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05383A - 自动式的底坑爬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及电梯系统 - Google Patents
自动式的底坑爬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及电梯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905383A CN117905383A CN202410309702.1A CN202410309702A CN117905383A CN 117905383 A CN117905383 A CN 117905383A CN 202410309702 A CN202410309702 A CN 202410309702A CN 117905383 A CN117905383 A CN 11790538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dder
- movable
- state
- elevator
- p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9194 climbing Effect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3
- 241000282326 Felis catus Speci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101100325961 Arabidopsis thaliana BHLH79 gene Protein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76 improv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C—LADDERS
- E06C9/00—Ladder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permanently attached to fixed structures, e.g. fire escapes
- E06C9/06—Ladder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permanently attached to fixed structures, e.g. fire escapes movably mounted
- E06C9/08—Ladder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permanently attached to fixed structures, e.g. fire escapes movably mounted with rigid longitudinal members
- E06C9/12—Ladder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permanently attached to fixed structures, e.g. fire escapes movably mounted with rigid longitudinal members laterally displaceab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66B5/0018—Devices monitor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of the elevator system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C—LADDERS
- E06C7/00—Component parts, supporting parts, or accessories
- E06C7/50—Joints or other connecting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式的底坑爬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及电梯系统,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底坑爬梯装置包括:活动爬梯、移动装置和电控装置;移动装置用于驱动活动爬梯在收纳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运动;电控装置与移动装置及电梯装置电连接,设置成控制移动装置;电控装置包括:用于发送启动信号的启动元件、用于检测活动爬梯状态的爬梯状态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活动爬梯位置的爬梯位置检测元件和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电梯装置、启动元件、爬梯状态检测元件、爬梯位置检测元件以及移动装置电连接。该底坑爬梯装置可以应用于重载货梯,并满足新国标和EN81的要求,且能够实现活动爬梯的自动移动,从而给操作人员的使用带来很大便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自动式的底坑爬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及电梯系统。
背景技术
针对新国标和EN81对电梯底坑爬梯的要求,层门入口边缘与处于使用位置的梯子踏棍中点的水平距离不大于600mm;层门入口边缘与处于收纳位置的梯子的水平距离不大于800mm。
对于开门与轿厢内宽差距较小时(<300mm),爬梯可以固定设置在轿厢位置外侧;当开门较小,门板宽度较小时,爬梯可以放在井道侧壁,使用时通过旋转机构把爬梯放下。但是,对于重载货梯,开门较大且开门与轿厢内宽差距较大时,上述两种方式均无法满足新国标和EN81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式的底坑爬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及电梯系统,可以应用于重载货梯,并满足新国标和EN81的要求,且方便使用。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动式的底坑爬梯装置,包括:活动爬梯、移动装置和电控装置;所述移动装置设置成安装于电梯底坑并与所述活动爬梯相连,以驱动所述活动爬梯在收纳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电控装置与所述移动装置及电梯装置电连接,设置成控制移动装置;所述电控装置包括:启动元件、爬梯状态检测元件、爬梯位置检测元件和控制装置;所述启动元件设置成被触发以发送启动所述移动装置的启动信号;所述爬梯状态检测元件设置成检测所述活动爬梯的状态,所述活动爬梯的状态包括收纳状态、非收纳状态、使用状态和非使用状态;所述爬梯位置检测元件设置成检测所述活动爬梯的位置,所述活动爬梯的位置包括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电梯装置、所述启动元件、所述爬梯状态检测元件、所述爬梯位置检测元件以及所述移动装置电连接,设置成根据所述电梯装置、所述启动元件、所述爬梯状态检测元件和所述爬梯位置检测元件发送的信号控制所述移动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底坑爬梯装置,通过移动装置能够使活动爬梯在收纳位置时与层门入口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大于800mm;通过移动活动爬梯可以调整踏棍中点与层门入口边缘之间的距离,能够使活动爬梯在使用位置时踏棍中点与层门入口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大于600mm,由此满足新国标和EN81的要求。
相较于现有的固定式方案,本申请的移动式方案可通过移动活动爬梯来调整活动爬梯与层门入口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因而能够应用于重载货梯,并使重载货梯的底坑爬梯装置能够满足新国标和EN81的要求。相较于现有的转动式方案,本申请的移动式方案的操作灵活度更高,可操作性更强,对操作空间的要求更小,因而能够应用于重载货梯,使重载货梯的底坑爬梯装置能够满足新国标和EN81的要求。
并且,本申请中,活动爬梯的移动无需用户手动推拉,而是可以通过电控装置与移动装置的配合,实现活动爬梯的自动移动,从而给操作人员的使用带来很大便利,有利于大大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梯系统,包括电梯装置和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式的底坑爬梯装置。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用于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式的底坑爬梯装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收到启动所述移动装置的正向启动信号,获取电梯装置的底层厅门的状态、电梯轿厢的位置和电梯装置的状态、以及所述活动爬梯的位置和状态;
基于确定所述底层厅门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电梯轿厢处于非底层位置、所述电梯装置处于停止运行状态、且所述活动爬梯处于收纳位置和收纳状态,启动所述移动装置使所述活动爬梯由所述收纳位置向所述展开位置运动。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底坑爬梯装置处于收纳位置时的场景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底坑爬梯装置处于展开位置时的场景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结构一个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结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1至图6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活动爬梯,11支腿,12踏棍;
2移动座,21固定支架,211限位竖梁,212横梁,213底座,22勾板,221底板,2211避让孔,222侧板,23悬挂槽;
3支撑座,31限位槽,32连接板,33限位座;
41第一状态检测开关,42第二状态检测开关,43收纳位检测开关,44触发开关,45启动元件,46卡匙;
5厅门;
6底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申请,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范围。
如图1至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式的底坑爬梯装置,包括:活动爬梯1、移动装置和电控装置。
如图1和图6所示,活动爬梯1可以包括支腿11以及与支腿11相连的多个踏棍12。支腿11是活动爬梯1的纵梁,踏棍12是活动爬梯1的横梁212。支腿11可以是方管形式,踏棍12也可以是方管形式。活动爬梯1可以是铝合金爬梯。活动爬梯1设置成能够在收纳位置(如图1和图2所示)与展开位置(如图3至图6所示)之间移动,且在位于收纳位置时能够限位于移动装置。在收纳位置,活动爬梯1与电梯装置的轿厢和配重不干涉,以保证电梯装置能够正常运行。在展开位置,活动爬梯1便于操作人员从层门入口沿着活动爬梯1进出底坑6,以进行检修等操作,因此展开位置可以是活动爬梯1的使用位置。但活动爬梯1的使用位置不一定是展开位置,而是可以在离展开位置一定区域内灵活调整的非固定位置,以在满足新国标和EN81要求的基础上还可以适应不同操作人员的操作习惯。
移动装置设置成安装于电梯底坑6并与活动爬梯1相连,以驱动活动爬梯1在收纳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运动。因此,移动装置能够为活动爬梯1的运动提供动力,实现活动爬梯1的自动移动。
电控装置与移动装置及电梯装置电连接,能够根据电梯装置的状态以及活动爬梯1的位置、状态等信息合理控制移动装置,以保证底坑爬梯装置的使用安全性和使用便利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底坑爬梯装置,通过移动装置能够使活动爬梯1在收纳位置时与层门入口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大于800mm;通过移动活动爬梯1可以调整踏棍12中点与层门入口边缘之间的距离,能够使活动爬梯1在使用位置时踏棍12中点与层门入口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大于600mm,由此满足新国标和EN81的要求。
相较于现有的固定式方案,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式方案可通过移动活动爬梯1来调整活动爬梯1与层门入口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因而能够应用于重载货梯,并使重载货梯的底坑爬梯装置能够满足新国标和EN81的要求。相较于现有的转动式方案,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式方案的操作灵活度更高,可操作性更强,对操作空间的要求更小,因而能够应用于重载货梯,使重载货梯的底坑爬梯装置能够满足新国标和EN81的要求。
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中,活动爬梯1的移动无需用户手动推拉,而是可以通过电控装置与移动装置的配合,实现活动爬梯1的自动移动,从而给操作人员的使用带来很大便利,有利于大大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的底坑爬梯装置,也可以用于其他类型的电梯,如轻载货梯、客梯等。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移动装置包括:移动座2(如图1和图3所示)和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
移动座2设置成滑动安装于电梯底坑6,并与活动爬梯1相连以带动活动爬梯1运动。驱动机构与移动座2相连,设置成驱动移动座2在电梯底坑6内滑动。
电梯底坑6可以设置滑轨(图中未示出),滑轨与移动座2滑动配合,对移动座2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有利于移动座2顺畅移动。移动座2可以设置滑块、滑轮等结构(图中未示出),与滑轨相配合,以减小运动阻力。
至于驱动机构的具体形式,不受限制。比如:驱动机构可以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可以为直线电机;驱动电机也可以是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可以通过传动机构(如齿轮齿条机构、丝杆滑块机构等)带动移动座2直线移动,实现活动爬梯1在收纳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的往复移动。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活动爬梯1包括支腿11以及与支腿11相连的多个踏棍12。移动座2包括:固定支架21和勾板22,如图4所示。
其中,固定支架21可滑动地立设于电梯底坑6。勾板22与固定支架21相连,并与固定支架21合围出开口朝上的悬挂槽23,如图4和图6所示。悬挂槽23设置成与踏棍12相适配,以使:踏棍12能够向下落入悬挂槽23使活动爬梯1处于限位于移动座2的收纳状态,或向上脱出悬挂槽23使活动爬梯1能够切换至使用状态。
这样,当不需要使用活动爬梯1时,操作人员可以将活动爬梯1挂在移动座2上,活动爬梯1可以保持直立的收纳状态,有利于减小占用的空间。当需要使用活动爬梯1时,操作人员可以将活动爬梯1从移动座2上取下放到合适的使用位置,活动爬梯1可以采用倾斜的使用状态,便于操作人员进出底坑6。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固定支架21包括底座213、限位竖梁211和横梁212。限位竖梁21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限位竖梁211间隔立设于底座213,设置成与活动爬梯1的两个支腿11相抵,以限制活动爬梯1摇晃。横梁212连接两个限位竖梁211。勾板22与横梁212合围出悬挂槽23。
勾板22可以为但不限于L形板状结构。勾板22的底板221可以与横梁212的底壁通过紧固件(如螺栓)固定连接。勾板22的侧板222与横梁212的侧壁之间形成悬挂槽23。悬挂槽23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踏棍12的长度,使得踏棍12可以向下落入悬挂槽23中实现活动爬梯1的悬挂固定,也可以向上脱出悬挂槽23实现活动爬梯1取下。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底坑爬梯装置还包括:支撑座3,如图4所示,设置成能够固定于电梯底坑6的底壁。支撑座3设有限位槽31,如图6所示。限位槽31设置成:收容处于使用状态的支腿11的底部,以限制活动爬梯1移位。
使用时,当活动爬梯1移动至合适的使用位置时,将活动爬梯1从移动座2上取下,靠向层门入口处,使活动爬梯1的上部靠在层门入口下缘上,支腿11的底部插入支撑座3的限位槽31内,如图6所示。受到支撑座3的限制,活动爬梯1不能发生移位,从而有利于提高活动爬梯1处于使用状态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如图6所示,支撑座3可以包括连接板32以及固定在连接板32上的限位座33,限位座33可以包括两个L形板,两个L形板并排设置并围设出限位槽31。限位槽31可以稍大于支腿11的尺寸,以便于支腿11快速插入限位槽31,且能够受到支撑座3的限位作用。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活动爬梯1与移动座2软连接。活动爬梯1可以通过绑接(如通过钢丝绳绑接)等方式与移动座2软连接,使得活动爬梯1可以相对于移动座2在一定范围内运动以实现直立式的悬挂收纳状态与取下后使用状态之间的切换,但不能完全离开移动座2用作其他用途,以满足行业规定。
支撑座3设于移动座2的底部。支撑座3可以与移动座2的底部直接或间接相连,支撑座3也可以与相应的滑轨滑动配合。限位槽31还设置成:收容限位于移动座2的支腿11的底部,以限制活动爬梯1摇晃。
这样一方面有利于避免活动爬梯1处于收纳状态时受风压作用而发生摇摆晃动,有利于提高活动爬梯1处于收纳状态时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支撑座3可以与活动爬梯1同步移动,使得活动爬梯1停留在任意合适的使用位置时都能够得到支撑座3的限位。
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座3可以通过紧固件(如螺栓)固定在底坑6底壁上,则只有活动爬梯1移动到展开位置使用时才能够得到支撑座3的限位。当然,支撑座3采用固定方式时,也可以设置通过设置多个支撑座3来满足不同使用位置的使用要求。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电控装置包括:启动元件45(如图1至图3所示)、爬梯状态检测元件、爬梯位置检测元件和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
其中,启动元件45设置成被触发以发送启动移动装置的启动信号。
爬梯状态检测元件设置成检测活动爬梯1的状态,活动爬梯1的状态包括收纳状态、非收纳状态、使用状态和非使用状态。
爬梯位置检测元件设置成检测活动爬梯1的位置,活动爬梯1的位置包括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
控制装置与电梯装置、启动元件45、爬梯状态检测元件、爬梯位置检测元件以及移动装置电连接,设置成根据电梯装置、启动元件45、爬梯状态检测元件和爬梯位置检测元件发送的信号控制移动装置。
当操作人员需要移动活动爬梯1时,可以触发启动元件45。但是,触发启动元件45后,并不一定能够启动移动装置,还需要结合活动爬梯1的状态和位置、以及电梯装置的状态来确定能否启动移动装置,以保证底坑爬梯装置的使用安全性和使用便利性。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电控装置还包括:触发元件,与电梯装置及控制装置电连接,设置成被触发以使电梯装置的底层厅门5保持打开状态、电梯装置的电梯轿厢处于非底层位置且电梯装置处于停止运行状态。
这样,当操作人员需要进入底坑6时,可以通过对触发元件进行触发操作,使得电梯装置的底层厅门5保持打开状态、电梯装置的电梯轿厢处于非底层位置且电梯装置处于停止运行状态,以避免操作人员进入底坑6后被重物(如电梯轿厢或者对重)压伤或挤伤而造成安全事故,有利于提高底坑爬梯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其中,触发元件设置成被触发以使电梯装置的底层厅门5保持打开状态、电梯装置的电梯轿厢处于非底层位置且电梯装置处于停止运行状态,指的是:触发元件被触发时,若底层厅门5处于打开状态则维持打开状态,若底层厅门5处于关闭状态则打开底层厅门5并维持打开状态;若电梯轿厢处于非底层位置则维持当前位置,若电梯轿厢处于底层位置则控制电梯轿厢向上运动至设定非底层位置(如高一层的平层位置)并维持在该位置;若电梯装置处于停止运行状态则保持停止运行状态,若电梯装置处于运行状态则切换至停止运行状态。
触发元件被触发时,可以是向电梯控制器发送信号,通过电梯控制器使电梯装置的底层厅门5保持打开状态、电梯装置的电梯轿厢处于非底层位置且电梯装置处于停止运行状态;也可以是向底层厅门门锁、曳引装置发送信号,通过底层厅门门锁使底层厅门5保持打开状态,通过曳引装置使电梯轿厢处于非底层位置且电梯装置处于停止运行状态。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触发元件包括触发开关44(如图1至图3所示)。触发开关44设置成自动复位开关,且被触发时使底层厅门5保持打开状态、电梯轿厢处于非底层位置且电梯装置处于停止运行状态。
触发开关44可以为卡匙开关,卡匙开关可以通过插入卡匙46(如图1至图3所示)实现触发,通过拔出卡匙46(或者不小心碰到卡匙46导致卡匙46不能有效接触卡匙开关的触头)实现开关复位。触发开关44可以设置在底层厅门5处。比如:卡匙开关可以设置在底层厅门5地坎下侧,底层厅门5地坎设有与卡匙开关的触头相对应的插入口,卡匙46可以通过该插入口触发卡匙开关。
其中,触发开关44可以为但不限于常开式开关,则触发开关44的复位状态为断开状态,触发状态为闭合状态。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启动元件45包括正向启动开关和返回启动开关,正向启动开关设置成发送正向启动信号以使移动装置驱动活动爬梯1向远离收纳位置的方向移动,返回启动开关设置成发送返回启动信号以使移动装置驱动活动爬梯1向靠近收纳位置的方向移动。
其中,正向启动开关和返回启动开关可以分开设置,相互独立。或者,正向启动开关和返回启动开关也可以合二为一,集成为一体,比如首次触发产生正向启动信号,再次触发产生返回启动信号,如此循环反复。
启动开关的形式也不受限制,比如可以采用按键、按钮、旋钮等形式。启动开关可以设置在底层厅门5处,如设置在底层厅门5的门框处,当然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便于操作人员接触操作的位置。
其中,启动开关可以为但不限于常开式开关,则启动开关的复位状态为断开状态,触发状态为闭合状态。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爬梯状态检测元件包括第一状态检测开关41(如图1至图3所示)和第二状态检测开关42(如图6所示)。第一状态检测开关41设置成自动复位开关,且在活动爬梯1切换至收纳状态时被触发,在活动爬梯1切换至非收纳状态时复位。第二状态检测开关42设置成自动复位开关,且在活动爬梯1切换至使用状态时被触发,在活动爬梯1切换至非使用状态时复位。
换言之,当活动爬梯1切换至收纳状态时,第一状态检测开关41被触发;当活动爬梯1切换至非收纳状态时,第一状态检测开关41自动切换至复位状态。同理,当活动爬梯1切换至使用状态时,第二状态检测开关42被触发;当活动爬梯1切换至非使用状态时,第二状态检测开关42自动切换至复位状态。
其中,第一状态检测开关41可以设置在移动座2上。比如:悬挂槽23的底壁设有避让孔2211,第一状态检测开关41固定于勾板22上并位于悬挂槽23下方,且第一状态检测开关41的触头位于避让孔2211处,设置成能够在踏棍12的压力下切换至触发状态,并在踏棍12脱出悬挂槽23后自动切换至复位状态。
第二状态检测开关42可以设置在支撑座3上。比如:第二状态检测开关42固定在支撑座3的连接板32上,且位于两个限位座33之间。当活动爬梯1处于收纳状态时,活动爬梯1的底层踏棍12与第二状态检测开关42的触头相分离;当活动爬梯1切换至使用状态时,活动爬梯1的底层踏棍12位置降低且压向第二状态检测开关42的触头,使第二状态检测开关42被触发;当活动爬梯1离开使用状态时,活动爬梯1的底层踏棍12与第二状态检测开关42的触头相分离,自动切换至复位状态。
其中,第一状态检测开关41和第二状态检测开关42可以为但不限于常开式开关,则第一状态检测开关41和第二状态检测开关42的复位状态为断开状态,触发状态为闭合状态。
当然,爬梯状态检测元件不限于第一状态检测开关41和第二状态检测开关42的形式,比如也可以采用摄像头、压力传感器等检测元件来确定活动爬梯的状态。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爬梯位置检测元件包括收纳位检测开关43(如图1至图3所示),收纳位检测开关43设置成自动复位开关,且在活动爬梯1运动至收纳位置时被触发。
换言之,当活动爬梯1运动至收纳位置时,收纳位检测开关43被触发;当活动爬梯1离开收纳位置时,收纳位检测开关43自动切换至复位状态。
其中,收纳位检测开关43设于电梯底坑6内,可以设置在电梯底坑6的底壁上,也可以设置在电梯底坑6的侧壁上。由于活动爬梯1与移动座2保持同步运动,因此收纳位检测开关43可以设置成被移动座2触发,当然也可以设置成被活动爬梯1触发。
在其他实施例中,爬梯位置检测元件还包括展开位检测开关,展开位检测开关设置成自动复位开关,且在活动爬梯1运动至设定的展开位置时被触发。
当然,爬梯位置检测元件也可以不包括展开位检测开关,而是根据运动时长或者其他判断方法来确定活动爬梯1运动至设定的展开位置。
其中,收纳位检测开关43和展开位检测开关可以为但不限于常开式开关,则收纳位检测开关43和展开位检测开关的复位状态为断开状态,触发状态为闭合状态。
当然,爬梯位置检测元件不限于收纳位检测开关43和展开位检测开关的形式,比如也可以采用摄像头、压力传感器等检测元件来确定活动爬梯的位置。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底坑爬梯装置还包括:提醒装置(图中未示出),与电控装置电连接,设置成响应于电控装置的信号发出相应的提醒信息。
这样,操作人员可以根据提醒装置发出的提醒信息清楚了解底坑爬梯装置的运行状态、工作进度、故障种类等信息,从而有利于提高底坑爬梯装置的使用安全性和使用便利性。
其中,提醒装置可以但不限于设在移动装置上。提醒装置可以包括声光装置,发出声光提醒信号,但是不限于声光装置,比如也可以仅包括声装置,或者仅包括光装置。当然,提醒装置也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提醒装置,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梯系统,包括电梯装置和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自动式的底坑爬梯装置,因而具有上述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电梯装置可以包括电梯轿厢、厅门5、曳引装置、对重、电梯控制器等。底坑爬梯装置的控制装置可以独立于电梯控制器,也可以与电梯控制器集成为一体。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用于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自动式的底坑爬梯装置。如图7所示,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202:收到启动移动装置的正向启动信号,获取电梯装置的底层厅门的状态、电梯轿厢的位置和电梯装置的状态、以及活动爬梯的位置和状态;
步骤S204:基于确定底层厅门处于打开状态、电梯轿厢处于非底层位置、电梯装置处于停止运行状态、且活动爬梯处于收纳位置和收纳状态,启动移动装置使活动爬梯由收纳位置向展开位置运动。
当底层厅门5处于打开状态时,可以保证操作人员能够看清活动爬梯1的位置和状态,也能够保证活动爬梯1运动至使用位置时能够靠在底层厅门5的地坎上。当电梯轿厢处于非底层位置且电梯装置处于停止运行状态时,可以避免活动爬梯1或者进入底坑6的操作人员与电梯轿厢或者对重发生碰撞、挤压等事故,从而提高安全性。当活动爬梯1处于收纳位置和收纳状态时,表明活动爬梯1的位置和状态正常,可以进行稳定地移动操作,而不会发生跌落、碰撞等情况。
这样,当操作人员需要使用活动爬梯1进入底坑6时,可以触发启动元件45。但是,触发启动元件45后,并不一定能够启动移动装置,还需要结合活动爬梯1的状态和位置、以及电梯装置的状态来确定能否启动移动装置。只有当底层厅门5处于打开状态、电梯轿厢处于非底层位置、电梯装置处于停止运行状态、且活动爬梯1处于收纳位置和收纳状态时,才能够启动移动装置,以保证底坑爬梯装置的使用安全性和使用便利性。
在步骤S202中,底层厅门5的开闭状态可以通过底层厅门5门锁的开关状态获取,当底层厅门5门锁处于打开状态时,底层厅门5处于开启状态,反之底层厅门5处于关闭状态。可以是直接通过底层厅门5门锁的开关状态来获取;也可以是由电梯控制器来获取底层厅门5门锁的开关状态,然后从电梯控制器获取底层厅门5的状态。
电梯轿厢的位置可以通过位置检测装置(如编码器)来获取。可以是直接通过位置检测装置来获取;也可以是由电梯控制器来获取位置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然后从电梯控制器获取电梯轿厢的位置。
电梯装置是否处于停止运行状态可以通过曳引装置的状态来获取。可以是直接通过曳引装置的状态来获取;也可以是由电梯控制器获取曳引装置的状态,然后从电梯控制器获取电梯装置是否处于停止运行状态。电梯装置是否处于停止运行状态可以直接通过电梯控制器获取。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电控装置还包括触发元件。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收到启动移动装置的正向启动信号之前,收到触发元件由复位状态切换至触发状态的触发信号。
由于触发元件被触发时,能够使电梯装置的底层厅门5保持打开状态、电梯装置的电梯轿厢处于非底层位置且电梯装置处于停止运行状态,因此操作人员可以先对触发元件进行触发操作,然后再触发启动元件45,这样相当于先通过触发操作使电梯装置达到所需状态(即:底层厅门5保持打开状态、电梯装置的电梯轿厢处于非底层位置且电梯装置处于停止运行状态),后续再获取电梯装置的状态以再次验证电梯装置是否达到所需状态,实现了双重保障,有利于提高安全性。
当然,触发信号也可以在正向启动信号之后收到,即操作人员先触发正向启动元件45,再触发触发元件。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启动移动装置使活动爬梯1由收纳位置向展开位置运动之前,确定触发元件处于触发状态。
通过再次确认触发元件处于触发状态,可以保证电梯装置维持在所需状态。这样有利于避免在确定电梯装置达到所需状态后、因触发元件被误操作导致切换至复位状态而引起电梯装置的状态发生变化所带来的安全风险。
当然,该步骤也可以省去。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底坑爬梯装置还包括提醒装置。控制方法还包括:基于活动爬梯1离开收纳位置,控制提醒装置发出第一提醒信号。
第一提醒信号可以为但不限于:发红光并发出警报音,提醒操作人员需要时刻关注活动爬梯1的位置。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活动爬梯1由收纳位置向展开位置运动的过程中,基于确定触发元件由触发状态切换回复位状态,控制移动装置驱动活动爬梯1反向朝收纳位置运动。
在活动爬梯1由收纳位置向展开位置运动的过程中,当确定触发元件由触发状态切换回复位状态时,表明触发元件可能因误操作不再是触发状态,这可能导致电梯轿厢可以恢复运行,故而控制活动爬梯1及时返回收纳位置,以防止活动爬梯1与电梯轿厢或者对重发生碰撞、挤压等事故。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坑爬梯装置还包括提醒装置。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活动爬梯1由收纳位置向展开位置运动的过程中,基于确定触发元件由触发状态切换回复位状态,控制提醒装置发出第二提醒信号。
第二提醒信号可以为但不限于播放警报音,提醒操作人员触发元件的状态发生变化,需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活动爬梯1由收纳位置向展开位置运动的过程中,基于确定活动爬梯1的状态切换至非收纳状态,控制移动装置停止运动使活动爬梯1停留在原位;
在移动装置停止运动后,基于确定活动爬梯1恢复收纳状态,控制移动装置驱动活动爬梯1反向朝收纳位置运动。
在活动爬梯1由收纳位置向展开位置运动的过程中,当确定活动爬梯1切换至收纳状态时,表明有人把活动爬梯1从移动座2上取下,此时移动装置停止运动,活动爬梯1即可停留在该位置,便于操作人员调整活动爬梯1使其进入使用状态。
当活动爬梯1恢复收纳状态后,表明操作人员使用完毕,将活动爬梯1重新放回移动座2上,因此可以控制移动装置驱动活动爬梯1反向朝收纳位置运动。
这样,活动爬梯1的使用位置不限于展开位置,操作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提前将活动爬梯1取下,移动装置即可停止运动,而无需必须等到活动爬梯1移动至展开位置,这样有利于适配不同操作人员的使用习惯,有利于提高操作人员的使用体验。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移动装置停止运动后,基于确定活动爬梯1恢复收纳状态,也可以控制移动装置驱动活动爬梯1继续朝展开位置运动。这样,活动爬梯1的使用位置即为展开位置,同样能够满足操作人员的使用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坑爬梯装置还包括提醒装置。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活动爬梯1由收纳位置向展开位置运动的过程中,基于确定活动爬梯1的状态切换至非收纳状态,控制提醒装置发出第三提醒信号。
第三提醒信号可以为但不限于播放警报音,提醒操作人员活动爬梯1的状态发生变化。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启动移动装置使活动爬梯1由收纳位置向展开位置运动之后,控制方法还包括:
基于活动爬梯1运动至展开位置,关闭移动装置;
收到启动移动装置的返回启动信号,获取活动爬梯1的状态;
基于确定活动爬梯1处于收纳状态,启动移动装置使活动爬梯1由展开位置向收纳位置运动。
当活动爬梯1运动至展开位置,就关闭移动装置,使活动爬梯1能够停留在展开位置,进而活动爬梯1可以从移动座2上取下进入使用状态,供操作人员使用。在操作人员使用完毕后,可以将活动爬梯1放回移动座2上,然后启动返回启动开关45。
返回启动开关启动后,当确定活动爬梯1处于收纳状态时,表明活动爬梯1已经正常收纳到移动座2上,故可以启动移动装置使活动爬梯1返回收纳位置。返回启动开关启动后,若活动爬梯1处于非收纳状态,表明活动爬梯1没有正常收纳到移动座2上,可能是有人误操作了返回启动开关,故移动装置不启动。
当活动爬梯1返回收纳位置后,会触发收纳位检测开关43,此时电梯装置可以恢复为检修状态或正常运行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坑爬梯装置还包括提醒装置。控制方法还包括:
基于活动爬梯1运动至展开位置,控制提醒装置发出第四提醒信号;
基于活动爬梯1切换至使用状态,控制提醒装置发出第五提醒信号;
基于活动爬梯1处于使用状态且触发元件恢复至复位状态,控制提醒装置发出第六提醒信号;
在活动爬梯1运动至展开位置后,基于活动爬梯1处于非使用状态且非收纳状态,控制提醒装置发出第七提醒信号。
第四提醒信号可以为发黄光,提醒操作人员活动爬梯1移动到展开位置,可以取下活动爬梯1了。
第五提醒信号可以为发绿光并发出警报音,提醒操作人员活动爬梯1移动切换至使用状态,固定稳定,可以进入底坑6了。
第六提醒信号可以为播放警报音,提醒操作员触发元件的状态发生异常变化,需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第七提醒信号可以为播放警报音,提醒操作人员活动爬梯1的状态异常,既不是收纳状态,也不是使用状态,需要操作人员根据情况把活动爬梯1调整至使用状态(进入底坑6前)或收纳状态(离开底坑6前)。
其中,不同提醒信号发出的警报音可以不同,也可以部分相同,也可以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活动爬梯1运动至展开位置后,判断是否收到启动移动装置的返回启动信号;
基于未收到启动移动装置的返回启动信号,获取活动爬梯1的状态;
基于确定活动爬梯1处于非收纳状态且非使用状态,执行控制提醒装置发出第七提醒信号的步骤,并返回执行是否收到启动移动装置的返回启动信号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2:确定底层厅门开启,确定插入卡匙46;
步骤S304:判断是否触发卡匙开关,若是,进入步骤S306;若否,进入步骤S330;
步骤S306:收到启动移动装置的正向启动信号;
步骤S308:判断底层厅门是否处于打开状态,若是,进入步骤S310;若否,进入步骤S330;
步骤S310:判断电梯轿厢是否处于非底层位置,若是,进入步骤S312;若否,进入步骤S330;
步骤S312:启动移动装置使活动爬梯由收纳位置向展开位置运动,并发出第一提醒信号;
步骤S314:判断卡匙开关是否保持触发状态,若是,进入步骤S316;若否,发出第二提醒信号,并进入步骤S330;
步骤S316:判断第一状态检测开关是否处于触发状态,若是,进入步骤S318;若否,发出第三提醒信号,并进入步骤S328;
步骤S318:确定活动爬梯运动至展开位置,关闭移动装置,并发出第四提醒信号;
步骤S320:判断是否收到启动移动装置的返回启动信号;若是,进入步骤S326;若否,进入步骤S322;
步骤S322:确定第一状态检测开关处于复位状态,判断第二状态检测开关42是否处于触发状态,若否,进入步骤S324;若是,发出第五提醒信号;
步骤S324:发出第七提醒信号,并返回步骤S320;
步骤S326:判断第一状态检测开关是否处于触发状态,若是,进入步骤S330;若否,发出第七提醒信号,并返回步骤S326;
步骤S328:控制移动装置停止运动,使活动爬梯停在原地,直至第一状态检测开关恢复触发状态,进入步骤S330;
步骤S330:移动装置不启动使活动爬梯停留在收纳位置,或者启动移动装置使活动爬梯1返回收纳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因而具有上述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因而具有上述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 “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 “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在上述任意一个或多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一组合来实施。如果以软件实施,那么功能可作为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经由计算机可读介质传输,且由基于硬件的处理单元执行。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含对应于例如数据存储介质等有形介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包含促进计算机程序例如根据通信协议从一处传送到另一处的任何介质的通信介质。以此方式,计算机可读介质通常可对应于非暂时性的有形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例如信号或载波等通信介质。数据存储介质可为可由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或者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取以检索用于实施本公开中描述的技术的指令、代码和/或数据结构的任何可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包含计算机可读介质。
举例来说且并非限制,此类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包括RAM、ROM、 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装置、磁盘存储装置或其它磁性存储装置、快闪存储器或可用来以指令或数据结构的形式存储所要程序代码且可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它介质。而且,还可以将任何连接称作计算机可读介质举例来说,如果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订户线(DSL)或例如红外线、无线电及微波等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输指令,则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纹线、DSL或例如红外线、无线电及微波等无线技术包含于介质的定义中。然而应了解,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数据存储介质不包含连接、载波、信号或其它瞬时(瞬态)介质,而是针对非瞬时有形存储介质。如本文中所使用,磁盘及光盘包含压缩光盘(CD)、激光光盘、光学光盘、数字多功能光盘(DVD)、软磁盘或蓝光光盘等,其中磁盘通常以磁性方式再生数据,而光盘使用激光以光学方式再生数据。上文的组合也应包含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举例来说,可由例如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理器(DSP)、通用微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或其它等效集成或离散逻辑电路等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来执行指令。因此,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处理器”可指上述结构或适合于实施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的任一其它结构中的任一者。另外,在一些方面中,本文描述的功能性可提供于经配置以用于编码和解码的专用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内,或并入在组合式编解码器中。并且,可将所述技术完全实施于一个或多个电路或逻辑元件中。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在广泛多种装置或设备中实施,包含无线手机、集成电路(IC)或一组IC(例如,芯片组)。本公开实施例中描各种组件、模块或单元以强调经配置以执行所描述的技术的装置的功能方面,但不一定需要通过不同硬件单元来实现。而是,如上所述,各种单元可在编解码器硬件单元中组合或由互操作硬件单元(包含如上所述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的集合结合合适软件和/或固件来提供。
Claims (17)
1.一种自动式的底坑爬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爬梯、移动装置和电控装置;
所述移动装置设置成安装于电梯底坑并与所述活动爬梯相连,以驱动所述活动爬梯在收纳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运动;
所述电控装置与所述移动装置及电梯装置电连接,设置成控制所述移动装置;
所述电控装置包括:启动元件、爬梯状态检测元件、爬梯位置检测元件和控制装置;
所述启动元件设置成被触发以发送启动所述移动装置的启动信号;
所述爬梯状态检测元件设置成检测所述活动爬梯的状态,所述活动爬梯的状态包括收纳状态、非收纳状态、使用状态和非使用状态;
所述爬梯位置检测元件设置成检测所述活动爬梯的位置,所述活动爬梯的位置包括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
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电梯装置、所述启动元件、所述爬梯状态检测元件、所述爬梯位置检测元件以及所述移动装置电连接,设置成根据所述电梯装置、所述启动元件、所述爬梯状态检测元件和所述爬梯位置检测元件发送的信号控制所述移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坑爬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移动座和驱动机构;
所述移动座设置成滑动安装于所述电梯底坑,并与所述活动爬梯相连以带动所述活动爬梯运动;
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移动座相连,设置成驱动所述移动座在所述电梯底坑内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坑爬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爬梯包括支腿以及与所述支腿相连的多个踏棍;所述移动座包括:固定支架和勾板;
所述固定支架可滑动地立设于所述电梯底坑;
所述勾板与所述固定支架相连,并与所述固定支架合围出开口朝上的悬挂槽,所述悬挂槽设置成与所述踏棍相适配,以使:所述踏棍能够向下落入所述悬挂槽使所述活动爬梯处于限位于所述移动座的收纳状态,或向上脱出所述悬挂槽使所述活动爬梯能够切换至使用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坑爬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座,设置成能够固定于电梯底坑的底壁,所述支撑座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置成:收容处于所述使用状态的所述支腿的底部,以限制所述活动爬梯移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坑爬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爬梯与所述移动座软连接,所述支撑座设于所述移动座的底部,所述限位槽还设置成:收容限位于所述移动座的所述支腿的底部,以限制所述活动爬梯摇晃。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底坑爬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装置还包括:
触发元件,与所述电梯装置及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设置成被触发以使所述电梯装置的底层厅门保持打开状态、所述电梯装置的电梯轿厢处于非底层位置且所述电梯装置处于停止运行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坑爬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元件包括触发开关,所述触发开关设置成自动复位开关,且被触发时使所述底层厅门保持打开状态、电梯轿厢处于非底层位置且所述电梯装置处于停止运行状态;
所述启动元件包括正向启动开关和返回启动开关,所述正向启动开关设置成发送正向启动信号以使所述移动装置驱动所述活动爬梯向远离所述收纳位置的方向移动,所述返回启动开关设置成发送返回启动信号以使所述移动装置驱动所述活动爬梯向靠近所述收纳位置的方向移动;
所述爬梯状态检测元件包括第一状态检测开关和第二状态检测开关,所述第一状态检测开关设置成自动复位开关,且在所述活动爬梯切换至所述收纳状态时被触发,在所述活动爬梯切换至所述非收纳状态时复位;所述第二状态检测开关设置成自动复位开关,且在所述活动爬梯切换至所述使用状态时被触发,在所述活动爬梯切换至所述非使用状态时复位;
所述爬梯位置检测元件包括收纳位检测开关,所述收纳位检测开关设置成自动复位开关,且在所述活动爬梯运动至所述收纳位置时被触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底坑爬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开关和/或所述启动元件设于所述底层厅门处;
所述第一状态检测开关设于所述移动装置的移动座,所述第二状态检测开关设于所述底坑爬梯装置的支撑座;
所述收纳位检测开关设于所述电梯底坑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底坑爬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提醒装置,与所述电控装置电连接,设置成响应于所述电控装置的信号发出相应的提醒信息。
10.一种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装置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式的底坑爬梯装置。
11.一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式的底坑爬梯装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收到启动所述移动装置的正向启动信号,获取电梯装置的底层厅门的状态、电梯轿厢的位置和电梯装置的状态、以及所述活动爬梯的位置和状态;
基于确定所述底层厅门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电梯轿厢处于非底层位置、所述电梯装置处于停止运行状态、且所述活动爬梯处于收纳位置和收纳状态,启动所述移动装置使所述活动爬梯由所述收纳位置向所述展开位置运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装置还包括触发元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收到启动所述移动装置的正向启动信号之前,收到触发元件由复位状态切换至触发状态的触发信号;
在启动所述移动装置使所述活动爬梯由所述收纳位置向所述展开位置运动之前,确定所述触发元件处于触发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活动爬梯由所述收纳位置向所述展开位置运动的过程中,基于确定所述触发元件由触发状态切换回复位状态,控制移动装置驱动所述活动爬梯反向朝所述收纳位置运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活动爬梯由所述收纳位置向所述展开位置运动的过程中,基于确定所述活动爬梯的状态切换至非收纳状态,控制所述移动装置停止运动使所述活动爬梯停留在原位;
在所述移动装置停止运动后,基于确定所述活动爬梯恢复收纳状态,控制所述移动装置驱动所述活动爬梯反向朝所述收纳位置运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启动所述移动装置使所述活动爬梯由所述收纳位置向所述展开位置运动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活动爬梯运动至所述展开位置,关闭所述移动装置;
收到启动所述移动装置的返回启动信号,获取所述活动爬梯的状态;
基于确定所述活动爬梯处于收纳状态,启动所述移动装置使所述活动爬梯由所述展开位置向所述收纳位置运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坑爬梯装置还包括提醒装置,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活动爬梯离开所述收纳位置,控制所述提醒装置发出第一提醒信号;
在所述活动爬梯由所述收纳位置向所述展开位置运动的过程中,基于确定触发元件由触发状态切换回复位状态,控制所述提醒装置发出第二提醒信号;
在所述活动爬梯由所述收纳位置向所述展开位置运动的过程中,基于确定所述活动爬梯的状态切换至非收纳状态,控制所述提醒装置发出第三提醒信号;
基于所述活动爬梯运动至所述展开位置,控制所述提醒装置发出第四提醒信号;
基于所述活动爬梯切换至使用状态,控制所述提醒装置发出第五提醒信号;
基于所述活动爬梯处于所述使用状态且所述触发元件恢复至复位状态,控制所述提醒装置发出第六提醒信号;
在所述活动爬梯运动至所述展开位置后,基于所述活动爬梯处于非使用状态且非收纳状态,控制所述提醒装置发出第七提醒信号。
17.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至16中任一所述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309702.1A CN117905383B (zh) | 2024-03-19 | 2024-03-19 | 自动式的底坑爬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及电梯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309702.1A CN117905383B (zh) | 2024-03-19 | 2024-03-19 | 自动式的底坑爬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及电梯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905383A true CN117905383A (zh) | 2024-04-19 |
CN117905383B CN117905383B (zh) | 2024-06-28 |
Family
ID=90685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309702.1A Active CN117905383B (zh) | 2024-03-19 | 2024-03-19 | 自动式的底坑爬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及电梯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905383B (zh) |
Citation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78654B1 (en) * | 2000-07-18 | 2002-04-30 | Theodore Ziaylek, Jr. | Ladder pivotally attached to a generally vertically extending surface |
CN1585723A (zh) * | 2001-11-16 | 2005-02-23 | 奥蒂斯电梯公司 | 进入电梯通道的检测系统 |
JP2005256586A (ja) * | 2004-03-12 | 2005-09-22 | Yukio Kanazawa | 水平調節機能付軌道装置及び台車付梯子装置 |
KR20140062969A (ko) * | 2012-11-15 | 2014-05-27 | 경기도 | 건물 저층의 인명구조용 사다리 차량 |
US9914396B1 (en) * | 2016-12-19 | 2018-03-13 | Raymond E Scott | Easy-climb |
CN110541672A (zh) * | 2019-10-17 | 2019-12-06 | 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 | 电梯底坑爬梯支撑装置 |
CN210530727U (zh) * | 2019-06-28 | 2020-05-15 | 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 | 电梯底坑爬梯安装装置 |
CN210637028U (zh) * | 2019-07-23 | 2020-05-29 | 北京首钢富通电梯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进出电梯底坑的爬梯装置 |
CN211092627U (zh) * | 2019-10-29 | 2020-07-28 | 铁道警察学院 | 一种导轨式图书馆用梯子 |
WO2021129284A1 (zh) * | 2019-12-25 | 2021-07-01 | 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 | 电梯底坑爬梯装置 |
CN215213311U (zh) * | 2021-05-31 | 2021-12-17 | 镇江华瑞伪装防护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车体伪装喷涂用爬梯 |
CN217327157U (zh) * | 2022-04-28 | 2022-08-30 | 苏州复晶复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用爬梯脚限位支架 |
CN217872617U (zh) * | 2022-02-28 | 2022-11-22 | 通祐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底坑爬梯装置及电梯安全系统 |
JP2023005944A (ja) * | 2021-06-30 | 2023-01-1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ピット梯子装置 |
CN218598147U (zh) * | 2022-11-06 | 2023-03-10 | 通用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底坑爬梯 |
CN218934306U (zh) * | 2022-11-29 | 2023-04-28 | 恒达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底坑爬梯装置 |
CN219012444U (zh) * | 2022-03-28 | 2023-05-12 | 富士电梯(四川)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井道爬梯及其井道 |
CN117627519A (zh) * | 2023-11-24 | 2024-03-01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适用主变套管的检修方法及绝缘梯 |
-
2024
- 2024-03-19 CN CN202410309702.1A patent/CN11790538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78654B1 (en) * | 2000-07-18 | 2002-04-30 | Theodore Ziaylek, Jr. | Ladder pivotally attached to a generally vertically extending surface |
CN1585723A (zh) * | 2001-11-16 | 2005-02-23 | 奥蒂斯电梯公司 | 进入电梯通道的检测系统 |
JP2005256586A (ja) * | 2004-03-12 | 2005-09-22 | Yukio Kanazawa | 水平調節機能付軌道装置及び台車付梯子装置 |
KR20140062969A (ko) * | 2012-11-15 | 2014-05-27 | 경기도 | 건물 저층의 인명구조용 사다리 차량 |
US9914396B1 (en) * | 2016-12-19 | 2018-03-13 | Raymond E Scott | Easy-climb |
CN210530727U (zh) * | 2019-06-28 | 2020-05-15 | 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 | 电梯底坑爬梯安装装置 |
CN210637028U (zh) * | 2019-07-23 | 2020-05-29 | 北京首钢富通电梯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进出电梯底坑的爬梯装置 |
CN110541672A (zh) * | 2019-10-17 | 2019-12-06 | 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 | 电梯底坑爬梯支撑装置 |
CN211092627U (zh) * | 2019-10-29 | 2020-07-28 | 铁道警察学院 | 一种导轨式图书馆用梯子 |
WO2021129284A1 (zh) * | 2019-12-25 | 2021-07-01 | 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 | 电梯底坑爬梯装置 |
CN215213311U (zh) * | 2021-05-31 | 2021-12-17 | 镇江华瑞伪装防护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车体伪装喷涂用爬梯 |
JP2023005944A (ja) * | 2021-06-30 | 2023-01-1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ピット梯子装置 |
CN217872617U (zh) * | 2022-02-28 | 2022-11-22 | 通祐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底坑爬梯装置及电梯安全系统 |
CN219012444U (zh) * | 2022-03-28 | 2023-05-12 | 富士电梯(四川)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井道爬梯及其井道 |
CN217327157U (zh) * | 2022-04-28 | 2022-08-30 | 苏州复晶复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用爬梯脚限位支架 |
CN218598147U (zh) * | 2022-11-06 | 2023-03-10 | 通用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底坑爬梯 |
CN218934306U (zh) * | 2022-11-29 | 2023-04-28 | 恒达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底坑爬梯装置 |
CN117627519A (zh) * | 2023-11-24 | 2024-03-01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适用主变套管的检修方法及绝缘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905383B (zh) | 2024-06-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210564B2 (en) | Fire control system for elevator | |
FI125118B (fi) | Hissi | |
JP2008230724A (ja) | かご上安全手摺装置 | |
JP2005126240A (ja) | エレベータ設備のための安全システムおよび安全システムを用いてエレベータ設備を運転する方法 | |
JP5542661B2 (ja) | スライドドア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 | |
KR100976781B1 (ko) | 가속도센서를 이용한 승강기 층 운행정보 알림, 표시장치 | |
CN113911864A (zh) | 一种机器人搭乘电梯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09466987A (zh) | 一种电梯安全救援系统及基于其的救援方法 | |
JP6646117B1 (ja) |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 |
CN117905383B (zh) | 自动式的底坑爬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及电梯系统 | |
JP5138410B2 (ja) | 駐車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CN111108053B (zh) | 安全的电梯井道和轿厢顶部访问 | |
CN101195455B (zh) | 电梯用自动维修保养运行设备 | |
JP2002003119A (ja) | ロープ異常検出装置及び同装置を備えたエレベーター制御装置 | |
CN1056354C (zh) | 电梯停电时运行方法 | |
TWI542530B (zh) | 電梯意外防護警報系統 | |
CN109179174B (zh) | 一种电梯厅门误开门防护系统及电梯 | |
JP2002356283A (ja) | エレベータのロープ伸び検出装置および安全運転方法 | |
JP3313022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の安全装置 | |
CN113200483B (zh) | 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叉车 | |
CN220223175U (zh) | 电梯系统 | |
JP2541449B2 (ja) | 自動倉庫 | |
US20240109753A1 (en) | Elevator safety system | |
JP5790216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 |
JPH06345352A (ja) | 昇降台吊持索の伸び検知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