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62662B - 一种车窗支撑块摩擦焊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窗支撑块摩擦焊接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862662B CN117862662B CN202410281622.XA CN202410281622A CN117862662B CN 117862662 B CN117862662 B CN 117862662B CN 202410281622 A CN202410281622 A CN 202410281622A CN 117862662 B CN117862662 B CN 11786266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
- plate
- motor
- lifting
- push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9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10000003437 trache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056 comp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07 local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0/00—Non-electric welding by applying impact or other press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e.g. cladding or plating
- B23K20/12—Non-electric welding by applying impact or other press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e.g. cladding or plating the heat being generated by friction; Friction welding
- B23K20/122—Non-electric welding by applying impact or other press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e.g. cladding or plating the heat being generated by friction; Friction welding using a non-consumable tool, e.g. friction stir welding
- B23K20/1245—Non-electric welding by applying impact or other press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e.g. cladding or plating the heat being generated by friction; Friction welding using a non-consumable tool, e.g. friction stir wel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aratus
- B23K20/126—Workpiece support, i.e. backing or clamp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0/00—Non-electric welding by applying impact or other press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e.g. cladding or plating
- B23K20/12—Non-electric welding by applying impact or other press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e.g. cladding or plating the heat being generated by friction; Friction welding
- B23K20/129—Non-electric welding by applying impact or other press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e.g. cladding or plating the heat being generated by friction; Friction weld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workpie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窗支撑块摩擦焊接装置,属于摩擦焊接装置技术领域;车窗支撑块摩擦焊接装置包括:支撑柱、回转平台、安装架、第一升降机构、第一电机、插针座、定位夹具组件、平移机构、第二升降机构、平推机构、安装板、吸盘、第一气管、固定螺母和气泵;通过将第一升降机构带动第一电机上下移动,并第一电机的第一输出轴与插针座相连接,以实现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一电机能够带动插接在插针座上的端头边转动边向下移动,从而实现端头能够以一定速度旋入车窗支撑块本体内,进而使端头与车窗支撑块本体熔融在一起。而且,通过采用摩擦焊接的方式将端头固定在车窗支撑块本体内,车窗支撑块本体受到的冲击更小,从而能够避免车窗支撑块受到损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摩擦焊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窗支撑块摩擦焊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在车窗支撑块生产制造过程中,如图1所示,需要将端头11’安装在车窗支撑块本体10’内。
在现有技术中,通过冲压装置将端头11’压入车窗支撑块本体10’内,以实现将端头11’铆接在车窗支撑块本体10’内。
现有技术(CN219052814U)公开了一种冲压自动铆接机,包括底板,底板一侧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的顶部固定有承重板,承重板远离支撑柱一侧的顶部固定有垫块,承重板靠近支撑柱一侧的顶部固定有连接柱,连接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靠近垫块一侧的顶部设置有气动冲压组件,通过气动冲压组件对小型工件进行冲压铆接作业,同时在铆接作业过程中,通过垫块和承重板对工件的底部提供支撑,确保工件在进行冲压铆接作业时不会发生位移,从而提高铆接作业的效率及安全性。
在该现有技术中,当端头铆接在车窗支撑块本体内时,车窗支撑块本体受到的冲击过大,从而导致车窗支撑块本体受到损坏,降低了产品的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当端头铆接在车窗支撑块本体内时,车窗支撑块本体受到的冲击过大,从而导致车窗支撑块本体受到损坏,降低了产品质量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窗支撑块摩擦焊接装置,采用使端头能够以一定速度旋入车窗支撑块本体内,使端头与车窗支撑块本体熔融在一起,从而降低车窗支撑块本体受到的冲击力,以避免车窗支撑块受到损坏,以提升产品质量的效果。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车窗支撑块摩擦焊接装置,车窗支撑块摩擦焊接装置包括:支撑柱、回转平台、安装架、第一升降机构、第一电机、插针座、定位夹具组件、平移机构、第二升降机构、平推机构、安装板、吸盘、第一气管、固定螺母和气泵;回转平台放置在支撑柱上,且回转平台与支撑柱转动连接;安装架固定在回转平台上;四个第一升降机构安装在安装架的外侧;第一电机设置有第一输出轴,四个第一电机分别与四个第一升降机构相连接;插针座与第一电机的第一输出轴相连接;四个定位夹具组件固定在回转平台上,且四个定位夹具组件分别位于四个第一电机的下方;平移机构固定在地面上,且平移机构位于回转平台的一侧;第二升降机构安装在平移机构上;平推机构与第二升降机构相连接;安装板呈L形,安装板与平推机构相连接;吸盘位于安装板的下方;第一气管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第一气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第一气管的一端与吸盘相连通,且第一气管穿过安装板;固定螺母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两个固定螺母套装在第一气管的外侧,且两个固定螺母分别与安装板的上下两侧相贴合;气泵固定在第二升降机构上,且气泵与第一气管的另一端相连通;其中,第一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相适配。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车窗支撑块摩擦焊接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架、第一丝杠、第一升降板、滑轨和第二电机;第一升降架固定在安装架上;第一丝杠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第一丝杠嵌入第一升降架内,且第一丝杠的两端与第一升降架转动连接;第一升降板呈L形,第一升降板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一升降板的第二内螺纹套装在第一丝杠的第二外螺纹的外侧,且第一电机固定在第一升降板上;两个滑轨嵌入第一升降架内,且两个滑轨穿过第一升降板;第二电机设置有第二输出轴,第二电机固定在第一升降架上,且第二电机的第二输出轴与第一丝杠相连接;其中,第二外螺纹与第二内螺纹相适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定位夹具组件包括:定位支撑块、定位块、气缸支撑架、压紧气缸、压紧块和第一导向杆;定位支撑块的顶壁呈斜面,三个定位支撑块固定在回转平台上;定位块的侧壁呈斜面,三个定位块固定在回转平台上,且三个定位块位于定位支撑块靠近安装架的一侧;气缸支撑架固定在回转平台上,且气缸支撑架位于定位支撑块背离安装架的一侧;压紧气缸设置有第一推杆,压紧气缸固定在气缸支撑架上;压紧块与压紧气缸的第一推杆相连接;第一导向杆的一端与压紧块相连接,且第一导向杆穿过气缸支撑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平移机构包括:固定板、第二丝杠、平移板、第一加高台、回转支承、第三电机、第一齿牙、第四电机和齿轮;两个固定板固定在地面上,且两个固定板之间有间距;第二丝杠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外螺纹,第二丝杠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板转动连接;平移板内设置有第三内螺纹,平移板的第三内螺纹套装在第二丝杠的第三外螺纹的外侧;第一加高台固定在平移板上;回转支承的内圈固定在第一加高台上,且第二升降机构固定在回转支承的外圈上;第三电机设置有第三输出轴,第三电机固定在地面上,且第三电机的第三输出轴与第二丝杠相连接;第一齿牙设置在回转支承的外圈上;第四电机设置有第四输出轴,第四电机固定在第一加高台的侧壁上;齿轮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齿牙,齿轮套装在第四电机的第四输出轴的外侧,齿轮的第二齿牙与第一齿牙相啮合;其中,第三外螺纹与第三内螺纹相适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升降机构包括:底板、第二升降架、第三丝杠、第二升降板、第五电机、第二气管、第一波纹管和第二波纹管;底板固定在回转支承的外圈上,且气泵固定在底板上;第二升降架呈L形,第二升降架固定在底板上;第三丝杠的外壁上设置有第四外螺纹,第三丝杠的一端与第二升降架转动连接,且第三丝杠的另一端与底板转动连接;第二升降板呈L形,第二升降板内设置有第四内螺纹,第二升降板的第四内螺纹套装在第三丝杠的第四外螺纹的外侧,且平推机构安装在第二升降板上;第五电机设置有第五输出轴,第五电机固定在第二升降架上,且第五电机的第五输出轴与第三丝杠相连接;第二气管固定在第二升降板的底部;第一波纹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气管和第一气管相连通;的第二波纹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气管和气泵相连通,且第二波纹管与第一波纹管相垂直;其中,第四外螺纹与第四内螺纹相适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平推机构包括:平推气缸、第二导向杆、轴承座和直线轴承;平推气缸设置有第二推杆,平推气缸固定在第二升降板上,平推气缸的第二推杆与安装板相连接;第二导向杆的一端与安装板相连接,且第二导向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升降板;轴承座固定在第二升降板上,且轴承座绕设在第二导向杆的外侧;直线轴承套装在第二导向杆的外侧,且直线轴承嵌入轴承座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车窗支撑块摩擦焊接装置还包括:第二加高座、驱动箱、容纳箱、导流板、振动箱、导流口、振动机构、推料机构和进料口;第二加高座固定在地面上,且第二加高座位于回转平台的另一侧;驱动箱为中空腔体,驱动箱固定在第二加高座上;容纳箱为顶部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容纳箱固定在驱动箱上;导流板的顶部为斜面,导流板的顶部设置有导流槽,至少部分导流板嵌入容纳箱内,导流板与容纳箱的内壁相连接,且导流板穿过容纳箱;振动箱为顶部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振动箱的底面为斜面,两个振动箱嵌入容纳箱内,且两个振动箱分别与导流板的两侧相贴合;导流口设置在振动箱靠近导流板的侧壁上;振动机构安装在驱动箱内,且振动机构同时与两个振动箱相连接;推料机构固定在第二加高座上,且推料机构位于第一电机的下方;进料口设置在推料机构上,且进料口与导流板的导流槽相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振动机构包括:连接轴、连接板、转轴和凸轮;至少两个连接轴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振动箱的底部相连接,且至少两个连接轴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容纳箱和驱动箱;连接板嵌入驱动箱内,且连接板同时与至少两个连接轴的另一端相连接;转轴嵌入驱动箱内,且转轴与驱动箱转动连接;凸轮套装在转轴的外侧,且凸轮与连接板的底部相贴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推料机构包括:立柱、推料槽、移动块和推料气缸;两个立柱固定在第二加高座上;推料槽为顶部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推料槽放置在两个立柱上,推料槽的一端位于第一电机的下方,且进料口设置在推料槽的侧壁上;移动块内设置有容纳槽,移动块嵌入推料槽内,且移动块的容纳槽与进料口相对;推料气缸设置有第三推杆,推料气缸固定在推料槽的外侧,且推料气缸的第三推杆与移动块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推料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架、传感器、第二连接架、接触开关、接触杆、接触板和弹簧;第一连接架固定在推料槽的侧壁上;传感器固定在第一连接架上,传感器与容纳槽相对,且传感器与推料气缸电连接;第二连接架固定在推料槽的端部,且第二连接架位于第一电机的下方;接触开关安装在第二连接架内,且接触开关与推料气缸电连接;至少部分接触杆嵌入第二连接架内,且接触杆穿过推料槽的端部;接触板与接触杆相连接,接触板嵌入第二连接架,且接触板与接触开关相对;弹簧套装在接触杆的外侧,弹簧的一端与推料槽相连接,且弹簧的另一端与接触板相连接。
本发明的一种车窗支撑块摩擦焊接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1. 通过将第一升降机构带动第一电机上下移动,并第一电机的第一输出轴与插针座相连接,以实现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一电机能够带动插接在插针座上的端头边转动边向下移动,从而实现端头能够以一定速度旋入车窗支撑块本体内,进而使端头与车窗支撑块本体熔融在一起,以提升端头与车窗支撑块连接的牢固性。同时,通过使端头与车窗支撑块本体熔融在一起,以实现插头与车窗支撑块本体连接的牢固度大于端头与插针座连接的牢固性,从而避免当第一升降机构带动第一电机及插针座向上移动时,插针座带动端头从车窗支撑块本体内移出,以提升产品生产质量。而且,通过采用摩擦焊接的方式将端头固定在车窗支撑块本体内,相对于通过冲压的方式将端头压接在车窗支撑块本体内,车窗支撑块本体受到的冲击更小,从而能够避免车窗支撑块受到损坏,以提升产品的质量。
2. 通过将呈L形的第一升降板的第二内螺纹套装在第一丝杠的第二外螺纹的外侧,并将第一电机固定在第一升降板上,以实现第一升降板与第一丝杠螺纹连接,从而实现当第一丝杠转动时,第一丝杠带动个第一升降板及固定在第一升降板上的第一电机上下移动,进而调节第一电机的高度。通过将两个滑轨嵌入第一升降架内,并使两个滑轨穿过第一升降板,以实现第一升降板能够沿着两个滑轨移动,从而避免第一升降板在移动时发生偏移,以提升第一电机上下移动的稳定性,进而提升端头嵌入车窗支撑块本体的位置精度。
3. 通过将气缸支撑架固定在回转平台上,并将压紧气缸固定在气缸支撑架上,以实现气缸支撑架对压紧气缸进行支撑,从而提升压紧气缸的稳定性。通过将压紧块与压紧气缸的第一推杆相连接,以实现压紧气缸能够驱动第一推杆带动压紧块移动,从而实现压紧块能够将车窗支撑块本体压紧在定位块和定位支撑块上,以提升车窗支撑块本体的稳定性。
4. 通过将平移板的第三内螺纹套装在第二丝杠的第三外螺纹的外侧,并将第一加高台固定在平移板上,以实现平移板与第二丝杠螺纹连接,从而实现第二丝杠能够带动平移板和第一加高台移动。通过将第一齿牙设置在回转支承的外圈上,并使齿轮的第二齿牙与第一齿牙相啮合,以实现当第四电机带动齿轮转动时,齿轮啮合着回转支承的外圈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升降机构转动,以调整第二升降机构的朝向,进而调整车窗支撑块本体的位置,以便于将车窗支撑块本体放置在预定位置处。
5. 通过将呈L形的第二升降板的第四内螺纹套装在第三丝杠的第四外螺纹的外侧,并将平推机构安装在第二升降板上,以实现第三丝杠与第二升降板螺纹连接,从而实现当第三丝杠转动时,第三丝杠带动第二升降板和安装在第二升降板上的平推机构上下移动,进而调节平推机构的高度;通过将第一波纹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气管和第一气管相连通,以实现当平推机构推动安装板和安装在安装板上的第一气管移动时,利用第一波纹管能够伸缩的特性,确保第一气管与第二气管能够时刻保持连通状态,以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通过将第二波纹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气管和气泵相连通,并使第二波纹管与第一波纹管相垂直,以实现当第三丝杠带动第二升降板上下移动时,利用第二波纹管能够伸缩的特性,确保第二气管与气泵能够时刻保持连通状态,进一步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6. 通过将第二导向杆的一端与安装板相连接,并将第二导向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升降板,以实现第二导向杆与安装板能够同步移动;通过将轴承座固定在第二升降板上,将直线轴承套装在第二导向杆的外侧,并将直线轴承嵌入轴承座内,以实现轴承座通过直线轴承对第二导向杆进行导向,从而避免安装板和第二导向杆在移动时发生偏移,以提升安装板移动的稳定性。
7. 先将多个端头倒入两个振动箱内;然后,启动振动机构,使振动机构带动振动箱沿着导流板上下移动;当振动箱的底面高于导流板的顶部时,振动箱内的端头能够沿着振动箱的底面向导流板方向移动;由于端头的小直径端的直径小于导流槽的宽度,且端头的大直径端的直径大于导流槽的宽度,因此移动至导流板顶部的端头,其小直径端与导流槽相对时,端头将嵌入导流槽内,且端头将卡在导流槽上,从而使端头能够沿着导流槽向下移动。当端头的大直径端与导流槽相对时,端头能卡在导流槽上,或从导流板上掉入振动箱内,从而当振动箱上下移动时,振动箱将卡在导流槽上的端头剥离至振动箱内,直至端头的小直径端能够与导流槽相对,以确保端头的大直径端处于上方;当端头沿着导流槽向下移动时,端头通过进料口将进入推料机构内;此时,启动推料机构,使推料机构推动端头向第一电机方向移动,直至端头移动第一电机的下方,以便于第一电机通过插针座插接端头,从而将端头安装在插接端头上。
8. 通过将凸轮套装转轴的外侧,并使凸轮与连接板的底部相贴合,以实现转轴能够带动凸轮转动,从而当凸轮转动时,凸轮带动连接板在驱动箱内上下移动,进而实现连接板能够带动振动箱在容纳箱内上下移动。
9. 通过将容纳槽设置在移动块内,将进料口设置推料槽的侧壁上,并使移动块的容纳槽与进料口相对,以实现端头能够通过进料口进入移动块的容纳槽内,从而实现移动块能够带动端头移动至第一电机的下方,以便于第一电机通过插接座插接端头。通过将推料气缸固定在推料槽的外侧,并将推料气缸的第三推杆与移动块相连接,以实现推料气缸能够驱动第三推杆带动移动块在推料槽内移动,从而实现将移动块推动至第一电机的下方。
10. 当端头通过进料口进入容纳槽内时,传感器感应到端头,并使传感器给推料气缸一个信号,以触发推料气缸启动,从而使推料气缸通过第三推杆带动移动块向第一电机方向移动;当端头移动至第一电机下方时,移动块与接触杆相接触,并推动接触杆和接触板移动,直至接触板与接触开关相接触,从而使接触开关给推料气缸一个信号,使推料气缸停止工作,并在一定时间后,使推料气缸带动移动块向背离第一电机方向移动(在此期间内,第一升降机构带动第一电机向下移动,且第一电机通过插针座插取端头)。当接触板与接触开关相接触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当推料气缸带动移动块向背离第一电机方向移动时,弹簧复位,并推动接触板和接触杆向推料气缸方向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现有技术的立体图;
其中,图1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车窗支撑块本体,11’端头;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车窗支撑块摩擦焊接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2的C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升降机构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的驱动箱和容纳箱的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的驱动箱和容纳箱的正视图;
图9为图8的D-D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推料机构的俯视图;
其中,图2至图10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支撑柱,11回转平台,12安装架,13第一升降机构,131第一升降架,132第一丝杠,133第一升降板,134滑轨,135第二电机,14第一电机,15插针座,16定位夹具组件,161定位支撑块,162定位块,163气缸支撑架,164压紧气缸,165压紧块,166第一导向杆,17平移机构,171固定板,172第二丝杠,173平移板,174第一加高台,175回转支承,1751内圈,1752外圈,1753滚动体,176第三电机,178第一齿牙,179第四电机,180齿轮,19第二升降机构,191底板,192第二升降架,193第三丝杠,194第二升降板,195第五电机,196第二气管,197第一波纹管,198第二波纹管,20平推机构,201平推气缸,202第二导向杆,203轴承座,21安装板,22吸盘,23第一气管,24固定螺母,25气泵,26第二加高座,27驱动箱,28容纳箱,29导流板,30导流槽,31振动箱,32导流口,33振动机构,331连接轴,332连接板,333转轴,334凸轮,34推料机构,341立柱,342推料槽,343移动块,344容纳槽,345推料气缸,346第一连接架,347传感器,348第二连接架,349接触开关,350接触杆,351接触板,352弹簧,36进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和附图2至图10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一种车窗支撑块摩擦焊接装置,如图2至图10所示,车窗支撑块摩擦焊接装置包括:支撑柱10、回转平台11、安装架12、第一升降机构13、第一电机14、插针座15、定位夹具组件16、平移机构17、第二升降机构19、平推机构20、安装板21、吸盘22、第一气管23、固定螺母24和气泵25;回转平台11放置在支撑柱10上,且回转平台11与支撑柱10转动连接;安装架12固定在回转平台11上;四个第一升降机构13安装在安装架12的外侧;第一电机14设置有第一输出轴,四个第一电机14分别与四个第一升降机构13相连接;插针座15与第一电机14的第一输出轴相连接;四个定位夹具组件16固定在回转平台11上,且四个定位夹具组件16分别位于四个第一电机14的下方;平移机构17固定在地面上,且平移机构17位于回转平台11的一侧;第二升降机构19安装在平移机构17上;平推机构20与第二升降机构19相连接;安装板21呈L形,安装板21与平推机构20相连接;吸盘22位于安装板21的下方;第一气管23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第一气管23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第一气管23的一端与吸盘22相连通,且第一气管23穿过安装板21;固定螺母24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两个固定螺母24套装在第一气管23的外侧,且两个固定螺母24分别与安装板21的上下两侧相贴合;气泵25固定在第二升降机构19上,且气泵25与第一气管23的另一端相连通;其中,第一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相适配。
通过将回转平台11放置在支撑柱10上,使回转平台11与支撑柱10转动连接,并将安装架12固定在回转平台11上,以实现支撑柱10对回转平台11进行支撑,从而实现回转平台11及固定在回转平台11上的安装架12能够相对支撑柱10转动。通过将四个第一升降机构13安装在安装架12的外侧,并使四个第一电机14分别与四个第一升降机构13相连接,以实现安装架12能够带动四个第一升降机构13转动,以调节第一升降机构13与支撑柱10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第一升降机构13能够带动第一电机14上下移动;通过将插针座15与第一电机14的第一输出轴相连接,以实现第一电机14能够带动插针座15转动,从而实现插针座15能够插接端头。通过将四个定位夹具组件16固定在回转平台11上,并使四个定位夹具组件16分别位于四个第一电机14的下方,以实现定位夹具组件16能够对车窗支撑块本体进行定位及夹紧,以提升车窗支撑块本体的稳定性,以便于端头能够通过摩擦焊接的方法安装在车窗支撑块本体上。通过将平移机构17固定在地面上,并将第二升降机构19安装在平移机构17上,以实现平移机构17能够带动第二升降机构19水平移动,从而调节第二升降机构19与回转平台11之间的距离;通过将平推机构20与第二升降机构19相连接,并将呈L形的安装板21与平推机构20相连接,以实现第二升降机构19能够带动平推机构20上下移动,从而调节平推机构20的高度,同时,还能够使平推机构20带动安装板21移动。通过将第一气管23的一端与吸盘22相连通,将两个固定螺母24套装在第一气管23的外侧,并将两个固定螺母24分别与安装板21的上下两侧相贴合,以实现将第一气管23和吸盘22固定在安装板21上,从而实现安装板21能够带动第一气管23和吸盘22移动,同时,通过旋拧两个固定螺母24,以使第一气管23能够在安装板21内移动,进而调节吸盘22与安装板21之间的距离,以提升产品的适用性;通过将气泵25固定在第二升降机构19上,并将气泵25与第一气管23的另一端相连通,以实现气泵25通过第一气管23将吸盘22内的气体抽出,从而实现吸盘22内形成负压,以使吸盘22能够吸附车窗支撑块本体,进而带动车窗支撑块本体移动。
在具体使用产品时,先将端头插接在插针座15上;然后,通过定位夹具组件16将车窗支撑块本体固定在回转平台11上;再后,启动第一升降机构13,使第一升降机构13带动第一电机14、插针座15和端头向下移动;同时,启动第一电机14,使第一电机14带动端头转动,从而使端头能够边旋转边向下移动,以使端头能够旋进车窗支撑块本体内,进而实现通过端头与车窗支撑块本体之间能够摩擦生热,使端头与车窗支撑块本体熔融在一起;再后,停止第一电机14,并启动第一升降机构13,使第一升降机构13带动第一电机14和插针座15向上移动,从而使插针座15与端头相脱离;再后,启动平移机构17,使平移机构17带动第二升降机构19向回转平台11方向移动;再后,启动第二升降机构19,使第二升降机构19带动平推机构20向下移动,同时,启动平推机构20,使平推机构20带动安装板21向安装架12方向移动,从而使吸盘22位于车窗支撑块本体的上方;再后,停止平推机构20,并使第二升降机构19继续带动平推机构20和安装板21向下移动,直至吸盘22与车窗支撑块本体相接触;再后,停止第二升降机构19,并启动气泵25,使吸盘22内形成负压,从而使吸盘22将车窗支撑块本体吸附;再后,开启定位夹具组件16,并启动第二升降机构19,使吸盘22带动车窗支撑块本体向上移动;当车窗支撑块本体整体脱离定位夹具组件16后,启动平推机构20和平移机构17,以带动车窗支撑块本体向背离安装架12方向移动,以将安装后端头的车窗支撑块本体运输至预定位置处。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第一升降机构13带动第一电机14上下移动,并第一电机14的第一输出轴与插针座15相连接,以实现第一升降机构13和第一电机14能够带动插接在插针座15上的端头边转动边向下移动,从而实现端头能够以一定速度旋入车窗支撑块本体内,进而使端头与车窗支撑块本体熔融在一起,以提升端头与车窗支撑块连接的牢固性。同时,通过使端头与车窗支撑块本体熔融在一起,以实现插头与车窗支撑块本体连接的牢固度大于端头与插针座15连接的牢固性,从而避免当第一升降机构13带动第一电机14及插针座15向上移动时,插针座15带动端头从车窗支撑块本体内移出,以提升产品生产质量。而且,通过采用摩擦焊接的方式将端头固定在车窗支撑块本体内,相对于通过冲压的方式将端头压接在车窗支撑块本体内,车窗支撑块本体受到的冲击更小,从而能够避免车窗支撑块受到损坏,以提升产品的质量。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10所示,第一升降机构13包括:第一升降架131、第一丝杠132、第一升降板133、滑轨134和第二电机135;第一升降架131固定在安装架12上;第一丝杠132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第一丝杠132嵌入第一升降架131内,且第一丝杠132的两端与第一升降架131转动连接;第一升降板133呈L形,第一升降板133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一升降板133的第二内螺纹套装在第一丝杠132的第二外螺纹的外侧,且第一电机14固定在第一升降板133上;两个滑轨134嵌入第一升降架131内,且两个滑轨134穿过第一升降板133;第二电机135设置有第二输出轴,第二电机135固定在第一升降架131上,且第二电机135的第二输出轴与第一丝杠132相连接;其中,第二外螺纹与第二内螺纹相适配。
通过将第一升降架131固定在安装架12上,将第一丝杠132嵌入第一升降架131内,并将第一丝杠132的两端与第一升降架131转动连接,以实现安装架12对第一升降架131进行支撑,从而实现第一升降架131对第一丝杠132进行支撑,进而实现第一丝杠132能够在第一升降架131内转动;通过将呈L形的第一升降板133的第二内螺纹套装在第一丝杠132的第二外螺纹的外侧,并将第一电机14固定在第一升降板133上,以实现第一升降板133与第一丝杠132螺纹连接,从而实现当第一丝杠132转动时,第一丝杠132带动个第一升降板133及固定在第一升降板133上的第一电机14上下移动,进而调节第一电机14的高度。通过将两个滑轨134嵌入第一升降架131内,并使两个滑轨134穿过第一升降板133,以实现第一升降板133能够沿着两个滑轨134移动,从而避免第一升降板133在移动时发生偏移,以提升第一电机14上下移动的稳定性,进而提升端头嵌入车窗支撑块本体的位置精度。通过将第二电机135固定在第一升降架131上,并将第二电机135的第二输出轴与第一丝杠132相连接,以实现第二电机135能够带第一丝杠132转动,从而为转动第一丝杠132提供动力。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10所示,定位夹具组件16包括:定位支撑块161、定位块162、气缸支撑架163、压紧气缸164、压紧块165和第一导向杆166;定位支撑块161的顶壁呈斜面,三个定位支撑块161固定在回转平台11上;定位块162的侧壁呈斜面,三个定位块162固定在回转平台11上,且三个定位块162位于定位支撑块161靠近安装架12的一侧;气缸支撑架163固定在回转平台11上,且气缸支撑架163位于定位支撑块161背离安装架12的一侧;压紧气缸164设置有第一推杆,压紧气缸164固定在气缸支撑架163上;压紧块165与压紧气缸164的第一推杆相连接;第一导向杆166的一端与压紧块165相连接,且第一导向杆166穿过气缸支撑架163。
通过将三个定位支撑块161固定在回转平台11上,将三个定位块162固定在回转平台11上,并使三个定位块162位于定位支撑块161靠近安装架12的一侧,以实现三个定位支撑块161和三个定位块162相配合对车窗支撑块本体进行支撑及定位;通过将气缸支撑架163固定在回转平台11上,并将压紧气缸164固定在气缸支撑架163上,以实现气缸支撑架163对压紧气缸164进行支撑,从而提升压紧气缸164的稳定性。通过将压紧块165与压紧气缸164的第一推杆相连接,以实现压紧气缸164能够驱动第一推杆带动压紧块165移动,从而实现压紧块165能够将车窗支撑块本体压紧在定位块162和定位支撑块161上,以提升车窗支撑块本体的稳定性。通过将第一导向杆166的一端与压紧块165相连接,并将第一导向杆166穿过气缸支撑架163,以实现第一导向杆166与压紧块165同步移动,从而实现气缸支撑架163对第一导向杆166进行导向,以避免压紧块165在移动时发生偏移,以提升压紧块165移动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10所示,平移机构17包括:固定板171、第二丝杠172、平移板173、第一加高台174、回转支承175、第三电机176、第一齿牙178、第四电机179和齿轮180;两个固定板171固定在地面上,且两个固定板171之间有间距;第二丝杠172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外螺纹,第二丝杠17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板171转动连接;平移板173内设置有第三内螺纹,平移板173的第三内螺纹套装在第二丝杠172的第三外螺纹的外侧;第一加高台174固定在平移板173上;回转支承175的内圈1751固定在第一加高台174上,且第二升降机构19固定在回转支承175的外圈1752上;第三电机176设置有第三输出轴,第三电机176固定在地面上,且第三电机176的第三输出轴与第二丝杠172相连接;第一齿牙178设置在回转支承175的外圈1752上;第四电机179设置有第四输出轴,第四电机179固定在第一加高台174的侧壁上;齿轮180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齿牙,齿轮180套装在第四电机179的第四输出轴的外侧,齿轮180的第二齿牙与第一齿牙178相啮合;其中,第三外螺纹与第三内螺纹相适配。
通过将两个固定板171固定在地面上,并将第二丝杠17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板171转动连接,以实现两个固定板171对第二丝杠172进行支撑,从而实现第二丝杠172能够在两个固定板171之间转动;通过将平移板173的第三内螺纹套装在第二丝杠172的第三外螺纹的外侧,并将第一加高台174固定在平移板173上,以实现平移板173与第二丝杠172螺纹连接,从而实现第二丝杠172能够带动平移板173和第一加高台174移动。通过将回转支承175的内圈1751固定在第一加高台174上,并将第二升降机构19固定在回转支承175的外圈1752上,以实现第二升降机构19能够通过回转支承175相对第一加高台174转动;通过将第四电机179固定在第一加高台174的侧壁上,齿轮180套装在第四电机179的第四输出轴的外侧,以实现第一加高台174对第四电机179进行支撑,从而实现第四电机179能够带动齿轮180转动;通过将第一齿牙178设置在回转支承175的外圈1752上,并使齿轮180的第二齿牙与第一齿牙178相啮合,以实现当第四电机179带动齿轮180转动时,齿轮180啮合着回转支承175的外圈1752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升降机构19转动,以调整第二升降机构19的朝向,进而调整车窗支撑块本体的位置,以便于将车窗支撑块本体放置在预定位置处。
具体地,回转支承175包括内圈1751、外圈1752和滚动体1753,多个滚动体1753同时嵌入内圈1751和外圈1752内,以使内圈1751与外圈1752能够相对转动。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10所示,第二升降机构19包括:底板191、第二升降架192、第三丝杠193、第二升降板194、第五电机195、第二气管196、第一波纹管197和第二波纹管198;底板191固定在回转支承175的外圈1752上,且气泵25固定在底板191上;第二升降架192呈L形,第二升降架192固定在底板191上;第三丝杠193的外壁上设置有第四外螺纹,第三丝杠193的一端与第二升降架192转动连接,且第三丝杠193的另一端与底板191转动连接;第二升降板194呈L形,第二升降板194内设置有第四内螺纹,第二升降板194的第四内螺纹套装在第三丝杠193的第四外螺纹的外侧,且平推机构20安装在第二升降板194上;第五电机195设置有第五输出轴,第五电机195固定在第二升降架192上,且第五电机195的第五输出轴与第三丝杠193相连接;第二气管196固定在第二升降板194的底部;第一波纹管197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气管196和第一气管23相连通;的第二波纹管198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气管196和气泵25相连通,且第二波纹管198与第一波纹管197相垂直;其中,第四外螺纹与第四内螺纹相适配。
通过将底板191固定在回转支承175的外圈1752上,并将气泵25固定在底板191上,以实现底板191与回转支承175的外圈1752同步转动,从而实现底板191能够带动气泵25转动;通过将呈L形的第二升降架192固定在底板191上,将第三丝杠193的一端与第二升降架192转动连接,并将第三丝杠193的另一端与底板191转动连接,以实现底板191和第二升降架192相配合对第三丝杠193进行支撑,从而实现第三丝杠193能够在第二升降架192内转动。通过将呈L形的第二升降板194的第四内螺纹套装在第三丝杠193的第四外螺纹的外侧,并将平推机构20安装在第二升降板194上,以实现第三丝杠193与第二升降板194螺纹连接,从而实现当第三丝杠193转动时,第三丝杠193带动第二升降板194和安装在第二升降板194上的平推机构20上下移动,进而调节平推机构20的高度;由于第二升降板194呈L形,因此增大了第二升降板194与平推机构20的连接面积,从而提升平推机构20的稳定性。通过将第五电机195固定在第二升降架192上,并将第五电机195的第五输出轴与第三丝杠193相连接,以实现第二升降架192对第五电机195进行支撑,从而提升第五电机195的稳定性,同时,使第五电机195的第五输出轴带动第三丝杠193转动,进而为转动第三丝杠193提供动力。通过将第一波纹管197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气管196和第一气管23相连通,以实现当平推机构20推动安装板21和安装在安装板21上的第一气管23移动时,利用第一波纹管197能够伸缩的特性,确保第一气管23与第二气管196能够时刻保持连通状态,以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通过将第二波纹管198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气管196和气泵25相连通,并使第二波纹管198与第一波纹管197相垂直,以实现当第三丝杠193带动第二升降板194上下移动时,利用第二波纹管198能够伸缩的特性,确保第二气管196与气泵25能够时刻保持连通状态,进一步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10所示,平推机构20包括:平推气缸201、第二导向杆202、轴承座203和直线轴承;平推气缸201设置有第二推杆,平推气缸201固定在第二升降板194上,平推气缸201的第二推杆与安装板21相连接;第二导向杆202的一端与安装板21相连接,且第二导向杆202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升降板194;轴承座203固定在第二升降板194上,且轴承座203绕设在第二导向杆202的外侧;直线轴承套装在第二导向杆202的外侧,且直线轴承嵌入轴承座203内。
通过将平推气缸201固定在第二升降板194上,并将平推气缸201的第二推杆与安装板21相连接,以实现第二升降板194能够对平推气缸201进行支撑,从而带动平推气缸201上下移动,同时,使平推气缸201能够通过第二推杆带动安装板21沿水平方向移动;通过将第二导向杆202的一端与安装板21相连接,并将第二导向杆202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升降板194,以实现第二导向杆202与安装板21能够同步移动;通过将轴承座203固定在第二升降板194上,将直线轴承套装在第二导向杆202的外侧,并将直线轴承嵌入轴承座203内,以实现轴承座203通过直线轴承对第二导向杆202进行导向,从而避免安装板21和第二导向杆202在移动时发生偏移,以提升安装板21移动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10所示,车窗支撑块摩擦焊接装置还包括:第二加高座26、驱动箱27、容纳箱28、导流板29、振动箱31、导流口32、振动机构33、推料机构34和进料口36;第二加高座26固定在地面上,且第二加高座26位于回转平台11的另一侧;驱动箱27为中空腔体,驱动箱27固定在第二加高座26上;容纳箱28为顶部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容纳箱28固定在驱动箱27上;导流板29的顶部为斜面,导流板29的顶部设置有导流槽30,至少部分导流板29嵌入容纳箱28内,导流板29与容纳箱28的内壁相连接,且导流板29穿过容纳箱28;振动箱31为顶部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振动箱31的底面为斜面,两个振动箱31嵌入容纳箱28内,且两个振动箱31分别与导流板29的两侧相贴合;导流口32设置在振动箱31靠近导流板29的侧壁上;振动机构33安装在驱动箱27内,且振动机构33同时与两个振动箱31相连接;推料机构34固定在第二加高座26上,且推料机构34位于第一电机14的下方;进料口36设置在推料机构34上,且进料口36与导流板29的导流槽30相对。
通过将第二加高座26固定在地面上,并将驱动箱27固定在第二加高座26上,以实现第二加高座26对驱动箱27进行支撑,同时,将容纳箱28固定在驱动箱27上,以实现驱动箱27对容纳箱28进行支撑,从而提升驱动箱27的稳定性。通过将顶部呈斜面的导流板29嵌入容纳箱28内,并将导流板29与容纳箱28的内壁相连接,以实现容纳箱28对导流板29进行支撑,从而实现将导流板29与容纳箱28连接成一整体;通过将导流槽30设置在导流板29的顶部,并使导流板29穿过容纳箱28,以实现部分端头能够嵌入导流槽30,从而实现端头能够沿着导流板29顶部的斜面向下移动并移动至容纳箱28的外侧。通过将两个底面呈斜面的振动箱31嵌入容纳箱28内,将两个振动箱31分别与导流板29的两侧相贴合,并将导流口32设置在振动箱31靠近导流板29的侧壁上,以实现当振动箱31的底面高于导流板29的顶部时,振动箱31内的端头能够沿着振动箱31的底面向导流板29方向移动,从而使端头穿过导流口32并移动至导流板29上,并使端头能够嵌入导流槽30内。通过将振动机构33安装在驱动箱27内,并将振动机构33同时与两个振动箱31相连接,以实现振动机构33能够带动两个振动箱31上下移动;通过将推料机构34固定在第二加高座26上,使进料口36设置在推料机构34上,并使进料口36与导流板29的导流槽30相对,以实现嵌入导流槽30内的端头,能够沿着导流板29顶部的斜面向下移动后,通过进料口36进入推料机构34内,从而实现推料机构34能够推动端头移动;同时,通过将推料机构34位于第一电机14的下方,以实现推料机构34能够推动端头移动至第一电机14的下方,从而实现第一升降机构13能够带动第一电机14和插针座15向下移动,并使插针座15能够插接端头,以便于后续第一电机14通过插针座15带动端头转动,进而便于端头能够旋入车窗支撑块本体内。
具体地,端头呈圆锥台形,端头的小直径端的直径小于导流槽30的宽度,端头的大直径端的直径大于导流槽30的宽度,且端头的长度大于导流板29的宽度。
采用上述结构,先将多个端头倒入两个振动箱31内;然后,启动振动机构33,使振动机构33带动振动箱31沿着导流板29上下移动;当振动箱31的底面高于导流板29的顶部时,振动箱31内的端头能够沿着振动箱31的底面向导流板29方向移动;由于端头的小直径端的直径小于导流槽30的宽度,且端头的大直径端的直径大于导流槽30的宽度,因此移动至导流板29顶部的端头,其小直径端与导流槽30相对时,端头将嵌入导流槽30内,且端头将卡在导流槽30上,从而使端头能够沿着导流槽30向下移动。当端头的大直径端与导流槽30相对时,端头能卡在导流槽30上,或从导流板29上掉入振动箱31内,从而当振动箱31上下移动时,振动箱31将卡在导流槽30上的端头剥离至振动箱31内,直至端头的小直径端能够与导流槽30相对,以确保端头的大直径端处于上方;当端头沿着导流槽30向下移动时,端头通过进料口36将进入推料机构34内;此时,启动推料机构34,使推料机构34推动端头向第一电机14方向移动,直至端头移动第一电机14的下方,以便于第一电机14通过插针座15插接端头,从而将端头安装在插接端头上。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10所示,振动机构33包括:连接轴331、连接板332、转轴333和凸轮334;至少两个连接轴331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振动箱31的底部相连接,且至少两个连接轴33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容纳箱28和驱动箱27;连接板332嵌入驱动箱27内,且连接板332同时与至少两个连接轴331的另一端相连接;转轴333嵌入驱动箱27内,且转轴333与驱动箱27转动连接;凸轮334套装在转轴333的外侧,且凸轮334与连接板332的底部相贴合。
通过将至少两个连接轴331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振动箱31的底部相连接,并将至少两个连接轴33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容纳箱28和驱动箱27,以实现振动箱31与连接轴331能够同步上下移动;同时,通过将连接板332嵌入驱动箱27内,并使连接板332同时与至少两个连接轴331的另一端相连接,以实现连接板332能够与多个连接轴331和振动箱31同步上下移动;通过将转轴333与驱动箱27转动连接,以实现驱动箱27对转轴333进行支撑,从而实现转轴333能够在驱动箱27内转动;通过将凸轮334套装转轴333的外侧,并使凸轮334与连接板332的底部相贴合,以实现转轴333能够带动凸轮334转动,从而当凸轮334转动时,凸轮334带动连接板332在驱动箱27内上下移动,进而实现连接板332能够带动振动箱31在容纳箱28内上下移动。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10所示,推料机构34包括:立柱341、推料槽342、移动块343和推料气缸345;两个立柱341固定在第二加高座26上;推料槽342为顶部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推料槽342放置在两个立柱341上,推料槽342的一端位于第一电机14的下方,且进料口36设置在推料槽342的侧壁上;移动块343内设置有容纳槽344,移动块343嵌入推料槽342内,且移动块343的容纳槽344与进料口36相对;推料气缸345设置有第三推杆,推料气缸345固定在推料槽342的外侧,且推料气缸345的第三推杆与移动块343相连接。
通过将两个立柱341固定在第二加高座26上,并将推料槽342放置在两个立柱341上,以实现两个立柱341能够对推料槽342进行支撑,以提升推料槽342的稳定性;通过将移动块343嵌入推料槽342内,并使推料槽342的一端位于第一电机14的下方,以实现移动块343能够在推料槽342内移动,从而实现移动块343能够移动至第一电机14的下方;通过将容纳槽344设置在移动块343内,将进料口36设置推料槽342的侧壁上,并使移动块343的容纳槽344与进料口36相对,以实现端头能够通过进料口36进入移动块343的容纳槽344内,从而实现移动块343能够带动端头移动至第一电机14的下方,以便于第一电机14通过插接座插接端头。通过将推料气缸345固定在推料槽342的外侧,并将推料气缸345的第三推杆与移动块343相连接,以实现推料气缸345能够驱动第三推杆带动移动块343在推料槽342内移动,从而实现将移动块343推动至第一电机14的下方。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10所示,推料机构34还包括:第一连接架346、传感器347、第二连接架348、接触开关349、接触杆350、接触板351和弹簧352;第一连接架346固定在推料槽342的侧壁上;传感器347固定在第一连接架346上,传感器347与容纳槽344相对,且传感器347与推料气缸345电连接;第二连接架348固定在推料槽342的端部,且第二连接架348位于第一电机14的下方;接触开关349安装在第二连接架348内,且接触开关349与推料气缸345电连接;至少部分接触杆350嵌入第二连接架348内,且接触杆350穿过推料槽342的端部;接触板351与接触杆350相连接,接触板351嵌入第二连接架348,且接触板351与接触开关349相对;弹簧352套装在接触杆350的外侧,弹簧352的一端与推料槽342相连接,且弹簧352的另一端与接触板351相连接。
通过将第一连接架346固定在推料槽342的侧壁上,并将传感器347固定在第一连接架346上,以实现第一连接架346对传感器347进行支撑;通过将传感器347与容纳槽344相对,并使传感器347与推料气缸345电连接,以实现当端头进入容纳槽344内时,传感器347能够感应到端头,从而使传感器347触发推料气缸345启动,以使推料气缸345能够推动移动块343移动;通过将第二连接架348固定在推料槽342的端部,并将接触开关349安装在第二连接架348内,以实现第二连接架348对接触开关349进行支撑;通过将接触板351与接触杆350相连接,并使接触杆350穿过推料槽342的端部,以实现接触板351与接触杆350能够同步移动,同时,还能够使接触杆350在推料槽342内移动;通过将弹簧352套装在接触杆350的外侧,将弹簧352的一端与推料槽342相连接,并将弹簧352的另一端与接触板351相连接,以实现推料槽342通过弹簧352对接触板351和接触杆350进行支撑。
采用上述结构,当端头通过进料口36进入容纳槽344内时,传感器347感应到端头,并使传感器347给推料气缸345一个信号,以触发推料气缸345启动,从而使推料气缸345通过第三推杆带动移动块343向第一电机14方向移动;当端头移动至第一电机14下方时,移动块343与接触杆350相接触,并推动接触杆350和接触板351移动,直至接触板351与接触开关349相接触,从而使接触开关349给推料气缸345一个信号,使推料气缸345停止工作,并在一定时间后,使推料气缸345带动移动块343向背离第一电机14方向移动(在此期间内,第一升降机构13带动第一电机14向下移动,且第一电机14通过插针座15插取端头)。当接触板351与接触开关349相接触时,弹簧352处于压缩状态,当推料气缸345带动移动块343向背离第一电机14方向移动时,弹簧352复位,并推动接触板351和接触杆350向推料气缸345方向移动。
具体地,接触开关349为延时开关。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发明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车窗支撑块摩擦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窗支撑块摩擦焊接装置包括:
支撑柱;
回转平台,所述回转平台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且所述回转平台与所述支撑柱转动连接;
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固定在所述回转平台上;
第一升降机构,四个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安装在所述安装架的外侧;
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设置有第一输出轴,四个所述第一电机分别与四个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相连接;
插针座,所述插针座与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输出轴相连接;
定位夹具组件,四个所述定位夹具组件固定在所述回转平台上,且四个所述定位夹具组件分别位于四个所述第一电机的下方;
平移机构,所述平移机构固定在地面上,且所述平移机构位于所述回转平台的一侧;
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安装在所述平移机构上;
平推机构,所述平推机构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相连接;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呈L形,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平推机构相连接;
吸盘,所述吸盘位于所述安装板的下方;
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气管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所述第一气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吸盘相连通,且所述第一气管穿过所述安装板;
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两个所述固定螺母套装在所述第一气管的外侧,且两个所述固定螺母分别与所述安装板的上下两侧相贴合;
气泵,所述气泵固定在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上,且所述气泵与所述第一气管的另一端相连通;
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相适配;
第二加高座,所述第二加高座固定在地面上,且所述第二加高座位于所述回转平台的另一侧;
驱动箱,所述驱动箱为中空腔体,所述驱动箱固定在所述第二加高座上;
容纳箱,所述容纳箱为顶部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所述容纳箱固定在所述驱动箱上;
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顶部为斜面,所述导流板的顶部设置有导流槽,至少部分所述导流板嵌入所述容纳箱内,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容纳箱的内壁相连接,且所述导流板穿过所述容纳箱;
振动箱,所述振动箱为顶部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所述振动箱的底面为斜面,两个所述振动箱嵌入所述容纳箱内,且两个所述振动箱分别与所述导流板的两侧相贴合;
导流口,所述导流口设置在所述振动箱靠近所述导流板的侧壁上;
振动机构,所述振动机构安装在所述驱动箱内,且所述振动机构同时与两个所述振动箱相连接;
推料机构,所述推料机构固定在所述第二加高座上,且所述推料机构位于所述第一电机的下方;
进料口,所述进料口设置在所述推料机构上,且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导流板的导流槽相对;
所述推料机构包括:
立柱,两个所述立柱固定在所述第二加高座上;
推料槽,所述推料槽为顶部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所述推料槽放置在两个所述立柱上,所述推料槽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电机的下方,且所述进料口设置在所述推料槽的侧壁上;
移动块,所述移动块内设置有容纳槽,所述移动块嵌入所述推料槽内,且所述移动块的容纳槽与所述进料口相对;
推料气缸,所述推料气缸设置有第三推杆,所述推料气缸固定在所述推料槽的外侧,且所述推料气缸的第三推杆与所述移动块相连接;
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固定在所述推料槽的侧壁上;
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架上,所述传感器与所述容纳槽相对,且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推料气缸电连接;
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架固定在所述推料槽的端部,且所述第二连接架位于所述第一电机的下方;
接触开关,所述接触开关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架内,且所述接触开关与所述推料气缸电连接;
接触杆,至少部分所述接触杆嵌入所述第二连接架内,且所述接触杆穿过所述推料槽的端部;
接触板,所述接触板与所述接触杆相连接,所述接触板嵌入所述第二连接架,且所述接触板与所述接触开关相对;
弹簧,所述弹簧套装在所述接触杆的外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推料槽相连接,且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接触板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窗支撑块摩擦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
第一升降架,所述第一升降架固定在所述安装架上;
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一丝杠嵌入所述第一升降架内,且所述第一丝杠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升降架转动连接;
第一升降板,所述第一升降板呈L形,所述第一升降板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一升降板的第二内螺纹套装在所述第一丝杠的第二外螺纹的外侧,且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一升降板上;
滑轨,两个所述滑轨嵌入所述第一升降架内,且两个所述滑轨穿过所述第一升降板;
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设置有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一升降架上,且所述第二电机的第二输出轴与所述第一丝杠相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外螺纹与所述第二内螺纹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窗支撑块摩擦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夹具组件包括:
定位支撑块,所述定位支撑块的顶壁呈斜面,三个所述定位支撑块固定在所述回转平台上;
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侧壁呈斜面,三个所述定位块固定在所述回转平台上,且三个所述定位块位于所述定位支撑块靠近所述安装架的一侧;
气缸支撑架,所述气缸支撑架固定在所述回转平台上,且所述气缸支撑架位于所述定位支撑块背离所述安装架的一侧;
压紧气缸,所述压紧气缸设置有第一推杆,所述压紧气缸固定在所述气缸支撑架上;
压紧块,所述压紧块与所述压紧气缸的第一推杆相连接;
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压紧块相连接,且所述第一导向杆穿过所述气缸支撑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窗支撑块摩擦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机构包括:
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固定在地面上,且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有间距;
第二丝杠,所述第二丝杠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外螺纹,所述第二丝杠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
平移板,所述平移板内设置有第三内螺纹,所述平移板的第三内螺纹套装在所述第二丝杠的第三外螺纹的外侧;
第一加高台,所述第一加高台固定在所述平移板上;
回转支承,所述回转支承的内圈固定在所述第一加高台上,且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固定在所述回转支承的外圈上;
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设置有第三输出轴,所述第三电机固定在地面上,且所述第三电机的第三输出轴与所述第二丝杠相连接;
第一齿牙,所述第一齿牙设置在所述回转支承的外圈上;
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设置有第四输出轴,所述第四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一加高台的侧壁上;
齿轮,所述齿轮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齿牙,所述齿轮套装在所述第四电机的第四输出轴的外侧,所述齿轮的第二齿牙与所述第一齿牙相啮合;
其中,所述第三外螺纹与所述第三内螺纹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窗支撑块摩擦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固定在所述回转支承的外圈上,且所述气泵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第二升降架,所述第二升降架呈L形,所述第二升降架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第三丝杠,所述第三丝杠的外壁上设置有第四外螺纹,所述第三丝杠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升降架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三丝杠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
第二升降板,所述第二升降板呈L形,所述第二升降板内设置有第四内螺纹,所述第二升降板的第四内螺纹套装在第三丝杠的第四外螺纹的外侧,且所述平推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二升降板上;
第五电机,所述第五电机设置有第五输出轴,所述第五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二升降架上,且所述第五电机的第五输出轴与所述第三丝杠相连接;
第二气管,所述第二气管固定在所述第二升降板的底部;
第一波纹管,所述第一波纹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气管和所述第一气管相连通;
第二波纹管,所述的第二波纹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气管和所述气泵相连通,且所述第二波纹管与所述第一波纹管相垂直;
其中,所述第四外螺纹与所述第四内螺纹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窗支撑块摩擦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推机构包括:
平推气缸,所述平推气缸设置有第二推杆,所述平推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二升降板上,所述平推气缸的第二推杆与所述安装板相连接;
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板相连接,且所述第二导向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升降板;
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固定在所述第二升降板上,且所述轴承座绕设在所述第二导向杆的外侧;
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套装在所述第二导向杆的外侧,且所述直线轴承嵌入所述轴承座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窗支撑块摩擦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机构包括:
连接轴,至少两个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振动箱的底部相连接,且至少两个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容纳箱和所述驱动箱;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嵌入所述驱动箱内,且所述连接板同时与至少两个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相连接;
转轴,所述转轴嵌入所述驱动箱内,且所述转轴与所述驱动箱转动连接;
凸轮,所述凸轮套装在所述转轴的外侧,且所述凸轮与所述连接板的底部相贴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281622.XA CN117862662B (zh) | 2024-03-13 | 2024-03-13 | 一种车窗支撑块摩擦焊接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281622.XA CN117862662B (zh) | 2024-03-13 | 2024-03-13 | 一种车窗支撑块摩擦焊接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862662A CN117862662A (zh) | 2024-04-12 |
CN117862662B true CN117862662B (zh) | 2024-05-14 |
Family
ID=90584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281622.XA Active CN117862662B (zh) | 2024-03-13 | 2024-03-13 | 一种车窗支撑块摩擦焊接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862662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06895A (zh) * | 2000-01-24 | 2001-08-08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一种搅摩焊连接方法 |
CN215434688U (zh) * | 2021-07-22 | 2022-01-07 | 沈阳力登维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垫块生产用回转平台 |
WO2022095122A1 (zh) * | 2020-11-06 | 2022-05-12 | 罗必锋 | 一种汽车尼龙管管路接头自动化装配机 |
CN217122072U (zh) * | 2021-11-26 | 2022-08-05 | 国焊(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摩擦塞补焊接机床 |
CN218908986U (zh) * | 2022-11-25 | 2023-04-25 | 沈阳兆源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散热器码片装置 |
CN117020560A (zh) * | 2023-08-31 | 2023-11-10 | 武汉尚田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筒形零件轴向焊缝搅拌摩擦焊接的双工位夹具组件及其焊接装置 |
CN220445333U (zh) * | 2023-08-01 | 2024-02-06 | 德州联瑞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阀体总成摩擦焊接装置 |
-
2024
- 2024-03-13 CN CN202410281622.XA patent/CN11786266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06895A (zh) * | 2000-01-24 | 2001-08-08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一种搅摩焊连接方法 |
WO2022095122A1 (zh) * | 2020-11-06 | 2022-05-12 | 罗必锋 | 一种汽车尼龙管管路接头自动化装配机 |
CN215434688U (zh) * | 2021-07-22 | 2022-01-07 | 沈阳力登维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垫块生产用回转平台 |
CN217122072U (zh) * | 2021-11-26 | 2022-08-05 | 国焊(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摩擦塞补焊接机床 |
CN218908986U (zh) * | 2022-11-25 | 2023-04-25 | 沈阳兆源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散热器码片装置 |
CN220445333U (zh) * | 2023-08-01 | 2024-02-06 | 德州联瑞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阀体总成摩擦焊接装置 |
CN117020560A (zh) * | 2023-08-31 | 2023-11-10 | 武汉尚田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筒形零件轴向焊缝搅拌摩擦焊接的双工位夹具组件及其焊接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862662A (zh) | 2024-04-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15238B (zh) | 硅微型麦克风上料装配机 | |
CN116733247A (zh) | 一种装配式墙体及其辅助装配设备 | |
CN216227806U (zh) | 一种摄像头内的磁铁自动组装机 | |
CN117862662B (zh) | 一种车窗支撑块摩擦焊接装置 | |
CN113695869A (zh) | 一种摄像头内的磁铁自动组装机 | |
CN115255741B (zh) | 一种板材焊接装置 | |
CN213105415U (zh) | 一种嵌件的安装装置 | |
CN111002630B (zh) | 一种组合式包装纸箱的生产装置 | |
CN116871852A (zh) | 一种表壳组装装置及组装方法 | |
CN112548293B (zh) | 一种产品自动化组装设备 | |
CN210756323U (zh) | 一种汽车冷凝器自动装配设备 | |
CN212499098U (zh) | 一种气动全自动治具 | |
CN114310017A (zh) | 锂电池极片和电芯芯体焊接机 | |
CN113714349A (zh) | 卧式四角弯框机及其生产方法 | |
CN110039273B (zh) | 一种空调用墙管组件的自动组装机 | |
CN113560423A (zh) | 一种圆形非标零件具自动化定位拉升卷边的加工生产设备 | |
CN219906732U (zh) | 一种母线槽生产用升降机构 | |
CN219337943U (zh) | 双机械手多模冲床 | |
CN216095756U (zh) | 卧式四角弯框机的折弯机构 | |
CN114530996B (zh) | 一种电机线圈组装机 | |
CN117542646B (zh) | 一种变压器加工铁芯预叠装置 | |
CN117816832B (zh) | 一种型材冲压装置及光伏边框自动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 |
CN115302115B (zh) | 一种激光切割用板材储存供料装置 | |
CN213704611U (zh) | 一种塑料制品用自动折边塑封装置 | |
CN115446575B (zh) | 一种罗茨真空泵的组装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