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39409A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39409A
CN117739409A CN202311232977.1A CN202311232977A CN117739409A CN 117739409 A CN117739409 A CN 117739409A CN 202311232977 A CN202311232977 A CN 202311232977A CN 117739409 A CN117739409 A CN 1177394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air
fan
outdoor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3297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尾周
竹林嵩纮
松本隼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7394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394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室内机和室外机的空调机,室外机包括:具有进气口、排气口(102j)和连接口的壳体(102);连接连接口和室内机的换气导管(56);从进气口延伸并向排气口(102j)和连接口分支的流路;第一风门装置,其配置于流路的分支点,将流经流路的空气有选择地分配至排气口(102j)和连接口中的任一者;风扇,其配置于进气口与第一风门装置之间的流路的部分;配置于进气口与风扇之间的流路的部分的吸收材料;加热器,其配置于进气口与吸收材料之间的流路的部分;和覆盖并保护换气导管(56)的保护罩(128)。排气口(102j)被保护罩(128)覆盖,并与保护罩(128)的内部空间连通。

Description

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由配置于空调对象的室内的室内机和配置于室外的室外机构成的空调机。该空调机构成为从室外机向室内机供给加湿了的室外空气或除湿了的室外空气。具体而言,吸收材料旋转,被加热器加热了的室外空气通过吸收材料的一部分,未被加热的室外空气通过吸收材料的剩余部分。被加热器加热了的室外空气(加湿了的室外空气)和未被加热的室外空气(除湿了的室外空气)中的一者被供给至室内机,另一者被排出至室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148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空调机的情况下,在将不被供给至室内的室外空气排向室外时,可能由室外机产生噪声。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在从室外机向室内机供给室外空气的空调机中,在将室外空气排出至室外时降低由室外机产生的噪声的水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
提供一种空调机,其具有室内机和室外机,
所述室外机包括:
具有进气口、排气口和连接口的壳体;
连接所述连接口和所述室内机的换气导管;
从所述进气口延伸并向所述排气口和连接口分支的流路;
第一风门装置,其配置于所述流路的分支点,将流经所述流路的空气有选择地分配至所述排气口和连接口中的任一者;
风扇,其配置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风门装置之间的所述流路的部分;
吸收材料,其配置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风扇之间的所述流路的部分,来自所述进气口的室外空气通过所述吸收材料;
加热器,其配置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吸收材料之间的所述流路的部分;和
保护罩,其安装于所述壳体,覆盖并保护所述换气导管,
所述排气口被所述保护罩覆盖,并与所述保护罩的内部空间连通。
根据本发明,在从室外机向室内机供给室外空气的空调机中,在将室外空气排出至室外时,能够降低由室外机产生的噪声的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概略图。
图2是换气装置的概略图。
图3是供气换气运转中的换气装置的概略图。
图4是排气换气运转中的换气装置的概略图。
图5是加湿运转中的换气装置的概略图。
图6是除湿运转中的换气装置的概略图。
图7是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前方立体图。
图8是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后方立体图。
图9是换气装置的前方立体图。
图10是去掉了顶罩的状态的换气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内部结构的换气装置的俯视图。
图12是换气装置的概略性的截面图。
图13是表示第二空间的换气装置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4A是表示供气换气运转、加湿运转、或除湿运转的执行期间设置于第二空间的多个风门(挡板)装置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4B是表示排气换气运转的执行期间设置于第二空间的多个风门装置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5A是表示供气换气运转、加湿运转、和除湿运转的吸附运转的执行期间设置于风扇的风门装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5B是表示排气换气运转、和除湿运转的再生运转的执行期间设置于风扇的风门装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供气换气运转、加湿运转、和除湿运转的执行中、风门装置的风门将第二空间截断了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7是卸下了保护罩的状态的室外机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空调机具有室内机和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包括:具有进气口、排气口和连接口的壳体;连接所述连接口和所述室内机的换气导管;从所述进气口延伸并向所述排气口和连接口分支的流路;第一风门装置,其配置于所述流路的分支点,将流经所述流路的空气有选择地分配至所述排气口和连接口中的任一者;风扇,其配置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风门装置之间的所述流路的部分;吸收材料,其配置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风扇之间的所述流路的部分,来自所述进气口的室外空气通过所述吸收材料;加热器,其配置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吸收材料之间的所述流路的部分;和保护罩,其安装于所述壳体,覆盖并保护所述换气导管。所述排气口被所述保护罩覆盖,并与所述保护罩的内部空间连通。
根据这样的一个方式,在从室外机向室内机供给室外空气的空调机中,在将室外空气向室外排出时,能够降低由室外机产生的噪声的水平。
例如,也可以是,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室外机的上部,所述保护罩在所述保护罩的下部设置有供所述换气导管通过的开口。
例如,也可以是,所述风扇是包括叶轮、界定收纳所述叶轮的风扇室的风扇壳、和将所述风扇室和所述连接口连通的管道部的西洛克风扇。在此情况下,在作为所述管道部的一部分的、从作为西洛克风扇的所述风扇的舌部向所述连接口延伸的引导壁,形成有与所述排气口连通的流出口,所述第一风门装置包含风门,该风门通过在所述管道部内转动,可有选择地关闭所述管道部的内部流路或封闭所述流出口。
例如也可以是,所述流出口位于所述风门的旋转中心线与所述舌部之间,所述风门在以直角以外的角度与所述管道部的延伸方向交叉且与所述流出口相对的状态下,关闭所述管道部的内部流路。
例如也可以是,上述流出口存在于上述风门的旋转中心线和上述舌部之间,上述风门在与上述通道部的延伸方向非直角地交叉且与上述流出口对置的状态下,关闭上述通道部的内部流路。
例如也可以是,所述室外机包括:排气换气用流路,其将所述连接口与所述第一风门装置之间的所述流路的部分、和所述吸收材料与所述风扇之间的所述流路的部分连通;和第二风门装置,其配置于所述排气换气用流路上,可有选择地开闭所述排气换气用流路。在此情况下,所述空调机执行:对于通过一边使所述风扇旋转、一边使所述第二风门装置关闭所述排气换气用流路而经所述进气口流入至所述流路的室外空气,所述第一风门装置将其分配至所述连接口的供气换气运转;和对于通过一边使所述风扇旋转、一边使所述第二风门装置打开所述排气换气用流路而经所述连接口及所述排气换气用流路流入至所述吸收材料与所述风扇之间的所述流路的部分的室内空气,所述第一风门装置将其分配至所述排气口的排气换气运转。
例如也可以是,所述室外机还包括第三风门装置,该第三风门装置配置于所述吸收材料与所述风扇之间的所述流路的部分,可有选择地开闭所述流路,所述排气换气用流路与所述风扇和所述第三风门装置之间的所述流路的部分连接。在此情况下,在所述供气换气运转时,所述第三风门装置打开所述流路,在所述排气换气运转时,所述第三风门装置关闭所述流路。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概略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具有配置于空调对象的室内Rin的室内机20和配置于室外Rout的室外机30。
在室内机20中设置有:与室内空气A1进行热交换的室内热交换器22;和将室内空气A1吸引至室内机20内并且将与室内热交换器22进行热交换后的室内空气A1向室内Rin吹出的风扇24。
在室外机30中设置有:与室外空气A2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32;和将室外空气A2吸引至室外机30内并且将与室外热交换器32进行热交换后的室外空气A2向室外Rout吹出的风扇34。另外,在室外机30中设置有与室内热交换器22及室外热交换器32执行制冷循环的压缩机36、膨胀阀38和四通阀40。
室内热交换器22、室外热交换器32、压缩机36、膨胀阀38和四通阀40分别由制冷剂流经的制冷剂配管连接。在制冷运转和除湿运转(弱制冷运转)的情况下,空调机10执行制冷剂从压缩机36依次流经四通阀40、室外热交换器32、膨胀阀38、室内热交换器22并返回至压缩机36的制冷循环。在制热运转的情况下,空调机10执行制冷剂从压缩机36依次流经四通阀40、室内热交换器22、膨胀阀38、室外热交换器32并返回至压缩机36的制冷循环。
空调机10除了执行基于制冷循环的空调运转之外,还执行将室外空气A3供给至室内Rin的空调运转和将室内空气A1向室外Rout排出的空调运转。因此,空调机10具有换气装置50。换气装置50设置于室外机30。
图2是换气装置的概略图。
如图2所示,换气装置50在其内部包括室外空气A3、A4通过的吸收材料52。
吸收材料52是空气能够通过的部件,是从通过的空气捕获水分或对通过的空气提供水分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吸收材料52为圆盘状,可以通过其中心的旋转中心线C1为中心进行旋转。吸收材料52由电机54旋转驱动。
吸收材料52优选为吸附空气中的水分的高分子吸附材料。高分子吸附材料例如由交联聚丙烯酸钠构成。高分子吸附材料与硅胶、沸石等吸附材料相比,每相同体积吸收水分的量较多,能够以低的加热温度使保持的水分脱离,而且能够长时间保持水分。
在换气装置50的内部设置有分别通过吸收材料52且室外空气A3、A4分别流经的第一流路P1和第二流路P2。即,吸收材料52被配置为一部分位于第一流路P1内,另外的部分位于第二流路P2内。另外,当吸收材料52被电机54使得旋转时,位于第一流路P1和第二流路P2中的一者的吸收材料53的部分向另一者移动。在换气装置50的内部还设置有两端与第一流路P1的不同部分连接的第三流路P3。
第一流路P1是去往室内机20内的室外空气A3流经的流路。流经第一流路P1的室外空气A3经由换气导管56被供给至室内机20内。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流路P1包括相比于吸收材料52位于上游侧的多个支流路P1a、P1b。在本说明书中,对于空气流使用“上游”和“下游”。
多个支流路P1a、P2a在比吸收材料52靠上游侧的位置汇合。在多个支流路P1a、P1b分别设置有用于加热室外空气A3的加热器58、60。
加热器58、60可以是具有相同的加热能力的加热器,也可以是具有不同的加热能力的加热器。另外,加热器58、60优选为当电流流过而温度上升时电阻增加、即能够抑制加热温度的过剩上升的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加热器。在为使用镍铬合金线、碳纤维等的加热器的情况下,电流持续流通时,加热温度(表面温度)持续上升,因此,需要监视其温度。在为PTC加热器的情况下,加热器本身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调节加热温度,因此不需要监视加热温度。
在第一流路P1中设置有产生去往室内机20内的室外空气A3的气流的风扇62。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风扇62相比于吸收材料52配置于下游侧。通过风扇62工作,室外空气A3从室外Rout流入第一流路P1内,通过吸收材料52。
另外,在第一流路P1中设置有用于将流经第一流路P1的室外空气A3分配至室内Rin(即室内机20)或室外Rout的风门装置64。即,第一流路P1朝向室内Rin和室外Rout分支(分叉),在其分支点配置风门装置64。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风门装置64相比于风扇62配置于下游侧。由风门装置64分配至室内机20的室外空气A3经由换气导管56进入室内机20内,被风扇24吹出至室内Rin。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第一流路P1中还设置有与风门装置64不同的风门装置66。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风门装置66配置于吸收材料52与风扇62之间。风门装置66为了排气换气而设置,可有选择地将第一流路P1开闭,后面叙述详情。
另外,在第一流路P1还连接有第三流路P3。第三流路P3是排气换气用的流路,将风扇62与风门装置66之间的第一流路P1的部分和相比于风门装置64位于下游侧的第一流路P1的部分相连,后面叙述第三流路P3的详情。在第三流路P3设置有风门装置68。风门装置68为了排气换气而设置,可有选择地开闭第三流路P3,后面叙述详情。
第二流路P2是室外空气A4流经的流路。与流经第一流路P1的室外空气A3不同,流经第二流路P2的室外空气A4不去往室内机20。即,第二流路P2是与第一流路P1独立的流路。流经第二流路P2的室外空气A4在通过吸收材料52后,流向室外Rout。
在第二流路P2中设置有用于产生室外空气A4的气流的风扇70。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风扇70相比于吸收材料52配置于下游侧。通过风扇70工作,室外空气A4从室外Rout流入第二流路P2内,通过吸收材料52,然后流出至室外Rout。
换气装置50有选择地使用吸收材料52(电机54)、加热器58、60、风扇62、风门装置64、66、68、和风扇70,有选择地执行换气运转、加湿运转、和除湿运转。此外,换气运转包括供气换气运转和排气换气运转。
图3是供气换气运转中的换气装置的概略图。
供气换气运转是将室外空气A3供向室内Rin(即室内机20)的空调运转。如图3所示,在供气换气运转中,电机54使吸收材料52连续地旋转。加热器58、60为OFF(断开)状态,不加热室外空气A3。风扇62为ON(接通)状态,由此,室外空气A3在第一流路P1内流动。风门装置64将第一流路P1内的室外空气A3分配至室内机20。风门装置66为打开的状态,由此,室外空气A3从吸收材料52流向风扇62。风门装置68为关闭的状态,由此,室外空气A3不流过第三流路P3。风扇70为OFF状态,由此,在第二流路P2内不会产生室外空气A4的气流。
根据这样的供气换气运转,室外空气A3流入第一流路P1,不被加热器58、60加热地通过吸收材料52。通过吸收材料52后的室外空气A3被风门装置64分配至室内机20。通过风门装置64并经由换气导管56到达了室内机20的室外空气A3,被风扇24吹出至室内Rin。通过这样的供气换气运转,室外空气A3被直接供给至室内Rin,室内Rin被供气换气。
图4是排气换气运转中的换气装置的概略图。
排气换气运转是将室内空气A1排出至室外Rout的空调运转。如图4所示,在排气换气运转中,电机54为OFF(断开)状态,吸收材料52不旋转。加热器58、60为OFF状态。风扇62为ON(接通)状态,由此,室内空气A1通过换气导管56和第三流路P3,流向风扇62。风门装置64将第一流路P1内的室内空气A1分配至室外Rout。风门装置66为关闭的状态,由此,室内空气A1不流向吸收材料52。风门装置68为打开的状态,由此,室内空气A1经由第三流路P3流向风扇62。风扇70为OFF状态,由此,不会在第二流路P2内产生室外空气A4的气流。
采用这样的排气换气运转,在风扇62为ON状态时,室内空气A1经换气导管56和第三流路P3流入至吸收材料52与风扇62之间的第一流路P1的部分。此时,因为风门装置66为关闭的状态,所以室内空气A1不流向吸收材料52。通过风扇62后的室内空气A1被风门装置64分配给室外Rout,并被排出至室外Rout。其结果是,室内Rin被排气换气。
此外,利用第三流路P3,在排气换气运转中,风扇62能够以与供气换气运转时相同的旋转方向旋转。其结果是,作为风扇62,能够使用西洛克风扇。
图5是加湿运转中的换气装置的概略图。
加湿运转是将室外空气A3加湿,且将加湿了的室外空气A3供给至室内Rin(即室内机20)的空调运转。如图5所示,在加湿运转中,电机54使吸收材料52连续旋转。加热器58、60为ON状态,对室外空气A3进行加热。风扇62为ON状态,由此,室外空气A3在第一流路P1内流动。风门装置64将第一流路P1内的室外空气A3分配至室内机20。风门装置66为打开的状态,由此,室外空气A3从吸收材料52流向风扇62。风门装置68为关闭的状态,由此,室外空气A3不流经第三流路P3。风扇70为ON状态,由此,室外空气A4流经第二流路P2内。
根据这样的加湿运转,室外空气A3流入第一流路P1,被加热器58、60加热后通过吸收材料52。此时,被加热了的室外空气A3与不被加热的情况相比,能够从吸收材料52获取更多量的水分。由此,室外空气A3保持大量水分。通过吸收材料52而保持大量水分的室外空气A3被风门装置64分配至室内机20。通过风门装置64并经由换气导管56到达室内机20的室外空气A3被风扇24吹出至室内Rin。通过这样的加湿运转,保持大量水分的室外空气A3被供给至室内Rin,室内Rin被加湿。
此外,也可以通过使加热器58、60中的任一者为OFF状态,减少室外空气A3从吸收材料52获取的水分量,即执行室内Rin的加湿量少的弱加湿运转。
由于水分被加热了的室外空气A3获取,吸收材料52的保水量减少,即吸收材料52干燥。当吸收材料52干燥时,流过第一流路P1的室外空气A3不能从吸收材料52获取水分。作为其对策,吸收材料52从流过第二流路P2的室外空气A4获取水分。由此,能够将吸收材料52的保水量维持成大致一定,能够连续进行加湿运转。
图6是除湿运转中的换气装置的概略图。
除湿运转是对室外空气A3进行除湿,并将除湿后的室外空气A3供给至室内Rin(即室内机20)的空调运转。如图6所示,在除湿运转中,交替执行吸附运转和再生运转。
吸附运转是使吸收材料52吸附由室外空气A3保持的水分,由此,对室外空气A3进行除湿的运转。如图6所示,在吸附运转中,电机54使吸收材料52连续旋转。加热器58、60为OFF状态,不加热室外空气A3。风扇62为ON状态,由此,室外空气A3在第一流路P1内流通。风门装置64将第一流路P1内的室外空气A3分配至室内机20。风门装置66为打开的状态,由此,室外空气A3从吸收材料52流向风扇62。风门装置68为关闭的状态,由此,室外空气A3不流过第三流路P3。风扇70为OFF状态,由此,不会在第二流路P2内产生室外空气A4的气流。
根据这样的吸附运转,室外空气A3流入第一流路P1,不被加热器58、60加热地通过吸收材料52。此时,由室外空气A3保持的水分吸附于吸收材料52。由此,室外空气A3的水分的保持量减少,即室外空气A3被干燥。通过吸收材料52而干燥了的室外空气A3被风门装置64分配至室内机20。通过风门装置64并经由换气导管56到达室内机20的室外空气A3,被风扇24吹出至室内Rin。通过这样的吸附运转,干燥的室外空气A3被供给至室内Rin,室内Rin被除湿。
当吸附运转持续进行时,吸收材料52的保水量持续增加,其结果是,吸收材料52对保持于室外空气A3的水分的吸附能力降低。为了恢复其吸附能力,执行使吸收材料52再生的再生运转。
在再生运转中,电机54使吸收材料52连续旋转。加热器58、60为ON状态,对室外空气A3进行加热。风扇62为ON状态,由此,室外空气A3在第一流路P1内流通。风门装置64将第一流路P1内的室外空气A3分配至室外Rout,不分配至室内机20。风门装置66为打开的状态,由此,室外空气A3从吸收材料52流向风扇62。风门装置68为关闭的状态,由此,室外空气A3不流过第三流路P3。风扇70为OFF状态,由此,不会在第二流路P2内产生室外空气A4的气流。
根据这样的再生运转,室外空气A3流入第一流路P1,被加热器58、60加热后通过吸收材料52。此时,加热了的室外空气A3从吸收材料52获取大量水分。由此,大量水分保持于室外空气A3。与此同时,吸收材料52的保水量减少,即吸收材料52干燥,其吸附能力再生。通过吸收材料52并保持大量水分的室外空气A3被风门装置64分配至室外Rout,并被排出至室外Rout。由此,在除湿运转中的再生运转中,通过吸收材料52的再生,保持大量水分的室外空气A3不会被供给至室内Rin。
通过交替进行这样的吸附运转和再生运转,能够维持吸收材料52的吸附能力,能够连续地执行除湿运转。
上述的基于制冷循环的空调运转(制冷运转、除湿运转(弱制冷运转)、制热运转)和通过换气装置50进行的空调运转(换气运转(供气换气运转、排气换气运转)、加湿运转、除湿运转)能够分别执行,另外,也能够同时执行。例如,如果同时进行基于制冷循环的除湿运转和通过换气装置50进行的除湿运转,则能够在将室温维持在一定的状态下对室内Rin进行除湿。
空调机10执行的空调运转可由用户选择。例如,通过用户对图1所示的遥控器72进行的选择操作,空调机10执行与该操作对应的空调运转。
至此为止,对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的结构和动作进行了概略说明。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的结构的详情进行说明。
图7是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前方立体图。另外,图8是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后方立体图。另外,图9是换气装置的前方立体图。另外,图10是去掉了顶罩的状态的换气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图11是表示内部结构的换气装置的俯视图。而且,图12是换气装置的概略的截面图。此外,附图所示的X-Y-Z正交坐标系是用于容易理解实施方式的坐标系,不对实施方式进行限定。X轴方向表示室外机30的前后方向,Y轴方向表示左右方向,Z轴方向表示高度方向。另外,在图11中,省略了顶罩、内罩、及加热器罩。而且,图12表示正在执行图3所示的供气换气运转、图5所示的加湿运转、及图6所示的除湿运转中的吸附运转的状态。
如图7及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换气装置50构成室外机30的上部。具体而言,换气装置50设置于收纳室外热交换器32、风扇34、压缩机36、膨胀阀38和四通阀40的室外机30的主体的壳体100上。
如图9~图11所示,换气装置50为在室外机30的左右方向(Y轴方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包括上方开放的箱状的壳体102和安装于壳体102的上部而构成盖的顶罩104。在壳体102内保存有吸收材料52等换气装置50的构成要素(构成部件)。
如图10~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吸收材料52配置于换气装置50的左右方向(Y轴方向)的中央。相比于吸收材料52,在长边方向(长度方向)的一侧(右侧)配置有与第一流路P1相关的构成要素,在另一侧(左侧)配置有与第二流路P2相关的构成要素。
另外,如图12所示,在换气装置50的壳体102内实质上形成有多个空间S1~S4。
第一空间S1是第一流路P1的一部分,是室外空气A3首先流入的空间。另外,第一空间S1实质上形成于壳体102内的右侧和上侧部分。
第二空间S2是第一流路P1的一部分,且是第一空间S1内的室外空气A3通过吸收材料52而流入的空间。另外,第二空间S2实质上形成于壳体102内的右侧和下侧部分。
第三空间S3是第二流路P2的一部分,是室外空气A4首先流入的空间。另外,第三空间S3实质上形成于壳体102内的左侧和下侧部分。
第四空间S4是第二流路P2的一部分,且是第三空间S3内的室外空气A4通过吸收材料52而流入的空间。另外,第四空间S4实质上形成于壳体102内的左侧和上侧部分。
第三及第四空间S3、S4相对于第一及第二空间S1、S2独立(即它们之间被密封),以使第一及第二空间S1、S2内部的室外空气A3不移动至第三及第四空间S3、S4内,另外,相反以使第三及第四空间S3、S4内的室外空气A4不移动至第一及第二空间S1、S2。
首先,对关于结构简单的第二流路P2的换气装置50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10及图11所示,关于室外空气A4流经的第二流路P2,在换气装置50的壳体102设置有进气口102a、进气口102b、及排气口102c。即,第二流路P2将进气口102a、102b和排气口102c相连。进气口102a形成于壳体102的前壁102d的左右方向(Y轴方向)的中央。另外,进气口102b形成于壳体102的后壁102e的左右方向的中央。而且,排气口102c形成于前壁102d的左侧。
当风扇70工作时,室外空气A4经由进气口102a和进气口102b流入壳体102内的第三空间S3。具体而言,如图12所示,室外空气A4流入壳体102的底板102f与吸收材料52的下侧端面52a之间的第三空间S3。
第三空间S3内的室外空气A4经下侧端面52a流入吸收材料52内,并经上侧端面52b从吸收材料52流出至第四空间S4。第四空间S4由将第三空间S3和第四空间S4分隔的隔板106和覆盖于隔板106的内罩108界定。
通过吸收材料52后流入第四空间S4的室外空气A4被风扇70吸入。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风扇70为西洛克风扇,包括:收纳于风扇室F1,以在高度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旋转中心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叶轮70a;和使叶轮70a旋转的电机70b。电机70b配置于叶轮70a的下方。
风扇70的风扇室F1由壳体102的底板102f、涡旋壁102g和隔板106界定,其中,涡旋壁102g以包围风扇70的叶轮70a的方式从底板102f朝向隔板106立起地设置,且使通过叶轮70a后的空气流向排气口102c。即,界定风扇室F1的这些构成要素构成作为西洛克风扇的风扇70的风扇壳70c。另外,风扇室F1经由形成于隔板106的贯通孔106a与第四空间S4连通。即,贯通孔106a是作为西洛克风扇的风扇70的空气吸入口,排气口102c为空气吹出口。
第四空间S4内的室外空气A4,因叶轮70a的旋转,经由隔板106的贯通孔(空气吸入口)106a吸入风扇室F1,并经由与风扇室F1连通的排气口(空气吹出口)102c排出至室外Rout。
风扇70的电机70b收纳于形成于风扇室F1的底面的凹部、即形成于壳体102的底板102f的凹部102h内。该凹部102h被电机罩110覆盖。
接着,对关于第一流路P1的换气装置50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10及图11所示,关于室外空气A3流经的第一流路P1,在换气装置50的壳体102设置有进气口102i、排气口102j、及与换气导管56连接的连接口102m。即,第一流路P1从进气口102i延伸并朝向排气口102j和连接口102m分支。进气口102i形成于壳体102的后壁102e的右侧。排气口102j设置于壳体102的右侧壁102k。另外,连接口102m以相比于排气口102j位于后侧的方式形成于右侧壁102k。
当风扇62工作时,室外空气A3经由进气口102i流入作为第一流路P1的一部分的壳体102内的第一空间S1。流入第一空间S1内的室外空气A3通过加热器58、60,流向吸收材料52的上侧端面52b的上方。
具体而言,加热器58、60由加热器基座部件112支承。加热器基座部件112包括载置加热器58、60的加热器载置部112a、和以可使吸收材料52旋转的方式收纳吸收材料52的圆筒状的吸收材料收纳部112b。
如图11所示,加热器58、60相互倾斜(呈“ハ”字状)地配置于加热器基座部件112的加热器载置部112a上。通过加热器58、60各自的室外空气A3(即流过支流路P1a、P2b的室外空气A3)在收纳于加热器基座部件112的吸收材料收纳部112b的吸收材料52的上侧端面52b上汇合。其中,加热器58、60是包括向流经支流路P1a、P2a的室外空气A3传热的多个加热翅片的翅片加热器。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圆盘状的吸收材料52由筒状的吸收材料支承件114支承。吸收材料支承件114能够以在高度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旋转中心线C1为中心旋转地支承于壳体102。在吸收材料支承件114的外周面,形成有与安装于电机54的小齿轮116卡合的外齿114a。通过这样的吸收材料支承件114,电机54旋转驱动吸收材料52。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加热器58、60和吸收材料52的上侧端面52b的一部分被图10所示的加热器罩118覆盖。由此,通过加热器58、60后的室外空气A3全部通过被加热器罩118覆盖的吸收材料52的上侧端面52b的部分。此外,如图13所示,室外空气A3通过加热器基座部件112的加热器载置部112a与加热器罩118的间隙,之后通过加热器58、60。
如图13所示,由加热器58、60加热了的室外空气A3从上侧端面52b朝向下侧端面52a向下方通过吸收材料52,进入作为第一流路P1的一部分的第二空间S2。
图13是表示第二空间的换气装置的一部分的俯视图。此外,图13表示图3所示的供气换气运转、图5所示的加湿运转、及图6所示的除湿运转中的吸附运转的执行中的状态。
如图13所示,在壳体102的底板102f设置有沿高度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引导壁102n。如图12所示,在该引导壁102n的顶部配置有将第一空间S1和第二空间S2分隔的隔板120。即,利用壳体102的底板102f、引导壁102n、和隔板120界定第二空间S2。此外,在位于吸收材料52的下方的引导壁102n的部分上,设置有将吸收材料52的下侧端面52a与引导壁102n之间密封的密封部件122。利用该密封部件122,限制空气从第二空间S2流向第三空间S3或空气在相反方向的移动。
作为第一流路P1的一部分的第二空间S2与连接换气导管56的连接口102m连通。另外,在第二空间S2中设置有风门装置66、68。
风门装置66、68包括:配置于第二空间S2内并将第二空间S2截断的风门(挡板)66a、68a;设置于风门66a、68a的轴66b、68b;和配置于第二空间S2的外部,使轴66b、68b旋转的电机66c、68c。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风门66a、68a各自能够以沿与高度方向(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旋转中心线为中心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02。另外,电机66c、68c收纳于设置于第二空间S2的外部的电机箱66d、68d内而被保护。
利用风门装置66、68的风门66a、68a,第二空间S2被分割为吸收材料52侧的区域S2a、中央的区域S2b、和连接口102m侧的区域S2c这3个区域。区域S2c与图2~图6所示的第三流路P3的一部分对应。
在为风门装置66打开的状态时,即风门66a未截断第二空间S2时,空气能够在区域S2a、S2b间往来。另一方面,在为风门装置66关闭的状态时,即风门66a在区域S2a与区域S2b之间截断第二空间S2时,限制该区域S2a、S2b间的空气往来。
在为风门装置68打开的状态时,即风门68a未截断第二空间S2时,空气能够在区域S2b、S2c间往来。另一方面,在为风门装置68关闭的状态时,即风门68a在区域S2b和区域S2c之间截断第二空间S2时,限制该区域S2b、S2c间的空气往来。
中央的区域S2b与风扇62的风扇室F2连通。具体而言,如图10及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风扇62为西洛克风扇,包括:收纳于风扇室F2,以在高度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旋转中心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叶轮62a;和使叶轮62a旋转的电机62b。
风扇62的风扇室F2由隔板120、涡旋壁120a、和载置于涡旋壁120a的顶部上并覆盖叶轮62a的风扇罩(fan cover)124界定,涡旋壁120a以包围叶轮62a的方式从隔板106朝向上方立起地设置,使通过叶轮62a后的空气流向连接口102m。即,界定风扇室F2的这些构成要素构成作为西洛克风扇的风扇62的风扇壳(fan casing)62c。另外,风扇室F2经由形成于隔板120的贯通孔120b与第二空间S2的中央的区域S2b连通。即,贯通孔106a是作为西洛克风扇的风扇62的空气吸入口,连接口102m为空气吹出口。此外,电机62b载置于风扇罩124上,被覆盖电机62b的电机罩126保护。
室外空气A3或室内空气A1进入风扇室F2。具体而言,在空调机10执行图3所示的供气换气运转、图5所示的加湿运转、或图6所示的除湿运转时,室外空气A3进入。在空调机10执行图4所示的排气换气运转时,室内空气A1进入。
图14A是表示供气换气运转、加湿运转、或除湿运转的执行中(执行期间)设置于第二空间的多个风门装置的状态的透视图。另外,图14B是表示排气换气运转的执行中设置于第二空间的多个风门装置的状态的透视图。此外,图14A及图14B是从斜上前方观察时的透视图。
如图14A所示,在供气换气运转、加湿运转、或除湿运转的执行中,从吸收材料52的下侧端面52a流出的室外空气A3流经第二空间S2的区域S2a内,通过打开状态的风门装置66的风门66a。通过风门66a后流入区域S2b内的室外空气A3,通过风扇62的叶轮62a的旋转,经由位于区域S2b的上方的贯通孔(空气吸入口)120b被吸入风扇室F2。此时,因为风门装置68的风门68a为关闭的状态,所以区域S2b内的室外空气A3不能进入区域S2c。
如图14B所示,在排气换气运转的执行中,通过风扇62的叶轮62a的旋转,室内空气A1经由换气导管56及连接口102m流入第二空间S2的区域S2c。流入区域S2c内的室内空气A1通过打开状态的风门装置68的风门68a后流入区域S2b内。流入区域S2b内的室内空气A1,通过风扇62的叶轮62a的旋转,经由位于区域S2b的上方的贯通孔(空气吸入口)120b被吸入风扇室F2。此时,风门装置66的风门66a为关闭的状态,因此,区域S2b内的室外空气A2不能进入区域S2a。
其中,利用在执行排气换气运转期间将第二空间S2在区域S2a、S2b间截断的风门装置66,风扇62被小型化。假设在风门装置66不存在的情况下,在排气换气运转中,风扇62一边经由换气导管56和连接口102m吸引室内空气A1,一边经由进气口102i和吸收材料52吸引室外空气A3。在此情况下,为了得到充分的排气换气能力,需要使风扇62大型化来提高吸引能力。
吸入到风扇62的风扇室F2内的室外空气A3或室内空气A1,被风门装置64分配至连接口102m(即室内机20)或排气口102j(即室外Rout)。具体而言,在空调机10执行图3所示的供气换气运转、图5所示的加湿运转、或图6所示的除湿运转中的吸附运转时,室外空气A3被分配至连接口102m。另外,在空调机10执行图4所示的排气换气运转时,室内空气A1被分配至排气口102j。而且,在空调机10执行图6所示的除湿运转中的再生运转时,室外空气A3被分配至排气口102j。
图15A是表示供气换气运转、加湿运转、和除湿运转中的吸附运转的执行中、设置于风扇的风门装置的状态的俯视图。另外,图15B是表示排气换气运转、和除湿运转中的再生运转的执行中、设置于风扇的风门装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如图15A和图15B所示,风门装置64包括:以沿高度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旋转中心线C2为中心进行转动的风门64a;和使风门64a转动的电机64b(参照图10)。如图10所示,电机64b设置于风扇罩124上。
如图15A及图15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风扇62包括将风扇室F2和连接口102m连通的直线状的管道部62d。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管道部62d由隔板120、从隔板120向风扇罩124去并沿高度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引导壁120c、和风扇罩124构成。此外,管道部62d的内部流路包含于第一流路P1中。在这样的管道部62d内,风门装置64的风门64a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管道部62d朝向连接口102m沿风扇62的叶轮62a的切线方向DT呈直线状地延伸。其中,这里所说的切线方向是指以叶轮62a的旋转中心线为中心的圆的切线方向。由此,从风扇室F2去往连接口102m的室外空气A3,能够抑制压力损失且不会产生大的噪声地通过连接口102m而流入换气导管56内。
另外,在作为管道部62d的一部分的、从涡旋壁120a的舌部120d向连接口102m延伸的引导壁120c,形成有与排气口102j连通的流出口120e。
如图15A所示,在供气换气运转、加湿运转、和除湿运转中的吸附运转的执行中,风门装置64的风门64a堵住流出口120e。由此,风扇室F2内的室外空气A3朝向连接口102m在管道部62d内流通。即,作为从舌部120d向连接口102m延伸的引导壁120c的一部分,风门64a发挥作用。因此,流出口120e存在于舌部120d与风门64a的旋转中心线C2之间。
另一方面,如图15B所示,在排气换气运转中和除湿运转中的再生运转中,在风门装置64的风门64a相对于管道部62d的延伸方向(即切线方向DT)非直角地交叉、且与流出口120e相对的状态下,关闭管道部62d的内部流路。由此,风扇室F2内的室内空气A1(排气换气运转中)、室外空气A3(再生运转中),沿着风门64a流动而通过流出口120e,然后流向排气口102j。即,风门64a作为向流出口120e引导空气的引导板发挥作用。其结果是,与风门64a在与管道部62d的延伸方向正交的状态下关闭管道部62d的内部流路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压力损失、湍流的产生,并抑制由此引起的大噪声的产生。
另外,在排气换气运转中、即风门装置68为打开的状态时,如图15B所示,风门装置64的风门64a关闭管道部62d的内部流路,风扇62的叶轮62a进行旋转,由此,室内空气A1经由换气导管56和第二空间S2流入风扇62的风扇室F2内(参照图14B)。
此外,关于风门装置68,在供气换气运转、加湿运转、和除湿运转的执行中(执行期间),如上所述,风门装置68的风门68a在区域S2b与区域S2c之间截断第二空间S2。此时,区域S2b成为负压,区域S2c成为正压。
图16是表示供气换气运转、加湿运转、除湿运转的执行期间的、风门装置的风门将第二空间截断了的状态的剖视图。
如图16所示,在供气换气运转、加湿运转、除湿运转的执行中,风门装置68的风门68a在区域S2b与区域S2c之间将第二空间S2截断。区域S2b因其内部的室外空气A3被位于其上方的风扇62吸引而为负压(即,低于大气压的压力)。另一方面,区域S2c因为与从风扇62吹出的室外空气A3流经的换气导管56连通而为正压(即高于大气压的压力)。为此,用于使风门68a转动的轴68b设置于面向成为负压的区域S2b的风门68a的表面68e。由此,为了与位于第二空间S2的外部的电机68c连结,轴68b通过形成于界定区域S2b的引导壁102n的部分的贯通孔102p。电机68c的周边(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电机箱68d的内部)为大气压,因此,异物不会经由贯通孔102p从负压的区域S2b向大气压的电机68c的周边移动。其结果是,能够保护电机68c免受异物的影响。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从排气口102j排出的室外空气A3或室内空气A1流入图7和图8所示的保护罩128内。
图17是卸下了保护罩的状态的室外机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如图17所示,且如图1及图2所示,保护罩128是覆盖并保护换气导管56的罩。换气导管56从换气装置50的连接口102m向下方延伸,之后,向斜上后方朝向室内机20延伸。保护罩128覆盖并保护换气导管56的从连接口102m向下方延伸的部分。因此,如图8所示,保护罩128在其下部具有朝向后方打开、供换气导管56通过的开口128a。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开口128a为缺口(切口)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保护罩128还覆盖并保护连接制冷剂配管的连接器130。
因为换气导管56与形成于换气装置50的壳体102的右侧壁102k的连接口102m连接,所以保护罩128安装于壳体102的右侧壁102k和室外机30的主体的壳体100的右侧壁100a。其结果是,换气装置50的排气口102j被保护罩128覆盖,并与其内部空间连通。
覆盖排气口102j的保护罩128作为降低起因于排气口102j而泄漏到换气装置50的外部的噪声的水平的“消声器”发挥作用。例如,保护罩128降低由风扇62产生且经由排气口102j从换气装置50泄漏的噪声。或者,例如,保护罩128降低在排气换气运转中、除湿运转中的再生运转中室内空气A1、室外空气A3通过排气口102j时产生的风噪声的水平。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排气口102j设置于室外机30的上部(严格而言,载置于室外机30的主体的壳体100上的换气装置50)。覆盖该排气口102j的保护罩128的开口128a设置于其下部。因此,排气口102j和开口128a在室外机30中在高度方向(Z轴方向)上尽可能远离。其结果是,来自排气口102j并泄漏至换气装置50的外部的噪声的水平进一步降低。
根据以上那样的本实施方式,在从室外机向室内机供给室外空气的空调机中,在将室外空气向室外排出时,能够降低由室外机产生的噪声水平。
以上,举出上述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空调机能够执行将室外空气直接供给至室内的供气换气运转和将室内空气向室外排出的排气换气运转作为换气运转。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空调机也可以仅执行供气换气运转作为换气运转。在此情况下,换气装置50能够省略风门装置66、68和第三流路P3。
即,在广义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具有室内机和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包括:具有进气口、排气口和连接口的壳体;连接所述连接口和所述室内机的换气导管;从所述进气口延伸并向所述排气口和连接口分支的流路;第一风门装置,其配置于所述流路的分支点,将流经所述流路的空气有选择地分配至所述排气口和连接口中的任一者;风扇,其配置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风门装置之间的所述流路的部分;吸收材料,其配置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风扇之间的所述流路的部分,来自所述进气口的室外空气通过所述吸收材料;加热器,其配置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吸收材料之间的所述流路的部分;和保护罩,其安装于所述壳体,覆盖并保护所述换气导管。所述排气口被所述保护罩覆盖,并与所述保护罩的内部空间连通。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只要是具有室内机和室外机的空调机,就能够应用本发明。
附图标记的说明
56换气导管
102壳体
102j排气口
128保护罩。

Claims (6)

1.一种空调机,其具有室内机和室外机,所述空调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机包括:
具有进气口、排气口和连接口的壳体;
将所述连接口和所述室内机连接的换气导管;
从所述进气口延伸并向所述排气口和连接口分支的流路;
第一风门装置,其配置于所述流路的分支点,可将流经所述流路的空气有选择地分配至所述排气口和连接口中的任一者;
风扇,其配置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风门装置之间的所述流路的部分;
吸收材料,其配置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风扇之间的所述流路的部分,来自所述进气口的室外空气通过所述吸收材料;
加热器,其配置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吸收材料之间的所述流路的部分;和
保护罩,其安装于所述壳体,覆盖并保护所述换气导管,
所述排气口被所述保护罩覆盖,并与所述保护罩的内部空间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室外机的上部,
所述保护罩在所述保护罩的下部设置有供所述换气导管通过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是包括叶轮、界定收纳所述叶轮的风扇室的风扇壳、和将所述风扇室与所述连接口连通的管道部的西洛克风扇,
在作为所述管道部的一部分的、从作为西洛克风扇的所述风扇的舌部向所述连接口延伸的引导壁,形成有与所述排气口连通的流出口,
所述第一风门装置包括风门,该风门通过在所述管道部内转动,有选择地关闭所述管道部的内部流路或封闭所述流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出口位于所述风门的旋转中心线与所述舌部之间,
所述风门在以直角以外的角度与所述管道部的延伸方向交叉且与所述流出口相对的状态下,关闭所述管道部的内部流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机包括:
排气换气用流路,其将所述连接口与所述第一风门装置之间的所述流路的部分、和所述吸收材料与所述风扇之间的所述流路的部分连通;和
第二风门装置,其配置于所述排气换气用流路上,有选择地开闭所述排气换气用流路,
所述空调机执行:
对于通过一边使所述风扇旋转、一边使所述第二风门装置关闭所述排气换气用流路而经所述进气口流入至所述流路的室外空气,所述第一风门装置将其分配至所述连接口的供气换气运转;和
对于通过一边使所述风扇旋转、一边使所述第二风门装置打开所述排气换气用流路而经所述连接口和所述排气换气用流路流入至所述吸收材料与所述风扇之间的所述流路的部分的室内空气,所述第一风门装置将其分配至所述排气口的排气换气运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机还包括第三风门装置,该第三风门装置配置于所述吸收材料与所述风扇之间的所述流路的部分,有选择地开闭所述流路,
所述排气换气用流路与所述风扇和所述第三风门装置之间的所述流路的部分连接,
在所述供气换气运转时,所述第三风门装置打开所述流路,
在所述排气换气运转时,所述第三风门装置关闭所述流路。
CN202311232977.1A 2022-09-22 2023-09-22 空调机 Pending CN1177394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51850A JP2024046450A (ja) 2022-09-22 2022-09-22 空気調和機
JP2022-151850 2022-09-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39409A true CN117739409A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57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32977.1A Pending CN117739409A (zh) 2022-09-22 2023-09-22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4046450A (zh)
CN (1) CN117739409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46450A (ja) 2024-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40009589A (ko) 공기 조화 장치의 실외기
KR100707348B1 (ko) 조습장치 및 조습시스템
CN115956181A (zh) 空调机
WO2022264786A1 (ja) 除加湿ユニット
CN117739409A (zh) 空调机
JP4961987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117739411A (zh) 空调机
CN117739408A (zh) 空调机
CN117739410A (zh) 空调机
CN115698600A (zh) 空调机
CN110476019B (zh) 调湿单元
JP2024060264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7916527A (zh) 空气调节机
CN117940710A (zh) 空气调节机
CN118076839A (zh) 空气调节机
JP2024061400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7916529A (zh) 空调机
JP7445149B2 (ja) 換気装置
CN117940709A (zh) 空调机
WO2023054496A1 (ja) 空気調和機
JP6989804B2 (ja) 加湿ユニット
WO2023042625A1 (ja) 空気調和機
JP7368751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4053198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JP4535192B2 (ja) 加湿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