室内,需要通过激光定位系统结合在模拟定位室中做的标记对患者进行定位,从而使得中子束对准肿瘤进行照射,其中激光定位系统采用激光发射器,由于激光发射器固定安装于模拟定位室和治疗室的墙壁和天花板上,因此需要定位装置驱动载置台同时对其进行快速精准定位,在中子捕获治疗过程中,如何快速准确地对载置台和定位装置之间进行锁紧固定从而获取精准的定位,是中子射束能否精准实施治疗的关键一步。
因此,提出一种载置台定位系统及载置台定位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为解决传统技术中载置台与定位装置之间如何快速锁紧固定以获取精准的定位标记的问题,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载置台定位系统,包括载置台、载置台定位装置、载置台转运装置以及连接装置,载置台用于承载患者,载置台定位装置用于移动并定位载置台,载置台转运装置用于支撑和移动载置台,连接装置,具有锁紧载置台和载置台定位装置的夹持位置和使得载置台和载置台定位装置脱离的释放位置,连接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其中,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相对设置在载置台和载置台定位装置上。通过载置台转运装置将载置台以及患者转移至载置台定位装置处,连接装置能够对载置台和载置台定位装置之间进行快速夹持锁紧,减少定位时间,其一:在模拟定位室内通过设置连接装置,结合载置台定位装置能够对载置台快速定位以获得精准的定位标记,从而节约在治疗室内进行照射治疗前对患者模拟定位的工作时间,其二:在治疗室内通过设置连接装置,结合载置台定位装置能够根据模拟定位室中获取的定位标记对载置台以及患者进行快速精准地定位,能够有效地避免治疗室中患者以及医护人员非必要的粒子照射剂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安装台以及设于安装台上的锁紧件,安装台开设有用于与第二连接组件进行对准匹配的槽口,锁紧件转动预设角度后能够与穿过槽口的第二连接组件卡紧连接。通过安装台对整个第一连接组件进行安装,锁紧件分布在安装台上,当安装台与第二连接组件对准后,第二连接组件的一部分能够穿过安装台上的槽口使得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紧密贴合,此时转动锁紧件至夹持位置即可完成锁紧,锁紧动作一步到位且操作简单方便,极大地节省了载置台整体的定位时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锁紧件包括相对于安装台活动连接的驱动部、锁紧部以及设于安装台上的限位部,驱动部用于驱动锁紧部转动至与第二连接组件锁紧的夹持位置或与第二连接组件脱离的释放位置,限位部具有用于限位驱动部的限位端。驱动部通过人工驱动使其转动,驱动部转动的同时带动锁紧部转动,锁紧部的初始状态是远离槽口的,不会阻碍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的对准贴合,锁紧部的转动锁紧过程是逐渐向两侧槽口靠近的过程,直至锁紧部与第二连接组件穿过槽口的部分卡合,此时锁紧件与第二连接组件锁紧,实现载置台定位装置与载置台之间的锁紧固定,便于后续载置台定位装置对载置台的移动和定位,限位部用于限制驱动部的转动幅度,当驱动部转动至限位部第一限位端的时候,锁紧部与第二连接组件之间脱离,实现二者之间的释放解锁,此时载置台定位装置能够脱离载置台,当驱动部转动至限位部第二限位端的时候,锁紧部与第二连接组件之间连接结合,实现二者之间的锁紧固定,此时载置台定位装置与载置台之间能够锁紧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限位端朝向驱动部的一侧设有止挡,驱动部设置有对应于止挡的被止挡,锁紧部位于夹持位置时,被止挡与止挡连接,锁定驱动部与锁紧部的位置。止挡以及被止挡用于实现驱动部的卡位,当驱动部转动至被止挡与止挡相连接的位置时,驱动部被卡紧从而停止运动,由此锁紧部随着驱动部转动至夹持位置或释放位置时也停止运动,即当驱动部转动至被止挡与止挡连接的止挡位置时,锁紧部也转动到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组件包括能够穿过槽口的卡位件以及限位安装台的限位件,卡位件的一侧设置有卡位部,限位件设有多个。卡位件可以穿过槽口使得第二连接组件一侧与第一连接组件一侧相贴合,从而实现载置台与载置台定位装置的结合。卡位部用于夹持并卡位锁紧部,当驱动部转动至第二限位端的止挡与被止挡卡接的位置时,锁紧部同步转动至其端部嵌入卡位部,此时止挡与被止挡可以使得锁紧部不会发生偏移,通过止挡与被止挡对驱动部以及锁紧部的限位,以及通过锁紧部与卡位部的卡合,实现载置台与载置台定位装置的固定锁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载置台转运装置包括脚轮以及设于脚轮上的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下支座、上支座以及配置于上支座与下支座之间的缓冲件,上支座与下支座活动连接,上支座能够相对于下支座进行转动。载置台在进行定位之前置于载置台转运装置上,载置台转运装置通过其底部设置的脚轮进行移动,能够移动载置台至指定位置,当出现意外情况,载置台转运装置受到向下的压力时,缓冲组件能够缓冲外界压力对载置台转运装置的支撑结构和脚轮的冲击力影响,起到保护载置台转运装置的作用。下支座以及上支座之间容纳以及安装有缓冲件,当载置台转运装置受到下压的外力时,外力传递至上支座使得上支座能够发生转动,并将压力传导至缓冲件形成缓冲,保护脚轮避免其受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载置台转运装置上设有定位件,定位件用于载置台转运装置与载置台定位装置进行相对位置的定位。载置台转运装置通过定位件与载置台定位装置进行贴合定位,实现对载置台转运装置的初步定位,由此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在后续操作中能够更加迅速地结合,有利于后续载置台定位装置对载置台的定位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载置台转运装置上设有开口,开口用于容纳夹持组件。载置台上设置的第一连接组件或者第二连接组件位于开口处,使得第一连接组件能够在开口处与第二连接组件对准匹配。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载置台定位方法,包括移动载置台转运装置至与载置台定位装置对位的预设位置,其中,载置台放置于载置台转运装置上,载置台及载置台定位装置上相对设置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移动载置台转运装置至预设位置的作用是将载置台转运装置进行初步定位;移动载置台定位装置,使得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对准匹配,即移动载置台定位装置使得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处于贴合状态;转动第一连接组件至夹持位置,使得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锁紧,通过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的锁紧,实现载置台定位装置与载置台之间的固定;移动载置台定位装置,对载置台进行坐标位置定位,即载置台定位装置将载置台从初始位置移动到设定的坐标位置从而实现载置台的定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载置台转运装置设有定位件和开口,移动载置台转运装置至与载置台定位装置对位的预设位置包括,载置台转运装置通过定位件与载置台定位装置一侧贴合,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在开口处对准贴合。定位件起到将载置台转运装置相对于载置台定位装置初步定位的作用,开口起到便于载置台定位装置上下移动的作用,使得第一连接组件能够穿过开口与第二连接组件相匹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包括驱动部、锁紧部以及限位部,限位部设置有止挡,驱动部设置有对应于止挡的被止挡,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卡位部,转动第一连接组件至夹持位置使得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锁紧包括,转动驱动部至止挡与被止挡之间卡紧,同时锁紧部被转动至卡位部实现锁紧。转动驱动部,同时锁紧部也会随着驱动部转动,止挡与被止挡的结合用于限制驱动部的运动,使得驱动部以及锁紧部转动到位后停止转动且不会发生偏移,增强锁紧件的稳定性。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的载置台定位系统,通过设置连接装置,使得载置台定位装置能够快速与载置台进行锁紧固定,节省了治疗时非必要的定位步骤,而后通过载置台定位装置为病患提供快速精准的坐标位置定位,节省了定位前的操作时间,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非必要的粒子照射剂量。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的载置台定位方法,载置台定位装置通过该方法步骤对载置台进行定位,其中载置台定位装置与载置台之间的锁紧动作一步到位且操作简单方便,极大地节省了载置台整体的定位时间,使得载置台的照射定位更佳方便、快捷、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中子捕获治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载置台定位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载置台定位系统中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载置台定位系统中的第一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载置台定位系统中连接装置处于夹持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中载置台定位系统中连接装置处于释放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中载置台定位系统中的第二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中载置台定位系统中的限位件与安装台的匹配示意图;
图9为一实施例中载置台定位系统中的载置台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实施例中载置台定位系统中的缓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一实施例中载置台定位系统中的载置台转运装置与载置台定位装置在预设位置对位的状态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一实施例中载置台定位方法中的载置台定位装置对载置台定位的状态示意图;
图14为一实施例中中子捕获治疗系统的载置台定位的示意图;
图15为一实施例中中子捕获治疗系统的载置台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在另一方向的示意图;
图17为一实施例中中子捕获治疗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18为一实施例中中子捕获治疗系统的载置台转运装置及转运车定位机构的示意图;
图19为一实施例中中子捕获治疗系统的载置台定位装置在不同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20为图19在平行于地面方向的俯视图;
图21为图20在OO平面的剖视图;
图22为一实施例中中子捕获治疗系统的载置台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3为一实施例中中子捕获治疗系统的控制载置台远离射束出口的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号:
中子捕获治疗系统100、照射室101、带电粒子束生成室102、分隔壁103、模拟定位室104、天花板1011、地板1012、中子产生装置10、加速器11、射束整形体20、反射体21、缓速体22、热中子吸收体23、辐射屏蔽体24、射束出口25、准直器30、载置台40、辐射屏蔽装置50、患者200、载置台转运装置401、脚轮404、连接装置300、第一连接组件500、安装台501、锁紧件502、槽口503、驱动部504、锁紧部505、限位部506、限位端507、止挡508、被止挡509、法兰连接件510、第二连接组件700、卡位件701、卡位部702、限位件703、缓冲组件800、下支座801、上支座802、缓冲件803、凸块804、销轴805、支撑杆806、定位件4011、开口4012、转运车定位机构402、孔4021、销4022、载置台定位装置60、定位机构61、驱动机构62、激光定位装置601、线性轴611、机械臂612、滑轨6111、支座6112、控制装置70、用户界面71、系统控制模块72、定位控制模块73、传感器80、治疗计划装置9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放射线照射系统优选为硼中子捕获治疗系统100,包括中子产生装置10、射束整形体20、准直器30和载置台40。中子产生装置10包括加速器11和靶材T,加速器11对带电粒子(如质子、氘核等)进行加速,产生如质子线的带电粒子线P,带电粒子线P照射到靶材T并与靶材T作用产生中子线(中子束)N,靶材T优选为金属靶材。依据所需的中子产率与能量、可提供的加速带电粒子能量与电流大小、金属靶材的物化性等特性来挑选合适的核反应,常被讨论的核反应有7Li(p,n)7Be及9Be(p,n)9B,这两种反应皆为吸热反应。两种核反应的能量阈值分别为1.881MeV和2.055MeV,由于硼中子捕获治疗的理想中子源为keV能量等级的超热中子,理论上若使用能量仅稍高于阈值的质子轰击金属锂靶材,可产生相对低能的中子,不须太多的缓速处理便可用于临床,然而锂金属(Li)和铍金属(Be)两种靶材与阈值能量的质子作用截面不高,为产生足够大的中子通量,通常选用较高能量的质子来引发核反应。理想的靶材应具备高中子产率、产生的中子能量分布接近超热中子能区(将在下文详细描述)、无太多强穿辐射产生、安全便宜易于操作且耐高温等特性,但实际上并无法找到符合所有要求的核反应,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锂金属制成的靶材。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靶材T的材料也可以由锂、铍之外的金属材料制成,例如由钽(Ta)或钨(W)等形成;靶材T可以为圆板状,也可以为其他固体形状,也可以使用液状物(液体金属)。加速器11可以是直线加速器、回旋加速器、同步加速器、同步回旋加速器,中子产生装置10也可以是核反应堆而不采用加速器和靶材。无论硼中子捕获治疗的中子源来自核反应堆或加速器带电粒子与靶材的核反应,产生的实际上皆为混合辐射场,即射束包含了低能至高能的中子、光子。对于深部肿瘤的硼中子捕获治疗,除了超热中子外,其余的辐射线含量越多,造成正常组织非选择性剂量沉积的比例越大,因此这些会造成不必要剂量的辐射应尽量降低。另外,对于被照射体的正常组织来说,各种辐射线应避免过多,同样造成不必要的剂量沉积。
中子产生装置10产生的中子束N依次通过射束整形体20和准直器30照射向载置台40上的被照射体200。射束整形体20能够调整中子产生装置10产生的中子束N的射束品质,准直器30用以汇聚中子束N,使中子束N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靶向性。载置台40及被照射体200的位置也可以进行调整,使射束对准被照射体200体内的肿瘤细胞M,这些调整可以人工手动操作的,也可以是通过一系列控制机构自动实现的(下文详述)。可以理解,本发明也可以不具有准直器,射束从射束整形体20出来后直接照射向载置台40上的被照射体200。
射束整形体20进一步包括反射体21、缓速体22、热中子吸收体23、辐射屏蔽体24和射束出口25,中子产生装置10生成的中子由于能谱很广,除了超热中子满足治疗需要以外,需要尽可能的减少其他种类的中子及光子含量以避免对操作人员或被照射体造成伤害,因此从中子产生装置10出来的中子需要经过缓速体22将其中的快中子能量(>40keV)调整到超热中子能区(0.5eV-40keV)并尽可能减少热中子(<0.5eV),缓速体22由与快中子作用截面大、超热中子作用截面小的材料制成,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缓速体22由D2O、AlF3、FluentalTM、CaF2、Li2CO3、MgF2和Al2O3中的至少一种制成;反射体21包围缓速体22,并将穿过缓速体22向四周扩散的中子反射回中子射束N以提高中子的利用率,由具有中子反射能力强的材料制成,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反射体21由Pb或Ni中的至少一种制成;缓速体22后部有一个热中子吸收体23,由与热中子作用截面大的材料制成,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热中子吸收体23由Li-6制成,热中子吸收体23用于吸收穿过缓速体22的热中子以减少中子束N中热中子的含量,避免治疗时与浅层正常组织造成过多剂量,可以理解,热中子吸收体也可以是和缓速体一体的,缓速体的材料中含有Li-6;辐射屏蔽体24用于屏蔽从射束出口25以外部分渗漏的中子和光子,辐射屏蔽体24的材料包括光子屏蔽材料和中子屏蔽材料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辐射屏蔽体24的材料包括光子屏蔽材料铅(Pb)和中子屏蔽材料聚乙烯(PE)。准直器30设置在射束出口25后部,从准直器30出来的超热中子束向被照射体200照射,经浅层正常组织后被缓速为热中子到达肿瘤细胞M。可以理解,射束整形体20还可以有其他的构造,只要能够获得治疗所需超热中子束即可;为描述方便,当设置有准直器30时,准直器30的出口也可以看做是下文所述的射束出口25。
被照射体200服用或注射含硼(B-10)药物后,含硼药物选择性地聚集在肿瘤细胞M中,然后利用含硼(B-10)药物对热中子具有高捕获截面的特性,借由10B(n,α)7Li中子捕获及核分裂反应产生4He和7Li两个重荷电粒子。两荷电粒子的平均能量约为2.33MeV,具有高线性转移(Linear Energy Transfer,LET)、短射程特征,α粒子的线性能量转移与射程分别为150keV/μm、8μm,而7Li重荷粒子则为175keV/μm、5μm,两粒子的总射程约相当于一个细胞大小,因此对于生物体造成的辐射伤害能局限在细胞层级,便能在不对正常组织造成太大伤害的前提下,达到局部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被照射体200和射束出口25之间还设置了辐射屏蔽装置50,屏蔽从射束出口25出来的射束对被照射体正常组织的辐射,可以理解,也可以不设置辐射屏蔽装置50。硼中子捕获治疗系统100整体容纳在混凝土构造的建筑物中,具体来说,硼中子捕获治疗系统100还包括照射室101和带电粒子束生成室102,载置台40上的被照射体200在照射室101中进行中子束N照射的治疗,带电粒子束生成室102至少部分容纳加速器11,射束整形体20至少部分容纳在照射室101和带电粒子束生成室102的分隔壁103内。可以理解,分隔壁103可以是将照射室101和带电粒子束生成室102完全隔开的;也可以是照射室101和带电粒子束生成室102之间的部分隔断,照射室101和带电粒子束生成室102是相通的。靶材T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带电粒子线P可选择地与其中一个或几个靶材T作用或同时与多个靶材T作用,以生成一个或多个治疗用中子束N。与靶材T的个数相应,射束整形体20、准直器30、载置台40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多个载置台可以设置在同一个照射室内,也可以为每个载置台设置一个单独的照射室。照射室101和带电粒子束生成室102为混凝土壁W(包括分隔壁103)包围形成的空间,混凝土结构可以屏蔽硼中子捕获治疗系统100工作过程中泄露的中子及其他辐射线。硼中子捕获治疗系统100还可以包括准备室、控制室和其他用于辅助治疗的空间(图未示)。每一个照射室可以配置一个准备室,用于进行照射治疗前注射硼药、治疗计划模拟等准备工作。控制室用于控制加速器、射束传输部、载置台定位装置等,对整个照射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管理人员在控制室内还可以同时监控多个照射室。硼中子捕获治疗系统100还可以包括模拟定位室104(下文详述),用于进行照射治疗前被照射体200的模拟定位,模拟定位室104内设置有与射束出口25相同的模拟射束出口25’,节省在照射室101进行被照射体200定位的时间,增加照射室101的利用率,可以理解,模拟定位室也可以用作准备室。
中子捕获治疗系统100还包括载置台定位系统,参阅图2,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载置台定位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载置台定位系统包括载置台40、载置台定位装置60、载置台转运装置401以及连接装置300,载置台40用于承载患者(被照射体);载置台定位装置60用于移动并定位载置台40,以及在移动定位时对载置台40进行支撑;载置台转运装置401用于转运载置台40时对其进行支撑;连接装置300具有锁紧载置台40和载置台定位装置60的夹持位置和使得载置台40和载置台定位装置60脱离的释放位置,连接装置300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组件500和第二连接组件700,其中,第一连接组件500和第二连接组件700相对设置在载置台40和载置台定位装置60上。
参阅图3,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载置台定位系统中的连接装置300的结构示意图,连接装置300用于锁紧和释放载置台40以及载置台定位装置60,第一连接组件500可以设置在载置台40上也可以设置在载置台定位装置60上,相对应地第二连接组件700可以设置在载置台定位装置60上也可以设置在载置台40上,位于夹持位置时(参见图5),第一连接组件500和第二连接组件700被锁紧固定,使得载置台40和载置台定位装置60之间固定,便于移动载置台定位装置60对载置台40进行定位,位于释放位置时(参见图6),第一连接组件500和第二连接组件700可以分离,使得载置台40和载置台定位装置60之间也可以互相分离,从而使得载置台40从载置台定位装置60上脱离。
参阅图4,图4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载置台定位系统中的第一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第一连接组件500包括安装台501以及设于安装台501上的锁紧件502,安装台501开设有用于与第二连接组件700进行对准匹配的槽口503,锁紧件502转动预设角度后能够与穿过槽口503的第二连接组件700连接。本实施例中将第一连接组件500设置在载置台定位装置60上,安装台501用于布设锁紧件502以及第一连接组件500的安装,安装台501的一侧表面设有法兰连接件510,通过法兰连接件510将安装台501安装在载置台定位装置60的机械臂612上,安装台501为具有一定厚度的板/块状,锁紧件502设置在安装台501上,锁紧件502与法兰连接件510设置在安装台501的同一侧面,锁紧件502的数量不限,本实施例中安装台501上设置两个锁紧件502,每个锁紧件502对应设有两个槽口503,槽口503位于锁紧件502的两侧,槽口503可供第二连接组件700的一部分穿过,进而转动锁紧件502进行锁紧操作,实现载置台定位装置60和载置台40的固定锁紧。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紧件502包括相对于安装台501活动连接的驱动部504、锁紧部505以及设于安装台501上的限位部506,驱动部504用于驱动锁紧部的505转动第二连接组件,限位部506具有用于限制驱动部504位移的限位端507。驱动部504呈把手/杆状,驱动部504作为整个锁紧件502操作转动的部位,驱动部504与锁紧部505之间通过销轴固定连接,销轴与安装台501转动连接,当驱动部504转动时,锁紧部505也随之转动,锁紧部505为块/板状,锁紧部505具有两个工作状态,其一是被转动至远离槽口503的位置,即垂直于同组两个槽口503的连线,此时第二连接组件锁紧部505处于释放位置,不会阻挡第二连接组件700的移动;其二是被转动至靠近槽口503的位置,即平行于同组两个槽口503的连线,此时第二连接组件锁紧部505处于夹持位置,可以限制第二连接组件700的移动,使得第一连接组件500与第二连接组件700紧紧贴合,从而将载置台定位装置60与载置台40固定连接。限位部506呈弧形,其弧形开口朝向驱动部504,限位部506的两端均为限位端507,限位端507用于限制驱动部504的运动,两个限位端507限定了驱动部504的两个工作位置,其一是驱动部504被转动至第一个限位端507时,此时对应锁紧部505为释放状态,参阅图6,其二是驱动部504被转动至第二个限位端507时,此时对应锁紧部505为锁紧状态,参阅图5。
参阅图5和图6,图5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载置台定位系统中连接装置处于夹持位置的状态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载置台定位系统中连接装置处于释放位置的状态示意图,限位端507朝向驱动部504的一侧设有止挡508,驱动部504设置有对应于止挡508的被止挡509,锁紧部505位于夹持位置时,被止挡509与止挡508连接,实现锁紧部505与第二连接组件700的锁紧。止挡508以及被止挡509用于将驱动部504锁紧在限位端507,止挡508外凸于限位端507的内侧,可以为一个凸起,被止挡509内陷于驱动部504的一端,可以为一个凹槽,止挡508与被止挡509之间互相配合,驱动部504的一端在限位部506的内侧可以任意滑动,而当驱动部504绕着销轴至其一端的被止挡509与止挡508卡接住的时候,此时驱动部504被限制转动,当驱动部504被转动至第一个限位端的止挡508与被止挡509卡接时,此时对应锁紧部505被转动至释放位置,当驱动部504被转动至第二个限位端的止挡508与被止挡509卡接时,此时对应锁紧部505被转动至夹持位置。
参阅图7,图7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载置台定位系统中的第二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第二连接组件700包括能够穿过槽口503的卡位件701以及限位安装台501的限位件703,卡位件70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容纳锁紧件502的卡位部702,限位件703设有多个。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组件700设置在载置台40的背面,卡位件701的数量为四个,分别对应四个槽口503,卡位件701为具有一定高度厚度的条/柱状,当卡位件701穿过槽口503之后,卡位件701上设有卡位部702的部分突出于安装台501,卡位部702具体为一个凹槽,锁紧部505被转动至夹持位置时,锁紧部505卡接在两个相对的卡位部702内,实现锁紧部505的锁紧。
参阅图8,图8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载置台定位系统中的限位件703与安装台501的匹配示意图,限位件703呈柱状,限位件703固定在第二夹持件700的侧边,限位件703可以设置多个,所包围形成的区域用于容纳安装台501,限位件703对应于安装台501的外沿形状设置,具体的,安装台501的横截面为矩形,多个限位件703也包围形成矩形,用于限位安装台501,当第一连接组件500由机械臂移动至第二连接组件700的下方时,通过限位件703限位并辅助安装台501上的槽口503快速对准卡位件701进行插接。限位件703朝向安装台501的一侧被构造为斜面,该斜面为向远离第二连接组件700的方向倾斜的斜面,连接装置300的装配过程中,安装台501刚接触到限位件703时,由于斜面的设置,安装台501与第二连接组件700之间留有预设的调整距离,优选为1-5mm的调整距离,使得安装台501上槽口503的位置更准确地对准卡位件701的位置,从而起到辅助第一连接组件500和第二连接组件700快速对准的功能。
参阅图9,图9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载置台定位系统中的载置台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载置台转运装置401包括用于移动的脚轮404以及设于脚轮404上的缓冲组件800,以及参阅图10,图10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载置台定位系统中的缓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缓冲组件800包括下支座801、上支座802以及配置于上支座802与下支座801之间的缓冲件803,上支座802与下支座801活动连接,上支座802能够相对于下支座801进行转动,可以理解的是,上支座与下支座之间也可以不进行接触连接,上支座与下支座分别固定在缓冲组件的上下两端。载置台转运装置401具体为转运车、治疗床推车等,载置台转运装置401通过脚轮404移动转运载置台40,缓冲组件800用于缓冲脚轮404承受的压力,保护脚轮404,下支座801为平板状,下支座801固定在脚轮404上,下支座801上一侧设置有凸块804,上支座802纵截面呈倒L型,上支座802和下支座801整体组合呈C型,下支座801底部中间位置开设有槽口,槽口与凸块804位置对应,上支座802的底部通过销轴805与下支座801转动连接,上支座802的顶部与转运车401的支撑杆806连接,缓冲件803起到缓冲作用,缓冲件803具体为矩形弹簧,在上支座802一侧和下支座801的一侧均设置有导向杆,缓冲件803环绕导向杆设置,同时两个导向杆不会阻碍上支座802朝向下支座801的方向转动。在载置台定位装置60移动载置台40时,若出现操作失误,如机械臂612应该抬升但被操作为下压,或者其他意外情况,导致转运车401突然受到向下的压力,压力通过支撑杆806传导至上支座802,上支座802受力后绕销轴805转动,并将力传导至缓冲件803,缓冲件803发生压缩形变,进而对向下的力的作用形成缓冲,起到保护脚轮404的作用。
参阅图11,图11示出了一实施例中载置台定位系统中的载置台转运装置与载置台定位装置在预设位置对位的状态示意图,载置台转运装置401上设有定位件4011,定位件4011用于载置台转运装置401与载置台定位装置60进行相对位置的定位。具体参阅图22的放大图,定位件4011呈L型,定位件4011设置在载置台转运装置401的支撑杆806上,载置台定位装置60的机械臂612通过法兰连接件510与安装台501连接,通过定位件4011与安装台501的侧面紧靠贴合的方式得到载置台转运装置401的初步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载置台转运装置401上设有开口4012,开口4012用于容纳连接装置300。当载置台40放置在载置台转运装置401上时,第二连接组件700位于开口4012处,第一连接组件500能够穿过开口4012,并在开口4012的位置与第二连接组件700进行配合,当载置台转运装置401通过定位件4011进行初步定位后,载置台定位装置60以及第一连接组件500快速移动至开口4012的位置,使得第一连接组件500和第二连接组件700对准贴合。
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的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载置台定位方法是上述载置台定位装置和载置台锁定的具体方法:
S11:移动载置台转运装置401至与载置台定位装置60对位的预设位置,其中,载置台转运装置401上放置有载置台40,载置台40及载置台定位装置60上相对设置第一连接组件500及第二连接组件700;
具体地,参见图11和图12,载置台转运装置401设有定位件4011和开口4012,定位件4011为L型,机械臂612通过法兰连接件510与安装台501连接,安装台501为矩形,利用L型的定位件4011与载置台定位装置60上连接的安装台501的直角侧边紧靠贴合,此时是载置台定位装置60与载置台转运装置401的初步定位,使得载置台定位装置60可以快速移动至开口4012的位置,并穿过开口4012使第一连接组件500靠近第二连接组件700,实现载置台定位装置60带动第一连接组件500快速地靠近第二连接组件700的功能。
S12:移动载置台定位装置60,第一连接组件500与第二连接组件700进行对准贴合;
具体地,参见图8,第一连接组件500包括安装台501,安装台501上开设有槽口503,第二连接组件700包括卡位件701,载置台转运装置401被初步定位后静止不动,随后载置台定位装置60移动至开口4012处,第二连接组件700侧边设置有多个限位件703,机械臂612抬升,将安装台501移动到限位件703包围形成的区域内,卡位件701穿过槽口503,机械臂612继续抬升,使得第一连接组件500逐渐向第二连接组件700靠拢,直到贴合。
S13:转动第一连接组件500至夹持位置,使得第一连接组件500与第二连接组件70锁紧;
具体地,参见图8,第一连接组件500包括驱动部504、锁紧部505以及限位部506,限位部506配置有止挡508,驱动部504设置有对应于止挡508的被止挡509,第二连接组件700包括卡位件701,卡位件701上开设有卡位部702,转动驱动部504,锁紧部505也随之转动,驱动部504被转动至止挡508与被止挡509之间卡紧,同时锁紧部505被转动至卡位部702之间实现锁紧。
S14:移动载置台定位装置60,对载置台40进行坐标位置定位;
具体地,参见图13,在照射室中,通过控制装置70根据模拟定位确定的坐标位置控制机械臂612将载置台40运动到模拟定位位置,移动到位后即确定照射位置,随后对患者200进行照射。
S15:转动第一连接组件500至释放位置,使得第一连接组件500与第二连接组件700脱离;
具体地,参见图6,照射完毕后,通过控制装置70控制载置台定位装置60将载置台40移动到载置台转运装置401上,反向转动驱动部504,锁紧部505也随之转动,驱动部504被转动直至限位部506另一端的止挡508与驱动部504上的被止挡509之间卡紧,同时锁紧部505被转动至远离卡位部702的位置实现脱离。
结合图14,中子捕获治疗系统100还包括控制装置70,载置台40及载置台40上的被照射体200由载置台定位装置60支撑,控制装置70与载置台定位装置60连接并能够控制载置台定位装置60,控制装置70还可以与中子产生装置10连接并能够控制中子产生装置10向载置台40上的被照射体200照射中子束N。本实施例中,照射室101和模拟定位室104内分别设置有相同的载置台定位装置60、60’并与射束出口25和模拟射束出口25’具有相同的位置关系,即在照射室101和模拟定位室104内定义了相同的载置台40及载置台定位装置60、60’的运行坐标系XYZ并以沿中子束N方向距离射束出口25、模拟射束出口25’中心一定距离处的参考点作为坐标原点,通过载置台定位装置60、60’分别进行载置台40及载置台40上的被照射体200的模拟定位和照射定位,采用相同的载置台定位装置,使得照射定位更加方便、快捷、准确。为描述方便,以下仅具体介绍照射室101内的载置台定位装置60的构造。
如图15-图1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载置台定位装置60包括定位机构61,定位机构61包括线性轴611和机械臂612,机械臂612设置在线性轴611和载置台40之间,将载置台40通过机械臂612连接到线性轴611并能够使载置台40和机械臂612一同沿线性轴611平移。本实施例中线性轴611安装到照射室101的天花板1011,机械臂612整体上朝向照射室101的地板1012延伸,可以理解,线性轴611也可以安装到其他表面,如墙壁或地板;线性轴611构造为固定到天花板1011的滑轨6111和与机械臂612连接的支座6112,支座6112沿滑轨6111滑动,可以理解,也可以为其他构造。线性轴直接固定在天花板1011上,不额外设置线性轴固定机构如钢结构龙门架,减少照射室内的钢的用量,避免固定机构被中子活化造成二次辐射。机械臂612为连接支座6112和载置台40的多轴机械臂,载置台定位装置60还包括驱动机构62来驱动线性轴611及机械臂612的运动,控制装置70控制驱动机构62。线性轴611的延伸方向6113与从射束出口25出来照射到该载置台40上的被照射体的中子束N方向平行,从而在载置台定位过程中,机械臂612整体沿与中子束N方向平行的方向平移,机械臂大部分位于滑轨和中子束出口之间的空间,降低机械臂各个部件被中子活化产生的放射性及引起的寿命缩短。滑轨6111与支座6112的滑动表面S到射束出口25的中心在垂直于滑动表面S方向的距离H1小于2米,为载置台定位装置60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将载置台40相对于射束出口40定位在所需的位置。本实施例中,滑动表面S平行于天花板所在的平面,可以理解,载置台定位装置60还可以有其他的设置,如不包括线性轴611,载置台40与机械臂612连接并由机械臂612支撑;或机械臂612包括更多或更少的臂。
载置台40或载置台定位装置60上可以设置传感器80,如图17所示,传感器80设置在定位机构61和载置台40上,在一实施例中,传感器80为设置在载置台40及机械臂612上的防碰撞传感器,当载置台或机械臂边缘接触到其他物体或有其他物体到达传感器设定范围时便触发传感器发出信号并传输到控制装置70,控制装置70控制驱动机构62停止驱动定位机构61的运动,即控制载置台40停止运动。防碰撞传感器可以是机械传感器、光电传感器、雷达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激光测距仪等;可以理解,防碰撞传感器还可以发出人体感知信号,操作者根据感知到的信号可以手动控制驱动机构停止驱动;也可以不是控制载置台停止运动,而是执行其他的安全操作,如进行碰撞前的逆运动。
控制装置70包括至少一个用户界面71,允许操作者交互参与控制载置台定位装置60。控制装置70还包括系统控制模块72和定位控制模块73,用户界面71与系统控制模块72连接,系统控制模块72与定位控制模块73连接,定位控制模块73与驱动机构62连接并控制驱动机构62。当系统控制模块72接收到用户界面71发出的指令后,系统控制模块72将指令传输到定位控制模块73,并由定位控制模块73自动控制定位机构61的运动,定位机构61的位置信息通过定位控制模块73可以反馈到系统控制模块72并传输到用户界面71进行状态指示。驱动机构62的运行状态或数据也会通过定位控制模块73反馈到系统控制模块72,系统控制模块72或定位控制模块73根据这些信息控制驱动机构62,系统控制模块72也可以将这些信息传输到用户界面71进行状态指示。传感器80也连接到系统控制模块72,系统控制模块72接收到传感器80的信号后发送指令到定位控制模块73控制载置台定位装置60的运动,并将传感器80的信号传输到用户界面71进行状态指示。可以理解,系统控制模块72和定位控制模块73可以是集成在一起的,也可以有其他的硬件设置。
中子捕获治疗系统100还包括治疗计划装置90,治疗计划装置90根据中子产生装置10产生的治疗用中子束N的参数和被照射部位的医学影像数据进行剂量模拟计算并生成治疗计划(如通过蒙特卡罗模拟程序),治疗计划能够确定被照射部位在照射治疗时相对于中子产生装置10的位置及相应的照射时间。控制装置70(系统控制模块71)与治疗计划装置90连接并接收治疗计划数据,从而根据治疗计划数据控制载置台定位装置60、60’的运动及中子产生装置10产生的中子束N。
开始照射治疗前,先在模拟定位室104内根据治疗计划装置90预先制定的治疗计划对被照射体200进行模拟定位。首先,将载置台定位装置60’与载置台40连接,如图18,本实施例中将载置台40放置在载置台转运装置401上,转运车401在模拟定位室104(照射室101)内通过转运车定位机构402进行定位,在模拟定位室104(照射室101)的地面设置至少2个孔4021(图未示),转运车401上对应设置至少2个销4022,将销4022插入孔4021中进行定位,可以理解,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对转运车401进行定位。载置台40放置在转运车401上的相对位置也是确定的,如通过限位机构403(例如设置在转运车上的凸台)对载置台40的位置进行限定,因此,载置台40放置在定位好后的转运车401上时,相对于模拟定位室104(照射室101)的位置就是确定的。此时,载置台40在模拟定位室104内置于初始位置A(具有与照射室101相同的位置关系),控制装置70控制模拟定位室104内的载置台定位装置60’运动到能够与载置台40连接的位置,并使得连接装置300将载置台定位装置60’与载置台40锁定,具体参阅图11、图12,通过设置在支撑杆806上的定位件4011,实现载置台定位装置60’与载置台40的定位,载置台定位装置60’运动到安装台501的侧面与定位件4011紧靠贴合,此时载置台定位装置60’能够与载置台快速连接。
然后,将被照射体200放置到载置台40上,根据预先制定的治疗计划确定的被照射部位在照射治疗时相对于中子产生装置10的位置对被照射体200进行摆位固定,治疗计划装置90或控制装置70根据此时的摆位计算治疗计划确定的载置台40的坐标位置,可以通过CT、光学扫描等对摆位后的被照射体和载置台进行扫描确定被照射体和载置台的相对位置,从而根据治疗计划确定的被照射部位在照射治疗时相对于中子产生装置10的位置计算治疗计划确定的载置台的坐标,可以理解,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载置台40的坐标位置的计算。
控制装置70根据计算的坐标自动控制载置台定位装置60’将载置台40从初始位置A运动到坐标位置(治疗计划位置B)。载置台40运动到坐标位置(治疗计划位置B)后,根据需要操作者还可以通过用户界面71再进一步调节即确定模拟定位位置C;当载置台40及载置台定位装置60’运动过程中出现错误,则返回重新计算载置台定位装置60’的运动路径或返回重新生成治疗计划。通过自动计算载置台的治疗计划位置的坐标,并通过载置台定位装置自动控制载置台运动到治疗计划位置,使得定位准确度高、速度快。
接着,通过用户界面71发送模拟定位完成的指令,控制装置70记录此时的坐标位置(模拟定位位置C),并控制载置台定位装置60使载置台40回到初始位置A(载置台40正好放置在定位好后的转运车401上);控制装置70控制连接装置300解锁,释放载置台40,并控制载置台定位装置60运动到与治疗床40分离的位置;释放转运车定位机构402,用转运车401将载置台40及被照射体200运送到照射室101。
到照射室101后开始进行照射定位,转运车401在照射室101内设置有与模拟定位室104内相同的转运车定位机构402,即转运车401在照射室内能够按照与模拟定位室104内相同的固定位置通过转运车定位机构402进行定位,然后控制照射室101内的载置台定位装置60运动到能够与载置台40连接的位置(初始位置A),并控制连接装置300将载置台定位装置60与载置台40锁定。控制装置70根据模拟定位确定的坐标位置控制载置台40运动到模拟定位位置C,根据需要还可以通过用户界面71进一步调节,调整到位后即确定照射位置D,操作者退出照射室101并释放转运车定位机构402将转运车401移出。模拟定位室104内的模拟定位节约了在照射室101内进行照射治疗前对被照射体200定位的工作时间,在进行模拟定位的同时还可以对另一被照射体进行照射治疗,增加了设备的利用率。一实施例中,当载置台定位装置60、60’与载置台40锁定连接后,载置台40需从初始位置A运动时,可以是控制载置台定位装置60、60’先将载置台40抬高,然后释放转运车定位机构402将转运车401移出后再控制载置台定位装置60、60’进一步运动,防止载置台定位装置60、60’与转运车401产生位置干涉。
在一些实施例中,照射室101和模拟定位室104内均设置相同的且具有同样的位置关系的激光定位装置601、601’,操作者可以根据激光定位装置产生的激光打到被照射体200上的位置在被照射体200上做标记,并根据做好的标记调整或验证被照射体200在模拟定位室104和照射室101的位置,以确保被照射体200在模拟定位室104和照射室101具有相同的位置。设置激光定位装置,使定位更加方便和快捷。
激光定位装置601、601’产生的激光还可以确定与射束出口25、25’的中心轴线X、X’一致的位置,如图14中所示,即激光定位装置60、60’产生的激光打到被照射体200上的位置代表了射束出口25、25’出来的射束中心轴线入射到被照射体200上的位置,根据治疗计划模拟的射束中心轴线在体素假体组织模型的入射点在被照射体200上做标记,使得模拟定位和照射治疗时确定的射束入射位置更加准确。
照射室101和模拟定位室104内还可以设置相同的且具有同样的位置关系的光学验证装置602、602’对载置台40位置和被照射体200图像进行采集,将数据传输到系统控制模块72,与治疗计划等信息进行比较,并根据结果进行调整或执行其他治疗控制。系统控制模块72还可以接收其他数据信息,如中子产生装置的数据、被照射体信息等,并对中子产生装置等其他装置进行控制。
载置台40及被照射体200的位置调整好后,此时载置台40具有照射位置D,操作者通过用户界面71发送开始照射的指令,系统控制模块72在判断达到开始照射的条件后,控制中子产生装置10开始产生中子束N对载置台40上的被照射体200进行照射治疗。到达预先确定的照射时间(如治疗计划数据确定的照射时间)后,系统控制模块72控制中子产生装置10停止对载置台40上的被照射体200照射中子束N,并将信息传输到用户界面71中进行治疗结束的状态指示,系统控制模块72在治疗结束后发送指令到定位控制模块73控制载置台定位装置60将载置台40从照射位置D移动到结束位置E,载置台40远离射束出口25。停止照射中子束N后射束出口25仍会有较多的辐射线残留,将载置台40移动到远离射束出口25的位置可以避免被照射体200治疗结束后继续受到残余辐射线的照射,降低不必要的辐射剂量。参阅图19-图21,为治疗结束后,载置台40及载置台定位装置60在不同位置的状态示意图。治疗结束后,首先,控制线性轴611使载置台40沿平行于线性轴611的延伸方向6113从照射位置D远离射束出口25移动到第一中间位置F,以实现载置台40快速远离射束出口25,最大程度地避免治疗结束后被照射体200继续受到残余的辐射线照射;其次,控制机械臂612使载置台40运动到载置台40的延伸方向41基本平行于线性轴611的延伸方向6113的第二中间位置G,防止载置台40等在结束位置E与转运床等出现位置干涉或挡住照射室101的屏蔽门出口,为之后的被照射体200离开照射室101提供便利;最后,控制机械臂612使载置台40靠近地面从第二中间位置G移动到结束位置E,靠近地面便于被照射体200从照射室101离开。被照射体200离开后,还可以控制连接装置300解锁,将载置台40送回模拟定位室104;或者先控制连接装置300解锁,将被照射体200与载置台40一起送出照射室101,待被照射体200从载置台40离开后,再将载置台40送回模拟定位室104,如通过转运车401,此时,结束位置E可以与初始位置A相同,转运车401在照射室101中也通过转运车定位机构402定位,机械臂612将载置台40移动到载置台40正好置于转运车401上的初始位置A(结束位置E)。在结束位置E,载置台40到射束出口25的中心所在的垂直于中子束N方向的平面的最小距离H2不小于2500mm,确保不会受到大剂量的残余辐射线照射;在结束位置E,载置台40的承载面42距离地面的高度H3不大于600mm,方便被照射体200或载置台40的转移。
治疗结束后,可以是系统控制模块72根据到达照射时间的信号或停止照射中子束N的信号自动控制载置台40远离射束出口25;也可以是操作人员根据用户界面71的治疗结束的状态指示在用户界面71输入载置台远离射束出口的指令,如通过点击人机交互控制界面713中相应的按键,然后系统控制模块72根据该指令控制载置台40远离射束出口25。
如图22,简单来说,本实施例的载置台控制方法,包括:
S10:在模拟定位室104内将模拟定位室104内的载置台定位装置60’连接到载置台40并与载置台40锁定,并将被照射体200在载置台40上根据治疗计划数据进行摆位固定,然后根据治疗计划数据和被照射体200的摆位计算载置台40的治疗计划坐标,即治疗计划位置B的坐标;
S20:根据治疗计划坐标控制载置台定位装置60’将载置台40移动到治疗计划位置B,根据需要再进一步调节到模拟定位位置C,记录模拟定位位置C的坐标,可以理解,也可以是模拟定位位置C就是治疗计划位置B;
S30:将载置台定位装置60’与载置台40解锁,并将载置台40及载置台40上的被照射体200移动到照射室101,将照射室101内的载置台定位装置60连接到载置台40并与载置台40锁定;
S40:根据模拟定位位置C的坐标控制载置台定位装置60将载置台40移动到模拟定位位置C,根据需要再进一步调节到照射位置D,然后开始对被照射体200照射中子束N的治疗,可以理解,也可以是照射位置D就是模拟定位位置C;
S50:在治疗结束后,即停止对被照射体200照射中子束N后,控制载置台定位装置60使载置台40移动到结束位置E,即控制载置台40远离射束出口25。
可以理解,步骤S20中还可以包括,当载置台40移动到治疗计划位置B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则返回重新计算载置台定位装置60’的运动路径或返回重新生成治疗计划。
如图23,具体地,步骤S50中控制载置台40远离射束出口25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S51:控制线性轴611使载置台40沿平行于线性轴611的延伸方向6113从照射位置D远离射束出口25移动到第一中间位置F;
S52:控制机械臂612使载置台40运动到载置台40的延伸方向41基本平行于线性轴611的延伸方向6113的第二中间位置G;
S53:控制机械臂612使载置台40靠近地面从第二中间位置G移动到结束位置E。
在用户界面71输入的载置台远离射束出口的指令,可以是通过一个按键实现步骤S51-S53自动连续进行或者通过与步骤S51-S53分别相应的三个按键分步执行步骤S51-S53,也可以有其他的设置方式。可以理解,步骤S51和S53也可以是先控制机械臂612使载置台40靠近地面移动,再控制线性轴611使载置台40沿平行于线性轴611的延伸方向6113远离射束出口25移动,步骤S52也可以在S53之后;或者同时控制线性轴611和机械臂612使载置台40移动到结束位置E。可以理解,根据具体需求,结束位置E时载置台相对于地面的高度也可以是与照射位置D时载置台相对于地面的高度相比有变化的其他位置。
上述位置A-G均以载置台40上预设的参考点为标准,可以理解,也可以不设置转运车,模拟定位室和照射室内分别设置有相同的载置台,并将被照射体在模拟定位室和照射室内进行相同的摆位(如通过设置在载置台上的定位机构),并确定相同的初始位置(如通过激光定位装置)。
本实施例中的混凝土壁为厚度1m以上、密度3g/c.c.的含硼重晶石混凝土制壁,含硼的混凝土具有更好的中子吸收性能,除了增强混凝土的辐射屏蔽效果,还可降低混凝土中金属材料受到的中子曝露量。可以理解,也可以具有其他厚度或密度或替换为其他材料,不同部分的混凝土壁厚度、密度或材料也可以不同。可以理解,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中子照射系统;也可以应用于其他放射线照射系统,如质子治疗系统、重离子治疗系统等,此时中子产生装置可以替换为其他放射线产生装置,混凝土的材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替换;载置台也可以为其他被照射体的载置台。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载置台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载置台,用于承载患者;
载置台定位装置,移动并定位所述载置台;
载置台转运装置,支撑和移动所述载置台;以及
连接装置,具有锁紧所述载置台和所述载置台定位装置的夹持位置和使得所述载置台和所述载置台定位装置脱离的释放位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相对设置在所述载置台和所述载置台定位装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置台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安装台以及设于所述安装台上的锁紧件,所述安装台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进行对准匹配的槽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置台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包括相对于所述安装台活动连接的驱动部、锁紧部以及设于所述安装台上的限位部,所述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锁紧部的转动,所述限位部具有用于限位所述驱动部的限位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置台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端朝向所述驱动部的一侧设有止挡,所述驱动部设置有对应于所述止挡的被止挡,所述锁紧部位于所述夹持位置时,所述被止挡与所述止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置台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能够穿过所述槽口的卡位件以及限位所述安装台的限位件,所述卡位件的一侧设置有卡位部,所述限位件设有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置台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置台转运装置包括脚轮以及设于所述脚轮上的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下支座、上支座以及配置于所述上支座与下支座之间的缓冲件,所述上支座与所述下支座活动连接,所述上支座能够相对于所述下支座进行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置台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置台转运装置上设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用于所述载置台转运装置与所述载置台定位装置进行相对位置的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置台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置台转运装置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容纳连接装置。
9.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载置台定位系统的载置台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移动所述载置台转运装置至与所述载置台定位装置对位的预设位置,其中,所述载置台转运装置上放置有载置台,所述载置台及所述载置台定位装置上相对设置第一连接组件及第二连接组件;
移动所述载置台定位装置,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对准贴合;
转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至夹持位置,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锁紧;
移动所述载置台定位装置,对所述载置台进行坐标位置定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载置台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置台转运装置设有定位件和开口,所述移动所述载置台转运装置至与所述载置台定位装置对位的预设位置包括:所述载置台转运装置通过所述定位件与所述载置台定位装置一侧贴合,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在开口处对准贴合。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载置台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驱动部、锁紧部以及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置有止挡,所述驱动部设置有对应于所述止挡的被止挡,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卡位部;所述转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至夹持位置,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锁紧包括:转动所述驱动部,直至所述止挡与被止挡之间卡紧,同时所述锁紧部被转动至所述卡位部实现锁紧。
CN202211259602.XA 2022-10-14 2022-10-14 载置台定位系统及载置台定位方法 Pending CN1179196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59602.XA CN117919605A (zh) 2022-10-14 2022-10-14 载置台定位系统及载置台定位方法
PCT/CN2023/120922 WO2024078307A1 (zh) 2022-10-14 2023-09-25 载置台定位系统、载置台定位方法及放射治疗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59602.XA CN117919605A (zh) 2022-10-14 2022-10-14 载置台定位系统及载置台定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19605A true CN117919605A (zh) 2024-04-26

Family

ID=90668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59602.XA Pending CN117919605A (zh) 2022-10-14 2022-10-14 载置台定位系统及载置台定位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19605A (zh)
WO (1) WO202407830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77221B2 (ja) * 1997-08-04 2004-10-13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放射線治療用ベッドシステム
CN104763729B (zh) * 2015-04-15 2017-05-1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一种自锁式固紧器
JPWO2017126052A1 (ja) * 2016-01-20 2018-11-08 フジデノロ株式会社 ホウ素中性子捕捉療法用システム
JP6596679B1 (ja) * 2019-03-29 2019-10-30 株式会社ビードットメディカル 患者搬送台車、粒子線照射システム、及び粒子線照射方法
CN112741967A (zh) * 2019-10-29 2021-05-04 中硼(厦门)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辐射线治疗系统
CN219090886U (zh) * 2022-10-14 2023-05-30 中硼(厦门)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载置台定位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78307A1 (zh) 2024-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31436B1 (ko) 중성자 포착요법 시스템
KR101788675B1 (ko) 중성자 포착요법 시스템
EP3473298B1 (en) Medical image-based radiation shielding device and method
WO2022037468A1 (zh) 放射线照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9090886U (zh) 载置台定位系统
US20220296931A1 (en) Radiation irradiation system
CN211675930U (zh) 放射线照射系统
CN111714786A (zh) 中子捕获治疗系统
EP3795214B1 (e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system and placement table
CN117919605A (zh) 载置台定位系统及载置台定位方法
EP4371609A1 (e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system
TW202415419A (zh) 載置台定位系統及載置台定位方法
WO2023116612A2 (zh) 放射线照射系统及其载置台控制方法
CN116328207A (zh) 放射线照射系统及其载置台控制方法
CN116328206A (zh) 放射线照射系统及其载置台控制方法
CN210302075U (zh) 中子捕获治疗系统及用于支撑射束整形体的支撑模块
CN219814398U (zh) 辐照系统及用于辐照系统的动物固定装置
CN220340413U (zh) 束流检测装置
CN117919607A (zh) 硼中子捕获治疗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JP2002306617A (ja) 分離型スノートを有する粒子線治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