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34104A - 一种双色外壳基材制备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色外壳基材制备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734104A CN117734104A CN202311790987.7A CN202311790987A CN117734104A CN 117734104 A CN117734104 A CN 117734104A CN 202311790987 A CN202311790987 A CN 202311790987A CN 117734104 A CN117734104 A CN 11773410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strate
- cavity
- piece
- assembly
- glue spray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9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802 infu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10000004907 gland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1 p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875 Eboni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双色外壳基材制备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机架、下模、上模、喷胶组件、机械手组件、压盖组件和切割组件。机架包括第一加工位和第二加工位;下模与机架连接,下模形成有腔体,腔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下模与上模配合用于使第一基板在第一加工位浇筑成型;喷胶组件包括伸缩件和喷胶滚件,伸缩件与机架可转动连接,喷胶滚件与伸缩件可转动连接,喷胶滚件喷出粘合剂以覆盖第一基板的外表面;压盖组件与下模连接,压盖组件包括按压件,按压件挤压半成品基材;切割组件安装于机架上并设置于第二加工位。本申请的装置能够实现外壳基材的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将模具与自动化设备结合,省去了需要搬运第一基板的工序,节省人力物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设备制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色外壳基材制备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平板和电子阅读器等成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子设备,在这些电子设备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磕碰或掉落的情况,造成电子设备损坏。为了对电子设备进行保护,通过在电子设备上套设保护壳,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目前三防(防水,防跌落,防尘)类手机设备或平板外壳为了增加使用性能,里面为硬胶,表面容易磕碰的为位置为软胶,局部受力冲击后得到缓冲,保护设备不受破坏。
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双色注塑的方式使壳体同时具有硬胶层和软胶层,采用双色注塑工艺会使得壳体一体性较好,然而,这样的工艺需要两个料筒,由两种塑胶原料成型,另外一种方式为采用粘合剂粘接实现双层的工艺,然而,目前采用的方式是采用人工或机器将两个事先注塑好的软胶板和硬胶板粘接,就需要将所需的硬胶层基材和软胶层基材搬运到粘接工位,需要耗费人力物力,且生产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色外壳基材制备装置,其旨在解决现有的制备装置生产效率较低、涉及到原材料的搬运等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色外壳基材制备装置,用于制备外壳基材,所述外壳基材包括第一基板、以及贴附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所述双色外壳基材制备装置包括:
机架,包括第一加工位和第二加工位;
下模,所述下模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下模形成有腔体,所述腔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上模,设置于所述下模的上方,所述上模可沿Z轴方向往复移动,以使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连接或分离,所述下模与所述上模配合用于使所述第一基板在第一加工位浇筑成型;
喷胶组件,包括伸缩件和喷胶滚件,所述伸缩件与所述机架可转动连接,所述喷胶滚件与所述伸缩件可转动连接,所述喷胶滚件喷出粘合剂以覆盖第一基板的外表面,所述喷胶组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伸缩件收缩且所述喷胶滚件与所述机架贴合或贴近,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伸缩件伸长且所述喷胶滚件与所述第一基板的外表面贴合;
机械手组件,所述机械手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二基板贴附于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半成品基材,并将所述半成品基材从第一加工位移送至第二加工位;
压盖组件,所述压盖组件与所述下模连接,所述压盖组件包括按压件,所述按压件可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往复移动并挤压所述半成品基材;
切割组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并设置于所述第二加工位,所述切割组件可沿沿Z轴方向往复移动,以对所述半成品基材进行冲裁切除余料形成所述外壳基材。
进一步地,所述腔体包括注塑腔、注塑口和封盖腔,所述注塑口和所述封盖腔分别与所述注塑腔连通,在所述下模朝向所述上模的方向上,所述注塑腔、所述封盖腔依次设置,且所述封盖腔上形成有第一抵接面;
所述上模包括第一驱动件和封盖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于所述机架和所述封盖件之间,所述封盖件具有与所述第一抵接面配合的第二抵接面。
进一步地,所述封盖腔包括引导槽和放置腔,所述引导槽与所述放置腔连通,所述引导槽在朝向所述上模的方向上槽口逐渐增大,所述引导槽上形成第三抵接面,所述封盖件上形成有与第三抵接面配合的第四抵接面。
进一步地,所述双色外壳基材制备装置还包括输注组件,输注组件包括存储箱、管路、控制阀和动力泵,所述存储箱用于存放液态硅胶,所述管路一端连接于所述存储箱,另一端与所述注塑口连通,所述控制阀和所述动力泵分别设置于所述管路上。
进一步地,所述机械手组件包括机械手和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安装与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机械手连接并驱动所述机械手沿Y轴方向往复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部件包括第二驱动件、联轴器、滚珠丝杆和滑动块,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与所述机架上,所述滚珠丝杆一端通过所述联轴器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滚珠丝杆另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滑动块连接于所述机械手和所述滚珠丝杆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压盖组件还包括第三驱动件、传送带和连接件,所述第三驱动件安装于所述下模,所述传送带连接于所述第三驱动件和所述下模之间,所述按压件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传送带上,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所述按压件沿Y轴方向往复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切割组件包括切割刀具和第四驱动件,所述第四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四驱动件与所述切割刀具连接。
进一步地,在Z轴方向上,所述机械手组件、所述喷胶组件、所述压盖组件由上到下依次设置。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色外壳基材制备装置的控制方法,用于对上述的双色外壳基材制备装置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色外壳基材制备装置包括控制器,包括以下步骤:
S1:对所述第二基板进行预处理;
S2:所述下模与所述上模盖合,往所述腔体中注入液态硅胶,等待液态硅胶冷却凝固形成第一基板;
S3: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喷胶组件从第一状态变为第二状态,并控制所述伸缩件伸长使所述喷胶滚件贴附于所述第一基板从所述第一端移动到所述第二端;
S4: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机械手组件抓取所述第二基板并贴附于位于所述第一加工位的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半成品基材;
S5: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按压件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往复移动并挤压所述半成品基材;
S6: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机械手组件抓取所述半成品基材并从第一加工位移动至所述第二加工位;
S7: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切割组件沿Z轴方向且朝向靠近所述半成品基材移动,以对所述半成品基材进行冲裁切除余料形成所述外壳基材。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双色外壳基材制备装置,通过设置上模、下模、喷胶组件、机械手组件、压盖组件和切割组件,实现外壳基材的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另外,上模和下模配合相当于模具,将模具与自动化设备结合,实现第一基板的注塑后直接将第二基板粘接在第一基板上得到半成品基材,再经过切割组件切割后得到外壳基材。本申请直接在第一基板的注塑工位进行与第二基板的粘接工作,无需设置一个单独的粘接工位,省去了需要搬运第一基板的工序,提高了双色外壳基材的制备效率。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中的外壳基材的工艺方法,采用粘合剂粘接的方式实现多种基板的贴合,使得本申请的双色外壳基材制备装置可以实现两种颜色或两种颜色以上的外壳产品设计,满足用户多样的个性化需求。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的喷胶组件设有两种工作状态,在第一状态时,喷胶组件贴附在机架的内壁上,从而避免在上模与下模配合的过程中产生干涉,在第二状态时,上模所处的位置应当高于喷胶组件的位置,从而避免上模与喷胶组件产生干涉,降低设备的损坏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双色外壳基材制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双色外壳基材制备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沿C-C线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切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双色外壳基材制备装置的控制原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双色外壳基材制备装置的工作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外壳基材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双色外壳基材制备装置;110、机架;111、第一加工位;112、第二加工位;120、下模;121、腔体;1211、第一端;1212、第二端;1213、注塑腔;1214、封盖腔;1214A、引导槽;1214B、放置腔;1215、第一抵接面;1216、第三抵接面;1217、注塑口;130、上模;131、第一驱动件;132、封盖件;1321、第二抵接面;1322、第四抵接面;140、喷胶组件;141、伸缩件;142、喷胶滚件;150、机械手组件;151、机械手;1511、机械臂;1512、吸头;152、驱动部件;1521、第二驱动件;1522、联轴器;1523、滚珠丝杆;1524、滑动块;160、压盖组件;161、按压件;162、第三驱动件;163、传送带;164、连接件;170、切割组件;171、切割刀具;172、第四驱动件;180、输注组件;181、存储箱;182、管路;183、控制阀;184、动力泵;190、控制器;
200、外壳基材;210、第一基板;220、第二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容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考图1-图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色外壳基材200制备装置,用于制备外壳基材200,外壳基材200包括第一基板210、以及贴附于第一基板210的第二基板,本实施例中的双色外壳基材200制备装置包括机架110、下模120、上模130、喷胶组件140、机械手组件150、压盖组件160和切割组件170。机架110包括第一加工位111和第二加工位112;下模120与机架110连接,下模120形成有腔体121,腔体121具有第一端1211和第二端1212;上模130设置于下模120的上方,上模130可沿Z轴方向往复移动,以使上模130与下模120连接或分离,下模120与上模130配合用于使第一基板210在第一加工位111浇筑成型;喷胶组件140包括伸缩件141和喷胶滚件142,伸缩件141与机架110可转动连接,喷胶滚件142与伸缩件141可转动连接,喷胶滚件142喷出粘合剂以覆盖第一基板210的外表面,喷胶组件140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时,伸缩件141收缩且喷胶滚件142与机架110贴合或贴近,在第二状态时,伸缩件141伸长且喷胶滚件142与第一基板210的外表面贴合;机械手组件150用于将第二基板贴附于第一基板210上形成半成品基材,并将半成品基材从第一加工位111移送至第二加工位112;压盖组件160与下模120连接,压盖组件160包括按压件161,按压件161可在第一端1211和第二端1212之间往复移动并挤压半成品基材;切割组件170安装于机架110上并设置于第二加工位112,切割组件170可沿沿Z轴方向往复移动,以对半成品基材进行冲裁切除余料形成外壳基材200。
请参考图1、图2、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双色外壳基材200制备装置,通过设置上模130、下模120、喷胶组件140、机械手组件150、压盖组件160和切割组件170,实现外壳基材200的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另外,上模130和下模120配合相当于模具,将模具与自动化设备结合,实现第一基板210的注塑后直接将第二基板粘接在第一基板210上得到半成品基材,再经过切割组件170切割后得到外壳基材200,省去了需要搬运第一基板210的工序。
请参考图2、图5、图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中的外壳基材200的工艺方法,采用粘合剂粘接的方式实现多种基板的贴合,使得本申请的双色外壳基材200制备装置可以实现两种颜色或两种颜色以上的外壳产品设计,满足用户多样的个性化需求。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的喷胶组件140设有两种工作状态,在第一状态时,喷胶组件140贴附在机架110的内壁上,从而避免在上模130与下模120配合的过程中产生干涉,在第二状态时,上模130所处的位置应当高于喷胶组件140的位置,从而避免上模130与喷胶组件140产生干涉,降低设备的损坏的风险。
请参考图2、图3、图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腔体121包括注塑腔1213、注塑口1217和封盖腔1214,注塑口1217和封盖腔1214分别与注塑腔1213连通,在下模120朝向上模130的方向上,注塑腔1213、封盖腔1214依次设置,且封盖腔1214上形成有第一抵接面1215;上模130包括第一驱动件131和封盖件132,第一驱动件131连接于机架110和封盖件132之间,封盖件132具有与第一抵接面1215配合的第二抵接面1321。示例性地,注塑腔1213为矩形,封盖腔1214为矩形,封盖腔1214的横截面积是大于注塑腔1213的横截面积,且注塑腔1213和封盖腔1214的中心位置重合,也就是说,注塑腔1213和封盖腔1214连接的位置形成有台阶,台阶用来搭接封盖件132,封盖件132放置在封盖腔1214中,并与台阶搭接,此时注塑腔1213被密封,通过注塑口1217往注塑腔1213中注入液态硅胶进行注塑成型。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在封盖件132与下模120配合时,第一驱动件131用于为封盖件132提供外压力,使得第一抵接面1215与第二抵接面1321紧密贴合,从而让注塑腔1213密封,在注塑过程中不会有液体泄漏,对其设备的其余零部件造成影响。第一驱动件131可以是气缸,或者电动推杆,或者液压推杆等能够伸缩的零部件。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注塑口1217应尽可能靠近封盖腔1214的位置,如果注塑口1217的设置位置较低,有可能会造成注塑腔1213没有填充满留有空隙。
请参考图2、图3、图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封盖腔1214包括引导槽1214A和放置腔1214B,引导槽1214A与放置腔1214B连通,引导槽1214A在朝向上模130的方向上槽口逐渐增大,引导槽1214A上形成第三抵接面1216,封盖件132上形成有与第三抵接面1216配合的第四抵接面1322。示例性地,在竖直朝上的方向上,引导槽1214A的开口逐渐增大,有利于封盖腔1214进入放置腔1214B,封盖件132包括引导部和固定部,引导部与引导槽1214A配合,固定部与放置腔1214B配合。放置腔1214B的尺寸大小与固定部尺寸大小相同,当固定部放置于放置腔1214B中时,封盖件132由于放置腔1214B的限位作用无法移动,进而保证封盖件132与下模120连接的密封性。放置腔1214B用于放置第二基板,且放置腔1214B深度应当刚好等于第二基板的厚度,使得第二基板能够刚好与放置腔1214B的上端面平齐,引导槽1214A、放置腔1214B、注塑腔1213是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且引导槽1214A、放置腔1214B、注塑腔1213的横截面积依次减小。
请参考图1、图2、图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双色外壳基材200制备装置还包括输注组件180,输注组件180包括存储箱181、管路182、控制阀183和动力泵184,存储箱181用于存放液态硅胶,管路182一端连接于存储箱181,另一端与注塑口1217连通,控制阀183和动力泵184分别设置于管路182上。示例性地,存储箱181用于存放液态硅胶,存储箱181和注塑腔1213通过管路182连通,动力泵184用于提供驱动力,控制阀183用于控制管路182通断。当存储箱181和注塑腔1213连通时,动力泵184启动将存储箱181中的液态硅胶经过管路182和注塑口1217输送到注塑腔1213内,当注塑腔1213填充满后,动力泵184停止工作,控制阀183控制管路182断开,防止注塑腔1213中的液态硅胶回流。
请参考图1、图2、图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机械手组件150包括机械手151和驱动部件152,驱动部件152安装与机架110上,驱动部件152与机械手151连接并驱动机械手151沿Y轴方向往复移动。示例性地,机械手组件150的作用有两个,第一是用于吸附第二基板移动到第一加工位111与第一基板210粘接,第二是用于吸附半成品基材从第一加工位111移动到第二加工位112。机械手组件150包括机械臂1511和吸头1512,机械臂1511与驱动部件152连接,吸头1512与机械臂1511连接,吸头1512内部设置有吸附腔,吸附腔与多个吸附口连通,吸附口均匀且间隔分布在吸头1512上,同时,吸附腔与气源连通,吸附腔与气源之间通过电磁阀控制通断,当电磁阀控制吸附腔与气源连通时,吸头1512产生吸附力,当电磁阀控制吸附腔与气源不连通时,吸头1512没有吸附力。机械臂1511用于在Z轴方向上移动,也就是通过机械臂1511可以靠近或远离第一加工位111。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机械手组件150设置有两个,两个机械手组件150设置在机架110的相对两侧,其中,驱动部件152设置在机架110的外侧,也就是背向下模120的一侧,机械手151设置在机架110的内侧,也就是靠近下模120的一侧。在吸附第二基板或者半成品基材时,两组机械手组件150分别在第二基板或者半成品基材的相对两侧进行吸附,从而使得机械手组件150对第二基板或者半成品基材的吸附更加稳定,同时,在吸附第二基板贴附于第一基板210时,或者在吸附半成品基材从第一加工位111移动至第二加工位112时,能够提高吸附的稳定性以及定位的准确性。当然,可以理解的,两个机械手组件150是同步工作的,也就是说,两个机械手151的运动路径是同步的,驱动部件152的运动路径是同步的。
请参考图1、图2、图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驱动部件152包括第二驱动件1521、联轴器1522、滚珠丝杆1523和滑动块1524,第二驱动件1521安装与机架110上,滚珠丝杆1523一端通过联轴器1522连接于第二驱动件1521,滚珠丝杆1523另一端与机架110连接,滑动块1524连接于机械手151和滚珠丝杆1523之间。示例性地,第二驱动件1521为电机,电机轴与滚珠丝杆1523通过联轴器1522连接,滑动块1524与机械臂1511连接,第二驱动件1521驱动滚珠丝杆1523转动,从而带动滑动块1524和机械手151沿滚珠丝杆1523移动,可以理解的,滚珠丝杆1523的长度方向沿Y轴方向设置,且滚珠丝杆1523从第一加工位111延伸到第二加工位112,也即是说从滚珠丝杆1523一端在下模120的位置,另一端在切割组件170的位置。滚珠丝杠是将回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或将直线运动转化为回转运动的理想的产品。使用滚珠丝杆1523结构的摩擦损失小,传动效率高,且精度较高。当然,在具体应用中,驱动部件152也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传动机构代替,例如,使用带传动或链传动的方式。
请参考图1、图2、图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压盖组件160还包括第三驱动件162、传送带163和连接件164,第三驱动件162安装于下模120,传送带163连接于第三驱动件162和下模120之间,按压件161通过连接件164连接于传送带163上,第三驱动件162驱动按压件161沿Y轴方向往复移动。示例性地,第三驱动件162为电机,压盖组件160的传动机构使用带传动,按压件161的长度应当大于注塑腔1213的宽度且小于封盖腔1214的宽度。使得按压件161能够搭接在注塑腔1213和封盖腔1214之间的台阶上,按压件161在第一端1211和第二端1212之间来回移动的过程中,反复对半成品基材进行挤压,使得第一基板210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粘接更加稳固。
请参考图2、图5、图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切割组件170包括切割刀具171和第四驱动件172,第四驱动件172安装于机架110上,第四驱动件172与切割刀具171连接。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驱动件172可以是气缸、或者液压推杆,或者电动推杆等能够伸缩的零器件。本实施例中的切割刀具171由四个刀片围合形成矩形,且矩形的大小等于或者小于注塑腔1213的大小,使得切割刀具171在切割半成品基材时能够同时切割到第一基板210和第二基板,这样切割后剩余的部分都是第一基板210和第二基板的组合,且使用切割组件170切割后外壳基材200的端面也更整齐。
请参考图1、图2、图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Z轴方向上,机械手组件150、喷胶组件140、压盖组件160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示例性地,在竖直方向上,从上到下依次是机械手组件150、喷胶组件140和压盖组件160,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各个组件在工作时不会互相产生干涉,进而降低本申请的双色外壳基材200制备装置损坏的风险。
请参考图7、图8,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色外壳基材200制备装置的控制方法,用于对上述的双色外壳基材200制备装置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双色外壳基材200制备装置包括控制器190,包括以下步骤:
S1:对第二基板进行预处理;示例性地,预处理是指用胶水处理剂处理第二基板需要粘贴部分那一个面的区域。
S2:下模120与上模130盖合,往腔体121中注入液态硅胶,等待液态硅胶冷却凝固形成第一基板210;
S3:控制器190控制喷胶组件140从第一状态变为第二状态,并控制伸缩件141伸长使喷胶滚件142贴附于第一基板210从第一端1211移动到第二端1212;
S4:控制器190控制机械手组件150抓取第二基板并贴附于位于第一加工位111的第一基板210上形成半成品基材;
S5:控制器190控制按压件161在第一端1211和第二端1212之间往复移动并挤压半成品基材;
S6:控制器190控制机械手组件150抓取半成品基材并从第一加工位111移动至第二加工位112;
S7:控制器190控制切割组件170沿Z轴方向且朝向靠近半成品基材移动,以对半成品基材进行冲裁切除余料形成外壳基材200。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双色外壳基材制备装置,用于制备外壳基材,所述外壳基材包括第一基板、以及贴附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色外壳基材制备装置包括:
机架,包括第一加工位和第二加工位;
下模,所述下模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下模形成有腔体,所述腔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上模,设置于所述下模的上方,所述上模可沿Z轴方向往复移动,以使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连接或分离,所述下模与所述上模配合用于使所述第一基板在第一加工位浇筑成型;
喷胶组件,包括伸缩件和喷胶滚件,所述伸缩件与所述机架可转动连接,所述喷胶滚件与所述伸缩件可转动连接,所述喷胶滚件喷出粘合剂以覆盖第一基板的外表面,所述喷胶组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伸缩件收缩且所述喷胶滚件与所述机架贴合或贴近,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伸缩件伸长且所述喷胶滚件与所述第一基板的外表面贴合;
机械手组件,所述机械手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二基板贴附于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半成品基材,并将所述半成品基材从第一加工位移送至第二加工位;
压盖组件,所述压盖组件与所述下模连接,所述压盖组件包括按压件,所述按压件可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往复移动并挤压所述半成品基材;
切割组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并设置于所述第二加工位,所述切割组件可沿沿Z轴方向往复移动,以对所述半成品基材进行冲裁切除余料形成所述外壳基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色外壳基材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包括注塑腔、注塑口和封盖腔,所述注塑口和所述封盖腔分别与所述注塑腔连通,在所述下模朝向所述上模的方向上,所述注塑腔、所述封盖腔依次设置,且所述封盖腔上形成有第一抵接面;
所述上模包括第一驱动件和封盖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于所述机架和所述封盖件之间,所述封盖件具有与所述第一抵接面配合的第二抵接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色外壳基材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腔包括引导槽和放置腔,所述引导槽与所述放置腔连通,所述引导槽在朝向所述上模的方向上槽口逐渐增大,所述引导槽上形成第三抵接面,所述封盖件上形成有与第三抵接面配合的第四抵接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色外壳基材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色外壳基材制备装置还包括输注组件,输注组件包括存储箱、管路、控制阀和动力泵,所述存储箱用于存放液态硅胶,所述管路一端连接于所述存储箱,另一端与所述注塑口连通,所述控制阀和所述动力泵分别设置于所述管路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色外壳基材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组件包括机械手和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安装与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机械手连接并驱动所述机械手沿Y轴方向往复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色外壳基材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包括第二驱动件、联轴器、滚珠丝杆和滑动块,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与所述机架上,所述滚珠丝杆一端通过所述联轴器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滚珠丝杆另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滑动块连接于所述机械手和所述滚珠丝杆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色外壳基材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组件还包括第三驱动件、传送带和连接件,所述第三驱动件安装于所述下模,所述传送带连接于所述第三驱动件和所述下模之间,所述按压件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传送带上,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所述按压件沿Y轴方向往复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色外壳基材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组件包括切割刀具和第四驱动件,所述第四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四驱动件与所述切割刀具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色外壳基材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Z轴方向上,所述机械手组件、所述喷胶组件、所述压盖组件由上到下依次设置。
10.一种双色外壳基材制备装置的控制方法,用于对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双色外壳基材制备装置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色外壳基材制备装置包括控制器,包括以下步骤:
S1:对所述第二基板进行预处理;
S2:所述下模与所述上模盖合,往所述腔体中注入液态硅胶,等待液态硅胶冷却凝固形成第一基板;
S3: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喷胶组件从第一状态变为第二状态,并控制所述伸缩件伸长使所述喷胶滚件贴附于所述第一基板从所述第一端移动到所述第二端;
S4: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机械手组件抓取所述第二基板并贴附于位于所述第一加工位的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半成品基材;
S5: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按压件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往复移动并挤压所述半成品基材;
S6: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机械手组件抓取所述半成品基材并从第一加工位移动至所述第二加工位;
S7: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切割组件沿Z轴方向且朝向靠近所述半成品基材移动,以对所述半成品基材进行冲裁切除余料形成所述外壳基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790987.7A CN117734104B (zh) | 2023-12-22 | 2023-12-22 | 一种双色外壳基材制备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790987.7A CN117734104B (zh) | 2023-12-22 | 2023-12-22 | 一种双色外壳基材制备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734104A true CN117734104A (zh) | 2024-03-22 |
CN117734104B CN117734104B (zh) | 2024-09-10 |
Family
ID=90259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790987.7A Active CN117734104B (zh) | 2023-12-22 | 2023-12-22 | 一种双色外壳基材制备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734104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50008717A1 (en) * | 2012-02-16 | 2015-01-08 | Ivoplast Srl | Chair or seat in plastic material with covering and method for obtaining it |
US20170050394A1 (en) * | 2015-08-18 | 2017-02-23 | Airbus Operations Gmbh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f A Component |
CN211251096U (zh) * | 2019-11-20 | 2020-08-14 | 金裕泰(惠州)实业有限公司 | 免超声焊接的双色按键模具 |
JP2021171945A (ja) * | 2020-04-21 | 2021-11-01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複合材料の成形装置 |
CN114633427A (zh) * | 2020-12-16 | 2022-06-17 | 佛吉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 汽车内饰包覆工艺 |
CN116100744A (zh) * | 2023-03-07 | 2023-05-12 | 丰武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双色产品的生产方法及其生产设备 |
-
2023
- 2023-12-22 CN CN202311790987.7A patent/CN11773410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50008717A1 (en) * | 2012-02-16 | 2015-01-08 | Ivoplast Srl | Chair or seat in plastic material with covering and method for obtaining it |
US20170050394A1 (en) * | 2015-08-18 | 2017-02-23 | Airbus Operations Gmbh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f A Component |
CN211251096U (zh) * | 2019-11-20 | 2020-08-14 | 金裕泰(惠州)实业有限公司 | 免超声焊接的双色按键模具 |
JP2021171945A (ja) * | 2020-04-21 | 2021-11-01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複合材料の成形装置 |
CN114633427A (zh) * | 2020-12-16 | 2022-06-17 | 佛吉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 汽车内饰包覆工艺 |
CN116100744A (zh) * | 2023-03-07 | 2023-05-12 | 丰武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双色产品的生产方法及其生产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734104B (zh) | 2024-09-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582957B (zh) |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 |
CN108554691A (zh) | 一种高效的喷涂设备 | |
CN117734104B (zh) | 一种双色外壳基材制备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0490105C (zh) | 一种半导体芯片的灌胶方法及模具 | |
CN114056928A (zh) | 一种四头独立运动取放料机构 | |
CN110355934B (zh) | 卡盖注塑模具 | |
CN111391219B (zh) | 一种模内转印系统 | |
CN107953509B (zh) | 四面独立侧入式模内贴标智能系统 | |
CN205522352U (zh) | 一种纵向送料机械手装置 | |
CN112476945A (zh) | 清三色独立锁模立式注塑机 | |
CN210590244U (zh) | 卡盖注塑模具 | |
CN216732808U (zh) | 一种多色射出成型注塑机 | |
CN214766551U (zh) | 一种用于压力传感器的全自动粘接设备 | |
CN212055407U (zh) | 对微小磁性材料进行精确组装定位的自动化装置 | |
CN215359994U (zh) | 一种电子感应转向及自动点油压盖注塑机外装装置 | |
CN114700433A (zh) | 一种电视机背板冲压设备及冲压工艺 | |
CN214026958U (zh) | 一种便于加工不等厚产品的注塑模具 | |
CN106217363B (zh) | Iml贴标与取成品机械手及iml贴标、取成品方法 | |
CN210477603U (zh) | 一种注塑机上下料装置 | |
KR101077403B1 (ko) | 폴리우레탄 인써트 포밍장치 및 방법 | |
KR101343575B1 (ko) | 필름 부착장치 | |
CN201174378Y (zh) | 一种半导体芯片的灌胶模具 | |
CN101745890B (zh) | 组装设备 | |
CN220095375U (zh) | 密封防尘的电源外壳成型模具 | |
CN221016763U (zh) | 一种质子交换膜涂布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