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42549A - 一种筒体转运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筒体转运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42549A
CN117842549A CN202311762873.1A CN202311762873A CN117842549A CN 117842549 A CN117842549 A CN 117842549A CN 202311762873 A CN202311762873 A CN 202311762873A CN 117842549 A CN117842549 A CN 1178425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p section
movable
section
fixed
barr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6287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延召
李明杨
王龙飞
周海雄
胡中辉
丁森
李福明
闫建林
贾一丹
李晓祥
姬瑜
赵紫娟
武松
刘经宇
张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Pingga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Pingga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Pingga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Pingga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6287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425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425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425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转运工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筒体转运工装。筒体转运工装包括固定箍段及设置在固定箍段的至少一端的活动箍段。活动箍段绕与固定箍段轴向平行的轴线铰接在固定箍段上以便相对于固定箍段翻转。其在翻转行程中具有与相邻箍段对接而形成与筒体适配的箍环结构的箍紧位,以及与相邻箍段远离而形成便于拆装筒体的开口结构的敞开位。活动箍段及能够与其对接的相邻箍段之间配置有锁止机构,以便在活动箍段处于箍紧位时锁紧保持其与相邻箍段的对接关系。活动箍段与固定箍段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活动箍段翻转至敞开位和箍紧位的驱动机构。上述设置极大程度上避免了人工起吊组装的环节,自动化程度高,因而提高了大型筒体转运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筒体转运工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运工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筒体转运工装。
背景技术
应用在电气、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筒体类零部件通常体积较大,且筒壁结构多样,在转运时,技术人员难以直接对其进行翻转、吊装等操作,必须借助于工装或辅助机构。
现有的筒体转运工装,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3437794U的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薄壁筒体装配转运工装,通常采用抱箍结构。技术人员通过分体设置的两片半圆体来抱紧筒体,然后借助螺栓等紧固件将半圆体锁紧形成抱箍结构。吊装时,吊具可以固定装配在抱箍结构上,方便了吊装的同时也可以避免吊具刮花或刮伤筒体零件。翻转时,可以令翻转辅助机构直接作用于抱箍结构上,通过抱箍结构来带动筒体零件的翻转。但是这种结构需要依靠人工来完成筒体转运工装与筒体零件的装配,因而仅适用于小型筒体的转运过程。面对大型筒体,抱箍结构必须增大自身结构尺寸才能与大型筒体进行较好的适配,但是这无疑增加了筒体转运工装自身的重量。若采用上述结构,操作人员必须借助起重设备将抱箍结构的其中一个半圆体起吊转运至指定位置,将其固定好后再将大型筒体起吊装入半圆体中,然后再起吊另一个半圆体并将其对准扣合在前述半圆体上,最后拧装紧固件使两个半圆体锁紧形成抱箍结构。或者操作人员先令筒体零件轴向立起,再利用两套起吊设备同时起吊两个半圆体,并在空中完成半圆体与大型筒体的组装。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操作人员都需要借助起吊设备来人工完成两个半圆体的对正与扣合。这样操作麻烦,而且会导致转运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筒体转运工装,以解决现有筒体转运工装在应用在大型筒体转运场景时因采用人工吊装方式与筒体装配而导致转运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筒体转运工装,包括固定箍段及设置在固定箍段的至少一端的活动箍段;所述活动箍段绕与固定箍段轴向平行的轴线铰接在固定箍段上以便相对于固定箍段翻转;活动箍段在翻转行程中具有与相邻箍段对接而形成与筒体适配的箍环结构的箍紧位,以及与相邻箍段远离而形成便于拆装筒体的开口结构的敞开位;活动箍段及能够与其对接的相邻箍段之间配置有锁止机构,以便在活动箍段处于箍紧位时锁紧保持其与相邻箍段的对接关系;所述活动箍段与固定箍段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活动箍段翻转至敞开位和箍紧位的驱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箍段的两端均设置有活动箍段,所述活动箍段相对于固定箍段对称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为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包括固定端与输出端,所述输出端铰接在固定箍段与活动箍段中的其中一个上,固定端铰接在另一个上;固定箍段与活动箍段的铰接轴线布置于直线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方向的旁侧,以便直线驱动机构驱动活动箍段相对于固定箍段翻转。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机构包括卡爪与卡爪驱动机构;所述卡爪及卡爪驱动机构设置在活动箍段以及与活动箍段相接的相邻箍段其中一个上,另一个上设有与卡爪适配的钩挂结构;所述卡爪驱动机构可在活动箍段与固定箍段形成箍环结构时驱动卡爪扣锁在钩挂结构上以实现对活动箍段的位置锁止作用,和在活动段与固定段形成开口结构前驱动卡爪与钩挂结构脱离以实现活动箍段的解锁。
进一步地,所述卡爪成对且沿轴向相对布置。
进一步地,成对的卡爪与同一个卡爪驱动机构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卡爪驱动机构包括丝杠螺母机构及驱动电机;丝杠螺母机构的丝杠具有螺纹旋向相反的两端且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丝杠螺母机构的螺母成对设置并分别设置在丝杠的一端,成对的卡爪分别固定连接在螺母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箍段与活动箍段其中一个的端部设置有铰接槽,另一个的端部对应地设置有铰接耳,所述铰接耳插装并铰接在铰接槽中以实现活动箍段与固定箍段的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箍段与活动箍段的铰接处设置有限程结构以限制活动箍段的翻转行程。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箍段及固定箍段上开设有多个辅助孔。
有益效果:本发明在现有的筒体转运工装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体提出一种尤其适用于大型筒体转运场景的筒体转运工装。筒体转运工装具体包括固定箍段及活动箍段,其中活动箍段绕与固定箍段的轴向平行的轴线铰接在固定箍段的至少一端上。这样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方便了筒体转运工装的使用。在转运筒体前,只需要令活动箍段相对于固定箍段翻转打开至敞开位,使活动箍段与固定箍段形成开口结构,即可便于筒体零件装入中。筒体零件放入后,令活动箍段相对于固定箍段翻转闭合至箍紧位上,使活动箍段与固定箍段形成与筒状零件适配的箍环结构即可便于筒体转运工装装配在筒体零件上。在此基础上,活动箍段及能够与其对接的相邻箍段之间配置有锁止机构,以便在活动箍段处于箍紧位时锁紧保持其与相邻箍段的对接关系。这样保证了在起吊或者翻转等场景下,筒体转运工装与筒体零件之间具有良好的装配可靠度,进而避免了筒体零件在转运时脱离筒体转运工装的意外。活动箍段与固定箍段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活动箍段翻转至敞开位和箍紧位的驱动机构。这样可以通过驱动机构来使筒体转运工装自动打开形成开口结构以便于筒体零件装入,也可以在筒体零件装入后自动闭合形成箍环结构以使筒体转运工装装配在筒体零件上,极大程度上避免了人工起吊并组装工装的环节,自动化程度高,因而提高了大型筒体转运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筒体转运工装的一种实施例的轴外视图;
图2为图1的正视图;
图3为图1的上视图;
图4为图2中沿线A-A的剖切示意图;
图中相应附图标记所对应的组成部分的名称为:1、固定箍段;2、活动箍段;3、电缸;4、卡爪;5、卡爪驱动机构;6、丝杠螺母机构;7、铰接槽;8、铰接耳;9、斜面;10、辅助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中连接器组件的方案原理如下:
本发明提出一种应用在筒体转运场景中,尤其适用于大型筒体转运场景的筒体转运工装。筒体转运工装可参考图1-3所示,具体包括固定箍段1及活动箍段2,活动箍段2绕与固定箍段1的轴向平行的轴线铰接在固定箍段1的至少一端上,以便活动箍段2可以相对于固定箍段1翻转至能够与相邻箍段对接并形成与筒体适配的箍环结构的箍紧位,也可以相对于固定箍段1翻转至与相邻箍段相离并形成便于拆装筒体的开口结构的敞开位。活动箍段2及与其对接的相邻箍段之间配置有锁止机构,以便在活动箍段2处于箍紧位时锁紧保持其与相邻箍段的对接关系。这样保证了在起吊或者翻转等场景下,筒体转运工装与筒体零件间具有良好的装配可靠度,能够始终抱紧在筒状零件的表面,有效避免了筒体零件在转运时脱离筒体转运工装的意外。活动箍段2与固定箍段1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活动箍段2翻转至敞开位和箍紧位的驱动机构,以便通过驱动机构来使筒体转运工装自动打开形成开口结构供筒体零件装入,以及在筒体零件装入后自动闭合形成箍环结构以使筒体转运工装装配在筒体零件上。
在转运筒体前,可以先令一个或多个筒体转运工装沿筒体零件轴向固定布置在指定的位置,然后通过驱动结构使活动箍段2相对于固定箍段1翻转打开至敞开位,以使活动箍段2与固定箍段1形成开口结构。此时可以起吊筒状零件并将筒状零件从开口结构的开口处对正置入筒体转运工装中。筒体零件置入后,活动箍段2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相对于固定箍段1翻转闭合至箍紧位上,并与固定箍段1形成与筒状零件适配的箍环结构。此时活动箍段2及与其对接的相邻箍段之间的锁止机构将二者锁紧保持成一体,使得箍环结构能够始终箍紧在筒体零件的表面。当然,也可以令筒体零件预先轴向立起,然后通过起吊设备将筒体转运工装起吊至装配位置上。此时活动箍段2在驱动结构的驱动作用下相对于固定箍段1翻转打开至敞开位,以便筒体转运工装定位装配在筒体零件上的对应位置上。筒体转运工装定位装配在筒体零件上后,活动箍段2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相对于固定箍段1翻转闭合至箍紧位上,并在锁止机构的作用下与其对接的相邻箍段锁紧保持成一体,使得箍环结构能够始终箍紧在筒体零件的表面。
吊装时,吊具可以固定装配在筒体转运工装上,方便了吊装的同时也可以避免吊具刮花或刮伤筒体零件。翻转时,可以令翻转辅助机构直接作用于筒体转运工装上,通过筒体转运工装来带动筒体零件的翻转。在此基础上,活动箍段2及固定箍段1的朝向筒体零件的侧面上可以开设避让槽,且避让槽的槽型与筒体零件外周面上不规则凸起或附件适配。这样在翻转时,筒体零件外周面上不规则凸起或附件不会阻碍筒体的翻转,提高了翻转效率。
因此,上述筒体转运工装可以极大程度上避免人工起吊并组装工装的环节,自动化程度高,因而提高了大型筒体转运的效率。
基于上述方案原理,本发明所述筒体转运工装的实施例1为:
一种筒体转运工装,具体包括固定箍段1及活动箍段2,其结构可参考图1-3所示。活动箍段2绕与固定箍段1的轴向平行的轴线铰接在固定箍段1的至少一端上,以便活动箍段2可以相对于固定箍段1翻转至能够与相邻箍段对接并形成与筒体适配的箍环结构的箍紧位,也可以相对于固定箍段1翻转至与相邻箍段相离并形成便于拆装筒体的开口结构的敞开位。活动箍段2及与其对接的相邻箍段之间配置有锁止机构,以便在活动箍段2处于箍紧位时锁紧保持其与相邻箍段的对接关系。活动箍段2与固定箍段1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活动箍段2翻转至敞开位和箍紧位的驱动机构,以便通过驱动机构来使筒体转运工装自动打开形成开口结构供筒体零件装入,以及在筒体零件装入后自动闭合形成箍环结构以使筒体转运工装装配在筒体零件上。
本实施例的关键之处在于,固定箍段1的两端均设置有活动箍段2,活动箍段2相对于固定箍段1对称布置。这样的三段式的布置首先可以减轻活动箍段2的重量,进而减轻了驱动机构的工作负载。这样一方面便于驱动机构驱动活动箍段2相对于固定箍段1进行翻转,提高筒体转运工装打开和闭合的效率,进而提高筒体转运的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驱动机构做小型化的设计,进而减轻整个筒体转运工装的重量,使之在筒体零件吊装、翻转过程中均易于使用,有利于提高筒体转运的效率。其次,相较于固定箍段1上仅铰接一个活动箍段2的技术方案,这样三段式的布置通过两个活动箍段2分担了筒体转运工装形成开口结构或箍环结构所需的翻转行程,因此有效减少了单个活动箍段2翻转打开或翻转闭合时的行程。在此基础上,驱动机构的工作行程也会相应减少,因而提高了筒体转运工装形成开口结构或箍环结构的变形效率,进而提高了筒体零件的转运效率。在此基础上,锁止机构设置于两个活动箍段2之间,以便在两个活动箍段2均翻转至箍紧位并对接时使两个活动箍段2锁止保持成一体。
当然,易于想到的是,固定箍段1也可以仅铰接一个活动箍段2。活动箍段2铰接在固定箍段1的其中一端上,并可以相对于固定箍段1翻转至与固定箍段1另一端对接的位置上。该位置即为活动箍段2翻转行程的箍紧位。活动箍段2与固定箍段1之间于二者对接处设置有锁止机构,以便在活动箍段2翻转至箍紧位并与固定箍段1对接时使二者锁止保持成一体。这样的设置可以减少筒体转运工装构件的数目,便于筒体转运工装自身的加工及装配成型,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在此基础上,固定箍段1与活动箍段2可以均为半圆型的构造,也可以一个为优弧型的构造,另一个为劣弧型的构造。二者能够相互对接形成箍环结构即可。
除此之外,当筒体转运工装采用三段式的布置时,也可以令两个活动箍段2非对称布置。这里的非对称布置是指其中一个活动箍段2的弧长大于另一个活动箍段2的弧长。这样可以使筒体转运工装两侧的活动箍段2翻转行程不一致,进而能够适应特殊的、工装安装空间受限的筒体转运场景中。
基于上述方案原理及实施例1,本发明所述筒体转运工装的实施例2为: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做了进一步的优化。本实施例的关键之处在于,驱动机构为直线驱动机构。直线驱动机构包括固定端与输出端。输出端铰接在固定箍段1与活动箍段2中的其中一个上,固定端铰接在另一个上。在本实施例中,直线驱动机构具体为电缸3。电缸3的固定段铰接在固定箍段1上,其输出端固定铰接在活动箍段2上。当然,易于想到的是,直线驱动机构也可以为液压缸或者气缸。除此之外,直线驱动机构的固定段也可以铰接在活动箍段2上,输出端铰接在固定箍段1上。固定箍段1与活动箍段2的铰接轴线布置于直线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方向的旁侧,以便固定箍段1、活动箍段2及直线驱动机构形成一个类摇杆滑块机构来实现活动箍段2相对于固定箍段1的翻转。具体可参考图2所示,当电缸3的输出端向回收缩时,活动箍段2受电缸3的拉力作用绕其与固定箍段1的铰接轴线向外翻转。在这过程中,由于电缸3的输出端铰接在活动箍段2上,因此该铰接位置会随着活动箍段2的翻转而发生空间位置的移动。为了适应这种移动,电缸3的固定端也会相应绕其与固定箍段1的铰接轴线转动。当电缸3的输出端向外伸出时,活动箍段2受电缸3的推力作用绕其与固定箍段1的铰接轴线向内翻转。在这过程中电缸3的运动与前述运动轨迹相同且方向相反,因此这里不再赘述。需要强调的是,图2中所展示的仅是本实施例中电缸3的一种布置方式。在该布置方式中,活动箍段2与固定箍段1的铰接轴线位于电缸3动力输出方向的朝向活动箍段2的箍紧位的一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活动箍段2与固定箍段1铰接轴线也可以位于电缸3动力输出方向的朝向活动箍段2的敞开位的一侧。在此基础上,当电缸3的输出端向回收缩时,活动箍段2可以受电缸3的推力作用绕其与固定箍段1的铰接轴线向外翻转;当电缸3的输出端向外伸出时,活动箍段2可以受电缸3的拉力作用绕其与固定箍段1的铰接轴线向内翻转。电缸3的运动轨迹与运动方向适应前述改变进行变化,这里不再赘述。
具体采用直线驱动机构来驱动活动箍段2相对于固定箍段1的翻转,并使固定箍段1、活动箍段2及直线驱动机构形成一个类摇杆滑块机构来实现活动箍段2相对于固定箍段1的翻转。这样可以通过直线驱动机构来对活动箍段2施加力矩的作用,使其可绕与固定箍段1的铰接轴线翻转。相较于直接输出力矩的驱动机构,这样的布置方式可在满足驱动力矩需求的同时尽可能缩小驱动机构的体积,更符合筒体转运工装上较小的安装空间;同时也减轻了驱动机构的重量,进而减轻了筒体转运工装整体的重量,避免过重而影响到筒体转运工装的使用。
当然,易于想到的是,驱动机构也可以为带有齿轮传动机构的电机。具体地,活动箍段2与固定箍段1通过铰接轴铰接,且铰接轴与活动箍段2同步转动。铰接轴上固定安装有驱动齿轮。电机安装在固定箍段1上,并通过齿轮传动机构与驱动齿轮传动连接。上述结构传动平稳,但是造价高昂且不易实施,适用于对传动平稳性有特殊要求的场合。
基于上述方案原理及实施例1、实施例2,本发明所述筒体转运工装的实施例3为: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做了进一步的优化。本实施例的关键之处在于,锁止机构具体包括卡爪4、卡爪驱动机构5。卡爪4及卡爪驱动机构5设置在活动箍段2以及与活动箍段2相接的相邻箍段其中一个上,另一个上设置有与卡爪4适配的钩挂结构。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当活动箍段2仅设置在固定箍段1的一端时,卡爪4及卡爪驱动机构5设置在活动箍段2上,钩挂结构设置在固定箍段1上;或者卡爪4及卡爪驱动机构5设置在固定箍段1上,钩挂结构设置在活动箍段2上。当固定箍段1的两端均设置有活动箍段2时,卡爪4及卡爪驱动机构5设置在其中一个的活动箍段2上,钩挂结构设置在另一个活动箍段2上。卡爪驱动机构5可以在活动箍段2与固定箍段1形成箍环结构时驱动卡爪4扣锁在钩挂结构上以实现对活动箍段2的位置锁止作用,和在活动段与固定段形成开口结构前驱动卡爪4与钩挂结构脱离以实现活动箍段2的解锁。相较于现有的、通过人工拧装螺栓的锁止方式,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减少筒体转运场景中的人工工作量,同时提高了锁止机构的工作效率,进而有效提高了筒体零件的转运效率。当然,锁止机构也可以为扣板。具体地,当固定箍段1的两端均设置有活动箍段2时,活动箍段2上均设置有用于加装扣板的安装孔。扣板的板形及板厚可根据实际需求决定,其对应安装孔的位置上开设有用于插装螺栓的通孔。在活动箍段2与固定箍段1形成箍环结构后,通过螺栓及螺母将扣板人工紧固安装在活动箍段2上以实现对活动箍段2的位置锁止作用。当活动箍段2仅设置在固定箍段1的一端时,安装孔对应开设在固定箍段1及活动箍段2上,扣板采用前述安装方式完成对活动箍段2的位置锁止作用。需要解锁时,人工拆去扣板即可。上述结构优点在于成本低廉,但是容易影响到转运速率。
基于上述方案,可以令卡爪4成对且沿轴向相对布置。这样可以令卡爪4从轴向相对的两个方向抱紧扣装在钩挂结构上。这样可以使锁止机构对活动箍段2的位置锁止作用更加可靠,不易脱离。易于想到的是,卡爪4也可以仅设置有一只,从单一方向扣入钩挂结构。这样可以降低锁止机构的成本。或者卡爪4也可以轴向设置有多对,以便从轴向相对的多个点位扣入钩挂结构,这样可以使锁止机构对活动箍段2的位置锁止作用更加可靠。
本实施例中,钩挂结构为与卡爪4适配的卡接孔。卡爪4可在卡爪4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扣入卡接孔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用卡接槽为钩挂结构。卡接槽的槽型与卡爪4相适配。
基于上述方案,更进一步地,可以令成对的卡爪4与同一个卡爪驱动机构5传动连接。这样可以便于卡爪4从轴向相对的两个方向同步抱紧扣装在钩挂结构上,减少了单个卡爪4扣入钩挂结构的行程,因而有效提高了锁止机构的工作,进而提高了筒体零件转运的效率。除此之外,成对的卡爪4与同一个卡爪驱动机构5传动连接可以减少卡爪驱动机构5的设置,进而减小筒体转运工装的重量及体积,使之更易用于大型筒体的转运场景之中,并避免其自身过重影响到转运效率。当然,成对的卡爪4也可以各自与同一个卡爪驱动机构5传动连接。这样能够通过独立的卡爪驱动机构5来独立控制每个卡爪4的开合。当其中一个卡爪驱动机构5出现故障时,另一个卡爪4仍能在卡爪驱动机构5的作用下正常工作。通过这样的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锁止机构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卡爪驱动机构5可以具体包括丝杠螺母机构6及驱动电机。丝杠螺母机构6的丝杠具有螺纹旋向相反的两端且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丝杠螺母机构6的螺母成对设置并分别设置在丝杠的一端,成对的卡爪4分别固定连接在螺母上。由于丝杠螺母机构6具有自锁作用,因此采用上述设置,首先可以令卡爪4在丝杠螺母的自锁作用下具有较好的位置保持能力,进而提高了锁止机构的可靠性。其次这样的设置有利于卡爪4同步运动,减少了单个卡爪4扣入钩挂结构的行程,因而有效提高了锁止机构的工作,进而提高了筒体零件转运的效率。易于想到的是,卡爪驱动机构5也可以为齿轮齿条机构与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活动箍段2上,其输出端安装有驱动齿轮。齿轮齿条机构中的齿条对应卡爪4数目成对且齿面相对布置,并导向滑动安装在活动箍段2上。卡爪4对应地固定安装在齿条上。齿轮齿条机构中的齿轮转动安装在活动箍段2上成对的齿条之间的位置,以便同时与两侧齿条啮合并传动连接。该齿轮可以与驱动齿轮通过齿轮组传动连接,也可以与驱动齿轮为同一齿轮。在驱动机构及齿轮齿条机构的作用下,卡爪4可以同步抱紧扣入或者退出卡装结构。
本实施例中未作强调的部分,与其他实施例一致。
基于上述方案原理及实施例1、2、3,本发明所述筒体转运工装的实施例4为:
在实施例1、2、3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做了进一步的优化。本实施例的关键在于,可参考图4所示,固定箍段1与活动箍段2其中一个的端部设置有铰接槽7,另一个的端部对应地设置有铰接耳8,所述铰接耳8插装并铰接在铰接槽7中以实现活动箍段2与固定箍段1的铰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箍段1对应铰接位置的端部设置有两个铰接耳8,以使该端部呈现U形结构。活动箍段2对应铰接位置的端部设置有两个铰接槽7以便铰接耳8插入并铰接在其上。易于想到的是,铰接耳8也可以设置在活动箍段2上,铰接槽7对应地设置在固定箍段1上。这样的设置可以通过铰接槽7与铰接耳8的相互限位来避免固定箍段1与活动箍段2的轴向变形,进而使得整个筒体转运工装具有更强的结构刚性;同时也使得活动箍段2相对于固定箍段1的运动更加稳定可靠。易于想到的是,也可以令固定箍段1上设置有两个铰接耳8,活动箍段2整体插入并铰接在铰接耳8之间。或者令活动箍段2上设置有两个铰接耳8,固定箍段1整体插入并铰接在铰接耳8之间。这样的设置可以简化方案,易于成型。
在前述结构的基础上,可以在固定箍段1与活动箍段2的铰接处设置限程结构以限制活动箍段2的翻转行程。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限程结构为铰接槽7的槽底与铰接耳8上的斜面9。当活动箍段2打开至敞开位时,铰接槽7的槽底与铰接耳8上的斜面9挡止配合,以限制活动箍段2进一步地打开。活动箍段2打开过大会增大驱动机构驱动活动箍段2翻转扣合时的负载,不利于使用。同时当驱动机构如实施例2中所述为直线驱动机构时,限制活动箍段2的翻转行程可以避免活动箍段2运动至机构的死点位置,进而防止机构卡死在死点位置上的情况发生。当然,也可以用外设的支撑结构,如支架、支腿等,来代替限程结构。当活动箍段2打开至敞开位时,其外周面支撑在支撑结构上,进而防止活动箍段2进一步打开。这样的设置具有更好的对活动箍段2的承托作用,但是结构复杂,使用不便。
活动箍段2及固定箍段1上开设有多个辅助孔10,以便减轻活动箍段2与固定箍段1的重量,也方便了与外界吊装设备的连接安装。这样的设置一方面可以避免筒体转运工装过重而导致的使用不便,另一方面也降低了驱动机构的负载,使整个筒体转运工装的变形效率更高,因而有效提高了大型筒体零件的转运效率。因此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筒体转运工装更易使用。易于想到的是,在需要筒体转运工装有较强的结构刚性的场景下,活动箍段2及固定箍段1上需要避免打孔。此时可以在活动箍段2及固定箍段1上焊接吊耳以便筒体转运工装与外界吊装设备连接安装。
本实施例中未作强调的部分,与其他实施例一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筒体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箍段及设置在固定箍段的至少一端的活动箍段;所述活动箍段绕与固定箍段轴向平行的轴线铰接在固定箍段上以便相对于固定箍段翻转;活动箍段在翻转行程中具有与相邻箍段对接而形成与筒体适配的箍环结构的箍紧位,以及与相邻箍段远离而形成便于拆装筒体的开口结构的敞开位;活动箍段及能够与其对接的相邻箍段之间配置有锁止机构,以便在活动箍段处于箍紧位时锁紧保持其与相邻箍段的对接关系;所述活动箍段与固定箍段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活动箍段翻转至敞开位和箍紧位的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箍段的两端均设置有活动箍段,所述活动箍段相对于固定箍段对称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包括固定端与输出端,所述输出端铰接在固定箍段与活动箍段中的其中一个上,固定端铰接在另一个上;固定箍段与活动箍段的铰接轴线布置于直线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方向的旁侧,以便直线驱动机构驱动活动箍段相对于固定箍段翻转。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筒体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包括卡爪与卡爪驱动机构;所述卡爪及卡爪驱动机构设置在活动箍段以及与活动箍段相接的相邻箍段其中一个上,另一个上设有与卡爪适配的钩挂结构;所述卡爪驱动机构可在活动箍段与固定箍段形成箍环结构时驱动卡爪扣锁在钩挂结构上以实现对活动箍段的位置锁止作用,和在活动段与固定段形成开口结构前驱动卡爪与钩挂结构脱离以实现活动箍段的解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筒体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成对且沿轴向相对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筒体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成对的卡爪与同一个卡爪驱动机构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筒体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驱动机构包括丝杠螺母机构及驱动电机;丝杠螺母机构的丝杠具有螺纹旋向相反的两端且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丝杠螺母机构的螺母成对设置并分别设置在丝杠的一端,成对的卡爪分别固定连接在螺母上。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筒体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箍段与活动箍段其中一个的端部设置有铰接槽,另一个的端部对应地设置有铰接耳,所述铰接耳插装并铰接在铰接槽中以实现活动箍段与固定箍段的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筒体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箍段与活动箍段的铰接处设置有限程结构以限制活动箍段的翻转行程。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筒体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箍段及固定箍段上开设有多个辅助孔。
CN202311762873.1A 2023-12-20 2023-12-20 一种筒体转运工装 Pending CN1178425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62873.1A CN117842549A (zh) 2023-12-20 2023-12-20 一种筒体转运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62873.1A CN117842549A (zh) 2023-12-20 2023-12-20 一种筒体转运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42549A true CN117842549A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44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62873.1A Pending CN117842549A (zh) 2023-12-20 2023-12-20 一种筒体转运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4254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71527A (zh) 在混凝土构件中设置啮合装置的方法
CN117842549A (zh) 一种筒体转运工装
CN111677277A (zh) 一种拼接式建筑铝模板用夹固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N114016432A (zh) 一种桥梁施工用新型钢箱梁吊装设备及其施工方法
CN101486331A (zh) 拉紧器
CN108406289B (zh) 一种力矩加载装置
CN213112210U (zh) 预制件吊运工装
CN209999235U (zh) 机器人及其臂部结构
WO2004101364A2 (en) Enclosures with positive internal locking arrangement
CN218564091U (zh) 锁紧装置及自动抱箍
CN219748024U (zh) 用于抓取部件的抓头、机械手和抓取装置
CN205976226U (zh) 一种钢筋对中装置
CN220297124U (zh) 一种码垛机器人夹紧装置
CN215854584U (zh) 一种箱体起吊夹具
CN216715138U (zh) 大型链条安装首尾快速对接装置
CN219788155U (zh) 一种集装箱扭锁的拆装锁工具
CN220151841U (zh) 轴系装夹装置
CN220222046U (zh) 一种集装箱锁销自动拆装夹具
CN220362517U (zh) 一种集装箱用螺母的锁紧装置
CN211369543U (zh) 内模板和外模板的连接组件及具有该连接组件的造型模
CN201390190Y (zh) 拉紧器
CN220790092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钢结构连接装置
CN204492011U (zh) 杠杆式夹紧钳及钢筋连接装置
CN218434747U (zh) 升降锁定装置
CN117211522B (zh) 一种快速拼接铝合金模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