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290A - 化油器的起动燃料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化油器的起动燃料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290A
CN1178290A CN 97114685 CN97114685A CN1178290A CN 1178290 A CN1178290 A CN 1178290A CN 97114685 CN97114685 CN 97114685 CN 97114685 A CN97114685 A CN 97114685A CN 1178290 A CN1178290 A CN 11782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housing
mentioned
electric heater
throttle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711468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656C (zh
Inventor
上田稔
赤松俊二
田畑道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82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2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65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65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ns For Warming Up And Starting Carburetors (AREA)
  • Display Devices Of Pinball Game Machines (AREA)
  • Control Of The Air-Fuel Ratio Of Carbure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化油器的起动燃料调节装置,电加热器固定且内装于化油器本体上,由该电加热器的发热使蜡膨胀或收缩,调整起动燃料;其中,盖55设置在调整该起动燃料的部分上,该盖55的覆盖电加热器的发热部的端壁部分56b的壁厚形成厚壁的蓄热部。从而提高蜡的保温性,实现小型化,并使精度提高。

Description

化油器的起动燃料调节装置
本发明涉及化油器的起动燃料调节装置,该装置备有调节起动用吸气通路开口面积的滑动节流阀、沿该滑动节流阀的滑动方向延伸并且其基端部固定在化油器本体上的保持筒、感温驱动机构、电加热器和合成树脂制盖。上述感温机构具有嵌合在保持筒内并且一端从该保持筒前端部伸出的壳体、装在该壳体一端内的蜡、随着蜡因温度变化的胀缩而能在轴向作动的、从壳体的另端侧伸出并与上述滑动节流阀连动地连接的活塞。上述电加热器可加热蜡并与壳体的一端连接。上述合成树脂制盖可装卸地固定在保持筒上,具有围绕保持筒并覆盖上述壳体一端及电加热器的有底筒部。
现有技术中的此类装置例如已由日本实用新型公报实公平3-6844号公开。
上述的起动燃料调节装置,在发动机起动时,蜡的胀、缩状态与环境温度对应,与之相应地,由滑动节流阀控制的起动用吸气通路开口面积也与环境温度对应,由此,把与环境温度相应的浓度的混合气供给发动机,在发动机起动后,由电加热器的加热使蜡膨胀,从而把滑动节流阀驱动到全闭位置。当使发动机仅在很短的停止时间后再起动时(热起动),尽管发动机温度较高,但在蜡的降温速度快的情况下,供给到发动机的混合气成为超浓状态。为此,上述现有技术的装置中,在与盖之间形成空气绝热层,用保温罩罩住此盖使蜡保温,另外用金属制蓄热体使蜡不容易冷却。
但是,用空气绝热层保温时,为了形成空气绝热层而需要大的空间,另外,用金属制蓄热体保温时,为了配置该蓄热体也需要大的空间,所以,使起动燃料调节装置大型化。为此,在欲使感温驱动机构小型化时,必须提高保温性以弥补该感温机构蓄热体的减少量,其结果,仍不能实现起动燃料装置的小型化。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提高蜡的保温性来实现小型化及高精度的化油器起动燃料调节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1项发明的化油器的起动燃料调节装置备有调节起动用吸气通路开口面积的滑动节流阀、沿该滑动节流阀的滑动方向延伸并且其基端部固定在化油器本体上的保持筒、感温驱动机构、电加热器和合成树脂制盖;上述感温驱动机构具有嵌合在保持筒内并且一端从该保持筒前端伸出的壳体、装在该壳体一端内的蜡、随着蜡因温度变化的胀缩而能在轴向作动的、从壳体的另端侧伸出并与上述滑动节流阀连动地连接的活塞;上述电加热器可加热蜡并与上述壳体的一端连接;上述合成树脂制盖可装卸地固定在保持筒上,具有围绕保持筒并覆盖上述壳体一端及电加热器的有底筒部;其特征在于,盖的有底筒部这样形成:其围绕保持筒的筒部分的一端,由覆盖上述壳体一端及电加热器的端壁部分闭塞,该端壁部分作为壁厚比筒部分厚的蓄热部。
第2项发明是在第1项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一对与电加热器电气连接的加热器侧端子固定在上述盖上,并且在该盖上一体地设有对着加热器侧端子的联接部。
根据第1项发明,由于盖的有底筒部这样形成:其围绕保持筒的筒部分的一端由覆盖上述壳体一端及电加热器的端壁部分闭塞,该端壁部分作为壁厚比筒部分厚的蓄热部。所以,在蜡的周围能将盖的蓄热体做得较大,可提高蜡的保温性能。因此,能使电加热器的升温特性或降温特性更平缓,可广范围地调节蜡的温度,同时能减少滑动节流阀的无效行程,可采用小型化的、蓄热体减少了的感温驱动机构,从提高起动燃料调节精度,并实现起动燃料装置的小型化。
根据第2项发明,由于在第1项发明的基础上增加了下述特征,即,一对与电加热器电气连接的加热器侧端子固定在上述盖上,并且在该盖上一体地设有对着加热器侧端子的联接部。因此,更加大了盖的蓄热体,更加提高保温性,并且使电加热器的配线连接更加容易,提高了维修性。
图1是起动燃料调节装置的纵断面图,是沿图2中1-1线的断面图。
图2是沿图1中2-2线的化油器本体的横断面图。
图3图2中3-3线的放大断面图。
图4是表示随着滑动节流阀作动的空气流量特性图。
图5是表示环境温度与空气量/燃料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图。
图6是表示刚刚铸造成形后的化油器本体局部的纵断面图。
图7是表示与滑动节流阀的温度对应的作动量的图。
图8是与图1对应的纵断面图,表示感温驱动机构的变形例。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至图7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图1是起动燃料调节装置的纵断面图,是沿图2中1-1线的断面图。图2是沿图1中2-2线的化油器本体的横断面图。图3图2中3-3线的放大断面图。图4是表示随着滑动节流阀动作的空气流量特性图。图5是表示环境温度与空气量/燃料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图。图6是表示刚刚铸造成形后的化油器本体局部的纵断面图。图7是表示与滑动节流阀的温度对应的作动量的图。
图1和图2中,安装在机动两轮车上的化油器的化油器本体10上,结合着浮子室体11,在该浮子室体11与化油器本体10之间形成浮子室12。化油器本体10和浮子室体11分别由铝合金等轻金属压铸成形而形成。
在化油器本体10上,内设有主吸气通路13和起动用吸气通路15,起动用吸气通路15连接沿主吸气通路13吸气方向14的该主吸气通路13的上流端及下流端,在起动用吸气通路15途中配设着起动燃料调节装置211
起动用吸气通路15由上流侧通路部16、下流侧通路部17、上流侧开度调节通路部18和下流侧开度调节通路部19构成,上流及下流侧开度调节通路部18、19平行于主吸气通路13。上流侧通路部16的横断面为圆形,其上流端与主吸气通路13的上流端相连,并且越往下流侧越远离主吸气通路13地呈直线形延伸。下流侧通路部17的下流端与主吸气通路13的下流端相连,越往上流侧越远离主吸气通路13地呈直线形延伸。上流侧开度调节通路部18与上流侧通路部16的下流端相通。下流侧开度调节通路部19与下流侧通路部17的上流端相通。
起动燃料调节装置211备有起动用燃料喷咀22、用于调节起动用吸气通路15开口面积的滑动节流阀23、由该滑动节流阀23保持着并装入起动用燃料喷咀22内的计量针阀24、驱动滑动节流阀23的感温驱动机构251和作为电加热器的PTC型加热器26,该PTC型加热器26与感温驱动机构251中的壳体46的一端连接。
滑动节流阀23可滑动地嵌合在横断面为圆形的滑动孔20内,该滑动孔20设在化油器本体10上并垂直于上流侧及下流侧开度调节通路部18、19,上流侧开度调节通路部18的下流端及下流侧开度调节通路部19的上流端在该滑动孔20的内面彼此相向地开口。
在化油器本体10与浮子室体11之间,形成与滑动孔20同轴地延伸的起动用燃料室28,燃料室28与滑动孔20的下端之间夹设着隔壁27。在隔壁27上设有孔29,起动用燃料喷咀22以其下部伸入起动用燃料室28的状态压入并固定在该孔29内。该起动用燃料喷咀22的上端部配置在距滑动孔20的下端稍稍上方的位置处。
在浮子室体11上压入并固定着燃料喷雾器30,该燃料喷雾器30连接起动用燃料室28内的下部与浮子室12内的下部。在化油器本体10上设有通路31,该通路31连接浮子室12内的燃料油油面L上方的部分与起动用燃料室28内的上部。
在滑动孔20的内面彼此相向开口的上流侧及下流侧开度调节通路部18、19具有图3所示的横断面形状。即,两开度调节通路部18、19的断面由朝上方凸的半圆形上孔部18a、19a和与该上孔部18a、19a的下部相连的下孔部18b、19b构成,下孔部18b、19b沿着滑动孔20的周方向呈长椭圆形。下孔部18b、19b比上孔部18a、19a在滑动孔20的周方向即与滑动节流阀23的滑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扩开地形成。下流侧开度调节通路部19的底部即下孔部19b的底部,比上流侧开度调节通路部18的底部即下孔部18b的底部低一个高度差h。
由于上流侧及下流侧开度调节通路部18、19如上述地形成,所以,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可以使起动用吸气通路15的开口面积比较大。在上流侧及下流侧开度调节通路部18、19为同轴、同径的圆形时,高温环境下的起动用吸气通路15的吸入空气量如图4的虚线所示,而本发明的吸入空气量如图4中实线所示,比虚线所示大。所以能有效地防止混合气的过浓化,在天气热的时期可望提高发动机的起动性。
随着环境温度的上升,滑动节流阀23关闭了两开度调节通路18、19时,如果没有高度差,两开度调节通路18、19同时关闭,则如图5中的虚线所示,作用在起动用燃料喷咀22上的负压降低,燃料吸出量降低,空气燃料比急剧下降。但由于下流侧开度调节通路部19的底部比上流侧开度调节通路部18的底部低一个高度差h,即使上流侧开度调节通路部18关闭,下流侧开度调节通路部19还开着一点,所以,通过阻塞喷咀22的上流侧来提高作用在起动用燃料喷咀22上的负压,如图5的实线所示,可避免空气燃料比的急剧降低。
这种特殊形状的上流侧及下流侧开度调节通路部18、19和圆形孔32的形成方法如图6所示,是在化油器本体10的铸造成形时,用图未示出的型芯在调节通路部18、19和圆形孔32处形成铸孔。上述圆形孔32在上流侧开度调节通路部18的相反侧,与下流侧开度调节通路19相连地在化油器本体10的外侧面开口。两开度调节通路部18、19及圆形孔32平行于化油器本体10的主吸气通路13,在化油器本体10的铸造成形时,在与主吸气通路13的铸孔平行的方向延伸。因此,如箭头34所示,把从上流侧开度调节通路部18向着下流侧开度调节通路部19的方向、而且把与主吸气通路13的铸孔的型芯抽出方向平行的方向作为型芯抽出方向,在化油器本体10的铸造时形成铸孔。这时,直径小于滑动孔20的铸孔20′与两开度调节通路部18、19及圆形孔32一起形成在化油器本体10上,如虚线所示,对该铸孔20′进行穿孔加工便形成滑动孔20。圆形孔32内因球体33的压入而如图1及图2所示地被闭塞。
再参见图1,在靠近滑动节流阀23的下端内面一体地设有支承板35,贯穿该支承板35的计量针阀24的上端接合着挡圈36,该挡圈36卡接在支承板35的上面,挡圈36被弹簧37推压在支承板35上,这样,计量针阀24保持在滑动节流阀23上。在滑动节流阀23的上端,设有朝其半径方向内方伸出的接合凸缘38,设在定位筒39下端的接合突部40能从下方与该接合凸缘38接合。上述弹簧37呈压缩状地设在定位筒39与挡圈36之间,弹簧37的弹力将挡圈36推压在支承板35上,同时使接合突部40与接合凸缘38接合。
在化油器本体10上,与滑动孔20同轴地连设着直径大于滑动孔20的安装筒部41,该安装筒部41与滑动孔20的外端之间形成台阶部42。沿滑动节流阀23的滑动方向延伸的保持筒43的基端部与台阶部42抵接地嵌合在安装筒部41内。在安装筒部41的前端,由图未示的螺丝部件固定的止挡板44与设在保持筒43外周的限制台阶部45接合,这样,保持筒43的基端部被固定在化油器本体10上。
感温驱动机构251备有容纳在保持筒体43内的壳体46,该壳体46的一端从保持筒43的前端部伸出。该壳体46由圆筒形壳主体47和导电性金属制帽状体48构成,壳主体47由导电性金属构成并带有台阶,帽状体48与壳主体47的一端敛缝接合。在主壳体47与帽状体48之间,夹持着隔膜片49的周缘部,PTC型加热器26与壳体46的一端即帽状体48接触。
在壳体46的一端侧即帽状体48与隔膜片49之间装着蜡50。壳主体47内,在蜡50的相反侧,从隔膜片侧起依次地插入着与隔膜片49相接的橡胶或硅等的流动物51、密封部件52和活塞53,活塞53的一部分从壳体46即壳主体47的另一端伸出。
壳体46气密地嵌合在保持筒43内,其一端侧即帽状体48侧从保持筒43前端部伸出。在保持筒43内,壳主体47的一端侧可相对滑动地嵌合在定位筒39内的上部,活塞53的从壳体46伸出的端部同轴地与定位筒39抵接。在保持筒43的基端部与定位筒39之间,设置着压缩状态的弹簧54,该弹簧54通过定位筒39和活塞53把壳体46向上方推压,使活塞53总抵接着定位筒39。因此,活塞53通过定位筒39与滑动节流阀23连动地连接。
在保持筒43上,例如通过螺合固定着可装卸的合成树脂制的盖55,该盖55具有围绕保持筒43并覆盖壳体46一端侧及PTC型加热器26的有底筒部56。
该盖55的有底筒部56中的围绕保持筒43的筒部分56a的一端被端壁部分56b闭塞,端壁部分56b作为壁厚比筒部分56a厚的蓄热部。
在有底筒部56的端壁部分56b的内面,同轴地设有嵌合孔57和直径小于该嵌合孔57的接合凹部58,壳体46的一端即帽状体48的一部分嵌合在嵌合孔57内。在该端壁部分56a的内面还一体地设有向内方侧稍许伸出的圆筒形突部59,该突部59的内面与嵌合孔57对齐。
在筒部分56a与端壁部分56b的连设部设有插入孔60,通过上述突部59的嵌合可阻止加热器侧端子62从插入孔60中脱出,该加热器侧端子62从插入孔60插入盖55内。在端壁部分56b设有插入孔61,具有接合爪63a的加热器侧端子63从插入孔61插入盖55内。上述接合爪63a弹压地与接合凹部58接合以防从插入孔61脱出。
壳体46的帽状体48嵌合在嵌合孔57内,在帽状体48与加热器侧端子63之间夹着PTC型加热器26。由于壳体46被弹簧54向上方推压,所以加热器侧端子63能与PTC型加热器26实现电气连接地被推压固定在端壁部分56b上。在壳体46与加热器侧端子62之间,设有呈压缩状的弹簧64,该弹簧64由导电金属构成,其弹簧常数比弹簧54小,加热器侧端子62被该弹簧64推压并固定在端壁部分56b上,通过弹簧64和壳体46实现加热器侧端子62与PTC型加热器26的电气连接。
上述盖55由合成树脂制保护罩68覆盖着,在保护罩68与盖55的外面之间形成空气层70。在保护罩68的下部内面设有与盖55的下缘弹压地接合的若干个接合突部69…,在盖55上一体地设有若干个肋66…,该肋66…用于保持盖55与保护罩68之间的间隔。在保护罩68的内面也一体地突设着若干个突起71…,该突起71…用于保持保护罩68的内面与盖55之间的间隔。
盖55一体地备有从有底筒部56向外侧方伸出的凸型联接部65,一对加热器侧端子62、63朝向该联接部65地并排配置着。在该联接部65上,可装卸地连接着凹型的联接器67,一对导线72穿过并保持在软索导引件73内,该导线72与联接部65相连并与加热器侧端子62、63电气连接,上述软索导引件73一体地设在保护罩68的外侧面。两导线72中的一方与安放在机动两轮车上的交流发电机的充电用发电线圈连接,另一方接地。因此,随着发动机的起动,PTC型加热器26被赋与电力。而且,PTC型加热器26随着温度的增高其阻抗值变高,因发热而成为高温后阻抗值变高,通电量被限制。
下面说明该实施例的作用。发动机起动时,感温驱动机构251的蜡50处于与环境温度对应的膨胀状态,活塞53从壳体46的伸出量也与环境温度对应,因此,滑动节流阀23的作动位置也与环境温度对应。
为了起动发动机而接通主开关转动动力输出轴时,与滑动节流阀23的作动位置对应的量的空气从起动用吸气通路15被吸入发动机,通过该空气的流通将混合气供给发动机。该混合气是由起动用燃料喷咀22吸出的燃料与上述空气混合而形成的。
随着发动机的起动交流发电机作动,由于该交流发动机的作动,PTC型加热器26被赋与电力,蜡50因该PTC型加热器26的发热而被加热膨胀,蜡50的膨胀使活塞53通过定位筒39和弹簧37把滑动节流阀23往下方推压,滑动节流阀23向减小起动用吸气通路15开口面积的方向作动,最终起动用吸气通路15被阻断,起动用燃料的供给停止。
在该起动燃料调节装置211中,起动用吸气通路15的中间部即上流侧开度调节通路部18和下流侧开度调节通路部19设在化油器本体10上。这些开度调节通路部18、19在内面开口,设在化油器本体10上的滑动孔20内嵌合着可滑动的滑动节流阀23,由滑动节流阀23直接控制开度调节通路部18、19的朝着滑动孔20的开口部。因此,与在通过压入等方式固定在化油器本体10上的套筒中嵌合可滑动的滑动节流阀23相比,因不需要套筒而减少零件数目及减少组装工序。另外,在配设套筒的情况下,由于该套筒的制作误差及往化油器本体10上组装的组装误差,在起动用吸气通路15内,不可避免地产生化油器本体10与套筒之间的流通面积的变化,随着该流通面积的变化,起动用混合气的供给量和浓度的控制精度降低。而如上所述地,用滑动节流阀23直接控制设在化油器本体10上的两开度调节通路部18、19的朝着滑动孔20的开口部,可提高上述控制精度。
并且,起动用吸气通路15的两开度调节通路部18、19,其断面形状是由上孔部18a、19a和下孔部18b、19b构成的特殊横断面形状,下孔部18b、19b沿滑动孔20的周向呈长椭圆形并与上孔部18a、19a的下部相连,下流侧开度调节通路部19的底部比上流侧开度调节通路部18的底部低一个高度差h,两开度调节通路部18、19和在化油器本体10的外侧面开口的圆形孔32,都是在化油器本体10的铸造成形时用图未示的型芯形成铸孔而形成的,所以,两开度调节通路部18、19容易形成。另外,在化油器本体10铸造成形时,两开度调节通路部18、19和圆形孔32在与主吸气通路13的铸孔平行的方向延伸,所以,铸造装置的构造简单,可提高生产率及降低成本。
感温驱动机构251中的具有有底筒部56(该有底筒部56覆盖壳体46的一端侧和PTC型加热器26)的合成树脂制盖55可装卸地固定在保持筒43上,有底筒部56的围绕保持筒43的筒部分56a的一端由覆盖壳体46的一端侧及PTC型加热器26的端壁部分56b闭塞,该端壁部分56b作为壁厚比筒部分56a厚的蓄热部。因此,可使端壁部分56b的蓄热体比较大,装在壳体46一端内的蜡50的保温性可得到提高。这样,可以尽量减薄盖55与保护罩68之间的空气层70,可以使起动燃料调节装置211小型化。同时,使PTC型加热器26的升温特性或降温特性更平缓,可广范围地调节蜡50的温度。
如上所述,通过提高保温性,可使感温驱动机构251小型化,可使起动燃料调节装置211更加小型化。即,现有技术中,感温驱动机构251中的活塞53的行程如图7虚线所示比较大,但通过对蜡50的配合或量的调整,如图7的实线所示,从所需行程到无效行程的弯折点移向更低温度侧,弯折点以后的无效行程可减小。但是,使感温驱动机构251小型化后,蓄热体减少,所以起动燃料装置211的小型化困难。如上所述,随着盖55的蓄热体增大保温性提高,如图7实线所示,可极力减小无效行程,可弥补小型化了的感温驱动机构251蓄热体的减少。即使起动燃料调节装置211小型化,也能与已往同样地保持其升、降温精度。
但是,使感温驱动机构251中的壳体46的蓄热体减少时,必须避免在通电使PTC型加热器26升温时滑动节流阀23的闭阀速度比已往加快,为此,把PTC型加热器26的内部阻抗设定得比已往高,或者在PTC型加热器26与充电用发电线圈之间设置阻抗,抑制PTC型加热器26的升温速度即可。
盖55一体地备有联接部65,一对加热器侧端子62、63朝向着该联接部65。由于在该联接部65上可装卸地连接着联接器67,所以,该联接部65和联接器67更加增大了盖55的蓄热体,能更加提高变暖后的保温性,同时,往PTC型加热器26的配线接线容易,可提高维修性。
图8表示感温驱动机构的变形例。与上述实施例对应的部分注以相同标号。
起动燃料调节装置212备有起动用燃料喷咀22、调节起动用吸气通路15开口面积用的滑动节流阀23、保持在该滑动节流阀23上并装入上述起动用燃料喷咀22内的计量针阀24、驱动滑动节流阀23的感温驱动机构252和PTC型加热器26,该加热器26与感温驱动机构252中的壳体76的一端连接。
感温驱动机构252备有容纳在保持筒43内的壳体76,该壳体76的一端从保持筒43的前端部伸出。该壳体76由主壳体77和盖78构成。主壳体77由导电性金属形成为有底圆筒状,其一端为闭塞端。盖78与主壳体77敛缝接合,闭塞主壳体77的另端开口部。在主壳体77与盖78之间,夹持着袋状体79的开口端部,该袋状体79由橡胶等可挠性材料形成,插入在主壳体77内。PTC型加热器26与主壳体77的闭塞端接触。
在壳体76的一端侧即主壳体77与袋状体79之间装有蜡50。在袋状体79内插入着活塞80,该活塞80贯穿盖78能轴向移动,活塞80的伸出于盖78的端部同轴地与定位筒39抵接。
盖55的有底筒部56覆盖壳体76一端侧及PTC型加热器26,在该有底筒部56的端壁部分56b的内面,嵌合着壳体76的一端即主壳体77的一部分,在主壳体77与加热器侧端子63之间夹持着PTC型加热器26。主壳体77与加热器侧端子62′嵌合并相接,两加热器侧端子62′、63朝着与盖55成一体的联接部65地并排配置着。
该变形例也具有与上述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上面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作出种种设计变更。
例如,保持筒43也可以一体地连设在化油器本体10上。

Claims (2)

1.化油器的起动燃料调节装置,备有调节起动用吸气通路(15)开口面积的滑动节流阀(23)、沿滑动节流阀(23)的滑动方向延伸并且基端部固定在化油器本体(10)上的保持筒(43)、感温驱动机构(251、252)、电加热器(26)和合成树脂制盖(55);上述感温驱动机构(251、252)具有嵌合在保持筒(43)内且一端伸出于保持筒(43)前端部的壳体(46、76)、装在壳体(46、76)一端内的蜡(50)、随着蜡因温度变化的胀缩而能在轴向作动、从壳体(46、76)的另一端伸出并与上述滑动节流阀(23)连动地连接的活塞(53、80);上述电加热器(26)能加热蜡(50)并与壳体(46、76)的一端连接;上述合成树脂制盖(55)可装卸地固定在保持筒(56)上,具有围绕保持筒(43)并覆盖上述壳体(46、76)一端侧及电加热器(26)的有底筒部(56);其特征在于,盖(55)的有底筒部(56)这样形成:其围绕保持筒(43)的筒部分(56a)的一端,由覆盖上述壳体(46、76)一端及电加热器(26)的端壁部分(56b)闭塞,该端壁部分(56b)作为壁厚比筒部分(56a)厚的蓄热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油器的起动燃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对与电加热器(26)电气连接的加热器侧端子(62、63、62′、63)固定在上述盖(55)上,并且在该盖(55)上一体地设有对着加热器侧端子(62、63、62′、63)的联接部(65)。
CN97114685A 1996-07-17 1997-07-16 化油器的起动燃料调节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865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87295/1996 1996-07-17
JP187295/96 1996-07-17
JP18729596A JP3619327B2 (ja) 1996-07-17 1996-07-17 気化器の始動燃料調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290A true CN1178290A (zh) 1998-04-08
CN1068656C CN1068656C (zh) 2001-07-18

Family

ID=16203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146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8656C (zh) 1996-07-17 1997-07-16 化油器的起动燃料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3619327B2 (zh)
CN (1) CN1068656C (zh)
IT (1) IT1293458B1 (zh)
TW (1) TW35369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4640A (zh) * 2013-03-26 2014-10-01 株式会社京滨 气化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67942A (ko) * 2002-02-09 2003-08-1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가변제어방식의 전자식 서모스탯
WO2006002027A2 (en) 2004-06-15 2006-01-05 Griffin Analytical Technologies, Inc. Portable mass spectrometer configured to perform multidimensional mass analysis
US8680461B2 (en) 2005-04-25 2014-03-25 Griffin Analytical Technologies, L.L.C. Analytical instrumentatio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CN102828854B (zh) * 2012-09-25 2014-07-30 陈其安 一种简易起动化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07849A (ja) * 1981-12-21 1983-06-27 Toyota Motor Corp 可変ベンチユリ型気化器
JPS58107828A (ja) * 1981-12-22 1983-06-27 Toyota Motor Corp 気化器スロツトル弁開度調整装置
JPS6143259A (ja) * 1984-08-07 1986-03-01 Toyota Motor Corp 可変ベンチユリ型気化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4640A (zh) * 2013-03-26 2014-10-01 株式会社京滨 气化器
CN104074640B (zh) * 2013-03-26 2017-12-12 株式会社京滨 气化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TTO970645A1 (it) 1999-01-16
CN1068656C (zh) 2001-07-18
TW353699B (en) 1999-03-01
JP3619327B2 (ja) 2005-02-09
JPH1030500A (ja) 1998-02-03
IT1293458B1 (it) 1999-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373479A (en) Fuel system providing priming and automatic warm up
US11661915B2 (en) Battery key, starter and improved crank
CN1068656C (zh) 化油器的起动燃料调节装置
JP3665117B2 (ja) 内燃エンジンの排気システム内の空気噴射回路のための閉止バルブユニット
US10371021B2 (en) Exhaust valve assembly for a two-strok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method for cleaning same
TW200537017A (en) Idle air control device of fuel injection device
CN1069739C (zh) 化油器的起动燃料调节装置
US3913544A (en) Induction air temperature control apparatus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H08510824A (ja) 圧力制御弁
JPH0236797B2 (zh)
CN110318903B (zh) 发动机气缸体、发动机及车辆
CN2172350Y (zh) 一种节流启动空气滤清器
JP2648671B2 (ja) 携帯作業機の電動式始動燃料ポンプ
US3033181A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13374906A (zh) 一种阀体调节组件、调节阀、空气导流泵及机动车发动机
KR100515260B1 (ko) 냉각수 예열장치
RU2254491C2 (ru) Мембранный карбюратор
JPS63120856A (ja) 圧力調整弁
CN2061978U (zh) 汽油发动机进气管加热装置
RU34972U1 (ru) Мембранный карбюратор
JP2941460B2 (ja) エンジンの潤滑油供給装置
RU2070641C1 (ru) Двигатель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JPH0223791Y2 (zh)
JPH0325611B2 (zh)
GB2174152A (en) Fuel pump, particularly a diaphragm pump, driven by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mounted directly on the eng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