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42667B - 用于投板机的转运上料装置、上料系统、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投板机的转运上料装置、上料系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42667B
CN117842667B CN202410255571.3A CN202410255571A CN117842667B CN 117842667 B CN117842667 B CN 117842667B CN 202410255571 A CN202410255571 A CN 202410255571A CN 117842667 B CN117842667 B CN 1178426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ing
assembly
transfer
transferring
lo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5557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842667A (zh
Inventor
朱亚
史正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Yiike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Yiike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Yiike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Yiike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5557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426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78426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426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8426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426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投板机的转运上料装置,包括:第一上料组件;转运组件,其安装于第一上料组件下方;第一驱动组件,其驱使转运组件和第一上料组件沿竖直方向同步上下运动;第一上料组件用以接收料盒并在第一驱动组件的驱使下上移后形成上料工位,以供投板机的取料机构拾取PCB板材;转运组件用以接收料盒并向下一上料装置输送料盒形成料盒的中继输送工位;其中,上料工位处于工作状态时,中继输送工位能够持续输送料盒,以实现对投板机的交替循环上料。本发明还涉及用于投板机的转运上料装置的控制方法、上料系统。本发明可实现交替上料,且上料过程的无缝衔接,提升工作效率,提高上料机构的自动化程度;且该结构简单、控制方便。

Description

用于投板机的转运上料装置、上料系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CB投板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投板机的转运上料装置、上料系统、方法。
背景技术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线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载体,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技术领域。在PCB板生产加工作业过程中,为能配合整体加工生产线的自动化作业需要,通常在生产线的起点处设有一个投板机,即利用投板机逐一将电路板以特定的方式放置于生产线的输送机构中,以便于PCB板进行加工作业。
现有的投收板机存在通过一个投料车进行单工位投料操作,该方式待料盒被取空后,需要将投料车拉出并更换新的料盒,且人工协作更换料盒需要时间,当设备内无料盒后则会停机,增加投板机工作周期时间,造成生产效率下降。
而记载在公开号为CN217599808U中的一种双工位投收板机,虽然采用了两台产品运载推车交替运送产品的方案,但在线速较高或单只料盒中放板数量较少的情形下,上述的料盒切换就变得非常频繁,如此工人作业强度大,增加人力成本。
记载在公开号为CN116905078A中的一种集成式VCP上下板机生产线,其通过横向并排设置两个第一进出口工位,且每一个第一进出口工位的上方均设置有一个第一载具暂存工位,以实现不间断上下料;当第一个第一进出口工位上完板后,第二个第一进出口工位可继续对接上板运输车上板,然后第一个第一进出口工位退出空的托盘载具,进入新一批装载电路板的托盘载具,重复以上动作;该方式虽然通过第一载具暂存工位的设置减少了工人作业强度,但该上下料结构冗余部件过多,增加了设备的复杂程度,同时设备整体体积和占用空间,扩展性差。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方式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投板机的转运上料装置,可实现交替上料,且上料过程的无缝衔接,省略料盒切换的转移等待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提高上料机构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力成本;且该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减少上料装置占用空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用于投板机的转运上料装置,安装于执行PCB板材上板的投板机一侧,包括:
第一上料组件,其内形成有料盒放置空间;
转运组件,其安装于所述第一上料组件下方,且所述转运组件内形成有料盒转运通道,用以输送料盒;
第一驱动组件,其安装于机架与所述转运组件之间,用以驱使所述转运组件和第一上料组件沿竖直方向同步上下运动;
所述第一上料组件用以接收料盒并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驱使下上移后形成上料工位,以供投板机的取料机构拾取PCB板材;所述转运组件用以接收料盒并向下一上料装置输送料盒形成料盒的中继输送工位;其中,所述上料工位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中继输送工位能够持续输送料盒,以实现对投板机的交替循环上料。
优选的,所述第一上料组件包括:
第一上料托架,其通过连接柱安装于所述转运组件上方;
第一输送组件,其安装于所述第一上料托架内,用以承载并移送料盒。
优选的,所述转运组件包括:
转运托架,其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安装;
转运输送组件,其安装于所述转运托架内;
其中,所述转运输送组件与所述转运托架共同围设形成所述转运通道;所述转运通道连通前后工位以移送料盒。
优选的,所述第一上料组件还包括挡料组件,用以限定料盒位置。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用于投板机的转运上料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配置如上所述的用于投板机的转运上料装置执行以下步骤:
判断来料方向的料盒是否流转至当前上料工位;
若是,则控制第一上料组件接收料盒,并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使所述第一上料组件上移;
若否,则控制转运组件接收料盒并向下一上料装置输送。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用于投板机的上料系统,安装于执行PCB板材上板的投板机一侧,包括:
沿一直线方向依次首尾相接的若干如上所述的用于投板机的转运上料装置,用以形成若干上料工位和中继输送工位;
接驳装置,其与所述转运上料装置沿同一方向排列并位于若干所述转运上料装置前端,用以接收来料方向的料盒并向旁侧的转运上料装置输送料盒;
其中,若干装有PCB板材的料盒能够通过转运上料装置执行上料和/或流转,实现上料系统的多工位交替上料功能,以供投板机的取料机构在多个上料工位交替循环取用PCB板材。
优选的,还包括:上料装置,其与所述转运上料装置沿同一方向排列并位于若干所述转运上料装置尾端;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第二上料组件以及驱使其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的第二驱动组件。
优选的,所述接驳装置包括接驳组件以及驱使其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的接驳升降组件;所述接驳组件包括:
接驳托架,其与所述接驳升降组件安装;
接驳输送组件,其安装于所述接驳托架内,用以形成一朝向所述转运上料装置的供料通道;
其中,料盒能够经所述接驳输送组件移送至所述第一上料组件或所述转运组件处。
优选的,所述接驳装置还设置有取料组件,其安装于所述供料通道内;且所述取料组件包括:
钩板,其端部形成有钩取部,用以钩取料盒底部;
滑移底板,其用以安装所述钩板;
伸缩气缸,其安装于所述滑移底板下侧,且所述伸缩气缸的动力输出端穿过所述滑移底板与所述钩板远离所述钩取部的一端固定;
移动组件,其安装于所述供料通道底部中间位置,且所述滑移底板滑动连接于所述移动组件上;
其中,所述伸缩气缸回缩或伸出时驱使所述钩取部钩住或松开料盒,所述滑移底板经所述移动组件驱使在所述供料通道内往复移动以取用料盒。
优选的,所述接驳装置还包括至少四阻挡气缸,其分布于所述接驳托架的四角处,用以围设形成料盒暂存区域。
优选的,所述第二上料组件包括:
第二上料托架,其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安装;
第二输送组件,其安装于所述第二上料托架内,以承载并移送料盒。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是提供一种用于投板机的上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置如上所述的用于投板机的上料系统执行以下步骤:
当接收到上料指令时,获取料盒临时存放位的料盒存放数量;
根据所述料盒存放数量确定所需上料工位数量;
基于所述上料工位数量选用转运上料装置并将其分别配置为上料工位和/或中继输送工位;
料盒临时存放位的料盒被所述接驳装置依次取用并输送往转运上料装置后,各料盒经所述转运上料装置上料或转运以到达不同的上料工位,实现多工位交替上料。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投板机的转运上料装置,其通过在第一上料组件的下方设置转运组件,使得第一上料组件处于上料工位时,转运上料装置也可以通过转运组件对下一上料装置持续输送料盒,从而实现交替上料,投板机的取料机构能够在至少两个上料工位交替拾取PCB板材,如此上料过程能够无缝衔接,省略了料盒切换的转移等待时间,更高效利用时间优化上料节拍,提升工作效率,提高上料机构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力成本;且该结构简单、控制方便,优化紧凑空间内的结构布局,减少上料装置的占用空间。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转运上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第一上料组件和转运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用于投板机的转运上料装置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上料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若干转运上料装置工作方式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接驳装置、转运上料装置及上料装置的布设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接驳装置、转运上料装置及上料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一;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接驳装置、转运上料装置及上料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二;
图9的(a)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料盒在接驳装置与转运上料装置之间输送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9的(b)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料盒在转运上料装置与上料装置之间输送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接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接驳装置的取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取料组件的钩取部钩取料盒状态示意图;
图13的(c)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取料组件钩住料盒的状态图;
图13的(d)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取料组件将料盒钩至接驳装置内的状态图;
图13的(e)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料盒位于接驳装置内的状态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接驳装置的阻挡气缸的工作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第二上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中挡料组件、侧压调整装置与料盒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用于投板机的上料方法流程图。
图中:1、上料系统;101、料盒;1011、凹槽;
10、机架;
20、接驳装置;21、接驳组件;211、接驳托架;2111、接驳托架基座;2112、接驳托架侧板;212、接驳输送组件;2121、接驳滚轮;2122、接驳传送带;2123、接驳辊轴;22、接驳升降组件;23、供料通道;24、取料组件;241、钩板;2411、钩取部;242、滑移底板;243、伸缩气缸;244、移动组件;25、阻挡气缸;
30、转运上料装置;31、第一上料组件;311、第一上料托架;3111、第一侧板;312、第一输送组件;3121、第一滚轮;3122、第一传送带;3123、第一辊轴;313、连接柱;32、转运组件;321、转运托架;3211、转运托架基座;3212、转运托架侧板;322、转运输送组件;3221、转运滚轮;3222、转运传送带;3223、转运辊轴;323、转运通道;33、第一驱动组件;
40、上料装置;41、第二上料组件;411、第二上料托架;4111、第二托架基座;4112、第二侧板;412、第二输送组件;4121、第二滚轮;4122、第二传送带;4123、第二辊轴;42、第二驱动组件;
501、第一挡料组件;502、第二挡料组件;51、挡料板;52、压紧装置;521、回转杆;
60、侧压调整装置;
70、送料小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于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投板机的转运上料装置30,安装于执行PCB板材上板的投板机一侧,结合图1-图2所示,包括:
第一上料组件31,其内形成有料盒101放置空间;
转运组件32,其安装于所述第一上料组件31下方,且所述转运组件32内形成有料盒101转运通道323,用以输送料盒101;
第一驱动组件33,其安装于机架10与所述转运组件32之间,用以驱使所述转运组件32和第一上料组件31沿竖直方向同步上下运动;
所述第一上料组件31用以接收料盒101并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3的驱使下上移后形成上料工位,以供投板机的取料机构拾取PCB板材;所述转运组件32用以接收料盒101并向下一上料装置输送料盒101形成料盒101的中继输送工位;其中,所述上料工位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中继输送工位能够持续执行输送料盒101工序,以实现对投板机的交替循环上料。
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上料组件31的下方设置转运组件32,使得第一上料组件31处于上料工位时,转运上料装置30也可以通过转运组件32对下一上料装置持续输送料盒101,从而实现交替上料,投板机的取料机构能够在至少两个上料工位交替拾取PCB板材,如此上料过程能够无缝衔接,省略了料盒101切换的转移等待时间,更高效利用时间优化上料节拍,提升工作效率,提高上料机构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力成本;且该结构简单、控制方便,优化紧凑空间内的结构布局,减少上料系统1的占用空间。
应当理解,上述的下一上料装置可以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转运上料装置30,也可以是其他上料装置。优选的,转运组件32接收料盒101并将其输送至下一转运上料装置30,可以由下一转运上料装置30的第一上料组件31接收料盒101并上移以执行上料,也可以由转运组件32接收料盒101并继续向下一上料装置输送料盒101。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料组件31包括:
第一上料托架311,其通过连接柱313安装于所述转运组件32上方;
第一输送组件312,其安装于所述第一上料托架311内,以承载并移送料盒10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料托架311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3111,用以与第一输送组件312共同围设形成料盒101的放置空间;其中,连接柱313与所述第一侧板3111底部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组件312包括两第一传送带组件,其分别与两所述第一侧板3111安装;所述第一传送带组件包括若干沿一直线排布的第一滚轮3121和设置在第一滚轮3121外侧的第一传送带3122,其中,两第一传送带组件的相对设置的第一滚轮3121由第一辊轴3123连接,每一第一传送带组件上至少一第一滚轮3121在驱动电机的驱使下转动以带动第一传送带3122和其余第一滚轮3121同步运动,从而将料盒101传送至既定位置等待下一工序或将空料盒101移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运组件32包括:
转运托架321,其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3安装;
转运输送组件322,其安装于所述转运托架321内;
其中,所述转运输送组件322与所述转运托架321共同围设形成所述转运通道323;所述转运通道323连通前后工位以移送料盒101。
进一步地,所述转运托架321包括转运托架基座3211以及两转运托架侧板3212;其中,所述转运托架基座3211用以与第一驱动组件33安装;两所述转运托架侧板3212相对设置并与所述转运托架基座3211装配,并与转运输送组件322共同围设形成料盒101的移送空间,即所述转运通道323;其中,连接柱313另一端与所述转运托架侧板3212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转运输送组件322与第一输送组件312的结构相似;所述转运输送组件322包括两转运传送带组件,其分别与两所述转运托架侧板3212安装;所述转运传送带组件包括若干沿一直线排布的转运滚轮3221和设置在转运滚轮3221外侧的转运传送带3222,其中,两转运传送带组件的相对设置的转运滚轮3221由转运辊轴3223连接,每一转运传送带组件上至少一转运滚轮3221在驱动电机的驱使下转动以带动转运传送带3222运动,从而在接驳装置20和上料装置40之间输送料盒101。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所述第一上料组件31还包括挡料组件,用以限定料盒101位置。具体的,所述第一上料组件31上设置有第一挡料组件501,所述第一挡料组件501与所述第一上料托架311安装;进一步地,所述挡料组件包括挡料板51和压紧装置52;其中,挡料板51和压紧装置52分别在料盒101的两端对其进行限位;即当在传送过程中的料盒101前端被挡料板51阻挡后,压紧装置52转动阻挡料盒101后端以将料盒101抵紧在挡料板51和压紧装置52之间,限制料盒101上料位置;具体为,安装在第一上料托架311上的挡料组件,挡料板51两端分别与两第一侧板3111的一端固定,且压紧装置52设置有两个并分设于两第一侧板3111远离挡料板51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压紧装置52配置为回转压紧气缸,其包括一回转杆521,所述回转杆521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90°;当所述回转杆521呈竖直状态时,打开料盒101放置空间的传送通道,当回转杆521转动90°呈水平状态时,抵紧料盒101后端对其进行限位。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投板机的转运上料装置的控制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配置如实施例1所述的用于投板机的转运上料装置执行以下步骤:
S101、判断来料方向的料盒是否流转至当前上料工位;
S102、若是,则控制第一上料组件接收料盒,并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使所述第一上料组件上移;
S103、若否,则控制转运组件接收料盒并向下一上料装置输送。
进一步地,判断来料方向的料盒是否流转至当前上料工位的具体步骤包括:
获取当前转运上料装置的上料工位状态;
当所述上料工作状态为空闲状态时,将料盒输送至所述上料工位;
当所述上料工位状态为占用状态时,获取当前转运上料装置的中继输送工位状态;
当所述中继输送工位状态为空闲状态时,将料盒输送至所述中继输送工位,以便于向下一上料装置进行输送;
当所述中继输送工位状态为占用状态时,则等待所述中继输送工位输送完成其上料盒后,再执行将料盒输送至所述中继输送工位的步骤。
本实施例中,上料工位处于工作状态时,转运上料装置也可以通过转运组件对下一上料装置持续输送料盒,从而实现交替上料,投板机的取料机构能够在至少两个上料工位交替拾取PCB板材,如此上料过程能够无缝衔接,省略了料盒切换的转移等待时间,更高效利用时间优化上料节拍,提升工作效率,提高上料机构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力成本;且该结构简单、控制方便,优化紧凑空间内的结构布局,减少上料机构的占用空间。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投板机的上料系统1,安装于执行PCB板材上板的投板机一侧,结合图4-图16所示,包括:
沿一直线方向依次首尾相接的若干如实施例1所述的用于投板机的转运上料装置30,用以形成若干上料工位和中继输送工位;
接驳装置20,其与所述转运上料装置30沿同一方向排列并位于若干所述转运上料装置30前端,用以接收来料方向的料盒101并向旁侧的转运上料装置30输送料盒;
其中,若干装有PCB板材的料盒101能够通过转运上料装置30执行上料和/或流转,实现上料系统1的多工位交替上料功能,以供投板机的取料机构在多个上料工位交替循环取用PCB板材。
例如,装有PCB板材的若干料盒101被所述接驳装置20依次取用后,所述接驳装置20将料盒101送往旁侧的第一转运上料装置;如图5所示,当第一转运上料装置的第一上料组件处接收料盒101时,该第一上料组件31形成第一上料工位,当第一转运上料装置的转运组件32接收料盒101并将其送往第二转运上料装置时形成第一中继输送工位;第二转运上料装置的第一上料组件31接收料盒101时形成第二上料工位,第二转运上料装置的转运组件32接收料盒101时形成第二中继输送工位;继续执行上述步骤以使得若干转运上料装置30能够依次形成若干个上料工位和中继输送工位。
需要说明的是,可根据一批次的料盒101数量确定所需转运上料装置30工作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所需的上料工位数量和位置以选用相应的转运上料装置30的工作数量和工作位置。
本实施例通过各转运上料装置30的相互配合,将各料盒101分配至多个上料工位处,能够实现多工位交替上料,且转运组件32的设置使得向下一转运上料装置30输送料盒101时不会影响第一上料组件31的正常运转,如此实现了上料过程的无缝衔接,省略了料盒101切换的转移等待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提高上料系统1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力成本;且该结构简单、控制方便、通用性高,料盒101沿一个方向输送,减少上料系统1的占用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运上料装置30可作为上料工位和/或中继输送工位;即在若干沿一直线方向排布的转运上料装置30中,可以存在仅驱使第一上料组件31工作的转运上料装置30形成上料工位,可以存在仅驱使转运组件32工作的转运上料装置30形成中继输送工位,可以存在在第一上料组件31工作时驱使转运组件32工作的转运上料装置30,以同时形成上料工位和中继输送工位。如此,即便上料系统1已完成排布固定数量的转运上料装置30,也可通过选择性的配置各转运上料装置30执行不同的功能,使其具备多种上料方式以适配投板机不同的工作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上料装置40,其与所述转运上料装置30沿同一方向排列并位于若干所述转运上料装置30尾端;所述上料装置40包括第二上料组件41以及驱使其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的第二驱动组件42。需要说明的是,上料装置40和转运上料装置30的区别在于,上料装置40不具备所述转运上料装置30的转运组件32;将上料装置40设置在若干所述转运上料装置40尾端,使其仅具备形成上料工位的功能,用以指示整线末端最后一个工位的同时便于上料系统1的整体控制。
本实施例中用于投板机的多工位上料系统1的工作过程至少包括:
以图6-图9中在接驳装置20和上料装置40之间布设一个转运上料装置30为例进行说明说明,当向第一上料组件31输送料盒101时,控制接驳装置20取用料盒101后移动至与第一上料组件31同一高度,而后将料盒101传送至第一上料组件31上,第一上料组件31接收料盒101到位后再控制第一驱动组件33驱使第一上料组件31上移至第一上料工位处;控制接驳装置20取用料盒101后,如图9(a)所示控制接驳装置20移动至转运组件32同一高度,将料盒101输送至所述转运组件32上,而后如图9(b)所示将第二上料组件41移动至转运组件32同一高度,料盒101经转运组件32转送到第二上料组件41上,第二上料组件41接收料盒101到位后,驱使第二上料组件41上移至第二上料工位处;如此,无论第一上料组件31是否处于工作状态,本实施例中利用转运组件32向第二上料组件41传送料盒101的方式都不会影响到第一上料组件31的正常运转。应当理解,若在接驳装置和上料装置之间布设多个转运上料装置,则可以实现多个上料工位交替运行的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0-图14所示,所述接驳装置20包括接驳组件21以及驱使其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的接驳升降组件22;所述接驳组件21包括:
接驳托架211,其与所述接驳升降组件22安装;
接驳输送组件212,其安装于所述接驳托架211内,用以形成一朝向所述转运上料装置30的供料通道23;
其中,料盒101能够经所述接驳输送组件212移送至所述第一上料组件31或所述转运组件32处。
进一步地,所述接驳托架211包括接驳托架基座2111以及两接驳托架侧板2112;其中,所述接驳托架基座2111用以与接驳升降组件22安装;两所述接驳托架侧板2112相对设置并与所述接驳托架基座2111装配。
进一步地,所述接驳输送组件212包括两接驳传送带组件,其分别与两所述接驳托架侧板2112安装;所述接驳传送带组件包括若干沿一直线排布的接驳滚轮2121和设置在接驳滚轮2121外侧的接驳传送带2122,每一接驳传送带组件上至少一接驳滚轮2121在驱动电机的驱使下转动以带动接驳传送带2122运动,从而移送料盒101。进一步地,所述接驳滚轮2121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两接驳传送带组件的主动轮相对设置且经一接驳辊轴2123连接后与驱动电机装配,驱动电机工作以驱使两主动轮同步运动;优选的,所述主动轮设置在接驳托架侧板2112靠近转运上料装置30的端部。
进一步地,结合图11-图13所示,所述接驳装置20还设置有取料组件24,其安装于所述供料通道23内;且所述取料组件24包括:
钩板241,其端部形成有钩取部2411,用以钩取料盒101底部;
滑移底板242,其用以安装所述钩板241;
伸缩气缸243,其安装于所述滑移底板242下侧,且所述伸缩气缸243的动力输出端穿过所述滑移底板242与所述钩板241远离所述钩取部2411的一端固定;
移动组件244,其安装于所述供料通道23底部中间位置,且所述滑移底板242滑动连接于所述移动组件244上;
其中,所述伸缩气缸243回缩或伸出时驱使所述钩取部2411钩住或松开料盒101,所述滑移底板242经所述移动组件244驱使在所述供料通道23内往复移动以取用料盒101。
具体的,所述伸缩气缸243伸出时钩板241的钩取部2411下压,所述伸缩气缸243回缩时钩板241的钩取部2411上翘;取用料盒101时,所述滑移底板242移动至供料通道23的端部且所述钩取部2411伸出接驳装置20,所述伸缩气缸243先伸出下压钩取部2411以便于钩板241伸入料盒101底部,而后如图12和图13(c)所示所述伸缩气缸243回缩翘起钩取部2411以使得钩取部2411钩住料盒101底部凹槽1011,如图13(d)滑移底板242沿朝向转运上料装置30方向在供料通道23内移动过程中将料盒101钩至供料通道23中并位于所述接驳输送组件212上;进一步地,当料盒101到达接驳输送组件212上时,伸缩气缸243伸出以下压钩取部2411放开料盒101,如图13(e)所述接驳输送组件212继续输送料盒101至第一上料组件31或转运组件32处,取料组件24复位以等待下一次取料指令。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料盒101底部凹槽1011形状与所述钩取部2411相适配,有利于钩板241的稳定钩取;优选的,料盒101底部两端对称开设有所述凹槽1011,如此,则无需调整料盒101位置即可通过钩板241顺利取用。
进一步地,结合图13和图14所示,所述接驳装置20还包括至少四阻挡气缸25,其分布于所述接驳托架211的四角处,用以围设形成料盒101暂存区域。例如,当接驳装置20需要做升降运动或等待前一工序完成时,可通过阻挡气缸25固定料盒101位置以避免其滑落或造成撞击发生损坏。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还包括:送料小车70,其内分布形成有若干料盒放置层,料盒101安置于所述料盒放置层以被运输至接驳装置20处。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料盒101放置层的总高度小于等于所述接驳输送组件212的可升降高度,以便于所述取料组件24能够从料盒101放置层中顺利取出料盒101。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所述第二上料组件41包括:
第二上料托架411,其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42安装;
第二输送组件412,其安装于所述第二上料托架411内,以承载料盒101并移送料盒101。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上料托架411包括第二托架基座4111以及两第二侧板4112;其中,所述第二托架基座4111用以与第二驱动组件42安装;两所述第二侧板4112相对设置并与所述第二托架基座4111装配,并与第二输送组件412共同围设形成料盒101的放置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组件312与第二输送组件412与结构相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412包括两第二传送带组件,其分别与两所述第二侧板4112安装;所述第二传送带组件包括若干沿一直线排布的第二滚轮4121和设置在第二滚轮4121外侧的第二传送带4122,其中,两第二传送带组件的相对设置的第二滚轮4121由第二辊轴4123连接,每一第二传送带组件上至少一第二滚轮4121在驱动电机的驱使下转动以带动第二传送带4122运动,从而将料盒101传送至既定位置等待下一工序或将空料盒101移出。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5-图16所示,所述第二上料组件41设置有第二挡料组件502,用以限定料盒101位置;所述第二挡料组件502与所述第二上料托架411安装。
进一步地,安装在第二上料托架411上的挡料组件,挡料板51两端分别与两第二侧板4112的一端固定,且压紧装置52设置有两个并分设于两第二侧板4112远离挡料板51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压紧装置52配置为回转压紧气缸,其包括一回转杆521,所述回转杆521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90°;当所述回转杆521呈竖直状态时,打开料盒101的传送通道,当回转杆521转动90°呈水平状态时,抵紧料盒101后端对其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料托架311和第二上料托架411上还设置有侧压调整装置60,用以顶推料盒101侧壁,从而矫正料盒101位置。所述侧压调整装置60配置为导杆气缸,其安装于第一侧板3111和第二侧板4112上并位于挡料板51和压紧装置52之间;且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有效提高料盒101定位精度,提高工作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4-图6所示,所述接驳升降组件22、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3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42均为丝杠升降装置,可实现多位置调节,且具备运行平稳、精度高等优点,有效保证料盒101平稳快捷的输送至各个上料工位。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投板机的上料方法,结合图4-图5、图17所示,包括配置如实施例3所述的用于投板机的上料系统执行以下步骤:
S201、当接收到上料指令时,获取料盒临时存放位的料盒存放数量;其中,所述上料指令用以指示将装有PCB板材的料盒移送至目标上料工位处;
S202、根据所述料盒存放数量确定所需上料工位数量;
S203、基于所述上料工位数量选用转运上料装置并将其分别配置为上料工位和/或中继输送工位;
S204、料盒临时存放位的料盒被所述接驳装置依次取用并输送往转运上料装置后,各料盒经所述转运上料装置上料或转运以到达不同的上料工位,实现多工位交替上料。
需要说明的是,在基于所述上料工位数量选用转运上料装置并将其分别配置为上料工位和/或中继输送工位的步骤中:
转运上料装置可以仅配置为上料工位,可以仅配置为中继输送工位,可以同时配置为上料工位和中继输送工位,其中,包含上料工位的转运上料装置的数量等于所述所需上料工位数量;应当理解,仅配置为上料工位的转运上料装置位于执行本次上料工序的运输线的末端,并且所述运输线首位的转运上料装置应同时具备上料工位和中继输送工位,而布设于首位和末端之间的各转运上料装置可同时配置为上料工位和中继输送工位,也可仅配置为中继输送工位,可根据投板机的实际工作模式进行设计。
进一步地,当接收到上料指令时,还包括步骤:
获取所述料盒对应的目标上料区域;
基于所述目标上料区域,在若干转运上料装置中确定执行本次上料指令的运输线;
将运输线中的转运上料装置分配为上料工位和/或中继输送工位,以在所述目标上料区域内实现多工位交替上料。
在一实施例中,当接收到上料指令后,还包括步骤:
获取料盒临时存放位处料盒信息;其中,所述料盒信息包括PCB板材的种类、型号等;
判断所述料盒信息是否与上料指令中的一致;
若是,则继续执行下一步骤;
若否,则停止执行,并向控制终端反馈错误信息。
本实施例通过各转运上料装置的相互配合,将料盒临时存放位的各料盒101分配至多个上料工位处,能够实现多工位交替上料,且转运组件32的设置使得向下一转运上料装置输送料盒101时不会影响第一上料组件31的正常运转,如此实现了上料过程的无缝衔接,省略了料盒101切换的转移等待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提高上料系统1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力成本;且该结构简单、控制方便、通用性高,料盒101沿一个方向输送,减少上料系统1的占用空间。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8)

1.一种用于投板机的上料系统,安装于执行PCB板材上板的投板机一侧,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一直线方向依次首尾相接的若干用于投板机的转运上料装置,用以形成若干上料工位和中继输送工位;所述转运上料装置包括:
第一上料组件,其内形成有料盒放置空间;
转运组件,其安装于所述第一上料组件下方,且所述转运组件内形成有料盒转运通道,用以输送料盒;
第一驱动组件,其安装于机架与所述转运组件之间,用以驱使所述转运组件和第一上料组件沿竖直方向同步上下运动;
所述第一上料组件用以接收料盒并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驱使下上移后形成上料工位,以供投板机的取料机构拾取PCB板材;所述转运组件用以接收料盒并向下一上料装置输送料盒形成料盒的中继输送工位;其中,所述上料工位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中继输送工位能够持续输送料盒,以实现对投板机的交替循环上料;
接驳装置,其与所述转运上料装置沿同一方向排列并位于若干所述转运上料装置前端,用以接收来料方向的料盒并向旁侧的转运上料装置输送料盒;
其中,若干装有PCB板材的料盒能够通过转运上料装置执行上料和/或流转,实现上料系统的多工位交替上料功能,以供投板机的取料机构在多个上料工位交替循环取用PCB板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投板机的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组件包括:
第一上料托架,其通过连接柱安装于所述转运组件上方;
第一输送组件,其安装于所述第一上料托架内,用以承载并移送料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投板机的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组件包括:
转运托架,其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安装;
转运输送组件,其安装于所述转运托架内;
其中,所述转运输送组件与所述转运托架共同围设形成所述转运通道;所述转运通道连通前后工位以移送料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投板机的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料装置,其与所述转运上料装置沿同一方向排列并位于若干所述转运上料装置尾端;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第二上料组件以及驱使其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的第二驱动组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投板机的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驳装置包括接驳组件以及驱使其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的接驳升降组件;所述接驳组件包括:
接驳托架,其与所述接驳升降组件安装;
接驳输送组件,其安装于所述接驳托架内,用以形成一朝向所述转运上料装置的供料通道;
其中,料盒能够经所述接驳输送组件移送至所述第一上料组件或所述转运组件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投板机的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驳装置还设置有取料组件,其安装于所述供料通道内;且所述取料组件包括:
钩板,其端部形成有钩取部,用以钩取料盒底部;
滑移底板,其用以安装所述钩板;
伸缩气缸,其安装于所述滑移底板下侧,且所述伸缩气缸的动力输出端穿过所述滑移底板与所述钩板远离所述钩取部的一端固定;
移动组件,其安装于所述供料通道底部中间位置,且所述滑移底板滑动连接于所述移动组件上;
其中,所述伸缩气缸回缩或伸出时驱使所述钩取部钩住或松开料盒,所述滑移底板经所述移动组件驱使在所述供料通道内往复移动以取用料盒。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投板机的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料组件包括:
第二上料托架,其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安装;
第二输送组件,其安装于所述第二上料托架内,以承载并移送料盒。
8.一种用于投板机的上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置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投板机的上料系统执行以下步骤:
当接收到上料指令时,获取料盒临时存放位的料盒存放数量;
根据所述料盒存放数量确定所需上料工位数量;
基于所述上料工位数量选用转运上料装置并将其分别配置为上料工位和/或中继输送工位;
料盒临时存放位的料盒被所述接驳装置依次取用并输送往转运上料装置后,各料盒经所述转运上料装置上料或转运以到达不同的上料工位,实现多工位交替上料。
CN202410255571.3A 2024-03-06 2024-03-06 用于投板机的转运上料装置、上料系统、方法 Active CN1178426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55571.3A CN117842667B (zh) 2024-03-06 2024-03-06 用于投板机的转运上料装置、上料系统、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55571.3A CN117842667B (zh) 2024-03-06 2024-03-06 用于投板机的转运上料装置、上料系统、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42667A CN117842667A (zh) 2024-04-09
CN117842667B true CN117842667B (zh) 2024-05-17

Family

ID=90536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55571.3A Active CN117842667B (zh) 2024-03-06 2024-03-06 用于投板机的转运上料装置、上料系统、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42667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267710U (zh) * 2017-07-24 2018-04-24 深圳市嘉熠精密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上下料机构
CN209306338U (zh) * 2018-11-07 2019-08-27 武汉帝尔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不间断上下料盒的接驳机构
CN209367286U (zh) * 2018-10-26 2019-09-10 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件上料装置
WO2020098209A1 (zh) * 2018-11-16 2020-05-22 罗博特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片料盒输送切换装置
CN211711869U (zh) * 2019-10-22 2020-10-20 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交替式上料机构
CN112224905A (zh) * 2020-09-27 2021-01-15 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交替式上料机构
WO2022170924A1 (zh) * 2021-02-09 2022-08-18 深圳市海柔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流系统及物流运输方法
CN217626262U (zh) * 2022-05-11 2022-10-21 广东福能东方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pcb板检测的自动上料装置
CN219097900U (zh) * 2022-12-23 2023-05-30 湖南云箭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交替上下料装置
CN117049098A (zh) * 2022-05-07 2023-11-14 深圳市大族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下料装置和自动化生产线
CN220316196U (zh) * 2023-06-28 2024-01-09 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输送装置以及电池生产线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267710U (zh) * 2017-07-24 2018-04-24 深圳市嘉熠精密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上下料机构
CN209367286U (zh) * 2018-10-26 2019-09-10 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件上料装置
CN209306338U (zh) * 2018-11-07 2019-08-27 武汉帝尔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不间断上下料盒的接驳机构
WO2020098209A1 (zh) * 2018-11-16 2020-05-22 罗博特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片料盒输送切换装置
CN211711869U (zh) * 2019-10-22 2020-10-20 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交替式上料机构
CN112224905A (zh) * 2020-09-27 2021-01-15 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交替式上料机构
WO2022170924A1 (zh) * 2021-02-09 2022-08-18 深圳市海柔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流系统及物流运输方法
CN117049098A (zh) * 2022-05-07 2023-11-14 深圳市大族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下料装置和自动化生产线
CN217626262U (zh) * 2022-05-11 2022-10-21 广东福能东方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pcb板检测的自动上料装置
CN219097900U (zh) * 2022-12-23 2023-05-30 湖南云箭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交替上下料装置
CN220316196U (zh) * 2023-06-28 2024-01-09 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输送装置以及电池生产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42667A (zh) 202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98772B (zh) 全自动上料流水线
KR100912729B1 (ko) 제조라인의 트레이 자동 공급과 회수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8328238B (zh) 自动测试流水线
CN211443928U (zh) 一种电池组装料架回转机构
KR100276523B1 (ko) 부품실장장치
CN112357502A (zh) 双层回流式上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6037148U (zh) 水平式夹纸收放板机
CN117842667B (zh) 用于投板机的转运上料装置、上料系统、方法
KR101614314B1 (ko) 무인 운반차용 배터리 이송유닛 및 이를 갖는 무인 운반차의 배터리 자동 교환장치
CN210223985U (zh) 上下料设备及其盖板循环机构
CN210223986U (zh) 上下料设备及其载具循环机构
CN210392415U (zh) Smt智能仓进出料设备
CN217147279U (zh) 一种玻璃加工自动输送仓储线
CN216882551U (zh) 无线耳机充电盒磁铁自动组装设备
CN210223984U (zh) 上下料设备
CN220596222U (zh) 一种pcb板料框上下料设备
CN218752814U (zh) 上料装置、立体料库及生产线
CN219807440U (zh) 脚轮支架输送机构及自动冲孔机
CN216468774U (zh) 一种自动上下料装置
CN218433138U (zh) 一种循环上料装置
CN214242739U (zh) 物料输送系统
CN220264278U (zh) 一种物料接驳装置
CN212655097U (zh) 电芯收料装置
CN218827020U (zh) 一种花篮自循环供收料机
CN115870184B (zh) 一种存板设备及固化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