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48799A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48799A
CN117748799A CN202311806173.8A CN202311806173A CN117748799A CN 117748799 A CN117748799 A CN 117748799A CN 202311806173 A CN202311806173 A CN 202311806173A CN 117748799 A CN117748799 A CN 1177487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cover
axial direction
main body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0617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鹤壮马
石川将之
柳乐一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8316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8094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831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1061656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7487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487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08Insulating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73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 H02K5/1732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马达,其具有静止部和经由轴承部而旋转的旋转部。静止部具有定子、外壳、保持轴承部的罩、与定子电连接的电路板。旋转部具有转子和轴。电路板具有用于驱动马达的电子部件。外壳在外壳开口部处开口,在内部空间中收纳电子部件。罩从电路板的轴向一侧覆盖外壳开口部。罩具有树脂制的罩主体部和安装于罩主体部且热传导率比罩主体部高的散热部件。散热部件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直接或经由其他部件间接地与电子部件接触。在轴承部与散热部件之间,至少在径向上夹有罩主体部。由此,能够充分确保电子部件和散热部件与支承轴的轴承部之间的绝缘性能。

Description

马达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2011030389.6、申请日为2020年09月27日、发明名称为“马达”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如下的模制马达:利用树脂对马达的定子进行模制成型从而形成外壳,在其内部经由轴承支承转子。这样的马达在定子的防水性、对马达驱动时的定子的振动的防振性和隔音性方面是优异的。关于现有的模制马达,例如记载在日本特开2007-6603号公报中。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6603号公报
日本特开2007-6603号公报的DC无刷马达具有转子完成体和定子一体地模制成型而成的定子完成体(6)。反输出轴侧的轴承(5)由托架(10)支承,固定在定子完成体(6)上。另外,在定子完成体(6)上安装有搭载了驱动IC(7)的印刷基板(8)。在托架(10)与驱动IC(7)涂敷有散热硅(11)。另外,在托架10上安装有由铝构成的散热板(12)。由此,能够将在驱动IC(7)中产生的热经由散热硅(11)通过托架(10)和散热板(12)进行散热(段落0016、段落0017、段落0020以外)。
在轴承(5)的内圈固定有轴(3)。轴(3)与供作业者进行维护等的设备的旋转部或减速机构等连接。但是,如上所述,轴承(5)由托架(10)进行支承,但在托架(10)与驱动IC(7)之间仅涂敷有散热硅(11)。因此,无法充分确保驱动IC(7)与轴(3)之间的绝缘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具有将定子一体成型而得的外壳的模制马达中,提供能够确保促进从收纳在内部的电子部件散热的散热部件与连接作为驱动对象的设备的旋转部或减速机构等的轴之间的绝缘性能的构造。另外,提供能够防止轴承的电蚀的构造。
本申请的例示的第1发明为一种马达,其具有静止部;以及旋转部,其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经由轴承部而旋转。静止部具有:定子;外壳,其收纳定子的至少一部分;罩,其固定于外壳,直接或间接地保持轴承部;以及电路板,其沿径向扩展,与定子电连接。旋转部具有:转子;以及轴,其安装于转子,沿着中心轴线延伸。电路板具有用于驱动马达的电子部件,外壳具有至少在形成于轴向一侧的外壳开口部处开口且从外壳开口部向轴向另一侧连续的内部空间。电子部件位于内部空间。罩从比电路板靠轴向一侧的位置覆盖外壳开口部,并且罩具有:树脂制的罩主体部;以及散热部件,其安装于罩主体部且热传导率比罩主体部高。散热部件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直接或经由其他部件间接地与电子部件接触。在轴承部与散热部件之间,至少在径向上夹有罩主体部。
本申请的例示的第2发明为一种马达,其具有静止部;以及旋转部,其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经由轴承部而旋转。静止部具有:定子,其呈环状包围中心轴线,包含作为磁性体的定子铁芯,该定子铁芯具有沿径向延伸的多个齿;外壳,其收纳定子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罩,其固定于外壳。轴承部包含在中心轴线的周围彼此沿轴向分离配置的一侧轴承和另一侧轴承。外壳具有:外壳开口部,其形成于轴向一侧;外壳圆筒部,其从外壳开口部朝向轴向另一侧呈圆筒状延伸;底板部,其从外壳圆筒部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向径向内侧扩展,直接或间接地固定另一侧轴承;以及金属制的外壳侧导通部件,其沿轴向延伸,与另一侧轴承或定子铁芯电导通。外壳圆筒部与底板部是树脂制的一个部件。定子收纳于外壳圆筒部和底板部中的至少一方。罩具有:树脂制的罩主体部,其覆盖外壳开口部;金属制的一侧轴承收纳部,其固定于罩主体部的中央,对一侧轴承进行保持;以及金属制的罩侧导通部件,其沿径向延伸,一端与一侧轴承收纳部电导通,另一端与外壳侧导通部件电导通。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的第1发明,在促进从电子部件散热的散热部件与将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部之间夹有作为绝缘体的树脂制的罩主体部。由此,能够充分确保电子部件和散热部件与支承轴的轴承部之间的绝缘性能。其结果为,能够抑制在电路板中流动的电经由散热部件和轴承部向轴传递。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的第2发明,在具有将定子一体成型而得的树脂制的外壳的模制马达中,通过树脂成型能够容易地制造覆盖外壳开口部的罩主体部。另外,设置金属制的罩侧导通部件和金属制的外壳侧导通部件。而且,使罩侧导通部件的一端与保持一侧轴承的金属制的轴承保持架部电导通,使罩侧导通部件的另一端与外壳侧导通部件电导通。另外,使外壳侧导通部件的一端与罩侧导通部件电导通,使外壳侧导通部件的另一端与另一侧轴承或定子铁芯电导通。由此,能够防止一侧轴承和另一侧轴承的电蚀。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纵剖视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罩和上轴承收纳部的立体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罩主体部和上侧轴承收纳部的立体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散热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罩和上轴承收纳部的立体图。
图6是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7是变形例的罩和上轴承收纳部的立体图。
图8是变形例的马达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9是变形例的马达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10是第2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11是第2实施方式的罩侧导通部件的立体图。
图12是第2实施方式的罩的立体图。
图13是第2实施方式的外壳的立体图。
图14是第2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局部仰视图。
图15是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马达的局部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申请中,将与马达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与马达的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称为“径向”,将沿着以马达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为“周向”。另外,在本申请中,以轴向作为上下方向、相对于定子以电路板侧为上,对各部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进行说明。但是,并不意图通过该上下方向的定义来限定制造本发明的马达时和使用马达时的朝向。即,以下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的“上侧(上端部)”可以读作“轴向一侧(轴向一侧的端部)”,“下侧(下端部)”可以读作“轴向另一侧(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另外,在本申请中,“平行的方向”也包含大致平行的方向。在本申请中,“垂直的方向”也包含大致垂直的方向。
<1.第1实施方式>
<1-1.马达的结构>
图1是马达1的纵剖视图。该马达1例如使用于空调机的室内机和室外机等家电产品。但是,本发明的马达也可以使用于家电产品以外的用途。例如,本发明的马达也可以搭载于汽车或铁路等输送设备、OA设备、医疗设备、工具、产业用的大型设备等而产生各种驱动力。
如图1所示,马达1具有静止部2和旋转部3。静止部2固定于作为驱动对象的设备的框体。旋转部3相对于静止部2经由后述的轴承部60被支承为能够绕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9旋转。在旋转部3的后述的轴31上固定有作为驱动对象的设备的旋转部或减速机构等。
本实施方式的静止部2具有定子21、外壳22、罩23、电路板24以及轴承收纳部25。另外,轴承收纳部25包含上侧轴承收纳部251和下侧轴承收纳部252。上侧轴承收纳部251形成罩23的一部分。下侧轴承收纳部252形成外壳22的一部分。但是,以下为了易于理解,将罩23和上侧轴承收纳部251进行区分,将外壳22和下侧轴承收纳部252进行区分来进行说明。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通过高频的脉宽调制(PWM)方式控制而驱动逆变器的开关元件。在进行脉宽调制方式控制的马达中,容易产生轴承的电蚀现象。因此,在进行脉宽调制方式控制的马达中,本发明的技术特别有用。另外,虽然本实施方式中的马达1进行脉宽调制方式控制,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是可能产生轴承的电蚀现象的马达,也可以是通过其他控制方式驱动的马达。
定子21是对应于从外部电源经由电路板24提供的驱动电流而产生磁通的电枢。定子21呈环状包围后述的转子32的径向外侧。定子21具有定子铁芯211、绝缘件212以及多个线圈213。定子铁芯221是由沿轴向层叠电磁钢板而成的层叠钢板构成的磁性体。定子铁芯211固定于外壳22。另外,定子铁芯211具有圆环状的铁芯背部41和从铁芯背部41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齿42。铁芯背部41与中心轴线9大致同轴地配置。多个齿42沿周向大致等间隔地排列。
绝缘件212由作为绝缘体的树脂构成。绝缘件212安装于定子铁芯211。各齿42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周向的两侧面被绝缘件212覆盖。线圈213由隔着绝缘件212卷绕在齿42的周围的导线构成。绝缘件212介于定子铁芯211与线圈213之间,由此能够防止定子铁芯211与线圈213电短路。
外壳22是保持定子21和后述的下侧轴承部62的树脂制的部件。本实施方式的外壳22是通过使树脂流入保持有定子21和下侧轴承收纳部252的模具的内部而得到的嵌件成型品。外壳22具有外壳圆筒部221、底板部222、外壳侧导通部件225以及下侧轴承收纳部252。
外壳圆筒部221沿轴向呈大致圆筒状延伸。另外,在外壳圆筒部221的径向内侧配置有转子3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21的表面中的齿42的径向内侧的端面以外的面被形成外壳22的树脂覆盖。由此,能够抑制向定子21内部浸水。另外,能够使定子21的线圈213和定子铁芯211电绝缘。但也可以是包含齿42的径向内侧的端面的定子21的全部被形成外壳22的树脂覆盖。即,外壳22只要收纳定子21的至少一部分即可。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外壳圆筒部221具有外壳主体部43和端壁部44。外壳主体部43是外壳圆筒部221中的下侧的部位。端壁部44是外壳圆筒部221中的包含上侧的端部的部位。端壁部44从外壳主体部43向上侧突出。外壳主体部43和端壁部44分别具有圆筒形状。但是,端壁部44的径向的厚度比外壳主体部43小。
底板部222从外壳圆筒部221的下端部朝向径向内侧呈圆环状扩展。底板部222位于比定子21和转子32靠下侧的位置。另外,底板部222覆盖下侧轴承收纳部252的外周面和下表面的一部分,并且保持下侧轴承收纳部252。
另外,外壳22还具有在外壳圆筒部221的上端部的外壳开口部223处开口且从外壳开口部223向下侧连续的内部空间220。静止部2的包含后述的电子部件26的电路板24以及旋转部3的后述的轴31的一部分和转子32位于该内部空间220中。由此,能够使马达1整体在轴向上小型化。但是,形成外壳开口部223的位置并不限于此。外壳开口部223只要形成在外壳22的上侧和下侧中的至少一方即可。
罩23是配置在外壳22的上方并且在上侧轴承收纳部251的周围沿径向呈圆环状扩展的大致板状的部件。罩23具有罩主体部231、散热部件232、罩侧导通部件236以及上侧轴承收纳部251。本实施方式的罩23是通过使树脂流入保持有后述的散热部件232、上侧轴承收纳部251以及罩侧导通部件236的模具的内部而得到的嵌件成型品。通过使该树脂固化而形成罩主体部231。罩主体部231覆盖上侧轴承收纳部251的外周面和下表面的一部分,并且保持上侧轴承收纳部251。这样,通过具有树脂制的罩主体部231,与现有的对金属制的罩进行冲压成型来制造的情况相比,作业变得容易,进而能够使制造设备、模具廉价且小型化。另外,与使用金属制的罩的情况相比,能够将随着来自马达1的振动而产生的罩主体部231的回音(噪音)抑制得较低。
罩主体部231在上侧轴承收纳部251的径向外侧呈圆环状扩展。上侧轴承收纳部251和罩侧导通部件236通过被形成罩主体部231的树脂覆盖而固定在罩主体部231上。更具体而言,罩主体部231覆盖上侧轴承收纳部251的外周面和下表面的一部分,并保持上侧轴承收纳部251。另外,罩主体部231覆盖罩侧导通部件236的后述的延长部83而保持罩侧导通部件236。由此,不需要用螺钉或粘接剂等将罩侧导通部件236和上侧轴承收纳部251固定于罩主体部231。其结果为,能够减少马达1的部件数量。
在罩主体部231的下表面形成有圆环状的槽部230。槽部230从罩主体部231的周缘部的下表面向上侧凹陷。外壳22的端壁部44的上端部嵌入槽部230。另外,罩23和外壳22通过压入而彼此牢固地固定。罩主体部231从比电路板24靠上侧的位置覆盖外壳开口部223。由此,抑制水或异物侵入外壳22的内部。
电路板24在定子21和转子32的上侧且在罩23的下侧沿径向扩展。在电路板24的表面安装有包含用于驱动马达1的电子部件26的电子电路。构成线圈213的导线(省略图示)的端部被向上侧引出,与该电子电路电连接。即,电路板24A与定子21A电连接。另外,从外部电源延伸的导线(省略图示)与电路板24电连接。即,线圈213和外部电源经由电路板24而电连接。从外部电源提供的电流经由电路板24A而流向线圈213。另外,电路板24可以与搭载于作为驱动对象的设备的控制电路电连接,也可以接收来自该控制电路的信号线。
另外,电子部件26被分类为第1电子部件261和第2电子部件262。第1电子部件261是搭载在电路板24上的电子部件中的比较容易发热的电子部件。第1电子部件261例如包含FET或IGBT等开关元件。另外,第1电子部件261还包含将多个开关元件收纳在一个封装中的功率半导体。第2电子部件262是搭载在电路板24上的电子部件中的比较不容易发热的电子部件。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路板24的上侧配置有与第1电子部件261接触的热传导片240(其他部件)。热传导片240的材料例如使用包含硅橡胶的热传导率高的弹性片。
上侧轴承收纳部251具有上侧封闭的大致圆筒形状。如上所述,罩23是通过使树脂流入保持有后述的散热部件232和上侧轴承收纳部251的模具的内部而得到的嵌件成型品。即,上侧轴承收纳部251通过模制树脂的成型而固定在罩23的罩主体部231上。上侧轴承收纳部251固定在罩主体部231的中央位置。另外,在上侧轴承收纳部251的内部收纳有后述的轴31的上端部和上侧轴承部61。上侧轴承收纳部251的材料使用铁或铝等具有导电性的金属。
下侧轴承收纳部252具有大致圆环形状。如上所述,外壳22是通过使树脂流入保持有定子21和下侧轴承收纳部252的模具的内部而得到的嵌件成型品。即,下侧轴承收纳部252通过模制树脂的成型而固定在外壳22的底板部222上。另外,在下侧轴承收纳部252的内部收纳有将后述的轴31支承为能够旋转的下侧轴承部62。下侧轴承收纳部252的材料使用铁或铝等具有导电性的金属。
旋转部3具有轴31和转子32。
轴31是沿着中心轴线9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柱状的部件。轴31被支承为能够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进行旋转。轴31的下端部比外壳22的下端部向下方突出。在轴31的下端部例如安装有作为设备的旋转部的空调机用的风扇,其中,该设备作为驱动对象。另外,轴31的上端部也可以经由齿轮等动力传递机构而与风扇以外的驱动部连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轴31向下方突出,但本发明不限于此。轴31也可以比罩23向上方突出,其上端部与驱动部连结。另外,轴31也可以向外壳22的下方和罩23的上方这双方突出,其下端部和上端部双方分别与驱动部连结。
转子32是配置在定子21的径向内侧且配置在轴31的周围,与轴31一起旋转的环状的部件。转子32具有转子铁芯321和多个磁铁322。
转子铁芯321由电磁钢板沿轴向层叠而成的层叠钢板构成。在转子芯321的径向内侧设置有转子贯通孔320。转子贯通孔320沿着中心轴线9在轴向上贯穿转子32。轴31插入转子贯通孔320中,通过压入而安装于转子铁芯321的内周面。但是,轴31也可以代替压入或除了压入之外通过粘接安装在转子铁芯321上。
多个磁铁322配置在转子铁芯321的周围。各磁铁322的径向外侧的面为与定子21的齿42的径向内侧的端面对置的磁极面。多个磁铁322以N极的磁极面和S极的磁极面交替排列的方式沿周向等间隔地排列。
另外,也可以使用圆环状的磁铁来代替多个磁铁322。在使用圆环状的磁铁的情况下,只要在磁铁的外周面沿周向交替磁化出N极和S极即可。另外,多个磁铁322可以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配置在转子铁芯321的周围,或者也可以以埋入转子铁芯321的内部的状态进行配置。
轴承部60包含上侧轴承部61和下侧轴承部62。上侧轴承部61在比转子32靠上方的位置处将轴31支承为能够旋转。下侧轴承部62在比转子32靠下方的位置处将轴31支承为能够旋转。本实施方式的上侧轴承部61和下侧轴承部62均是具有球体601、外圈602以及内圈603的球轴承。在球轴承中,外圈602和内圈603经由球体601相对旋转。球体601、外圈602以及内圈603的材料使用铁等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即,上侧轴承部61和下侧轴承部62的外周面与内周面之间均通过具有导电性的部件而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球体601、外圈602以及内圈603整体由导电性的材料形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即使上侧轴承部61和下侧轴承部62的一部分使用绝缘材料,只要上侧轴承部61和下侧轴承部62的外周面与内周面之间通过导电性的部件而连接即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轴承而使用球轴承,但只要轴承的外周面与内周面之间具有导电性,则也可以使用套筒轴承等其他方式的轴承。
上侧轴承部61的外圈固定于上侧轴承收纳部251。由此,上侧轴承部61的外圈与上侧轴承收纳部251电连接。下侧轴承部62的外圈固定于下侧轴承收纳部252。由此,下侧轴承部62的外圈与下侧轴承收纳部252电连接。另外,上侧轴承部61和下侧轴承部62各自的内圈固定于轴31。
在驱动马达1时,从外部电源向电路板24上的第1电子部件261和第2电子部件262进行通电。第1电子部件261和第2电子部件262生成用于向线圈213通电的驱动电流,并控制通电。通过向线圈213提供驱动电流,在定子铁芯211的多个齿42上产生磁通。然后,通过齿42与搭载于转子32的磁铁322之间的磁通所带来的作用而产生周向的扭矩。其结果为,旋转部3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进行旋转。另外,直接或间接地安装在轴31上的设备与旋转部3一起旋转。
另外,如上所述,上侧轴承部61被金属制的上侧轴承收纳部251支承。另外,下侧轴承部62被金属制的下侧轴承收纳部252支承。由此,即使在驱动马达1时各部的温度上升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上侧轴承部61与上侧轴承收纳部251之间、以及下侧轴承部62与下侧轴承收纳部252之间的相对的尺寸变化和变形。因此,防止了旋转部3空转,维持较高的旋转精度。
<1-2.罩的详细构造>
接下来,对罩23的更详细的构造进行说明。
图2是罩23和上侧轴承收纳部251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罩23具有上述的罩主体部231和散热部件232。罩主体部231是树脂制的。另一方面,散热部件232的材料使用铝等金属。因此,散热部件232的热传导率比罩主体部231高。
图3是从上方观察罩主体部231和上侧轴承收纳部251的立体图。图4是散热部件232的立体图。图5是从下方观察罩23和上侧轴承收纳部251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通过树脂的注射成型而形成的罩主体部231具有板状部51和孔部52。板状部51沿水平方向呈板状扩展。孔部52是在树脂的注射成型时配置散热部件232的痕迹,沿轴向贯穿板状部51。即,如图2~图4所示,在通过树脂的注射成型而形成的罩23中,散热部件232配置在孔部52中并安装在罩主体部231上。另外,如图5所示,散热部件232向罩23的下方露出。
如图1所示,散热部件232的下端部经由热传导率高的热传导片240间接地与第1电子部件261接触。另外,如图2和图4所示,在散热部件232的上表面设置有向马达1的外部露出的多个翅片71。各翅片71是朝向上方突出的突起。由此,能够使在第1电子部件261中产生的热经由热传导片240从散热部件232向马达1的外部散热。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部件232向罩23的下方露出,不经由空气层而与热传导片240直接接触,因此散热性能进一步提高。另外,也可以不设置热传导片240。即,散热部件232的下端部也可以不经由热传导片240而直接与第1电子部件261接触。
另外,比较不容易发热的第2电子部件262在轴向上远离罩23的板状部51。第2电子部件262例如包含IC部件等。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散热部件232的下端部位于比板状部51靠下侧的位置。由此,能够在不使第2电子部件262和罩主体部231接触的情况下,使第1电子部件261和散热部件232接触。
如图4所示,在散热部件232中,在多个翅片71的水平方向的外侧设置有固定部72。固定部72相对于轴向大致垂直地延伸。但是,固定部72也可以从相对于轴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稍微倾斜。在对罩23进行树脂成型时,散热部件232因固定部72的侧面721和固定部72的下侧的端面722被形成罩主体部231的树脂覆盖而被固定。由此,防止散热部件232从罩主体部231向轴向脱落。另外,由于不使用螺钉或粘接材料等就能够将散热部件232安装于罩主体部231,因此散热部件232与罩主体部231之间的间隙几乎消失。因此,即使水从马达1的外部溅到罩23上,也能够抑制水浸入马达1的内部。但是,散热部件232的固定部72的侧面721和固定部72的上侧的端面723也可以被形成罩主体部231的树脂覆盖。即,只要散热部件232因固定部72的侧面721、固定部72的上侧的端面723以及下侧的端面722的至少一部分被形成罩主体部231的树脂覆盖而被固定即可。
如图4所示,散热部件232还具有在多个翅片71的下侧沿轴向延伸的轴向延伸部73。另外,如图5所示,罩主体部231具有第1突出部53。第1突出部53在孔部52的周缘部处从板状部51向下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部件232的轴向延伸部73的侧面的整体被形成第1突出部53的树脂覆盖。由此,形成罩主体部231的树脂覆盖散热部件232的面积增大。其结果为,即使在散热部件232受到外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倾斜或下落。但是,只要散热部件232的轴向延伸部73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被形成罩主体部231的树脂覆盖即可。
如图3所示,在罩主体部231的上端部中的孔部52的周缘部形成有台阶部521。台阶部521比板状部51的上表面向下方凹陷。另外,台阶部521与孔部52的其他部分相比,沿相对于轴向垂直的方向扩展。在台阶部521上配置有散热部件232的多个翅片71中的下侧的一部分的部位和固定部72。即,散热部件232的多个翅片71的下侧的一部分的部位位于孔部52,比罩主体部231向上侧突出的部位变少。由此,能够抑制马达1的轴向的高度。但是,也可以通过将台阶部521设置得更深,将散热部件232的多个翅片71中的全部的部位配置在孔部52中。
图6是马达1的局部纵剖视图。如图6所示,上侧轴承收纳部251具有圆筒部91和凸缘部92。圆筒部91沿着中心轴线9呈圆筒状延伸。另外,在圆筒部91的内部配置有上侧轴承部61。凸缘部92从圆筒部91的下端部向径向外侧扩展。另外,罩主体部231具有圆环状的第2突出部54。第2突出部54从板状部51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向下侧突出。该第2突出部54的周向的一部分构成上述第1突出部53的一部分。上侧轴承收纳部251的凸缘部92被形成第2突出部54的树脂覆盖。
由此,形成作为绝缘体的树脂制的罩主体部231的一部分介于上侧轴承收纳部251和上侧轴承部61与散热部件232和电子部件26之间的构造。其结果为,能够充分确保上侧轴承收纳部251和上侧轴承部61与散热部件232和电子部件26之间的电绝缘性能。而且,能够抑制在搭载有第1电子部件261和第2电子部件262的电路板24中流动的电经由散热部件232、上侧轴承收纳部251以及上侧轴承部61向轴31传递。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上侧轴承收纳部251和上侧轴承部61与电子部件26之间夹有沿轴向延伸的第2突出部54,能够确保绝缘距离更长。
另外,通过对具有这样的构造的罩23进行树脂成型,能够同时形成可使散热部件232和电子部件26与上侧轴承部61之间绝缘的构造和保持上侧轴承部61的上侧轴承收纳部251。由此,能够缩短制造工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轴承收纳部251的圆筒部91位于比马达1的上端部靠下侧的位置。由此,在维持上侧轴承收纳部251相对于罩主体部231的固定强度的同时,抑制了马达1的轴向的高度。
如图4所示,散热部件232的固定部72构成从多个翅片71相对于轴向垂直地延伸的台部形状。另外,如图2所示,该台部形状的上侧的端面成为从罩主体部231向马达1的外部露出的露出面724。在对罩23进行树脂成型时,为了防止嵌入罩23的散热部件232浮起,用模具从上方按压多个散热片71的周缘部。其结果为,在树脂成型后,多个翅片71的周缘部成为向该外部露出的露出面724。在水从马达1的外部溅到罩23上的情况下,水容易积存在该露出面724上。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罩主体部231上还形成有槽部55。槽部55从罩主体部231的上侧的端面的一部分向下侧凹陷,将罩主体部231的外周面与孔部52连接。另外,槽部55与露出面724连续。由此,即使水从马达1的外部溅到罩23上,也不会积存在露出面724而能够经由槽部55进行排水。
<2.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也可以不设置上侧轴承收纳部251和下侧轴承收纳部252。例如,上侧轴承部61也可以不经由上侧轴承收纳部251而直接固定于罩23的罩主体部231。即,罩23只要采用直接或间接地保持上侧轴承部61的结构即可。而且,只要在上侧轴承部61与散热部件232之间,至少在径向上夹有作为绝缘体的树脂制的罩主体部231的一部分即可。由此,能够充分确保上侧轴承部61与散热部件232和电子部件26之间的电绝缘性能。另外,下侧轴承部62也可以不经由下侧轴承收纳部252而直接固定在外壳22的底板部222上。即,外壳22只要采用直接或间接地保持下侧轴承部62的结构即可。
图7是从上方观察一个变形例的罩23B和上轴承收纳部的立体图。在图7的例子中,罩主体部231B中的构成孔部52B的面234B随着朝向上侧而向远离孔部52B的径向的中央部的方向倾斜。即,孔部52B的径向的宽度随着朝向上侧而变大。由此,从马达1的外部流入孔部52B,进而从孔部52B向马达1的外部流出的空气的流动变得顺畅。其结果为,散热部件232B的散热性能进一步提高。
图8是其他变形例的马达1C的局部纵剖视图。如图8的例子所示,散热部件232C的固定部72C也可以相对于水平方向稍微倾斜。在该情况下,散热部件232C的固定部72C的侧面721C、固定部72C的上侧的端面723C以及下侧的端面722C的至少一部分也被形成罩主体部231C的树脂覆盖,由此将散热部件232C牢固地固定。
图9是其他变形例的马达1D的局部纵剖视图。在图9的例子中,散热部件232D具有多个翅片71D、固定部72D以及轴向延伸部73D。轴向延伸部73D在多个翅片71D的下侧沿轴向延伸。固定部72D在轴向延伸部73D的下端部的外侧相对于轴向大致垂直地延伸。通过用形成罩主体部231D的树脂覆盖固定部72D的侧面721D和固定部72D的上侧的端面723D而将散热部件232D牢固地固定。另外,通过散热部件232D具有这样的构造,防止了从罩23D的脱落和下落。
<1-2.外壳侧导通部件和罩侧导通部件的详细构造>
接下来,对外壳侧导通部件225和罩侧导通部件236的更详细的构造进行说明。外壳侧导通部件225和罩侧导通部件236的材料分别使用铁(例如SPCC)、黄铜或铜等具有导电性的金属。
图11是罩侧导通部件236的立体图。如图11所示,罩侧导通部件236是薄板状的部件。罩侧导通部件236例如通过切断和冲压一张金属制的薄板材料而制造。另外,罩侧导通部件236被埋入形成罩主体部231的树脂中并且沿径向延伸。罩侧导通部件236具有接触部81、安装部82以及延长部83。接触部81位于罩侧导通部件236中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安装部82位于罩侧导通部件236中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延长部83连接接触部81和安装部82。
图12是罩23的立体图。作为树脂成型罩23的前期阶段,在上侧轴承收纳部251的凸缘部92安装罩侧导通部件236的安装部82。然后,使树脂流入保持有罩侧导通部件236和上侧轴承收纳部251的模具的内部。另外,为了防止罩侧导通部件236和上侧轴承收纳部251因树脂的流动而浮起或翘曲,在多个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部位)使用销等按压罩侧导通部件236和上侧轴承收纳部251。由此,在成型后的罩主体部231上形成作为该销等的痕迹的两个第1孔部64和第2孔部65。第1孔部64和第2孔部65分别从罩主体部231的下侧的面向上侧凹陷。在第1孔部64中,罩侧导通部件236的安装部82的一部分向罩主体部231的外部露出。另外,在第2孔部65中,罩侧导通部件236的延长部83的一部分向罩主体部231的外部露出。
另外,罩侧导通部件236的安装部82通过热压接安装于上侧轴承收纳部251的凸缘部92。由此,罩侧导通部件236与上侧轴承收纳部251电导通。但是,罩侧导通部件236的安装部82也可以通过螺纹紧固、熔接、焊接、压接或粘接安装在上侧轴承收纳部251的凸缘部92上。
另外,如上所述,罩侧导通部件236的延长部83的至少一部分被埋入形成罩主体部231的树脂中。由此,即使在延长部83的下侧配置有电子部件26等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这些电子部件26与罩侧导通部件236之间的绝缘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为了使马达1整体在轴向上进一步小型化,上侧轴承收纳部251和上侧轴承61的一部分配置在比外壳22的上端部靠下侧的位置。由此,端壁部44的上端部位于比上侧轴承收纳部251的凸缘部92的下表面靠上侧的位置。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罩侧导通部件236上,在接触部81与安装部82之间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台阶部84。由此,接触部81的轴向位置位于比安装部82的轴向位置靠上侧的位置。另外,如图12所示,罩主体部231还具有突出部237。突出部237从罩主体部231的下表面进一步向下侧突出。罩侧导通部件236的延长部83中的比台阶部84靠径向内侧的部位被形成突出部237的树脂覆盖。罩侧导通部件236的延长部83中的比台阶部84靠径向外侧的部位被形成罩主体部231中的比突出部237靠径向外侧的部位的树脂覆盖。这样,通过将罩侧导通部件236和罩主体部231形成为考虑了外壳22的端壁部44的上端部与上侧轴承收纳部251的凸缘部92的下表面之间的高低差的形状,能够减少用于罩主体部231的成型的树脂量。另外,如上所述,由于罩侧导通部件236为薄板状,因此能够通过冲压等容易地形成台阶部84。但是,也可以代替设置台阶部84,而延长部83形成为使接触部81与安装部82之间的至少一部分以一定的倾斜角度倾斜的形状。即,只要接触部81的轴向位置比安装部82的轴向位置靠上侧(轴向一侧)即可。
另外,如图12所示,罩主体部231具有第1突出部233和第2突出部234。第1突出部233比上述槽部230向径向外侧突出、即从罩主体部231的外周部向下侧突出。第2突出部234在比第1突出部233和槽部230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处从罩主体部231向下侧突出。另外,罩侧导通部件236的接触部81位于槽部230。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触部81整体向罩主体部231的外部露出。但是,只要接触部81的至少一部分向罩主体部231的外部露出即可。
图13是外壳22的立体图。如图10和图13所示,外壳侧导通部件225沿着外壳22的外周面在大致轴向上延伸。外壳侧导通部件225具有第1端子2251、第2端子2252以及导线部2253。第1端子2251位于外壳侧导通部件225中的上侧的端部。第2端子2252位于外壳侧导通部件225中的下侧的端部。导线部2253连接第1端子2251和第2端子2252。导线部2253的上侧的端部与第1端子2251连结而电导通。导线部2253的下侧的端部与第2端子2252连结而电导通。
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1端子2251具有基端部511、屈曲部512以及延伸设置部513。基端部511从导线部2253的上端部朝向上方沿大致轴向延伸。屈曲部512从基端部511的上端部向径向内侧延伸。延伸设置部513位于第1端子2251的前端,从屈曲部512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朝向下方沿大致轴向延伸。基端部511配置在外壳22的端壁部44的外周面,屈曲部512配置在端壁部44的上端面,延伸设置部513配置在端壁部44的内周面。但是,外壳侧导通部件225的上侧的端部的形状不限于此。只要外壳侧导通部件225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端壁部44的上侧的端面即可。
如上所述,端壁部44在设置于罩主体部231的第1突出部233与第2突出部234的径向之间的槽部230处被压入罩23。此时,罩侧导通部件236的接触部81和位于端壁部44的上侧的端面的外壳侧导通部件225的屈曲部512通过被端壁部44和罩主体部231夹持而接触。由此,罩侧导通部件236与外壳侧导通部件225电导通。
另外,槽部230的底面235(参照图13)位于端壁部44的上方,沿着端壁部44的上侧的端面呈大致圆环状扩展。罩主体部231的第1突出部233从底面235的径向外侧的端部朝向下方突出,并且在仰视时呈大致圆弧状延伸。另外,第2突出部234从底面235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朝向下方呈大致圆筒状突出。第1端子2251的基端部511的一部分配置在端壁部44的外周面与第1突出部233之间。屈曲部512配置在端壁部44的上侧的端面与槽部230的底面235之间。另外,延伸设置部513配置在端壁部44的内周面与第2突出部234之间。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端壁部44的上端部钩挂有钩形状的第1端子2251。而且,在槽部230中,通过罩主体部231覆盖该第1端子2251来保持该第1端子2251。由此,第1端子2251被更可靠地固定。另外,第1端子2251与罩侧导通部件236的接触部81更可靠地接触。
另外,如上所述,在槽部230中端壁部44和罩主体部231通过压入而牢固地固定。由此,抑制了由罩23的浮起引起的罩侧导通部件236与外壳侧导通部件225的分离。另外,罩侧导通部件236的接触部81位于槽部230内。因此,能够防止接触部81妨碍外壳22与罩23的嵌合。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罩侧导通部件236在罩主体部231的下侧的面与外壳侧导通部件225接触。由此,能够在进一步缩短外壳侧导通部件225的轴向的长度的同时使外壳侧导通部件225与罩侧导通部件236电导通。
接下来,外壳侧导通部件225的导线部2253从第1端子2251沿着外壳圆筒部221的外周面向下方延伸。在导线部2253上例如实施树脂制的包覆。另外,外壳22在外壳圆筒部221的外周面具有两个壁部224。两个壁部224沿大致轴向延伸。导线部2253在外壳圆筒部221的外周面处配置在两个壁部224之间。由此,能够抑制外壳侧导通部件225的损伤或钩挂。另外,外壳22也可以具有三个以上的壁部224。
图14是马达1的局部仰视图。如图14所示,导线部2253从外壳圆筒部221的外周面的下端部沿着底板部222的下表面向径向内侧延伸。如上所述,在导线部2253中的与第1端子225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例如通过压接而固定有作为圆形端子的第2端子2252。
下侧轴承收纳部252与上侧轴承收纳部251同样地具有收纳圆筒部和凸缘部92。在凸缘部92上设置有螺纹孔250。第2端子2252通过金属制的螺钉900而螺纹紧固在下侧轴承收纳部252的螺纹孔250中。由此,第2端子2252与下侧轴承收纳部252电导通。
如上所述,上侧轴承61的外圈602与上侧轴承收纳部251电导通,上侧轴承收纳部251与罩侧导通部件236的一端电导通。另外,罩侧导通部件236的另一端与外壳侧导通部件225的第1端子2251电导通。另外,外壳侧导通部件225的第2端子2252与下侧轴承收纳部252电导通,下侧轴承收纳部252与下侧轴承62的外圈602电导通。即,上侧轴承61和下侧轴承62利用罩侧导通部件236和外壳侧导通部件225而电连接。由此,上侧轴承61与下侧轴承62之间成为相同电位,抑制了电位差。其结果为,减少了欲在上侧轴承61和下侧轴承62与轴31之间流动的电流,从而抑制了上侧轴承61和下侧轴承62中的电蚀现象。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金属制的罩侧导通部件236和金属制的外壳侧导通部件225,即使罩主体部231是树脂制的,也能够容易地形成防止上侧轴承61和下侧轴承62的电蚀的构造。由此,与现有的对金属制的罩进行冲压成型来制造的情况相比,马达1的制造作业变得容易,进而能够使制造设备或模具廉价且小型化。其结果为,能够削减马达1的制造成本。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钩挂在外壳22的端壁部44的上端部的外壳侧导通部件225的钩形状的朝向也可以相反。图7是变形例的马达1B的局部纵剖视图。在图7的变形例中,外壳侧导通部件225B的导线部2253B沿着外壳22B的端壁部44B的内周面延伸。外壳侧导通部件225B的第1端子2251B从导线部2253B通过端壁部44B的上侧的端面而朝向径向外侧。即使采用这样的构造,也能够使第1端子2251B与罩侧导通部件236B的接触部71B电导通。另外,通过如本变形例那样将导线部2253B配置在端壁部44B的内侧,能够防止导线部2253B与马达1B的外部的作业者或物体接触而损伤、或者脱落。
另外,关于各部件的细部的形状,也可以与本申请的各图所示的形状不同。另外,也可以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适当地组合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出现的各要素。
本发明能够用于马达。

Claims (17)

1.一种马达,其具有:
静止部;以及
旋转部,其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经由轴承部而旋转,
所述静止部具有:
定子;
外壳,其收纳所述定子的至少一部分;
罩,其固定于所述外壳,直接或间接地保持所述轴承部;以及
电路板,其沿径向扩展,与所述定子电连接,
所述旋转部具有:
转子;以及
轴,其安装于所述转子,沿着所述中心轴线延伸,
所述电路板具有用于驱动所述马达的电子部件,
所述外壳具有至少在形成于轴向一侧的外壳开口部处开口且从所述外壳开口部向轴向另一侧连续的内部空间,
所述电子部件位于所述内部空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从比所述电路板靠轴向一侧的位置覆盖所述外壳开口部,
并且所述罩具有:
树脂制的罩主体部;
散热部件,其安装于所述罩主体部且热传导率比所述罩主体部高;以及
金属制的轴承收纳部,其固定于所述罩主体部,在内部配置有所述轴承部,
所述散热部件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直接或经由其他部件间接地与所述电子部件接触,
在所述轴承收纳部与所述散热部件之间,至少在径向上夹有所述罩主体部,
所述轴承收纳部具有:
圆筒部,其在内部配置有所述轴承部,该圆筒部沿着所述中心轴线呈圆筒状延伸;以及
凸缘部,其从所述圆筒部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扩展,
所述罩主体部具有:
板状部,其呈板状扩展;以及
第2突出部,其从所述板状部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向轴向另一侧突出,
所述凸缘部被形成第2突出部的树脂覆盖,
所述圆筒部位于比所述马达的轴向一侧的端部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主体部具有孔部,该孔部沿轴向贯穿所述板状部,
所述散热部件配置于所述孔部,并且所述散热部件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位于比所述板状部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部件具有第1电子部件和第2电子部件,
所述第1电子部件直接或经由其他部件间接地与所述散热部件接触,
所述第2电子部件与所述板状部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部件具有与轴向垂直地延伸的固定部,
所述散热部件因所述固定部的侧面、所述固定部的轴向一侧和轴向另一侧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被形成所述罩主体部的树脂覆盖而被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部件还具有向所述马达的外部露出的多个翅片,
所述多个翅片中的轴向另一侧的一部分的部位或全部的部位位于所述孔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主体部还具有在所述孔部的周缘部处从所述板状部向轴向另一侧突出的第1突出部,
所述散热部件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被形成所述第1突出部的树脂覆盖。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部件具有从所述多个翅片与轴向垂直地延伸的台部,
所述台部的轴向一侧的端面具有从所述罩主体部向外部露出的露出面,
所述罩主体部还具有槽部,该槽部从轴向一侧的端面的一部分向轴向另一侧凹陷,将所述罩主体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孔部连接,
所述槽部与所述露出面连续。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主体部的构成所述孔部的面随着朝向轴向一侧而向远离所述孔部的径向的中央部的方向倾斜。
9.一种马达,其具有:
静止部;以及
旋转部,其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经由轴承部而旋转,
所述静止部具有:
定子;
外壳,其收纳所述定子的至少一部分;
罩,其固定于所述外壳,直接或间接地保持所述轴承部;以及
电路板,其沿径向扩展,与所述定子电连接,
所述旋转部具有:
转子;以及
轴,其安装于所述转子,沿着所述中心轴线延伸,
所述电路板具有用于驱动所述马达的电子部件,
所述外壳具有至少在形成于轴向一侧的外壳开口部处开口且从所述外壳开口部向轴向另一侧连续的内部空间,
所述电子部件位于所述内部空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从比所述电路板靠轴向一侧的位置覆盖所述外壳开口部,
并且所述罩具有:
树脂制的罩主体部;以及
散热部件,其安装于所述罩主体部且热传导率比所述罩主体部高,
所述散热部件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经由其他部件间接地与所述电子部件接触,
在所述轴承部与所述散热部件之间,至少在径向上夹有所述罩主体部,
所述罩主体部具有:
板状部,其呈板状扩展;以及
第1突出部,其从所述板状部向轴向另一侧突出,
所述散热部件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被形成所述第1突出部的树脂覆盖,
所述第1突出部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其他部件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还具有金属制的轴承收纳部,该轴承收纳部固定于所述罩主体部,在内部配置有所述轴承部,
在所述轴承收纳部与所述散热部件之间夹有所述罩主体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主体部具有孔部,该孔部沿轴向贯穿所述板状部,
所述散热部件配置于所述孔部,并且所述散热部件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位于比所述板状部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部件具有第1电子部件和第2电子部件,
所述第1电子部件经由所述其他部件间接地与所述散热部件接触,
所述第2电子部件与所述板状部分离。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部件具有与轴向垂直地延伸的固定部,
所述散热部件因所述固定部的侧面、所述固定部的轴向一侧和轴向另一侧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被形成所述罩主体部的树脂覆盖而被固定。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部件还具有向所述马达的外部露出的多个翅片,
所述多个翅片中的轴向另一侧的一部分的部位或全部的部位位于所述孔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部件具有从所述多个翅片与轴向垂直地延伸的台部,
所述台部的轴向一侧的端面具有从所述罩主体部向外部露出的露出面,
所述罩主体部还具有槽部,该槽部从轴向一侧的端面的一部分向轴向另一侧凹陷,将所述罩主体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孔部连接,
所述槽部与所述露出面连续。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主体部的构成所述孔部的面随着朝向轴向一侧而向远离所述孔部的径向的中央部的方向倾斜。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部件是金属制的。
CN202311806173.8A 2019-10-03 2020-09-27 马达 Pending CN1177487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83160 2019-10-03
JP2019183161A JP7480940B2 (ja) 2019-10-03 2019-10-03 モータ
JP2019183160A JP2021061656A (ja) 2019-10-03 2019-10-03 モータ
JP2019-183161 2019-10-03
CN202011030389.6A CN112615458B (zh) 2019-10-03 2020-09-27 马达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30389.6A Division CN112615458B (zh) 2019-10-03 2020-09-27 马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48799A true CN117748799A (zh) 2024-03-22

Family

ID=7522492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06173.8A Pending CN117748799A (zh) 2019-10-03 2020-09-27 马达
CN202011030389.6A Active CN112615458B (zh) 2019-10-03 2020-09-27 马达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30389.6A Active CN112615458B (zh) 2019-10-03 2020-09-27 马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7748799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576C (zh) * 1994-06-08 2000-08-16 精密电力设备公司 多用途交流电动发电机
JPH08275432A (ja) * 1995-04-03 1996-10-18 Shibaura Eng Works Co Ltd モ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180643A (ja) * 2004-12-24 2006-07-06 Aichi Electric Co Ltd 電動機
JP5217900B2 (ja) * 2008-10-27 2013-06-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
CN102347676A (zh) * 2010-07-30 2012-02-08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直流无刷电机和排水泵
JP5861109B2 (ja) * 2011-11-21 2016-02-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冷却構造
JP2014099971A (ja) * 2012-11-13 2014-05-29 Nippon Densan Corp モータ
JP6321374B2 (ja) * 2013-12-26 2018-05-09 日本電産テクノモータ株式会社 インナーロータ型モータ
WO2017033917A1 (ja) * 2015-08-27 2017-03-02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6789000B2 (ja) * 2016-05-16 2020-11-25 Kyb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6855690B2 (ja) * 2016-05-31 2021-04-07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モータ
JP2019030144A (ja) * 2017-07-31 2019-02-21 日本電産テクノモータ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を備えたモー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15458A (zh) 2021-04-06
CN112615458B (zh) 2024-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49727B2 (ja) 駆動装置一体型回転電機
JP5775853B2 (ja) モールドモータ
JP2015136280A (ja) 電動ポンプ
US20180338374A1 (en) Motor, circuit board, and engine cooling module including the motor
JP6248433B2 (ja) モータ
JP6766535B2 (ja) ステータユニット、モータ、およびファンモータ
JP7480940B2 (ja) モータ
JP5713646B2 (ja) 電動ポンプ
JP2018201294A (ja) モータ
US11043881B2 (en) Component-moun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21058000A (ja) モータおよび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装置
WO2020179788A1 (ja) 電動機、送風機、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CN112615458B (zh) 马达
JP6229331B2 (ja) モータ
JP2018137990A (ja) モータ
JP2021118624A (ja) モータ
WO2020213149A1 (ja) モータ、送風機、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21061656A (ja) モータ
CN111384811A (zh) 马达
WO2022209762A1 (ja) 電動機
JP2016082815A (ja) モータ装置
JP2015133845A (ja) モータ
JP7400436B2 (ja) モータ、および電動ポンプ
JP2021058075A (ja) モータ
JP7327462B2 (ja) 電動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