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15769A - 钓线引导件以及钓竿 - Google Patents

钓线引导件以及钓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15769A
CN117915769A CN202280058000.XA CN202280058000A CN117915769A CN 117915769 A CN117915769 A CN 117915769A CN 202280058000 A CN202280058000 A CN 202280058000A CN 117915769 A CN117915769 A CN 1179157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guide
fishing line
line guide
fi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5800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河合一辉
森冈俊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oberide Inc
Original Assignee
Globerid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loberide Inc filed Critical Globeride Inc
Publication of CN1179157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157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7/00Fishing rods
    • A01K87/04Fishing-line guides on rods, e.g. tip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ishing Rods (AREA)

Abstract

提供钓竿的操作性良好,高效地实现轻量化且难以产生损伤等的钓线引导件。本发明的钓线引导件(10)具有:引导件腿(11),其相对于竿杆成为固定部位;钓线贯穿插入部(13),其供钓线贯穿插入;以及连结部(15),其从引导件腿(11)立起,与钓线贯穿插入部(13)连结。而且,本发明的钓线引导件(10)的特征在于,从引导件腿(11)的固定部位的附近朝向钓线贯穿插入部(13)形成有向竿梢侧突出的肋(20)。

Description

钓线引导件以及钓竿
技术领域
相互参照
本申请主张基于日本专利申请2021-187696(2021年11月18日申请)的优先权,其内容通过参照而作为整体并入本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钓线引导件以及安装了钓线引导件的钓竿。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能够安装旋压卷线器、两轴承卷线器等各种钓鱼用卷线器的钓竿,对从钓鱼用卷线器放出的钓线进行引导的钓线引导件沿钓竿的长度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安装于这样的钓竿。通常,钓线引导件构成为具有供钓线贯穿插入的钓线贯穿插入部(安装有引导环的引导环保持部)、固定于钓竿的竿杆的引导件腿以及连结钓线贯穿插入部与引导件腿的连结部。而且,这样的钓线引导件由金属、合成树脂、纤维强化树脂形成为板状(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8),将所述引导件腿载置于竿杆上,用线紧固引导件腿并涂布树脂,由此固定于竿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19887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那样的板状的钓线引导件由于刚性并不充分,因此在想要确保刚性而进行厚壁化时,重量会变重,并且会受到风的阻力,从而钓竿的操作性可能会降低。而且,由于钓线引导件增厚,外观也会变差。
进而,在上述钓线引导件中,连结部从固定于竿杆表面的引导件腿呈圆弧状立起,从而成为向钓线贯穿插入部过渡的形状。从该引导件腿向连结部过渡的立起部分成为被施加有最大的负载(弯曲应力)的部分,如果该部分的刚性不充分,则会发生弯曲、折断等,钓线引导件容易损伤。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钓竿的操作性良好,高效地实现轻量化且难以产生损伤等的钓线引导件以及安装了这样的钓线引导件的钓竿。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钓线引导件的特征在于,其具有:引导件腿,其相对于竿杆成为固定部位;钓线贯穿插入部,其供钓线贯穿插入;以及连结部,其从所述引导件腿立起,与所述钓线贯穿插入部连结,从所述引导件腿的固定部位的附近朝向钓线贯穿插入部形成有向竿梢侧突出的肋。
根据上述结构的钓线引导件,以从引导件腿的固定部位的附近朝向钓线贯穿插入部的方式形成朝向竿梢侧突出的肋,由此能够高效地确保刚性,而无需进行重量化。即,在钓线钩挂于钓线引导件的情况下等,最大的负载作用于引导件腿的固定部位的附近,但通过以从该部分朝向钓线贯穿插入部的方式形成肋,能够得到高效的加强效果。而且,由于得到了充分的加强效果,防止了引导件腿、连结部受到损伤,或产生弯曲、折断等损伤的情况。
另外,本发明提供安装了上述钓线引导件的钓竿。
这样的钓竿通过设置多个高效地提高了刚性而无需进行重量化的上述钓线引导件,作为钓竿整体无需进行重量化,操作性不会降低。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得到钓竿的操作性良好,高效地实现轻量化且难以产生损伤等的钓线引导件以及安装了这样的钓线引导件的钓竿。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钓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
图2是从基端侧的上方观察图1所示的钓线引导件的立体图。
图3的(a)是图1所示的钓线引导件的侧视图,图3的(b)是示出肋的贯通孔的变形例的钓线引导件的侧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钓线引导件的俯视图。
图5是从竿梢侧的下方观察图1所示的钓线引导件的立体图。
图6是图1所示的钓线引导件的后视图。
图7是示出将图1所示的钓线引导件固定于竿杆表面的状态的图,图7的(a)是侧视图,图7的(b)是沿着图7的(a)的A-A线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钓线引导件的第1变形例的图,图8的(a)是引导件腿部分的俯视图,图8的(b)是侧视图,图8的(c)是示出凹凸结构的变形例的图。
图9是示出钓线引导件的第2变形例的图,是引导件腿部分的俯视图。
图10的(a)和图10的(b)是示出钓线引导件的第3变形例的图,是分别示出引导件腿部分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钓线引导件的第4变形例的图,图11的(a)是立体图,图11的(b)是侧视图,图11的(c)是示出连结部的变形例的图。
图12是示出钓线引导件的第5变形例的图,图12的(a)是立体图,图12的(b)是侧视图。
图13是示出钓线引导件的第2实施方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钓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
图1所示的钓竿1构成为在尾竿杆3收纳中竿杆5和梢尖竿杆7,依次振出中竿杆5和梢尖竿杆7并接合的振出式。各竿杆作为管状体而构成,例如通过对在强化纤维浸渍有合成树脂而得到的纤维强化树脂制的预浸料片进行卷绕而制作。利用这样的原材料的管状体通过公知的制造方法制作,构成本发明的钓竿的竿杆除了这样的管状体结构之外,也可以为实心结构。而且,收纳于尾竿杆3的内部的竿杆的根数(接合根数)是任意的,其接合方法除了振出式之外,也可以是插接式、承插接合式等。而且,钓竿也可以不是接合多个竿杆而是1根竿。
所述尾竿杆3的基端侧配设有具备卷线器腿载置部的卷线器座9。该卷线器座9在卷线器腿载置部的轴向两侧设置有固定罩和移动罩,在卷线器腿载置部载置钓鱼用卷线器100的卷线器腿并使移动罩沿轴向移动,由此卷线器腿紧固固定于卷线器腿载置部上。另外,移动罩也可以配设于梢尖侧、基端侧中的任意一方,也可以构成为将两侧作为移动罩。
所述尾竿杆3、中竿杆5以及梢尖竿杆7安装有引导钓线的钓线引导件10、10A(钓线引导件10A为顶部引导件)。所述钓线引导件10在各竿杆的表面以沿着轴向成为规定的间隔的方式配设有多个。另外,这些钓线引导件10包含通过后述那样的固定方法进行固定的类型的引导件(固定引导件)以及在竿杆的收纳时能够沿着竿杆表面滑动的类型的引导件(浮动引导件)。
接着,参照图2至图6,对安装于上述钓竿的钓线引导件10的结构进行说明。在这些图中,示出了固定于竿杆的表面的固定引导件,相对于各竿杆的安装位置为前端侧。因此,根据所安装的竿杆的外径,其大小等适当改变。
本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10具有:引导件腿11,其沿所安装的竿杆的轴向延伸;钓线贯穿插入部13,其供钓线贯穿插入;以及连结部15,其从所述引导件腿11的梢尖侧的端部立起,与钓线贯穿插入部13连结,引导件腿11、钓线贯穿插入部13以及连结部15形成为平板状。本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10是通过对将成为强化纤维的短纤维或者长纤维(例如,由碳纤维、玻璃纤维等各种强化纤维构成)浸渍于基体树脂(例如,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苯酚、乙烯基酯等热固化性树脂,或者,聚醚砜(PES)、聚苯硫醚(PPS)、聚醚酮(PEEK)、聚碳酸酯(PC)、聚酰胺(PA)等热塑性树脂)而得到的纤维强化树脂进行注射成型(喷射成型)而一体形成的。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10成为引导件腿11沿基端侧的轴向延伸的单腿结构,并成为如下结构:在引导件腿11的梢尖侧的端部,成为一边弯曲一边上升的连结部15,在连结部15的上端侧具有包含圆形开口13A的钓线贯穿插入部13。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钓线的滑动性,所述圆形开口13A也可以安装有由陶瓷、金属等形成的引导环。
在上述结构中,引导件腿11成为相对于竿杆5(参照图7)成为固定部位的区域。所述连结部15被定义为在将钓线引导件固定于竿杆表面的状态下,在侧视时,从相对于竿杆表面(水平面P)开始呈弯曲状上升的拐点P1起的上方侧的区域。而且,钓线贯穿插入部13定义为,比所述圆形开口13A中的成为最下端的位置P2靠上方侧的区域。因此,在连结部15中,在侧视时,下表面侧(竿梢侧)的棱线15A弯曲,上表面侧(基端侧)的棱线15B也同样弯曲(连结部为大致均匀的壁厚)。
另外,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棱线15A的拐点P1存在于从引导件腿11的最下端(水平面P)稍微上升的位置,但通过后述的肋20的突出的形状,棱线15A也可以延伸至引导件腿11的最下端。即,规定连结部15的下侧棱线15A的拐点P1也可以存在于引导件腿11的最下端(水平面P)。
如上所述,钓线贯穿插入部13与连结部15一体化,连结部15形成为从引导件腿11弯曲并立起。在这种情况下,连结部15的竿梢侧的面15C相对于引导件腿11的立起角度α没有特别限定,但为了能够顺利地引导钓线,并且即使钓线缠绕成环状也能够容易地解开,优选形成为30°≦α≦85°的范围。而且,本实施方式中的连结部15的面15C形成为与钓线贯穿插入部13的竿梢侧的面13C在同一平面,从而成为规定所述立起角度α的面Pd。
在所述钓线引导件10中,以从引导件腿11的固定部位的附近朝向钓线贯穿插入部13的方式形成有向竿梢侧突出的肋20。如图3所示,在从侧面观察钓线引导件时,所述肋20形成为从所述连结部15的棱线15A向竿梢侧突出,在所述肋20的上端位置20a与所述连结部15的面15C一体化。即,本实施方式的肋20的突出侧的端面(竿梢侧的端面)20A形成为与所述连结部15的面15C和钓线贯穿插入部13的竿梢侧的面13C在同一平面。
通常,在上述类型的钓线引导件10中,在钩挂有钓线时,较大的负载(图3的顺时针方向的弯曲应力)作用于从引导件腿11到连结部15的固定部位的附近(从所述拐点P1向连结部15过渡的弯曲部分),但通过在该部分形成肋20,刚性提高,得到了有效的加强效果。即,能够确保弥补注射成型材料(纤维强化树脂材料)的低弹性模量的刚性。
所述肋20只要在从钓线引导件的引导件腿11向钓线贯穿插入部13过渡的区域形成于所述连结部15的竿梢侧的面15C即可,但优选如图5所示那样形成于连结部15的竿梢侧的面15C的中央部分。即,肋20也可以遍及竿梢侧的面15C的整个面而形成,但如图5所示,通过形成于中央部分,能够高效地提高加强效果,而无需对钓线引导件整体进行重量化。在这种情况下,肋20的上端位置20a也可以形成为位于钓线贯穿插入部13的圆形开口13A,但由于在圆形开口13A附近并不会作用有特别大的负载,由此只要如图5所示那样形成至连结部15的大致中间位置即可。
另外,如图3所示,肋20优选形成为不从钓线贯穿插入部13的竿梢侧的面13C向竿梢侧突出的高度,即不从所述面Pd向竿梢侧突出的高度。这是因为,如果过高(过厚)地形成,刚性分布会大幅变化,强度反而可能会降低。而且,如果肋20较高,会容易受到风的阻力,钓竿的操作性会降低,由此高度优选形成为面Pd以下。
另外,关于肋20的宽度W,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图6所示,形成为均匀宽度,但优选形成为使相对于竿杆的固定侧变宽,朝向钓线贯穿插入部侧变窄。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得到高效的加强效果,而无需使重量增加,进而能够耐受更大的载荷,而不会使应力集中于一部分。
进而,关于肋20的高度H,优选形成为使相对于竿杆的固定侧变高,朝向钓线贯穿插入部13侧变低。通过这样构成,能够高效地实现强度的提高,而不会使应力集中于一部分,并且与所述宽度W发生变化的结构相应地成为拔模斜度,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成型。而且,在肋20的上端侧,难以受到风的阻力,由此防止了钓竿的操作性降低。
优选在所述肋20形成贯通孔22。如图3的(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贯通孔22形成于在引导件腿11卷绕固定用的线50(参照图7)的固定部位侧。通过在这样的位置形成贯通孔22,在将钓线引导件10固定于竿杆时,能够使卷绕的线50贯穿插入并进行枕式卷绕,从而能够以固定状态进行钓线引导件的防脱。而且,通过形成贯通孔22,能够实现轻量化,因此也可以形成多个,其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不成为贯通孔而是作为凹处来构成。另外,贯通孔的大小(内径)、形状没有限定,例如,如图3的(b)所示的贯通孔22A那样,能够以形成为能够通过两根或更多根线50的大小等的方式适当变形。
如图3所示,肋20的突出侧的端面(竿梢侧的端面)20A形成为与所述连结部15的面15C以及钓线贯穿插入部13的竿梢侧的面13C在同一平面,该端面20A呈大致90°弯曲,并与下端面20B连接,该下端面20B与固定的竿杆的表面抵接。这样,在将钓线引导件10固定于竿杆时,肋20的下端面20B与竿杆表面抵接,由此即使较大的弯曲应力作用于钓线引导件,也难以摇晃或变形等,从而能够维持稳定的固定状态。即,未形成有肋20的以往的钓线引导件在固定于竿杆的表面时,由于弯曲状的连结部的间隙部分填充有固定用的树脂,这会成为钓线引导件的固定状态不稳定并且外观变差等的原因,但通过在这样的间隙部分存在肋20,钓线引导件的固定状态稳定,外观不会变差。
另外,所述肋20的下端面20B也可以直接沿轴向延伸并与引导件腿11一体化,从而作为与竿杆的表面抵接的固定部位。在这种情况下,如图5、图6所示,优选在固定于竿杆表面的部分形成沿着竿杆的轴向延伸的槽24。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10通过上述结构,难以脱落,并实现了固定状态的稳定化,由此关于引导件腿11,能够使其前端侧11A薄壁化从而实现轻量化。进而,如图2所示,在连结部15形成多个多边形状的凹部15a,由此也能够实现轻量化。即,根据在竿杆设置了多个上述结构的钓线引导件10的钓竿,实现了轻量化并实现了操作性的提高,并且外观也不会变差。
接着,参照图7,对将上述结构的钓线引导件10固定于竿杆(在这里为中竿杆5)的表面的方法进行说明。
在将钓线引导件10固定于竿杆5的表面时,将引导件腿11载置于竿杆5的表面,并在周围卷绕固定用的线50。然后,在卷绕了线50之后,从其表面涂布固定用的树脂,从而使其固定状态稳定化。
在卷绕线50时,能够使线通过形成于肋20的贯通孔22并进行枕式卷绕,因此能够在实现刚性的提高的同时提高钓线引导件的防脱强度。在该固定作业时,在以往的钓线引导件中,树脂进入钓线引导件与竿杆表面之间的间隙从而作业性较差,但通过形成肋20,树脂不会进入,从而实现了作业性的提高。而且,树脂进入贯通孔22,从而在与竿杆表面之间也得到锚固效果,由此固定强度提高,钓线引导件的固定状态也稳定。
进而,如图7的(b)所示,在使肋20的下表面(引导件腿)与竿杆表面抵靠时,通过在该肋20形成有槽24,使得相对于竿杆的抵接位置20P成为2点接触,从而能够使固定状态稳定化。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以下,对变形例的结构例进行说明。
另外,在对以下各种变形例进行说明时,关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8是示出钓线引导件的第1变形例的图,图8的(a)是引导件腿部分的俯视图,图8的(b)是侧视图,图8的(c)是示出凹凸结构的变形例的图。
如在该变形例中所示,也可以在引导件腿11的表面的卷绕有线50的部分沿着轴向形成多个凹凸部16(防脱构造)。关于该凹凸部16,可以是如图8的(b)所示那样连续地形成凹部16a而成,也可以是如图8的(c)所示那样连续地形成凸部16b而成。
通过形成这样的凹凸部16,在紧固线时,线会进入凹部区域,从而能够防止钓线引导件的脱落。
另外,关于凹凸部的形成的方法,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关于防脱构造,也可以是使表面粗糙化或形成滚花纹等而得到的结构。
图9是示出钓线引导件的第2变形例的图,是引导件腿部分的俯视图。
如上所述,形成于引导件腿11的防脱构造也能够通过在引导件腿11的前端侧形成宽幅部16A来构成。
图10的(a)和图10的(b)是示出钓线引导件的第3变形例的图,分别是引导件腿部分的剖视图。
如上所述,所述肋20也可以是与引导件腿11成为一体并抵靠于竿杆表面,卷绕有线的结构,但也可以是不沿轴向延伸,而使引导件腿11的背面直接抵靠于竿杆表面并固定的结构。
在这样的结构中,可以是如图10的(a)所示,使引导件腿11以沿着竿杆的表面的方式构成为弯曲面,也可以是如图10的(b)所示,使引导件腿11以沿着竿杆的表面的方式构成为弯曲面,并使其两侧11d薄壁化的结构。这样,通过使两侧薄壁化,在卷绕线时,两侧能够以与竿杆表面抵靠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因此能够提高固定强度。
图11是示出钓线引导件的第4变形例的图,图11的(a)是立体图,图11的(b)是侧视图。
上述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10为引导件腿11向钓竿的轴向基端侧延伸的1条腿结构,但也可以是如图11的(a)和图11的(b)所示,成为相对于钓线贯穿插入部13向钓竿的轴向两侧延伸的2条腿结构,并成为使钓线贯穿插入部13垂直立起的结构。而且,在这样的钓线引导件的结构中,肋20也可以仅形成于任意一个引导件腿侧,但优选分别在双方的引导件腿11的对置的区域形成。进而,如图11的(c)所示,钓线贯穿插入部13也可以是倾斜地立起的结构。
图12是示出钓线引导件的第5变形例的图,图12的(a)是立体图,图12的(b)是侧视图。
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连结部15形成为板状,但连结部也可以是从钓线贯穿插入部的13的两侧向引导件腿11延伸的框架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在各框架15F形成上述肋20即可。这样,连结部15的形状也能够适当变形。
图13是示出钓线引导件的第2实施方式的图,是示出在图1中示出的安装于梢尖竿杆7的钓线引导件(梢尖引导件)的放大图。
该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10A的肋20能够一体形成于被压入到梢尖竿杆7的前端部的筒状部19。钓线引导件10A能够压入于梢尖竿杆7并粘接固定,但通过在肋20形成贯通孔22得到了锚固效果,从而能够提高粘接强度。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固定于竿杆的固定引导件,但对于浮动引导件,也能够在连结部形成同样的肋。而且,钓线引导件10由纤维强化树脂材料形成,但也能够由金属材料等形成。而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从钓线引导件的固定部位立起的连结部的竿梢侧的面形成肋20,除此之外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图中所示的形状等。进而,肋20的大小、形状能够适当变形。
标号说明
1:钓竿;3:尾竿杆;5:中竿杆;7:梢尖竿杆;10、10A:钓线引导件;11:引导件腿;13:钓线贯穿插入部;15:连结部;20:肋;22:贯通孔。

Claims (9)

1.一种钓线引导件,其具有:
引导件腿,其相对于竿杆成为固定部位;
钓线贯穿插入部,其供钓线贯穿插入;以及
连结部,其从所述引导件腿立起,与所述钓线贯穿插入部连结,
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引导件腿的固定部位的附近朝向钓线贯穿插入部形成有向竿梢侧突出的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以从引导件腿弯曲并立起的方式形成为板状,
所述肋形成于连结部的中央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肋形成为相对于所述钓线贯穿插入部的竿梢侧的面不向竿梢侧突出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肋的宽度在相对于竿杆的固定侧较宽,并且朝向钓线贯穿插入部侧变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肋的高度在相对于竿杆的固定侧较高,并且朝向钓线贯穿插入部侧变低。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肋的固定部位侧形成有贯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肋形成为在固定于竿杆时与竿杆表面抵接,
固定于竿杆表面的部分形成有沿着竿杆的轴向延伸的槽。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该钓线引导件是通过对纤维强化树脂材料进行注射成型而一体形成的。
9.一种钓竿,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所述引导件腿用线卷绕于竿杆并在其表面涂布树脂材料来安装钓线引导件。
CN202280058000.XA 2021-11-18 2022-10-27 钓线引导件以及钓竿 Pending CN1179157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87696A JP2023074660A (ja) 2021-11-18 2021-11-18 釣糸ガイド及び釣竿
JP2021-187696 2021-11-18
PCT/JP2022/040047 WO2023090105A1 (ja) 2021-11-18 2022-10-27 釣糸ガイド及び釣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15769A true CN117915769A (zh) 2024-04-19

Family

ID=86396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58000.XA Pending CN117915769A (zh) 2021-11-18 2022-10-27 钓线引导件以及钓竿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74660A (zh)
KR (1) KR20240036062A (zh)
CN (1) CN117915769A (zh)
AU (1) AU2022394058A1 (zh)
GB (1) GB202401700D0 (zh)
WO (1) WO202309010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62187A (ja) * 1995-08-31 2000-09-26 Daiwa Seiko Inc 中通し釣竿
JP3613428B2 (ja) * 1997-04-18 2005-01-26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釣竿
JPH10313744A (ja) * 1997-05-15 1998-12-02 Fuji Kogyo Co Ltd 釣竿用ラインガイド及び釣竿
JP3652090B2 (ja) * 1997-11-26 2005-05-25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釣糸ガイドを装着した釣竿と釣糸ガイド
JP2002262725A (ja) * 2001-03-14 2002-09-17 Johshuya Co Ltd 釣糸案内ガイドの釣糸案内体及び釣糸案内ガイド
JP5814845B2 (ja) * 2012-03-28 2015-11-17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釣糸ガイド及び、その釣糸ガイドを備える釣竿
KR101524407B1 (ko) * 2014-05-23 2015-05-29 후지코교 가부시기가이샤 낚싯줄 가이드, 낚싯줄 가이드의 제조 방법 및 낚싯줄 가이드를 구비하는 낚싯대
JP6443975B2 (ja) 2014-12-25 2018-12-26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糸ガイド及び釣竿並びにガイドフレー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90105A1 (ja) 2023-05-25
KR20240036062A (ko) 2024-03-19
GB202401700D0 (en) 2024-03-27
JP2023074660A (ja) 2023-05-30
AU2022394058A1 (en) 2024-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11414B2 (en) Fishing line guide, reel seat and fishing rod including the same
US7119275B2 (en) Protector
US6557572B2 (en) Tent pole and connecting structure thereof
US20150181852A1 (en) Reel seat having fiber-reinforced resin sheet in fixed hood and fishing rod having the reel seat
WO2015178174A1 (ja) 釣り糸ガイド、釣り糸ガイドの製造方法及び釣り糸ガイドを備える釣り竿
EP2372729A1 (en) Reac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eactor
KR102436772B1 (ko) 낚싯대
US20090272957A1 (en) Connector for railing systems
KR101320524B1 (ko) 코일 및 코일을 이용한 전자 밸브
US20110283484A1 (en) Rigging, rigging terminals, and methods of assembling rigging and rigging terminals for a sailboat
CN117915769A (zh) 钓线引导件以及钓竿
US20040255997A1 (en) Fastener for assembling connecting parts of a collapsible canopy frame
JP2011052437A (ja) キャリアプレ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ウインドレギュレータ
KR100356027B1 (ko) 줄관통형낚싯대용낚시줄도입가이드
JP2023075523A (ja) 釣糸ガイド及び釣竿
JP2016005488A (ja) 振出竿用ラインガイド及び振出竿
JP2002262725A (ja) 釣糸案内ガイドの釣糸案内体及び釣糸案内ガイド
CN213281104U (zh) 牵狗绳组件
CN105282633A (zh) 扬声器总成
JP7272930B2 (ja) 釣竿及び釣糸ガイド
US6964580B1 (en) Cable strain-relief member for a PC fan
JP4033397B2 (ja) 外ガイドを有する釣竿
JP7284734B2 (ja) 釣竿用リールシート及び釣竿
JPH0629577Y2 (ja) 伸縮嵌合管駆動装置
KR0137149Y1 (ko) 낚시대용 가이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