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57408A - 高初黏uv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和胶带 - Google Patents

高初黏uv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和胶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57408A
CN117757408A CN202311746131.XA CN202311746131A CN117757408A CN 117757408 A CN117757408 A CN 117757408A CN 202311746131 A CN202311746131 A CN 202311746131A CN 117757408 A CN117757408 A CN 1177574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sensitive adhesive
pressure
acrylate
adhe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4613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志诚
吴真
阮镜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nteng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nteng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nteng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nteng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4613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574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57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574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初黏UV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和胶带,涉及压敏胶材料领域。高初黏UV压敏胶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聚氨酯丙烯酸酯25~40份,饱和聚酯树脂4~12份,固体丙烯酸树脂4~12份,松香树脂3~6份,丙烯酸酯单体35~60份,附着力促进剂1.0~3.0份和光引发剂2.0~3.5份;将上述原料混合后再搅拌,即得到所述高初黏UV压敏胶。本申请通过限定聚合物树脂、松香树脂、饱和聚酯树脂、固体丙烯酸树脂与丙烯酸单体的重量比,实现高的初黏力及高的重复剥离力;其制备方法操作简单、环保无污染,能提高产能和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高初黏UV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和胶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压敏胶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初黏UV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和胶带。
背景技术
压敏胶带是一类特别的粘弹性聚合物,只需施加轻微的压力,在较短时间内其就可以牢固的粘附在被粘物体表面,撤去外力后仍保持长时间的粘接效果,并且可以脱粘而不会在基材上留下残留物。因其具备永久粘性和干粘性,所以也被人们称为不干胶,它的特点为粘之简单,揭之容易,剥而不损。压敏胶的使用非常便利,用途十分广泛,因此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包装、印刷、生物医用材料、电子器具等方面。其中,UV固化压敏胶,是指材料在经过UV紫外光源照射后,可引发体系中双键进行聚合、交联反应,从而达到固化的目的,该技术相较于目前广泛使用的溶剂型压敏胶,具有无溶剂挥发,低能耗,反应速度快等特点,属于绿色环保技术。
但市场上的UV固化型压敏胶粘剂存在初黏力低及剥离强度低的缺陷,这对UV固化型压敏胶粘剂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初黏UV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的UV胶因丙烯酸酯双键存在转化率低导致固化不良的缺陷,UV固化后胶膜表面会残留大量未反应的小分子,而这些小分子的存在会严重降低初黏力和降低剥离强度等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高初黏UV压敏胶,其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
聚氨酯丙烯酸酯25~40份,饱和聚酯树脂4~12份,固体丙烯酸树脂4~12份,松香树脂3~6份,丙烯酸酯单体35~60份,附着力促进剂1.0~3.0份,光引发剂2.0~3.5份。
优选地,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在60℃条件下的粘度为90000~150000cps,Tg为-30~-60℃;
所述饱和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7000,体型结构,Tg为10~30℃,羟值为17-25mgKOH/g。
优选地,所述固体丙烯酸树脂包括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重均分子量为140000~210000,Tg为25~40℃;
所述松香树脂的Tg为75~115℃,酸值≤5mgKOH/g。
优选地,所述丙烯酸酯单体包括软单体、硬单体或功能单体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软单体包括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月桂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硬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冰片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功能单体包括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附着力促进剂包括硅烷偶联剂或/和磷酸酯附着力促进剂。
优选地,所述光引发剂包括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184)、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2-羟基-2-甲基-苯基丙酮(1173)、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819)中的一种或两种。
本申请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上述的高初黏UV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所述原料混合后搅拌,得到所述高初黏UV压敏胶。
本申请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胶带,包括上述的高初黏UV压敏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申请提供的聚合物树脂、松香树脂、饱和聚酯树脂、固体丙烯酸树脂、丙烯酸酯单体与各类助剂起到协同作用,其原理是聚氨酯丙烯酸酯提供对各类基材粘附强度高且持粘性好,固化速度快,内聚力强;饱和聚酯树脂为体型结构,具有热固性受热不易融化,且带有羟值对塑胶及金属基材附着力好;固体丙烯酸树脂为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对玻璃有较佳的粘附力;松香树脂对各类基材粘附性好,高TG值提升体系的干燥性;丙烯酸酯单体分为软、硬两种类型搭配,软单体提供良好的韧性及粘附性,硬单体提供较高的刚性及强度;本申请通过限定聚合物树脂、松香树脂、饱和聚酯树脂、固体丙烯酸树脂与丙烯酸单体的重量比,实现高的初黏力及高的重复剥离力。
2.本申请提供的高初黏UV压敏胶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环保无污染,能提高产能和降低生产成本。
3.本申请提供的包含高初黏UV压敏胶的胶带对玻璃、塑料、金属等基材具有高初黏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定。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高初黏UV胶的成品图;
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高初黏UV胶带的成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本文给出的具体实施例是出于向本领域技术人员解释的目的,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本申请的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明显的是,不需要采用具体细节来实践本申请。在其他情况下,未详细描述众所周知的步骤或操作,以避免模糊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初黏UV压敏胶,其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
聚氨酯丙烯酸酯25~40份,饱和聚酯树脂4~12份,固体丙烯酸树脂4~12份,松香树脂3~6份,丙烯酸酯单体35~60份,附着力促进剂1.0~3.0份,光引发剂2.0~3.5份。
可选的,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可以为25份、26份、27份、28份、29份、30份、31份、32份、33份、34份、35份、36份、37份、38份、39份、40份或25~40份之间的任意值,饱和聚酯树脂可以为4份、5份、6份、7份、8份、9份、10份、11份、12份或4~12份之间的任意值,所述固体丙烯酸树脂可以为4份、5份、6份、7份、8份、9份、10份、11份、12份或4~12份之间的任意值,所述松香树脂可以为3份、4份、5份、6份或3~6份之间的任意值,所述丙烯酸酯单体可以为35份、36份、37份、38份、40份、45份、50份、55份、60份或35~60份之间的任意值,所述附着力促进剂可以为1份、2份、3份或1~3份之间的任意值,所述光引发剂可以为2份、2.5份、3份、3.5或2~3.5份之间的任意值。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在60℃条件下的粘度为90000~150000cps,Tg为-30~-60℃;
可选的,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在60℃条件下的粘度可以为90000cps、100000cps、110000cps、120000cps、130000cps、140000cps、150000cps或90000~150000cps之间的任意值,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的Tg可以为-30℃、-35℃、-40℃、-45℃、-50℃、-55℃、-60℃或-30~-60℃之间的任意值;
所述饱和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7000,体型结构,Tg为10~30℃,羟值为17-25mgKOH/g。
可选的,所述饱和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可以为5000、5100、5500、5800、6000、6100、6200、6500、6700、7000或5000~7000之间的任意值,所述饱和聚酯树脂的Tg可以为10℃、12℃、15℃、20℃、25℃、26℃、30℃或10~30℃之间的任意值,所述饱和聚酯树脂的羟值可以为17mgKOH/g、18mgKOH/g、19mgKOH/g、20mgKOH/g、21mgKOH/g、22mgKOH/g、23mgKOH/g、24mgKOH/g、25mgKOH/g或17-25mgKOH/g之间的任意值。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固体丙烯酸树脂包括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重均分子量为140000~210000,Tg为25~40℃;
可选的,所述固体丙烯酸树脂的重均分子量可以为140000、150000、160000、170000、180000、190000、200000、210000、220000、230000或40000~210000之间的任意值,所述固体丙烯酸树脂的Tg可以为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或25~40℃之间的任意值;
所述松香树脂的Tg为75~115℃,酸值≤5mgKOH/g。
可选的,所述松香树脂的Tg可以为75℃、80℃、85℃、90℃、95℃、100℃、105℃、110℃、115℃或75~115℃之间的任意值,所述松香树脂的酸值可以为0.1mgKOH/g、0.5mgKOH/g、1mgKOH/g、2mgKOH/g、3mgKOH/g、4mgKOH/g、5mgKOH/g或0<酸值(mgKOH/g)≤5之间的任意值。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丙烯酸酯单体包括软单体、硬单体或功能单体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软单体包括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月桂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硬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冰片酯中的一种或几种;功能单体包括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附着力促进剂包括硅烷偶联剂或/和磷酸酯附着力促进剂。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引发剂包括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184)、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2-羟基-2-甲基-苯基丙酮(1173)、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819)中的一种或两种。
本申请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上述的高初黏UV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所述原料混合后搅拌,得到所述高初黏UV压敏胶。
本申请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胶带,包括上述的高初黏UV压敏胶。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而不应视为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选用嵩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代号为SD-860的产品,黏度为60℃:90000~150000,Tg(℃)=-48。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所述饱和聚酯树脂选用日本东洋纺聚酯树脂代号为GK-680的产品,分子量为6000,体型结构,Tg(℃)=10,羟值=21mgKOH/g。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所述固体丙烯酸树脂选用博立尔化工代号为BM-24G的产品,为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分子量(Mw)=180000,Tg(℃)=32。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所述松香树脂选用日本荒川化学代号为KE-311的产品,Tg(℃)=96,酸值≤5mgKOH/g。
本申请对上述胶带进行性能测试,包括:
初黏力以90°剥离力进行测定:按GBT 7122-1996测试标准进行测试。
重复剥离力:按GBT 7122-1996测试标准将测试胶条粘贴在不同基材上,测定其90°剥离力,同一样品重复进行上述粘贴测试30次,取平均值得到重复剥离力。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初黏UV压敏胶,其制备方法如下:
将30份聚氨酯丙烯酸酯,6份饱和聚酯树脂,6份固体丙烯酸树脂,3份松香树脂,45.5份丙烯酸丁酯,5份丙烯酸异冰片酯,2.5份附着力促进剂,1.5份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184),0.5份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得到高初黏UV压敏胶,成品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初黏UV压敏胶,其制备方法如下:
将上述制备得到的高初黏UV压敏胶涂布于薄膜厚度为50μm的PET薄膜的上表面,涂层厚度为15μm,然后用离型膜敷盖隔绝氧气,能量为1000mj/cm2在汞灯照射固化后冷却至室温,然后进行涂膜性能检测和评定,性能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
得到高初黏UV压敏胶胶带,成品如图2所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初黏UV压敏胶,其制备方法如下:
将10份饱和聚酯树脂,6份固体丙烯酸树脂,5份松香树脂,34.5份丙烯酸丁酯和2份丙烯酸异冰片酯加入搅拌釜内搅拌溶解
继续加入10份丙烯酸丁酯、2份丙烯酸异冰片酯、26份聚氨酯丙烯酸酯和1.5份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184),0.5份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分散均匀;
再加入2.5份附着力促进剂搅拌后过滤并脱泡,得到所述高初黏UV压敏胶。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初黏UV压敏胶胶带,其制备方法如下:
将上述制备得到的高初黏UV压敏胶涂布于薄膜厚度为50μm的PET薄膜的上表面,涂层厚度为15μm,然后用离型膜敷盖隔绝氧气,能量为1000mj/cm2在汞灯照射固化后冷却至室温,然后进行涂膜性能检测和评定,性能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初黏UV压敏胶,其制备方法如下:
将6份饱和聚酯树脂,10份固体丙烯酸树脂,4份松香树脂,32份丙烯酸丁酯,6.5份丙烯酸异冰片酯,38份聚氨酯丙烯酸酯,1.5份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184),0.5份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1.5份附着力促进剂混合后再搅拌,得到高初黏UV压敏胶。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初黏UV压敏胶胶带,其制备方法如下:
将上述制备得到的高初黏UV压敏胶涂布于薄膜厚度为50μm的PET薄膜的上表面,涂层厚度为15μm,然后用离型膜敷盖隔绝氧气,能量为1000mj/cm2在汞灯照射固化后冷却至室温,然后进行涂膜性能检测和评定,性能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UV压敏胶,其制备方法如下:
将28份聚氨酯丙烯酸酯,12份固体丙烯酸树脂,5份松香树脂,42.5份丙烯酸丁酯和8份丙烯酸异冰片酯,1.5份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184),0.5份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2.5份附着力促进剂混合后再搅拌,得到UV压敏胶。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UV压敏胶胶带,其制备方法如下:
将上述制备得到的高初黏UV压敏胶涂布于薄膜厚度为50μm的PET薄膜的上表面,涂层厚度为15μm,然后用离型膜敷盖隔绝氧气,能量为1000mj/cm2在汞灯照射固化后冷却至室温,然后进行涂膜性能检测和评定,性能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UV压敏胶,其制备方法如下:
将12份饱和聚酯树脂,5份松香树脂,42.5份丙烯酸丁酯和8份丙烯酸异冰片酯,28份聚氨酯丙烯酸酯,1.5份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184),0.5份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2.5份附着力促进剂混合后再搅拌,得到UV压敏胶。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UV压敏胶胶带,其制备方法如下:
将上述制备得到的高初黏UV压敏胶涂布于薄膜厚度为50μm的PET薄膜的上表面,涂层厚度为15μm,然后用离型膜敷盖隔绝氧气,能量为1000mj/cm2在汞灯照射固化后冷却至室温,然后进行涂膜性能检测和评定,性能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UV压敏胶,其制备方法如下:
将12份饱和聚酯树脂,9份固体丙烯酸树脂,44.5份丙烯酸丁酯,4份丙烯酸异冰片酯,26份聚氨酯丙烯酸酯和1.5份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184),0.5份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2.5份附着力促进剂混合后再搅拌,得到UV胶。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UV压敏胶胶带,其制备方法如下:
将上述制备得到的高初黏UV压敏胶涂布于薄膜厚度为50μm的PET薄膜的上表面,涂层厚度为15μm,然后用离型膜敷盖隔绝氧气,能量为1000mj/cm2在汞灯照射固化后冷却至室温,然后进行涂膜性能检测和评定,性能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
对比例4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UV压敏胶,其制备方法如下:
将10份饱和聚酯树脂,6份固体丙烯酸树脂,5份松香树脂,44.5份丙烯酸丁酯和4份丙烯酸异冰片酯,28.5份聚氨酯丙烯酸酯,1.5份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184),0.5份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混合后再搅拌,得到UV压敏胶。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UV压敏胶胶带,其制备方法如下:
将上述制备得到的高初黏UV压敏胶涂布于薄膜厚度为50μm的PET薄膜的上表面,涂层厚度为15μm,然后用离型膜敷盖隔绝氧气,能量为1000mj/cm2在汞灯照射固化后冷却至室温,然后进行涂膜性能检测和评定,性能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
对比例5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UV压敏胶,其制备方法如下:
将9份饱和聚酯树脂,9份固体丙烯酸树脂,4份松香树脂,51.5份丙烯酸丁酯和6份丙烯酸异冰片酯,16份聚氨酯丙烯酸酯,1.5份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184),0.5份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分散均匀,2.5份附着力促进剂混合后再搅拌,得到UV压敏胶。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UV压敏胶胶带,其制备方法如下:
将上述制备得到的高初黏UV压敏胶涂布于薄膜厚度为50μm的PET薄膜的上表面,涂层厚度为15μm,然后用离型膜敷盖隔绝氧气,能量为1000mj/cm2在汞灯照射固化后冷却至室温,然后进行涂膜性能检测和评定,性能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
对比例6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UV压敏胶,其制备方法如下:
将10份饱和聚酯树脂,10份固体丙烯酸树脂,6份松香树脂,27份丙烯酸丁酯,4份丙烯酸异冰片酯,36.5份聚氨酯丙烯酸酯,3.0份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184),0.5份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和3.0份附着力促进剂混合后再搅拌,得到UV压敏胶。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UV压敏胶胶带,其制备方法如下:
将上述制备得到的高初黏UV压敏胶涂布于薄膜厚度为50μm的PET薄膜的上表面,涂层厚度为15μm,然后用离型膜敷盖隔绝氧气,能量为1000mj/cm2在汞灯照射固化后冷却至室温,然后进行涂膜性能检测和评定,性能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涂膜性能检测
根据对比例1与实施例2的测试结果可知,对比例1对PC和不锈钢的90°剥离力和重复剥离力比实施例2的数值明显要小,其原因是其余组分百分含量不变的情况下,组分中的饱和聚酯树脂对塑料、金属的粘附力影响较大;根据对比例2与实施例2的测试结果可知,对比例2对玻璃的90°剥离力和重复剥离力比实施例2的数值明显要小,其原因是其余组分百分含量不变的情况下,组分中的固体丙烯酸树脂对玻璃的粘附力影响较大;根据实施例2与对比例3的测试结果可知,实施例2对PC、不锈钢和玻璃的90°剥离力和重复剥离力比对比例3的数值均要大,其原因是其余组分百分含量不变的情况下,组分中添加一定量的松香树脂对各种基材的粘附力都有一定的提升;根据实施例2与对比例4的测试结果可知,实施例2对PC、不锈钢及玻璃的90°剥离力和重复剥离力比对比例4的数值均要大,其原因是其余组分百分含量不变的情况下,组分中添加一定量的附着力促进剂对各种基材的粘附力都有一定的提升;根据实施例1与对比例5的测试结果可知,实施例1对PC、不锈钢及玻璃的90°剥离力和重复剥离力比对比例5的数值均要大,其原因是其余组分百分含量不变的情况下,组分中聚氨酯丙烯酸酯的用量会影响胶层对玻璃、塑料及金属的粘附力;根据实施例3与对比例6的测试结果可知,实施例3对PC、不锈钢及玻璃的90°剥离力和重复剥离力比对比例6的数值均要大,其原因是其余组分百分含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丙烯酸酯单体的用量会影响胶层对玻璃、塑料及金属的粘附力;综合以上实验情况可知,要想获得具有对玻璃、塑料、金属等基材均具有高初黏力特点的UV胶带,配方中的组份需合理搭配,缺一不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申请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上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申请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9)

1.一种高初黏UV压敏胶,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
聚氨酯丙烯酸酯25~40份,饱和聚酯树脂4~12份,固体丙烯酸树脂4~12份,松香树脂3~6份,丙烯酸酯单体35~60份,附着力促进剂1.0~3.0份,光引发剂2.0~3.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初黏UV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在60℃条件下的粘度为90000~150000cps,Tg为-30~-60℃;
所述饱和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7000,体型结构,Tg为10~30℃,羟值为17-25mgKOH/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初黏UV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丙烯酸树脂包括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重均分子量为140000~210000,Tg为25~40℃;
所述松香树脂的Tg为75~115℃,酸值≤5mgKOH/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初黏UV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单体包括软单体、硬单体或功能单体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初黏UV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单体包括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月桂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硬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冰片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功能单体包括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初黏UV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力促进剂包括硅烷偶联剂或/和磷酸酯附着力促进剂。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高初黏UV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引发剂包括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184)、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2-羟基-2-甲基-苯基丙酮(1173)、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819)中的一种或两种。
8.一种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高初黏UV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所述原料混合后搅拌,得到所述高初黏UV压敏胶。
9.一种胶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高初黏UV压敏胶。
CN202311746131.XA 2023-12-18 2023-12-18 高初黏uv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和胶带 Pending CN1177574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46131.XA CN117757408A (zh) 2023-12-18 2023-12-18 高初黏uv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和胶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46131.XA CN117757408A (zh) 2023-12-18 2023-12-18 高初黏uv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和胶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57408A true CN117757408A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23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46131.XA Pending CN117757408A (zh) 2023-12-18 2023-12-18 高初黏uv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和胶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5740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104046B1 (en) Acrylate copolymer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 and sheet materials coated therewith
US4554324A (en) Acrylate copolymer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 and sheet materials coated therewith
JP6188716B2 (ja) 接着テープ組成物及びその組成物から製造される接着テープ
JPH10310754A (ja) 粘着剤組成物
KR20050026087A (ko) 아크릴계 감압 접착제
JP2018520215A (ja) アクリルポリマーに基づくuv硬化性接着剤
JPH02167380A (ja) ホットメルト型感圧性アクリル系接着剤組成物
JP4636513B2 (ja) 熱硬化型感圧性接着剤とその接着シ―ト類
WO2020021409A1 (en) Curable compositio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adhesive tape, and adhesive product
CN114085312B (zh) 一种耐高温uv自减粘型丙烯酸树脂用添加剂、含有其的丙烯酸树脂及耐高温uv减粘膜
CN112680129A (zh) 一种不干胶标签及其制备方法
JPH0431480A (ja) アクリル系感圧接着剤組成物
CN115232578A (zh) 一种uv减粘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94511B (zh) 一种适用于柔性基材粘接的uv固化胶黏剂
JPH10330722A (ja) アクリル系粘着剤組成物
CN112341984B (zh) 一种低能量uv固化不干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548739A (zh) 紫外光固化胶粘剂
KR20020062580A (ko) 점착제 조성물 및 점착 시트
CN117757408A (zh) 高初黏uv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和胶带
CN116285760A (zh) 一种触摸屏双面光学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JP7166052B2 (ja) 粘着シート
JPH10251609A (ja)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再剥離性粘着テープまたはシート
JPH11140406A (ja) 粘着剤組成物
JP2001354745A5 (zh)
JPH0940928A (ja) 紫外線硬化型粘着剤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