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82508A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82508A
CN117882508A CN202280002540.6A CN202280002540A CN117882508A CN 117882508 A CN117882508 A CN 117882508A CN 202280002540 A CN202280002540 A CN 202280002540A CN 117882508 A CN117882508 A CN 1178825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module
main body
display
circuit board
flexible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254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耀
陈义鹏
石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8825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825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其可解决现有的显示模组中电池预留的空间明显不足,电池的容量会明显缩减,影响显示装置的待机时间的问题。本公开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及与显示面板电连接的驱动芯片和无源器件;驱动芯片和无源器件封装于栅格阵列封装结构中;栅格阵列封装结构集成于显示面板上。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为了实现更大的显示面积和触控面积,窄边框或无边框的显示屏幕已经逐渐成为市场上的主流产品。目前,实现窄边框或无边框主要是通过减少显示屏幕下边框的方式来实现,可以将显示驱动芯片、触控驱动芯片和其他元器件等通过覆晶薄膜(chip on film,COF)工艺翻折到显示面板的背面,以实现减小边框的目的。
覆晶薄膜工艺一般是将触控驱动芯片和其他前器件等固定到柔性线路板中,再经柔性线路板进行翻折。然而,柔性线路板占用了显示屏幕背面大量的空间,导致为电池预留的空间明显不足,这样电池的容量会明显缩减,影响显示装置的待机时间。虽然可以对柔性线路板进行二次弯折来减小其所占用的空间,但是由于触控驱动芯片和其他元器件的存在,使得所节省的空间依然有限,依然无法有效提升显示装置的待机时间。
发明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其中,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及与所述显示面板电连接的驱动芯片和无源器件;所述驱动芯片和所述无源器件封装于栅格阵列封装结构中;
所述栅格阵列封装结构集成于所述显示面板上。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主体部及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连接的弯折部;
所述弯折部沿着背离所述主体部的显示面的方向弯折,且沿着与所述主体部平行的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栅格阵列封装结构位于所述弯折部背离所述主体部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与所述弯折部背离所述主体部的一侧绑定连接的柔性线路板;
所述柔性线路板沿着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弯折,并弯折至所述弯折部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与所述弯折部背离所述主体部的一侧绑定连接的柔性线路板;
所述柔性线路板沿着所述弯折部延伸方向延伸并覆盖所述弯折部。
可选地,所述栅格阵列封装结构位于所述弯折部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与所述弯折部靠近所述主体部一侧绑定连接的柔性线路板;
所述柔性线路板沿着背离所述主体部的一侧弯折,并弯折至所述弯折部背离所述主体部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与所述弯折部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绑定连接的柔性线路板;
所述柔性线路板沿着所述弯折部延伸并覆盖所述弯折部。
可选地,所述栅格阵列封装结构位于所述柔性线路板与所述弯折部的绑定区域之外的区域。
可选地,所述柔性线路板具有镂空部;所述栅格阵列封装结构嵌入所述 镂空部内。
可选地,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连接器件;
所述连接器件与所述柔性线路板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驱动芯片包括:触控驱动芯片和显示驱动芯片;
所述无源器件包括:电容、电阻、晶振和存储器。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柔性线路板通过第一金属走线连接,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柔性线路板通过第二金属走线连接;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和所述第二金属走线的延伸方向相交,且二者之间设置有抗干扰层。
可选地,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偏光层、触控面板、及盖板;
所述偏光层位于所述主体部的显示面的一侧;
所述触控面板位于所述偏光层背离所述主体部的一侧;
所述盖板位于所述触控面板背离所述主体部的一侧。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提供的显示模组及供电源,所述供电源位于所述主体部背离其显示面的一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示例性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种示例性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的栅格阵列封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局部的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显示模组沿A-A’方向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图1为一种示例性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101;显示面板101包括:主体部101a及与主体部101a的一侧连接的弯折部101b。弯折部101b沿着背离主体部101a的显示面方向弯折,且弯折部101b的部分与主体部101a平行。显示模组还包括:与显示面板101电连接的显示驱动芯片DDIC、触控驱动芯片TIC和无源器件102。其中,显示驱动芯片DDIC位于弯折部101b背离主体部101a的一侧,触控驱动芯片TIC和无源器件102固定于柔性线路板103上,并通过柔性线路板103与显示面板101邦定连接。
由图1可见,显示模组中的柔性线路板103直接沿着远离弯折部101b的方向延伸以与显示模组中的其他结构电连接,柔性线路板103占用了主体 部101a背面大量的空间,导致为电池预留的空间明显不足,这样电池的容量会明显缩减,影响显示装置的待机时间。
图2为另一种示例性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的显示模组与图1所示的显示模组的不同之处在于,图2所示的显示模组中,柔性线路板103进行了二次弯折,虽然对柔性线路板103进行二次弯折来减小其所占用的空间,但是由于触控驱动芯片TIC和无源器件102的存在,使得所节省的空间依然有限,依然无法有效提升显示装置的待机时间。
为了至少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之一,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101、及与显示面板101电连接的驱动芯片和无源器件102;驱动芯片和无源器件102封装于栅格阵列封装结构104中;栅格阵列封装结构104集成于显示面板101上。
显示模组中的驱动芯片和无源器件102可以为显示面板101提供驱动信号,来控制显示面板101显示预设的显示画面,以实现显示功能。其中,驱动芯片和无源器件102等结构均封装于栅格阵列封装结构104中,栅格阵列封装结构104可以通过其上的金属凸块与显示面板101直接电连接,以使得栅格阵列封装结构104集成于显示面板101上。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驱动芯片和无源器件102等结构均封装于栅格阵列封装结构104中,栅格阵列封装结构104直接集成于显示面板101上,可以不必将驱动芯片和无源器件102等结构固定在柔性线路板上。这样可以节省柔性线路板所占用的空间,为电池提供较大的预留空间,从而可以提高电池的容量,进而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待机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101包括:主体部101a及与 主体部101a的一侧连接的弯折部101b;弯折部101b沿着背离主体部101a的显示面的方向弯折,且沿着与主体部101a平行的方向延伸。
主体部101a具有显示功能,可以显示预设的显示画面,弯折部101b可以沿着背离主体部101a的显示面的方向弯折,可以不必在主体部101a的显示面的一侧设置大量的金属走线来与驱动芯片等电路结构进行电连接,避免大量的金属走线对主体部101a的显示效果造成影响,从而可以缩小整体显示面板101的边框,实现窄边框或无边框的显示效果,进而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弯折部101b沿着与主体部101a平行的方向延伸,弯折部101b可以为栅格阵列封装结构104提供较为平整的承载平面,避免栅格阵列封装结构104与弯折部101之间出现连接不良而影响显示效果。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显示模组具有显示区及围绕显示区的外围区。其中,显示面板101的主体部101a设置于显示区中,显示面板101的主体部101a中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栅线(Gate Line)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条数据线(Date Line),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交叉。多条栅线和多条数据线交叉限定出多个像素区,每个像素区中设置有像素单元(Pixel),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像素驱动电路及与像素驱动电路连接的发光器件。其中,像素驱动电路具体可以为7T1C结构,即像素驱动电路中具有7个晶体管,1个存储电容,其电路结构可以参考相关技术中的7T1C结构。像素驱动电路中的发光器件可以为有机发光元件,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像素驱动电路中的七个晶体管均可以是P型晶体管,或者可以是N型晶体管。像素驱动电路中采用相同类型的晶体管可以简化工艺流程,减少显示面板的工艺难度,提高产品的良率。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晶体管T1到第七晶体管T7可以均为P型晶体管或者均为N型晶体管。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采用的晶体管可以为薄膜晶体 管或场效应晶体管或其他特性相同的开关器件,薄膜晶体管可以包括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非晶硅薄膜晶体管或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等。晶体管的源极、漏极在结构上可以是对称的,所以其源极、漏极在物理结构上可以是没有区别的。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为了区分晶体管,除作为控制极的栅极,直接描述了其中一极为第一极,另一极为第二极,所以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全部或部分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根据需要是可以互换的。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像素单元的像素驱动电路除了可以为上述的7T1C(即七个晶体管和一个电容)结构之外,还可以为包括其他数量的晶体管的结构,如7T2C结构、6T1C结构、6T2C结构或者9T2C结构,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多条栅线可以延伸接到显示区一侧外围区,并连接栅极驱动电路,栅极驱动电路可以通过栅线为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提供的扫描信号,使得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逐行进行扫描。多条数据线可以延伸至显示一侧的外围区,并连接源极驱动电路,源极驱动电路可以通过数据线为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提供数据信号,并在扫描信号的配合下,逐行点亮各行像素单元中的发光器件,以实现显示功能。
显示面板101的弯折部101b可以设置于外围区,弯折部101b的可以朝着显示面板101的主体部101a背离显示面的一侧。弯折部101同样具有一定的显示功能,其可以使得显示面板101的边缘同样可以进行显示,以将显示面板101的边框隐藏,减小显示面板101的边框,提高显示效果。
显示模组还具有设置于外围区远离显示区一侧的绑定区,绑定区中设置有多个接触垫片,每个接触垫片被配置为电连接从显示区或外围区延伸出来的信号线。接触垫片可以暴露在绑定区的表面,即不被任何膜层覆盖,这样边缘电连接到柔性线路板103。柔性线路板103与外部的控制主板电连接,被配置为传输来自外部的控制主板的信号或电力。例如,接触垫与公共信号 线电连接,接触垫与触控信号线电连接,接触垫与驱动信号线电连接,接触垫与数据连接线(数据连接线与显示区中的数据线电连接)电连接等等。接触垫与各个信号线电连接,这样能实现信号线与柔性线路板103之间相互通信。对于接触垫的个数和布置方式此处不做具体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栅格阵列封装结构104位于弯折部101b背离主体部101a的一侧。
栅格阵列封装结构104具体可以位于弯折部101b背离主体部101a的一侧,由于弯折部101b的部分与主体部101a平行,弯折部101b背离主体部101a可以为栅格阵列封装结构104提供较为平整的承载平面,避免栅格阵列封装结构104与弯折部101之间出现连接不良而影响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显示模组还包括:与弯折部101b背离主体部101a的一侧绑定连接的柔性线路板103;柔性线路板103沿着靠近主体部101a的一侧弯折,并弯折至弯折部101b靠近主体部101a的一侧。
柔性线路板103可以与弯折部101b背离主体部101a的一侧邦定连接,并且可以再次进行弯折,使得柔性线路板103弯折至弯折部101b靠近主体部101a的一侧,可见柔性线路板103大部分均被容纳在主体部101a与弯折部101b之间的空间内,因此可以节省柔性线路板103所占用的空间,为电池提供较大的预留空间,从而可以提高电池的容量,进而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待机时间。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显示模组还包括:与弯折部101b背离主体部101a的一侧绑定连接的柔性线路板103;柔性线路板103沿着背离主体部101a的一侧弯折,并弯折至弯折部101b背离主体部101a的一侧。
图4所示的显示模组与图3所示的显示模组的不同之处在于,图4所示 的显示模组中的柔性线路板103与弯折部101b进行反向绑定,柔性线路板103沿着弯折部101b进行延伸,这样柔性线路板103可以覆盖弯折部101b,但是并不覆盖弯折部101b的边缘,可以将为电池预留的空间延伸至弯折部101b的边缘,因此可以进一步节省柔性线路板103所占用的空间,提升电池的预留空间,从而可以提高电池的容量,进而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待机时间。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栅格阵列封装结构104位于弯折部101b靠近主体部101a的一侧。
栅格阵列封装结构104具体还可以位于弯折部101b靠近主体部101a的一侧,由于弯折部101b的部分与主体部101a平行,弯折部101b背离主体部101a可以为栅格阵列封装结构104提供较为平整的承载平面,避免栅格阵列封装结构104与弯折部101之间出现连接不良而影响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显示模组还包括:与弯折部101b靠近主体部101a一侧绑定连接的柔性线路板103;柔性线路板103沿着背离主体部101a的一侧弯折,并弯折至弯折部101b背离主体部101a的一侧。
柔性线路板103可以与弯折部101b靠近主体部101a的一侧邦定连接,并且可以再次进行弯折,使得柔性线路板103弯折至弯折部101b背离主体部101a的一侧,可见柔性线路板103大部分均被容纳在主体部101a与弯折部101b之间的空间内,因此可以节省柔性线路板103所占用的空间,为电池提供较大的预留空间,从而可以提高电池的容量,进而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待机时间。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显示模组还包括:与弯折部101b靠近主体部101a的一侧绑定连接的柔性线路板103;柔性线路板103沿着弯折部101b延伸并覆盖弯折部101b。
图6所示的显示模组与图5所示的显示模组的不同之处在于,图6所示的显示模组中的柔性线路板103与弯折部101b进行反向绑定,柔性线路板 103沿着弯折部101b进行延伸,这样柔性线路板103可以覆盖弯折部101b,但是并不覆盖弯折部101b的边缘,可以将为电池预留的空间延伸至弯折部101b的边缘,因此可以进一步节省柔性线路板103所占用的空间,提升电池的预留空间,从而可以提高电池的容量,进而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待机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栅格阵列封装结构104位于柔性线路板103与弯折部101b的绑定区域之外的区域。
图3和图5所示的显示模组中,柔性线路板103在与显示面板101的弯折部101b进行绑定连接后,朝着远离栅格阵列封装结构104的方向进行延伸,柔性线路板103不会覆盖显示面板101的弯折部101b的绑定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栅格阵列封装结构104可以设置在绑定区域之外的区域。柔性线路板103与栅格阵列封装结构104相互不交叠,且连接二者的走线也较少交叠,因此有利于简化显示模组的结构,同时简化显示模组中的走线的复杂程度,从而可以节约制备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柔性线路板103具有镂空部103a;栅格阵列封装结构104嵌入镂空部103a内。
图4和图6所示的显示模组中,柔性线路板103在与显示面板101的弯折部101b进行绑定连接后,朝着靠近栅格阵列封装结构104的防线延伸,柔性线路板103会覆盖显示面板101的弯折部101b,并覆盖弯折部101b上的栅格阵列封装结构104。可以在柔性线路板103中形成镂空部103a,栅格阵列封装结构104可以嵌入镂空部103a中,可以避免柔性线路板103在对应栅格阵列封装结构104的位置翘起,因此可以保证柔性线路板103表面平整,有利于其他膜层的贴合,同时可以降低显示模组的厚度,有利于显示模组的轻薄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6所示,显示模组还包括:连接器件Connetor;连接器件Connetor与柔性线路板103电连接。连接器件Connetor 可以直接设置于柔性线路板103外接的电路结构上,例如,控制主板等,可以通过连接器件Connetor与柔性线路板103连接,并输入控制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的栅格阵列封装结构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栅格阵列封装结构104包括:封装基底1041、位于封装基底1041上的驱动芯片和无源器件102、及覆盖驱动芯片和无源器件102的封装层1042。驱动芯片和无源器件102可以被完全封装在封装基底1041与封装层1042所形成的封装空间内。这样,栅格阵列封装结构104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结构集成与显示面板10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驱动芯片包括:触控驱动芯片TIC和显示驱动芯片DDIC;无源器件102包括:电容(图中未示出)、电阻R、晶振(图中未示出)和存储器(图中未示出)。
在封装基底101的背面设置多个金属凸块1043,触控驱动芯片TIC和显示驱动芯片DDIC可以通过金线与金属凸块1043电连接,电阻R可以金属凸块1043直接接触连接。在与显示面板101集成过程中,金属凸块1043可以直接与显示面板101中的连接焊盘电连接,可以省去布线的工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显示面板101与柔性线路板103通过第一金属走线201连接,驱动芯片与柔性线路板103通过第二金属走线202连接;第一金属走线201和第二金属走线202的延伸方向相交,且二者之间设置有抗干扰层203。
在实际应用中,显示驱动芯片DDIC和触控驱动芯片TIC虽然封装在栅格阵列封装结构104中,但是依然需要第一金属走线201与柔性线路板103电连接,同时,显示面板101与柔性线路板103之间通过第二金属走线202电连接,第一金属走线201与第二金属走线202的延伸方向相交。在第一金属走线201和第二金属走线202之间设置有抗干扰层203,可以避免第一金属走线201中传输的信号与第二金属走线202中传输的信号之间发生串扰, 影响显示效果。抗干扰层可以采用有机材料利用喷墨打印工艺形成,其厚度可以大于或等于8微米,以保证第一金属走线201与第二金属走线202之间具有较大的距离,保证防串扰的效果。同时,抗干扰层203的厚度也不宜过厚,例如可以小于或等于15微米,以避免增加显示模组整体的厚度,影响显示模组的轻薄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还包括:偏光层105、触控面板106、及盖板107;偏光层105位于主体部101a的显示面的一侧;触控面板106位于偏光层105背离主体部101a的一侧;盖板107位于触控面板106背离主体部101a的一侧。显示面板101具体可以为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偏光层105可以位于显示面板101a的显示面的一侧,偏光层105可以将环境光线转换为线偏振光,线偏振光入射至显示面板101的主体部101a内,经过其中阳极等膜层的反射后再照射至偏光层105,由于反射作用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发生了变化,不能由偏光层105出射,可以起到防止环境光反射的效果,从而可以提高显示面板101的显示效果。触控面板106中设置触控单元,可以对用户的手指触控位置进行定位,来实现触控功能。盖板107可以采用玻璃等刚性材料制成,以保护其覆盖的触控面板106、显示面板101等受到外力而造成损坏。当然,为了实现折叠等功能,盖板107还可以采用聚酰亚胺等柔性透明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1还包括阻挡物,阻挡物位于外围区中且围绕显示区的四周。至少一个示例中,阻挡物具有围堰结构,该围堰结构能阻挡外部水汽或氧气进入显示区,从而避免对显示效果的影响。例如,阻挡物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进一步地,当阻挡物为多个时,可以增强阻挡能力。例如,阻挡物包括第一阻挡物和第二阻挡物,第二阻挡物位于第一阻挡物的远离显示区的一侧,这样能够进一步防止外部水汽或氧气进入显示区中,为显示区提供双重保护。至少一个示例中,第一阻挡物高度小于第二阻挡物的 高度。这样,外部水汽和氧气进入显示区的路径变长,使其进入显示区的难度增加,进一步提高阻挡物的阻挡能力。
触控面板106包括触控电极(Touching Electrode,TE)和触控信号线,触控电极位于显示区中并且被配置为检测显示区中触摸的发生。例如,触控电极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多个第一触控电极构成沿x方向延伸的第一触控电极线,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构成沿y方向延伸的第二触控电极线。多个第一触控电极线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线彼此交叉,由此在第一触控电极线和第二触控电极线交叉位置处形成触控电容。通过检测在触控时由于例如手指靠近而导致该触控电容的变化而实现触控位置的检测。每条触控信号线被配置为与显示区中的触控电极电连接。例如,触控信号线包括第一触控信号线和第二触控信号线。每个第一触控信号线与沿x方向延伸的第一触控电极线电连接,每个第二触控信号线与沿y方向延伸的第二触控电极线电连接。在具体实现时,每个第一触控电极线与一个第一触控信号线电连接,每个第二触控电极线与一个第二触控信号线电连接,这样,由每个触控电极产生的触控信号可以通过触控信号线传输到外围区,通过外围区的接触垫与外部的触控芯片电连接。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及供电源108,供电源108位于主体部101a背离其显示面的一侧。具体地,供电源108可以为电池。电池可以为显示模组中的其他结构,例如显示面板101等提供电源,以使得显示模组实现显示及触控功能。显示模组中的驱动芯片和无源器件102等结构均封装于栅格阵列封装结构104中,栅格阵列封装结构104直接集成于显示面板101上,可以不必将驱动芯片和无源器件102等结构固定在柔性线路板上。这样可以节省柔性线路板103所占用的空间,为电池提供较大的预留空间,从而可以提高电池的容量,进而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待机时间。该显示装置具体可以为手机、 平板电脑、电视机、电脑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其实现原理及有益效果与上述的显示模组的实现原理及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 一种显示模组,其中,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及与所述显示面板电连接的驱动芯片和无源器件;所述驱动芯片和所述无源器件封装于栅格阵列封装结构中;
    所述栅格阵列封装结构集成于所述显示面板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主体部及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连接的弯折部;
    所述弯折部沿着背离所述主体部的显示面的方向弯折,且沿着与所述主体部平行的方向延伸。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栅格阵列封装结构位于所述弯折部背离所述主体部的一侧。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与所述弯折部背离所述主体部的一侧绑定连接的柔性线路板;
    所述柔性线路板沿着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弯折,并弯折至所述弯折部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与所述弯折部背离所述主体部的一侧绑定连接的柔性线路板;
    所述柔性线路板沿着所述弯折部延伸方向延伸并覆盖所述弯折部。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栅格阵列封装结构位于所述弯折部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与所述弯折部靠近所述主体部一侧绑定连接的柔性线路板;
    所述柔性线路板沿着背离所述主体部的一侧弯折,并弯折至所述弯折部背离所述主体部的一侧。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与所述弯折部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绑定连接的柔性线路板;
    所述柔性线路板沿着所述弯折部延伸并覆盖所述弯折部。
  9. 根据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栅格阵列封装结构位于所述柔性线路板与所述弯折部的绑定区域之外的区域。
  10. 根据权利要求5或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柔性线路板具有镂空部;所述栅格阵列封装结构嵌入所述镂空部内。
  11. 根据权利要求4至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连接器件;
    所述连接器件与所述柔性线路板电连接。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驱动芯片包括:触控驱动芯片和显示驱动芯片;
    所述无源器件包括:电容、电阻、晶振和存储器。
  13.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显示模组,其中,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柔性线路板通过第一金属走线连接,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柔性线路板通过第二金属走线连接;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和所述第二金属走线的延伸方向相交,且二者之间设置有抗干扰层。
  1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偏光层、触控面板、及盖板;
    所述偏光层位于所述主体部的显示面的一侧;
    所述触控面板位于所述偏光层背离所述主体部的一侧;
    所述盖板位于所述触控面板背离所述主体部的一侧。
  15. 一种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及供电源,所述供电源位于所述主体部背离其显示面的一侧。
CN202280002540.6A 2022-08-03 2022-08-03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788250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109977 WO2024026732A1 (zh) 2022-08-03 2022-08-03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82508A true CN117882508A (zh) 2024-04-12

Family

ID=89848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2540.6A Pending CN117882508A (zh) 2022-08-03 2022-08-03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82508A (zh)
WO (1) WO202402673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884440U (zh) * 2015-08-27 2015-12-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KR20180018167A (ko) * 2016-08-12 2018-0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패키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20105218A (ko) * 2021-01-19 2022-07-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WO2022165770A1 (zh) * 2021-02-05 2022-08-1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芯片封装结构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26732A9 (zh) 2024-04-11
WO2024026732A1 (zh) 2024-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61092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334206B2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panel-integrate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having touch electrodes with floating units
CN109949711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3126806B (zh) 触摸显示装置
KR20210101347A (ko) 표시 장치
US11237683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112898B2 (en) Force touch structure, force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640212B2 (en) Control component, display screen, and control device
KR20210133363A (ko) 지문 센서와 그를 포함한 표시 장치
CN113010048A (zh) 显示设备
CN112257524B (zh) 指纹识别显示面板及指纹识别显示装置
US11552132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1769155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1056878A1 (zh) 触控电极层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3126804B (zh) 触摸显示装置
CN114092981A (zh) 用于显示装置的指纹传感器、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230337469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30297201A1 (en) Touch pane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20210083841A (ko)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1740751B2 (en) Touch sensing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same
CN117882508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220231110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3066796B (zh)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N215680696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20097712A (ko)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