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32925A - 丹纳机大轴校直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丹纳机大轴校直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32925A
CN117732925A CN202311649069.2A CN202311649069A CN117732925A CN 117732925 A CN117732925 A CN 117732925A CN 202311649069 A CN202311649069 A CN 202311649069A CN 117732925 A CN117732925 A CN 1177329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rge shaft
straightening
track
piece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490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悦
严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xu Pharmaceutical Glass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Tunghsu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xu Pharmaceutical Glass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Tunghsu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xu Pharmaceutical Glass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Tunghsu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xu Pharmaceutical Glass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4906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329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329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329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Forg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丹纳机大轴校直装置及方法,涉及丹纳法玻管生产技术领域。该丹纳机大轴校直装置包括:固定机构,其包括:主体、定位件及驱动结构,定位件用于固定并支撑大轴的一端,驱动结构用于带动定位件和大轴相对主体旋转;支撑机构,用于支撑大轴的另一端;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设置于固定机构的顶侧且分别沿第一方向延伸;检测机构,活动安装于第一轨道,用于沿第一轨道由大轴的一端至另一端进行尺寸检测;校直机构,活动安装于第二轨道,其包括:可升降的压持部,校直机构用于沿第二轨道移动至指定位置以通过压持部压持大轴的形变位置;和控制机构,用于根据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确定大轴的形变位置,并控制校直机构对形变位置校直。

Description

丹纳机大轴校直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丹纳法玻管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丹纳机大轴校直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丹纳法生产玻管的过程中,丹纳机上连接的大轴的主要作用是将旋转管固定在丹纳机上以及玻管吹气,大轴转动旋转管转动,从而使玻璃液缠绕到旋转管上。
丹纳机的大轴是一个在高温条件下工作、重量≥200kg的贵金属部件,是个关键部件,它的平直度、同心度的要求很高。马弗炉空间温度在1000℃-1200℃,因工艺要求,一般在一个月左右更换一次旋转管和大轴,大轴长时间受热会产生形变,拆下来的大轴需要进行校直维修。
目前,大轴的校直维修操作都是由工作人员手动完成,校直精度较低,且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公开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大轴的校直维修操作都是由工作人员手动完成,校直精度较低,且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丹纳机大轴校直装置,该丹纳机大轴校直装置包括:固定机构,其包括:主体、设置与主体的定位件及与定位件连接的驱动结构,定位件用于固定并支撑大轴的一端,驱动结构用于带动定位件和大轴相对主体旋转;
支撑机构,在第一方向上与固定机构间隔设置,支撑机构至少用于支撑大轴的另一端;
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设置于固定机构的顶侧且分别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二轨道的位置用于与大轴的轴线对应;
检测机构,活动安装于第一轨道,用于沿第一轨道由大轴的一端至另一端进行尺寸检测;
校直机构,活动安装于第二轨道,其包括:可升降的压持部,校直机构用于沿第二轨道移动至指定位置以通过压持部压持大轴的形变位置;和
控制机构,与驱动结构、检测机构、校直机构分别信号连接,用于控制驱动结构,且用于根据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确定大轴的形变位置,并控制校直机构对形变位置校直;
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且分别垂直于纵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监控机构,通过支撑件安装于预设高度,固定机构、检测机构、校直机构及大轴均处于监控机构的监控范围内,监控机构与控制机构信号连接,以使控制机构获取监控机构的监控画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机构包括:至少两个顶举件,至少两个顶举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顶举件的顶部升降端用于支撑大轴。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举件的顶部升降端安装有支撑座,支撑座的顶面为圆弧面,圆弧面的轴向与大轴同向,用于与大轴对应位置的周面接触并支撑大轴。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轨道,设置于地面且沿第一方向延伸;
至少两个顶举件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滚轮组,滚轮组位于第三轨道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校直机构包括:
移动件,连接于第二轨道,且可沿第二轨道往复移动;
升降驱动件,连接于移动件的底端;和
压持件,连接于升降驱动件的底部升降端,用于在升降驱动件的驱动下压持大轴的形变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件包括:
定位套筒,其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朝向支撑机构的一端呈开口状,驱动结构的驱动端同轴连接定位套筒呈封闭状的另一端;和
定位夹具,设置于定位套筒内,用于将大轴的端部同轴夹持固定于定位套筒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套筒的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圆环形;
主体具有与定位套筒适配的通孔,定位套筒转动连接于通孔内;
主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底座,底座上连接有多个锁紧件,用于将底座固定于地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机构包括:3D扫描仪。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丹纳机大轴校直方法,该丹纳机大轴校直方法包括:控制检测机构沿第一轨道由起始端正向移动至另一端,以检测大轴的一面的第一尺寸数据;
控制驱动结构带动定位件和大轴旋转180°,
控制检测机构沿第一轨道反向移动至回到起始端,以检测大轴的另一面的第二尺寸数据;
根据第一尺寸数据和第二尺寸数据判断大轴是否需要校直,若需要校直,确定形变位置;
判断大轴的形变位置是否凸面朝向校直机构所在一侧,若否,控制驱动结构带动定位件和大轴旋转至形变位置的凸面朝向校直机构所在一侧;
控制校直机构沿第二轨道移动至形变位置对应的位置,并控制压持部压持大轴的形变位置,直至完成校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丹纳机大轴校直装置及方法,固定机构和支撑机构用于协同实现对大轴的固定和支撑,检测机构可沿大轴的周向对其进行尺寸检测,控制机构起到总体的控制作用,与检测机构和校直机构分别信号连接,根据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获取大轴的形变位置,并控制校直机构对大轴的形变位置进行压持校直;这样的设计可实现对大轴的检测和校直操作的自动化,能够实现对大轴校直的高效性和较高的精确性,且不需要人工进行检测和校直,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丹纳机大轴校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丹纳机大轴校直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丹纳机大轴校直装置的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丹纳机大轴校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固定机构;11、主体;111、通孔;112、底座;12、定位件;13、驱动结构;2、支撑机构;21、顶举件;22、支撑座;23、滚轮组;3、第一轨道;4、第二轨道;5、检测机构;6、校直机构;61、升降驱动件;62、压持件;7、监控机构;8、第三轨道;9、大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公开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本公开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公开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材料的组分、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大于或等于两个;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此外,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垂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垂直,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平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当描述到特定器件位于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器件与第一器件或第二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器件。
本公开使用的所有术语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实施例一
参考附图1-附图3,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提出一种丹纳机大轴校直装置,该丹纳机大轴9校直装置包括:固定机构1,其包括:主体11、设置与主体11的定位件12及与定位件12连接的驱动结构13,定位件12用于固定并支撑大轴9的一端,驱动结构13用于带动定位件12和大轴9相对主体11旋转;支撑机构2,在第一方向上与固定机构1间隔设置,支撑机构2至少用于支撑大轴9的另一端;第一轨道3和第二轨道4,设置于固定机构1的顶侧且分别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轨道3和第二轨道4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二轨道4的位置用于与大轴9的轴线对应;检测机构5,活动安装于第一轨道3,用于沿第一轨道3由大轴9的一端至另一端进行尺寸检测;校直机构6,活动安装于第二轨道4,其包括:可升降的压持部,校直机构6用于沿第二轨道4移动至指定位置以通过压持部压持大轴9的形变位置;和控制机构,与驱动结构13、检测机构5、校直机构6分别信号连接,用于控制驱动结构13,且用于根据检测机构5的检测结果确定大轴9的形变位置,并控制校直机构6对形变位置校直;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且分别垂直于纵向。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丹纳机大轴9校直装置应用于丹纳法生产玻管中,对更换下来的大轴9进行的检测和校直维修。该校直装置主要包括:固定机构1、支撑机构2、第一轨道3和第二轨道4、检测机构5、校直机构6以及控制机构,固定机构1和支撑机构2用于协同实现对大轴9的固定和支撑,控制机构起到总体的控制作用,与检测机构5和校直机构6分别信号连接,可实现对大轴9的检测和校直操作的自动化,能够实现对大轴9校直的高效性和较高的精确性,且不需要人工进行检测和校直,省时省力;其中,控制机构可以为后台的计算机端,可预先存储运行程序,且工作人员进行数据获取还可对其进行控制等操作。
其中,固定机构1包括:主体11、定位件12以及驱动机构,主体11设置于地面上,定位件12安装于主体11且可相对主体11转动,定位件12可固定并支撑大轴9的一端且二者同轴,驱动结构13的驱动端连接定位件12,以使定位件12可带动大轴9同步相对主体11旋转,且转动轴线与定位件12和大轴9的轴线重合,使大轴9转动的目的是在于使检测机构5能够全面的对大轴9的尺寸进行检测;支撑机构2在第一方向上与固定机构1间隔设置,用于至少支撑大轴9的另一端,支撑机构2可以仅对大轴9的另一端进行支撑,或为提高支撑的稳定性,还可为大轴9提供多个位置的支撑,此处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固定机构1和检测机构5的相对位置,在对大轴9进行支撑后,大轴9的轴向与上述的第一方向同向。
第一轨道3和第二轨道4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是固定于固定机构1和支撑机构2顶侧的两条平行的轨道,二者在第二方向上间隔一定距离,这里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纵向,间隔的距离在满足校直机构6与检测机构5互补干涉的条件下越小越好;第一轨道3和第二轨道4的固定位置不限于工作空间的顶棚等,第一轨道3和第二轨道4分别为可供检测机构5和校直机构6移动的轨道,需要说明的是,为确保校直的精确性,第二轨道4的位置在纵向上需要与大轴9的轴线对应,以使校直机构6与大轴9的轴线对应,从而确保精确的校直效果。
检测机构5活动安装于第一轨道3的底部,在控制机构的控制下能够沿第一轨道3往复移动,从而沿大轴9的周向对其尺寸进行全面的检测,检测机构5的实现方式不限于一种,其具体可以为:3D扫描仪、CCD相机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控制机构可获取检测机构5的检测结构,并基于该检测结果判断大轴9是否需要校直,若需要校直可进一步确定大轴9需要校直的形变位置。
校直机构6活动安装于第二轨道4的底部,在控制机构的控制下能够沿第二轨道4往复移动并在指定位置停止,校直机构6包括一可升降的压持部,控制机构可根据检测机构5的检测结果,控制校直机构6沿第二轨道4移动至与大轴9的形变位置对应的位置,并控制压持部压持大轴9的形变位置,直至完成对该形变位置的校直;需要说明的是,控制机构可根据检测机构5的检测结果判断形变位置的形变数据,并根据该数据以及压持部的重量数据等对校直机构6进行控制,以使校直机构6的压持部的升降值、压持时间等满足校直需求。
根据上述所列,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丹纳机大轴校直装置,固定机构1和支撑机构2用于协同实现对大轴9的固定和支撑,检测机构5可沿大轴9的周向对其进行尺寸检测,控制机构起到总体的控制作用,与检测机构5和校直机构6分别信号连接,根据检测机构5的检测结果获取大轴9的形变位置,并控制校直机构6对大轴9的形变位置进行压持校直;这样的设计可实现对大轴9的检测和校直操作的自动化,能够实现对大轴9校直的高效性和较高的精确性,且不需要人工进行检测和校直,省时省力。
参考附图1,在具体实施中,本实施例提供的丹纳机大轴校直装置还包括:监控机构7,通过支撑件安装于预设高度,固定机构1、检测机构5、校直机构6及大轴9均处于监控机构7的监控范围内,监控机构7与控制机构信号连接,以使控制机构获取监控机构7的监控画面。
具体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中,校直装置在其现场还设置有监控机构7,该监控机构7的底部安装有支架等支撑件,可将监控机构7安装至一定高度,监控机构7具体可以为摄像头,且固定机构1、检测机构5、校直机构6及大轴9均处于监控机构7的监控范围内,控制机构可获取监控机构7拍摄的监控图像,工作人员即可从后台观察整个检测校直的过程。
参考附图1,在具体实施中,支撑机构2包括:至少两个顶举件21,至少两个顶举件2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顶举件21的顶部升降端用于支撑大轴9。
具体的,为了便于大轴9的安装以及实现对大轴9的可靠支撑,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中,支撑机构2采用至少两个顶举件21,顶举件21具体可以为气动千斤顶或液压千斤顶等,至少两个顶举件21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在大轴9的一端安装至固定机构1后或安装过程中,顶部升降端可升高至与大轴9接触并支撑大轴9,使大轴9处于平直状态,采用可升降的顶举件21可便于大轴9的安装。
参考附图1,在具体实施中,顶举件21的顶部升降端安装有支撑座22,支撑座22的顶面为圆弧面,圆弧面的轴向与大轴9同向,用于与大轴9对应位置的周面接触并支撑大轴9。
具体的,为了提高对大轴9支撑的稳定性,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在顶举件21的顶部升降端设置有支撑座22,支撑座22通过顶部的圆弧面与大轴9接触,可提高与大轴9的外周面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更稳定的支撑效果。
参考附图1,在具体实施中,本实施例提供的丹纳机大轴9校直装置还包括:第三轨道8,设置于地面且沿第一方向延伸;至少两个顶举件21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滚轮组23,滚轮组23位于第三轨道8内。
具体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大轴9支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在地面设置第三轨道8,并在每个顶举件21的底部设置滚轮组23,滚轮组23可在第三轨道8内沿第三轨道8的延伸方向移动,从而可实现顶举件21的位置的便捷调整,这样能够根据大轴9的长度调节顶举件21的分布和位置,且还可在校直时,在形变位置的下侧设置一个顶举件21,从而为该位置提供可靠支撑,且有利于提高该位置的校直效果。
参考附图1和附图2,在具体实施中,校直机构6包括:移动件,连接于第二轨道4,且可沿第二轨道4往复移动;升降驱动件61,连接于移动件的底端;和压持件62,连接于升降驱动件61的底部升降端,用于在升降驱动件61的驱动下压持大轴9的形变位置。
具体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中,校直机构6具体包括:移动件、升降驱动件61和压持件62,移动件用于与第二轨道4连接,并可在控制机构的控制下沿第二轨道4往复移动;升降驱动件61用于控制压持件62的高度,可在校直机构6移动至指定位置后,在控制机构的控制下其底部升降端带动压持件62下降至与大轴9的形变位置接触并施加压持力;压持件62与升降驱动件61的升降端可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从而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重量的压持件62。
在具体实施中,定位件12包括:定位套筒,其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朝向支撑机构2的一端呈开口状,驱动结构13的驱动端同轴连接定位套筒呈封闭状的另一端;和定位夹具(图中未示出),设置于定位套筒内,用于将大轴9的端部同轴夹持固定于定位套筒内。
具体的,为了实现对大轴9的端部的固定,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定位件12包括:定位套筒及设置于其内部的定位夹具,定位套筒朝向支撑机构2的一端呈开口状,另一端呈封闭状,驱动结构13的驱动端与定位套筒的封闭端同轴连接,定位夹具安装于定位套筒内,用于将大轴9的端部同轴夹持于定位套筒内,定位夹具的具体结构形式此处不做限定。
参考附图3,在具体实施中,定位套筒的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圆环形;主体11具有与定位套筒适配的通孔111,定位套筒转动连接于通孔111内;主体1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底座112,底座112上连接有多个锁紧件,用于将底座112固定于地面。
具体的,定位套筒设置为圆筒状结构,为了实现定位件12与主体11的转动连接,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中,主体11可以设置后柱状或具有一定厚度的板状机构,其上开设有与定位套筒适配的通孔111,以将定位套筒容纳于通孔111内并可相对主体11转动;为实现定位套筒和主体11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的限制,可以在定位套筒的外周设置环状凸起结构,并对应的在通孔111内设置环槽,但不限于此。为提高主体11的稳定性,主体11的底部可设置一底座112,以提高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并可在底座112上设置多个锁紧件,以实现底座112与地面的锁紧固定。
实施例二
参考附图4,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提出一种丹纳机大轴校直方法,该丹纳机大轴校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控制检测机构5沿第一轨道3由起始端正向移动至另一端,以检测大轴9的一面的第一尺寸数据;
S2、控制驱动结构13带动定位件12和大轴9旋转180°;
具体的,在完成对大轴9的一面的尺寸检测后,控制机构向驱动结构13发送控制信号,以控制驱动结构13带动定位件12和大轴9同步旋转180度,以使大轴9的另一面朝向检测机构5所在的一侧。
S3、控制检测机构5沿第一轨道3反向移动至回到起始端,以检测大轴9的另一面的第二尺寸数据;
S4、根据第一尺寸数据和第二尺寸数据判断大轴9是否需要校直,若需要校直,确定形变位置;
S5、判断大轴9的形变位置是否凸面朝向校直机构6所在一侧,若否,控制驱动结构13带动定位件12和大轴9旋转至形变位置的凸面朝向校直机构6所在一侧;
具体的,在对大轴9进行校直时,需要使用校直机构6的压持部对大轴9的形变位置进行压持,以使其恢复平直状态,这样的校直方式需要确保形变位置的凸面朝向校直机构6所在的一侧,若进行校直时,形变位置的凸面已经朝向校直机构6所在的一侧,则大轴9不需要进行调整,若否,则需要控制机构根据大轴9当前的角度向驱动机构发动控制信号,以控制驱动结构13带动定位件12和大轴9同步旋转一定角度,以使形变位置的凸面刚好朝向校直机构6所在的一侧,从而可进行下一步骤的校直。
S6、控制校直机构6沿第二轨道4移动至形变位置对应的位置,并控制压持部压持大轴9的形变位置,直至完成校直。
具体的,这样的校直方法可实现对大轴9的检测和校直操作的自动化,能够实现对大轴9校直的高效性和较高的精确性,且不需要人工进行检测和校直,省时省力。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

Claims (10)

1.一种丹纳机大轴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机构(1),其包括:主体(11)、设置与所述主体(11)的定位件(12)及与所述定位件(12)连接的驱动结构(13),所述定位件(12)用于固定并支撑所述大轴(9)的一端,所述驱动结构(13)用于带动所述定位件(12)和所述大轴(9)相对所述主体(11)旋转;
支撑机构(2),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固定机构(1)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机构(2)至少用于支撑所述大轴(9)的另一端;
第一轨道(3)和第二轨道(4),设置于所述固定机构(1)的顶侧且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轨道(3)和所述第二轨道(4)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轨道(4)的位置用于与所述大轴(9)的轴线对应;
检测机构(5),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一轨道(3),用于沿所述第一轨道(3)由所述大轴(9)的一端至另一端进行尺寸检测;
校直机构(6),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二轨道(4),其包括:可升降的压持部,所述校直机构(6)用于沿所述第二轨道(4)移动至指定位置以通过压持部压持所述大轴(9)的形变位置;和
控制机构,与驱动结构(13)、所述检测机构(5)、所述校直机构(6)分别信号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结构(13),且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机构(5)的检测结果确定所述大轴(9)的形变位置,并控制所述校直机构(6)对所述形变位置校直;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且分别垂直于纵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纳机大轴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监控机构(7),通过支撑件安装于预设高度,所述固定机构(1)、所述检测机构(5)、所述校直机构(6)及所述大轴(9)均处于所述监控机构(7)的监控范围内,所述监控机构(7)与所述控制机构信号连接,以使所述控制机构获取所述监控机构(7)的监控画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纳机大轴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至少两个顶举件(21),所述至少两个顶举件(21)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顶举件(21)的顶部升降端用于支撑所述大轴(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丹纳机大轴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举件(21)的所述顶部升降端安装有支撑座(22),所述支撑座(22)的顶面为圆弧面,所述圆弧面的轴向与所述大轴(9)同向,用于与所述大轴(9)对应位置的周面接触并支撑所述大轴(9)。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丹纳机大轴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轨道(8),设置于地面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至少两个顶举件(21)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滚轮组(23),所述滚轮组(23)位于所述第三轨道(8)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纳机大轴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直机构(6)包括:
移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二轨道(4),且可沿所述第二轨道(4)往复移动;
升降驱动件(61),连接于所述移动件的底端;和
压持件(62),连接于所述升降驱动件(61)的底部升降端,用于在所述升降驱动件(61)的驱动下压持所述大轴(9)的所述形变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纳机大轴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件(12)包括:
定位套筒,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朝向所述支撑机构(2)的一端呈开口状,所述驱动结构(13)的驱动端同轴连接所述定位套筒呈封闭状的另一端;和
定位夹具,设置于所述定位套筒内,用于将所述大轴(9)的端部同轴夹持固定于所述定位套筒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丹纳机大轴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套筒的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圆环形;
所述主体(11)具有与所述定位套筒适配的通孔(111),所述定位套筒转动连接于所述通孔(111)内;
所述主体(1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底座(112),所述底座(112)上连接有多个锁紧件,用于将所述底座(112)固定于地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纳机大轴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机构(5)包括:3D扫描仪。
10.一种丹纳机大轴校直方法,应用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丹纳机大轴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所述检测机构(5)沿所述第一轨道(3)由起始端正向移动至另一端,以检测所述大轴(9)的一面的第一尺寸数据;
控制所述驱动结构(13)带动定位件(12)和所述大轴(9)旋转180°;
控制所述检测机构(5)沿所述第一轨道(3)反向移动至回到所述起始端,以检测所述大轴(9)的另一面的第二尺寸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尺寸数据和所述第二尺寸数据判断所述大轴(9)是否需要校直,若需要校直,确定形变位置;
判断所述大轴(9)的所述形变位置是否凸面朝向所述校直机构(6)所在一侧,若否,控制所述驱动结构(13)带动定位件(12)和所述大轴(9)旋转至所述形变位置的凸面朝向所述校直机构(6)所在一侧;
控制所述校直机构(6)沿所述第二轨道(4)移动至所述形变位置对应的位置,并控制所述压持部压持所述大轴(9)的所述形变位置,直至完成校直。
CN202311649069.2A 2023-12-04 2023-12-04 丹纳机大轴校直装置及方法 Pending CN1177329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49069.2A CN117732925A (zh) 2023-12-04 2023-12-04 丹纳机大轴校直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49069.2A CN117732925A (zh) 2023-12-04 2023-12-04 丹纳机大轴校直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32925A true CN117732925A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49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49069.2A Pending CN117732925A (zh) 2023-12-04 2023-12-04 丹纳机大轴校直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3292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12320A (zh) 一种薄壁圆筒防变形夹具及修复裂缝的激光熔覆机
CN109682281B (zh) 一种用于圆钢的智能修复检测仪及其检测修复方法
CN212793797U (zh) 一种塔器筒体的高精度卧式组焊装置
CN114643452B (zh) 一种用于长圆筒直缝焊接夹持及焊缝对正的装置
CN113182482B (zh) 一种用于大型模锻件的坯料定位装置及其定位方法
CN117732925A (zh) 丹纳机大轴校直装置及方法
CN110425845B (zh) 一种超大型滚筒滚圈装夹定位装置及其定位工艺
CN218673434U (zh) 一种管料检测设备
CN218225334U (zh) 一种焊堵零止口加工用工件夹具
CN116412774A (zh) 一种vad芯棒弓曲度校准设备
CN210718437U (zh) 一种超大型滚筒滚圈装夹定位装置
CN202021239U (zh) 一种钢管管口校正设备
CN210188054U (zh) 轧管机轧辊辗轧角标定工装
CN110411174B (zh) 一种超大型滚筒滚圈自调式装夹定位装置及其定位工艺
CN114653786A (zh) 一种防护门制造用门轴调圆装置
CN109954766B (zh) 一种高纯铝旋转靶焊接端头的半自动校直方法
CN110814631B (zh) 一种管道弯头组对固定装置及组焊方法
CN114043415B (zh) 一种分度定心装置
CN219618543U (zh) 一种塑料管材焊接装置
CN218638983U (zh) 异径管道组对装置
CN220705629U (zh) 一种自定心电动撑杆装置
CN219152021U (zh) 一种可调式滚轮架
CN220636702U (zh) 一种盖梁骨架焊接设备
CN214747734U (zh) 一种弹尾管与尾管座同轴度测量装置
CN115716152A (zh) 一种管道切割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