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80866A - 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80866A
CN117780866A CN202311223794.3A CN202311223794A CN117780866A CN 117780866 A CN117780866 A CN 117780866A CN 202311223794 A CN202311223794 A CN 202311223794A CN 117780866 A CN117780866 A CN 1177808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p
rib
transmission
seal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237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原田亮平
镰形州一
四十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btesc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abtesc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btesco Corp filed Critical Nabtesc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7808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808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9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sealing the gearboxes, e.g. to improve airtightnes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16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 F16J15/3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with elastic sealings, e.g. O-rings
    • F16J15/3244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with elastic sealings, e.g. O-rings with hydrodynamic pumping a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9/00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 B25J9/10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ing means for manipulator elements
    • B25J9/102Gear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reduction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2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3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 which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gearing lies inside the periphery of an orbital g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16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 F16J15/3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with elastic sealings, e.g. O-rings
    • F16J15/3204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with elastic sealings, e.g. O-rings with at least one li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2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3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 which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gearing lies inside the periphery of an orbital gear
    • F16H2001/323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 which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gearing lies inside the periphery of an orbital gear comprising eccentric crankshafts driving or driven by a gea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Robotics (AREA)
  • Sealing With Elastic Sealing Lip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Sea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速器。本发明的变速器具备:壳体;齿轮架部,其收纳于壳体的内部,相对于所述壳体相对旋转;以及密封机构,其设置到壳体与齿轮架部之间。密封机构具有密封唇部,该密封唇部形成有沿着齿轮架部的周向呈线状与齿轮架部的外周面接触而密封的唇顶端部。

Description

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速器。
背景技术
在减速器、变速器中,在相对旋转的壳体部与齿轮架部之间设置有密封机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0833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随着高速运转而产生的转速增加、温度上升等,对变速器的负载正在变高。因此,存在以往没有问题的壳体部与齿轮架部之间的密封性不足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以提供一种提高了密封性的变速器为目的。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本发明的一形态的变速器具备:壳体;齿轮架部,其收纳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相对于所述壳体相对旋转;以及密封机构,其设置到所述壳体与所述齿轮架部之间。所述密封机构具有密封唇部,所述密封唇部形成有沿着所述齿轮架部的周向呈线状与所述齿轮架部的外周面接触而密封的唇顶端部。
通过如上述(1)这样构成,即使在周速高速旋转的动作时,变速器已温度上升的情况下,也能够增大由密封机构产生的流体的送入量,可提高密封性。
此外,在达不到高速旋转的情况下,变速器的温度上升抑制为不给密封性带来影响的程度。因此,无需使用本发明的密封机构而提高密封性。
流体的送入量表示在齿轮架部旋转着的状态下的密封机构中流体从比密封机构靠外侧的大气侧朝向比密封机构靠变速器的内部的密闭侧送入的量。实际上,在以使密封机构成为反向的方式安装有密封机构的情况下,测定流体从变速器的内部侧朝向外侧流出的量,从而置换成(算出)送入量。此外,此时的测定值表示密封性的程度。
此外,在将密封机构安装到正确的正向的情况下,大气从变速器的外侧送入内侧。因此,只要增大该送入量的值,就意味着流体从变速器的内侧朝向外侧的流出量(即,流体的漏出)变少。
由此,能够抑制作为润滑剂的油等从变速器的内部向外部漏出。也就是说,能够提高变速器中的密封性。密封性的提高使由变速器的温度上升造成的影响较低。因此,不管随着高速旋转而产生的变速器的温度变化如何,都可维持密封性。
(2)也可以是,所述密封机构具有吸入增大部,所述吸入增大部根据所述齿轮架部的周速增大流体从所述密封唇部的外侧经由所述唇顶端部与所述齿轮架部的外周面之间而朝向所述密封唇部的内侧送入的送入量。
(3)也可以是,所述齿轮架部以所述齿轮架部的外周面处的周速成为70mm/sec以上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壳体相对旋转。
(4)也可以是,所述吸入增大部具有沿着所述齿轮架部的轴向从所述唇顶端部朝向所述密封唇部的外侧、并且以相对于所述轴向倾斜的方式延伸的多个肋部。
(5)也可以是,所述吸入增大部具备沿着所述唇顶端部的周向配置的多个肋区域。在多个所述肋区域中,多个所述肋部沿着所述唇顶端部的周向相互平行地配置。
此外,肋区域是指,在唇顶端部的周向上,肋部的端部与唇顶端部接触而形成的区域。另外,在肋部的端部未与唇顶端部接触的情况下也是指在使肋部延长了时与唇顶端部接触的区域。也就是说,肋区域的范围由沿着唇顶端部的周向的长度规定。
(6)也可以是,所述肋区域的沿着所述齿轮架部的轴向的轴向尺寸W以相对于所述齿轮架部的外周面的外径WR2、所述密封唇部的内径Wr2以及所述密封唇部的唇角φ满足W≥{(WR2-Wr2)/2}/tanφ的条件的方式设定。
此外,肋区域的轴向尺寸是指肋部的沿着齿轮架部的轴向的长度。
(7)也可以是,在所述密封机构的装配前的状态下,所述肋部的从所述唇顶端部起沿着所述唇顶端部的径向突出的高度尺寸是0.01mm~0.10mm,所述肋部的沿着所述唇顶端部的宽度尺寸是0.05mm~0.30mm。
(8)也可以是,在安装所述密封机构的位置处,所述壳体的内径与装配前的所述密封机构的外径之间的尺寸差比作为装配前的所述密封机构的径向的尺寸的原宽度尺寸的5%大且比所述原宽度尺寸的20%小。
此外,尺寸差是指壳体与密封机构之间的紧固量。
(9)也可以是,多个所述肋以倾斜方向在沿着所述唇顶端部的周向彼此相邻的所述肋区域彼此的关系中成为反向的方式形成。
此外,肋部的倾斜方向反向是指肋部与唇顶端部所成的角成为使正负的符号设为相反的值。
(10)也可以是,多个肋区域沿着所述唇顶端部的周向以隔开间隔的方式断续地配置。所述吸入增大部具有肋间区域,该肋间区域配置于沿着所述唇顶端部的周向相邻的所述肋区域之间,且没有形成所述肋部。
此外,肋间区域是指在唇顶端部的周向上由位于肋区域的端部的肋部和位于相邻的肋区域的端部的肋部夹着的区域。在肋部的端部未与唇顶端部接触的情况下也同样地是指,在唇顶端部的周向上,由在使位于肋区域的端部的肋部延长了时与唇顶端部接触着的位置夹着的区域。也就是说,肋间区域的范围由沿着唇顶端部的周向的长度规定。
(11)也可以是,多个所述肋区域的周向的长度的合计相对于所述唇顶端部的沿着周向的全长处于30%~80%的范围内。
(12)也可以是,所述吸入增大部的多个所述肋部的倾斜角度是20deg~30deg。
此外,肋部的倾斜角度是指肋部与唇顶端部所成的角的值。
(13)也可以是,在所述肋区域中,沿着所述唇顶端部的周向彼此相邻的所述肋部彼此的间隔是0.1mm~5mm。
此外,肋部的间隔是指沿着唇顶端部的周向相邻的肋部之间的距离。
(14)也可以是,以所述流体的送入量成为0.2mL/h以上且30mL/h以下的方式设定所述吸入增大部。
(15)本发明的另一形态的变速器具备:壳体;内齿轮,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具有内齿;摆动齿轮,其具有与所述内齿轮的所述内齿啮合的外齿,且摆动旋转;曲轴,其具有将所述摆动齿轮支承成旋转自如的偏心部,并且,向所述摆动齿轮传递驱动源的旋转力;齿轮架部,所述摆动齿轮的旋转力向所述齿轮架部传递,所述齿轮架部相对于所述壳体相对旋转;以及密封机构,其设置到所述壳体与所述齿轮架部之间。所述密封机构具有:密封唇部,其形成有沿着所述齿轮架部的周向呈线状与所述齿轮架部的外周面接触而密封的唇顶端部;和吸入增大部,其增大流体从所述密封唇部的外侧经由所述唇顶端部与所述齿轮架部的外周面之间而朝向所述密封唇部的内侧送入的送入量。所述吸入增大部具有:多个肋部,其沿着所述齿轮架部的轴向从所述唇顶端部朝向所述密封唇部的外侧、并且以相对于所述轴向倾斜的方式延伸;和沿着所述唇顶端部的周向配置的正向肋区域、肋间区域以及反向肋区域。多个所述肋部在所述正向肋区域和所述反向肋区域中沿着所述唇顶端部的周向相互平行地配置。多个所述肋以倾斜方向在所述正向肋区域与所述反向肋区域之间的关系中成为反向的方式形成。所述吸入增大部以所述齿轮架部的外周面处的周速成为70mm/sec以上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壳体相对旋转。以如下方式设定所述吸入增大部:与没有形成所述吸入增大部的情况相比,所述流体的送入量成为30倍以上且300倍以下。
通过如此构成,在周速成为70mm/sec以上的高速旋转的动作时,即使在变速器已温度上升了的情况下,也能够增大由密封机构产生的流体的送入量而提高密封性。因而,可防止液体从变速器的内部朝向外部的漏出。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即使转速增大、也可提高壳体与轴部之间的密封性的变速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变速器的第1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从变速器的轴向观察图1所示的密封机构的示意图,且是装配前的密封机构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密封机构的局部剖视图,且是装配前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表示由图1所示的密封机构的吸入增大部产生的密封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说明倒装有图1所示的密封机构的情况下的流体的送入量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变速器的第2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图7是变速器的沿着图6的VII-VII线的纵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变速器的第3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变速器(减速器);20、壳体;20a、内周面;30、齿轮架部;30a、外周面;50、密封机构;51、唇顶端部;53、密封构件;54、基体部(嵌合部);55、密封唇部;56a、肋部;56n、肋间区域;56r、肋区域;56r1、正向肋区域(肋区域);56r2、反向肋区域(肋区域);57、辅助唇部(防尘唇部);58、环状螺旋弹簧(弹簧);F0、旋转轴线;A、外部空间;V、内部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变速器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的示意图。图2是从轴向观察图1所示的密封机构的示意图,且是装配前的密封机构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密封机构的局部剖视图,且是装配前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密封机构中的密封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100具有圆筒状的壳体20、齿轮架部30以及密封机构50。
在变速器100中,壳体20和齿轮架部30以相对于旋转轴线F0相对旋转的方式构成。壳体20与齿轮架部30借助预定的轴承26组合成可相对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在将沿着旋转轴线F0的方向简称为轴向的情况。而且,在从轴向观察的俯视时,将与旋转轴线F0交叉的方向称为径向,将绕旋转轴线F0回旋的方向称为周向。而且,将径向中的接近旋转轴线F0的方向称为径向的内侧,将远离旋转轴线F0的方向称为径向的外侧。
变速器100使从未图示的输入部输入的旋转驱动力变速而从壳体20和齿轮架部30中的任一个构件输出。此时,壳体20和齿轮架部30中的另一个构件作为固定部发挥功能。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将固定部固定于其他外部零部件的结构,省略图示和说明。
在变速器100的内部空间V填充有油等润滑剂。内部空间V由密封机构50密封。密封机构50配置于壳体20的内周面20a与齿轮架部30的外周面30a之间。
内周面20a与外周面30a在壳体20的径向上彼此相对。内周面20a与外周面30a形成为相互以旋转轴线F0为中心的同轴的圆形状。内周面20a配置于比外周面30a靠径向的外侧的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20的内周面20a和齿轮架部30的外周面30a在配置密封机构50的附近形成为平坦面。因此,壳体20的内周面20a和齿轮架部30的外周面30a也可以根据与变速器100中的除了密封机构50之外的其他构成零部件之间的平衡,变化例如径向尺寸、轴向尺寸、或者面形状。
密封机构50使变速器100的内部空间V与外部空间A之间密闭。其中,使变速器100的内部空间V密闭是指,油等作为润滑剂的流体不从变速器100的内部空间V朝向外部空间A漏出。
另外,为了使内部空间V密闭而维持流体不朝向外部空间A漏出的状态,密封机构50设为可从外部空间A朝向内部空间V吸入流体。
密封机构50设为所谓的油封。密封机构50具备:金属制的芯骨52;密封构件53,其利用硫化粘接而固着到芯骨52,由橡胶等弹性原材料形成;环状螺旋弹簧(弹簧)58;以及吸入增大部56。
芯骨52通过对例如SPCC等钢板进行冲压加工等而形成为环状。芯骨52具有:圆筒状的第1圆筒部52a,其与壳体20的内周面20a平行地延伸;和第1圆环部52b,其从第1圆筒部52a的一端部朝向径向的内侧延伸。第1圆环部52b在轴向上形成于第1圆筒部52a的位于外部空间A侧的端部。
因而,芯骨52由第1圆筒部52a和第1圆环部52b形成为截面L字形。
密封构件53具有基体部(嵌合部)54、作为主唇发挥功能的密封唇部55、以及辅助唇部(防尘唇部)57。
基体部54以覆盖芯骨52的整体的方式粘接于芯骨52的外周面。具体而言,基体部54沿着芯骨52的第1圆筒部52a的外周面粘接,并且,在绕过第1圆筒部52a的位于内部空间V侧的端面之后,沿着第1圆筒部52a的内周面粘接。而且,基体部54从芯骨52的第1圆筒部52a的外周面沿着第1圆环部52b的位于外部空间A侧的侧面粘接,并且,在绕过第1圆环部52b的位于齿轮架部30侧的内周端之后,沿着第1圆环部52b的位于内部空间V侧的侧面粘接。并且,与该侧面粘接着的基体部54粘接直到达到第1圆筒部52a的内周面为止。
密封唇部55以从芯骨52的第1圆环部52b的内周端朝向内部空间V侧延伸的方式与基体部54一体地形成。辅助唇部57以从芯骨52的第1圆环部52b的内周端朝向外部空间A侧延伸的方式与基体部54一体地形成。
基体部54包括第2圆筒部54a、第2圆环部54b、第3圆筒部54c、以及第3圆环部54d。
第2圆筒部54a覆盖芯骨52的第1圆筒部52a的内周面。第2圆环部54b覆盖芯骨52的第1圆环部52b的位于内部空间V侧的侧面。第3圆筒部54c覆盖芯骨52的第1圆筒部52a的外周面。第3圆环部54d覆盖芯骨52的第1圆环部52b的位于外部空间A侧的侧面。
在如此构成的基体部54中,由第2圆筒部54a、第2圆环部54b以及密封唇部55围成的空间构成在内部空间V开口的环状的凹部59。
在基体部54的第3圆筒部54c与壳体20的内周面20a接触着的状态下,将芯骨52被压入于壳体20与齿轮架部30之间。由此,密封机构50的整体固定于壳体20的内周面20a。
辅助唇部57以将芯骨52的第1圆环部52b的内周端作为基端并随着朝向径向的内侧而朝向外部空间A侧延伸的方式形成。辅助唇部57以厚度随着朝向顶端而变薄的方式形成,以在齿轮架部30的外周面30a滑动的方式与齿轮架部30的外周面30a接触。
辅助唇部57配置于沿着轴向向外部空间A侧远离密封唇部55的位置。辅助唇部57作为担负事先防止要从外部空间A朝向内部空间V侧进入的灰尘到达密封唇部55的作用的防尘唇发挥功能。
密封唇部55形成为沿着周向延伸的环状。密封唇部55以将芯骨52的第1圆环部52b的内周端作为基端而沿着轴向从外部空间A朝向内部空间V侧的方式延伸。
密封唇部55是使内部空间V与外部空间A之间密封的主唇。密封唇部55具备沿着周向呈线状与齿轮架部30的外周面30a接触的唇顶端部(线状密封位置)51。密封唇部55利用唇顶端部51而使内部空间V与外部空间A之间密封。此外,唇顶端部51作为一边在齿轮架部30的外周面30a滑动一边与齿轮架部30的外周面30a接触的线状的主唇发挥功能。
密封唇部55的内周部的形状以位于隔着唇顶端部51的轴向的两侧的部分随着沿着轴向远离唇顶端部51而远离齿轮架部30的外周面30a的方式倾斜。
具体而言,在密封唇部55的内周部形成有内侧倾斜面(内部空间侧倾斜面)511和外侧倾斜面(外部空间侧倾斜面)512。
内侧倾斜面511在轴向上位于比唇顶端部51靠内部空间V侧的位置,并且,面对内部空间V。内侧倾斜面511以从唇顶端部51起逐渐扩径的方式倾斜。外侧倾斜面512在轴向上位于比唇顶端部51靠外部空间A侧的位置,并且,面对外部空间A。外侧倾斜面512以从唇顶端部51起逐渐扩径的方式倾斜。
此外,在比外侧倾斜面512靠外部空间A侧的位置配置有辅助唇部57,因此,外侧倾斜面512未严密地面对外部空间A。然而,辅助唇部57不是必须的,也存在未形成的情况,因此,定义为外侧倾斜面512面对外部空间A。
密封唇部55的内周部以隔着唇顶端部51的方式配置有内侧倾斜面511和外侧倾斜面512,因此,以唇顶端部51为顶部而形成为截面山形状。此外,在图4中,将密封唇部55压靠于齿轮架部30的外周面30a,因此,唇顶端部51以预定的宽度(密封宽度)与外周面30a接触。
在密封唇部55的外周部安装有通过使密封唇部55向径向的内侧紧固(按压)而用于提高密封性的环状螺旋弹簧(弹簧)58。密封唇部55一边在齿轮架部30的外周面30a滑动一边与齿轮架部30的外周面30a接触,从而使内部空间V与外部空间A之间密封。由此,密封唇部55防止了填充到内部空间V的油等流体从齿轮架部30与壳体20之间向外部空间A漏出。
吸入增大部56增大流体从位于比唇顶端部51靠轴向的外侧的位置的外部空间A朝向位于比唇顶端部51靠轴向的内侧的位置的内部空间V送入的送入量。
以如下方式设定吸入增大部56:在相对于密封唇部55而言的齿轮架部30的外周面30a处的周速是70mm/sec以上且5000mm/sec以下时,与没有吸入增大部的情况相比,流体的送入量成为30倍以上且300倍以下。更优选的是,以如下方式设定吸入增大部56:在相对于密封唇部55而言的齿轮架部30的外周面30a处的周速是70mm/sec以上且1000mm/sec以下时,与没有吸入增大部的情况相比,流体的送入量成为30倍以上且200倍以下。
随后论述流体的送入量。
如图2~图4所示,吸入增大部56具有在外侧倾斜面512形成的多个肋部56a。多个肋部56a以沿着轴向从唇顶端部51朝向外部空间A侧、并且相对于旋转轴线F0倾斜的方式形成。
通过设置有多个肋部56a,如随后论述那样,能够增大流体从位于唇顶端部51的外侧的外部空间A朝向位于唇顶端部51的内侧的内部空间V送入的送入量。
吸入增大部56具有沿着唇顶端部51的周向以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的多个肋区域56r。肋区域56r是相对于旋转轴线F0倾斜着的肋部56a相互平行地形成有多根的区域。多个肋区域56r分别以沿着唇顶端部51的周向延伸的方式形成。
通过设置有肋区域56r,如随后论述那样,能够增大流体从位于唇顶端部51的外侧的外部空间A朝向位于唇顶端部51的内侧的内部空间V送入的送入量。
吸入增大部56具有正向肋区域56r1和反向肋区域56r2作为多个肋区域56r。正向肋区域56r1和反向肋区域56r2以沿着唇顶端部51的周向彼此相邻的方式交替配置。在正向肋区域56r1和反向肋区域56r2中,多个肋部56a的倾斜方向成为反向(相反朝向)。
通过设置有正向肋区域56r1和反向肋区域56r2,如随后论述那样,无论齿轮架部30相对于壳体20的旋转方向是正反的哪个方向,都能够增大流体从位于唇顶端部51的外侧的外部空间A朝向位于唇顶端部51的内侧的内部空间V送入的送入量。
如之前所述这样,多个肋区域56r沿着唇顶端部51的周向以隔开间隔的方式断续地配置。由此,吸入增大部56具有配置到在周向上相邻的肋区域56r之间的肋间区域56n。
通过设置有肋间区域56n,能够针对唇顶端部51以充分的长度形成有正向肋区域56r1和反向肋区域56r2。
其中,肋间区域56n由以下长度位置规定:以在肋部56a以等间隔与唇顶端部51连接着的肋区域56r中成为该肋间区域56n的端部的肋部56a与唇顶端部51之间的连接位置为基准,直到在相邻的肋区域56r中成为该肋间区域56n的端部的肋部56a与唇顶端部51之间的连接位置为止的沿着唇顶端部51的长度位置。
肋间区域56n在沿着周向相邻的正向肋区域56r1与反向肋区域56r2之间的关系中定义为,位于正向肋区域56r1的区域端的肋部56a与唇顶端部51之间的连接位置同位于反向肋区域56r2的区域端的肋部56a与唇顶端部51之间的连接位置之间的区域。
也就是说,肋间区域56n由位于肋区域56r的区域端的肋部56a与唇顶端部51之间的连接位置同位于与该肋区域56r相邻的肋区域56r的区域端的肋部56a与唇顶端部51之间的连接位置之间的沿着唇顶端部51的长度规定。此外,肋间区域56n的长度比各肋区域56r中的多个肋部56a彼此的间隔大。
肋区域56r和肋间区域56n不依赖于肋部56a的倾斜角度等,原则上都由与肋部56a与唇顶端部51之间的连接位置对应的周向的长度规定。因而,肋区域56r和肋间区域56n使用了区域这样的名称,但原则上由周向的长度规定(参照图3)。
吸入增大部56以全部的肋区域56r的周向的长度的合计相对于唇顶端部51的沿着周向的全长处于30%~80%的范围内的方式形成。换言之,吸入增大部56以全部的肋间区域56n的周向的长度的合计相对于唇顶端部51的沿着周向的全长处于70%~20%的范围内的方式形成。
通过以肋区域56r的周向的长度的合计相对于唇顶端部51的整周长处于30%~80%的范围内的方式形成,能够增大流体从位于唇顶端部51的外侧的外部空间A朝向位于唇顶端部51的内侧的内部空间V送入的送入量。
在吸入增大部56中,将相对于旋转轴线F0倾斜的肋部56a的角度θ设定成20deg~30deg。也就是说,在外侧倾斜面512中,将唇顶端部51与肋部56a所成的角度θ设定成20deg~30deg。
通过以唇顶端部51与肋部56a所成的角度θ处于20deg~30deg的范围内的方式形成,能够增大流体从位于唇顶端部51的外侧的外部空间A朝向位于唇顶端部51的内侧的内部空间V送入的送入量。
在肋区域56r中,将沿着周向彼此相邻的肋部56a彼此的间隔设定在0.1mm~5mm的范围内。也就是说,以沿着周向彼此相邻的肋部56a与唇顶端部51连接的连接点彼此的沿着唇顶端部51的间隔处于0.1mm~5mm的范围内的方式形成。
通过以沿着唇顶端部51的多个肋部56a彼此的间隔处于0.1mm~5mm的范围内的方式形成,能够增大流体从位于唇顶端部51的外侧的外部空间A朝向位于唇顶端部51的内侧的内部空间V送入的送入量。
吸入增大部56以肋区域56r的沿着轴向的尺寸W相对于齿轮架部30的外周面30a的外径WR2(参照图1)、密封机构50的密封唇部55的内径Wr2(参照图2)以及密封唇部55的唇角φ(参照图4)满足下述式的方式形成。
W≥{(WR2-Wr2)/2}/tanφ
如图4所示,唇角φ是外侧倾斜面512与齿轮架部30的外周面30a所成的角度。此外,密封唇部55的内径Wr2和外径是装配前阶段的密封机构50中的尺寸。
由此,在成为正向肋区域56r1与反向肋区域56r2之间的边界的肋间区域56n中,肋部56a中的在轴向上位于与唇顶端部5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彼此连接。也就是说,在成为正向肋区域56r1与反向肋区域56r2之间的边界的肋间区域56n中,由于相邻的肋部56a的端部彼此的连接而形成三角形状的形状。
由此,能够增大流体从位于唇顶端部51的外侧的外部空间A朝向位于唇顶端部51的内侧的内部空间V送入的送入量。
在密封机构50的装配前的状态下,肋部56a的沿着径向的高度尺寸设为0.01mm~0.10mm。肋部56a的高度尺寸相当于肋部56a从唇顶端部51朝向径向的内侧突出的突出尺寸。
而且,在密封机构50的装配前的状态下,肋部56a的沿着周向的宽度尺寸设为0.05mm~0.30mm。肋部56a的宽度尺寸相当于在周向上沿着唇顶端部51延伸的肋部56a的长度尺寸。
通过以沿着径向的高度尺寸和沿着周向的宽度尺寸处于上述的范围内的方式形成肋部56a,能够增大流体从位于唇顶端部51的外侧的外部空间A朝向位于唇顶端部51的内侧的内部空间V送入的送入量。
此外,多根肋部56a也可以分别以沿着径向的高度尺寸和沿着周向的宽度尺寸成为相同的尺寸的方式形成。或者,只要沿着径向的高度尺寸和沿着周向的宽度尺寸处于上述的范围内,也可以使多根肋部56a分别以互不相同的尺寸形成。
此外,在密封机构50的装配前的状态(自由状态)下,唇顶端部51的内径尺寸形成为与齿轮架部30的外周面30a的外径尺寸相同的尺寸,或者形成为比外周面30a的外径尺寸小的预定的尺寸。
唇顶端部51的内径尺寸与齿轮架部30的外周面30a的外径尺寸成为相同的尺寸是指,例如,未考虑肋部56a的高度尺寸而彼此的径尺寸相等的状态。此外,在将齿轮架部30插入到密封唇部55的内侧时,在唇顶端部51一边弹性变形一边在齿轮架部30的外周面30a滑动一边与齿轮架部30的外周面30a接触着的状态(仅使肋部56a压扁着的状态)下,唇顶端部51的内径尺寸与齿轮架部30的外周面30a的外径尺寸也成为相同的尺寸。
此外,能够以自仅使肋部56a压扁着的状态起具有预定的尺寸差的方式适当设定唇顶端部51的内径尺寸和外周面30a的外径尺寸。在唇顶端部51的内径尺寸和外周面30a的外径尺寸具有预定的尺寸差的情况下,密封唇部55成为朝向径向的外侧弹性变形了的状态。由此,能够适当设定密封性和流体的送入量,以便成为所期望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100中,由安装于壳体20的内周面20a与齿轮架部30的外周面30a之间的密封机构50密封的沿着径向的密封宽度WR(参照图1)比装配前的密封机构50的原密封宽度Wr(参照图2)小。也就是说,装配后的密封机构50的密封宽度WR比装配前的密封机构50的原密封宽度Wr(密封机构50内径与外径之差)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100中,在安装密封机构50的位置处,壳体20的内周面20a的内径WR1(参照图1)与装配前的密封机构50的外径Wr1(参照图2)之间的尺寸差比装配前的密封机构50的原密封宽度(原宽度尺寸)Wr(参照图2)的5%大、且比原密封宽度(原宽度尺寸)Wr(参照图2)的20%小。
由此,能够以充分的紧固量使密封机构50压扁,可实现充分的密封性和充分的流体的送入量。
在本实施方式的吸入增大部56中,肋部56a的构造、肋区域56r与肋间区域56n之间的位置关系、正向肋区域56r1与反向肋区域56r2之间的位置关系、肋区域56r的沿着轴向的尺寸W分别如之前所述这样设定。由此,能够将流体的送入量设为0.2mL/h以上且30mL/h以下。因而,能够增大流体从位于唇顶端部51的外侧的外部空间A朝向位于唇顶端部51的内侧的内部空间V送入的送入量,能够具有充分的密封性。
如图4所示,若将齿轮架部30插入于密封唇部55的内周侧,则密封唇部55中的位于内部空间V的端部一边朝向径向的外侧弹性变形一边移动。由此,位于内部空间V的端部和唇顶端部51以稍微地扩径的方式弹性变形。
图4表示通过将齿轮架部30插入于密封唇部55的内周侧而唇顶端部51在弹性变形了的状态下一边在齿轮架部30的外周面30a滑动一边与齿轮架部30的外周面30a接触着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在壳体20的内周面20a与齿轮架部30的外周面30a之间仅配置有1个密封机构50的情况为例而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该情况。例如,也可以在壳体20的内周面20a与齿轮架部30的外周面30a之间以沿轴向排列的方式配置有两个密封机构50。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第一级密封机构50的凹部59、第二级密封机构50的第3圆环部54d以及齿轮架部30的外周面30a而形成沿着周向延伸的环状的空间。
接着,对流体的送入量的增大进行说明。
图5是说明密封机构50中的流体的送入量的示意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设为未考虑辅助唇部57的影响。
如之前所述这样,密封机构50是在密封唇部55的唇顶端部51形成有发挥流体泵送的效果的肋部(螺纹状肋)56a的油封。其原因在于,提高变速器100的针对油等密封流体的密封性能。
在作为对象滑动构件的齿轮架部30以旋转轴线F0为中心向正反两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在密封唇部55的外侧倾斜面512以从唇顶端部51延伸的方式形成有肋部(两方向螺纹状肋)56a。
吸入增大部56具有:正向肋区域56r1,其在齿轮架部30正向旋转时发挥由泵送产生的密封作用;和反向肋区域56r2,其在齿轮架部30反向旋转时发挥由泵送产生的密封作用。在正向肋区域56r1和反向肋区域56r2中,在周向上排列的多个肋部56分别配置成相反方向。此外,在正向肋区域56r1和反向肋区域56r2的任一个中,肋部56a都形成为截面三角形状,具有尖头的尖端(顶部)。
具体而言,肋部56a在正向肋区域56r1和反向肋区域56r2中以彼此向相反朝向倾斜的方式形成。而且,肋部56a的尖端以达到相当于密封唇部55的顶端顶部的唇顶端部51、并且与唇顶端部51交叉的方式形成。
为了评价作为油封的密封机构50的密封唇部55的润滑特性和密封特性,验证了摩擦特性。
在进行验证时,将密封机构50安装到模拟变速器100的试验机。模拟变速器100的试验机具有齿轮架部,该齿轮架部具有与齿轮架部30的外周面30a的径尺寸相同的径尺寸,并且,周面状态形成为与外周面30a的状态相同的状态。而且,模拟变速器100的试验机具有壳体,该壳体具有与壳体20的内周面20a的径尺寸相同的径尺寸,并且,周面状态形成为与内周面20a的状态相同的状态。
此外,周面状态是宏观上和微观上的凹凸、或者、突条形成方向等给摩擦特性带来影响的面特性。
由密封机构50(以后,存在称为油封50的情况)的形状、使用条件决定的无量纲特性数G与此时的摩擦系数f之间的关系表示为如下式(1)。
f=ΦG/3…(1)
此外,式(1)中所示的f、Φ、G表示以下内容。
f=摩擦系数
Φ=由油膜的状态确定的常数
G=无量纲特性数(=μ*u*b/Pr)
而且,μ、u、b、Pr表示以下内容。
μ=密封流体的粘度(N·sec/cm2[kgf·sec/cm2])
u=周速(cm/sec)
b=密封唇部55的轴向的接触宽度(cm)
Pr=密封唇部55的压迫力(N[kgf])
在将摩擦系数f设为纵轴、将无量纲特性数G设为横轴而图表化了的情况下,摩擦系数f在预定的无量纲特性数G的范围内一定,但摩擦系数f在超过了该预定的范围的无量纲特性数G的范围内单调增加。如此,成为正的斜度的无量纲特性数G的区域的现象在润滑理论中说明为流体润滑的特性。
在这样的润滑状态下,与轴承中的特性相同,油封50的摩擦特性由流体的粘度和滑动速度支配,在滑动部分存在有油膜。也就是说,在油封50与齿轮架部30的外周面30a之间滑动的两个表面在宏观上以由油膜分离开的流体润滑状态进行滑动运动,维持在油封50的摩擦力较小的状态。
油封50的密闭机构起因于滑动的两个表面处的油的运动、也就是说油封50的滑动接触面内的油的运动。也就是说,油封50的密封性起因于呈在轴向上具有预定宽度的线状地与齿轮架部30的外周面30a接触的唇顶端部51内的油的运动。
油的运动在唇顶端部51的接触范围内从外部空间A侧朝向内部空间V侧和从内部空间V侧朝向外部空间A侧循环。在唇顶端部51的接触范围内,由于油的循环而滑动接触面处的润滑优异,防止油封50的磨损的进行。而且,油不会从内部空间V向外部空间A泄漏。这是由利用油的循环而从外部空间A侧朝向内部空间V侧送入油或大气即流体产生的。
由朝向内部空间V的流体的送入产生的密闭的机理由唇顶端部51和与唇顶端部51接触的外周面30a的凹凸形状和凹凸分布、以及在唇顶端部51与外周面30a之间产生的压力分布决定。
也就是说,若油封50中的流体的送入量较高,则密封性提高,若流体的送入量较低,则密封性相对地降低。
难以直接计量油封50中的流体的送入量。
因此,如图5所示,在以密封唇部55位于外部空间A侧的方式安装有油封50的倒装状态下,将油充满内部空间V。并且,在该倒装状态下,计量从内部空间V侧向外部空间A侧流出的油量。由此,把握以密封唇部55位于内部空间V侧的方式安装有油封50的通常安装状态(参照图4)下的流体的送入量。
图4表示油封50的正装状态下的内部空间V的油的密封状态。在图4中,以箭头Ain表示从外部空间A朝向内部空间V送入大气的状态。图5表示油封50的倒装状态下的油从内部空间V漏出的漏出状态。在图5中,以箭头Oout表示油从内部空间V朝向外部空间A漏出的状态。
在图5所示的倒装状态下,计量油向外部空间A侧泄漏的每单位时间的油量,从而能够定量地测定相当于图4所示的正装状态下的流体的送入量的油量。也就是说,通过测定在倒装状态下向外部空间A侧泄漏的油量,可定量地把握油封50的密封功能。
此外,密封唇部55中的唇顶端部51是在形成油封50的滑动面的凹凸的方面重要的因素。
唇顶端部51中的接触压力分布在周向上相同,但对与以唇顶端部51中的微细的凹凸的高度不同的方式形成的油封50相比较的情况进行说明。
于是,对于唇顶端部51中的微细的凹凸较多的做法,在倒装状态下漏出的油量也变多。因而,在正装状态下,要从外部空间A朝向内部空间V送入流体的能力变高。或者,通过使唇顶端部51的宏观上的相对于外周面30a的接触状态、唇顶端部51相对于外周面30a的接触压力分布变化,从而能够使流体的送入量变化。
如此,作为支配油封50的密闭机理的两个因素的润滑特性和密闭机构由形成密封唇部55的材料、唇顶端部51附近的形状这两个因素控制。此时,出于微观的观点,需要考虑唇顶端部51与外周面30a接触着的滑动面内的循环流的吸入、喷出区域的平均膜厚控制来设定材料特性。
为了控制这些,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密封唇部55的外侧倾斜面512形成有肋区域56r。
此外,为了控制密封特性,需要考虑变速器100的动作状态。也就是说,若不相当于齿轮架部30的外周面30a处的周速处于预定的范围内的动作状态,则无法进行上述的滑动面内的循环流的吸入、喷出区域的平均膜厚控制。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方式设定吸入增大部56:在相对于密封唇部55而言的齿轮架部30的外周面30a处的周速是70mm/sec以上且5000mm/sec以下时,与没有形成吸入增大部56的情况相比,流体的送入量成为30倍以上且300倍以下。
在相对于密封唇部55而言的齿轮架部30的外周面30a处的周速是70mm/sec以上的情况下,也受变速器100的尺寸影响,但变速器100成为高速旋转的可能性较高。
在变速器100高速旋转着的情况下,表面温度上升。在该情况下,存在密封宽度WR变化、密封机构50的密封性降低的可能性。本发明人等认识到在变速器100的表面温度成为60℃以上的情况下无法保证变速器100的动作稳定性。
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密封机构50设置有吸入增大部56,从而在表面温度已上升的密封机构50中也能够维持密封性。也就是说,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100,能够消除由高速旋转引起的温度上升的影响,能够维持较高的密封性。
此外,只要周速是70mm/sec以下,变速器100的表面温度就不会超过60℃。然而,在以往的密封机构的情况下,密封性降低,因此,存在作为润滑剂的油等向变速器100的外部漏出的可能性。
不过,能够如本实施方式这样通过使用具有吸入增大部56的油封50来维持充分的密封性。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100,即使在周速成为70mm/sec以上的高速旋转时产生了温度上升的情况下,也可增大由密封机构50产生的流体的送入量。由此,能够抑制作为润滑剂的油等从变速器100的内部空间V朝向外部空间A漏出。即,可提高变速器100中的密封性。
该密封性的提高受由温度上升带来的影响的可能性较低。因此,不管高速旋转等的变速器100中的温度变化如何,都可维持密封性。
而且,通过形成有肋部56a,能够提高密封唇部55的唇刚性。因而,能够针对由油泥导致的对密封唇部55、齿轮架部30的外周面30a的侵蚀增强密封耐性。另外,密封唇部55相对于齿轮架部30的外周面30a的接触面积变小,因此,能够抑制发热。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变速器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减速器)的沿着旋转轴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6中的VII-VII线处的截面向视图。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减速器)100作为偏心摆动减速器发挥功能。变速器100具备壳体202、齿轮架部204以及密封机构50。壳体202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壳体20相对应。齿轮架部204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齿轮架部30相对应。
壳体202具备壳体主体部202c和壳体凸缘部202f。
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在将沿着壳体主体部202c的旋转轴线F0的方向简称为轴向的情况。而且,在从轴向观察的俯视时,将与旋转轴线F0交叉的方向称为径向,将绕旋转轴线F0回旋的方向称为周向。而且,将径向中的接近旋转轴线F0的方向称为径向的内侧,将远离旋转轴线F0的方向称为径向的外侧。
而且,将驱动源与变速器100连接的内部空间V侧称为输入侧,将接受变速器100的输出的外部空间A侧称为输出侧。变速器100用于在驱动源与输出侧构件之间以预定的转速比转换转速而传递驱动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壳体202和齿轮架部204中的任一个构件设为输出部,将另一个构件设为固定部。也就是说,对于相互相对旋转的壳体202和齿轮架部204,一个构件与固定变速器100的固定构件连接,另一个构件与旋转的输出侧构件连接。
壳体主体部(外筒)202c形成为以旋转轴线F0为中心的筒状。作为第1筒部的一个例子的壳体主体部202c朝向外部空间A开口。在壳体主体部202c的开口部以可旋转的方式收纳有齿轮架部204。
壳体凸缘部202f以从壳体主体部202c朝向径向的外侧伸出的方式形成,与固定构件或输出侧构件连接。壳体凸缘部202f与壳体主体部202c的位于输入侧的部分一体地形成。
在变速器100的输出侧以暴露的方式配置有多个(例如3个)传递齿轮220和输入齿轮220a。
变速器100具备壳体202的壳体主体部202c、作为旋转构件的一个例子的齿轮架部204、输入轴208、多个(例如3个)曲轴210A、第1摆动齿轮214、第2摆动齿轮216以及多个传递齿轮220。
变速器100能够通过使与输入齿轮220a相对应的输入轴208旋转而使曲轴210A旋转。由此,能够与曲轴210A的偏心部210a、偏心部210b联动而使摆动齿轮214、摆动齿轮216摆动旋转。由此,能够获得相对于输入旋转减速了的输出旋转。此外,输入齿轮220a或传递齿轮220构成输入部。
壳体202用于构成变速器100的外表面,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在壳体202的内周面202a形成有许多销槽202b。各销槽202b以在壳体202的轴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并且,在与轴向正交的截面中具有半圆状的截面形状。销槽202b以在周向上以等间隔排列的方式形成于壳体主体部202c的内周面。
此外,壳体202的内周面202a沿着轴向位于比在第1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安装密封机构50的内周面20a靠输入侧的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内周面202a和内周面20a以不同的径尺寸形成,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
壳体202具有许多内齿销203。各内齿销203分别安装于销槽202b。具体而言,各内齿销203分别嵌入于相对应的销槽202b,以在壳体202的轴向上延伸的姿势配置。由此,许多内齿销203沿着壳体202的周向以等间隔排列。第1摆动齿轮214的第1外齿214a和第2摆动齿轮216的第2外齿216a与内齿销203啮合。
齿轮架部204以与壳体202同轴地配置的状态收纳于壳体202内。齿轮架部204相对于壳体202绕相同的轴线相对旋转。具体而言,齿轮架部204配置于比壳体202靠径向的内侧的位置。齿轮架部204由在轴向上相互分开地设置的一对主轴承206(26)支承成可相对于壳体202相对旋转。
齿轮架部204具备:基部,其具有基板部204a和多个(例如3个)轴部204c;和端板部(凸缘部)204b。
基板部204a以在壳体202内位于输出侧的方式配置。在基板部204a的中央部形成有贯通孔204d。在贯通孔204d的周围以在周向上隔开等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例如3个)曲轴安装孔204e(以下,简称为安装孔204e)。
端板部204b以在轴向上与基板部204a分开的方式配置,并且,以在壳体202内位于输入侧的方式配置。在端板部204b的中央部形成有贯通孔204f。在贯通孔204f的周围以在周向上隔开等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例如3个)曲轴安装孔204g(以下,简称为安装孔204g)。多个安装孔204g设置于在轴向上与多个安装孔204e相对的位置。
在壳体202内形成有由端板部204b和基板部204a的内表面以及壳体202的内周面202a围成的闭空间。
3个轴部204c与基板部204a一体地形成,并且,以从基板部204a朝向端板部204b呈直线状延伸的方式形成。3个轴部204c以在周向上隔开等间隔的方式配置(参照图7)。各轴部204c由螺栓204h紧固于端板部204b(参照图6)。由此,使基板部204a、轴部204c以及端板部204b组合成一体。
输入轴208作为供驱动马达(未图示)的驱动力输入的输入部发挥功能。将输入轴208插入于在端板部204b形成的贯通孔204f内和在基板部204a形成的贯通孔204d内。输入轴208以轴心与作为壳体202和齿轮架部204的轴心的旋转轴线F0一致的方式配置,绕旋转轴线F0旋转。在输入轴208的顶端部的外周面设置有输入齿轮208a。
3个曲轴210A在壳体202内配置于输入轴208的周围(参照图7)。3个曲轴210A以在输入轴208的周向上隔开等间隔的方式配置。各曲轴210A由一对曲轴轴承212a、212b支承成可相对于齿轮架部204旋转(参照图6)。
具体而言,第1曲轴轴承212a安装于在基板部204a形成的安装孔204e。另一方面,第2曲轴轴承212b安装于在端板部204b形成的安装孔204g。曲轴210A由第1曲轴轴承212a和第2曲轴轴承212b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基板部204a和端板部204b。
各曲轴210A具有轴主体212c以及与轴主体212c一体地形成的第1偏心部210a和第2偏心部210b。
第1偏心部210a和第2偏心部210b以在轴向上排列的方式配置于第1曲轴轴承212a与第2曲轴轴承212b之间。第1偏心部210a和第2偏心部210b分别形成为圆柱形状。第1偏心部210a和第2偏心部210b均在相对于轴主体212c的轴心偏心了的状态下以从轴主体212c向径向的外侧伸出的方式形成。第1偏心部210a和第2偏心部210b分别以预定的偏心量相对于轴主体212c的轴心偏心。第1偏心部210a和第2偏心部210b以相互具有预定角度的相位差的方式配置。
在曲轴210A的、位于比安装孔204e靠输出侧的位置的部分设置有被嵌合部210c。在被嵌合部210c安装有传递齿轮220。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100并不限定于图6和图7的例子。例如,作为变速器100,也可以设为以下反向组装结构:通过将曲轴210A在轴向上反向地配置,从而将被嵌合部210c配置于比安装孔204g靠输入侧的位置。
第1摆动齿轮214配置于壳体202内的所述闭空间,并且,借助第1滚子轴承218a安装于各曲轴210A的第1偏心部210a。第1摆动齿轮214与随着各曲轴210A的旋转而产生的第1偏心部210a的偏心旋转联动,一边与内齿销203啮合,一边摆动旋转。
第1摆动齿轮214以比壳体202的内径稍小的外径形成。第1摆动齿轮214具有第1外齿214a、中央部贯通孔214b、多个(例如3个)第1偏心部贯穿孔214c以及多个(例如3个)轴部贯穿孔214d。第1外齿214a在摆动齿轮214的整个周向上以平滑地连续的波形状形成。
中央部贯通孔214b形成于第1摆动齿轮214的中央部。在中央部贯通孔214b以具有游隙的状态贯穿有输入轴208。
3个第1偏心部贯穿孔214c形成于第1摆动齿轮214,并且,以在周向上隔开等间隔的方式配置在中央部贯通孔214b的周围。在各第1偏心部贯穿孔214c借助第1滚子轴承218a分别贯穿有各曲轴210A的第1偏心部210a。
3个轴部贯穿孔214d形成于第1摆动齿轮214,并且,以在周向上隔开等间隔的方式配置在中央部贯通孔214b的周围。各轴部贯穿孔214d以位于沿着周向相邻的第1偏心部贯穿孔214c之间的位置的方式配置。在各轴部贯穿孔214d以具有游隙的状态贯穿有相对应的轴部204c。
第2摆动齿轮216配置于壳体202内的所述闭空间,并且,借助第2滚子轴承218b安装于各曲轴210A的第2偏心部210b。第1摆动齿轮214与第2摆动齿轮216以与第1偏心部210a和第2偏心部210b的配置相对应的方式在轴向上排列设置。第2摆动齿轮216与随着各曲轴210A的旋转而产生的第2偏心部210b的偏心旋转联动,一边与内齿销203啮合,一边摆动旋转。
第2摆动齿轮216以比壳体202的内径稍小的外径形成。第2摆动齿轮216具有第2外齿216a、中央部贯通孔216b、多个(例如3个)第2偏心部贯穿孔216c以及多个(例如3个)轴部贯穿孔216d。这些具有与第1摆动齿轮214的第1外齿214a、中央部贯通孔214b、多个第1偏心部贯穿孔214c以及多个轴部贯穿孔214d的构造同样的构造。在各第2偏心部贯穿孔216c借助第2滚子轴承218b贯穿有曲轴210A的第2偏心部210b。
各传递齿轮220向相对应的曲轴210A传递输入齿轮208a的旋转。各传递齿轮220分别外套于在相对应的曲轴210A设置的被嵌合部210c。各传递齿轮220绕与曲轴210A的旋转轴线相同的轴线与曲轴210A一体地旋转。各传递齿轮220具有与输入齿轮208a啮合的输入齿轮220a。
变速器100是在驱动源(第1构件)与旋转构件(第2构件)之间以预定的转速比转换转速而传递驱动力的齿轮装置。
变速器100具备:偏心部210a、210b;摆动齿轮214,216,其具有供偏心部插入的贯穿孔214c、216c,并且,具有齿部214a、216a;第1筒部(壳体202),其以可安装于第1构件和第2构件中的一个构件的方式构成;以及第2筒部(齿轮架部204),其以可安装于第1构件和第2构件中的另一个构件的方式构成。第1筒部202具有与摆动齿轮的齿部啮合的内齿销203。第2筒部以保持着摆动齿轮的状态配置于第1筒部的径向的内侧。第1筒部和第2筒部具有由于随着偏心部的旋转而产生的摆动齿轮的摆动而可呈同心状相互地相对旋转的减速机构部。
在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100中,在壳体202与齿轮架部204之间配置有密封机构50。密封机构50以在壳体202与齿轮架部204之间位于外部空间A侧的方式配置。因而,在壳体202与齿轮架部204之间形成的环状的间隙中的、位于外部空间A侧的部分由密封机构50密封。密封机构50使内部空间V相对于外部空间A密闭。
密封机构50配置于壳体202的内周面20a与齿轮架部204的外周面30a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此外,密封机构50向外部空间A暴露着,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
密封机构50配置于比主轴承206靠外部空间A侧的位置。因而,在壳体202与齿轮架部204之间的间隙,沿着旋转轴线F0从外部空间A侧朝向内部空间V侧按照密封机构50、主轴承206、销槽202b和内齿销203、主轴承206的顺序排列。
密封机构50具有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结构同等的结构。
因而,如图3、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密封机构50具备芯骨52、环状螺旋弹簧58以及密封构件53。密封构件53具有基体部54、密封唇部55以及辅助唇部57。
密封机构50具有在密封唇部55的位于比唇顶端部51靠外部空间A侧的位置的外侧倾斜面512形成的吸入增大部56。
吸入增大部56具有正向肋区域56r1、反向肋区域56r2以及肋间区域56n。在肋区域56r以相互平行地分开的方式形成有多个肋部56a。而且,可适当设定相对于唇顶端部51而言的肋区域56r的长度和配置关系、肋部56a的角度θ、肋部56a的沿着径向的高度、肋部56a的沿着周向的密封宽度、密封机构50的紧固量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以如下方式设定吸入增大部56:在相对于密封唇部55而言的齿轮架部204的外周面30a处的周速是70mm/sec以上且5000mm/sec以下时,与没有形成吸入增大部56的情况相比,流体的送入量成为30倍以上且300倍以下。更优选的是,以如下方式设定吸入增大部56:在相对于密封唇部55而言的齿轮架部204的外周面30a处的周速是70mm/sec以上且1000mm/sec以下时,与没有形成吸入增大部56的情况相比,流体的送入量成为30倍以上且200倍以下。
不过,在变速器100中,壳体202与齿轮架部204之间的相对旋转时的转速同齿轮架部204的外周面30a处的周速具有相关关系。
作为一个例子,考虑壳体202作为固定侧、齿轮架部204作为相对于壳体202旋转的输出侧发挥功能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作为齿轮架部204的转速与齿轮架部204的外周面30a处的周速之间的关系,以下能够表示一个例子。
转速[rpm]、周速[mm/sec]
·15[rpm]、74[mm/sec]
·40[rpm]、197[mm/sec]
·100[rpm]、492[mm/sec]
·200[rpm]、984[mm/sec]
在变速器100中,使用没有形成吸入增大部56的密封机构而测定了流体的送入量。其结果,能够确认到不依赖于齿轮架部204的转速而大致不变化的流体的送入量。
相对于此,使用已形成有吸入增大部56的密封机构50而测定了流体的送入量[mL/h]。其结果,能够确认到如下内容:若齿轮架部204的转速增大,则形成有吸入增大部56的密封机构50中的流体的送入量也增大。而且,能够确认到如下内容:形成有吸入增大部56的密封机构50中的流体的送入量的增加相对于齿轮架部204的转速的增加是指数函数,流体的送入量相对于转速增加显著地增加。此外,流体的送入量是0.2mL/h以上且30mL/h以下。
其中,在变速器100中,与转速和周速相对应地分别求出使用形成有吸入增大部56的密封机构50而测定的流体的送入量与使用没有形成吸入增大部56的密封机构而测定的流体的送入量之比的值。一并记载该情况的比的值而如下述所示。
转速[rpm]、周速[mm/sec]、比
·15[rpm]、74[mm/sec]、30
·40[rpm]、197[mm/sec]、50
·100[rpm]、492[mm/sec]、100
·200[rpm]、984[mm/sec]、150
而且,在这些条件下研究了变速器100表面的温度[℃]和向外部空间A漏出的油的有无。其结果,可知:在周速70[mm/sec]以上时存在比60℃高的情况。另外,在使用了形成有吸入增大部56的密封机构50的情况下,均能够确认到没有漏出的油。
在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100中,即使在周速成为70mm/sec以上的高速旋转的动作时产生了温度上升的情况下,也可增大由密封机构50产生的流体的送入量。由此,能够抑制作为润滑剂的油等从变速器100的内部空间V朝向外部空间A漏出。即,可提高变速器100中的密封性。
该密封性的提高使受温度上升影响的可能性较低。因此,不管高速旋转等的变速器100中的温度变化如何,都可维持密封性。
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同等的作用效果。而且,通过形成有肋部56a,能够提高密封唇部55的唇刚性。因而,能够针对由油泥导致的对密封唇部55、齿轮架部204的外周面30a的侵蚀增强密封耐性。另外,密封唇部55相对于齿轮架部204的外周面30a的接触面积变小,因此,能够抑制发热。
(第3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变速器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的剖视图。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减速器)100作为所谓的中心曲轴式的减速器发挥功能。变速器100具备壳体(外筒)3310、外壁3740、齿轮架部3400C、曲轴组装体3500C、齿轮部3600C、两个主轴承3710C(26)和主轴承3720C(26)、输入齿轮3730C以及密封机构50。
输出轴线3C1相当于两个主轴承3710C、3720C和输入齿轮3730C的中心轴线(旋转轴线F0)。外筒3310和齿轮架部3400C绕旋转轴线F0相对旋转。
马达(未图示)、其他驱动源(未图示)所生成的驱动力经由沿着输出轴线3C1延伸的输入齿轮3730C输入曲轴组装体3500C。输入到曲轴组装体3500C的驱动力向配置到由外筒3310和齿轮架部3400C围成的内部空间内的齿轮部3600C传递。输出轴线3C1是从马达输出的输出轴线,且是向变速器100输入的输入轴线。
两个主轴承3710C、3720C配置于在外筒3310与齿轮架部3400C之间形成的环状空间。外筒3310或齿轮架部3400C由于传递到齿轮部3600C的驱动力而绕输出轴线3C1旋转。
齿轮架部3400C包括基部(第1齿轮架)3410C和端板(第2齿轮架)3420C。齿轮架部3400C整体形成为圆筒状。端板3420C形成为大致圆板形状。端板3420C的外周面由第2圆筒部3312从径向的外侧局部地包围。主轴承3720C嵌入于第2圆筒部3312与端板3420C的周面之间的环状的空隙。以主轴承3720C的球在端板3420C上直接滚动的方式形成端板3420C的外周面。
基部3410C包括基板部3411C和多个轴部3412C。基板部3411C的外周面由第3圆筒部3313从径向的外侧局部地包围。主轴承3710C嵌入于第3圆筒部3313与基板部3411C的外周面之间的环状的空隙。以主轴承3710C的球在基板部3411C的外周面上直接滚动的方式形成基板部3411C的外周面。
基板部3411C以沿着输出轴线3C1与端板3420C分开的方式配置。基板部3411C与端板3420C同轴地配置。因而,输出轴线3C1相当于基板部3411C和端板3420C的中心轴线。
基板部3411C包括内表面3415C和位于与内表面3415C相反的一侧的外表面3416C。内表面3415C在轴向上与齿轮部3600C相对。内表面3415C和外表面3416C以沿着与输出轴线3C1正交的假想平面(未图示)的方式配置。
中央贯通孔3417C形成于基板部3411C。中央贯通孔3417C在内表面3415C与外表面3416C之间以沿着输出轴线3C1延伸的方式形成。输出轴线3C1相当于中央贯通孔3417C的中心轴线。
端板3420C包括内表面3421C和位于与内表面3421C相反的一侧的外表面3422C。内表面3421C在轴向上与齿轮部3600C相对。内表面3421C和外表面3422C以沿着与输出轴线3C1正交的假想平面(未图示)的方式配置。
中央贯通孔3423C形成于端板3420C。中央贯通孔3423C以在内表面3421C与外表面3422C之间沿着输出轴线3C1延伸的方式形成。输出轴线3C1相当于中央贯通孔3423C的中心轴线。
多个轴部3412C分别以从基板部3411C的内表面3415C朝向端板3420C的内表面3421C延伸的方式形成。端板3420C的多个第2接合面3421B与位于多个轴部3412C的顶端的第1接合面3412B连接。端板3420C也可以利用由具有外螺纹部3053的螺栓3051和内螺纹部3056构成的紧固部3050和定位销等与多个轴部3412C的顶端面连接。
轴部3412C的第1接合面3412B与端板3420C的第2接合面3421B利用螺栓3051以相互压靠着的状态连接。
齿轮部3600C配置于基板部3411C的内表面3415C与端板3420C的内表面3421C之间。多个轴部3412C以贯通着齿轮部3600C的状态与端板3420C连接。
齿轮部3600C包括两个摆动齿轮3610C、摆动齿轮3620C。
摆动齿轮3610C配置于端板3420C与摆动齿轮3620C之间。摆动齿轮3620C配置于基板部3411C与摆动齿轮3610C之间。
摆动齿轮3610C、摆动齿轮3620C也可以基于共同的设计图形成。摆动齿轮3610C、摆动齿轮3620C既可以分别是次摆线齿轮,也可以分别是摆线齿轮。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限定于用作摆动齿轮3610C、摆动齿轮3620C的齿轮的特定的种类。
摆动齿轮3610C、摆动齿轮3620C分别与多个内齿销3320啮合。
若曲轴组装体3500C绕输出轴线3C1旋转,则摆动齿轮3610C、摆动齿轮3620C一边与内齿销3320啮合,一边在壳体3310内回旋移动(即摆动旋转)。在此期间内,摆动齿轮3610C、摆动齿轮3620C的中心绕输出轴线3C1回旋。外筒3310和齿轮架部3400C的相对旋转由摆动齿轮3610C、摆动齿轮3620C的摆动旋转引起。
在摆动齿轮3610C、摆动齿轮3620C各自的中心形成有贯通孔。曲轴组装体3500C嵌入于在摆动齿轮3610C、摆动齿轮3620C形成的贯通孔内。
与绕输出轴线3C1配置的多个轴部3412C相对应地在摆动齿轮3610C、摆动齿轮3620C分别形成有多个贯通孔。多个轴部3412C贯穿这些贯通孔。贯通孔的大小以在多个轴部3412C与摆动齿轮3610C、摆动齿轮3620C之间不产生干涉的方式设定。
曲轴组装体3500C包括曲轴3520C、两个轴颈轴承3531C、3532C以及两个曲轴轴承3541C、3542C。曲轴3520C包括第1轴颈3521C、第2轴颈3522C、第1偏心部3523C以及第2偏心部3524C。
第1轴颈3521C沿着输出轴线3C1延伸,插入于端板3420C的中央贯通孔3423C。第2轴颈3522C配置于与第1轴颈3521C相反的一侧,沿着输出轴线3C1延伸,并且,插入于基板部3411C的中央贯通孔3417C。
轴颈轴承3531C嵌入于第1轴颈3521C与端板3420C的形成中央贯通孔3423C的内壁之间的环状空间。其结果,第1轴颈3521C与端板3420C连结。轴颈轴承3532C嵌入于第2轴颈3522C与基板部3411C的形成中央贯通孔3417C的内壁之间的环状空间。其结果,第2轴颈3522C与基板部3411C连结。
因而,齿轮架部3400C能够支承曲轴组装体3500C。
第1偏心部3523C位于第1轴颈3521C与第2偏心部3524C之间。第2偏心部3524C位于第2轴颈3522C与第1偏心部3523C之间。曲轴轴承3541C嵌入于在摆动齿轮3610C的中心形成的贯通孔,与第1偏心部3523C连结。其结果,摆动齿轮3610C安装于第1偏心部3523C。
曲轴轴承3542C嵌入于在摆动齿轮3620C的中心形成的贯通孔,与第2偏心部3524C连结。其结果,摆动齿轮3620C安装于第2偏心部3524C。
第1轴颈3521C与第2轴颈3522C同轴地配置,绕输出轴线3C1旋转。第1偏心部3523C和第2偏心部3524C分别形成为圆柱状,相对于输出轴线3C1偏心。第1偏心部3523C和第2偏心部3524C分别相对于输出轴线3C1偏心旋转,对摆动齿轮3610C、摆动齿轮3620C赋予摆动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偏心部由第1偏心部3523C和第2偏心部3524C中的一者例示。
在外筒3310固定着的情况下,摆动齿轮3610C、摆动齿轮3620C与外筒3310的多个内齿销3320啮合,因此,使摆动齿轮3610C、摆动齿轮3620C的摆动旋转转换成曲轴3520C的绕输出轴线3C1的回旋运动和基板部3411C的绕输出轴线3C1的旋转。端板3420C和基板部3411C与第1轴颈3521C和第2轴颈3522C分别连结,因此,曲轴3520C的回旋运动借助轴部3412C转换成端板3420C和基板部3411C的绕输出轴线3C1的旋转运动。摆动齿轮3610C、摆动齿轮3620C之间的回旋相位差由第1偏心部3523C与第2偏心部3524C之间的偏心方向的差异决定。
在齿轮架部3400C固定着的情况下,摆动齿轮3610C、摆动齿轮3620C与外筒3310的多个内齿销3320啮合,因此,使摆动齿轮3610C、摆动齿轮3620C的摆动旋转转换成外筒3310的绕输出轴线3C1的旋转运动。
输入齿轮3730C沿着输出轴线3C1延伸,贯通支承壁3742。输入齿轮3730C贯通由外壁3740围成的内部空间V中的空间3750。在曲轴3520C形成有沿着输出轴线3C1延伸的贯通孔3525。将输入齿轮3730C的顶端部插入于贯通孔3525。
键槽3732形成于输入齿轮3730C的顶端部。又一键槽3526形成于曲轴3520C的形成贯通孔3525的内壁面。键槽3732、键槽3526与输出轴线3C1大致平行地延伸。将键3733插入于键槽3732、键槽3526。
其结果,输入齿轮3730C与曲轴3520C连结。若输入齿轮3730C绕输出轴线3C1旋转,则曲轴3520C绕输出轴线3C1旋转。其结果,引起摆动齿轮3610C、摆动齿轮3620C的摆动旋转。
在基板部3411C形成的中央贯通孔3417C包括第1中空部3491和第2中空部3492。第1中空部3491和第2中空部3492均形成为截面圆形状。第1中空部3491的截面积比第2中空部3492的截面积小。
在第1中空部3491配置有第2轴颈3522C和轴颈轴承3532C。不管固定侧·输出侧中的任一侧,都使基板部3411C的外表面3416C压接于对象构件(未图示)。
在壳体3310的外周,在整周上形成有凸缘部3314,凸缘部3314与外壁3740连接。外壁3741的顶端部3741a平坦地形成。在外壁3741的顶端部3741a形成有内螺纹部3250作为安装紧固部。
在凸缘部3314形成有贯通孔3315,该贯通孔3315配置于壳体3310的外周,并且,沿着旋转轴线F0贯通凸缘部3314。贯通孔3315在周向上以任意的间隔设置。
贯通孔3315作为供螺栓3151贯通的紧固孔发挥功能,该螺栓3151紧固变速器100和成为固定侧·输出侧中的任一侧的零部件的一部分的外壁3740。作为紧固构件的螺栓3151贯通贯通孔3315。外壁3740的内螺纹部3250和螺栓3151构成安装紧固部。
作为由外壁3740和壳体3310围成的空间发挥功能的内部空间V由密封机构50密封。
在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100中,在壳体3310与齿轮架部3400C之间,在位于最靠外部空间A侧的位置的部分配置有密封机构50。也就是说,呈环状的壳体3310与齿轮架部3400C之间的间隙中的、能位于外部空间A侧的部分由密封机构50密封。密封机构50使内部空间V相对于外部空间A密闭。
密封机构50配置于壳体3310的内周面20a与齿轮架部3400C的外周面30a之间。密封机构50以向外部空间A暴露的方式配置,但并不限定于该情况。密封机构50配置于比主轴承3710C靠外部空间A侧的位置。在壳体3310与齿轮架部3400C之间的间隙,沿着旋转轴线F0从外部空间A侧朝向内部空间V侧按照密封机构50、主轴承3710C、内齿销3320、主轴承3720C的顺序排列。
密封机构50具有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结构同等的结构。
因而,如图3和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密封机构50具备芯骨52、环状螺旋弹簧58以及密封构件53。密封构件53具有基体部54、密封唇部55以及辅助唇部57。
密封机构50具有在密封唇部55的位于比唇顶端部51靠外部空间A侧的位置的外侧倾斜面512形成的吸入增大部56。
吸入增大部56具有正向肋区域56r1、反向肋区域56r2以及肋间区域56n。在肋区域56r以相互平行地分开的方式形成有多个肋部56a。而且,可适当设定相对于唇顶端部51而言的肋区域56r的长度和配置关系、肋部56a的角度θ、肋部56a的径向高度尺寸、肋部56a的周向密封宽度、密封机构50的紧固量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以如下方式设定吸入增大部56:在相对于密封唇部55而言的齿轮架部3400C的外周面30a处的周速是70mm/sec以上且5000mm/sec以下时,与没有形成吸入增大部56的情况相比,流体的送入量成为30倍以上且300倍以下。更优选的是,以如下方式设定吸入增大部56:在相对于密封唇部55而言的齿轮架部3400C的外周面30a处的周速是70mm/sec以上且1000mm/sec以下时,与没有形成吸入增大部56的情况相比,流体的送入量成为30倍以上且200倍以下。
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100与在第2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结构相比,齿轮架部3400C处的转速较高,也就是说高速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100中,即使在周速成为70mm/sec以上的高速旋转的动作时产生了温度上升的情况下,也可增大由密封机构50产生的流体的送入量。由此,能够抑制作为润滑剂的油等从变速器100的内部空间V朝向外部空间A漏出。即,可提高变速器100中的密封性。
该密封性的提高受温度上升影响的可能性较低。因此,不管高速旋转等的变速器100中的温度变化如何,都可维持密封性。
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同等的作用效果。而且,通过形成有肋部56a,能够提高密封唇部55的唇刚性。因而,能够针对由油泥导致的对密封唇部55、齿轮架部3400C的外周面30a的侵蚀增强密封耐性。另外,密封唇部55相对于齿轮架部3400C的外周面30a的接触面积变小,因此,能够抑制发热。
在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由多个物体构成的构件既可以使该多个物体一体化,相反,能够将由一个物体构成的构件分成多个物体。不管是否一体化,以能够达成发明的目的的方式构成即可。

Claims (15)

1.一种变速器,其具备:
壳体;
齿轮架部,其收纳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相对于所述壳体相对旋转;以及
密封机构,其设置到所述壳体与所述齿轮架部之间,
所述密封机构具有密封唇部,所述密封唇部形成有沿着所述齿轮架部的周向呈线状与所述齿轮架部的外周面接触而密封的唇顶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中,
所述密封机构具有吸入增大部,所述吸入增大部根据所述齿轮架部的周速增大流体从所述密封唇部的外侧经由所述唇顶端部与所述齿轮架部的外周面之间而朝向所述密封唇部的内侧送入的送入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中,
所述齿轮架部以所述齿轮架部的外周面处的周速成为70mm/sec以上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壳体相对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其中,
所述吸入增大部具有沿着所述齿轮架部的轴向从所述唇顶端部朝向所述密封唇部的外侧、并且以相对于所述轴向倾斜的方式延伸的多个肋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器,其中,
所述吸入增大部具备沿着所述唇顶端部的周向配置的多个肋区域,
在多个所述肋区域中,多个所述肋部沿着所述唇顶端部的周向相互平行地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器,其中,
所述肋区域的沿着所述齿轮架部的轴向的轴向尺寸W以相对于所述齿轮架部的外周面的外径WR2、所述密封唇部的内径Wr2以及所述密封唇部的唇角φ满足W≥{(WR2-Wr2)/2}/tanφ的条件的方式设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器,其中,
在所述密封机构的装配前的状态下,
所述肋部的从所述唇顶端部起沿着所述唇顶端部的径向突出的高度尺寸是0.01mm~0.10mm,
所述肋部的沿着所述唇顶端部的宽度尺寸是0.05mm~0.3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速器,其中,
在安装所述密封机构的位置处,
所述壳体的内径与装配前的所述密封机构的外径之间的尺寸差比作为装配前的所述密封机构的径向的尺寸的原宽度尺寸的5%大且比所述原宽度尺寸的20%小。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器,其中,
多个所述肋以倾斜方向在沿着所述唇顶端部的周向彼此相邻的所述肋区域彼此的关系中成为反向的方式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速器,其中,
多个肋区域沿着所述唇顶端部的周向以隔开间隔的方式断续地配置,
所述吸入增大部具有肋间区域,该肋间区域配置于沿着所述唇顶端部的周向相邻的所述肋区域之间,且没有形成所述肋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变速器,其中,
多个所述肋区域的周向的长度的合计相对于所述唇顶端部的沿着周向的全长处于30%~80%的范围内。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器,其中,
所述吸入增大部的多个所述肋部的倾斜角度是20deg~30deg。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变速器,其中,
在所述肋区域中,沿着所述唇顶端部的周向彼此相邻的所述肋部彼此的间隔是0.1mm~5mm。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其中,
以所述流体的送入量成为0.2mL/h以上且30mL/h以下的方式设定所述吸入增大部。
15.一种变速器,其具备:
壳体;
内齿轮,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具有内齿;
摆动齿轮,其具有与所述内齿轮的所述内齿啮合的外齿,且摆动旋转;
曲轴,其具有将所述摆动齿轮支承成旋转自如的偏心部,并且,向所述摆动齿轮传递驱动源的旋转力;
齿轮架部,所述摆动齿轮的旋转力向所述齿轮架部传递,所述齿轮架部相对于所述壳体相对旋转;以及
密封机构,其设置到所述壳体与所述齿轮架部之间,
所述密封机构具有:
密封唇部,其形成有沿着所述齿轮架部的周向呈线状与所述齿轮架部的外周面接触而密封的唇顶端部;和
吸入增大部,其增大流体从所述密封唇部的外侧经由所述唇顶端部与所述齿轮架部的外周面之间而朝向所述密封唇部的内侧送入的送入量,
所述吸入增大部具有:
多个肋部,其沿着所述齿轮架部的轴向从所述唇顶端部朝向所述密封唇部的外侧、并且以相对于所述轴向倾斜的方式延伸;和
沿着所述唇顶端部的周向配置的正向肋区域、肋间区域以及反向肋区域,
多个所述肋部在所述正向肋区域和所述反向肋区域中沿着所述唇顶端部的周向相互平行地配置,
多个所述肋以倾斜方向在所述正向肋区域与所述反向肋区域之间的关系中成为反向的方式形成,
所述吸入增大部以所述齿轮架部的外周面处的周速成为70mm/sec以上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壳体相对旋转,
以如下方式设定所述吸入增大部:与没有形成所述吸入增大部的情况相比,所述流体的送入量成为30倍以上且300倍以下。
CN202311223794.3A 2022-09-28 2023-09-21 变速器 Pending CN1177808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54776 2022-09-28
JP2022154776A JP2024048708A (ja) 2022-09-28 2022-09-28 変速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80866A true CN117780866A (zh) 2024-03-29

Family

ID=88146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23794.3A Pending CN117780866A (zh) 2022-09-28 2023-09-21 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02545A1 (zh)
EP (1) EP4345341A3 (zh)
JP (1) JP2024048708A (zh)
CN (1) CN117780866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83329A (ja) 2013-10-25 2015-04-30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偏心揺動型の減速装置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45341A2 (en) 2024-04-03
JP2024048708A (ja) 2024-04-09
US20240102545A1 (en) 2024-03-28
EP4345341A3 (en) 2024-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79849B1 (ko) 내부 시일을 갖는 스트레인 웨이브 기어 기구
US11365807B2 (en) Sealing apparatus
US8171822B2 (en) Reducer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JP5577297B2 (ja) スクロール式流体機械
EP1975412A2 (en) Shaft seal device for oil-free rotary compressor
US20100040498A1 (en) Rotor drive mechanism, eccentric shaft sealing structure, and pump apparatus
TWI303295B (zh)
CN101469704B (zh) 涡旋式流体机械
US9879771B2 (en) Dry well shaft assembly
JP2008517207A (ja) 内燃機関用のカム軸駆動装置
TWI770208B (zh) 具備潤滑劑混合防止部的諧波齒輪裝置
CN117780866A (zh) 变速器
US10760670B2 (en) Distribution gearing and electric drive unit having a distribution gearing
JP2002122087A (ja) 真空ポンプにおける軸封構造
EP1236903A2 (en) Shaft seal structure of vacuum pumps
CN110410487B (zh) 驱动桥总成及压路机
JP2007077958A (ja) 圧縮機
JP5865960B2 (ja) 圧縮機
JP2009109002A (ja) 歯車装置
CN112065970A (zh) 使用润滑油润滑的角磨机齿轮箱的密封结构及角磨机
JP2010163956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及びスクロール圧縮機の給油方法
JP2007211741A (ja) ポンプの軸封装置
JP2001329984A (ja) 真空ポンプにおける軸封構造
CN114811019B (zh) 一种齿轮箱的密封结构
JP6105955B2 (ja) スクリュ圧縮機の軸封部における漏出油回収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