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12955A -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12955A
CN117812955A CN202410175990.6A CN202410175990A CN117812955A CN 117812955 A CN117812955 A CN 117812955A CN 202410175990 A CN202410175990 A CN 202410175990A CN 117812955 A CN117812955 A CN 1178129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ype
signal lines
lines
line
display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7599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小玲
曾超
汪锐
胡明
张手强
张润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7599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129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129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129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一种显示基板,具有显示区和绑定区,绑定区位于显示区的沿第一方向的一侧。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多条信号线和遮光层。多条信号线,位于衬底上。信号线至少位于显示区。多条信号线包括多条第一类信号线和多条第一类扇出线。第一类信号线接收恒压电信号。遮光层,位于多条信号线远离衬底的一侧,且位于显示区。遮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开口。其中,显示区包括主显示区和位于主显示区一侧的副显示区。副显示区的光透过率大于主显示区的光透过率。多个第一开口位于副显示区。多条第一类信号线及多条第一类扇出线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多个第一开口在衬底上的正投影无交叠。第一类扇出线位于相邻的两条第一类信号线之间。

Description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技术是一种利用发光材料在电流的驱动下发光来实现显示的技术。OLED显示器具有超轻、超薄、高亮度、大视角、低电压、低功耗、快响应、高清晰度、抗震、可弯曲、低成本、工艺简单、使用原材料少、发光效率高和温度范围宽等优点。
发明内容
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具有显示区和绑定区,所述绑定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沿第一方向的一侧。所述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多条信号线和遮光层。多条信号线,位于所述衬底上。所述信号线至少位于所述显示区。多条所述信号线包括多条第一类信号线和多条第一类扇出线。所述第一类信号线接收恒压电信号。遮光层,位于多条所述信号线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显示区。所述遮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开口。其中,所述显示区包括主显示区和位于所述主显示区一侧的副显示区。所述副显示区的光透过率大于所述主显示区的光透过率。所述多个第一开口位于所述副显示区。多条所述第一类信号线及所述多条第一类扇出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多个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无交叠。所述第一类扇出线位于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类信号线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信号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类扇出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位于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类信号线之间的第一类扇出线,与所述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类信号线之间的间距,大致相等或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同一条第一类扇出线的相对两侧、且相邻的两条第一类信号线,关于所述同一条第一类扇出线大致对称设置或对称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基板还包括:多个像素电路。多个所述像素电路排列成多行多列,每行所述像素电路沿第二方向排列,每列所述像素电路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相交。位于所述第一类扇出线的两侧、且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类信号线,构成第一类信号线组。所述第一类信号线组中的两条第一类信号线连接。一条所述第一类信号线,与一列所述像素电路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条所述信号线还包括:多条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一类信号线组中的两条第一类信号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信号线包括第一电压信号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条信号线还包括:多条第二类信号线。所述第二类信号线与所述第一类信号线用于接收相同的电信号。所述第二类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类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同或大致相同。相比于所述第二类信号线,所述第一类信号线更靠近所述显示区中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中心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条信号线还包括:多条第二类扇出线和多条数据信号线。所述数据信号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类扇出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类扇出线位于所述显示区。一条第二类扇出线与一条第一类扇出线连接。数据信号线与所述第二类扇出线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基板还包括:多个像素电路。多个所述像素电路排列成多行多列,每行所述像素电路沿第二方向排列,每列所述像素电路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相交。所述多条信号线还包括:多条第三类信号线。所述第三类信号线用于接收初始信号。所述第三类信号线沿第二方向延伸。相邻的两行所述像素电路,与同一条所述第三类信号线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相邻的两行所述像素电路,与所述同一条第三类信号线之间的间距相等或大致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条第三类信号线包括:多条第一初始信号线、多条第二初始信号线和多条第三初始信号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条信号线还包括:多条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一条所述第二连接线与一条所述第三类信号线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条信号线还包括:多条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线包括:至少一个断口和多个子线。所述断口与所述第一开口正对,且所述断口在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多个所述子线分别位于所述各断口的相对两侧。一个所述子线与一条所述第三类信号线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条信号线还包括:多条数据信号线。所述第二连接线位于相邻的两条数据信号线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层叠设置在所述衬底一侧的第一源漏导电层和第二源漏导电层。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多条第二类扇出线、多条数据信号线。其中,所述多条第二类扇出线位于所述第一源漏导电层。所述多条第一类信号线、多条第一类扇出线、多条数据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二源漏导电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层叠设置在所述衬底与所述第一源漏导电层之间的第一栅导电层、第二栅导电层。所述第一栅导电层位于所述衬底与所述第二栅导电层之间。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多条第一连接线、多条第二连接线、多条第三类信号线。所述多条第三类信号线包括:多条第一初始信号线、多条第二初始信号线和多条第三初始信号线。其中,所述多条第二连接线位于所述第二源漏导电层。多条所述第一初始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源漏导电层。多条所述第二初始信号线、多条所述第一连接线位于所述第一栅导电层。多条所述第三初始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二栅导电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基板还包括:多个滤光部。所述遮光层还包括多个第二开口。多个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主显示区。一个所述滤光部位于一个所述第二开口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基板还包括:多个发光器件和封装层。多个发光器件位于所述多条信号线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封装层,设置于所述遮光层和所述多个发光器件之间。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显示基板,以及光学元件。所述光学元件位于所述显示基板的非出光侧,且位于所述显示基板的副显示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等的限制。
图1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图4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显示基板的结构图;
图5为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的显示基板中一些膜层的结构图;
图6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显示基板中一些膜层的结构图;
图7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显示基板中另一些膜层的结构图;
图8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显示基板中又一些膜层的结构图;
图9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显示基板中第三类信号线及第二连接线的结构图;
图10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像素电路与发光器件的等效电路图;
图11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显示基板中又一些膜层的结构图;
图12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显示基板中又一些膜层的结构图;
图13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显示基板中又一些膜层的结构图;
图14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显示基板中又一些膜层的结构图;
图15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显示基板中又一些膜层的结构图;
图16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显示基板中又一些膜层的结构图;
图17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显示基板中又一些膜层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其他形式例如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包括(comprises)”和现在分词形式“包括(comprising)”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one embodiment)”、“一些实施例(some embodiments)”、“示例性实施例(exemplary embodiments)”、“示例(example)”、“特定示例(specific example)”或“一些示例(some examples)”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A和/或B”,包括以下三种组合:仅A,仅B,及A和B的组合。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约”、“大致”或“近似”包括所阐述的值以及处于特定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垂直”、“相等”包括所阐述的情况以及与所阐述的情况相近似的情况,该相近似的情况的范围处于可接受偏差范围内,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例如,“垂直”包括绝对垂直和近似垂直,其中近似垂直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也可以是5°以内偏差。“相等”包括绝对相等和近似相等,其中近似相等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例如可以是相等的两者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其中任一者的5%。
应当理解的是,当层或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层或基板上时,可以是该层或元件直接在另一层或基板上,或者也可以是该层或元件与另一层或基板之间存在中间层。
本文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附图的剖视图和/或平面图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了清楚,放大了层的厚度和区域的面积。因此,可设想到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相对于附图的形状的变动。因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本文示出的区域的形状,而是包括因例如制造而引起的形状偏差。例如,示为矩形的蚀刻区域通常将具有弯曲的特征。因此,附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且它们的形状并非旨在示出设备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并非旨在限制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1000。该显示装置1000可以是显示不论运动(例如,视频)还是固定(例如,静止图像)的且不论文字的还是图像的任何显示装置1000中。更明确地说,预期所述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0可实施应用在多种电子中或与多种电子装置关联,所述多种电子装置例如(但不限于)移动电话、无线装置、个人数据助理(PDA)、手持式或便携式计算机、GPS接收器/导航器、相机、MP4视频播放器、摄像机、游戏控制台、手表、时钟、计算器、电视监视器、平板显示器、计算机监视器、汽车显示器(例如,里程表显示器等)、导航仪、座舱控制器和/或显示器、相机视图的显示器(例如,车辆中后视相机的显示器)、电子相片、电子广告牌或指示牌、投影仪、建筑结构、包装和美学结构(例如,对于一件珠宝的图像的显示器)等。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000包括还包括显示基板100和框架。显示基板100嵌设在上述框架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2,显示装置1000还包括驱动电路板300。驱动电路板300比如可以包括时序控制器(Timing Controller;简称:TCON),电源管理芯片DC/DC和可调电阻分压电路(生成Vcom)等驱动电路,驱动电路板300还可以包括其他电路结构,此处不再一一列举。驱动电路板300与显示基板100电连接,用于向显示基板100传输控制信号,进而驱动显示基板100实现图像显示。
如图2所示,上述显示基板100具有显示区A和至少位于显示区A沿第二方向X的一侧的周边区N。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周边区N环绕显示区A设置,周边区N内可以设置栅极驱动电路(例如Gate driver On Array,简称GOA)、控制信号线(例如时钟信号线、电源电压信号线等)及绑定驱动芯片(例如Source Driver IC,源极驱动芯片)等,例如,栅极驱动电路设置周边区N中位于显示区A的相对两侧。周边区N的功能包括但不限于此。
示例性地,如图2及图4所示,周边区N包括绑定区B,绑定区B位于显示区A的沿第二方向X上的一侧。绑定区B与显示区A的一侧边缘邻接,绑定区B例如与显示区A的下侧边缘邻接。显示基板100在绑定区B内与外部驱动器相连。
例如,绑定区B被配置将信号线(例如下文提到的数据信号线Data、第一电压信号线VDD和公共电压信号线VSS等)引出,并与驱动电路板300进行绑定。绑定区B位于显示基板100的用于绑定驱动电路板300的一侧。上述绑定驱动芯片可以设置在绑定区B。
示例性的,显示基板100包括设有显示区A内的多个像素P,每个像素P包括至少三个子像素P(x)。
示例性地,多个像素P排列成多行多列。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显示区A为显示基板100中用于显示图像的区域,子像素P(x)为显示基板100上的最小发光单元,子像素P(x)用于显示图像。
在一些示例中,上述多个子像素P(x)发出相同颜色的光线,例如,多个子像素P(x)均发出白光、红光、绿光或蓝光等颜色光,在这种情况下,子像素P(x)发出的颜色光经过彩膜层后保持同色光射出,或转化为其他颜色光射出,从而在多个子像素P(x)发射同色光的情况下,显示基板100可以实现多色出光。
在另一些示例中,多个子像素P(x)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比如,多个子像素P(x)包括发出红色光线的红光子像素、发出绿色光线的绿光子像素和发出蓝色光线的蓝光子像素,从而实现显示基板100的多色出光。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像素P包括至少三个子像素P(x),即每个像素P可以包括三个、四个或更多个子像素P(x),且每个像素P包括的多个子像素P(x)可以是一行,一列或一组子像素P(x),一组子像素P(x)可以是彼此相邻的多个子像素P(x),相邻的多个子像素P(x)排成一行、排成一列、排成L型、排成矩形或排成菱形等。
同时,每个像素P包括的多个子像素P(x)的发光面积可以相同或不完全相同。以上仅作为示例性说明,不作为对本公开实施例的限定,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应性设计。
如图3所示,显示基板10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多个子像素P(x)的出光侧的封装层60以及设置在封装层60上的功能叠层70。
例如该功能叠层70可以包括彩膜层71,也就是显示基板100采用了COE(CF OnEncapsulation,彩色滤光层在封装层上)结构。上述功能叠层70还可以包括触控功能层、减反射层、硬化层和抗指纹层中的一种或多种,以使显示基板100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本公开的实施例对上述功能叠层的种类和数量不做具体限定。
包含COE结构的显示基板100具有高对比度、低功耗、广色域的优点,且可以使得显示基板100的厚度较小,有利于实现显示基板100的轻薄化设计。此外该显示基板100的弯折性能较佳,使得显示基板100及显示装置1000能够实现柔性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显示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光学元件200。光学元件200位于显示基板100的非出光侧。显示基板100的出光侧指的是,显示基板100可以显示画面的一侧。上述显示基板100的非出光侧指的是,与显示基板100的出光侧相背的一侧。
上述显示区A为显示基板100用于显示画面的区域。
显示区A的形状可以为矩形或圆角矩形等。圆角矩形指的是,矩形的四个角均为圆角。
如图4所示,显示区A包括主显示区A1和副显示区A2,副显示区A2位于主显示区A1的至少一侧。本方案中的副显示区A2位于主显示区A1的一侧,可以是副显示区A2位于主显示区A1的主体部分的一侧;副显示区A2可以是被主显示区A1包围或者半包围。
例如,副显示区A2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矩形等。
例如,副显示区A2位于主显示区A1的一侧或多侧。
例如,在显示区A的形状为矩形的情况下,副显示区A2可以位于该矩形的中间任意位置,或者,副显示区A2位于靠近该矩形的任一个角的位置,或者,副显示区A2可以位于靠近该矩形的任一个边的位置。
下面,以副显示区A2靠近或正对显示A中沿第一方向Y的中心线CL为例进行说明。
示例性的,上述显示基板100中,位于主显示区A1和副显示区A2的部分均可以用来进行画面显示。
示例性的,副显示区A2的光透过率大于主显示区A1的光透过率。例如,显示基板100中位于主显示区A1的多个像素P(x)的像素密度,大于显示基板100中位于副显示区A2的多个像素P(x)的像素密度。
如图3所示,上述光学元件200,位于显示基板100的副显示区A2。由于副显示区A2的光透过率大于主显示区A1的光透过率,外界光线经过副显示区A2后,损耗较少,从而可以使得光学元件200获得足够的光线,避免影响光学元件200的功能。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上述光学元件200可以为摄像头、指纹识别传感器以及红外传感器等。
上述光学元件200工作时,均需要有外界光线透过副显示区A2照射到该光学元件200上,才能够启动其相应的功能。本公开的实施例以光学元件200为摄像头为例。
示例性的,在摄像头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外界光线可以透过显示基板位于副显示区A2的部分。这样摄像头便可以采集该光线,实现拍照或录像的功能。例如,在摄像头工作(例如用户自拍)的情况下,上述副显示区A2可以呈现黑色画面,主显示区A1呈现用户自拍的画面,较为明确的显示出摄像头所在位置。或者,副显示区A2和主显示区A1整体呈现用户自拍的画面,未显示出摄像头所在位置。
示例性的,在摄像头未进行工作的情况下,显示基板中位于副显示区A2和主显示区A1的部分均能够进行显示,使得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1000整体能够显示画面。
在一些示例中,上述彩膜层71包括:遮光层50。
示例性的,遮光层50可以为黑矩阵。黑矩阵的材料包括不透光的材料。遮光层50包括多个第一开口51和多个第二开口52。遮光层50的俯视图形状可以大致为网状结构,第一开口51和第二开口52构成该网状结构的网孔。第一开口51位于显示基板100的副显示区A2。由于光学元件200位于副显示区A2,多个第一开口51与光学元件200对应,外界光线可以经第一开口51透过显示基板100入射至光学元件200,使得光学元件200可以采集到外界光线。
例如,多个第一开口51呈阵列状排布。多个第二开口52也呈阵列状排布。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开口51的形状,与第二开口52的形状可以相同或大致相同。
例如,第一开口51的形状为矩形、梯形、圆形、圆角矩形、椭圆形等。
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开口51的形状,与第二开口52的形状可以不同。
关于第一开口51和第二开口52的面积大小关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公开的实施对此不作限制。
例如,第一开口51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二开口52的面积。
又如,第一开口51的面积小于第二开口52的面积。
示例性的,上述彩膜层71还包括:多个滤光部53。一个滤光部53位于一个第二开口52内。多个第二开口52位于显示基板100的主显示区A1,由此,滤光部53也位于显示基板100的主显示区A1。
滤光部53可以透过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光线,一个滤光部53与一个发光器件30对应设置。
多个滤光部53可以至少包括:多个第一子滤光部、多个第二子滤光部和多个第三子滤光部。第一子滤光部可以透过红光,第二子滤光部可以透过绿光,第三子滤光部可以透过蓝光。
例如,发光器件30发出的光线透过封装层60,入射至遮光层50中相应的滤光部53,透过滤光部53从显示基板100出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显示基板100包括:衬底10、多个像素电路20和多个发光器件30。
上述衬底10的类型包括多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
示例性的,上述衬底10可以为刚性衬底10。其中,该刚性衬底10可以为玻璃衬底或PMMA(Polymethyl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醋)衬底等。
示例性的,上述衬底10可以为柔性衬底10。其中,该柔性衬底10可以为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衬底10、
PEN(Polyethylenenaphthalatetwoformicacidglycolester,聚荼二甲酸乙二醇酯)衬底10或PI(Polyimide,聚酰亚胺)衬底10等。此时,上述显示基板100例如可以实现柔性显示。
如图2所示,多个像素电路20设置在衬底10的一侧。多个像素电路20排列成多行多列,每行像素电路20沿第二方向X排列,每列像素电路20沿第一方向Y排列。每行像素电路20包括沿第二方向X间隔排布的多个像素电路20;每列像素电路20包括沿第一方向Y间隔排布的多个像素电路20。也就是说,第一方向Y为多个像素电路20排列的列方向,第二方向X为多个像素电路20排列的行方向。其中,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相交。
例如,第一方向Y与第二方向X的夹角为75°、80°、90°、95°、105°或120°等。
此外图2中,Z表示第三方向,第三方向Z垂直于衬底10所在的平面。例如,第三方向Z与上述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X均垂直。
上述发光器件30包括但不限于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Mini LED(Mini Light-Emitting Diode,迷你发光二极管)、Micro LED(MicroLight-Emitting Diode,微型发光二极管)等。
下面以发光器件30包括OLED为例,进行说明。
发光器件3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发光功能层、第二电极等。其中,发光功能层可以包括发光层。可选地,发光功能层还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一者。
例如,第一电极可以为阳极和阴极中的一者,第二电极可以为阳极和阴极中的另一者,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为方便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以第一电极为阳极,第二电极为阴极为例进行说明。
一个像素电路20与一个发光器件30连接,或者,一个像素电路20与多个发光器件30连接。像素电路20及其连接发光器件30构成上述子像素P(x)。像素电路20可以生成驱动信号(例如驱动电流)。各发光器件30可以在其所属的像素电路20所生成的驱动信号的驱动作用下发出光,各发光器件30发出的光经彩膜层71的滤光部53出射后,形成多种不同颜色的光线,该多种不同颜色的光线相互配合,从而使得显示基板100及显示装置1000实现显示功能。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及图3所示,上述显示基板100,具有显示区A和绑定区B,绑定区B位于显示区A的沿第一方向Y的一侧。上述显示基板100还包括:多条信号线40。
多条信号线40,位于衬底10上,且多条信号线40位于像素电路20远离衬底10的一侧,且位于多个发光器件30与像素电路20之间。上述发光器件30位于多条信号线40远离衬底10的一侧。
如图5及图6所示,多条信号线40包括多条第一类信号线41和多条第一类扇出线44。第一类信号线41接收恒压电信号。例如,第一类信号线41与第一类扇出线44可以同层设置。
如图2所示,信号线40至少位于显示区A。例如,第一类信号线41、第一类扇出线44均从显示区A延伸至绑定区B,且与靠近绑定区B的驱动电路板300连接。
如图3及图6所示,上述遮光层50位于多条信号线40远离衬底10的一侧。遮光层50构成上述彩膜层71的一部分。遮光层50包括多个第一开口51。多个第一开口51间隔排布,且位于副显示区A2。
上述多条第一类信号线41及多条第一类扇出线44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多个第一开口5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无交叠。例如,多条第一类信号线41及多条第一类扇出线44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开口5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线之间无交叉,且多条第一类信号线41及多条第一类扇出线44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开口5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线之外。
例如,外界的光线,可以经遮光层50的多个第一开口51入射至显示基板100的内部,并透过显示基板100入射至光学元件200。
由此,在外界光线经上述副显示区A2的第一开口51入射至光学元件200的过程中,可以避免遮光层50对外界光线的阻挡,且该外界光线不容易甚至不会被第一类信号线41及第一类扇出线44所遮挡,外界光线的损耗量相对较小,进而可以提高显示基板100的副显示区A2的光透过率,提高光学元件200的采光量,有利于优化光学元件200的性能,例如提高指纹识别传感器对指纹识别的准确性,提高摄像头的拍照质量等。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一类扇出线44位于相邻的两个数据信号线Data之间,且第一类扇出线44与该两条数据信号线Data同层设置。该第一类扇出线44与该两条数据信号线Data之间构成寄生电容器。在数据信号线Data所传输的数据信号发生跳变的过程中,由于寄生电容器的影响,第一类扇出线44所传输的电信号会受到该跳变的影响,使得第一类扇出线44所传输的电信号发生波动等,从而影响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质量。
基于此,如图6所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显示基板100,设置第一类扇出线44位于相邻的两条第一类信号线41之间。第一类扇出线44与该相邻的两条第一类信号线41之间,未设置其他信号线40。
第一类扇出线44从驱动电路板或驱动芯片接收电信号(例如数据信号)并将其传输至像素电路20。第一类信号线41从驱动电路板或驱动芯片,接收并传输恒压信号至像素电路20。
传输恒压信号的第一类信号线41具有一定的屏蔽作用,可以将第一类扇出线44与其他信号线40分隔开,使得第一类扇出线44与除第一类信号线41之外的信号线40(例如上述数据信号线Data)之间的间距较大,使得第一类信号线41受到其他信号线40的影响较小,降低甚至避免第一类扇出线44受到邻近的信号线40(例如上述数据信号线Data)上发生跳变的电信号的影响,提高第一类扇出信号线40所传输的电信号的稳定性及准确性,提高像素电路20的驱动能力,进而提高显示基板100及显示装置1000的图像显示质量。
本公开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基板100,设置显示基板100包括衬底10、多条信号线40和遮光层50,副显示区A2的光透过率大于主显示区A1的光透过率,信号线40至少位于显示区A,遮光层50包括位于副显示区A2的多个第一开口51,多条信号线40中的多条第一类信号线41接收恒压电信号,多条第一类信号线41与多条第一类扇出线44在衬底设置平面的正投影,与多个第一开口51在衬底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无交叠,从而在外界光线经第一开口51透过显示基板100的过程中,该外界光线不容易甚至不会被第一类信号线41及第一类扇出线44所遮挡,外界光线的损耗量相对较小,进而可以提高显示基板100的副显示区A2的光透过率,提高光学元件200的采光量,有利于优化光学元件200的性能,例如提高指纹识别传感器对指纹识别的准确性,提高摄像头的拍照质量等。还设置第一类扇出线44位于相邻的两条第一类信号线41之间,使得第一类信号线41受到其他信号线40的影响较小,降低甚至避免第一类扇出线44受到邻近的信号线40(例如上述数据信号线Data)上发生跳变的电信号的影响,提高第一类扇出信号线40所传输的电信号的稳定性及准确性,提高像素电路20的驱动能力,进而提高显示基板100及显示装置1000的图像显示质量。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类信号线41沿第一方向Y延伸。第一类扇出线44沿第一方向Y延伸。
例如,如图6所示,第一类信号线41大致为长条形,该长条形沿第一方向Y延伸。又如,如图7所示,第一类信号线41呈折线形,该折线形的整体延伸方向大致沿第一方向Y。
例如,第一类扇出线44大致为长条形,该长条形沿第一方向Y延伸。
例如,上述相邻的两条第一类信号线41及第一类扇出线44,平行或大致平行。
例如,沿第二方向X,上述第一类信号线41整体与该第一类扇出线44整体之间的间距为均一值。具体地,以第一类扇出线44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子部,多个子部包括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相应的第一类信号线41包括相连接的多个子部,多个子部包括第三子部和第四子部为例,沿第二方向X上,第一子部和第三子部正对,且第一子部沿第一方向Y上的尺寸与第三子部沿第一方向Y上的尺寸大致相等。沿第二方向X上,第二子部和第四子部正对,且第一子部沿第一方向Y上的尺寸与第三子部沿第一方向Y上的尺寸大致相等。第一子部和第三子部之间的间距,与第二子部和第四子部之间的间距相等或大致相等。
又如,沿第二方向X,上述第一类信号线41与该第一类扇出线44之间的间距为非均一值。具体地,以第一类扇出线44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子部,多个子部包括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相应的第一类信号线41包括相连接的多个子部,多个子部包括第三子部和第四子部为例,上述第一子部和第三子部相对应。此处的相对应指的是,沿第二方向X上,第一子部和第三子部正对,且第一子部沿第一方向Y上的尺寸与第三子部沿第一方向Y上的尺寸大致相等。上述第二子部和第四子部相对应。此处的相对应指的是,沿第二方向X上,第二子部和第四子部正对,且第一子部沿第一方向Y上的尺寸与第三子部沿第一方向Y上的尺寸大致相等。第一子部和第三子部之间的间距,与第二子部和第四子部之间的间距,不相等。
示例性的,如图6及图7所示,位于相邻的两条第一类信号线41之间的第一类扇出线44,与该相邻的两条第一类信号线41之间的间距,相等或大致相等。
例如,第一类扇出线44的各个子部与其一侧的第一类信号线41的相对应各个子部之间的间距,和,第一类扇出线44的各个子部与其另一侧的第一类信号线41相对应的各个子部之间的间距,相等或大致相等。
由此,可以使得上述两条第一类信号线41对该第一扇出线的相对两侧的屏蔽作用相同或大致相同,进一步地降低第一类扇出线44受到的其他信号线40上的电信号跳变的影响,有效地提高第一类扇出信号线40所传输的电信号的稳定性及准确性,提高像素电路20的驱动能力,进而提高显示基板100的图像显示质量。
可选地,位于同一条第一类扇出线44的相对两侧、且相邻的两条第一类信号线41,关于同一条第一类扇出线44大致对称设置或对称设置。
例如,第一类扇出线44为对称轴,上述两条第一类信号线41的形状,关于该同一条第一类扇出线44对称。
由此,可以使得第一类扇出线44的各个子部的相对两侧受到的屏蔽保护作用大致相同,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第一类扇出线44受到的其他信号线40上的电信号跳变的影响,提高第一类扇出信号线40所传输的电信号的稳定性及准确性。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显示基板100还包括:上述多个像素电路20。
像素电路20的结构包括多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例如,像素电路20的结构可以包括“6T1C”、“7T1C”、“8T1C”或“7T2C”等结构。此处,“T”表示为晶体管,位于“T”前面的数字表示为晶体管的数量,“C”表示为存储电容器,位于“C”前面的数字表示为存储电容器的数量。
示例性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以像素电路20的结构为“8T1C”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图10示意出了子像素的等效电路图。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中,所采用的各晶体管的第一极为源极和漏极中一者,各晶体管的第二极为源极和漏极中另一者。由于晶体管的源极、漏极在结构上可以是对称的,所以其源极、漏极在结构上可以是没有区别的,也就是说,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在结构上可以是没有区别的。示例性地,在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的情况下,晶体管的第一极为源极,第二极为漏极;示例性地,在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的情况下,晶体管的第一极为漏极,第二极为源极。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中,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等节点并非表示实际存在的部件,而是表示电路图中相关耦接的汇合点,也就是说,这些节点是由电路图中相关耦接的汇合点等效而成的节点。
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像素电路20包括:第一复位晶体管T1、补偿晶体管T2、驱动晶体管T3、开关晶体管T4、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5、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6、第二复位晶体管T7、第三复位晶体管T8和存储电容器Cst。
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第一复位晶体管T1的控制极与第一复位信号端RN1电连接,第一复位晶体管T1的第一极与第一初始信号端VN1电连接,第一复位晶体管T1的第二极与第一节点N1电连接(也即与补偿晶体管T2的第二极电连接)。其中,第一复位晶体管T1被配置为,在第一复位信号端RN1所提供的第一复位信号的控制下导通,将从第一初始信号端VN1接收的第一初始信号传输至第一节点N1,对第一节点N1进行复位。
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第二复位晶体管T7的控制极与第二复位信号端RN2电连接,第二复位晶体管T7的第一极与第二初始信号端VN2电连接,第二复位晶体管T7的第二极与第二节点N2电连接。其中,第二复位晶体管T7被配置为,在第二复位信号端RN2所提供的第二复位信号的控制下导通,将从第二初始信号端VN2处接收的第二初始信号传输至第二节点N2,对第二节点N2进行复位。
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开关晶体管T4的控制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端SN1电连接,开关晶体管T4的第一极与数据信号端DN电连接,开关晶体管T4的第二极与第三节点N3电连接。其中,开关晶体管T4被配置为,在第一扫描信号端SN1所提供的第一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导通,将数据信号端DN所传输的数据信号传输至第三节点N3。
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驱动晶体管T3的控制极与第四节点N4电连接,驱动晶体管T3的第一极与第三节点N3电连接,驱动晶体管T3的第二极与第一节点N1电连接。其中,驱动晶体管T3被配置为,在第四节点N4的电压的控制下导通,将来自第三节点N3的信号(例如为数据信号)传输至第一节点N1。
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补偿晶体管T2的控制极与第二扫描信号端SN2电连接,补偿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第一节点N1电连接,补偿晶体管T2的第二极与第四节点N4电连接。其中,补偿晶体管T2被配置为,在第二扫描信号端SN2所提供的第二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导通,将来自第一节点N1的信号(例如为数据信号)传输至第四节点N4。
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控制极与使能信号端EM电连接,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第一极与第一电压信号端VDD电连接,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第二极与第三节点N3电连接。其中,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5被配置为,在使能信号端EM所提供的使能信号的控制下导通,将从第一电压信号端VDD接收的电压信号传输至第三节点N3。
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6的控制极与使能信号端EM电连接,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6的第一极与第一节点N1电连接,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6的第二极与第二节点N2电连接。其中,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6被配置为,在使能信号端EM所提供的使能信号的控制下导通,将来自第一节点N1的电压信号传输至第二节点N2。
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第三复位晶体管T8的控制极与第二复位信号端RN2电连接,第三复位晶体管T8的第一极与第三初始信号端VN3电连接,第三复位晶体管T8的第二极与第三节点N3电连接。其中,第三复位晶体管T8被配置为,在第二复位信号端RN2所提供的第二复位信号的控制下导通,将从第三初始信号端VN3处接收的第三初始信号传输至第三节点N3,对第三节点N3进行复位。
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存储电容器Cst的第一极与第四节点N4电连接,存储电容器Cst的第二极与第一电压信号端VDD电连接。
发光器件30的一端与第二节点N2电连接,另一端与公共电压信号端VSS电连接。
发光器件30在第二节点N2提供的电信号及公共电压信号端VSS提供的公共电压的作用下,发出光线。
上述像素电路20中的补偿晶体管T2可以为LTPO(低温多晶氧化物,LowTemperature Polycrystalline Oxide)型晶体管,其余晶体管为LTPS(低温多晶硅,LowTemperature Poly-Silicon)型晶体管。
示例性的,由于LTPO型晶体管具有较低的泄露电流,设置补偿晶体管T2为氧化物晶体管,可以减少补偿晶体管T2的漏电流,避免第四节点N4通过补偿晶体管T2和第一复位晶体管T1漏电,进而确保对驱动晶体管T3的补偿效果,确保第四节点N4的电信号的稳定性,进而可以提高显示基板100的显示质量。而LTPS型晶体管的迁移率较高,设置驱动晶体管T3等晶体管为低温多晶硅晶体管,可以加快对存储电容器Cst的充电速度,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显示基板100的显示质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一条第一类信号线41与相邻的两列像素电路连接。
而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及图7所示,位于第一类扇出线44的两侧、且相邻的两条第一类信号线41,构成第一类信号线组410。第一类信号线组410中的两条第一类信号线41连接。一条第一类信号线41,与一列像素电路20电连接。
由此,可以根据像素电路20在显示区A的相对位置,设置相应的第一类信号线41的位置,从而可以合理调节第一类信号线41与其连接的像素电路20的相对位置,提高第一类信号线41的设计灵活性,有利于降低显示基板100的设计难度。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6所示,多条信号线40还包括:多条第一连接线46。第一连接线46沿第二方向X延伸。第一连接线46连接第一类信号线组410中的两条第一类信号线41。
例如,第一连接线46与相应的第一类信号线41位于不同的膜层。
第一类信号线组410中的两条第一类信号线41,与第一连接线46的延伸方向不同,使得多条第一类信号线41与多条第一连接线46相互交叉,构成网状结构,从而可以使得该第一类信号线41在传输电信号的过程中,传输给同一列中不同行的各个像素电路20的电信号的差异性较小,减小第一类信号线41所传输的电信号的压降,从而降低子像素发出的光线与预设光线的差异,进而提高显示基板100及显示装置1000的图像显示质量。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6及图7所示,上述第一类信号线41包括第一电压信号线VDD。第一电压信号线VDD向与其连接的像素电路20传输第一电压信号。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显示基板100中第一电压信号线VDD,为相邻的两列像素电路提供电信号。第一电压信号线VDD沿第二方向X上的尺寸较大,第一电压信号线VDD较宽。
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将上述实现方式中的第一电压信号线VDD分为两条第一电压信号线VDD,该两条第一电压信号线VDD分别为相邻的两列像素电路20提供或传输第一电压信号,且在该两条第一电压信号线VDD之间设置第一类扇出线44,由此,可以利用该两条第一电压信号线VDD对第一类扇出线44进行屏蔽保护。且使得第一电压信号线VDD与其连接的一列像素电路20之间的间距可以灵活调节,不受其他列像素电路20所在位置的影响,有利于简化显示基板100的设计。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多条信号线40还包括:多条第二类信号线42。第二类信号线42与第一类信号线41用于接收相同的电信号。第二类信号线4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类信号线41的延伸方向相同或大致相同。
例如,第二类信号线42也包括第一电压信号线VDD。第二类信号线42与一列或两列像素电路20连接,并为像素电路20提供第一电压信号。
相比于第二类信号线42,第一类信号线41更靠近显示区A中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中心线CL。
由此,可以使得位于相邻两个第一类信号线41之间的第一类扇出线44更靠近显示区A的中心线CL,减小第一类扇出线44在第二方向X上与绑定区B的间距,有利于保证第一类扇出线44延伸至绑定区B。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及图6所示,多条信号线40还包括:多条第二类扇出线45和多条数据信号线Data。数据信号线Data沿第一方向Y延伸,第二类扇出线45沿第二方向X延伸,第二类扇出线45位于显示区A。一条第二类扇出线45与一条第一类扇出线44连接。数据信号线Data与第二类扇出线45连接。
例如,第二类扇出线45与第一类扇出线44之间、数据信号线Data与第二类扇出线45之间均通过过孔连接。
如图6所示的俯视图中,沿第二方向X,多条信号线40及第一开口51的排布顺序依次为:第一类电压信号线41(或第一电压信号线VDD)、第一类扇出线44、第一类电压信号线41(或第一电压信号线VDD)、数据信号线Data、第一开口51、数据信号线Data、第一类电压信号线41(或第一电压信号线VDD)。
例如,多条数据信号线Data中,远离上述显示区A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中心线CL的数据信号线Data,与该第二类扇出线45连接。该数据信号线Data通过该第二类扇出线45与第一类扇出线44连接,从而实现数据信号线Data的引出,便于数据信号线Data接收来自绑定区B的电信号。
与第二类扇出线45连接的数据信号线Data,为显示基板100中需要依次通过第二类扇出线45与第一类扇出线44引出至绑定区B的信号线。这种设置方式可以称为FIP(Fanout In Pixel,像素内扇出)。该数据信号线Data与显示区A沿第一方向Y的中心线CL之间的间距较大,靠近显示区A与周边区B的边界线。
采用第二类扇出线45和第一类扇出线44将数据信号线Data引出至绑定区B的设置方式,可以使得数据信号线Data及相应的第二类扇出线45、第一类扇出线44占据的周边区N的面积较小,使得显示基板100的周边区N的面积可以设计的较小,从而有利于实现显示基板100及显示装置1000的窄边框设计。
第一类扇出线44的多个子部中的至少一个子部,与上述第二类扇出线45连接。例如,第一类扇出线44的多个子部之间可以是相互连接的、不间断的。又如,如图6所示,第一类扇出线44的多个子部441中,多个相邻的两个子部441中至少一个相邻的两个子部441之间断开设置。其中,与第二类扇出线45连接的第一类扇出线44的子部441,为第一类扇出线44的有效子部,不与第二类扇出线45连接的第一类扇出线44的子部441,为第一类扇出线44的冗余子部,该冗余子部可以接收恒压信号,例如,接收公共电压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显示基板100中还设置有,未与上述第二类扇出线45和第一类扇出线44连接的数据信号线。该部分数据信号线沿第一方向Y延伸,且在第二方向X上与绑定区B之间的间距较小,或者,该部分数据信号线在第一方向Y上与绑定区B正对,由此,该部分数据信号线直接延伸至绑定区B,无需使用第一类扇出线44及第二类扇出线45引出。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多条信号线40还包括:多条第三类信号线43。第三类信号线43接收并传输初始信号。第三类信号线43沿第二方向X延伸。
相邻的两行像素电路20,与同一条第三类信号线43连接。由此,相邻的两行像素电路20共用一条第三类信号线43,可以减少第三类信号线43的数量,降低第三类信号线43在其所在膜层占据的面积,降低该膜层的布线难度,降低显示基板100的制备成本。
例如,相邻的两行像素电路20分别位于该同一条第三类信号线43的相对两侧。由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第三类信号线43与该两行像素电路20之间的间距,减小第三类信号线43的布线难度,有利于降低显示基板100的制备难度。
在一些示例中,相邻的两行像素电路20,与同一条第三类信号线43之间的间距相等或大致相等。
该相邻的两行像素电路20可以关于该第三类信号线43对称设置。
由此,可以使得该第三类信号线43经过相等或大致相等的路径,与相邻的两行像素电路20实现电连接,使得该第三类信号线43传输至该两行像素电路20的电信号无差异或差异较小,使得该两行子像素在预设亮度相同的情况下,发出的光线的差异性较小甚至无差异,有利于提高显示基板100及显示装置1000的图像显示质量。还可以使得多个像素电路20的排布较为规整,有利于合理规划第一开口51的相对位置,进而提高第一开口51的面积,增大光学元件200的采光量,提高光学元件200及显示装置1000的性能。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及图9所示,多条第三类信号线43包括:多条第一初始信号线Vinit1、多条第二初始信号线Vinit2和多条第三初始信号线Vinit3。
例如,第一初始信号线Vinit1和第二初始信号线Vinit2分别位于一行像素电路20的相对两侧,第二初始信号线Vinit2和第三初始信号线Vinit3位于同一行像素电路20的同一侧。
以多行像素电路20包括沿第一方向Y依次排布的第一行像素电路20、第二行像素电路20、第三行像素电路20、第四行像素电路20、第五行像素电路20为例,一条第一初始信号线Vinit1位于第一行像素电路20和第二行像素电路20之间,且,第一行像素电路20和第二行像素电路20关于第一初始信号线Vinit1对称设置。第二初始信号线Vinit2与第三初始信号线Vinit3,均位于第二行像素电路20和第三行像素电路20之间,且第二行像素电路20和第三行像素电路20关于该第二初始信号线Vinit2(或第三初始信号线Vinit3)对称设置。另一条第一初始信号线Vinit1位于第三行像素电路20和第四行像素电路20之间,且,第三行像素电路20和第四行像素电路20关于该第一初始信号线Vinit1对称设置。另一条第二初始信号线Vinit2与另一条第三初始信号线Vinit3,均位于第四行像素电路20和第五行像素电路20之间,且第四行像素电路20和第五行像素电路20关于该第二初始信号线Vinit2(或第三初始信号线Vinit3)对称设置。
如图8及图9所示,多条信号线40还包括:多条第二连接线47。第二连接线47沿第一方向Y延伸。
例如,如图17所示,位于第二连接线47的相对两侧、且相邻的两列像素电路20关于该第二连接线47对称设置。位于第一类扇出线44的相对两侧、且相邻的两列像素电路20关于该第一类扇出线44对称设置。由此,可以使得多条信号线40及多个像素20的排布较为规整,可以合理规划第一开口51的相对位置,进而可以为第一开口51对应的区域预留较大的面积,有利于将第一开口51的面积设置为较大的面积,进而有利于提高副显示区A2的光透过率,提高遮光层50的开口率(此处的开口率指的是,多个第一开口51的面积,占据遮光层50整层面积的比例),增大光学元件200的采光量,提高光学元件200的性能。
上述第二连接线47与至少一条第三类信号线43连接。第二连接线47的结构有多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一条第二连接线47与一条第三类信号线43连接。
例如,第二连接线47为连续的、不间断的图案。
第二连接线47与第三类信号线43的延伸方向不同,且相连接,可以使得两者构成局部的较小区域内的网状结构,使得第三类信号线43传输的电信号在传输至各个像素电路20过程中,压降较小,第三类信号线43传输给每相邻的两行像素电路20的电信号的差异较小甚至无差异,进而可以保证第三类信号线43传输给每相邻的两行像素电路20的电信号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使得显示基板100具有较好的图像显示效果。
在另一些示例中,如图8及图9所示,第二连接线47包括至少一个断口471和多个子线472。
例如,第二连接线47包括一个断口471和位于断口471两侧的两个子线472。
又如,第二连接线47包括两个断口471和三个子线472,其中一个子线472位于两个断口471之间,其余两个子线472分别位于该两个断口471的两侧。
示例性的,断口471与第一开口51正对,断口471两侧的两个子线472之间的连接线贯穿该第一开口51。且断口471在沿第一方向Y上的尺寸,大于或等于第一开口51在第一方向Y上的尺寸。由此,可以确保第二连接线47的多个子线472在衬底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该第一开口51在衬底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无交叠区域,在外界光线经该第一开口51透过显示基板100的过程中,可以减小甚至避免该外界光线被该多个子线472遮挡而产生的损耗,进而提高光学元件200的采光量,提高光学元件200的性能。
示例性的,上述多个子线472分别位于各断口471的相对两侧。一个子线472与一条第三类信号线43连接。
如图9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同一个第二连接线47的多个子线472,与多条第三类信号线43中的同一种类第三类信号线43连接。此处的同一种类第三类信号线43指的是,传输相同电信号的第三类信号线43。例如,第一初始信号线Vinit1与第二初始信号线Vinit2为不同种类的第三类信号线。第一初始信号线Vinit1与第三初始信号线Vinit3为不同种类的第三类信号线。第三初始信号线Vinit3与第二初始信号线Vinit2为不同种类的第三类信号线。
例如,多条第二连接线47包括多条第一类连接线473、多条第二类连接线474、多条第三类连接线475。
第一类连接线473的多个子线472,分别与多条第一初始信号线Vinit1连接。第二类连接线474的多个子线472,分别与多条第二初始信号线Vinit2连接。第三类连接线475的多个子线472,分别与多条第三初始信号线Vinit3连接。
由此,一个第二连接线47分别与多条第三类信号线43连接,可以使得多个第二连接线47与多个第三类信号线43之间构成网状结构,使得第三类信号线43传输的电信号在传输至各个像素电路20过程中,压降较小,进而可以保证第三类信号线43传输给每相邻的两行像素电路20的电信号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使得显示基板100具有较好的图像显示效果。
图9中的折线BL1,示意出了第一初始信号线Vinit1所传输的第一初始信号的传输路径,折线BL2示意出了第二初始信号线Vinit2所传输的第二初始信号的传输路径,折线BL3示意出了第三初始信号线Vinit3所传输的第三初始信号的传输路径。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8及图17所示,上述第二连接线47位于相邻的两条数据信号线Data之间。
如图8所示的俯视图中,沿第二方向X,多条信号线40及第一开口51的排布顺序依次为:第一类电压信号线41(或第一电压信号线VDD)、第一类扇出线44、第一类电压信号线41(或第一电压信号线VDD)、数据信号线Data、第一开口51及第二连接线47、数据信号线Data、第一类电压信号线41(或第一电压信号线VDD)。
例如,第二连接线47与该相邻的两条数据信号线Data同层设置。
由于第二连接线47与第三类信号线43线连接,第二连接线47传输恒压电信号,从而可以利用第二连接线47对相邻的两条数据信号线Data进行屏蔽,避免该相邻的两条数据信号线Data所传输的数据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该相邻的两条数据信号线Data所传输的数据信号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从而使得子像素发出的光线与预设光线的差异性较小,进而提高显示基板100及显示装置1000的图像显示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图17及图8所示,显示基板100包括:依次设置在衬底10一侧的屏蔽层BSM、第一有源层PL、第三栅导电层Gate3、第一栅导电层Gate1、第二有源层ZL、第二栅导电层Gate2、第一源漏导电层SD1、第二源漏导电层SD2。
其中,图11示出了屏蔽层BSM的一种俯视结构。图12示出了第一有源层PL的俯视结构。图13示出了第一有源层PL、第三栅导电层Gate3叠层设置的一种俯视结构。图14示出了第一栅导电层Gate1的一种俯视结构。图15示出了第二栅导电层Gate2的一种俯视结构。图16示出了第一栅导电层Gate1、第二有源层ZL、第二栅导电层Gate2叠层设置的一种俯视结构。图8示出了第一源漏导电层SD1、第二源漏导电层SD2叠层设置的一种俯视结构。图17示出了屏蔽层BSM、第一有源层PL、第三栅导电层Gate3、第一栅导电层Gate1、第二有源层ZL、第二栅导电层Gate2、第一源漏导电层SD1、第二源漏导电层SD2叠层设置的一种俯视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图6示意出了第一源漏导电层SD1、第二源漏导电层SD2及遮光层50层叠设置的另一种俯视结构图。图7示意出了第一源漏导电层SD1、第二源漏导电层SD2层叠设置的另一种俯视结构图。
屏蔽层BSM的材料可以包括导电材料。屏蔽层BSM可以与传输恒压电信号的信号线(例如第一电压信号线VDD、公共电压信号线VSS、第一初始信号线Vinit1、第二初始信号线Vinit1或第三初始信号线Vinit2)连接,从而可以提高位于屏蔽层BSM远离衬底10一侧的膜层(例如驱动晶体管T4的栅极所在的膜层)的电信号的稳定性,避免该膜层的信号受到干扰。
示例性的,第一有源层PL的材料可以包括非晶硅、单晶硅、多晶硅等半导体材料。
示例性的,第二有源层ZL的材料可以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例如铟镓锌氧化物(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简称IGZO)等。
示例性的,第一栅导电层Gate1、第二栅导电层Gate2、第三栅导电层Gate3、第一源漏导电层SD1、第二源漏导电层SD2的材料均为可导电材料。第一栅导电层Gate1、第二栅导电层Gate2、第三栅导电层Gate3的材料例如可以相同,第一源漏导电层SD1、第二源漏导电层SD2的材料例如可以相同。
例如,上述可导电材料可以为金属材料,该金属材料例如为Al(铝)、Ag(银)、Cu(铜)、Cr(铬)等。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有源层PL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第三栅导电层Gate3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其中,在第一有源层PL远离衬底10的一侧形成第一栅导电层Gate1后,以第三栅导电层Gate3为掩膜,对第一有源层PL进行掺杂处理,使得有第一源层PL中被第三栅导电层Gate3覆盖的部分,构成部分晶体管的有源图案,使得第一有源层PL中未被第三栅导电层Gate3覆盖的部分,构成导体,该导体可以构成部分晶体管的第一极或第二极。
第三栅导电层Gate3与第一有源层PL交叠的部分,构成部分晶体管的栅极图案。
此外,第二有源层ZL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栅导电层Gate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以及第一栅导电层Gate1在衬底10的正投影,具有相同的交叠图案。其中,第二栅导电层Gate2位于上述相同的交叠图案中的部分、以及第一栅导电层Gate1位于上述相同的交叠图案中的部分构成部分晶体管的栅极图案,第二有源层ZL中,与上述相同的交叠图案相连接的部分,构成部分晶体管的第一极或第二极。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多个膜层中,任意相邻两个膜层之间可以具有绝缘层(图中未示意),图中仅示意出了绝缘层上部分过孔所在的位置。各个绝缘层均可以对位于各自相对两侧的导电膜层(此处的导电膜层指上述屏蔽层BSM、第一有源层PL、第三栅导电层Gate3、第一栅导电层Gate1、第二有源层ZL、第二栅导电层Gate2、第一源漏导电层SD1、第二源漏导电层SD2)进行隔离,避免位于各绝缘层相对两侧的导电膜层形成短接。各个导电膜层之间,可以通过穿过各绝缘层上设置的过孔实现连接。例如,上述绝缘层的材料可以包括氧化硅、氮化硅或氮氧化硅等。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多条信号线(此处指多条第二类扇出线45、多条第一类信号线41、多条第一类扇出线44、多条数据信号线Data、多条第二连接线47及多条第二类信号线42)分别设置在显示基板100的三个不同的膜层(例如第一源漏导电层SD1、第二源漏导电层SD2和第三源漏导电层),使得显示基板100中膜层的数量较多,显示基板100整体的厚度较大,不利于显示基板100的轻薄化设计。且用于制备该三个膜层的掩膜板的成本较高,不利于降低显示基板100的制备成本。
而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中,如图8及图17所示,设置上述多条第二类扇出线45位于第一源漏导电层SD1。多条第一类信号线41、多条第一类扇出线44、多条数据信号线Data位于第二源漏导电层SD2。
由此,可以使得多条第一类信号线41、多条第一类扇出线44、多条数据信号线Data位于同一层,有利于提高第一类信号线41对第一类扇出线44的屏蔽保护效果。
如图8所示,上述多条第二连接线47位于第二源漏导电层SD2。多条第一初始信号线Vinit1位于第一源漏导电层SD1。如图14所示,多条第二初始信号线Vinit2、第一连接线46位于第一栅导电层Gate1。如图15所示,多条第三初始信号线Vinit3位于第二栅导电层Gate2。
第一初始信号线Vinit1、第二初始信号线Vinit2及第三初始信号线Vinit3分别位于不同的膜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各个膜层上的布线密度。第一初始信号线Vinit1、第二初始信号线Vinit2及第三初始信号线Vinit3分别与第二连接线47位于不同的膜层,从而使得第一初始信号线Vinit1与第二连接线47、第二初始信号线Vinit2与第二连接线47及第三初始信号线Vinit3与第二连接线47,互相之间不干扰。
多条数据信号线Data和多条第二连接线47均位于第二源漏导电层SD2,第二连接线47位于相邻的两个数据信号线Data之间,从而可以利用第二连接线47对相邻两个数据信号线Data进行屏蔽保护。
由此,上述多条信号线40可以分别设置在显示基板100的第一源漏导电层SD1和第二源漏导电层SD2,从而可以减少显示基板100中的膜层数量,减小显示基板100的厚度,实现显示基板100及显示装置1000的轻薄化设计,还可以节省一张掩膜板,降低显示基板100及显示装置1000的制备成本。
在另一些示例中,如图6所示,上述多条第一连接线46位于第一源漏导电层SD1。由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第一栅导电层Gate1的布线密度。
在一些示例中,上述多条信号线40还包括:多条使能信号线EML、多条第一扫描信号线ScanP、多条第二扫描信号线ScanN、多条第一复位信号线ResetP、多条第二复位信号线ResetN。
使能信号线EML、第一扫描信号线ScanP、第二扫描信号线ScanN、第一复位信号线ResetP、第二复位信号线ResetN均沿第二方向X延伸。
第一扫描信号线ScanP、第二扫描信号线ScanN、第一复位信号线ResetP、第二复位信号线ResetN可以均与栅极驱动电路连接,接收来自栅极驱动电路的电信号。
使能信号线EML可以与位于显示基板100的周边区N的使能驱动电路(EM GOA)连接,接收来自使能驱动电路的使能信号。
例如,如图13所示,多条使能信号线EML、多条第一扫描信号线ScanP、多条第一复位信号线ResetP、多条第二复位信号线ResetN均位于第三栅导电层Gate3。
如图16所示,多条第二扫描信号线ScanN位于第一栅导电层Gate1及第二栅导电层Gate2。
例如,数据信号线Data与上述像素电路20中的数据信号线端DN连接,用于向像素电路20中开关晶体管T4传输数据信号。第一电压信号线VDD与上述像素电路20中的第一电压信号端VDDN连接,用于向像素电路20中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5及存储电容器Cst传输第一电压信号。
使能信号线EML与上述像素电路20中的使能信号端EM连接,用于向像素电路20中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5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6传输使能信号。第一扫描信号线ScanP与上述像素电路20中的第一扫描信号端SN1连接,用于向像素电路20中开关晶体管T4传输第一扫描信号。第二扫描信号线ScanN与上述像素电路20中的第二扫描信号端SN2连接,用于向像素电路20中补偿晶体管T2传输第二扫描信号。
第一初始信号线Vinit1与上述像素电路20中的第一初始信号端VN1连接,用于向像素电路20中第一复位晶体管T1传输第一初始信号。第二初始信号线Vinit2与上述像素电路20中的第二初始信号端VN2连接,用于向像素电路20中第二复位晶体管T7传输第二初始信号。第三初始信号线Vinit3与上述像素电路20中的第三初始信号端VN3连接,用于向像素电路20中第三复位晶体管T8传输第三初始信号。
如图3所示,显示基板100还包括:位于发光器件30远离衬底10一侧、且位于遮光层50和多个发光器件30之间的封装层60。
例如,该封装层60可以为薄膜封装层,薄膜封装层可以对上述子像素进行封装,使得像素电路20及发光器件30与外界的水汽等隔离开,进而可以提高发光器件30的发光性能及发光寿命,避免在水汽入侵的情况下,水汽对像素电路20以及发光器件30的氧化。
封装层60具有一定的光透过率,从而可以使得发光器件30发出的光线可以透过封装层60出射。
上述封装层60包括:层叠设置的无机封装层及有机封装层。无机封装层可以包括第一无机封装层及第二无机封装层。有机封装层可以位于第一无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之间。
例如,无机封装层的材料可以为无机材料,可以采用气相沉积工艺制备形成无机封装层。有机封装层的材料可以为有机材料,可以采用喷墨打印工艺形成有机封装层。无机封装层的材料可以为OC(Optical Clear,光学透明)胶。
可以理解的是,有机封装层主要用于平坦化、缓解应力,无机封装层中的第一无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主要用于阻隔水氧,并对位于第一无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之间的有机封装层形成包裹。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具有显示区和绑定区,所述绑定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沿第一方向的一侧;所述显示基板包括:
衬底;
多条信号线,位于所述衬底上;所述信号线至少位于所述显示区;多条所述信号线包括多条第一类信号线和多条第一类扇出线;所述第一类信号线接收恒压电信号;
遮光层,位于多条所述信号线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显示区;所述遮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开口;
其中,所述显示区包括主显示区和位于所述主显示区一侧的副显示区;所述副显示区的光透过率大于所述主显示区的光透过率;所述多个第一开口位于所述副显示区;多条所述第一类信号线及所述多条第一类扇出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多个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无交叠;所述第一类扇出线位于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类信号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信号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类扇出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位于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类信号线之间的第一类扇出线,与所述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类信号线之间的间距,大致相等或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条第一类扇出线的相对两侧、且相邻的两条第一类信号线,关于所述同一条第一类扇出线大致对称设置或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多个像素电路;多个所述像素电路排列成多行多列,每行所述像素电路沿第二方向排列,每列所述像素电路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位于所述第一类扇出线的两侧、且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类信号线,构成第一类信号线组;所述第一类信号线组中的两条第一类信号线连接;一条所述第一类信号线,与一列所述像素电路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信号线还包括:多条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一类信号线组中的两条第一类信号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信号线包括第一电压信号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信号线还包括:多条第二类信号线;所述第二类信号线与所述第一类信号线用于接收相同的电信号;所述第二类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类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同或大致相同;
相比于所述第二类信号线,所述第一类信号线更靠近所述显示区中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中心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信号线还包括:多条第二类扇出线和多条数据信号线;所述数据信号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类扇出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类扇出线位于所述显示区;一条第二类扇出线与一条第一类扇出线连接;
所述数据信号线与所述第二类扇出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多个像素电路;多个所述像素电路排列成多行多列,每行所述像素电路沿第二方向排列,每列所述像素电路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所述多条信号线还包括:多条第三类信号线;所述第三类信号线用于接收初始信号;所述第三类信号线沿第二方向延伸;
相邻的两行所述像素电路,与同一条所述第三类信号线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两行所述像素电路,与所述同一条第三类信号线之间的间距相等或大致相等。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第三类信号线包括:多条第一初始信号线、多条第二初始信号线和多条第三初始信号线。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信号线还包括:多条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一条所述第二连接线与一条所述第三类信号线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信号线还包括:多条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连接线包括:至少一个断口和多个子线;
所述断口与所述第一开口正对,且所述断口在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多个所述子线分别位于各所述断口的相对两侧;一个所述子线与一条所述第三类信号线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信号线还包括:多条数据信号线;所述第二连接线位于相邻的两条数据信号线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层叠设置在所述衬底一侧的第一源漏导电层和第二源漏导电层;
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多条第二类扇出线、多条数据信号线;
其中,多条所述第二类扇出线位于所述第一源漏导电层;多条所述第一类信号线、多条所述第一类扇出线、多条所述数据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二源漏导电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层叠设置在所述衬底与所述第一源漏导电层之间的第一栅导电层、第二栅导电层;所述第一栅导电层位于所述衬底与所述第二栅导电层之间;
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多条第一连接线、多条第二连接线、多条第三类信号线;所述多条第三类信号线包括:多条第一初始信号线、多条第二初始信号线和多条第三初始信号线;
其中,多条所述第二连接线位于所述第二源漏导电层;
多条所述第一初始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源漏导电层;
多条所述第二初始信号线、多条所述第一连接线位于所述第一栅导电层;多条所述第三初始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二栅导电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多个滤光部;所述遮光层还包括多个第二开口;多个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主显示区;一个所述滤光部位于一个所述第二开口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多个发光器件,位于所述多条信号线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封装层,设置于所述遮光层和所述多个发光器件之间。
1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
以及光学元件,位于所述显示基板的非出光侧,且位于所述显示基板的副显示区。
CN202410175990.6A 2024-02-07 2024-02-07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78129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75990.6A CN117812955A (zh) 2024-02-07 2024-02-07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75990.6A CN117812955A (zh) 2024-02-07 2024-02-07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12955A true CN117812955A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32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75990.6A Pending CN117812955A (zh) 2024-02-07 2024-02-07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1295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68865B2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2498173B1 (ko) 디스플레이 기판 및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JP5364227B2 (ja) 読み取り機能付き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US11574992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1613643A (zh) 透明显示装置
EP4057356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3113447A (zh) 发光显示面板
CN11483022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220384A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US20210020714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8928708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display device
CN117812955A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219228313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9592985U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142071A1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9042435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320148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30263021A1 (en) Display Module, Display, and Terminal
CN115039062B (zh) 触控显示基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7042512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40107804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40138220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759694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483250A (zh)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JP2023016484A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