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48037B - 电池包框架、框架组及新能源重型卡车 - Google Patents

电池包框架、框架组及新能源重型卡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48037B
CN117748037B CN202410183821.7A CN202410183821A CN117748037B CN 117748037 B CN117748037 B CN 117748037B CN 202410183821 A CN202410183821 A CN 202410183821A CN 117748037 B CN117748037 B CN 1177480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attery pack
beams
adjacent
assembl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838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748037A (zh
Inventor
宋小雨
毛晓东
刘庆永
徐志强
郑志凯
蒋会学
宋炜
胡国强
任毅斌
刘云刚
李井泉
李英东
黄鸣东
王国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lco Materials Appli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lco Materials Appli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lco Materials Appli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lco Materials Appli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8382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480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77480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480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7480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480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框架、框架组及新能源重型卡车,电池包框架包括由多个框架梁首尾连接形成的框架主体,电池包框架结构还包括多个用于预安装相邻两个框架梁的转接组件,任意相邻两个框架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转接组件,转接组件包括螺纹连接组件和插接限位组件,插接限位组件用于限制相邻两个框架梁的相对位置,螺纹连接组件用于预连接相邻两个框架梁,相邻两个框架梁通过转接组件预安装后焊接。采用本方案,通过转接组件实现对相邻两个框架梁的预安装,使得两个框架梁的端部对齐后再进行焊接,提高了两个框架梁连接后所能承受的切向受力,提高了电池包框架在角部焊接位置的结构强度,提高了电池包框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电池包框架、框架组及新能源重型卡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重型卡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包框架、框架组及新能源重型卡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后背式换电卡车凭借着快捷、便利、能源利用率高等优势受到了市场的广泛青睐。电池包框架通常置于驾驶室后部,由多个首尾连接的框架梁焊接而成。但在对电池包框架进行安装成型的过程中,易出现角部连接位置的焊接位置难以对准而导致焊缝成型不稳定、所能承受的切向力低的情况,难以保证电池包框架的结构强度以及应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框架、框架组及新能源重型卡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池包框架的角部焊接位置焊缝成形不稳定、所能承受的切向力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框架,电池包框架包括由多个框架梁首尾连接形成的框架主体,电池包框架结构还包括多个用于预安装相邻两个框架梁的转接组件,任意相邻两个框架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转接组件,转接组件包括螺纹连接组件和插接限位组件,插接限位组件用于限制相邻两个框架梁的相对位置,螺纹连接组件用于预连接相邻两个框架梁,相邻两个框架梁通过转接组件预安装后焊接。
进一步地,框架梁为截面为矩形的中空梁体,转接组件穿设在框架梁的腔体内并位于框架梁的端部,相邻两个框架梁之间的焊缝为矩形环状焊缝,矩形环状焊缝围绕转接组件设置。
进一步地,框架梁的端部开口所在表面相对框架梁的延伸方向所垂直的表面倾斜,插接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框架梁腔体内的插接凸起,插接凸起的端部凸出端部开口但未凸出框架梁,与该框架梁相邻的框架梁的端部开口内具有插接槽,两个框架梁通过插接凸起和插接槽插接配合。
进一步地,框架梁的腔体内具有加强梁组,加强梁组凸出端部开口的部分形成插接凸起,插接槽设置在未凸出端部开口的加强梁组的一端。
进一步地,螺纹连接组件为多个,多个螺纹连接组件沿框架梁的矩形环状焊缝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螺纹连接组件包括连接耳和转接螺栓,连接耳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分别通过转接螺栓和相邻两个框架梁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框架梁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梁,侧梁的底部一体设置有支撑辅梁,两个侧梁底部的支撑辅梁相对设置,框架主体还包括设置在两个支撑辅梁之间并和两个支撑辅梁连接的支撑主梁,支撑主梁和两个支撑辅梁用于共同支撑电池包本体,支撑主梁和支撑辅梁上分布有液冷通道,液冷通道用于为电池包本体降温。
进一步地,支撑主梁包括上下堆叠且一体设置的第一液冷梁和加强梁,支撑辅梁包括固定梁和一体设置在固定梁上方的第二液冷梁,第一液冷梁和第二液冷梁内的区域形成液冷通道,加强梁与两侧的固定梁间隔,第一液冷梁与两侧的第二液冷梁双面搅拌摩擦焊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框架组,框架组包括连接组件和多个上述的电池包框架,多个电池包框架在框架组的高度方向上顺次堆叠,任意相邻两个电池包框架均通过连接组件连接,任意一个电池包框架内均对应设置有一个电池包本体。
进一步地,连接组件包括多个螺栓组件,任意相邻两个电池包框架的两个对应的框架梁之间通过一个螺栓组件连接,螺栓组件包括螺母总成和连接螺栓,螺母总成包括内衬梁和焊接在内衬梁上的多个连接螺母,螺母总成设置在其中一个电池包框架的一个框架梁内,连接螺栓的一端从另一个框架梁的内部穿入相邻的框架梁内并和对应的连接螺母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电池包框架的框架梁上设置有减重安装槽,连接螺栓从减重安装槽装入框架梁的腔体内。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新能源重型卡车,所述新能源重型卡车包括多个电池包本体和上述的框架组,多个电池包本体对应设置在框架组的多个电池包框架内。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框架,电池包框架包括由多个框架梁首尾连接形成的框架主体,电池包框架结构还包括多个用于预安装相邻两个框架梁的转接组件,任意相邻两个框架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转接组件,转接组件包括螺纹连接组件和插接限位组件,插接限位组件用于限制相邻两个框架梁的相对位置,螺纹连接组件用于预连接相邻两个框架梁,相邻两个框架梁通过转接组件预安装后焊接。
采用该方案,通过转接组件实现对相邻两个框架梁的预安装,使得两个框架梁的端部对齐后再进行焊接,避免焊接位置难以对准导致焊缝成形不稳定、所能承受的切向力差的情况。另一方面,插接限位组件和螺纹连接组件对两个框架梁同样起到连接效果,进一步地提高了两个框架梁连接后所能承受的切向受力,避免电池包框架的框架梁仅通过焊接连接时,易因电池包本体重量过大导致电池包框架在连接位置切向受力大,焊缝易开裂失效并引起安全隐患的情况,同时提高了电池包框架在角部焊接位置的结构强度,提高了电池包框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电池包框架中两个框架梁连接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电池包框架中两个框架梁连接位置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电池包框架的支撑主梁和框架主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的电池包框架的应用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框架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的框架组中螺母总成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6的框架组中螺母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6的框架组中相邻两个电池包框架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电池包框架;
10、框架主体;101、减重安装槽;11、框架梁;111、侧梁;112、支撑辅梁;1121、固定梁;1122、第二液冷梁;113、端梁;12、加强梁组;13、支撑主梁;131、第一液冷梁;132、强化梁;
21、螺纹连接组件;211、连接耳;22、插接限位组件;221、插接凸起;222、插接槽;
2、电池包本体;
3、连接组件;31、螺栓组件;311、螺母总成;3111、内衬梁;3112、连接螺母;312、连接螺栓;32、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框架1,电池包框架1包括由多个框架梁11首尾连接形成的框架主体10,电池包框架1结构还包括多个用于预安装相邻两个框架梁11的转接组件,任意相邻两个框架梁1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转接组件,转接组件包括螺纹连接组件21和插接限位组件22,插接限位组件22用于限制相邻两个框架梁11的相对位置,螺纹连接组件21用于预连接相邻两个框架梁11,相邻两个框架梁11通过转接组件预安装后焊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转接组件实现对相邻两个框架梁11的预安装,使得两个框架梁11的端部对齐后再进行焊接,避免焊接位置难以对准导致焊缝成形不稳定、所能承受的切向力差的情况。另一方面,插接限位组件22和螺纹连接组件21对两个框架梁11同样起到连接效果,进一步地提高了两个框架梁11连接后所能承受的切向受力,避免电池包框架1的框架梁11仅通过焊接连接时,易因电池包本体2重量过大导致电池包框架1在连接位置切向受力大,焊缝易开裂失效并引起安全隐患的情况,同时提高了电池包框架1在角部焊接位置的结构强度,提高了电池包框架1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优选地,相邻两个框架梁11通过转接组件预安装后可先进行铆接再进行焊接,以进一步提高框架梁11之间的连接效果。
如图2和图3所示,框架梁11为截面为矩形的中空梁体,转接组件穿设在框架梁11的腔体内并位于框架梁11的端部,相邻两个框架梁11之间的焊缝为矩形环状焊缝,矩形环状焊缝围绕转接组件设置。这样设置,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两个框架梁11焊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现有技术中的电池包框架1的框架梁11通常为“工”字型梁体或“凹”型梁体,角部连接位置形成的焊缝为条状的边界凸起式异形焊缝,焊接操作困难且密封性差。本实施例通过对框架梁11的结构进行调整,使得相邻两个框架梁11之间的焊接面积更大且形成的焊缝更稳定,异形焊缝的切向力承受能力低于环状焊缝的切向力承受能力,避免现有技术中的“工”字型焊缝或“凹”型焊缝等条状异形焊缝易开裂、密封性差的问题,在便于相邻两个框架梁11焊接的同时,提高了框架梁11的结构强度以及电池包框架1的结构强度。
如图2和图3所示,框架梁11的端部开口所在表面相对框架梁11的延伸方向所垂直的表面倾斜,插接限位组件22包括设置在框架梁11腔体内的插接凸起221,插接凸起221的端部凸出端部开口但未凸出框架梁11,与该框架梁11相邻的框架梁11的端部开口内具有插接槽222,两个框架梁11通过插接凸起221和插接槽222插接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对框架梁11的端部开口进行限定,有利于保证相邻两个框架梁11的完全对接焊接,保证焊接强度。对插接凸起221端部的伸出进行限定,保证相邻两个框架梁11在对接时,插接凸起221能够插入另一个框架梁11的插接槽222内且不会与框架梁11发生干涉,保证两个框架梁11对接预安装的可靠性。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框架梁1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梁111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端梁113,两个侧梁111和两个端梁113交替首尾连接,端梁113的两端均具有插接凸起221,侧梁111的两端均具有插接槽,任意一个端梁113的两端通过分别通过两个插接凸起221和相邻两个侧梁111的两个同一侧的插接槽222插接配合。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插接凸起221和插接槽222的设置不仅限于本实施例,如在其他未示出图的实施例中,任意一个框架梁11的一端具有插接凸起221、另一端具有插接槽222,多个框架梁11顺次插接配合。
如图2至图4所示,框架梁11的腔体内具有加强梁组12,加强梁组12凸出端部开口的部分形成插接凸起221,插接槽222设置在未凸出端部开口的加强梁组12的一端。这样设置,通过加强梁组12提高了框架梁11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电池包框架1的结构强度。
具体地,如图4所示,加强梁组12为截面形状为“王”字的拼接梁体,其包括三个横梁和一个竖梁,也可以理解为包括两个横梁和位于两个横梁之间的截面为“十”字的条形梁,对于两端均设置有插接凸起221的端梁113,端梁113内部的加强梁组12的延伸长度小于等于框架梁11两个端部开口之间的最大距离,且大于框架梁11两个端部开口之间的最小距离,本实施例中加强梁组12的延伸长度等于框架梁11两个端部开口之间的最大距离;对于两端均设置有插接槽222的侧梁111,侧梁111内部的加强梁组12的延伸方向等于框架梁11的延伸长度,且加强梁组12的端面与框架梁11的端部开口所在表面齐平,操作人员通过对加强梁组12端部的中间的“十”字梁体进行裁剪,上下两个横梁之间被裁剪的区域形成用于插接插接凸起221的插接槽222。可以理解的是,加强梁组12和框架梁11可一体加工,在加工过程中实现对插接凸起221和插接槽222的加工成型。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加强梁组12和框架梁11一体设置。
具体地,加强梁组12的形状不仅限于本实施例,其他易于形成插接凸起221和插接槽222的形状均可,在此不一一举例。
在本实施例中,螺纹连接组件21为多个,多个螺纹连接组件21沿框架梁11的矩形环状焊缝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螺纹连接组件21包括连接耳211和转接螺栓,连接耳21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分别通过转接螺栓和相邻两个框架梁11螺纹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框架梁11之间具有两个螺纹连接组件21,以进一步提高对两个框架梁11的安装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分别通过转接螺栓固定在两个框架梁11的腔体内,以连接两个框架梁11。这样设置,进一步地提高了两个框架梁11连接后所能承受的切向受力,提高了电池包框架1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两个框架梁11之间的螺纹连接组件21的数量、螺纹连接组件21的形状等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在此不一一举例。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框架梁1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梁111,侧梁111的底部一体设置有支撑辅梁112,两个侧梁111底部的支撑辅梁112相对设置,框架主体10还包括设置在两个支撑辅梁112之间并和两个支撑辅梁112连接的支撑主梁13,支撑主梁13和两个支撑辅梁112用于共同支撑电池包本体2,支撑主梁13和支撑辅梁112上分布有液冷通道,液冷通道用于为电池包本体2降温。
这样设置,便于对电池包本体2支撑的同时,有利于对电池包本体2的冷却降温,保证电池包运行的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液冷通道用于为电池包本体2提供循环冷流,以实现对电池包本体2的降温冷却,液冷通道的高度通常为8~10mm。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螺纹连接组件21和插接限位组件均为钢材结构,框架主体10的多个梁以及支撑主梁13均为一体挤压成型的铝合金型材。
优选地,支撑主梁13包括上下堆叠且一体设置的第一液冷梁131和强化梁132,支撑辅梁112包括固定梁1121和一体设置在固定梁1121上方的第二液冷梁1122,第一液冷梁131和第二液冷梁1122内的区域形成液冷通道,强化梁132与两侧的固定梁1121间隔,第一液冷梁131与两侧的第二液冷梁1122双面搅拌摩擦焊接。
在本实施例中,对液冷梁(包括第一液冷梁131和第二液冷梁1122)和支撑梁(包括支撑主梁13和支撑辅梁112)进行区域划分且各区域中的两部分均一体设置,之后再通过双面搅拌摩擦焊接实现对第一液冷梁131与两侧的第二液冷梁1122的固定连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第一液冷梁131和第二液冷梁1122需要通过多个螺栓件设置在支撑梁上,安装效率低的情况,且避免了当第一液冷梁131和第二液冷梁1122通过多个螺栓件设置在支撑梁上时,多个螺栓件易受到电池包本体2的压力而出现栓批量返松或断裂的问题。进一步地,固定梁1121和第二液冷梁1122一体设置,固定梁1121又与侧梁111一体设置,有利于保证框架梁11的加工和结构强度,通过设置强化梁132,有利于增大支撑主梁13的结构强度,保证框架主体1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理解的是,支撑主梁13与两个支撑辅梁112之间还可采用其他可实现一次加工连接的连接方式(如其他种类的焊接等),在此不一一举例。
现有技术中为了保障长距离运输的用电需求,一般通过增加电池包的数量来提高续航里程,采用多个电池包框架1堆叠置于驾驶室后部的方式,如图6至图9所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框架组,框架组包括连接组件3和上述的电池包框架1,多个电池包框架1在框架组的高度方向上顺次堆叠,任意相邻两个电池包框架1均通过连接组件3连接,任意一个电池包框架1内均对应设置有一个电池包本体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转接组件实现对相邻两个框架梁11的预安装,使得两个框架梁11的端部对齐后再进行焊接,避免了框架组电池包本体2总成的整体重心较高,易出现电池包框架1角部连接位置开裂失效、角部密封性不足、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的情况。另一方面,插接限位组件22和螺纹连接组件21对两个框架梁11同样起到连接效果,进一步地提高了两个框架梁11连接后所能承受的切向受力,提高了框架组中任意一个电池包框架1在角部焊接位置的结构强度,提高了框架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如图7至图9所示,连接组件3包括多个螺栓组件31,任意相邻两个电池包框架1的两个对应的框架梁11之间通过一个螺栓组件31连接,螺栓组件31包括螺母总成311和连接螺栓312,螺母总成311包括内衬梁3111和焊接在内衬梁3111上的多个连接螺母3112,螺母总成311设置在其中一个电池包框架1的一个框架梁11内,连接螺栓312的一端从另一个框架梁11的内部穿入相邻的框架梁11内并和对应的连接螺母3112螺纹连接。这样设置,将内衬梁3111与多个连接螺母3112焊成一个整体,并作为一个整体嵌入到框架梁11内进行安装,之后操作人员一一对应安装多个连接螺栓312即可,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一一对应地安装多个连接螺母3112和多个连接螺栓312,装配效率低,维修拆卸困难的情况,提高了相邻两个电池包框架1的安装效率。其中,连接组件3还包括紧固件32,内衬梁3111通过紧固件32固定嵌装在框架梁11内,紧固件32可以为锥头螺栓等连接件。
具体地,电池包框架1的框架梁11上设置有减重安装槽101,连接螺栓312从减重安装槽101装入框架梁11的腔体内。在本实施例中,任意一个连接螺母3112对应的框架梁11位置均设置有减重安装槽101,这样设置,在减小框架组的重量的基础上,便于操作人员对螺栓组件31的安装。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重型卡车,新能源重型卡车包括多个电池包本体2和上述的框架组,多个电池包本体2对应设置在框架组的多个电池包框架1内。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电池包框架,所述电池包框架包括由多个框架梁(11)首尾连接形成的框架主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框架结构还包括多个用于预安装相邻两个所述框架梁(11)的转接组件,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框架梁(1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转接组件,所述转接组件包括螺纹连接组件(21)和插接限位组件(22),所述插接限位组件(22)用于限制相邻两个所述框架梁(11)的相对位置,所述螺纹连接组件(21)用于预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框架梁(11),相邻两个所述框架梁(11)通过所述转接组件预安装后焊接;所述框架梁(11)为截面为矩形的中空梁体,所述转接组件穿设在所述框架梁(11)的腔体内并位于所述框架梁(11)的端部,相邻两个所述框架梁(11)之间的焊缝为矩形环状焊缝,所述矩形环状焊缝围绕所述转接组件设置;所述框架梁(11)的端部开口所在表面相对所述框架梁(11)的延伸方向所垂直的表面倾斜,所述插接限位组件(22)包括设置在所述框架梁(11)腔体内的插接凸起(221),所述插接凸起(221)的端部凸出所述端部开口但未凸出所述框架梁(11),与该所述框架梁(11)相邻的所述框架梁(11)的端部开口内具有插接槽(222),两个所述框架梁(11)通过所述插接凸起(221)和所述插接槽(222)插接配合;所述框架梁(11)的腔体内具有加强梁组(12),所述加强梁组(12)凸出所述端部开口的部分形成所述插接凸起(221),所述插接槽(222)设置在未凸出所述端部开口的所述加强梁组(12)的一端;所述框架梁(1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梁(111),所述侧梁(111)的底部一体设置有支撑辅梁(112),两个所述侧梁(111)底部的所述支撑辅梁(112)相对设置,所述框架主体(10)还包括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辅梁(112)之间并和两个所述支撑辅梁(112)连接的支撑主梁(13),所述支撑主梁(13)和两个所述支撑辅梁(112)用于共同支撑电池包本体(2),所述支撑主梁(13)和所述支撑辅梁(112)上分布有液冷通道,所述液冷通道用于为所述电池包本体(2)降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连接组件(21)为多个,多个所述螺纹连接组件(21)沿所述框架梁(11)的矩形环状焊缝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所述螺纹连接组件(21)包括连接耳(211)和转接螺栓,所述连接耳(21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所述第一耳板和所述第二耳板分别通过所述转接螺栓和相邻两个所述框架梁(11)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梁(13)包括上下堆叠且一体设置的第一液冷梁(131)和强化梁(132),所述支撑辅梁(112)包括固定梁(1121)和一体设置在所述固定梁(1121)上方的第二液冷梁(1122),所述第一液冷梁(131)和所述第二液冷梁(1122)内的区域形成所述液冷通道,所述强化梁(132)与两侧的所述固定梁(1121)间隔,所述第一液冷梁(131)与两侧的所述第二液冷梁(1122)双面搅拌摩擦焊接。
4.一种框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组包括连接组件(3)和多个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框架,多个所述电池包框架在所述框架组的高度方向上顺次堆叠,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包框架均通过所述连接组件(3)连接,任意一个所述电池包框架内均对应设置有一个电池包本体(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框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多个螺栓组件(31),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包框架的两个对应的所述框架梁(11)之间通过一个所述螺栓组件(31)连接,所述螺栓组件(31)包括螺母总成(311)和连接螺栓(312),所述螺母总成(311)包括内衬梁(3111)和焊接在所述内衬梁(3111)上的多个连接螺母(3112),所述螺母总成(311)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电池包框架的一个所述框架梁(11)内,所述连接螺栓(312)的一端从另一个所述框架梁(11)的内部穿入相邻的所述框架梁(11)内并和对应的所述连接螺母(3112)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框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框架的所述框架梁(11)上设置有减重安装槽(101),所述连接螺栓(312)从所述减重安装槽(101)装入所述框架梁(11)的腔体内。
7.一种新能源重型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重型卡车包括多个电池包本体(2)和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框架组,多个所述电池包本体(2)对应设置在所述框架组的多个所述电池包框架内。
CN202410183821.7A 2024-02-19 2024-02-19 电池包框架、框架组及新能源重型卡车 Active CN1177480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83821.7A CN117748037B (zh) 2024-02-19 2024-02-19 电池包框架、框架组及新能源重型卡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83821.7A CN117748037B (zh) 2024-02-19 2024-02-19 电池包框架、框架组及新能源重型卡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48037A CN117748037A (zh) 2024-03-22
CN117748037B true CN117748037B (zh) 2024-05-07

Family

ID=90279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83821.7A Active CN117748037B (zh) 2024-02-19 2024-02-19 电池包框架、框架组及新能源重型卡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48037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5578900U (zh) * 2021-06-10 2022-01-18 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箱框架及电池箱
CN217374126U (zh) * 2022-01-06 2022-09-0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安装结构、车辆
CN217444536U (zh) * 2022-01-24 2022-09-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包下箱体、电池包以及电动汽车
CN218070031U (zh) * 2021-08-09 2022-12-16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包横梁组件
WO2023020175A1 (zh) * 2021-08-17 2023-02-23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车身地板总成以及车辆
CN218919124U (zh) * 2022-08-10 2023-04-25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下箱体结构
CN116544577A (zh) * 2022-01-26 2023-08-04 上海桔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箱体以及制备方法、电动汽车
CN220122028U (zh) * 2023-06-21 2023-12-01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电池包堆叠体及换电系统
CN220358199U (zh) * 2023-07-27 2024-01-16 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液冷箱体和电池包
CN220492111U (zh) * 2023-08-04 2024-02-13 集度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电池箱及具有其的车辆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5578900U (zh) * 2021-06-10 2022-01-18 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箱框架及电池箱
CN218070031U (zh) * 2021-08-09 2022-12-16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包横梁组件
WO2023020175A1 (zh) * 2021-08-17 2023-02-23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车身地板总成以及车辆
CN217374126U (zh) * 2022-01-06 2022-09-0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安装结构、车辆
CN217444536U (zh) * 2022-01-24 2022-09-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包下箱体、电池包以及电动汽车
CN116544577A (zh) * 2022-01-26 2023-08-04 上海桔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箱体以及制备方法、电动汽车
CN218919124U (zh) * 2022-08-10 2023-04-25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下箱体结构
CN220122028U (zh) * 2023-06-21 2023-12-01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电池包堆叠体及换电系统
CN220358199U (zh) * 2023-07-27 2024-01-16 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液冷箱体和电池包
CN220492111U (zh) * 2023-08-04 2024-02-13 集度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电池箱及具有其的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48037A (zh) 2024-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3098762A1 (zh) 电动汽车用电池包及包含其的电动汽车
US20220255172A1 (en) Battery pack lower box body, battery pack, apparatus, and assembly method of battery pack lower box body
CN111186492B (zh) 一种用于可换电电动车的车身结构
CN114571976B (zh) 一种集成电动汽车下车体与电池包的一体化结构
CN104843074A (zh) 汽车底盘防护装置
CN117748037B (zh) 电池包框架、框架组及新能源重型卡车
CN113942584B (zh) 一种梁搭接加强结构和后围白车身梁
CN216288746U (zh) 电池托盘
CN220358199U (zh) 液冷箱体和电池包
CN217575356U (zh) 一种挂车滑架
CN216301227U (zh) 用于车辆的纵梁及车辆
CN215705631U (zh) 连接结构、电池包下箱体、电池包以及车辆
CN209636961U (zh) 梁柱连接装置
US11848460B2 (en) Battery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CN219115558U (zh) 一种举升横梁总成及工程车辆
CN217835780U (zh) 后围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7495816U (zh) 一种电池包悬挂装置
CN219565245U (zh) 一种客车顶盖骨架结构
CN219133762U (zh) 一种前绞盘固定支架总成
CN220947505U (zh) 一种n1货车电池包安装结构
CN218783165U (zh) 一种电池包箱体组件及电池包
CN216546372U (zh) 一种分体式龙门梁及车架总成
CN216546365U (zh) 一种刚性车架及车架总成
CN213768526U (zh) 牵引电机和牵引拉杆的安装座
CN217655983U (zh) 电池包下箱体、电池包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