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37059A - 内转子以及马达 - Google Patents

内转子以及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37059A
CN117837059A CN202280057326.0A CN202280057326A CN117837059A CN 117837059 A CN117837059 A CN 117837059A CN 202280057326 A CN202280057326 A CN 202280057326A CN 117837059 A CN117837059 A CN 1178370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rotor
ring magnet
recess
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573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柴山义康
今村圭伍
植田一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wasaki Motors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wasaki Jukogy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wasaki Jukogyo KK filed Critical Kawasaki Jukogyo KK
Publication of CN117837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370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26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a single magnet or two or more axially juxtaposed single magnets
    • H02K1/2733Annular magne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转子。内转子(1)包括转子本体(2)、极性各向异性磁体(4)以及多个磁性体(3)。转子本体(2)围绕旋转轴(A1)旋转。极性各向异性磁体(4)形成在以旋转轴(A1)为中心的周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磁极(41),且设置在转子本体(2)的外周面。多个磁性体(3)被配置在极性各向异性磁体(4)的外周面中的对应于多个磁极(41)的位置。

Description

内转子以及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技术涉及内转子以及马达。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包括极性各向异性磁体的内转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748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磁体所形成的磁场强度在磁体量超过一定量时,难以变得更强。即,磁体所形成的磁场强度的上限取决于磁体材料的物理性质。因此,难以提高马达的扭矩。
鉴于上述内容,本发明的技术的目的在于使马达的扭矩提高。
这里所公开的内转子包括转子本体、极性各向异性磁体以及多个磁性体,所述转子本体围绕旋转轴旋转,所述极性各向异性磁体形成在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的周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磁极,且设置在所述转子本体的外周面,所述多个磁性体被配置在极性各向异性磁体的外周面中的对应于所述多个磁极的位置。
这里所公开的马达包括所述内转子和驱动所述内转子的定子。
(发明效果)
所述内转子能够使马达的扭矩提高。
所述马达能够使马达的扭矩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马达的剖视图。
图2是极性各向异性环形磁体以及磁性体的剖视图。
图3是内转子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极性各向异性环形磁体以及磁性体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变形例1的内转子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变形例2的内转子的剖视图。
图7是变形例3的内转子的剖视图。
图8是变形例4的内转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举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示出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100。马达100包括转子1和定子6,所述转子1围绕规定的旋转轴A1旋转,所述定子1使转子1围绕旋转轴A1旋转。转子1是配置在定子6的内侧的内转子。即,马达100是内转子型马达。马达100也可以还包括马达壳7。马达壳7收纳转子1以及定子6。定子6固定在马达壳7。转子1被马达壳7可旋转地支撑着。
以下,将旋转轴A1延伸的方向简称为“旋转轴方向”。将以旋转轴A1为中心的周方向简称为“周方向”。将以旋转轴A1为中心的直径方向简称为“直径方向”。将在直径方向上朝着旋转轴A1的侧称为“直径方向内侧”。将在直径方向上与旋转轴A1相反的侧称为“直径方向外侧”。将与旋转轴A1垂直的剖面简称为“垂直剖面”。将垂直剖面的形状简称为“剖面形状”。将周方向的宽度简称为“宽度”。
定子6包括定子芯61和卷绕线62。定子芯61是软磁性体。定子芯61例如由层叠的多个电磁钢板形成。
定子芯61形成为环状。具体而言,定子芯61形成为圆筒状。定子芯61固定在马达壳7。在定子芯61形成有朝着定子芯61的内侧突出的多个齿61a。多个齿61a在定子芯61的周方向上相互间隔地排列着。卷绕线62缠绕在多个齿61a。通过电流被提供给卷绕线62,使得定子6形成让转子1旋转的旋转磁场。
转子1包括转子本体2、极性各向异性环形磁体4和多个磁性体3。以下,将极性各向异性环形磁体4简称为“环形磁体4”。转子本体2围绕旋转轴A1旋转。环形磁体4设置在转子本体2的外周面。即,马达100是SPM(Surface Permanent Magnet)马达。环形磁体4形成在周方向排列的多个磁极41(参照图2)。环形磁体4是极性各向异性磁体的一个例子。磁性体3设置在环形磁体4的外周面42(即,直径方向外侧的面),使环形磁体4的磁通集中。
转子本体2的至少一部分由软磁性体形成。转子本体2包含转子芯20以及转轴5。转子芯20是软磁性体。转子芯20例如由相互层叠的多个电磁钢板形成。转子芯20形成为围绕旋转轴A1的环状。具体而言,转子芯20形成为以旋转轴A1为轴心的圆筒状。转子芯20的外周面形成转子本体2的外周面。转子芯20的剖面形状跨越转子芯20的旋转轴方向的整个长度都相同。
转轴5嵌入转子芯20的内侧。转轴5固定在转子芯20。转轴5是软磁性体。转轴5的轴心与旋转轴A1一致。转轴5经由轴承等被马达壳7可旋转地支撑着。转子芯20与转轴5一起围绕旋转轴A1旋转。
环形磁体4设置在转子芯20的外周面。环形磁体4形成为围绕转子芯20的环状。具体而言,环形磁体4形成为以旋转轴A1为轴心的圆筒状。环形磁体4跨越转子芯20的旋转轴方向的整个长度形成。在环形磁体4的外周面42和定子芯61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气隙。
环形磁体4例如是粘结磁体。粘结磁体由包含磁体粉末和粘结磁体粉末的粘合剂的磁体材料形成。磁体粉末例如是钕磁体、钐铁氮磁体、钐钴磁体、铁氧体磁体或铝镍钴磁体等的粉末、或者、是这些粉末中的两种以上的粉末的混合物。粘合剂例如是环氧树脂等热固性树脂、聚酰胺树脂等热塑性树脂或橡胶。作为环形磁体4,例如,使用剩余磁通密度在0.9T以下的极性各向异性磁体。
环形磁体4由插入成型形成。环形磁体4例如通过对收纳有转子芯20以及多个磁性体3的模具内射出成为粘结磁体的磁体材料来形成。
图2是环形磁体4以及磁性体3的剖视图。图3是转子1的放大剖视图。在环形磁体4的外周面42,在周方向上交替形成有不同的磁极41。在该例子中,环形磁体4具有6个磁极41。多个磁极41在环形磁体4的外周面42中在周方向以相等间隔配置着。
图2中被描绘在环形磁体4的内部的箭头示出了环形磁体4的定向方向。环形磁体4被定向为从在周方向相邻的两个磁极41中的、作为一个磁极41的S极朝着作为另一个磁极41的N极延伸的方向。环形磁体4被充磁,使得磁化方向与定向方向一致。
环形磁体4使磁通集中在外周面42的周方向的一部分。因此,环形磁体4与径向各向异性磁体相比,能够增加磁极41的磁通密度。从而,能够使马达100的磁扭矩提高。
在环形磁体4的外周面42中与各个磁极41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凹部43。环形磁体4的外周面42由多个曲面44和多个凹部43形成,所述多个曲面44与以旋转轴A1为轴心的一个假想圆柱的外周面一致,所述多个凹部43向直径方向内侧凹陷。曲面44和凹部43在周方向交替配置着。
凹部43在旋转轴方向延伸且向直径方向外侧开口。各个凹部43的剖面形状相同。详细而言,凹部43的剖面形状大致是梯形。凹部43的剖面形状是以在直径方向延伸的对称轴A2为中心的线对称的形状。
图4是环形磁体4以及磁性体3的放大剖视图。凹部43的宽度即凹部43的周方向的两侧的侧面之间的周方向的尺寸从凹部43的开口朝着直径方向内侧缩小。这里,“从凹部43的开口朝着直径方向内侧缩小”不仅是指凹部43的宽度跨越凹部43的直径方向的整个范围缩小,还包含凹部43的宽度仅在从凹部43的开口到凹部43的直径方向的途中为止的范围内缩小。即,凹部43只要至少具有宽度缩小部即可,该宽度缩小部是凹部43的宽度从开口朝着直径方向内侧缩小的部分。
具体而言,凹部43的宽度从凹部43的开口到底部逐渐缩小。即,在该例子中,通过整个凹部43来形成宽度缩小部。凹部43的开口的宽度b1是凹部43的宽度的最大值。凹部43的底部的宽度b2是凹部43的宽度的最小值。宽度b1是宽度b2的两倍以上。详细而言,宽度b1是宽度b2的3倍以上。宽度b1小于环形磁体4的外周面42中的、在周方向相邻的凹部43之间的部分的周方向的宽度b3(参照图1)。以下,将环形磁体4中的、在周方向相邻的凹部43之间的部分称为“突出部46”。
凹部43中的、除去开口之外的所有部分在周方向上与凹部43的开口的两侧的边缘相比更位于内侧。详细而言,将连接凹部43的开口的周方向的一个端缘和旋转轴A1的线段设为第一直线S1,将连接凹部43的开口的周方向的另一个端缘和旋转轴A1的线段设为第二直线S2。凹部43具有周方向的两侧的侧面47、48。凹部43的周方向的两侧的侧面中的、第一直线S1侧的侧面即第一侧面47是越靠近直径方向内侧,越从第一直线S1向第二直线S2分离地相对于第一直线S1倾斜。凹部43的周方向的两侧的侧面中的、第二直线S2侧的侧面即第二侧面48是越靠近直径方向内侧,越从第二直线S2向第一直线S1分离地相对于第二直线S2倾斜。
在该例子中,在周方向相邻的凹部43中的、一个凹部43的第一侧面47和另一个凹部43的第二侧面48平行。详细而言,将在周方向相邻的凹部43中的一个凹部43设为第一凹部43,将在周方向相邻的凹部43中的另一个凹部43设为第二凹部43。第一凹部43中的、第二凹部43侧的侧面即第一侧面47与第二凹部43中的、第一凹部43侧的侧面即第二侧面48相互平行。因此,环形磁体4的突出部46的周方向的宽度跨越突出部46的直径方向大致一定。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平行”意思是指实质上平行。即,“平行”不用说包含严格意义上的平行,还包含由于尺寸误差等主要原因而稍微倾斜的情况。
磁性体3被配置在环形磁体4的与磁极41(即,凹部43)对应的位置。在该例子中,转子1包括与磁极41相同数量的磁性体3。磁性体3被配置在与所有的磁极41对应的位置。
磁性体3是软磁性体。磁性体3例如由相互层叠的多个电磁钢板形成。磁性体3的导磁率高于空气的导磁率。因此,环形磁体4的磁通难以从气隙进出,而是集中在磁性体3进出。即,磁性体3成为在转子1中环形磁体4的磁通最集中进出的部分。
磁性体3被嵌入环形磁体4的凹部43。磁性体3的剖面形状与凹部43的剖面形状一样。即,磁性体3的剖面形状大致是梯形。磁性体3的剖面形状是以在直径方向延伸的对称轴A2(参照图3)为中心的线对称的形状。转子1的磁中心轴即d轴被设定为通过磁性体3。详细而言,d轴通过磁性体3且与对称轴A2一致。
磁性体3具有外表面31和内表面32,所述外表面31从凹部43向直径方向外侧露出,所述内表面32位于凹部43内。外表面31与定子6对着。外表面31与环形磁体4的曲面44齐平。具体而言,外表面31与曲面44一起形成以旋转轴A1为轴心的一个假想圆柱的外周面。转子1的外周面由曲面44和外表面31形成。
磁性体3的内表面32紧密接触在环形磁体4的凹部43的内表面(即,磁极41)。磁性体3固定在环形磁体4。磁性体3例如通过在环形磁体4与磁性体3一体形成时内表面32粘结在凹部43的内表面,来固定在环形磁体4。内表面32包含磁性体3中的、与外表面31相反一侧的面即底面32a。
磁性体3的宽度即磁性体3的周方向的两侧的侧面之间的周方向的尺寸从外表面31朝着直径方向内侧缩小。详细而言,磁性体3的宽度从外表面31到底面32a逐渐缩小。外表面31的宽度与凹部43的开口的宽度b1相同。外表面31的宽度是磁性体3的宽度的最大值。底面32a的宽度与凹部43的底部的宽度b2相同。底面32a的宽度是磁性体3的宽度的最小值。
当电流被提供给定子6的卷绕线62,形成旋转磁场时,由环形磁体4产生的磁通交链在卷绕线62,产生磁扭矩。因此,转子1以旋转轴A1为中心旋转。
但是,环形磁体4的磁通密度在环形磁体4的磁体量超过一定量时,难以变得更大。即,磁极41的磁通密度的上限取决于环形磁体4的物理性质。详细而言,环形磁体4的磁通密度的上限取决于环形磁体4的材料的剩余磁通密度。但是,在本发明的转子中,由于在环形磁体4的各个磁极41设置有磁性体3,因此环形磁体4的磁通集中在磁性体3进出。所以,转子1的外周面中的与磁极41对应的部分的磁通密度的上限取决于磁性体3的材料的饱和磁通密度。因此,在本发明中,只要选定了饱和磁通密度较高的磁性体3,磁通密度就会变高。从而,能够使马达100的磁扭矩提高,进而能够使马达100的扭矩提高。
并且,磁性体3被配置在形成在环形磁体4的外周面42的凹部43。这样一来,能够在使磁性体3不突出到与环形磁体4的曲面44相比更靠直径方向外侧的状态下将磁性体3设置在环形磁体4。此时,能够使在环形磁体4的曲面44和定子6之间形成的气隙较小。所以,在定子6所产生的磁通较容易流向转子1,能够使马达100的扭矩提高。并且,磁性体3的外表面31与环形磁体4的曲面44齐平,在转子1的外周面中的外表面31和曲面44之间没有形成台阶。从而,使得转子1旋转时的空气阻力变小,转子1高效地旋转。
并且,凹部43的宽度从凹部43的开口朝着直径方向内侧缩小。这样一来,能够使环形磁体4中的、在周方向上与凹部43邻接的部分的体积朝着凹部43扩大,增加该部分的磁体量。具体而言,能够使环形磁体4的突出部46的体积朝着周方向上的凹部43扩大,增加突出部46的磁体量。所以,能够使马达100的磁扭矩提高。并且,能够增加凹部43的开口的宽度,增加磁性体3的外表面31的宽度。从而,使得在磁性体3的外表面31中难以产生磁饱和,从环形磁体4集中到磁性体3的磁通较容易从外表面31进出。故而,能够使马达100的磁扭矩进一步提高。
特别是在周方向相邻的凹部43中的、一个凹部43的第一侧面47和另一个凹部43的第二侧面48相互平行。这样一来,能够在充分确保磁性体3的外表面31的宽度的同时,充分确保突出部46即环形磁体4中的、在周方面相邻的凹部43之间的部分的磁体量。从而,能够使马达100的磁扭矩进一步提高。
接着,对变形例1到变形例4的转子1A~1D进行说明。转子1A~1D的基本结构与转子1相同。因此,以下,针对转子1A~1D,以与转子1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5是变形例1的转子1A的放大剖视图。转子1A的环形磁体4具有脱离防止部43a,所述脱离防止部43a在周方向朝着凹部43的内侧突出,限制磁性体3向直径方向的外侧移动。在该例子中,环形磁体4具有两个脱离防止部43a。脱离防止部43a与环形磁体4一体形成。两个脱离防止部43a分别形成在凹部43的周方向的两侧的侧面且相互对着。两个脱离防止部43a是通过减少凹部43中的直径方向的中间部43b的宽度来形成的。具体而言,凹部43中的、与直径方向的中间部43b相比更靠直径方向外侧的部分的宽度朝着直径方向内侧缩小。即,关于凹部43中的、与直径方向的中间部43b相比更靠直径方向外侧的部分,越位于直径方向内侧的部分,其宽度越是缩小。凹部43中的、与中间部43b相比更靠直径方向内侧的部分的宽度朝着直径方向内侧扩大。即,关于凹部43中的、与中间部43b相比更靠直径方向内侧的部分,越位于直径方向内侧的部分,其宽度越是扩大。因此,在凹部43形成有以中间部43b为顶部的两个脱离防止部43a。
磁性体3具有本体部35和幅宽部36,所述本体部35被配置在凹部43中的、与中间部43b相比更靠直径方向外侧的位置,所述幅宽部36被配置在与中间部43b相比更靠直径方向内侧的位置。本体部35的剖面形状与凹部43中的、与中间部43b相比位于更靠直径方向外侧的部分的剖面形状一致。具体而言,本体部35的剖面形状大致是梯形。本体部35的宽度朝着直径方向内侧缩小。
幅宽部36从本体部35朝着直径方向内侧突出。幅宽部36的宽度的最大值大于两个脱离防止部43a的周方向的间隔即凹部43的中间部43b的宽度。幅宽部36的剖面形状与凹部43中的、与中间部43b相比更靠直径方向内侧的部分的剖面形状一致。具体而言,幅宽部36的剖面形状是梯形。幅宽部36的宽度朝着直径方向内侧扩大。幅宽部36中的直径方向内侧的面是磁性体3的底面32a。底面32a的宽度是幅宽部36的宽度的最大值。底面32a的宽度小于本体部35的直径方向外侧的面即外表面31的宽度。
当磁性体3在转子1旋转时接受到离心力时,幅宽部36向直径方向外侧的移动被脱离防止部43a限制。即,通过脱离防止部43a防止磁性体3的脱离。因此,能够防止磁性体3从磁体4的脱离。
并且,在环形磁体4的突出部46中,接近于定子6的直径方向外侧的部分的磁体量对磁扭矩贡献很大。换句话说,即使环形磁体4的突出部46中的、远离定子6的直径方向内侧的部分的磁体量多少有些减少,磁扭矩也不会大幅度减少。因此,即使凹部43具有收纳幅宽部36的幅宽的部分43c,磁扭矩也难以减少。即,由于部分43c位于凹部43的直径方向内侧的端部,因此使突出部46中的直径方向内侧的部分的磁体量减少。但是,不使突出部46中的、对磁扭矩贡献很大的直径方向外侧的部分的磁体量减少。从而,能够确保马达100的磁扭矩。
图6是变形例2的转子1B的放大剖面图。在该例子中,磁性体3的幅宽部36的形状与变形例1的幅宽部36的形状不同。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关于转子1B,以与转子1A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凹部43中的、与中间部43b相比更靠直径方向内侧的部分的剖面形状是三角形。凹部43中的、与中间部43b相比更靠直径方向内侧的部分的宽度朝着直径方向内侧缩小。磁性体3的幅宽部36的剖面形状与凹部43中的、与中间部43b相比更靠直径方向内侧的部分的剖面形状一致。即,磁性体3的幅宽部36的剖面形状是三角形。幅宽部36的宽度朝着直径方向内侧缩小。
在该例子中,当磁性体3在转子1旋转时接受到离心力时,幅宽部36向直径方向外侧的移动也被脱离防止部43a限制。
图7是变形例3的转子1C的剖视图。在该例子中,两个脱离防止部43a是通过使凹部43中的直径方向外侧的端部的宽度小于其它部分来形成的。具体而言,凹部43中的、与直径方向的中间部43b相比更靠直径方向外侧的部分的宽度朝着直径方向外侧缩小。凹部43中的、与中间部43b相比更靠直径方向内侧的部分的宽度朝着直径方向内侧缩小。因此,凹部43中的、与中间部43b相比更靠直径方向外侧的部分成为脱离防止部43a。凹部43的开口的宽度小于中间部43b的宽度。凹部43的开口的宽度大于凹部43的直径方向内侧端部的宽度即凹部43中的、与直径方向的中间部43b相比更靠直径方向内侧的部分的宽度的最小值。
磁性体3的剖面形状与凹部43的剖面形状一致。即,磁性体3具有与凹部43中的、与中间部43b相比位于更靠直径方向内侧的部分的剖面形状一致的部分和与凹部43中的、与中间部43b相比位于更靠直径方向外侧的部分的剖面形状一致的部分。
在该例子中,当磁性体3在转子1旋转时接受到离心力时,磁性体3向直径方向外侧的移动也被脱离防止部43a限制。
图8是变形例4的转子1D的剖视图。转子1D还包括脱离防止部件8,该脱离防止部件8防止配置在凹部43的磁性体3脱离。脱离防止部件8例如是不锈钢或FRP(Fiber-Reinfouced Plastics)等非磁性体或者铁或钢等磁性体。脱离防止部件8形成为围绕环形磁体4的环状。具体而言,脱离防止部件8形成为以旋转轴A1为轴心的圆筒状。脱离防止部件8在脱离防止部件8的内周面接触到环形磁体4的曲面44以及多个磁性体3的外表面31的状态下固定在环形磁体4。脱离防止部件8对在转子1旋转时接受到离心力的多个磁性体3朝着直径方向外侧的移动进行限制。因此,磁性体3难以脱离环形磁体4。
(其它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将所述实施方式作为在本申请中公开的技术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还能够适用于进行了适当改变、置换、附加、省略等的实施方式。并且,还能够将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各个构成要素进行组合作为新的实施方式。并且,在记载在附图以及详细说明的构成要素中不仅包含了为解决课题所必须的构成要素,为了对所述技术举例,还可能包含了不是为解决课题所必须的构成要素。因此,不应该以那些不是必须的构成要素被记载在附图以及详细说明中,而立刻认为那些不是必须的构成要素是必须的。
例如,转子本体2也可以不包括转轴5,仅由转子芯20形成。转子本体2也可以不包括转子芯20,仅由转轴5形成。转轴5也可以不是软磁性体。转轴5也可以与转子芯20一体形成。
环形磁体4的剩余磁通密度并不限于0.9T以下,也可以超过0.9T。环形磁体4并不限于粘结磁体,例如,也可以是通过烧结磁性粉末而形成的烧结磁体。此时,磁性粉末例如是钕磁体、钐铁氮磁体、钐钴磁体、铁氧体磁体或铝镍钴磁体等的粉末、或者、是这些粉末中的两种以上的粉末的混合物。环形磁体4既可以是在周方向上连续的一个极性各向异性磁体,也可以是在周方向上分割的多个极性各向异性磁体。
环形磁体4所具有的磁极41的数目不受限制。环形磁体4的凹部43的形状不受限制。例如,凹部43的宽度也可以跨越凹部43的直径方向都是恒定的。凹部43的宽度也可以朝着直径方向内侧扩大。环形磁体4的凹部43可以省略。例如,环形磁体4的外周面42可以是与假想圆柱的外周面一致的曲面,可以在该曲面设置有磁性体3。
转子1、1A~1D所包括的磁性体3的数目不受限制。磁性体3也可以仅设置在环形磁体4所包括的多个磁极41中的一部分磁极41。磁性体3的形状不受限制。磁性体3的外表面31也可以不与环形磁体4的曲面44齐平。磁性体3的外表面31既可以与环形磁体4的曲面44相比更向直径方向外侧突出,也可以与环形磁体4的曲面44相比向直径方向内侧凹陷。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技术的第一侧面所涉及的转子1、1A~1D(内转子)包括转子本体2、环形磁体4(极性各向异性磁体)和多个磁性体3,所述转子本体2围绕旋转轴A1旋转,所述环形磁体4(极性各向异性磁体)形成在以旋转轴A1为中心的周方向排列的多个磁极41且设置在转子本体2的外周面,所述多个磁性体3在环形磁体4的外周面42中被配置在与多个磁极41对应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环形磁体4的磁通集中在被设置在环形磁体4的磁极41的磁性体3而进出。因此,能够提高转子1的外周面的与磁极41对应的部分的磁通密度。从而,能够提高马达100的磁扭矩,进而提高马达的扭矩。
并且,在本发明的技术的第二侧面所涉及的转子1、1A~1D中,是在第一侧面所涉及的转子1、1A~1D中,在环形磁体4的外周面42的与多个磁极41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凹部43,磁性体3配置在凹部43。
根据该结构,能够以使磁性体3不突出到与环形磁体4相比更靠直径方向外侧的方式配置磁性体3,使在环形磁体4和定子6之间形成的气隙较小。所以,在定子6所产生的磁通较容易流向转子1,能够使马达100的扭矩提高。
并且,在发明的技术的第三侧面所涉及的转子1、1A、1B、1D中,是在第二侧面所涉及的转子1、1A、1B、1D中,凹部43的周方向的宽度从凹部43的开口朝着以旋转轴A1为中心的直径方向的内侧缩小。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环形磁体4中的、在周方向邻接于凹部43的部分的体积向凹部43扩大,增加该部分的磁体量。因此,能够使马达100的磁扭矩提高。并且,能够增加凹部43的开口的周方向的宽度,增加从磁性体3中的、从凹部43露出的外表面31的周方向的宽度。所以,难以在磁性体3的外表面31中产生磁饱和,从环形磁体4集中在磁性体3的磁通较容易从外表面31进出。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马达100的磁扭矩。
并且,在本发明的技术的第四侧面所涉及的转子1、1A、1B、1D中,是在第三侧面所涉及的转子1、1A、1B、1D中,在周方向相邻的凹部43中的一个凹部43即第一凹部43具有第一侧面47,该第一侧面47是在周方向相邻的凹部43中的另一个凹部43即第二凹部43侧的侧面,第二凹部43具有第二侧面48,该第二侧面48是第一凹部43侧的侧面,第一侧面47和第二侧面48相互平行。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使第一侧面47和第二侧面48平行,来充分确保磁性体3的外表面31的宽度,且充分确保环形磁体4中的、在周方向相邻的凹部43之间的部分的磁体量。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马达100的磁扭矩。
并且,在本发明的技术的第五侧面所涉及的转子1A~1C中,是在第二到第四侧面的任意一个侧面所涉及的转子1A~1C中,环形磁体4具有脱离防止部43a,所述脱离防止部43a在周方向朝着凹部43的内侧突出,限制磁性体3向以旋转轴A1为中心的直径方向的外侧的移动。
根据该结构,当磁性体3在转子1旋转时接受到离心力时,磁性体3向直径方向外侧的移动被脱离防止部43a限制。因此,能够防止转子1旋转时磁性体3从环形磁体4脱离。
并且,本发明的技术的第六侧面所涉及的马达100包括第一侧面到第五侧面的任意一个的转子1、转子1A~1D和驱动转子1、转子1A~1D的定子6。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马达100的磁扭矩提高,进而能够使马达的扭矩提高。
(符号的说明)
100-马达;1、1A~1D-内转子;2-转子本体;3-磁性体;4-环形磁体(极性各向异性磁体);41-磁极;42-外周面;43-凹部;43a-脱离防止部;47-第一侧面;48-第二侧面;6-定子;A1-旋转轴。

Claims (6)

1.一种内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转子包括转子本体、极性各向异性磁体以及多个磁性体,所述转子本体围绕旋转轴旋转,所述极性各向异性磁体形成在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的周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磁极,且设置在所述转子本体的外周面,所述多个磁性体被配置在所述极性各向异性磁体的外周面中的对应于所述多个磁极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转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极性各向异性磁体的所述外周面中的对应于所述多个磁极的位置形成有凹部,
所述磁性体配置在所述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的所述周方向的宽度从所述凹部的开口朝着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的直径方向的内侧缩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转子,其特征在于:
作为在所述周方向相邻的所述凹部中的一个凹部的第一凹部具有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是作为在所述周方向相邻的所述凹部中的另一个凹部的第二凹部侧的侧面,
所述第二凹部具有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是所述第一凹部侧的侧面,
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互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2到权利要求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极性各向异性磁体具有脱离防止部,所述脱离防止部在所述周方向朝着所述凹部的内侧突出,限制所述磁性体向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的直径方向的外侧移动。
6.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包括权利要求1到权利要求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转子和驱动所述内转子的定子。
CN202280057326.0A 2021-08-24 2022-06-13 内转子以及马达 Pending CN1178370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31026 WO2023026372A1 (ja) 2021-08-24 2021-08-24 ロータ及びモータ
JPPCT/JP2021/031026 2021-08-24
PCT/JP2022/023673 WO2023026641A1 (ja) 2021-08-24 2022-06-13 インナロータ及びモー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37059A true CN117837059A (zh) 2024-04-05

Family

ID=85321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57326.0A Pending CN117837059A (zh) 2021-08-24 2022-06-13 内转子以及马达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348114A1 (zh)
JP (1) JPWO2023026641A1 (zh)
CN (1) CN117837059A (zh)
WO (2) WO202302637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976U (ja) * 1992-05-30 1994-01-14 愛知電機株式会社 プラスチックマグネットローター
JPH09205746A (ja) * 1996-01-25 1997-08-05 Shibaura Eng Works Co Ltd 電動機
JP2004120892A (ja) * 2002-09-26 2004-04-15 Hitachi Ltd リング磁石とその製造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回転子並びにモータ
JP3943532B2 (ja) * 2003-08-07 2007-07-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焼結リング磁石
JP2015226337A (ja) * 2014-05-26 2015-12-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用永久磁石、回転電機用永久磁石の製造方法、回転電機及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JP7196536B2 (ja) * 2018-10-30 2022-12-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
JP7326792B2 (ja) * 2019-03-19 2023-08-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及び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26372A1 (ja) 2023-03-02
US20240348114A1 (en) 2024-10-17
JPWO2023026641A1 (zh) 2023-03-02
WO2023026641A1 (ja) 2023-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00244B1 (en) Electric motor
EP2667483B1 (en) Rotor and motor including rotor
CN102570659A (zh) 旋转电机的转子
US9762097B2 (en) Rotor and motor
US9490669B2 (en) Rotor and motor
CN108462268B (zh) 旋转电机的转子
JP4673825B2 (ja) 磁石埋込型ロータ及び磁石埋込型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US20220294289A1 (en) Rotor and motor
JP2019022393A (ja) モータ
CN113646993B (zh) 马达
CN117837059A (zh) 内转子以及马达
KR101711583B1 (ko) 회전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JP6950275B2 (ja) ロータ及びモータ
US10199911B2 (en) Orientation magnetization device and magnet-embedded rotor
CN113615042A (zh) 旋转电机
CN113646994B (zh) 转子以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KR101348717B1 (ko) 비엘디시 모터
CN115104240A (zh) 转子
US20220085673A1 (en) Magnetic core, electric motor having magnetic core, and mower having electric motor
CN117730468A (zh) 转子以及马达
WO2023026371A1 (ja) ロータ、モータ、及び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WO2023007707A1 (ja) ロータ及びモータ
WO2023007967A1 (ja) ロ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US12132355B2 (en) Rotor and motor
US20230100335A1 (en) Rotor and mo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